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13 13:12: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第1篇

机械类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

装置(如右图所示) 工作年限是10年 工作环境多飞尘 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 带速v是1.6米每秒 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 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了8个阶段:

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

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减速机的传动比分成了4,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了:传动设计计算。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杨老师和张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了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设计了,在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采取了边画边算的方法,确定了低速和高速轴后又分别进行了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材料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了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了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把制图学了,又学了电脑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啦,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了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的学硬。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平教授,黄焊伟总检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

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类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接触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一学期了,而这学期才是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学习机械的乐趣以及枯燥,被那些机械器件、机件组合而成的机器所吸引,尤其是汽车、机器人、航天飞机等机械技术所震撼,感慨机械工作者的伟大,。然而这种激动就在接近本学期结束之时,终于实现了,我们迎来了第一堂机械课程设计。

由于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脱离老师的管束,和同学们分组探讨自动送料冲床的结构设计,把学了一学期的机械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心中另是一番滋味!

在设计之前,指导老师把设计过程中的所有要求与条件讲解清楚后,脑子里已经构思出机构的两部分,即送料机构和冲压机构,把每一部分分开设计,最后组合在一起不就完成整体设计了吗?这过程似乎有点简单,可是万事开头难,没预料到这个难字几乎让我无法逾越,如槽轮间歇机构,要满足送料间歇条件,就必须按照规定的运动规律即参数,设计一个满足运动条件的槽轮机构,这是机械原理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因为这部分只是课本了解内容,但涉及这个槽轮机构对整个课程设计来说又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我跟郑光顺跑到图书馆,恨恨地找了一番,终于借到与这次课程设计有关的六本参考资料书,拿回来后一本一本地看下去,把槽轮有关的内容一一浏览,结果,令我们欣喜的是这槽轮机构的各种参数都被罗列出来了,而且还有一道例题,按照例题的思路很快地设计出了槽轮机构,即送料机构设计完成。

做成了槽轮送料机构,我们的冲压机构有存在很大的难题,将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组合完成一个特定的运动,这是没有学过的,凸轮机构倒是很容易地算出来了,但是连杆机构既要满足角度条件又要满足高度条件,解析法是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弄懂的,为了争取时间我们只能选择图解法了,组长张瑞朋和郑光顺大晚上的坐在电脑旁边,用CAD作图,用QQ语音进行交流,高科技显然被引进了我们的课程设计,两位工程师边做图边把存在的问题说出来,最后在他们二位加夜班的情况下,与第二天早上突破了这个难题。与此同时我们另外五人也拿出了两套备用方案,各自完善了参数。一周后方案基本完成,进入作图阶段。但在作图之前经过七人反复讨论决定采取第三套凸轮连杆组合方案,因为这套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急回这一特性,而其他两套方案都在这一特性上欠缺,方案的选择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作图可以说是学机械的家常便饭,不过这最基本的功夫又是最耗时、最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的。从本周一起2张2号图纸必须在周三完成,将我们设计机构完全呈现出来。由于我们组合机构比较复杂,所以除作最基本的结构件图外还得完成结构件图的侧视图,以便答辩时老师能够读懂我们的作业,这一任务无疑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周二下午一点钟到工作室后,为了在晚上离开前完成图纸,一直作图到晚上九点钟,下午五点那时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干脆把快餐叫到工作室,几个人在一起呼呼呼地吃了一顿特殊的作图晚餐,这样的事情在毕业后也许将成为同学之间的一段美好的回忆了。

周三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完善图纸。准备好一切后,等待周四的答辩到来。只希望我们组能够在答辩中取得好成绩,即过程与结果的双重完美,当然这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最完美的结局。

机械类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机械类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机械类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五

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如右图所示)工作年限是10年工作环境多飞尘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带速v是1.6米每秒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了8个阶段: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

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减速机的传动比分成了4,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了:传动设计计算。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杨老师和张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了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设计了,在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采取了边画边算的方法,确定了低速和高速轴后又分别进行了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材料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了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了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把制图学了,又学了电脑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啦,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了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的学硬。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第2篇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PNP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梁强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梁强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

我们组一共有三个人,但其他两个人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在最后答辩的时候他们一起坐在了我旁边,冠冕堂皇的指着我画了几遍的图说了几嘴,我想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怎么,虽然有的东西他们也答出来了。我佩服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的运气(我见到的很多做了10 天的人最后的成绩都有不如他们的),但是鄙视他们的做法。

所幸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想没有他们我可能都要放弃了,因为我本人对单片机也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以前的汇编语言没学好,一开始的程序这块儿就要令我抓狂了。后来请教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每次跟他一起到试验室调试程序(他们组也只有他一个人动手),看他边做边给我讲解。最后在开发机上做出来的时候,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看他那么高兴,我也有一种分享到的成就感。后来我们组就用了他写的程序,他自己又抽空做了些拓展。

接下来就是做硬件方面的焊接工作了。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的劳心劳力。很多次是早上起来带瓶水带些吃的到实训中心,一泡就是一天。我看到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是三三两两,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做。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或是热心的帮我带饭,或是在我打盹儿的时候帮我做点焊接。大家都鼓励我,即使最后出不来东西,但是一定要坚持把它做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也这么对自己说,即使你做出来的是次品甚至不合格品,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来一件成品。

