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25: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时间分配 教学 效率
一丶以学生为主
课前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的时间,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堂课要讲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政治课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所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最好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一边预习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机,对于这一点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一抛出问题后就希望能有学生马上做出回答,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便急于自己做出解释。有时候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总能先于其他学生得出结论,于是就很快转入下一个问题,而没有照顾到其他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无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常常有学生课后来问我一些课堂上讲到过的问题,可能就是缘于这样一种情况。这跟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关,我们只关注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接收能力。古人云,静思出智慧,对于政治这样注重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尤其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合作探究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辅之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将以上三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并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关键。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证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关键在于细致地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应认真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教”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师讲授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应具体到应该由教师来讲解的知识点和具体内容,语言尽量精炼概括,在知识混沌初做适当的点拨。最后还要留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环节,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控制探究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联系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丶教师的主要做法
由于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不配套的状况。不少政治教师都感觉到:按新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普遍出现“拖堂”、“满堂”或“草草过堂”的教学现象,导致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讲多了,而且教学效果比较差。这时候,教师就更应该把握好教材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利用课堂时间呢?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就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丶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二)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丶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创设。
总之,政治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的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方法大致相同,只要教师掌握好教学内容,认真做好备课准备,以学生为主,就一定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真正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家的一席话,辩证地阐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落脚点在课堂,教学阵地在课堂,依托课堂“传授、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生活化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素材,用生活理念构造小学英语教学大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化,日常生活英语化,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融合,让学生体验生活,理解感悟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成功,有收获,但也常遇到一些困惑,如有时课堂上学生交流合作,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难以调控,出现少数学生凑热闹,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又如有少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在困惑中思考,先进的教学理念固然是好,但也要分析学情,分析班级学生情况,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去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思考中求创新,课堂教学生活化为交际生活而学英语,做到语言为生活服务。例Good morning,please,goodbye,Good afternoon,Good night等,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英文名,平时与学生交流时,直呼英文名。在生活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变机械的传授知识、空洞说教,为情境化的熏陶,让学生在课堂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教育,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课堂是主阵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主导作用是点拨、指导、解惑、引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作好学情分析,设计好教学流程,充分利用教材,挖掘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优补差,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尊重小学生的公平性,尊重小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发小学生的潜能优势。课堂上以课本为本,因为课本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文本,新课程倡导跳出文本,并不是不要文本,跳出文本首先是基于文本,因此,实施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钻研教材,逐步掌握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直面课本,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面对陌生文本的能力,促进英语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师生互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如录像、CAI、制作课件、图片、录音机等,教表示家庭成员词汇时,要求学生带全家福照片,让学生互相用英语介绍自己家庭人员及职业;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说出不同颜色;教表示食品饮料词汇时,师生互相拿出饮料、食品,进行对话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往往在音乐声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在动感画面上触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习惯,让学生探索英语的奇妙,从而大大加强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
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英语,融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情境化的实施策略,挖掘生活化的学习资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给予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树立大课堂教学观,设计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如购物交际情境,分角色扮演到商店实际演练。提供所学习的句型:Can I help you? Some … , please./ I’d like some … How much is it/ are they? …yuan , please.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编排对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又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汇后,老师发给各组red, yellow, blue三种颜色,学生到店里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学生)围绕“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I like 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店主拒付,让顾客重新再选,同时在校内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英语表演,小品,猜谜等。由一学生做表意动作,模仿某一动物的表情或动作,另一学生用英语说出是什么动物,把所学知识迁移拓展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鼓励学生与家长之间用日常英语用语进行交流,如妇女节、教师节、儿童节等节日临近时,教学生用“Happy Women’s Day”, “Happy Teachers’ Day”, “Happy Children’s Day”等为母亲,老师和同学送去祝福,还可以在家中房间里家具、物品贴上英语标签door, window, table, TV等。学生留心观察周围实物,如英文广告词、英语商标等。通过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构建知识网络,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把英语语言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互动的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系统而持续渐进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江苏】
