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育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评估内容
(一)教师评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从职能上讲,他既是塑造人格的园丁,又是架接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同时又是转化、加工教材的车间和开启、调整学生意绪、情感、智能的钥匙。因此,对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评估的对象首先是教师。对教师的评估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思想评估。我国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个体面对学生群体展开的。从一堂课来看,虽只是一种活动,但它是有别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活动。凡称得上一堂好课,就得要求教师对大纲把握得准,对教材吃得透,对学生了解得深。既要授知,又要育人;既要讲究一时,又要讲究益效;既要把握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训练全面能力、调动主动精神、培养兴趣特长,又要采取有效方法,如问题研究法、探索学习法、讨论辨析法、互教互学法等。课堂的一切活动,都不是单纯的心理、行为活动,而是培养人的最为复杂的活动。正因为这样,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无不渗透、贯穿、表现着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如民主精神的体现、对学生未来的关注等。这种思想虽不直接外显,但它却主宰、支配着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对教师思想的评估,应借助活动的质量和价值来进行。2.态度评估。教学态度简而言之,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执着。如认真务实、事实求是、严谨审慎、不敷衍、不轻率等。它是显露于课堂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形态。它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对学生的了解上,表现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上,表现在师生相互沟通的起点和过程中。它大到一堂课的目标落实到位程度,一“纲”一“本”的熟悉程度;小到对一个学生一言一行的对待、一则板书的设计、一个汉字、一个数字的书写。3.情感评估。如课说,一堂课是以教师的思想为指导、以及态度佐助的话,情感则是贯穿课堂、融于课堂的内驱力。其中爱心就是统率情感的灵魂。这种爱应渗透在课堂的操作程序和教师的行为之中,它包括一种严格,一种期待,一种激励和一种支持;它又表现在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之中。如对正确见解的肯定,对错误观点的谅解,对反对意见的宽容,对落伍者的关怀鼓励等等。4.能力评估。能力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决定条件。教师的能力源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它反映着一个人思维和智慧的敏捷度,也反映着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推理的正确程度。一堂课的优劣取决于教师能力的大小。要对教师的能力作出科学评估须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如把握、渗透大纲的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处理教材、使用教材、活用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能力,对学生激发、诱导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等。5.方法评估。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形式,也是教师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能起到高效低耗、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作为素质教育方法的评估,我们摈弃的无疑是满堂灌和填鸭式,提倡的是低消耗高产出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其方法有:导读、导练、启发、诱导、探究研讨、讨论辨析等等。评估自然是视教师对各自采用的方法选用是否熟练自如,是否成功有效,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掌握运用的熟悉和有效程度。6.艺术评估。艺术焕发美感效应。美的艺术能激活思想,引发激情、思维、兴趣并陶冶情操。课堂需要艺术,课堂呼唤艺术。在一堂课中,“纲”和“本”,文字和符号本是死的东西,教师若能将这死的东西活化为汲取知识的源泉,活化为启迪学生心智的动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发展,这就是高明的艺术。如唤起积极思维的一句妙引,打通理解思路的一个巧导,一个题例的自然衔接,一个简单问题的成功延伸,一个学习氛围的有效刨设以及教学环节与流程中的无缝过渡、衔接、照应等等。这些都是课堂艺术评估的内容。
(二)教育教学流程评估。作为素质教育,它与应试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的;后者则是忽视过程,重视结果,是在追求达标中实现求知效果的。从总体来看,教学流程评估是纵向权衡的,但这是客观的指向,实则除此之外,还须作横向的考察,还须作复合式的考查。这是因为,活动过程本身趋于流线型,但在流线型过程中,还表现出阶段性的仿似经纬网的状态。明确地说,获知育人就是课堂活动进程中的经纬网。对这一流程状态的评估,须从有效度上作出全面的衡量。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1.评估课堂流程的线。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评价,是以教学内容的进行和对学生素质的训练过程为着眼点而展开的复合式综合评价。这是为了避免教学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而进行的限制性或导向性评估。2.评估课堂流程的点。如呈现学生内因心理的情意活动、情感活动、思维等活动的有效程度,表现学生外因行为的口头活动(包括说、讲、议、辩等),动作活动(包括听、读、写、画、计算、实验等)的有效程度。3.评估课堂流程的面。这里的面包括教材内容进行的多寡,也就是课堂教育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内外因训练项进行的多寡以及这些训练项涉及的有效范围和延伸的程度等。
(三)教育教学价值评估。评估一堂课的优劣,须全景式地把握,既要对教师作出评价,又要对师生的课堂作出评价,更要对从事教育、参与教育、接受培养的学生作出评价。对教育教学的价值评估,这里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具体可依教材内容而定,对教育教学价值的评估大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灵魂的塑造评估。素质教育,其宗旨和主要任务就是对人的塑造,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具有健康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会思考会学习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具体到一堂有限的活动课堂之中,就要看学生对教师所利用的教材内容是否达到了人格思想的教育以及教育的程度如何;看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达到了思维的开发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效果如何;看教师作用于学生的长效性的教育指向、意图、方法和采取的手段在学生中的放映如何。但还须注意,由于学科特点不同,评估的侧重点也应随之变化。2.思维开发评估。人类所从事的一切劳动活动,都是思维意识的支配。一个人的创造、发明更是思维意识的作用。基于此,课堂教学活动,就应以思维开发训练为主要目的,这是教师的责任。对学生而言,需要的是至高境界的创新能力。这就得在课堂上从基础的思维训练开始,借助教材内容进行,根据课堂整体活动而展开。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它的这种依附性,不可形而上学地孤立进行。评估时具体可看,经思维习惯的养成训练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后的运作情况,特别要对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运作进行考查,但重点应看思维状态是否积极主动。3.知识获得评估。针对素质教育的课堂来说,对学生身心的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评估的主要方面,对学生获知的评价也应是主要方面。这是因为正待塑造的学生,不仅需要思想的武器,而且需要知识的武装。对此项内容进行评估时,就须从基础知识的掌握着眼,并参照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难点和重点进行考查,还应以众多学生为考查对象,看经过课堂训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内容是否掌握,难点是否突破,重点是否落实。4.技能掌握评估。就单纯的一堂课而言,获取知识自然是主要的,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但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注重的则是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注重获得知识这一结果。因为素质教育的本质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方法,会学知识会用知识。它是为学生终身着想的。故而对此项内容的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评估时,就要看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时,是否用到了教师授予的或师生共同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并将这种科学地方法是否用到了实践的训练之中。这种训练如:学生的阅读、书写、笔记、口语表达、听闻、计算、实验、积累资料等。5.创新能力评估。创新能力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用新的思维、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在时展的进程中,在未来社会的生活中,创新能力必将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在对学生能力评估中,应将创新能力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从素质教育课堂的目的来看,应将创新能力培养视为教育的核心;应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联想想象等能力置于基础地位,加强训练。因为这些能力最终目的就是为创新能力奠基的,都是服务于创新能力的。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评估,就课堂来看,应主要审视思维方式的表现,特别要注重评估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表现。如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即运用知识时闪显出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火花和放射的光芒。
二、评估方法
