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贸易融资行为

贸易融资行为

时间:2023-06-07 09:26: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贸易融资行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贸易融资行为

第1篇

贸易融资是建立在货物购销基础上的融资业务,是银行针对借款人在货物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都销售回款之间的资金缺口而办理的融资,可以说贸易融资是银行基于借款人能够产生远期现金流的商品或劳务交易而给予的一种融资,即贸易融资具有一定的自偿性。正由于这样的特点,因而一般认为贸易融资的信用风险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在贸易融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贸易融资信用风险降低是以其操作风险上升为代价的,要想真正的发挥贸易融资“自偿性”降低信用风险,就必须严格控制贸易融资的“流程性”管理好贸易融资的操作风险。

二、自偿性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

贸易融资按照自偿性可以分为具有明显自偿性和无直接自偿性两类,这里我们仅考虑哪些具有明显自偿性的贸易融资产品,因为正是这类产品与流贷相比降低信用风险的特点。自偿性贸易融资是对预付、存货或应收帐款的等资产进行的短期融资,银行在办理自偿性贸易融资时首先看中的是该笔业务自我清偿以及借款人组织这笔交易的能力,借款实体可以没有其他实质性资产或业务。针对这类情况,那么银行对于融资项下资产及其产生收入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这样的“控制”大多体现在贸易融资办理前、办理时以及办理后的诸多流程和操作上,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细化贸易融资类型,建立不同的操作流程

在这种自偿性贸易融资中,银行对其进行的业务介入及风向控制,实际上是从融资链中的三个环节来操作,第一是应收账款环节,第二是存货环节,第三是预付账款环节。虽然都属于自偿性贸易融资,但在实际中银行针对这三个环节所办理的贸易融资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风险控制点和控制力度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可考虑对这三类贸易融资制定不同标准的操作流程,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和把握。

(1)应收账款类自偿性贸易融资。是指以买卖双方签订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银行为卖方提供的以合同项下应收账款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卖方押汇、发票融资、信保融投资、保理、订单融资等等。

(2)存货类自偿性贸易融资。是指借款人以其存货为抵押或质押,并以存货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仓单质押、保兑仓等等。

(3)预付账款类自偿性贸易融资。是指以买卖双方签订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银行为买方提供的,应以合同项下商品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方式,比较普遍的有先票后货,未来货权质押开证、未来货权质押融资等。从银行需要控制资金流和货物流长度来看,上述三种类型的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操作环节逐渐增加、操作风险依次递增。其中应收账款类贸易融资需要求客户在对下游的销售必须指定为融资银行的账号。只需对控制好该笔交易所对应的回款即可,操作风险相对较低。但对于存货贸易融资银行在要求控制回款的同时,还增加了对质押物的监管仓库、质押物的价格变化、仓储条件、出库入库等环节的操作和监控。而预付账款类贸易融资在必须对采购、存储、销售环节进行全程监控,需要与企业的上游、下游、监管方都签署有关协议,环节最多、操作风险最大。

2.建立专业的贸易融资操作部门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融合,在风险管理中更加突出银行对现金流、质物的有效控制,以及单笔操作、封闭运行的组织控制能力,而这些往往都体现在操作环节上,“细节决定成败”在贸易融资领域可为有着很好的体现。因而可考虑成立独立于授信审批条线之外的专业化的职能部门,作为贸易融资业务集中化操作的平台,对贸易融资的市场份额和操作风险负责。在对客户进行贸易融资授信额度审查、审批时,该部门负责对贸易融资产品配置及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的专业协审;在贸易融资业务办理时该部门负责审查单笔业务所要求的放款条件是否达到,如单据是否完备、监管协议是否签署等;在融资办理后负责提示客户经理贸易融资项下来单情况和资金流向,监控及提示质押物价格变化、督促客户经理向客户索要相关单据,严控操作风险。

3.建立统一的贸易融资信息平台

第2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融资工具

1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趋势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有关的一切融资活动。它以该项贸易活动的现金流量作为进口商或出口商履约的资金来源,以结算中的商业单据或金融单据等权利凭证作为进出口商履约的保证。目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1.1 融资方式的创新

(1)结构性贸易融资

结构性贸易融资并非具体确定的融资方式,而是一些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设计和组合,运用传统融资方式和非传统融资方式的统称。它是用量体裁衣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誉、银行资金来源、可承担的融资成本及可承受的风险、政府法规方面的要求等的基础上,为进口商或出口商专门设计的一个融资方案。

(2)库存融资

近年来国际物流业界兴起的库存商品融资业务,成为不同行业之间业务整合、集成运行的典范,也成为物流运营中一个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属于现代物流与金融创新的范畴,对于突破资金“瓶颈”、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和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意义。

1.2 银行技术创新带动贸易融资的创新

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帮助客户减少后台操作的压力是银行贸易融资服务最重要的增值部分。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网上银行,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企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

1.3 出现犹如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

包买商买下出口商作为债权凭证的远期票据,也就是做了一笔中短期投资。因种种原因,包买商可能不愿将自己大量资金束缚在这种投资上,故就需要寻找机会将一些远期票据转售给其他包买商。这种包买商之间的交易行为形成了包买票据的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上,初级包买商可以向二级包买商出售某笔商品交易的全套远期票据,也可以有选择地出售其中的一期或几期,因为每期票据都是一份独立的、完整的债权凭证。

1.4 多家银行进行风险参与

出于某种考虑,初级包买商邀请当地的一家或几家银行对自己打算叙做的或已叙做的包买业务提供风险担保,以清除业务风险,这种作法就是风险参与。风险参与银行提供的担保是独立于进口商银行担保之外的完整的法律文件,对由任何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造成的票款迟付或拒付负有不可撤消的和无条件的赔付责任,风险参与的实质作用相当于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单,初级包买商因此而享有双重保障。

2 我国部分融资创新产品分析

2.1 “”融资直通车

这是招行内地分行与香港分行合作,通过担保方式,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担保服务,适于两地母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从事商贸活动。有两种基本融资模式:“内保外贷”为香港分公司办理贷款融资:内地企业可通招商银行境内分行开出以香港分行为受益人的备用信用证或担保函,为境外分公司向香港分行取得贷款或其它融资;“外保内贷”为内地分公司办理贷款融资:香港企业通过香港分行向境内分行开出备用信用证或担保函,为内地附属公司向境内分行取得贷款或其它融资。

2.2 “”贸易融资直通车

为配合在两地拓展贸易业务,招行内地分行与香港分行合作,香港分行为客户提供各类型贸易融资服务,全力协助客户拓展商机。该项服务特别适用于已和招商银行内地分行建立授信关系的内地企业,并需要通过境外分公司或贸易伙伴来进行贸易业务,即彼此存在贸易交易下,香港分行可提供度身订造相关产品如代开信用证或集团授信分割等做法,尽量做到境内外额度互通安排,以满足境外分公司或贸易伙伴产生的贸易项下的融资需要。

2.3 出口全益达

“出口全益达”是中国银行2007上半年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实用的贸易融资新产品组合。它将多项传统和新兴的贸易融资产品、特色服务以及外汇交易金融衍生产品加以融会贯通,并根据出口商的具体需求“量体裁衣”,在原有单一产品的操作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贸易融资服务的内涵,根据出口企业的贸易背景、市场情况等,针对不同的结算方式、付款期限和贸易环节对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和组合运用,从而设计出一套完整方案来帮助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2.4 应收账款池融资

该业务是指企业将其向国外销售商品所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并且在转让的应收账款保持较为稳定的余额的情况下,银行综合审核后根据应收账款的余额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短期出口融资。

