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水小论文

节水小论文

时间:2023-06-07 09:2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水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节水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科学 课程资源 科技创新 中学

科学课作为一门全新的课改课程,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也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课本知识、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尤其是部分科学兴趣浓厚的学生对诸方面的追求。而科技创新有科技实践活动、科技论文、科技发明等类别,又涉及环境、生物、工程等各个细分领域,因此,可以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师的学科背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借助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丰富科学的内涵,把科学的范围拓展的更广、知识挖掘的更深、方法应用的更透、创新思维训练得更深邃。

1、挖掘科学课程中的环保资源来开展科技创新

在科学教材中,有大量围绕环保的知识,但是由于课标的要求以及课时量的限制,只能点到为止,而且大多课本上的知识脱离了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体验相差很远,在落实“环保”这一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上,很多时候都是蜻蜓点水。所以挖掘这些环保资源,在课堂之余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即落实了这一目标,又获得了很好的科技创新题材。如浙教版科学第三册《水的利用和保护》一节,提到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我国缺水的状况。笔者在这节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南山区水污染调查及研究》的科技实践活动。先后带领学生前往西丽水库、红树林公园、深圳沙河调查水资源以及水污染状况,并分别取样,进行PH值测试,并用小蝌蚪、小金鱼在不同水样中进行培养等,鼓励引导学生在知识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实验,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

活动结束后,笔者还结合深圳建设循环型城市的时事,更是把《南山区水污染调查》项目上升到循环经济层面,对循环型深圳的点点滴滴进行追踪调查,如降噪路面的降噪效果对比调查、社区家庭垃圾减排及循环回收调查、学校周边小区车位、实际停车与周边停车的调查与研究等。有的甚至进行实验探索,如家用电器省电方法研究等。各个小课题均在区科技节上获奖,其中《好管家节能减排行动》、《循环型深圳建设》学生小论文集等项目均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笔者指导的《智能节水浇花器》就是在“水资源调查”的科技实践活动基础上,针对节约用水的话题,结合刚学过的湿度知识,开发出的小发明。该发明在市里参赛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对这个项目提出的建议是“希望能继续完善,争取发明出“智能节水型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将来能应用于各大城市的绿化灌溉”。在论文方面指导的《深圳湾入海污染物对金鱼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等项目获得省级奖。

2、挖掘科学课程中的动手、动脑资源,开展小制作与小发明

在教学中注重挖掘科学课程中的动手资源,同时善于适时捕捉学生针对科学知识方面的奇思妙想,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非常重要。如在学习《水的浮力》后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密度计,学习《水的利用》后可鼓励学生制作家用净水器等。笔者在执教《能的多种形式》以后指导学生发明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的自行车照明灯》、《夜用撑衣杆》等。在这些小制作、小发明中,再进行精选、辅导、升级、包装等,少部分作品可脱胎换骨。同时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也会碰撞出更有价值的科技创新作品。《室内甲醛污染检测电子鼻研究与应用》、《可开发智能体能的多功能婴儿床》就是笔者在小发明的基础上升级出来的,均在市科技创新中获奖,其中《可开发智能体能的多功能婴儿床》还申请了专利。

3、挖掘科学课堂内外学生的心动话题,开展“准科学研究”

借助科技创新平台对研究论文进行撰写,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方法、对未知事物的研究思路、实验设计、小论文写作技巧等方面均能有大幅度的提高。笔者在执教浙教版科学《声音》一节内容时,学生课后纷纷讨论学校附近施工工地的不同噪音,探讨哪种噪音人最难受,甚至有学生用刀尖刮玻璃进行搞怪。笔者迅速抓住孩子的话题内容,引导他们利用学校的声音传感器探究“人对噪音污染的敏感区间”,用频率数值把该敏感区间探究出来。形成了论文《关于人对噪音污染敏感区间的研究》。

学生心动话题不一定全部集中在科学课本范围内,有的时候会有部分八卦的内容,而恰恰一些八卦的内容最令学生心动。有一次学生聊到韩剧《大长今》,里面将强行灌入附子汤作为一种刑罚,使其中毒身亡,也提到绿豆浆可解附子汤之毒。学生边八卦边过来向老师求证。笔者借助学科背景,指导学生利用小金鱼和小白鼠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验,形成了《绿豆黑附子煎剂解毒作用的研究》论文,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中均获好评。

