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2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经济培训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数字内容产业 数字出版 电子图书 版权交易 产业评估
分类号 G230 F49
2009年,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亮相于被称为世界“书业奥林匹克”的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据了解,展会期间中国举办了600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包括经济学家的学术论坛、音乐会及各类主题活动,让德国市民、各国出版人及媒体记者应接不暇。数字出版是这次展会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578家出版社已经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50万种左右,与2007年相比较增长了25%,电子书发行量超过3000万。至2008年12月,我国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达530亿,比前一年增长46.42%,据专业机构预测,2009年将达750亿(实际达到795亿),首次超过纸质出版产值。今后几年内,电子图书用户每年将增长约30%,产值增长50%左右。如此,我们可以预测到数字出版业的兴旺程度,包括数字出版及出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如出版物、阅读工具、整合平台及用户教育等;也可以推测出数字内容产业正受社会追捧的趋势。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新著《世界大趋势》一书中提到“文化:视觉文化正在占领世界”的趋势,可以说是又一个佐证。
1 数字内容产业的定义与边界
只有基本确定了数字内容产业的边界,才可以进一步对其产业进行评估体系的设定。数字内容是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结合产生的词汇,其宽泛涵义是指一切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文字、音频、视频信号数字化之后的产品或者服务,具体范畴包括游戏软件、动画、移动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及内容制作、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其中游戏和动漫是数字内容产业中最具产业潜质而倍受世界关注的明星产业。据了解,在欧、美、韩、日等国家,游戏与动漫产业已成为本国文化支柱产业之一。
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首次提出了“数字内容产业”(digital content industry)的概念,1996年欧盟《Info2000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内容产业的内涵。欧盟“Info2000计划”中把内容产业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以消费的各种软件等。数字化内容产业是指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Digtial Broadband Content”研究报告指出:数字内容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OECD的经济正从一个有形的产品向一个高价值的无形物制造业转变,数字内容产业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有人认为,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产生了新型文化产业,这指的就是内容产业。伴随信息技术的推进和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新型文化产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新型产业是:①网络游戏产业。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可追溯到1969年,当时瑞克・布罗米为Plato系统编写了一款名为《太空大战》(Space War)的游戏,不同于以前的单机游戏,该游戏可支持两人远程连线,被公认为是网络游戏的雏形。1978年,在英国的埃塞克斯大学,罗伊・特鲁布肖用DEC-10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款MUD游戏――“MUD1”,这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多人交互网络游戏。1996年,大型网络游戏(MMOG)的概念产生,网络游戏不再依托于单一的服务商和服务平台而存在,而是直接接入互联网。②动漫产业。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括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和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③数字内容产业。与前两者比较,它是以文字、图像、语音等为表现内容的数字产品或产品服务的产业。
基于网络调研得知,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数字内容产业的表述方式也不完全相一致,如图1所示:
由此,可以把数字内容产业划分为广义或狭义两个部分:广义上的数字内容产业,即是依托信息技术支撑,一切与之有关的文化产业链上的产品或服务都可称为数字内容产业的范围;狭义上的数字内容产业是指以数字出版为核心业务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以文字、图像、语音等为表现内容的数字产品或产品服务的产业。本研究是建立在狭义数字内容产业上的评估体系研究。
2 数字内容产业链分析
2,1数字内容产业链的含义与基本要素
数字内容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包含所有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生产、宣传与销售等许多部门,而且综合或分解了许多原有产业的形态。随着环境变化与发展,它还需要进一步重新整合,在融合的情况下整合或重新专业化分工,形成新的产业链环节,才有可能突显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数字内容产业实际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涉及数字内容产品生产、交易、传输、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等多个环节,集群式发展是产业的一个特点。另外,有专家强调,新的数字内容产业中“内容”是主要的驱动力和最重要的资产,内容产业将被“需求”驱动,而不是被技术驱动。终端用户才是最终服务的决策者(数字内容产业的特质之一),而不是被动的被引导者,内容在数字媒体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同时,在媒体互动、安全交易系统、用户互动、低价加速接入、宽带等诸多领域需要令人满意的技术解决方案。内容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内容,也需要技术,有时还需要配套的产品或服务支持,形成多元支撑的格局,这是数字内容产业新的发展范式。
数字内容产业的构成要素:①它是基于传统的媒体印刷品、电子出版物和音像传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当于国内现在的文化产业和信息资源开发产业;②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内容的创意与设计;③网络是内容产业的传播模式或平台,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④产业政策环境的导向作用;⑤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如:基本的硬件设施和材料的科技含量;⑥市
场,主要是销售渠道、销售网络和消费者。这几个方面基本构建了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条件或环境,也决定了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规模与速度。中国台湾于2002年提出了一个“加强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推动方案”,其中提出六方面的发展策略:①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法规,吸引投资与国际合作;②创新与管理人才供给;③投资与租税的优惠;④加速关键技术与产品的发展;⑤提升国际行销能力和竞争力;⑥推动台湾数字内容广泛应用等。从构成要素和台湾的推进策略观察,这些都可以作为数字内容产业评估体系中重点考虑的指标内容。
据悉,美国的文化消费已占到家庭消费30%左右的份额,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25%以上。数据显示,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文化企业的数量已经近百家,内容在信息产业销售额中的比重接近50%,从而成为新经济态势。在英国,内容创意产业的产值仅次于金融业,是第二大产业;在日本,数字内容产业产值已超过旅游业。据有关专家估算,全球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数字内容产业政策环境十分良好,基础设施保障作用十分到位,人的创造力十分强盛。但也有数据表明,文化消费力也存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影响着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北京是数字内容产品集中地;此外,令人注意的是华中地区的武汉有两家专做数字内容的技术支持企业,即“缘来文化”和“博看网”;广东有一家做教学课件素材的;上海已经与部分数字内容企业建立了生产基地等。“缘来文化”(省略)是专做进口的科教视频节目,博看网(WWW.省略)做消费类期刊(也有少数社科类期刊)。据了解,进入市场三年左右的博看网,目前年销售额不足一千万,其中又有30%用于版权交易上,有一些产业链正在搭建之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数字内容产业正处于启动和发展初期阶段,除了与国际的差距外,还存在国内地区性的差距。
2,2数字内容产业的案例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数字内容产业的内容,以下我们以电子图书和版权产业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以便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产业链概念。
电子图书是数字内容产业的产品之一。日本的电子图书市场,形成规模大约在2000年前后,发展至今已有8、9年历史。有人专门对日本的“电子书”市场进行了盘点,发现主要面向PC阅读器的电子图书和面向便携式阅读器的电子图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表1所示:
从产业角度看,电子书的需求与满足需要配套的阅读器,阅读器是产业链上重要的环节。目前,全球计划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电子阅读器企业有80多家,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有41家。仅就电子书而言,产业的形成需要:①读者新的阅读习惯的形成;②阅读工具的便捷和较低的价格;③宣传与培训;④销售与网络;⑤与运营商的合作;⑥与终端企业的合作(如手机企业)等,每个环节都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前,从“新东方”数字产品会中了解到,“新东方”已经走过16年的历程,原以语言教育为特色的培训机构,三年前开始从传统平台迈向数字内容行业,当时产品内容仅以视频为主,目前已经从英语学习增加到各种职业考试,并与电信、终端企业积极合作,从PC机阅读转向手机阅读领域,这是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极好例证。
版权产业也是数字内容产业之一,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宏观的概念。200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表了由多国经济学家编写的《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调查指南》,指南采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代码界定了版权产业。该指南一项重要的分类就是将版权产业区分为四大类(见表2)。
以上四大类也有人翻译为: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及边缘版权产业。
盛大集团是国内著名的数字内容产业企业,其中“盛大文学”是一个“全版权运营公司”,其中“版权内容”涉及:网上电子版权、线下出版权、手机上的电子版权、影视和游戏改编权以及一系列衍生产品的版权等。这里的“全版权运营”概念也是版权产业的一个实践。
版权及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但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应当可以用具体数字来量化。为了量化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确定一种科学合理并易于操作的计量尺度是至关重要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三个衡量指标:即:①版权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②版权产业中的就业机会;③其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以上这3个指标是相互补充的,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版权产业宏观上的基本情况。这里,我们从版权产业又可以折射到产业链上各种环节,由版权演绎出了许多产品和服务。
据了解,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版权问题高度重视,1992年10月,中国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2009年10月5日,在广州落下帷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漫画节”中,版权交易情况令业界兴奋,实际交易额比上一届增加了13%,达到25个亿左右。其中,漫画版权购买及发行成交总额1.6亿元;动漫形象授权领域成交额达到1亿元;动画授权制作及发行成交9.5亿元;网络游戏、手机动漫及人物形象扮演等领域成交总额达12.8亿元。版权交易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的体系和渠道,再一次看到我国版权产业的话语权。
