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

时间:2023-06-07 09:31: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特色亮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

第1篇

1 学校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的稳定,有利发展学校档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全貌。强化学校管理,首要任务之一是须先强化学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要制定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周密的档案管理体系,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档案立卷制度、查阅制度、移交制度、保密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实行档案工作责任制,将档案工作纳入相关处室、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并作为对其负责人进行实绩考核的内容,使学校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增强档案部门工作的缜密性,防止随意性,只有上下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会使档案工作走上正轨。

2 明确档案收集范围

提高学校档案质量,真正发挥档案作用。学校档案分类不同于其它单位,具有特殊性,是各项活动的综合反映。学校各项管理活动形成的材料繁多,为了确保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完整、齐全,应该明确档案的分类,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结合科学分类原则,整理档案可按照文书、教学、科技、实物、声像、会计、教师业务进行分档。①文书档案主要指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材料。它材料众多,范围广泛,应明确各部门的收集范围,便于统一管理。②教学档案真实、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在学校的教学活动过程。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③科技档案是学校基建(图纸、说明等)教学设备、仪器和科研成果的综合档案。④实物档案包括锦旗、奖状、奖杯、纪念品。⑤声像档案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是学校发展历史中最具说服力的记载。⑥会计档案包括财务报表、账本、凭证等。⑦教师业务档案,它可以用来衡量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主要收集了个人的科研论文等奖项及各类职评材料等,一人一袋。

上述各种门类的档案经分类整理立卷后,还要进行科学编号,以固定案卷保管期限的前后位置,保持案卷之间的有机联系。

3 增强档案工作创新意识,推动学校与档案工作同步发展

档案工作的创新首先是档案工作观念的创新。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树立档案工作以服务为中心的大局观。学校领导和档案部门要了解大局、把握大局,选准主题,确立档案的服务宗旨,使档案与学校的发展相融合。其次,要树立档案工作的发展观。努力消除档案工作中的封闭观念,确立开放、整合、融入的新理念,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充满竞争活力和开拓创新的新局面。充分发挥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各种档案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把档案工作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与学校同步发展,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发展空间。再次,要树立档案工作的效益观。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把馆藏开放的档案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示出来,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查看。要善于捕捉本学校档案工作的新亮点、新特点,使档案的宣传由“死”变“活”,具有个性化,满足学校的各种需要。

4 加强档案管理,确保学校工作健康发展

4.1 加强监督,确保档案工作良性发展。学校档案工作达标升级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学校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形成年检工作制度。每年按时对档案工作进行检查评比,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这样可以确保学校档案工作的持久性,避免学校档案工作出现滑坡现象。

4.2 建立本校特色档案。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档案部门要努力收集相关的档案资料,形成本校特色档案。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能体现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基础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本性,体现出本校的特色与优势。

4.3 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现代社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快速、准确、精炼、系统、高层次、高质量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深入探讨和研究档案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工作已成了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迫切的责任。学校档案内容丰富,是宝贵的信息资源,目前学校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大都表现为“文件汇编”,宝贵的档案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档案部门应加大开发力度,根据室藏档案资料进行二次加工、三次加工,编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编研材料,为学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第2篇

理中的工作相关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中学 档案管理 重要性 发展趋势

校内中的档案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字、图片、表格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记录(如;学校的常规管理、教研活动等)。其主要内容关联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各种记录与载体。相对而言,中学档案信息中所展现出来的才是一个学校真实的一面,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档案学校管理层可以对学习长期以来的各项管理已经教学等经验进行总结,对促进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让学校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扬长避短。通过对档案的分析,可以对中学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的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对在这一过程学校的自身形象与价值建设的得失与成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一、学校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的稳定,有利发展学校档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全貌。强化学校管理,首要任务之一是须先强化学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要制定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周密的档案管理体系,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档案立卷制度、查阅制度、移交制度、保密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实行档案工作责任制,将档案工作纳入相关处室、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并作为对其负责人进行实绩考核的内容,使学校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增强档案部门工作的缜密性,防止随意性,只有上下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会使档案工作走上正轨。

二、明确档案收集范围

提高学校档案质量.真正发挥档案作用学校档案分类不同于其它单位,具有特殊性.是各项活动的综合反映。学校各项管理活动形成的材料繁多,为了确保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完整、齐全,应该明确档案的分类,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结合科学分类原则,整理档案可按照文书、教学、科技、实物、声像、会计、教师业务进行分档。①文书档案主要指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材料。它材料众多,范围广泛,应明确各部门的收集范围,便于统一管理。②教学档案真实、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在学校教学活动过程。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③科技档案是学校基建(图纸、说明等)教学设备、仪器和科研成果的综合档案。④实物档案包括锦旗、奖状、奖杯、纪念品。⑤声像档案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是学校发展历史中最具说服力的记载。⑥会计档案包括财务报表、账本、凭证等。⑦教师业务档案,它可以用来衡量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主要收集了个人的科研论文等奖项及各类职评材料等,一人一袋。

上述各种门类的档案经分类整理立卷后,还要进行科学编号,以固定案卷保管期限的前后位置.保持案卷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增强档案工作创新意识。推动学校与档案工作同步发展

档案工作的创新首先是档案工作观念的创新。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树立档案工作以服务为中心的大局观。学校领导和档案部门要了解大局、把握大局.选准主题,确立档案的服务宗旨,使档案与学校的发展相融合。其次,要树立档案工作的发展观。努力消除档案工作中的封闭观念,确立开放、整合、融入的新理念,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充满竞争活力和开拓创新的新局面。充分发挥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各种档案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把档案工作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与学校同步发展,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发展空间。其次,要树立档案工作的效益观。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把馆藏开放的档案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示出来,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查看。要善于捕捉本学校档案工作的新亮点、新特点,使档案的宣传由“死”变“活”,具有个性化,满足学校的各种需要。

四、加强档案管理.确保学校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监督,确保档案工作良性发展

学校档案工作达标升级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学校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形成年检工作制度。每年按时对档案工作进行检查评比,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这样可以确保学校档案工作的持久性.避免学校档案工作出现滑坡现象。

(二)建立本校特色档案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档案部门要努力收集相关的档案资料.形成本校特色档案。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能体现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基础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本性,体现出本校的特色与优势。

(三)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现代社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快速、准确、精炼、系统、高层次、高质量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深入探讨和研究档案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工作已成了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迫切的责任。学校档案内容丰富,是宝贵的信息资源,目前学校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大都表现为“文件汇编”.宝贵的档案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档案部门应加大开发力度,根据室藏档案资料进行二次加工、三次加工。编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编研材料,为学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

档案人员要认真研究管理学理论,学习现代管理的新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特别是高新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档案部门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站点,将学校简介、规章制度、师资配备、毕业生情况及学校其他一些基本情况上网,使利用者足不出户就能查阅所需信息。档案部门还可以把一些反映学校“闪光点”的照片及相关档案资料在网上,这样通过局域网及国际互联网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增加学校的知名度,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与坏的根本原因,是实现学校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关键。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掌握新的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即熟练应用信息存储技术、网络档案人员不仅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坚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人文素质、较强的情报意识和熟练的信息技术。还应具有经济、法律、外语等学科的文化知识,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能力。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管理知识的能力。

第3篇

1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要立足服务宗旨

1.1 强化思想,转变观念

档案资源建设是“三个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是指导新时期、新阶段、新常态下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它既是档案部门的立足之本,又是生命的源泉。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必须创新资源管理模式,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敏锐性,彻底突破转变传统观念和认识,充分发挥档案服务的优势,努力探索档案资源建设的基本规律,依法治档,加大力度做好档案接受、收集或征集工作,做到凡是涉及教学、培训、教研、管理等能阐释历史作用与价值的档案应收尽收,应留存尽留存,丰富档案典藏。在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档案人员要以保持材料的系统性和有机联系为原则,科学分类、合理组卷,确保案卷完整、准备、美观,逐步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档案资源体系。

