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时间:2023-06-07 09:2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第1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朝着个性化、创造性的方向发展。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容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扼杀。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课堂上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此来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扮演知识讲解者的角色之外,还要良好地适应和扮演其他的一些角色,包含有激励者、主持人、观察员和评估者。下面本文具体论述每一种角色的主要工作、扮演时机以及扮演时的要点,以供广大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参考。

一、激励者

激励者在课堂中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语言或者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实验表明,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教育下,学生一般只能发挥20%―30%的学习能力,反之,学习能力能够发挥80%―90%。这种角色主要出现在某一??新的知识主题开始前。以汽车类专业的课程为例,比如要讲解汽车检测知识之前,可以先通过案例的方式谈谈汽车检测的重要性、汽车检测工程师在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优越的工资待遇,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该角色也可以穿插在师生的互动中,比如教师在讨论环节中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可以有一些行动和言语的鼓励,比如微笑的态度、“大家可以踊跃发言”、“说错了没关系”等类似的语言鼓励,在学生参与互动后,不论对错都以认可的态度回应他们“很好”、“不错”等语言,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激励。

教师做好激励者角色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需平时多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发展动态,积累丰富的激励案例,用于给学生正确的导向,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2.在互动环节中采取激励时,需要具有亲和力,多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在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是在与教师一起讨论和互动。

3.在学生参与互动后,给予积极回应,尊重每一个发言,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回应都是教师重视和需要的。

二、主持人

主持人在课堂中的主要工作是:串联和维持秩序,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表演舞台。互动课堂中重要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已经进入互动环节中时,教师应该能够良好地通过主持技巧来掌握全局,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角色一般出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环节中,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是引发一个讨论之后,此时教师就应该变成主持人的角色,需要做的是对提出的问题或者讨论主题进行详细说明,维持课堂的互动秩序,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学生的互动成果,这些是作为课堂主持人的一些具体任务。教师做好主持人角色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提出的问题或者讨论主题,要进行尽可能详细地说明,包含问题或者讨论主题是什么、规则要求、时间要求等,并把这些内容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们在思考时能够随时观察到,提高互动效率。

2.当得到学生回答时,将他们回答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如果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帮忙归纳,并在征得学生认可后进行记录。注意此时不能带有主观性,教师需站在中立的角度对待每一个回答意见,暂时不要进行任何评价,每条意见都需要认真记录。

3.当需要的结果与教师的预想有所偏离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但注意任何情况下不要去左右学生的思想,需要发掘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意见。

4.注意时间管理,以免耽误后续的课堂进度,当遇到学生讨论比较热烈的情况时,可以采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最后再收集两到三条意见”这样的语句,以便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保持对时间的掌控。

三、观察员

观察员在课堂中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记录。目前高校课程越来越重视过程性考核,这也更加凸显了观察者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同样,这种角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分组练习或者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观察者的角色,预先准备好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自主发挥,教师在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观察每名学生的表现并在必要时进行记录。这种方法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他们自己为主体来完成任务,相比演示指导教学,这种方法更加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教师做好观察员角色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事先必须做好适合实际任务条件的操作指导文件,包含一些必要的步骤说明,并配好图片,提前分发给每个小组进行预习,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尽量地依靠自己而不是老师的帮助来完成任务。

2.教师在观察过程中,除涉及到人身或者设备安全的情况之外,其他时候不要过多干涉或者指导学生。当发现有学生已经很长时间无法正常进行任务时,才可以进行适当引导。

3.在学生做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每组的观察时间应该保持一致,并保证观察到每个学生,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忽视的。

4.注意时间的管理,当约定的任务时间结束之前,视情况对学生进行提前提醒,以便能够适当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四、评估者

评估者在课堂中的主要工作是:评估学生的任务成果,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这个角色中,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指导和总结,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结论。这种角色主要出现在每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环节结束后,当学生形成了他们的问题答案、讨论结果或者练习任务结论时,教师此时可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同时,作为评估者要在每一次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进行总结。教师做好评估者角色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检查评估学生成果前,首先需要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努力成果是被认可的,以便下次互动继续保持充分的积极性。

2.需具备丰富严谨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论,并且在评估环节中,学生一般会提出他们的疑问,此时需要认真而详细地解答,力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21-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参与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地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运用。在政治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实现角色转型。传统的政治课堂之所以饱受教育批评者的诟病,与教师角色的“越权”不无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被定位为学识的“专家”、课堂的“操作者”、刻薄的“批评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这很显然是不合理的。参与式的初中政治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归位”。在课堂中,教师要从“专家”转变为“同伴”,要从“操作者”转变为“协助者”,要从“批评者”转变为“协调者”,要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一、知识型教师的转型:由“专家”转变为“同伴”

教育社会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权威包括“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和“制度权威”,当教师缺乏从事教学职业起码的知识技能时,便不能称之为“知识权威”。在古代中国,教师在社会上拥有较崇高的地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尊”等便是佐证。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以呈几何数递增的速度增长,知识的拥有者不再是少数人或单一的阶层,学校教育在知识教育中的统治地位被打破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被奉为教师真实写照的话也受到教师的自我怀疑,知识的增长速度让教师对自我定位产生了困惑。