因而可以得知,数字内容的产品与服务之所以称为产业,是因为数字内容的传播实现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支持(不管是技术或是硬件以及教育培训);同样,数字内容产品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许多行业的发展,因而有人称之为产业集群。数字内容产业得到全社会的青睐,还有一个原因是:它是绿色的,是通过创意去实现视觉娱乐,而不是靠纯消耗物理的材料与资源。所以,它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世界经济活动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中转变生产方式、提倡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
3 数字内容产业评估指标体系构架
数字内容产业增值的动力来自于人类的智慧,而不是传统的物理资源的消耗,这一点在盛大企业战略中得到了体现,即“所有的商业模式最终归于人才创造价值”。正是因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它在在许多国家GDP的指数中比例越来越重,一些国家或地区实施了相关的战略计划。欧盟从2001年开始实施电子内容(E-content)计划,全面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并通过了2005-2008年度的《电子内容增强(E-contentPlus)计划》,数字内容产业在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相继出台了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有关政策;韩国的游戏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可以说发达国家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法规体系和产业结构,加快了对全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国内的数字内容企业竞争也十分激烈,据悉,2009年5月底,“共建全球创意创新中心”的桂冠落在
了深港头上,而立志打造“国际创意产业中心”的上海,却没有成功,其“发展的空间将受到深港挤压”。其实2008年,上海已经失利过一次,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为了这个名号,上海人追逐了四年,业界自认文化底蕴、对外交流、人才集聚、产业基础都强于深圳,那么为什么会失败,有人把责任归咎于本地政府重视不足。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国家的产业战略布局可能也是重要原因,这一点应引起重视,说明一个区域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与区域内的产业政策环境十分相关。区域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都是制定本地区内容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中的重要依据。
管理体制方面,国外政府大多采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民间的、中介协会的作用于数字内容产业的管理体制。日本成立数字内容产业协会;韩国成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委员会和数字内容规划与服务局;澳大利亚成立交互媒体产业协会、游戏开发商协会;英国成立数字内容产业联盟。为保护作者创作的积极性,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文化创意组织协会”等机构,开辟专门的数字产业基地(有的称“创意园”),以此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体制上适应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要求。
笔者认为,数字内容产业评估体系应当从外部环境、内部组织、市场支持(效益指标)及产业链长短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加强产业评估,引导产业发展,让其知己知彼,企业或地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评估服务于发展规划,是十分有意义的。
3,1内容产业发展环境与指标设计
笔者认为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应当坚持:①以体制建设为环境,包括产业政策导向、内在激励因素、绩效评价因素;②以人力资源为创造性源泉,即强调创意人才培养,保护创造性产品;③产品应重视品牌建设,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④市场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为背景;⑤服务以国家或地区的大众审美水平及用户的培训、教育和销售网络构建为主要内容等,采取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外部环境与内部发展相一致。相对的,评估指标的设计应当包括这些内容。
3,2指标内容
依据以上几点要求,我们分别从产业环境、人力资源、企业、产品、市场、服务及产业链延伸等几个方面设计其一、二级评估指标,期望能基本客观评价数字内容产业的竞争与成长环境(见表3)。
3,3权重制定原则与分配
权重设立是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评价主要是建立在一定时期评价主体(参与者)的价值观基础上的。如数字图书是以图书的内容质量为优先考虑,那么,评价者就会将数字图书的质量分值提高;动漫是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重点,同样就会把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分值放得很高;数字内容企业将资本与市场作为构建新产业链条的驱动力,会把资本渠道的分值摆在重要位置。所以,不同时期、不同的评价主体会有不同的价值尺度,这是动态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意见的影响力很大。因而,评价之前应当设置一轮专家意见调查,依据专家意见来调整原来设定的权重。同样,评价结果也是在一定环境下的相对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调研的情况分析,评价权重或分值主要考虑五部分:①产业发展的环境,即一个社会管理者的认知水平及相关配套产业政策、资金扶持状况(如风险投资比例);②人力资源状况,涉及专业的人才队伍供给与保障,支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强调的是创造性,产品的创意程度决定了市场的成功与失败,创造性主要在于人,人的培育也要看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机制,其中,吸引人、留住人、发挥人的作用最为关键;③产品的前期宣传与后期销售,宣传与销售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产业链的延续;④企业之间的合作、协作状况,如通过合作与外包方式解决方案,分工合作又是提高专业化和运行效率的有效形式;⑤消费能力,这取决于消费者对于数字内容产品的认知、偏好及经济支持力(比如: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一般来说,投资、出口、消费是全球化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可见,数字内容产品的消费非常重要,无消费就无发展。以上五部分合计应占85%以上,以此来体现或评估产业的基本发展态势。
1.1出版专业人才
出版专业人才是指具有多媒体协同出版理念的数字出版编辑和电子书制作人才,数字出版编辑需懂得基本的出版理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对纸质图书及不同数字技术应用和产品特性十分了解。对出版流程、读者需求和市场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策划创意能力,能对海量内容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电子书制作人才需要具有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关注用户体验,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字化设计与排版,网络出版与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技能。
1.2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分2种类型,第一类,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要负责出版产品数字化的技术设计和技术实现,并针对数字出版开发一系列的软件(虽然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等模式开发软件,但企业内部必须有若干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第二类,出版业务内容方面的专业人才,如医学领域数字出版物需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经济领域的出版物要有一定的经济背景,这样才能保障出版物的专业性。
1.3管理与市场营销人才
首先,数字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其次,数字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营销人才,要能够将数字出版产品推向市场。对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以及技术、产品、渠道、终端客户和同类企业及总体市场表现有较深入的了解。相对于传统的物质形态的产品,数字出版企业产品体现在网络化、虚拟化等方面,其营销策略也就需要创新,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营销人才的将企业产品推向市场。
2数字出版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数字出版企业面临人才数量与素质有待提升,管理体系不完善,发展规划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积极予以完善。
2.1人才总量规模不够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从人才总量来看,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其发展时间并不长,高等学校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尚难以达到系统化的目标,这就使得市场总量人才不足,部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该行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这就使得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其次,从人才素质来看,数字出版涉及的行业范围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而理论学习又不系统,导致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对这一行业的了解表面化,难以把握行业最为前瞻的知识,人才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2.2人才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备
首先,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备,从绩效考核指标来看,存在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指标甚至全部从经济指标来进行考核,这就使得数字出版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在业务拓展、日常管理中更多的关注经济效益,而不能从产业布局的角度长远规划。从绩效考核的实施来看,部分企业存在随意调整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的问题,考核中纪律不严肃等问题经常出现。其次,人才激励体系不完备,从物质激励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在人才激励中表现出激励手段不丰富,如简单的采用奖金激励模式,没有利用股权激励等激励方式对核心人才进行激励,部分数字出版企业激励的力度不够,没有充足的经费进行保障。从精神激励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内部缺乏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对于人才提拔、各种培训机会的给予等存在“任人唯亲”等问题。
2.3人才发展规划性不足
首先,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没有制订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其人才招聘更多的是依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自身的人脉关系挖掘相关人才,部分企业则是通过与高校合作,通过聘用部分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维护等方式来获取人才支持,这就可能出现人才队伍难以持续的问题。其次,部分企业人才发展规划难以落实,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人才发展规划,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规划被束之高阁,难以真正指导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3强化数字出版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考
数字出版企业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人才支撑,而这就需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人才管理与规划,以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
3.1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
