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价值量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知识经济;管理会计;智力资本;价值评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的智力资本已逐渐地引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之中,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样给现代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创新价值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且作为管理会计中一个新要素拓展了会计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一、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量、规模等,而是依赖于人才的智慧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二个智力资本等式来认识(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无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著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三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平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智慧,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二、人力资本是管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成本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管理会计通常是以成本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强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念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管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流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一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入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入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
现代管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管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一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提高智力资本管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一)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五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管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问题,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一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价值逆向推导法
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最终必然会经历实物(货币)形态来体现,它与财务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形成了更广义的资金循环流动。资金流入智力资本的过程是财务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过程,而智力资本的产出是资金流入企业,从而以财务资本形态存在的过程。一项新技术可以转化成新产品,进而给公司带来收益,顾客满意度、员工素质等因素最终影响到企业收入或成本,并最终在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全面评价应包含财务部分的内容,可借助部分财务指标实现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价。
企业的价值(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企业的不同工作项目或领域所创造的,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复杂的相应的因果关系价值链,其中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有单个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价值的货币形式来反映各个项目承载的价值及相应的比重,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关键性项目以建立与智力资本的对应评估关系,进而可由此逆向推导出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及其各部分的价值指数。
具体可以设计为,首先结合关键工作项目(KeyWorkProject)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经验权数或系数标准。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80%以上影响比例,影响比例的测算是依据当年各关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的层次、数量、工作性质等因素)100%归入具体智力资本中;受间接影响的(35%—80%影响比例),分别以受影响比例归入相应的智力资本,最后计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的价值指数和总的价值指数。如:某企业的企业价值中的93%与智力资本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假定由四个关键工作项目分别按2.6、3.4、1.3、2.0的比例承载这部分企业价值,并按关键工作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分别给予1.44、1.0、1.7、2.1的权数(图2),则各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影响程度测算如下:
人力资本价值指数=3.41.04.1+1.31.710+2.02.13.6=51.16
市场关系资本价值指数=2.61.446.0+2.02.14.4=40.94
组织结构资本价值指数=2.61.443.5=13.10
智力资本价值指数=51.16+40.94+13.10=105.20
则可以说,相对于该企业帐面财务价值,105.20的智力资本价值指标是相当的。
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是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数据信息,可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资本的存量变动进行智力资本的流量分析。从资本的循环转化的方向而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智力资本向财务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及效率;二是财务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绩效和效率;三是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间转化的增减变化分析,可在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智力资本预警信号。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须能有效为企业提供战略化指导,既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又能及时地指明企业存在的缺点不足,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作为企业管理中新的活跃因素,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信息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会计的“评估”作用和“导航”作用,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岚。Skandia导航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财务里程碑[J].运筹与管理,1999,(2):118-122.
【关键词】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价值量化
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有传统管理模式、内部市场管理模式以及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煤炭行业中这三种模式有时也会出现共存的现象[1]。从近两年中国煤炭行业形势可以看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很难适应现代煤矿的发展,而内部市场管理模式也没有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煤矿的安全管理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寻找一种适合煤矿安全高效发展的管理方法势在必行[2-5]。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是使煤矿安全管理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煤矿,促进煤炭行业效益最大化,是未来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6]。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三交河煤矿构建了精细化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细化安全目标、细化操作标准规范,提出了基于价值量化理论“VOEC”安全管理法。成果为实现安全管理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可为其它煤矿企业精细化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基于价值量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及实践
煤矿安全的精细化则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对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道生产环节,制定详细的,明确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安全最大化[10-11]。本文基于精细化思想将价值量化纳入其中,提出“VOEC”管理法,其中“V”代表Value(价值),“O”代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Control(控制)、Clea(r清理)。目的在于使三交河煤矿通过基于价值量化的全面安全精细化管理建设来促进煤炭生产、安全等各项工作的提升。实施“VOEC”管理法主要是通过对安全目标的分解、标准规范操作,以安全目标班清班结为手段,对安全结果进行价值量化,最终基于信息化实现来完成的。
1.1安全目标细化分解
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对目标细化的分解,逐步实行层层目标,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安全目标分解可以划分为企业总体安全目标、部门科室及区队安全目标和职工生产活动责任安全目标三个部分。首先,三交河煤矿根据山西省安监局和霍州煤电集团的安全生产总目标,以及分析上年度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下年度安全总体目标,并下发各科室部门细化落实责任目标,各部门科室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将安全目标最终具体细化到每个班组的职工生产活动中。在此过程中,职工通过严格执行标准行为规范进行生产,不断坚持周期性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使安全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不断提高。
1.2安全目标价值量化及班清班结
在职工的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生产结果计量无法直接看到收入情况,所以不能很好的对职工形成激励作用,如果对当班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和生产活动的结果进行价值奖罚,就可使职工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入变化,最大效果的从经济层面完成对职工安全工作的激励。
1.2.1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的班清班结
根据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和各项目标对应的奖罚标准,三交河煤矿各部门和各生产区队明确自己班组具体工作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并按照该目标和标准对职工的生产活动结果进行班清班结价值量化管理。
1.2.2安全生产过程目标的班清班结
三交河煤矿通过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将职工的行为纳入安全生产过程目标管理,以价值量化激励的方式确保每项活动都具有安全激励作用。各部门或区队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制定具体的班清班结表,内容重在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对生产安全进行监督,对职工每天所有活动和结果的安全目标是否完成,实现安全精细化目标的班清班结量化管理。
1.3安全信息的传递
在生产过程中坚持对安全信息实时传递是对安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科监督人员对当日生产过程中职工的行为和生产结果进行记录,随后将记录结果传送到工资科,工资科对当日工作情况进行结算与奖惩。最后,将结果录入至信息中心。
2实践效果
煤矿安全精细化体系实施后,提高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较过去有了较大提高。首先,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当天结算,深刻激发了职工的安全意识,2014年比2013年同比降低50%,重大违章持续8个月没有发生,整个矿井安全隐患和安全违章显著降低。其次,通过班清班结的管理,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劳动效率明显提高,201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13年提高9.3%,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再次,三交煤矿安全精细化体系使得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进行自我经营,保证安全的同时追求成本最小化。据统计,2014年原煤制造成本178,比去年同期235元/吨降低57元/吨,降幅24.2%;由于煤炭市场原因,2013年和2014年利润没有显著增加,但仍处于盈利状态。
3结论
三交河煤矿实施精细化安全管理后,企业的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安全隐患和安全违章明显降低;在提高安全的基础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实现了安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在班清班结管理过程中,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作者:卫学林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传玲,马凤才,白侠.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与调查—以人为本安全管理模式再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4):44-45.
[2]付超魁.构建煤炭企业新型安全管理模式[J].煤矿现代化,2005(6):23-24.