4、挖掘当前科技热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开发科学课程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升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很关键:

一是选好主题。选择的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因为开展过程有时很枯燥、甚至会遇到阻力,要让学生坚持下来,主题必须让学生心动,还没开始就让学生“蠢蠢欲动”,这样既能保证主题的进行,又能使探究过程真正丰富多彩。当然,课题具有创新性也很关键。

二是典型引路。孩子刚进入中学,学习可能都还不适应,更不用说对开展科技创新了。所以采用典型引路给孩子以启示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指导孩子从高年级学生带领设计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从自己模仿、模拟到自己完成小课题;从科技实践活动升级到小论文;从区科技节升级到市省科技创新大赛,循序渐进,方能真正达到升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丰富的科学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保证,广袤的科学空间是科技创新的舞台。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获不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在活动中掌握了方法,也在活动中提升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素有“南半球之星”美誉的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之国,不仅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而且由于其物种特有性极高,使得澳大利亚占有极其优越的自然禀赋。但同时,由于气候干旱且蒸发量大,澳大利亚又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2/3的国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使得几乎整个澳大利亚大陆都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因此,对于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来说,珍惜水资源,不但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造福的千年大计。

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压力,多年来,在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从政府到民间节约用水的热潮。澳大利亚在节水方面有一个特点,即说得少,做得多。他们对于使用水源及其永续利用上都有其独到的节水方式,他们的节水办法也具体实用,丰富多彩。

政府出台严格的控水规定。为了达到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澳大利亚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限水节水措施。首都堪培垃实施了强制性限水条例:一是居民按照门牌号的奇数和偶数分单双日用喷头喷灌草坪和花园,浇水时段限制在晚7时至早7时;二是浇草坪时段缩短,为早5时至8时,晚7时至晚10时,根据单双日进行:三是禁止提水擦车洗窗,无回收二次利用水设施的商业洗车业一律关闭;四是禁止浇灌草坪,只可提水浇花;五,除洗菜、做饭等生活用水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浇灌花草树木。在极度缺水的墨尔本,市政部门则规定居民不得使用洗碗机,100多名巡视员全天候不间断地在郊区巡逻,抓到浪费水的住户就立刻进行处罚,屡犯者还会被处以断水的“极刑”。在五级限水的昆士兰州东南部,浇花只能用水桶提水,时间规定在一周中的三天从下午4点到7点;洗车只能用水桶擦洗镜子、车灯、玻璃、车牌和污迹,不能用水管冲刷。用水超过800升的“用水大户”,要向议会提交用水评估表,想方设法找出今后节约用水的途径。而在悉尼也不例外,市民被规定只有在周三和周日才能浇灌花园,其他日期一律不允许使用宝贵的水资源,否则将受到约合1300元人民币的处罚。

鼓励支持开发商安装循环用水设备。在堪培拉有一个供孤寡老人居住的小区,开发商有很强的水资源循环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小区中心安装了全套水资源循环设备,沐浴和洗衣的废水经过分流、过滤和氧化分解等物理和生物手段处理后,用来做小区的绿化用水,部分水在达标后返回河道,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该小区因此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1998年世界人居奖小区。经澳大利亚政府的宣传推动,该小区现在已经成为堪培拉的十大名胜之一。

研发推广节水科技成果。除了制订实施有效节水措施外,政府也在积极研发推广先进的节水科技成果。政府资助的科学研究机构培育出了一种新的优质小麦,该品种在发生于早的情况下仍可以增产10%: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作“部分根区保持干燥”的新型灌溉技术,用于葡萄藤和其他作物可节约一半的水:从1993年开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大容量卫生间抽水马桶水箱不得再进入市场,所有新建民用住宅抽水马桶的水箱一律采用6-8L的小水箱,而且水箱的按钮都是一分为二设计,一键半量排放,供冲刷小便使用:一键全量排放,供冲刷大便使用。在公共卫生场所,澳大利亚一直在努力推广“少水厕所”,甚至是“无水厕所”。很多男子小便池都不用冲水,但是一点异味都没有,这样一个小便池一年就可以节约17000升水。在国家公园里通常都是简易厕所,没有冲水设备。但是由于采用了生态工程技术,废物得到有效的处理,厕所里设有异味,也不需要专人打扫。

