时间:2023-06-07 09:24: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信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可以迅速收集、大量储存、灵活处理和检索显示所需动态资料,并可进行对话的计算机系统[1]。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医院局域网与广域网的链接,更加速了护理信息共享和护理技术优势互补,并为护理信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
1 护理信息系统
护理信息系统系指一个由护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能对护理管理和业务技术信息进行收集、存贮和处理的集合;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3]。护理信息系统的根本驱动力在于避免医疗事故与差错,提高医护质量[4]。
2 NIS构成
2.1 护理质量管理系统 将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可随时为管理者提供护理质量的相关准确信息、查询手段及规范的决策方案[5]。
2.2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通过计算机实现护士个人基本情况和业务技术档案的无纸化管理,便于管理者进行有效的人员调配和对科室护士工作负荷的了解。
2.3 护理成本管理系统 管理者能随时通过网络掌握护理物资的数量、分布及使用情况,便于调配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4 临床护理信息系统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信息、重症监护等方面的信息系统。
2.5 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由人员档案系统、继续教育学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人力资源调配系统、业务信息系统以及系统维护等模块组成[6~9],几乎涵盖护理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各类信息。
3 NIS的护理管理的应用
3.1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电子计算机作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控制与评价,是现代护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集中体现,提高了护理质量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10]。护理管理者能随时掌握护理质量信息动态,为质量评比、质量分析、下个周期考核重点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临床护士、护士长能及时得到质量信息反馈,使各护理单元很快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厉群等[11]报道的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开发的“护理质量管理子系统”,包括病区质量管理与护理部质量管理两部分,具有登记与查询两大功能。该软件的应用使护理人员考评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量化,减少了主观因素对护士绩效评价的干扰,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由于信息反馈快,管理者从而很快发现和纠正问题,变终末质量管理为环节控制,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3.2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2.1 在人力资源调配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量和质量不断增高,是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更显严峻。利用该分类系统,护士长只需将病房中病人需执行的护理项目在预先制定的表格上作记号,然后由专人输入计算机,经软件运行就可以得到病房每班需要多少护士,护理部可据此对全院护士进行统一调配,从而做到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员[12],有效避免护理单元人浮于事和超负荷运转现象的出现。
3.2.2 在人员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此类NIS,将护理人员信息,包括个人简历、技术职称、护士注册、进修情况、工作经历等输入保存于计算机,避免手工记录产生的误差。管理者使用系统的查询功能,可以全面掌握全部护理人员的信息,了解护士层次结构和分布,为人员、人才管理提供依据。
3.2.3 在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发展现状。在网络环境运行下,护士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机动地参加院内统一的培训和考核,而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则可根据自己的权限查询分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结果,有效地解决由于护士倒班,难以参加院内统一培训的难题。
3.3 在护理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控制医院成本意识不断增强,护理是重要的成本中心。解放军第九十四医院将护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护理成本核算基本模型。它的应用不但可以保存数据的完整性,提高护理成本核算的自动化程度,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护理成本,为我国相对独立、完整的护理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3]。有助于把医院管理中的未知因素转变为已知因素,减少盲目性,从而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医院管理者能够选择最佳方案,做出正确科学决策。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经历了从单机上开发单任务的NIS到单机上开发多任务的NIS再到在医院局域网环境下开发NIS的发展阶段。随着护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移动工作站、护理专家系统、远程护理会诊咨询系统等NIS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朱玉森,李红,孙艳红,等.以病人为中心建设“护理信息系统”.实用护理杂志,1998,14(5):269.
2 王艳红,李继平.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护理研究,2005,19(2):189.
3 陈健.护理信息系统的新进展.护理学杂志,1999,14(4):203-205.
4 李包罗,马琏,赵艳伟.护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5-9.
5 吴妙玲,陈秀强,何伟民.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软件的开发.护理研究,2001,15(3):175-176.
6 刘燕玲,张秀英,席艳荣,等.护理信息网张哗管理的研究与软件开发.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3-765.
7 程薇,齐卫东.护理管理支持系统设计与实施.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5):38-39.
8 关如红,荣玉葵,谭家声,等.护理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11:19.
9 陈君英,马红丽,钟初雷,等.护理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医疗设备,2001,14(11):22-23.
10 杨银深,刘晓玲,梁金霞,等.护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47-49.
11 厉群,陈明敏,李淑华.护理质量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2,2(2):51-52.
