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华传统经典诗歌

中华传统经典诗歌

时间:2023-06-07 09:2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华传统经典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华传统经典诗歌

第1篇

【关键词】悦读经典 书香校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79-02

中华文化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她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尤其紧迫和必要。孩子们从小诵读经典,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耳濡目染,定将受益终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并有责任把经典文化传承下去,让经典芬芳孩子的童年,让经典滋养孩子的灵魂。从2011学年第二学期,我校努力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系列活动,2012年9月,我校继续深化与推进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将我校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工程常态化、特色化,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经典文化,尽情汲取圣贤智慧。

一、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欣赏、了解我国的传统精粹,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做一位知行合一的阳光少年,自2012年起,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上力求利用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做好经典文化宣传教育,让学生能更多地与经典文化进行亲密接触。我们的校园不但建了经典教育先贤墙,组建了“经典绵远 幸福校园”系列宣传画,还从学校经典教育的“五名活动”出发,设计制作了我国的经典十大名画、十大名曲、十大名著等文化墙,洗手池的文字提示牌、走廊的读书标志牌等。在我校的公布栏上,可以看到用诗文、国画、书法、剪纸装点好的宣传栏,宣传栏里有孩子们的手抄报,各式各样的绘画与书法作品。从校门口到教学楼,孩子一走进校门,就如沐浴在经典文化的阳光之中。不仅如此,我校并以经典人物为班级命名,每一个班级的教室四周设有关于经典文化的名言名句,并设有一个关于经典文化的图书角,课间时,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书目,充分做到让学生以书为友,以书作伴,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在我校,处处可以听到琅琅书声,阵阵笑声,感受到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悦读经典,让孩子们在先贤的智慧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铸造健康人格。

二、设立大课间三分钟经典诵读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校设立了每天一节“大课间三分钟经典诵读”。除了每天早上8:10到8:20是早读时间,和星期三下午2:10到2:20是午读时间,我校还利用大课间,进行诵读古诗和诗文的积累。每天大课间,每个孩子横成排,竖成列,精神抖数的站在操场上,在小主持人的带领下,清晰有节奏的诵读孔子关于交友、学习等名句。琅琅诵读声,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就这样,孩子们利用好在校的每一分钟,进行经典诗文背诵、比赛等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通过反复的经典吟诵、演讲、接龙、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强化记忆,促进自身经典诵读的积累。同时,并利用经典诵读课进行经典“学习成果展示”,老师引导学生以 “诵读”、“表演”、“手抄报”、创作经典诵读图画等多种形式来演绎经典诗文,在全校范围内发动更多学生加入诵读经典行列。

三、创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相关校园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大力推进并深化经典文化教育,落实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的实施,我校创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相关校园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平台,让孩子们在“书声琅琅、歌声飘飘、笑声阵阵”中学习经典,感悟经典的魅力。如“经典文化诵读个人pk赛”、“经典诵读状元pk赛”、“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名句默写大赛”、“硬笔书法作业展”、“电影欣赏”、“诗歌作品征集”、“美文诵读大赛”、“剪纸”、“诗歌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走进经典的热情,让孩子在诵读中感受经典文化的智慧。

四、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我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广东本土特色,编写了一套学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其中,一年级以广东经典儿歌为中心;二年级以广东经典童谣为中心;三、四年级为广东经典短诗为中心;五年级为广东经典词、长诗为中心;而六年级则以广东经典长诗、古风和散文为中心。内容极具广东特色,以启蒙养德、陶冶情操。

五、定期召开“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实施”阶段性工作经验交流会

善于反思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我校定期召开“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实施”阶段性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学校实施“悦读经典 幸福校园”工程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与交流。除了各班级根据自身实施情况进行汇报,还特邀天河区在经典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兄弟学校优秀教师对经典教育做出介绍。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用理论与实践武装,提高教师实施经典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这样,我校全体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细致而深入的推进我校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的实施。

自我校实施中华文化经典教育以来,我们学校的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变得更阳光了,待人谦和,孝敬长辈,文明有礼。作为一个典型了城乡结合部学校,听着孩子们整齐的朗诵“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看着孩子们自信而懂事的笑脸,全新的校园,全新的开始,家长们都连连称赞。天河区教育局局领导给予了我校更多的鼓励与肯定,而《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电视台、新浪网等媒体也争相报道我校经典文化教育实施的相关活动。

孩子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变得更加阳光、自信;教师在经典活动中变得更加敬业、有爱心;家长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更相信孩子,相信学校,共同打造了“书声琅琅、歌声飘飘、笑声阵阵”的幸福校园。

参考文献:

[1]高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年02期

[2]张静.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分组实验[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1期

[3]张小梅.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1期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64-01

在世界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中,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新的生存环境和考验,促使人们对其命运进行新的思考。2007年起,教育部等启动了“中华诵”系列活动,旨在借此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此后,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国经典的热潮。为进一步推进经典诵读活动,2009年5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联合启动“中华诵”进高校校园工作。“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官方网站强调,此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能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契合高等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引领校园文化;也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

