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交安全论文

社交安全论文

时间:2023-06-07 09:3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交安全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博弈论;社交网络;访问控制;SNS

1、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云计算、多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和应用,已经诞生了QQ、微信、微博、BBS、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络平台,这些社交服务采用了SNS模式,可以为人们提供交友、购物、学习等多种服务,扩大了人们生活交际的渠道和平台,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1]。社交网络发展过程中,访问控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论文基于笔者多年的研究,详细地分析了社交网络应用发展过程,探讨了基于博弈论的社交网络访问控制应用设计功能,构建完善的用户信任机制、损益机制和病毒防御机制,能够提高社交网络访问控制能力和成效。

2、社交网络应用分析

随着Web2.0的诞生,人们社交服务采用的SNS平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以人为本,具有真实化、个性化、互动性等多种特征,目前已经诞生了多种SNS网站,比如LinkedIn、微博、BBS等[2]。具体的社交网络应用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型SNS平台。高校SNS平台发展起步较早,一直走在社交网络的前言,目前常用的高校社交网络平台为人人网、BBS、Facebook等,扩展了高校学生交友、学习、就业渠道,丰富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2)商务型SNS平台。商务交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商务活动是企业推广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任务,构建商务型SNS平台,可以为企业构建商务圈,为企业发展提供合作交流、洽谈渠道,目前最为常用的商务SNS平台为LinkedIn,该平台拥有将近7500万家企业入住,涉及电商、旅游、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目前,随着SNS服务平台引入更加先进的推广技术,社交网络在各个领域如雨后春笋,诞生了饭否、美团、占座等多个平台,覆盖了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促进了人们生活信息化、便捷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博弈论在社交网络访问控制中的应用设计

3.1构建完善的用户信任机制

目前,许多网络构建信任机制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网络节点操作记录,判定使用主体可信度[3]。社交网络用户信任可以利用博弈论的网络节点信任数值计算方法,确定用户的信任度,计算过程中利用的数据包括用户注册时间、发帖数量和朋友圈人数等,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1)用户驱动方法。用户驱动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关系、朋友圈确定用户信任度,比如用户和朋友圈的许多人都拥有一个共同好友,则该好友的可信度就判定为较高,比较符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2)机器驱动方法。机器驱动方法可以通过SNS平台的发现机制、推荐机制进行执行,平台可以搜集用户的详细信息,利用用户的浏览记录、消费记录等行为,统计计算用户的信任值,可以迅速、客观、简单地分类用户,具有自动推荐等特点。

(3)混合驱动方法。混合驱动方法在集成用户驱动、机器驱动等方法的优点,自动计算和确定用户信任度,为用户推荐朋友圈,并且通过用户判定之后方可建立信任机制,提高了信任可识别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2构建用户损益机制

社交网络用户损益是通过朋友圈人数进行确定的,朋友圈人数越多,收益越大,朋友圈人数越少,损失就越大。但是,用户朋友越多,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的概率就变大,为用户信息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构建用户损益机制,可以防止网络欺骗,鼓励用户之间真诚交流。基于博弈论的用户损益机制包括欺骗与非欺骗服务、诚实与拒绝服务等博弈策略。如果用户认为来访人员带来的损失超过收益,存在欺骗访问行为,可以通过网络将举报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或管理员处,通过监管对访问人员进行惩罚;当系统认为收益超过损失,判定为诚实访问,将其列入到用户的朋友圈,扩展用户的朋友圈人数,提升用户收益。基于博弈论的用户损益机制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欺骗访问、诚实访问,强化欺骗访问的处罚力度,促使用户不能使用社交网络实施欺骗行为,减少欺骗用户数量,提高诚实访问用户数量,促进社交网络能够健康运行和发展。

3.3构建网络病毒防御机制

随着社交网络服务平台的普及,其在为人们带来高质量、信息化生活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潜在的安全威胁,造成人们的信息丢失,进而钱财、生命安全受到侵害,严重的损害了社交网络正常运行和发展。基于博弈论的网络病毒防御机制可以将用户进行分类,分别是合法用户、攻击威胁用户,这两种用户属于非合作性质的博弈,一方的损失必然伴随一方的获利,是一种非零和的博弈,两者之间的损失和收益是不对等的,并且博弈策略偏向维护合法用户,也就是收益时对合法用户影响较大,损失时对攻击威胁用户影响较大,这种策略可以阻止网络攻击,降低病毒对社交网络合法用户的侵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束语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快速诞生,社交网络保存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因此亟需提高访问控制管理水平,以便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论文基于博弈论设计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可以构建用户信任机制、损益机制和病毒防御机制,更加符合人们参与社交网络的应用背景,提高人们社交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宪佳,马建峰,王一川,等.面向社交网络中多背景的信任评估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49(4):73-77.

[2]陈庆丽,张志勇,向菲,等.面向多媒体社交网络的访问控制模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81-187.

[3]刘娜,叶春晓.线上社交网络访问控制模型综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4(5):1-7.

作者简介

郝宗波,男,汉,19770528,籍贯四川,副高级,研究方向:社交网络、软件工程。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社交网络;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由大数据而随之产生的社交网络时代。社交网络起源于能够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各种社交服务的应用,最初起源于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交流的电子邮件;随后论坛的出现将这种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方式转换为点对面的沟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客、微博的出现更加推动了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沟通更加有效率。目前,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发展,形成了“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凸显了人的特点,而且更加灵活且具有广泛性。

社交网络作为一个新型而又热门的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联络,基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社交网络研究也比较混乱,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这一在国内比较权威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梳理,以此来展现国内有关企业间社交网络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

一、材料与方法

1.方法

刘军在社会网络分析导论中认为,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集合。在社交网络中社会行动者包括个体、公司或者集体性的社会单位,也可以是一个组织或者社区等等。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中,通常用“点”来表示社交网络中的各个社会行动者,行动者之间的各种相互联系用“边”表示。社交网络分析立足于社会学,社会学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起点。网络内结点之间的连接强度与密度对于建立结点间行为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

2.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与企业和社交网络相关的科研文献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时以“企业”“社交网络”“客户”“市场”为关键词,共获得了1372篇文献信息,剔除比较早期的几篇文章,从2000年到2014年还剩余1359篇文献信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趋势分析

图1 企业型社交网络论文发文量

关键词作为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献的精髓,恰当的关键词能够有效地分析并把握企业型社交网络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本文以“企业”“社交网络”“客户”“市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初期的剔除,剩余1359篇文献信息。由图1可显然得出从2000年起到目前的发文量趋势,从2010年开始发文量显著上升,而且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图中2014年的发文量显著下降,原因之一是2014年这一整年还没有结束,所以发文量不是很准确,所以还是有望超越去年的。近几年研究人员在企业型社交网络方面的文献信息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企业型社交网络是当前社交网络研究的一大热点方向。因为社交网络的兴起,不仅给企业带来危机,也带来了机遇,在这样一个网络的转型时期,“企业是生还是死”这样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所有相关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工作者去思考。

2.研究热点分析

对原始文献信息进行简单的前期处理后,筛选与主题词内容最相关的前150篇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知网分析软件会得出一个非常形象的知识图谱,其中用结点表示各篇独立文献,结点与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文献之间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而且连线的密集度反映出该文献信息与其他文献信息的紧密程度,蓝色为选中文献,绿色为蓝色的参考文献,黄色为蓝色的引证文献,文献与文献之间的连线表示,且球的大小表示引用的次数多少。

通过形象的知识图谱中结点之间的密集度可以得出国内企业型社交网络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家社交网络的绩效研究、以农业产业组织为核心的绩效研究、企业在社交网络时代的营销模式研究、社交电子商务网络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等。下面主要分几部分对这几个研究热点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

(1)企业家社交网络的绩效研究

在社交网络时代,关系网络已经成为解决企业某些问题、提高企业绩效的主要途径。刘苹认为,企业家本身所占有的社会网络为企业提供了获取不同的资源和信息的机会。企业家可以依据企业当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家个人的特点构建适当的外部社交网络,并且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固有的脆弱性,这样不仅能够使企业依靠外部社交网络获取有效的资源,而且在这些中小企业遇到问题时给予有效的帮助与支持,从而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强大的后盾。在实践中有许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种关系网络的重要性,例如蒙牛集团遇到问题时,牛根生先生利用自己的关系网络解决了这一困境,或者目前社交网络平台――正和岛的构建同样也是通过提供安全可信赖的社交环境和社交资源来推动各个企业形成一种多赢共生的社会大环境。

企业家社交网络作为企业获取其他必需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杨X以社会资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通过企业家社会网络来分析企业家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企业家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异质性特征,使得政府关系网络、中介关系网络、媒体关系网络、企业关系网络和员工关系网络等网络对知识资源和运营资源的获取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进而使得资源获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产生正向的影响。

目前市场中小企业众多,而且面临的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市场的波动性等现实状况,而企业家又处于结构洞的一个特殊位置,所以建立企业家社交网络就显得更加重要。毋庸置疑,构建企业家社交网络是目前学术界在社交网络方向的研究热点之一。

(2)以农业产业为核心的绩效研究

世界级投资大师詹姆斯・罗杰斯在参加第四届中国期货(证券)资产管理大会时说道:“未来20年,最赚钱的行业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农业!”农业,似乎也在经历着类似房地产行业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过程。家庭农场具有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制度下的特有性质,这一制度必将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汤文华认为我国目前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聚困难;家庭农场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业的科技含量提供不足;家庭农场主融资困难;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等。

