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时间:2023-06-07 09:3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第1篇

一、运用生动、可感、具体的形象感染中学生

1.利用比喻,使教中学生动化。为了帮助中学生有效掌握看似枯燥的英语知识,攻克英语学习难点,教师授课时可运用生动的比喻,使知识趣味化。2.利用表演,使教学可感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带入感情,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再现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听课。同时,可以把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中学生切身体会,形象可感,能够加深记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应的单词、语法知识。3.利用实物,使教学具体化。教学实践表明,实物实景因形象具体而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并加深印象,如果中学生把所学的词汇、语法与相关实物有机结合,那么记忆会尤其牢固。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相关设备和器材,有时可以举某个同学的服饰穿戴,发生在其位中学生身上的某件事,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墙上挂着的名人名言的例子,直观的实物介绍,可以使中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和客观事物相联系,使中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促进学习

由此可知,要使中学生学好英语这门科目,中学英语老师就要多与中学生交流,多关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的耐心、爱心、‘巨心感动中学生,赢得中学生的爱。只有这样,中学生才会由此生发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自然学好英语。

三、创新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学英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学习并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中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学法指导,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具有创新性的活力课堂。1.创新教学手段,鼓励中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由教师教向中学生学的转变,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中,以中学生为主体、为重心,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应用适合的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进程。2.鼓励中学生发扬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师依赖越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强。独立很重要,但是合作更重要,因为合作是提高中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渠道,鼓励中学生与教师合作、与同伴合作、与家长合作,这是实现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会合作、善合作,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在合作过程中与他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中学生才会知道怎样高效学习.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如此方能实现高效地自主学习。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中学生才会有兴趣、有能力创新学法,强化创新能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化是教学的内核和至高境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的教学艺术,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教书育人,使中学生在艺术化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以艺术教书,艺术求真,以艺术激情,以艺术育人,可行且势在必行。

作者:王春单位:肥西县金桥高级职业中学

第2篇

【内容摘要】随着高中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和丰富,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文章从高中数学课堂的反思能力培养环境的营造、高中数学教师的培养方式以及高中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训练进行分析探究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反思能力 培养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灵活性、严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它对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数学反思能力是高中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学习和创新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保证。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营造优质的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培养环境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优质地、高效地、和谐地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环境对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帮助作用,并且积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营造活跃、优质的高中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比如说优化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内容。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内容规划了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授课时的主要流程和教学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内容对教师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培养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备课内容来营造活跃、优质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突出强调数学反思思维方法的运用。比如说,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在教学内容上面巧妙的导入一些能够吸引高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得到发挥的数学元素。然后就是丰富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较为被动,对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成效不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丰富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来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高中数学课堂培养环境,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创新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二、强化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方式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和强化自身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方式来增强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效果。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先锻炼高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较高的学科教育,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和锻炼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就必须首先锻炼高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说这样的一道高中数学题目:“刘旭是一名农场主,他每天需要给他的两个合作伙伴超市欢乐买超市和好再来超市供应土鸡蛋,已知欢乐买超市在刘旭农场的东偏南30度方向的4000米处,而好再来超市在刘旭家的西偏南60度方向的3000米处,刘旭运送土鸡蛋的卡车每小时的车速为4000米,求刘旭给欢乐买超市送完货后到好再来超市所需的时间?”通过推理和思考可知题目所隐藏的未知量为两个超市之间的距离,因此,高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知量通过推理计算可得两个超市之间的距离为5000米,然后再加上卡车已知时速综合运算可得出刘旭从欢乐买超市到好再来超市需要花费1.25小时。如果高中学生没有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进行反思和逆向思维观察,高中学生很容易在一开始时就掉入题目的文字陷阱,因此,高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然后就是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数学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性,因此,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加强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灵活性,帮助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创新解题方法,加快解题效率。