首先,要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数字出版企业要积极引进企业管理、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领军型人才,并围绕领军型人才打造强有力的人才团队。这一过程中,数字出版企业要从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等视角出发打造人才团队,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整体引进的方式如并购对方企业来获取人才团队。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以采用内部轮岗、参加行业培训、请专家来企业讲课、去国内外领军企业考察、数字出版企业要可以积极与高校、相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人才培训中介机构合作,努力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3.2完善人才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数字出版企业要从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退出等方面出发,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在人才招聘环节,要注重候选人的潜力(四种特质:好奇心、洞见、参与和决心)评估,寻找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也需要通过数字出版专业素质考察等了解其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测试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在培训制度方面主要是建立持续的投入机制;在激励方面主要是搭建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在内的激励体系,并明确激励的条件,激励的力度,避免激励的随意性;在人才退出制度上主要是要明确考核制度,对连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清退。其次,要建立制度执行监督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避免失去监督导致人才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3.3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递的多样化,数字电子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走近了人们的生活。做为高校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投入逐年上升,数字资源结构越来越完善。所以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研究能够指导数字资源的建设。
一、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利用及管理方面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建立在雄厚的经费保证之上。无论是网络建设,还是数字资源的引入、使用平台的建设还是信息开发所需软硬件的购进,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尽管近年来我院图书馆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投入到数字资源建设的专项资金十分有限。由于经费不足,使图书馆所购买的数字资源完整性不能保证,其表现形式有分专辑购买、购买简化版本、分年度购买等,致使可搜索的信息范围有限,造成信息内容不全。
2.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经常使用的比例仅为 26%,偶尔使用的占 58%,没有使用过的占 16%。部分读者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对数字资源的需求欲不高,使用数字资源的学生读者大部分是面临写毕业论文的高年级学生,一、二年级学生相对较少。他们的文献信息检索知识和检索技能较低,进而影响读者使用数字资源的热情,降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率的差距,
3.对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部分读者对其经常使用的个别数据库较为熟悉,访问量相对也较大。另一方面,有部分读者甚至对本校图书馆有哪些数字资源尚处于“不知道”或“不清楚”阶段。尽管我馆参考咨询部每年对新生进行一次培训,但学生刚进入校门对图书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又不能经常使用,所以久而久之就忘记图书馆有哪些资源,造成数字资源的严重浪费。
4 馆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数字资源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员由传统的服务人员转变成数字化的“信息导航员”或“学科信息专家”,要求图书馆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还要具备信息检索、判断、开发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但是,许多图书馆馆员的现有知识结构和技能与此标准相去甚远,无法适应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需要。解决图书馆员的素质问题就成了数字资源利用的一个核心问题。
二、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仅是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也是现代化信息服务的根基。图书馆应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经费,对网络带宽、网络及资源服务器、用户终端配置、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为进一步提高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重视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 为了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数字资源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图书馆应有“走出去”的主动宣传意识,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这个平台进行宣传、介绍,利用邮件推送、网络公告、海报、广播和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手册等,设法使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已订购的电子资源的文献类型、学科覆盖、收录时间范围、是否提供全文等都有所了解;定期召开读者代表座谈会。读者代表座谈会是直接聆听读者对数字资源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既达到宣传的目的,更能获取读者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应注意事项等具体信息,据此可提出今后改进、完善的方法。
3.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大学生信息素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确定所需信息的内容和范围;能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并能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价值体系;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只有具备信息素养才能做好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更好地解决问题。多层次、多方法实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多层次,首先要从学生入学阶段做起,正确利用图书馆、如何在图书馆获得知识,是学生信息素养最基本内容。其次,信息检索教课应在大二、大三阶段开设,同时,举办各种形式活动用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邀请有关人士举行信息、情报分析讲座;向学生传授信息如何转化思考与研究成果、如何写作论文的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数字资源利用方面的竞赛等,从而使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开展得更为有效。
4. 加强图书馆馆员培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所扮演的角色由传统单一的简单服务者转为数字资源的管理者和咨询者。图书馆一方面要根据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大力引进具备较强能力(即观察、沟通、综合判断与科研能力),具有图情专业背景、相关对口专业背景,较高的信息素养,较好的外语水平等条件的高素质图书馆员。另一方面,应把对馆员,特别是一线馆员的培训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涉及计算机知识,数字资源的特点、内容和使用技巧等。
我们深信,只要正确了解电子资源利用及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寻找对策,创造条件解决存在问题,不断修正、完善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措施,数字资源利用率一定会得到明显提高,达到物有所值、物尽其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总体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抓好面广量大、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常年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积极开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知识技能、文化艺术、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和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较高水平农村人才队伍。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培训农村村组干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镇村涉农专业服务人员、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对象,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镇牵头组织实施区域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资格证书和合格证书。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各镇培训工作全力提供支持,真正把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民学习需求,精心编写新型农民培训系列读本。
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提高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发挥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注重数字化学习手段在社区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建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学习在线”网和各镇社区教育网等各类学习型网站。实现与市内外相关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促进社区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拓展社区居民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启动镇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依托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室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引进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加强“学习在线”的推广和应用,引导广大居民注册学习。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城乡居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居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产教融合;市场营销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9.1%,占GDP比重的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80.9%,占GDP比重的31.2%。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现“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三次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40.7%,同比分别增长0.7、1.6和2.9个百分点。数字时代下,培养新一代国家建设人才已迫在眉睫[1]。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云计算服务、区块链、数据安全、数字消费等各种数字化技术所用的新基建和数字化设备,使数字产业快速发展并得以应用。这些数字化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是支撑起产业数字转型的砥柱。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5G等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变革和应用,席卷行政服务系统、教育系统、金融系统、医疗系统等所有领域。高校传统专业教育已不能满足产业数字化新需求,唯有顺应时代和产业的变化不断更迭,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新技能型人才。
二、数字经济新业态产教融合现状