1.2 落实责任,注重交接

档案是具有极强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加之技工学校档案涵盖范围较广,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合同档案、会计档案、学生档案、人事档案、教学档案、特殊载体等。但在以往档案人员实际工作中档案交接不及时、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疏忽档案监交工作等现象,出现档案数量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导致档案工作前后脱节,工作程序不完整。笔者认为,应严格按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高度重视,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

1.3注重档案鉴定。档案价值鉴定,既制约档案资源的数量和配置,又影响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效益,还牵动档案安全管理的成本和效率,必须高度重视,落到实处。应着眼优化馆藏结构,科学实施档案价值鉴定,合理确定档案去留,避免有文必档、鱼龙混杂。同时,将档案开放鉴定纳入各级档案部门职责范畴,从健全法规制度、明确程序和责任入手,积极稳妥推进拟开放档案密级鉴定工作,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真正把涉密档案管住、利民档案放开,逐步解决影响和制约档案服务利用的瓶颈问题。

2 档案利用体系建设要立足服务企业,方便利用

档案的生命在于它的实用性,收集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因此,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切实加强提高档案的利用效果,一是学校档案室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找准切入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展和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深化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完备的、方便广大师生员工,辐射企业及社会的档案利用体系;二是突出特色,在档案收集、整理、利用和档案开发中,认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编成集,及时归纳,总结先进的典型经验和特色与亮点;三是在科学分类、合理组卷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各种检索工具,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3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要立足科技,防范未然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提出,是继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思想之后,在我国现代档案体系建设理念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对档案安全的重新定位,突破了以往从局部对待档案安全的做法,力求以全新的思维出发,建设全面、系统、科学的档案安全体系。档案安全保障建设涉及硬软件的缺陷、病毒侵害、操作人员的无意失误等各个方面,档案保护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应以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理念重新审视。“三大体系”的提出和完善,标志着我国档案工作在观念和理论创新上趋于完善和成熟,必将极大地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步伐,带动我国档案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1 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档案安全意识淡薄,材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存在档案材料门类不全,材料短缺较多, 内容不完整,材料的成套性和系统性差;档案安全制度缺失,安全检查执行不力,甚至未建立必要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等;档案安全管理经费和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依然使用陈旧的、破烂的木柜来存放档案,不利于防火、防虫、防盗,防盗设施不完善,没有铁窗、铁门、铁柜,同时也没有防盗报警装置等必要的防盗设施;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防范措施不到位,库房管理混乱等造成档案失窃、人为损毁、库房失火档案烧毁等安全事故。

3.2 应对措施

面对危及档案安全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无所不在的客观现实,“十二五”期间档案部门必须大力实施“安全第一”战略,必须把确保档案安全作为基本任务和第一要务,作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2.1领导重视,完善制度,保障档案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e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始终把档案安全工作作为大事、要事来抓,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防范高于一切”的工作理念;落实好档案安全领导负责制,落实好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制,坚持领导查库制度,将档案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巡查做好记录,并对案卷的数量、质量、霉变情况进行检查;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配备德才兼备的档案人员,不断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和环境,添置档案管理必需的设施设备,安排专人落实、做好档案库房的“九防”和电子、纸质等各种档案的保密工作,切实保障档案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3.2.2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安全意识

针对电子档案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加强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用。除此外,还应定期对信息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计算机安全技术,以及规范操作流程。这样才能适应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电子档案才能可靠、安全地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发挥其社会效用。

3.2.3加强技术建设

结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可以采取磁性载体的保护、光盘的保护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长期可存取技术和信息备份技术等对档案进行技术性保护。对重要的电子档案,不但要同质备份,而且要异质备份,以确保长久可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抢救手段,尽可能延长档案试题的寿命,延续档案信息的存在。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维护,防止发生失泄密事件发生,为学校档案构筑巩固的技术防线。

4 结论

“三个体系”的提出,是理论与事件相结合的产物,对学校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切实加强“三个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工作方式,把“三个体系”完全融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立足学校发展,开辟新思路,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就能更好地服务企业。

第4篇

党的十七大是在举国期待、举世关注中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和经验,需要进行新的总结和提高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行新的动员和部署的一次重要大会。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集中全党的智慧,总结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成功经验,鲜明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的蓝图。

在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个目标任务,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内容的具体落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民生问题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治国的又一着力点。档案部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新时期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建立新形成的与民生有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类档案,有效整合各类民生档案,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使档案成为党和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帮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有力依据。

近年来,山东各级档案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密切联系档案工作实际,提出了强化民生档案建设、将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的工作思路,把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新的着力点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服务民生成为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一个新亮点。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总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我认为今后档案工作要更好地关注民生、服务民生,首要的工作就是要继续加强资源、服务、监管三个方面的体系建设。

首先,要将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建设重点,建设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要围绕民生需求,调整馆藏建设思路,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改变档案馆单纯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重新认识所有与普通百姓、与民生有关的各种专业档案的价值,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现行公开文件和专门档案、有关基层单位档案: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收集齐全,认真管好,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目前,山东全省158个综合档案馆在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接收涉及群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困难救助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文件28万余件,接收城市拆迁、公民出生、学籍、婚姻、公证、劳模、知青等专门档案40多万件,在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其次,要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高水平的民生档案服务体系。在这方面,山东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一是不断优化整合资源。在档案业务工作安排中,将关系民生、群众利用率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数字化,建立了人名档案、婚姻档案、公证档案、知青档案、土地房产档案等专门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方便群众利用:二是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基础上,普遍实行了函电代查、网上查阅、定期回访、利用辅导及跟踪服务、热线服务、亲情服务、休息日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方式,广泛开展民生政策文件进社区、下农村、到街头等主动服务,受到群众的欢迎;三是不断更新服务体系。从2001年开始,我们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省所有档案馆的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服务体系,面向社会提供民生政策文件的无缝化服务。近几年,我们以覆盖全省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为依托,探索建立乡镇、县、市、省四级互联共建共享的档案文件管理系统,泰安、济宁、淄博等市已经基本完成市域管理系统建设,借助这个平台,民生档案服务工作更加便利快捷。

再次,要加强监管指导力度,规范民生档案管理体系。一是政策监管,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法规规章。山东各级档案部门近年来在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社区和家庭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移民档案工作、信用档案工作、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高校档案工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民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业务指导,加强民生档案的源头管理。对民政、劳动、社保、卫生、教育、土地、房管等涉民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进行监督指导,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民生档案齐全完整。我们重点加强了涉民部门、企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青岛市指导民政、卫生、教育等30多个涉民档案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业务标准,打造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制度保障体系。济南市档案局、卫生局联手在全市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聊城市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建档工作。滕州、邹城、龙口等地对职工档案进行集中统一,方便职工流动、就业、医疗、社会保险等事务办理。三是延伸服务,拓展民生档案领域。我们开展的社区档案工作,为社区进行居民管理、居民医疗保健服务、居民再就业服务、居民各项保险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提供了有力依据,有效地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业和医疗保健。我们还把社区档案工作向家庭延伸,开展家庭建档服务,引导有条件、有需求的家庭建立家庭档案,有利于家庭事务的管理、家庭文明的提高、家庭团结的增强,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和谐气氛的形成、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稳定因素的增强。民生档案新领域的探索建档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5篇

