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

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

时间:2023-06-07 09:2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

第1篇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

2、定性预测法是以人们对预测对象的认识,了解和熟悉程度为依据,推断其未来可能状况的一类方法。包括:调查法、S曲线法、关系树法、德尔斐法和交叉影响矩阵法。数字化经济时代,数字处理能力的加强使各种预测技术和方法真正有了意义。基于数字化管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集成的预测方法是管理会计完善其规划功能的保障。

集成预测方法的运用要依预测时间和预测对象而定。从预测时间上看,短期预测相对简单,应用较为简单的定量方法如,平均法、平滑法、季节变动法、移动平均法和简单的因果回归分析法即可;中长期预测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多等原因,常采用趋势外推法、因果回归法、投入产出法和一些定性分析法。从预测对象上看,对战略性的外部环境分析可采用交叉影响法、时间序列分解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等;在涉及企业内部的资金、成本、销售、利润预测中采用定性分析法:德尔斐法、交叉影响矩阵法;定量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趋势预测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指数曲线法;因果预测法中的简单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经济计量法等。

第2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管理 创新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渗入,极大地缩减了企业产品从研发到进入市场的循环周期。消费者水平、消费结构都出现了全新的且越来越快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摆在企业面前的相遇很多,可是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一定要控制成本、完善质量、使企业更好地完成管理体制创新。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新变化

1.1经济发展知识化。工业经济时期,经济若想取得有效发展,依赖的是硬件的数量和规模,而在知识经济时期,经济取得有效发展则更加依赖于智能、技术等软件条件,软件条件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乃是知识经济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它所强调的是产品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强调生产模式中的知识积累与表现。

1.2企业发展多元化。工业经济阶段,企业若想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要走规模经济之路。而知识经济的加强,则让企业的增长方式面临着多元化的选择方向,处于动态中的时效经济、差异经济和范围经济让企业更加体现出无疆域、无国界的特点,所有的企业,都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在这样的竞争大环境下,企业只保持原来竞争优势是远远不够的。

1.3产品服务客户化。因为不同客户的消费能力的区间变化较大,其选择也更加呈现出个性化及多样化形式。产品周期短,服务周期长,产品更新速度增加,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与享受者的界限趋于模糊,二者可以在关系的转化中互相创造价值。企业依据客户所提出来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对庆的产品及服务。

1.4管理监督人性化。经济的进步让工作不单纯只满足谋生的需要,工作中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社会理念的进步、体现出个人价值与人性尊严的外化。这让员工的创造水平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监督工作的人性化对于培养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价值取向,更好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塑造人才,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2.1创新战略管理。企业规划应该采取适应性战略,为了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将所有的独立优势进行整合,形成固定与灵活相协调的战略导向,让这样的战略显示出积极的环境应变能力,使决策者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最佳的优势方向,继续贯彻执行。固定灵活相协调的战略,同旧式战略方式的最大区别也就是其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企业战略管理在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时,可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迅速完成风险回避和机遇捕捉,并可以按照企业实际情况与远景目标,寻求最佳的竞争技巧方案。

2.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原来的以任务管理为目标的人资管理模式,过分强调规章制度,使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压制,是需要彻底改变的。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人资管理应当更加注意人的本位特色,将个人、个人对企业、人际关系等几项管理内容做好。给每名员工个体建立独特的才能发展空间,同时注意人资管理中的薪酬管理、矛盾管理等项内容,采取所有可能的办法,为员工创造出积极的工作与发展环境,减少知识物化时间,完成管理创新。

2.3创新流程管理。原有的劳动分工是依据流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绩效分工与评价以职能部门为基础单位,这让很多部门只知道有小团体而不知有大企业,而企业若以流程为中心,则会更加明显地突出企业活动与绩效评估效果。靠企业内成员间的各自作用与相互作用,把员工、部门、工作任务等进行有机整合。再造管理流程不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升级改造,而是实现革命性的再创造,重新设计出以效益和效率为中心的管理流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再造流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管理革命。

2.4创新市场管理。市场是企业经营的归宿,所有的产品在投入市场时都是过程性的,从投入到成熟,再到消亡,任何产品都有可能为别种产品所替代。成熟化的市场更加突出了产品规模与数量的局限性。知识经济环境下,产品市场寿命在缩短,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才能让产品在市场内立足。创新精神首先体现在产品创新上,通过改变产品的技术、用途、结构、价格、市场定位形象等方面的内容,引起产品本身与市场相对的变化,价格变化会让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所以价格修正是企业创新的一项关键内容,同样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差别化定价,是一项重要的市场动作方式,能让企业得到利润的最大化。而市场的细划,也让原有的销售渠道很难现再覆盖所有的市场份额。因此,生产者应当适时调整市场布局,以减少冗余结构、缩减成本,让企业销售覆盖面更广,价格更具比较优势,提升企业管理与经营实力。