【关键词】分级护理时数;岗位绩效管理;护理管理系统
为响应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我院于2013年确定了“以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护士服务临床,而岗位管理是对所需岗位的类别和结构进行设置,是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过程,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岗位绩效工资的实行,注重了临床实践,使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和临床工作业绩挂钩,避免了脱节,体现出多劳多得,进行系统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这种分配模式可对护士合理引导,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护理工作量统计是岗位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个难点,一方面需要保证工作量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客观真实,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护士工作的数量及质量,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繁琐、额外增加护士工作量。护理时数是指24h照护1例患者所需要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平均时数[2]。大量网络技术、实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解放[3]。我科结合实际情况,以分级护理制度为基础,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上线的护理管理系统,采用分级护理时数来统计工作量,较好地解决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这个难题,为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准确、公平的考核依据。通过民主讨论,根据医院绩效方案制订出我科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和具体考核指标,本方案经12个月的运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本科室共设置有46张床位,共18名护士,床护比1∶0.4,年龄21~4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及护士8名。工作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8人,3年以下3人。月收治病人140~160人次。
2研究方法
分级护理时数指护士为各护理级别患者服务的时间,利用护理系统中已有的管理、业务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并通过对时数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加权,产生各类考核指标值,为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持。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主要依赖于护士上下班时间、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以及患者护理级别变化情况。算法图见图1。
2.1护士上下班时间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可提供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排班班次设置的精细化程度决定了统计数据的精度。在护理管理系统中,可以针对班次设置多种属性:起止时间、工作时数、是否夜班、是否休假等,来实现各种管理目标,如“休假”类班次在排班时将计算工作时数(用于计算本期超时和累计超时),但在工作量统计中不算工作量。同时,采用子班次的方式可实现更精细的管理,如“两头班”通过子班次的方式,可将一半时间设置为“普班”,另一半时间设置为“夜班”,便于统计工作量时对不同时段的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加权系数。
2.2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的确定
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来源于患者的各种临件:如入院事件确定了护理的开始时间;转科、转件包含了护理服务的时间变化数据;出院、死亡事件确定了护理的结束时间。
2.3患者护理级别的确定
利用我院医嘱电子信息系统的资源,通过信息平台采集患者的护理级别。患者入院后医生会开录级别护理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生开录新的级别护理医嘱,对特殊疾病患者,医生开录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时,可根据医生嘱托确定患者护理级别。
2.4护士分管患者人数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中设置该护士固定管床、上班时间托管床位,结合该护士的资历及业务能力可确定护士上班时分管患者人数。如果患者转床或转科,则根据患者床位变化时间,结合护士排班,通过分割计算,可确定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责任护士。在具体操作实施考评中,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加入不同权重系数,所有工作量指标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也提高了计算的速率[4]。同时,通过考核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达到了护理目标有效管理的效果。
3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效果
经过1年时间的实践,初步实现了岗位管理、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目标。同时管理的信息化也带来了很多优势:采用电子医嘱系统收集护理工作量次数,利用信息平台避免手工记录上报工作量因主观因素导致误差较大的缺点;且在工作时同步记录工作量,省时省力,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5];可动态、实时地了解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使护理人员的劳动力价值真正有所体现,结合科室工作效率水平、人均工作效率水平、病危病重率等方面因素,对护理单元进行绩效分配的方案更能体现出不同护理层级的特点,既能把控全局,又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岗位绩效考核直接作为报酬依据和激励的手段,其统计结果精准、公平、公正,在实际使用中很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取酬,对优秀人员起到鞭策作用,促使团队不断提高、进步,充分发挥了目标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强化激励的作用。
4讨论及改进
4.1分级护理时数的应用
分级护理时数的统计根据护士排班班次,结合管床和托管床位的设置,通过采集患者的床位变动情况以及患者护理级别的变动,统计出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统计数据包含了患者的护理级别信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士的排班信息(普班、夜班)等。护理工作量数据由电脑软件自动生成,其过程自动化、结果精确量化,还可对数据进行分类加权,产生各类不同的业务指标值,大大提高了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效率。实际应用中,将护理工作量与工作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护理教学及培训等多方面挂钩,进行综合、全面的绩效考核,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绩效统计报表;还可对护理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出现缺陷及差错均有相应的扣分标准,量化后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和奖金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促进护士按规范及标准进行操作,大大提高护理规范操作的依从性,减少护士工作缺陷率,提高科室的护理合格率。
4.2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改进
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以护理级别为基础,国内目前护理分级制度是按护理工作应当完成的服务内容作为依据[6]。但同样的护理级别对专科护理的要求却存在差异,照护每名患者实际花费的工作量有一定的出入,且测得的护理工作量会因病种及科室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方法简单易行,在科室内部使用相对客观真实。而在不同科室间的比较,需进一步商榷其科学严谨性。通过调整相应的权重指数,也可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下一步通过护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融合计数工作量统计,从系统中采集工作量相对较大的项目执行记录,结合不同项目的权重系数,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将更能客观地反映护士的真实工作量。致谢感谢信息公司陈明工程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群.普外科护士绩效考核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19-120.
[2]吴剑,环晓锋,吴春燕.护理绩效奖金核算改革初探[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8):68-70.
[3]张洁.Excel在产科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10-1511.
[4]毛丽洁,余儒,贺彩芳,等.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护理绩效核算方案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487-1491.
[5]吴玲,朱洁.医院绩效管理中护理部统筹护理工作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15-517.