在要验收前,终于做了一件成品出来,不幸的是它真的是一件不合格品。帮我的那个男生做的已经出来了,所以最后应该还是我的焊接方面的问题。有一点灰心,想再重做来不及了,单是检查线路却也查不出来什么问题。那么就准备答辩吧。我对着电路图再看课本,发现以前很多觉得很难记的东西现在记起来容易多了,因为整天都在同它们打交道。51的引脚及其功能,A/D转换器的,驱动器的,所有我用到的我都一再的看书了解,同时请教同学我看书过程当中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以前焊接当中出的一些问题,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咳,要是时间再多一些,或者我能早点做好,要是不只是我一个人动手……算了吧,不要想那些如果,还是准备我自己的,做好我现在能做的吧。

还好,验收还算成功,得了3分,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代表了我真实的水平,我觉得我对单片机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真的是从无到有增长的。同时我也尽量不去想别人得了多少分,没有什么不平衡的,有些人付出的是努力,有些人付出的是风险代价,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早就了解。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单片机竟然也有了一点兴趣,想暑假回家以后自己去买一些东西来做,再补一补汇编语言。有什么问题请教下以前的那些老同学好了,他们好厉害,在高中劳动课就成功的做出过调频收音机,大一暑假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电子竞赛培训接着比赛,不过后来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汗。看来要多保持联络,这次回家就好好找他们叙叙旧。 三 1前言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C语言程序这门课程,不仅要认真阅读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增强和巩固我的知识。特别是作为高职生,更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计算机人材。其目录为:

1.程序要求

2.算法分析

3.流 程 图

4.源 程 序

5.调试结果

6.实习体会

2 程序要求

学生成绩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较多,为了简化计论,要求设计的管理系统能够完成以下六种功能:

(1)学生注册登记;

(2)登记学生成绩;

(3)修改学生成绩;

(4)打印一个班级学生的单科成绩;

(5)求出每个学生一学期中各科的平均成绩;

(6)打印某一课程成绩处于指定分数段内的学生名单。

3 算法分析

1. 学生成绩管理软件的数据结构

学生成绩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一个班级用一个结点来表示。考虑到插入和删除的方便,这些以班级为单位的结点用链表方式组成一个主目录。每个结点有四个域:

(1)班级代号;

(2)课程情况;

(3)学生情况;

(4)班级顺序链。

课程情况应能反映出大专生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因课程是逐年增多的,所以采用链表结构以便能不断插入新的课程。该班学过的课程构成一个课程链表,所以班级结点中的课程情况用课程链表表示。学生情况主要反映学生的学号,姓名,每学期学生的成绩情况。因为学号总是顺序排列的,所以选用一个结构体数组作为反映学生情况的登陆记表。该 数组的下标值接上班级结点中的班级号就是学号。例如,设每班学生数不超过40个人,班级号为9612,某学生在登记表中相应分量的下标值为26,则该学生的学号为961226。另外

,学生成绩管理要分6个学期,所以在学生登记表中,开设6个指针域,每个指针指向该生某学期某门课程学成绩的结点。

各结点结构如下所示:

(1)主目录中班级的结点为:

班级号 课程链 班级顺序链 学生登记表

(2)程链表中的结点:

课程代号 学期号 二叉树链 课程顺序链

(3)分数链表中的结点为:

左链 学号 课程代号 成绩分数顺序 右链

为了便于登记和查询学生的成绩,选择二叉排序来存放学生的成绩。

每个班级的每门课程对应一棵二叉树。通过主目录中班级结点的课程链找到指定的课程结点,再通过课程结点中的二叉树指针指向该门课程的成绩二叉排序树。另外通过主目录中班级结点的学生登记表中的学期指针,指向该学生本学期某门课程的分数结点,并以分数结点的分安数顺序链勾链该生各门课程的成绩。

在登记成绩和查询分数时,都要用到课程代号。课程 代和课程名称是一一对应的。为了简化程序,课程名称和代号对照表设计为一个向量,向量的下标值就作为课程代号,而向量中的元素就是课程名称,这样可以省去代号域。

1.各函数的功能和实现

学生成绩管理的相关功能由对应的函数来实现。

(1)学生注册登记

学生入学后,首先应是注册登记。注册时应先检查该学生所在班级是否已经登入主目录,未登入则若调用新结点后登陆入主目录。然后将新调入的班级结点中对应域赋初值,最后再读入学生的学号和姓名并一一填入学生登记表。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班级的注册和登记工作。

(2)登记学生成绩

学生注册后才可以登记成绩,所以先要检查这个班级是否已经注册,班级中是否有这个学生。在确认有此学生后,登记该生成绩。这时需完成两个操作。一个查询课程代号,另一个是将成绩填入二叉树。这两个操作分别用两个函数来实现:

① 查询课程代号;

② 插入二叉排序树。

有了这两个函数,登记学生成绩的工作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首先查处课程代号,调用课程结点,填入课程代号和学期号;再在二叉树链域中置初值为NULL,将课程结点插入为课程链表的头结点。接着读入每个学生的学号和成绩,每个学生的每门课程都生成一分数结点插入到相应课程的二叉树中。同时,还要将该分数结点链入该生这学期各科成绩的分数链表中。学生登记表中的学期指针域中存放该分数链表的头结点地址。

(3)修改学生成绩

若登记的学生成绩有错误,则调用修改学生成绩的函数便可以加以修改。修改时从主目录出发,查到班级,再从学生登记表中查对学号和姓名,再在与学期匹配的学期指针域中取得该生的学生链表的头指针,然后搜索分数链表,查到指定课程的分数结点,就可修改成绩。

