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贸易的基本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及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与国之间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汇兑与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教学设计
国际贸易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因为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这就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设计必须符合用人单位对这一行业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为目标,探索“教、学、做”一体式教学模式,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3.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进出口业务能力,适应外向型企业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分为四个方面:①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惯例与法律,能够制作和审核国际贸易中使用的单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对外贸易活动。②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操作能力。③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礼仪。④创新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探索国际贸易的新途径,能够运用新思路开拓新市场。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及组织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分为课堂理论授课设计和实训教学模块设计两个部分。
1.课堂理论授课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涉及外贸的整个操作流程,环环相扣,互相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按照操作环节的先后顺序来设计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与报价、合同的签订、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共安排34个学时。(见下表)
理论课程按照外贸行业的基本业务程序和主要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并以真实的国际贸易案例为例,分模块按任务来讲解、操练,使学生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同或相似的内容集中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又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度挖掘,使他们在学习完知识的同时,素质也得以提升,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2.实训教学模块设计,旨在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实训教学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通过项目教学实训、情景仿真模拟、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练中懂、懂中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
情景仿真模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模拟,把教室布置成谈判场所,分别让学生扮演进出口企业的谈判人员,双方进行交易磋商,并签订交易合同。通过情景模拟仿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加深对外贸工作流程的认识。
软件实训:利用学校的实训室,通过外贸实训软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
校外参观:带领学生到外贸公司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和实习流程的联系。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专家举办讲座,使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外贸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企业实习:主要通过校外企业参观和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体验、学习,进一步消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现从动脑到动手、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外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3.考核内容和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线,建立全过程化考核体系。总成绩=平时出勤表现(20%)+理论考试(40%)+软件操作(20%)+调研报告(20%)。尽力让考核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既规范了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和公正,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实施,使考试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课涉及的理论比较多,首先通过对理论的系统介绍,让学生了解贸易的产生,贸易各个作业涉及的环节,什么是贸易术语,如何遵守国际贸易惯例等,为下一步的实践实训奠定基础。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少知识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就需要通过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堂讲授以基本理论为主线,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体系,系统地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践应用,以引导学生形成该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方法。在课堂讲授中采用提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通过布置作业、习题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单证系统软件以及国际结算软件,组织学生在实训中心上机模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而且为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贸易实务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校外参观实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都有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些资格证考试,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丰华.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充分利用了simtrade提供的各项资源,通过做好交易前的准备工作及运用网络资源宣传我们的企业及产品拉开来我们的实习序幕,就如同世界杯的揭幕战一样让人紧张而又兴奋。在模拟训练中,我们充分使用邮件系统进行业务磋商,这是我们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模拟系统我们可以掌握往来函电的书写技巧,不足之处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又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在模拟中对不同的业务和角色我们采用不同的贸易术语和方式,我们可以掌握不同价格术语在海运、保险方面的差异。在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的磋商过程中,灵活运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争取较好的成交价格,是我们在未来的贸易实务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simtrade的检验系统可以在我们做完每一笔业务后对我们实习过程的结果计算出准确的误差及正确的结果,让我们明白正确的结果,可以减少我们在类似的业务中的错误。