【关键词】 质量信息;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是重要的资源。质量信息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信息,护理质量信息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是对护理质量评价所得。质量信息在管理者进行检查和控制职能中得以体现和运用。有效应用质量信息才能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医疗护理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产品中的特殊产品,有其独特性,在管理活动中其质量信息的应用也有其独特过程。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正确应用能够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保持产品的恒定优质,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现根据我院的护理管理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1 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 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 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 直接质量信息 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 间接质量信息 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 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 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 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
3.2 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 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3.3 质量信息与管理者的检查控制职能相关 如果管理者对质量标准掌握不透,就搜集不到有用的质量信息。又如护士没有医学知识就观察不到病情,实际工作中缺乏信息管理意识的就会出现盲目现象;护理管理者需要即时掌握动态,如今日的人力量及其心理状况情况、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工作量、医嘱落实情况,做出判断和进行人力和物质等调整以保证质量稳定。质量信息应用使管理由被动为主动。护理管理者应用质量信息,及时调整,使工作有预见性,如今年我院临床科室大量人员在统一时间进行职称、执照考试,掌握这一情况后,护理部提前组织病区护士长进行人员调配,避免人员不足导致的质量下降。质量信息是主动管理的线索:通过对月质控信息的分析找到重点监控点,如本月输液反应较多则可加强对输液操作环节无菌技术的监控。改变了护理管理的被动现象,磨炼了管理者质量神经的质量敏感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3.4 质量信息的应用需随时关注患者的需求 如质量标准“患者有需求随时拉铃呼叫”,但上午输液的患者呼叫,我们认为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说明巡视不够,预见性不强,要求护士根据输液速度算出结束的时间,及时服务,减少患者的不安全感。如门诊输液室冬天患者早上怕冷治疗来得晚,夏天早晨凉快则来得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调整护理人力,相应的提前或推迟上班,满足患者需求。
3.5 质量信息应用与PDCA循环 “戴明环” PDCA循环是在管理活动中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有质量信息的产生和处理。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有效应用是实施PDCA循环重要保证。通过循环使护理质量成螺旋式上升。质量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的有效结合。我院每季度对质量问题和差错事故面向全院互动分析,吸取教训,不重犯别人已犯过的错误,取得很好的效果。每半年评价质控过程,修改质控标准。根据质量信息评估工作流程,适时改进。以上是对我院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质量信息的一些体会,当今是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质量信息借助HIS系统将更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信息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战略和战术的依据,它能使管理者迅速、科学地做出决策,需要我们护理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指标于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分别记录抽取报告中护理管理人员对病区临床护理信息掌握情况与实际情况符合率,包括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
1.2统计方法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04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对照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78.50%(157/200),75.50%(151/200),77.50%(155/200),83.50%(167/200),75.00%(150/200),82.00%(164/200),74.00%(148/200),66.50%(133/200),85.00%(17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93.50%(187/200),100.00%(20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医院传统护理管理制度中护理管理人员精力被大量用于日常事务处理中,无法准确掌握科室护理服务情况,严重影响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信息动态报告制度建立首先对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保证其交班时间对夜班及病房常规情况进行评价,掌握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并依据当前护理工作重点、难点及最为迫切患者需求进行优化,积极提高护理管理工作主动性;其次准确了解护理人员当天实际工作量,有利于合理调配人员和实施质量督导,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通过护理信息动态动态上报,护理部能够更及时了解各科室护理人员配置及工作强度,对于工作量增加较多科室可从全院范围进行资源再调配,从而实现科室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部之间的“合力”。
综上所述,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对于日常护理工作和人力配置情况掌握程度,有助于改善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作者:王琳云单位:重庆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128-01
护理档案作为医院档案系统的一部分,也应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动医院护理科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和进程。较之过去传统、单一、纸质、繁琐的护理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能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护理资料中的人员信息、护理信息等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传输、检索、加工和存储,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各科室对护理档案的利用率,进而使护理档案资料更好的服务于整个的医院运行管理工作。现就护理档案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做一个探讨。
1 护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转抄医嘱、护理文书等繁琐的文字工作占用了护理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不高。而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将护理工作中的文书工作、信息收集更改工作、临床档案记录工作等转为无纸化、信息化的软件办公,并能够及时、准确的自动生成、整理和分类档案,从而极大的缩减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压力,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医院内各科室负责人员随时对所需的护理档案资料进行查询、调取和阅览,有效提高了对护理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率,避免了过去传统管理模式下护理档案无人问津、束之高搁的尴尬局面,从而使护理档案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学研究。
2 护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1)在护理文书档案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化管理在护理文书档案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应用上。通过安装和应用自动化办公软件,能够将护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资料信息(例如护理法规政策、护士长手册、岗位职责、护士执业证书、新业务、新技术、操作技术、护理缺陷处理、护理科研教学以及质量评估等)迅速、准确、方便的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并由系统自动进行相关资料的归档整理。同时,护理文书档案的信息化,也极大的增强了临床科室同医技、领导等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大大提高了文书档案在信息传递上的速度,实现了各部门之间在护理信息上的资源共享,从而更好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2)在护理技术档案中的应用。
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以护理人员信息为中心以建立电子档案,主要的软件应用模块包括:信息录入、查询检索、资料维护等,方便快捷地记录每天的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详细记录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情况及多元化的个体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医院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的需求。针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别建立电子档案,包括基本信息、职称、培训、奖惩、科研论文、业务工作等条目,为护理人员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护理档案信息的录入,是为护理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重要措施,是查询护理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前提。护理档案人员应将护理档案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地录入到指定系统相应的文件夹中,并严格按照医院规范统一进行编辑,经过反复核实后存档,确保无误。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人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的降低了护理工作在时间、人工、存储、书写等方面所花费的成本,有效减少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管理错误,从而使护理档案的查询检索工作更加的快捷、方便,资料信息更加具有可靠性和全面性,进而推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迈入责任化、程序化、信息化的轨道。
3)在护理临床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护理临床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病人在院内就医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病历资料的录入和储存,具体包括有: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病症情况、临床诊断、入院信息(时间、住院号等)、治疗方法、用药情况、护理情况、临床效果以及出院信息等,记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方便就诊与治疗护理。
在信息系统中传输的医嘱字迹清晰、条目清楚、方便快捷,缩短了工作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因笔迹不清楚而造成的错误,从而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4)在护理教学科研系统中的应用。
实习护士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经常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无法准确理解。护理教学系统的目的就是让实习护士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各种实际操作技能。护理教学系统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患者指导、护士教育、视频教学等主题,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帮助实习护士理解系统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实习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
3 护理档案信息化的便利
1)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工作流程包括诸多环节,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严谨而周密。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工作度和规范融入到护理工作流程之中,抑制了手工方式操作的随意性,从而减少了工作差错的发生。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将护理工作中从繁重而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现科学管理、增强服务透明度。
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工作后,对人员档案的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能够方便地将人员的考核情况进行量化,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
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中,患者及家属可随时查阅每日费用清单,了解详细的消费条目、消费内容、收费标准及收费金额,增强了服务的透明度,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医院护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因此,医院要紧跟时代要求,积极推动和加强对护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档案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创新信息软件技术,从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我国医院护理工作的现代化、科技性、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加敏,王玲勉,崔彩梅.护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护理,2006,12(25):2389-2390.