(4)打印一个班级学生的单科成绩

由于学生成绩是用二叉树排序树来存储的,所以采用中序遍历的方法就可以按次序打印出学姓名和成绩。在打印了程序中,从主目录开始查到班级号,就可以从课程结点的二叉树链域中取得成绩二叉排序树的头指针;然后调用中序遍历了程序就可进行打印,同时可求出平均成绩和各个分数段的人数。

(1) 求出每个学生一学期中各科的平均成绩

此了程序从主目录查对班级号开始,通过学生登记表中每个学生的学期指针取得各自的分数链表的头指针。顺着分数链就可求出该生本学期各科的平均成绩。

(2)打印某一课程成绩处于指定分数段内的学生名单

对二叉树序树进行中序扁历,但扁历时应判断当前成绩是否处于分数段内而决定是否打印。4 流 程 图

5 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CON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BIOS.H>

#include<IO.H>

#define CR 13

#define ESC 27

#define UP 72

#define DOWN 80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io.h>

#define CRNUM 200

#define STNUM 40

#define TERMS 6

6调试结果

7实习体会

第3篇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赛的尘嚣渐渐远去,怀着对这次大赛的些许不舍,怀着对当初课程设计开始时候的豪情万丈的决心的留恋,怀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积累的信心与斗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为自己的足迹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弥足珍贵的痕迹并期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我接触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 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 serverxx,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 do 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 do 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兴趣,就动手去做,困难在你的勇气和毅力下是抬不了头的。从做这个数据库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出于对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不过这只是我学习路上的驿站,未来十年.net的核心技术就是xml[至少微软是这么宣传的],我会继续学习它,包括jave公司的j2ee我也很想试试,语言本来就是相通的,just do it!语言并不重要毕竟它仅仅是工具,用好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件值得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学习思想。古语说的好:学无止境啊!

我很庆幸我参加了这次数据库大赛,让我确实打开了眼界。

(最后,很感激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动手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学生有了一个共同学习,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对我们无私忘我的指导,我会以这次课程设计大赛作为对自己的激励,继续学习。毕竟学习就是一个just do it的过程!)我直接从报告上面复制过来的.....所以这段也不删去了.............呵呵。

题目大概是用可视化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我用的是bcb 题目虽然是简单 但也明白了很多以前以为懂的问题代码到没什么 这种题目用bcb的话已经不用几行代码了关键是了解了这些名词paradox,ado,bde,odbc 一开始拖控件,写几行代码 很快就完成了编译也通过了 但传到同学机器上就是显示不出数据来折腾了我1天 又是发帖子 又是问群里的达人后来明白了我用的paradox数据库是用bde引擎的软件的时候要把bde打包于是又学着打包bde 却发现不到1m的软件如果打包bde的话就10+m了而且bcb6自带的那个打包软件用的我头晕目眩于是又想不用bde 所以又折腾了我半天答案是要使用ado控件( 以前我用的是bde控件 )而且要用access数据库了解了这些之后 作业也就完成了总的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 幸亏我下了决心这个作业要自己做没有去网上下载 呵呵

第4篇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第5篇

艺术生中真正因艺术兴趣而上艺术类高中的不多,更多的是为了能通过高考上本科.通常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都不理想,物理等理科课程的基础也相当薄弱.对于物理的学习,艺术生喜欢浅显、直观的知识,不喜欢逻辑性强、计算复杂的知识,对实验感兴趣,喜欢参与式教学;艺术生能够明白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自身的物理学习,仅要求能应付高考即可;艺术生的逻辑数理智能普遍较弱,但大多数艺术生的思维品质并不差,对专业课程学习动机较强,对物理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较少.物理学了能让艺术生了解一些物理常识,更好地了解世界外,学习的过程也有助于其逻辑思维、数字运算和理论推理等能力的训练,能够提高艺术生的综合素质;艺术生的物理高考要求是通过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要求非常低,只要打好基础便可以轻松通过.

2艺术类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1情况分析

学校方面.艺术类高中的课程管理制度比较轻松,教育经费通常有保证,教学设施也较为齐全,校本课程开发条件不比普通中学差,但艺术类高中往往比较看重艺术专业升学,通常学校的教学重点都会放在专业课上,物理课时安排较少,实验室等物理教学资源也较为陈旧.学生方面.艺术生的逻辑数理智能较弱,物理基础也普遍较差,对物理的态度和认识不理想,爱恶分明,在具体的物理学习上喜欢直观、明了的物理知识,喜欢参与实验,不喜欢抽象、逻辑性强的物理知识.教师方面.由于艺术类高中物理课时相对较少,通常一个物理教师会教很多个班级,由于升学压力低,学校不重视等原因,艺术类高中的部分物理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积极性和科研意识,大多也缺乏校本课程开发技能.

2.2目标拟定

艺术类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拟定主要涉及3个方面.(1)要彰显学校特色,课程开发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上体现学校的个性;(2)要满足学生需求,主要是高考要求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要注重物理、生活和社会的关系,主要是建立物理和艺术领域的联系.艺术生的物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人生发展也和其他学生不同,所以,物理校本课程开发要侧重于培养艺术生科学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等仅需了解.由于艺术生物理科的高考要求较低,对国家课程标准及考试要求较高的知识点,应适当降低难度,能够应付考试即可.

