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的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 提问方式 案例分析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那么,针对数学学科,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去艺术的提问呢?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与同仁交流。
一、直入式提问
直入式提问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进行提问。这样做,节约时间,教师不需要做大量准备,可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最本质的内容上来。
二、渐进式提问
渐进式提问是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渐进式提问就是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是甲问题的继续和深入。这种提问方式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又符合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性。它多用于具有一定教学深度或难度的知识点的教学,或是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教学。
【案例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片段
问题1:分别求出方程x2-5x-6=0,x2+6x-7=0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进一步思考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这个关系是否还适用?
问题2:分别求出方程2x2-5x+3=0,3x2+20x-7=0的两个根与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并进一步思考:上述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何关系?
问题3:方程ax2+bx+c=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多少?
问题4:这个规律对于任意一元二次方程都成立吗?如方程x2+x+1=0,它的根也符合这个规律吗?
问题5:请你用数学语言表达上述规律。
这样通过低起点、多台阶的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层层深入,有效地分散了难点,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由逐渐学会转化为会学。
三、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暂不提问,而是先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看准时机,再托出要提出的问题。这样可起到奇峰突现、豁然开朗的作用。
【案例2】“同类项”的教学片段
教师先提出:小昆、小强买气球准备参加游戏活动,每个气球x元,小昆买了4个,小强买了3个,两人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一共有两种不同结果:(4x+3x)元和7x元。对7x这一结果教师进一步追问:7x是怎样得到的?有的是先算出两人一共买了(4+3)个;有的是用线段图表示;有的是用乘法分配律得出的。接着教师又提出: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各项中,哪些项可以合并为一项?为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解惑、启发,观察各项所含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有何关系?之后教师才提出本课学习的问题——同类项。
这样,教师在教学开头并不直接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而是先提出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后,教师才点明主题——同类项。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能激发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
四、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提问是运用比较的方式来进行的提问。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加深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案例3】“二次函数图像的复习”的教学片段
问题1:抛物线顶点在原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2:抛物线顶点在X轴上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3:抛物线顶点在Y轴上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4:抛物线图象经过原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5:抛物线与坐标轴有三个交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6: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这些问题看似孤立、互不相干,实则云断山连,密切相关。通过6次比较式提问,原题的答案便云开日现了。
五、分割式提问
分割式提问是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进行的提问。如果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案例4】“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片段
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李森和爸爸妈妈一起随旅行团去某地游玩,团体票的票价显示:成人80元/位,儿童60元/位。已知这个旅行团买门票共用了1600元,你知道这个旅行团里有成人和儿童各多少人吗?如果你解决上面的问题有困难,不妨先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1:上面的问题中涉及了哪些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问题2:这些量之间有何关系?能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吗?
问题3:怎样求这个数学问题的解?这个数学问题有几个解?哪些解是符合实际意义的?