三、提高高中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培养意识

高中学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实力,让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所以,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自主训练意识也非常重要。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传授高中学生高效的数学反思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比如说传授学生敢于质疑和创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很多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数学题目答案和数学题目解法的唯一性非常认同,这就造成了这些高中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学习较为被动,灵活性不强,不懂得质疑、创新,自然他们自身的数学反思能力也不会得到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题目灵活性非常强,它的解题方式并不是唯一的,高中学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高中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只有在不断地质疑和创新中,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才能够发挥到最大化,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灵活性才能够的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懂得总结和反思。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结和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锻炼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为高中学生营造优质的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培养环境,强化自身的反思能力培养方式,同时提高高中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培养意识,科学地培养和锻炼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职业教育中心)

第3篇

笔者在黄山市某中学高一到高三3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20份。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网络学习基本情况分析首先对被试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做了调查,主要包括是否拥有自己的电脑、上网的时间以及进行网络学习的时间,在调查的120名中学生中发现只有2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总人数的47.5%,可见上网还不是中学生的主要课外活动,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也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太严格,为了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进一步调查发现,81.7%的中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意识。调查发现,44.2%的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仅仅是出于单纯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在课下花时间去阅读与课程有关的课外读物或者登陆网站去寻找相关资料;42.5%的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目的是用来完成老师或父母布置的作业。仅有3.3%的中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学多点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他们认为利用网络来学习比较方便,比单纯的传统授课效率高。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网络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差,基本上都是为了完成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任务才进行网络学习,很少有学生想通过不断的网络学习来发展和完善自己。调查发现,仅有10%的学生在上网时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其余学生则易被网络中丰富多样信息吸引,自控能力普遍较差,这也大大影响了网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遇到困难是否会灰心丧气,失去信心”问题上,64.4%的中学生回答会,进行网络学习时86.3%的学生会借助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帮助。经调查发现,他们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网络操作技能的不熟练、求助的渠道少、缺乏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等。调查发现,69.1%的中学生有依赖网络解决任何问题的想法。由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既方便又快捷,能够很快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依赖网络。他们将越来越不愿意认真思考,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认为网络能解决所有自己不会的问题,甚至于连考试都想借助于网络,这将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较多负面影响。总之,网络学习目前对于中学生而言只是类似于百科全书或是参考答案一样的工具,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网络学习,也还不能完全接受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经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有网络自身状况与教师指导两方面。56.3%的中学生同意在网络学习中某些网页指示不明确,让他们不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64.9%的中学生同意过慢的网速严重影响他们的网络学习效果。而老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极其显著,82.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学习中,老师的作用很大,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提高自己的网络学习效率,有的人认为,只有老师给自己提供相应的网站或者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他们的目标才会更明确。但调查也发现,69.5%的中学生并不认可在以往的网络学习中,教师确实曾提供了有用的帮助,这表明当前中学教师自身网络素养与网络学习能力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从学习者个人因素层面看,首先,中学生往往不重视对网络学习方法的总结。调查中发现,57.5%的中学生很少总结自己的网络学习方法,还有9.2%的学生从未考虑过总结学习方法对提高网络学习的作用,可见中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其次,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网络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88.4%的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明确自己该怎样实现自己的希望,目标和满足自己的需要,仅有11.6%的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有个明确的规划,明确自己进行网络学习的目的。这说明中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比较茫然,对网络学习的过程还不是很了解,自然网络学习的效率不高。再次,中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较为单一。绝大部分学生在网络学习时,局限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兴趣联系比较大的内容,这就导致了中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比较单一,这样的学习对中学生知识面扩大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后,网络学习效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69.2%的学生都没有对网络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自身很少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给予反思、总结和评价。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对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黄山市中学生网络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网络学习基本上是家庭环境内进行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同时,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使中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而笔者从家庭教育的层面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家长应提高自身网络学习技能和信息素养很多中学生不能科学地利用网络,对网络学习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家长的指导与监管不够直接相关。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应该多学习一点网络学习的知识,对中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有详细的了解,知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而且知道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对孩子进行引导。家长还要知道网上哪些资源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利,知道哪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哪些资源不利于中学生浏览。另外,家长在自己熟练掌握网络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应多向孩子讲解示范,让其了解网络学习的本质和意义,积极努力地引导其正确开展网络学习,帮助其少走弯路,从而更加顺利地达到网络学习的目的。