摘 要 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进入强化推进阶段,在体育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体现了体育素质教育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但初中阶段体育必须经过中考,而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 体育 课堂 教学 内容 选择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得到了协调性的发展和提高,并且课程改革开始进入了二次改革时代。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的教材相对开放,知识面广。体育教育教学是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注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体能方面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确保全民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不断提高。
二、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意义
《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它实际上就是解决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它是新的课程标准目标理念是不是能够全面贯彻实施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首先,课程标准和大纲比较,它的内容是开放的,它只是提出来一个比较宏观的目标体系的内容框架。给老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留有充分余地和空间。其次,从教学课程理念来看,我们的教师即是课程的参与者,同时又是课程的选择者。在这些课程的设计选择过程当中,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他还是课程的一个创造者。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要求老师从课程意义上认识为什么来教这些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更有利于把握整体的课程目标的标准。把握目标、把握具体的内容。只有从这个层次上来认识课程,在具体指导教学的时候,对于他更好的实施课程,更好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校、学生、师资的等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无论是学习什么样的内容,都应该从基本的知识开始,只不过随着年纪段的增加,教学内容的加深,基础的知识在不断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以新的观念,增加对学生有益的内容,增添学生喜欢的、反映时代特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有利于学生今后系统掌握一两门甚至更多一点技能的。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一定要做到的。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基本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连续性原则;4、基础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6、均衡性原则;7、实际性原则;8、自主性原则。
四、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的效果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是本人在选择性内容实施教学与非选择性内容教学的效果调查和成绩对照:
(一)效果调查
选择性内容实施前(201班为实验班):
(二)成绩对照
选择性内容实施前:中段测试(201班为实验班)。
选择性内容实施后:期末测试。
从以上的调查和成绩对照看:1.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实效性。从效果调查来看,201班实验班在体育爱好、体育特长、体育成绩的提高比例远超过202班非实验班,选择性体育内容教学积极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真正实现了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2.选择的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这学期在选择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选择性教学内容,能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达到共同提高,增强身体健康。3.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上两个表数据中可以看出,针对性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实施,对学生的个人体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体育特长,兴趣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增强。
由此可见,实施针对性选择的教学内容体育课堂教学,能更有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此项实验只为各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更好效果而作为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提出以便共同研究提高。
参考文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不买账”的情况:对课堂某些教学环节感到厌烦,对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表现,有些教师会使用高压政策,来个“强买强卖”,这样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也有的教师喜欢和学生“讨价还价”,让学生有条件地接受,这当然也不是好办法。其实,这些需要“打折”的教学内容已经没有太多的含金量了,学生不愿接受,教师还有必要坚持吗?为什么不用别的内容进行替换呢?
一、更换没有市场的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前就已经把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好,教学其实就是执行教案预设。每一种课型都有比较固定的教学环节,学生对这些教学环节都比较熟悉,渐渐对这些环节失去敏感性了。教师执行这些教学环节没有什么激情,学生则处于麻木的状态,教学当然没有什么效果。虽然学生不能公开拒绝接受这些教学环节,但内心的不耐烦和狂躁却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不愿意主动配合教师,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有些学生简单地应付教师的检查。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早就“不买账”了,教师再怎么“打折”也是徒劳的。这样,不如另辟蹊径,换换内容口味,也许有意外的收获。
在学习《埃及金字塔》时,临近下课,按照惯例,我要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这个时候,学生开始骚动了,都想着下课之后的事情。我知道此时做什么总结都是无用功,根本就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听。脆换换方式:“小组讨论一下,学习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想和收获,然后推荐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学生听我这样安排,顿时诧异了。两分钟后,有些小组完成讨论,几个学生举手了。我指名一位学生来回答,说得比较全面。我给予肯定:“不错,很有感触。为了鼓励你们,今天的课外作业,你们这个小组就免了。”教室里顿时哗然。看到这个小组欢呼雀跃,其他学生自然是羡慕不已。
只是一个小小的替换,由教师的课堂小结换成学生发表学习感言,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既然学生对教师课堂小结如此“不感冒”,我们何苦要选择“打折贱卖”呢?不如干脆换掉,说不定会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
二、更换滞销严重的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敏感度,有些内容就难以吊起学生的胃口。像反复机械地诵读课文,学生是很抵触的,有的会偷工减料。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假如让你连续读课文,你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很多教师都会将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让学生去做。像这样的机械性学习内容,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学习《最佳路径》时,在初读感知之后,进入到文本的分析阶段,我刚让学生读完课文,就发现有几个学生开始心不在焉。我猜想他们已经把教师要提问的内容都准备好了。按照往常的做法,我会提问这些学生。如果他们都能够回答上来,那就没有理由按照这个思路再教学下去。我知道此时讲课文的内容,很多学生都没有听下去的欲望。我突然转换个话题:“根据最佳路径的设计方式,你也找一项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其特点。”学生自然没有想到内容变了,都急忙进行讨论。表面上已经置换了学习内容,其实不然。学生的讨论和思考,都与原文有诸多联系。只是换了操作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现在学生的“群言堂”。
三、更换学生反对的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当然要有一定比重的课堂作业,这是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教师还存在一些习惯做法——不管学生乐意不乐意,作业任务都是没有商量的。特别是一些机械性的作业任务,像抄写课文、生字词多少遍,写多少字的笔记,练多少个字等。学生对这些海量的课堂作业,是深恶痛绝的。迫于教师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完成,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减负”其实就针对这些不合理的作业来说的。学生不能不做作业,教师也不能把学生作业都免除,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作业有认同感、兴趣感。
在完成《三顾茅庐》课文的学习之后,我打算布置抄写课文。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就已怨声载道:“昨天不是写过吗?怎么还要再抄啊?”我这才觉察,这份作业已经成为“毒药”,学生从心底开始拒绝了。我急忙改变作业布置:“这样吧,不想抄写也行,每一个学生编写一个课本剧,明天咱们筛选一下,找同学来表演表演。”学生一听要写课本剧,马上来了精神。如果从难度上来讲,这比抄课文要难很多,但是学生却愿意编写课本剧,这当然是兴趣使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欢做效果一定会好。