积极扶持节水农业。在澳大利亚,水资源属政府所有,农民用水必须向供水站申请购买水。由于采取有偿使用水的政策,所以农民都惜水如油,千方百计采取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为了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联邦政府对发展旱作及节水农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制订了一系列的支持补贴措施。例如:对土地整治计划进行10%左右的补贴。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农场主集中联片,对所辖的土地进行改良,推行轮作制,种水稻一年一季,两年轮作,改种小麦、大麦或牧草等,节约用水,改善土壤结构:对采取沟灌、滴灌、渗灌等技术措施的进行补贴,减少对水的浪费;对推广测量土壤水分技术、购买土壤水分检测仪,做到适时灌水的进行补贴;对采用循环用水办法,使渗漏的水通过排水渠流入集水池,再循环利用的进行补贴。

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节水教育从孩子做起,从小学开始,学校就教育孩子们要珍惜水。学校给孩子们留的家庭作业或者“工程”(英文是Projects,相当于小论文)常常是,测量一下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天会漏多少升水;你家有哪些节水措施;设计一个家用节水装置;等等。而学校本身就是一个节约用水的典范。学生喝水和洗手月的水龙头都是手一按就出水的装置,不会有长流水的现象。学校安装许多蓄水罐,用于收集从教室屋顶上流下的雨水,然后再用这种水浇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和菜园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澳大利亚的民众都会从自我做起,想方设法节约用水。许多人家的后花园里都装有积攒雨水的大水罐:人们在洗澡的时候,大多都在淋浴喷头下放一个桶,用洗完澡的水来浇花,或者用洗完澡后的水打扫卫生,擦地、洗车。2002年的11月份开始,为了对抗百年一遇的大旱情,维多利亚州的普通市民自觉自愿加入到“集体进澡堂”的行列中去,以减少洗浴的用水量,尽可能多地节约生活用水。

虽然澳大利亚在节约用水上想尽办法,能省就省,显得吝啬无比,可谓“惜水如金”,但是在公共用水上,澳大利亚却又非常慷慨大方。在澳大利亚的公园和人流多的公共场所,甚至在交通路口都有免费的饮水装置。在海滨浴场,所有的淋浴装置都是免费的,没有人靠收费谋生。在主要的交通枢纽,如机场、大型火车站和公共汽车总站都在厕所里设有免费的淋浴装置。另外,像不少饭店大厅的厕所里和办公楼的厕所里也有淋浴设备,供锻炼后的人们洗澡用。虽然如此,但很少见澳大利亚人抱着免费的淋浴冲个不停的,在澳大利亚,淋浴一般都会在五分钟内完成——节约一点一滴的水资源,已经成了很多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习惯。

而用水方式和习惯的形成也悄悄地对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方式产生永久的改变:不仅仅是水,还有电、气、石油这些,每样东西都是有限的,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能浪费。所以在澳大利亚人眼里,类似于“节能环保”之事自然是每天都要应对的生活常事。正因此,政府严厉的措施和公众自觉的意识换回的是澳大利亚草青叶肥、蓝天白云的生态自然景观。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环境知识,环境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初中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再是无奈的选择,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学好职业技能还应该加强文化素质及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环境教育是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应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水平,尤其是在环境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今天,在我国的职业学校中,更应重视学生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学科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和优化环境能力的教育,环境教育是民族素质的组成部分,应当从学生抓起。中职地理教材中蕴含有丰富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知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身边的所见所闻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认清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怎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知识的传授和环境意识的教育呢,笔者近几年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进行教育教学。