应试教育因其源远流长,对此曾建立了一定的评估方法模式,但与素质教育的评估内容相比较,其内涵就大相径庭,尽管素质教育涉及的面广、内容复杂,但为了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迫切需要建立较系统的方法模式。这种系统方法模式的建立,须遵循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理论,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把宏观与微观、相对与绝对、单项与综合等观点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最优化、有反馈的评估方法模式。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选择中,应该采用前者。将评等级、写评语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为了方便、简单、易行,就可采用等级评估法。如三等级的“上、中、下”,四等级的“优、良、及格、不及格”。为了更趋于准确、严谨、科学,就可采用评语评估法,将考察的各项内容根据优劣表现,以文字的形式分高下予以陈述评价。一般宜采用三等级的方式进行评估。综上所述,只可称得上是一个课堂素质教育评估的构想,要使其成为系统的方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作者:王凤刚 单位:宁夏彭阳县王洼中学
[关键词] 翻转课堂;开放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81-02
翻转课堂自2011年在美国兴起,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近些年来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其颠覆传统课堂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和方法。目前国内的一些中学已经开始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一部分初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翻转课堂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来分析,其实目前我国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引入翻转课堂来实施教学。
一 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可能性分析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性大学,开放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的特有教育形式。目前电大系统正在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力求建设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不同于普通高校,具有其自身独特并且鲜明的特点。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可能性有几下几点。
(一)开放教育没有升学压力
现阶段在我国中考、高考制度下,中学普遍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并不是每所中学都适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学大多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毕竟有升学压力存在,再加上中学学习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时间更是大打折扣。而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属于成人高等教育,完全不同于初高中的全日制中等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任何升学压力,同时开放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在职的成人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宽松,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所以可以在开放教育的基础上放心大胆地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
(二)两者教学理念的相似性
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强调开放性、包括教学观念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等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强调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也大同小异,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我建构来完成,强调知识内化,同样也是以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可以说翻转课堂无论从教学观念、教学资源、或者教学手段等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开放性,并且两者都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养。
(三)开放教育的基础优势适合翻转课堂
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采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运用印刷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媒体,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其本质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大学。而翻转课堂的“学习环节”,也就是课下或家里学生自学的环节,也同样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形式。开放教育办了三十多年,一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所以在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教师技能等很多方面,开放教育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
二 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课程“教育学”中的应用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目前也称国家开放大学长春分部,在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的目标下,2017春学期由本校王宇和杨在英老师在开放教育课程“教育学”的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对开放教育环境下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一)准备阶段
第一,实践课程:开放教育课程“教育学”。第二,实践教师:长春广播电视大学王宇、杨在英老师。第三,实践对象:长春广播电视大学2015届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第四,线上学习资源:(1)“教育学”各章节电子版教学文档。(2)“教育学”微课程四讲。第五,线下学习资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教育学》文字教材。
(二)实践过程
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必须考虑现有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不可直接生搬硬套。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目前主要是网上教学和面授教学相结合,网上教学主要是定期在互联网的学习空间一些学习资源,多数是WORD文档的形式。面授教学每学期只有两次,主要讲授本课程的重点考试范围。应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既要保持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同时也要适当地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
1 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环境,教学模式仍然是以网络教学为主,但调整为网络教学先行,顺序在面授教学之前,而且对网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增加视频教学,本次实践以增加微课为主,微课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起来更为直观。其次,上传资源的次数改变为本门课程章的数量,每章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单元。
第一,制作四门“教育学”微课程,分别是“认识教育学”、“了解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这四门微课从教育学的本质出发,走近学生、走近教师,详细解读教学设计,涵盖了本门课程很多的重要知识点。
第二,制作“教育学”八章学习内容的电子版文档。
第三,根据本学期教学任务,定期上传网络教学内容,半个月上传一次,每次为一章的学习内容。
第四,每两次上传需要包含一次“教育学”微课程视频。第一个月微课“认识教育学”,内容主要是什么是教育学,学习教育学的方法有哪些;第二个月微n“了解学生”,学习当代中国学生的代际特征,教师只有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学生,才能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启发性、探索性,操作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第三个月微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走近教师,学习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第四个月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明确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些教学层面的主要内容。以四门微课程涵盖的主要知识点,将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结构确立。
第五,每讲微课结尾都布置作业,包括两次网络作业,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完成,和两次面授作业,需要在面授课课堂提交纸质作业。
第六,保留开放教育的实时教学环节,一个学期有两次网上师生在线教学互动环节,用以弥补面授课少的缺点。两次实时教学在学期中段和末段开展。
2 面授课教学的实施过程
应用翻转课堂的面授课教学顺序改为网络教学之后,面授课次数必须有所增加,开放教育原有的两次面授课教学明显不能满足翻转课堂的要求,故本学期增加到四次,每个月一次,学习内容从教师讲授课本知识改变为回答学生问题、课堂讨论、检验作业为主,不再在课堂上讲授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是利用小部分时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个环节:师生互动。教师解答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二个环节:检验点评作业。检验网络学习中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
第三个环节:突破重点、难点。网络学习中的每章学习内容不再赘述,单刀直入,只强化重点、难点。