经过十余天的simtrade模拟训练,同学们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现在同学们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层面。上学期终结实的模拟操作为本次的训练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学们处理起业务已经不再是不知从何做起,相反,本次的操作练习同学们处理的是得心应手,可谓从容自如。在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新形势下,作为未来从事国际贸易方面业务的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流程和操作,必须了解各种角色在贸易中的特点和作用。时至今日对国际贸易这门课程的学习已达两年之久,本次的模拟训练可谓对这两年学习的一个大总结。从国际贸易理论,到国际贸易实务,再到上学期的外贸函电及本学期外贸合同的制定、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在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通过simtrade模拟训练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有了一次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次的模拟实习,我们可以发现以前学习中薄弱环节,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会实际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次模拟训练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操作细节的细腻及流程的缜密,各个流程相互衔接,此流程的疏忽将会导致彼流程无法完成,某一细节的不慎错误或纰漏将会导致整个流程操作前功尽弃,这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敲响了警钟:做贸易一定要仔细 谨慎。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将面对各种各样的业务,碰到各种各样的贸易对象,各国有不同的贸易方式和习俗,我们要培养适应环境、应对各种角色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在simtrade模拟训练中同学们分别扮演五种角色,而供应商、进口商、出口商是我们未来工作时将会扮演的角色,simtrade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说一下在角色扮演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出口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在扮演出口商的角色的过程中,经过准备、磋商、签约、履约、善后几个流程。准备阶段,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并同供应商和进口商建立广泛而牢固的业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根据信息确定目标市场,信息,寻找交易产品和交易年对象,同进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出口做准备,同供应商建立业务关系,为备货做准备,这都是一名国际贸易者所必备地素质。磋商阶段,根据成本、税的情况准确计算成本和报价,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就交易条件达成一致,更是体现我们业务能力的地方。在交易过程中市场是变化的,作为出口商需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在贸易术语上,我们分别采用了cif fob cfr的术语,结汇可t/t l/c d/a d/p等等方式,信用证结汇可以保证出口商及时得到货款但是费用高,多笔业务的开展,不同术语的运用可以加强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费用上的不同核算和支付更是对我们关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验。签订合同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完成了一半的业务,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外经贸合同课程的学习,对于合同的制作我们已是得心应手。本次实习采用的是成文合同,为我们省去了很多细节,成文合同也让我们加强了对合同内容的进一步了解。但我认为simtrade系统中的成文合同存在着不到这出,文本中没有涉及到贸易纠纷等问题,而现实中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履约意味着合同进入实质性阶段,以cif为例,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催证、审证和改证、备货、租船订舱、报检、保险、报关、装船、制单、结汇等环节,每一环节紧紧相扣,一环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业务无法顺利完成。simtrade系统的在线帮助为每一步的进行在线指导,业务日志提醒我们需要做什么,单据的检验系统更让我们及时更正单据中的错误。当业务结束时需要进行善后工作,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的事情,其实善后非常重要,这可以为我们创造新的商机。在业务进行中,我们还通过银行借款或同行间拆借得到更多的资金,以便业务的开展和做大做强。共2页,当前第1页1
进口商的利润来自于对产品的销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寻找交易产品和对象,同进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进口做好准备至关重要。simtrade的业务中心的消费市场为进口商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使进口商可以及时查询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方可获取最佳交易条件和价格,同时选择合适的交易方式签订合约关系到进口商的利益。cif cfr fob交货地点均在装运港口,风险均在货物越过船舷后转移,这就要求进口商及时办理投保业务,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低风险损失。国际货运风险和保险为我们着实上了一课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进货商要在市场上及时将货物销售出去,方可实现利润最大化。进口商的业务流程虽没有出口商的那么多那么繁琐,可每一步的操作关系到自己最后能否及时提取到货物,以l/c 结汇,fob为价格条件的合同为例,进口方需要开信用证、租船订舱、投保、审单付款、报检、提货等环节,如果不能及时投保一旦出现损失是自己的,后果不堪设想。
供应商扮演的是供应产品的角色,作为供应商我认为应该做到主动为先,确定目标市场,寻找交易产品和交易对象,同出口商建立业务关系,为销售做好准备,这都应该及时主动。供货商的交易对象是多家的,在simtrade模拟系统中,供应商必须及时到业务中心的工厂里查询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不断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期获取最佳成交条件和价格,这如同显示生产中,工厂的厂长要及时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状况一样。
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从事的业务主要是信用证业务、单证业务、贷款业务,一笔国际业务的顺利完成是离不开银行的,尤其是以信用证结汇的贸易,有了银行的信用担保可以确保进出口方的利益的顺利实现。
总体来说,simtrade贸易模拟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贸易实习系统,对我们在实际业务中的流程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均有所涉及,为我们将来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模版。虽然实际业务的开展远没有模拟系统如此顺利,但模拟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练的平台,通过今天的模拟操作,我们可以熟练掌握实物的基本流程,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英语基础的薄弱、基本知识的不熟练等问题也为今后的学习指名了方向。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现实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我认为本次实习时间虽不太长,但是同学们对国际贸易的了解程度已不再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业务流程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基本实现了如下基本目标:
1、为未来的实际业务的开展大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交易前的基本工作已经熟练掌握,交易的准备工作已经知道如何去做
3、 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业务磋商,建立业务关系并掌权往来函电的书写要点和技巧