中国农产品、食品消费,从数量向品质、营养与健康的方向转变不可逆转,同时也会呈现出高价格、高附加值的消费特征;分散经营、低价大路货的无序竞争将成为过去,一个品牌个性化的、有规模的市场竞争格局开始向我们走来。据统计,未来会有大量的人由于食品的危害而致病,这即将威胁到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问题,而是人类生存的严峻挑战,毫无疑问,农业将是这一切的源头。所以虽然目前的研究文献还不是特别多,但这将是一个研究趋势,同时也是投资者未来进行投资的一种走向。

(3)企业在社交网络时代的营销模式研究

李晓婷等人认为社交网络营销是一种通过数字化的社交网络软件或者社区与客户或者潜在客户进行沟通,并不断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把恰当的产品展示给他们的一种营销过程。在研究社交网络的营销策略和社交网络盈利模式时重点研究了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并从构建社区、创建内容、调整营销策略和创新产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进而增加利润。由于目前企业的营销方式处在一个由传统的营销方式向社交网络营销转型的特殊时期,并且通过社交网络的方式进行销售具有销售成本低、覆盖面广、宣传力度大和传播速度快等固有的属性,所以通过社交网络的销售渠道进行营销是一种必需经历的转型过程以及转型的方式。通过社交网络的方式进行营销有许多企业取得了成功,比如玩转微博实现品牌传播的杜蕾斯,利用微信实现自助服务的招商银行等。

目前,所有传统企业都具有非常严重的危机感,传统的营销优势没有了,俗话说“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企业家们面对目前的社交网络营销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实践中的茫然更加刺激我们科研工作者在理论上找到能够支持转型的理论和转型的正确方式来指导实践的发展,所以目前有许多的研究者在探讨企业在社交网络时代的营销模式这一热点问题。

(4)社交网络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管理问题思考

在知识图谱中可以得知,在社交网络时代有关企业管理的问题是该图谱中研究者最多、发文量最多,而且被引用频次最多的文献。所以不论在哪个时期,企业的管理问题都是企业家、经理人、科研工作者等不可回避的一项内容。冯芷艳从社会化的价值创造、网络化的企业运作、实时化的市场洞察三个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了当今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众多企业所面临的商务管理的一些前沿问题。邵鹏从管理学的视角对大数据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信息服务业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社会管理机构的一些实际情况,研究了大数据背景下社交网络时代所面临的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问题。

在社交网络时代,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如同双刃剑一样,不仅给我们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与传递带来了便利条件,一定程度上也给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带来了便利,推动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发展。但是如此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任何企业都可能由于一时的风波而毁于一旦。面临这样的问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何去何从,我们科研工作者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所以这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之一。

3.文献量的分布情况

图2 论文来源期刊和来源机构分布图

由中国知网分析软件可得知文献信息的来源期刊和来源机构,这样便于相关研究者对文献信息的搜集。在来源期刊中,《信息与电脑》占2.7%,《企业管理》占2.7%,《IT经理世界》占2.0%等,显然企业型社交网络的文献信息主要分布在以上几种重要的期刊中,而来源机构主要分布于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等几个企业和学校,通过这样一个来源期刊和来源机构的分析可以帮助一些新的研究者查找相关文献时更具有目的性。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知识图谱等相关的理论在近几年有比较快速的发展,而且利用这样一个文献的量化分析,能够比较清晰地展现企业型社交网络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重点,便于相关的研究者进行文献的收集与查找。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这一国内比较权威的文献数据库,对国内企业型社交网络文献信息的研究重点与研究热点进行了比较清晰的梳理,认为企业家社交网络的绩效研究、以农业产业为核心的网络组织绩效研究、企业型社交网络的营销模式探讨和大数据背景下社交网络对于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研究以及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电商的研究等几个方向是目前社交网络在企业间和企业内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热点,而且企业型社交网络在实践中也是值得我们长时间进行探讨的话题,相关的研究者可以在以上几个方向的基础上参考各自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的研究人员一定的启迪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宗乾进.国外社交网络研究热点与前沿[J].图书馆情报知识,2012(6).

[2]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漆晨曦.社交网络分析及案例详解[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杨X.企业家社会网络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汤文华.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86-190.

[6]李晓婷,孙佳宁,李明建.社交网络营销策略及盈利模式探讨[J].电子商务,2013(1):32-34+38.

第3篇

某高校作为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从办学规模和社会知名度来看,在行业中都有上佳表现。招生规模多年来也一直名列前茅。因此,将某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某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8—2012年生源分析该校每年分春季和秋季两季招生,以年龄段作为条件进行划分,其分为5个年龄段,分别是17—22岁、23—28岁、29—34岁、35—40岁、41—59岁。2008—2011年,学生年龄段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2012年则不同,23—34岁呈现出上升趋势。(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群体的定位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学生作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有其自身的核心价值和内在需求,了解并熟悉这些核心价值和需求,对于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和学生的采访得知,17—22岁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学历低、工资低、职业竞争力弱等特点,在职业风险承受能力方面脆弱,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提升自己后再跳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该群体同时处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三个层次,他们在生活方面、情感方面、工作方面均存在诸多压力。23—40岁年龄段的学生,处在职业稳定期,经济基础好,社会阅历丰富,抗压能力强。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使知识结构和技能得到完善和提升,并借此扩大社交圈,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得到社会认可和他人尊重。该群体处于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三个层次,他们在物质需要方面得到满足后,更需要在精神需要方面得到满足。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的运用

(一)为学生提供减免学费、生活资助和助学贷款等政策,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础、最本质的需要,包括饮食、睡眠、求偶等物质条件需要。有些17—22岁低年龄段的学生由于收入低、家庭困难等情况,高校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通过制定减免学费、提供助学贷款和建立贫困生奖学金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满足其生理需要。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管理理念,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作为生理需要的延伸,安全需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包括人身和财产不受到损害,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需要。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即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管理理念,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学生选择正规的校外学习中心;采用安全、简捷的方式缴纳学费;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支持服务体验;在符合毕业条件的前提下,不会因为校外学习中心未按期缴纳学费等人为因素影响学生毕业;构筑网上心理帮扶平台,为因不能平衡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关系及遇到学习知识难点以及其他原因而产生烦恼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

(三)加强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师生交流,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

作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第三层和第四层,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彼此相伴而行。社交需要是实现尊重需要的手段之一,而尊重需要则是社交需要的具体反映。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需要从交流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教师巡讲制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1.交流方式多样化

社交需要主要反映人类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包括被群体接纳、获得友谊、人际交往和得到关心等。人是群居动物,希望得到所属团体的接纳、认同和关怀。同时,人还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收获友情和爱情。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精神不健康。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上,就是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多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彼此增进了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为学生寄送电子生日贺卡或祝福短信;用短信方式提醒学生考试时间以及阶段性学习目标等。我国现阶段的远程教育运营模式为“教育部———试点高校(下属机构为网络教育学院或其他机构)———校外学习中心———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多层次运营管理模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校外学习中心,而试点高校则较少直接接触,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了解较为滞后,再加上少数学习中心在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收取学费、发放毕业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致使试点高校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较为困难。因此,高校在线下可以提供院长信箱、服务热线电话、投诉电话等沟通渠道,使学生能有途径将困难及时反馈,以便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88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比例由2011年年底的69.3%提升到72.2%。可见,手机上网用户量正迅速扩大,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知识成为可能,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在远程教育行业,移动学习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教学的一种可行的学习模式,也是在未来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在移动学习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方面,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面,该学院与苏州青颖飞帆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移动学习系统“青书PAD”就是最好的例证。

2.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建设

尊重需要,即个体对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方面的需求,前者是指个体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而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后者则是指个体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尊敬。体现在远教品牌建设中,就是学校要尊重远程教育学生,不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只要热爱学习,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具体可以通过评优、组织论文竞赛、开展户外素质拓展等线上线下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1)对教学教务管理规范、按期缴纳学费、学生投诉为零、线下校园文化建设成绩优异的校外学习中心以及教师予以表彰,以肯定其在现代远程教育事业中做出的成绩。(2)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进行公开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定期开展论文竞赛、摄影比赛等素质教育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4)打造一个能挖掘出学生潜能的网上平台,使他们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满足其成就感。(5)因校外学习中心直接对学生服务,所以在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线下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外学习中心作为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试点高校名义组织开展户外主题文化活动,如环境保护、敬老爱幼、职业素质拓展、历史文化等主题活动。同时,通过校园文化论坛、公共微信平台、学习留言板、新闻通知等线上渠道进行宣传和交流,让线上与线下互动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试点高校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建立教师巡讲制度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建立教师巡讲制度,组织本校各教学学院知名教授和辅导答疑教师,定期到规模较大的校外学习中心开展学术讲座,代表试点高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让远在千里的学生也能够近距离感受教学名师的风采,以及接触到之前只能在课件上才能见到的辅导答疑教师。对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招生、教学、教务等业务知识和政策方面的综合培训,在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或期末考试期间,深入到校外学习中心和学生中,为他们提供相关问题的咨询和解答工作。

4.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要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青年教师管理;应用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阐释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它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层次越高,满足的可能性越小。同一时期可能有多种需要并存,但会有一个主导性需要,随着条件环境的不同,每种需要都可能成为主导需要。低层次需要满足后不再是一种激励力量,但是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会增强激励力量。

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学校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二、满足青年教师的低层次需要,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所谓低层次需要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要。