这样,把问题化整为零,把3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六、扩展式提问
扩展式提问是把现在所学的内容同与此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提问的方法。这种提问能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片段
摘要:语文教学,看似容易其实很难,这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从而阻断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返璞归真,探寻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赢得新世纪全球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任务。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必须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如此挑战,我该怎么做呢?在此我想提出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指正。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伟大的教育学家韩愈曾说过: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自愿的去接受教育并乐于向教师请教,快乐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对此,我们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不多的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热爱学习的,都是有旺盛的求知欲的,都是能够改正错误的。不仅如此,在平时中还应该多鼓励引导,少批评训斥。
2.在教学中,多鼓励,少批评
初中的学生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因此,面对批评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此时,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听到一些带有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方面的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比如:在作文课上,上课前老师先问"你们感觉语文中最难学的是什么?"学生一般会回答作文,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用希望激励学生,"你们信不信,今天我们学了这堂课之后,人人都写的出好作文,你们愿不愿试一试?"如此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希望。不仅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也都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悟性最高的一个等表扬性语言。即使回答错误,我也会告诉他"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思考正确的"等激励性语言。而且,我一再激励学生不要把面对问题当成困难,而应看作挑战,这样,学生就会充满信心的去克服它、战胜它。同样是犯错误,如果教师一味的指责,只能加重学生的心里负担,对学生的发展一点都没有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加以疏导,帮助学生去克服困难,给予鼓励,那么,效果将显而易见。同样的事情,仅仅两种态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3.紧跟时代潮流,重视合作优势
如今的课堂很沉闷,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被动的去吸收课本或者是教师教给的结论。而真正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则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业水平高、责任心强,且乐于助人的学生选作小组长,由小组长召集组员学习、决定学习内容、督促学习过程、检查记录组员学习情况等。再根据学生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对学习小组要灵活组合,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更有利于学生之间愉快地进行合作。力求小组之间能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让学生去自行探求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和创新者。教师要做合作学习的营造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在创设一定课堂氛围的情境下再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恰到好处的提问,可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当一个优质的问题提出,学生们的兴趣随之提高,然后分组讨论,相互比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锻炼了学生自己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对于语文优秀教学方式,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欢乐的教学环境,同时,主动的去了解学生,去帮助学生,走进学生,为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而奋斗!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有趣、富有活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被动学习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弊端之一,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极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究、合作”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减少教师讲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常常用反复解说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参与,教师垄断了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教师生怕学生没有听明白,没有听懂,对知识一讲再讲,怎么会让学生不厌恶学习呢?这样的话,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呢?其实,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的能力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教师要改变对学生不敢放手的心态,要敢于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大胆地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担心教学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比学会某一知识更重要、更快乐。
比如,我在教“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267÷21=( )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先让学生回忆除数为20的时候是用几去试商的,再引导学生思考,现在除数变成了21还能不能再用1去试商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思考,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再鼓励学生去计算。学生通过计算后,有学生回答其实和除数是20的时候基本一样算的,从而掌握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
二、鼓励学生手脑结合,感受探索乐趣
教师要努力将数学教学知识,尤其是不容易物化的应用题教学、计算教学、设计成可以看得见,可以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个性的发展。
比如,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课,如果就让学生听老师说并记住,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更不会运用。因此,我是分两步设计的:
第一步:让学生拿出摆三角形的小棒,3厘米、5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4根,他们任意选择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把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尺寸记下来,再任意选择两根小棒加一加,和第三根小棒相比较,哪组的尺寸长。
第二步:给学生一组分别是2厘米、2厘米、5厘米的小棒,使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看看学生能不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刚开始很多学生不相信,都使劲地摆,可是摆来摆去还是摆不成三角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道理。
学生积极“做”起来了,就会动脑、动口、动手,使思维得到发展。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突然有学生提出:两边加起来与第三边相等的时候能不能摆成三角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思考过,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摆摆看。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两边加起来与第三边相等的时候是不能摆成三角形的。 转贴于
通过“做”,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真正得到了理解,深深地把知识印在了脑海中。
三、引导学生猜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让所学的知识产生强大的魅力,让这个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猜想,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对不对,扣住他们的心弦,让他们进入到最好的学习状态。根据教师故意设置的这个悬念,再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当他们通过探究,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时候,可以想象,学生们当时的激动时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原来是这么的有趣,成功可以带来这么的快乐,这样学生们会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猜想,我这样设计:
我先出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分数”,让他们读读,说出几个分数,并说一说分数的意义,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接着,我在分数的前面加上一个“百”字,再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谁来说一个百分数啊?这时,学生愣住了,因为他们还没有学过百分数,根本不知道百分数是怎么样的。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认知遇到了冲突,他们就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从而形成问题与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因此,我说:“你们认为百分数应该是怎么样的啊?”学生们有的认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有的认为“分子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有的认为“可能会有其他的写法”不管怎样,他们已经进行了猜想,并非常想知道百分数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数,他们的主动要求学习知识的热情得到了空前的高涨。