4、对各种贸易术语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能够灵活使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在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核算方面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误差
5、能够正确、熟练的使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签订内 外购销合同,并能在结汇方面掌握基本流程
6、在单据填写方面,能够比较流利的填写各种单据,并能够掌握其中的要点
7、能够掌握进口商、出口商和供应商的基本业务流程
8、对两年来所学的国际贸易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回顾,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 人才培养 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103-03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极大的动荡,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实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是我们一直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既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熟悉一定的实务操作技能。同时,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他一些专业课程的前提课,学生在本课打好基础,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关键。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科发展规划为指引,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以后,才能开始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包括国际结算、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函电等,同时这些课程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的后续课程,内容上难免有交叉和重复。因此我们首先在课程定位方面强调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性,侧重介绍国际商品交换涉及的法规惯例、操作流程、专业术语等内容。明确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应用的技能。同时,在相关知识点向学生介绍后续课程,使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连续性有一定的认识。另外,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借助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收集中国及其他国家经贸政策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实践中最新的和最有用的。
在教学方法上,为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精神,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组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以课本为中心,不能呆板地对各项贸易条件逐条讲解,而应当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为重点,穿插案例教学。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总结和分析以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和借鉴国内其他院校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各取所长,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模块教学
就知识体系来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以国际贸易买卖合同为基础,以进出口合同签订和履行的业务操作程序为轴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能力模块:一是对国际货物买卖条件的把握与运用;二是整个进出口贸易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技术;三是贸易风险、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就教学来讲,该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讲授重点:一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二是进出口贸易程序;三是基于前两项之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教学难点为贸易惯例和贸易术语解读,以及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实施模块组合式教学,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多面广、较散杂,而学生由于缺乏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难以将其串联成系统知识消化掌握的问题。譬如我们将进出口买卖的主要业务环节按照操作流程分成进出易磋商、进出口合同签订、信用证的审核及修改、进出口货物报验、进出口货物保险、进出口货物托运、进出口货物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模块,最后,通过具体项目进行填单教学模拟。
(二)案例教学
理论教学是为案例教学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则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案例通常承载着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在教学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实施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案例教学,我们采用了两种模式。一是用一个出口贸易实例贯穿整个教学,每章以该出易中的相应环节开篇,作为“案例导入”,引出本章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该出易适用的单据样本,使学生直观掌握理论知识在现实业务中的应用。二是汇编了案例题集,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每个章节,从国际贸易术语的讲解,到合同具体条款、贸易争议的处理,再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签订,都提供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小案例供学生分析。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提问、启发引导大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总结的方式外,也结合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布置适当的题目,并提供一定的资料素材线索,要求学生课后按小组进行参考文献阅读、调研、分析和研讨,提出自己观点,写出相应的文献阅读笔记或小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及规范严谨的研究作风。
(三)双语教学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语言和教材基本上都是汉语,单一的汉语教学虽然能使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程序,但学生很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与操作,在进出口模拟操作环节中,很难自如地用英文制作正确、规范的出口单据,尤其看不懂用英文开立的信用证基本条款,更谈不上按照信用证的审核原则,对照有关合同进行审证、改证,严重影响了进出口模拟操作的效果。而现实中国际贸易业务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又比较高,这样就造成了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未来就业要求之间的矛盾,而双语教学是解决此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双语教学,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语言文化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实施,一方面学生可获得国际贸易知识及相关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英语有机结合,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并不是均衡地在课堂上使用两种语言,而是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能力及课堂信息量,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渐进性”原则。