【关键词】聘任制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42-02

现在许多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走向成熟化,教职工都将面临聘任上岗的制度。在聘任制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它是学校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真实性、原始性和其他任何材料都不可替代的依据和凭证作用;它历史、全面地记载着教职工的综合信息,不仅为单位用人、选人及人力资源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服务,同时也为个人切身利益服务。高校人事档案工作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提高自身发展,更好地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为教职工做好“后勤保障”,是每个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第一,对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很多高校领导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大都觉得聘用制人员的人事档案无关紧要,只要能够把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保存下来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的不确定因素太大,没有必要去为一个聘用人员管理档案。

第二,职工本身对人事档案也存在不重视和观念意识淡薄。由于高校对人事档案采取封闭式管理,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教职工对档案作用的认知很少,这就造成了个人档案归档意识差。如有些教职工对自己档案不了解,也不关心;有的教师成人教育毕业很多年,但学员成绩表和毕业证复印件都没有及时地交到档案室备案;还有的将档案放在家里,更有甚者早已不知将档案丢在何处,似乎“档案没什么用了”。这不仅违反了管理规定,也不能及时更新个人信息,给人事档案利用工作埋下隐患。

2.档案管理者对归档材料收集质量不高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聘用制人员的流动量不断加大,这就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很多领导都觉得人事档案是学院行政工作中最无关紧要的常规工作,只要有一个人在那里保管就行了,不需要把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在上面,致使很多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他们都是在上一代管理人员那里学习后出师,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工作中往往出现材料收集、留存等专业问题处理不准确,导致了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质量不高。

第一,档案收集内容不全面。(1)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在人事档案里一般偏重工资变动、职称晋升、学历情况、年度考核等静态性资料描述,这些套话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一个人的学习与工作经历;而与之相匹配各时期的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充分突出其个性发展的材料却不多,这与现行的聘用制对人才的引进、考核、评价,以及干部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不相符的。(2)档案收集内容比较单一。高校的人事档案都是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要求只收取履历表、自传、鉴定、考核等九大类材料,缺乏具有个人亮点的指导性材料。而人事档案中重复的和定性的材料很多,如年度考核表等这些每年都有的材料年年都相似;科研学术成果、综合能力、专业素养等动态档案材料都未列入到收集范围之内,致使在干部考察中,考核人员不能从人事档案中找到客观的、个性化的、具有个人特色的相关资料。(3)存档归档不及时。许多高校没有按聘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对已存档案做进一步的完善。一些最新的应该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没有做到及时归档,导致在需要时临时增加,降低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第二,收集归案信息不真实。由于人事档案管理严格,在调档和转档时手续繁杂,而现在很多高校聘用人员频繁跳槽,他们为了更加自由地流动,待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新岗位,往往放弃原有的档案。据调查,某高校现存有2500余卷干部人事档案,其中有200多卷是属于“弃档”或“死档”。而“放人不放档案”的做法并没有留住跳槽者,他们往往被一个新单位录用后,就在新单位重建档案,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原始材料的支撑和必要的监督,使得这些“新档案”出现“水分”较多的现象。这些“新鲜出炉”的档案,将会给人事档案管理和使用造成严重后果,这为人事部门计算工龄、核准退休时间、晋升工资及组织部门选拔干部带来了诸多问题,也使人事档案信息失去了意义。

3.档案管理方法老套陈旧

现在很多高校还是运用以前的档案管理方法,传统地收集、留存纸质版本资料。这些纸质东西,在收集过程中存在工作量大,信息容易被改动;在留存保管中存在不易保存,查阅困难等弊病。特别是对跳槽频繁人员的档案,他们如果总是更换工作,会因为每个单位的档案盒的规格不统一、打孔位置不一样的问题重新装订,造成对纸质档案的破坏。而新的技术在档案管理上运用很少,当前虽然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已经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等电子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信息检索等方面,并没有利用设备的特点建立个人的电子档案,这严重影响了案卷质量和降低了工作效率。

4.人事档案封闭管理不利于开发利用

人事档案是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它概括地反映了员工个人全貌。如果人事档案不能充分利用,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在查阅和借用档案时条件非常严格,所以档案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被放在档案柜里,只有在需要某个信息时才被查阅。据统计,高校中教师每年运用次数较多的就是年度考核,在每年的八月份左右,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时需要复印自己近三年的年度考核表,而其他方面利用非常有限。这样,不仅使教职工对自己档案缺少知情权,也不利于聘用制下的双方的自由选择。

二 聘任制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人事信息的良好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人才资源,为高职院校选贤任能,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整体水平。人事档案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不讲德才条件,只凭主观臆断和个人喜好聘用和提拔干部的情况。

1.确立聘用制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是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行为。二是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在学院工作的重要性,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常态化,将相关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将人事档案与个人的年终目标考核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学习宣传的力度,采取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专题授课、学校间档案管理人员相互业务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管理的业务学习。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媒体如校园网络、校内刊物等形式扩大宣传。通过学习和宣传进一步加强全体教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2.维护人事档案的严肃性,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人事档案是全面地、历史地记录一个人学习和工作,为人事关系转移提供“凭证”的功能,事关个人切身利益和间接反映教职工的工作态度,防止个人材料的不全和造假,维护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就显得极为重要。档案管理的“收集”工作是整个流程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所以首先就必须严格遵守管理工作流程,通过正规渠道收集材料;其次要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作用,对新接收的材料要认真核查比对,发现有缺少的材料请当事人及时补交到位;最后还要重视人事档案材料日常审核工作,对人事档案三龄二历要严格把关,遇到有问题的档案要及时复核、纠正并备案。

3.实现信息化管理,积极开发利用人事档案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先进知识和科技的领域,都应有“先行先试”的精神。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应从高校示范做起。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档案管理理念,在不违反、不突破《档案法》规定的情况下,对一些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如增加收集如图片、音频资料等具有个人特色的档案;在保证人事信息安全、限定查询关系权限的基础上,授权查阅档案。通过人事档案的授权查阅管理,解决人才流动中人事档案难以利用的问题。在解决了档案授权查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专业的特点,开发操作性强、安全指数高的网络管理平台,建立人事档案的数字、网络体系,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便于信息查找和统计,减少转递档案过程中对纸质材料的损坏,还加强了对聘用人员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管理,促进了人才的流动。高职院校人员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建立将为广大教职工以及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4.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要实现人事档案正规化、科学化、简单化的管理,首先须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所以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就必不可少。针对每年高校的人才引进计划,酌情考虑新型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以充实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对管理现有档案的老员工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聘请专业授课、安排网络教学、组织专业学术交流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以提升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水平。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程序机械、工作相对枯燥的问题,在工作中要关注管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其归属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潜力,努力维护人才队伍的团结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郭赛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姬广萍、王胜洪.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学报,2008(1)

[3]邓绍兴、和宝荣主编.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李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问题与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

[5]范侠.关于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3)

[6]邵波.做好新时期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档案,2007(2)

[7]罗剑丽.人事制度改革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5)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资源;重要意义;开发;利用;对策

新形势下,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档案资源在各个行业之中的利用价值不断得到提升,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源,不仅仅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才可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为高校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靠的参考。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档案资源载体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导致开发和管理难度不断增加。为此,本文将针对目前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高校档案资源的内涵解读

高校档案资源主要指得是高等教育机构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产生和积累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并且经过立卷归档集中进行储存和管理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是学校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的真实体现,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重要的客观依据。高校档案资源不仅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具有文化教育功能,对高等教育事业以及学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档案管理部门根据现实需求,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档案自身所属的内涵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并总结档案反映的内在相关科学规律,并且对相关档案内容进行总结,进而为学校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