总之,学生是充满灵性的,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运用智慧,调动全部的激情,使自己从 “传授者”变为“研究者”。课堂中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学习的主动权。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大大胆探究知识,和学生共同经历快乐的数学课堂,享受数学学习的奇妙与乐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参考书目】:
①《小学数学教师》2009.5 2009.9 2010.72010.9
关键词:倾听;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02-01
倾听是每个社会人与他人交往的必备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目的、有意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
一、对倾听的认识
1、倾听运用于数学教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数学教学内容为载体,对于数学课堂积极开展对话教学,在交流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倾听,是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2、数学课堂中的倾听,核心是用“心”听,它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以尊重、真诚、理解为前提,与贯注、共情、挑战,反思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非言语行为,充分理解学生言语信息,注重联系学生学习内在环境,发现学生可利用的生成资源,从而走进学生情感世界,认清学生数学学习的原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数学学习中自我成长。
二、怎样进行倾听
1、教师示范 让学生会听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无论他们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不能在这个时候做其他事或者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因为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2、搭建平台 让学生善听
(1)制定规则 指导倾听。在数学课堂上,发现了学生不善于倾听的问题之后,针对存在的现象建立了“四心”倾听规则:一要专心:上课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发言要举手,不能在座位上随便发言,不重复同学的发言。二要耐心:如对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不能随便插嘴,要等同学发言完毕才能举手发言。三要虚心:当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时要虚心接受。同时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者补充的时候也要虚心,要以“我认为……”,“我想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这些方式进行交流。四要有心:对同学的发言不盲从,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倾听的习惯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2)预设目标 明确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读题等情况下,其他学生应该完成什么样“听“的任务呢?教师要在备课时想好,在学生“听”之前布置好。学生有目标,才有可能认真听。在学生发言之前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认真地听,等会要进行补充说明?”“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3)创设情景 促进倾听。一节课45分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中小学生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所以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4)借助游戏 善于倾听。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倾听是虽然枯燥,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
3、善用评价 让学生爱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每一滴水落的声响,当学生说得精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赞赏,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同时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除了用激情的语言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来鼓励学生。如用目光接触、点头微笑、靠近学生、体态放松、露出全神贯注和兴趣盎然的神色去倾听学生的回答;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使学生更加善说乐听。
教师的即时评价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听欲望,但是在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评价显然比较单调,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对同学的评价,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对同学的评价,如对同学的精彩发言进行鼓掌表扬,再如低年级经常用到的言语表扬: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这些表扬的方式也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倾听评价中来。另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的内容还可以采用同桌互评的方法。
除了课堂上进行即时评价,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倾听的评比活动。如“倾听之星”评比,只要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的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推荐,可以获得“倾听之星”的小奖牌,小奖牌累计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到教师这里换取一份小礼品。
参考文献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课改对信息技术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还特别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交流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尝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趣味引课题,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外部力量
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关键,一个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能缩短学生同教材、教师之间的距离。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师生共创的课程目的。要达到以上目的,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应付外部世界。”所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1.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的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像、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色彩、形象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能力,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互助合作,共同进步。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张扬个性,自主发挥;合作不仅是生生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还要求师生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任务布置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参与学习,把握学生的心理,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激情互动,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正确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奥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任务更重,要求教师的素质更高。
小组协作式学习是实lunwen.1KEJIan.com现班级整体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任务,小组中的“小专家”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的信息与小组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的,相互讨论、指导、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
3.耐心辅导,鼓励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且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所学知识懂了,有了成果就有了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设计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多做鼓励。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因人而异对问题作出不同解答:有的需要演示;有的需简单讨论;有的可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解答,切忌嘲笑、训斥,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在课堂上把自己看成是学生中的一员,师生感情加深了,学习气氛也浓厚起来了。从情感上给学生以学习上的帮助,不仅让学生学到真知,而且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三、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如:学生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让6个学生为一组,设计商店买卖的游戏,如小明给售货员100元,买一个玩具熊40元和一个洋娃娃30元,够吗?如果够,剩的钱还可以买什么?让他们计算一下,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小学生经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在题目的条件与问题上都明显地体现出来,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着手。