(一)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年教师合理的物质需求

1.在政策和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尽力提高青年教师工资待遇。从整体上讲,在同一地区,县城教师工资大多低于省辖城市内教师工资,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低于发达地区教师工资,造成了县城教师往市里跑,市里教师往省会城市跑,省会城市教师往东南发达地区跑,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的政策,对稳定教师队伍也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政策和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青年教师工资待遇,是学校主要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应该考虑的问题。从管理实践上看,采用结构工资制,增加岗位工资和奖励工资,是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在政策和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尽力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是乐业的前提条件。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教师的住房尽量宽敞些。解决好教师住房问题是学校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二)解决青年教师的安全需求,给青年教师一个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青年教师而言,安全需求主要表现为人身安全、生活稳定等。

1.解决教师的人身安全问题,使他们能在祥和的蓝天下发挥自己的才能。翻开2008年的日历,校园惨剧触目惊心:5月18日早上7时左右,无锡市一小学年轻女教师遭学生家长杀害;8月18日河南省卢氏一高学生龚毅强将班主任马磊老师残忍杀死;lO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学生杀害青年班主任教师郝旭东……校园惨剧一再发生,教师职业也成了最不安全的职业之一。当然有政府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也是学校管理者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创建和谐校园,让教师在祥和的蓝天下工作。

2.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心静如水的学习工作环境,让青年教师充满生活的稳定感。

我们强调竞争,强调工作制度,强调工作的质量,但不能让青年教师缺乏生活的稳定感,学校管理者不能动辄用调动工作、用末位淘汰、用下岗来威胁教师。如果青年教师对生活稳定的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

(三)关心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

1.关心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近些年,由于就业困难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异地就业情况愈来愈多,加上校园相对较封闭,增加了青年教师婚姻选择的局限性,他们的婚姻问题,成为青年教师群体生活中的大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该利用学校内外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青年男女增加接触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婚姻问题。

2.创建和谐简单的人际关系。校长率先改善领导作风,深入教师中间,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和教师一道走上讲台上课,至少不断给学生开讲座;尽量多读书,多写些有见地的文章,做学者型校长。一方面,体会教师的辛苦;另一方面,可以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培育浓郁的文化学术气氛。校长要率先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使人际关系尽量简单化。避免青年教师为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与学校领导关系而伤神。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会促进教师的需求向更高层次的转化。

三、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年教师的稳定持久的高层次需求。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所谓高层次需求包括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尊重需求方面,年轻教师的要求比较年长的教师更强烈。

(一)使青年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提高青年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青年教师的尊重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尊重自己的职业。尤其在人的个性得到张扬的今天和社会就业压力陡然增强的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求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他们特别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他们特别在乎社会以及领导的评价,因此必须在人格行为上最大限度地尊重青年教师,与他们经常谈心,缩小垂直关系的距离,使青年教师与领导的心贴得更近。对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时常给予鼓励表扬,确有才能者,要敢于大胆提拔重用。对于他们出现的非原则性的失误或性格上的某种缺陷,要给予最大限度的包容,即使出现工作上的错误,也要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用缓和迂回的办法给予指正。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久而久之,会造成他们的职业倦怠心理。

(二)校长要尽力为青年教师搭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

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校长的角色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到位。校长就是要把教师推到前台,让教师做主角”。青年教师在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轻教师的要求比较年长的教师更强烈。

青年教师对自己要求,在专业发展上要有较深的造诣,能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在教学上力求自己的学生成绩突出,“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政治上要求进步,表现出极强的事业心和上进心。如果工作的本身能让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之感到有用武之地、有发展前途,那么,这种工作本身就可以使之感到满足。把青年教师安排在自我实现需要强烈的工作岗位,就是强化自我实现需求的最好条件。自我实现的满足本身就是最大的激励。

四、满足青年教师的主导性需求,做到雪中送炭

同一时期可能有多种需要并存,但会有一个主导性需要,随着条件环境的不同,每种需要都可能成为主导需要。“青年教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时期有多种需求,在各种需求中有一般的需求和最急迫的需求”。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了解教师不同时期的主导性需求,要找出教师最急迫的需求。

第5篇

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初期竞争的时候,腾讯微博的产品体验一直优于新浪微博,为什么是新浪微博最后成功了,因为新浪微博的运营能力抢占了先机,牢牢地抓住了用户。马云做的来往,丁磊做的易信,甚至更最早推出的米聊,从功能体验上都不亚于微信,为什么都没有成呢?问题就出在运营上,社交型产品的产品功能差异化越来越小,决定成败的是运营能力!

社交型产品该如何运营呢?主要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1.社交关系链:拿什么吸引用户?

社交型产品,不管连接的是熟人关系还是陌生人关系,本质上都是在建立社交关系链。比如人人网,首要的还是熟人关系,所以人人网是实名制,新用户注册后马上会去通过搜名字加系里的同学、学长学姐,学生会社团里认识的同学,这是一种线下社交关系往线上的延伸。还有一种是陌生人社交,比如陌陌,上面本来没有他的线下关系链,陌陌提供的是一个陌生人建立社交关系的平台,通过兴趣、群组、活动给用户一个认识新朋(pao)友的机会,这种属于线上新拓展的社交关系链,甚至可以反过来成为线下社交关系。

所以在定义产品时就要思考清楚,到底是熟人关系,还是陌生人关系。人人网的社交关系链得益于他的用户群是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而面向大众的新社交产品发展新用户时,社交关系链如何建立呢?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用户在其他平台上已有的社交关联,主要有三种方式:手机通讯录、第三方账号登录,用户资料填写。啪啪和脉脉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们的用户关系链都是借助于第三方平台的,比如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第三方登录接口、QQ登录接口,这些平台都已经开放了部分社交关系资料,用户利用微博账号登录啪啪后就可以找到他的微博好友有哪些也在啪啪上。熟人社交中,微信是利用了手机通讯录和QQ社交关系两大渠道帮助用户建立关系。而在陌生人社交中,陌陌则是引导用户填写更多的资料信息,如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等,帮助新用户找到社交圈子。

社交型产品都有一个重要法则:20%的人是真正的活跃用户,而80%的是围观用户。把这20%的活跃用户调动起来,社区氛围就建立了。当一个社交平台上被脑残占领,这个平台的氛围也就荡然无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的“劣币驱逐良币”。

2.社交载体:用户进来干什么?

用户来社交网站做什么?答案当然是社交了。首先来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线下社交关系是如何进行的,周末我们约朋友出来吃饭,约同事一起去爬山,友去运(kai)动(fang)。这里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当我们谈到社交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对应社交事件发生,原来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载体来承接社交关系,比如吃饭,爬山,运动,聊天,通信,打电话等行为。

回归到线上,在社交网站中同样需要一个载体来承接网络上的社交关系,常见的社交载体类型有照片、日志、状态、签到,视频,语音,活动,游戏等。所以线上的社交关系是怎样进行的呢?无非是你用上述某一种社交载体发了一段内容,我对应的动作是看、评、转、赞、藏、参,无数个这样的交叉过程就构成了社交网站的内容。

社交网站上的内容也很关键,网上有流传一个俗的段子,想必很多人也都感受过。“生活常识化妆技,十二星座小秘密。不看后悔成功录,论文大全雅思题。恋爱金句传送门,男默女泪蛋疼文。读到哪句心痛了?不顶不是中国人。”这是国内大部分社交网站的主要内容风格,尤其是用户群偏年轻的QQ空间、人人网、百度贴吧等。

我们来复盘一下人人网的问题。2011年之前,人人网上广为分享的内容包括《爱一个女孩78条。你能做到几条(转)》、《女巫店12星座一周运势》、《今年12月份考四六级的过来看看啊,好东西》、《能不能一起在武汉做完这五十五件事》等等。内容主要包含这样几个维度:考试、感情、星座、游玩,校内通知等都是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人网的用户主体是大学生,所以热门内容都是大学生喜欢看的内容。问题出现在2011年起,人人网开放了公众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去申请公众号。不巧的是那一年新浪微博也已成一定气候了,以冷笑话精选为代表的草根大号开始出现,人人网的公众号纷纷成了微博段子的搬运工。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人网后面几年的衰落,很多用户都有这样两个感觉:一是时间轴被一群公众号刷屏了,而且全是微博上看过的段子,直到现在都是这样;二是很多朋友都不发原创内容了,大家也都在转段子,因为转发比原发更简单啊,人人网的社区氛围就这样被破坏了。

所以我们来总结人人网衰落的教训时,一定不能忽视的是社交网站的内容载体。社区氛围的两个方面:关系和内容,缺一不可。反观知乎为什么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就是因为它的社区氛围是高质量的讨论与知识分享,用户都愿意留在上面。

3.用户激励体系:用户为什么愿意留下来?

用户为什么愿意留下来,事关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对于这个理论的解释还有这样两句话: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迫切需要。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自动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我们可以看到社交需求排在第三层,在其之上是尊重需求。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当我们上社交网站时,我们上的是什么?存在感!也就是用户感受到他在社交网站上的独特价值。

社交网站如何营造“存在感”?很简单两个字,造星!

具体来讲就是进行用户激励,从20%活跃用户中继续进行分层提炼,让5%的用户成为明星一样的人物,把他们捧成大V,发挥鲶鱼效应的作用。让剩余的15%活跃用户有一个明确的追赶目标,也让不活跃的那80%用户有所景仰,有星可追,有内容可看。

第6篇

字,我简直想找个地缝,把手机藏进去,让孙莉莉再也找不到我,这样也不用被她挟持着参加五花八门的聚会了。

我这样说,您该不会认为我和孙莉莉关系很差吧?非也,要知道我俩是从幼儿园穿开裆裤就要好的朋友,革命友谊维系了快二十年。孙莉莉有什么好事,准不会漏掉我。

可能就因为她太想跟我分享交友聚会的快乐吧,所以只要有孙莉莉出现的地方,都不允许我成为“漏网之鱼”。但要知道,她张罗的某些聚会,我是真的真的没心思参加啊!

