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方法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方法

时间:2023-06-07 09:3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教育资源获取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方法

第1篇

【关键字】大数据;云存储;资源柜;资源共享

一、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都提出要“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高校也纷纷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及其平台的建设与采购,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以网络为载体的海量数字教育资源也成指数级增长,它们为学生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多种网络教学平台支撑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提供了基础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学习的理想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泛在学习已逐渐成为下一代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各种教育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生如何从互联网海量的资源中快速、准确的发现资源,而对之后资源的存储、阅读及后期的学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和研究,即难以满足目前泛在学习所要求的教育资源的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及交互性等。

二、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存储模式的不足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可获取的海量数字教育资源在表现形式上、存储格式上多样化,如各类文献资源、电子书籍、视频资源、动画类资源或是网页等,但这些资源受制于通信、传递和传播的物理距离以及信息集成商对资源的垄断,来源方式多种。如电子书籍、文献等资源主要以单位图书馆集中购买后建设数字图书馆,通过限定在局域网络内为本单位用户服务的管理模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主要以单位集中采购、网络搜集或是教师自建后架构多个资源平台的模式为本单位用户服务的管理模式。这些各单位独立采购搭建来提供服务的传统管理模式只能服务于本地用户,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数量等,大数据的优势也无法体现。因此为进一步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广度与深度,各高校在原有的区域教学资源联盟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大资源平台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学生可以跨平台、跨地域获取更大范围的数字教育资源。

现行或当前在研的教育资源存储模式下师生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普遍采用登录平台将所需的资源下载后存储至本地客户机或是转移至存储设备、网络存储上;阅读时读者再从存贮了资源的存储设备或网络存储上将资源复制迁移全客户机并借助于客户机提供的对应阅读软件进行学习。并无学习资源柜的概念。学习者学习时受制于地理位置和机器对象。无法满足随时随地的移动泛在式的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在资源保存上如果采用客户机和存储设备的保存方式遭遇硬件故障等意外情况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如果采用将其存放到如FTP空间、网盘等网络存储上的模式,服务器故障会造成服务中断甚至数据的丢失,并且由于当前网络存储只提供简单的目录管理功能,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累积,资源的不断获取,资源文件数量与大小急剧增长,存储和管理也越来越混乱,学习效率低。

三、基于云存储的个人云资源柜的模型设计与实现

面对大数据时代下这些数量庞大、形式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基于云存储的、提供高效安全管理等功能的个人云资源柜,将为解决海量数字教育资源获取后存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1 云存储

云存储是为了适应存储和管理当前数据呈TB级速度增长的海量数据,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技术,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虚拟化技术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系统,是云计算的延伸与发展。与以往存储方式不同的是云存储并非是一个硬件设备意义上的云,它融合了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程序、公共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为用户提供存储和数据访问服务。通过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存储服务,用户无需考虑存储设备的型号、磁盘的容量和类型,也无需考虑具体采用何种接口和传输协议及存储和服务器之问的连接电缆等,即可快速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并将本地数据部署至网络存储,所有的授权用户通过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即可连接至云存储并访问上面的数据。

2 个人云资源柜服务模型构建

随着为信息提供载体服务的互联网络计算设备正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也对信息服务提供的便捷、连贯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构建的个人云资源柜的目标是:在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的基础上,面对多种终端设备的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便捷的存储和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进而连贯地学习以获得知识。通过分析目前数字教育资源的流转过程和各类资源平台的特点,结合云存储服务的特性,构建面向服务的层次化体系结构的个人云资源柜(如图1),以满足学生在急剧增长的海量教育资源的学习需要,自上而下由应用访问层、管理层和存储层等构成。

应用访问层是直接面对用户的层,任何一个获得授权的用户(教师、学生、单位、厂商、管理员等),借助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如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浏览器或客户端接入服务。普通用户注册申请个人云资源柜或是经统一身份认证后进入个人的云资源柜,实现资源订阅服务、文件目录的管理、个人资源库的管理、个人共享资源的管理、资源导航服务及资源的学习等。管理员拥有包含资源、用户、权限、监测、统计、资源推送服务等的管理。在应用服务层预留了标准化的API接口,为各种教育资源平台(如文献资源库平台、视频点播平台、课件资源平台等)的接入提供了支持,为个人云资源柜的用户提供了海量资源的导航。

应用访问层是直接面对用户的层,任何一个获得授权的用户(教师、学生、单位、厂商、管理员等),借助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如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浏览器或客户端接入服务。普通用户注册申请个人云资源柜或是经统一身份认证后进入个人的云资源柜,实现资源订阅服务、文件目录的管理、个人资源库的管理、个人共享资源的管理、资源导航服务及资源的学习等。管理员拥有包含资源、用户、权限、监测、统计、资源推送服务等的管理。在应用服务层预留了标准化的API接口,为各种教育资源平台(如文献资源库平台、视频点播平台、课件资源平台等)的接入提供了支持,为个人云资源柜的用户提供了海量资源的导航。

管理层是个人云资源柜云存储的核心层,实现了底层的存储设备与上层应用的无缝连接。通过集群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及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的各个存储设备间诸如存储监控、调度、副本管理等的协同工作;利用内容、P2P技术实现数据的与传输,利用数据压缩技术、数据比对技术实现冗余数据的删减,为用户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利用各种数据各份、数据加密、数据容灾技术来保障教育资源数据的自身安全和服务的稳定。

存储层是个人云资源柜云存储的硬件层,用户所关心的个人云资源柜的资源和支撑各种资源平台的海量学习资源(如:文献资源、视频资源、课件资源、电子书、专题学习和其他资源)就存储在其中。该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为整个云存储系统提供基本的网络环境、物理存储资源和逻辑存储资源,它是由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NAS和iSCSI等IP存储设备或SCSI、SAS等DAS存储设备云存储组成的海量数据池。系统中的存储设备大部分由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现有的存储设备通过广域网、互联网、光纤等将其连接整合形成,运用统一的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将不同型号的存储设备虚拟化整合成有机兼容的整体,实现存储设备的虚拟化集中管理,以及硬件的状态监控、故障维护和管理软件的升级。

3 个人云资源柜的服务实现过程

对于用户来说使用个人云资源柜服务主要侧重于海量数据的上传存储及资源的读取下载。鉴于存储在个人云资源柜上的数字资源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等特点,个人云资源柜在架构上采用大量廉价的服务器以Hadoop的具有高容错、可伸缩和廉价存储等优点的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方案组成存储设备实现数据的存储。HDFS采用主从式架构对大文件的存储读取具有较好的支撑,但山于NameNode内存开销等问题对以海量小文件为主的数字资源地存储和读取支持并不理想,因此在个人云资源柜的服务实现过程中将对其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性能(如图2),其中CabServer端完成与客户端的交互、内部小文件的判断合并及与HDFS端的文件读取存储等交互工作。

资源存储过程:首先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进入个人云资源柜,根据资源性质建立资源所属学科种类后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并提交本地资源的路径,在CabServer端由Webserver接受存储请求并判断是否小于阀值(小于阀值认定为小文件),大文件通过HDFS客户端将其存储至HDFS,小文件则以时间为维度将各种时间靠近的小文件合并并生成标记小文件和大文件的对应索引Cablndex,HDFS客户端将大文件信息发送给HDFS端,HDFS的NameNode根据DataNode节点信息借助HDFS客户端中的大文件传输模块将数据块传输至指定的DataNode位置,传输成功后,发送成功标志tags给CabServer,完成Cablndex数据的文件映射、偏移等信息的更新,最后给用户一个存储成功的通知。

资源读取过程:首先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进入个人云资源柜,在资源柜目录中选择目标资料后,CabServer端的Webserver接受资源读取请求并确认目标是否大文件,大文件通过HDFS客户端从HDFS中的NameNode确定DataNode的ID后获取目标资源,小文件则查询CabServer端的Cablndex信息,获取该小文件的文件偏移位置及该组文件在NameNode中映射位置,最终从HDFS端中J下确的DataNode数据节点获取数据信息并返回给用户。

个人云资源柜除了为用户提供一个移动的电子书柜实现资源与本地读取存储交互外,还可作为各类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的资源平台的补充模块,学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从资源统一搜索模块中搜索资源,即可将对接在资源平台上所需的资源勾选加入至自己的个人云资源柜中;学生将个人云资源柜的资源设置共享后,各类教育资源平台也可将其扩充至资源库中,实现资源的共享。

四、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采用6台主频为2.27GHz,内存为4G,硬盘为500G的Fujistu RX300的机器,其中I台为NameNode,5台为DataNode。每台机器安装Ubuntu10.10的操作系统,部署的Hadoop版本为1.0,Java版本为JDKl.6,网络环境是百兆以太网来构建云存储环境。