从开展方式、参与主体及范围上看,经典诵读活动在高等教育层面所取得的反响与成绩远不能与初等教育层面相比。中小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锻炼技巧的重要阶段,“中华诵”系列活动的开展能引起中小学师生和初等教育部门的重视,并及时改善相关教育环境条件,易于收获教育效果。同时,中小学生的爱好兴趣容易引导和塑造,经典诵读大赛、中小学生夏令营、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古辞新韵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与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更为接近,易于激起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的热情。以经典诵读为例,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认为,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绝,保持诗文吟诵的传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工作。因为如果只是应付考试,只是写论文、敲一敲电脑,搜集很多资料,它与你的生命不发生真正的关系。可是吟诵就不一样。中国的语言,它有一种节奏,特别是诗歌的语言,它有平仄、格律、韵字,而声音能够感动人、打动人的心灵,你如果透过这种声音,是可以跟生命结合起来的,所以我觉得要从小养成吟诵的习惯,这样才能与古典文化真正接轨。她指出,诗歌吟诵的重点在于诗歌本身情意的感发,从小让老师带着这样吟诵,我觉得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这样,将来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才不是肤浅的,而是有修养的。这才是重要的。很多人认为自己现在仍能背诵一些古诗词文章得益于早年的背诵,这些记在脑中的诗文会时常给自己带来新的领悟,让自己对生活有更美好的感受。可见,经典作品的诵读,尤其是古典诗词的吟诵,是初等教育阶段打好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基础的重要方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初等教育层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预料中的。

在高等教育层面上,经典诵读活动的优势并不突出。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思想性格、文学素养、书写习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已定型,且重新培养文学艺术兴趣直至有较高水平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在大学,非专业学生,除了自学,一般能通过文学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来提高自己的相关素养。但是选修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自选课,那要以兴趣为前提,如果是必选课,没有兴趣的学生则以得到学分为学习的最低限度。有的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讲文学作品和文学及写作常识,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在补课。另外,由于手机、电脑的普及,用纸笔写信、做记录的方式慢慢淡出了中国人的生活。大学生用钢笔写字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即使是做课堂笔记,很多大学生都选择拍照或直接拷贝课件等新方式,与传统以纸笔抄写笔记的方式相比,各有好坏优劣,但对汉字书写来说,基本没有益处。这导致大学生在规范汉字书写方面,不仅达不到书写美观,有时连正确书写都做不到。事实是,相关专业之外的学生,对学习由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缺乏动力和兴趣。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对与自己就读专业、就业无关的事物不大关注的现象较为普遍。

还需注意的是,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往往采取比赛的形式,但激发学习兴趣要比参赛或获奖更重要。一般而言,各个学校会为自己最好的选手提供训练指导,而忽略条件水平一般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一些普通院校或各类职业院校,意识到自己的水平不足以在全国或省内大赛中获奖,往往只在本校内作一般宣传,不组织相关系列活动或消极参与。总之,“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存在形式化、成效小等问题,经典诵读进高校的意义未能很好地体现。

国家教育部门在让经典诵读起到亲近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引导作用的同时,急需早早营造社会氛围,进一步积极谋划汉语文化在中国初等教育中奠定坚实地位,确立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对在校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等方面兴趣薄弱、缺乏基础的情况,高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倡导经典诵读活动的契机,采取补救措施,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和有效的考核办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通过标本兼治,让年轻一代的大学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并成为其真正的精神需要。

参考文献

[1]赵贤德.大学生坚持诵读经典名篇有利于培育健全人格[J].商业经济,2009(5)

第3篇

第一阶段:2009年1月—12月 以活动激发诵读动力。

在开展课题实验之初,我们就先探讨如何让实验老师与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课题的实验中去。通过访问和与学生交谈,我们发现学生比较钟情于活动,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动力,触发他们的思维,为此,我们选择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时间)活动实践,探究诵读的有效策略。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各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的实际,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的实践中,研究诵读经典的有效策略,以诵读经典来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阶段:2012年1月—5月 总结反思,形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策略

1. 注重理念先行

实验初期,我校有6个实验班,每个年级一个实验班。首先,课题组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让实验老师对课题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讨论课题实验的开展。通过学习,实验老师明确了课题开展的目的、意义,知道了如何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精选读本》这本教材,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文,明白了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教材,让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还根据需要,选派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学习,如2009年6月14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研讨会;2010年12月8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阶段性汇报会;2011年4月14日—15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汇报会;2011年6月8日—10日组织实验教师到佛山市禅城区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广东省小学语文“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及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观摩研讨活动。同时,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还注重实践交流,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交流会议,让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及与同行交流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最终使教师得以专业得以发展。

2. 注重与实际结合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首先是确保诵读时间。利用课前一分钟让同学领读,利用早读与晚读的时间组织学生朗读,当学生对诵读古诗文有困难时,我们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下午1、2节的课间时间进行古诗文吟诵,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还有就是发动家长进行检查、督促,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使诵读经典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其次是背诵、摘抄。有的班级不但要求学生读,部分内容如古诗、名言等,也会要求学生背诵,还有就是进行手抄报的设计,写读书笔记,举行硬笔字书法大赛等,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知识。

3. 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

单纯让学生进行读、背等诵读形式,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情绪。于是我们根据诵读情况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如开展古诗背诵比赛、“爱我中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中华经典古诗文吟诵”大赛、庆祝“‘六·一’儿童节暨诗歌朗诵”表演、班际诗歌朗诵会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做到“乐读”、“美读”,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在感受中景仰祖国的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如六1班梁思梅同学在日记里写道:通过活动,我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中华传统的魅力,这是一种无法抵御的魅力,有着一股淡淡的香味,这是经典的魅力。五1班黄雅枝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都应该认真阅读、用心感受的!