譬如在专业术语较多的合同条款部分,对特有专业术语用英文解释,并辅以中文讲解,帮助理解,使初次接触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心理与视听上有一段适应的过程。在教学合同的磋商和订立部分,应用中英文交叉渗透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而对于磋商的情景表现亦尽量全部采用英文,贴近实际。同时,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发言,课堂英语使用比例争取达到30%左右。而在教学货款的收付部分,主要涉及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的使用,应将英文完全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单据和业务流程等均用英文展示,用英文讲解操作实践环节的单据的制作、信用证的审核等重点和难点,以期保证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强,很多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感到抽象,理解困难,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的分离,知识和应用的脱节,但经过实际操作,可以将抽象问题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便于学生理解。实践教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专业的实践教学规划中提出,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为具体应用能力、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分别通过不同的实践教学安排来完成:课程内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践教学课程、创新实践与培训等。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本身的特点,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就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上,理论授课2—2.5学分,剩余的1—0.5学分进行模拟仿真教学,根据情况在课堂内或在实验室完成。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了解某项业务流程的情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课堂内模拟包括在介绍国际贸易流程中使用的单据时,由学生扮演贸易流程中的不同角色,演示单据在贸易当事人间的流转,加深学生对单据使用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海运提单(B/L)的使用流程时,由学生分别模拟B/L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托运人(出口商)、船运公司、船上大副等,就其模拟角色开出相应的单据,出口商最后拿到提单到银行(可由教师模拟)议付,这一过程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如何办理货物的运输,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提单才是结汇所用的有效单据。在讲解结算单据时,也可以由学生模拟贸易商的角色,填制相应的单据并完成单据的流转。例如在讲授信用证结算时,由学生扮演信用证结算流程中的各个当事人,然后在一定的贸易情境中,完成信用证申请书的填写、根据合同审核信用证等业务,使学生真正理解信用证的作用及其与贸易合同的关系。这样把教学放在仿真的模拟环境中进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全面地进行仿真业务操作,是一种很有效率又经济的教学方式,避免了纸上谈兵,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偏重理论教授,忽视实际操作的问题。
2.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外贸模拟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本身课时有限,单纯的课内实践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要求。而引入国际贸易实习软件,让学生在一个逼真的商业环境中体会并实际操练国际贸易的主要流程,这是目前各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专业通过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外贸模拟,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操作软件系统,模拟当今国际商务的真实环境及外贸实务流程。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仿真模拟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在完成外贸模拟课程所要求的操作练习之外,还在课后继续自主练习。从完成该课程的毕业学生的反馈来看,普遍认为外贸模拟课程是大学阶段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对从事外贸行业工作的同学有极大的帮助,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之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更快地融入未来实际工作中。
3.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与学科竞赛
如果说课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课程是分别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中的专业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业务素质培养,那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就要通过基本训练和创新实践来实现。我专业成立了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为主的综合性学生社团组织——“国际经贸学社”。学社以“学以致用、特色锻炼、创新实践”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导师学长为两翼,学术与实践互动双赢”为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社下设外贸业务部,社员主要由已经学习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本专业学生组成,因此可以视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延伸。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各项社团活动,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深化与应用,激发再学习的热情。如组织“外贸沙龙”,对外贸知识和当今外贸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组织企业参观,了解现实外贸及生产企业的工作流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包括国际商务单证职业技能竞赛和两岸校际国际贸易模拟商展竞赛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将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集结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既检验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落实到课程与活动中,又促进了实践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贸易形势不断变化,对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外贸人才时,既要立足专业,还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之一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也以“知识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型转变,通过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学科竞赛为重要方式,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为重要导向,培养符合中国贸易发展实际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各高校依据自身情况及学生的不同特点,可多角度创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厚基础、重能力、强复合、求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蔡筱霞.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9(2):40.