二、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高校档案的自身功能。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和高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况下,作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主动打破传统管理理念,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高校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学校决策科学化水平。高校档案馆(室)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学校建设发展、科学研究、教育改革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一些经过系统科学整理而形成的重要资料和数据,更是可以作为高校制定科学决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借鉴。因此,相关高校的档案管理机构必须从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满足学校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要出发,加强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说,高校档案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其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高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且,一所高校的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自身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发展的整个过程,而在现实中,高校改革发展中必须以科学决策和管理为前提,而这必然要求有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档案管理作为支撑。因此,切实抓好和加强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学校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对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伴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高校日常工作对档案信息的依靠和利用需求不断提高,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提高对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首先,高校师生必须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资源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起现代档案管理观念,并将其真正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和战略发展资源。其次,应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奖惩激励措施。高校应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主管领导的工作目标之中,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从而充分调动高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建全高校档案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档案作为学校的重要财富,只有建立建全高校档案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才可以确保高校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首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对那些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原始档案资源应该由专门单位对其进行集中收集和统一管理。其次,应建立建全相关规章制度。

应该说,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证,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开发利用工作就应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档案规章管理制度,并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克服随意性,坚持按相关规章制度办事,才可以将服务落实到实处。最后,必须将高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主动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去,从而使其免受因工作人员调整而受到的影响。

(三)重视并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发和利用,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档案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优秀人才,因此,重视并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高校档案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有效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并使之高效地服务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其次,相关单位应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使越来越多的档案人才补充到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中来,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最后,应重视并加强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工作,改革用人机制,完善竞争机制,给每一位档案人员以平等竞争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公平环境 。

(四)加强不同机构横向交流和纵向协作。面对名种新变化和新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单位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应加强不同机构横向交流和纵向协作。一方面,加强同学校内部不同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高校档案资源在对于学校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每一个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亮点,各个高校档案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吸取工作经验从而取长补短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共同实现高校档案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的目标。

(五)应做好高校档案资源的宣传和服务。新形势下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资源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和相关社会人员服务,因此做好高校档案资源的宣传和服务是高校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高校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话,即使档案资源开发水平再高,也难以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作用,这也是高校档案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情况。一方面,高校档案馆(室)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优化档案服务条件,提高档案公共服务的水平,从而扩大高校档案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应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系列档案展览、陈列、讲座,向高校师生宣传档案工作, 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档案、重视档案工作, 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参考文献】

[1]黄秀梅.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09):205-206.

[2]马峰涛.浅谈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251.

[3]王耀萍.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教学科研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2-3.

第7篇

一、县级档案

县级档案按照《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教督〔2013〕9号)4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9个评估要点整理归类档案资料,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县教育局各股室及有关县直部门配合完成。具体意见如下:

(一)根据业务分工,按照《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对照29项评估要点,根据工作职责,由相关责任股室对应建立各项档案资料,最后由档案资料组汇总归档,形成县级迎评档案。

(二)相关股室要全面掌握评估指标条文,搜集整理各种过程性资料,切实把本股室印证性档案资料做全做好,同时注重股室间相互衔接,做好沟通,确保各类数据的前后一致与规范。

(三)相关股室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搜集各项文件资料,并统一制作电子目录,交由档案资料组汇总制作县级档案总目录。

(四)督导组查阅档案时,相关股室都要确定专人在场,随时为督导专家迅捷地提取档案,随时回应专家组的关切事项。

(五)县级档案数据必须以2017-2018学年教育事业综合统计年报为准。

二、学校档案

学校档案以国家、省、市督导检查学校工作用表为统领,完善常规档案,健全标准化建设档案,充实特色工作档案,各种数据之间、数据与实物之间要相互吻合,切实提供学校教育事业年报等法定原始资料和相关凭证,力求简明扼要、便于查阅,尽可能避免累赘与重复建设。

(一)常规档案:按照《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文件中相对应的不同类型学校指标体系完善学校常规档案。大体可分为:目标规划类、制度管理类、班子建设类、德育工作类、师资建设类、教育教学类、教研教改类、学生发展类、普及程度类、校园文化类、综治安全类、后勤保障类和家校合作类。而办学条件类可以划归标准化建设档案。常规档案除统计表格外不分年份,体现“常规”、注重“规范”、力求“发展”。所有资料要求A4纸大小,并且整理时要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先总后分,先汇总后表册的原则整理,同时需要注意,管理、制度类的资料,以现状为主,不可能每年制定制度,因此,以现状为主,涉及指标数据的必须与目前实际数据,也就是2017年教育事业综合统计年报为准。

(二)标准化建设档案:按照两类整理。一类是反映“自查自评”的过程性资料,包括自查自评报告、申报表,市县达标验收的过程性资料、市级下发的评估认定文件,学校平面布局图、显示学校布局、面积等相关数据、学校简介等。“省督导检查学校工作表”填写、审核、盖章后放置在“标准学校建设”档案前列,以便检查有关指标。一类是反应40项具体指标的内容。分核心指标、普通指标,严格按照《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及《县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建设档案目录》(附件2)文件要求逐项逐条整理,力求有表有册,图文并茂。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将“核心指标”和“普通指标”按顺序统一整理为若干册,不一定划分很细。标准化学校档案建设各项数据以2017年年报数据为准。

(三)特色工作档案:主要体现学校办学条件、内涵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特色与亮点工作。呈现方式可以是特色工作活动掠影(专题片、PPT、影集、橱窗等)、校本教材、校报校刊、校徽校歌及各类师生作品成果等。原则上,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结合实际建设。特色学校档案建设是学校对自身资料和办学客观规律的科学而独到的认识,充分展示着学校的个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是管理特色。以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实现高效育人为目标,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富有成效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行为和管理风格,促进了办学和教育效益的不断提高。二是教育特色。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推陈出新,五育并进或突出一育,并从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必备条件、操作要点以及评价标准和方法上形成相对完整的特色育人模式或特色教育品牌,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三是教学特色。围绕“轻负优质”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学内容、原则、过程、方法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教学思想和主张,着力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重点研究并取得突破,创造具有学校印记、成为学校特色的先进教学方法或形成强有力的学科品牌。四是课程特色。以完善课程形态、结构为主线,在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的前提下,开发开设各类个性鲜明、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性、活动性、实践性、研究性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课程特色彰显学校特色。五是文化特色。从提升学校内涵、创建精品教育等角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或着力在学校设施设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文化氛围营造、活动平台构建、人际关系构建等方面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或依托当地自然和社会历史文化优势建设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等品牌,从而形成独特的“校风”。

(四)学校功能室档案:各功能室应和档案室资料相匹配,除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和信息公示栏及墙壁文化之外,须有其特殊的要求。

1.各类实验室(含理化生、数学科学、地理仪器室和实验教室等):有设备目录表、实验一览表、课程表和实验报告单(教师批阅)、实验运行记录;仪器室有仪器药品登记清单、仪器借用登记册、仪器药品损耗登记、危化药品管理制度及使用登记、仪器柜分类标签、实验通知单等。

2.计算机教室:配备达到学校规模标准的计算机教室,健全计算机采购台账,有合乎课程开设要求的公用课程表。

3.音乐美术教室(含书法、舞蹈、国学诵读等):美术教室课区分美术器材区、美术活动区、美术展示区,器材区有管理制度、器材清单、配备表和活动课表、社团章程,展览区重点展示师生美术作品、美术教师简介。音乐教室参考美术教室分区设计,除管理制度、器材清单、教师简介、课表和章程之外,可配置音乐类书籍、乐谱及展示学校活动成果的图片、资料等。