第4篇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诵读;欣赏;仿写;实践活动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新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大力倡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一、“诵”——诵读经典,浸润经典

1、校本教材为经典诵读铺路搭桥

要顺利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就要先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倾力编写了一套《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教材,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兼及古今中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中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自然精妙的古韵联对、富含哲理的名言古文,还有情趣盎然的童谣童诗、清新隽永的现代诗歌散文……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欣赏,每首古诗词后面都附有注释、译文、赏析和插图。

教材的编排体系也有所创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年级分为6册,按文化主题分单元进行编排,且单元主题力求与语文教科书的单元主题相联系。例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化主题为“童年的足迹”,校本教材中则相应编入“童年足迹”组诗(包括崔道融的《溪居即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及《舟过安仁》)。这样,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把校本教材中的篇目作为拓展材料,从而使经典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采用“古诗连璧”的教学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此外,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也有利于学校实施统一的考核和评价,检验古诗文诵读开展的效果。

2、校园环境为经典诵读营造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环境创设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壁画、展牌、黑板报等平台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在操场北侧整面墙上,我们悬挂了13幅古色古香的经典劝学诗展牌;厕所外墙上则书有《三字经》片段和《新编三字经》;大门口电子屏上打出了“传承中华经典,构建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等标语。校园里矗立着几块展牌,用来展示学生的各种作品:诗配画、赠诗卡、诗词手抄报、主题征文……教室的黑板报和墙报也都设置了“经典诵读”园地,引导孩子们亲近经典。

3、吟诵美读为经典诵读增添乐趣

每天的早读20分钟,是我校法定的诵读时间。每周的语文活动课,各个班级也常常创造性地开展诗词诵读活动:读、讲、唱、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经典诗文演绎得有声有色。老师们还善于“挤”出点滴时间,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诵读。如有的班开设了“课前一首诗”,不让预备铃后的短短两分钟闲过;有的班放学时朗诵诗词走出校门,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美丽风景。

经典是美的,但这种美不会主动呈现出来,需要我们带领孩子去激活它、唤醒它。我校老师尤为重视诵读技巧的指导,引导孩子们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和节奏,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在诵读方式上也有所创新,除了常用的范读、领读、齐读、自由读、配乐读、合作读等方式,还有以下种种方式:

拍手诵读:两个人面对面边拍手边诵读,如唱歌谣;

击节诵读:个人拍手诵读,节奏可快可慢,富有变化;

接力诵读:一人一句轮流诵读,做到衔接流畅;

表演诵读:诵读时加上动作表演,既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增添了趣味性;

伴奏诵读:有别于配乐读,是要与乐曲的节奏合拍,如同说唱;

古诗诵唱:演唱诗词歌曲,或选熟悉的曲调配上诗词演唱。

以上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交替使用,可以让学生们百读不厌,乐此不疲。熟读自然成诵。

4、多彩活动为经典诵读助推加力

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各班会自主开展一些诵读比赛,如举行“诗词牌”、“玩转‘诗词宝桶’”、成语诗句接龙比赛等等。我校每年都举行班级古诗文诵读成果展示。各班同学精心选择诵读主题及篇目,进行独具匠心的编排,通过灵活多样、饶有童趣的诵唱方式,展示自己的风采,抒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有的班级还邀请家长参与,玩起了“看表演猜诗”之类的互动游戏,更是乐在其中。经过评比,我们对优秀班级予以表彰。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生成更大的动力。

二、“赏”——欣赏经典,享受经典

诵读经典要融入生活。我们大力倡导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诵读活动,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唤醒经典,享受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老师们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之美、享受诵读之乐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办报:以办古诗文手抄报的形式引导学生课后搜集经典古诗文及相关文章,包括诗人简介、诗文赏析、诗人轶事、诗词知识等。高年级可以进行专题阅读和欣赏,如“诗人与酒”、“月到中秋”、“剑舞唐诗”等等。

绘画:以诗配画的形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将文字转化成画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写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其他文体;开展经典诵读主题征文、演讲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己诵读收获和个性风采的舞台。

游戏:课间结合跳皮筋、托球背诗等游戏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达到诵读积累的同时收获健康和快乐。

歌舞:利用一些节日举办集体歌咏活动或诗词歌曲演唱会,让学生一展亮丽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

三、“写”——仿写经典,践行经典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专家、教师对经典古诗文诵读作过研究,但大多是关注诵读、积累层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则证明了仿写诗词的可行性。引导学生走进仿写和创作诗歌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纵情挥洒才思,这是我校老师做的新尝试。

1、 诗词格律玩中学

    古典诗词讲究格律,这是仿写的难点。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们并没有在诗词格律上做太多要求,而是 抛开一些束缚,让孩子们放胆提笔。然而,押韵、对仗等基本的格律还是应该让孩子们掌握的,否则何以成诗?我们在中年级经常开展接压韵词(句)、对对子的语文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一些技巧,为以后的诗词仿写打下基础。

2、诗社博客勤交流

有的班级在老师的引导下创建了诗社或文学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写实践活动。师生之间常常交流,推敲玩味,反复修改,学生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有的班级还创建了博客,为学生搭建起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5、校园诗报展风采