(二)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进行适时引导网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也是影响中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那些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予更严格的监督,加强其网络学习意识。家长应指导孩子形成科学的网络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根据孩子的网络学习能力,给其布置略高于其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而增强其意志力和网络学习的技能。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中上网,以便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引导,同时也便于传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教给他们各种网络学习的技巧。

(三)积极地总结和评价孩子的网络学习效果再多的练习都比不上一次的反思,只有进行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地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直至掌握正确的网络学习方法。经调查发现,中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针对这一问题,家长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方法指导。刚开始,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在每一次网络学习后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个过程,逐渐地使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不仅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促进孩子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使网络学习成为中学生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

(四)激发孩子的网络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娱乐功能发达,易使学生沉迷其中;而网络学习内容则大多枯燥单一,难以吸引学生。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可以鼓励学生玩玩智力游戏、成语游戏等与学习和智力发展有关的游戏,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另外,在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鼓励他们适度浏览一些有益身心、拓展视野的网络资源,从而拓展其知识面。

第4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就是语文教师主导课堂,教师独立教,学生独立学,严重缺乏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正常互动交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运用合作学习法,可以促使中学生增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学习的意义,最终达成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当前初中语文学科合作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意识不足

初中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不足,教师不能注重引导学生,学生也意识不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导致课堂学习成了放任自流,严重影响了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形式化严重

大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组的方式往往都是让座位临近的学生作为一个小组,只是单纯地进行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内容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另外还有语文教师部分教学内容,多次应用合作学习,导致合作学习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被有效执行,知识作为了一种形式上的应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平淡无味

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对于安排合作学习,不研究同质和异质,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导致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平淡无味,毫无生动性可言,课堂教学严重缺乏了活跃氛围,最终的结局只能逐步走向“死亡”,导致课堂合作学习模式运用混乱,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

二、合作学习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中学生的思考欲望,鼓励学生可以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来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繁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学习差距大等问题。而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语文教师解决教学困难,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可以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进而真正地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教育目标。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努力来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学生在课堂相互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增进彼此间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初中语文学科构建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给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辅助作用,帮助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处于课堂的核心位置,一直是以教育者姿态满堂灌,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一些消极的学习情绪。语文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加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可以在一个丰富多彩的氛围中充分地开发自己的头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有效激发自己的课堂学习兴趣,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和畅所欲言的空间,最大化的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快速地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开展“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对石拱桥进行收集,尤其是生活中或者身边石拱桥的影像、文字资料进行整理与收集,并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里展示小组成果。同时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对所收集到的内容进行演讲、发言,并将讨论结果以报告形式上交给教师,进而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前合作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语文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互动的主要阵地,它是学生学习知识以及获得情感和树立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也是语文教师运用新型教学方法的主要园地。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头脑和身心一起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激情澎湃、青春年少,但往往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惑,比如说情感困惑,这是这一阶段学生主要面临的一个情感话题,语文教师就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中学生的这一情感困惑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帮助学生疏通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例如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致女儿的信”一课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同时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在讲授了基础知识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写关于爱情的短句或者小品等,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制订编写任务,其中需要包含一些戏剧性冲突情节,比如来自于父母或者教师的反对态度等。在学生完成剧本编写以后,语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一场课堂表演,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性。这样一来,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扮演父母,有的扮演教师等,在这场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演生动形象、惟妙惟肖,让语文教师从内心感慨他们的积极态度。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很好地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表演来深刻领悟父母以及教师们的情感观点,从而使学生的内心得到触动。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性