[2]张秋芳.计算机网络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9,4(9):151.
【摘要】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是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尤其是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笔者从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意义入手,全方位、深层次地探析了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信息素养能力提升
一、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意义
随着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大学生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与此同时也对高职院校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尤其是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而言,他们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管理能力都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道德品质。教师团队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如果教师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能力,那么就很难保证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这些学生在与他人竞争的过程中就会“吃亏”。而且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就要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所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专业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情况,如果这些学生的质量达不到标准,那么长此以往就会给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活到老学到老”是保证自身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在这个竞争激烈是环境中,如果一味地依靠“啃老本”,那么很容易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自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能够快速而理想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也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也就是说,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是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目标的基础和保证。
二、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策略
要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性和潜在的价值,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相关工作顺利地开展;二是要严格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考核制度,利用制度来迫使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能力,当然这些制度要尽可能地符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切忌好高骛远。
(一)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教育。只有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体会到提升信息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性以后,他们才能从思想和行为上为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能力做出努力。在此期间,高职院校也要为这些教师安排培训,为他们提供机会。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二)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过程很有必要。一方面,制度能够让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过程更具规范性,避免教师走弯路;另一方面合理的考核制度也能够激发教师对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过程的兴趣,将学习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因此,为了能够激励护理专业教师积极地参与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培训,学校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促进教师向信息化人才方向发展。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教师信息能力培养激励机制,从多方面角度来评价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鼓励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高职院校要积极地与企业合作,实现“工学一体化”。也就是说,高职院校要根据护理专业教师的实际需要,聘请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向这些护理专业教师传授实际经验,让他们在不断接触和学习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加强信息交流,建立高效师资流动运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机制,保持教师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创造社会价值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教师团队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如果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能力,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一定会有所欠缺,这便不能保证他们所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由此可知,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具有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1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概况
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是以 患者为中心,护士为主体,通过多系统 数据共享,为治疗、护理等业务提供信 息处理支持的临床信息系统。该系统主 要由ICU患者床位管理模块、移动临床 护理模块、供应室质量追溯模块、ICU 临床监护信息模块、护理管理模块5部 分组成,具体功能包括:直观地显示患 者的各种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和显示来 自外接设备的数据;正确识别患者以保 证医嘱的准确执行;提示护士关注高危 患者并采取措施;回溯查询既往患者的 全部数据。还可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 与医嘱系统、检验系统、移动护理设备、 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连接, 实现危重患者的管理信息化,是保证护 理工作质量的有效工具。
2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
2.1 ICU床位管理模块重症医学科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 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 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每天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 理服务,使用的仪器设备繁多,有大量 的统计工作需要完成,尤其是随着医疗 技术的发展,医院评审标准的建立,对 患者的各种信息统计工作要求更为全面 和具体。ICU床位管理模块的主界面可 总览监护病区状态,与医院的医嘱、电 子病历、手术麻醉系统连接,自动获取 患者的各种相关信息,可以自动按时间 和类型生成每日交接班需要的患者信息 类报表、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报表和工作 量报表。该系统可以进行患者、护理人 员、设备等方面的信息管理,通过数据 的采集,全方位实现对患者基本信息的 统计和记录功能,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 各种报表,进行各种工作量统计,将护 士从每天的各种工作量登记,各种仪器 设备记录本的登记、转抄工作中解放出 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的 时间还给患者。
2.2移动临床护理模块
2.2.1实现药物医嘱的闭环式管理,保证患者安全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危重,情况复 杂,治疗项目多,用药途径多样化,用 药品种复杂化,护士每天面临巨大的工 作压力,在执行医嘱时易发生错误。我 院通过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使 用,实现了护士直接在系统中对医生开 具的医嘱确认执行,打印各种治疗标签, 使用掌上电脑(PDA)双人核对药物,扫 描患者腕带、确认患者身份后执行医嘱 等功能,从而进行关键环节的控制。再 通过接收PDA的医嘱执行信息,将该 患者的用药信息自动记录到危重患者护 理记录单上,还可以按照药物用量,自 动按时段统计人量,并结合出量计算患 者的出人平衡情况,为医护人员及时了 解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 数据支持,而且护士不再需要转抄医嘱, 防止了转抄可能造成的差错,同时节约了 时间,真正实现了保证用药各个关键环节 的正翁性防范护士用药失误,实现药物 医嘱的闭环式管理,保证患者安全。