    我校创办了校园诗歌报《诗心童趣》,专门发表学生的诗文创作,报道学校的特色活动。“诗心童趣”诗歌报为孩子们开创了一片辽阔天地,也成为展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扇小小窗口。

第5篇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世界文明文化发展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我国的传统精神,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国学经典又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人的整个学习历程中,儿童时期(6-12岁)是记忆力快速发展、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时期与关键期,若是错过,后天的良好环境以及耳濡目染来进行重组与定型也难以弥补。因而,小学阶段是人学习重要的精神文明与夯实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接受一个国家的文明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相应的也应从小学阶段开始。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阶段的分布情况

国学经典总体来说分为经、史、子、集、蒙五部,在小学阶段,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多以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为主,其中《全唐诗》、《三字经》、《论语》选取的内容较多。

(1)低阶段(一-二年级)

这个阶段选取的国学经典内容浅显易懂、篇幅较短。多以诗歌的形式出现,朗朗上口又贴近生活,描述了孩童天真浪漫的举止神态。诗歌色彩丰富,富有生活情趣,对于刚刚接触国学的学生来说,不仅能领会到国学的魅力,还可培养其学习国学的兴趣,低阶段的国学能够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的特点,向学生们灌输印有中国标识的精神与价值观。

(二)过渡阶段(三-四年级)

该阶段选取的国学经典较之低阶段内容上所包含的意思更为丰富(多是以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与田园诗为主的山水田园诗),格局更为宽广,出现了古代汉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价值观与精神文明的构建开始进入状态,爱国情怀逐渐形成。

对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感情也能部分程度的领悟,为高年级的多形式多情感多的国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高阶段(五-六年级)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铺垫,高年级所选取的国学经典较之前两个阶段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具体表现在篇幅加长,文言文的多次出现,词汇的加难,意境的丰富等。高年级的国学经典则是脱离了蒙部,向更高层次递进,经过高阶段的国学经典学习,学生能使用掌握学到的技能自主学习。

总体来说,小学阶段的国学经典是以塑造学生主流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尊师重道、扶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给予学生以传统文化的滋润与灌输,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美德的人格。

二、小学各阶段国学经典在课堂上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当代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难懂的字词,难以记忆的句段,以及背诵时的烦躁。学生难以学下去,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随之滞后,为了拉进度,教师蛮横地要求背诵,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我国中小学生对国学教育厌恶。因而,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经典,是当代教师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学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导致学生接受与领悟国学经典的程度也不同,因而教师在对学生们教授国学经典时,不应一概而论之。自我国课标进行改革之后,大部分学科都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所以,语文方面的国学经典教育也理应响应课标的改革,在课堂上进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改革。

(一)低阶段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策略

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与理解观察能力的局限性,许多国学经典知识不能够理解,且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形象观念强,理性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该学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字音字形,背诵所学内容。因而教师在教授学生国学经典时,笔者建议能采取以下措施:

(1)用主题图引入,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来抓住所学内容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学生们被图片吸引住了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例如一年级下册《春晓》的教学,教师就可用主题图展示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将图片描述出来,再引出孟浩然的《春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主题图中所蕴含的信息全部挖掘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国学经典蕴含的意义与道理不应在该阶段被学生们所强行记忆。

该阶段的学生未接触过国学,因而在未理解的情况下情况下强行记忆,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背诵记忆,也会让学生误认为国学经典就要强行背诵。读书百遍,是否真的能够其义自见?笔者认为,若是单纯的将所学内容阅读多遍,所带来的大部分都是副作用。在碰到知识盲区时,除了读书百遍,还要有必要的相关知识糅合在一起形成知识框架以对不能理解的地方内化。因而教师在该阶段带给学生的应是有趣的、带有故事性的体验,并让学生在该过程中学到生活常识以及简单的字音字形,理解简单词汇的意义。

(3)在对带有故事性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时伴随适当的自主学习。

该阶段的学生表演欲望强,想要突出表现自己。因而在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经典教学时,不妨加入如戏剧表演、课本改写、故事延续等自主性活动。比如《寻隐者不遇》、《垂钓》的教学就可加入剧情表演加强学生的印象,同时又使课堂“活”起来。

(二)^渡阶段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策略。

第6篇

小学阶段学习中华文化经典,应着眼于道德教育、智慧开启和文化熏陶。以中华文化经典为载体,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探索育人新途径,实现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首先,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精心筛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在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筛选出传统美德、文学经典、民族工艺、传统体育、古典音乐、民风民俗、民族科技等领域的内容,并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挖掘出适合现代小学生的德育资源。这些内容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怎样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呢?