第四个环节:生生互动。课堂上以讨论的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 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实践效果检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实践的效果如何,需要检验,也需要学生们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实践的真实效果。
(一)考试检验
任何教学模式都需要以考试检验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很难说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取得了成功。所以在学期末,对长春广播电视大学2015届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一次考试,用以检验这个学期本专业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考试检验的结果是振奋人心的,本专业学生的平均成绩从上学期的75分提高到了这学期的82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二)学生评价
评价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的初步尝试,最有发言权的是参与其中的学生们。王宇、杨在英老师对本专业学生开展了网上调查问卷活动,结果超过80%的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很满意,各项指标的总体满意度也比较高。另外采取个别访谈的方法,随机找了几名本专业学生做代表,询问他们对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想法和建议,参与访谈的学生们普遍对新的教学模式评价较好,并希望学校能够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初次尝试,可以说取得了多方面的收益。首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其次,教师讲授知识主要在网络教学进行,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教师在面授课堂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辅В坏谌,面授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大为增加,提高了学习效率;第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同时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目前开放教育的面授课堂出勤率难以控制,网络教学资源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等。
综上所述,开放教育环境下引入翻转课堂,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实现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必须要结合开放教育教学的特点和现状,适当地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使翻转课堂和开放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我们所期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本项目立足于成人高等教育,提出基于微信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上创造了一个移动学习生态系统。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项目预期。
关键词:
成人教育;SOPC翻转课堂;移动学习
2016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从2018年开始,普通高等学校将不再举办本校全日制教育专业范围外的学历继续教育;没有举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举办专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1]。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也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变革。本研究立足于成人高等教育脱产学习者,其生源特点,学习者学习习惯等方面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相似之处,研究结果可以供参考。
一当前教育形势下成人脱产学习者学习特征
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发现,当前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成人脱产这种教育形式已经被逐渐边缘化,入学学习者年龄段已经等于或小于高中毕业生。生源成分不一、成考入学分数偏低等因素造成成人脱产学习者的学习属性有不良学习的习惯,再加上对知识的探究动力不足的重要的特点,难以构建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2]。在教学模式上,成人专业与普通高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也有很大的差距,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很少或者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教师授课偏重知识点的讲授、没有对学习者学习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模式的延续从而导致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没有真正形成。从课程性质来看,《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传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课程实例来讲解软件的具体功能,当讲解操作时间较长时,学习者听前顾后,知识掌握往往效果不佳。其次,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过于片面,或者把课堂上老师的操作步骤记录下来,掌握了在课堂上的少数几个实例,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无法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少数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学习者则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放弃该项目实训。最后,在教师实验室上课,基本上是教师布置实验项目学习者完成项目任务,学习者之间少有交流与拓展。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设计
为解决在前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微信平台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SPOC是伯克利大学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ArmandoFox在2013年基于MOOC的发展提出的感念[3]。SPOC可以作为载体,教师把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深度整合,致力于针对不同教学课堂开展混合式学习。在SPOC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发生变化,实现翻转。教师充当主持、引导、协调、总结的角色[4];学习者的角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如今的主动汲取。学习者在课堂上自己动手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在自学与互学的模式中,真正达到对知识完全掌握的教学目的。本研究以浙江电大成人脱产专本一体化教育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设计基于微信平台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以翻转课堂为指导依据,并把课程实践与教学理论学习相结合,目的在于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5]。基于微信平台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设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SOPC系统平台开发与数据统计、教学内容碎片化设计与序列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与案例设计、教学成果评价体系设计与比较。
三基于微信平台SOPC的翻转课堂构建原则
本研究旨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老师和成人学习者之间打破原有传统,创造一个基于移动设备的新的学习生态系统。开发一个基于微信的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环境,可以为学习者的课程知识和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与帮助,从而形成了线上先导学习教学、课堂实践教学、课后巩固拓展的良性循环的动态学习生态系统。研究提出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多样化学习空间,通过移动教学平台、教学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团队、教学环境等各种要素,为学习者营造了独立思考、自由探究、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者对Photoshop软件的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的课内面授过程的设计中加入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导,注重学习者探索能力、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总体架构与翻转实施过程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习者拥有的移动互联设备资源,将线上课程先导学习与线下课堂翻转教学相互融合。线上先导学习资源包括课程知识点视频资源、知识点评价与阶段性测试、课程检素材与测试、课程任务说明等。经过翻转课堂教学重点解析、讨论研究与课程实训后,学习者再回到SOPC平台做知识点的复习,任务总结、作业提交、优秀作品展示等功能模块。每次课程的总结评价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五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通常在大一或者大二第一学期开设。项目结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拆分成三个方面:
(一)先导学习策略的设计