从学习论观点来看,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定位不再是知识的专家,教师不仅拥有“知识权威”,更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同伴”。教师成为“同伴”是从专业学习的角度而言,是知识急剧增长的必然结果。

如何使“专家”教师变为“同伴”教师呢?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实现心理上的转变。教师应该抛弃“知识专家”的帽子,从单一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第二,实现课堂行为的转变。参与式教学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把学生的参与作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二、行为型教师的转型:由“操作者”转变为“协助者”

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的知识权威更为突出地显示在对课堂主体地位的掌握权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教师操纵着课堂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授课环节,所以,教师被视为课堂的“操作者”。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力求打破以往教师对课堂话语权的垄断地位。在参与式的课堂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体参与是学生自主性活动的前提,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没有学生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活动的始发、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质量。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操作者”,而是“协助者”。

所谓“协助者”,就是指教师成为课堂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帮助者”,确保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促进者”。协助既强调教师在知识领域的权威,又重视学生的主体权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协助者,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权。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权与教师的主体权是一对较难调和的矛盾,如果教师故步自封,不给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权,那么参与式教学就无法开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对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并不在于简单的“知道”或是“明白”,而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并在实践中有所体现。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权无疑是唯一的方法,教师越俎代庖地灌输、传授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二,有适当的课堂协助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协助,协助应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参与式的政治教学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普遍性的疑难问题致使学习无法顺利开展,此时便是教师充当“协助者”角色的最佳时机。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协助,保证参与式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评价型教师的转型:由“批评者”转变为“协调者”

在历史上,对学生评价的认识曾经是极为错误的,对学生的评价行为也是极不科学的甚至是极其残忍的,如我国书院文化中的戒尺、体罚、言语侮辱等。在这种评价风气下,教师变成了学生眼中的残忍恶魔。参与式的初中政治课堂需要的不是“批评者”,而是“协调者”。

评价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课堂提问评价、作业评价、试卷评价等。在参与式课堂中的教师评价有别于上述几种评价形式和手段,这是一种课堂过程中的评价。因此,教师评价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即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起到协调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上和行为上得到改进和提升。

教师从“批评者”转变为“协调者”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以鼓励学生为基本原则。教师用鼓励的态度进行评价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和勇气。第二,注意运用有效的方法。教师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区分对与错,更多的是作为协调者把问题指出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本型教师的转型:由“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知识权威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本本型教师的形成,他们在政治教学中非常注重课本上的知识,将非课本的知识视为无用的知识,这就直接导致其在传授知识时选择了灌输法。政治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以抽象的意识形态作为教育的内容,本本型教师照本宣科,无疑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初中政治参与式教学提倡自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实现角色转变,即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初中政治参与式教学主张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课堂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循循善诱,使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评价;影响;评价策略

语文教师的评价行为是针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而展开的,而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有很多问题具有开放性—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教师所要了解的是学生的理解、思维等,所以在回应学生回答时,多会采取复述所听到的学生的言说,以肯定学生言说的具合理性,但是这样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效果却是非常有限,分析如下: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一)正面性评价使用较多

正面性的评价主要以确定型评价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就各类型评价使用的频率看,语文教师在针对学生的言说做即时评价时,使用“确认学生回答的正确性”的频率最高;其次表扬;再次为“表明答案不正确或不完整”,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反应;可以再叫另外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或在某些情况下告诉学生答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询问第一个回答该问题的学生累确认该省是否理解了。

否定性的评价类型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中也有使用,但使用频率不及正面性、校正性和表扬性的即时评价。而较少使用的是以消极的或批评的方式否定学生的答案。除此之外,忽视学生的回答不给予任何即时评价的概率虽然不高,但也时常发生。

(二)肯定性评价较少

从各类型即时评价所对应的课堂生成情状看,教师使用表扬性即时评价和校正性即时评价时,其课堂生成的情状整体上优于其它类型的即时评价,但并非使用了表扬性即时评价和校正性即时评价就一定会有生成。而语文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肯定性评价——确认回答的正确性/合理性,其对应的生成情状并不好。虽然现在提倡赏识性评价,但并非不需指出学生回答的不正确性——使用否定性即时评价,如果不是以消极的或批评的方式否定学生,其实告诉学生回答的不正确性并非不利于课堂生成。

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归因

(一)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通常,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担当特定的角色,其行为也会反映出特定的角色文化。在课堂生成过程中,教师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其行为也会表现出相应的一致性。如果教师将自己定位成权威者,那么他在课堂上就会用各种行为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威;如果教师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合作者,那么他就会以合作者的姿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

(二)教师在课堂交往中的心态

教师在课堂中能否对自己角色的多重性有明晰的认同感,也关系到教师在课堂交往中的心态是否开放及开放度如何。目标设计、问题设计、对学生的期许等等都直接或间接体现着教师的角色心态。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不同的个体,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随机、多元、即时的信息,首先遇到的是敢不敢面对“活”起来的课堂、能不能包容学生的各种理解—这决定着“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交往中的这种开放心态,使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体现出一种较大的包容度,这就对学生言说中涌现出的生成物予以了保护。如果教师是以一种封闭的心态面对课堂中的一切,那么,一切的教学行为都会为着其心中那一个固定的标准服务,严格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生成的资源无法激活,真实而有效的互动无法展开,教学也就失去了生长性。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效率的策略