2.5创新组织管理。原有的组织结构注重分工和等级,随着市场环境的变革,组织结构也必须经历从直线式到矩阵式,从职能式到事业式的结构变化,知识信息条件下的多渠道造就了组织结构的崭新形式,细化的工作可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流程小组,产品在流程中完成实现任务。在管理上,要顺应这种发展趋势,以横向交流取代纵向操控,这种形式也被称之为价值链导向的企业战略,可以更好地吸收外部资源,使企业核心领域集中化。

3.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顺应时展需求,创新必不可少,创新体现在管理体系上,体现在工艺技术上,也体现在人才与知识的储备能力上。将创新工作做好,企业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杜贞旭.高科技中小企业如何“筑巢引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7).

[2]李超华.关于稳定企业人才队伍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3]徐春明.基于隐性知识转换的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7(12).

第3篇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重点是如何增加生产,加快流通和销售。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代替了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要对知识有效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存储和共享,运用智慧提高竞争力,其重点是知识的有效开发、共享与培训。一言以蔽之,知识管理将成为推动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重要动力,提高知识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管理的核心。

1企业生产方式的崭新变化。企业不再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只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知识和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产生了许多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一系列发展方向。

2经营方式的转变。Internet浪潮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它使用的广泛性及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等优点,在企业经营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形成新的交换体制,冲破时空的限制,构架新的市场规则。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如何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电子商务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突破了原有市场的界限,企业无论大小,只需花费极低的成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自己的全球贸易网,成为市场全球化的跨国企业。只有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目标市场营销。互联网技术使供求关系变为动态的互动关系,顾客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将自己的特殊要求利用互联网迅速地通知给供给商,而企业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跟踪顾客的市场反馈。顾客不再仅仅是对象或目标,而是参与者和控制者,成为企业的合作者。

3企业组织和运行形式的变化。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虚拟运行,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发展趋势。

4知识管理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及网络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新趋势及管理新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商务平台收集及处理更多来自于企业外部及内部的信息,并及时反馈完善企业内部数据库及客户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始终与目标客户保持紧密的联系,提供给企业更具竞争力的资源。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1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2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3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4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5加强知识管理,积聚知识资本。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第4篇

一、蒙牛乳业新经济时代下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1.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思想滞后

进入新经济时代以后,企业的营销理念也随之变化,但作为蒙牛集团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危机的来临,依然秉承着过去陈旧的思想,“物化”的管理思路,以自我为核心,发展企业,打造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不能以“人本的管理”思路,利用科学的发展观发展企业,从而造成了,投资过高,而产出过低的怪圈。另外,企业不应该仅仅关注利润的增长,而应该在人员的培训和优秀的考核机制下下功夫,激发企业员工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斗志,从根源上利润,从思想转变中促发展。

2.营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不仅仅是运用传统的营销战略模式手段,而是需要更多的引入营销组合型策略模式,也就是我们长说的“营销共享”。而如今的蒙牛集团依然惯用这传统的“4C”营销模式,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商城和大型超市,很少有大型的蒙牛专营店或者大型的实体店,另外,在网络营销渠道的使用上还依然滞后,销售渠道的选择和广告的宣传主要集中在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上,而不能有效的结合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相互协调,形成立体化的媒体传送网络,而在国外企业的营销模式上,拥有92%的企业在运用网络营销模式,不但在这个新时代的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而是企业的必杀武器,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3.缺少必要的企业文化

蒙牛集团在企业文化理念的打造上还是优于其他同行业乳业集团,但集团的那句“愿每个中国人身心健康”、“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样的几句口号,作为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但单一的形象宣传语,不能使企业长久的经营下去,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的引领和感召下,略显单薄。必要的企业文化精神并没有形成,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和深刻的企业核心竞争理念,我们都知道“诚信蒙牛,绿色蒙牛,科技蒙牛”这样短短的几个标语,其内涵深远,意义非凡,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是停留在表面,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员工的道德标准,让更多的人投入其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二、蒙牛乳业新经济时代下市场营销对策分析

1.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转变滞后的思想

企业应该逐渐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蒙牛集团应该不断纠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误区,通过平衡的协调机制,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让员工在蒙牛找到家的温暖。激励企业的员工在动因上发挥作用,不任人唯贤,要适当加大员工晋职加薪的机会。其次,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员工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形成有型资本的再次提升。最后,运用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不断挖掘员工的核心价值和蕴含的潜能尊重员工,真诚关怀和制度化管理统一协调,真正意义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企业营销的组合战略手段,形成品牌效应