美国能诞生如此众多的互联网巨头,与其职业教育的“合作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合作教育”模式是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策略。2009年,美国将“合作教育”模式更名为合作与实践教育(CEED)。该策略由于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得到了美国相关政府机构、教育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2]自英国脱欧以来,欧盟经济支柱主要来自德国和法国。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虽然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是,其成功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双元制”,却值得学习和借鉴。[3]我国数字经济新业态正处于刚起步阶段,相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两化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近些年“数字”成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但是,由于我国数字化人才较为缺失,暴露出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存在诸多缺陷。目前,关于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并不多,尤其是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成果更是比较少。通过研究目前关于数字经济新业态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方法。产教融合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二是如何依托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例如,钮雪林结合苏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建设必须要以协同化对接、数字化改造以及融合化转型等方面入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关于国内外不同育人模式的比较与实证分析。
三、“数字化转型”下的产教融合新挑战
(一)目标企业选择难题
合作企业的选择,需经过慎重甄选。企业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软硬实力都不及大型优质企业,在承担校企合作的教学育人中,人力、培训、设备、场地、技术、管理、运营等各方面的成本和投入会成为其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产业数字化也使得行业“洗牌”加剧,涌现出一批顺应数字化转型的优质企业,这批优质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对人才培养方向更能把握时代脉搏。在目标企业的选择问题上,需要高校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评估和谨慎甄选。
(二)企业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不相符
在产教融合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企业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以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低导致课程内容陈旧两大问题。首先,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沿用陈旧人才培养方案和原有知识体系的情况,教材和教法,都没有融入最新数字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停滞不前。课程负责老师不愿与企业深度融合,改革课程内容,导致最新的企业标准、企业操作规范、理实一体化课程及企业实训实践类课程无法顺利推进。其次,当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企业发展速度大大低于产业变革,导致企业开发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尤其是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转折点,企业需要最新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做支撑,才能在产教融合中开发和融入产业最新数字化技术内容。因此,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和产业人才培养,不仅对教师、教法、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合作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企业投资巨大,回报不稳定
首先,从课程的开发来说,需要校企的共同参与,针对学生群体,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一套既囊括现有知识体系,又符合企业标准的教材和课程。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上层战略决策的支持和大力投入,需要有经验的专职人员与课程负责老师积极双向沟通,因此,人力成本的投入必不可少。其次,从实训基地建设来看,校企双方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实训室、实践基地、教学设备、网络设施等,合作期间产生的水电、培训、师资等一系列费用,以及后期对实训基地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成本,一旦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校企合作不稳定,合作最终不了了之,企业投入将无法收回,也会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最后,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校企达成产教融合意向,设置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设各类实践实训项目,最终完成学业,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期间会存在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就业双向选择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并且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周期大大加长,难以满足企业短期人才紧缺的需求。
四、基于“数字”的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产教融合过程中叠加产业数字化转型,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下文将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例,研究和探索基于“数字”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一)“数字”发展背景
2015年阿里巴巴首次提出概念,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发展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例如,2018年我国数字规模为22.2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9.4亿元。由此可见数字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引擎。“数字”是企业级的业务能力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其通过对业务、数据以及技术的抽象化,将业务按照领域进行拆分,以服务化的形式输出共享能力。数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数据层面上,数字有效解决了企业系统间数据孤岛的问题,有效解决了数据“汇管用”的问题;在业务层面通过对各业务线的模块去除,让前台业务走向市场,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响应力;在技术层面,具有可扩展性,能够让整个网络架构更加开放,避免了重复开发[4]。
(二)“数字”+产教融合模式“数字”产教融合模式,使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教学广度和教学深度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契合了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数字服务于教学,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如图1所示。数字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起到核心关键作用,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涉及从生产制造、采购物流、仓储运输等生产制造环节,到客户服务、数字营销、门店调配等流通环节,再到结算中心、供应链管理、人资管理等企业运营管理环节。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教育教学的视域更开阔,理念更趋全局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教学广度随着数据的延伸,不仅涉及数字化营销,而且延伸到了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门店运营、成本控制等多个领域,教学广度得到了大大提升。从教学深度来看,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营销策划实践为辅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基于数据的数据采集清洗、可视化报表制作、公(私)域运营、大数据品牌营销、内容营销、算法和AI提升人效等基础上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划,教学深度增加,专业深度增加,更适合数字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1.数据采集
如图1所示,产教融合部分包含两大内容和一大条件。根据上文数据来源分类,企业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大类,数据的采集过程主要从离线采集与实时采集两方面进行。首先,内部数据是指在根据企业内部经营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筛选,主要包括不涉及商业机密的企业以往数据:营业额达标率、客单价、人效、毛利、进销、损耗等数据。具体数据包括日(月)营业额、日(月)营业指标、日(月)完成率、客单数、客单价、人效、每日(月)同比、每日(月)增长率、客单增长率、采购、销售、毛利(率)、陈列(样品)报损、报损率、日销前十等。其次,外部数据是指通过网络爬虫获取的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接口数据等产生的相关数据。最后,对于上述用于教育教学的数据,其数据量相当庞大。在互联网环境下,客户数据来源比较广泛,既包括客户办理各项业务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基础信息数据、客户消费数据、订单业务数据等等,还包括客户位置移动范围数据等。基于日益繁琐的数据,需要系统要具备数据收集和储存的系统作为支撑。因此,基于数字将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才能获取动态全面的数据,并最终筛选有效数据用于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
2.数据应用
数据应用是“数字”平台建设的核心,传统的数据系统只是简单地存放或者展示难以有效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不能达到数字资产的应用价值。基于数字产业的发展,构建产教融合必须要将所有的数据纳入到同一套系统中,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DNA”数据视图,整合系统的所有资源,让平台系统内的成员都可以使用数据资产,以此达到支撑整个智慧运营体系的数据要求[5]。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数据应用,主要是利用智慧运营体系中数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客户精准画像、企业科学决策、AI(算法)预测、制定营销战略、撰写营销策划方案、个性化学习等,通过校企产教融合,将数据应用环节共同开发成各类数字营销实践课程。
3.基础工具及条件
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校企共建实训场地提供软硬件保障,硬件设施包括本地机房、互联网设备,物联网、互联网等,软件设施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工具(python、excel)、云平台、数据共享数据等。通过云平台和数据共享数据,服务器将操作实践内容共享至学校机房,同时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校企指导老师在线指导和评估,前置课程中可加入一些基础的工具课,或在实训课中加入有针对性的工具操作模块。数据是领先行业的共同选择,构建了企业进行应用开发的新一代平台型基座,通过数字赋能变革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秉承科学性和先进性原则,兼顾时展特征,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基于数字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希望能对高校实现新时代数字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所帮助,希望能对各专业建设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能对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常春,张晓丹.职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模式分析[J].电子技术,2021(12):200-201.
[2]汪福俊.美国应用型高校的合作教育机制——以德雷塞尔大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57-67.
[3]陈保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8(5):40-46.
[4]胡翰林,沈书生.基于技术的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9):78-86.