[关键词]课外活动 基础教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15-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一直是教师和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尽管学校、家庭和广大学生在学习上投入巨大,但结果却不理想。新世纪,教育部重提“减负”,《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途径,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意见中着重指出要“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把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工作计划。科学探究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的实效性。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外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收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心存理念的误区,常会出现“重形式,轻内容”,为游戏而游戏。课外活动若只是摆设,则其内化英语学习的效果将成为空谈。
因此,若能探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英语教学的某些局限性的可行性策略,使课堂内外相辅相成,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二、问题的分析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一直侧重书本知识传授,而相应的课外活动涉及面窄,且活动单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培养重于个性培养,在能力培养,尤其是潜力开发上则显得不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因此,根据中小学生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融入式课外综合活动的设计方案,不仅能让多维的课外综合活动与学生相融,而且能够让其与教学内容相融,使其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从语言神经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小学生正处于由听、视觉活动的生理过程向心理认识过程的转化中,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因此,针对其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创设符合学生思维习惯、满足其积极参与意识的活动形式,必将使其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大大激发其求知欲。
教师在设计、实施相应课外活动时要结合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合作式学习方法的使用,并将启发式方法贯穿始终。因为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原有认知水平,注重为其创设自主式学习环境,强调个性化教学,更要使其学会用英语沟通协作,从而培养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鉴于英语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的活动性、内容的广泛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及长期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在实施课外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在设计课外活动时,既要注意其教育性要寓教于乐,还要注意知识性,拓展学生原有知识、培养能力,也要注意安排符合语言传授规律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相结合原则。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掌控、把握、调整整个过程,指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其创造能力并总结经验。
3.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英语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的,课外活动则是其延伸和补充,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增进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探索欲望。
4.因材施教原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课外活动使学生潜力得到发挥,才能得以施展,尤其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上表现不佳而缺乏自信的学生。
基于上述原则,我们探索融入式的课外活动,以期来内化英语学习效果,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三、问题的解决
课外活动是以学生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为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我们应力争课外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现简要列举主要形式如下:
(一)多媒体动漫情景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机辅教学也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有利补充。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图、画、文一体化界面使得教学形象、生动且立体,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基于上述原因,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采用语言纯正地道,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融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优秀原版多媒体材料来固化所学内容。因为这些教程不仅能让孩子拾阶而上,学习到大量地道的生词、语法和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信心,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故事王国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理论,语言输入必须满足“多渠道的信息输入”和“输入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因此,阅读原版故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条件。
大量阅读故事对学生既是娱乐,又是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自发和主动的学习。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了利用故事教授学生外语是种卓有成效的方法。英国的Andrew Wright教授在匈牙利用故事教授英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故事突出了语言的表意功能,故事是以“事”为中心的,文句是它借以说“事”的工具。学生可能说不出某一情节是用什么句子结构和词语来表达的,但却能说出这个情节的内容,学生掌握的不是词句的“表层结构”,而是其“深层结构”,即概念所指代的物体或事实。因此,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大量阅读那些“集可理解性、选材丰富性和阅读趣味性于一体的原版文字”来固化所学内容。
(三)英语大舞台
Swain的“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理论认为:“语言产出能力只能通过语言输出,即用所学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一活动才能有效习得。”因此,教师可尝试英语大舞台解决这一问题。
中小学生爱动、爱表演,而role-play则是将其已掌握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夯实巩固所学的有益尝试。打破现实藩篱、跨越时空的剧情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无限空间,此外,剧中曲折生动的情节等所有这些都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并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可帮助准备一些实物道具,营造积极的表演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还可先示范,然后小组准备,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
(四)组织各种游戏
英语游戏可以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按照说明做美食”“听指令绘画”“手工制作”等。它们不但可增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而且利于培养其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游戏学英语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有机会展示其所掌握的知识。选择游戏时应考虑游戏的目的、难度、场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等。游戏活动开始时,先用英语说指令,再用汉语解释,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英语。在过程中要注意监控,随时调整布局和进度,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提示、启发,培养其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强调全员参与,个体、小组、集体相结合,点、片、面交织。
(五)欢度英语国家节假日
依据英语国家主要传统节假日,适时设计活动内容,辅之以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并掌握相关英语表达方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限制因子定律,物理教学内容,生态化设计
1.提出问题
高中物理课堂生态化教学是指物理教师整体协调与组织课堂教学系统内外诸多要素,主动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营造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真实情境,组织有利于发展学习者主体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的活动,将学习者的学习与个体发展置于开放性的、与其他成员、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互动的物理课堂教学系统之中,从而促进学习者有效达成物理教学目标的过程。
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态化设计是实施生态化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生态化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依据的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特定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动态性生成。生态化物理教学内容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生命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共生性”之生态特征为目标,使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回归真本。