就说论文答辩前一晚吧,孙莉莉表哥从国外回来,她非要给表哥办个欢迎宴,勒令我半小时内赶到。可我一门心思想再看看论文,多做做准备,不想去见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表哥”。孙莉莉却气呼呼地在电话里嚷:“姚玲你不重友情,我的表哥不就是你的表哥吗?难道人家大老远从国外回来,你都舍不得赏光吃个饭吗?”

我当然以明天答辩为由,尽力来推托,没想到孙莉莉更生气了,竟摔了我电话,后来再打一律拒接。

我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是不能辜负和孙莉莉多年来的友谊,只好打车赶到她所说的酒楼。孙莉莉原本撅着嘴赌气,一看我现身,立马开心地挽着我胳膊向她的七大姑姨作介绍。说真的,我一个外人,这样插在孙莉莉一堆亲戚里面,说不出有多尴尬!

不光我怕孙莉莉,她室友小雅也称孙莉莉是“社交女王”,只要是孙莉莉提议去哪里玩,寝室姐妹们就必须投赞成票。她不允许任何一人缺席,如果谁说不去,她非要拉着人家语重心长巴拉巴拉,劝说之金句多过《大话西游》中嗦成痴的唐僧。

如果谁不识相,经孙莉莉“思想教育”后还不改初衷,那么对不起,她接下来就是生闷气、使脸色、摔东西,做出伤心欲绝、要与该人割袍断义的凛然动作。

大家也不愿因为一次无关痛痒的聚会而得罪孙莉莉,毕竟这姑娘平时挺热心挺真诚,是个好姑娘,于是多半屈服在孙莉莉的“”之下,即使聚会再无聊,也硬着头皮参加。

小雅却有一次因为痛经,又值冬天,怎么都不愿去参加孙莉莉发起的KTV聚会。孙莉莉在寝室和小雅关系最要好,却因为小雅坚决的推辞而大动肝火,不但撕碎了小雅送她的笔记本,还摔烂了一个开水瓶,吓得小雅再也不敢拂逆“社交女王”的美意了。

私下里,小雅悄悄说:“孙莉莉哪是什么‘女王’啊,简直是一‘社交恶霸’!她不但逼着人家参加聚会,而且不管别人给出何种答案,在孙莉莉看来,全是谎言与借口!最要命的是,参加她的聚会,大家就连‘早退权’都没有。谁要是想早走一步,孙莉莉一定拦住人家,刨根究底地逼问责备,喋喋不休地要求早退者给出一个站得住脚的解释。当然喽,不管什么解释,在孙莉莉眼里,统统都站不住脚!”

孙莉莉这个社交恶霸,上周才刚刚惹了个大祸,她强迫自己堂姐去参加酒吧聚会。堂姐本来身体不舒服,不想去人多嘈杂的地方,却因熟知孙莉莉脾气,不想一句拒绝换来堂妹的激怒与唠叨,于是勉强应约。

结果身体不好的堂姐晕倒在地,幸好送医院及时,才没酿成大祸。我们原本以为经过这次教训,孙莉莉能稍微收敛一点,没想到她这么快就振作精神,重回“恶霸”轨道。

听着手机铃声不依不饶地响了十几遍,我头痛死了,不知该怎么隐形,才能躲避“社交恶霸”孙莉莉的“追捕”!心事解读:

“社交恶霸”是指那些组织社交活动时要求每个人都到场,不允许有人拒绝的人。另外,这种人还不愿意参加活动的人提前离开,否则会刨根究底追问人家离开的原因。

这种在社交中气场太过强势、做派太过野蛮的“社交恶霸”,之所以会表现得如此不讲理,是因为内心深处强大的控制欲所致。“社交恶霸”希望自己能成为众星追捧的皎洁月亮,所有人都围绕在TA身边,积聚所有的光芒。而谁要反抗TA组织的聚会,那就是削弱了“月亮”的亮度,不服“社交恶霸”的控制,自然会惹得TA恼羞成怒。

面对这种“社交恶霸”,如果一味隐忍退让,只会让TA气焰越来越高,甚至给TA造成一种“我能控制所有人”的错觉。你只有果断地说不,并在以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向她解释,才能不让自己委屈,也维护了友谊。

我是一头公交长颈鹿

姚茂敦

今天,我被一个90后妹妹甩了耳光,众目睽睽下,狼狈极了。她还双手叉腰,瞪眼恶骂:“流氓!变态!”

可我真是有苦说不出啊,我该怎么跟整车的人解释,我将脖子伸得这么长,并非偷窥她胸前若隐若现的“事业线”,而是想凑得更近一点,看清她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啊!

但不管怎样,90后指责我变态,也许并没冤枉我。因为我在很早以前,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公交长颈鹿”。现在,我只能像过街老鼠,在大家或愤怒或鄙夷的目光下默默下车,郁郁独行。

刚开始偷窥别人手机,是在乘公交车时遇到了一个表情丰富的漂亮女孩。她站在车厢中间靠窗的位置,一会儿对着手机眉开眼笑,一会儿愁眉不展,一会儿又杏眼圆睁。

我非常好奇:到底手机上的内容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个漂亮妹妹的表情这么快速地“切换频道”呢?

我挤啊挤,终于挤到女孩身后,装作看窗外风景,迅速瞄了她手机屏幕一眼。哦,原来女孩是在发送短消息啊。

“我不爱你了,你不是一个能让我有安全感的男人。”“宝贝,我错了,请原谅我。”“哼,不能轻易饶了你。”“奴才愿听从主子差遣。”

看着女孩和男友的短信一往一来,我的窥视欲得到了大大的满足,脸上也浮现出会心的笑容:好可爱的小情侣啊!

女孩到站下车了,我还没来得及看她刚接收到的新短信呢。看着她轻快蹦跳的背影,我内心真是怅然若失,如果公交车再多等一个红灯该多好!

从那天起,我只要一踏上公交车,就控制不住自己脖子伸得长点再长点,好将别人手机里的小秘密一窥到底。

某一次遇到一个衣冠楚楚气质儒雅的男士,他―上车就对着手机忙个不停。我在心里暗暗猜测:他在研究股票走势吗?他在浏览网站新闻吗?

好奇心驱使我靠过去,一窥究竟。答案却让我很失望:这个打扮得如同高级白领的男士,竟然在玩“切水果”的弱智游戏!而且他玩得并不好,笨手笨脚的连个水果都切不好,我不禁为他担心了一一说不定,这是一枚标准宅男呢。别看打扮得人模狗样,说不定在恋爱场上是一名,既不玲珑,又不讨女孩欢心!

渐渐地,我尝到了当“公交长颈鹿”的甜头:原来可以从窥探别人手机中阅读到那么多“引申意义”啊。比如那个上车就打开手机玩斗地主的大叔,出牌时从不动脑子,打一手烂牌,而且总是气冲冲的,一看就是鲁莽个性;那个发微信发得笑眯眯的男生呢,他在同时和几个女生打情骂俏哦,花心萝卜难道这么受欢迎?那个喜欢在车上看电子书的文静女孩呢,她只是看上去文静罢了,要知道,她读的都是恐怖悬疑那一类“重口味”啊!

但我并不是每次“出招”都能顺利窥探到他人秘密的。有次邂逅一个边坐车边发微博的长发女孩,说真的,她就是我梦中情人类型的,我很想看看她微博里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但那天车厢乘客实在太过拥挤,我三番五次挤过去都没能看清楚她手机屏幕。

越是看不到,我越想看到,内心像是猫儿在抓那么煎熬,又痒又热。但一个胖女人一声断喝“小赤佬,挤这么厉害想揩油啊?”令我刹车退缩,不敢再用力往前挤,只好眼睁睁看着长发女孩下车,心里失落得要命。心事解读:

相信很多人,都在拥挤的公交车或地铁上无意看到过别人手机内容,也许不经意的一瞥,刚好就窥见了他人隐私。于是,有人懂得尊重别人秘密,收回了视线;有人却变本加厉,成为偷窥成瘾的“公交长颈鹿”。

第7篇

根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6年期刊总印数比前一年降低6.3%,总印张降低9.4%;与2016年相比,2017年期刊出版总印数降低7.6%,总印张降低10.1%;与2017年相比,2018年期刊出版总印数降低8.0%,总印张降低7.3%。反观数字出版,2016年数字出版总收入5720.85亿元,2017年数字出版总收入7071.93亿元,2018年数字出版总收入8330.78亿元。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出版在期刊领域也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数字出版的发展和技术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尝试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数字出版态势,并进一步探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以及新技术可能为数字出版带来的变化。