(一)言语策略

言语策略就是教师用言语表达进行即时评价的策略。通过即时评价来促进生成,教师语言必须表达出自己所捕捉到的生成物,在组织语言时,需要考虑:一是对学生的智力或认知活动的即时评价,二是对学生感觉、态度和情感的即时评价。具休而言,教师需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评价语言:

情境一:当学生就某些简单事实进行学习时

(1)就学生言说的正确或错误予以明示,确认答案的正确性与否,并肯定学生参与表达的积极性。

(2)必要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反应,如告诉他哪里表述得好,哪里还不够完善。

(3)在某些情况下,判断指明正确与否后,直接或间接告诉全体学生正确的思路和答案。

(4)复述你所听到的学生所言,以示肯定。

情境二:在学习比较复杂的课题时

(1)肯定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2)如果学生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给予清晰、明确的表扬或正面的评价。

(3)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如提出后续性问题来完善学生答案,或提问另外的学生或选择其他可选择的做法。

(4)指出学生思路或策略上的亮点、盲点或误区。

(5)对于那些超出预期之外的言说,教师给予正面的表扬,并陈述分析学生言说的价值。

(6)总结学生的言说,并作出即时性的综述,肯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言语策略

非言语性质的即时评价,指的是在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行为中隐含的对学生回答有着一定即时评价指向的态度、情感等因素。

(1)眼神—学生回答时,教师直视学生,并保持眼神的交流;

(2)表情—针对学生的回答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比如微笑、惊奇、兴奋等等;

(3)体态—恰当运用体态语,比如点头、竖起拇指等;

(4)距离—根据教学调整在课堂中的位置,如走近发言的学生;

(5)沉默—当学生发言的时候,不要急于评价,保持沉默,不打断学生的回答,适当等待等;

(6)板书—在黑板上记下学生回答内容的要点。

(三)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关注同伴的言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评价,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对多的评价,而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主体就多元了,师生共同得到信息也更多了,评价的角度也会相应丰富。

参考文献:

[1]叶澜著.教育概论.[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单志艳著.如何进行教育评价[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

[3]孙立春编著.新课程改革实用导读[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第4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 英语课堂 应用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拓展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哑巴英语”及传统的灌输式单向讲解练习方式等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传统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瓶颈,让初中英语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学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成了课堂的被动接收者,这样的教育状况除了让学生“写”的能力有所提高外,其他的英语学习能力变得非常薄弱,“哑巴英语”也就应运而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能让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气氛变得和谐、快乐,让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互动教学模式是要求师生双方在课堂中融入情境、密切配合让学生从传统英语教学的被动听讲走向主动练习,让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了参与者,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在初中英语中实现互动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和教师在英语课堂的“互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快乐,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双丰收。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互动的体现,为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采取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及师生和对教材理解表达的一些互动。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感到轻松、自然,从而让教师达到最佳教学状态,学生课堂学习取得最大效率。因“互动教学”的特点,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不同,采用灵活的互动模式。

1.巧设问题,提速互动课堂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是课堂“互动”最为常见的课堂活动方式。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不同,在问题预设中引入和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问题的交流互动中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面,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情,这样就能充分利用“问题”这把钥匙去开启精彩“互动”课堂。

2.把握角色转换,演示精彩课堂

语言学家们指出: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母语外的其他语言是最好的、最理想的学习方法。课堂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又是那么多有限,因此当前的教育环境和状况无法满足初中生学习英语对环境的需求。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角色的定位和转换恰好弥补了这一学习环境的不足,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中创造出理想的学习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相关要求通过对所学内容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进行相关的角色配合练习实现相应的角色定位来实现教学中的互动。在定位和转换角色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把自己定位一个角色并切实深入教学内容进行自我装扮,在进行角色装扮和演示中完成教学各项目标和任务。背诵或复述课文及演讲时并不是简单的把学过的内容和已知的知识进行单调的背诵和复述,而是让学生定位自己于教师或者主人翁的角色进行表达,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角色的定位和演示中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充分利用角色语言进行表演,其目的就是把所学的英语内容通过表达和角色演变融入到创造的逼真环境中去,从而让英语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激情。

3.加强群体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年龄段的影响,英语教师常常会通过各种活动途径帮助和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群体的活动是互动教学模式中常见的课堂活动,对于英语课堂学习效果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组建英语活动兴趣小组,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小组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参加到团体中来,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让学困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找回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同时在课时互动结束的时候进行适时的总结和点拨,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体会到互动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激情。这样不仅能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还能让他们的对英语语言学习的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其次,针对初中英语的课堂特点和要求,还能扩大群体活动范围,组织班内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活动;在特定的课时内容、社会环境、节假日等组织全班学生参加英语晚会、以某一主题性质的英语辩论会等,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初中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等,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因素。要使初中英语互动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推进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转换思想,在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动教学就成了主导的地位;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师就是课堂中的导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的作用,是对互动课堂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由于互动的双向性和受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学生的角色意识、学习方法及兴趣都对互动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推行能够提高学习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学文.聚焦互动性教学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效率[J].科学教育前沿.2008.(11)