[2] 江美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苏南科技开发,2007(8):69-71.
[3] 李春梅.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整体方案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8(12):188-189.
[4] 李洁.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88.
1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结构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明晰的人才培养标准,合理定位人才的培养结构。职业教育真正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就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技能的人才,这些学生将来都要到外贸企业和海关单位从事工作。作为要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首先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更好地阅读相关的文献,并且能够从事一定的对外沟通交流工作,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国际贸易的特点,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作为外贸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国际贸易管理和国际贸易准则,能够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贸易准则,开展对外贸易。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针对行业发展特点和要求开展课程教学。因此,岗位和人才目标定位一定要明晰,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围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特点,并多渠道搜集外贸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制定人才评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还应该提升他们的外贸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未来工作。
2优化课程安排,突出专业技能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在明确人才培养标准的前提下,应该针对社会发展实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对现有的高职课程进行优化和组合,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此,应该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压缩和补充,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又和当前的外贸环境和行业相距较远的课程进行压缩甚至淘汰,同时及时的补充针对当前国际贸易现状以及国际贸易实际的教学内容,提供更加新鲜的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能够与国际贸易的实际相统一,让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另外,针对国际贸易行业的特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增设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了解国际贸易的准则,不断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应该遵循的流程,提高他们的操作应用能力,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确立合理科学的比例,增加实训课程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国际贸易专业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现状。将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作为核心课程,同时补充贸易实务平台软件系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合理安排校内实训内容,积极拓展校外实习教学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在具体的实训和实习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职业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熟练水平,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此,教学中一方面安排学生到校内实训室参加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开拓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校外实习教学内容。学校建立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采购安装外贸、单证系统、国际贸易模拟练习系统、报关实训系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系统等一系列的实验应用软件,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国际贸易实训室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不断熟练国际贸易的相关流程,提升他们的实践和感悟能力。同时,积极拓展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能够到相关的实习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熟悉各种使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熟练掌握现代化的业务流程,充实实践教学经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企业也需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且能够招聘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4强化外语沟通能力,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行业特点,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交际能力。另外,随着国际贸易逐步走向信息化和自动化,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悉各种国际贸易的相关软件的应用。当前国际贸易交流是通过通讯和网络设备,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为此,国际贸易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双语教学,开设既能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课程,譬如,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致电、外贸口语等,既能够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综合交际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熟悉业务流程。
总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一定要立足于行业特点,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培养既具理论素养又具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外贸人才,更好地服务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促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湛青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属于财经商贸门类经济贸易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外贸流程,具备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运用互联网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分析处理国际贸易经济风险和纠纷实务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类别专业学历层次门类学科报关与国际货运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经济贸易类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经济信息管理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国际贸易实务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国际商务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商务经纪与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知识产权法》、《跨境电子商务》、《版权贸易》、《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实务》、《外贸跟单实务》、《报关报检》、《货代实务》、《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网络营销》。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实践能力;人才需求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含义以及需要具备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指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国际贸易具体实践中的人。而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或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应该满足和符合就业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从而可确定为两个方面:即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专业能力
1.国际商务谈判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与外国客户达成交易的基础。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签订买卖合同的必经阶段,而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商务谈判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比国内贸易中的洽谈交易复杂得多。因此国贸人才在这方面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2.贸易流程操作能力
贸易流程操作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熟练的掌握贸易流程才能够在工作中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贸易流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流程,进出口价格核算,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业务操作,单据缮制与审核等。
3.国际营销基本能力
国际营销基本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能够得到所在单位重视并得到长远发展必备条件。国际贸易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一般的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巧,而且还应具备开拓国际市场和争取外贸订单的能力。因为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一种延伸和集合,在处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条件下,国贸专业人才应该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把眼光放长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国际市场开拓的知识和技巧,积极的开拓市场和争取订单,积累一定数量的客户群,并将客户分级统筹管理,再做有针对性的沟通。
(二)综合能力
1.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在工作中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团队精神素养。根据我们的实践与理论上的理解,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表达理解能力,这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清晰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直接的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人际融合能力,这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让身边的人乐意接近与相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积极从容的处理。