以上几种贸易融资新产品来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业务相比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将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3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3.1 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缺少防范和管理措施

(1)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不健全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互相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管理,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没有各项业务比较明细的统计资料,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2)缺乏有效的风险转嫁机制

国际上通行做法是,保理商在受理一笔保理业务后往往会支付一定保费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旦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协议进行一定数额的赔付。我国银行开展国内保理业务通过授信方式控制风险,不能有效防止单笔保理业务带来的风险,在风险发生后更无法做到有效风险分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保理业务方面还缺乏成功的银保合作机制,难以实现风险转嫁,加之企业从成本分担考虑,不愿再负担保险费用,这也是当前保理业务不能形成规模效益,难以迅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3.2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采用传统授信方法

在开发创新性融资产品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按照传统方法制定了严格的决策制度以尽可能规避由此产生的风险,但对创新业务风险的过多强调反而制约了新型融资业务的发展。例如,出口应收款融资是一种新兴的融资产品,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量化工具,绝大部分银行设置了较高的融资准入门槛,在对贸易真实性及贸易连续性进行调查后,还要求融资者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或担保作为还款的第二保证,等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理念上和授信方法上都把国际贸易融资等同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运作。融资业务上的保守作法主要根源在于银行缺乏有效方法,实现对国际贸易供应链中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控制,银行对融资业务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在无法充分把握第一还款来源前提下,往往把第二还款来源的充足程度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此外,长期形成的存贷主流业务观念亦驱使银行业务人员习惯运用传统思维去经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忽略了对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的分析及对贸易周期动态数据的跟踪。

3.3 国际贸易融资对象过于集中

在我国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都倾向于将融资对象定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更需要银行融资支持的中小外贸企业往往处于弱势。这些企业为拿到订单,在支付方式、结算手段以及融资方式上不得不向贸易伙伴做出的必要让步或给予对方的优惠,常常会造成他们自身流动性方面的困难及财务成本的增加,银行的融资帮助无疑于雪中送炭,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更为迫切,更需要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与国内贸易融资相比,银行不仅要承担借款人到期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的信用风险,还要面对国家风险、汇率和利率风险等国际贸易所特有的风险。此外,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结算的紧密联系,结算过程中的交单风险、欺诈风险等也同样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对风险进行预测、防范、化解,是此项业务能否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可考虑运用国际上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如美国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共同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组合模型。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或某组贷款违约的概率,然后计算上述贷款转变为坏账的概率。信贷风险组合模型覆盖了包括国际贸易融资的几乎所有的信贷产品。

4.2 建立贸易融资授信专项评审体制

为了更加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出口贸易融资需求,基于出口贸易具有占用风险资产少、实际风险低等特性,一些银行正在探索新的贸易融资评审体制。当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建立贸易融资专项评审体制。具体是:第一步,将不同出口贸易融资根据不同风险权重分为低风险业务、较低风险业务、一般风险业务和新产品业务;第二步,低风险业务由业务操作部门直接进入操作阶段,较低风险业务由贸易融资评审官签字后进入操作阶段,对于一般风险业务由贸易融资评审委员会评审同意授权国际部负责人进入操作阶段;第三步,贸易融资委员会负责审核贸易融资新产品的风险控制、操作流程、法律文本,审核通过后确认风险归属进入操作流程。

4.3 拓宽融资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

(1)担保方式创新

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固有特征,应以替代的方式解决担保问题。这样,既可以满足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要求,又适应了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

(2)动产融资工具创新

由于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足够的不动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于是动产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路径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动产融资就是指贷款人以各种动产为担保物从银行获得各种资金支持和行为。

(3)提供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银行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据调查,中小企业所需金融产品一般时间较短,基本建设贷款项目也较少,所以应结合其营业周期提供短期信贷产品,一旦企业经营资金周围过来,马上督促其还贷,这样资金不宜挪用,风险可控性强。银行符合此类特点并经常使用的产品有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商业银行还应当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特殊的现金流状况、支付频率,为其设计特殊的贷款及还款方式。国外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推出了形式多样的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额度贷款、循环额度贷款和承诺贷款等。这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3篇

国际贸易融资/金融服务/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以及种类

国际贸易指的是在出口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办理一定的国际贸易手续,银行也要对其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也就是对国际贸易融资开通融资的便利之道。

依据各种标准,国际贸易融资大体上可以分成短期和中长期的贸易融资。一年以内的贸易融资成为短期贸易融资,主要是为了帮助一部分企业基金的周转与流动;超过一年以上的融资称之为中长期贸易融资,它主要是为了改进企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根据国际贸易融资提供的服务对象不同也可以分为不同的融资结构,第一种就是为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主要就是出口商的当地银行为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第二种就是对进口商提供的贸易融资,这方面具体指的就是银行为进口商提供的贷款,等等。

二、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通过世界上的金融界的学者对于国际贸易融资的研究表明,贸易融资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理论的分析。总结出了一个观点,国际贸易融资在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国际贸易中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二者相互依赖,又共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同时也是金融中介的发展过程中,对国际贸易提供金融方面支持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融资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流动性资金支持,避免了一些风险,是金融支持的一个重要方法,进而推动了企业的前进与交易,从而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国际贸易的作用。

加快储蓄转为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融资的发展,像银行这类金融机构吸取了社会上的一部分闲置资金,随后又在银行以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与业务,直接发放给外贸企业,这样一来,就便于国际贸易框架的调整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比如:一项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企业的成本和风险都很大,要一部分外资作为保障与资金支持,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技能。

(二)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产生的效果

站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角度看,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几率是不一样的,中小企业的获得贸易融资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中小企业由于其没有大型的银行与政府作为支持,他们的资金实力也很薄弱。与此同时,因为单笔业务的成交量很少,没有太大的效益。所以,金融机构通常不会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在金融危机作为背景的前提下,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在加大,银行在贸易融资的发放时更会是十分的谨慎,及时发放了一定的贸易融资也主要是为大企业提供一定的歌资金,这样就更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对中小企业产生一种“排斥效应:。所以,作为国家与政府就要出台一定的政策,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与政府为这些中小企业作担保,从而减少中小企业的被排斥性。中小型企业从事的要是一些包含技术性强的行业,就能够对经济的发展做出推动作用,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优化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现状的对策

经过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银行的贸易融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应当贯彻相关的法律与政策,从而实现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

首先,需要通过法律明确各种规定与权力,对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起着促进的作用,但我国在这上面的立法还不是十分的不完善,应该在国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从而促进发展。最终建立一个属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标准。

此外,外资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的竞争中去,从而开辟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我国却并没有对出口信誉的保险体系建设重视起来,许多的外资企业甚至还不知道这项业务,更不知道这项业务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所以,要在我国的外资企业中明确这一问题,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树立风险成本意识,以市场作为导向进行生产和研发,加强出口贸易风险的认识与规避理念,将其纳入到内部控制与财务核算的工作中去,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交易风险,提高市场的占有率,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结束语: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国际贸易融资,对推进我国现在的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正在蓬勃发展,可以对我国的出口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薇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9.