[3],宁云才.煤炭企业安全市场化安管理模式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11):73-75.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量 需求强度 满足程度 主观效用论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物品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这种属性是物品的客观自然属性,是物品本身的固有属性, “一物之所以是使用价值,......正是由于它本身的属性。如果去掉葡萄成为葡萄的那些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正是把使用价值看作物品本身固有的一成不变的属性,传统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关于使用价值量问题的基本认识:使用价值量就是具有某种有用性的物品的数量。物品的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使用价值量大小的标准,换句话说,使用价值量通过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物品的数量来表示,二者存在一一对应的正比例关系,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为:u=f(q)或tu=uq(u表示使用价值量,q表示物品的数量,tu表示使用价值总量)
使用价值量基本观点
根据传统政治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量的基本观点,经过逻辑推理,可以导出以下几个观点。
观点之一:传统政治经济学所说的使用价值量仅仅是指物品的使用价值总量,而不包括单位物品的使用价值量(unit use value) 传统政治经济学只研究n个单位的物品的使用价值量是多少的问题,他们的结论是n个单位的物品的使用价值量是1个单位的物品的使用价值量的n倍,至于1个单位的物品的使用价值量到底是多少,则被他们忽视或“合理”放弃。因此,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使用价值量只是一个相对量,而不是一个绝对量,对使用价值量的认识缺乏彻底性和精确性。
观点之二:单位物品的使用价值量是一定量。传统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只研究物品的使用价值总量,是因为他们认为必然存在的理论假设或逻辑前提――单位物品的使用价值量是不变的――是无可置疑的,对单位物品使用价值量的研究毫无必要,因而做了“合理”的取舍。单位物品的使用价值量是否一成不变的,或者说传统政治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量理论的逻辑前提与假设是否正确,已成为学术界广泛质疑的问题,现在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单位物品的使用价值量是可变的,且具有诸多引致因素。
观点之三:使用价值量的唯一影响因素是物品的数量。根据函数关系式tu=uq,u既然一个常量,那么影响tu的唯一变量就只能是q,即物品的数量了,所以使用价值量与物品的数量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若想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量,只有通过增加物品的数量 实现。这一观点曾长期影响着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如过分追求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经济粗放型增长,而不是集约型增长。在卖方经济年代,这一理论认识的缺陷尚不明显,但到了买方经济时期,其缺陷就凸显出来,因此,许多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上走了弯路,遭受重大挫折和损失。
使用价值量与人的需要满足程度
如同价值有价值量,使用价值也有使用价值量。使用价值是事物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这种有用性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会有高低,因此,使用价值量可以定义为某种使用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与传统政治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量的定义相比,该定义有两个基本的不同:一是使用价值量是某种使用价值的数量,而不是某种物品的数量。使用价值与物品或商品体不能等同起来,应加以区分。二是衡量使用价值量大小的标准是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而不是物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可以与人的满足程度统一起来,换句话说,某一使用价值的量的大小多少归根到底由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的高低决定,用等式表示:使用价值量=人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愈高,使用价值量就愈大;满足程度愈低,使用价值量就愈小。因此,人的满足程度是衡量使用价值量的最终标准,也是最高标准,是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决定性因素。
使用价值量与人的满足程度的同一性,客观上提供了衡量使用价值量大小的统一标准,为解决使用价值的量的可比较性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概括地说,可以有两种分类:
生理满足和心理满足。生理满足是指某种使用价值对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如食物可以满足人们解除饥饿的需要,衣服可以满足人们抵御寒冷的需要。人的生理满足较易实现,但由于人的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所以人的生理满足对人的生存而言是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心理满足又可称作精神满足是指某种使用价值对人的心理或精神需要的满足,如书籍可以慰藉读者的心灵,名牌衣服可以使穿着者心情愉悦、充满自信。精神需要的弹性很大,所以精神满足的弹性也较大,如读一本书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得到了彻底的满足,不再需要读书了,更有可能的是人的读书欲望反而会更加强烈,可见,人的精神满足很难得到充分、彻底的实现。与生理满足相比,精神满足并非人类生存必不可缺的,离开精神满足并不危急人的生存,但这并不是说精神满足不重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精神满足对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将越来越重要。例如,对于一个偏爱吃肉的人来说,吃粮与吃肉都可以消除饥饿,其生理需要都会得到绝对满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粮与肉对他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是有差异的,吃肉使他得到更多的享受和愉悦,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需要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所以肉对他的相对满足程度较高,而粮对他的相对满足程度则较低。
绝对满足和相对满足。绝对满足是指人的某种需要得到彻底、充分的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往往较易得到绝对满足。相对满足是指人的某种需要得到部分的或一定程度的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往往得到的只是相对满足。
影响使用价值量的主客观因素
传统政治经济学关于使用价值是物品的客观自然属性和使用价值量等同于物品的数量的认识是不科学的,“物品固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物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却是主客观的统一,也就是说,物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不仅同物品本身的客观存在相关,而且同人消费物品时的主观满足程度相关。”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尤其受边际效用论的影响,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包括事物的数量、性能、使用程度及相关事物的状况,二是主观因素,即人的需求强度。
影响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的因素
事物数量
传统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把使用价值量等同于物品的数量,是因为他们认为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是不变的,与事物数量的多少无关,因而对事物的使用价值总量和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不作区分,或者说他们只关注事物的使用价值总量而忽视了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这些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是变化的,而且事物数量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一物对任何人的边际效用,是随着他已有此物数量的每一次增加而递减”,对于一般事物,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随事物数量增加而递减,可称作边际使用价值量(MU)递减法则(如图1),当00;当Q=Q1时,MU=0;当Q>Q1时,MU
事物性能
事物性能对使用价值量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事物性能提高增加使用价值量,即事物某一使用价值满足人类需要程度的提高,如彩色电视机由原来的模拟信号升级为数字信号,更好地满足了人类欣赏电视节目的需要,因而每台电视机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例如手机的基本使用价值是其通信功能,现在手机功能不断增加,即其使用价值的种类在增加,如手机可以录音,可以摄像,还可上网,这些使手机在某一方面使用价值量(如通信)并未提高的情况下,事物性能提高增添了事物的使用价值,使其总使用价值量增加。由于使用价值的种类增加,从而使其使用价值总量(TU)提高。对此,可用等式表示:TU= U1+U2+U3+......+Un( n表示同一事物有n种使用价值)。此等式仅表示TU由n种使用价值组成,并不表示不同使用价值之间可以进行量的比较或求和计算。
性能对使用价值量的影响,从总体上讲,性能越先进,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越高,则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越大,性能与使用价值量是正相关关系。但是事物的性能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受社会技术水平的影响,事物性能处于时刻变动之中,其基本演化轨迹是平庸――先进――平庸。因此受性能变化的影响,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则为倒“U”字型,呈上升――下降的发展轨迹。
相关事物
相关事物是指与成为研究对象的事物的使用价值量存在相互关联作用的事物。相关事物与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同类事物,具有相同使用价值,也可以是非同类事物,使用价值异质。根据相关事物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倍增关系,即事物A的使用价值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致事物B的使用价值量同方向地倍数增加或减少。事物A成为与研究对象事物B具有倍增关系的相关事物,如网络产品。在互联网上如果只有一台电脑,则其使用价值量不大;而随着电脑的增多,每台电脑的使用价值量则成倍提高。电话机、传真机、手机等都呈现这一特点。
正相关关系,即事物A的使用价值量变化,事物B的使用价值量同方向变化,A、B具有互补关系,使用价值量的变化一般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如汽车与汽油的关系,鞋带与鞋子的关系。
负相关关系,即事物A的使用价值量变化,则必然导致事物B的使用价值量反方向变化。A、B两种事物往往具有相似的使用价值,处于可以相互替代的地位,如猪肉与牛肉的关系,面粉与大米的关系,粮食与蔬菜的关系。
使用程度
“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在商品进入消费领域以后,才能实现,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事物能否使用以及使用状况如何是影响使用价值量的重要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事物的使用程度与使用价值量是正相关关系,即对某事物的使用程度越高,事物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则越低。如同一品牌和型号的两辆自行车,一辆只有一个人使用,另外一辆则由两个人使用,显然后者使用程度较高,其使用价值量较大。但是使用程度并非与使用价值量具有绝对同一关系,也就是说,使用程度的高低并不必然反映用价值量的大小,根本原因是使用程度的高低并不等同与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如一件衣服穿破了,其使用程度已达极值,但并不意味着使用者的满足程度也达到最大值。
使用程度的高低往往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使用强度,一辆自行车由两个人骑,另外一辆则由一个人骑,前者的使用强度较高,后者的使用强度较低。二是使用时间,一辆自行车的有效使用时间是10年,另外一辆则是20年,前者使用时间较短,后者使用时间较长。使用程度与使用强度、使用时间之间的关系可用等式表示:使用程度=使用强度×使用时间。
主观因素
人的需求强度差异。影响单位事物使用价值量因素的需求,在这里是当作需求强度来使用的,即人们对占有、使用、消费某种使用价值的强烈程度,而不是对事物需求的数量。人对某种事物需求强度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引致原因的不同,需求强度差异可有以下三种:供求失衡引致需求强度差异,某一事物的供求平衡关系被打破,并且出现严重失衡的局面,人们对其需求强度会出现巨大差异,如涝季与旱季,人们对水的需求差异;群体性需求强度差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特定群体的人们由于文化背景、道德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对各种使用价值的需求强度是有差异的;个体性需求强度差异,一个人由于个体的差异,如兴趣爱好、职业、生活习惯、教育状况、家族传统等的不同而导致其对使用价值的需求强度是有差异的。
需求强度对使用价值量的影响极其复杂,几乎无任何规律可言。事物对于需要的人来说,事物的使用价值量是正值,量的大小则由强度的高低决定。一般而言,对事物的需求强度越高,其使用价值量则越大;反之,其使用价值量则越小。 事物对不需要的人来说,使用价值量或为零,或为负值。
影响事物的使用价值总量(TU)的因素
影响事物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基本因素是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Qu)和人所需求的事物数量(Q),通常把使用价值总量表示成事物数量的函数,即TU=f(Q)或TU= Qu•Q。由于单位事物的使用价值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是一个恒定的量,所以,事物某一使用价值的总量在座标上就表现为一条曲线(如图2),TU受MU递减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轨迹。当0Q1时,MU
根据以上分析,关于使用价值量应得出以下结论:
使用价值包括总量和单位使用价值量
否认或忽视单位使用价值量,使用价值总量就只是一个相对量,对其认识就不彻底。只有正确区分单位使用价值量和使用价值总量,才能对使用价值量的认识更加科学、完善,也才能对使用价值的量化更加客观、准确。
单位使用价值量是变量而非常量
影响单位使用价值量的因素有许多,诸如事物的数量、性能、使用程度、相关事物的状况与人的需求强度,这些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致单位使用价值量的变动。承认单位使用价值量的变化,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上也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促使社会更加注重内涵式社会再生产,保证社会财富的创造在质与量的两个方面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因素有多种
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因此使用价值量的确定是由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不是某一因素独立作用的结果。但这并不否认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一因素或几种因素对使用价值量起主要作用,其他因素的作用弱化,起次要作用。各因素的作用并不绝对,不过人的满足程度是衡量使用价值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使用价值量评价的最高标准。