一、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整个中职地理课本的知识体系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关系上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向学生讲解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失败的教训中,最重要的是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没有保护大自然,由此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如工业的三废任意排放而引起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大面积的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量捕食青蛙和野生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些教训在近些年来屡见不鲜,教师应该注意这些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善于把握环境教育的契机,结合地理教学,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组织学生调查访问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造纸厂、太白酒厂、水泥厂即其“三废”处理情况、调查污染情况等。通过我校学生调查表明,不少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不按环保条例办事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只求眼前利益,不顾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意识淡薄,甚至没有受过环境教育,教育学生以此为鉴。可见,在中职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访问举办环境教育主题讨论会,其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达能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方面的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造纸厂任意排放的污水,会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惩罚,对当地的生物和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危害,受污染的河水可以使鱼虾等身体里积存许多有毒物质、使用河水灌溉会污染田野、农田、果园的土壤,从而使草、粮食、水果、蔬菜以及牛、羊、猪、鸡等家禽家畜身体中积存有毒物质,人吃了这些东西就会中毒而受到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加深理解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反馈作用等,并了解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变环境知识为环境意识,使学生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与治理活动中。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环境教育本身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地理教师要重视“在环境中学习”除了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知中得到了理性的提高外,地理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在学生中的作用,结合课本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去获取环境知识、见证各种环境现状、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并能处理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具体的方法有:利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不同主题开展环境教育;利用一年中不同的“环境纪念日”开展各项活动;另外,举办环境专题讲座、举办环境手抄报、写环保小论文、举行环保知识竞赛、每周环保新闻报道、环保辩论比赛等等。通过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环境实际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环境道德情操,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和环境宣传能力,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环境行为习惯。

四、开设环境问题专题讲座

第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地理;教学方法;探微

【Abstract】The new course has brought forward the new request to teaching: Must lay stress on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way ,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 choosing various nimble teaching, culture taking an enterprising spirit seriously and carrying out an ability. I change concept actively , probe new teaching method , the course adapting to the new in geographical feature teaching, have got fairly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The course is reformed; Geographical feature; Teaching method; Explore tiny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14-01

新课程标准对以往旧的地理学科做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以往“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设了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地理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探索新教法,适应新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本人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鼓舞人从事某项活动的重要动力。”每学期第一节课上,我会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谁知道民勤的黄河蜜瓜为什么特别甜?人为什么穿大袍子,却时常露出一只胳膊?为什么藏族人的脸是古铜色的?为什么双线铁路上行车在东面,下行车在西边?能不能调换位置?如何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出你所在的大致纬度?”当我告诉他们学习了地理我们就会懂得所有这些我们认为奇怪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当我用地理知识一一解释了以上现象,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奇而愉悦的神色,我知道,学生已经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初中学生的兴趣易激发,但不易保持。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持久的兴趣,甚至迷上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其所好,不时插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讲到“火山与地震”一节时,联系“印尼大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并教给学生预防地震的常识;讲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时,联系美国刚刚发生过的百年一遇的“卡特里那飓风”,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讲到某一点知识,可引用大量课外有趣的地理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常常在关键处留个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好奇心,真正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在每章每节都设计了与之紧密联系的地理活动。如:白天用一块手表测量你所在地的方向,夜晚用自制的简易测高仪测量本地的纬度,用地球仪、手电筒,演示昼夜更替现象等。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加强地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往往不满足课本上的讲解,会把目光投向课外或探究现象的原理或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有了研究的动机和愿望,教师要及时捕捉并认真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探究的内容,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帮助他们写出探究计划;也可与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最后指导他们写出简单的报告,并对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以肯定为主,要经常提供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表现欲,激发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一节时,针对学校附近有一家造纸厂,严重影响学校及周围人家的环境,指导学生确立探究对象,以造纸厂为对象,探究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学生平时深受造纸厂臭气及浓烟的危害,再加上探究方便,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了探究小组,并指导他们制定探究计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附近的造纸厂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收集资料,采访周围居民,最后写出了总结报告――-《大坝造纸厂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及整改措施》,并在全校举行的科技小论文评选中获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探究学生也掌握了许多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实施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指导学生选择容易的、简单的、单一的,一般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社会生活和自然中的资源作为探究学习的内容。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专题内容的情境(背景资料)。3、要指导学生设计探究的方法、步骤、目的等。4、要适时指导学生收集获得的信息(数据、事例、现象等),并进行整理。5、要及时在探究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在过程中自评和互评。6、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组内、班内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结果,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7、教师根据探究性学习需要家庭、社会联系有关场所,争取有关支持等,切实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8、指导学生对已结束的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书写总结报告或论文并做出适当评价。