授课教师综合考虑教材章节、所学知识点内容、学习者的认知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列化处理。学习者在先导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查看课程任务计划单,观看项目组自行录制的视频微课,每节微课时间在8-10分钟,本项目共录制32讲微课。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点播SPOC平台中教师录制的资源进行学习,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可重复播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者在播放完课程视频后,完成本节知识点的考核评价测试,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和反映学习者的认知情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先导学习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翻转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中先讲授和分析课程任务,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围绕课程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和研究,相互启发,实现交互教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中完成相关实训教学要求。在翻转课堂的项目设计中以能力培养与社会你能需求作为主要目标。同时,考虑成专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将课程分为10个基础工具训练项目和6个综合训练项目,这些项目基本能够涵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础工具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相互独立,但又彼此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将知识学习循环推进,使学习者最终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使项目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加强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课后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通过先导课程知识点评价与翻转课堂项目实训,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在微信SPOC平台上,设置知识点复习、任务总结、利用微信的交互功能实现实训任务提交、优秀作品展示等模块,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最后通过各项分数进行分析计算,对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的有效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课前知识点的掌握测试统计和课后综合应用综合评分进行对比,在翻转班和普通班之间对综合应用的熟练掌握进行比较。同时,制定了学习效果调查量表,为证实问卷调查结果,抽取翻转班的学习者进行访谈,分析相关数据,以便深入分析本研究有效性。
六结语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课堂新教育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不仅要扮演执行者的角色,还要扮演探究者的角色,要将新课程理念与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改革的成效。然而,语文作为一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受到挑战。那么,在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
一、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出现这种情况,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内因主要是学生基础不好,缺乏应有的能力,以至厌学情绪滋长,甚至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外因更是多种多样,如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单一呆板落后;教材内容不足以吸引学生,许多课程缺乏时代感,现实性;考试内容与平时的教学脱节,学不学都是一样的分数;学习效果不明显,短时间内很难有所提高;语文学习环境的不好,氛围不浓;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对教材中的典范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人木三分,有如作者肚里的蛔虫,却不能正确指导学生的写作。对某些知识点的简单重复,毫无新意的讲解,在课堂中教学中司空见惯,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1.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语文素养意识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说话教学主要集中于阅读教学中。大量开展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培育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是培育语文素养的一个必然过程,其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理解懂得文章字面的信息,深层理解对作者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理解,而难以深入到深层去探究。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应根据阅读理解的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由易到难,逐渐深入。新课本中的语文课堂常常有这样一个环节: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字、句、段背下来,然后试着模仿说一段话。这样,在领悟语言的魅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既能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带动作文教学,又能培养学生语感,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在阅读积累中让作文教学发掘语文素养的新鲜活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学习和巩固语文知识,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才能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做到语文实践。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并从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以丰富阅读语文材料为基础,使学生大量掌握运用语文知识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机遇,安排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在语文课教学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有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在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又能在生活中恰当使用语言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为写作提供材料。教师还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文本。要通过丰富的材料、生动的剖析、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
3.注重思想引导和树立创新意识提升语文素养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进步的向上的思想内容,利用教材中优秀的作家、文学家的经典章节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他们成功的佳作是因为他们有创新意识。
4.运用所学知识写作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仅依靠阅读是不够的,所以,不但要让学生吸收知识,还要让学生懂得运用知识,懂得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要将这一素养体现出来,运用所学知识写作,是最佳的选择,也是最容易体现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的载体。
[关键词]奥尔夫 中职 学前教育
为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趋势和新型职专幼师人才需求,伴随着课改发展及走进新课程理念的需要,要求幼师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幼儿园马上顶岗、上岗。为此,职专钢琴教师要明确幼师专业钢琴教学不是要培养“高、精、尖”的钢琴专业演奏人才,而是要培养普通型钢琴师资,即能准确地把握钢琴中最基本、最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又能为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弹奏小型乐曲为目标。我多年来总结出一条“短、平、快”的教学方法、模式,即在科学的训练方法指导下,联系学生实际,采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预定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措施。重点采取“集体授课――小组辅导――个别检测”三步式教学模式。
一、三步式之一――集体授课
集体课教学与传统个别一对一教学相比,有着很大的优越性。职高的钢琴集体课以班级为单位,一名教师就可以同时教几十名学生,加强了教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培养出更多的钢琴人才。钢琴集体课教学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就不能仅仅是熟悉乐曲和讲课的内容,同时还要周密地安排和设计好整个的教学过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时候示范,什么时候要学生弹,要多少人弹,怎么讲解重点和难点,如何总结是集体课组织教学的关键。要能把整堂时间都要安排得极为紧凑,把学生注意力完全掌握起来,使学生的活动能随着教师的要求而转移,同时,课堂讨论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但一定要在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前提下,讨论前教师引导,讨论后教师总结,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三步式之二――小组辅导
1.突出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学生由于天赋、能力、用功程度等因素所造成的程度和进度
的个体差异,是集体课教学的首要难题,也是教师们最为头痛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先考核后分组,对进度较慢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给进度快的学生提供附加作业。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人尽其才,又有效地缓解了两端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让学生互相观摩聆听,通过聆听观察分析讨论。从对照中发现个人在技术弹奏及音乐表现中的差距与不足,还可针对学生练习中各种疑问和要求,运用典型给予集中解答或深入辅导。
2.一师多徒,徒为多师,分层教学