一是环境熏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要想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功效,可以从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校园文化入手,营造浓郁氛围,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

充分利用廊道、文化墙,涵盖传统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等方面的内容,犹如向学生讲述一个个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漫步校园,让学生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二是课程补充。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这片自留地,开发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将蕴含中华文化的各种元素优化整合,编入校本教材。“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指诸子百家那些以书籍文字为载体的篇章典籍,同时还包括那些凝练中华文化、反映民族精神的各种文化载体和形式,如“谷建芬的唐诗歌曲”“京剧选唱” “中华武术与中华精神”“简化太极拳”等。将经典诵读、经典数学、民族工艺、传统体育、古典音乐等为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形成教材体系。

三是课堂落实。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上,要尽力挖掘与整合资源,将育人理念渗透到常规课堂。利用校本课、班队会组织学习,让学生阅读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民谣、典故、诗文辞赋了解中华传统美德,通过书法、绘画、演讲、创作、每日播报、编曲、剪纸、十字绣、春联、腰鼓、过传统节日传诵中华美德,让学生经历“我的爱心我传递”“我的行为我负责”“我的榜样我学习”等活动弘扬中华美德。

四是活动体验。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把传统美德、荣辱观念通过各种载体,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各项活动凸显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除夕等传统节日,让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并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验、感悟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

学校还可举办“中华经典文化节”活动,让京剧、剪纸、经典诵读、数学七巧板、武术、中华传统体育游戏、传统美食等传统文化元素走进校园,给孩子们机会或演或唱、或写或颂,去感受、去表现、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7篇

以科研课题为切入点,引领古诗文教育探索之路

我参与了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尝试着把国学教育引入班级,开始经典诵读古诗词。古诗词教育实验绝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或者一味追求复古,而是返本开新。在课题研究中,研究了什么样的国学内容进入班级?古诗词教育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国学教育课堂应该遵循哪些特点?能否建立有效的国学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什么样的古诗词进行教学能够兼顾考试制度以及育人要求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结合校本课程体系,奠定国学教育基础

学校遵循“经典积累润泽人文素养、经典养德塑造健全人格”两条主线开发了国学校本课程。我以国学校本课程为蓝本,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选唐诗、宋词、《诗经》 《老子》《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弟子规》等文化典籍中的名句,按早诵经典、午吟经典、课前名言、美文欣赏四部分设计。经典诵读秉承“熟读成诵、不求甚解、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理念,在班级推行“33711”诵读方法。即每天进行早诵、午吟、晚温习3个10分钟;每天读单方面经典内容;7天更换一次内容;一个月复习一次,一个学期进行一次考评。我只引导学生多读,不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读、跟读、指读、齐读、师范读、师生共读等形式的诵读中熟读成诵。“自古读书皆吟诵”,在抑扬顿挫的平仄变化中,学生体验的是古诗词的声律气韵之美,感受的是诗词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激发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多途径实施国学教育,确保教育实效

国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国学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立足多元化途径育人,把良好的习惯培养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之中去。

(一)与常规管理结合

对照《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弟子规》的内容,开展以践行“《弟子规》,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德育常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将《弟子规》内化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

(二)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逐渐融入学生的生活。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才艺展示、文艺演出、手抄报展”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浸润、熏陶。

(三)与特色活动相结合

1.书香校园活动:学校建设“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促养成”的书香校园。开展了快乐读书“五个一”活动,每节课前进行一分钟格言背诵,每周一节读书课,每月一次“好书推荐”,每学期一次读书交流。学生通过诵经典、写经典、画经典、说经典、悟经典,增强国学教育实效性,形成“人人读经典,处处见经典”的诵读环境。

2.艺术社团活动:本着“课内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开设了象棋、围棋、舞蹈、书法、剪纸、京剧、国画等学生社团,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运筹帷幄,或载歌载舞,或挥毫泼墨。尽情发展特长,彰显个性。

第8篇

目前不少课堂对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停留在对文本的字词和古汉语特点的讲解和诠释上,恰恰忽视了对文本思想的挖掘。可以说纯粹为了考试,这就难免造成每一课都恨不得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全都让学生掌握,教学法上也侧重于知识传授,教得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可言,更无思想感悟可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我国的古诗文更是流传了千百年,它包含有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严重影响现代人的时候,更需要守护中华文化。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

从来就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古代诗文的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增强历史底蕴。

学生在初中的历史课中,对我国古代史只能说有个概况的了解,而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认知几乎是空白。选自《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的篇目,都具有更为具体的历史背景,结合古诗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古代史知识。教材中从作者到古诗文中涉及到的我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串联起来,几乎就是一部中国简史书。从我国哲学思想方面看,《论语》《孟子》《荀子》《庄子》等诸子散文,包括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华夏几千年永远闪烁着历史的光辉。从文学方面看,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再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诸子散文本身蕴含了古代先哲的智慧和思想,让学生走近这些思想家,进行美文美读,从中感受深邃的思想,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开始走向成熟的时期,如何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以及用哪些思想来启蒙,古代诗文的教学,先天具备一定的导向因素。

比如《逍遥游》,庄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贫困潦倒的失意士人,面对现实的困境,要追求自由,要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唯有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超越世俗的限制,用玄想的方式在精神世界中寻求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寻的满足与快乐。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哲学是对社会采取超然放达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要求人们不为个人利益得失所动,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行事,使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的永恒和谐统一。庄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比广阔宏大的自由精神境界,开辟了一个比现实更为美好的精神世界。

结合庄子的清静精神,再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及坡的旷达情怀联系起来,提倡一点我们早已失落的“贵族精神”,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国度,五千年文明史留给我们无尽的璀璨夺目的文学宝藏,选入课本的许多文言文便是这一文学宝库中瑰丽的奇珍。如果仅仅注重文言字词、语法的教学,又如何谈及教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又如何谈及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我们知道,《岳阳楼记》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如果我们教学中只注意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讲解以及几种语法现象的分析,而不去联系历史现实理解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去挖掘这篇传世佳作所具有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岂不有点舍本逐末了?