2.3方案编制

(1)确定主题,明确构成要素校本课程开发要确定开发的主题、范围和领域.艺术生在艺术层面有自己的优势,对实践动手类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对此,艺术类高中除了对普通物理课程进行开发外,还可以开发诸如“物理与实践”、“艺术中的物理”之类的补充主题.同时要明确适用于艺术生的物理教学大纲、教科书、练习册以及辅助材料.(2)制定方案,编制课程课程方案制定要明确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与类型、学习时限、参加对象等,要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课程编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课程设计、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3个部分.本文重点探讨课程编制中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采用恰当的活动方式将课程具体化,在设计艺术类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时,课程材料、难度以及课程教授方式等要符合艺术生的特点.(3)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实例课程主题:艺术中的物理.授课对象:艺术类高中学生.课程类型:自然科学类,选修课.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物理的联系,知道艺术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感受艺术和物理相融合的魅力,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和物理的美,提高艺术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1)音乐与物理教学目标:了解音乐中的物理知识,知道音乐与物理的密切联系.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实验演示,学生讨论,多媒体教学.教学要点:第一,音乐在物理学上的原理(利用视频资源引入情景,用声音传感器等器材演示音乐的声波变化,结合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第二,声音中的物理概念———音调、响度、音色(回顾初中所学知识,让学生歌唱表演,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器材,让学生明白音调与频率、响度和振幅等之间的关系);第三,歌唱中的物理(欣赏音乐家利用不同共鸣体唱出的歌声,知道人体本身就是一种乐器,讲述声带对音高的影响,让学生演唱并相互比较,加深印象).2)乐器与物理教学目标:了解乐器中的物理知识,知道一些乐器购买和保养的知识.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参与表演.教学要点:乐器的分类:弦乐器、管乐器、簧振乐器、模板乐器、打击乐器和电子乐器等(利用多媒体演示不同乐器的振动发声机制,让学生演奏各种乐器,体验它们发声的不同之处);乐器的结构:发声体、传声体、共鸣体和附件(学生观察乐器,了解乐器的结构);乐器的购买与保护(结合多媒体、图文等讲授乐器的质量影响因素及保养知识).3)绘画与物理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中的物理知识,知道光学知识对绘画的影响.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讨论,实验演示.教学要点:绘画与物理的联系(学生欣赏国画与油画,并讨论油画为什么会有照相般的效果,引导学生得出美术上的物理因素之一是光影效应);物理在绘画上的应用(介绍历史上画家们利用镜子、光学仪器等辅助绘画的故事,让学生收集资料、信息,了解绘画史上的“暗箱装置”);光学本性(利用色散实验和多媒体演示,介绍可见光谱,解释波长、振幅与色相、亮度的关系).4)学结教学目标:总结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教学方式:学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作业与交流.教学要点: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小组形式利用声学或光学等知识自制小作品,比如自制小乐器)并交流心得体会.成绩构成: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品.本文来自于《物理通报》杂志。物理通报杂志简介详见

3结语

第6篇

1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和基地单位都应加强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基地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保证在指导学生实习时,能确实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校要积极派遣理论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理论老师的实践经验。另外学校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单位应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并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确实保证实习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基地单位每年派1-2名工作人员到我校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基地实习指导老师的理论水平。引进各种师资力量,充实师资队伍;每年派1-2名教师到基地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高级职称人数和具有工程实际经验的教师数量。每年组织一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座谈会,双方共同探讨在指导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

2基地实践条件建设

学校要重视与实习基地的协调,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都有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内容的衔接、扩展,起到提高学生科技应用和开发能力的作用。同时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开发新的实习形式和实习内容,不断提高实习质量。基地企业逐步向学生开放更多实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要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使实习教学与生产、工作、学习相结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校方为企方提供理论培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企方为校方提供更多年轻教师挂职锻炼的机会,丰富校方教师的工程经验;双方共同努力,使指导老师能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真正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企方为学生提供宿舍,并发放就餐卡,为学生创造良好、方便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企方引进培训系统,一方面提高企方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参与到电厂的生产与运行过程中;校企双方都需为基地的建设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革新实习、实训内容,同时对双方指导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保证实习的质量。

二保障措施

学校和基地单位每年应投入固定的资金进行基地建设,并进行必要的监控,保证所投入的资金用到基地建设最关键的部分。双方基地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应纳入单位的正常工作范畴,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保证基地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习的管理和指导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为了确保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针对集中、分散生产实习的不同特点,需要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目的要求,做到“三提前”,即布置生产实习教学计划提前;生产实习动员提前;生产实习准备工作提前。同时加强“三检查”,即在生产实习期间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及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纪律、组织关爱同学),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难题及时加以解决,检查学生的生产实习日记和收集、整理资料的情况,检查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给学生作出的评语鉴定,组织交流生产实习心得体会。

三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实习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习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实习基地要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总结

第7篇

【关键词】临床检验仪器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97-01

近年来,由于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检验迅猛发展,检验方法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依赖越来越大,这要求我们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检验仪器的操作能力。随着新型电子,计算机,生物信息,激光,精密仪器制造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临床检验仪器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的。[1、2] 因此,对于即将步入工作岗位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实际仪器操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课程在我院开展近5年来,受到了本科生、大专生、成教学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我们现将从中总结出的心得体会和广大从事《临床检验仪器学》的教师们共享。