[2]张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陈婷.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国际贸易融资营销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4]林敏.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3)

[5]佘晓燕.中国―东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0(03)

第4篇

【关键词】贸易融资;外汇管理;影响;建议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企业对于贸易融资的需求不断扩大。贸易融资也以其自偿性、组合型和流程性的特性,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但贸易融资业务在促进企业进出口、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同时,也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和境内外利差汇差存在的背景下,纯粹套利的贸易融资会加剧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加剧外汇收支波动。

一、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融资便利,其业务开展与进出口的关联度极高。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二)产品优势

与流动资金贷款相比,银行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组合型和流程性三个特性。银行结合贸易融资“三性”,通过贸易融资产品涉及的技术,开发创新不同类型的贸易融资产品,以实现银行、企业双赢。从企业层面看,贸易融资可以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基于组合性的特征将有效提高与银行的综合议价能力,基于流程性的简捷的手续也将贴身满足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从而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规避风险。从银行层面看,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会降低风险,自然可以节约资本占用;而基于组合性,其产品线长,产品带宽,自然可以提升综合回报。

(三)融资成本差异

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境外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相对于境内人民币贷款融资,进口押汇和海外代付资金价格要低很多,企业选择海外代付、进口押汇等贸易融资产品来节约企业财务成本,减少利息支出。

(四)境内外汇差和利差产生的套利行为

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创新高,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同时,随着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继续实施,本外币正利差强化的势头没有明显改变,利差和汇差叠加的套利空间趋于扩大,企业借助贸易融资产品进行套利的动机较强。

(五)政策环境推动

目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相较于传统贸易融资和境内银行贷款而言,政策条件更为宽松。企业只需提供相关的合同、发票等贸易单证,就能较便利的融得资金。同时,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形式的银行贸易融资可以规避短期外债管理,可以尽量拉长支付账期,获取资金收益。外汇局规定90天以上的海外代付和远期承兑信用证要占用银行的短期外债额度。

二、银行贸易融资对外汇管理的影响

(一)削弱宏观调控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的效果。

一是削弱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银行贸易融资产品通过境外银行融资,即减少企业即期资金支付,变相扩大了企业在境内资金运作的规模,放大了国内信贷总规模,从而会部分对冲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二是规避外汇管理政策。目前,外汇局将90天以上海外代付及90天以上远期信用证纳入短期外债指标管理口径,90天及以下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仅要求银行统计未纳入短期外债指标管理。企业可利用银行创新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比如“90天以下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等方式,规避短期外债的规模管理限制。

(二)贸易融资的快速增长对国际收支失衡影响较大

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对外汇收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融资产品可以延长(缩短)付款(收款)期限,同时企业通过贸易融资产品还可以延迟结售汇时点,造成贸易项下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偏离。大量贸易融资产品的使用,存在导致或加剧国际收支失衡的风险。比如,企业在发生进口业务时,通过远海外代付等贸易融资产品支付货款,会引起当期售汇额减少,增加净流入,归还时售汇额则出现大幅上升,增加净流出,从而加剧外汇收支波动。

(三)贸易融资存在投机套利的隐患

银行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贸易融资业务产品满足企业的需求,以期取得双赢,即银行获取办理业务的手续费、结售汇点差等收益,企业则获得贸易融资投资套利收益。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以贸易外汇融资来取代原有的人民币贷款,以期在人民币升值中获利,或在境外代付时尽可能把应付货款滞留境内以获取投机性收益。企业通过贸易融资投资套利操作会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也会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压力。

三、相关建议

(一)鼓励业务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监测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是支持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外汇局应继续加强贸易融资的便利化管理,鼓励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同时,考虑到贸易融资产品的大量使用必然会对国际收支形势产生一定影响,也形成了对外隐性的债权和债务。因此要结合外汇收支形势变化,建立银行融资产品备案制度,动态监测银行贸易融资产品业务发展变化,研究对外汇管理的影响。要密切关注非实需、纯粹套利的跨境资金流入情况,积极防范相关风险。

(二)加快市场机制改革

目前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价格”是产生银行贸易融资投机套利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前仅通过外汇管理手段来防范异常资金流动风险是还不够,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才是根本。当前我国应尽快加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强汇率弹性,提高应对外汇市场冲击的能力,同时,应快速发展国内SHIBOR市场、债券市场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化解当前的矛盾。鉴于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非常密切,当前进一步深化汇率利率市场改革己经迫在眉睫。

(三)加强部门之间协调监管

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的沟通交流,互享本外币业务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防范企业利用本外币监管漏洞规避政策管制,防止出现银行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贸易融资业务或为争抢业务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建煌.贸易融资图变论[J].中国外汇,2013(02).

作者简介:

陈波,男,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为贸易双方解决国际结算中资金问题服务的,它的起源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中。在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尝试和探索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而言该业务发展较慢。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2.6万亿美元,而中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余额占比不足20%。而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40%一80%。大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非常大的作用,既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可以推动我国银行体系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国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特点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可以发现,它们在传统的贸易融资的基础上,为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和外贸企业融资的需要,在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融资方式更加灵活丰富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借鉴了长期资金市场的某些特点,我们可以福费廷业务为例,来分析其资本市场的特征。在福费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适应国际贸易变化的需要,其作法和内容被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由于紧跟市场,愈加显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首先,出现了犹如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包买商买下出口商作为债权凭证的远期票据,也就是做了一笔中短期投资。由于种种原因,包买商可能不愿意将自己大量的资金束缚在这种投资上,因此就需要寻找机会将一些远期票据转售给其他包买商。这种包买商之间的交易行为形成了包买票据的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上,初级包买商可以向二级包买商出售某笔商品交易的全套远期票据,也可以有选择地出售其中的一期或几期,因为每期票据都是一份独立的、完整的债权凭证。目前伦敦包买票据的二级市场最为活跃,这是由于那里业务的迅速增长促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差距分析了市场的发展。初级包买商在二级市场上转售票据时,有时并不实际交割票据,而仅向二级市场的包买商提供有关交易的必要信息,诸如商品名称、数量、金额、票据种类、到期日、出票人和担保人名称等等,其目的主要是应出口商的要求为其保守商业秘密。其次,辛迪加的组织形式被运用到福费廷业务中。由于包买协议涉及的交易往往金额巨大,并涉及进口国某一银行担保,包买商出于资力和信用额度的限制或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往往同其他几家包买商联合起来组成辛迪加,共同对某笔大额交易提供包买票据方式的贸易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类似于辛迪加商业贷款,即银团贷款。在实务中,这种包买辛迪加的组成相当简单,由一家包买商联系其它几家包买商共同达成一个包买协议即可。最后,多家银行进行风险参与。风险参与银行提供的担保是独立于进El商银行担保之外的完整的法律文件,对由任何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造成的票款迟付或拒付负有不可撤消的和无条件的赔付责任,风险参与的实质作用相当于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单,初级包买商因此而享有双重保障。

可见,二级市场上的转售以及类似于银团贷款的辛迪加方式无不带有资本市场的特征,而利率的可变也突破了传统福费庭利率固定的做法,多家银行进行的风险参与则类似于再保险。

(二)借鉴证券市场经验进行管理

1.银行主动管理所持有的国际贸易融资。投资者一般定期决定是否继续持有或售出证券,或根据风险因素和市场价格迅速改变持有量。而银行以往一般将贷款(国际贸易融资)持有至到期日,其管理客户履约能力和进行贷款重组之事费时费力。目前银行对贷款组合风险的管理日益重视,已开始运用诸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估风险,通过地域分散化来降低整体贷款组合的风险。银行优化贷款组合的方式,包括出售其发起的贷款或将贷款证券化,购买其他的贷款或证券化资产。为方便贷款组合的主动管理,一些国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差距分析大银行如高盛、美林等专门建立了贷款交易部。它们为某些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做庄家,将销售文件和销售活动标准化,以及为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取得独立的公共评级,以增强贷款(国际贸易融资)的市场流动性。虽然到目前为止贷款(国际贸易融资)的流动性仍低于证券,但已获得了较大的改善,未来几年内有望迅速发展。