依照实验测试结果,分别对传统资源模式与个人云资源柜模式下从移动学习效果、使用管理、资源安全可靠性、存储可扩展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如表1)。学习效果上,较传统资源模式,个人云资源柜学习模式下资源一次获取后就终身享有并支持随时随地的阅读;同时由于资源在云端的存储不会由于客户端硬件损坏而导致资源丢失,由于云存储的冗余可靠性也不会由于资源平台硬件损坏造成的服务中断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并且云存储的可扩展性也很好地满足了海量资源对数据空间的需求。

个人云资源柜中在实际运行中将采用几百台数据节点构建的云存储环境为用户服务,通过云存储的各种技术保证个人云资源柜服务的连续性,并支持学生可随时随地与个人云资源柜交互进行移动的泛在学习,所以在性能测试中将着重关注个人云资源柜上存储、读取文件的速度。图3显示了个人云资源柜中改进的HDFS方法与传统HDFS方法在随小义件数据量逐渐增大下数据随机读取耗时的对比,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HDFS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在数据的写入上,传统HDFS模式下存储约1280000个小文件耗时11.7,而采用了将小文件合并成了大文件的算法对于NameNode与DataNode的交互次数极大的遏制,写入耗时5.1小时,速度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第2篇

【关键词】教育资源;数字教学;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有效应用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重要条件支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在我国早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中,总是出现“重硬件轻软件”或“先硬件后软件”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模式,造成现阶段信息化共享平台和资源有效应用相对滞后[1]。如何解决区域内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问题,己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我国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师生多样化教学活动的需求[2],另一方面,很多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来自互联网,而这些信息资源内容上丰富多样,在形式上比较分散[3]。如何将分散、无序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使高校师生能方便、高效的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且能够在区域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是区域教育资源建设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建设区域内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国内外已有一部分优秀研究成果。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M(The 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建设的“一站式”资源门户,可通过该网站查询任何用户需求的资源,该门户的重要经验是保证资源建设主体的多样性,使区域内各类组织、行业机构都能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建设中来,并注重规范数字资源质量,该机构通过分布式的“资源实体”联合集中式的“元数据记录库”方式,将区域内资源乃至美国教育信息资源做有效的整合和梳理[4];英国高度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采用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模式,将100家教育机构联网打造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英国的建设经验主要有非行政性的教育资源建设体制、多元化的建设资金投入、全面的引导机制和监管体制等;新加坡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实施了MP1(Master-Plan1)、MP2,建设了专门为学校查询、浏览和推荐教育信息资源的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开发和获取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优质信息资源制定了具体的策略[5]。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正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区成功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在资源建设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北京开展了先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上海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层面适应了该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优化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广州成功建构了基于学校的教育行政学术合作机制,吸收了一批教学名师、学科专家、教学团队、基础教育学校等各种机构的重要力量,为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强大的学术研究团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适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的高可用性的优质信息化资源比较贫乏,在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层面缺乏引导和监督机制。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

1.数字信息资源获取途径及主要获取手段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资源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高校师生主要从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据调查统计,有22.5%的教师和30.3%的学生从传统图书中获取教育教学资源,而从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师生比分别是66.2%和65.1%。很多高校的图书因为查阅率低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教育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特别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配套光盘、教材闲置现象严重,一方面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另一方面使得这些教育资源被师生忽视。高校师生查找教学资料通常会进行互联网搜索,其次会通过登录与材料相关的专业学习网站或学校的数字资源库查找,这两部分所占比例约90.23%。高校师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对高校建设指标和考核指标而言,建设好优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供师生使用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但除了优质的精品课程外,其他教学资源相对贫乏,这些资源需要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高校或机构,共同开发,充分使用,努力做到共建共享。

2.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师生的需求

自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实施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购买一定的电子资源库供师生使用,带动教师开设精品课程,在近几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47%的高校资源平台并不对外开放,超过25%的高校资源平台是收费的,剩余的部分不仅供校内互联网用户免费使用而且校外用户可免费登陆和下载。在调查阻碍高校将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高校及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设置相应的鼓励机制,教师日常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职称评定或职位晋升都与自身的教学、科研业绩密切相关,但与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关系不大。由此可见,资源共享应设置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体会到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给自身带来的便利和好处,高校在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时对教师的考察要涉及到对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参与和支持程度。

四、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的实施措施

1.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通盘一致的共享政策和制度

为了实现从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首先要确保高校内部教学资源的建设,努力建设优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其内容能够达到精品课程资源的保准,并对内容及时更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其他高校中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广泛认可和使用。要实现高校内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客观上要求高校从全局出发,改变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提高认识,站在全国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规划制定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项目运作的合理性政策,由教育主管部门引领出台一套完善的具有长效机制的激励和奖励政策。通过充分调动高校各院系以及教务主管部门的协调,在高校各院系的积极建设共享意识支持下,制定有关协作条例并设置相关的约束机制和强制力。高校要在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制定适合于院系范围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方案,并对院系有关职责、任务和具体要求等做出强制性的详细的规定,以规范全国范围内高校共建共享行为,用政策和规章制度保障相关院系的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使高校各院系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建设并有效应用数字教学资源,以避免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建设和共享层面出现无序和资源质量低劣等情况发生。

2.基于数字化校园实现高校内部数字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应用主要指面向高校内部的院系、职能部门和师生。在高校有关职能部门正确指导下,通过高校内部院系合作来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同时,要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设置各类用户的使用、上传和下载权限,共享给校内各用户有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将会极大调动高校内部各部门和院系的共享合作意识,提高了资源建设的有效使用率,同时也加快提升了高校的教学效益,提升高校的教学知名度。

3.基于因特网实现高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基于因特网的高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应用主要面向每个参与共享的高校用户。这种方式可以使高校师生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面积的减少重复性的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有效应用比例,实现资源共享。但是,目前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倡导,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资源共享奖励机制。

4.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型设计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共享现状做了调研,发现基于因特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需要教育部主管部门或者共享高校所在区域的教育机构部门负责研发和规范,他们全国各类高校的资源共享信息,并能显示出优质教学资源的链接,推荐并评比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同时,根据资源的分类进行管理,能够快速检索和获得各大高校教学资源,享有最高权限,高校共享资源,以提高资源有效应用率。该共享平台应具备高校师生认证服(下转第215页)(上接第209页)务、索引目录管理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等。

5.通过行政和补偿手段,保障数字教学共享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

为了全面提高高校参与资源库建设和共享的积极性,保证参与共享建设各类群体的主观利益,保障共建共享公平性,教育主管部门可从多方面调整参与共享的高校进行收益。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政府干预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其中政府干预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和建设资金补贴这两种措施来调整高校群体参与共建共享活动取得的收益,以提高高校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

从分析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和师生对信息化资源的需求、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及高校内外交流状况等方面入手,从五个角度构建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模式,提出了基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集中分布式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并对模式的创建和共享做了详细分析,为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01):62-67.

[2]陈庚.资源与服务质量认证是促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有效途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6):55-60.

[3]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1-3.

[4]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7):14-15.

[5]李鸿科,杨晓宏.信息化教育系统优化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1(03):22-25.

[6]付道明,杨改学.网络教育传播研究概览:比较分析与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

15-20.

[7]杨改学,张炳林.高等学校电教机构的发展变化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77-81.

[8]杨改学,付道明.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62-65.

[9]杨改学,付道明.强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62-66.

[10]王妍莉,杨改学,王娟,杨瑞姣.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04):27-32.