古代诗歌教学,通过对文字、意象和技法的理解,达到对感情和意蕴的领悟。

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愤怒出诗人”,可以知道,诗歌是感情的倾情外露。从《诗经》到元曲,再到现代经典诗歌,无一不是火山爆发般的情感宣泄。这些蕴含于诗句的思想感情,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古诗文的教学,应该把挖掘中华古文化要素作为一个重点。不管是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屈原、杜甫、文天祥,还是个性张扬的李白,还是旷达的苏轼,乃至浅斟低唱的柳永以及充满亡国之音的李煜等等,其诗作蕴含无比深厚的传统文化,值得后人咀嚼把玩。在反复吟诵和品味中,几千年的中华精髓,就会在人们的心中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9篇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国学”的含义,体验学国学的欢欣和喜悦,掀起小学生学国学的热潮。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具有古典特色的音乐。

 

2.准备孔子画像、将教室布置成古代书塾环境。

 

3.相关的孔子及其弟子研究学问的课件及孔子游历各国讲学的课件。

 

4、孔子格言课件

 

三、活动形式:班会形式

 

四、活动时间:20xx年5月13日

 

五、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内容:

 

1.欣赏古典音乐,营造气氛。

 

2.全体学生以古典方式向孔子画像敬礼,以示尊崇。 3. 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做学问的课件,引入情境。

 

4. 学生活动展示: ⑴ 以接龙的形式背诵弟子规。 ⑵“弟子规节选文字”情景表演

 

⑶两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背诵国学经典。

 

⑷以创新形式翻唱国学经典。

 

5.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国游历讲学的课件。 6.全体学生共同诵读孔子名言。 七.活动过程:

 

(一)课前欣赏,营造氛围:播放古典音乐。

 

(二)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国学作为中华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可分为经、史、子、集、蒙五部。学习国学,对于同学们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国学的代表人物,孔子在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国学,不能不提孔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向我们的先辈以古礼祭拜。(礼毕)

 

主持人:孔子一生诲人不倦,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下面我们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在一起做学问的课件。

 

(三)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做学问的画面,(播放课件)

 

主持人:多麽浓厚的学习氛围,多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一起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学习国学的乐趣。

 

(四)学生活动展示:

 

主持人:从幼儿到少儿阶段,相信我们同学一定诵读了许多国学中的经典书目,如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伴着书香,请同学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1.以接龙的形式背诵弟子规。 (弟子规三个字一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内容较长,全班同学以接龙的形式每人诵读四句,生生互动,感受国学之美), 2.“弟子规节选文字”情景表演

 

主持人:的确,《弟子规》内容丰富,包括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人、学文七部分。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弟子规诵读的感受,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具体过程如下:

 

A. 全班交流资料。每组选派代表上台交流资料及故事。

 

B. 小组内交流收获。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说说你学习了《弟子规》以后理解了哪些地方,做到了哪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 C.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弟子规 》中经典语句情景表演 3.两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背诵国学经典。

 

主持人:国学经典内容很多,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学,我们以比赛的形式背诵。(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激起学生的热情,同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国学。) 4.以创新形式翻唱国学经典。

 

主持人:前边我们对国学经典进行了精彩的诵读与表演,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对所掌握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翻唱,将是一个创新思维的挑战。

 

(五)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国游历讲学的课件。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但国人争相学习,即使是外国人也在争相学习中国的国学经典。看,孔子坐着马车和他的弟子们已经走出国门到各国游历讲学去了。(播放课件)

 

(六)全体学生共同诵读孔子格言。(出示课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 

结束语: 同学们,人生成长离不开精神生活,只有我们的身体长大了、知识增加了、精神丰富了,才是真正意义的成长。愿同学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忘祖训,继承传统美德;让国学伴着书香随我们远航!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主持人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主持人b:齐风韶韵,流传四方。

 

主持人a: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

 

主持人b: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主持人a: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自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唐诗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主持人b: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尤其是李白的绝世才华,他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财飘逸隽永,美如清水荚蓉。现在请听李白的《古风》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

 

二、感受经典的魅力

 

诗歌朗诵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主持人a:下面请听朗诵《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主持人b: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籍。名著是怎样伴我成长的呢?请聆听《论语》同我行。

 

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主持人a:《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塑造着我们高尚的灵魂,它的“智慧之道”,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它的“治世之道”教会了我们仁爱,书籍是这样的神奇!同学们还给我们带来了有趣的经典故事呢!

 

学生1:《孔融让梨》

 

主持人b:小小的孔融教会了我们,与人交往要宽容。让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2:《凿壁借光 》

 

主持人a: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那么都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思考呢?或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对你有哪些影响呢?