生态学上所谓的“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教育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定律”源于李比希(Liebig)的研究:1840年李比希在研究矿质营养与植物的生长关系时发现,当植物所需的营养供应量降低到该植物最小需求量以下时,该种矿质营养就会限制这种植物的生长,即使其它矿质营养供应再充足,也不会提高作物的产量。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领域,就成了教育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定律”。
限制因子定律在生态化课堂教学中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情况下,生态因子有时是限制因子,有时是非限制因子,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找出限制因子,寻求合理的方法将限制因子转换成非限制因子,以促进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态化设计的实现。
2.创设真实的物理学习情境,转化新课教学内容中的限制因子,有效实现新课教学内容的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物理教学在内容设计上要求把“学校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利用好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筛选现实环境中可利用的、与教学内容关联的潜在资源以及创生资源来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物理学习情境,把新课教学内容中的限制因子转换为非限制因子,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建立物理概念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例如,进行《机械波的产生》教学时,机械波的形成是一个难点,机械波的形成就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限制因子。学生不理解机械波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没法解决相关的问题。要把这一限制因子转换为非限制因子,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潜在资源”——多媒体设备,和“创生资源”——多媒体课件,来模拟机械波的形成,让学生直观看到机械波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团体操的方法进行。让部分身高相近的学生手肩互搭从左到右排成一队,告诫学生保持联带关系不要松手并注意平衡不要摔倒,然后让左排头的一名同学蹲下、站起做上下振动,后面的同学模仿左边同学的运动但要稍有滞后,这样一个简单的团体操表演就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学生们跃跃欲试,在玩乐中形象地化理解了机械波形成及其传播特点,有效地转换了教学中的限制因子。
3.充分利用潜在资源,转化实验教学中的限制因子,有效实现物理实验课教学内容的生态化设计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提高科学素养的良好教育平台。从限制因子定律考虑,实验室条件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行。在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都难以进行,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讲”实验,学生在“听”实验,根本没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了。因此,实验室条件就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限制因子。为了降低限制因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可充分挖掘身边存在的潜在资源,通过能动创造地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易得品,如用可乐瓶做“完全失重现象”;选用玩具陀螺并将它旋转起来,用滴管将墨水滴在它的旋转面上,从纸面上留下的痕迹,可观察、分析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利用玩具手枪测量子弹射出时的速度;利用电视机的荧光屏做静电实验;可利用圆珠笔中的弹簧,设计一个测量该弹簧劲度系数的实验。象这样用生活中熟悉材料、器具等开发进行的一类体现自创性、趣味性、简易性、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动地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还拉近物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实现“学校物理”与现实物理相联系教学目的。
另外,一些宏观的或微观的物理现象,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及绕地球运行过程、布朗运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核裂变过程等都无法在实验室进行演示;还有一些很快的或很慢的物理过程,如自由落体运动。上述这些因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都难以通过传统课堂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物理现象,致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成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限制因子。这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把这些无法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物理现象通过计算机模拟,形象逼真地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转化实验教学中的限制因子,提高课堂效率。
4.重视模型的迁移应用,转化习题课中的限制因子,有效实现物理习题课教学内容的生态化设计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的特点;人才培养;课堂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生力量日益壮大,独立学院已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定位是: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普通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只有认清其学生群体的特征并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因此,对独立学院学生,结合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育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实行课堂教育侧重于实用和够用,而不侧重于理论性、前沿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多注重应用,这样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的特点。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1.基础知识较弱,个体差异较大。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所以,他们进校后在学习上往往显得比较吃力,部分学生常以此为借口和理由逃课、旷课,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有少数学生在中途就干脆放弃学业。与此同时,独立学院学生又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有不少学生进校后由于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因而,这部分学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各类考试中,往往都能取得较好成绩。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并有一技之长,喜欢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比赛活动中,并在比赛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名次和成绩,这些情况表明,只要学校有好的教育管理者教育有方,引导得当,独立学院学生同样能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不喜欢动脑筋,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独立学院生源为本科三批的学生,因此学生的入学成绩低于本科一批和二批的学生。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本科三批与二批的分数落差大约为30~80分。分数的差距背后隐藏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态度不端正等。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最大劣势,这些差距在大学的学习中也逐步显现出来。
3.学习不主动,投入时间少,偏重社会活动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控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而且比较随意,学习上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主动避开,不肯钻研,不会迎难而上;独立学院学生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潜力大,有望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具备的复合型人才。基于这个观点,必须对独立学院传统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数学教学内容改革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性
1.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需要。1)教学计划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要大胆突破母体学校教学计划的框框,要体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首先,独立学院教学计划要符合本科教育的框架,确保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本科水准;其次,要充分考虑生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基础课和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比重,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使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大学生。2)注重课程的实用性。独立学院必须科学定位。“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基础教育分层次,专业教育分模块,总体加强实务性课程、实践环节和能力训练环节”的原则,构建应用型专业体系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形成“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2.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以往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等,尽管这种教学方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事实证明它不能有效地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欲,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如今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独立学院应定位在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第一线所急需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总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体现出“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的特点。