2.根据市场基准来衡量国际贸易融资的表现。证券价格一般可以通过市场基准即国库券的价格来衡量,而以往贷款(国际贸易融资)收益只能根据资金成本加利差来计算。现在香港市场上的花旗银行和高盛推出了流动性杠杆贷款指数,作为基准价格指数,以此为贷款(国际贸易融资)表现提供了客观的衡量标准。

(三)与国际贸易结算手段紧密结合

1.以排除进出口双方的顾虑为手段,以促成贸易交易为目的的原则。70年代出现的国际保理业务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这种融资方式的产生是基于在促进贸易成交的前提下帮助进出口双方规避在办理国际贸易结算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同时给予出口商以融资支持。国际结算中,出口商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进口商的信用风险,担心其收到货物后不付款,造成出口商货、款两空。这种担心使它不敢轻易地以承兑交单或赊账的优惠条件吸引进口商达成贸易合同。而国际保理的出现,排除了出口商的后顾之忧。国际保理商承担了100%买方信用国际担保,只要出口商在其批准的信用销售额度内发运合同货物,便可避免到期收不回货款的商业信用风险,减少了坏账的损失。同时对进口商而言,由于进口商得到了以承兑交单和赊账方式的优惠付款条件,使其既免交开证押金、有关的银行费用和办理开证、改证等手续,避免资金占用,降低了营运成本,从而降低了进口成本,又得到了资金融通,在收到货物甚至将货物出售后一定期限再行付款,而在一定期限内不必动用自有资金。更重要的是,采用国际保理可以保证进口商所收到的货物与合同规定相符,免受出口商的欺诈。正因为此,国际保理在西方国家被普遍接受。

2.以巧妙利用国际贸易结算工具的机制为手段,以获利和融资为目的的原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现状及策略选择。当代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利用可转让信用证、背对背信用证和假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和获利。(1)可转让信用证。对于可转让信用证,中间商(信用证的受益人)可以将其在该信用证项下的权利与义务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最终供货商或制造商(第二受益人),以便获得信用证所需货物并赚取差价。授信额度或资金就可以从另一方获得,这无形中从原证获得了一笔融资。(2)背对背信用证。背对背信用证涉及同一批货物的两份独立的信用证。(3)假远期信用证。如果出口商不愿意接受远期付款,或者即期付款对买方更为有利,进口商为了融资方便,要求银行开立所谓的假远期信用证,即信用证明确规定远期汇票、即期付款(议付),承兑费用和贴现利息由申请人承担。卖方装运货物后,签发远期汇票,根据信用证条款向指定银行即期收回全部货款。这样出口商发货后即期收回了货款;而进口商不仅先收到货物,同时,它的银行还代其垫付了货款,从而使进口商得到了资金融通。另外,随着抵押融资比例不断上升,信用融资比例日益下降,国际贸易融资抵押品种类多样化,出现了以应收账款为抵押品的贸易融资、信托收据、担保提货等多种形式的融资。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上的创新方向展望

(一)业务发展理念的创新

商业银行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在最近的10—20年内,国际市场的演变和新的管理理念的开发与实践引起国际贸易领域交易各方的合作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随着买方市场的日益强大,买方在合作关系中的议价能力日益增强,尤其在低附加值、无差异化商品的贸易中,买方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因此,更利于买方转移合作风险、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赊销方式比例稳固上升。但为了避免供应链因供应商资金流动性不足而断裂并进而影响到国际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买家需要银行为自己的供应商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以保证存货能够顺畅地流动。而在部分国际贸易领域,供应链的形成和深化使买卖双方结成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许多运用了管理技术的行业,供应商甚至直接到下游客户的生产场所工作,并参与制定生产时间表及产品设计等关键生产步骤。

树立贸易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转变原来“从大从强”的观念,树立起从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中拓展市场的理念,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加大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跟踪与研究,加大投入,放宽融资条件,加大放款力度,提高创新效率,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又要注意研究客户需求,引导其金融消费行为,挖掘和创造金融需求,积极扩大中小企业市场。

(二)融资方式的创新

1.福费廷即包买票据。这是一种中期的、利率固定、无追索权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Forfeiting来自法文,是放弃或让出某种权利的意思。具体是指出口商向进口商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以此提供融资服务。这里的包买商通常是商业银行或银行的附属机构。

2.保付。简称保理,是为出口商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这种综合性体现在:对进El商进行资信调查及评估、代收账款、账务管理、风险担保和贸易融资。

3.结构性贸易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这并不是一种具体确定的融资方式,而是一些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设计和组合、运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和非传统的融资方式和方法的统称。它是用量体裁衣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誉、银行资金来源、可承担的融资成本及可承受的风险、政府法规方面的要求等的基础上,为进口商或出口商专门设计的一个融资方案。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出口导向的业务,它既是为进口商安排、组织的融资,也是为了让出口商有机会满足进口方的付款条件,从而在出口竞争中提高成交的机会,扩大出口销售。由于这种融资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非常规、非标准、复杂、高风险的贸易个案,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4.库存融资。由于市场需求淡,或价格太低,出口企业惜售等种种原因,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畅,影响连续再生产。这时企业可以考虑将库存品抵押给商业银行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差距分析行或将库存品存放专业仓储公司仓库取得仓单向商业银行质押融资。库存品所有权仍属于出口企业,银行按市价的一定百分比提供融资,银行为避免价格变动的风险,一般抵质押率不超过70或80%。

(三)推出国际贸易融资新品种

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这些新兴的融资品种也如火如荼地在国内开展起来。走在国际贸易融资前面的银行有深发展、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尤其是深发展提出了争做国内专业性贸易融资银行的战略,并率先在我国推出供应链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

2007年,占国际结算业务首位的中国银行,也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对客户需求“随需应变”,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奖项,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中国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高度认可。供应链融资是全球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银行已经推出了用于国内贸易的“融易达”产品,并将继续加大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研发。

(四)技术创新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融资 发展模式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据着较大比例的是中小型的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力量,为了能够探索出一条更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新发展模式,首先我们将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分析,明确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所处的一个大背景。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做一个分析,分析现状我们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进行,银行、中小企业自身以及社会这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将具体地阐述下这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的影响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

1.银行对于中小型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融资门槛过高。

我国的中小企业与大中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比较弱,而且自身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体系与评价体系,银行将贷款借给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活动还存在着很多的风险,银行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伤,银行在实际的融资过程中,会认真仔细地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批,审批程序过多,就会很容易延误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时机,国际贸易融资的标准也随之提高,这更给中小企业进行这项活动设置了障碍,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的银行的金融产品多数都比较单一,主要是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跟上国际金融贸易改革发展的步伐与需要,也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

2.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关专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人才。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专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人才也是比较稀缺的,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信用管理制度也是缺少的,而这两者是开展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条件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好自己国际贸易融资事业,企业的相关从事人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事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这些要求,另外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以及培训,不能够充分掌握一些保理等国际惯例,因而在工作时会遇到困难,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面临着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局面,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企业自身没有完善的财务支持与管理系统体系,基本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3.我国关于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健全。

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立法工作做得不够好,相关的法律不健全,缺少审批的标准与依据。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一些行政干预手段的使用,增加了审批制度的复杂性,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不能得到根本上的满足。我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从而导致我国的法律与国际相脱节,中小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跨国际的信贷行为,这项贷款资金主要是用来支持进口贸易的开展,贸易开展的基础准则是信用。这种信贷行为的特点是:借贷双方的当事人不是同一国家的,地域上的差别距离更增加了信贷活动的风险与一般信贷活动相比。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开展时,借款的一方是进出口商,这些进出口商是企业或者是个人承担信用贷款。也有属于非个人的信贷机构如银行或者是政府。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的货币类型是欧元、美元以及日元等等,货币种类的选择在融资时是一个非常重要有很关键的问题,因为市场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动荡的状况下,国际政治变化莫测,这些不确定的变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货币汇率的起伏变化,因此国际贸易融资时,应该综合地考虑这些问题,最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这种融资方式是以跨国形式开展的,借款人不仅承担着信贷过程中会出现的商业风险,还要承担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公司亏损无力偿还等。在结算过程中,也会很容易出现欺诈等信用方面的风险问题,这些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开展都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根据国际贸易融资的这些特点,我们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提出我国中下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模式。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新模式分析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阐述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积极想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下如何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模式。