初中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语文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运用时,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合理地安排合作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合作学习中。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合作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规划,使学生可以在足够的时间内快速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促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帮助学生可以快速地获取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真正地实现合作学习的意义。语文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内容时,需要注意一定要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课堂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值得学生通过合作思考探讨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思考兴趣,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羚羊木雕”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以首先导入一个让学生合作思考讨论的问题: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此问题来引入一个有关“代沟”的话题,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代沟”这一现象的看法,还有所谓的“代沟”的实际表现又有哪些?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来有效引发学生的合作思考探究,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生活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科学制订合作教学大纲,重视学生主体性

在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对合作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制订,其中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需要符合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有效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语文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科学的研究和制订课堂教学大纲,深入的完善合作学习内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前提,科学合理的将学生进行分组,促使学生可以高效率地在组内完成语文教师所布置的合作学习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进而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紫藤萝瀑布”一课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科学地制订本节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来对合作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在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对紫藤萝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来进行分享,并依据自己的想法来对紫藤萝的生长习性进行确认,有效引发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语文教师在这一环节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印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置一些合作探究性的课堂问题,促进学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沟通,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进而帮助学生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合作学习意识和思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既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5],可以有效增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和团队协作能力,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发挥出来,真正落实生本课堂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初中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尚信.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0):11.

[2]辜建强.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8):48.

[3]王来,安丽丽.刍议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8(12):96.

[4]瞿选彦.开展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2019.

第5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心理指导;方法指导

职业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一是由于其初中阶段学习基础不牢固,二是由于其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三是由于其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职业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就变得困难重重,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为此,教师应该根据职业高中生英语学习现状,加强对职业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学会学习。

一、职业高中生英语学习现状

由于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高中生的英语学是让教师十分头疼。一部分学生最基本的词汇和句式都掌握不牢,不会运用,考试时成绩总是十分差,由此渐渐丧失信心,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英语;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十分渴望学好英语,而且学习十分刻苦,但是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好,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职业高中生英语学习指导

对职业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指导,主要可以分为心理指导和方法指导两个层面:

1.心理指导。

(1)激发职业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心。职业高中生大多是中考时的落榜者,他们一直是小学、初中阶段的学困生,学习成绩长期居于中下游,难免会缺乏学习信心。尤其是英语学习,涉及到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错综复杂,学生多认为难度太大,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心理,缺乏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就要激发职业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信心,使其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夸奖学生,树立学生整体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从简单易学的内容入手,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从而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2)激发职业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很多职业高中生更喜欢看小说、玩微信、听音乐,而不喜欢枯燥的学习,尤其是母语之外第二语言的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职业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讲一些英语故事、笑话,用英语聊微信,播放英语歌曲,进行英语演讲、辩论,开展英语角等课外活动……这样便可以一点一滴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爱上英语。

2.方法指导。

(1)引导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教学的痕迹。做好课堂笔记,不仅可以加深当时学习的印象,还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有所回顾。但是,目前职业高中生对课堂笔记却是容易忽略的。为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对于重难点内容要反复强调,要求学生记录下来,课后翻看。

(2)帮助职业高中生制订学习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处的“预”,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学习计划。只有有了计划,才能够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有有了计划,代表有了目标,从而让学生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更好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短期计划和一个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相应的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计划;长期计划是让学生制定一个学期学习计划,每一天、每一堂课都要朝着整体的学期学习目标努力。这样,计划有大有小,目标有近有远,可以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更高效地学习。

(3)传授职业高中生预习复习方法。预习复习是学好英语必须经历的环节。预习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的放矢,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复习能加深和巩同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其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是科学、高效率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职业高中生不仅缺少预习和复习的环节,也缺乏预习和复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及时指导传授方法和技巧。比如,预习过程中要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疑难点、重点,设计问题留待上课时解决;复习时要重点复习预习中的疑难点,反复翻阅笔记等。

(4)教授语音、词汇和语法学习要点。英语是一门很注重语音、词汇、语法内容的学科,学习内容通常涵盖了这几个方面,因此这几个方面的学习尤为重要。职业高中的英语教材通过Vocabulary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vocabulary、Listening and vocabulary等版块,把词汇学习与听、说、读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要点,通过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结合来不断训练语音、词汇、语法,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绿色高效;初中生