三、实施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具体探索
1.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独立学院学生群体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学计划既不能照搬传统高校的本科教学计划,又不能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相类似。及时更新每门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剔除陈旧内容,避免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兼顾知识的连续性与先进性,提高课程的知识含量。每门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做到结合学生特点和人才需求来设置,构建独立学院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具有本院特色教学计划。
2.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特点,独立院校本科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因此,学科内容应该作调整,按“少而精”的原则,删除大学数学中繁、杂、难的内容。比如删除实数的连续性定理及R2的连续性、小和与大和、可积准则、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等,克服学生因数学难而害怕学习数学的心理,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外,把讲课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着重传授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增强直觉能力,学会逻辑思维,完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通过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引入探究性教学法。所谓探究性教学法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以及对某一定理正确性的证明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再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学生则可以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2)引入讨论式教学法。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以合作学习、合作探索以及研讨式教学为具体形式,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集思广益、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可以克服教师单调、枯燥地讲解知识,将知识强加于人的弊端,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3)引入实践教学法。采用实践教学法,把一些实际问题引入大学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加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数学课堂的吸引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起来。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引起学生的新鲜和好奇,两者都可以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满足而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实现教育主体观的转变,使教师和学生均作为教育主体,并使学生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活动中,真正获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教学,加强引导性和启发性,以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地分2个部分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和应用部分。具体可以分五个环节来完成:
1)背景部分
在讲每一部分知识之前先介绍本次知识的来源及典故吸引学生兴趣,同时介绍该部分知识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会有一个很清楚的脉络,知识的理解会很深入,也很容易记得牢固。但记住这部分少花时间。
2)概念或定理部分
对于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最忌讳的是铺垫太多,他们的思维比较直接,你要明确的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需要你理解什么。所以,在介绍完知识背景后,及时引入本节主干概念或定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要学的是什么。
教师精讲内容时,能理清要点,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把主要内容概念化、系统化、结构化,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使用典型例题进行示范讲解。
3)例题及拓展部分
讲完概念之后,就要配以适当的例题来说明概念。例题的选择不宜太难,应具有典型性。独立学院学生的思维很直接,很多概念的理解通过例子来说明效果会更好点。其中,在黑板上写出已做完的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即练习题题解,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随堂练习
例题的讲解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概念,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应用,必须要让学生动手练习效果才好。在练习后,教师可以总结该题的思路和方法。
5)简单回顾与总结,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简单回顾与总结能使师生积累有益的经验,促进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在回顾知识要点和总结方法时,教师要把重点、难点讲到点子上,讲得恰到好处。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通过师生协作或学生合作,指出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汇聚学生进步的闪光点,形成有效的过程评价。因此,教师要给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及表现的量化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
最后,在考试方式上,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考试”主要具有两种功能。其一,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考试检查、评判、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适当评判教学效果。其二,对学生而言,考试可以起到督促、引导学生主动复习的作用,使学生分阶段、分科目总结和归纳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技巧,巩固学习成果,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独立学院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关系独立学院教学效果,选择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是独立学院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
以上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给出了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和相互配合。同时,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我们教师不仅要加强责任感,拓宽知识结构和提高学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数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主导教学活动,数学观念的更新要比数学知识的更新更为重要。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师仍沿用落后的、陈旧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学,那么前面所述合理的改革措施是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因此,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对自己的数学教育思想进行自觉地反省,对思想中的不足甚至是错误的成分进行澄清和否定,自觉地对照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去分析、改进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2.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教育今天在谈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的发展,数学教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数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终将回到学生身上,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自身数学修养。“修养高”应包含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所谓理解就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而内化则是知识的一种升华,不仅理解,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有“知识满足”的思想,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学多思,努力提高专业修养、教学水平和数学修养。只有这样,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以精深渊博的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娴熟高超的教学技巧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保证上述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
总之,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创新,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本科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收到良好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2]王子兴.数学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高隆昌.数学及其认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4]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8.