第5篇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教学经验

所谓的历史史料教学是在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与历史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处理,将有用的历史信息呈现给学生中,使学生能够从这些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历史材料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材料也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有力证据,使得历史教学言之有据,因此,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运用了史料教学,在当今的形势下,史料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也符合历史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历史教师要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就要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力,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一、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对关注一些除课本之外的历史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史料教学有其自身的价值,教师在开展史料教学前,应该多搜集一些教学材料,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充分挖掘史料中的综合性教育知识。在史料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师角色,转变教的角色,除了传道、授业外,教师应该以指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课堂课程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多元的角色实施教学,并且在教学中不断的掌握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思想意识上进行自我提升,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的学习,要适应和掌握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才能在思想上真实的投入史料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树立专业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多方面的收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教师要从多方面思考历史问题,让学生对材料进行思考和研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教师要在课堂中精心的设计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史料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但与此同时,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的学习压力,如果学生消化不了这些历史知识,那么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多做一些努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讲授知识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真挑选史料,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各类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和见解,也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可以采用问题研讨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种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之间展开问题讨论,可以各抒己见,这样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师要提升自己在课堂中的讲课方法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有着一定的艺术性,在讲授历史资料时,教师要从多面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多方面的将历史知识讲授出来,就要在各个环节中将史料知识讲授出来,讲授是一种艺术,其主要方式是以口头语言讲述为主,向学生描绘历史情境,在教师的口头讲授和指引下,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特征和线索,这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思想的沟通过程,其教学手段应该极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讲授魅力,在史料教学中,为了强化自己的讲授技能,就要从语言表达的方式上入手,丰富自己的词汇,教师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到各种历史场景中,为学生解析历史材料。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在历史教学方面就做出了转变,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实施教学,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历史史料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内容中,这种历史史料教学的模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新形势,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静蕴.浅谈新课程下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8(05).

[2]沈敏华.历史教学中的图像史料及其运用[J].历史教学问题. 2005(05).

[3]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 2005(17).

第6篇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拓展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哑巴英语”及传统的灌输式单向讲解练习方式等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传统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瓶颈,让初中英语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互动教学模式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必然

英语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学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成了课堂的被动接收者,这样的教育状况除了让学生“写”的能力有所提高外,其他的英语学习能力变得非常薄弱,“哑巴英语”也就应运而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能让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气氛变得和谐、快乐,让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互动教学模式是要求师生双方在课堂中融入情境、密切配合让学生从传统英语教学的被动听讲走向主动练习,让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了参与者,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在初中英语中实现互动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和教师在英语课堂的“互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快乐,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双丰收。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互动的体现,为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采取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及师生和对教材理解表达的一些互动。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感到轻松、自然,从而让教师达到最佳教学状态,学生课堂学习取得最大效率。因“互动教学”的特点,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不同,采用灵活的互动模式。

1.巧设问题,提速互动课堂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是课堂“互动”最为常见的课堂活动方式。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不同,在问题预设中引入和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问题的交流互动中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面,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情,这样就能充分利用“问题”这把钥匙去开启精彩“互动”课堂。

2.把握角色转换,演示精彩课堂

语言学家们指出: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母语外的其他语言是最好的、最理想的学习方法。课堂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又是那么多有限,因此当前的教育环境和状况无法满足初中生学习英语对环境的需求。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角色的定位和转换恰好弥补了这一学习环境的不足,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中创造出理想的学习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相关要求通过对所学内容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进行相关的角色配合练习实现相应的角色定位来实现教学中的互动。在定位和转换角色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把自己定位一个角色并切实深入教学内容进行自我装扮,在进行角色装扮和演示中完成教学各项目标和任务。背诵或复述课文及演讲时并不是简单的把学过的内容和已知的知识进行单调的背诵和复述,而是让学生定位自己于教师或者主人翁的角色进行表达,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角色的定位和演示中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充分利用角色语言进行表演,其目的就是把所学的英语内容通过表达和角色演变融入到创造的逼真环境中去,从而让英语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激情。

3.加强群体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年龄段的影响,英语教师常常会通过各种活动途径帮助和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群体的活动是互动教学模式中常见的课堂活动,对于英语课堂学习效果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组建英语活动兴趣小组,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小组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参加到团体中来,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让学困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克服学中遇到的困难,找回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同时在课时互动结束的时候进行适时的总结和点拨,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体会到互动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激情。这样不仅能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还能让他们的对英语语言学习的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其次,针对初中英语的课堂特点和要求,还能扩大群体活动范围,组织班内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活动;在特定的课时内容、社会环境、节假日等组织全班学生参加英语晚会、以某一主题性质的英语辩论会等,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初中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等,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第7篇