2.2.2识别及警示高危患者,提高护士 风险防范意识ICU把危重患者集中起来,在人力、 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患者最佳保障,以期 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通过重症医学科 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护士可随时查看 每个患者的APACHn、跌倒和压疮评 分结果,从而能够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 预防和干预;同时在交接班中,系统每 天能够自动提取高危患者的信息,加强 了护士对高危患者的重视,达到了降低 跌倒或压疮发生率的目的;还可通过系 统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根据2011年卫生 部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 细则(2011年版)》要求,多条件、多角 度地统计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危重程 度及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2.3供应室质量追溯模块重症医学科
作为感染控制的重点科 室,无菌包的管理成为感染控制的重要 环节之一。供应室质量追溯模块将无菌 包的清洗、打包、灭菌、登记、发放、 使用、回收等每一环节用统一的标签 进行识别,确认和信息追溯等均进行 了流程的规范,如未按流程要求操作, 进行下一步操作时系统会自动报错,从 而达到了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使用 无菌包时需要扫描包上条码再扫描患者 腕带,从而对患者和无菌包进行绑定, 当某个患者出现感染时,可追溯其所使 用的无菌包及同批次的无菌包,同时可 追溯使用该批次无菌包的患者,并可追 溯到该无菌包清洗、打包、灭菌、登记 的人员和时间,利于护理质量的追溯与 改进。
2.4 ICU临床监护信息模块
ICU临床监护信息模块是重症医学 科护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通过与数字化 医疗仪器(床边监护仪、中央监护仪、 呼吸机),医院各类临床信息系统(如医 嘱系统、检验系统、移动护理设备、电 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局域通 讯系统进行连接,实现对患者数据的高 效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2.4.1自动采集并记录监测数据及呼吸 机设置参数等数据重症患者由于病情重,需要血流动 力学、呼吸系统等多项指标监测,生命 体征变化快,需要护士频繁记录。ICU 临床监护信息模块可实时自动采集患者 的生命体征、各项监测指标和呼吸机设 置参数等数据,并将数值记录到危重患 者护理记录单的相应位置上,自动描绘 各项参数曲线,对患者病情变化一目了 然,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按需 求设置记录的时间间隔。
2.4.2通过建立护理记录模板缩短护理 记录书写时间护理记录是护士针对护理对象进行 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它不仅 是衡量护理质量、提供诊疗的依据,同 时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的 法庭证据。目前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书 写不规范、记录缺失、记录不及时等问 题®。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不仅需要生 命体征、用药的记录,更需要护士对患 者病情观察的描述和各项治疗措施的记 录,护士完成这些记录需要有充足的时 间并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传统手 工书写护理记录的方式不仅占用了 ICU 护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对各 种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快速、完整的 采集'ICU临床监护信息模块将护士 常用的针对患者的一些处理措施和病情 描述制成模板,护士只须使用相应模板 并对其进行简单修改和填充相应内容即 可完成记录,使护理记录标准化,弥补 了护理记录不完善、不准确等缺陷,从 而提高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节省了 大量用于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
2.4.3 治疗和操作执行后自动提取相关 内容,防止遗漏记录顾秋迎等[4]曾提出,在使用重症监 护临床信息系统软件后存在漏记的问题, 漏记的内容主要为部分护理操作执行后, 护士遗漏了点击记录,如口腔护理、导 管冲管、床头仰角、尿色评估等项目; 有病情描述的部分需要手工输人,低年 资护士可能会出现录人不够准确的问题。 而我院的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可在 护士手持PDA确认患者身份、执行具体 治疗和操作后,自动提取相关内容放在 记录中,避免了遗漏的发生,保证了记 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5护理管理模块 2.5.1护理人员的管理护士长将科室每名护士的信息输人 到护理管理模块中,内容涉及护士的基 本信息、职称、职务、学历信息、获奖信息、 科研信息、社会兼职等,从而实现对每 名护士的职业生涯、教育、培训及科研 情况等的全面了解;可根据每天在岗责 任护士的资质和能力进行分组,实施患 者护理工作;可在网上进行排班,方便 快捷,便于查看,并可实时统计护士工 作时间,以便统计护士的工作量,实现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可随时在网上 填写休假申请,护士长可以及时查看并 审核,将护士长“家长式管理排班”转 为人性化管理,达到护士满意,同时为 人员调配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5.2护理规章制度的查询科学、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 人员的工作准则,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 理安全的前提。但目前护理人员对护理 制度的认知和执行情况并不乐观。高荣 花等[5]2007年在医院管理年督导检查中 对11家医院包括护士长在内的55名护 理人员就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 查对制度等几项核心制度的知晓情况进 行考核,结果熟练掌握的人员不到30%, 大部分只是部分了解;在制度的执行上 仅仅局限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印制 成册,没有形成依靠制度、规范、体系 进行管理的模式。因此为了提高护士对 护理规章制度的知晓率和执行力,我院 的规章与流程形成了规范的体系,放人 护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护理规章制度 的电子化,同时护士可随时查看、及时 了解最新版本,保证各项规章与流程的 知晓和落实,规范了护理工作。
3应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效果
3.1给药错误发生情况使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前平 均每年发生用药错误为3例,自从使用 该系统后未发生过用药错误。
3.2书写护理记录用时应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前每 个班次每名责任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用时 平均为(76.60±10.37)min,应用后为 (44.28±9.43)min,前、后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t=16.299,P<0.001)。
3.3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 死亡率使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前危 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2.43 例/千日,应用该系统后下降到2.01例/ 千日;死亡率由7.98%下降到6.13%。
4应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体会
4.1可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医嘱的正确 执行医嘱从开出到护士转抄,从转抄到 双人核对,从双人核对到执行,从执行 到完成后的记录,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多人操作,如何确保医嘱正确、准确、 安全的实施是目前护理同仁共同奋斗的 目标。而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可帮 助护士完成医嘱从转抄、核对、执行到 记录的全过程,并应用系统的报警和提 醒功能,确保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和安全 性,大大降低了在医嘱转抄过程中造成 的错误和不规范,优化了医嘱执行的流 程,从效果中可以看出,应用该系统后 未发生过给药错误,保证了患者安全。