三、挖掘乡土地理资源,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5篇

近五年来,我旗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为关键,以发展教育为基础,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核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一、全旗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每年,旗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农牧林、水利等部门,充分发挥自业务、职能优势,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宣传周”、“科教兴旗宣传周”、“三下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悬挂过街横幅、张贴标语、陈列科普展版、发放科技资料、技术咨询等形式,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在旗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广泛深入地宣传我旗科教兴旗取得的成就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加强了科普阵地建设。全旗9个乡10个村设置了固定科普宣传栏30处,17个乡镇全部按标准建起了乡镇文化站,全旗413个自然村实现了电视“户户通”,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3.5%,全旗范围内基本形成了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并存的立体传输网络。对宣传普及科技、指导农业生产、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了很大作用。各乡镇中学都建成了占地10亩以上的以农业科研为主的劳动实习基地,各中小学校均配备了专兼职科技辅导员,三年级以上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旗中小学校现有计算机总数达到1000余台,部分学校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在教育现代化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各中小学通过开展以“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以及“生物百项”、科普知识竞赛、演讲赛、科普宣传报告会、“科技在我身边”主题中队会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从小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

二、科技兴农、科技兴企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兴农方面:

一是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种养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每年利用冬春农闲时节,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奶牛养殖、林果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各乡镇为农民讲课、实地进行指导。每年培训农民都在3万次以上。各乡镇均配备了电视机、录放机。通过培训,全旗全旗70%的农户至少有一名农民技术员,8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

二是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各乡镇都建成了500亩以上的园区,对我旗发展高效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幅射带动作用,正在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旗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90%以上。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且,突出名、特、新、优,一些成功的高产、高效的经营模式不断扩大推广面积。如地膜西葫芦系列、葵花套种西葫芦、麻子套种系列、地膜贡豆套种玉米等。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基地建设,形成了分管领导主要抓、农办人员具体抓,村干部带头抓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了基地建设顺利进行。旗农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深入到各乡镇,实行包乡包村责任制,直接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指导,为基地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是秸秆养畜技术的推广和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全旗已建成各类青贮池约2000个,共计12.1万立方米。每年进行玉米秸秆青贮1.亿公斤左右。已建成牛冷冻精配种点60处,培训冷配技术员46名,引进良种公牛冷冻精5万枚,冷配奶牛2.6万头,胚胎移植奶牛32头。

四是甜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无公害瓜菜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旗每年甜菜种植面积都在13000亩上下,亩产量3.5吨以上。在沟门、美岱召、大城西等8个乡镇完成无公害瓜类生产基地21120亩,无公害果类生产基地22300亩。并在沟门的后湾、美岱召的沙图沟完成杏、李子示范点2400亩,在大城西的五盛开公、明沙淖的杨家圪堵完成西瓜示范点2100亩。为今后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五是新型节水灌溉建设成绩喜人。建成沟门乡板申气村“包头市节水灌溉示范区”300亩;在将军尧乡后荒地村农业四期开发项目区内完成渠道衬砌43.5公里;在毛岱乡八犋牛营村新增节水灌溉1万亩;实施了团结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干渠衬砌11公里,灌溉面积30万亩,通过实施节水灌溉,使水资源利用率由原来50%提高到75%以上,极大降低了灌溉成本,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

六是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不断向前推进。共累计推广玉米新品种农大108号5万亩、陕单911号30万亩;玉米覆膜栽培技术30万亩;小麦套种玉米技术5万亩、小麦套种向日葵技术45万亩;玉米套种豇豆技术5万亩;小麦套种食麻栽培技术5万亩;玉米套种西葫芦栽培技术10万亩;向日葵套种西葫芦栽培技术10万亩;小麦综合丰产技术45万亩;向日葵覆膜种植技术13.5万亩;甜菜纸筒育苗移栽种植技术4.5万亩;甜菜综合丰产技术6万亩;甜菜覆膜种植技术6万亩;西红柿错季秋熟种植技术4.5万亩;西瓜无公害生产技术6万亩;果树无公害生产技术3万亩;向日葵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3万亩;向日葵拌种防病种植技术3万亩;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万亩;淡水养鱼(成鱼养殖)丰产技术0.3万亩;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7.5万头;