一、生本课堂创建中多媒体运用的工具性反思

1.多媒体激趣与师生课堂情感交流。生本课堂的本质在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习激情调动的情境,多媒体运用正好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简单的黑板、粉笔和一张嘴巴的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提供生动的画面并配有音效,不仅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将各种知识有机关联起来,使课堂教学内容相对直观,利于学生知识关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该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人机互动中被弱化,教师需要通过引导、鼓励等方式强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生本课堂创建中,针对多媒体的运用,教师的语言选择、身体语言使用、动作节奏都要蕴含情感因素以强化师生情感交流。2.多媒体体验与师生课堂技术依赖。生本课堂推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意味着学生要在课堂中充分投入,并调动自身更多潜能以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对于学生来说,多感官的同时调动会使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写学生看,学生各种感官的使用不够全面。而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课件已提前制作,大大地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减少了学生感觉体验的中断,同时图片、视频和教师讲解的共同进行,使学生多个感官同时调动,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演变成课堂多媒体的播放者,课件播放取代了教师的主动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基本由计算机来控制,课堂教学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计算机,有的课堂教学直接转变成教师对课件的展示和阅读,形成了机器本位化的课堂教学[1]。虽然这种教学的感观效果较好,却易导致课堂技术依赖,使得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被弱化,课堂情境生动性被淡化,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追随课件设计来学习。原本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动手得到的知识结论,在课堂教学中被动画演示取代,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就获得了结论,难以获得真实体验,也不能进入探究式学习,自然也就难以完成生本课堂的创建。3.多媒体技术偏差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尤其强调这一点,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备课教学意味着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按照能力突出学生、一般学生、学困生进行分类,采取柔性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水平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倾向于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但是学校很容易把课堂教学技术的先进性和多媒体运用关联起来,为了匹配教学技术的先进性,学校开始追求教学软件的先进性,将一些简单实用的软件弃之不用,进而追求更为高级、复杂的软件工具。在此情况下,教师的技术短板就开始引发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和技术结合的不足导致有的课件只是简单地把教案及教材的内容搬到电脑上,画面美观但内容贫乏。由于对应用软件的不熟练,教师很难在因材施教方面有所进展,从而影响了对生本课堂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2]。

二、生本课堂创建中多媒体运用的功能性重构

生本课堂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觉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它不仅需要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有所突破,更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合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可以有效提升生本课堂的创建效果。1.明确生本课堂中多媒体的辅助角色。多媒体技术可以推动课堂教学,在生本课堂创建中有独特优势,但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各种问题也让多媒体容易喧宾夺主,影响生本课堂的创建。虽然当前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但其自身的技术缺陷及情感交流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也难以形成以多媒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意味着课堂教学的现有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保持。因此,在创建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时,需要对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使其在生本课堂中既能充分发挥长处,担负应有的责任,又能消除或弱化多媒体教学对生本课堂创建的不利影响。生本课堂中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和多媒体,其中教师是教学主导者,学生是教学主体,多媒体是信息媒介。基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本角色定位,生本课堂中多媒体运用是为表达课程内容服务,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的合理表达,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和认知特征。只有坚持这个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才能使教育工作者摈弃对多媒体运用的形式化、主导化等现象,并能让多媒体运用更符合学生认知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等,这些优势是其在课堂教学中备受青睐的原因,只有在这些功能都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它在生本课堂创建方面才能发挥作用。但在当前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运用中,大多数课件未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进行充分运用或发挥,教师不仅难以通过多媒体的人机交互等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其对于多媒体运用的理解呈现出片面化,因此,从生本课堂创建出发,必须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能优势。首先,要充分发掘多媒体对于生本课堂的价值意义。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交流等[3]。其次,要将多媒体的价值意义具体到各种功能中。如人机交互功能促进师生交流、网络信息提供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等。最后,把具有特定价值意义的功能具体结合至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中,使多媒体运用与各个学科的特点保持一致。如英语课程主要是语法体系的整理以及情境设置,注重说写等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可通过网络呈现更多的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听说机会;化学课程可借助多媒体演示功能把在实验室中不能操作的化学反应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再通过超文本功实现相关知识点的关联。多媒体在生本课堂上的运用,本质上是把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和生本课堂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行为和教学内容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对生本教学理念有充分理解,还要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应的软件使用得足够熟练。因此,要深化教师对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解读,并贯彻于课堂教学中,同时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软件技术,让多媒体成为促进生本教学的有效工具。3.形成生本课堂理念导向的多媒体运用模式。当前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形成以多媒体运用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轴心,造成课堂教学的机器本位化。由于生本课堂中多媒体运用的目的是促进生本课堂的创建,学生才是生本课堂的中心,因此必须改变围绕多媒体构建课堂的观念,要以生本课堂理念为导向进行多媒体的课堂运用。具体实践中,生本课堂理念对多媒体运用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生本课堂需要来决定多媒体的参与,即在生本课堂中,并不一定要运用多媒体,只有在需要时才选择多媒体设备的课堂运用。第二,以生本课堂需要来决定多媒体的运用方式和范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对内容的灌输来决定多媒体运用方式。生本课堂下,要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目的,不仅需要改变传统课堂中单一的多媒体展示方式,还要着重于多媒体的课堂互动运用等。第三,以生本课堂需要来决定多媒体内容。生本课堂的流程是由学生自学完成前置性作业,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最后在课堂中对小组讨论成果在全班展示,因此多媒体运用不能按照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全程教学的课件设计来进行,而是要在各个环节提供相关资料或问题。如在《背影》教学的前置性环节中,可以基于课文内容提出各种问题并用多媒体按层次展示出来,如作者为什么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细致地叙述父亲送自己去车站的每个细节?搭配上相应的图片,在学生按照问题顺序细细思索时,其对文章的布局思路理解便逐渐清晰。第四,以生本课堂中的作用发挥评价多媒体运用。作为生本课堂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运用关键不在于技术功能是否先进、运用频率是否够多,而是其在生本课堂创建中发挥多大作用。4.建构生本课堂的多媒体运用评价机制。多媒体运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硬件实力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关于多媒体运用的评价都是以多媒体设备配备、教师在课堂中对多媒体的运用普及情况为指标,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各方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更多地是关注多媒体设备本身,而忽略了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辅助的真正价值定位。要在生本课堂创建中让多媒体真正为生本课堂创建所用,就必须创建规范、科学的评价机制,让生本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评价高效化、合理化。在评价指标制定方面,多媒体对于生本课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节约课堂时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索、照顾学生差异以及促进课堂交流等方面,因此对生本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评价指标也要依照这几方面来设置。在多媒体的课堂评价内容方面,要对多媒体在课堂前置环节、小组讨论、展示等不同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还要基于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影响,评价多媒体在生本课堂创建中的影响意义。在评价方式方面,要结合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对比评价,虽然多媒体运用对生本课堂创建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也可能出现生本课堂创建中的多媒体运用不如传统课堂条件的生本课堂创建,因此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就要对两者进行对比。另外加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才能得到更客观的生本课堂创建中的多媒体效果评价。为了保障生本课堂中多媒体运用得到科学评估,并发挥督促作用,还需要设置合理的评价周期,如日评价和周评价、月评价相结合。随着生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创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课堂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信息的载体形式,扩容了教学信息量,加快了课堂信息的流动,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课改;高效课堂;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4-1