第3篇

关键词: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 云计算 云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02

1 云计算在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上的优势分析

云计算规模大、方便化、虚拟化、前景大等特点,使得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2010年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埃森(Accenture)公司的《探究云计算的未来:驾驭技术驱动转型的下一次浪潮》调查报告显示,云计算在教育科研行业的潜在应用体现在三点:获取全球资源(Access toglobal resources);低成本仿真(Lowcost simulation);真高度交互/协作学习(Highly in teractive/collaborative learning)。鉴于此,Google、微软等都开辟了一块自己的云计算领土。

当前公认的云计算主要有3种部署方式,即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云计算特点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云计算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由技术优秀的专业团队来负责日常的数据管理和安全工作,确保资源库规模扩大和数据安全。

云计算技术可提供软件定制与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云计算技术能获得比私有服务器大得多的存储空间,同时数据存储在云端,不会丢失,不用备份。

依托云计算技术搭建交互式云服务平台。云计算跨设备、跨平台的特点,使用户很容易在各种终端间同步获取数据,并能随时与别人分享,正是有了良好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云计算的大规模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2 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云”层设计

云计算的部署方式及特点在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上的优势显而易见,高校教育资源平台的云层设计,也就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脚手架”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这些资源主要包括基础性教学硬件网络设施源、应用软件、操作平台、数字资源、教师资源等,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可整合为四类“云”上资源。整合后由下向上云层为:硬件资源云、软件资源云、云服务平台、教育资源云四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结构。下面具体阐述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云”层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见图1)

图1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层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

2.1 硬件资源云

这是云计算高校教育资源系统架构的最底层,部署为公有云。主要提供最基本的物理资源,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和网络设备,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和集群技术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消除物理硬件的限制,以此来降低硬件管理的复杂度,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控制其成本,并且保证了云计算系统的可扩展性。

2.2 软件资源云

软件服务云主要由安全服务云、在线办公云、应用软件云组成,提供各类软件的定制服务。使用软件资源云,用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软件的升级、资源的存储、病毒、木马等,用户只需将编辑完的文档等存入云端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件的外泄以及被盗等问题,因而云计算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2.3 云服务平台

云服务平台按照私有云方式部署在软件资源云层之上。主要由操作系统云和中间件云组成,实现计算能力、存储资源的调度、协调和监控,为业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和基础作支撑。操作系统云负责与虚拟机对话,提供最基本的软件环境和系统服务;中间件云对网络协议和软件平台进行抽象和统一表示,实现对软件运行环境按需定制,并对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服务和管理。

2.4 教育资源云

最上面一层按混合云方式部署的教育资源云,包括数字资源(网络课程、数字图书和远程教育)、教师资源等。由于各高等本科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和培训机构所掌管的学习资源相对独立,学习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导致学习成本加大,众人望而却步。教育资源云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各级院校和培训机构,甚至社区居民学习资源的共享、有效的配置和合理的利用,还能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教育质量。高校的师资建设可借鉴云计算的思想并构建教师资源云,从而加强各级院校、培训机构、企业技术人员等之间的流动性,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加强教育界与企业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今后,很多教育资源甚至教育本身都将以服务的形式呈现,这与云计算以服务为导向的特性相契合,选择云计算作为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架构是必然趋势。

3 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模式

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资源的开发、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应用三方面。围绕这三方面,设定基于“云”服务的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模式由三个要素构成:①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实施,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行业协会。根据各高校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基于云服务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并通过行业协会构建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如广东省优质教育共享中心,由教育技术协会制定技术规范引导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实施;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主要指各级高校独立开发的或有资质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和部分教育软件研发部门独立或联合开发的成系统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③同类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同类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用户群,包括学习者和教育者及其他使用该资源的用户。如图2为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云服务应用模式图。

图2 资源构建共建共享“云”服务应用模式图

3.1 政府、协会组织实施与管理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由政府和协会组织实施与管理,发挥控制功能。保障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正常运行,政府部门对资源开发者与资源利用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控,协会对资源质量提出要求,对资源信息进出资源库的程序作出规定。云服务平台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核心,也是整个应用功能的最终执行模块。用户需要的服务通过接口与云服务平台连接,全部交由云计算平台处理,处理完毕再由接口将数据依次传给用户。它包括数据存储、计算和管理三大模块,其中计算模块主要是来自用户的计算任务拆分,然后再派发到云中具备相应功能的节点进行分布式的并行计算。进行全部相关计算之后,再将最终的结果收集,统一整理(如排序、合并等)后再返还给用户。管理模块实现数据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优,以方便查询、搜索。存储模块与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平台对应,又分为用户信息库、学习资源库、交流库、存储库、软件库五个子模块,分别存储相应的信息。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搭建统一的资源交互云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最主要是对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设计和选择,同时,还要组织人们对资源进行评价,促进资源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这些任务须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提出建设标准,由教育行业协会指导,各级高校共同承担。

3.2 校、企共同开发共建

各类院校单独建库不仅使得各种资源重复建设、资源质量低下,而且相互之间不能交互,形成了众多的“资源孤岛”。院校开发者依照规范,在统一的标准指导下,结合专业优势,开发强势学科,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来控制和考核其质量,采用“多用多得、少用少得”的风险承担机制,激励各校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从而实现共建教育资源的局面。同时根据用户需求,还可委托相关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等有资质的教育资源研发公司,开展教育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工作。商业开发者根据用户群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同一个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升级确保教育资源的高质量,成为用户群最满意的资源,逐步形成教育资源开发的滚动式共建良性发展,在实现共建的前提下,共享资源的问题相应得以解决。

3.3 同类高校教育资源互换共享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如果没有资源的利用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类高校的在校教师、学生及其相关人员是高校资源主要用户群。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模式可以使各校优势专业独立开发资源交换以及教育资源的商业开发,既减少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大幅度提高了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又使统一的云服务平台打通了校际间资源访问的壁垒。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终极目标,就是极大限度地丰富各类高校教育资源库,让学习者、教育者、管理者,随时随地享用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高质量教育资源。

4 结语

纵观目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云计算的出现为实现资源的集中与共享扫清了技术障碍,使其在经济效益、资源质量、资源库容量、共享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本文将硬件网络设施资源、应用软件、操作平台、数字资源、教师资源等资源整合为四类,由下至上设计了“硬件资源云、软件资源云、云服务平台、教育资源云”的云层结构,为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了脚手架。同时提出了资源开发、资源管理、资源共享要由“政府政策主导、协会技术引导、校企共同开发、资源互换共享”的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共建共享的高校教育资源必将成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流,“资源孤岛”的现象会得以彻底解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

参考文献:

[1]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1):62-67.

[2]黎孟雄,仲兆满.基于云计算的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151-154.

[3]李爱国,原建伟.云计算部署模式及应用类型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1):24-26.

[4]任伟,刘进.云计算环境下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

第4篇

【关键词】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前言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们却普遍认为优质资源匮乏,内容集成度低,针对性不强,希望建立更多优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一次性获得更多资源。笔者通过分析70多个国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网站,收集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论文120多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对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施开放课程资源项目,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6年把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超过几十亿用户从中受益。在MIT的号召下,哈佛、卡耐基•梅隆、耶鲁、UC伯克利、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各国高校也竞相开放了其课程。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个教育层次的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据统计我国建成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1000多门大学视频公开课、2800多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内三大MOOC联盟组织: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高校加入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s)联盟在深圳大学成立,56所高校加盟,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广东省18所高校。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在2014年5月下旬陆续开课。

二、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比较

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来自两方面:高校研发或商业开发。国外典型的平台:BlackBoard、Moodle、Sakai、WebCT、Claroline、ATutor、Learningspace、Dokeos和CoSE等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需求的主要模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研究表明: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评价,如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国内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如用户和课程的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往往需要注册、付费、获得授权才能登陆、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公共门户网站和普通高校往往是免费登陆,通过查找学院、课程等栏目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三、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是全球网络教育的门户网站,了正式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使用、复制、翻译和编辑,禁止商业利用,联盟不授予任何学位或证书。虽然国外网络公开课早在2002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语言障碍,一直没有实现较快发展,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字幕公司,给这些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各大网站专门推出名校公开课频道,才使得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流行。联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日历、讲义、阅读材料、作业、考卷等文本资料,部分大学提供讲课视频和音频资源。使用Google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言,按语义、语言或来源搜索,可以快速找到电气信息类课程。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

四、国内外公共门户和高校网站资源

自2011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上线以来,提供首批20门课程供学习者共享,2013年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按课程名称、作者、学校检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网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提供了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名师、教材、课件、微课程等数字资源。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了名校公开课,网易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课程翻译后上网,提供电气信息类60多门课程,支持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开放了国家级电气信息类课程246门。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提供完整的视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门户网站链接《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课程,除介绍专业理论、实验知识外,还设置了特色栏目:科学名家生平、教学顾问、实验演示、自学材料、网络交流和学生优秀小论文等。

五、清华教育在线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在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中,可以按教育类型、地区、学校或学科查询课程,国内30个省、市的250余所高校提供了电气信息类课程达2345门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了230多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系统、电力电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方向课程,占2000门开放课程总数的11.5%。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共设置92个专业类,电气信息类包含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共4个专业类,占总专业类4.3%。由表一看出,电气信息类开放课程门数占总开放课程门数比例是6.5%,高于平均开放课程水平。

六、国内外部分电类网络课程内容比较

在英、美等国高校中,电气信息类偏重电能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侧重于信息类。国外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除基本电路理论外,还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强调电磁学—电路理论—电子学—数字系统的有机联系。②强调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点是理解电路。开设与电路交叉学科的课程,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③强调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国内的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三门课程顺序讲解,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内容独立分散,实验项目多,但缺乏综合性、创新性。

七、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比较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文本、PPT、XLS、PDF、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国内网络课程资源开放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检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等。国外网络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注重学习进度的安排,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常采用BBS、在线答疑、E-mail等手段,或将Blog、Wiki、Facebook、SecondLife等软件引入网络教学领域。结语有关网络教育的研究可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就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提出以下一些观点:(1)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异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区域、语言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国际远程网络教育成为现实。(2)国内外使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查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课程注重融合、注重实用、注重更新;国内课程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完整性。(3)纵观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网络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建设基于合理开放、共享规范的组织体系,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洪岩,唐卉,梁林梅.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新态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01).