2.现代办公操作能力
现代办公操作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在办公过程中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现代化,信息化的办公模式要求国贸专业人才掌握的一些基本的现代化办公技能,如速记,校对,使用各种先进的数码产品的能力;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文字编辑、表格处理、图片和图形处理的能力;使用电子邮件系统,接收,发送和处理相关客户的邮件的能力。
3.商情判断基本能力
商情判断能力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洞察国际市场形势的一种必要的思维能力。就国际贸易人才来说,必须具备清晰地认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能力,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能力。国际贸易人才应具有透过复杂多变的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迅速分析并作出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果断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以及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能力。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供需状况
(一)就业市场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素质,集中反映国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职业道德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等思想品质,是评价和判定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
2.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通过调查,企业对跟单员、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
3.客户沟通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仅是具备一般的客户沟通技能,而且还要求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作为外贸企业,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加的多元化。客户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就要求国际贸易类从业人员注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别,对目标国(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储备。
4.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这里所指的人际沟通是公司内部人员的沟通,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的工作积极性,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够高效率的工作,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调查得出,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具有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应聘者。
5.持续学习和价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素质,集中反映了国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和评价国贸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旨在反映国贸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身创造力。用人单位认为国贸专业人才具有持续学习并不断更新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是不可多得的。
(二)国贸人才的供不应求及其原因
从实际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供需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增多,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大增,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难以招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学生难以就业。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机制落后导致能力欠缺
在急剧变革的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对应用型人才的适应能力,公关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在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培养都注重学生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宏观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对于国际贸易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未对口社会。
2.定位不清造成就业困境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要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在构建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时应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多地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定位和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而不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现状-味地追求厚基础,而忽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造成毕业生的高不成,低不就。
3.模式重叠限制各异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课题体系设置上基本沿袭了传统的三段式模式——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组合而成,缺少谈吐应对,团队精神等能力的特色培养课程。高校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趋同性,也就导致国贸专业学生竞争力上的无异性,由此产生的能力上的结构性的矛盾加重了人才的竞争和就业难度。再看实践能力的锻炼,目前所有高校国贸专业都有各种类型的实习教育计划,但大部分采取的形式为教师带领学生与工厂、企业进行简单的参观,很少安排实际的操作练习。
三、对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重点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积极实行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在教育过程中,将英语作为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模式。学生的英语能力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学习与运用中提高了。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训练内容,让应用型国贸人才与企业需求接轨,与国际接轨。
(二)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接轨
“学以致用”既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学校的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接轨,就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重点考虑如何将实践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使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取得一项甚至几项外贸行业的岗位资格证书,是他们找到工作岗位的敲门砖。这就要在教学中使专业教学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及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考证项目主要有: 外销员、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等。
第二,实验室模拟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要求学生以模拟具体商品交易为背景,从外贸企业的注册开始完成外贸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修改,出口托运定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出口货物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学生通过虚拟操作或角色扮演,亲身经历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流程及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书本上的知识体系就更好的与实物相结合了,从模拟实践中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弥补不足。
第三,走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道路。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革新的思想库。人才培养可由校企共同承担,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并可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大型企业一般都设有实训的生产岗位和企业培训中心,中小型企业则提供实际的生产岗位,为在校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与外贸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和社会要求,能够迅速胜任外贸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就要顺应市场的需求,在以就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培养宽口径复合人才的指导思想上,设计科学、系统、合理的教学体系。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新体系。新体系要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要注重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协调。借鉴发达国家人才模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一,实行新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能力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开展脑、手、脚、和心协调发展的教育。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专业素养,并且在教育中赋予学生某种谋生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思维模式的自主独创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起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
第二,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计,教材处理以及学习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学的需求,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另外,强调学习要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学生应该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熟练运用相结合。反对死记硬背的的片面的知识学习,学校应该多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以及调研报告。
第三,实行“双元制”教育体系,走现代化学徒制。双元制的教育体系是企业与教育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同生产紧密结合。双元制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延杰.地方本科院校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问题探讨2010(6)
(2)田俊芳.国际贸易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经济管理者,2010(16)
(3)孙滔.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企业导报[N],2010(2).