在新经济时代下的蒙牛集团要不断更新营销模式,不仅仅运用传统的“4C”营销模式,要牢固树立“消费者为核心”重点是搞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满足客户的要求,极大丰富产品的种类和使用的品行,划分不同阶层,格局消费的需要从量的需要逐步转变成质的提升,拓宽客户忠实度的同时,建立优质的服务。另外,要实现数字化营销模式的战略重组。不仅仅是运用当地的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作为广告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让顾客足不出户就知道企业的现状,品牌的运营,产品的特色,通过手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建立一体化网络销售平台,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在客户需要改进的时候,倾听顾客的声音,这样不仅仅能降低企业的“物化”成本,更能扩展海外市场的销售与经营,扎实推进企业品牌效应的推广。

3.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5篇

21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也是知识不断被应用的时代,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对知识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索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阐述知识管理视角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

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一方面强调企业内部的静态管理和计划管理,忽视了管理结构的创新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崇尚模式化的管理思维和线性化的知识管理方式,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知识的反馈作用。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里,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的质量与企业应用知识的效率逐渐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因素。所以说,现代企业要想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在知识管理的视角下,勇于打破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的束缚,并不断创新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支撑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1.知识管理是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

所谓知识是指人们通过梳理、接受、消化前人的经验或者利用自身的探索实践活动所获取的某种认识、判断和技能,与信息和数据相比知识更为系统,与实践的结合也更为紧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则是指企业对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的创造和应用过程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实践活动。现代企业进行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例如企业在营销战略管理过程中利用广告上的文字、图片向人们传达产品信息,而这一过程便是企业对产品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进行应用的过程。

2.知识管理是制定企业管理策略的向导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人们通过直观的感受可以接收到的认识或者技能,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人脑中的知识,这种知识只有通过本人的主动交流才能得以传播。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隐性知识过于主观,应该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而非企业管理学。但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不能忽略隐性知识的作用,尤其是企业高层领导的隐性知识在制定企业战略管理策略方面的作用,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只有将其对企业管理的隐性知识准确地传达给下一级,上传下达的渠道才能够畅通,进而在知识的指导下,制定出合理的企业管理策略。

3.知识管理是落实企业管理策略的关键

落实企业管理策略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策略落实的过程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整合与优化的过程。企业通过对各种知识进行高效的管理,将知识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通过知识创新使企业不但能够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还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创新知识、创新组织管理的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内生力量。

4.知识管理是支撑企业竞争战略的基础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建立相应的核心竞争力,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说企业只有掌握了核心知识,并将知识合理地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二、案例分析

知识管理是企业获取知识的动态流程,也是企业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过程。本文从西门子公司的发展历程出发,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解读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1.企业背景

西门子股份公司于1847年创立于德国,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1872年西门子进驻中国,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在这140余年里,西门子以创新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卓越的营销策略,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截至到2015年,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69.4亿欧元,拥有超过32000名员工、20个研发中心、77家运营企业,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企业的知识管理

构架西门子企业在建立之初便形成了一个知识管理雏形,在这一体系中,西门子利用知识图书馆和网络回复互动论坛建立起一个知识共享平台,在平台上企业销售人员和营销团队可以充分地了解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反馈以及对新产品功能的需求,进而为企业制定产品研发方案和产品营销方案提供资料。随着西门子公司的不断壮大,这种知识管理构架也在全球得以推广,企业在总部和世界各地的分公司之间打造了健全的共享网络,以便于总部的知识能够有效地传达到分公司;同时,在慕尼黑总部还设有网络维护系统,以保证知识管理的顺利运行,在管理运行时,企业还利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的方式为管理系统注入活力,最后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战略中取得成功后,西门子公司又审时度势,将这种管理理念向企业的其他部门扩展,以实现知识对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绝对主导。

3.管理效果

第6篇

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与相关体系必须作相应的变革。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会计 基本原则 基本假设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这种大环境,将推动会计发生相应的重大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特征,便传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与环境相适应,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

一、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原则

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的情况下,单一的历史成本计价暴露出很多缺陷:

1)忽视了”软资产”的价值。”软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特征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若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甚至被排除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之外。

2)不能提供投资者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和收益都呈极大化趋势,投资者迫切希望会计信息能直接用于决策,以求得盈利多、损失少。而将历史性会计信息用于决策时,往往有”时过境迁”之感。