一、数字出版领域和新技术领域关键词

在数字出版方面,本文研究了2019年数字出版会议和期刊编辑领域的论文来探讨数字出版领域的关键词。在技术方面,本文通过调研互联网的发展了解了新技术的关键词。1.数字出版领域的关键词。2019年,重要的数字出版会议主办方主要有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会议报告题目关于数字出版的关键词有:数字产业、生态、经济模式、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5G、AR+、人工智能/AI/机器人、平台、云计算、新媒体、大数据、创新产品、智慧产品、知识付费、微课程、全媒体、在线、智库、阅读、精准、IP、传播、数字出版、知识服务、融合发展、出版未来、人才等。在期刊调研方面,本文调研了期刊和编辑出版领域的重要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编辑学报》等,分析了2019年刊发的文章。这些文章涉及数字出版领域的关键词主要有:媒体融合、5G、AR、移动出版、xml/html、共媒体云和自媒体库、人工智能、平台、产品、APP、在线、新媒体、区块链、知识图谱、知识服务、社区服务、精准推送、全媒体、智慧媒体、数字出版、造船、有声阅读、赋能、书刊互动、转型、智库、知识付费、编辑出版工具等。从上述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出,在数字出版方面,期刊和技术方分别都在哪些方面开展了工作,期刊在数字出版方面的融合可以从哪些方面突破。图1是从2019年度相关会议和期刊论文调研得出的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关键词。从中可以看出,数字出版会议和相关报告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出发,考虑技术、产品和运营。数字出版相关论文更多地从编辑出版角度进行分析,涉及期刊出版各环节。关键词方面两者有所重叠,也有所不同。例如,数字出版相关论文较少关注5G、产品,更多关注和专业以及学术研究息息相关的数据(尤其是科学数据)、知识服务、编辑业务和人才队伍;而数字出版会议和相关报告则相对较多地关注5G、IP运营等技术或者产品。双方均关注融合发展、数字出版、人工智能、新媒体等。专业技术团队和编辑出版团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但是双方的发力点还是有所不同。因此,若要促进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编辑出版方需要更好地表述自己的需求,技术方也需要更深入地做好需求调研,更好地按照期刊的思路研发产品,如此建设的系统和平台才能更好满足期刊出版的需求。上述调研也给数字出版的研究带来启发。一方面,研究数字出版可从期刊编辑工作流程出发,研究各个环节中哪些环节可以利用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或者整个工作流程中有哪些困难需要机器帮助解决;或从现有数字出版的实际态势出发,研究同行在做哪些工作。另一方面,可研究新技术的特点,即研究其可能给数字出版领域带来哪些变化。2.新技术关键词。那么,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新技术呢?哪些新技术能代表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呢?2019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会上公布了15项代表性领先的科技成果,它们的主要关键词是人工智能、机器、分布式、共享、智慧、自适应、5G等,这些关键词也说明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是近几年技术领域的重点。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和数字出版息息相关的新技术,是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等。另外,还有和数字出版领域紧密结合的碎片化技术、语义技术、新媒体技术(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等)。下面我们逐一分析这些技术的特点,以便后续进一步探讨它们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应用。5G是下一代信息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它的特点是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低功耗,这些特点使得更多资源可以部署到云上,单位时间可以传输更多的内容或者整合更大量的数据;使得虚拟现实、万物互联等成为可能;也使得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得以实现。从期刊出版的角度来说,5G将可能改变知识内容、平台、存储、流通、渠道、服务、消费、终端呈现等的方式,对行业带来深度的变革。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技术、事件处理技术、数据流通技术。我们可以从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展现与应用方面去思考期刊出版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重新聚合、呈现形式等,思考大数据技术可能为数字出版带来哪些新的应用。我们可以从分布式存储方面考虑期刊相关数据库的架构、设计以及分布式关系模型;可以从数据流通角度考虑期刊数据传输的质量、安全等;可以从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从而考虑新一代数字出版服务业态。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云计算的计算速度甚至达到每秒10万亿次,可以将繁多的系统以及云资源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服务。云计算的特点是可以有效兼容各种不同种类的硬件和软件,支持资源以及新业务的动态扩展,具有高可扩展性;支持多业务体系按需服务,按需配备计算能力和资源;使用数据多副本容错和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提高可靠性;使用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享受虚拟现实的服务;支持海量信息处理以便提供超大规模服务等[1]。云计算技术逐渐成熟,将使得对运算能力要求高的产品得以运用,使得对运算能力要求高的服务得以实现,使得跨空间、跨时间的虚拟服务成为现实,使得跨平台、跨数据库的资源得以快速整合。人工智能产业在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计算能力三大要素的推动下逐渐成熟,人工智能研究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思考过程以及智能行为,如学习、问题求解、自动推理、智能检索、思考、规划等,其相关的技术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2]。期刊可以思考,现阶段或者未来在数字出版中,哪些环节可以用计算机或者机器人来实现,思考利用计算机和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哪些人工难以完成的工作。物联网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典型代表,其技术和应用的普及以及逐渐成熟,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设备将接入互联网。这使得未来学术出版物的产品、终端等呈现多样化。根据物联网的特点可以更多地思考学术出版的产品以及终端。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分布式和安全。期刊可以从这三个特点考虑在这方面有要求的产品和环节。虚拟现实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和MR(混合现实技术)。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虚拟世界,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是纯虚拟数字画面。AR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是虚拟数字画面和裸眼现实。MR包括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指的是结合数字化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可视化环境,MR是数字化现实加虚拟数字画面。虚拟现实的特点将使得学术传播更加真实、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和期刊紧密结合的语义技术、碎片化技术、新媒体技术、视频技术等,这些期刊界比较熟悉,这里不再赘述。

二、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状况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统计,我国科技期刊中,5020种期刊共有1375个主管单位、4381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1.15本期刊,仅出版1种期刊的出版单位就有4205家[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期刊众多,但是小而散,这些小而散的科技期刊很难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单独开展数字出版的转型。尤其是和国际大出版商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还落后很多。进行国际合作的英文学术期刊,充分利用国际数字出版平台,在一些流程中实现数字化,是众多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的选择。即使如此,我国科技期刊一直坚持不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过程中,期刊出版人体验了如图2(1)到(5)所示的媒体传播发展过程。尤其是近几年,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技术和产品日新月异,科技期刊、期刊集群、超大规模刊群均在数字出版和媒体融合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图2媒体传播的发展1.期刊的数字出版我国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方面侧重于期刊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以及为学科服务。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很多环节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融媒体发展。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重点是采编审校、出版、学术传播和知识服务等环节。在出版方面,我国很多科技期刊除出版整期外,还做优先出版、预出版,也有期刊支持已经提交预印本库的文章,还有期刊平台支持连续文章出版。相当数量的科技期刊实现了xml制作、html展示、全媒体出版,并实现一次制作多元,还支持读者针对文章内容、图、表等进行交流和评论,甚至记笔记、翻译和分享。我国有100多家期刊加入双语出版,使得中文期刊的文章被翻译后得以在海外传播。也有期刊打造多媒体栏目,有的视频,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读者直观地呈现原始的研究成果和重大发现。在学术传播方面,期刊也是百花齐放。有的通过论文改编或者写文章评论的方式在其他平台进行学术推广;有的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库、社交平台、学术传播平台、学术媒体进行学术传播,例如《中国科学数据》的平台可以直接对接ResearchGate传播期刊论文;有的开通微信、微博、博客等进行学术社交;有的做精准推送;有的增加在线的微视频、音频等内容;有的充分利用新媒体领域的短视频平台,如今日头条、九州云播等开展专业领域的学术推广活动。在知识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如将研究区域嵌入地图,进行线上线下推送相关专业信息、科普信息等;或者充分利用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展示专业内容或科普内容。2.期刊集群的数字出版期刊集群侧重为所属期刊提供各种单刊不易实现的服务,降低刊均成本。例如,学科刊群比单个期刊容易整合更多学科资源,为本学科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并且还能为所属期刊提供多种出版服务,进行整体学术推广,相比单刊有更大的学术影响力。近些年有众多声音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很难与国际大出版商同台竞争的原因是我国期刊小散弱,因此呼吁我国期刊规模化发展和集群化发展。这些年也确实形成了一系列的期刊集群,并逐年扩大,如中华医学会医学期刊集群、科学出版社期刊群、高等教育出版社期刊集群、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群、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群、中国光学期刊群、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等。这些期刊群均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并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在资源整合方面,如中国材料期刊网实现了期刊资源的集成,除此之外还整合了图书、专利、专家、会议等学科资源,并增加了虚拟专辑、会议系统等。中国煤炭网有期刊库、专题库、专家库、视频库以及煤炭视听板块(专家报告、特别访谈、煤炭科普、会议活动等),整合了行业资源。在平台建设方面,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集群平台实现了预出版、OA出版等,还制定TUP-JATS的xml标准。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期刊集群平台建设,平台集投审稿、内容、运营推广、读者服务于一体,打通底层数据,实现多终端访问。中华医学会建设CAMJATS标准,采用统一的标准处理期刊相关数据,曾中标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的试点单位和示范单位,并升级采编平台以及出版平台,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实现采、编、审、排、加工、多形态、富媒体出版、移动出版、质量管理、新媒体学术推广、期刊销售、会议服务等一体化、现代化的出版和服务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实现采编、运营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平台建设、市场营销与海外合作的体系化发展。在学术推广方面,国内的期刊集群化平台常对接一些学术评价和学术推广平台,例如Almetric、TrendMD、Kudos、PubMed、CSCD、百度学术等。在知识服务方面,国内的学科期刊集群通常整合该学科的各种学术资源,为该学科研究人员提供知识服务,或者为期刊、编辑等提供行业服务。例如中国激光杂志社提供协同会议系统、DOI注册、编辑加工等行业服务,该集群通过举办会议聚拢专家资源和学术资源,同时也为光学领域提供服务[4]。3.超大期刊集群的数字出版国内的超大期刊集群,有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等,特点是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为期刊出版的上游、期刊出版环节以及期刊出版的下游提供服务。下面以知网为例叙述超大期刊群的数字出版。知网整合了我国95%以上的中文学术资源,拥有我国最大最全的中文学术资源库,也拥有我国最广最全的读者群。知网在期刊上游环节,为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的服务有:如何查资料、如何申请课题、怎么做实验、怎么做科研等信息;读者可通过中国知网、CNKISCHOLAR、全球学术快报、CNKI知识元搜索(碎片化地搜索图、表、概念、数字……)等检索学术论文、基金、碎片化资源、全媒体资源等;可以通过庞大的学者成果库、学者圈子等获取专家信息,进行学术社交;可以通过研究型学习平台获取或者管理自己关注的学术资源;可以通过大数据研究平台利用统计数据获取学术热点等信息。在期刊全流程出版环节,编辑可以利用选题策划、学术热点、期刊按需出版中的用户分析等模块进行选题策划,利用采编排发一体化出版系统(包括学术不端检测、文章创新性检测、