[2]杨进中,张剑平.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4).

第5篇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及高等医学教育资源体系的优化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大量开放教学资源,包括国内综合网站如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爱课程等;门户网站公开课如网易公开课等;综合资讯类学习资源如TED-Ed等。天津中医药大学拥有六个学科的国家级精品课:针灸学国家精品课、方剂学国家精品课、中医儿科学国家精品课、中医内科学国家精品课、中药学国家精品课和临床实训国家精品课。但是如此丰富的开放教学资源却基本没有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如何有效利用高等医学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有效评价、快速迁移的学习需求呢?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医学教育资源。首先要将目前建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加以引导利用,确保学生有目的成体系的进行学习使用。教师可以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还可以针对知识的结构体系对课堂知识进行相关内容的延伸,向学习者进行推广,使其在课堂学习之余,进行拓展性学习,深化课堂教学。其次要积极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例如不少创新型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基础内容,在课堂中通过答疑、协作、展示等多种学习模式进行知识的操练和应用,使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内容的来源,所学知识内容如何应用,充分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

(二)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习者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对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学习者而言,当前学习的知识和未来的知识应用,大多数偏向于常识性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性知识的转化,学习的发生除了个人的知识建构之外,还包括社会性、互动性的知识进行内化,通过不断的接收新的知识信息,对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构建新的个人知识体系。尤其是身处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涌现的时代,学习者应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有效迁移到工作场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高等医学教育中需要为学生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使学习者准确便捷获取知识的同时,传授其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有助于终身学习。

二、智能终端技术为高等医学教育提供的新教学模式

智能终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终端阅读、虚拟现实技术等发展迅猛,这些新媒体带来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形成环境和建构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个人学习环境的生态系统,接下来将结合高等医学教育学科特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医学仿真技术———增强真实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新方式。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1]。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进行优化,例如进行教学的医学专家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眼镜观察患者,通过使用者观察点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的定位相结合,记录患者症状并分析病因病机,对诊断过程和治疗过程进行一步一步的介绍,展示实践操作的整个过程,具有实时交互性。学习者可以清楚看到真实学习环境中如何观察分析诊断,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清晰了解他将如何实现知识获取和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构建能够迅速迁移的知识体系,实现完美的人机交互。

(二)医学虚拟技术———基于游戏的学习。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制造逼真的人工模拟环境,并能有效的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感知系统行为的高级的人机交互技术[2]。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医学教育中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具有非常好的呈现效果,例如对于解剖模拟训练、针灸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加入基于游戏的学习理念,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游戏关卡、通关秘籍等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锻炼学习者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合作能力。

三、结语

通过对高等医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结合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以及网络环境对教育教学的冲击,以连接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促进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策略:有效利用医学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习者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通过智能终端技术为高等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知识实践环境,增强学习体验;教师点燃教育之火,关注新媒体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信息素养等为高等医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焦金金 张建勋 马云伟 于越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第6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何使教学、培训能满足不同地点和不同学习时间人们的需要,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已经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它的优点在于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并不统一的情况下,能与教师进行交互并完成学习任务。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开发是指教育科研机构与学校联合(也可能独立开发)在现有课程来源的基础上,围绕既定的教育方针和目的,对网上学习者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并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学科内容结构、创生出那些蕴涵了特定的知识,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并能以数字信号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包含各学科内容并有助于学科内容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活动。

2远程教育资源系统设计

2.1系统B/S三层结构

B/S三层结构是一种成熟、简单并得到普遍应用的应用程序架构,它将应用程序结构划分三层独立的包,包括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其中将实现人机界面的所有表单和组件放在表示层,将所有业务规则和逻辑的实现封装在负责业务逻辑组件中,将所有和数据库的交互封装在数据访问组件中。其结构如图1所示。三层结构是一种严格分层方法,即数据访问层只能被业务逻辑层访问,业务逻辑层只能被表示层访问,用户通过表示层将请求传送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完成相关业务规则和逻辑,并通过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获得数据,然后按照相反的顺序依次返回将数据显示在表示层。依照三层结构的划分方法,该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将应用程序划分为3个逻辑层面:

(1)用户表示服务(PresebtationServices),是用户与远程教育资源系统进行交互的端点。通常由Win32或者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用户界面应用构成。在该层用户可以查看、输入和处理数据。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服务层就是整个应用。在本系统中,用户服务层由Webforms构成。

(2)业务逻辑层,它负责封装事务处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及其他的核心应用逻辑。业务逻辑层可以有效地作为前台用户服务层和后台数据服务和数据存储之间的桥梁。在本系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中,业务逻辑层将由在Windows组件服务中执行的事务处理和非事务处理.NET服务组件构成。

(3)数据访问层,该层负责检索和操作在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存储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将数据访问和操作分离到独立的逻辑层中,就可以将业务逻辑层从附属数据存储的细节中抽象出去。在本系统中,业务逻辑层将实现为一组封装了SQL数据访问逻辑,并向业务组件返回结果集的存储过程。业务逻辑组件通过这些存储过程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2.2系统基本功能

远程教育资源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资源的管理。资源包括以下几个类型:文档资源、视频课件资源、音频课件资源以及学生对于课程的提问和交流、学生在线习题、网上作业、在线答疑辅导等。资源的管理具体是指对上面所提到的课程资源实现。

2.3系统业务流程

远程教育资源系统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检索资源,以及修改删除资源以后校验和更新学生使用的资源。

3功能实现

3.1系统数据库连接

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中数据库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类,它主要实现了系统对数据库的访问,包括打开数据库连接、关闭数据库连接、获取DataView,执行数据库命令等。其中,实现的远程教育资源系统数据库连接的关键代码如下描述:

publicstaticintOpenDbOracleCon(){oralecon.ConnectionString=System.Configuration.Con-figurationSettings.AppSettings["DBConnectStr"];try{oralecon.Open();return1;}

catch(Exceptione){error=e.Message;}

finally}

return1;}

return-1;}

3.2系统音视频资源上传

音视频课件的上传并且转化成FLV格式文件,使远程教育资源系统音视频课件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在系统实现的过程中,引入了第三方软件Mencoder。MEncoder是一个简单的影片编码器,它可用于影片(AVI/ASF/OGG/DVD/VCD/VOB/MPG/MOV/VIV/FLI/RM/NUV/NET/PVA)编码之间的相互转化。音视频课件上传的工作原理就是:视频先上传,然后使用MEncoder开始转换。关键代码下所示:

//通过批处理文件调用mencoder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InfoFilestartInfo=new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Info(tool);Style=System.Diagnostics.ProcessWindowStyle.Hidden;

//设置mencoder转换参数FilestartInfo.Arguments=""+vFileName+"-o"+flv_file+"-oflavf-lavfoptsi_certify_that_my_video_stream_does_not_use_b_frames-oacmp3lame-lameoptsabr:br=56-ovcvcodec=flv:vbitrate=200:mbd=2:mv0:trell:v4mv:cbp:last_pred=1:dia=-1:cmp=0:vb_strategy=1-vflavc-lavcoptsscale="+widthOfFile+":"+heightOfFile+"-ofps12-srate22050"}

//执行转化try{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FilestartInfo);CatchImg(flv_file,imgFile);}

catch{return"";}

第7篇

云教育云计算改变一、引言

电子书包、教育云、数字化校园、国际学校联盟等新模式走进教育视野,信息革命正在加速催生我国教育生态的蝶变。

未来教育信息化将会以云架构的虚拟服务器与存储方式,取代目前物理服务器的托管;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其覆盖和应用范围将更为广泛;骨干网改造将会朝扁平化和增加冗余度方向扩展;还将利用统一认证系统解决多个运营商与学校漫游的问题,实现无线、有线与应用的统一;还将尝试科研教学资源个性化推送,发挥教育资源的应用效能,解决其持续性发展问题。

教育的国际开放水平也因信息科技得以提升。据深圳市市长许勤介绍,深圳通过引入“视像中国”“国际学校联盟”、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微软“携手助学”等项目,与亚太国家、美国、英国等进行跨时空教育教学和文化交流,跨地区远程互动协作成为可能。2013年,东莞获批成为教育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规模应用试点单位,通过建设教育云共享平台,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共享。