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数字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包括:录像及互动装置、虚拟现实、网络艺术、多媒体、电子游戏、电脑动画、卡通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多媒彩信、数字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字摄影以及数字音乐等。
20世纪以来,内容产业开始成为全球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以英国为例,其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内容)在2000年产值超过600亿英镑,占GDP的7.9%,是英国的第一大产业。以电影工业和电脑软件席卷全球的美国的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内容)每年营收超过4000亿美元,占GDP的4%。
在这庞大的内容产业中,数字内容无疑是其中最具规模和发展的部分,是未来的产业。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2002年以动画、游戏、电影、广告、宽带内容、多媒体产品、数字出版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不包括多媒体硬件),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23.93亿美元。至2005年将达1610.32亿美元。
随着数字内容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出现严重短缺。以动画设计师为例,多媒体动画设计师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一直供不应求。多媒体动画设计师主要的工作内容为设计绘制各类题材动画,由于动画种类不同,动画师需要熟悉各种创作风格,并且擅于运用计算机动画编辑或设计软件,创作令人难忘的作品。与国外的从业人员相比,我国动画设计师的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优秀的设计师奇缺。
再以网络游戏开发为例。我国目前的网络游戏以引进韩日在线游戏为主、国内自行开发为辅,已经成为继手机短信之后各大IT公司的盈利法宝。紧随着这一产业的兴盛,网络游戏公司到处寻找产品开发设计和高级技术人员,但是却很难如愿。国内某著名游戏公司,提出以月薪8000元以上的优厚条件聘请研发人才都很难聘到。
由于游戏是一种集剧情故事、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等技术为一体的复合艺术,因此,一名游戏从业人员必须兼具软件行业专家和艺术家的创造力。而国内游戏企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往往没有受过专业化培训,大多属于自学成才,游戏厂商的技术人员更多的是以边研发边学习的方式制作游戏。这样的人才和国外的游戏精英比拼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远远不能适应玩家的游戏理念和游戏技能的升级换代。据了解,目前国内网络游戏用户已经达到800万,而游戏开发人员(含美工)仅一两千人!各大网络游戏公司的开发人员和动画设计师的身价,已经超过其他IT行业相关人员。
游戏涉及到各个行业的知识,知识积累得越多,开发的游戏会越有内涵,因此对于游戏开发人员的要求很高,至少需要具备五个基本素质:良好的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一项以上游戏制作专业能力;掌握市场潮流,了解玩家的心态;洞悉游戏娱乐性的眼光,不断创新的热情;要有艺术家的恒心毅力。
按照广州市有关机构对几家较大规模的游戏企业调查的结果,游戏开发人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企划类:制作人、企划、剧本;程式类:程式、测试;美术类:美术、动画、音乐;其中网络游戏的企划人才最为缺乏,而且这类人才一般很难通过专业培训培养。
据了解,北京软件业协会已举办了首期游戏专才培训班,该批学员已经被多家游戏公司预订一空。同时,北京方正育乐游戏培训班也将开始正式投入运行。西安也诞生了几家专门的培训学校。
论文摘要: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 网络 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 发展 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 工业 经济的 历史 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由信息推动,以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具有与传统经济有别的某些特点。首先,新经济是知识经济。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其次,新经济是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基于数字化信息革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获得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第三,新经济是网络经济,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杜会的经济活动方式,特别是商业交换活动方式。建立在 现代 通信、 电子 计算 机、信息资源、生产交换及消费等各自网络化及相互渗透交织而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结合,构成了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第四,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 科学 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统计伯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如通信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倍息设备的创新
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这是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资条件。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对高科技信息设备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技术性能上。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是我国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计算机及网络在我国各级统计部门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档次的大、中型计算机还很少.不能满足对某些复杂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的需要。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必须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统计作业系统。
(三)统计倍息生产开发的创新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数字化是统计信.息 现代 化中的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信息内容数字化要求统计部门将各类信息的开发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统计表格标准化、统计指标休系和编码标准化,使统计指标、统计分类及其编码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过建立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库,有利于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从而使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统计倍息人才的创新
新 经济 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 发展 ,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群休中大多数是只熟悉统计知识业务的统计专业人员。人员的知识面抉窄,专业过细问题尤为突出,既满足不了用户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横向和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要建立 科学 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如 计算 机操作、软件开发、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和各种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 政治 素质)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井经常化制度化。
(五)统计倍息服务的创新
我国的统计信息服务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统汁信息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不发达。现代经济社会,信息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类统计咨询服务部门、统计师事务所、信息有限公司、情报中心、数据库等还只是一个部门或信息机构,信息交易还处在咨询及中介服务上,服务方式也常以信息会.临时专题交易会等形式出现,在新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和统计信息市场,实现统计信息商品化,把统计数字变成商品。进人市场流通.实现服务方式有偿和无偿并举。其次,服务架道多样化(公开、临时交易、个别提供等),服务手段多元化(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信息互联网等),满足各个层次、各种群体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另外,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提高。
一、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档案资料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档案资料数字化是形势发展的需求
当前,各部门把数字化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如我档案馆就是区委、区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馆藏是东安区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应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所以要建设数字化工作,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错误。
(三)档案资料数字化是社会的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较偏远的农村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非常不便,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投资者,他们想了解我区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我区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区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这就迫使区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一)推进档案资料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面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领导重视,统一认识,突出重点,面向应用,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
三、对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档案数字化建设要运用辩证思维,既不能盲目从新,脱离实际,也不能墨守成规、固步不前;既要看数量,更要讲质量;既要着眼于本身,也要关注相关事物。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慎重选择,在具体实施的定位中应该多做调查、分析、研究。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更新各级领导的知识领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首先是档案管理者的现代化,否则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同时,应聘请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改变现有档案干部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努力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大投入,配备管理软件
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就是为了让档案信息变成流动的、有生命力的资源,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靠网络,构建档案馆内部局域网,并接入外部网或者互联网,是信息化建设得以进行的必要基础。如果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充足的设备,就能按照自身要求构建网络实体。有了网络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硬件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运作。现在市场上专业化的档案管理软件种类很多,但是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适合档案部门的不多。如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必须购置相应的扫描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平板扫描仪扫描价格便宜,但速度慢,不适合档案部门短期内完成数字化转化的要求。快速扫描仪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但价格高。同时,相应等级的档案管理软件也价格不菲。因此,档案部门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经济实用、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操作方便等原则来确定。
(三)改变工作方式,健全工作规范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成果就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藏档案大部分以数字形态存在,以往适用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管理数字化档案了,必须改变工作方式,建设工作规范。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区级档案馆应不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力度,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入了解一定时期本地区的重要实践活动,本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走创新之路。以进一步加快区档案馆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努力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四)提高人员素质,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化;大学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3-0085-04
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通讯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教育领域,引发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大学数字化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在这种世界性大潮的推动下,法国政府先后启动了创建高等教育与研究集群、实施《大学自主与责任法案》改革、创建校园规划之后,又推出了2012年数字化规划,投入1600万欧元,提高无线校园的覆盖率,铺设进行课件制作与传播所必需的支持性材料,创建现代化、学习化校园,以便学生在大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入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从而在普及知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教师、研究者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提高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地区吸引力。实现大学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平等可持续性发展。
一、法国大学数字化的兴起与发展