承认主观因素对使用价值量的影响,并不等于对主观效用论的全面认可 主观效用论或主观效用价值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提出的又一价值学说,其中包含诸多合理成分,尤其是边际效用理论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不可否认这一价值理论存在根本性的缺陷,“主观效用论者将商品价值完全归结为个人的主观感受,声称商品价值完全存在于个人的主观感受之中,不承认任何客观因素的存在及其对商品价值的影响, 显然是一种极端的主观主义,在科学上是站不住的。”主观效用论者所说的“效用”一词,如萨伊所说,“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实质上是指使用价值。对此,马克思也把“效用”当作“使用价值”的同义语来使用,如“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尽管主观效用论者力图通过主观效用来解释价值决定和价值交换问题,梦想建立一套价值学说,但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学说。主观效用论的错误在于过分夸大了人对物的主观评价作用,而从根本上否认了物相对与人的客观存在性。承认主观因素,即人对使用价值的需求及评价对使用价值量的影响作用,却不应夸大这一作用,因为“人的需要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相反,它总为社会生产实践、社会历史发展所制约。人的需要在本质上是社会理性的需要,具体地说,人的需要及其实现程度取决于人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取决于收入和分配状况。”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M],人民出版社,1972
2.刘益,边际效用与劳动价值论 [J],江苏社会科学,2001
3.[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4
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M],人民出版社,1975
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与高校有内在联系,能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的那部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高校尤其是著名高校,由于其人才聚集,知识、信息密集,以及设备先进,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优势明显,蕴藏着巨大的无形资产。高校无形资产的范围一般包括:
知识产权类。是指教职员工及学生的职务专利权、职务专有技术成果权、职务作品著作权(包括计算机软件)、学校企业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注册商标专用权等。
高校的属性类。指与高校属性相联系的名称、标志、可信度等,会给高校带来高额的收益。
政府特别授权类。是指由政府对高校特别授予一些权力所形成的可能带来高额收益的情形。如自主招生权、土地使用权、税收减免权等。
人力资源类。指高校拥有的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他们知识、信息密集,其公有科技成果的开发、利用,如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亦会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
其他类。主要是指由高校自身优势、特色及其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实力延伸对师生水平、能力的认同感,海内外校友的联络,等等。
高校无形资产的特征
高校的无形资产既不同于流动资产,也有别于固定资产。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非实体性。高校的无形资产所代表的是一种权利,尽管有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权、著作权等)需要证书、图纸、著作之类的物质载体来体现,有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不能脱离特定的有形资产而存在,但无形资产自身并不像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那样具有物质实体,不能直接感触,它的存在是无形的,是观念上的,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有形损耗,报废时也无残值。
垄断性。高校无形资产通常由学校垄断性地占有。这种垄断性受到法律保护,有关法律严禁非持有人无偿使用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有些无形资产(如技术诀窍)的垄断权虽不受法律保护,但学校能通过严格的保密措施来维持其垄断地位。
高效性。无形资产代表某种先进成果或有利优势,带来远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利益,能给高校带来超额的级差收益。学校的无形资产越多,则其所能获取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越大。
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的计价、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无形资产当期摊销与当期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等。无形资产所提供的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它们所提供的经济利益有可能随着新科技成果的出现而丧失。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意识淡漠
由于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物形态,所以我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大多数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还仅限于有形资产管理,普遍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客观存在。有些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漠。“国有资产就是有形资产,有形资产就是国有资产”的观念还普遍存在,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意识,当无形资产被出卖、转让时,高校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使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不健全
无形资产的计价比较复杂,不象有形资产那样有明确的原始成本。但是无形资产能使高校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获取收益,所以应按照受益期限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期摊销。由于无形资产所代表的未来经济利益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很难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学校的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版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只是一般性地提到“按规定合理摊销”以及“对外投资”和“向外转让”时的核算方法,因而财务人员在操作上难度较大。
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和有关制度缺乏
目前,有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的部门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学校在无形资产的认定、取得、转让计价、法律保护、利用等环节均无相应的监督体制和明确规定,因而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也是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将无形资产排斥在外,是高校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数据不真实,不能准确反映高校国有资产的真实状况,这将不利于高校国有资产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无形资产的品牌意识不强
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形成的高校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著作权、发明及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形成的声誉、单位名称、徽章图案等,都是多年来国家投入资金的结果,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单位从本部门利益着想,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允许将无形资产私下转让给社会上其他单位使用,从中牟取个人利益。我国高校中有许多经过百余年形成的名校品牌,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有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未经学校批准,就以学校名誉在外办班、注册经济实体,从而造成高校无形资产白白流失。在高校对外投资、实行承包、合办经济实体等过程中缺乏对高校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使高校无形资产流失。学校人才、技术大量外流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竞争,一切竞争说到底是人才、技术的竞争。以人为本,解决好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高校工作,是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途经之一,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现在许多高校为了吸引人才,都采取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广泛吸纳人才,使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学术上具有高水平人才的大量外流,带走科研成果、学术研究、技术工艺等以致影响到学校声誉和实力水平的下降,形成无形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教职员工创造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办理专利申请,在获得专利权之前早已被别人使用,也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等学校诸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问题,是贯穿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生产过程的一项管理工作。因此,要把无形资产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必要在高等学校行政机构任务中增加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并设立负责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职能机构,配备必要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门经费,全权负责学校的声誉、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资源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在落实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高校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业已颁布的有关法律,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制订、完善各种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使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管理
尽管无形资产没有特定、可见的形态,但它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权利。这种权利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尤其是当高校用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或转让时,这种价值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得以实现。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化管理包括:
建立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与核算体系是无形资产管理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对于高校而言,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学校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为此,针对高校会计环境的不同特征,应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核算系统。其基本方法如下: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并运用配比原则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在现行预算会计科目基础上,增设“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开发研制成本”等科目。
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价值量化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即计价,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确定其价值或成本。这是高校进行无形资产价值量化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无形资产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做到合理准确的计量是困难的。最近国内外提出的“智力资本”量化模型表明,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是可实现的。针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特点,目前有两大计价方法:一是对自创或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成本计价,以确定其原始价值;二是在使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或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或所有权时,通过评估确认无形资产价值,并以评估价值为依据确定交易价格。
建立适应高校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资产评估是为适应产权市场的建立和进行产权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于界定资产产权、优化经济资源配置、促进资产的科学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高校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和各种原因的影响,因此高校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成本价相比,将会产生很大差异。所以,当高校在用无形资产从事对外投资活动时,必须首先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投资价值,作为今后取得投资收益分配的依据。
建立无形资产投资、转让、收益分配制度
在无形资产用于对外转让、投资或创办企业时,可由产业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先经过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估,按评估价值调整无形资产账户,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然后由财务部门及时进行成本和收益核算,并根据情况冲减无形资产账户。要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转让及收益制定合理的分配奖励办法,以调动发明研制人员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为高校带来更多的效益。
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只要各方面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加强管理,依法保护,合理利用,一定能使高校无形资产既保值增值,又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晓峰.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2.马俊涛.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科技.人才.市场,2002