二、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云教育的概念

1.云。“云”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喻一些大型与超大型的网络数字资源,如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资源,这些集群资源具有自我维护和自我管理等功能,具体包括大型计算服务器集群、大型存储服务器与大量宽带资源等(图1)。

2.云计算。“云计算”(Cloud Powered Computing)旨在提高云端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指的是将各种计算本领、数据存储、网络虚拟化、电脑负载均衡等基本电脑功能与现行复杂网络技术融合在一起,借助Saas、Paas、Iaas(加脚注)等先进的商业模式为云端客户提供强大的海量数据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处理等服务的一种应用计算技术,它是一个虚拟化的计算资源提供仓库,也是一种全新的动态计算资源提供理念。

3.教育云。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

4.云教育。云教育是基于教育云的新型教育模式。目前,教育云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主要是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素质教育云平台》要求,由亚洲教育网进行研发使用的“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高度合作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方向。

2.云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特点比较(图2)

云教育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安全可靠,不易移失,可免去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的危害。云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只要拥有互联网就可以享受云端的教育资源可以轻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资源上传到云端,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不存在不同客户端的相互不兼容的问题。学习方法上将强调主动、自主的学习,学习不受时间、地点、老师的限制、更加强调终身学习。从集体到个人,更注重个人需求。云时代对创新人的需求,从知识人到创新人,信息化与业务结合紧密度越来越高,与教育融合度也会越来越深。

三、云教育对教学者的影响

云教育对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云教育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分享、个性定制、随时随地、资源丰富,终身学习、无界化、无纸化、低门槛。

1.云教育对教学目标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师教的目标是什么?看似简单的问题,但不同的时代却有不同的答案。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教师的梦想,可是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材施教没有能得到很好地实施,云教育实现之后,因材施教因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受限制的教学时间,只要学生想学、爱学都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学生毕竟是学生,其学习的盲目性、好动、贪玩、缺少学习的持久性、单纯易受不良影响等行为习惯还需教师进行指导。因此,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优质、个性的服务,这些对于学生的成才有很大的帮助,教师的教学目标也由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倾向于以生为本,为生服务,满足学生的要求上来。

2.云教育对教学方法的影响。教无定法。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课堂演练、课下实操,课上指导的方式对于技能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也深得同学们的欢迎。但是在云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优秀的教学课件,每天在眼睛可视范围内的都是已经制作好的视频录像。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果还像传统的方法一样,每次讲一个模块或者一个单元,显然是不能适合学生的需要的,因为不知道学生的进展如何。而且在传统教育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人格魅力来影响知识的传授,但是在云教育下,教师不仅要有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教师还需要有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试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艺术修养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修养。所以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方法,MOOC、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等“人机一对一”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Michael J.Cima教授使用来自MOOC的数据进行平行分析,研究结果令他惊讶:“证据表明,在线学习效果可能比在教室内的学习效果更好”,他已考虑将MOOC教学中的一些自动评估工具带到传统课堂教学课程中去。

3.云教育对教学评价的影响。在传统的一元智力考核标准的影响下,结果性评价对于学生起到了重要的指挥作用,这种评价容易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思维单一。但是,在云教育的情况下,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构建的过程。结果性评价方式将不再适应学子的学习。阶段性、过程性评价将更加重要。学生每学习一段知识,给予指导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及时查漏补缺。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为八类,分别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记忆力、形象力等其他类型智能。传统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强调的语言与数理逻辑推理智能。在云教育的情况,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内容的宽度都有所增加,所以学习者的评价也需要更多的强调多元。教师对学习者的考核要进行合理规划,将各种智能融合到一起或者各有侧重,以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能展现自己能力和特长的智能测验。

四、云教育对学习者的影响

1.终身学习可望实现。构建终身教育,推进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原则和目标。云教育为广大师生及工作人员之间信息共享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云教育将各种教育资源传到云端,以服务的形式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教育信息平台,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无限的教育资源,学习者能根据需要获取资源,获取便捷的云教育服务。完全可以满足学习者只要想学,就能随时学得到的需要和心理。

2.兴趣爱好日益重要。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优势和弱势,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要有合适的情景就能显现出来,云教育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且云教育实施的环境下,学习者有大量自己学习的时间,学习者的学习不是凭借着权威机构制定的统一的规范,而是根据学习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的课程,选择虚拟的学习地点和看不见的学习伙伴。这时,兴趣爱好在选择课程、学伴就显示的尤为重要了,有了兴趣就有了方向,就有了目标,有了相互了解的学伴学习起来也就更加轻松,知识学习起来也就更加有效率。

3.自我管理要求提高。自我管理就是对自我活动的意识、行动以及自我调节的一种管理。云教育下,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同时在固定地点,有统一的教材,在教师指导下来完成学习。在云教育的环境下,没有课本、没有教室、也没有老师,给学习者提供了最大的学习自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学习者只有对自己的学习需求、个人能力有了清楚的掌握,才可以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并坚持去执行。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进展能及时进行合理的调整。

五、云教育的发展趋势

这种云教育变革带来的价值,就“在于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观念――不仅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应该通过信息技术让他们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其对学习‘主动性’‘探究性’‘互动性’的推动力对培养21世纪的技能拥有重大意义。”而且云教育给了每一个渴望学习的人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

目前,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信息化的教育,数字校园已初见端倪,未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将建立数字化服务的“云”服务平台,方便全部教育人员参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的格局。学校的管理将会实现“云端”空间管理,班级人数将不再受传统的人数限制,只要有互联网,有学习的愿望,都可以在“云”端学习。优秀的教师将能影响到更多的学生,不再受到传统的院校和地域的限制,教师的优胜劣汰将会更加明显,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尹合栋.基于教育云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11):28-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2-9-5.

[3]张德成.电子书包对“教、学、做”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20-23.

第8篇

【关键词】元数据;数据;中间件;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095-04

引言

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办学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与技能性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国家和社会投入高职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对现有高职教育资源通过调整、组合、优化,以高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方面的需求,利用元数据和Alchemi网格中间件管理高职教育资源,让使用者通过访问入口透明地访问原始系统的数据资源。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既保持了数据资源的一致性,又提供了良好的可扩展性,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投入成本。

一、相关技术分析

1.高职教育资源

高职教育资源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范畴,是高职教育机构所拥有的使用于高职教育事业,提高受教育者人力资本或价值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按资源的存在形式,高职教育资源既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显性资源(或有形资源),也包括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隐性资源(或无形资源)。按资源的性质,高职教育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在资源。硬件资源指实物形态存在的各种设备、工具、场所等。软件资源指以信息、知识、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资源。潜在资源指对教育的实施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与条件,包括人、经费、社会环境等。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数字化,而且覆盖众多媒介形式,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应用,它们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以多层次、多角度和多种技术方法相互链接和重组。因此,本文研究的高职教育资源主要指以信息、知识、数据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形式。

对教育资源的描述涉及资源内容、资源使用对象、资源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求、资源使用的技术与过程要求。利用元数据对教育资源进行计算机可识别的描述,屏蔽各种教育资源的复杂性,方便资源使用者通过智能搜寻、利用、选择和集成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实现对各种分布式教育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元数据及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信息的信息”。形象地说,它描述的是一种结构化的摘要形式的信息。元数据描述教育资源(数据对象)的数据特征和属性。元数据是将教育资源的内容、适用对象、获取路径和使用目的等相关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形成的数据,同时提供对象的数据描述框架,形成统一的体系结构和模型,从而在不需要浏览资源的情况下,就能了解资源的内容和用途。使用元数据的目的是为了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发现、有效查找、一体化组织和高效管理。元数据是有效描述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发现、交流和共享的基础。

描述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准有IEEE LOM(学习对象元数据)、DCED(都柏林核心教育元数据)、IMS(教学管理系统元数据)和ADL/SCORM(高级分布式学习/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等。各国又以相关元数据标准为基础扩充或修改,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元数据标准,如美国教育资源网关、加拿大核心学习资源元数据等。我国从2001年开始启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并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与创建,形成了“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ELTS)”。 CELTS基于LOM(学习对象元数据)开发,是专业的教育资源描述工具,对资源属性的描述详尽、细致,便于实现资源目录的简化设计和操作,容易掌握和使用。该规范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能满足不同需求。便于与其他基于LOM或CELTS开发的平台实现互操作,在国内应用广泛。

3.高职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

通过分析以上几种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结合高职教育资源的特点,以CELTS为基础制定高职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规范对CELTS做了进一步细化,并加入了一些与资源属性相关的扩展元素,以操作简便化、应用广泛化和最大限度满足不同需求为目标,实现资源属性结构的一致性,确保资源开发、资源检索的规范性与开放性,并对资源目录信息统一存放、集中检索,为分布式教育资源整合提供元数据来源。