4.2可自动整合数据,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以危重患 者为中心,以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为主 线,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治疗、 护理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准确地记录 患者各项数据,并自动采集、生成各种 治疗护理记录。通过与床边监护仪的信 息共享,实现各种监护数据的自动采集, 减轻了 ICU护士的书写工作量。治疗及 护理操作执行后系统可自动记录,并能 自动统计患者出人量,节约了护士转抄 和计算的时间。通过护理记录模板的建 立,既确保了护理记录的正确性,又大 大减少了护士书写记录的时间,真正做 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实现了对危重患者标准化、规范化、流 程化的全程、全面监护,达到了李丽等M 所提出的应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 使护士真正有时间为患者提供床边服务 的目的,提高了ICU护理工作质量和危 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4.3有利于对感染患者进行严格管理, 降低危重患者感染率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与 医院各种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可充分 共享资源,自动生成各种相关信息,有 利于指导护士及时发现高危患者。系统 中会标识高热患者,提示护士进行隔离 或体温监测;同时,ICU床位管理模块 可对感染患者进行标示,提醒护士在安 排、协调床位时,严格遵守隔离原则; 当感染患者增多时立即处理,划分出感 染区域,做好区域隔离。通过标示,可 时刻提醒护士该患者为感染患者,有利 于感染控制,防止感染的聚集性爆发, 从而降低危重患者的感染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中职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实训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次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以“特殊口腔护理”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微课、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特殊口腔护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技能强化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目前中职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维较为活跃,表达欲望较强,对智能手机、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因此我们倾向于实践操作。
3教学过程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设计的满意度及学习收获,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上述调查显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信息技术在特殊口腔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爱护患者的意识及协作精神,同时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并收获成就感与快乐。
4教学体会
本次教学设计借助网络、智能手机、微课、PPT教学课件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课前看、思、写—课中做、练、评—课后说、思、问”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围绕案例学习,在信息化条件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本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直观的操作视频和动画,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通过视频录播回放,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实训方案。口腔护理操作视频、操作流程和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学生可形象直观地学习护理有关知识。通过分组讨论、视频录播回放、角色扮演等优化了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教学理念新,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使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今后的医疗护理团队合作打下了基础。
4.3教学直观性增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案例设置、分析与探究,学生既收获了知识,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视频录播回放,让学生看到自己练习的情景,让学生明白操作中做得好的地方及需要改正的地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释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4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肿瘤病房;护理质量;提高;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7-133-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on improving nursing quality in tumor ward
WU Xiuhua1 HUANG Qiongying2 DENG Yanping1
1.Seventh Area of Fujian Oncology Hospital, Fuzhou 350014, China;2.Sixteenth Area of Fujian Oncology Hospital, Fuzhou 3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on improving nursing quality in tumor ward. Methods 38 patients who were received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tumor ward of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37 patients with tumor who were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from October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ithin 6 month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1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1.0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Tumor ward; Nursing quality; Improving; Effect
移动护士站是护士工作站在患者床边的扩展和延仲,是现代化数字医院的手持设备,是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掌上电脑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的数据资源,实现了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向无纸化、无胶片化和无线网络化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大趋势[1-2]。近些年,肿瘤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由于该疾病自身所具备的诸多特点如预后差、治疗时间长以及专科护理发展滞后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提高肿瘤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成为全面提升护理[3-4]。我院从2014年10月起全面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本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肿瘤病房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的患者38例与2013年10月~2014年4月使用原常规护理的肿瘤患者37例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肿瘤病房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我院肿瘤病房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的患者38例与2013年10月~2014年4月使用原常规护理的肿瘤患者37例,将两组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46~78岁,平均(53.2±9.3)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6~79岁,平均(53.2±9.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53.4±9.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观察组:采用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1)体征采集与医嘱执行。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住院时间短,病床周转率快,接诊工作及医嘱量大且繁琐。运行后,入院患者均佩戴条码腕带,护士通过扫描腕带,床旁采集信息通过录入,数据同步保存系统终端电脑,医生可在工作站查询患者信息,提供及时有效治疗。(2)为确保护理流程规范,护士到床边服务前必须扫描患者腕带条码进行身份识别与确认,系统将记录其到达床边的时间,以及在床边实施操作的数据采集时间,将采集的护理数据即时在床头录入,保存后信息直接呈现于医生及护士工作站,系统自动绘制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到护理文书上。同时可确认患者给药单的条形码与患者腕带上的身标识条形码A信息均相关联。通过无线护士工作站可查看患者基本信息,利用在院患者的入院评估[5]。(3) 床边护理工作制该系统的应用,使护士在执行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同时,通过PDA数据的回传,各种护理文书也相应完成。护士不需要回到护士站,在病房内就能完成各项护理文书工作,有效保障了护士在患者身边工作的时间。(4)建立标识系统,减少护理差错目前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查对有许多不确定性,如同姓名、换床、患者意识障碍等,加上护士查对工作量大,人为出错几率较大。基于患者标识系统的条码或射频识别技术,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操作时,用移动终端对患者进行确认,极大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临床管理路径提供了辅助手段[6-7]。(5)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因此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个重要的课题。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设计了多种质控方式,通过各项操作的质控点来进行提示、预警、限制等,可以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到对护理质量实时控制的目的。