 

主持人b: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真令人回味无穷。

 

主持人a :走进经典,我们走进生活的四季。

 

主持人b:走进经典,我们走进人生的四季。

 

主持人a:底蕴深厚的《老子》可吟读,可朗诵,

 

主持人b: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与大自然相融合

 

主持人a: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

 

主持人b: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主持人a: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

 

合:我们为了感激经典——今天在此展示自己。

 

主持人b:《弟子规》主要讲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世,以增进团结,促进和谐。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下面请欣赏小故事《孟信不卖病牛》

 

《孟信不卖病牛》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主持人a: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孟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见没见过和他不一样的人呢?(通过小故事和同学们的评论,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人。)

 

主持人b: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主持人a: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三、班主任总结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从《忆读书》中我们知道冰心奶奶从小就贪婪地吮吸着经典文化的营养而长大,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而成就了她高尚的人格。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去汲取甘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路让经典润泽我们的心灵。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3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

 

【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 文化的热爱之情

 

2.加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的参与意识,在全校形成公共场合、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的风气

 

【活动准备】

 

古诗词朗诵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前辈们的悠悠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

 

二、诵读经典

 

1.《迢迢牵牛星》

 

2.《春江花月夜》(配乐)

 

3.《陋室铭》《爱莲说》

 

4.苏轼的《水调歌头》

 

5.(师)刚才咱们欣赏了这么美的诗词,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咱们开展一个竞赛好不好?咱们四个组,每组要说一个我限定内容的诗句,看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

 

第一个题目由第一组说:谁能说出含有春夏秋冬字眼的诗来。

 

第二个题目由第二组说:谁能说出含有动植物字眼的诗来。

 

第三个题目由第三组说:谁能说出含有亲情意思的诗来。

 

第四个题目由第四组说:谁能说出含有离别意思的诗来。

 

三、 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第10篇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教学 有效整合

国学在近年风靡一时,甚至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国外的孔子学院纷纷建起。国学经典文化中蕴含着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最终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使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主要探讨如何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结合。

1.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1.1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语言知识

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的积累量不断增加,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此外,将两者有效的融合,有助于拓展初中生的学习视野,国学经典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初中生学习了国学经典之后,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使知识面得到充分地拓展,并增加了阅读数量。经典中包含很多优美的文字,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能丰富自身的词汇量,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1.2 让学生学会诗意生活

我国的文化历经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典著作中含有更多的文化元素。学生通过不断地诵读,能了解到经典的魅力,并被其吸引,在诵读之后,形成了对世界外物不一样的看法和感受。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文上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加强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形成诗意的生活意识,陶冶了情操。比如,我们这学期组织学生去秋游,来到离学校不远处的西溪村的水库边,当学生看到此处的风景时,能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小桥流水人家”“清泉石上流”等诗句,而不是只会说“哇,好地方”“不错耶”等俗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让学生学会诗意生活。

2.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2.1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汲取了国学经典的相关内容,涉及了国学经典的韵文、诗歌以及散文等。语文教材内容与国学经典的结合要充分地遵循点面结合原则,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其具有音域美[3]。在教W时,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诗歌阅读,课后进行背诵训练,使学生的诗歌音韵感及语感得到提高。此外,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诗歌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形成阅读积累,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

例如:初中语文课程中有很多国学经典著作,其中截取了《史记》、四书五经等经典片段。此中涵盖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及表现手法。例如:在讲解《陈涉世家》这一内容时,讲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此句,并仔细分析,此句中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分析作者的豪情壮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此句中所应用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并鼓励其在今后的写作中使用这种表现手法。通过诵读经典,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2 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方法相结合

语文教学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中国古代教育过程中也衍生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借鉴古代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语文教学方式相结合。诵读国学经典时,要强调学生对诗歌中的意境的地把握,主张诗歌与画的同质性。文人借助文字将画面呈现出来,其中蕴含着意境,所以,学生要学会将诗文想象成画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或者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将画面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诗文的意境中,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得以提高。其次,让学生反复地诵读经典,古代教育方法便是强调学生在自主诵读中渐渐体会诗文的意境,语文教学本身强调学生学会读写的能力。最后,古代教育习惯让学生进行抄写,反复抄写训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意境。

例如:在讲解唐诗《泊秦淮》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略地诵读几遍,让学生对此有初步地印象。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如今的秦淮河与唐代的秦淮河的状况相比较,教师简要地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其次,教师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让学生进一步地诵读诗文,深入地对此诗进行分析,从中形成自身的感悟。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进行系统性地讲解,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问题。课堂结束后,让学生背诵诗文,通过边抄写边的记忆方式,想象诗中的情境。最终,让学生渐渐地领悟经典中的内涵,提高语文的感悟能力。

2.3建立有利于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环境

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环境。国学经典中的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进行国学经典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国学经典的学习环境,尽可能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教学中加强经典文化地教学,广泛地传播经典,让学生在浓厚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家长的传统文化的观念,使家长重视学生经典文化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监督的作用。

例如:为创设一个国学经典学习的环境,学校或者班级可以定期地举行国学经典比赛,让学生在全校或全班进行诗歌朗读、讲述国学经典中的故事,或者以表演的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展现出来。如:《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编自导,将这一内容的场景表演出来。选择好剧中各个角色。剧中所涉及到的头饰等,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学生想要表演好这一内容,便需要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唐雎、秦王的性格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国学经典地理解,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再如:讲解《陈涉世家》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陈涉”性格特点的分析,模仿陈涉的语气,单独让学生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进行诵读。比一比哪位学生学得最像。

2.4采用其它教学方法进行语文国学经典教学

语文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处理以上提到的几种,教师还可以借助更多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在讲解到《鱼,我所欲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预习的时候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收集有关孟子的资料,对孟子的观点以及文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这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有利于学生充分地理解这篇文章。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效地衔接相同题材的诗词,与之相比较。再如:在讲到《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思考他们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小组间展开充分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水浒传》,去了解更多的英雄好汉。在课上,让学生讲解有关《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故事,或者开展“读书会”“故事会”,让他们交流读后感受。再如:定期地在班级举行《弟子规》背诵接龙的活动,让学生轮流地背诵课文。背诵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弟子规》中的内容。例如:守孝悌是什么意思。其对现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其中的规定?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个更加充分地理解。另者,在进行诗文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配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李清照的诗时对应地播放低沉的曲调,读李白的诗词时,对应的是高亢的曲调。通过曲调与朗读对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空暇时间看看跟国学经典有关的综艺节目,如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步答题,给他们一次“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此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舞台上的擂主们真正的是“腹有书气自华”!