3)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和信息共享,企业获取资产现时成本、重置成本资料的来源增多,成本下降,可信度和及时性也大为增强,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

2、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原则,是有关收人人账时间确认的原则。传统收入确认原则的最大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

传统收入确认原则更确切地说是营业收人的确认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另外,产品的个性化和网络商务的兴起,使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信息沟通更为畅通,产品的销售风险大为降低,资产置存收益实现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收入确认应由单一的”已实现”标准向”已实现或可实现”标准转化。

3、费用配比原则

在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下,首先应确定成本是否已经消耗。末耗成本仍具有未来经济效益,应作为资产处理,而已耗成本则应予转销。已耗成本与营业收入配合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根据因果关系直接配比;②系统和合理地分摊;③立即确认为费用。配比概念是传统会计理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是否合理,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权贵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传统会计的支柱原则之一,它是收入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受到较大的挑战,其原因主要表现夺: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有效评价。而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创新、扩散的速度很快,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其次,权责发生制下所确定的净收益有其自身的缺陷,会计收益中包括许多非现金的应计和递延因素,其数额的分配是依据假定关系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导致收益结果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5、充分披露原则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风险的加剧,充分披露原则成为未来会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范围不断扩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低廉的成本,会计既可作货币性计量,又可作非货币性计量;既可定期报告,又可实时报告,通过多元化信息的提供,使充分披露原则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对任何学科都很重要,因为它为该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研究出发点,但假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基本适应的,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当前财务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某些理论方法体系,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1、会计主体假设

“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网络经济”。“网上公司”又可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时,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

2、持续经营假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并购潮流将进一步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网上实体”不适用持续经济假设,而适用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的特点。“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期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均规定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内部管理会计以至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在时间上而言,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决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4、货币计量假设

第7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管理创新

一、引言

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1.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IBM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MarkW.McElroy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3.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虽然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地点不同,但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同一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将直接带来管理费用的下降、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会极大提高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则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借助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团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西方企业推出的“战略联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以任何股权和非股权形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通过合作,战略伙伴间优势得到互补或互相加强,劣势得到弥补以创造组合的竞争优势。据报道,IBM公司在1992年就已与美国和海外的各类公司结成了400多项战略联盟协议。中国企业如联想、海尔、小天鹅等一批从事电子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成功企业已经开始构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战略联盟体系。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一种“双赢”游戏,战略联盟正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战略联盟的形式也在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将他们的伙伴关系发展成为“超级联盟”。

四、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通信的基础结构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1876年诞生了电话网络,1948年有线电视网络形成,1969年国际互联网萌芽,各种数据基础结构由此产生。目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经济的出现将促使管理产生全方位的变革,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崭新而强大的功能所决定的,尤其在互联网和经济联姻之后,其强大的功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拓展,应用的领域日益广泛。网络经济对管理理论变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互联网阶段以后,新技术革命对变幻多端的经济环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无形中就加速了新理论的诞生;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透视管理领域,不难发现,网络经济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企业的内部组织模式、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1.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3.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物质流不再成为企业组织设计的惟一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通过业务外包,“全能型”企业能够蜕变成为只保留较少职能部门的“核心型”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更加明显的新型企业生态群落。因此,增值过程的重整成了企业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适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组织结构顺利地实现了扁平化、弹性化和柔性化。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应运而生。

4.企业管理的方法已由制度化和程式化转向了模块化。简明、精确、快速的模块化电子管理程序使得传统的职能计划和信息处理变得异常简单。决定企业优势差异的不仅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对环境变异的感知能力和企业的响应速度,决定这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观念与企业文化。管理观念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与前网络经济时代相比,出现了从“充满竞争与不信任状态”向“精诚合作相互信任状态”转变,从“被动的自我保护型”向“自觉的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简单的服从”向“实现自我价值”转变等新的特点。而新的观念、新的文化又必然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5.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由单一的商品经营拓展到了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成为了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向。当今的企业权属商品市场已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交融意味着“规模制胜”的财富分配规则面临着失效的可能。

五、结论

在用户主导和技术制胜的新经济时代,传统的规模导向的企业已难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和深层次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响应能力成了企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企业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以提高竞争能力:

1.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变幻的条件下,企业首先需要将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产品之间、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系统的供应链管理范畴,以明确各种要素在相关界面之间的联系方式,取得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2.优化组织设计,提高反应速度。为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组织的设计原则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一,组织设计的基础应由传统的物质流转向价值流和信息流;第二,组织设计的目标由传统的效率性转向适应性;第三,组织能力强化的重点应由资产的竞争性转向员工和企业的学习性。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组织结构的简化调整和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融合来提高其反应能力,并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即实时企业组织,如虚拟企业、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和无边界组织等组织形式。