4.体育器材室:有管理制度、器材清单、器材配备表、管理员简介、器材借用登记册,运动会、两操一活动等体育活动的计划、规程、成果等基本资料。

5.卫生保健室:有村医、校医聘书,学生体质检测档案(有表有册)和应急救护、流行病防治、健康知识宣传、疾病预防讲座等健康档案资料。

6.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制度、计划及开展教育、咨询档案资料,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人员信息及其培训和资格证书,心理图书、专业杂志,学生问题调查、个案访谈、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档案资料。

第8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档案工作;社会效益

从理论逻辑和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国力提高、社会文明加强,都是加快建设和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档案工作的建设发展和社会效益的体现也必然如此。

实践和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运用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计划工作、体现价值、强化责任。使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都能在自己本职工作上体现出来,从而营造出节约、和谐、文明、健康,快速发展的社会构架。

作为档案工作者,具体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怎样做才能促进和加快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巩固提高和突显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一、档案效益体现的是社会责任

档案工作建设发展和社会效益不是一句空话,它主要是建立和体现在档案工作者社会责任层面上。因为从字面上分析,发展就能前进,前进就有提高,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社会制度保障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特别是档案工作者的事业心、责任心,即档案工作者本职岗位上所能体现的一种工作效能、社会责任;因为档案工作首先体现的是本职责任,其次才是社会责任。档案工作所从事的是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性工作是具体的,也是全面的,更是系统的和科学规范的。没有扎实的档案基础性工作,根本谈不上档案的利用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及社会价值、社会责任的体现,更谈不上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优秀档案专家刘义权同志从步入军营那天起,在自己从事的档案工作战线上奋斗了40余年,他平凡一生、奉献一生,用自己的全部生命践行了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地实现了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因此,档案工作社会效益不是抽象的,它是个人在本职工作责任上的一种社会责任的延伸;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一种人类社会能力在社会效益上的综合反映。如果脱离了个人本职工作责任,那么其社会责任、社会效益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档案工作建设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然而,档案工作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有着其特定的形式与内涵,社会责任的体现,就是档案工作社会效益的实现。因为效益原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准则,是档案管理系统的总目标。档案又是重要信息资源,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条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所以说,做好档案工作既能实现档案的社会效益,又能实现档案的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这种社会价值,由档案工作的这种综合效益体现,档案工作综合效益的实现,才是档案工作者社会责任的体现。因此,档案工作社会责任的体现应该是档案工作者在本职工作中多层面、全方位的努力与奉献。这不仅是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的责任,更是促进档案工作建设发展和实现社会效益所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档案工作的建设发展和社会效益体现的应该是以人为本。

二、档案社会效益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与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责任,缺少了社会责任的支撑,谈档案工作社会效益只能是空中楼阁。要想促进档案工作的建设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益,那么就必须以人为本、强化社会责任。何为社会责任?其内涵是什么?按照通说一般是指组织或个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承担的高于自己或组织目标的一种社会义务,也就是一种“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目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被推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前沿。这不仅扩大了档案工作的职责与范围,而且也强化了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性、社会效益性,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要求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完成档案本职工作责任,还应当承担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公布、利用的一种社会责任;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突显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性。

然而,不管新的社会责任怎么变化,作为基层档案工作者来说,第一层面的社会责任还应该是档案工作的本职责任。具体来说,就是档案工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档案工作者自身责任价值。如果档案工作者没有良好的本职工作责任,就不可能体现出档案工作自身价值所延伸出的社会责任。制度是要人执行的,工作是要有人去做的,责任是要在工作中体现的,只有发挥人的能动性,社会责任、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建设发展与社会效益也才能在形式上体现出来。

刘义权同志在本职岗位上的敬业与奉献,突显了档案工作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如刘义权同志在本职岗位上提供的大量历史档案材料,帮助不少战士确认了军籍、党籍;整理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队历史档案,证明和告慰了一大批为国捐躯的革命英雄烈士。刘义权事迹是档案工作者体现社会责任和突显档案工作社会效益的最好典范。

由于档案本职工作责任的延伸,新形式下档案工作者就要向刘义权同志那样,把握档案工作发展趋势,扩大档案工作服务范围,强化档案工作社会责任,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体现“以人为本、固守当代、利及后世”的档案工作发展宗旨;真正体现档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推动和促进档案工作建设的进程,突显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

三、档案效益体现的是社会责任延伸

如上所述,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是档案工作本职责任的延伸,我们在理解社会效益的时候,首先要从档案工作本职责任这一特定主体的社会角色去认识和理解。要真正体现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需要体现的是其本职工作责任和价值的实现,离开本职工作责任去体现社会效益那是空谈。没有社会责任的延伸,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受到阻碍或停滞不前,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也只能是空谈。

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随着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形势的变化与发展,社会责任也不断出现新的内涵。伴随着档案科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档案事业的建设不仅有了新的机遇、新的活力,同时,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赋予了新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是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其社会责任体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和发展的理念及视角去看待社会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档案工作者在责任定位上要首先做好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加强档案的管理与安全,强化档案的服务与利用,拓宽档案利用途径,创新档案利用手段,使本职工作、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延伸,从而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体现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促进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全面发展,突显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

四、档案效益体现的是社会性和综合性

档案工作虽然具有专门性和服务性,但档案工作最后所体现的是社会性和综合性。档案工作的这一性质也是档案工作效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由于档案工作的社会性和综合性,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必然具有社会综合性。如果从档案工作者个体本职责任的体现去理解和认识档案工作社会责任的社会综合性,它会更加客观和全面。如果不从档案工作者本职责任的体现出发,就无法理解档案工作社会责任的价值和内涵。只有赋予档案工作者更加明确的社会职责,才会有社会责任的延伸,才会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拓展和明确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档案工作者本职责任明确了,法律法规所赋予的相应责任就能体现,档案工作者履行社会责任才有坚实的基础。档案工作建设和档案工作社会效益也才能真正快速发展和提高。

既然档案工作社会责任的体现具有社会性,它就离不开社会制度的保障,离不开社会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档案工作者个人价值观念在修养方面的成熟与固化,离不开社会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价值的追求与实现。社会环境对社会责任的支持,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突破历史界限,否则社会责任很难实现;并且,我们在研究档案工作社会责任时,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全面衡量档案工作者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法律涵养。

档案工作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社会整体工程,只有科学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提高、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给档案工作建设和社会效益发挥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给档案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而更好地去实现档案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更好地体现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加快和推动档案工作建设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

五、档案效益体现的是社会现实性

由于档案工作的特点和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以及社会效益的滞后性,推动档案工作的建设发展和实现社会效益,必须突出体现社会现实性。

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体现源自档案工作所具有的原始性、凭证性、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的存在。如果档案工作脱离了社会价值的现实性,其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就不可能实现。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首先体现的是自身现实价值的存在,其次才是社会价值和长远价值的发挥。作为档案工作最基层的单位和档案工作管理者,它是国家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全国档案工作的主体,根基不牢,主体难固,基础坍塌、大厦倾覆。这是一个必然规律,不久前德国科隆档案馆的倒坍也实证了这个理论。

作为基层档案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好本单位的各类档案,然后才是加强档案工作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如果单位档案工作开展全面,档案作用的体现就会广泛;如果档案保管有序,档案利用就会快捷方便;档案在形成单位现实作用发挥的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就会被单位群众认识和了解,就会更加引起单位领导的认可、重视和支持。相反,档案工作者如果没有将单位档案工作的现实价值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来、总是强调档案工作的长远价值和历史价值。那么,在单位档案工作现实价值被忽略的同时,档案工作者自身在单位的价值也可能被忽略。所以,基层档案工作者要在发挥档案工作现实价值上下功夫,在实现本职工作价值的同时,发挥档案工作的社会价值,体现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强化档案工作的社会现实性,加快档案工作的建设发展,促进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提升,突显档案工作在现实社会中的现实效益。