第8篇

在自我身份认同理论上,奥尔波特的自我发展理论在身份认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自我状态是逐步发展的,其发展过程是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再到心理的自我。因此,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是生理自我,此时自我关注的是对自己身躯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埃里克森是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创始人,也是将认同理论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关键性人物。他认为人的一生有八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青春期的核心任务。在心理社会延缓期,青少年面临着自我定义具体化的任务,也就是个体对过去连续性的主观感知。自我认同作为人格的本质,包含对意识形态、角色和价值观的承诺。米德指出,自我的产生式群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是社会的,个体脱离他人就不可能形成自我。分析自我的产生,要从分析人际交往过程着手。他把自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是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对符号和意义缺乏理解;(2)模仿阶段,儿童学会了扮演他曾模仿过的某个“重要他人”,并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自己。(3)社会角色扮演阶段或称竞赛阶段,个体把自己扮演为某个角色,能从几个“重要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并把他们概括为一个“泛化他人”。    

在社会哲学方向上,英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提到“自我认同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系统分析了“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外在的全球性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   

在社会身份认同上,欧陆社会心理学家泰弗尔和特纳,针对群际行为和群际关系提出了社会认同理论:个人对他或她从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认知,并且群体成员资格对他或她具有情感和价值意义。“我们可以假定,当某些群体对个体社会认同的积极方面有所贡献时,个体倾向于保持该群体成员资格,或者追求获得新的群体成员资格”。换句话说,社会认同的界定与个体对于所属群体的认知、该群体认同对个体引发的情感和价值意义具有相关性。    

在心理需求方向上,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在粉丝文化方向上,有学者将“迷文化”的发展整理成三次浪潮。在第一次浪潮中以亨利·杰金斯为代表,研究作为媒介受众的迷群,是如何通过对大众媒介文化产品的消费来完成抵制资本主义主流文化和体制的过程的。第二次浪潮则侧重于在消费社会学中寻找核心概念,强调迷文化与社会、经济等级的关联性,表现为迷文化对社会经济文化资本的反映。在第三次浪潮中,新媒体呈现出强大的影响力,研究学者同时开始关注迷群在网络社区的实践活动过程。

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了数百篇与受众分析相关的论文。国内学者也就研究对象、媒介形态、青少年与媒介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在研究对象方向上,特别是网络环境中,网络媒介的普及为曾经隐匿的亚文化群体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和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身份的建构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邓惟佳在《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自我认同建构—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中国美剧网》一文中,通过对个案“伊甸园美剧论坛”进行研究,以“社会文化性”为研究切入点,认为这些能动的“迷”的媒介使用格局具有跨媒介、多元化的特点。通过文章的研究发现,文化资本呈现式的自我流露、意向和情感的投射、反群体的个性消费行为和方式、延伸式角色扮演是网络迷群进行自我认同建构的最主要方式。石义彬和吴世文在《大众传媒在文化身份再现和建构中的角色探究》一文中论述了大众传媒对于受众的身份建构的作用。论文着重强调了大众传媒三个方面的特点:作为符号资源,大众传媒具有再现和建构文化身份、标注文化身份的集体记忆和引入“他者”的特点。此文从宏观的角度为读者论述了大众传媒对身份认同的建构作用‘i1。谭文若在《网络群体成员身份认同的建构途径—以“绝望主妇”迷群为例》一文中,以热门美剧《绝望的主妇》的粉丝群体为研究对象,从理想自我与群体肯定、情感投射和共鸣、区别性和差异化彰显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网络群体成员如何借助媒介进行自我认同建构的问题。   

在媒介形态方向上,目前国内的研究涵盖了手机、电视、博客、社交网站等多种媒介形态。杨桃莲在《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中,将大学生博客作为研究的范本,进行社会、心理、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考察与研究。此文得出结论:当人的自我认同出现危机时,在自我认同建构方式进行转型的背景下,博客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完成了大学生们的自我反思、表达和建构的整个过程。   

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针对身份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身份认同理论的学理分析上,而没有更多研究深入到具体的社会身份体系之中,而且针对海贼王迷群身份认同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通过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就网络海贼王迷群身份认同的建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第9篇

【关键词】农业安全安全工程课程建设

随着农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农业安全生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农业安全导向下,农业院校也应当设置并完善安全工程专业,优化其课程设置,为新农村的建设,为新农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既懂得农业知识,又了解安全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

一、新时期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安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

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从实际来看,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实践的指导,只有拥有丰富的、稳固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从事实践活动。安全工程专业在理论课程方面主要学习内容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系统工程》等。而在农业院校,为了突出其办学特色,在理论课程中还开设了《农业安全生产》、《农业防火减灾》、《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等。

(二)安全工程专业实验与实践课程的设置

同比理论课程向比较而言,实践课程更加的具有直观性、综合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在农业院校中,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开设了较多课程,例如化工安全工程实验、环境工程实验、农民产品安全检测实验以及与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环境安全、化工安全等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直接的理解理论知识,进而更加的熟练的掌握所学内容。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实践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安全工程专业主要设置了《化工安全》、《环境与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等课程。另外,为了保证学生可以顺利的开展实践活动,学校还建立了与农业安全特色相符合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设立,不仅仅为学生找到了实践的平台,更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熟能生巧。

二、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结构

(一)模块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包括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化工安全检测实验、健康实验、安全工程基础实验等。开放实验教学主要指的是实验空间相对较大的实验,主要内容包括:防排烟实验、火灾报警实验以及建筑灭火实验等等。另外,还包括针对农产品安全监测而进行的大型仪器操作实验。这些大型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通过这些开放性实验以及对大型实验仪器操作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还将安全理念延伸至了农业实践领域。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农业安全导向下安全工程课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不宜实际操作,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建立仿真实验室,通过虚拟来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对于危险实验有着清楚的认知,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例如地震模拟实验、重大危险源监控仿真实验等。

(二)讲学结合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改革选题模式。任务书的设计应当多样化,不仅仅包括采用安全工程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形成的任务书题库,可以结合实际的案例形成新的任务书,这样可以是传统的模仿型任务书变为思考型。第二,改变传统的设计组织形式。传统的设计是由学生单个人来完成的,可以将其改为2-3个人为一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组,要尽可能的平衡不同基础的学生。第三,改革互动方式。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以及新兴社交软件,例如微信、微博、QQ等,同时还建立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的交流网站。在网站中可以将理念优秀设计、资料、相关参数等集中存放,这样便于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还应当设置答疑专栏,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其他人可以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在此进行指导,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其次,建立农业安全人才培养基地。换言之就是建立在农业安全导向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学校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学生实习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申请或者是国家各类相关的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相比独立的环境,并完善相关设施设备,保证其实践可以顺利的进行。

三、农业安全导向下安全工程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探究

(一)努力加强校内实践资源建设,塑造学生的专业精神

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学校应当加强校内的实践资源建设,例如加大具有农业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档案。学校方面应当树立大实验室的观念,充分的利用校内的实践资源。

(二)加快促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安全农业导向下,高校应当建立与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以及农机使用安全相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要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指导,同社会上各个企业与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通过实习,学生才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弥补。这样才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积极利用科研促进教学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应当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平台,该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从项目的确立,资料的搜集以及申请、研究、论文的撰写等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样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新能力。其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积极的鼓励学生以及教学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农业生产与农业环境安全的科研项目较多,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子课题,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立项、数据的收集以及报告的撰写。这样可以有力的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人格特质 工作绩效 员工

21世o是个竞争的时代,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增强自身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企业迫切的需要。任何一家追求卓越的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那么甄选优秀的人才,寻找适合岗位的人才,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招聘雇佣成本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而言就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目前国内企业在甄选人才时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不同的甄选人可能侧重点角度不同,随意性较强。此外对应聘者个性以及人格方面的测评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从而不能全面认识应聘者。如果企业在面试中添加一些人格量表等一些客观的测试来测评应聘者的心理人格等方面是否适合工作需要,来提高人员甄选的效度,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岗匹配。

一、理论概述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论:

(1)人格特质理论概述。特质一词是从英语trait的译名,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因人而异,一般可以用来指个体的任何持久特征,只要他在这个特征上他和别人有所区别。根据特质论的定义,不仅个人外部的行为特征,内部的人格倾向可以称为特质,个体的身体和生理特征也可以称为特质。