教师要做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必须要有个好剧本,而且要对自己的“剧本”即教学内容了如指掌。那么,我们的导学案就充当了剧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知识点,明确重难点。设计一节课的导学案往往要比上一节课花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观察、思考、表演、表现。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一些引导和点拨。

一、“导演”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历史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样重要。如:我在教学八年级《第二次期间列强的罪行》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5-6人,成花瓣形围绕而坐,设立小组长,佩戴课前制作好的组长标志――班级的班花,并请小组自己起个小组名称(学生自己起名青春无敌组,勇往直前组等),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和记录员等。这节课要新授、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知识点,第一环节,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创设些情景,如播放《》影视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填写导学案中预习填空题然后小组PK。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学生把这些知识演绎或讲述出来皆可。小组讨论一下并派代表上台表演。让学生在动态课堂中自然生成并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导演”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适时地走进来,巧妙地退出去,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着课堂动态生成。教师从教学之初就要创设特定的情景,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多种解决方案、验证方案可行性、对多种可行性方案互比优劣、敲定最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提示学生所忽略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地进行修改完善,整个过程教师可提供合理化建议。在活动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整合能力、交流合作各方面都得到加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如在九年级《美国南北战争》教学中,我上课伊始就引导并布置同学表演小品的任务。请同学自选角色(南方种植园主或北方资本家)参考书上提供的台词,进行激烈的争辩,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体会真实。通过角色扮演突出南北方矛盾的焦点,自然而然地攻破教学难点。

三、“导演”在课堂中的指挥作用

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后,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视觉美、听觉美引发学生产生健康的情感,使学生在形象、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表演与学习。我们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甚至异想天开,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因为学生提问的本身就是课堂的闪光点,教师就课堂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争论其中、乐在其中。生生互动,即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体现在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身心放松状态,不用担心自己说话正确与否,为学生们建立了一个“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的宽松环境,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真切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寻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之中学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会分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这样课堂中精彩的生成来自于学生深入的思考和扎实的研究,激活了学生研究问题,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信心,同时从学生出发,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适当做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如在八年级《不怕远征难》教学中先播放视频(歌曲《》和的短片)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通过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了解全文。最后学生重走路动手在地图上标出路线。这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异常活跃,生成许许多多有价值的结论。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式的。”让学生做课堂的“主演”,教师转变为课堂的“导演”,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成的结论表达出来,引导交流,达到共享。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可以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丰富的、深刻的,生成丰富内容后,教师将学生研究的结果中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让他们交流,最后形成共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展示自我,得到教师与同伴的鼓励,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也是充满智慧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英语教师 口语教学 角色定位

一、引言

目前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

1.哑巴英语现象突出。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讲述语法知识,结果是学生成了做题高手,可说出来的英语没有人能听懂,或者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考试高手却是能写而不能准确表达的“哑巴”。

2.口语任务设计简单化。在传统的英语口语课上,教师忽略学生的需求,兴趣,只是一味地严格按剧本进行类似听录音讲单词做口头句型练习做语段练习等课堂活动。如此按部就班,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说灵活加以应用了。

3.话题不当,收效甚微。某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口语练习应该摆脱课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提出学生喜欢的话题,就可以在口语课堂上自由讨论。但在现实中由于所选话题不是对词汇量要求过高,就是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因不会说而不敢说,导致课堂气氛冷清,搞到最后仍得有教师来示范。结果是学生得不到训练。《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仅仅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实施课程要求,还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教师作为中介者对任务的设计(即语言材料的处理)、任务的实施(即师生互动)及任务后的反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把握好口语教学中的“度”。

二、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作用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那么,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呢?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针对口语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应该是:口语教学的示范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学生成功的引导者。