3.加强客户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随着现代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态势的转变,企业应建立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即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领域。

第8篇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I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第9篇

一、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可知: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经济更加注重有效信息和知识的搜集与运用,以此来创造企业价值。

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了许多的挑战,如虚拟化、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数字化等,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如发展成本更加低廉、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发展更加迅速、企业员工更加参与企业决策等机遇。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挑战要勇往直前,面对机遇要善于把握。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认为,企业生产时一种函数,而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把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生产要素加入生产函数中,从而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使企业最大化发挥资源的价值。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组织的资源创新地进行高效的重组整合,利用新的范式将组织资源的效率发挥到最大,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将创造性的思想,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技术等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使企业管理系统更好为企业目标服务。

传统的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而管理创新就是要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式

为了能更好的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利用其带来的机遇,企业必须利用合理的方式实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创新管理理念。管理理念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日常经营活动提供指导作用,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要想实行管理创新,首先必须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根据时代背景、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的创新活动。

知识经济强调把知识作为企业的一种异质性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学习型管理理念、服务型管理理念和团队型管理理念、国际型管理理念等。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利用知识这项特质性资源来维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二)创新管理战略。战略是一个企业经营、运作的目标,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指导性、竞争性、长远性、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战略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市场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创新管理战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也趋向全球化。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企业必须实行全球化战略。因此,企业不仅要有利用国际资源,占有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和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有全局的逐步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三)创新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垂直的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组织结构倾向于较窄的金字塔顶端向较宽的金字塔底端传递指示、信息以及各种知识。在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中,这种结构明显不适合要求信息与知识及时共享的环境。因此,创新组织结构势在必行。将传统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扁平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及时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这种组织结构还可以为下级员工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员工能够充分的学习、利用和创造知识来为组织的目标服务。

(四)创新管理技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工具与信息技术,实现全企业的知识和信息的及时共享。先进的管理技术,不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还可以维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面对激烈的竞争依旧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战略;信息化改造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经济区域,使之更加“自由”地发展。网络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及战略选择等方而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面对网络经济的挑战,企业发展战略变革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企业只有实现发展战略的变化和转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赢得优势,占据主动,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就网络经济这一概念来说,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有的专家认为,网络经济是指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络在经济领域的普遍运用,使得经济信息成本得以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倍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全球化经济形态;另外一些专家认为,网络经济是基于网络技术而发展出来的、以多媒体信息为主要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新经济潮流和形态,并包括对现有经济规律、产业结构、社会生活的种种变革,是信息化社会最集中、最概括的体现。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定义为通过网络(既包括具体的、有形的物理网络,也包括抽象的、虚拟的网络)而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

20世纪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信息技术推动的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近四十年的历史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网络信息技术方面投入大,但是生产回报却并不明显。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产出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正面作用显著,并且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网络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有所下降并保持90年代后期的速度。

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二、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1)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的社会环境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最主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还要承受来自国外企业的压力。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但是从企业成长的角度看,这样的环境,将大大缩短企业在成长中所以走的弯路。国内企业可以在网络经济的时代里,最大可能的借鉴、吸收、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网络经济降低了企业的边际成本

西方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是在以发展制造业的经济实践中形成的。在以物质产品为中心的经济分析中,无论足短期成本曲线,还是长期成本曲线,当生产量达到规模经济的起点之后,边际成本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其原因在于生产量一旦超过了固定资产所能容纳的限度之后,生产效率就会下降。即使追加固定资本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边际成本增加了,而产品的价格并不随之增加,因此,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但是,这一分析并不适用于网络经济。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表现为折旧,记为C1;二是信息传递成本,记为C2;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相制作成本,记为C3。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及信息传递成本与人网人数无关,因此,C1和C2的边际成本(MC1、MC2)为零,平均成本(AC1、AC2)都呈明显递减趋势。只有C3与入网人数正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AC3)和边际成本(MC3)都呈下降趋势。把这了部分成本综合起来可知,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AC)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MC)则随之缓慢递减。但信息网络的收益却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网络信息系统的规模效应