(2)几个主流人格特质理论。目前有以下几个人格特质理论,分别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艾森克的人格维度论以及“大五”人格理论。卡特尔编制了16PF人格因素问卷。艾森克在其《人格的维度》一书中指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他提出人格的基本维度有三个,即:外向性、神经性(情绪性)、精神质(倔强性)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Tupes和Christal(1961)经过二次研究发现,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得出的因素数目并不正确,事实上只存在五个相对显著而稳定的因素,它涵盖了人际关系,工作行为,控制力,情绪性以及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并将其称之为“大五”人格理论。后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NEO―PI五因素调查表。相比较卡特尔16中人格因素的过多和艾森克3中人格维度是过少,“大五”人格理论涉及人格因素较为适宜。

这些研究都说明了这样一种事实,个体在五因素上的自我等级评定反映了实际行为,而不是被评定者虚构的自我表征。因此该理论在目前较为流行。所以在本文中我“大五”人格理论作为主要人格特质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1)理论综述。“大五”人格是对自然语言中描述人格因素的形容词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五个人格维度模型,这五个维度分别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这五个维度的第一个字母能组成OCEAN(海洋)一词―人类人格的“海洋”。

(2)各维度的阐述及其子维度。神经质:评鉴顺应与情绪不稳定。识别那些容易有心理烦恼、不现实的想法、过分的奢望或要求以及不良应对反应的个体。其高分者特征是: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不准确、忧郁;其低分者的特征是,平静、放松、不情绪化、果敢、安全、自我陶醉。

外向性:该因素测量的是个体爱交际、乐群、乐观、武断这一极端到安静、保守、谨慎、冷淡、做事退让的另一极端。

开放性:评鉴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喜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的经验。其高分者特征是:好奇、兴趣广泛、有创造力、有创新性、富于想象、非传统的;其低分者特征是:习俗化、讲实际、兴趣少、无艺术性、非分析型。

宜人性:评鉴某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在同情至敌对这一连续体上的人际取向的性质。其高分者特征是:心肠软、脾气好、信任人、助人、宽宏大量、易轻信、直率;其低分者特征是:愤世嫉俗、粗鲁、多疑、不合作、报复心重、残忍、易怒、好操纵别人。

尽责性:评价个体在目标取向上的组织性、持久性和动力性的程度。在该因素上得分高指有条理、可靠、勤奋、自律、准时、有毅力;而低分者特性则为无目标、不可靠、粗心和意志弱。

(二)工作绩效的界定

绩效的定义和维度。Bernadin等(1995)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度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由此可以看出,绩效使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记录。

Borman&Motowidlo(1993)则提出了绩效的二维模型,认为行为绩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个方面。任务绩效是指任职者通过直接的生产活动、提供材料和服务对组织的技术核心所做的贡献,它主要受经验、能力、以及与工作有关的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关系绩效不是直接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是构成组织的社会、心理背景的行为,它可以促进其中的作业绩效,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有效性,比如自愿承担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帮助同事,并与之合作完成作业活动,它主要受人格因素的影响

(三)研究综述以及国外相关研究

本文以“大五”人格特质理论这一理论工具来研究人格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东西方文化特点。“大五”人格模型属于特质论,它是几代心理学家的努力成果,经过众多心理学家的探索,已经成为个性心理学中最为通用的理论。Tubes和Christal是最早发现个性五大特质的研究者。Tubes和Christal在1961年运用因素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显著而且稳定的因素。他们所发现的因素后来被称作“大五”因素,借以强调每一个维度都很广泛,而且包含了不同的人格特点。这五个相对显著而且稳定的维度分别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Barrick和Mount的元分析选取专业人员、警察、管理者、技工、销售人员等五类职务,以上级评价、人事数据、培训成绩为效标来研究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五的责任感能有效地预测所有职业群体的职务绩效和所有效标(r=0.22)。外向对管理者的预测效度为0.18,情绪稳定性对警察的预测效度是0.10,宜人性对警察和管理者的预测效度都是0.1。Jackson用假设检验的方法,或者说是人格定向的职务分析,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大五模型的所有人格维度都能有效地预测职务绩效,并且所有人格因素的效度系数都高于Barrick、Mount (1991)的结果。不过,外向和责任感的预测效度较低,而神经质、开放性和宜人性的预测效度较高。

以上元分析的样本来自于美、加。Salgado选用在欧共体国家中所做的36个研究为样本进行元分析,他选的职务类型和效标都与Barrick和Mount (1991)相同。得到的结果是:责任心和情w稳定性对所有职务和所有绩效的效标都有很高的预测效度;外向可预测警察和管理者,开放性可预测警察和技工,宜人性可预测专业人员、技工和管理者(但是对管理者的预测是反向的);开放性和宜人性都可以很好地预测培训成绩效标,开放性还能够预测人事数据。

通过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各个研究者才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几乎都可以得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尽责性维度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较高;而其他各维度至少可以在某些工作类型上或对某些绩效指标进行有效的预测,尽管它们的预测效度系数还不肯定。

三、基于中国文化的人格对工作绩效的研究及中西方比较

(一)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文化收到儒家思想、佛教以及道教思想影响,更多的是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人格特质和西方的人格特质肯定有所不同。为此王登峰研究确认了中国人个人的七因素结构。并在此结构基础上编制测量中国人人格七因素的形容词评定量表(QZPAS)。

(二)中国人人格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1)国内的相关研究。国内有学者曾采用西方五因素人格问卷来研究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在王登峰和崔红的有关中国领导干部人格特点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中,他们分别利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来自13个不同地区的172名基层党政机关干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西方研究中与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尽责性和外向性的维度在此次研究中均无明显相关。而在西方的研究结果中与工作绩效相关很低的开放性人格维度却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以CPI量表和美容师为对象的研究结果为具体事例。下面我将具体以王希的关于美容师的个性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例来说明在中国的人格与工作之间关系。

CPI量表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该研究是以CPI为研究工具,首先是因为该量表在信度和效度方面都比同类量表高,此外,CPI量表与“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四个维度有显著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王希通过对全国7个省份130多家美容院发放了731份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640份。对这640个最终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交能力对美容师绩效为优秀的概率的贡献最为显著(P=0.0191)。责任感对美容师绩效为优秀的概率的贡献非常显著(P=0.0262),排在第二。第三个维度是重印象性,这一维度对美容师绩效为优秀的概率的贡献显著(P=0.0702。支配性对美容师绩效为优秀的概率的贡献也很显著(P=0.0795),排在第四。第五是容忍性。分析这五个维度,我们发现:社交能力、支配性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相关较大,责任感与尽责性相关较大,重印象性与情绪稳定性相关较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有关美容师的人格与绩效关系中,外向性、尽责性以及情绪稳定性预测效度较高。

通过以上的研究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人格特质与绩效之间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同西方一样外向性、尽责性对工作预测效度明显,同时开放性对工作的预测效度也较为显著。此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人们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所以一些宽容、随和、热情等人格表现也对工作绩效预测有显著预测。当然不同职务预测各个维度的效度也是不同。

四、结束语

在企业员工招聘和甄选中,可以将人格特质作为一个预测变量。不同的人格特质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不一样,所以不同人格特质的人适合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企业在招聘和甄选新员工的时候,将人格评定应用其中,来选拔出最适合企业的员工,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凡,王二平.大五人格与职务绩效的关系[J].心理学动态,2000,(3).

[2]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于海波,员工招聘与素质测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4](美)伯格(burger,J.M)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王广新.组织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徐京萍.个性与工作绩效、离职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1。

第11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 设计心理学 无意识 从众效应 稀缺原则 回馈 社交化

一、什么是网页设计

当今社会,网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信息快捷地传达给用户,用户通过网页浏览新闻、购物、交流等。网页设计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网页进行功能策划与页面设计。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类和网络的交叉学科,是网页设计者以所处时代所能获取的技术和艺术经验为基础,依照设计目的和要求自觉地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二、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的需求日益提升和突显,设计者开始把注意力从以往的硬件和技术转移到用户体验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Human-centered)或“以人为本”的口号。因此,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问应运而生。

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和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再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认为,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即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他写了两本关于设计心理学方面的经典书籍《Emotional Design》和《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赵江洪在他的《设计心理学》书中,也谈到设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三、什么是“无意识”

据神经系统学家估计,我们的5种感官每秒接受1100万个信息片段。这些信息片段中有多少是我们有意识地处理呢?仅有40个。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做出了解释。他认为意识乃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无意识则是冰山在水下看不见的巨大部分。换言之,人类绝大部分的行为机制是由大脑进行无意识的选择和处理的,这种无意识基于本能欲望,表现为感性认识,会在不经意之处流露,比如喜欢美食、躲避危险等。人们时常认为自己的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实际上大多数是无意识的。人脑中的无意识是设计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范畴,其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四、准确抓住用户心理,设计出适合用户需求的网页

唐纳德・诺曼在研究中发现,单纯是运作良好的物品未必会受到用户的喜欢。因为人都有感性的一面,对待一个物品,除了理性分析外,还有感性认识的成分。而且,很多时候感性认识比理性分析对于人们做出决定更为关键。这些感性认识遵循一定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当今的网页设计,单靠技术已经逐渐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网页设计需要结合设计心理学对用户的心理进行充分的考量,研究人脑中的无意识,分析其规律,以准确抓住用户心理,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网页。