1.完善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开发金融新产品。

银行在我国的国际贸易进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银行要想扮演好其角色,就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整套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评估与担保体系,对于外国的一些担保银行服务业务展开必要的调查,了解掌握其他国家的外贸政策、金融惯例等等,主动积极地掌握中小企业相关的国际贸易融资资料与情况,做到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还要积极地对银行的金融产品进行开发与创新,传统银行金融产品主要是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在国际融资方面的新要求,因此银行必须积极进行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创新,按照国际贸易的新要求进行重新组合与创造,结合实际情况,将出口信贷。信用担保等手段方法结合起来,做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保障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提升企业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与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专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人才的培养,增加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吸引人才贤士为其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专业人才才能更有热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中小企业也吸收到了新鲜的血液。另外企业还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与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财务支持进行规范化与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评价体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监管整个融资的过程,降低减少出口贸易的风险,根据风险的大小对融资类型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找出解决各自问题的方法。

3.加强国际贸易融资立法体系建设。

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定与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还是不足的,需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较成熟先进的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民情,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时,需要将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国际惯例与国际法要求考虑进去,与其他国家的法律不发生冲突。通过法律的制定与法律体系的完善,将企业的根本利益保护了,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稳定繁荣发展。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跟上这一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金融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银行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企业积极完善各项制度,我国相关部门加强有关的国际贸易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钟俊.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J].经济导刊,2012,(5):32-33.

[2]张晓锋.试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新模式[J].中国商贸,2011,(35):134-135.

[3]景楠.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8):35-36.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供应链贸易融资,对策措施

 

一、供应链贸易融资产生背景

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不同企业所处的地位并不相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为产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处在核心企业上下游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往往是一些依赖其生存的中小企业。

首先,对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讲,一方面希望从供应链企业中得到更多资源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希望保持供应链企业的稳定性,不希望供应链企业因为资金链条断裂而终止合作;其次,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及买卖双方合作关系的变化,无纸化交易越来越多,赊销已经代替信用证成为主流,处于弱势地位供应商在交易中要承担更大风险,加剧了对营运资本的需求,也影响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再次,次贷危机以及其他业务领域贷款所造成的损失和核销,使一批国际性银行大伤元气;最后对策措施,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及新型融资方式,可以实现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加速资金流动,增加银行收入,降低了融资风险,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已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供应链贸易融资促进了企业间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竞争能力,实现银企的战略双赢。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

(一)传统的贸易融资

根据《巴塞尔协议》(2004年6月版)第244条,国示贸易融资也可以定义为: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贸易融资经历了由国内国际贸易融资到国际性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

国内商业银行现在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就是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即企业通常通过提供抵押品取得银行的贷款,或者通过取得应收账款的债权后,通过债权转移来取得融资。主要业务包括进口开证、进出口信用证押汇、打包贷款、提货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等。近年来,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应收账款融资、进出口保理等开始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相对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区间、还款来源、有效监督和保证方式等方面优于一般流动流动资金贷款,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贷款方式论文提纲格式。但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使贸易融资是作为国际结算的附属性资产产品存在,以国际结算业务带动贸易融资是主要的运作方式;业务创新速度较慢,未能顺应国际结算方式转变产生的新的融资需求;技术还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撑等。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

随着产业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之间竞争的需求,受《巴塞尔协议》中贸易融资的启发,银行以供应链融资业务找到了进入供应链的突破口。供应链贸易融资就是指银行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实力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程度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对处于一个贸易供应链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它不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而是在分析整个贸易周期中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时追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通过灵活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对策措施,为客户降低交易风险,协助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帮助各成员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国内,深发展银行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1+N”贸易融资的概念。所谓“1”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从“N”开始,用“N”来包围“1”也就是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从供应链中的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有效运转,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供应链融资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运作方式

为确保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顺利开展,银行首先应对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识别找出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这个核心企业往往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其次,运用新的信贷分析及风险控制机制对目标企业进行业务状况分析并评估;再次,决定是否向供应链上的多个或者全部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最后,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在确保对核心企业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具体到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资问题苦恼,也保障了供应链的平衡,实现了进一步扩展业务的多赢局面。具体运作如下图:

假设,W是采用全球战略的某著名汽车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属于核心企业。我国的A企业通过竞标,与其签订了长期供应高性价比配件的合同,在供应链中属于供应商,为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意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D是W公司的经销商,为了获得销售权,需要以货款换取汽车销售。在实际业务中,面对W公司日益扩大的订单,A公司因自身信用度低无法取得融资,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同样,D公司也面临资金断缺的风险。Z是商业银行,为A核定有较大的授信额度对策措施,而D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额度不足。

① A向Z提交融资业务申请;

② Z向A确定授信额度;

③ A向Z开具转让债权书;

④ Z向W请求确认债权转移;

⑤ W向Z确认债权转移;

⑥ Z向A提供融资;

⑦ A发货后,W向Z回购债权。

以上的运作流程是基于W对A的信用等级开展的。同样,贸易链中的经销商D也可将预购的货物作为抵押向Z银行申请资金融通。供应链贸易融资跳出了“一对一”及单个环节的融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多”及多环节、多层次、多产品混合的融资模式,为提高产业供应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策措施

(一)建立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管理系统

在国际贸易产业供应链上,一个核心企业会拥有众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分支复杂,范围广范,供应链在国际贸易项下的延展性强,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包括由于供应链涉及的企业数量多,来源多样性,除了追求供应链平衡的共同目标外,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复杂性的竞争论文提纲格式。同样,供应链贸易及融资都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系列因素的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一是不能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不能简单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应当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对风险的实际控制效用;二是针对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不能仅仅局限于贷前或贷时审查,而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控制风险的途径。如,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开发或整合升级满足国际贸易融资条件的个性化、专门化信息平台与管理理系统。英国的劳合银行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服务LOTS系统,将信用证服务、进出口单据处理、保函等业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顾客可以实时跟踪贸易单据的处理状态,掌握各项业务进展情况。荷兰银行的MaxTrad管理系统,通过提供24小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帐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创新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供应链融资作为基于贸易供应链的全过程融资方式,在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又多局限在国内贸易上,很少涉猎到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额连年稳步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众多企业也成为了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需求来看,传统“单一环节”的“只管一段”国际贸易融资也同样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对策措施,我国银行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及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不仅要继续注重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将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国际贸易融资模式有效结合,推动了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体系

由于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个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就会迅速地蔓延到整个供应链,这对于供应链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验,也是对银行信贷管理的极大挑战。因此,应尽快建立中介信用机构及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的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加快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法律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

(四)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银行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培训学习和人才引进,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改进银行内部管理方式,为供应链贸易融资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8篇

关键词 新形势 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地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

3.3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4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蕴洁,肖新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今日财富,2010(2).

[2] 程晓娟.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2).