当新课程将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在教育第一位时,初中数学教师思考更多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获得更多知识与能力,突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高效课堂”的概念因此应运而生,很多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也不断进行着更加深入的探索,但理论性指导的缺乏、偏离教材内容的“畸形发展”等问题,给课堂教学蒙上了阴影。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看起来幽默风趣、博学多识的教师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茫然;各种问题情境的累积添加却让学生最终仍旧一无所获。种种迹象表明,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渴望和期待的是自然、绿色教学本真的回归,而非看似热闹精彩却效果低下的课堂组织。

一、从学生视角看“低效课堂”的成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对于教师来说,要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钥匙”,必须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调查表明,初中生的课堂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学习的时间短、空间封闭、知识量大。受此影响,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收效甚微,导致学生在课外应用所学知识时受得了阻碍。

二是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共通性。众所周知,数学的公式、符号等都是抽象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严格来说,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其实都是生活现象的缩影。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学习方法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其实是一脉相通的。然而,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其实都是理论知识,这些理论与生活相脱离,成为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的数字、符号乃至数量关系,由此,这也导致了学生很难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学生缺乏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思维。数学思维的形成,有赖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触大量理论与实践,即每当学习了一种理论知识,都会有用实践来检验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说,数学思维是以理论为基础,在大量实践的过程中所掌握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仅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势必会影响数学思维的形成,而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来看,正是因为他们陷入了这种有理论而无实践的“魔咒”,才导致了课堂教学低效。

二、打造绿色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增加课时,减少课堂知识量

很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将大量信息汇集一堂,让学生的思维在数个新知识之间跳跃,这种课堂组织方法虽然能够加快教学进度,但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可借鉴美国的教育模式。美国的小学和中学是知识的“吝啬鬼”,教师会严格限制学生得到知识的数量,数学课只允许学生得到一个知识,但仅这一个知识,学生都会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因为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一个知识,从知识的概念、定义到各种应用的方式,都要求学生必须熟知,并能信手拈来,活学活用,而非粗略了解,即开始新知识的教学。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种技能包含理论与实践,是真正的“学到知识”,而非知识的皮毛。借鉴这种教学理念,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尽量增加课时,减少课堂的知识量。通过反复的指导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一个知识,即能够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久而久之,则能够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本功,从而消除“上课听得懂、下课做不对”的现象。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可根据课题的类别,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相匹配,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可采用从实际问题入手,以实际问题来组织课堂的方法,让学生首先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才掌握学习方法。

如“二元一次方程”一课,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向学生列举了一个实例:小丽和玲玲等几个同学随家长去水上乐园,水上乐园门口的票价提示,成人票35元/人,学生票半价,团体票(16人以上)6折。小丽的爸爸说:“我们12人,需要350门票。”小丽说:“等等,我还有更省钱的算法。”那么,小丽是怎样算的呢?小丽他们一共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学生?

用这一实际问题来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次再学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同时也有助于精简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某一重点知识上,对一堂课产生的知识进行逐段吸收,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自然”蕴含着深深的人生哲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也有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学习和成长方面有其“自然”的天性。生其自然,成其发展,需要教师精简课堂,打造与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相吻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初中学生 生物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41

由于初中阶段我们刚刚接触到生物学科学习,因此,正是我们学习生物知识点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我们积极掌握有效的生物学习方法的大好时机。本文就几种有助于初中学生有效进行生物学习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

M入初中阶段由于我们刚刚接触到生物学习,因此,为了使我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对我们进行有效引导。针对目前生物学科的学习而言,我们应该将生物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传统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我们学生只要能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影响了我们的学习,部分同学在新时期的生物学习过程中,也企图通过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达到取得优异成绩的目的,实际上他们的这种学习理念,不仅无助于有效掌握知识点,更影响了有效理解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理解有效掌握知识点,通过理解有效应用知识点。

二、积极进行独立思考

进入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为了引导我们更加有效的进行生物知识点学习,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独立思考。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有效理解知识点,那么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们自身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为了使我们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思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进行与“洋葱表皮细胞”相关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就可以为我们留出一些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们不仅要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还要积极在课余时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对实验学习引起重视