[5]罗箭华.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其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2002,10.
[6]沈卉卉.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创新意识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0(4).
一、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提炼,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及课外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凭借,决定了教师教的内容,也决定了学生学的内容,因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如今,市场上同一学科的教材版本五花八门,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保持谨慎,挑选符合学校定位、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版本,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当然,《教育学》这一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十分繁杂,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提炼,区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并且参考其他版本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更全面的教育理论。同时,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这样学生就不仅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间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院校教育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阅读与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并且引导学生分析与对比不同教材版本差异性与局限性,如此不仅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教育学》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因而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提炼,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及课外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化、个性化的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育领域中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及教学载体,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化、个性化的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率。为了提高《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地域的局限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运用到《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进而令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教育理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真切感知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1.案例教学。在传统《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纯理论的教学内容,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所以在改革之后的教育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改善乏味的课堂氛围。教育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服务于今后的教育实践,将教育理论融入到实际案例分析当中,不仅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的实际能力。在《教育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令教育学的案例教学更加的直观与形象。
2.交流讨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或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交流讨论中,这样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又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高效提高《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育学的课堂交流讨论情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各干个小组,设置讨论选题,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其自由分析与讨论,而后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再逐一分析每个小组分析总结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课堂交流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自学指导。课堂自学指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自学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于是乎,在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学环境,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独立的自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锻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学生进行《教育学》的自学过程中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如何学会自学,怎样进行自学,这样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之后,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课外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针对学生对学习《教育学》兴趣缺缺的现象,院校需要对《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实行改革,以采取相应策略来解决。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学》的重要性,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提炼,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理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及课堂自学。
作者:李莹莹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摘 要 提高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关键便是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本质上改善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究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从而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体育教育,对于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保持高涨的热情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真正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对于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四大方面着手: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想保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就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下,教师并未被限制、规定教授生硬的教学内容,而是放手给予教师一定的选择,让教师们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但又如何来选择呢?
首先,所选教学内容需要围绕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投掷类教学内容选择时,若想小学生能学会投掷球类时的正确挥臂动作,可以先从掷纸团、纸飞机比远着手,激发小学生兴趣,高效掌握正确动作。另外,若想小学生提高投掷物在出手时的速度,可以先从甩绳等练习内容着手,逐步引导,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所选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爱玩、理解能力有限是小学生阶段的特点。因此,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内容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排斥。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确保基础、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简中求精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原则,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
(二)构建有效学习情境
构建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基础体育知识和提高身体素质。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队列时,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原地踏步、齐步走和立定结合起来创建一个道路交通指示灯的情境。先向小学生解释这三种动作分别代表三种指示灯,红灯是指立定,学生应知道危险需要立定;绿灯是指前方安全,可以通过;黄灯需要原地踏步进行等待。通过这些简单的信号指挥创建一个生动的情境,来学习体育教学内容,既贴近生活,又满足小学生的爱玩特点,能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生趣的课堂氛围来构建有效的学习情境。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们学习轻松愉悦,在欢乐的心境下学习各种运动,来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探索新知。这种有效的学习情境无疑不仅能让小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更能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创新,从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不少教学方法,但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离不开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而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
首先,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长跑时,为了避免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练习时间、方式、队形尽量保持新颖有趣。例如,可以采取接力赛、分组对抗比赛等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感受到长跑的乐趣及学会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这种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具体实际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任何教学,都需要牢牢把握学生是教学之本。例如,即使是同一年级的班级因为不同的基础,其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也需要灵活变动。在基础体育素质较差的班级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实际操作法,在领悟能力高,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运用尝试法、自学法。另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也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小学生有着指引点拨、答疑解惑以及丰富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小学体育课堂更有活力的作用。因此,不管教师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及时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刺激小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可以是批评、赞赏和激励。这些评价既能及时给与小学生勇气和信心,也能及时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当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坚持适度原则,采用委婉、合适的措辞,充分尊重学生;另外,表扬也许掌握分寸,恰如其分,通过树立好榜样来激励其他小学生们,从而有效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的综合运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课堂气氛不活跃
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不活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堂十分枯燥、沉闷,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因而在课堂学习中也就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1]。同时,由于课堂气氛不活跃,还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经常出现思维“开小差”等现象。而且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也不会刻意的去活跃课堂气氛,或者为了强化讲课效果反而保持课堂纪律,使得语文课堂成为了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