二、加强扩题、缩题和改编的一题多变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能一例一教、一题一练,教学时要经常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把习题用足、练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牢固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首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变题的方法,一步计算问题变两步计算问题有三种方法:一是增加条件,二是拆分条件,三是改变问题,反之两步变一步也有三种方法:一是减少条件,二是合并条件,三是改变问题。如:“同学们做了25朵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与“同学们做了18朵红花和7朵黄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就是应用拆分条件、合并条件进行互相变化的。“同学们做了25朵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与“同学们做 了25朵花,后来又做了18朵,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就是应用增加条件和减少条件互相转化的;“一套衣服上衣12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45元,裤子多少元?”与“一套衣服上衣12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45元,一套衣服一共多少元?”,就是应用改变问题互相转化的。改编应用题就是把条件和问题交换位置,如:“一套衣服上衣12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45元。一套衣服一共多少元?”与“一套衣服 一共211元,上衣12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多少元?”就是交换条件和问题实现的。其次,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扩题、缩题和改编练习,
比如:学校买来篮球2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买了多少球?
l.买来的排球是篮球的25%
2.买来的篮球是排球的25x
3.买来的排球比篮球多25%
4.买来的排球比篮球少52%
5.买来的篮球比排球多25%
6.买来的篮球比排球少25%
使学生明白一步计算的问题与多步计算问题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思维过程、提高解题的开放性
用数学教学应尽可能地体现开放性,一方面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提供的信息可以不足,也可以有冗余,促使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补充、筛选,以获得有效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从某些信息所得到的结论要有开放性,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如:三年级数学下册32页第7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植物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学生每张5元,植物园还规定10人以上的团体票可以享受优惠,即每人6元,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合算?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我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进行分析解答,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1.第一种方法: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 50名学生和学生每张5元,3位老师和成人每张10元这几个信息,可以得到要买票所付的钱是 50×5+3×10=280元;
2.第二种方法:题目告诉我成人每张10元,学生每张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可以每人6元的优惠,可以这样想买43张儿童票和10张团体票,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实际算一下43×5+10×6=275元;
3.第三种方法:从题目知道10人以上的团体票可以每人6元的优惠,50人可以买团体票,所以买票所付的钱是50×6=300元。
比较这三种方法,第二种至少要少付275元,三种方案相比较,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 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又增加了智慧和才干。第三种方法虽然不是最合理,但体现了学生的开放性,所以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学跟人类生活广泛的、密切的、自然的联系,同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问题意识,获得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西平《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杜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小学生的比较敏感的群体,而且对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十分在意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把握教学评价。老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情绪,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深知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进行论述。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之间的同辈相处是小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辈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很明显的,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应该多多运用学生这种同辈互相影响的作用,让表现较好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整个班级的全面进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对表现较好同学的评价,用一种比较好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情绪去表扬学生,这样就会让其他同学对表现较好的同学产生敬佩之情,进而在同学之间形成一种模范效应,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这样就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在音乐课堂上更加积极努力,最终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进步,也会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会存在差异,学生之间的成绩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客观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在进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如此,我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虽然不同的学生会在音乐表现上有不同的成绩,但是每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优势和长处对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般都是教师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会使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减少。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应该有所改变,努力改变由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向多元的评价方式转变,因此,我认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采用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对学生评价的方式,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为教师的评价不一定是全面的,而且教师的评价方式也不一定是客观的,因此,增加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就丰富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有更多的视角,也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笔者在进行一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在课堂上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曲之后,我没有立即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而是问了演唱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位演唱的同学说她觉得自己很紧张,唱歌的连贯性不太好,有一句歌词还唱错了。在这位同学唱完之后,我也邀请全班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很多同学都踊跃说出自己的观点,一位同学说这位表演者唱得很好,已经很勇敢了,很佩服她;而另外一位同学就说这位同学唱的声音不够大,唱歌的时候面部表情不够丰富。在同学们都发言完毕之后,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对这位演唱的同学表现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都进行了客观评价,这位演唱的同学很认真听取大家的评价,也表示她自己很谢谢大家的支持,以后会努力做得更好。这样的教学实例其实是很好的一个课题教学评价方式,在这样的课题教学评价实例中,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到课题教学活动中,而且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种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会给学生提出更多的评价意见,这样也会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
四、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从不知到知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多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教师需要正确处理的现象。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学生的错误和缺陷,这就需要老师正确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及时有效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也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一次我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班级的同学分成了4个小组进行演唱小比赛,因为学生都很希望自己的小组可以得到第一,因此,大家都演唱得很认真,而且也会认真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在4个小组演唱结束之后,笔者对每个小组都进行了评价,表扬了大家的表现,但是,一个小组的同学就提出另外一个小组的同学节奏没有唱对,我们就邀请这个小组重新唱了一遍,确实发现这个小组的节奏出了一点问题。于是,我就带领大家重新对这个部分进行着重教授,让大家对这个部分重新掌握。这样不仅能够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而且也可以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不让学生因为这些问题失去学习兴趣,反而是让大家更加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是十分有实用性的,也是可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