3.王小兰.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特征与价值实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推论一:货币起源于信物
本文所说的货币是指纸币出现以前的货币,在后文不再解释。
在远古时代,当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类会产生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这一阶段也相应促进了社会分工,而当社会分工促进生产力水平再次提高后,人类个体间以物易物的交易,因交易范围的局限而不能消化全部社会剩余产品,这时客观需要商人群体的出现,以实现剩余产品在更大范围消化。
可是,在远古时期人类没有文字书写借据,因此,可以推论,当年的商人通常只能先从A地借来一批货物贩运到B地和C地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之后,再用B地、C地带来的物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偿还A地的债务,同时,在B地和C地的贸易过程中,商人如果发现了A地需要的物品,而手中已没有货物可以交换时,商人也一样会向他们借走这样的物品。于是,这就产生一个商人借物行为如何取得信用保证的问题,也就是商人借走货物时如何让出借方放心的问题,更具体的说,就是当年商人借走货物时,不能进行货币结算,也不能书写借据,又如何让出借货物的人愿意出借货物呢?这一问题必然是人类商业发展要经历的一个环节。
在此,我们可以推论,主要有四种方式可以保障当时的信用质量,第一,部族的权威与乡规民约;第二,部族长老和专职公证人的担保作用;第三,抵押物的抵押作用;第四,前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其中,前两项为商人之外的信用保证力量,第三项为商人自己的信用保证力量,而它的保证力来至于抵押物的抵押意义。
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当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且商人游走部族越来越多之后,个别部族的权威对他已影响不大,与此同时,当部族长老和公证人的诚信度因各种原因下降之后,这时,只有商人自己的信用保障手段(信物抵押)才能延续商业活动的长期且持续的发展。
为了下文推理的顺利,有必要先讨论一下远古时代能够实现的抵押借贷方式。应该说,当时社会条件下存在两种抵押借贷方式,一是实物抵押借贷方式,二是“信物”抵押借贷方式。第一种方式必须是抵押实物的价值等于或超过借贷物品价值才能实现的借贷方式,如张三家因水害造成粮食绝收,他通过自家的耕牛做抵押向人借贷300斤口粮,等来年有收成后再归还粮食和回收耕牛;第二种抵押借贷方式中的抵押物是“信物”,“信物”与借贷物之间不需要有福利量大小的简单比较,“信物”的关键是必须具有唯一性,且是一大家一看就知道出处的物品,这一物品在没有货币与文字的年代,通过证人担保的方式,也能完成一次物品的借贷活动。如李四家遇水害后家中没有实物财产可供抵押,但他家有一个祖传的且全村唯一的物品,这时在村庄长老和众人的证明下,以祖传物品为“信物”一样可以促成一次粮食借贷活动。其做法就是,李四在担保人的证明下,以某一信物向别人借粮食若干,来年李四在证人证明下归还粮食并取回信物后,这一借贷活动结束。
所谓“信物”就是指包含信用承诺的物品,在词典里,“信物”是指当做凭证的物品。在中国的戏剧中,大户人家的小姐,与情郎私定终身,她通常会将一个只有自己才有的物品赠给对方,而这一物品就产生了“信物”的作用,日后,小姐的家人一当看见这一信物,道义上自然要兑现承诺。信物现象可以说是人类在没有文字年代实现信用的保证方式之一,各种文史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
我们可以推论,信物现象不一定起源于商业活动,但史前人类的商业活动一定会普遍使用信物借贷方式。然而,在信物抵押式的借贷活动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信物的唯一性或不可复制性。如某一商人到高山部落收购皮毛,当他初次上山时,带来了能够交换十张皮毛的山下物品,但是,如果山上有二十张皮毛供他收购时,他在无法支付货币也没法书写欠条的前提下,他只有在证人的帮助下,且留下一些信物之后,才能带着另十张皮毛货品离开部落,当他下次带来山民需要的山下物品时,他就要用山下物品交换或回收自己以前留下的信物,这时大家想想,如果他留下的信物是可以任意复制的,则这个商人对部落山民就可能有永远还不清的债务。在此,我们可以再推论,信物的不可复制性,是成就信物抵押式商业活动的第一关键因素。
大家应该看到,这里所谓信物的不可复制性,也就是物品的稀有性,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越稀有的物品自然越具有不可复制性,也就越有信用抵押意义,相应的,它通常也更适合大宗物品的抵押之用,至此可以推论,物品的稀有性决定信物的抵押意义的大小,而信物抵押意义的大小反过来证明了不同信物所包含的信用价值量具有不相等性。至此,我们可以推理说,人类祖传至今仍存在的“物以稀为贵”现象,是因追求信物的稀有性而产生。
在此,我们再做一个推论,人们对信物的追求,会导致产生两个现象,一是财富品的产生,即绝对稀有的产品会演变为财富品;二是经过长期磨合,不同财富品的信用抵押意义大小,或是信用值的大小会相对稳定下来。
同理,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做最后推论:就是信物抵押式商业阶段的存在,促使人们对稀有物品产生收藏意愿,从而,造就了财富现象,之后,稀有抵押品中可以长期收藏的部分演变成财富品,而财富品中易于分割、流通的某些种类,在社会赋予它相对稳定的信用含量后就成为了货币。
因此,可以总结说,货币起源于信物抵押式商业活动,是财富品中易于分割易于流通且拥有相对稳定信用量的一部分,如黄金、白银。
推论二: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关系
讨论这一问题要从货币价值量的内涵是什么开始。
在现有货币理论里,一般视货币为等价交换物,是商品交易的媒介,其价值量来源于最初认定的某一福利品的福利量,如一元钱代表一头羊或一把石斧的福利量。
笔者认为,货币既然起源于信物,其包含的价值量就应该是具体的信用量,而不应该是现有货币理论所说的福利量(如一只羊或一把石斧的福利量),因为,物品的福利价值千种万种,很难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而物品的信用价值是可以简单确定的,其依据就是物品的稀有性、或收藏性之类。我们说,在远古信物式商业阶段,如果商人们以物品的福利量为基础进行交易,可能在价值量的认同方面会产生无尽的不确定性,反之,以信物的信用量大小为交易价值认同的基础,才能真正促进大商业、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进行一个简单比对分析。我们假设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到100斤大米,如果100元人民币的价值量来源于对应物品的福利量,那么,是否100元能买到的所有物品其福利量都要等同于100斤大米的福利量呢?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但是,当我们硬说在这些交易活动中,所有物品相对应的信用量是相同的,相信大家很难否定。
其实,远古时期的商品交易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产品生产者将产品的所有权,转化为一项信用权力的过程。如某猎户日产100斤肉食,其家庭若干天的自用量仅仅为50斤,其剩余的50斤肉食的福利价值,在当时的条件下可能会自然消失,这时,如果他将剩余的50斤肉食借给他人食用,就能转换一种方式保存下50斤肉食的价值,只是猎户这时保持的不是具体肉食的福利价值量,而是某一信物或财富品所承载的信用价值量。概括的说,商品交易的过程就是一个将商品的所有权、使用权、消费权等,转化为一项信用权力的过程或反之。因此,我们说远古商业买卖的过程,就是一个借贷的过程,而信物、财富品和货币就是一种借据,是没有文字年代通用的借据。
在今天,将人民币理解成一种有公认价值量的借据说的通吗?应该说,在不考虑通胀、通缩和商业成本与利润的因素下,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借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论:货币、财富品、信物所包含的价值量,就是信用量,相应的,我们可以推论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关系。
总结前文,我们可以产生一个全新的货币观,即货币是人类对信用量进行物化的产物,它起源于信物,是从财富品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其价值量的内涵就是信用量。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类在文明产生之前,就通过信物、财富品、货币的方式,虚拟出了一个对人类信用进行物化和量化的体系,这一体系就是信用价值体系,并且,信用价值体系至今还存在于人类经济活动之中,还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活动。然而,时至今天,经济学界还没有认识到人类社会里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人类自身虚拟出来的信用价值体系,以致经济学还有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解决不了,更导致人类社会在粮食大量剩余的同时还有饥饿和战争存在,而经济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大失误,就是源于现有货币理论的失误,因为,没有认识货币的信用本质,就不会认清信用价值体系的存在,而没有认清信用价值体系的本来面目,经济学就永远无法摆脱那只“看不见的手”,因此,进行新货币学与信用价值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AMT在与快速成长型企业合作时发现,他们更看重的不是咨询公司的方法论,而是实实在在能为他们带来效益的“干货”,他们更希望我们所做的方案与他们的财务报表挂钩,从财务报表中能看到我们的咨询价值。
针对成长型企业的这一需求,AMT也在尝试创新咨询模式,进行咨询价值的量化。在2011年合作的一家客户,就体现了这样的价值。这是一家典型的高速成长型企业,需要解决的是采购业绩提升方面的问题。如何让客户感觉到咨询可以实实在在为他们提供业务价值,实现业务突破?我们一致认为用传统的方法论已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我们需要用量化的数据来说明咨询的切实收益。因此,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项目组都是用高绩效咨询的模式来思考:我们究竟能在几个月的项目期间内,采取什么方法,为客户在短期和长期降低多少量的采购成本?
一、售前沟通阶段,签订开口合同,让咨询价值与客户经营业绩挂钩
该客户是一家国内一流的高级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在所涉足的智能交通、轨道交通等行业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业务区域遍布全国30个省(市),服务客户近400家。2010年,公司四个事业部的年销售额9个多亿。2010年以前,公司年度复合增长率都在30%左右,然而2010年业绩水平与上个年份持平,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利润率也较大幅度的下降。
经诊断发现,该公司采购量已占到销售收入的60%,但没有公司层面的整合,四个事业部相互独立进行采购,无法形成有优势的供应商合作;项目供应的产品没有系统研究,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行业解决方案;没有全面业务数据整合的信息系统,无法保障项目利润的精确核算。这些问题困扰着公司领导层,企业的发展进入平台期。而客户高层也意识到采购成本有节约空间,因此请AMT咨询为其解决采购成本节约的问题。
在售前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客户采购数据的提取与分析,我们与客户达成共识,采取开口合同的模式,合同金额由基本费用和提成费用构成,而提成费用的多少与采购成本降低额度挂钩。一方面,客户比较放心,这种新型的咨询合作模式,咨询结果的好坏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具体化;另一方面,这也让AMT的顾问意识到,我们的项目价值与客户的经营业绩挂钩,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用数据讲话,帮客户切实改善业绩。
二、 售后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用数据检验项目成果,衡量短期内可节约的采购成本
在项目前期,我们就意识到这是客户采购业务模式的变动,需要从执行采购向战略采购转型,牵涉到每个部门。因此,我们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来采取行动实现采购成本节约。对外,即与供应商合作,通过采购策略研究,项目组重点选择了五大类采购品进行采购策略研究,并参与与供应商的谈判,实现这五大产品的采购成本节约;对内,即通过对整个业务链的分析,找出影响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从内部流程构建等方式着手,控制成本节约的关键点。项目具体工作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采购策略研究
通过对历史采购数据的分析,供应市场研究,对客户的供应产品进行分类;定义关键品类,对关键品类行业产品的演进路线分析;形成行业特点的供应策略,指导项目方案设计人员做设备选型。
第二,开展供应商再谈判
做公司层面的供应商合作策略分析。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指出供应商认证、发展是公司平台化建设的关键。开展供应商再谈判,洽谈供应市场开发事宜,合作去影响业主、行业设计院等。签订公司层面的供应协议,明确合作方式、合作的付款条件、返点的政策等。
表1是对线缆的采购成本节约额计算方式,线缆在客户公司的采购量位居总采购品类的第一位,但由于之前是分散采购,每个事业部的采购量也难以与供应商实现强势谈判。因此,AMT建议对电缆实行集中采购,采购量变大,在供应商谈判中就更有优势。在与供应商谈判过程中,通过返点、账期和降低单价来实现约230万的采购成本节约额。
第三,采购管理机制建设
通过系统集成类采购全成本模型的建立,分析成本构成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原因,并制定应对的策略。树立采购管理的流程框架,优化部门协调的关键流程和项目数据管理的关键环节。讨论、制定全成本的采购流程,对战略采购的理念和协作步骤在公司层面宣贯。特别设立产品经理负责采购品的供应市场研究和供应策略宣讲,负责核心采购品的利润贡献率,并最终确认产品经理研究的品类的节约空间。
第四,采购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
联合项目组确立了“投标—深化设计—采购供应—项目结算”的系统集成项目过程,针对每个环节分析控制点和协作流程。建立并优化全成本管理的设备供应流程。制定详细的采购系统需求分析,在现有的KM系统中结合费用控制项目进行集中管理。
三、从长期看,如何从公司全局出发评估和量化项目价值
在项目几个月的时间内,AMT虽然通过对五大类采购品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参与供应商谈判,能在短期内实现5%的采购成本节约,但从整个公司来看,采购品的品类远不止这5大类,采购品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客户方的产品经理继续来完成。采购成本是否有比上一年度有所改善,考量的是整个公司,而非我们研究的五大类产品。因此,从长期来看,AMT带给客户节约采购成本的方法论是否在全公司内发挥作用,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对比出客户公司采购成本是否比去年实现改进。
长期考察有如下三个方面:采购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付款及时率(流程中明确付款条件和付款依据)、长期合作供应商的供货占总采购的比例。
第一,采购成本占销售收入比:可以体现采购直接成本节约的贡献。
第二,付款及时率:解决由于付款条件差造成的供应商合作条件差的问题。督促项目回款和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规范性及货物交接手续的及时性。
第三,长期合作供应商的供货占总采购的比例:督促供应商发展的合理性和供应商引入的规范性。解决现在供应商管理混乱的问题。
综上,即解决了和谁合作、合作的条款、合作的效果问题。
前期,我们已经做出目前完工项目和已经报决算项目的测算数据(即:采购成本占总销售收入比)作为基础数据。
不同项目按照当年的项目金额占总合同额的比例乘以降低的空间,总和是整体节约的金额。
例如:项目类型A的节约金额=项目类型A合同额*项目类型A占总合同的比例*(2012年项目类型A的采购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上表中测算的项目类型A的采购成本占销售收入比)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系统服务价值;LNOPT软件;景观优化;怀来县
中图分类号:F301;F205;N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587-07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13