建立学习化校园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法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教育技术和网络教学,一直到21世纪初期才开始实现从物质到技术、再到精神观念各个层面的飞跃。法国大学数字化发展历经了从外部基础设施建设到深入教育内核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推出无息贷款购买手提电脑政策,普及数字化工作环境。广大学生拥有手提电脑是大学数字化建设的前提。2004年6月,法国政府召集IBM公司、各大企业和出版商等社会各方力量,对大学生购买手提电脑提供经济资助。从2004年秋季开学时起,法国开始推行大学生“一台手提电脑每天还贷1欧元”的无息贷款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在学生能够承受的经济购买力范围内,让他们提前拥有使用权,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受到普遍欢迎。根据2006年9月30日调查,35%的大学生拥有了手提电脑。到2008年初,法国通过该政策在两年内共卖出了45万台手提电脑。手提电脑普及之后,网络建设成为创建数字化工作环境、实现学习化的重点。
第二阶段,铺设WiFi无线网络,搭建学习化之路。为了使所有的人在大学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上网,2004年,法国在大学内广泛铺设WiFi网,到2005年,将近200所大学参与WiFi无线网络建设,大部分费用都是当地企业提供。到2006年时,96%的法国大学实施了数字化建设,70%的校园可以无线上网。11%的大学生食堂和25%的宿舍铺设了WiFi网络,两年时间内增加了4000个端口,受益学生高达80万。充裕的资金和设备是法国大学数字化、构建学习化校园的必要条件,成为这个时期法国创建“大学校园计划”、学士助成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普及信息通讯技能,使数字化进人大学内核。让学生掌握使用数字化资源、在数字化工作环境中学习的技能,这是大学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才能够从数字化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并且有利于适应日后职业生活。此外,政府和大学相关部门还要确保网络安全。
数字化在大学教学等各个层面产生了革命性影响。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让学生掌握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的技能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2007年9月开始,几乎所有的大学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12个小时的数字化学习技能培训。其次,数字化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法国各个大学设置了许多无线端口,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副耳机,学生通过这些端口可以上网,免费查询多媒体教学光盘,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观看教学光盘。这样,传统的大型阶梯教室教学被分解为许多小班教学和多媒体光盘,从而惠及更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小教室里进行问答式教学,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互动,课后分组辅导学生,这些授课方式的革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同时为促进教育机会平等、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提供了可能。
大学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分步骤、有计划、自上而下实施,从资金、技术和观念各个层面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到2009年时,虽然配有WiFi网的大学之间及其内部,无线网接口的分布尚不均衡,但85%的大学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学校任何一个地方免费进入互联网。
二、法国大学数字化的措施
2004年,法国教育部在教育文献中心成立了全国教育技术使用中心,在教育部通讯信息技术局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其网络遍布整个法国。设置区域网,在每个学区都有其特派员,专门负责地区网络传播,观察、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网络的运营等三大核心工作。在政府的资助下和专职部门的领导下,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得以按照全国规划统一实施,教育部、学区和高校共同合作创建数字化空间。
1,建设地区数字化大学(Universites Numeriques enRegion-UNR)
这是实施教育技术信息化服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地区数字化大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工作环境(ENT),还可以为大学生以及教师提供各种数字化资源和技术培训,这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领域权利下放、促进大学与地区的紧密联系是一致的。巴黎一法兰西岛大区是法国最重要的地区数字化大学,现由17所大学的400万学生和7万教师参与。实现大学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播客(Podcast)的发展,是2009-2010年地区数字化行动中的两大重点。
2,开发播客(Podcast)设施,促进教学资源的传播
播客(Podcast)实际上就是开发教学资源,把教学内容转化成电子数据,并通过互联网远程传播。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常由学校提供设备,组织任课教师将授课内容、辅导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录制成音频、视频课程或幻灯片的形式,通过加载的方式上传到学校公开的互联网站或者内部数据库平台上,供学生通过网络下载到计算机、Mps、baladeur或者移动电话上来贮存,并自由地使用这些资源。大学内联网通常是限制性的,需要密码识别才能进入。通常选择何种模式是由所提供课程内容的知识产权的性质决定。例如,巴黎五大的课程通常加载到i-tunes上,学生自由下载收看。大学希望教师在课堂内使用播客设施,使其成为课堂互动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此增加这种媒介的教育价值。播客除了传送课程之外,还播放大学内开展的一切科学活动,如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全体会议、重要事件、法国大学的科学技术创新与遗产评估等。大学要系统地记录这些事件,并把相关文件上传到学校网站
或者专门的播客上,如iTunes podcasts、wikio.fr等。这样不仅方便了信息的传播,还为访问者提供了有关该校的情况,提高了该校的知名度。
运用podcast的方式进行课程传播,其目的并不是替代教师,而是为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学习提供了可能,使得听课与记录可以分离,有助于个人复习。尤其是重新聆听那些没有理解的课程点,并且可以使位于偏远地区的、残疾的以及在职学生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有助于促进学习机会均等。同时,这种新技术在带来教学方式变革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教师除了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之外,还需要熟练地掌握信息通讯技术知识。为此,计算机技能成为教师资格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学校出资,每个学年伊始都要对使用这些资源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从2009-2010学年开始,法国培训了2000名教师,有10万名学生使用播客;到2011年,将有10%以上的大学生使用播客(现在只有2%的学生)。大学一、二年级的所有学科、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将使用这种方式。
Podeast设施的费用通常由国家提供,该规划总额为600万欧元。根据每所大学的规模、规划及涉及得学生数量、现有设备以及预设的Podcast解决方案,投资30到150000欧元不等。为了真正推动在线课程的发展,podcast规划提出,要求帮助所有大学以教师为中心安置播客设施,以便于他们使用。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把这些大学所使用的播客设施的发展规划列入学校与国家签署的四年发展合同内,对之进行评估。此外,还采取了一些辅助措施,例如提供信息交流日、良好实践与经验指导手册、地区数字化大学建设、podcast用户法律指导手册,以确保知识产权。
3,主题数字化大学(Les Universites Numeriques Thema-tiques,简称UNT):创建高质量大学的特色名片
数字化只是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工具,大学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与质量。所谓的主题数字化大学即按照大学,在某一个领域的突出特色,确定主题,通过数字化建设,创建该主题领域的品牌大学。根据主题的性质,目前法国主要有体育与健康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经济――管理、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文学、语言和艺术、法律与政治科学和基础科学等七大类主题数字化大学。
主题数字化大学的使命是:采用大学教师及其合作者所指定的高质量、连贯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尤其是学士阶段学生学业成功;增加大学内各种课程教学资源的可视性,通过在线资源传播到全国乃至整个世界;鼓励、联合并支持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的新产品,作为合作机构的教学目标,同时确定质量标准、修订适应传播、重新利用以及定位的准则;通过教师――研究者经验共享、工作组集体组织以及网络,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内数字化应用的发展。透过这些使命,可以看出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在于通过数字化提高大学的质量,这是法国大学立足当今世界竞争行列的根本。
为了确保在线教学资源的质量与价值,主题数字化大学配备了各个领域具有知名权威地位的教师――研究者,并且在一开始就采用灵活的结构,逐渐地确立起与职业界、研究组织、法国以及外国培训结构的合作框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在教学过程和机构运营中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因此,主题数字化大学促进了教育学实践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通过通讯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开展集体活动,以实现大学的整体目标――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所有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此外,主题数字化大学通过开展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合作获得发展。
4,证书制度――证实学生数字化技能的参考框架
在大学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关键。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能,法国政府推出了计算机能力证书制度――高等教育阶段计算机网络证书(C2i)一作为考核学生数字化技能的标准。
C2i(Certifieat Informatique et Internet)网络信息证书是教育部推出的面向大学生和科研人员的等级证书。该证书共分两级,一级C2i证书旨在使学生进入大学时,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的基础技能,为继续进行高级学习奠定基础。对学生而言,一级C2i是获得学士学位所必修的。对于教师而言,C2i的资格考试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将C2i(教师)证书考试列为教师资格之一将是必然的趋势。二级C2i证书旨在使学生硕士毕业时,能够掌握进入职业生活所必需的专业电脑操作能力。当前,在教育、法律、健康、工程师、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等五大领域内已经实行这种证书制度。其中教育领域的C2i2e证书尤为战略性,将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师教育中是教育制度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它涉及到数字化政策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能力的发展。根据小学教师培训手册,所有教师在毕业就职之前,必须接受了通讯信息技术等教学法的培训,掌握了C2i2e证书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今年法国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招聘的硕士化不仅意味着对教师专业文凭要求的提高,其中还包括对教师教育信息通讯技术的要求。
计算机等级证书制度的推行,为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运用数字化资源和接受网络教育奠定了基础,为日后进入职业、适应职业要求提供了保障。
三、数字化促进了学习化,提高了教育质量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开展竞争与合作的制高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降低大学生学业失败率,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加,提高国际知名度,成为各国立足世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杠杆。2007年《大学数字化报告》中提出,法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要为大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保证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法国大学数字化的目标、措施以及结果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个时期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促进学生学业成功,这是通过大学数字化、学习化校园建设,提高法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数字化建设完善了法国大学校园建设和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实现学习化校园的基石
根据法国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59%的大学生已经拥有了手提电脑,85%的大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上网学习。在17个地区数字化大学(法国共有22个大区和4个海外省),80%的大学生都可以在数字化工作环境中学习。这促进了法国大学现代化,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现代化学习条件。
2,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促进师生形成学习化意识与习惯
大学数字化建设在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和教师的责任感和学习化意识,尤其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2004年开始,法国大学每个院系都安装自评系统,这是一个测评表,通过入学伊始的培训,学生在每个月都可以使用这个系统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果自评结果不
好,可以向教师发出警报,教师可以马上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联系。自评系统可以保证学生和教师保持联系,确定指导时间。这为学生了解自己、降低学业失败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3,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
大学数字化打造了学习化的校园环境,个别辅导、互动式教学的发展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计算机证书制度的推行从制度层面上提高了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便于学生接受教师的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如,Grenoble大学数字化和远程教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导师辅导制和学生实习制度的发展,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向老师咨询问题,学校通常聘请本专业最好的教授网上授课。这种新措施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钥匙。此外,根据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估,数字化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30%的课程已经使用教学信息技术。两年时间,学生学业成功率由5年前的8%提高到18%。可见,大学数字化确实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工具上和方法论上的变革,这个影响对学生是很有意义的。