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便是课本、黑板式的教学,对于教学内容也完全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很少进行教学内容拓展。虽然当前很多中专学校都配备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真正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教学方式单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思维僵化造成的,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应试,这种语文学习便成为了纯粹的语文知识记忆。在写作能力培养方面,也缺乏较好的创新,以作为写作练习为主,学生在这种写作练习下很难有创作热情。
3、缺乏课堂互动性
语文教学事实上应当是一种课堂互动性很高的学科教学,而在一些中专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并不注重课堂互动性的提高,很多教师认为进行课堂互动会降低教学效率[2]。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互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言堂”。缺乏互动性就会使得学生丧失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也很难用心去听讲,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也往往不会主动寻求答案。这样一来,不进行课堂互动不但不会提升教学效率,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中专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1、以竞赛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学习竞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习某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讨论。开展课堂学习竞赛的方式不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而且这种方式对于教师来说还能在课堂气氛和话题方面进行良好的掌控。
2、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创新方式便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堂教学。应当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以课件教学代替课本、黑板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当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内容拓展[3]。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放映相关的视频、图片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众多教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在内容上应当进行适宜的选择,以保证取得更好的效果。
3、开展学生个性课堂展示教学
学生个性化课堂展示教学也就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这一方式在写作教学中较为适用。例如在作文写作练习中,教师就可以放宽写作限制,让学生进行更加自由的创作,并且在写作完成后朗读自己的作品,还可以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论。个性展示教学的开展能够极大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这对于提高其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个性展示中,还可以加入学生的一些自我感悟,包括对课文学习的感悟、对写作的感悟等等,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
4、拓展教学内容
对于中专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课本和教学大纲,而在课外教学内容拓展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因而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拓展便是一个有效的创新途径。拓展教学内容的主要作用便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就语文教学的特点而言,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拓展教学内容时,应当着重选择一些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和教学内容有着一定关联性,这样更有利于取得较好效果。还可以在拓展教学内容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变,例如以学生自我拓展的方式为主,教师规定一个拓展范围,让学生搜寻资料并且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拓展成果。这样以来,不但能够起到拓展知识的目的,还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54-02
Research on Problems Existing in Appl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 in Public Course
of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Take Beihua University for Example//SUN Yingy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 in the
public course of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Beihua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analyses the status of the public course of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Beihua University,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mmariz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of such public curriculum reform provides a practical case study.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1 北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学习过程;课堂内外的时间被重新分配,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教学内容,而是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得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学习的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是北华大学师范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开设主要面对学校师范类学生,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师范生基本的教育设备使用能力以及多媒体课件开发能力。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基础教育技术理论、常用的教学设备操作、基本教学媒体软件使用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适用于大部分师范专业,具有普遍性特征。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极大地解决了课程内容设置庞杂、深入性差的问题。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学平台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前期学习任务;课程中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心得交流,探与本专业相关的重点知识内容;课后分小组进行协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以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调动起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整个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并加以改进。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主体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整门课程讲授过程中占绝对主体地位,主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授课内容,根据所学的专业特点,选择适合自身专业的学习内容,进行前期自主学习。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授课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导致部分教学内容讲授不深入,学生学习重点不清的情况出现。
教学内容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约定俗成,对于整个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各个专业学生学习内容没有区分。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不同专业学生根据自身不同专业的需要,在整个学习内容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可对其所学内容进行选择性深入学习。这就导致课程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为庞杂,使得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完成大量的教学资源制作与整理工作,大大增加了教师在教学前期的工作投入;并且由于教学内容资源庞杂,也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学习资源迷路”情况发生。
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一般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课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能够保证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统一,学生练习内容与授课内容相一致。但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学内容大部分需要学生在授课前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不同班级、不同专业授课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导致教师授课指导内容不一致,教学方法不统一的情况出现。
教学评价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统一进行的,因此,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评价也是以统一测试的方式统一进行。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因此,教学评价只限于本专业内进行,缺乏不同专业的教学评价标准,没有进行不同专业的横向比较,导致教学评价单一,没有宏观性、整体性,教学评价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3 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实践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身份,努力从教学内容的教授者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教师应在教学视频制作、学生学习过程指导、教学实践安排、课堂活动组织等方面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学视频的制作质量,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基于问题和项目的探究和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和谐师生关系。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完善教学资源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前期,需要课程教学单位先期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梳理。进行集体教研讨论,分析不同师范专业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需要,梳理出适合每个师范专业的课程授课内容,并整理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梳理好不同师范专业的教学内容后,按照其需要,搜集、制作、整理、完善相应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师范专业教学需要。
进行科学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征,授课教师应制定出与专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既要使得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偏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大纲,又要满足不同专业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学习专业需要,使得不同专业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学知识与所学专业需求一致、学有所用,激发起所有师范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采取多元化评价手段,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应积极对原有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多元化评价手段进行教学评价。如可以制定同一专业同一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同一专业综合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不同专业同一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不同专业综合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维度教学评价相结合,M行专业性的横向与纵向整体性评价,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找出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4 小结
在“互联网+”环境下,随着慕课的兴起与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会成为大学课堂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北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熟运行机制,积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为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莹莹,吕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北华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
[2]孙莹莹.基于数字媒体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方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4-35.