第9篇

0 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袭来,使得我国银行业、对外贸易业务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国际贸易融资因其特有的优势,已经成为企业、银行重点关注的一项金融服务业务。但是在当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为消除,甚至有些方面还在加剧,全球国际贸易总量受到冲击,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一定影响,许多依赖对外贸易的企业濒临倒闭。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银行需要强化融资风险意识,必须认真研究分析贸易融资存在哪些风险,摸索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帮助对外贸易企业、银行获得相关资金,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实现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1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趋势

伴随高新科技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以信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无论从融资方式还是市场组织形式上,国际贸易融资逐渐发生着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重视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环节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发展要求,有些国际知名大银行在逐渐调整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使其更能符合企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再仅仅是为企业在贸易中的某个阶段、环节提供融资,而是注重企业在贸易周期中的整体需求,从合同签订开始,就关注整个贸易供应链的资金动向。例如有的银行将物流公司、票据管理公司进行整合,打破原有各自参与到供应链的局限,从供应链的源头开始参与各环节,完善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不仅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还有效降低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成本。

1.2创新贸易融资的管理方式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银行开展业务提供了方便,银行可以通过高新技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入到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中。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卖家的支付提供保护,又能为买家货到付款的交易提供了自由,同时不仅能提供给银行、保险公司、物流公司业务资源,还能为企业创造条件获得业务资源,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贸易的风险。

1.3拓展信用证业务

从业务的特点和性质上看,国际贸易和创新国内贸易应收账款流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国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可以向国际贸易融资学习,依据目前我国的业务风险程度、信用环境,有针对的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此外,银行为了提高国际贸易融资的水平,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流转来实现融资。由于企业的货到付款及赊销等应收账款流转融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银行抓住机遇,丰富融资服务渠道,创新业务品种,为企业提供方便。银行可依据自身条件采取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再担保等方法分散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大力开拓出口商票、保理等融资业务,从而促进银行汇票和贸易融资。

2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

由于国际关系的稳定,国际贸易不断繁荣,这时银行顺应市场要求,运用结构性调整进行的短期性融资活动,银行通过国际贸易融资开展融资活动赚取差价,企业也在国际贸易中通过融资增加了现金流。自从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总额逐年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冲击,很多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国际贸易融资因自身具有的特点优势,受到政府、银行的重视,成为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可靠金融工具。它作为参与国际贸易各环节的信用融资活动,既能拓展银行业务,又能让外贸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对银企双方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对国际贸易融资加大力度,可以有效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不了影响,使得外贸平稳上升。

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务的国际化、现代化,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加大贷款力度,使得这一业务能长期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供应链的完善,国际贸易融资已不是简单的融资,它涉及到企业大部分财务活动,它是通过国际担保、信用评级,进行国际结算,为企业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就能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帮助企业解决困境。所以国际贸易融资能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我国银行业需要向国外发达国家的知名大银行学习,创新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大力发展融资现金流、信用评级、风险防控等,促使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多样化、多层次化。

3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还属于一项新业务,尚处在探索和发展的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融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还存在不少问题,我通过以下几点说明:

3.1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会涉及许多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开展该项业务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对整个业务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各分支行、部门之间需要同心协力。而就外汇业务处理程序方面,目前我国银行相对落后,不同的分支行、部门之间的业务运行相对独立,缺少统一的管理,缺乏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网络资源共享,导致无法实现监控风险、资源共享、相互制约的目标。

我国许多外贸企业存在经营亏损、大量不良贷款等问题,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潜在着重大风险。银行对企业、市场了解不深,风险预警滞后,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差,主要变现在:第一,有的银行分支机构没有从根本改变经营分散问题,缺乏对企业具体情况的整体把握、企业可选择的业务品种单一、对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大致雷同,没有吸引力;第二,没有根据具体企业的本外币、表内外不同金融信贷产品进行全面授信,只是针对单项业务进行授信,这样既造成企业的授信面窄,又造成银行内部运作效率差,导致部分优质客户流失;第三,有些信贷业务员对企业、市场环境了解不深,信贷人员可以直接调查了解企业的具体风险,并将面临的风险反馈给风险控制部门,信贷人员对企业缺乏敏感度,将直接影响风险控制部对风险的判断,导致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差。

3.2缺乏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重要性的认识

自从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后,最先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业务就包括国际贸易融资,它最有可能先行走向国际化的业务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努力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我们的认识观念与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要有:一是银行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本币业务上,不管从业务的比例,还是客户、人才、机构的搭配,国际业务都处于劣势,许多人认为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开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值得,不如投入到国内本币业务中效果来的快。二是银行的相关领导对国际贸易融资没有深入了解,有关部门缺乏实践操作经验,难以对业务的开拓、发展给予有效的支持、配合。三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对银行的具体作用,如优化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银行盈利能力,而是认为在总体的信贷资产中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数量少,起到的作用有限。四是缺乏具备财务管理、信贷调查、相关法律知识等的综合型人才,国际贸易融资是包括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回收和管理及信用担保的综合金融服务,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作为支撑。由于该项业务在我国开展较晚,与之相配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比较缺乏,如在企业开展营销时对业务介绍不全面,企业提出的相关问题也不能给以满意回答,这反而阻碍了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的推广运营。

3.3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简单、对象集中

国内各家银行办理的国际贸易融资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如打包放款、提货担保、押汇等方式,而相对复杂的保理、结构贸易融资、福费廷等业务比较有限。拿福费廷业务来说,它是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对企业来说通过它可以增强资金周转,有效防控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并且用不到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但这项对企业需求很大的业务,各家银行开发不足,业务额度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对这项业务的需要。

大多数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对象都是放在大型外贸企业上,因为大型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业务稳定、优良的资产质量,所以国际竞争力强,成为各家银行争相挖掘的融资对象。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外贸企业,会设定各种限定条件,中小外贸企业难以满足各项条件,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难度比较大,不利于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

3.4担保问题制约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担保难问题,据有关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外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资产质量偏低,所以即便授信额度还没有用完,企业在银行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时,都会被要求采取必要的担保措施。而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能够提供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的并不多、或是很难找到能为其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企业,采取的担保措施很难满足银行的要求,所以担保难是我国外贸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4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对策

根据上述发展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践情况提出以下创新对策:

4.1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与银行开展国内贸易融资相比,国际贸易融资既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不愿偿还的信用风险,还要承担国家风险、汇率和利率风险等自身特有的风险。同时它与国际结算密切相连,结算中的交单、欺诈等风险也给国际贸易融资带来潜在的风险成本。要想大力拓展该项业务,就必须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化解。

我们可以运用国外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例如摩根集团与另外几个银行合作推出的对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的组合模型,这个模型是以信用评级为前提,通过数理计算某项或某一组贷款的违约率,从而得出贷款的坏账率,这个模型涵盖了国际贸易融资的所有信贷产品。它是通过把风险价值具体数值计算出来,及时反映出银行某些信贷出现信用级别下调、遇到违约风险的时候应准备多少资本金。由于传统贸易融资不能在市场上流转,所以将这想法用到贸易融资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融资市场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在不断创新,相信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4.2树立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为企业服务的理念

大型外贸企业依托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资产实力等有利条件,随时能从银行获批流动资金贷款,且额度大、使用方便,这就形成它们对贸易融资的需求不大,而数量庞大的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迅速,但它们自身存在的资产实力弱、信用评级偏低等问题,使得中小外贸企业这块巨大的融资市场始终难以开发。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方式,注重的是融资过程的把控,以防范产品流程操作风险为主,适当放宽对企业资质条件的要求,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市场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只要能够有效规划进入这个市场的业务模式,就一定能给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拓展带来新的气象。正因为中小外贸企业潜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需要与之相配的中小商业银行为其服务,中小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对象应由大型外贸企业转向中小外贸企业,创新经营管理理念,那些符合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创新融资方式,必将促进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4.3多方合作实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多样化