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比较适宜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性
课堂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亦是如此。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教学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老师在讲,学生被动的学习。长期形成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容易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失去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最终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全国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后就不断有学者提出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作为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教学当然也不能回避。笔者认为增加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性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促进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进行详细论述。
一、何为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性
互动是指交流、合作、对话等。互动教学是指在交流、合作和对话的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堂的互动性教学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对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学生共同携手实施课堂教学、携手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在一种互动性的氛围中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不同的学者对于如何开展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包括:师生的情感互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学生知识结构的互动,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二、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课堂的互动性教学
(一)师生情感的互动
虽然说语文课堂教学有其一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完全拘泥于模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主持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认真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上按照教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带动学生参与,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比如在上曹操的《短歌行》的时候,我们就安排了一个小型的课堂辩论,让学生关于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辩论。因为曹操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所以在学习他的作品的时候安排这个辩论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区了解曹操这个人物,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短歌行》,较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其实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具体指的就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语文知识,实践就是我们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开发性作为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中密切联系的内容,可以为初中语文互动性教学提供一定的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语文知识后,可以进入实践层面。在实践层面上,学生可以从实践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努力总结,最后使得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需要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进行实践练习。不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需要进行实践,在学习其他课程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实践,而且可以采用语文课程实践和其他课程实践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增加两个或者多个课程或者是知识点的联系,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衔接性。
(三)学生知识结构的互动
何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生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之间、现实与历史之间、师生与知识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学生知识的互动性强调的是在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的时候,通过联想、回忆或者再现等方式,把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重新温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而且有助于联系记忆新学的知识,保证知识的衔接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式在应用阿斗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学科内的综合互动和学科外的综合互动。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学科内的综合互动比较多,因为语文教学具有其一定的特点和联系,而且是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这样在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立足于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将新学的知识与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分辨新旧知识点,而且将新旧知识联系记忆,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激发学生互动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相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肯定让学生相处得更加轻松,更加没有压力,所以学生同辈之间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同辈影响力,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学生帮助老师完成部分教学资料的搜集或者整理,这样就让部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学生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多加鼓励参加了这些活动的同学,让他们在同学心中树立一定的榜样或者模范作用,进而促进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在部分同学带动其他同学的基础上,使得整个班级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增加,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会让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参与准备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这样就可以达到同辈带同辈的效果,在学生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影响作用,促进大家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教学,提高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互动性的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在充分调动有限资源,开展多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2)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技巧;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学生积累词汇、培养文化底蕴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来说极为重要。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由课前导入的质量决定的。教师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务必给予课前导入一定的重视。完美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问题式课堂导入
问题式导入是比较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是通过这两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学习是有方向性的,这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问点并予以解决。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探索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过程,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更加感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并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在课前进行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故事式课堂导入
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同时对故事也很感兴趣。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以《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为例,课文中主要讲述的是诚实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诚实的故事,例如《狼来了》,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语言应形象生动,让学生对故事的情节与内容产生兴趣与好奇。最后向学生讲述不诚实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故事式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课堂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这对于教师来说减轻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名言警句式课堂导入