Abstract: The LNOPT platform and GIS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fiv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build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ptimization model in the study area. The equivalent factor method of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efore the overall plan for land-use,land-use planning and after land-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was 9.533 3×108 yuan in Huailai. After land-use planning,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ecame 9.438 3×108 yuan, a decreasing of 1.00%. After optimizing land use landscape ecology,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9.928 2×108 yuan, increasing 4.14%. After the land use planning,the individual service values of land all had been reduced except the food production.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the individual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 all had been increased. Landscape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study area could achieve certain ecological effects. It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next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d use general planning;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LNOPT software; landscape optimization, Huailai county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生活必需品并且保证生活质量这两部分的所有惠益。人类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其过程、结构和功能来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维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所必需的自然资本。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是不可以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了诸多的理论和实例研究[2-5],国内研究者也分别从不同区域尺度进行了积极探讨[6-11]。研究表明,开展土地利用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分析和区域比较,对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在这种目标下,土地的利用类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诸多学者将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定量分析,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从而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和直观性[13-17]。这对维持生态平衡、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基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基础数据来源
根据《怀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怀来县土地利用现状(2010)》图件和文本等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即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依据《河北省统计年鉴》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得到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资料。
1.2 研究方法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起的土地类型变化入手,运用LNOPT软件进行研究区现状的景观生态优化,对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5项功能选取不同的指标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景观生态优化模型,将地区的景观建设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并与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LNOPT是2002年由Gruehn与Kenneweg提出,用于模拟中欧地区景观特色的生物评价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函子”按照排列顺序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动态反馈、数据层和多区域方法的运算。通过LNOPT的生物评估模型、社会经济评估模型和非生物评估模型这3个模型的平台分别对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进行数据转化、矩阵加权和数据计算。通过三步封装,提供一系列的计算,利用ArcGIS 9.3成图。
采用Costanza等[18]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对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土壤保护、物质生产、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娱乐文化和原材料9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得出研究区优化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
2 景观生态模型的构建
2.1 水源涵养功能模型
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意义在于研究区中的水资源调节程度。根据该区域中的河流、水库的地理位置,以及整个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和径流的调节作用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地区涵养水源功能是由于地表覆盖、土壤渗透和地形这3方面构成,它们主要受地表覆盖率,土壤渗透力,地形等因素影响。根据该区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和生态环境的特征,考虑数据可获得性,选择地形坡度、土壤渗透、植被覆盖度和含水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根据怀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降水分布情况、土壤以及植被覆盖,进行不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2 物质生产功能模型
从怀来县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发,选择能够直接生产产品的功能进行评价。根据生态系统提供的农产品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分级依据。评价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物质涵养功能,结合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产品生长条件,考虑该区域的数据可行性,选取土壤类型、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和坡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再根据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和生长条件进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3 土壤保护功能模型
土壤保护功能的评价是在土壤侵蚀性的基础上,依据土壤侵蚀情况和土壤侵蚀对河流或者水资源的影响来进行评价。怀来县地形比较复杂,以山地为主,其中大多数都是坡度大于25°的坡地,该区域容易发生土壤侵蚀,是怀来县山区最为主要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敏感性是方便分辨出土壤侵蚀的区域,分析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美国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包括坡面土壤流失影响程度的主要因素,该公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的表达式为:
A=R・K・LS・C・P(1)
式(1)中,A为土壤侵蚀量,R为降水侵蚀力,K为土壤质地因子,LS为坡度坡向因子,C为地表覆盖因子,P为农业耕作措施因子。其中,农业耕作措施是人为因素。
从土壤侵蚀方程中,可以看出影响一个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有地理条件、水资源、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五大因素,这些因素同时可以被用来表示某个区域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根据怀来相关文献和获得数据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土壤质地、水资源分布和距林场、林地距离作为评价因子,并对各指标因子进行不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4 生物多样模型
怀来县拥有丰富的植物类型和复杂的生物群落,而植物是鸟类分布和多度的第一影响因子。鸟类常常作为植物群落的指示物种,进而反映栖息地及周边生态环境。本研究选取大白鹭作为怀来县的生态多功能优化的焦点物种,通过观察怀来县鸟类的生物习性、栖息地类型、生态特征等进行分析。大白鹭是大中型涉禽,栖息于平原和山地附近的河流、水田、湖泊及沼泽地带,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和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摄食区域主要是河流、沼泽等浅水区域。从大白鹭摄食地区的距离来看,大多数是在距离巢穴大约5~10 km范围内,少数在15~25 km的范围内,极少数在巢穴周围约2 km范围内摄食。本研究针对大白鹭栖息地和筑巢特征,确定影响大白鹭选择栖息地的因子,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5 娱乐文化功能模型
怀来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官厅水库、休闲度假太师庄、葡萄庄园、自然风景区等户外游憩空间,游憩资源具有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征。本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各地区景点以及地形地类的分布情况,考虑研究区的数据可行性,选取坡度、土地类型、距农村道路和公路的距离、距水体的距离和距景区(特殊用地)的距离这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综上所述,运用LNOPT软件平台的非生物评估程序对水源涵养、物质生产、土壤保护功能进行优化,运用生物评价程序对生物多样进行优化,运用社会经济评价程序对娱乐文化功能进行优化。首先是运用GIS软件对怀来县遥感影像图解译,并进行矢量化和编辑处理每个图形的属性,再运用插值计算,将其表面数据转化成栅格图层;第二步,根据LNOPT软件的应用程序,确实功能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每个因子的分值;第三步,对水源涵养的因子进行相关性检查,并且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分值;第四步,运用LNOPT软件平台,结合栅格数据,通过权重加权的方法进行计算;第五步,经过LNOPT平台数据验证模型以研究区现状为样本进行校正,确定该区域功能的景观优化图,结果见图1~图5。
2.6 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优化模型
综合以上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建立综合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这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是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将其赋予相同的权重。将这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运用LNOPT软件中的矩阵加权方法进行叠加,根据最终分值确定怀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优化模型(图6)。它们形成了连续而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格局,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高水平区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保障范围,是不可打破的生态红线,是需要严格控制和特殊保护的地带,应该纳入城市的禁止区域和限制建设区;中水平区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较限制的区域,该区域可以发展农业、建设用地,适合开展一些旅游景点供给人们进行旅游和观赏;低水平区域是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如在城市周围增加绿化,减少建设用地。这种景观生态优化模型维护了城市的基本生态环境,是怀来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为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界线。
3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分析
3.1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计算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指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服务相对贡献大小的潜在能力[19],将全国农田1 hm2粮食自然产量的经济价值定义为1,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示该生态服务相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服务的贡献大小,本研究依据谢高地等[6]制定的不同省份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表,对怀来县所在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系数进行修正(河北省的修正系数为1.02)。
没有人力投入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等于当年平均粮食单产价值的1/7[20,21],中国2005年单个生态系统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为449.1元/hm2,结合2006年《河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出2005年环京津地区平均粮食产量为4 683.35 kg/hm2。全国地均粮食产量为5 896.50 kg/hm2,据此为标准对全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价值进行系数修正,确定该地区单个生态当量的价值为356.70元/hm2,据此可得到该研究区单位面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1)。
本研究中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按以下方法进行归类:耕地――农田,林地――森林,草地――牧草地,水域――水体,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园地以本研究区的牧草地和林地的平均值为其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价值[22]。
3.2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根据单位面积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和各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可以得出怀来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经济价值,其计算公式:
ESV=∑(VCk×Ak) (2)
式(2)中,ESV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单位为元;VCk为第k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单位为元/hm2;Ak为第k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单位为hm2。