科技兴企方面,狠抓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实施了雄师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造气工段节能改造和设备添平补齐”和“全旗38个煤矿风井安检设备改造”技改项目;名泉泵业公司开发了系列潜水高扬程潜水泵,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成林钢木构件公司开发了“秸杆胶合人造型材”新产品开发。同时,为了充分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了华盛食品、瑞仁制药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帮助其尽快做大做强。另外,为支持企的技术开发、创新、改造,旗财政每年都在预算中列入专项资金进行支持。近年来,旗委、旗政府大力推动工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了工业园区。目前,已有包头瑞仁实业有限公司、包头日新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第三制药厂、包头恒鑫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包头振荣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包头新元塑料管厂、包头华盛食品有限公司7家企业进入园区,总投资将达到23856万元,这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品为龙头,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第6篇

1、广泛开展“党的教导牢记心间 人人争当四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县少工委、县教育局召开了全县少先队工作会议暨争做四好少年全县辅导员座谈会。全县各少先队组织在学习传播、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上下大的力气。积极开展“争当四好少年”系列活动。如写倡议书,制订个人行动计划,与雏鹰争章相联系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当“四好少年”实践活动,并形成了“队队争创优秀中队,人人争当四好少年”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少先队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了争当“四好少年”的要求。实验学校小学部成功承办了“牢记党的教导,争当四好少年”现场展示活动。

2、做好全国第六次少代会的各项工作。全县少先队员喜迎少代会,开展了以“少代会我们共同关注”为主题的活动,广大少先队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了解少代会盛况,领会大会精神,增强组织归属感和光荣感,感受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增进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在全国第六次少代会后认真做好少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一是学习学懂少代会精神,大队辅导员把这精神传达到每个中队辅导员,让每个少先队员都了解少代会的主要内容。围绕精神学习活动,县少工委、县教育局开展了少先队知识竞赛及少先队辅导员的论坛活动。各学校少先队组织围绕贯彻落实少代会精神也制订一个学校的少先队工作规划,针对本学校少先队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近期和长期的目标,切实推进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有序发展。

二、深入开展了少先队品牌教育活动

1、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全县各少先队组织结合《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的普及实施,根据《纲要》的分年级内容要求,及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召开了由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等参加的专题会议,重新建立健全“雏鹰争章”活动体系,进一步普及、规范地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各少先队组织都纷纷以“雏鹰争章”活动为主要载体,把“雏鹰争章”作为队员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和激励手段,进一步强化了争章过程的体验环节,推动“雏鹰争章”活动的新发展,进一步探索少先队服务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如学校调整素质报告单,开设社团活动等等,使活动与学校的其他活动有效结合,使该项活动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也使全县少先队员的争章活动逐步走向完善。

2、以“红领巾手拉手关爱行动”为主题,不断创新“手拉手”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积极探索“手拉手”活动的长效机制,为“宜居”建设服务。由于外来民工子女越来越多,县少工委以“手拉手”为基本形式,以外来民工子女为重点,建立健全一系列帮扶机制,利用好学校少先队教育渠道,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外来民工子女的“阳光驿站”、外来民工子弟的书屋、爱心活动室等相关阵地的建设,特别是实验学校小学部与红光小学的手拉手活动更是热情高涨。

3、深入开展红领巾科技创新活动。全县各学校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小实验家、“五小”(小发现、小问号、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评比表彰等科技普及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提升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推动少年儿童科技素质的全面发展。并由38名学生获得了科学创意章。

4、深入实施“手拉手——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积极开展争平安自护章活动。县少工委积极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等活动。高亭小学等学校进一步加强 “少年小交警”、“平安自护营”等活动,做好“平安行动好队员”评选工作,让少先队员做“平安、平安”建设的小宣传员,向家庭、社区、社会宣传平安。

5、积极组织开展少年儿童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着重开展以“手拉手,低碳生活我行动”、“争做环保小卫士,共建和谐大家园”为主题的少年儿童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倡导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了“节水征文”、“我家的美丽庭院”征文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加了青少年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等其他活动。

三、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培训模式。特别是抓好新上岗辅导员参加省级培训,使辅导员能尽快进入到工作角色中。县少工委组织全县辅导员开展培训活动,如学习全国第六次少代会精神等,各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中队辅导员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层去组织来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3、加强红领巾小社团(特色中队、小队)建设。中心小学等提升了红领巾小社团的创建意识,积极探索学校大队部领导下的红领巾小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通过组建各种类型的红领巾小社团,开展实践体验不断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

4、加强中学少先队工作。今年县少委、县教育局进一步规范中学了少先队工作,把在中学贯彻落实《纲要》及加强团队衔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贯通一致的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展活动更适合中学少先队员身心特点的少先队活动,如青春期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活动。并积极引导中学少先队员争取加入共青团。

四、其他

第7篇

关键词:科学课程;当地资源;结合;思考

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的内容在设置上偏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因此,科学课的教学要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当地资源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或进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实验、实践调查等活动就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结合白银市的资源环境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校本教材开发》课题组,对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的结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将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教学有效地结合呢?