设计具体的教育资源元数据包括Title(资源名称)、Creator

(资源作者)、Publisher(开关资源的唯一标志)、Category(资源类别)、Format(资源格式)、Size(资源文件存储容量大小)、Keywords(资源的关键字)、SourceAddress(资源服务的实际地址URL)、Status(资源状态)等必需的数据元素。另外,Education(教育信息,包含讲授、作业、讨论、实验、评价、课外扩展、管理等)、Coverage(覆盖范围)、Language(资源的语言类型)、Right(资源的使用权限)、Cost(资源的使用费用)、Description(资源的描述)、Review(资源的评价)为非必需的数据元素。

课程多媒体资源用XML语言描述如下:

网格计算

李**

李**

计算机

课堂讲授

PPT

8MB

OGSA,Grid

219.230.159.230

中文

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4.元数据与教育资源数据关系

对原数据进行抽样、整理,丢弃一些不必要的数据,保留一些必要数据,使在原数据基础上衍生的数据在人们的处理能力范围内,这种衍生出的数据称为元数据。在衍生过程中,采取元数据功能单一化的方法,使元数据在功能上分离,同一数据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功能单一的元数据,元数据的组成和结构服务于单一功能。由于元数据功能的单一化,元数据内部包含的基本数据元素、数据的结构关系和数据的表达形式变得简

单。一条元数据记录由一组属性或元素组成,这些属性或元素对于所描述的教育资源是必需的。元数据有助于查找和描述教育资源,促进和改善对教育资源的检索、管理和利用。这样,把对数据的操作转化为对元数据的操作,又通过数据与元数据的联系,影响对数据的操作,从而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使用元数据对教育资源数据进行抽象和概括,有利于高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传播。

高职教育资源可以抽象为多个数据集。数据集是具有相同主题的数据(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一个主题鲜明的数据库,或是某个数据库中的几张表,或是几个数据库的集合等。把数据集作为描述高职教育资源的基本单位,每个数据集可以向外部提供针对数据集的访问和维护方式。

元数据描述了高职教育资源的一切信息。考虑到高职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系统的分布性,元数据能够为资源整合提供一个实际的同构的资源环境。元数据服务主要是起到数据库的作用,在这个数据库中,教育资源传播和其元数据描述内容。元数据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教育资源。元数据通过开放链接技术(OpenURL),在不同教育资源之间建立元数据级的链接,方便了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5.Alehemi网格中间件

Alchemi是著名的网格计算和分布式系统实验室研发的Gridbus项目的一部分,是一种开源免费软件。Alchemi网格中.间件基于NET Framework开发,是一个WINDOWS平台的网格计算框架。Alchemi网格中间件和Globus Toolkit的共同组件的网格计算分层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Gridbus网格服务(GSB)不仅可以使用Globus控制网络资源,还可以使用Alchemi的跨平台服务接口控制网络资源。使用.NET支持的语言编写的Alchemi面向对象的网格线程模型,客户端程序运行在Alchemi节点上,而使用网格任务模型编写的应用程序则可以被部署在Globus节点上。

Gridbus网格服务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服务,将基于异构网格中间件的各类异构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用户可以利用网格服务提交、调度、监控、运行网格中的各项任务。由于一部分网格基于Globus,而另一部分网格基于Alchemic等其他网格中间件,在没有统一的网格服务调度的情况下,要对批量任务进行处理,会非常繁琐甚至不可能完成。而Gridbus网格服务符合各类网格中间件要求,能够协调用户与不同资源的直接通信连接,用户无需管理所有的通信,只需要向Gridbus网格服务提交自身的需求,剩余的问题由Gridbus网格服务处理。也就是说,用户通过连接Gridbus网格服务就能够获取各类异构资源的属性信息,而其他繁琐的操作对用户完全透明。

二、元数据服务模型

根据教育资源数据和元数据的层次结构,设计具有三层结构的元数据服务模型,结构如图3所示。

资源层将数据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经过严格的标引后的数据,一般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在,如关系数据库中表/元组和对象数据库中的类型/对象;半结构化数据表现为数据结构不规则或不完整,如HTML、XML、电子邮件等;非结构化数据是没有经过人为处理的不规则的信息,例如扫描图像、传真、照片、字处理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语音和视频片段等。这些资源在服务层利用元数据服务进行管理。

服务层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规范化、统一的元数据和命令的接收、执行、转换和发送,同时还以服务的方式管理资源。用Web Service将应用系统所有数据集和元数据的访问功能封装起来,通过元数据获取接口和实体数据获取接口,提供外部系统调用,实现元数据和实体数据的集中访问。Web Service接口规范规定查询条件的输入格式、查询结果的输出格式、查询结果的元数据描述、查询结果的显示转换规则。服务层包括通信接口、用户身份认证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元数据管理模块、元数据获取接口和实体数据获取接口。

通信接口模块接收用户的资源访问请求、资源库传来的资源请求或资源数据、资源库发送的命令,对这些请求、数据和命令进行分解,调用其它模块完成相应功能;将资源库的请求、数据转换成规范的命令和数据并通过网络发送给用户。用户认证模块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和用户权限管理机制,对登录、操作和请求资源访问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保证授权用户的访问和操作。资源管理模块监控资源库的数据添加、删除、修改等变化,调用元数据管理模块进行资源数据编目、提取元数据,将元数据存放到元数据库中。元数据管理模块监控元数据库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变化,并获取变化后的元数据,向资源库发出请求,更新本地资源库变化后的元数据;调用各资源系统的元数据获取接口获得元数据信息,并向外部提供元数据的查询服务。各资源系统只需将元数据的变化通过Web Service元数据获取接口反馈给元数据管理模块。

访问层以的角色接受用户的请求,通过中间件技术把查询请求转换成资源系统的查询语言和检索方法,分别对各资源系统发出检索请求,然后将各资源系统返回的结果经过处理后呈现给用户。

三、模型应用

首先,根据高职教育资源的数据特点,通过前面述及的对描述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准进行分析,以CELTS为基础制定并设计具体的符合高职教育资源特性、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元数据规范;各教育资源数据集用元数据描述,根据制定的元数据规范部署相应的元数据和实体数据访问接口:然后,通过搭建统一访问入口,并调用各教育资源数据集的Web Service接口,实现对服务层中间件各个模块的调用,查询到各教育资源数据集的元数据信息和实体数据信息,从而获得来自不同教育资源数据集的数据,实现教育资源数据的透明访问。

第9篇

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来学习和研究,这种教育方式也呈现出无限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传统的信息检索是采用基于关键字的匹配方式的方法,这种检索在覆盖率与检索精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检索结果的准确率比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如何能让用户快速高效检索到符合需求的信息成为网络学习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述。

1 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对本体论和语义检索进行深入学习,结合网络的教育资源建设元数据规范,构建领域本体,为语义检索奠定坚实基础。

1.1 对本体的基本概述

1.1.1 本体概念

本体的概念是把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经过分解成基本的组成部分之后研究它抽象的本质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科技化,本体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工程领域,用来实现知识上的共享和交互。

1.1.2 分类

本体按照功能领域,根据由低到高的程度,把本体分成如下四类:

1)顶级本体

2)领域本体

3)任务本体

4)应用本体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描述特定领域中的概念和概念问的关系的领域本体。

1.2 如何构建领域本体

由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具体工程不同,构建本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本体的构造方法有很多种都是可行的,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有骨架法、七步法、IDEF-5方法、TOVE企业建模法。另外,在实际工程构建本体时,通常在构建规则的指引下,根据具体情况的需求,寻求探索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具体方法。

1.3 构建教育资源本体的过程

无论本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基本符合Gurber提出的5条本体构造的规则:

1)明确性与客观性:在自然语言的描述下给出术语较为明确和客观的语义概念。

2)完整性:本体中的概念是能表达特定术语集合的完整含义。

3)一致性:知识推理所产生的结果与术语含义达到基本的语义一致。

4)最大单向可扩展性:在向本体中增加通用术语和专用术语的过程中,不轻易修改原有术语及其含义以保证原有文件的敏感性。

5)最少约束:应尽可能减少对建模对象的约束条件。

同时,本文在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的构造中,结合软件工程思想和问题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本体构建的实际步骤。实际构造步骤分为:设计与准备阶段、本体构造阶段、测试阶段、维护与进化阶段。

2 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2.1 语义相似度的概念

语义相似度是指两概念在意义上的一致程度,在本体树中可以利用两个概念间的语义距离来进行衡量。在本文知识点本体中,知识点间相似度主要是通过蕴含关系体现。由于所有知识点位于本体概念树的最底层,因此上述构建的知识层次网络中,影响语义相似度的因素我们主要考虑如下几点:语义距离、关系类型、节点密度、语义重合度。