1.从众效应

当用户在网购时,如果从网页上看到别人用过同样的产品,并且做出了相关评价,这些评价就会对其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用户通常会观察别人以决定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一现象称为“从众效应”。美国传播学者沃纳・赛佛林在他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中说道,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改变自身态度与行为的心理过程。交易类网页利用该原理建立了信用评价系统。信用评价系统或发馈机制(Feedback System)最早是由eBay创立的,后来被其他C2C和B2B网站所效仿。用户在浏览淘宝网页时,会关注相关店铺的信誉等级和其他用户的在线评价。如果是一个“皇冠店铺”,且评分接近5,会提升用户对于该网店的信任度,增强购买欲望。这种投票式的评价制度在方便用户选择的同时,也起到了网络监督的作用。

2.稀缺原则

每逢节假日,各大网商都会举行促销活动。网页中,“秒杀”“仅限今日”等字样抓人眼球,强烈引发着用户的购买欲望。“物以稀为贵”,我们会更想要稀缺的事物,并且认为它是更有价值的,这一现象称为“稀缺原则”。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对“稀缺原则”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他在研究中发现,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可以通过数量、时间、价格、功能等方面,使用户对网页中的产品产生稀缺感,从而影响其选择。同样,如果网页的设计能让用户感觉是独特的或是专属于他的,也能使用户觉得该网页更具价值,如邮箱、QQ空间。因此,在网页设计中,利用“稀缺原则”,抓住用户的这种心理反应,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3.回馈

如果用户在网页上得到对方的一些小礼物,如小物品、免费下载、积分或者优惠券等,就会觉得自己应该相应地给予对方一些回馈,表现为给好评、转发推荐、填写问卷或者再次光顾等。人们喜欢回馈给予他们恩惠的人,回馈原则告诉我们,如果感觉自己受益了,会想回馈对方。在网页设计中,提供无条件的免费礼物往往可以获得忠实的用户。因为,通过这种互惠式的回馈原则,可以让用户产生心理上的一种负债感,不仅能让用户购买网页上的产品,还能发掘潜在用户,再使其发展成为真正的用户。

4.社交化

人类是群居动物,天生就有社交本性,并且在我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我们与他人共存的同时也在相互影响着彼此。在信息技术时代,以人类的社交本性为出发点,社交化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趋势,并且形成当前风靡全球的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服务的英文全称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简称“SNS”。用户使用社交网站主要是为了维持人际关系,进行多种网络互动,分享信息和娱乐消遣。而这些动机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维持人际关系。目前国外主流的社交网站为Facebook和Twitter,国内主要是微博、微信和人人网。而移动媒体的介入更是促进了社交化的进展。如今,人们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花在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上,在出门途中或者休息时间刷微博、更新微信。社交网络服务在用户之间提供了一个平台,用户可以在网页上轻松地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更新自己的动态。

五、设计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网页设计中,其设计需求层次理论借鉴了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其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熟练性和创造性。

功能性:网页的功能性是其存在的基础,一个没有任何功能的网页是毫无价值的。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基本功能的网页设计,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用户需求。

可靠性: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能始终如一地正常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的网页设计可以赢得用户的一些信任。达到可靠性层次的网页设计被认为具有一定价值,但是价值较低。

可用性:每一个用户都希望拥有简单、易懂的操作体验,简洁的网页设计能提升其可用性,如文字可读性强,布局简单且能自适应。达到可用性层次的网页设计被认为具有中等的价值,可以让其从低层次的网页中脱颖而出。

熟练性: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扩展的设计,被认为是具有较高价值的网页设计,如高级搜索、数据整合等。熟练性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使其在心理上达到一种满意。

创造性:如果满足了所有低层次的需求,网页就可以在创造性上进行设计,从交互方式和美学设计等方面着手,使用户拥有全新的体验。达到创造性层次的网页设计被认为具有最高的价值。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的地位不断显现出来,“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成为未来网页设计主要的发展趋势,它亦是设计的本质所在。在设计网页时,针对目标用户的心理规律进行考量,准确抓住用户心理,设计出合理、有效、良好的网页。优秀的网页设计不但可以达到其建设目的,也能提升用户的体验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杨铠.浅析网页设计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传媒观察,2009(4).

[2]宿效文.浅析设计心理学为“好的设计”服务[J].大众文艺,2012(17).

[3]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4]Susan M.Weinschenk.网页设计心理学[M].崔玮,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郭秀艳.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实证的视角[J].心理学探新,2006(1).

[6]Donald Arthur Norman.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7]werner J.sevenin.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徐培喜,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Robert B.Cialdini.影响力[M].陈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Smashing Magazine.众妙之门――抓住访客心理的网页设计[M].孙艳霏,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第12篇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教师;自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79-02

合理正确的教师自评,能达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对于教师自评而言,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为使教师自评更有效,需关注并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

一、教师自评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自评的定义

教师自评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对照具体的评价内容,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教师自评是教师客观的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总之,教师自评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过程,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自评的重要性

教师对自我合适的评价是其外部评价的基础,不但有利于对教师进行宏观的指导和管理,使教学活动最优化,也能促进教师之间友好竞争,确保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外部的教师评价,需要经过教师的自评机制来内化评价结果,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及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自评是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自评归还了教师的话语权,在传统的教师评价活动中,教师评价目的偏向于对教师技能的考核与评定,评价标准强调统一和量化,这些都必然导致评价实施中缺少与教师真实的对话与交流。教师本人没有说话的权利,只能听从他人评价结果的宰割。关注教师自评,让教师在教育评价中有说话的机会,给予教师在教育评价中跟他评的评价主体一样的平等地位。

教师自评,使教师可以充分阐明自己对教学的观点和看法,对自己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提高教师对自我评价的质量。与其他的评价者相比,教师对自己本身的情况最为了解,最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情况,也最清楚自身在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所面对的困难。所以,只有建立在教师自我评价基础之上的教师评价,才将会是比较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教师也才相对最容易接受。

二、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43年在其《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指出:“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类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做事积极的基础和根源。当人产生某种需要但未得到满足时,有可能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当然,人是一种不断需要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会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人类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高一级,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是指人们对与他人联系沟通,进而产生某种关系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种类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层次中最为高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三、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师自评的启示

(一)关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主导需要,提高教师的自评动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

在人的发展的不同时期,人的需要是不同的。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正是由于需要的存在,才推动了人的行为的动机。要使评价工作收到成效,不仅要了解教师的需要,还要了解教师在某个时期的主导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地采取各项措施通过满足教师的需要来激发教师参与自评的积极性,使教师评价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首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需要是有差异的。根据教师的从业年限,可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新手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三个阶段。新手型教师一般指从业三年以内的教师,其主导需要侧重于生理和安全方面。笔者就曾听一位从事教师(两年)的朋友说到:学校又是搞测试,又是说课比赛,忙得很,可是我从9月份到现在(12月)一次工资没发,就发的奖金,还不够我几个月坐车的钱呢,一点儿劲儿都没有。或许朋友的话,难免夸张,但是这也道出了大部分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人的心声。鉴于此,可通过完善工资福利保障制度,满足其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使教师在开展自我评价时无后顾之忧;成熟型教师是指从业三年到十年的教师,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已得到满足,其更侧重于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因此可以通过深化职称改革,满足其尊重的需要;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其已任职十年以上,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其主导需要更倾向于是自我实现,可通过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所具备的知识,不与社会脱节,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使教师的自我评价更有深度。

其次对于处于发展型阶段的教师而言,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一定要避免仅仅把评价作为判断教师平时工作表现是否优秀的一种手段,而忽视评价的激励、诊断等其他功能。理解且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只找出自身不足,而是要找出且纠正自身缺点,改善当前教学状况,力求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评价的实效性。斯塔弗尔比姆就曾指出: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无论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总结性的、形成性的或是发展性的,也无论是指向教师过去的,还是指向教师未来的,教师自评的目的都是指向未来的,都是为有助于教师未来发展的。

(二)教师自评的目的是为了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教师在其自身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必然将自身自我价值实现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而教师的自我评价恰好满足了教师的这种追求目标。教师的这种兴趣与追求一旦得到尊重,其自身自我实现就有了可能性,教师便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工作中,激发起持久动力。任何一个层次的教师都将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需要。

教师自我评价经过不断地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激励,最终达到自我提高,实现自我专业的发展。这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展示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且满足了自己求真、向上、创新的需要,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和自尊。

(三)创设适于教师自评的心理环境,满足全体教师爱和归属的需要,使教师更客观地参与自评

教师总是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差距,既可能有过低的自我评价也可能有过高的评价或不完全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自评需要良好的人际氛围。人际交往的需要指教师对于外部环境心理依赖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需要在他人或群体的有效交往中寻求个体对群体的归属和互爱。和谐的人际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个体对于群体环境的心理需要。

创设适于教师进行自评的心理环境,使教师感受到爱与尊重,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了解和支持,教师便会更乐于主动真实地汇报自己的评价结果。相反,如果在一种不平等、不利于教师进行自评的环境下进行评价,教师可能会产生无助感与失落感,从而觉得自己的评价只是无用功。所以说,适宜的评价环境也是影响教师进行自评的重要因素。

注重教师的内在需要,提升教师自评的能力,改善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马斯洛的智慧――马斯洛人本哲学解读[M].刘烨,编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张琳华.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学院教师管理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周晓文.教师评价体系研究――以绵阳市两所不同学校的教师评价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侯彩颖.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6]孙德芳.教师自我评价的偏差与调控[J].教育科学研究,2003,(3).

[7]徐献梅.论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师激励机制中的运用[J].2005,7(2).

[8]王娜.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7).

The Teachers' Ability of Self-evaluationof Based on Maslow's Need Hierarchy Theory

YUAN Ling,HOU Ping

(Sanquan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 453003,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