由于幼师钢琴集体课以班级为单位,一名教师传授几十名学生,我称为一师多徒。老师逐一辅导每名学生,时间不够充足,往往幼师学生多数人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习惯,动脑性更差,理性理解识谱、视谱是她们的最大难关,感知模仿动作、协调触键相对好些,这种情况下,请进度快程度高的尖子学生们为这此较差的学生们当“老师”,做“陪练”,故我称徒为多师。她们在课外小组、琴班上帮助视谱慢的同学,取长补短,学生间自学、互学,积极性高,这样做的好处是“课前预习准,课上指导快,课后练习熟”,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学生省时、效率高。曲目弹奏的多,相互交流的多,互帮互学,气氛活跃。自学欲望强。
三、三步式之三――个别检测
1.回课检查,鼓励赏识
经过多天的反复熟练过程,下次课上,老师逐个抽测学生的练习情况,通过每个学生的回课,及时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课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当场打分,记录在案,作为综合考评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可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因材施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差异重新划分小组,深入辅导。教师抓住学生的优点将其赞扬、鼓励,激发其学习的高度热情,给学生自信。教师的耐心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体会旋律美、节奏美的同时,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磨练学生毅力耐力、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对美的追求。
2.观摩汇演,提高素质
学习音乐也跟学习一些技术一样,学习者要有信心。应该相信有些看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是可以解决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这些音乐学习前进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不要惧怕,要敢于面对,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法。首先要在心理上建立必胜的信心,其次是苦练基本功,技术要过关。常言说得好“艺高人胆大”,只有掌握了精湛的弹奏技艺,才会充满信心,在舞台上才能镇定自若,挥洒自如。再者是要多参加舞台实践经常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并尽可能地做到为不同的观众演奏。在舞台上要有表现的欲望,要自我激励,把演奏看成一种征求意见和学习的机会,紧张也就不翼而飞了。教学时可多多利用小组观摩、分组竞赛、汇报演奏等多种形式,进行联奏、合奏、视奏、移调练习。学生练弹、学生互评,学生争强好胜想演练,互评积极。学生兴奋课堂气氛活跃,自由发表意见敢于表达,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挫败,克服胆怯、自卑心理,增强自信,提高心理素质。同时通过讨论,提高探究能力,获取掌握技能的方法,通过交流学习心得,获得成就感。
通过钢琴“集体授课――小组辅导――个别检测”三步式教学模式。改从技术到技术的单一技能训练为从技术到应用综合练习,加强了音型练习和编配伴奏教学,拓宽了教学知识面。这样,在与个别课教学相同授课时间内,不仅使学生具备同等基础键盘技术水平,并且具备综合弹奏的实用伴奏教学能力,适应职高音乐教学和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通过这套教学模式学习,学生掌握了注重在学习弹奏技术的同时,迅速熟悉键盘。并能尽快掌握由键盘技术练习、练习曲、乐曲、配弹伴奏四大板块构成的技能。学生在毕业时,能适应幼儿园需要,能为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弹奏小型乐曲。能准确地把握钢琴中最基本、最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具备了在幼儿园工作后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近年来,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媒介等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课堂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为了提供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完善教学模式,探究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适用性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作用
“Flipped Class Model”[1]被翻译为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到现在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依据自己的理论或实践经验得出了翻转课堂的内涵:颠倒知识讲授和知识内化的顺序。翻转课堂的特点在于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或网络课件等组织课堂活动,课前学生通过这些资源自己先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场所,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让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希望。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辅导者,这与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相吻合。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教学和混合式教学,为当前教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原材料和丰富的经验。同时,它又激起国内外教育学者深度探索教育理论问题[2]。
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其人才培养目标
1.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课堂中,教师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3],即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学习。教师成为学生的主宰,在课堂上学生仅仅是教师忠实的“倾听者”。由于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在课堂上参加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较低。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实合一”是它的典型特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张: 课前――学生借助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课上――在教师指导下以理论为基础,完成操作或实践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切实体现了理论有效指导实践、而实践验证理论、从而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目标,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及时调整培养策略,完善教学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型人才支持。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据报道,富兰克林学院教授Greg Green[4]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时分了两个阶段:课前和课后,课前阶段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预习及针对性的练习;课后阶段包括教师针对某些问题所设计的测验、对课堂问题的解疑答惑、总结反馈等。结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职课堂时,总结出以下三个步骤。
1.课前准备阶段
(1)对教师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其次,教师可根据课程类型自己录制教学视频或者选择互联网上优秀的教学视频,所用视频中一般只有操作界面,尽量排除一些杂物,防止学生注意力转移;最后,选择合适的平台如校园网,方便学生观看。
(2)对学生而言在课前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学习时间和节奏,观看教学视频,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不同广度、不同深度的扩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资源或者查看相关学习资料,最终将其理解透彻。学习完新知识之后,还要适当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以检测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2.课中教学活动阶段
由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主要放在课前通过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课堂主要用来给学生交流讨论和练习,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答疑解惑和点拨辅导、重点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老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另外, 学生将疑问提出后,教师可根据课堂需要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帮助。在翻转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3.课后总结反馈
课后,教师可以对自己集中解答的问题或者学生之间讨论的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整理,然后分享给学生,供他们随时查阅。对于学习有困难或者缺课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课前的学习视频或者课后教师整理的资料进行补救性学习。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及对策
(1)教师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确实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他们不仅需要拥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制作能力。
(2)学生方面。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时,那些重要的能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向老师或者同学提出,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不可控因素,比如让其自主学习时,却跑去观看音乐会或者足球比赛等[5]。为了促使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学校或者任课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来确保课堂的顺利实施。