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名言警句中的警示含义,对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与思想都有一定的指导和警醒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一些名言警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这种教学导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灵及思想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同时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相应的学习气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音乐式课堂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用来欣赏,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音乐式的课前导入方式,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学习。这种课前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音乐的导入方式,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领悟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视频式课前导入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教学工具样式也越来越多。现代教学的辅助工具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课前导入。学生通过观看小段视频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有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负担。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连续画面,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对塑造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及文化素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产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学生情操,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课前导入方式,改善了课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提高了教学水平。
对于教师教学而言,课前导入也是一门教学科目,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测。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多种课前导入方式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方式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而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课前导入方式的改进也是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通过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从而保证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谌立凤.小学语文的课堂导入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14(12).
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思考实践研究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中职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特点主要就是知识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的积极创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本文主要就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中职课堂教学的实践,为大力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基于有效性中职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则
1.把教学情境和问题进行融合
教学情境,主要就是指用更为直观的方式把书本中讲述的代表实际事物的一些知识进行再现,并把其相关的背景进行展现。教学情境包括多种类型以及多种方式,其中主要强调的就是问题情境以及问题意识的表现。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把实际问题看作是一种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起点,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作为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把学习的过程简化为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这样的问题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开展。
2.师生互动以及教师引导的融合
在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实际上就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却忽略了老师的引导价值,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限制性,在课堂上并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徘徊,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出现失效性。要想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3.把课堂练习和反馈进行融合
教学的反馈不仅要保证反馈的科学有效性,还要保证反馈的及时性。通过课堂习题练习的这种即时反馈,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及时了解,对于不能及时掌握的知识可以进行有意识的学习与强化,对学生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这种课堂练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及时的进行掌握,并检验自身教学的方式与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适时的引导,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课堂的练习和反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前进行,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效果快速准确地得到反馈,同时要保证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二、基于有效性的中职课堂教学实践
1.认真地对中职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学情主要就是指学生对于知识的一种贮备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和价值观等。目前,中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甚至是无效教学的情况,对于学生自身来说,长期的低效学习与无效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师没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掌握。中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对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境的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提高其艺术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特别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提高其艺术性是实现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措施。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弱,因此,在中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其艺术性,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首先,老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老师要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处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老师要使用符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同时还不能违背一般的教学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营造一种趣味性浓厚的教学氛围,科学合理的对教学活动中的游戏进行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机制
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参与学习的程度,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及鼓励性的评价,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评价的有效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以及态度进行及时的关注,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同时注重开发学生不同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各种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4.开展适度的拓展性训练
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拓展性训练。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情进行适度的拓展性训练,对学生在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并及时进行教学重点的调整,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同时,要注重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训练,在习题量以及难度上进行有效的区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生源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式以及手段的灵活性。老师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金仙.关于“主体性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2011,(12).
[2]沈惠芳.新课堂新教学——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J].才智,2011,(17).