1.口语教学的示范者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幼儿很流利地念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有些小学生通过看电视里的日本动画片学会了唱一些日语歌曲,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听熟了就会。就像小孩子学说话都是先听懂再学说。因此,学口语首先要从听音入手。而在课堂上,学生听得最多的就是老师的讲课。因此,教师是口语教学的行为示范者,要扮演好这一示范者的角色,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口语水平和语言修养,要学会地道的发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用英语授课,少用母语,并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养成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回答的好习惯。达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听音自然,模仿准确,有如置身于英语国度的感觉。例如:起始年级的学生有一种希望马上学会英语的强烈的求知欲。针对这种需要,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在课堂上多讲一些问候、介绍、劝告和建议等日常口语以及一些课堂用语。必要时教师可结合一些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如点点头说“Yes.”摇摇头说“No.”握住一个学生的手说:“Nice to meet you.”尽管有些句子学生仍然听不懂,但如果教师不厌其烦地重复讲并鼓励学生认真听,学生就能慢慢地听懂这些句子,从而产生一定的语感,然后从听逐步过渡到会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

2.口语教学的设计者

我们的教材是统一的,但是我们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教师不能总是依纲照本,生搬硬套。而是要针对教材不同单元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我们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内容。为了给更多学生“说”的机会,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课堂上有限的几十分钟,不能满堂灌。这就给老师的授课提出了较高水平的要求。为了设计一堂好课,教师要熟悉教材,全面备课,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并且善于归纳总结,精讲该讲的内容,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

复习方法时,每―个情态动词都以句子的形式出现,接着解释该词的含义并且写在黑板上。举两三个例句,最后让学生发言,既用该词造大量的句子。课堂活动是灵活多变的,教师要学会驾驭课堂,随机应变。但是课堂上师生是互动的,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自信又大胆地开口讲英语。

3.口语教学的创造者

新教材以交际语言为主线,这正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而许多交际用语如邀请、打电话、问路、购物、看病、谈论天气、道歉、请求允许等等,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经常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口语对话或者角色表演等语言实践活动,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口语教学。因此,教师要成为口语教学的创造者。例如:七年级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季节和天气的表达法。本单元的单词量大,而且同根词的词性转换多,这就给学生的口头表达造成不少障碍。因此,课前的一个星期,我布置学生在家收看电视或广播里的天气预报,试着用英语表达并预习单词。并且把福州、悉尼和东京等三个城市―周内每一天的天气情况记录下来。上课时,我把从电视上录音下来的几则天气预报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结合当天天气的实际情况进行情景对话。通过这样的情景对话,学生身临其境,思路开阔,对于各种天气变化的描述就不再是个难题了。

4.学生口语成功的引导者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而运用语言的主要途径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些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确实很强,但是需要口头表达时却成了英语“哑巴”。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老师的引导。

英语是必修课程,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学英语的目的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英语角等课外活动,激发其学英语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坚持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五分种的时间用英语说话表演的机会,比如说朗读课文,自编课文里类似的对话;或者鼓励他们Make a five minute speech. 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提示以及适当的纠音和委婉的纠错,我相信,学生的口头表达是不成问题的。语言是发展的,学生的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因此,口语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按照既定的教材被动的充当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并积累经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会变化和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角色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门已明确提出把外语口语列为地方统一考试内容。实践证明,在优秀的口语课堂中,学生的主观性得到了体现,学习能力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大大发展。而这一切正是传统的以讲授为主要手段,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所很难做到的。然而许多教师也有些疑惑:教师不讲还能为师吗?在由学生来唱主角的新型课堂上自己又该承担何种角色呢?该如何当好配角呢?现实是,一线的教师往往由于缺乏对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而导致口语教学的失当。正是基于对这一现象的重视,我以自身教授英语口语的一些实践为案例,结合反思过程中获得的启示对此作一客观探析。

三、任务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实施

在中学口语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英语课程标准》理论与现实都要求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在任务型课堂中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给学生空间在任务中学,因此必然地,在实践中,教师遇到一系列的难点。要解决这些难点就相应地要求教师充当不同的角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口语教学:

1.任务前:口语训练任务的设计者

新《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传达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通过设计语言学习任务,即用语言来做事,以达到掌握语言﹑学会运用语言的目的。因而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好口语学习的任务,并注意任务的趣味、真实性、难度并且运用好自身的创新能力。

2.任务中:执行任务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除了保证任务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以外,教师还必须因材施教。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情景,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教师完全可以设计不同的任务要求。在任务内容、要求设定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充当不同的角色,例如示范者、观察者。

3.任务时:活动的调控与激励者

除了参与精神以外,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也不可避免。在任务准备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可能过于激动,或者不够积极,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营造理想的课堂氛围,特别要注意在此阶段激励学生,给他们以动机。

4.任务后:完成任务的评价者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却不应该一味表扬。应该推崇教师给予学生混合的评价。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互动;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3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83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广的现代教学环境中,教学目标已不仅仅着眼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更多的开始注重如何构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相关的教学方案。互动教学模式可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师生情感、改善枯燥的学习过程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为探讨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案,研究了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目前初中教学课堂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互动模式的相应方案。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提问、聊天等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使课堂教学能够以动态的方式展开,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主动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并可通过共同讨论将问题解决。互动教学过程能够建立起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互动更为直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还可培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现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渗入到各个地区的教学当中,但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层面中。在课堂中,教师负责讲解相关知识点,替学生提供解决思路,而学生只需在课堂中做好相应笔记,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师指导进行问题解析即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基础概念、定义等知识认识不到位,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依赖性,无法进行自主思考,对数学知识不能产生主动寻求答案的兴趣,从而影响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质量。