(3)学科方面。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来看,多适用于理科类课程,这些科目的共同特征是有明确的概念界定,通过教学视频介绍讲解概念,学生可以课下完成概念性知识的学习。而人文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频繁地牵扯到其他学科的内容,甚至有时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对这类课程教学视频的录制要求更高。
五、结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推进教育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和合作学习为支撑,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且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具备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条件,为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预示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aureen J.Lage,Glenn J.Platt, Michael Treglia.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31).
[2][4]Shannoii Flumerfelt and Greg Green.Using Lean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for At Risk Students[J].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2013,16(01).
[3]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04).
[5]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关键词:教学观念;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都得到相应地提高。
一、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我们通常采用的简单知识传授式教学,课堂气氛呆板没有生机,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1.实施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学,逐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由于上节课已经学过了等差数列,所以,学生对数列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所以,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我才用了小组自学讨论的模式,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其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渗透数学思想,提高解题效率
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了数学的精髓,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于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掌握,常常忽略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得学生在某一些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实现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飞跃。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性试题,但也是一道分类试题,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将分类思想引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完整的答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二、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一副拒人千里的表情,一板一眼地传授着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甚至一节课下来,有些老师都没有看几眼学生。更不用说,从学生的表情去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明白了。总是认为,教师比学生要高一级,是这样吗?仔细想想,这样的课堂,只会让学生不敢接近,只会让学生害怕,学生根本不会向老师打开心扉,所以,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前的观念,把过来人的思想抛开,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做朋友,使学生愿意和自己交心,并尊重每个学生,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而且,当教师的这种教师思想发生转变之后,就更容易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总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中,找到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乐趣,进而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做好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课堂 注重目标 抓住关键 和谐愉快 轻松减负
在新课改步步深入的今天,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了有关教育教学“减负”的相关文件和法规。为确保“减负”富有成效,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但收效甚微。众所周知,教育教学“减负”,就是要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课业负担与精神上的负担。如果课业负担减轻了,精神负担也会自然而然地减轻。而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成果如何,决定着课业负担减的轻重。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减负”的重要路径之一。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也就是说向四十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要素质,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减负”应从如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学目标明确是高效课堂“减负”的灵魂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是教育教学“减负”的灵魂,只要抓住灵魂不放松,教学目标就能达到,“减负”工作就有希望。所谓教学目标,也就是“教”与“学”的目标,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目标,各学科有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年级有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各单元有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各教时有各教时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应明确各时段更高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效课堂目标的制定。任教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编写,重点与难点的分布,各年级、学科、单元的教学要求及任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分别制定出教师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目标,目标定位应难易适中,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时间分配合理有效,学生层次定位准确,而不能面面俱到。
1.教师教学的目标应具体到用什么方法教,用多少时间讲、写,提问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具、媒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评价等。
2.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明确,要求严格细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不同对待,让差生吃好,让好生吃饱,让一般生吃得了,学生乐学,学习兴趣高,心情舒畅,学习得愉快。教师学生的教学目标都明确了,高效课堂“减负”就成功了一半。
二、教学方法得当是高效课堂“减负”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教师应紧扣新课改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改善课堂结构,在“高效”二字上下功夫。教师“导”得要有方、有力,“讲”得应确切、明白,“语言”应简洁通俗、形象优美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不能讲。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按照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讲,不同学科讲的方式也应不同。例如,用语文课的讲授法去教授数学就不一定适用,用数学课的方法去讲科学就更不适用了。高效课堂教学中:1.应多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敢于“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求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打破被动的听与写、一问一答、满堂灌、死气沉沉的课堂局面,应创设多向交流、学生自主、师导生探的良好情境。对复杂的问题,要做到教师设点学生划线、教师铺路学生上山的方法。要抛弃那些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去探索与探究,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授之以“渔”。2.高效课堂应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师生双主体,精讲精练,不能用“题海战术”、重复抄写、机械背诵等方法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习,高效课堂就会成功,师生“减负”就会成功。
三、师生课堂和谐是高效课堂“减负”的保障