六、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提高档案社会效益

科学理念是提高档案工作社会效益的基础,没有先进思想,没有科学理念,档案工作就不能发展。在笔者所在单位,历史上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和决策者认识理念的滞后,建校五十多年的历史,从没有一个人专职单位的档案管理,更谈不上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历史上档案工作发展的严重滞后,给学院的建设造成了极大被动。

2007年,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用一种全新的发展视角和理念,重新看待与定位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以对社会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高度,集思广益、超前谋划、大刀阔斧,采用非常规发展手段,全面启动和推进学院档案工作建设。具体措施是:抽调人力――选精兵强将突击整理历史档案;集中财力――确保经费足额投入。不到半年时间,改造了一座近2000平方米的独立档案馆用房。在档案馆的基础建设中,坚持了高标准配套,软件、硬件,确保先进安全;人员培训一步到位;建章立制、强化队伍管理;整合资源、全面推进,规模等级同步发展。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打造了和谐的内部氛围。三年三大步,一年一台阶,最终实现了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安徽公安学院特色。档案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管理好”的模式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肯定与好评,在全省高等院校中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2009年学院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特级”考评获一次性通过。在授牌的同时,安徽公安学院被推选和增补为“省档案学会理事单位”;“省高等学校档案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省档案工作协作组组长单位”。在全省档案执法检查考评、档案理论编研统计、文书档案信息查寻、建立个人学术档案全宗归档等项工作中都创造了多个第一;从事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两名专职人员连续两年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2009年又有两名从事档案的同志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个人”。

不仅如此,在档案的理论研究和编研工作中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有数十篇档案学术论文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编研各种档案参考资料40余种。由于学院档案工作的全面推进并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仅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同时也被单位群众领导认可,受到广泛好评。目前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档案馆、校史馆成为亮点和学院对外接待的窗口门面。先后接待了包括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内外来宾1000多人次参观学习,社会反映良好。真正体现了档案工作社会效益的重要性,社会价值的综合性,历史责任的长久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档案工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协调性,体现了科学发展促进档案社会效益的关联性。

第9篇

一、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就是将存储于传统载体上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它利用扫描、照相及其他数字转换技术、将纸质及其他载体中记录的传统档案信息(模拟形式)转换成可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形式的过程。数字化档案的最大特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流动,彻底改变档案的利用方式,促使档案管理从档案的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职能转变。

二、档案数字化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服务,档案界对档案数字化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全国各地的一些档案馆也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但是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标准问题

数字化标准是数字化建设规范和高效的保障,是稳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但目前档案数字化标准化建设还处在简单、孤立、单个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全国档案数字化无相关数据标准,不同档案部门数据结构格式不统一,尽管可以通过大量的元数据来克服这样不一致的问题,但不利于网络条件下档案信息的高效率共享。档案数字化标准的缺位与滞后,已成为制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瓶颈;档案管理软件低水平与数据壁垒现象,已成为阻碍档案数字化发展的阻力②。

2.优选问题

长期以来,受历史档案“片纸只字不得销毁”思想影响,在民国档案接收进馆过程中,采取“有文必收,有档定管”的态度,永久保管。这样,不免将内容极具一般的事务性文件、零散性文件、重复性文件与体现民国时期机关主要职能的业务性文件交织在一起,这种“鱼龙混杂,玉石不分”的馆藏现象,造成了“馆藏的虚肿,内容的庞杂”,影响着馆藏档案的优化管理。在当前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哪些内容优先数字化,哪些全宗优先数字化,哪些全宗暂缓数字化等,这些问题都很难明确。极端的做法是尽其所能通过键盘、采集卡及扫描设备等将其内容全部数字化③。目前,二史馆共收藏有940多个全宗,计180多万卷档案,排架长度达5万余米,绕南京城墙1.5周④,如果将这些档案全部数字化,需耗时20年。

3.检索问题

档案信息检索是馆藏档案数字化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数字化的馆藏档案,不仅应该是经过系统化整理的,而且是建立了能与全文数字化信息钩链检索的案卷级或文件级机读目录。因此,必须处理好馆藏档案实体整理中的遗留问题,完善案卷级目录的主题揭示和加强文件级目录的编制以及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三、档案数字化对象的界定

民国档案数量浩繁,而资金和人力资源相对有限,档案数字化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优先原则进行档案数字化⑤。

一是馆藏珍贵档案应优先数字化。各档案馆都有其最为珍贵的“镇馆之宝”,从保护人类历史遗产和抢救的角度出发,这些特藏应该成为数字化的首选对象。

二是濒危、经过鉴定确认具有重要保存和使用价值的档案应优先数字化。此举有利于加快抢救与妥善保存这些反映民国时期历史进程、社会变迁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濒危档案信息。

三是具有馆藏特色的档案应优先数字化。选择本馆独有、特有的资源进行档案数字化,可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和共享。

四是利用率高、需求大、开放的档案应优先数字化。这样不仅可以发挥馆藏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

二史馆在长期的馆藏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馆藏,它们形成时间早、影响范围广、使用价值大、利用频率高。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一代档案工作者为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从实体馆藏150万卷,700多个全宗的基础上,精心选出74000多卷重要档案。虽然这些档案不能代表馆藏中极具重要价值档案的全部,却是二史馆馆藏最为核心档案的一部分,成为馆藏档案中利用最频繁和最有亮点的档案。我们应该在尊重前人劳动成果基础上,将这些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运作。

四、档案数字化建设

1.档案目录数据库

由于馆藏档案历史跨度大,数量多,早期档案整理编目工作较粗,目录数据库质量不高。例如案卷过大过厚,目录笼统不准确,不能反映卷内内容或只反映部分内容等,造成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没有被揭示出来,降低了档案利用的效益。2009年4月我馆正式启动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先期将教育部全宗和内政部全宗进行整理编目,共计36931条目录,比原来增加了6000多条,解决了部分案卷过厚、标题不准确、档案著录项缺失(如形成时间、责任者不详、事由不清)等问题,使整理后案卷标题规范,主题清晰,能够全面反映卷内文件内容。然后将这些优质目录和规范数据输入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形成的新案卷目录数据库质量大为提高。同时,也为今后数字化全文扫描准确挂接,为档案利用者快速和准确查询提供了重要保证。

2.纸质档案全文数字化

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对档案原文进行光学扫描,以图片格式或光学字符进入计算机,形成图像文件。之后可用OCR识别软件,将扫描后的图像文件转换成文本文件。

扫描系统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对扫描数字影像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其中扫描分辨率直接关系到扫描文件的清晰度和还原效果。我们在选择分辨率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扫描文件的可阅读性、存储空间、输出打印质量等。

根据档案纸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辨率。否则,有的幅面清晰度好;有的幅面则清晰度差。对大幅面的表册和地图等档案资料进行分块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要即时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避免遗忘,以保证档案资料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

3.多媒体档案数字化

(1)照片档案数字化。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输入,一种是利用光电扫描仪将照片存贮到计算机中的磁盘上,然后将照片采用压缩文件格式进行缩小,解决因扫描图象占用磁盘空间较大的问题。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数码相机对照片进行拍摄,图像存贮在相机的磁盘上,再将图像下载到计算机的硬盘或光盘上。对照片档案进行扫描转换,照片档案扫描采用图形格式,一般格式为JPG、TIFF,并且采用较高的分辨率,便于日后冲洗和印刷利用。