网络信息在使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信息的来源就会变成自发生成或自然而然地产生,并且在网络内自动整合,甚至生成层次更高、价值更大的综合性信息,从而产生规模效应。这一切完全由网络自身产生,不用额外去采集和整理。这是一种特殊的系统:每一个使用网络、接触网络的行为,都会被自动记载、自动归类整理、自动存储进入数据库。以信用卡销售系统(POS系统)为例,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如销售资金进入、商品库存、营业员业绩、优惠卡持卡记录、应收应付及现金流动等,都由POS系统自动而准确地采集。POS系统是按照企业要求设计的,它能准确地收集基础数据,可靠地进行营销活动,灵敏地反应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地引导企业调整生产销售活动。例如,某消费者在网络终端上查询T恤衫广告,选中了某种品牌、规格、款式和颜色,这一简单的过程就会被POS系统自动记载,并整理进人数据库储存,而且在网络购物中心的档案亡就会减掉一个该种商品,并将存货数量自动生成传送到厂家。这样,信息网络的规模越大,自动生成的信息就越多,信息成本就越低,从而网络产生的规模效应就越大。

(4)网络经济中存在着极强的学习效应

学习效应又被称为“干中学”或“用中学”。学习效应所实现的收益递增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工作中经验的积累。不论是实际工作中的工人、技术人员,还是管理者,知识或技能并不是全部来自以前的学习或培训、受多的是来自工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因此,工作过程也可视为一种学习的过程。与这种经验直接相关的经济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改善组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从而使生产表现出收益递增。另―方面则是来自于信息知识的累积增值和传递效应。零散、片面、无序的廉价信息,经过按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可以形成有序的、高质的、高价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整的应用性强的信息和知识具有很强的传递效应。

三、网络经济下企业发展组织战略的选择

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也使企业迎来了机遇。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适时适当的自我调整,才能跟随时代的步伐,分享网络经济带来的诸多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这些诸多改变调整中,企业首要做的就是企业组织战略的调整和选择,这是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具有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组织结构是指制造企业成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和规范约束指导下相互作用的行为方式,规定着组织的任务如何被分配,组织中推向谁汇报工作,以及正式沟通和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包括三个核心内容:结构的集中性、规范性和复杂性。德国学者科特勒认为,无论产品创新、还是工艺技术创新,或是市场创新,其成功与否越来越取决于组织结构和整个企业活动的协调。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源自不同的经济形态。

(一)网络经济下传统组织结构变革的深层原因

网络经济改变了工业经济的交易形式和运行机制,对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发起了挑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工业经济和网络经济的交易方式、远行机制的差异。

(1)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中个人行为存在差异

工业经济是以传统的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认为无论在何种经济活动中,个人都是构成组织的基础、这些个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在经济经营中作为人或代表人出现,并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个人纽带的维度空间只是个人活动的基点,个人作为社会经济网络的结点而相应产生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网络群体利益结构。

(2)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在处理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差异

工业经济下的企业和市场是相互对立、相互替代的,这种相互对立与替代的关系的实质是对交易费用的节约,并且企业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边界是清晰的,这种明确的边界有助于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进行未来的战略管理与决策。网络经济中的社会生活并不存在工业经济生活中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明确边界,正式组织和环境之间的边界是无效的。在网络经济小,个人或组织通过网络,穿过组织边界与它们的环境相联系将成为最经常、最普遍的现象。组织边界对人们活动的限制只是存在于非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特例。网络经济的模糊边界为组织和个人提供了一种能实现更大发展的契机。

(3)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在对社会经济运行中交易赖以建立的道德基础的认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工业经济中的交易行为是建立在企业以往交易经验或人共有的专业背景基础上的,这种相互信任是一种带有工业化时代普遍特征的道德与情感关系,交易各方的相互依存客观上依赖于持续物质投资所形成的信任关系。但这种信任观念属于一种较低层次的道德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存在。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社会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则不同,产生于信息时代的网络经济已使经济活动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其突出体现是经济活动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它突破了传统经济的活动空间,出现了各种与原有实物经济并存的虚拟化经济即网络经济。经济交易时空范围的无限扩大,使得人际关系更为复杂,所需的道德与情感层次要更高,对各种同情和自信关系的对称性要求更强。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组织战略的变革

企业战略的调整是企业整合内外资源,并对企业的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企业战略的应用是为了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进行产业市场结构分析,找出企业这类经济活动的竞争优势可能的存在之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战略选择主要有两种,一是低成本战略,二是差别化战略。