1.3 生存质量评价[8]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WHOQOL-BREF由26个条目组成,反映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生存领域的质量,经过分值转换后各领域得分越高表示QOL越好。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1.4 观察指标
(1)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9]。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观察两组的不良事件数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38 15(39.47) 20(52.64) 2(5.26) 1(2.63) 92.11
对照组 37 11(29.73) 19(51.35) 5(13.51) 2(5.41) 81.08
x2 6.279
P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组别 生理 心理 社会关系 环境
观察组(n=38) 入院时 55.78±7.39 58.64±7.63 60.24±7.82 60.34±7.52
6个月后 65.37±8.16* 66.22±8.49* 72.13±10.03* 72.43±10.07*
t
P 7.129
对照组(n=37) 入院时 55.43±7.03 58.24±7.09 60.49±7.31 60.16±7.20
6个月后 57.19±7.64 58.21±7.61 61.33±7.84 62.71±7.26
t
P 1.271
>0.05 1.114
>0.05 1.243
>0.05 1.392
>0.05
注:与对照组6个月后比较,t=7.025;8.116;8.016;7.029,*P
表3 两组6 个月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给药错误 医嘱执行错误 标本错误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8 1(2.63) 1(2.63) 0 5.26
对照组 37 2(5.41) 3(8.11) 2(5.41) 18.92
x2 6.324
P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入院时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6 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是临床医疗医嘱的具体执行者和重要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移动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是运用信息移动技术实现护士工作的扩展和延伸,其解决方案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支撑,运用无线局域网与医院局域网为基础,以带扫描的移动终端为工具,实现了护理信息的床边采集、护理流程规范项目记录、医嘱执行核对、护理文书自动生成和满意度测评等功能,从而为护理规范化和优质护理[10-12]。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以医院现有HIS为基础,基于无线移动技术、PDA和腕带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等实现的临床移动信息系统。移动到床边是该系统的最显著特点,它改变了原有医嘱系统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13]。由于有了掌上电脑对医嘱执行操作过程的全程记录,每一条医嘱的执行人和执行时间等主要执行信息得到完整的数字化体现,这样从质量控制角度看,每一项决策都可追溯,真正实现了对医嘱实际执行的全过程跟踪,真正为医院质量控制[14-16]。
本研究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一方面保障了患者安全 护士在执行输液、发放口服药等医嘱和标本采集时需进行人工及电子双重核对,每次核对系统内均有详细记录,包括核对时间、内容、核对人员信息,最大程度地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患者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护理管理效能 PDA 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医学参考以及临床应用,以其方便快捷等特点,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树立了医院的形象品牌。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肿瘤病房采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和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成冀娟.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1-17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S].卫医政发[2011]23号:6-7.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 Van Der,Meijden MJ,Tange J,Troost J,etal.Determinants of success of inpatient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a literature review[J].J Am Med Inform Assoc,2003,10(3):235-243.
[4] 张翠霞.移动护理系统质量控制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1,18(2A):39-41.
[5] 杨银深,刘晓玲,梁金霞,等.护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47-49.
[6] 陈月治,丁玉兰,施丽丽.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241-242.
[7] 孙海峰,陆群,周向丽,等.护理信息系统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9):2318-2319.
[8] 曲华,宋振兰,朱永健,等.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732-733.
[9] 叶绿芝,韩蔚,雷冬英.优质护理病房二级护士站的建立与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99-601.
[10] 屠蕾,高歌,张渊.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在护士安全用药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22):63-65.
[11] 岳宏,王艳军.信息化技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医疗装备,20l0,23(5):92.
[12] 董静怡,居益君,董祥龙.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和展望[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3):93-94.
[13] 陈立娥,冯桂玲,贾素敏.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优质护理病房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6):471-472.
[14] 刘立捷,李莼,严静冬.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5A):49-50.
[15] 邓世洲,高伟东,陈昕,等.医疗物联网技术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2):288-289.
1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国外对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的定义:与医疗相关的损伤(除外疾病并发症)[5]。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6]。我国对不良事件的定义:不良事件是指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规章和护理规范、常规等造成的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7]。
2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我国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没有统一规定,在查阅文献中发现各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系统对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不一,有的在原纸质上报的基础上照搬过来,有的则是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国外或国内其他医院已经使用的分级标准。高秀珍等报道采用以下分级:Ⅰ级:事件发生并已经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谢美莲[10]李贤[11]等报道:将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分为4级。
3系统功能模块
我国各医院信息化所依托的网络平台不同,合作的软件公司不同,对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系统模块的维护各具特点。据报道[13,14]大部分的系统功能具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模块、护理不良事件处理及反馈模块、护理不良事件查询模块,各模块按照系统性能进行分别授权使用。而张建荣[15]等则在报道中提到除具备以上功能模块外还开发出自动生成各种结构化表单;自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任意时段统计报表和分析图表,显示分析事件发展趋势及关系:自动生成事件等级及根本原因分析,模块功能更加完善。
4系统功能的特点
国内外[16,17]报道都对一套完整、有效的报告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特点提出了以下观点:①非惩罚性:报告者不担心因为报告而受到责备和处罚;②保密性:为患者、报告者和班组保密。不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第三方;③独立性:系统应独立于任何有权处理报告者和组织的权力部门;④时效性:报告应得到及时的分析,从而迅速地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一线人员,特别是遇有紧急情况更应强调及时反馈;⑤专家分析:报告应交由相关临床专家分析;⑥针对系统:提出的改进建议应该针对系统、过程或产品,而不是个人操作,以避免、防止失误的出现或再次发生。