(2)声像档案数字化。主要是对录音带、录像带进行数字化处理。声像档案采用视频采集卡和软件进行模数转换,音频数据采用MP3、WAV等格式存储,视频数据采用MPEG、MOV等格式存储。

(3)对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产生的已经是数字化格式的多媒体档案,则可直接进入对应的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

(4)档案缩微品的数字转换。使用缩微胶片扫描仪进行扫描,直接将缩微胶片转换成数字信号,避免再对纸质原件进行重复扫描。

4.实现扫描文件和已有目录数据库的挂接

通过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扫描文件的快速挂接,系统就可初步实现对目标档案的全文检索。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全文检索,不仅应该构建功能完备的档案全文数据库,而且能够集成数据库检索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图像内容检索技术以及数字化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检索技术等。由于数字化档案要求必须与档案原件完全一致,然而目前的数字转换、识别技术又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实现数字档案全文检索,还有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5.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档案数字化的目的就是要组织数字信息上网,面向应用,建立“活性”,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和利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结束语

档案数字化是对档案部门的挑战,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勇于担负起社会使命,以优化理论为指导,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档案利用为目的,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实现“资源共享、保护档案、传承历史”的愿景目标。

注释:

①熊飞,熊艳.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J].城建档案,2009(2):12-13.

②赵宁燕等.档案数字化建设危机[J].兰台世界,2008(10):6-7.

③王素立.档案信息数字化边界问题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8(4):65-67.

④王俊明.九州图籍归天府——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解放初期接收政权档案纪实[J].中国档案,2009(9):37-39.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采集与利用;途径

随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也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快速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使网络环境下档案的查询和利用更加方便快捷。为此对档案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工作思想要到位。要成立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如期完成。二是硬件设施要到位。按照省、市要求,购买专用的设备(电脑、扫描仪、高拍仪等),确保档案录入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工作监管要到位。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招标对现有纸质档案扫描,分派专人对录入工作定期检查,对工作进度进行监督。

1档案信息采集与利用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增长,档案工作已主动融入服务经济社会的每个领域。档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要做好档案工作,全市档案工作者应进一步增强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树立对档案工作的正确观念,完善档案工作的机制,切实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好地发挥以档资政、以档育人的功能,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需要增强档案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机遇的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档案工作涉及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更加多样。涉及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人居环境、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民生档案资料为化解矛盾、厘清责任提供了依据,广大群众更加关注档案工作。

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采集与利用的途径

2.1加快建设数字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升级版”的档案馆。我国早就提出了“加快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目标,并将其列入十一五、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以安全可控为原则,科学统筹稳步实施。国家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数字档案馆各项功能,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2.2要注重电子档案的采集与利用

电子档案涵括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收入、就业、个人住房车辆、兼职、年度考核、责任落实、出国(境)情况等11个各方面的内容。为确保电子档案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严格要求当事人必须如实、全面上报档案信息,不得瞒报、虚报,每份电子档案必须由本人填写并签名,并报由县委书记审查签字。电子档案初步建立完成后,为确保档案内容真实、客观,县纪委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要求,对电子档案内容进行逐一核实,对报告内容不完整、报告事项内容含糊不清的报告表,责令报告人限期重新填报;对不按时报告,隐瞒不报、不如实报告的人员责令限期整改。坚决做到报告对象不漏人、报告内容不漏项,避免漏报、错报现象的发生,确保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3积极发展档案信息的新媒体平台建设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来说,网站就属于新媒体;但相对于网站、论坛而言,微信、微博等移动新媒体才是新媒体。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下,新媒体自然而然就是指移动新媒体。积极发展档案信息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有几个关键性的因素,一是“定位”,二是“团队”,三是“动力”,四是“毅力”。只有明晰的定位,才有奋斗的目标,才知道自己的公众号该何去何从;只有完善的团队建设,才能为公众平台的运营提供保障,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无论是精神鼓励还是物质支持这种外部“推力”,抑或是来自纯粹的兴趣这种内部“拉力”,都可以成为运营的动力;运营公众平台是一件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也是一件耗费时间与精力(甚至是心力)的事情,所以没有毅力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新媒体QQ、微信、微博三大平台各有亮点、各有特色,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下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档案信息的采集与利用要有针对性措施,一是注重深度,做出有温度的推送内容;二是形成合力,尝试联合推送;三是范围要广,要注重音、视频档案资料的采集与利用。总而言之,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采集与利用,要积极应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整合了全国范围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和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开放档案信息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多元化,为全社会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服务,从而不断提高档案服务民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忠丹.浅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J].科技展望,2016(03):224.

[2]郑宇.基于AHP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4):79~82.

第11篇

一、全面加快各镇建设发展

1、启动集镇新一轮总体规划、集镇控制性详规、镇核心区城市设计的修编、论证及审批工作。各镇对各类建设建设项目要加强方案设计项目审查、完善前期手续、各类项目(含个人建房)建设要出具平面图、并做好现场勘查。

2、发挥好市城镇化关于市级重点镇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选定上报2013年市城镇化专项资金补助建设项目,推进我县市级3个重点中心镇加强路网以及给水排水、绿化美化、公共服务体系等功能性、民生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我县市级3个重点中心镇对发展要素的集聚效应。加快推进一般镇路网以及给水排水、绿化美化、公共服务体系等功能性、民生性基础设施建设。每月及时上报、督查集镇“十个一”项目的建设进度。

3、积极与经贸部门配合,完善重点中心镇工业集中区产业提升规划,做好工业集中区产业定位,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做强特色产业。推进一般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不断扩大规模。

4、配合有关部门选择一个中心镇成立小城镇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或新农村建设开发投资公司,为集镇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切实加强小城镇功能和特色建设

5、开展小城镇“精品示范工程”评选,塑造一批彰显小城镇特色的亮点工程,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6、积极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开展“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申报和创建工作,探索实施小城镇建设模式转型、节能减排、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7、积极开展“园林小城镇”创建活动,引导小城镇加强园林绿化工作,提升小城镇人居环境和镇容镇貌。

8、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部署要求,开展“集约宜居示范镇”创建工作,促进城镇功能提升、城镇特色塑造和人居环境改善。

三、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

9、按照省、市、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分解整治任务,落实推进责任,强化技术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全县完成60%的村庄整治任务,村庄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较大提升。

10、积极引导和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争创星级康居乡村,全年创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10个以上,其它列入整治计划的规划布点村庄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康居乡村”标准,其中经济条件较好和重要窗口地带的规划布点村庄达到二星级“康居乡村”标准。

11、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部署要求,继续指导积极性较高、条件较好的村申报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示范,突出乡土、自然、生态、多样,因地制宜配套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村庄条件。

四、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12、结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土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等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全县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9个以上,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13、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抓好集中居住区建设水平的提升,保持乡村特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适合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形态的农民家园。注重典型示范,引导集中居住稳步健康推进。一是下大力气开展宅基地复垦工作;二是现有资金打捆集中投入和项目优先扶持;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四是及时命名和加强管理。五、及时、快速、准确的开展规划许可审批工作。

五、突出抓好农村住房建设安全管理

14、加强对农村建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向农民普及住房建设技术,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建筑工匠的培训与管理。加大《市农村康居住宅通用施工图集(2010)》的推广力度,切实发挥《图集》指导农村建房的作用。加强农民非自建住房以及农民自建三层(含三层)以上住房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各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六、努力做好村镇建设基础工作