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会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掌握有效的生物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对实验学习引起重视,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实验教学活动,认真听讲,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并能够在实验室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我们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无疑对提升我们的生物学科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自己还要积极的将实验拓展到生活中去,为自己创造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不仅使自身的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为自己创造更多创新的机会。

四、注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有助于同学们有效进行生物知识点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有助于我们很好的掌握生物知识点的方法,就是我们有效的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知识体系化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要求我们积极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进而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这样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当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而言,凭借个人的力量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我们进行有效引导,使我们能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我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注重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主动地掌握应用知识线条的方法,通过知识线条查找自己的知识盲区,并在知识线条的指导下,更好的思考一些问题、解决问题。

第8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率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是高中教学点的核心问题,一切教学目标和设计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落实,学生的学习效率决定着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教师不仅需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还应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并采取有效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服务学生的全面进步和终身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引领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力量,学生只有对这个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为之付出更多的精力,才会认真研究各种化学现象,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主动探究各种化学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学习有热情,才会在学习中集中精力,才会专注思考,提高解题效率,提升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探究热情.注重运用精彩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感知学习化学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学习绪论的内容时,为了能够一开始就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以一个精彩的实验开启新课:用魔棒点灯实验开启绪论教学:高锰酸钾放入表面皿中,再滴入3~4滴浓硫酸,搅拌均匀,用玻璃棒蘸取此混合物,去碰酒精灯芯,灯便点着了.学生第一次目睹如此奇妙的变化,无不惊叹,对化学这门新课的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知学习化学的快乐,化学实验的奇妙.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现象,探究化学原理,积极学习.绪论教学以后,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对化学中的各种现象非常感兴趣,并私下开始探究一些化学问题,学习化学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设想只有在学生那里得到落实才能真正有效,学生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做到高效学习.高中教学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亲历亲为中获得更为直接的体验,得到最为直观的感受,加深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效果.有效性是指学习目标能够完成,知识理论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养和经验能力,能够变成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强化师生互动,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与合作探究空间,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获得体验,得到锻炼,丰富经验.例如,学习“氢氧化钙的性质”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他们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全面认识氢氧化钙的性质,并让学生阅读学习氢氧化钙的用途,工业生产氢氧化钠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自己来写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并学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知生产应用的情境.然后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探究性问题,同学们以我们这些比较多的石灰石和碳酸钠为原料,从节省经济出发,要经过那几步化学反应?写出各步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不仅掌握Ca(OH)2的化学性质,复习了锻烧生石灰的反应原理,加强学生学习知识的逻辑性,并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化学的劲头很大,效率很高大.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很多的高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调查发现,86%的学生认为缺少学习方法,需要更多的方法指导.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影响和制约学生能力的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高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方法不对,效率自然就会低下.作为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还应针对每一节学习内容做好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和平时的学习中做到有效学习,高效学习.例如,元素化合物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多、杂、散,记忆困难,指导学生用归纳对比把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比较,画出物质网络关系图,再按性质差别大小顺序找出递变规律;然后,练习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这样学习起来就会相对轻松容易,记忆理解起来简捷明晰,掌握了方法,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效率有了,成绩提升也就非常快了.

四、树立赏识教育理念,做好正面激励评价

以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长项和进步,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让学生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及时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对学生的评价需要做到多元化,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对方的进步,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教师根据他们的基础和发展层次,实行多元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感受学习的收获和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自信,都能直接体会到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感知努力的收获,享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教师可布置如下作业:(1)用家里常见试剂与材料,如食醋、音乐贺卡(去掉电源)、铝线等自设原电池,让贺卡放出音乐.同时写出电池反应以及电极反应.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任选一个案例加以分析(2)分析金属腐蚀原理并采取有效防护策略(3)实地调查当地工厂或者社区金属腐蚀情况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状况,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完成任务以后,先让学生自我展示,再组织学生相互评价,然后对全体学生的作品综合评价设置竞赛奖、设计奖、表演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找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作者:易辉煌 单位: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语文教学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从表面来看,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本溯源,则是人才创新能力之争。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或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获得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学习、分析、想象、批判、创造、解决问题等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小学生创新能力结构