3.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诵读有效整合,有效地传播国学经典文化,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有机整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内容,并进行充分地分析,加深对经典的理解程度。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方法相结合,强调诵读的作用,适当地进行抄写练习,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图片,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内容。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环境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在进行国学经典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国学经典的学习环境,通过举办国学经典的比赛活动、进行表演、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在浓厚的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国学经典的学习,以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促进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周艳红. 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J]. 新课程学习:上,2015,49,19(03):77―86.

[2]陈军令. 成才视野下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探讨[J]. 成才之路,2015,66(09):102―113.

[3]马琳萍.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体化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2015,16(03):77―83.

[4]王君.以经典阅读为纲,建设学生高品味的阅读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14,36(03):69―75.

[5]王水涓.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J]. 散文百家:下,2014,16(07):102―106.

第11篇

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内容与今天的生活的关系;专门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课,让感兴趣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国学知识拓展。在国学的熏陶下,我们的学生更规范了,更懂礼识仪了。

二、诵读内容

由于经典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品位,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背诵最有价值的古诗及经典文段,如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如诵读《大学》、《论语》、《孝经》等经典,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陶冶,培养了语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诵读方法

1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为营,最后再化零为整,组装成篇。如背诵《弟子规》时,开始让学生在课外每天背几句,一学期里完成,把它们化零为整,组装成篇:首先让学生一天复习几句,要求连起来背,最后背诵整篇《弟子规》。这样,一本《弟子规》就可以在一学期里诵读成功,里面所包含的道理足以让他们终身受用。

2、诗歌按图索意,读图背文,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既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

3、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4、诵读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本学期,结合书香校园,我校举行了六次大型的诵读展示活动,同学们激情饱满,富有韵味的诵读,情感得到升华。每到开学初,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快速积累。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

第12篇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应高度重视经典诵读工作,成立诵读工作领导小组,使领导率先垂范,使教师全员参与,使学生日有所诵,热情高涨。

二、营造经典诵读氛围

“环境育人”已是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教师可在校园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让经典浸润校园。一廊一柱、一室一楼都可展示经典佳句,每个班级也可创造富有特色的诵读环境,如开辟“我爱经典诵读”、“经典伴我成长”等专栏,让校园文墨飘香,书声琅琅,使学生走进经典,学习优秀文化。

三、师资力量

建设一支业务精湛、能力超群的诵读师资队伍,是开展经典诵读的有力保障。学校要成立教师诵读俱乐部,建立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参加诵读培训和诵读活动,拓宽视野,提高教师的诵读水平。

四、精选内容,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使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篇目,以国学经典名篇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分类诵读,循序渐进,体现校本诵读教材的经典性、序列性和趣味性。

例如,一年级可以阅读《千字文》和短小有趣的童谣。由于《千字文》所选文字,大都是常用字,一年级学生易于识读。二年级可以阅读《三字经》和充满生活趣味的儿童诗。《三字经》是中国早期的启蒙读本,自成系统,流畅和谐,易读易诵,家喻户晓;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使学生诵读起来既有兴趣又能增长知识。三年级可以阅读《弟子规》和课内文本的精彩片段。《弟子规》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诵读《弟子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品性。四年级可以古诗文诵读为主。古诗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页,让学生从小学习这些文化尤为重要。五年级可以阅读《论语》和现代诗歌的经典篇章,如冰心的《纸船》、余光中的《乡愁》、卞之琳的《断章》、顾城的《远和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从诵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意境之美。六年级可以阅读《古今贤文》和声律启蒙读物,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情感美,陶冶情操,内化行为。

五、保证诵读时间

经典诵读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融入教学,与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如固定诵读时间,长期坚持,做到“一日三诵”(早读集体诵读经典美文,中午阅读经典读物,晚上完成老师布置的诵读作业)。语文课课前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都可以构建学生与经典对话的环境,使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经典的魅力。

六、开展活动,推进诵读

为了让经典文化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引领、推进学生诵读。

1.举办全校型的诵读活动。如“诵经典,庆六一”、师生美文诵读大赛等,以活动促诵读,以诵读促学习,以学习促成长。

2.在各学段开展不同的诵读活动。低年级以童谣、童诗为主,展示形式为说唱表演、编演童话剧等;中年级以成语、对联、名言警句为主,展示形式为成语擂台赛、对对子比赛等;高年级以诗词、古文、现代美文为主,展示形式为“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等。这些展示活动,让学生受到了情的渲染、美的熏陶。

3.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教师要将诵读活动与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经典融合在现实教育、实践过程中,在读中行,在行中读,做到读、行并举,确保诵读活动取得实效。

4.评价激励,树立榜样。学校通过对诵读情况的检查,评选出“优秀诵读班级”、“诵读之星”和“优秀亲子诵读之家”,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和家长参与诵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