5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信息内容
5.1一般性信息 共性上报信息一般包括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身份、发生时间、班次、包括科室、填报人、填报时间、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处理方法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院号、诊断、护理等级等[12,18]。史婷奇[19]等在报道中提到填写或自动带入除发现不良事件者及患者的基本信息外还提到需填写患者家属身上的意外事件, 发生在其他工作人员身上的医疗隐患。
5.2护理不良事件信息上报类别 不良事件上报类别基本包括: 凡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给药错误、护理投诉、导管滑脱、护理事故、针刺伤、采血错误、输血错误、执行医嘱错误等涉及与患者安全相关的和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2,8,11,20]。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信息上报系统的强大功能,使其效能的更大化,赵瑞萍等[21,22]报道,按照国家要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和器械不良反应 (MDR)需要直接上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检测系统" 和" 国家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因此将国家设定的ADR和MDR上报表格原版嵌入了该院内部报告系统,使报告系统更加完善与便捷。
6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系统管理优势
6.1实施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管理系统后使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更加快速;规范护理不良事件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后,改变了护士采用手工填报费时、费力、迟报、漏报、报表填写不全及不清楚的现象,同时实现了护理信息资源的共享[14]。
6.2计算机网络管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重复发生。温贤秀[14]报道,实施信息化不良事件上报以来2009年较2008年护理不良事件重复发生率明显降低,由37.21%下降至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6.3应用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后,科室不良事件的上报总数增加,但是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护理缺陷减少,不良事件的构成情况也有了变化。一些原来不受重视的包括组织损伤、患者外出不归、仪器使用错误、违规操作及物品、药品保管不当及意外事件等也纳入上报范围。对全院其他科室起到了借鉴与警示作用,实现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前馈控制[23]。
6.4可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网络平台,使"错误"的资源能有效集中,让护理人员从错误中学习[9]。
7结论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信息系统
普外科的病种比较多,且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1]。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预防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项重要课题。有研究表明[2],对普外科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徐素彬等人[3]研究认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普外科护士的风险意识,减少风险系数,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不断推进,一些医院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逐渐尝试引入了护理风险评估系统。有研究表明[4],将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引入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可以降低护理风险缺陷事件的发生。近年来,我院结合临床实践需要,在普外科引入了护理风险综合评估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了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
1护理风险综合评估信息系统的组成及模块功能
我院目前投入使用的护理风险综合评估信息系统的编程语言采用Powerbuilder9.0,后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Oracle8.17,客户端操作系统平台为Windows10/NT/XP。此信息系统主要分为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与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等4个模块,见图1。入院评估模块功能主要为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护理查体、入院沟通与入院护理风险(包括“长海痛尺”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等)的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模块功能主要包括评估项目、评估结果、评价是否符合入院评估的内容等。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模块主要是采用自制表格式设计将“长海痛尺”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等量表评估得分结果与评估护理人员签名等内容编进该系统的程序中,储存于该系统的数据库中。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模块主要涵盖知情告知、患者/家属签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脱管危险因素评估,以及与危险因素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等内容。
2护理风险动态评估信息系统的应用
2.1研究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300例,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8.05±6.31)岁;疾病类型:胃肠道疾病30例、体表肿瘤10例、甲状腺及乳腺疾病80例、腹部外伤120例、腹外疝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方法
2.2.1对照组采用普外科住院手术常规护理,在科内设立质量监控员,采用质量检查的模式,发现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之后,及时给予处理。
2.2.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综合评估信息系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采用询问、护理查体、生命体征测量等方法完成护理风险动态评估信息系统中的入院评估模块的内容。由护士长完成护理风险动态评估信息系统中的住院评估模块的内容,即对责任护士完成的入院评估模块的内容给予逐项评价。由责任护士完成护理风险动态评估信息系统中的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模板内容。由责任护士负责该系统的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模块内容;责任护士可以根据评分结果,在对应的护理措施的评估单上采用打“√”的方式进行选择。
2.3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护理投诉率等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指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2.4数据处理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8.67%(P0.05),见表2。
神经外科的特点是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危重、昏迷、意识不清,气管切开病人所占比例多,各种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相应繁多。为了提高护士全面系统了解治疗护理信息,及时准确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我们对传统的书写式小黑板护理信息公示录进行了新的设计,改用表格式,通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木制小黑板一块,长约90cm,宽约30cm,用白漆将黑板画成所需大小表格式长方形方块(约5cm×3cm大小)。
2 使用方法
2.1 表格内容包括:(1)眉栏:日期、病人总数、病危、病重、入院、出院、手术、值班医师、主班护士。(2)核心内容:床号、姓名、脑外观察、吸氧、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吸痰、防褥、鼻饲、胃管、膀胱冲洗、肢体功能锻炼、记尿量(24小时或每小时)、记24小时出入量、心电监护、雾化吸入、其它(如半卧位、降温毯降温、轴线翻身、快速血糖测定等)共17项。
2.2 填写方法:清洁整齐、眉栏逐项填写完整,中心内容按医嘱填写、除脑外观察、雾化吸入栏中用时间代表,如脑观Q1h,在表格相应栏中填“1”,雾化Q6h,在表格相应栏中填“6”,其余各项护理操作均以打“√”形式填写,特殊操作在“其它”栏中用文字描述。表格方式见表1。
3 优点
3.1 本表格所设计的内容规范化,程序化,项目全面,内容详细,成为护士了解本科护理信息的窗口,为病人提供各项护理工作的指南,避免了遗漏,减少了医疗纠纷。
3.2 表格设计简明,直观,能够使繁多的护理信息一目了然,方便快捷,减少护士思维过程,为各班护士系统地提供了各个病人所要执行的护理工作。且透明度高,小黑板上的护理内容医、护、患三者都可看见,使各项护理真正落实到病人。
3.3 表格记录方式以在备选项中打“√”为主,可有效地减少书写时间,省时省力,增加了护士对病人的直接护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