一、合理课程设计,是真正开展该项课程的前提。

起初,我们的教学经历发现,课程学时设计过少,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只知道我们学习了哪些仪器,关键的技术原理和基本操作都一概混淆或者根本就忘记了,各实习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实习效果的反馈就是学生对仪器显得很陌生。系主任最后决定将该课程的学时由40学时增加至60学时,最终系主任还是接受了我们的意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我们对此课程,开设60学时,包括理论课30学时,见习课20学时,实验课10学时。理论课和见习实验课各占50%,真正意义上是按照考试科目进行安排和设计的。从而为授课老师充分、细致、耐心讲解该课程和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该课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准备。

二、各类仪器的讲解有侧重点,坚决放弃一些低端仪器技术的讲解。

针对医院检验科现需的仪器,我们重点讲授显微镜中的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计中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泳技术中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技术,自动血培养仪,微生物的自动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生物安全柜,血细胞分析仪,凝血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沉仪,免疫分析仪器中的酶联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器,普通PCR扩增仪,实验室的自动化等理论知识。对于实验室新兴仪器技术如:流式细胞仪、细胞培养仪器等也有讲解。但是对离心机讲解有所摒弃,将电解质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合并到一起,这是适应检验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合理优化我们的教学咨询,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的需要。这样下来,学生学习起来有侧重,不再感觉困难乏力。

三、组织学生在理论课前进行相关的检验仪器的认知,从临床的角度进行学习。

我系与三所医院检验科沟通协调之后,三院检验科均允许我们每天下午3:00之后,分成3队,每所医院一队,每队20人,分别对上述医院的检验科仪器设备进行参观学习。由医院的仪器操作的主管医生给予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系统和日常工作内容,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重点学习仪器的原理、检测项目、常见问题、处理方法等。也为以后的实习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定期组织检验科的医生来校讲解相关仪器

由于老师工作的限制,对于临床仪器接触少,对仪器的运作和常见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不明确,讲起课来未免感觉生硬,难以接受。通过组织检验科的医生过来交流学习授课的方式,大大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医生的讲解主要是侧重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运作,另外就是检验结果的审核、发送等环节。后面的检验仪器原理,由我们专业老师给予详细的讲解,这样双管齐下,收到的效果很好。

五、对逐渐从科研走向检验科的仪器进行细致的讲解

这其中主要包括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PCR技术等。关于细胞培养仪器的讲解,不单单进行仪器的构造和原理的讲解,还增加了细胞培养环节,增加与仪器和技术接触的机会。我系有三间细胞培养室,基本满足学生的操作需求,通过学生亲手进行细胞的清洗、消化、传代培养,到最后的观察等一系列的操作,熟悉了该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更对细胞培养仪的构造及原理及参数的设置有了深刻的认知,真正意义上学懂了细胞培养仪。对流式细胞仪的学习,主要是组织学生去流式细胞室进行参观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样本的制备、流式细胞仪上机操作、结果的判断等过程。这样学生对仪器的工作原理、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内容有了深刻体会,再加上专业医生的讲解,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更易接受。

六、实验课上自己动手拆仪器

实验课的设计初衷就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仪器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基本仪器的拆装,我们目前开展有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的拆装和720分光光度计的拆装。

该课程在经过改革之后的3年来,我们受到了用人单位、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好评,并在2011年被评为学院的优秀精品课程,这也是对于我们大胆改革的一种认可。我系还决定将此课程内容制成多媒体教学光盘,更好地服务医学检验专业的莘莘学子。

参考文献

第8篇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七十四 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感了兴趣(2)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呢?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样的?

《纲要》解读中介绍了本次课改的重要理论基础:“统整的建构主义”。

对我来说,这时一个十分新鲜的名词。此前,我是一点都没有认识。我认真地读《纲要(解读)》,对其中的观点,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为了更好地解读这些名词概念,我学会了上网。Google是个十分好用的东西,输入了关键词,马上,成百上千的关于“建构主义”的文献资料条目给列出来了。我很贪婪,下载,用班主任的微机打印出来,晚上,周日,我坐在床前,细细思考。朱文芳、何克抗、张建伟……,有关建构主义的资料,我下在了十几份。一位又一位专家、学者,开始用资料来辅导我学习建构主义。我将他们的论述用卡片做摘录,然后,写自己的学习体会。那期间,我曾写下了洋洋万言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心得体会。

在这样的学习与思考中,我对新课程有了这样的认识:新课程的课程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学习主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 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兴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载体。

什么是案例学习?什么是拓展兴学习?什么又是基于项目的学习?

郑金洲教授为我们做了两次“案例教学”的讲座,我感觉到了案例教学本身是一种从实际问题解决出发的教学方式。结合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等文章、学习《纲要(解读)》中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又似乎明白了:“项目”“拓展”,这些,都是以实践活动、以实践问题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而新课程中的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不就是这些项目、拓展内容的载体吗?

因此,我开始认真学习《纲要(解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我了解到了: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了“研究兴学习、社区服务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目标和形态的一门新的课程。 这门新的课程做包含的四个角度的目标和形态,让我感到新鲜的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纲要(解读)》中做了很清楚的解释:“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是,研究性学习究竟如何操作呢?