小学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是打开小学生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分析、想象、实践、整合等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

1.“填鸭式”与“去知识化”教学

随着小学升学、考试等压力减弱和素质教育的普及,“填鸭式”教学越来越少,但不能否认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去认真揣摩字、词、句,没有机会去感受、领悟和赏析文章,批判、想象等创造能力展示环节被无情剥夺。另一个极端就是“去知识化”,简单地将素质教育理解为“少传授知识、多增加练习”是非常片面的。小学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能力的培养。

2.授课死板,教师失语,课文被过度解读

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课堂活动,机械地传授知识,这对课堂氛围的调节、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十分不利,自然也就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现在不强调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主张发散式思维,许多教师没有了立场,不敢或不愿发表个人见解,担心不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而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反而将教学引向了无序状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思想是语文教学多元解读的中心思想,但是多元解读并不能偏离字、词、句、文章的本意。

3.合作学习失效,解决问题能力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群体交流、互助合作、协调整合等过程中锻炼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假讨论”“伪合作”等现象严重,合作学习的目的难于实现,弱化了小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4.将语文教学视作任务,忽略学科性质与功能

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其性质不仅仅在于是一门知识、一个学科,更重要的是它承担了发展民族语言、育人和传承文明的功能。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任务、一份工作是短见的,难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的民族性、文学性,更难以掌握创新这一民族之魂。

三、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强化小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走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误区,完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想象、组织协调与整合、解决问题及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互动式教学,避免填充式授课

图2 互动式教学流程图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要采取启发、讨论、情景模拟、实践开发等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教授古诗、古文时要将时代背景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启发学生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及作者的人生遭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诗歌或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进行讲解和模拟,组织课堂交流、合作讨论,联系实际生活发散性阐述观点。如学习《悯农》时,将诗歌内容与现行社会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等相联系,在课堂上学习古人劳作,分析诗歌内涵,想象劳作场景,使节约思想扎根于学生心中。

2.设置提升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

提升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置环节。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的字词发散练习、句子练习、课文探究、想象力问题设置、创意写作等都十分有助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例如,组织有序、有效的发散性讨论,不仅可以发挥群体的规模学习效应,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作,从而学会合作与交流,而且可以使学生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教师要掌握发散性讨论的程度,在不偏离主旨的合理范围内,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求新的思维和做法,从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会小学生联想和想象,锻炼其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想象力是理解、发散、批判和创造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必须教会小学生如何合理联想与想象,为其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课堂环境。此外,还要加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玩出了名堂》《风筝》《画杨桃》等文章都可以提炼出丰富的动手作业――通过玩耍获得的一种工具,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试着从不同角度画一个东西,等等。

4.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创新能力的必备工具。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少走弯路,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慢慢理解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玉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2,(10):116.

[2]闫彩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青少年日记,2012,(05):68.

[3]许平伟.小学语文自塑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31-

36.

[4]杨永翠.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2,(10):232.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一、因材施教,推进个体差异化教学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 回归生活,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 散发思维,促进思想政治知识迁移拓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途径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首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做。”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加“主持人”,和谐课堂的创设,主动权在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不仅在于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在于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营造有利的课堂氛围。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设计好教学预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必须善于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做足课外的文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开展活泼严谨的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争取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或环节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在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落实好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

高效课堂的作业应分为课前预习准备、课堂检测与反馈、课后练习巩固与提高。

五、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保障学习的高效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1)良好的预习习惯;

(2)上课边听边想、层层深入理解问题的习惯;

(3)课堂上开展探究、讨论、交流和当堂应用、及时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

(4)学习物理概念、规律的正确方法和习惯;

(5)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第12篇

关键字:初中政治教学差异化回归生活迁移与拓展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