传统经济下的企业战略是报酬递减为动力的物质成本型战略,是企业内部组织战略决策群体的经验层级产物。相比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条件和形式,企业在网络经济中应结合网络经济的特点形成开放性的和报酬递增的推动下的新型竞争战略。网络革命使得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传统观点,国际市场似乎是资源与能力充足的大型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之后才去开拓的,只有大企业才具备成为跨国公司的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克服国际化障碍的能力,在从事国际化经营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多半采取内向型的发展战略。但是网络经济使这种观点成为过时的看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一体的运输和通讯网络以及多种世界性国际组织和通行的国际惯例,已逐渐把国际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任何企业已经不可能把世界市场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国家疆域,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要面向全球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经济推进,企业的竞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先的单一的竞争向合作竞争的方向改变。这种观念的形成来自信息及其网络,从而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打破传统的各种竞争壁垒,形成竞争与合作相互补充的新局面。网络经济中企业战略的本质是要求企业的战略制订者重新思考战略的新经济含义。企业的战略变革就是网络经济下企业战略以一种非线性创新的系统能力进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库,而不是一般的行动框架。非线性战略的目标是怎样使企业不断适应各种变化的经营环境,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持续发展。

当企业的战略随环境的变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之后,企业的组织结构为了保证新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由管理层级、沟通、企业规模即组织边界等要素组成,因此其变革就是这些构成要素发生变化的综合结果。

(1)管理层级的变化――扁平化

所谓的企业管理层级,是企业职能组织过称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各职能部门关系的系统集成。由于网络经济极大的扩展了企业的管理幅度和沟通效率,从而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管理层级结构正在向哑铃式结构变化,即企业中只存在最高管理决策层和最基本的操作层,中间的层级大幅减少甚至趋向于零。而传统的中间层的职能现在则主要由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新型的技术工具所替代。企业管理层级的这种新安排既节约了企业的组织成本,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灵活适应性。

(2)组织沟通的变化――网络化

网络经济所产生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又为这一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广泛应用电子邮件、可视电话、在线会议等先进的通讯方式之后,一方面使得组织内的沟通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与传统的电话或信件的沟通方式相比又大大节约了沟通的费用,并且省时省力,效果还更好。据调查统计,在当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在公司内采用了电子邮件这种通讯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并且企业内的沟通方式正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3)企业规模(边界)的变化――两极化

理论上的企业规模如何决定早在1937年科斯的那篇经典论文中就已经有了答案:一项活动由市场交易所产生的边际成本等于由企业内交易的所产生边际成本的那个点即决定了企业的最优边界。网络经济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引起了企业边界的有效变动。在网络经济中,企业规模的这种两极化发展是非常普遍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较之竞争对手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从而比其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欧志明,张建华.企业网络组织及其理论基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

[2]徐磊,倪大榕.信息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组织变革与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0,11

[3]李庆运.浅谈网络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4]全英玉.略论网络经济新规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3.

[5]杨志,赵秀丽.网络二重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解――网络经济与生产方式关系研究系列之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8-12.

[6]徐丽红.浅谈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1,1.

[7]郭笑文.网络时代传统企业的战略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S1.

[8]徐强,王楠.浅析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组织内部变革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0,12.

[9]杨式兴.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

第11篇

论文摘要:介绍知识管理的概念,管理对象,目标和手段。认为图书馆是实施现代知识管理的理想组织,指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是知识服务,并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加以探讨。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信息化、柔性化、创新和适应性。知识管理产生于知识型企业的管理实践已得到了成功的验证,正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图书馆作为从事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作为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最早部门之一,有必要及时研究和借鉴知识管理的经验,不断改进现有工作,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一致。

1 关于知识管理

1. 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兴起于企业界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Petrash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将最合理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提供给最需要的人,以便他们能做出最好的决策的过程。”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对知识管理所下的定义为:“知识管理,应该是有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微软公司指出:“知识管理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存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利用该信息来评估问题和机会。”苏新宁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或组织)为实现其管理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整理、整合、存储,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在最恰当的时候,把最恰当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保护企业(或组织)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以上几种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在形式上均含有“需要”二字,在内容上都强调知识管理应力求满足人们的知识需要,力求通过知识的存取、传送或分享来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

1.2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和与知识有关的技术、组织结构及其它各种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和知识工作者—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也称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显性知识可用语言、文字表达,易于整理、存储、获得和共享。而隐性知识则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集中存贮在人的脑海里,很难用语言表达或只能用语言表达其中的一小部分,不易交流和共享。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创造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它就是要有效地实现这两类知识的相互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知识管理把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也作为管理关心的对象,强调释放人脑的潜能,通过知识的充分交流和共享生产更多的知识,更有效地应用知识,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1.3知识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知识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管理好智力资本,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对环境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直接目标是知识创新,最终目的是通过组织内部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组织的效率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从而增强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1.4知识管理的手段

一方面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提高企业的信息及知识获取和处理能力,保证最大限度的共享,为创新提供信息和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组织架构,充分尊重个人的自身发展,努力达到每个员工的自我实现,并利用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