伴随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外贸企业的融资方式由单一的银行贷款,逐渐转向通过国际贸易融资解决资金问题,这除了需要银行、企业合作好以外,本文由收集整理,还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以随时掌握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使得银行、企业在做国际贸易融资时不至于太被动,让融资更高效。如押汇、打包放款、国际保理业务、备用信用证及银行包涵等都可以通过政、企、银三方合作顺利开展业务。

4.4加快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的信贷风险一般要低于其他融资,所以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可以适当降低担保要求,其重点应该放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企业的信誉情况、企业的运营管理状况及业务发展规模等方面,保证应收账款资金回笼及时,以便控制风险。与此同时,相关主管部门要创建国际贸易融资专项风险资金,用于外贸企业的融资担保,解决担保难问题。

5 结论

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高歌猛进,促使企业、银行大力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它能提高企业、银行的业务量和盈利能力,但目前其发展又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这就需 要我们采取一些创新对策,把融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效促进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基于真实的交易的融资手段,因其灵活、便捷、以及风险相对较小而获得了企业和银行的双方的青睐并在实务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国内贸易融资对企业经营、投融资决策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在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贸易融资;投融资决策;贸易平台

1 贸易融资概述

贸易融资的根本特点在于其融资的基础是实在的贸易往来且每次融资基本都是独立的,而非传统的通过担保或者质押整体的、大规模的融资。就其特点而言,贸易融资且以贸易流为基础,融资方式灵活多样。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贸易融资也在不断地围绕着服务和工具发展,主要包括保理、信用证、福费庭、打包放款、出口押汇、进口押汇、票据贴现、结构性贸易融资等。

2 贸易融资对企业的影响

2.1 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

虽然贸易融资不能够改变贸易双方的资本结构,但是由于将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了有效地转移,实现了将商业信用掩盖下的债务转移为对银行的债务,从而对原有的债权债务造成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

根据MM理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情况下,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以及税收等,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当存在税收时,负债可以形成税盾,提高公司价值。但是,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下, MM定理受到了种种限制。在贸易融资中,相对于负债方来说,商业信用转为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由于商业信用中一般不会支付利息等,甚至有时还会因为提前偿付而形成营业外收入,因此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下的负债不仅不能够实现税盾效应,反而有可能加重企业税务负担。但是当这种债券债务关系转移到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时候,税盾效应就显现了。只要当(其中是贸易融资的费用率,为贸易融资中涉及到的债务数量, 为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利息,会计期内向银行付息次数,为所得税率)。所以,贸易融资形成的新的债权债务关系相对于其对应的商业信用,对公司的价值有一定的贡献。

2.2 对经营决策的影响

贸易融资的引进,将改变贸易双方对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相对应的,经营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的业务将更多地涉及到银行。第三方银行的介入为双方提供了流动性,减少了双方的资金占用,使双方因现金流枯竭导致的经营风险降低。同时,由于账期的改变,产品的定价也将发生改变。在原有的商业信用中,隐含的负债融资成本将被出售方直接加入到产品的价格中,而在贸易融资的情况下,可以缩短账期,买方在最终出售商品的时候再将银行贸易融资的成本加入到产品的价格中去。由于负债的经营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效果,因此银行的债务成本相对于企业商业信用下的债务成本要低,从而有可能降低市场上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

2.3 对投融资决策的影响

相对于原有的债务融资,贸易融资的一大好处在于其每笔贸易融资都相对独立并且可以按需、及时供给。这对于一个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将会产生巨大的好处。由于贸易融资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年初对整年的融资计划就不必过多考虑贸易带来的资金的需求的问题,贸易的开展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包括利率水平、市场的供给需求情况等众多易变因素)来决定。通过比较贸易融资的成本以及本次贸易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只有当前者小于后者的时候,企业才会进行投融资;否则就放弃这次贸易的机会。这不仅仅是增加了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灵活性,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准确性。由于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更加理性、更加市场化,对于整个市场不仅是产品市场,也包括利率市场的市场化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3 国内贸易融资的困境与对策

国内贸易融资目前发展还很有限,虽然人民银行在1997年曾经颁布《国内信用证管理办法》,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办理信用证。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贸易融资仍然表现为形式单一、规模较小、认可度较低的特点。这与上文分析形成了矛盾,也与如火如荼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势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困境的存在,当然有企业本身对该业务不熟悉、国内贸易复杂多样从而难以统一标准、商业银行对该业务不重视以及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但通过对业界人士的访谈以及对比分析国际贸易的形势,本文认为关键的原因是有效规范的交易平台以及相应制度安排的缺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双方的行为不能得到规范,虚假交易、重复质押、私自提货等交易风险不能得到规避。具体对策如下:

3.1 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可将企业信誉与其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想要获得银行信任,要努力提高经营水平,以实力获得业务机会,同时加强与银行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并通过按时还款付息维持良好的信誉评价。此外,企业还应注意了解金融业务审批要求,运用银行资源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3.2 发展多元化融资服务

为解决企业贸易融资困境,银行也需要加快改革,着力发展多元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创新服务。一是针对国内贸易融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二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丰富资金来源,分散融资风险;三是运用先进风险管理方法,在提供创新服务的同时控制风险,实现业务稳健发展。

3.3 规范交易平台,完善制度建设

通过借鉴期货市场的制度安排以及国际贸易中的报关制度,本文认为可以为标准化产品、非标准产品建立交易转让平台。比如可以借助成熟的税务系统,搭建贸易平台,对交易产品进行规范化处理,借助二维码以检测产品动向,从而保证银行的贸易融资还款基础的稳定从而规避风险。借鉴交易所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贸易平台以公开报价的制度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撮合成交;而对部分难以标准化的产品,可以通过贸易平台进行拍卖式招标,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薛锦辉.银行贸易融资创新与管理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 2005.

[2]夏冰.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第11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融资 资金融通

一、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概念

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外贸企业在银行办理国际贸易业务时,银行提供资金融通的宽松政策。这是促进进出口贸易的一种有效金融手段。近年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种类也随着金融业和国际贸易稳步发展而不断变化。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优势

1、长期国际贸易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它的信贷条件更加优惠,而且还能实现还款的双层保险。

2、中期和短期国际贸易融资不同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它是一种安全性高、盈利性好、流动性强的信贷行为。

3、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国际贸易融资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外贸企业竞争力,扩大出口,帮助他们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扩大就业,增加外汇储备。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问题与建议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l、国际贸易融资中没有具体落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国际贸易融资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它风险较大,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风险。然而这些风险是可以提前预测的,是完全可以防范的。但是在实际中,那些科学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和预测风险的方法并没有被很好的使用。

2、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如今的国际贸易无论在贸易方式上还是贸易规模上都在向更复杂和更高的方向发展,这是由发达国家日新月异的贸易融资方式决定的。然而在我国,传统的融资方式仍然是现阶段使用最广泛.即以融资与结算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种类少,并且功能相对单一。

3、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供给后劲不足。一方面,资金相对雄厚的商业银行乐于做融资与结算相结合的贸易融资,这种融资金额小、期限短、资金流动性强,由于这类融资资金回收快、风险小、并且赢利较高,另一方面,资金实力相对欠缺的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却承担着对国家外贸发展具有很大作用的大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套设备等的重任,这类项目资金需求很大,这些银行难以承担。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问题的成因

1、外贸企业因素:一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成本意识较差;二是外贸企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三是外贸企业的相对糟糕财务状况也加重了其贸易融资的困难。

2、银行因素:一是国际贸易融资中还具有很多的违规现象;二是银行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三是外资银行抢占业务,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很大冲击;四是担保制度不健全,还只是仅限于形式。