依上可以得出怀来县2010年各类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量(表2)。
从表2中可以得出研究区现状各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研究区域的林地面积居多,而且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大,因此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最高,为3.541 3×108元。由表1可知,湿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比较高,但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受到土地类型面积的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仅4.149×107元。同理,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297 6×108元。研究地区中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大,且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现为负效应,其价值量为-5.557×107元。研究区现状的各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9.533 3×108元。
3.3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由表3可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怀来县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9.533 3×108元,土地总体规划后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为9.438 3×108元,总体减少9.50×106元。土地利用规划后,只有耕地增加了5.09×106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均有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园地,为6.27×106元,水域的变化量最小,为4×104元。
基于LNOPT软件的景观生态优化方案,对研究区的进行景观优化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有所增加,为9.928 2×108,增加率为4.14%。就土地利用总体景观规划后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言,只有林地减少了1.317 3×108元,其他利用类型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园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378 1×108元,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次之,为2.162×107元。未利用地因其单位面积价值量低,面积变化小,因此生态服务价值量变化最小,仅增加了4.2×105元。
关键词:电网企业公司 发展规划工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电网规划的定义
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其目的是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长期最优发展。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的电网结构,使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使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费用最小。
二、电网规划工作的分类
电网规划分为近期(5年)、中期(10-15年)、远期(20-30年)。近期规划着重解决城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满足负荷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提出逐年改造和新建的项目。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预留变电站站址和通道,着重将现有城网结构有步骤的过渡到目标网络,并对大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好前期工作。远期规划主要考虑电网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进行饱和负荷水平的预测研究,并确定电源布局和网架目标,使之满足远期预测负荷水平的需要。短期规划建设周期短,规划方案制定后,调整裕度较小,如果客观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将会对电网短期规划造成较大影响,后文会有专题分析。
三、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
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公司发展战略、电网规划(包含行业规划和电网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和公司发展规划等。
1、公司发展规划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总结。
公司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的阶段性实现方案,也就是说,要以企业现状为起点,在客观条件下,寻找一条通往战略目标的最优路径,并确定相应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方案。根据国资委的规定,目前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力供应与生产、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就是针对其主营业务发展编制的公司发展方案。
公司发展战略是对公司发展的宏观管理;发展规划是对公司发展的中观管理。公司发展规划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发展计划的统一,是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实施的过渡阶段。
2、公司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
在认真总结以往规划工作经验和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今后几年公司系统各级电网企业的规划工作分为三个方面:电网规划设计、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公司发展规划
电网规划设计和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以电网为研究对象,以最小成本满足社会用电需求为目标编制的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二者统称为电网规划。其中,电网规划设计侧重于电网规划方案的研究,通过对多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推荐规划期内各水平年电网规划方案,电网规划设计是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制定的基
础。
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在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以电网规划设计和各专题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输电网、配电网及二次系统、信息网发展思路、规划目标与重点,针对电网规划设计工作中推荐的网络结构提出输变电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资金需求分析和输配电价等。由于电网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垄断经营行业,因此要接受政府管制,电网规划作为电网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有可能成为政府管制的重要内容。
公司发展规划是以电网企业自身为研究对象,以资产良性运营为中心,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编制的企业规划,是在电网企业主营业务规划工程量基础上的价值量规划。公司发展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公司效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电网规划和公司规划两者之间内容各有侧重,具有连贯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服务于电网企业的发展。对电网企业来讲,电网规划是基础,公司发展规划是重点。
四、公司发展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探讨
1、以效益为中心原则
确保资产良性运营,不断获得经营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也是电网企业公司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公司发展规划必须遵循以效益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追求资产良性运营,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整体优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原则,从公司的资产、资本运营和投融资的一体化管理出发,进行整体优化和规划;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应贯彻于编制规划的全过程,从投融资管理角度看,应从公司整体上进行统一投资竹理,将所有项目纳入总体管理,进行投融资优化;从资产运营角度看,将企业的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统筹考虑,进行总
体财务分析,评价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3、 量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进行充分的最化分析,侧重价值量规划,保证价值量规划与实物规划相协调。所谓实物量规划,即公司主营业务的新、扩建和改造方案,是企业规模和运营能力的增量规划;所谓价值量规划,是指规划期公司价值的实现方案,是企业存量价值与增量价值的总体规划。只有在规划报告中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统一协调的计算分析,
才能制定完整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4、风险防范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风险防范原则,注重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各电网企业都在市场环境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遵循风险防范原则,进行风险分析,一方面可以正确评估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并事先制定好应对策略,做到有备无患。因此,在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和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分析和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五、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1、负荷预测(需求侧预测)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重要的基础和前期工作,准确的负荷预测应能让电源点布置合理、能准确确定电网建设规模以及确定建设的合适时机。
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中、长期负荷预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电力弹性系数法、单耗法、、时间序列法、人均用电法、横向比较法等。但这些被广为运用的传统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如电力弹性系数法,只能对负荷进行大致预测;单耗法在产业进步比较快的时
候,对电单耗不能准确界定;时间序列法,需要对大量实时的负荷进行统计,而且计算量太大,造成在长期预测时难度较大;人均用电法,如果在这个区域内居民用电或者商业用电比例大,则负荷预测相对准确,若工业用电所占比例较大,则在这个网络内准确性就较差;横向比较法,若对负荷结构不同,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电网进行比较,会出现可比性不强的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电网规划研究的深入,又陆续有新的负荷预测法被推广如:系统预测法、灰色预测法、模糊识别预测法等。但不论采用哪种负荷预测法,电网规划的基础都是准确的统计数据,包括某地全社会用电量,以及分片区、分变电站的负荷情况,和当地的负荷特性参数。
2、电源规划
需求侧预测作为电网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某地电源供应增长预测,确定某地电源供应与现有电网结构所允许承受负荷之间的缺口主要包括规划期间电源(现有和新增)的情况,包括电厂位置、装机容量、单机容量等;对水电厂,除上述参数外。还应有不
同水文年发电量、保证出力、受阻容量、调节特性等参数。
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电厂和电网的分离,电源规划不再作为电网规划的内容,让电网规划在考虑电源侧供给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另外,电力负荷增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电力市场影响,负荷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为电网规划的重要技术标准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电力系统技术导则》,在市场条件下,将不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仅作为指导性的法则,这种情况可能造成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参差不齐。又由于电力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规划水平年的市场状况如售电价格、国家相关政策、电价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对电网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然后在规划项目的技术、经济等指标的选择上体现出来。过去在规划时电网和电厂没有分家,规划时更多考虑怎么把电由电厂送出,电网规划更多是为电厂服务。在厂网分离后电网规划的目标则需要考虑电网企业购电和售电
的价差,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电网公司效益最大化。
3、电力电量平衡
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其主要包括对丰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丰水期城市电力系统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送电能力和经济性;对枯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枯水期电力系统缺电情况及网络的适应性。
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工业改革的形势下,电网企业开展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分必要,并几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完成该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各级电网企业应积极开展公司发展规划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各电网企业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遵循效益优先、整体优化、量化和风险防范原则,完成企业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分析、规划目标的制定、发展方案与融资规划的编制、主营业务的损益预测、规划方案的分析评价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建议等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非线性;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服务价值;消浪护岸功能:互花米草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9)03-0125-04