那一阶段,我对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简直着了魔,白天看,晚上想,思考着,笔下写这一张又一张小卡片。好几个晚上,我睡熟了以后,开始做梦。梦中,我自己给自己讲建构主义,讲研究性学习。我觉得自己将的非常清楚。早上,一般五点多醒来,马上要把梦中“讲”的写下来。但是,常常要落笔的时候,才发现:梦中很多的思考,竟然回忆不起来了。

遗憾! [1]

第9篇

关键词:培训管理 课程设计 实践能力

《培训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而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可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设计的要求不够规范,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为此,我们认为,改革不合理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模式十分必要。

一、培训管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课程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具体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程序设计及考核评定等方面的综合思考,其指导思想是将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总体指导思想。具体来说,从学院具体的办学定位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通过合理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希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其自身素质,努力培养更多一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二、培训管理课程设计的思路

培训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从多年的教学过程来看,现行的教学活动基本上还保留着传统偏重理论教学的设计体系,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合,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能够在教室里模拟体验企业培训,掌握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培训方法与技术,体会其中的理念、原理和方法,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对模拟培训过程进行周密的设计。提供参考选题,将学生分组,使其共同参与完成任务,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各组轮流进行模拟培训,学生既可体验培训师,又可扮演培训对象,从而对企业培训的全过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感悟。

其次,提供良好的开展培训管理课程设计的条件。选择相对独立的、宽敞的教室;准备必要的器具,以及教学所必需的多媒体设施。有时会结合学生培训内容与方式的设计,提供与之相配套的道具,保证其培训的顺利实施,甚至有时会根据需要,选择到户外去上课,进行体验式培训的开展。

最后,小组同学进行课程设计的展示,要求组内每位成员共同参与。小组同学齐心合力将共同设计的培训项目计划加以实施,其他同学模拟培训对象,积极配合参与,谈自己参加培训的收获与心得体会,同时对展示小组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注意强调学生体验。实施人力资源培训课程设计应避免纯理想化、抽象化的教育,强调亲身实践与体验。实践与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领域、展示才华智慧、促进交流学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创新,鼓励创新,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自、表演权,从而丰富学生体验,使其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

三、培训管理课程设计的步骤

1.准备阶段。第一,提供课程设计的参考选题。在课程设计之初,由指导老师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提供课程设计的参考选题。培训管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形式多样,具体如下:第一,案例分析。结合公司具体案例,帮助其确定培训需求、拟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第二,体验企业培训师。以某企业培训师的身份,为员工开展相关培训。第三,游戏的方式开展培训。包括游戏的设计、组织、实施及评价。第四,知名企业培训经验分享与互动。第五,多种培训方法的应用等。学生可从以上形式中任选一种,也可自行确定选题。第二,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组。全班同学自由分组,分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每组最多不超过6人,自由组合,分工明确。

2.实施阶段。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实现课程设计全过程的参与,包括确定选题、收集素材、拟定培训计划、制作培训PPT、模拟实施培训、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围绕培训主题制作PPT,并模拟实施培训。每次课由展示小组模拟开展培训,其他同学扮演培训对象接受培训。这样,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既体验企业培训师又体验培训对象,实现角色互换,更好地体会企业培训的精髓。

3.评估阶段。每组课程设计任务完成之后,班里的其他同学对展示小组进行打分,按总成绩排名次,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每组模拟培训后,将本组培训PPT(在最后一页注明队员的具体分工)交给老师,老师将根据作品的完整性、正确性、独创性、美观性、参与性,开展模拟培训的先后顺序,并参考其他同学打分的平均分,以及模拟培训过程中每位同学的表现情况来综合评定小组内每位同学的培训管理课程设计得分,课程设计分数计入平时成绩。同时,对各组模拟培训过程及效果等进行综合评判,对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

四、培训管理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是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它可以直接巩固和提升前期课程设计的成果,也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关注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技能的养成,此评价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学生课程设计的成果中选取较典型的设计方案和较好的方法在全班进行点评,借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者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培训管理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有四项指标做参考:一是每组的精神面貌,队员参与程度,占10%;二是PPT制作的完整性、正确性、独创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占30%;三是每组组员的表现:时间适当、口齿清晰且表达流畅、动作表情适宜、能够很好发挥、幽默风趣,占30%;四是互动环节:调动现场气氛的能力,其他同学的参与情况等,占30%。当然,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学生自评、老师评价、观察评价、交谈评价、问卷评价以及作品展示综合打分等,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最后,学生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后,要对设计的全过程做小组总结。可通过课程设计答辩会或小组成果汇报会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完善之处讲出来,引发全班同学的共同思考,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从而集思广益,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共同进步。

综上,在具体的培训管理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特点,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只是起着启发与引导的作用,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和传递,而且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的发展。在如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学校教育相对滞后于该学科的发展。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因此,贯彻落实实践教学的原则,重视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对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鲍立刚,覃扬彬,覃学强.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演练[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林媛媛.企业培训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第10篇

1、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1.1培育创业集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所谓创业集群,是指以某一机构作为核心,吸引其他人或机构围绕这一核心抱团发展。创业者的行为具有群体效应,创业集群是促成大学生创业者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激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激情,并辐射影响到周围的学生。

1.2校企导师引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特征,求新、求异是它的最大特点。主要从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1)当学生创业初步成功时,会出现创业瓶颈。此时学院会通过学校和企业导师从认知方面开拓学生创业思路,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帮助。(2)我院校园生活实现电子商务化,学校和企业导师在实践上进行引导,借助校外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平台上丰富的资源,即学习、生活与经商实践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思维。