[3]刘岩峰,谢敏.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J].职业技术,2011,(04).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52-04
【作者简介】沈玉红,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师,一级教师。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已有一些教育教学工作者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与研究,也发表过一些相关的调查报告。笔者充分研读了此类研究成果,对苏州地区部分学校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情况及实施后各阶段的效果反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研,发现当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课堂评价倾向于听课教师对上课教师及上课学生的评价,倾向于上课教师与上课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而忽略了上课教师对自我的评价与反思;其次,由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是反对单纯绝对的量化评价,而推崇将质性评价纳入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现行的评价方式推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只单纯地关注质性评价,而忽略了量化评价的作用;最后,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虽然都会经常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但在提出改进意见后的跟踪落实上,力度仍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及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改进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
一、鼓励教师进行自评与反思
教学中的教师自评与自我反思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保障,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真正地从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进行自评与反思,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实际操作时,由于缺少切实有效的自评内在标准,以及受传统评价模式中他评观念的影响,教师的自评及反思经常被忽略。为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自评与反思的标准并实施,是推进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而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的标准并将之付诸实践,必须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自评与反思的标准要科学。
标准是判断事物性状的标尺。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的标准是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各种思、言、行作出自我评断的具体准则。现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的方式主要是依靠教师在实践中的自我探索,很少有相应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由于很多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对课堂教学的认知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自评与反思时的标准带着一定程度的主观臆断,从而较难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改善当前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中自评与反思欠缺的实情,不但需要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更要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并加强这些研究机构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对发展性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的标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制订出科学的、适合课堂教学发展的自评与反思标准。
2.自评与反思的内容要全面多角度。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间各种要素组成的一种全面的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自评与反思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采取全方面多角度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和自我的教等角度进行自评与反思分析。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自评与反思中,要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结果受到很多变量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自评与反思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情境问题是否生活化,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教学方式是否有启迪性,学生的学习效能能否得到优化,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能否得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否得到加强,学生对课堂预料之外情况的应变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等等。
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自评与反思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还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及对学生未来各项发展的引导方式。具体来说,应包含:教学引导是否新颖,教学逻辑是否合理,教学提问与引导及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是否合理有效,教学时间分配与课堂容量安排是否科学,课中练习与引导释疑是否恰当,课中的留白与思考是否巧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否紧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否正确,课堂小结是否注重能力的提升,因材施教及因生施教的落实是否合理,等等。
在自评与反思过程中,各项指标均可采用分数制记录,并记录下相应的反思修正建议,以便在下次的教学中对照改进。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自评时总分值的变化来了解自身对把握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状况,也可以参考每个指标的自评分值变化来找出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缺陷,找出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不断循环,螺旋式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将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统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质性评价越来越受欢迎。尽管人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强化质性评价,从而快速实现将质性评价融入量化评价中,但在真正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质性评价的相对侧重,反而导致了很多的课堂教学评价只进行质性评价,而忽视了量化评价的另一种极端的出现,这无疑有悖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那么,如何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进行统整,而不偏重于其中某一方面呢?
1.学生学习方面。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平时练习及课中、课后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整。在平时的单元练习、期中期末考试中采用“得分+评语”式的评卷方式,完成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言语表扬和激励,在课后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效能提升的建议。在每学期的终结性评价中,教师要依据平时每次考试的加权进行评分,并给出优良等第,同时也要对本学期的变化加以说明。
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过往表现和现时表现中进行量与质的统整评价。对学生的过往表现给出得分制的量化评价,以体现出该学生当时的学习基本面及学习的效能;在不同时段的动态观察中,教师可以用分数评价学生在某方面的发展情况,并辅之发展过程概述及发展方向的评语,从而分析学生的动态提升过程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方向;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中,教师要以言语交流为主的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学习潜在的发展能力提供有效的可行性的建议。
2.教师教学方面。
首先要建构一个科学、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虽然形式上偏向于新课改理念的质性评价,但评价的对象仍以教师的“教”为主,过于侧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评估,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及课堂中师生间交流与互动的评价。为改变这一现状,在评价中应当既要“评教”,也要“评学”。“评教”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评价,“评学”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为教和学是课堂教学体系中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
其次是要运用科学切实的评价方式。为了使课堂教学评价更有效,需要评价者明确评价量表中各层次指标间的相对权重,然后对被评价课堂进行量化计分,并针对弱势指标给出相应的质性改进建议。评价者可依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所见所感,将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与二级指标对比,进行量化赋分,再根据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该受评课堂的总分,依据得分进行优良等第的划分,给出综合性的优点综述与改进建议。
综合以上两方面要求,笔者尝试构建了一个课堂教学评价表(见表1)。此评价表包含“评教”与“评学”两个维度,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与15个二级指标,所得到的量化的评价数据及质性的评价建议,将为教学者下一阶段的教学改进指明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将评价结果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中教与学的效率,是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如果将一次评价的结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终结,那就大错特错了。一次课堂教学的评价,仅仅是为此课堂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精细化的评估并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发展建议,而最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能否得到真正的提升,最关键的还是要将这些改进建议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没有后续的跟踪落实,一切的评价结果均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为此,各级教育领导者、各地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在完成一轮的课堂教学评价后,将他评中所有的量化评价及质性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帮助并促进被评价者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评与反思,进行第二轮、第三轮乃至更多轮的课堂教学,并在每轮教学中均依照上述评价量表给出相应的评价及建议,将评价结果的跟进落到实处,将提升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效能提升进行到底。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落实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均有着异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若能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注重教师的自评与反思,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进行有机的统整,并将评价结果落到实处,不但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坚.何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版,2012(09).