15、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定政策意见,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充实乡镇建设管理队伍,配齐基本设备,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村镇建设基层管理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16、加强村镇建设管理队伍业务培训,普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基本理论,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组织考察学习省内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拓宽眼界,寻找差距,取长补短。

第12篇

档案工作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革新和创造,必须从观念、理论、体制、科技、环境等各个方面对档案工作进行全面的创新,以促进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档案工作观念创新,就是要确立与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档案观

首先,要树立大局观。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了解大局,把握大局,把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作为重点,确立服务的主攻方向,取得服务的主动权?熏使档案部门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与管理的“信息库”和“智囊团”。

其次,要树立发展观。要加快档案开放步伐,拓宽档案利用渠道,改善档案馆基础设施。要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和集聚辐射功能,使各种档案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形成档案工作整体合力和规模效应。要把档案工作融入到各项建设事业中,与社会发展同步,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的发展空间。

第三,要树立效益观。转变档案工作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不求效益的观念,要优化馆藏,把好接收、征集关口,缩短重要档案在机关保存的时间,提前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要加强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档案寄存中心等机构建设,为不断扩大的档案整理和档案代存代管等市场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档案工作理论创新,就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档案理论

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继承和发展结合,在选择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当前,要抓紧实现五个转变:一是从档案行政管理研究向档案法制化管理研究转变。随着《档案法》的颁布实施,以此为中心的档案法规体系正趋完善。以法制手段规范档案事业建设,是档案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二是从研究档案室向研究档案馆转变。近年来档案馆丰富的创新实践为理论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如档案馆功能的开发,接收、征集档案内容和做法上的突破,鉴定工作的进展,现行文件阅览窗口的开设等,都应该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概括和升华。三是从实体管理研究向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转变。档案目录中心的构建、档案网络的运行等,是进行这种转变的重要基础。档案信息开发的模式、机制、方法以及用户的特征、类型、层次、需求等应该成为档案理论研究的新内容。四是从研究手工操作向研究计算机网络管理转变。随着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工程的推进,原来人工完成的档案从产生到管理的诸环节,已由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来完成或辅助完成。五是从单纯研究档案工作内在联系向研究档案工作与社会联系转变。“跳出档案看档案”,档案与文化、档案与经济、档案与信息、档案与社会、历史、人生的关系等,都应成为档案理论研究的领域。

档案工作体制创新,就是要完善符合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档案工作体制

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档案局、国家综合档案馆合一的工作体制,这有利于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有效地为居于主体地位的档案馆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保障和行政管理服务。要建立法制统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档案行政管理体制。强化综合规划,监督协调,社会服务等职能,坚决维护各级档案局的行政和执法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要发挥国家综合档案馆的主导作用,同时进一步调动部门管理档案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建立中心档案馆体制,即以综合档案馆为中心档案馆,专门和部门档案馆为分馆,原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人、财、物渠道基本不变,或由中心档案馆投入部分智力、技术、设施共建,分馆在业务上受中心档案馆的管理和指导,使档案资源的收集、流向、配置和开发利用更趋科学。可以实行三个“一体化”管理。一是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把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前移到文件形成的阶段。二是同一区域的机关档案文件一体化管理,建立联合的档案文件中心。三是有条件的在企事业单位实行档案、图书、情报资料一体化管理。

档案工作科技创新,就是要发挥现代科技在档案工作中的推进作用

科技创新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档案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力量。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档案基础工作发展。在信息时代,档案部门的功能将由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中心转变为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中心。随着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各种数据库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后,电子政府将建立电子文件数据中心,作为电子政府系统重要环节的数字档案馆,需要利用网络组织管理政务信息,提供信息检索,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档案机构应该成为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保存和利用的中心。档案信息化为档案资源的“重组”和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鉴定工作,进行“第二次建档”,以优化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要加快档案科技创新体制的建设,促进档案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提升档案工作科技含量。要建立和健全政府对档案科技进步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有效动员和整合档案科技创新资源,着力提高档案科技创新能力。档案部门要加强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形成档案科技创新的优势。借助“外脑”是实现档案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可培育和依托社会中介机构来开展档案科技成果评定活动,建立社会化的档案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而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档案科技研究中心可以建立为档案科技创新服务的人才数据库,利用先进人力资源和技术设施组织研发档案科技新成果。

要保证档案工作创新的有效开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档案局要承担起档案工作创新的总体规划、法规研究、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资金保证等工作。当前,在加强对档案工作创新的组织领导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理清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路

在档案设施上,要重点加强档案馆建设。档案馆是主体,档案室是基础,缺一不可,互相依存。进入新世纪,档案工作应以开发利用为中心,而开放利用的中心又在综合档案馆,所以当前要把档案馆设施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在信息化建设中,要重点解决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的统一。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理顺的重要问题,不然投入越大问题越多。如档案目录中心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数据格式不统一,给数据迁移、信息共享造成很大障碍。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整合和规划方面必须加大力度,上海市档案馆已经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数据库标准格式建设方案并得到批准,下一步要抓紧完成标准格式规范的起草工作,争取早日出台。

在档案资源建设中,要重点抓好档案鉴定工作,同时加强档案资源整合。不解决鉴定问题,整合起来的档案信息或者没有利用价值,或者不能对外提供利用。要树立鉴定第一的思想。档案部门要充实一些经济、金融和管理专业的人才,这样才能全面掌握档案的价值,慎重对待关系国家利益和安全档案的开放;还可以组织社会专家进行档案鉴定的攻关。在抓好鉴定的同时,资源整合也要抓好。在加强国家档案资源管理的同时,要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产生的社会档案资源也管起来。可以采取在档案馆中增设名人档案室等措施,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

在档案科技研究中,要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的急、难问题,同时加强对长远问题的研究。对上海来说,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一是科技规划要明确,既要有远景规划又要有近期计划。二是要抓住当前档案管理中的难点问题集中攻关。如档案条形码管理等。三是科研要有先导性。例如电子文件归档管理问题,要根据上海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要介入文件管理的源头,制定文档一体化的管理规范。四是要把档案目录信息化特别是专题目录信息化作为大事抓好。五是搞好档案实体数字化,注重档案实体保护现代技术研究,加强对声像档案的资源整合和数字化工作,建好多媒体档案数据库。

要在服务中加强档案指导和监督工作

档案局要为档案馆服务。档案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档案馆工作,档案馆是档案工作的实体、载体、主体。档案馆是档案的最终归宿,国家档案资源、社会档案资源最终都要进档案馆。档案馆的馆藏内容和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要求档案局发挥行政指导和监督作用,为保障档案馆的工作服务。如对重大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就是为保证这部分档案的进馆。正因为档案有现实的利用价值,所以档案馆工作能够出亮点,而档案馆出成绩可以提升档案工作整体的地位和影响。

档案局也要为档案室服务。一是法制和政策服务。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领导讲话要让每个档案工作者都了解和掌握,要编写这方面的宣传品,以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二是培训服务。要分析档案队伍的现状及问题,确定培训的目标和方向,制订计划。培训服务可以和当前的档案工作创新活动结合起来。三是典型示范服务。通过宣传典型来交流经验和各类信息。四是执法检查服务。执法是刚性的,服务是柔性的,要把执法的刚性和服务的柔性结合起来。执法不仅仅是去找问题,主要是为解决问题。可以开展执法前服务,出一些题目让大家自查,把问题在执法前解决掉,化刚为柔。还有执法后服务,如果发现档案整理有问题,可以授权咨询中心代为整理,制度不完善的可以帮助他们完善。五是凝聚力服务。要形成档案工作网络,加强彼此的交流,增长知识和才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