3、政府因素:一是没有相应的政策来对国际贸易融资在资金来源上给予支持;二是并没有公平的对待融资对象;三是没有对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

(三)措施与建议

1、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是发展好贸易融资的首要任务。

2、尽快建立健全进出口信贷体系。

3、大力发展培养多种融资方式。

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投向

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日益难以分割,融为一体。这也是现阶段国际贸易发展中出现的重要趋势。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趋势。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对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问题进行考虑,俄林的“资源察赋说”首先提及了要素流动对商品流动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等人继续对商品流动以及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之后,人们对要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性问题进行了浅显的探讨研究。之后随着国际经贸手段综合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以及战后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强,人们更深一层次注意到,不管是技术的转让、货物的买卖,还是资本的流动都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得到商业利益,它们只是属于不一样的市场进入方式而已,新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就需要我们使用综合的观点来客观的认识这些不同的市场进入方式并尽可能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国际经贸环境日益扩大的大趋势下,我国政府主张“走出去”、“科技兴贸”等发展战略,为我国的外贸发展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作为外贸融资的提供者,尤其指那些政策性金融的执行者,就一定要将其资金的投向转移到这些方向上来。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需要继续保证对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大型资本货物出口的供给,同时还要适当转向技术贸易以及以境外加工和承包工程为主的海外投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等方面。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发展方向

为满足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在融资方式上应尽量做好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尽快与国际接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即大力推广国际保理、福费廷以及结构性贸易融资。

四、结语

国际贸易融资对国民经济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它涉及到的非常广泛的范围,需要政府、银行和外贸企业相互协作,无论哪一方措施不利,出现问题,都会对贸易融资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贸易融资已经具有了非常不错的发展,大大的推动了我国外贸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正在日益减小。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还处于完善阶段,政府还没有完全摆正在经济中的作用,因此还是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大大阻碍了我国国际贸易贸易融资的高速健康发展。所以,分析这些阻碍因素,并研究解决这些阻碍因素方法对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编.国际贸易实务与融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第12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1.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从最初的沿海城市到近年来的内地城市,出口企业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对贸易融资意识的缺乏使企业发展壮大受阻;另一方面,融资机构对融资风险缺乏有效预测和控制,直接导致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或大量的贸易融资只是针对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苛刻,审批时间长,不但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融资就是指资金的融通,是银行的一种信用行为。贸易融资是银行以出口商或进口商信用为基础,为其提供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或信用便利,可由融资银行直接提供融资,也可以由银行提供担保,使客户获得融资。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国际结算业务量也持续增长,从而对贸易融资需求也大幅增加。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在相应的国际结算业务模式上,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或信用支持。目前,我国主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打包贷款、进口开证、出口商票融资、进出口信保融资等。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进行的过程中,为国际贸易融资主体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这在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起到了剂的作用。早在中世纪,国际贸易融资就已经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国际贸易融资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对金融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逐渐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最为重要的金融服务之一。各国政府也纷纷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调节外贸政策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引导商业性融资机构的发展,从而发挥贸易融资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金融资机构必须发展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从而带动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和改革。国际贸易融资也逐渐从票据贴现、打包贷款等传统的金融服务,逐步创新出共应链融资、应收账款保理等一系列新的融资方式。

2.风险预防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使得我国的外贸发展和银行业竞争加剧,国际贸易融资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发展的重点业务。国际贸易跨国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其它行业,因此在贸易融资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风险控制和管理意识,做到“风险可控”,从而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它可以使银行或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金融业的风险特征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国际贸易融资中,才能保证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只有风险可控才能使业务顺利开展,这是风险预防的核心思想。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完善和发展,增强企业或银行的风险意识,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最大优势就是低风险、高回报、资金占用少等,而这些优点也是其被银行和进出口企业关注的主要原因。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对企业和银行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银行和企业在如何发展这项业务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缺失,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假如风险将至,银行和企业就会显得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控制国际贸易融资中银行和企业拓展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是目前中国融资机构的首要任务的。

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首先源于对国际贸易业务缺乏经验和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融资机构一般过多的关注企业本身的财务能力,忽略了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对进出易过程业务知之甚少。在没有深入了解贸易背景、客户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客户资信的情况下,降低了融资条件,这些都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由于融资对象都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导致风险相对集中,虽然这些企业实力雄厚,一旦发生利率、政策风险或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3.2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出口商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等。对这些风险占的防范和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将银行的相关部门和总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的信用业务起步晚,国人的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目前,中国监管部门认可的中资评级公司仅有5家,即便取得了评级报告,其可信性也大打折扣。在这方面,世界其它国家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如澳洲的Veda、南非的Experian、美国的PayNet第三方征信机构,可直接了解客户在银行的评级和信用得分,评估其潜在的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的外汇业务处理模式比较单一,信息共享度差,从根本上无法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缺乏统一管理,相互制约机制,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监控风险的目的。在实际业务中,此类问题屡见不鲜,贷后管理不够深入,信贷人员只注重公司的财务实力和担保情况,对交易双方的贸易进程不太了解,在信贷资金拨付之后,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按时归还以及以什么形式返回都没能很好的掌握。

3.3 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才

国际贸易融资较国内贸易融资,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我国的国际业务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管理人才缺乏早已是众所周知。员工的知识结构单一,相关从业人员往往只熟悉与一些国际结算、信贷管理相关的知识,缺乏财务和金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其无法从财务资料和企业经营信息言面来掌握和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

4.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4.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上的灵活性和适应广泛性,是促进外向型企业进出口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企业大多是从国内销售转向出口导向型企业,缺乏外贸经验,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所以在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时,还要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对贸易背景的审核。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外贸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企业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会随之降低,除了要严格审查融资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还要结合贸易业务背景来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意识还在于要有转移风险的意识,利用对客户上下游交易对手的资信捆绑,跳出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角度控制风险。

4.2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和厂商系的融资公司先后都在借签国外的经验,开发信用评级模型,KPMG、德勤等都走在前列。

除此之外,要求我们必须严格做好前期调查,找出融资主体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和稳定的海外市场,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等。要通过多种渠道调查企业的信用情况,如企业的客户信誉。其次,要关注企业选择的贸易结算方式,因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在对应的国际结算方式下(汇款、托收、信用证)进行融资的,而具有不同性质的结算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融资的风险。最后,还要加强贷后的管理,根据不同的贸易融资业务特、进出口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等特点,采取灵活的评级制度。

4.3创新贸易融资方式,增加对贸易相关信用保险的支持

伴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已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开展贸易供应链担保融资,保理、福费廷等业务。其次,除了银行自有平台融资以外,还可积极开展第三方担保融资等。再次,由单一产品开发转变为提品组合或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根据企业需求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包服务方案,帮助客户解决融资需求、获得最佳效益。

为降低融资风险,融资主体可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发达国家均有出口信贷机构,如英国的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加拿大出口开发公司(EDC),奥地利财政担保公司(FGG)等,而中国对应的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4.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国际贸易融资需要具备国际结算业务相关知识的从业人员,能够清晰辨别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掌握国际贸易知识,以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时要具备分析和识别能力,以便明确辨别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和银行双赢。

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提高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新形势迫切需要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学习,了解国内外商品市场的变化情况,增强对国际贸易的市场洞察力。

5. 结束语

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方式分出口商融资和进口商融资,它在外贸企业的业务中运用日益广泛,贸易融资存在其优点,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商业风险。风险无法杜绝,但是可以尽量避免,并不是大企业融资风险才小,只要规范管理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融资产品,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带来新希望。

参考文献

[1]焦利,《信用证融资风险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J],《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6

[2]周玮,徐铁人,《进出口贸易融资与外汇风险防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