课堂是师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进行交流活动的地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一举一动,甚至与学生打个招呼、幽默地说句话,都可以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以“师者”自居,教师对学生就像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支配和改造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导。这种行为违背了心理学原则,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不喜欢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或产生逆反心理,“你让我学,我偏不学”,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1.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和谐平等,放下教师神圣的精神拐杖,平等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朋友。要“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以真诚的爱心去唤起学生的爱,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要在班级统一的教育基础上,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爱”的快乐、学习进步的快乐,把“教你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习累”变为“学习乐”。
2.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来组织教学,如“你还想说吗”、“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我的想法和你一样”等等。俗语说“良言一句暖三冬”,虽然话语简单,但足以说明学生已经把老师视为朋友了。平等、和谐、高效的课堂已经形成,学生学习的快乐已在进行中,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已经减轻,课堂高效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是高效课堂“减负”的有力补充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时展的必然。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教学手段必须现代化,教学技术装备必须现代化。现代化课堂应该是有多媒体参与的课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是高效课堂“减负”的有力补充。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然而,传统数学课堂中,整个教学活动却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简单叠加,这与新课标要求是不相吻合的。那么,新的数学课堂该如何去设计呢?
笔者认为,要落实好“新课改精神”,桌有成效地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建立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新课堂特征
1、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关注学生具有主动探究的精神,还需要对学生探究过程主动作出调控,对探究结果作出总结和评价,从而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不经过独立的自我实践而获得的认知结构都是不可靠的,所以别人只能指点,而不能代劳。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自己独立钻研,独出心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开放性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造。因此设计“再创造”的教学过程,既是提升数学价值的需要,也是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理解的需要。新的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在研究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去观察、测量、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获得直接的感知,从而发现和创造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意识得到升华。
3、协作性 协作性是建立在独立性的基础上体现的,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接近,心理过程相仿,思维、语言、情感等容易勾通,教师花费很大精力“讲”不通的地方,不妨“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逐步强化正迁移,消除负迁移,使疑难问题得以解决。这样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策略
1、可及性原则 学生的认知系统和教师的认知系统是有差异的,维果茨认为:教师要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系统上进行发展,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系统,正是他们日后逐步提高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必须切入学生的认知系统,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思维换位”,搭建合适的“脚手架”,以助于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活动,这就是可及性原则,也是数学课堂设计的最基本原则。
2、挑战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问题太难,学生可能会放弃。所以,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也乐于挑战,这就是挑战性原则。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无形中使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层次性原则 学生首先是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所以课堂设计必须要有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应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难、中、浅兼有,以满足各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从而形成一串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理解性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最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得到充分发展。 转贴于
关键词:求知欲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敏感、思维活跃期。他们的情感丰富、精力旺盛,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强烈。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材设计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
教师要多研究教材,在钻研教材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用好、用活教材。
二、导入新课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节课,导入得好与不好,直接会影响到该节课的整体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精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可采用趣味引进导入新课程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使他们看到,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他们身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高中思想政治课方面的知识,大千世界中举目皆是,只是学生往往留心不够,一旦被教师点化出来,往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好情境,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来。
好的开头已经是成功了一半。相信在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师―学生”的互动教学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活跃了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新课标的主旨与要求,把曾经让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思想政治课上活、上好、上得妙趣横生。
三、巧用设问与练习,启发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每堂课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就需要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习,做到;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性的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自主总结、系统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去解决。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常言俗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教育,并讲究正确而恰当的方式方法,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探究知识,才会有精神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地理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相结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利用现代软件技术,模拟两亿年前一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板块运动过程。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浓,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设疑推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设疑推进法,顾名思义是通过设疑推进教学。一般指把某章节教材内容,设计成几个逐步深入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逐一究这,促使学生看书、思考。接下来,经过教师提问(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探讨,师生共同逐一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养成探究新知识的好习惯。而且在思考、提问、回答问题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设计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思考,这里与人人参与、勇于发言,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比教师只单纯讲解效果更好,学生学得也更有乐趣。