成绩与问题并重,机遇与挑战共存。政府在大学数字化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备建设,人员费用需要大学提供,特别是教师员工的培训费用很高,这是由大学来支付的。即使法国大学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但由于大多数法国大学普遍财政贫困,管理上缺乏自治,经营理念较保守,因此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发展战略方面。法国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致使这些数字化资源很难真正融入刘大学教学中;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方面,大学缺少系统的规划与协调;在人力资源方面,缺乏技术层面掌握数字化技能的合格教师。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法国大学数字化建设中的重大障碍。数字化是建立学习化校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的一个技术性变革,需要政府和高校建立协调一致的政策给予积极的引导与支持,这些值得我国引以为鉴。
四、对我国大学数字化建设的启示
1,政府加大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校园无线覆盖
在法国,大学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直接隶属于国家教育部,国家通过与大学签署发展合同的方式向大学划拨经费,其中涉及固定资产、购买与维修教学设施的费用、教职员工的工资等。法国政府在大学数字化建设中主要担负硬件设施的经费,设立专门部门,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构建校园无线网络。此外,政府还通过评估的方式监督大学在数字化建设中的成就。法国政府通过斥资1600万欧元“筑巢引风”实现校园无线覆盖的举措,说明了数字化建设不仅在提高大学知名度、提高大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是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我国数字化大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知识型经济社会的兴起,使得大学数字化成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引擎,国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地监管机制,从国家发展战略的立场来发展大学数字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我国大学校园的无线覆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也可利用电信企业的力量,采用灵活的投入机制。对于大学而言,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授提议在大学中建立CIO机制,专门设置CIO岗位负责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在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利益均沾为原则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大学开源。笔者看来,这个建议适合我国当前状况,是一项既具前瞻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举措,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集中力量进行数字化建设。
2,鼓励企业介入,在学生中推广无息贷款普及手提电脑
法国在金融危机、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推出对大学生实行无息贷款普及手提电脑的政策,这种“借鸡下蛋”的举措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一方面,政府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担保的形式鼓励IBM公司和其他出版业等向学生提供无息贷款手提电脑,刺激了企业生产,加快了商品流通,企业通过这种类似公益性的资助活动,获得了政府的政策资助和用户免费宣传,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另方面政府作为桥梁促进了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以损失部分国家税收的代价减轻了政府支付大学固定资产的负担,可谓一举两得。其中,大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他们有限的支付能力内拥有手提电脑,可以便捷地上网学习、获取有用的数字化资源。
法国的经验为我国在大学生中普及电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这需要政府的决心与努力,出台对企业有利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大学数字化建设。鉴于我国学生人口多、资金有限的情况,国家可以鼓励、引导企业投资,优先资助一些特殊生源,比如免费师范生等,为他们免费配备手提电脑,鼓励他们带着电脑去支教,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能。
3,开发特色数字资源。构建主题数字化大学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工作方法
一、加快档案工作信息自动化进程是档案发展需求
1.人们的档案意识越来越强的需求。建设数字档案馆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觉得,各项工作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抓住一点,集中突破,以此带动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馆藏案卷目录录入是基础性工作,也是需要近期攻克的难点。为此,我们把录入作为首要任务,采取分阶段集中录入的办法,将录入任务层层分解到个人,限定时间完成,营造了扎实、积极、高效的工作氛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档案利用意识越来越强,对档案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要求提供利用的档案,不仅是文书档案,更需要科技档案、专业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以及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档案等等,以及从档案原件中提炼、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随着档案贴近社会,贴近群众,人们更需要档案馆提供有关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又能够公开的现行文件。他们要求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给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需求。一方面,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普及,经济核算、经济效益观念的增强,许多非国有企业、社会团体、民间新经济组织乃至个人,都将十分珍视自己的档案资料。他们或因规模小,不具备建立专门保管档案的管理机构的条件,或因经济效益考虑,为了达到既省钱、省力,又能安全妥善管理档案的目的,都希望国家综合档案馆能为他们代管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档案。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档案馆不仅要接收和管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而且还要接收和管理电子形式的档案以及多种新型载体的档案。
3.提高档案服务机制的需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档案利用者希望能通过网络查阅利用档案资料,可少跑腿、少花钱、少抄写,过去那些落后的服务方式必然淘汰。目前我县档案馆未建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检索还是通过案卷目录途径查找纸质档案,工作人员凭经验查目录、再找到库房和档案资料存放柜取得档案利用;网站情况虽建立了档案信息网站,但网站设置不够科学全面,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量不大,浏览受众面不大;局内服务器,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第三方应用软件都还不很完备,还远远不能适应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需要。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文字识别、存用分离、纸质、照片、声频、视频档案数字化加工、制作相应数据接口等手段,建立电子档案及现行文件数据中心,实现对档案文件级的管理和现行文件的在线接收。
二、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作为建设数字档案馆的首要任务
一是争取财政拨一块。多与市级分管领导沟通、汇报,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引起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获取认可和支持,并在资金上给予倾斜。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努力,积极争取财政多次拨款,基本满足了办公需要。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创一块。我们通过与物价部门协商,先后举办档案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班、归档文件整理培训班等,以收取培训费的形式创收,补贴经费不足。同时我们扩大有偿服务的范围,在文书立卷工作中聘请退休的老同志对立卷单位进行立卷、完善封面、打印目录等一条龙服务,每卷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服务费用,既加快了立卷进度,又提高了案卷质量。另外,我们还在搞好各项服务的同时,寻求援助,取得了市直部门和乡镇的无偿资金援助,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
三是压缩开支挤一块。我们本着勤俭持家、节约开支办事业的原则,对内的各项开支进行把关,严格审批程序,确保收支平衡。
三、加快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保障信息化开展的专业队伍,明确档案信息用户至上为根本的服务宗旨。这就要求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要处处以档案用户的使用方便为基础,这与我们以前传统的档案自动化不同。数字化档案馆面向档案信息用户实现数字化,而不是单纯面向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自动化。
2.要有开放友好的共享接口。数字化档案已经逐步溶入互联网中,必定要突破单一的系统结构,与社会其他信息服务系统融合,走向开放的网络化大系统。因此单一的数字化档案馆必须具有开放友好的共享接口,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互交互,实现无限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数字图书馆应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数字图书馆在服务社会大众时应该坚持公益性,确保社会效益的实现,这是当前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宗旨定位的主流观点。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尤其是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多由政府投资建成,政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税收,而征税用税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由政府投资形成的数字图书馆理当优先保障社会公众的公平使用权,确保每一位社会公众具有均等免费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这也是缩小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地域分化、城乡分化等不均衡现象,这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障碍。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知识获取机会的不均等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数字图书馆则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知识获取、信息利用上的人人平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3]。笔者认为,在确保数字图书馆社会公益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职能定位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首先,数字图书馆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科技和信息,企业只有在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竞争态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图书馆本身正是知识和信息的集大成者,在为地方产业和企业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对于保持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投资主体是政府,而政府财政收入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程度。通过服务和支持地方产业发展,保持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数字图书馆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数字图书馆是应该坚持公益性还是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在这一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运营、维护需要大量的费用,有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在支持数字图书馆发展时显得力不从心。因而有人认为,政府投资的数字图书馆,在保证其主体数字信息资源免费服务的同时,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某些特殊数字信息资源,开展收费服务,或者开展广告等商业活动,以补充政府投资的不足[4]。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图书馆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个性化、增值进行一定的市场化运作未尝不可。产业、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增值,因而服务于产业和企业无疑是数字图书馆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最重要途径。最后,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是提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相对于一般的社会公众,产业、企业的信息需求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可能需要集成多方面和多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如果进行市场化运作,企业要根据提供的服务质量付费,对服务的要求会更高。这些无疑都会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数字图书馆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路径
既然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应该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重要职能,那么探索数字图书馆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具体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宁波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特别强调数字图书馆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们以宁波数字图书馆为例,探索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1科学定位,数字图书馆应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耗资巨大,建设过程中需要整合和集成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处理好多方面关系。因此重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前期规划和定位,确保数字图书馆自建设之初就遵循正确的定位和战略十分重要,否则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并影响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一直以来坚持实施“产业立市”战略,高度重视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把建设数字图书馆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宁波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宁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对其定位进行了长期的调研与论证,并最终确定为:面向地方产业、保障全市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联盟,是一个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社会公益机构。这一定位既明确了宁波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又特别强调了服务地方产业的基本思路,这为图书馆后期的建设和运营指明了方向。