[2]王琰春.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3(01).
[3]蔡伟.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3(03).
[4](美)Scott G. Paris, Linda R. Ayres.培养反思力[M].袁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美)G. Winggins.教育性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开放的课堂;素质教育
课堂是我们开展政治教学活动最为主要的形式,相较于其他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便于组织与协调等诸多优点。然而,课堂教学也具有一个突出的弊端,那就是教学环境过于封闭化。很多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的时候,往往就是依靠手中的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参考资料照本宣读。这样就使得政治学科这样一门原本就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并且,在这种封闭的政治课堂上,学生翻来覆去学到的知识都是一些固定的课本上的知识,很少有学生会把课本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使得政治学科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要知道,政治学科是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地一个重要途径,倘若开展的政治教学仅仅是局限在教材的框架之下,那么这些教材上的知识就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也就丧失了学习政治学科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政治课堂。
一、把学生变为课堂的参与者
在政治课堂上,教学活动开展的对象是学生,脱离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即使再精彩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真正地变成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课后练习的设计等等。这样的政治课堂就不再是教师一人独霸的封闭的政治课堂,而是有了学生参与的更加开放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形成能力、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开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我们之所以容易陷入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是因为制定的教学目标本身就过于单一封闭。在以往的政治课堂上,我们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多集中在知识点的掌握上,这样的教学目标自然就使得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单一地指向知识的讲解,从而导致其他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政治课堂上一定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开放化,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除了包括知识目标,还要制定相应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样,有了立体化、多层次的开放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自然也会变得立体化和开放化。
三、开放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采取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几乎成为了一个既定的模式,因此,要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政治课堂,就一定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开放化,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采取探究式、讨论式、访谈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产生更具针对性的效果,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刺激下促进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四、适当引入多媒体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
课堂教学是在课堂环境下组织的教学活动,因此,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化呢?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教学之中。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不仅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优势,同时,多媒体工具还能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同互联网连为一体,这样,即使学生坐在教室里足不出户,也能够通过互联网游遍天下,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封闭的课堂,而是与时事、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时俱进的开放的课堂。
五、开放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检测之前的教学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反思,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我们所采取的评价方式往往就是单一的考试方式,无论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最后都会用一张考卷“定生死”。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不可避免地把精力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因此,我们一定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考试成绩,还要把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诸多表现,例如听课时候的反应、课后实践成果、作业完成情况等也纳入到评价范围内,这样,评价方式变得开放以后,教学活动自然也会朝着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推进政治教学的素质化已经成为了政治教学活动发展的主流,而我们要想推进政治课堂的素质化,打破政治课堂的封闭性,冲破课堂的约束就成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勇于打破政治课堂的封闭性,使得政治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三观”的健康形成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涛.思想政治课开放性问题设计的一般要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Z2期
[2]袁朝霞.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放性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