2.2 语义相似度的算法

语义相似度算法的语义检索的核心,是进行语义匹配的基础。其主要是利用本体理论对检索词进行语义化处理形成查询向量,通过对查询向量与资源向量相似度进行计算实现语义检索的匹配。设计一种词语间的语义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并将算法用在构建本体阶段,计算候选名词词条之间的语义相似度,由此确定本体中的概念,辅助本体的构建过程。

3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及优化

3.1 语义检索概念

语义检索是在语义网上进行查询检索的技术,又把语义检索称为概念匹配,在语义网中传输、存储的数据不但要给用户显示出来,而且还要求让机器进行“理解、分析”,即匹配在语义上相同、相近、相包含的词语。例如,用户需要检索“操作系统”,“UNIX、LINUX、WINDOWS”也是与之相匹配的词语。与传统的检索技术相比,它能提高检索的精度和覆盖率,减少了不相关冗余的返回结果。

3.2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及优化

本文在研究知识点本体构建、语义关联度计算方法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领域,建立一个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语义检索模型。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设计实现了教育资源语义检索系统,并将之投入到实际平台应用中,预期会取得了较好的检索效果。

通过分析教育资源知识点本体的语义相关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点本体的语义相似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概念间关系进行分离,利用概念层次结构和关联关系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如语义距离、节点密度等)分别计算语义相似度,进而综合量化成语义关联度。利用前两步的成果,设计一个语义检索模型,将准确的查询结果反馈给用户。

第10篇

1、数字时代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关系

艺术设计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培养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情操来提高审美水平,是对情感的丰富和个性的培养的一个系统化的教育。然而,艺术与设计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体,它们的发展受到当前时代下的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都对艺术设计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数字时代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艺术教育通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传统的艺术类院校,例如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舞蹈学院和戏剧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对于艺术教育制定详细周密的周期性教育计划。通过完善系统的理论课程和专业的实践练习,来提高学生对于艺术能力的把控和艺术修养的理解。广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各类各级艺术院校或组织机构以及以家庭为单位所开展的广泛的艺术教育活动。从艺术的功能性来看,它有着认识、审美和自我的教育意义,首先人们通过艺术赏析活动来更加深刻的认识物质和意识。其次,人们通过艺术审美活动对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具有与生俱来的教育意义。从艺术的发展上看,艺术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随着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结构和形态都有着不同的主题、风格、表现方式以及情感寄托,体现着歌谣文理,与世推移的规律。其次,由于人是群居动物,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社会人文的这种不确定性,才使艺术的发展规律变得复杂起来,它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是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而信息化时代下,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能够快速的获取图像、文字、信息的传播,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才更加依赖于数字化的智能传输对象,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获取社会经济意识形态变化的信息,和教育资源的快速准确传播。同时,艺术教育基于艺术的发展进行探索,而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的革新,革新就包含着新的表现手法、新的主题以及新的时代精神,这具有典型的时效性,而智能传输设备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即时性信息传输媒介能很快的进行图像、文字、视频的数字化传导,对艺术教育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同,没有科学发明就没有现代摄影、舞蹈、电影甚至音乐艺术。然而,随着现代科学飞速发展,艺术传播的媒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设计是人们把自己的计划或想法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而设计教育是学校或某种社会团体、组织机构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对人的设计方法进行指导的行为过程。然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悄然改变,设计也同样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变革。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创新研究首席教授Ken Friedman 说过在早期的工业设计中,主要工作重点在有形的产品上。然而今天,设计师也处理组织结构和社会问题,从事交互、服务和体验设计。许多问题牵涉到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所以,设计师已经成为应用行为学家。因此,现在的设计师不仅要通过设计来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加高效可行的行为方式,同时要为社会商业提供必要的价值。对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设计教育注重技能或实践训练,而现代设计教育相比实践训练而言,对于主观的设计思维和必要的知识结构也同样重视。正因为设计是由设计师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已经转变为一个整体系统的设计,它是包含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政治特点、传统习惯等内的一个系统的整体。

二、当今世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1、中国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国内艺术教育呈现出一种全民艺术的虚假繁荣景象,使原本不受关注的艺术教育受到广泛的注目,然而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的艺术教育却难以受到市场经济的把控,充分的生源导致艺术院校找到了扩大招生的理由。但这就导致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显得十分令人担忧,例如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资源配置缺失、教育理念的不合理等。这不仅没有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反而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艺术的整体质量。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发展方式会导致中国艺术的未来永远停留在表面,而无法具有深度的艺术内涵。而西方艺术发达的国家,如意大利或法国都有着深远的艺术传承,因此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缺失是我国艺术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过去几年中,中国的迅速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进步并确立了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宏伟目标,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设计创新对于打造国家的可持续化战略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社会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2016 年在国内专利申请方面,国家电网和中国石化以6111 件和4372 件分居企业专利申请的前两位,在民营企业方面,欧珀、小米以及奇虎科技的专利申请量也分别达到了3338 件、3183 件和2777 件。专利数量固然是衡量国家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数量并不等同于质量,更加不等同于设计竞争力。苹果公司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而据美国2015 年的专利统计表中,排名前三的依然是IBM、三星电子和佳能公司。因此中国的转型之路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制造走向创造的过程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而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平又与设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设计教育始终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设计发展方向。

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到德国包豪斯到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的建立,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但不幸的是教育却始终没有被当做一个引领一个时代艺术设计水平的重要活动来看。今天的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各地高校都纷纷开展艺术设计教育相关课程,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急功近利的院校缺乏系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师资、教育设施和前卫的资讯,比起社会经济的的突飞猛进,艺术设计教育却显得营养不良。

2、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德国是世界著名的设计大国,无论是包豪斯还是乌尔姆学院都孕育了一大批专业的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是艺术与技术统一,奠定了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工业生产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法国作为一个浪漫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艺术设计教育历史和浑厚的艺术气息,首都巴黎成为艺术之都,法国的教育理念重视以人为本的同时鼓励学生将优秀的成果加以利用,帮助学生让自己的创意理念实现增值。美国艺术设计学院十分注重高层次教师人才的引进,并且鼓励教师进行特色教学,为国家的艺术设计__发展提供软实力,同时倡导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和市场状况进行紧密结合。

三、资源配置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提高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水平,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又显得尤为突出。目前,国内高校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投入非常大,有超过百所高校都开展了相关课程。尽管如此,仍然有多数高校在基于传统技能培训来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其水平有待提高发展方式也有待商榷。提高教育资源覆盖和利用率是发展艺术设计教育最为直接的方式,但艺术设计教育资源是一个系统而整体的因素,它包含着图书、影像、视频资料、网络、多媒体甚至教育工作者等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此外,当今的设计教育和上世纪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无论哪个范畴的设计师,都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它不仅包含着艺术和技术还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设计已然变成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而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产业中,完善和整合教育资源又是发展教育水平的重要一环,落后的教育体系才是一个国家设计教育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从硬件水平上,我国的设计教育条件依旧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发展设计教育的高校中对于教育设备的完善意识不够充分,部分教育设施与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不够融入,使信息爆炸的时代特点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信息没有得到合理的反馈,而这一切都依赖于设计教育的资源建设。

四、我国设计教育的未来之路

第11篇

【关键词】电大教育;社区教育;和谐社区;数字化学习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环境的形成、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数字卫星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开放教育网络,无疑是发展我国各类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扩大教育规模,凭借着技术的优势把优质教育资源从校园内送到校园外、送到社区、送到家庭,这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平衡、公正发展的内在要求。电大长期以来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的方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一、电大教育的基本定位:为建设和谐社区、学习型社会服务

电大教育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大众化教育属性,契合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实践有利于促进教育实现尊重生命、个性发展、自我实现、效率优先、教育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终身教育、全民学习,加速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电大教育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培养、信息能力的开发、协作精神的增强、个性化的发展、终身学习素养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能动力量,正因如此,不仅受到传统大学的普遍效仿和借鉴,更成为社会民众所公认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选择。电大的社会服务在促进教育公平、满足民众学习需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是它得以产生、发展、壮大的必然原因和自然结果。电大只有将育人与社会服务、特别是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为终身教育作出应有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更成为电大教育的基本属性和根本定位。而社区教育应成为电大教育新的切入点。这是电大教育发展的模式与途径,也就是发展策略的选择与创新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气魄和决心、更多的谋略与招法,去破解发展中的全新课题。