2结合实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要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必须把自身的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与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并着重培育现有重点产业所缺乏的资源体系,如此才能体现服务的针对性,保证服务质量。《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总体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其别强调要根据宁波的产业结构特点,建成一批为本市主导产业服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库。根据产业实际需求及总体规划,特色库建设的内容包括企业名录(宁波本地企业及国内外相关重大企业)、产业技术信息(宁波地区以外的“竞争信息”)、企业产品信息、政策法规、标准专利和教学科研信息(宁波本地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为主的生产力信息等)[5]。目前,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特色文献资源库有:港口物流数据库、化工产业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纺织服装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汽车零部件特色文献资源库、塑机机床专利特色资源库、动漫产业特色数据库、新材料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等。特色资源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好地适应了宁波市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为宁波数字图书馆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在建设特色资源库过程中还引入了竞争机制,让有条件、优势明显的建设单位能够脱颖而出,从而充分利用各建设单位的基础和优势。
3加强宣传,提高数字图书馆在企业用户中的利用率
传统图书馆多建设在学校或者科研院所内部,图书馆用户也多局限于单位内部人员,能够面向企业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信息存储、传送方式存在局限性。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存储、传送技术之上的,因而服务对象可以扩展到所有的社会公众。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意识不强,利用频率低,这无疑会制约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潜力。因此,加强宣传和推广,让企业用户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就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初期即拨出专款200万元用于宣传推广,2010年初更是设立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服务推广项目,重点结合“数字图书馆百家社区、千家企业”市级民生工程,向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以及广大市民进行宣传推广,并提供各种特色文献资源服务。项目计划进驻1000个重点企业举办讲座,培训万名企业科技人员利用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从2010年5月开始,各承办单位立足于各自的特色资源库,充分发挥行业工会、行业协会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采用点面结合、重点引领、分层指导等形式,积极开展推广培训工作。通过“一对一指导”、“集体授课”等方式对用户单位进行文献资源使用培训,提高他们的文献信息资源获取能力[6]。
4联合咨询,为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
如何把集成的大量知识、资源实际融入到地方产业发展中,是数字图书馆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宁波数字图书馆通过建立学科馆员与产业专家的知识联合咨询服务[7],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宁波市“5+5”制造业发展规划(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石化、高档纺织服装等五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等五大新兴产业)、“6+4”服务业发展规划(外贸出口、进口及内贸、运输物流、金融服务、会展、休闲旅游等六大支柱产业;科技与信息、文化创意、中介、高端培训等四大主导产业),根据图书馆各成员单位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与领域专家的联合参考咨询制度,制定了为各产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具体时间安排,并由承建相应特色资源库的成员单位轮流值班,从而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专业知识与咨询服务人员、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
5量身定制,为企业提供定题推送服务
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个性化定制服务技术是按用户要求定制特殊用户界面的技术,是用户组织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理想方法,是适应数字图书馆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手段[8]。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发展战略的各企业用户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此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宁波数字图书馆围绕企业用户指定的主题或者专题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以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定题推送服务[7],包括定题检索、定题代查、定题情报服务、定题专利信息服务等。在提供定题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常常要对信息资源进行二三次开发和加工,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通过以上措施,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提高了企业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
结语
关键词:数字社区 数字社区功能 总体框架 数字社区定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经济成长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以数字化方式贯穿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大势所趋。
自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数字”概念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也随之发展起来。尤其近几年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数字社区”的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一些城市已经制定了“数字社区”规划,有些城市还建造了“数字社区”实验工程。但究竟数字社区的模式及运行方式是怎样的?数字社区的功能有哪些?这些已成为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的话题。
数字社区建设的目的
“数字社区”的概念是由“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引申来的。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遥测、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技术系统。建设数字城市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数字化,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生产生活中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
数字社区的定义,已有很多专家学者给出,本文不再探讨。从已有的这些定义本身不难看出数字社区应该建成什么样,数字社区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也众说不一。从信息化的角度,通过探讨建设数字社区的目的,来勾勒数字社区的功能和基本框架。
在国家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基础设施三个要素(计算机、通信系统和信息内容)中的核心要素。数字社区和数字城市的建设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即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社区的各种信息资源数字化,在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把数字社区作为手段和工具,有效提高社区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数字社区功能及需求
当德国社会科学家滕尼斯1887年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时,了解、关注它的人微乎其微。到了1933年,和燕京大学的几个同学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第一次将英文“community”译为“社区”向国人推介时,了解、关注它的人仍然屈指可数。而今天,“社区”已经成为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受到广泛关注。
什么是社区?有资料称,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果按照结构功能来给社区分类,可以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在我们国家,城市社区一般指街道、居委会;农村社区一般指乡镇、村。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空间,也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是政府实施社会控制、进行社会管理的基本依托。
社区作为人类群聚生活的栖息地和群体心灵的归属地,其包含的各个系统和单位都分别承担着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各种社会功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区发展,必须建设和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社区服务内容包括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和体育、便民利民等。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镇1亿以上的流动人口、5000多万退休职工、2200多万困难群众和14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也是数字社区建设的内部驱动。
数字社区建设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具备行政管理、信息采集、便民利民服务等功能,提供法律、气象、医疗、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推进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形成社保、医疗、就业指导和生活救助等网络服务平台。重点组织政务信息、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失业救助、民政优抚等政府服务信息的利用;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法律服务、家政物业、商品配送、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源建设是数字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对数字社区的功能分析,列出数字社区需要管理的信息数据,作为数字社区的基本需求。
1、便民利民公共服务信息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采取热线电话、因特网网站、社区呼叫系统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以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
2、特困人员、失业人员和低保对象的信息数据
开展社区就业,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促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社区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3、企业退休人员信息数据
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养老金发放和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4、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社区体育设施信息
建设文化体育场所,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5、疾病预防及计划生育信息
加强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预防服务。
6、外来人口信息
面对城镇的流动人口,加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7、社区治安信息(出入口,停车场视频,家庭报警信息)
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积极推广运用物防、技防等
现代科技手段和措施。
数字社区建设框架
根据数字社区具备的功能及需求,数字社区建设应包括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综合管理系统、社区智能管理系统三部分内容,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把居民和企业与政府联系起来。
1、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构成的信息平台,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针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多类便民服务、慈善捐赠、助残救困、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该平台由社区便民服务网站、社区居民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组成。
2、社区综合管理系统
社区综合管理系统以社区空间地理信息和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加以利用。使用对象为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
同时根据需要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管理信息,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社区管理和决策使用。
3、社区智能管理系统
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将居住区的公共场所(停车场)视频信息、住宅内部安防信息、住宅内部的煤气泄漏报警信息、住宅内部的火灾报警信息等统一到社区智能管理系统上,为社区居民的安全保障提供服务。
数字社区在城市信息化系统中的定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四大战略性政务信息资源库即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简称四库),是电子政务的基石,利用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
数字社区在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内,是政府信息化系统中应用层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系统。数字社区要取用信息资源层的基础数据,同时要为整个系统提供数字社区的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供其他系统使用。数字社区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关系。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