海岸带地区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多种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海岸带生态系统呈现不断恶化和退化的趋势,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迫切需要了解和认识海洋生态系统对当今和未来社会的经济贡献,才能在政策制定和海洋管理过程中,达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为此,选取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其经济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对杭州湾南岸区域互花米草资源价值量进行定量研究,从而确定互花米草盐沼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面积。
1 非线性关系模型的建立
采用Barbier的非线性关系理论,建立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的分布面积与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其非线性关系模型建立方法如下:
首先,在综合大量有关互花米草消浪护岸功能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互花米草消浪效果与其种植宽度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消浪效果在垂直海岸线方向上随着种植宽度距离的减小,且呈现二次或指数的线性回归递减趋势。从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中,选取回归效果最佳的一组数据附图1(也就是R2值最高的)作为建立模型的原始数据,并根据公式(1),得到波浪消浪比例的变化:
k=1-h1/h (1)
公式(1)中K为波浪通过互花米草后波浪的消浪比例;h1和h2分别为沿波浪传播方向互花米草的终了和起始断面处的波高。经过转换,得到波浪衰减率K与互花米草种植宽度B的关系曲线,见图1(0≤K≤1)。
其次,在上述互花米草种植宽度与其波浪消浪比例的非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互花米草消浪护岸功能价值与其分布面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假设互花米草分布的宽度是一定的,均匀的沿海岸线100 km分布,通过图1中波浪消浪的比例变化趋势反映互花米草消浪护岸功能价值的比例变化趋势,其转化公式为:
vi=vi-1++[A×S×(Ki-Ki-1-) (2)
公式(2)中,vi是消浪护岸服务功能的价值;A是单位面积消浪护岸服务功能的价值;s是互花米草研究区域的面积;Ki是波浪消浪比例。通过公式(2)得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与其消浪护岸功能价值间的非线性变化关系。
最后,根据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消浪护岸功能价值与其分布面积的关系,计算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区域内的资源总价值,从而,构建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分布面积与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
2 非线性关系理论的应用――以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为例
互花米草是我国沿海潮滩分布面积最广的盐沼植被,在减缓和防止海滩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受损海滩生态系统中作用重要。但对于海产养殖业,互花米草的扩展则对经济价值的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例如:减少可用于养殖的海滩面积),从而也成为当前生产部门和学术界的争论焦点。互花米草及其生态系统到底是影响海产养殖业的负面作用大,还是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大,至今没有得到共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互花米草对滩涂养殖业的影响无法进行定量研究。因此本文选择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定量研究。杭州湾为钱塘江口延伸的河口湾,为一喇叭口形状的河口海湾,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地理位置为29°58'27''~30°51'30''N,120°54'30"~121°50'48"E。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位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生态特征以互花米草群落、海三棱蕉草群落和芦苇群落为优势种,面积分别为5258 hm2,656 hm2,330 hm2。它不仅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黑嘴鸥的主要迁徙停息地,也是中国南北滨海湿地的分界线,因此,杭州湾南岸湿地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特征,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围垦滩涂扩大土地面积的需求日益迫切,大量滩涂被开垦成农田或水产养殖场。根据浙江省围垦局规划2006―2025年全省将围垦滩涂3.39×104hm2,围垦前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效益显著下降,而湿地作为生物栖息地的生态效益则由61%降至3%,生物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互花米草和底栖动物等直接物质产品(直接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消浪护岸、促淤造陆、固定CO2、释放O2、庇护所及基因资源、营养物质贮存和循环、净化环境、减轻海洋污染等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根据2005年的数据,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面积为38 km2,为了便于本案例的研究,假设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沿海岸线100 km分布,其垂直海岸线向海一面的种植宽度为350 m,则总面积为35 km2。按李加林等提及的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直接经济价值600万元计算,可以得出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直接提供的物质产品单位面积价值为15.633万元。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波浪经过200 m互花米草种植宽度时,可消去约80.0%的波高,种植宽度为300 m时,可消去超过90.0%以上的波高,可以使原设计标准20年一遇的海堤安全高度降低2 m以上,护花米草消浪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消浪护岸功能。因此选择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中的替代成本法(Replacement cost,RC)对互
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消浪护岸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即通过计算可用于降低海堤设计标准所节省的费用或海堤遭受破坏后所需的海堤修理费用来代替其消浪护岸功能的价值。运用降低海底设计标准节省的费用计算其消浪护岸价值为2250万元,根据其消浪护岸功能价值与其面积问的线性关系计算得互花米草消浪护岸功能单位面积价值为58.624万元。南美对虾养殖业在萧山地区的每667 m2养殖收益在3000~6000元不等,本文取3000元/667 m2计算,其单位面积价值为450万元。
根据公式(1)和(2)及单位面积互花米草消浪护岸功能的价值,建立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面积与其消浪护岸功能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表1。
本文将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主要分成三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为直接物质产品价值(主要由植株和底栖动物两部分组成);第二部分为消浪护岸价值(由于消浪护岸功能价值在护花米草生态系统总价值中占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消浪护岸价值以外的其他间接经济价值在本文中不做研究);第三部分为将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转换成对虾养殖场带来的收益。分别对上述三部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当互花米草的面积为25.4 km2,对虾养殖场的面积为9.6 k2时,该区域资源价值量的评估值最高,为2626.7万元。
3 讨论与展望
为了更好地反映“非线性”理论的优点,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建立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分布面积与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模型(见图3),并对该两种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如图3所示,若不考虑互花米草的消浪护岸功能价值随其分布面积呈非线性关系,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时,将35km2互花米草生态系统全部改为对虾养殖场,则该生态系统区域的总经济价值为1575万元,单纯的以保护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为目的时,其资源总价值量为2598.9万元。运用这种分析方法,使得我们在对护花米草盐沼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只能用“是或否”的管理方法进行决策,或者对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的资源实施完全保护,或者将该区域的互花米草资源全部改为对虾养殖场,而很难找到互赢互利的结合点。从结果上看,实施全面保护能够实现该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任何将互花米草生态系统改建为对虾养殖场的做法都会导致该区域总经济效益的下降,因此在原有生态系统管理方法的框架内,我们只能对该区域的互花米草资源进行全面保护。
但是,本文通过互花米草自身消浪护岸功能与其种植宽度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互花米草生态系统消浪护岸功能价值与其分布面积的模型(见图2)。当互花米草的面积为25.4 km2,对虾养殖场的面积为9.6km2时,该区域资源价值量的评估值最高,为2626.7万元,单位面积资源价值量为75万元。虽然互花米草的消浪护岸功能价值在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起主导作用,但是从图2和图3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这种非线性的关系并没有使互花米草消浪护岸功能的价值发生剧烈的波动,其结果是可靠的。实践证明,对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的开发面积不超过其总面积的27%,即可实现该区域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互花米草生态系统与其面积间非线性关系模型的建立可为我国互花米草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量化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两部类再生产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实物构成原理 两部门经济
中图分类号:F0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080-03
一、引言
现代宏观经济模型与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相辅相成,被普遍地应用于对现实国民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与模型对于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规律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所构建的理论和分析体系不同,尚未和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连通,较难被用于对现实国民经济运行的实证研究。沟通这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分析体系,既可以促进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在现实国民经济中发挥具体作用,也能够通过借鉴拓展和丰富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吴易风(2007)指出,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含有两种基本前提或两种构成原理,即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都要同时满足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也就是在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两方面都获得平衡。陶为群(2009)基于两部类社会再生产情形,将哈罗德―多马模型与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连通,为在满足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的前提下,沟通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分析体系,做了探索。陶为群、陶川(2010)将资本――产出比率保持不变状况下的储蓄与劳动就业关系,引入马克思的两部类再生产模型加以定量化研究,为其与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局部具体沟通,做了尝试。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是现代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一个重要部分,将这个部分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与模型连通,能够对沟通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分析体系产生重要作用。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与模型把基本点放在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使用上,但同时也关联到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使用。所以,以现代宏观经济分析之视角剖析,遵循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可以分解成投资品供给与需求平衡、消费品供给与需求平衡两个部分。两部类扩大再生产与两部门经济的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具有相合性,并且体现了比通常的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贴近现实经济。
二、建立马克思的两部类经济与两部门宏观经济的对应关系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所有经济部门提供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有经济部门购买产品和劳务支出的总和。总供给总需求平衡指AS=AD成立。社会总供给、总需求概念紧密联系着现实的多部门经济。在一个仅含有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封闭的两部门中,社会总供给AS是由企业部门提供的可供最终使用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社会总需求AD由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
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把资本划分为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和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两个部分, 它们的价值实现在实物上分别对应于投资品和消费品两个部类。劳动力的剩余价值M由可变资本V产生,它的生产、分配、使用是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合一的过程。并设定劳动者的工资全部支出用于消费,以及不变资本的周转周期为1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求投资品部类需要补偿的消费品和消费品部类需要补偿的投资品,包括各部类积累全部按比例转化为所对应的投资品和消费品,都必须同时在价值和实物形态上实现。所以,扩大再生产实际上包含了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并且细化为投资品供给与需求、消费品供给与需求两个平衡,两个平衡都实现才表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分别用下标Ⅰ、Ⅱ表示投资品和消费品部类,则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求:在实物构成上ASⅠ=ADⅠ和ASⅡ=ADⅡ都成立;在价值量上ASⅠ+ASⅡ=AS,ADⅠ+ADⅡ=AD。