二、社区教育是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推进社区教育、提升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力能更好地实现居民利益,是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社区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职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文化等。社区教育中大量的文化学习活动,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形成健康向上、文明礼貌、安居乐业的人文社会环境,引导人们活出生命的意义,寻找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社区教育在培养社区成员的互助友爱精神、改进社区内的人际关系、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精神和自助能力、提高社区成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电大数字化学习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保障

张家全指出,“在Internet里,有千千万万的富源知识网站,很多网站有巨大的数据库支持,它们包含着海量的知识资源”,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知识,学习者经常会陷入非常窘迫的两难境地,因为从中“汲取知识,既会激发人们作知识富有者的欲望,又会被卷入自感渺小与无能的漩涡之中”,显然,在这样一个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高效率地寻找自己所期望和需要的知识,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既需要学习者具有超凡的意志和耐力,同时也需要他们掌握准确搜索知识的路径和方法,而且要想使得这些学习者面对五光十色知识信息,不至于被其淹没,或者不至于使其因为教学资源的斑斓多姿而迷乱于非主题知识信息的检索,“糊里糊涂地浪费大量的时间”,“汲取不到自己所需的特定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关办学单位“利用主题知识网站”,为其“重新组织”知识信息,显然,要想使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在社区卓有成效地参与电大的数字化学习,同样需要电大建设好自己的“主题知识网站”,为广大社区居民学习者提供更为集中、准确、系统的学习资源,从而为其的社区数字化学习保驾护航,提供强攻强有力的学习导航和学习支持服务。

参与学习型城市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各级电大的历史任务绝不仅仅在于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建设,而且还在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利用电大系统原有的学习资源库,把原有的大量的音视频专业课程资源转化成数字格式,推陈成新,让这长期尘封在音像库的视听教材化腐朽为神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余热,让更多的人分享其知识传播魅力。二是不断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利用电大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设计、编导、制作优质学习资源,打包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网络配送服务,必要时可以采用体外循环的办法,通过项目招标,吸引社会上的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公司参与学习资源开发,从而进一步扩大电大的学习资源来源,克服电大教学资源编制队伍人员配置严重不足的窘况。三是积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采用赎买、投资、参股、置换等方法,将由普通高校、政府各个部门和有关社会教育机构投资开发的优质学习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促进其的社会共享。

四、利用电大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社区学院

1.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中国社区学院建设纵观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社区学院无论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中,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社区学院对国家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给予政策倾斜,保证资金投入。

2.利用数字化技术,以数字化学习港为平台。数字化学习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市场化机制组织资源提供方和服务运营商,以连锁方式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及组织管理的新一代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它通过架构公共平台,整合优质数字化资源,采用标准环境及集成适用技术、创建服务体系、开展示范应用等方式,超越时空限制,实现教育的低投人、高产出。该体系主要以数字化学习港的运行模式为学习者和其他用户提供随时随地可获得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同时提供覆盖全国的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从而满足社会各类群体对享受个性化服务、获取优质资源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这是数字化社区学院的基本物理平台。

3.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社区教育的思想。当前要提升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力,更重要的是要看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满足度、满意度,而不是仅停留在“学者有其校”的水平。因此要推进社区教育必须要牢固树立“立足社区,服务居民,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办学宗旨,注重研究和挖掘社区教育的优势,探索有新意的路子。一是因情而宜,不拘一格。应立足社区的“区情”和群众的“学情”,工作中做到“五个灵活”,即时间灵活,地点灵活,课程灵活、对象灵活、形式灵活,使有学习意愿的居民都能参与,居民想听的课程都能安排,前来学习的居民都有收获,从而赢得居民的认同和参与的热情,提升为居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因人而异,满足需求。应坚持“居民需求就是课程”的理念,加强对居民学习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学校的作用,形成社区教育“有人有场地、一校一特色、去学就收获”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广大居民受教育的参与面,真正成为广大居民参与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4.依托电大成立多种中心和综合基地,完善全民开放性社区教育网络。电大可以利用现有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等优质存量资源,实施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社区教育所需的多种功能,成为各地社区教育的办学主体,形成全民开放性社区教育网络系统。近年来,我国也己相继建立了一批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这种社区学院多数是一种当地教育机构的整合,如当地电大、职工大学、成教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其中电大常常是这些整合型的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的中坚力量。各级政府可以在依托电大发展社区教育的具体方式和路径上,依托各级电大成立“社区教育中心(站、点)”,形成一个多层次、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向社区教育、市民教育辐射,拓展电大的社区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当地的教育资源中心、市民学习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和综合利用,各级社区教育中心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又各有所任务的侧重。把资源送到农村、社区、基层,形成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最大限度让广大居民共享学习,更好地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

5.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进一步搭建数字化学习服务水平。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争取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成一个能够兼容各种教育层次、各种教育形态、各种教育方式、各种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把电大目前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延伸至社区和社区居民家庭。要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优化力度,建设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和信息库,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超市”或“菜单点菜式”服务。非常有效的一项途径是,以电大现有资源为依托,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港”(学习超市),这是拓展社区教育领域,实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举措。该项目的关键,是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教育需求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在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基础上,通过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真正实现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超市中随需所取的“课程超市、学分银行”。

借助于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港搭建的平台,社区教育服务地域将可能进一步向广大社区、农村、企业、行业延伸,服务对象将可能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各类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优质教育资源将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和应用,社区居民将可能得到更具社会性、开放性、针对性、便捷性的教育服务等等。同时,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发展社区教育,开辟社区教育网页或窗口,为社区成员提供活多样的、质量上乘的教学支持服务,并把网站向街道、居民小区、家庭延伸,使广大居民能够方便地“点菜”学习。数字化学习港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学习服务机构,其办学的低成本、教学的高质量、受众人群的普适性和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特征,已进入公众的视野并正在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它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途径选择。

总之,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开放学习系统,使各类教育资源、学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惠及最广大的民众。具有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的重大意义,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电大自身发展来说,不仅仅意味着规模发展的意义,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创新价值。电大教育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是一种面向公众的教育,从而进一步体现出公共服务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实现服务功能的拓展,增强功能拓展的能力,是电大教育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是电大教育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窦梦茹.开放远程教育的新进展、新趋势、新使命[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

[2]平培元.从美国社区学院看我国基层电大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4).

[3]任为民.学习型社会、数字化学习港与公共服务体系[J].开放教育研究,2007(2).

[4]陈肃,赵丕元.电大教育、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5]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2).

作者简介: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8-1961-02

Network Technology of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LIU He

(Yangzhou Industry Vocational College, Yangzhou 225103, China)

Abstract: Economyglobally, Education internationally and the nformationization now are impact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the above movement,the sense of learning all the life is being bring forward.Then use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rain thelearners to to learning independently,and accomplish the purpose of period to put the education of the school.Teachers must emancipate the mind, change the idea,mas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imely,research modern education psychology theory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earnestly ,To be the navigator who take the lead in leading teaching of reformation at the first.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teaching; application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许多崭新的研究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部提出:“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家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现代化教学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现代化教学对当前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同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了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亡的浪费。而信息技术为优化教育资源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基于网络的现代网络辅助教育显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1 网络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它将进一步扩大现代化教学的影响

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人类拓展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范围,提高了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和能动性,同时也引起当前教育系统的重组和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要家,将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水平。网络辅助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和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不断创新。同时,它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文字、声音等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成本低、信息量大,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袍,遍及世界各地,使得教育教学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极其广阔的时空范围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学生可通过网络来获取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教师则可以通过网络从网上资源提取大量的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网络辅助教学将促使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并进一步扩“大现代化教学影响力,使教育优势资源为全社会共享。

2 网络摄助教学适应了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并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化教学

现代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通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其特征就是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等。网络辅助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些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网络辅助教学就不可能有现代化教学,耍促进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搞好网络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教育前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今后的教学系统将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把资源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功能综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促进现代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 网络辅助教学符合现代化教学的人才观,有利于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革命、社会技术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导致市场经济全面构建,全球经济一体化。今天,信息技术己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文化、思想、道F的发展和交流等,势必对信息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产生影响。乐于不断获取新知,主动迅速地获取、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由此可见,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网络辅助教学有助于信息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与传统教学或单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相比,它可以更好地启发和促进学习者“发现”规律,帮助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探究合作,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研究报告。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者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4 现代化教学对教师能力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现代化教学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代化教学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网络的构建,还是信息平台的应用;无论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还是信息系统的运行;不论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还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实施,都迫切需要一支现代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学趋势不可避免地对目前教师的索质形成了新的挑战。网络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为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提供了平台。它有助于教师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在网络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结教学带来的好处,从而树立起新的教学思想。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各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使教师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实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面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刘瑶.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 杜春梅.网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与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 张涛.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教学实践与心得[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