三、互动模式下的数学教学

(一)结合生活情境,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有许多都可联系日常生活进行理解,教师可在课堂当中,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与所学内容进行举例讲解。建立生活情境不仅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产生与自身生活实际切合的感受,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享受学以致用的知识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程度。

教师可在教学中转变单向教学的方式,适当地让学生作为主导,形成师生合作关系。教师可设立一个日常生活情境,例如集体去看电影,买票时购买团体票可打7折,购买学生票可打6折,共有8名教师和42名学生,选择哪种购票方案比较划算。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让学生提高对课堂的兴趣,且在解题过程当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然后针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向学生进行提问。将师生交流纳入同一场景当中,不仅能使学生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自己之间可形成密切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学习兴趣及效率。

(二)建立平等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采用互动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把握师生地位的不同,适当地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可作为接受知识的一方,还可成为引导、研究知识的一方,能够使学生在师生角色转变的情况下,将自己对于学习的看法和观点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通过大胆的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有了较为充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后,教师可采用角色对调的方式,让学生作为小老师进行习题讲解,教师则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像在学习《概率初步》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由于其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但仍需进行一定量的习题练习。教师可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挑选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解析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学生在角色互换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够调动学习中的积极性,以教师的观点了解问题解决的思路,从而起到拉近师生之间关系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自信心,这对提升学习质量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三)加强团队合作,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更应该作为沟通同学之间关系的桥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通过互动形式加强师生联系,还可利用互动,将学生分为一个个小组,让其在学习中加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将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还能够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中,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该项知识点可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解析。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队内讨论,探究可使用何种形式进行解析,并要求学生将解集在数轴上标注出来,然后公布各自团队的解析结果。教师可对解析正确的团队进行表扬,对解析错误的团队进行鼓励,然后适当地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解题思路中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进而加强对其的印象,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当中避免此类问题再出现,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整合;翻转课堂;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6701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有着莫大的影响。在这场经由翻转课堂引起的教学思想变革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产生了变化,教师变为示范指导、指点解疑、检验作业的角色,学生变为自主探究和交互学习的角色。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恰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进行教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整合翻转课堂理念的中心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优化、整合翻转课堂理念需要在翻转课堂的主流程上提出新的要求。翻转课堂的基本流程:进行微视频导学,布置在线作业,生成问题,进行课堂研讨,教师点拨,课堂小结。在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中,课前,初中生需要借助教师制作的音视频、电子教材等完成自主学习,课上,学生需与同伴和教师开展互动,进行释疑、解惑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翻转课堂理念的价值

1.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课堂上教师一般会进行基本知识传授,再让学生在课后内化知识。而根据翻转课堂的理念来实施思想品德教学,使得知识传授环节被迁移至课下,且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料来完成。这种转变使得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助式互动变得频繁,且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设计、录制优质的教学视频就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中,教师负责制作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辅助教材,因此,在音视频、电子教材的设计、录制和上传方面,教师必须掌握要点。教师制作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精选思想品德课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选择),并进行“深加工”;第二,教学视频直指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且时间合理把控(10分钟左右);第三,灵活运用文字、数字、图片、录像、音频等,使教学视频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学视频的应用会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如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翻转课堂形式使思想品德知识的内化过程变得更加重要,且最关键的是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另外,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中,教师熟练运用提问、对话、倾听等常见互动手段能确保课堂上师生互动沟通顺畅。同时,在课堂互动沟通中,教师应对言语的方式和非言语的方式(眼神、表情与手势等)自如切换运用。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那些具有多方品德学习诉求的学生多多了解,并予以答复,从而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促进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

第12篇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下面通过三个方面介绍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政治学科缺乏兴趣,就缺乏学习的动力,从心底不想学习政治知识,创新能力地培养就无从谈起。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解政治知识,不关注学生是否对所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教师自认为给学生传授了很多知识,但是学生没有兴趣,也吸收不了多少知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适当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创新能力创造前提,让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跟随教师一起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授《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这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事情会让同学们感到快乐呢?”“如何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吗?”通过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对这课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这些问题很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思考时学生肯定会有不同于教材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想法给予一定程度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变师生角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师生角色地转变,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发散自己的思维,以自己的方式对政治知识进行研究,提出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如果教师决定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就无法进行创新。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习都由教师决定,学生无法产生独特的想法,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改变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答疑者,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为培养创新能力创造基础,让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提高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授《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主题就是怎样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怎么做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行为与结果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自主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通过网络上的知识学习,学生认为能够得分的方式都可以采取,教师不再干预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容易产生新的想法,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小组讨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离不开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可以畅所欲言,思维更活跃,还可以汲取其他学生思路上的优点来完善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想法更成熟,如果学生不会独立学习,就容易限制自己思维,遇到瓶颈不知道如何解决。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固然重要,但是独立思考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不会解决,会遏制学生的新想法,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小组讨论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从而形成不一样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掌握交往艺术 提高交往能力》这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有任何局限,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勇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提高了创新

能力。

以上内容通过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别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师生角色、小组讨论学习。这只是其中的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政治课堂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完善自己的措施,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找到更多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