Abstract I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the combin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OOC is favored b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y and MOOC teaching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combined with practice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d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eaching structure of flip, and pay attention to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organic combin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aking MOOC, truly reflect the personalized English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for the new era of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provide us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Flip type; SPOC; personalized teaching
SPOC是小规模私人开放课堂,它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制定出来的短小的教学视频,学生数量有限,与慕课相比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开放的程度上,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因为其小规模的灵活性,常常受到老师的青睐,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既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1 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含义及其教学意义
1.1 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翻转课堂,是将本属于课堂上完成的教学活动,放在了课外供学生自主完成,而在课外本应由学生进行的自学活动,放到了课堂中。正是由于这种翻转,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来源是美国高中的两位教师,为了给生病的学生补课,把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放在网上,让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来学习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结果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可见,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视频)、网络是翻转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四个要素。借助于网络,教师与学生可以互动,在线上线下进行交流。由于教学视频是教学内容的精华,避免了教师在课堂讨论的重复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隐性知识的传授上,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有效性。
1.2 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上有极高的运用价值
首先,由于课堂结构与传统课堂的颠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预习,熟悉和背诵单词,阅读课文等。学生的思想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延伸的,因此缺乏创新的环境。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首先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提出问题,通过网络与同伴进行商讨,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次,翻转课堂教学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精准的学习内容和标准的英语朗读,无形之中就增强了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这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在未进入课堂之前就能深入英语语境当中,为课堂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材料,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再次,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呼唤,迎来了翻转课堂的春天。个性化教学一直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初衷。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是,由于互联网和和小视频相结合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学生能够在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理解知识的内在规律。最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必须提前做好知识点的梳理,媒体资料的准备和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师还需考虑如何将现有的技术条件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2 SPOC的相关内容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名称就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李克东教授称其为私播课,它是由MOOC发展而来的。
SPOC在线课程可以在MOOC平台上运行,与Moodle等在线学习平台不同,MOOC平台上基于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及时反馈等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能够为师生创建更加优越的教学环境。SPOC完备的教学环节和结构设计,能有效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降低了多种模式的学习难度,SPOC线上课程资源使用的便捷,能够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设计上,集中精力在线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模式的探索等。高校在面对线下教学和SPOC线上学习的交织,以SPOC在线课堂资源为依托,在MOOC学习平台以及真实教室环境中展开,可以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融合。同时,高效的开发团队和教师、学习者多方参入,SPOC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复杂性以及多元性的特征。
3 Robert Talbert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Robert Talbert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为两个阶段,即课前阶段和课中阶段(图1)。这种翻转模式的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各个学习阶段缺乏反馈,不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但是,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在当时条件下确实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仅借助单一的视频,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行为有限,数字化学习环境也是很缺乏的,因此亟需改进和提高。
4 翻转课堂的案例分析
哈佛大学的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MOOC视频完成课前预习,课中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评价通过在线课程证书予以实现。这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美国学者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先进了一步,除了具有基本的翻转教学过程外,有了网络的参入,教学评价也相当完善,线上和线下的讨论,增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性。如图2所示。
这种教学翻转式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后的反馈变成证书的发放。但教学评价与MOOC之间没产生相应的反馈。
5 基于SPOC英语课堂的翻转式教学模式
本模式根据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结合MOOC制作的方法途径,构建出基于MOOC制作的英语翻转式课堂教学四大阶段,即:英语教学内容难度的确定,逻辑知识点的梳理,知识点的重组和文字脚本的输出。围绕这四个步骤展开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提高了慕课制作的针对性、交互性和视频内容的再生性(图3)。
教学难度的确定,是制作英语短视频的逻辑起点。首先分析教学对象,即学情分析,然后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的分析后,下一步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梳理,列出要讲授的所有知识点。有了知识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确定讲授的先后关系。有了上面三个步骤的准备后,下一步就是分镜头脚本的制作。分镜头稿本的制作,就是为视频制作设计出思路,如何用镜头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文字脚本,这一步相当重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理念融入其中,提高教学效果。视频的制作需要准备好素材、制作团队和技术人员。老师应该与制作人进行充分的沟通,把握视频的教学性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能获得真实的课堂教学体验,我们还需要慕课平台,把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多方向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