1.3建设创业团队,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给学生提供电子商务创业的基础要素,诸如互联网移动网络环境、创业实践场地、对外联络支持,鼓励和指导学生去尝试针对服装、书籍、学习用品等日常生活需求的“经商”过程。通过借助大型网购平台开设个人网店,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网店定位与运营、合作企业沟通等一系列商务策划和实施的专业技能。那如何形成学生创业团队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是网络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的成功创新实践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尊重并提倡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创业行为,通过一批学生在淘宝、当当网、阿里巴巴等校企合作平台上开店创业,形成集团群体。通过新老学生之间传、帮、带来营造“生活化和商业化”的创业氛围,宣传学生创业先进事迹,追求以点带面的创业效应。

2、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2.1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设计电子商务课程结合创新创业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开发,目前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了《电子商务基础》、《网店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安全》五门专业核心技术类课程,做到电子商务知识技能的递进和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培养目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课程体系规定了将创新创业内容、考证内容和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内容,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中。

2.2改革教学方法,保障学生持续的创新创业激情首先,教学方法提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主要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开展典型案例分析演示,以及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体验创新创业的实践。其次,在课堂活动中,把自和选择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成就感。同时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第三,完善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将大学生创业创新情况也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将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作品互相评价、总结报告等过程性学习资料折算成对应课程的学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院目前正在建设的校园电子商务平台是将大学生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紧密集合起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越性,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专业服务商,功能上整合了校园网上购物、二手货交易市场、校园信息服务、校园网上教育、校园网络社区、校园网上娱乐等,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也在不断更新中。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层层推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今后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能力,做到把传统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对接,这将成为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俞国红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副教授

第11篇

1.1知识传授与能力输出为导向脱节

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注重传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为本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学生学术研究是否有作用等,对这些知识能形成什么样的能力,特别是否可形成工程实践能力,就不在重点考虑的范围内;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的高校,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就是为了培养现场工程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这种以“知识输入导向为主,以能力输出导向为辅”的教学体系显然不适应该类专业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能力的形成。

1.2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几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坚守“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而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速度惊人,今天最先进的东西,明天也许就落后了,目前,机电产品也几乎没有纯硬件实现了,绝大多数是“软硬结合”的产品;而“软硬结合”正是电子设计竞赛必备的能力,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明显与科技发展严重脱节。

1.3实验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电子信息类等工科专业是以实际动力操作能力而见长的,实验实践教学中本来就应以验证性实验为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对整个工程过程的熟悉与掌握;而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为了验证原来的理论而设计实验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大的思考,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很少,学生独立思考、单独完成的实践项目很少、时间短,在项目、时间上实验实践教学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都严重不足。

1.4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显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输出能力培养为辅。

1.5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与能力培养脱节

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仅用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有实践能力不再考核之内;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仅看学生笔试考试分数、考研人数为标准,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无关,这一导向性错误导致:教师只要理论课程教得好,实践课程无所谓;学生只要学习好理论课程就可以了,不必为实践课程担忧。

2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与思考

2.1取得成绩的经验

(1)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与激励。学校出台支持学科竞赛方面的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给予获奖学生计创新学分和丰厚的现金奖励、指导教师给予计教学工作量,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给予计教学工作量还给予丰厚的现金奖励,参与的学生和教师在评优、评先中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广大师生参与到该竞赛中,为成绩取得奠定坚实的基础。

(2)配备先进的设备、丰富的硬件资源、开放的实践平台。学校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实践基地,配备泰克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源、万用表、防静电焊接台等相关先进的实验测试设备,建有电子元件库、电子设计训练方面的书籍库等,实行全天免费开放,随时可以进行电子设计及产品制作调试,使电子设计训练常态化。

(3)指导老师队伍稳定,推动信息与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定1名老师负责平时训练、比赛的组织工作,多名老师分方向常态化地进行指导。这些老师来自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方向,他们将指导电赛的心得体会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维修等专业的教学方案修订中,促进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将指导电赛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教改、科研课题中,形成了一批电子设计竞赛方面的省校级教改项目,进行了研究,取得实效。

(4)以赛促练,丰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的专业氛围。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电子设计作品展”,展现电子设计竞赛制作的获奖作品和经典作品,并编撰作品所用的知识点说明,现场实现了C语言编程、无线收发、点阵显示、识别等功能,扩大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效应,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兴趣,吸纳大批学生加入科技社团,壮大电子设计队伍,培养学生专业热情,师生齐动手成为一种专业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文化。

2.2竞赛的不足与思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子设计竞赛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师指导工程实践能力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建设;指导教师分工与协作,竞赛队员学生如何实现强强联合、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接口与引用问题;成本与功能、设计制作与调试、性能稳定性;参赛队员持续培养和学科竞赛的可持续性;竞赛期间特殊元器件的远程采购。

3构筑能力输出型教学体系,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的定位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是具有较强“四种能力”的本科生,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坚实的实践能力是“四种能力”的基础,教学体系唯有围绕该目标定位进行设计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该目标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电子信息类工科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CDIO”[4]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构建,CDIO是英文单词“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将重要的专业课程安排综合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验外,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综合运用,设计出该课程的作品,如开出数字电子、模拟电子、单片机等课程设计,使学生多次经历“准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再构思”的综合训练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实践证明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构建,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形成。

4培养训练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4.1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弱决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弱。通过选拔我校分批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使青年教师在企业的项目研究、产品研发的工程实践中,真正体验“CDIO”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再构思”整个过程,使青年教师对客户需要、企业研发过程、企业项目管理等有深切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工程过程和实践能力提升。