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立足点在于科学意识的确立

科学意识的确立,要从小学生做起。科学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中经历和体验科学知识的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尤其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在科学学习中所用到的知识,借助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不仅要鼓励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要把这种科学意识用到到科学实践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如白银市地处内陆腹地,风能资源丰富,全年有260天风速在四级以上,境内分布着许多天然风场,已确定的风电场总面积约226平方公里,风电资源总储量在200万千瓦以上,目前可开发的装机容量有100多万千瓦。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景泰大唐风力发电厂,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和过程,了解在风力发电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等,在整个实践调查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这种清洁能源有了初步地认识,而且确立了很好的科学意识。科学的意识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更要精心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问题意识、猜想意识、实验意识、探究意识、分析意识、总结意识等。将当地资源与科学课程结合起来对科学意识的确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比如在课题《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将白银森林公园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结合起来,将白银的气候与气候的分类结合起来,将白银的有色金属资源与金属的冶炼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确立科学意识。

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切入点在于科学内容的整合

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十分广泛。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发就是要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探索出一系列优化整合课程资源的策略,在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将科学常识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在学科内容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包括对原有内容的增删、补充、引申、拓展等,也包括对教学进度的调整,课后练习的优化和创造性地制作教学用具、课件等,使科学教科书内容问题化、结构化、综合化、情景化、生活化,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白银市是全国典型的工矿业城市,煤矿资源在白银市储量很大,而学生对煤的形成过程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对煤产业的延伸利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煤区塌陷问题缺乏深入的探究。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切入点就在于将煤的形成过程与煤产业的延伸利用、环境污染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水力发电是又一种清洁能源,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可供开发水电资源达330万千瓦,。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切入点还在于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水力发电的过程,树立对清洁能源的急切需求和认识,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家乡的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抓手点在于科学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将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有机结合的有效“抓手”。 教学中无论是观察的记录、探究的预测,还是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分析、结论的总结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环境的有关知识时,结合白银工业酸雾的污染和危害、二氧化硫的污染和危害、重金属的污染和危害、黄河水的污染和危害等,学生身同感受,因而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过程中,通过参观白银公司酸雾治理工程,银光公司二氧化硫回收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来了解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很多同学还撰写了相关的科学小论文,如《白银市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铅污染的调查报告》、《白银市水污染的调查报告》等优秀论文都曾获奖。在教学实践中,将科普知识与当地优势产业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认清白银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等,又了解到白银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目前我们由于面临资源的枯竭所承受的压力,引起更多的人思考,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开发挖掘地方资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如利用白银公司丰富的矿渣发展循环经济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科学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对科学教学的很好的诠释。

科学课程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着眼点在于科学实践的应用

第8篇

1 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致我们的许多学生能够应付纷繁复杂的考试,在国际奥赛上也成了金牌霸主,然而赢在起点,却输在了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在步入社会后,面对现实的问题,却显得束手无策。

1.2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新课程标准设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并指出“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是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缩短数学与人、自然地距离,在数学课程中要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标准的一个思想。”可见,新课程将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列入了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1.3 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只重视书本知识,生搬硬套教参、教材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严重脱离了数学与人、自然的关系,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当前形势和新课标的要求大相径庭。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立了“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2 课题的内涵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数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实现,还是综合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有利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比较贫困的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具有照本宣科的教育观念,实施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没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书呆子,已经不适合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一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创新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和谐发展。教师将更关注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1 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以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坚持“三个面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留出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把情感渗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和自主创新型学习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4.2 遵循的原则。