(4)李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商业经济,2010(2).
**年**月**日,我来到**进出口公司单证部实习。在实习期间,我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单证程序,有些原来在课本上或者实训课程上学的知识还是很实用的,让我感觉上手很快,在单据制作过程中,每个单位是有自己固定的模式,有些东西当然是课本上无法学会的。还是很感谢单证部的胡老师和张姐交给我们的一些单证这块需要注意的东西。
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自己动手填空票据,也学会了如何从六联单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数据,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虽然主要的能够填写,但是还是会有一些细小的错误,这就让我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一个启示:做单据这块,虽然工作不是很难,但是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尤其是对于信用证这样的支付方式。在这期间对于贸易流程需要的基本一套单据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包括:定舱委托书,报关需要的核销单,发票,装箱单,商检的通关单,还有原产地证等,并不是每一票都需要所有的单据,而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再制作相关的单据。
再就是我们亲自去了湖北贸易促进委员会,去那里盖原产地证书的章子,也是让我们去了解贸易的基本流程,以及需要了解的商检局或者贸促会的基本手续。这些都是无法从学校学会的。在xx进出口公司老员工的带领下,学到了一些贸易基本常识。
作为一个新人,不管是到哪里,在xx我学会了很多,首先是一个自己学的态度,在那里,我看了一些平时没有注意的书目,如《海关进出口税则》,《海关编码》,《ucp600》,《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知识手册》等一些有关贸易的书籍,从自己的阅读中收获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再者,就是到一个新单位要积极主动的做事,看事情做事情,因为别人都有自己需要忙的事情,只能有空会跟你交流,你就要学会自己去看,去学别人的东西。最后就是要学会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其实自己暑假已经在一家外企实习过,对于办公软件有些了解,可能没有经常使用,或者每个地方有自己的不一样东西,程序会有不同,所以在那,我也跟着我们一起实习的龚影映身上学会了许多办公用品的使用,如: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只有自己去操作了才会更加熟悉。
我真的很感谢xx进出口公司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实习的机会,很感谢带我们的老员工,是你们教会我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对一个企业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让自己对纺织品这一块有了更大的兴趣,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论文摘要】在21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所需职业技能需求做了调查研究。
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不论来自何种途径,其所需的基础知识及职业技能的训练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但是,在现阶段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并为企业所用,学校教育的课程与训练活动是否能跟得上时代;在现今失业率的不断提高,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培养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已刻不容缓,特别是高职院校。
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本研究从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以作为高职教育专业规划与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1研究范围
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大致可区分为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能力、工作态度、判断能力概念能力等六项本研究主要针对专业能力,即职业技能。
2研究流程与步骤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产业界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际贸易公司从业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确立国贸专业技能的基本内容;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形成问卷初稿;通过相关从业人员业者问卷预试并修正后,再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了解相关企业认知的国贸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技能及其排序;通过量化分析,归纳出研究结论与建议,以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与实训设计的参考。
3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调查业界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需求,从商务英语(贸易英语会话能力、英文阅读能力、英文商业书信能力);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信用证实务、国际货物运送实务、国际货运保险实务、关税法规与通关实务、国际商务仲裁、国际贸易谈判技巧);国际营销(国际营销基本理论、市场调查、贸易参展实务);贸易法律(民法、商法、贸易法规);国际金融与汇兑(进出口贸易财务操作、国际汇兑暨厂商外汇操作)五个层面进行题项设计,受访者依其认知的各项能力的重要性分别回答。问卷采用采李克特尺度衡量各项能力的重要性,r非常重要j5分、r较重要j4分、r一般重要J3分、r较不重要j2分、r非常不重要J1分,N不计分。同时为了解职位自身背景对答题的影响,针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国际贸易行业的工作年限设计了个人资料部分。