2 图书馆是实施现代知识管理的理想组织

知识管理向人类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每天与知识信息打交道的人,我们不禁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重新进行一番审视。从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发现图书馆员从事的工作本质上也是知识管理,一种旨在建立知识信息资源体系的知识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信息能够服务于人们的行动和决策,最终体现的是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落到图书馆实处,就是走知识服务之路。

2.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服务

图书馆要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关键是建立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技术机制以及有利于创新、交流学习和知识应用的环境和激励机制。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在知识经济时代,直接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过程的知识和能力成了图书馆的核心智力,基于这种核心能力的知识是图书馆实现其社会价值,参与知识市场竟争的有效手段,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2. 2知识信息导航

网络环境下,帮助用户在网上海量信息中识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也是数字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图书馆员的职能正从传统的馆藏维护和图书管理转向传递、检索和经营图书馆围墙外的信息。图书馆员工由图书保管员进化为网络的导航员。”

由于网上信息数量巨大,良荞不齐,要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首先需对其进行评价选择,其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工具的应用是两项核心工作。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如Aita Vista,Infoseek,Yahoo , Excite等都具有信息评价功能。

兰开斯特(F , W , Lancaster)指出:“图书馆员的真正专长在于他们能够担当信息资源或信息顾问的角色,对于这种人员的需求,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内容。这种咨询服务强调专业化分工和对馆内咨询资源的集成,重视通过咨询课题的类型分工和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工具,来提高咨询服务的分析性能和智力服务的分析性能及智力内涵,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知识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强调通过产品知识宣传,创造市场需求,实现知识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价值图书馆知识营销应注重与用户建立起结构层次上的营销关系,即在知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技术结构,知识结构和习惯结构上建立起稳固的关系,使用户成为图书馆知识产品长期的忠实的消费者。在营销实践中,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专业背销人才,建立发达的营销网络。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3. 1实现观念变革,树立人本管理意识

(1)实现观念变革。提高对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图书馆是社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收藏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知识信息,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图书馆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进行知识管理

(2)实施人本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掌握知识的员工是图书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人的愿望、需求和理想,尊重人的个性,为员工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信任空间,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潜能。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组织、协调和开发利用知识信息,对用户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每个员工服从同事的“上下级”流水作业,遵守规章制度,接受用户的监督和评价,并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考核3. 2创建知识共享体制,更新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

营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式交流互动的知识共享文化环境,尝试“以刚制柔”的办法来进行努力,制定新的员工评价标准,把员工对知识共享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将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程度与绩效评定联系起来,能有效调动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热情与责任,形成一种具有公平竞争但更鼓励合作的知识共享机制和氛围。

作为知识信息传播者的图书馆员,应当具备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目标与任务有计划的建立一套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按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分批分层次培养、培训。在知识管理态势下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为:

(1)技术知识。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当掌握的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检索技术、图书情报检索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图书馆专业人员还应该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和办公软件,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缩微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知识。图书馆专业人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才能熟练自如地将其运用于图书情报工作中,更加深入地开展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等服务

(2)管理知识。知识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知识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源载体和创造者,所以对人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图书馆专业人员要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如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结构和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并具有分析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组织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作为知识经纪商,图书馆专业人员要将知识买家与知识卖家的供求信息进行匹配组合,以促进知识交易的发生和顺利进行。如果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图书馆专业人员很难协调知识交易双方的关系和交易活动,甚至会由自身管理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知识交易的中断或失败。

(3)文献信息知识。在当今社会,尽管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载体发展迅速,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料却没有消亡,图书馆专业人员掌握纸质文献信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资料管理、文献管理、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文献信息学等。为了满足用户对多种信息载体上的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图书馆专业人员还要掌握数字信息处理,网络信息组织等方面的知识以处理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信息。

(4)研究方法知识。图书馆专业人员不但要及时地吸收新知识,学习并掌握新的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要想进行研究和创新,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和系统分析知识,如项目设计、方法设计、方法管理等,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知识,是图书馆专业人员开展研究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图书馆专业人员提高自身能力,发展图书馆工作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必备条件。

3.3深化服务层次,调整管理策略

第12篇

我们所处的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一种因素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第二种因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第三种因素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对外发展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种因素: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

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二、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转中国-第二种因素: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西方企业推出的“战略联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以任何股权和非股权形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

第三种因素: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

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转向实时化和虚拟化,物质流不再成为企业组织设计的唯一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通过业务外包,“全能型”企业能够蜕变成为只保留较少职能部门的“核心型”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更加明显的新型企业生态群落。因此,增值过程的重整成了企业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适应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组织结构顺利地实现了扁平化、弹性化和柔性化。而且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组织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