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含有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两种市场主体,以及分别生产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两个部类,没有进出口。这种状况比较相似只由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构成的两部门宏观经济模型。现在通过几点做法,建立马克思的两部类经济与两部门宏观经济的对应关系。第一,两个部类的企业所有者与劳动者共同组成居民部门,企业共同组成企业部门。第二,企业所有者还具有经营者的身份,如果单独考虑经营者的收入,其性质是工资性收入,与劳动者的工资合并考察;设定扩大再生产中劳动者的工资全部支出用于消费,相当于假定居民部门获得的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居民部门没有储蓄。第三,企业所有者从企业获取的剩余价值M当中用于自身享受消费部分,既计入居民收入也计入居民消费,因为这部分是全额消费,不影响居民部门没有储蓄的设定。第四,企业部门获取的剩余价值扣除当中企业所有者用于自身享受消费部分,成为本部门的储蓄,是社会储蓄的唯一来源。这样做下来,就将马克思的两部类扩大再生产模型,纳入到两部门宏观经济模型的框架下。
三、科学确定两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总供给、总需求统计口径
确定总供给、总需求统计口径,涉及到储蓄等于投资的假定。如同一般的多部门宏观经济模型,两部门宏观经济模型把社会储蓄等于投资作为设定条件。于是,总需求AD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部分。社会储蓄等于产出减去消费支出以后的余额,投资的涵义则是意指该经济体的资本财货当年比上年的增加量,这一增加量只能来自当年新创造出来的国民产品中没有被人们消费掉的那部分产品。所以从实物的角度来看,储蓄与投资这两个概念指的是同一样东西,储蓄之值恒等于投资之值。现代宏观经济模型一般研究只有一种产品Y即只有一个生产部类的经济体,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投资作为资本品,因而没有被消费掉的都是作为投资品。这种产品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的共同作用下被生产出来。对确定了含义的字母前面加符号表示增量。以增长的视角看,投资形成新增资本K。所以,投资等同于经济体中投资品的净增加。储蓄等于投资的设定,在通行的SNA统计核算中也有具体体现。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是各常住单位的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的增加值之和。而中间投入并不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消耗,所以,国内生产总值包含了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两个部分。国内生产总值剔除固定资产折旧后称为国内生产净值。投资就是资本形成总额,包含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存货增加、固定资产折旧三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称为资本形成净额也就是净投资。因而,以国内生产净值作为产出即总供给,以净投资作为投资,完全符合动态的视角,或者说从理论上符合经济增长模型的口径。按照这样的口径,在价值量上,储蓄=总供给AS-消费;投资=总需求AD-消费。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和储蓄等于投资涵义相同。然而在实物构成上,总供给减去消费是从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中扣除消费品,剩余的是投资品,可以如此相减是建立在产品和劳务具有同质性的假定之上。就是假定了总供给在实物构成上只有一种产品和劳务Y,它既可以作为消费品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投资作为资本品。
对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在总供给方面须符合实物构成原理。投资品供给是第Ⅰ部类的全部产品扣除生产中两个部类的物质消耗;消费品供给是第Ⅱ部类的全部产品,因为消费品不会被作为生产的中间消耗。于是在实物构成上区别为:
由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设定不变资本的周转周期为1年,于是把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到生产的物质消耗即中间投入里,不在产出当中单独考虑固定资产折旧因素。社会总产品扣除物质消耗后,用对应于劳动者工资V和剩余价值M的产品作为产出,相当于遵循国内生产净值的统计口径。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企业部门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分解为新增不变资本C和新增可变资本V,其中V按支出法被统计在消费中,只有C被统计为投资。所以在扩大再生产模型中,投资仅仅指新增生产资料也就是投资品的净增加,相当于资本形成净额的统计口径。更明确地说,企业部门的积累当中V转化为居民部门的消费,投资=积累-V,是与积累有联系但又有明显区别的概念。
剩余价值M中有(M/X)用作企业所有者自身享受消费,计入居民消费,其余的用作企业部门的积累。在价值量上Cj+vj+(M/X)j=Mj(j=Ⅰ,Ⅱ)。因而vj+(M/X)j=Mj-Cj。第j部类的投资需求是Cj;由第j部类产生的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是Vj+vj+(M/X)j=vj+Mj-Cj。于是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中,总需求方面也须符合实物构成原理。企业部门的投资品需求和居民部门的消费品需求区别为:
综合以上论析,将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分别由两个部类提供的社会总供给和产生的社会总需求,列成表1。
四、扩大再生产中两个部类之间的产品交换实现,等价于储蓄等于投资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和二十一章中论述了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他在第二十章别论述了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并举例具体说明了交换的过程。他举例说明的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以及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都是借助货币媒介,通过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之间的买卖交易完成,与经典的两部门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产品和劳动与货币收入的循环流转图含义完全一致。对于扩大再生产的状况,他说明了,(CⅠ+CⅠ)在第Ⅰ部类内部实现;(VⅡ+MⅡ-CⅡ)在第Ⅱ部类内部实现;通过两大部类之间交换实现的则是(vⅠ+MⅠ-CⅠ)和(CⅡ+CⅡ)。类似可以理解,对于扩大再生产的状况货币流通同样起中介作用。以两部门经济的视角看,第Ⅰ部类的新创造价值扣除给本部类投资后,成为由本部类产生的居民消费需求(vⅠ+MⅠ-CⅠ),但这个价值量在实物形态上是投资品,需要转化为消费品才能作为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第Ⅱ部类生产出的都是消费品,而本部类需要补偿和新增的不变资本(CⅡ+CⅡ),对应的实物形态是投资品,也需要实物形态的转化;两个所需的转化,必须通过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之间借助货币媒介的买卖交易完成。省略两个转化之过程而专注最终实际结果,是在实物形态上完成了等价值量的投资品与消费品交换。于是存在交换关系式:
vⅠ+MⅠ-CⅠ=CⅡ+CⅡ CⅠ,CⅡ?垠0(3)
式中当CⅠ,CⅡ都等于0的时候,就成为马克思给出的简单再生产状况,同样对应于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全部国民产品都被居民消费即社会储蓄等于0的情形。当且仅当(3)式成立,也就是完成这种等价值量的投资品与消费品在实物形态上转化,因而使得产品具有同质性而可加,才能够将(3)式分别带入(2)和(1)式,得出:
ADⅠ=CⅠ+CⅡ=VⅠ+MⅠ-CⅡ=ASⅠ(4)
分析一下能够从(3)式得出一个关系式:CⅡ+CⅡ=VⅠ+MⅠ-CⅡ,左端表示的是全社会的投资,右端表示的是全社会的储蓄,经济意义是投资等于储蓄。反过来讲,如果该关系式成立,也能得出(3)式。所以在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中,两个部类之间的产品交换实现与全社会投资等于储蓄,实质上是等价条件。
在价值量的意义上,可以是总供给AS=ASⅠ+ASⅡ。然而在实物形态上,ASⅠ,ASⅡ分别是投资品和消费品,不同质的产品不能够加总。只有当不再区分投资品和消费品,或者说两个部类都生产同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用于消费,也可以用于投资作为资本品,才可以在实物形态的意义上将式和式的左端和右端对应相加。从而得到:
也就是:总需求=总供给。所以,现代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可以看作是两个部类都生产同质产品、或者说省略实物构成原理的特殊情形下的社会再生产,在这种情形下省略了两个部类完成彼此之间的产品交换(交易)过程,可以把全社会产出中没有被消费掉的都作为投资,也就是把储蓄等于投资作为设定条件。
至此,已经确切地说明,总供给总需求平衡与两部类再生产具有相合性。
五、引用《资本论》的算例验证
下面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中的第一例,对以上论析的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与两部类再生产的相合性,加以验证,结果列在表2。马克思用该例作了连续5年的扩大再生产计算,来说明两个部类的扩大再生产过程。表2中的各列数据都是直接引用马克思的计算结果,仅仅是按照以上论析的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计算口径作了相应的归并。
马克思举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总供给总需求平衡与两部类再生产具有相合性。
综合以上研究表明:虽然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和分析体系与现代宏观经济模型不同,但两部类扩大再生产模型,可以纳入到两部门宏观经济模型的框架下;在满足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的情形下,两部类扩大再生产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具有相合性,并且更贴近现实经济。
参考文献:
1.吴易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7(9)
2.陶为群.哈罗德模型与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的连通[J].巢湖学院学报,2009(5)
3.陶为群,陶川.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储蓄与劳动就业关系[J].当代经济研究,2010(7)
4.向蓉美等.国民经济统计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李信万万没有想到,他的低薪影响他获得一份新的工作。某公司招聘主管在面试李信后,认为他的条件和工作技巧满足新的岗位需求,但招聘经理在了解到他以往的薪资标准后,认为太低不符合他所承担的工作职责,最终将他从候选名单中删除了。
当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出现在你面前,你该采取何种薪酬谈判策略或技巧去赢得这份工作呢 日前发表文章《薪酬谈判如何做》(Salary Negotiation Dos And Don”ts)总结出一些技巧,帮助应聘者顺利进行薪酬谈判。
不要轻易说出你以前的薪资水平。一位经理就因为这个举动,丧失了主动争取高薪的机会,面试伊始,她向招聘经理说出了现在的薪资水平,并表示她的技能和经验被低估了。结果,招聘经理因此降低了她的工作技巧评级,并根据此级别定义了她的薪资标准。
过早讨论薪酬时,要采用策略避开。如果应聘者被问及"你现在拿多少薪水 ""你期望的薪水是多少 ",不要正面回答;可以回答招聘方,这个职位的薪水处于什么范围之内。这样,可以促使招聘方公开他们认为的合理水平,一般这个范围会高于你预料的结果。
不主动呈报你的薪酬记录。招聘者常常将薪酬问题作为一个工具,去筛选职位的申请者。如果你报价过低,你的评级将会被降低,从候选者行列中被删除。当招聘者坚持让你说出薪酬数额,你可以选择在行业薪酬报告中提到的该职位的薪资范围。
不要撒谎或者夸大你过去的薪酬数额。申请函是有法律效令的文件,如果你伪造真实数据,可以被解雇。
让招聘方提供正式的通知信。信件中说明双方达成的结果,确保你可以获得约定的薪水、福利和额外的津贴。
要敢于尝试。有潜力、有希望的应聘者常常将他们的价值量化,并争取更高的薪水。这个策略往往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回报。
假设一对夫妻购买了一套总价200万元的房子,采用公积金贷款利率进行按揭,扣除60万元首付款后,在未来20年间,人均月还款额约为4500元。从前期看,此类家庭需要偿还包括来自亲朋好友的借款,以及每个月的按揭贷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收入的增加,未来月供压力会减少。这时就会产生一笔闲置的资金。
有资金,自然带动新需求的出现。一是可以进行理财,从而改变购房后储蓄一直为零的尴尬。二是可以改善居住条件,涉及家居购置、社区服务需求、旅游教育等层面。此类需求相比购房需求而言,有两个特点。一是持续性强,伴随了家庭生命的终身。二是零散且价值量不高。传统的营销模式,难以把握此类需求,否则会面临高成本的压力。而互联网恰恰提供了一类新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吻合了此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现实中,此类群体对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加。而房企用互联网思维来挖掘消费需求,自然就是一个反刍的过程。
首要环节是吞咽。目前市场降温,很多购房者持币观望。传统的营销思路是,要想办法把此类购房者口袋的钱转化为购房款。所以房企以及各类中介很卖力地进行营销,但购房者不买账:房价有下跌风险,为何要购房?互联网给房企提供了新思路:购房者可以不买房,但总是希望货币有增值空间。既然如此,房企就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购房者可以预存购房款,在资金闲置时进行理财,待有购房需求时再提取资金。这显然比单纯的持币观望做法更有价值。如此一来,购房者无意中成为房企的潜在客户。
其次则是软化。过去受高房价恐惧的影响,很多消费需求其实被压抑了。房企借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此类需求的重生。通过此类平台,可以提供包括一二手房、租房、商业项目、社区服务、教育旅游等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总有一款能吻合其需求。同时,迎合目前移动互联网趋势,通过APP推送各类信息,能真正让消费者僵化的消费欲望释放出来。
再次则是逆呕和再咀嚼。对于很多已购置房产的家庭来说,有很多消费需求会逐渐释放出来。此前房企遵循一次性卖房的思路,而没有继续围绕后续的消费需求进行挖掘。在目前盈利空间收窄的情况下,通过逆呕和再咀嚼的行为,能够真正寻找到新的盈利点。最近万科和百度进行战略合作,对社区和商业项目注入了LBS定位服务。此类服务,能够打通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实现了全天候保姆式的服务。
最后是真正消化的过程。消费者一旦适应了此类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就会产生依赖和黏性。如此一来,可以预料有这样一类场景:消费者上班前利用社区APP,预约包括快件收取、洗衣等服务。而在商务过程中,其手机能够接收到该小区所属开发商提供的商务优惠电子券。下班在地铁上,可以浏览社区提供的各类休闲娱乐服务。很明显,这样的模式增加了消费者的便利度。
利用互联网来反刍消费需求,自然是扩大盈利的前提。但要想跑在别的房企前面,还是需要将此类技术转化为理念,真正基于互联网而构建商业模式。
一要发挥互联网的“粉丝”经济效应。此类消费需求零散且价值量不高,但具有持续不断的特点。房企如果能真正聚拢互联网平台上活跃的“粉丝”,那么依然可以产生规模效应。以小变大,从而获取持续的经营业绩。
二要用大数据的思维来构建业务和产品。通过分析消费者网络搜索和订单的痕迹,能够识别消费习惯和特征。通过将众多消费行为转化为数据,并进行归集,能够真正发现聚拢点。这是研发市场新产品的前提,目前很多房企社区电商的模式就有所体现。
三要注入金融要素。传统的房企认为购房是一种买卖行为,但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其实这也是一种理财,而且是一笔最大的理财。房企在搭建互联网平台时,也需要提供金融进入的接口。目前有些房企已经推出了此类接口,便于消费者进行理财。从未来趋势看,社区移动理财将是大趋势,房企可以提前在该领域进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