4.2.1 综合性原则。实践活动本身是综合性的,其综合性体现在:(1)活动对象的综合性;(2)活动要求的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3)活动功能的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也可大大超越数学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大超越以接收为主的内部活动范畴,促进学生知识、智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

4.2.2 自主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进行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探索学习,学习是自觉主动的,是经常在没有他人“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的,活动过程基本上是出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下,其方向、程序、环节都不可能事先有教师全部设计锁定,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动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下课”了。恰恰相反的是,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活动前,教师事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都不宜过细,但需周密考虑,使数学实践活动具有可控性,保证活动的安全性、实效性。

4.3 实践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特性,其实践性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4.3.1 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而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

4.3.2 实践活动是一个尝试的过程。一些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反复的尝试,学生往往要走弯路,犯错误,通过一次的失败与挫折才能得到成功。

4.3.3 实践活动的一个创造的过程。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为(实践)是一切创造的开始。学生在做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感悟、推理、想象。一切创造性想法可以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创造。

4.4 开放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4.4.1 目标的开放性。即目标达成有梯度,不要要求人人都能达到同等的要求,但要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低起点”“上不封顶”,对于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他们才华的开放空间。

4.4.2 过程的开放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广阔的活动空间,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活动成果的呈现,教师基本不加以限制,不设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5 研究目标

5.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放教学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5.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研究探索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构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模式,包括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外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等。

5.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研究探索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4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5.5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6 课题探究的内容及方法

6.1 研究的内容。

6.1.1 认知性实践。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行为,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直接经验的有力支持下完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验证和强化所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正确和深刻理解。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线段图,列式操作:30-18=12(米),30-12=18(米),18+12=30(米),对比讨论归纳规律: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练习应用数学法则的两种方法演算减法。“实践”印证了“前人经验”,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有了正确和深刻的理解。

6.1.2 模拟性实践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及数学小制作,让学生了解各要素间的基本关系,帮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运用摆摊设档模拟商场购物,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先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毛笔、球等现实活动,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现实实践的购物,在简明、安全的课堂里学习解决问题,允许使用计算器计算总价,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延伸“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并且让学生了解购物的“选择商品—观察单价—购买数量—计算总价—付款”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真切而深刻了解购物这一现实实践的存在、发生、发展过程。

6.1.3 社会性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这类活动一般采用调查班级、家庭人口、商品价格、图书藏有量、银行利率、存款利息、骑车号码编排规律,还有门票问题。节水节电问题、运输、乘车、绿化、经营、包装等问题,到室外测量操场、广场、房屋面积等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2 研究方法。

6.2.1 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和新课改理念,提高对实验的认识。

6.2.2 实验法。进行各子课题的具体实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

6.2.3 研讨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请专家对研究结果进行指导、评价,对实验步骤进一步完善,逐步提高研究的理论水平。

7 措施保障

7.1 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7.2 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学术引领作用。聘请省教科院及市教科所有关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

7.3 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7.4 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7.5 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8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从2003年6月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年龄段的特点确定了低、中、高三个子课题分别进行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现总结如下:

8.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行之有效且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基本操作程序。

8.1.1 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实践操作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的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8.1.2 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教师并非无目的的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是尽量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在动手操作之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明注意事项。指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做精要的评价。

8.1.3 根据不同的操作类型采取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动手操作时,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励学生自愿参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8.2 基本操作程序。

8.2.1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少先队组织的“移动杯”科学小论文评比中,实验班有8位同学的小论文获一等奖,10位同学获二等奖。在我县举办的“实践与探索应用能力比赛”中有16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

8.2.2 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随着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的理论素质和科研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教育理念得到及时更新,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各类评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科研型、学者型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2.3 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设计方案,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探索新的课改途径,尝试总结新的教学理念,调整充实下一步行动方案,预计把实验成果在全校、全县推广普及,校内的科研氛围浓厚了,人人争当科研型教师。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9 实验反思及今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年来,经过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9.1 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有的实验教师还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研究过程不够深入,研究不够细致,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把实验真正落到实处。

9.2 实际操作中的困惑。

本课题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们班额太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让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就有可能出现学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不是我们实验的初衷,这也是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

为此,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结题不是研究的结束,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开始。为了提升实验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如何将现有的一些成果进行推广,乃至深入,有待努力。

(2)在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掌控学生操作的度和量的问题。

(3)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