4.2项目推进培养青年教师的电子设计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好成绩,自己首先要会做,并要会按时做,否则学生要在4天3夜中完成一个作品的所有工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竞赛前,组织参与指导的教师,也是3人一组,用周未2天时间,按照竞赛的规则与要求,真正亲自动手做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学生只当后勤和观摩,也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分工负责和工程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对电子设计竞赛小系统的实操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4.3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

为了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到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中,学校发起组建了电子科技协会、机电创新协会,组织爱好者参与到机电产品设计知识的学习、研究中,学校派出精干的指导教师,专门指导协会开展工作。协会实行以“老带新”和项目管理制度,协会会员分级管理,推出级别标准与考评,一到三级和VIP级,新入会的会员为一级会员,由高一级会员培训相关基础知识,VIP级会员由指导教师培训,主要是进行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电子设计竞赛真题的设计与实现,深入学习机电系统的设计开发。

5结束语

第12篇

    (1)人才定位不同。

    中职学生定位为旅游行业基层服务和管理人才,高职学生定位为初中级旅游管理人才。

    (2)覆盖范围不同。

    中职学生的培养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传统旅游行业,而高职学生的培养则面向更加广阔的旅游相关行业岗位群,以及更多休闲与服务业内的新兴领域。

    (3)规格要求不同。

    中职的培养强调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对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不高,而高职的培养则除此以外,更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以及学生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程体系的比较

    由于中高职所属的教育层次不同,因此,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1)课程结构。

    中职的课程一般分为文化课、专业课、选修课三大类,而高职的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项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五大类。由于中职还肩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知识教授的任务,因此,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高职学生的就业领域更加广阔,对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高职课程的设置还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可迁移性及综合运用。

    (2)课程内容。

    尽管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部分专业课程名称是相同的,但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是不同的,对于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如:《旅游营销》课程,中职生只要求懂得基本的营销知识和掌握基本的营销技巧,而高职生则要求能运用基本的营销原理进行旅游市场调研和开发,以及具备一定的旅游营销策划能力。又如:《旅游英语》课程,中职生只要求能运用英语完成旅游接待和讲解工作,高职生则还要求运用英语完成旅游企业内的宣传、策划、招聘、总结、汇报等其他工作。

    (3)课程设计。

    中职的课程设计多半沿用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且较侧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和中职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向就业有很大的关系。而高职的课程设计则基于工作过程,强调任务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采取理实一体化,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如:中职的《导游实务》课程,就是按照书本的单元顺序来讲解导游服务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然后再把学生放到某个旅行社去跟团实训1~2周;可是,高职的《模拟导游》课程,就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一个工作任务,让每个组的学生将带团前的准备、带团中的应变、带团后的总结这整个的流程真实的参与一遍,最后将心得体会制作成PPT,分组进行演示汇报。

    3教学管理的比较

    (1)教师管理。

    中高职教师在职称方面要求不同,中职教师的职称最高级是高级讲师,相当于高职教师的副教授职称,而高职教师的职称最高级是正教授。中高职教师的教学特长不同,中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强,高职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较高,这是由于中高职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的。中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同,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强,科研成果更丰富,科研项目的来源更加广阔。中高职教师在学历方面的要求不同,高职教师要求至少是硕士,甚至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计划中也将要求提高到了博士文凭。

    (2)学生管理。

    中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的模式上不同,中职每个班有专职班主任,而高职则采取兼职班主任与年纪辅导员共同管理的模式。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中高职教师的参与程度也是不同的,中职教师参与的事务更多,管理的也更细,而高职教师则主要依靠学生自主管理,只是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层次跟高,学生活动的类别更多,自我组织和管理的水平也更高。

    (3)考评体系。

    高职比中职对学生的考评更加综合全面。中职学生的成绩一般来自于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和期末考试,比较强调标准化的考评。而在对高职的一些实训项目考评中,则包含了学生自评、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通过自评和他评,不仅可以促进教学互长,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提高创新能力。

    4学生特点的比较

    中职学生的来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高职学生的来源则包含了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两者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因此,在文化素质、学习能力、自身定位、心理特点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1)文化素质的差异。

    中职学生多半来源于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落榜的学生,因此,其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再加上部分中职学校迫于招生的压力,一味地强调就业率,只要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考证,找到份好工作就行了,导致学生不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高职学生多半是经过高考的筛选而来,尽管是高校录取中最后一个批次,但是,毕竟经过高中三年扎实而系统的文化课程学习,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尤其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就业形势良好,录取分数线甚至比三本还高,这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就更高了。

    (2)学习能力的差异。

    中职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在学习习惯和学习积极性上,普遍都比高职生差。再加上中考落榜的阴影,有些学生干脆破罐破摔,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高职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较强,已具备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3)自身定位的差异。

    由于中职生毕业后,除少数能通过技能高考或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外,大部分都直接就业了,因此他们对自身定位的期望值并不高。而高职生与其他本科生同样经历过高考,他们一方面渴望在就业时享有与本科生同样的机会和待遇,另一方面,又对自身的大专文凭感到缺乏自信。因此,他们对自身定位并不比本科生低。

    (4)心理特点的差异。

    中职生大多年龄在16~18岁,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往往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特立独行、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但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弱。高职生进校时已年满18岁成人,心理成熟度较高,对于人生的大方向已较为明确,注意力的稳定性和集中性较好,自觉性和自制力都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