三、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只传授书本知识,不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脱离了实际。学生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比教师讲解更深刻。在学习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不过,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将会遇到诸多的实际问题或困难,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帮助,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有成就感,增加学习信心。在学习地理时,教师鼓励学生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多动手操作。例如,在参考当地地图的基础上,自制地理模型,表现地图上无法表现的地理、地貌特色。学生在结合实际、动手操的同时,训练了能力,也扩展了学生创新、创造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发明的欲望,为今后走向社会开展发明创造奠定基础。
四、根据地理教学实际,采用观察法
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例如,地理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学习地理,这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再例如,当地理课讲到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垃圾处理站或者废品回收站参观,回校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每人写一份参观考察报告;当地理内容学到岩石一节时,地理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课外采集作业,让学生采集各种石头、坷垃样本等,带回教室后,由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探讨。适当、适时让学生走出校门,或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让学生了解社会、亲近自然作业、任务,这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增强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锻炼了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老师引导,让学生自我表现
让学生自我表现,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上主体作用的最好表现,也是避免学生重复练习、机械记忆等低效或无效学习的好办法。教师抓住以学生自我表现的形式学习,并进行及时引导,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巩固、深化知识;另一方面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更好地张扬学生个性、培养自信品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我表现,需要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活动,诸如模拟表演、创设情境、辩论、朗诵、演讲、游戏等形式,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更好地表现,展示优秀自我,完善自我。
六、总结
关键词:高中历史;与时俱进;选修模块;多媒体
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运用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严肃又不失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在教学内容上,能够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多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高中历史课程要与时俱进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还要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对新事物的创造能力。在高中历史的教育当中,我们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未来建设祖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在历史教材当中,历史和政治应该是不分家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旗帜鲜明地坚持历史事实,对多领域、多层次的问题表达不同的观点。在当代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从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式、目标、内容、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进。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多为封闭、保守状,这样的教学现状不仅会令学生和老师产生疲劳,而且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萌动、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整体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已经不能单纯地从传统的历史教材中获得,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出改革。不管对于学生还是祖国的下一代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学生应当是先进文化、优秀思想的拥护者和传播者。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可以列举在历史的进程中,那些为祖国带来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先进青年们,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感受历史、感受国家带给个人的自豪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从历史课本中选出最打动自己的抗战事例,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让学生们在对历史的感悟和体会当中,感受爱国热情。
二、设置教学模块和选修课
新课程标准中的历史教学方案与传统教学方案相比,在教材中增加了教学模块,在课程中增加了选修课,对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都有很大帮助。这样的设置课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生源情况等设置教学方案,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新课标的历史课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的基本知识的重复。在传统的历史课程中,在初中学习了中国史和世界史后,在高中还要学习中国史和世界史,这样简单的重复过程,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认为历史课的知识只是枯燥乏味的重复这些历史事件。从前的课程改革改为初中学习中国史,高中学习世界史。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下,有一部分学生只学到一半的知识,知识体系没有建立完全。所以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充分改进了这一弊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全部放入初中历史的课程;而在高中,学生们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这样每一时期都有所侧重,就成功地避免了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重复性。
在模块的设计上,也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有的同学对政治课十分感兴趣,但是对历史却不感冒。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可以推荐学生选择历史课本中“社会民主思想”之类的模块进行学习,相信学生能发现历史与政治的互通之处,从历史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些教学模块,老师可以自由地转变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说新课程改革能够符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三、运用多媒体设备
在我国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电脑不再是奢侈品。学生们对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兴趣远远大于历史课程,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将学生有效地引导到历史的学习上来。首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处为下节课设置问题,让学生们通过查阅图书馆、网络等资料独立自主的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多发散思维,不要固定于教材的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其他的同学和老师交流,借鉴他人的优点。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创建讨论组,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之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在讨论组中可以自由的发言和讨论。高中时期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喜欢表现的心理,所以在讨论组中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可以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体会到收获成果的喜悦,从而为学习增添动力。
在历史课程的展示上,多媒体技术也为高中历史的新课堂注入了很多活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从视觉、听觉、感觉上,运用视频、音乐、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现,为同学们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让学生在或古色古香、或激情昂扬的氛围中,加深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多媒体设计了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或整个学期的知识,或最令你动容的知识制作成ppt,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展示。这样在学生们制作的过程中,无疑对消化历史基础知识,体会历史思想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肯想肯干,就能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浅析,历史教学,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