4资料搜集
本研究采E—MAIL邮寄问卷调查法,发出问卷285份,回收有效问卷l79份。有效回收率62.81%。对回收问卷,计算各题项平均数,了解国贸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技能与排序,以作为高职校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计的参考。
对目前电商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电子商务专业属于新兴专业,自诞生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是综合性强的学科,发展非常迅速。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为使培养的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
现在的电商传统教学偏重理论教学,学生专业课程结束后,不知道学到知识该如何操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探索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理论性强的电商基础课进行改革,合并为网上贸易实务课,采用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不仅重视电商理论教育,更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电商人才。
一、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多,实践少。电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多偏向理论教学,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实践课,实践课也多从属于理论课,基本属于验证性实践课,学生在实践课上只是机械的操作,缺少真正的商务实践;有的院校实践课直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理论,学生并不能学习到具体操作,而企业需要的是能直接上手的实操型人才,现在电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较为不利。
2.模拟教学软件缺少商务实践。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践常用仿真软件模拟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就是采用仿真软件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中实践操作,但这样的教学有明显的缺点:仿真教学环境较为僵化,强调流程,学生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仅仅让学生实习B2C、B2B、物流、网上支付等内容,不是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忽略了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的业务分析能力。电商企业需要的是如何获取订单、增加流量等具体业务能力,模拟软件无法给出,和电子商务专业素质要求相差太大。
另外仿真教学项目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业务,无法准确地反应市场,新的交易模式、新的理念和新的管理思维在不断涌现,学生在校期间多学习电子商务新的东西很有好处,如果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软件不可能有新的东西出现就更新,这就使得学生在这种方式下很难学到新的理论,毕业时也就很难快速地适应市场,难以解决电商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
3.电商企业实习问题重重。针对仿真教学软件的问题,有高职院校探索校企合作,让学生去校外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电子商务实践。[1]校外实习教学方式虽然商业环境是真实的,能在真实的电商平台上进行体验,但在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校外实习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运作流程,很多流程都涉及到商业秘密,同时企业考虑到成本,在自己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从自身角度考虑会让学生一直在同一个较初级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如客服、物流,让学生重复操作,以减少培训成本,或干些杂活,故学生不可能在企业学习到所有的电商运作流程,这样学生实习下来真正懂得电子商务运作的很少,另外,校外实习是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企业有需要,学生才有机会去实习,一般接受学生实习的电商企业每次需要学生只有几名,双十一这天需要大量学生去实习,但仅仅是物流和客服等岗位,这使得在校外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完美的。
校外实习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电子商务企业每次接受实习的学生都很少,学生实习比较分散,教学管理难度非常大,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即使碰到问题也得不到教师及时正确的答复。同时由于实习学生企业不一样,实习内容不一样,时间不一样,造成对学生的实习考核很难,缺乏统一的标准,而这又涉及到学生的成绩,成绩又与奖学金等各项评优挂钩。其次校外实习这种方式要求企业与学校多沟通,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但在实践中碰到了难题,企业从创造利润角度考虑学生的实习,学校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人才,而这两者是有矛盾的,企业多花时间培训人才势必损失利润,考虑利润又不能有效培养人才,所以目前校外实习并没有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共赢。
二、《网上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针对上述缺点,网上贸易实务可采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务强调的是操作性,所谓网上贸易实务课程一体化教学,就是把网上贸易实务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环节有机地进行整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主线,课堂以学生为主,并以此来制定教学计划,确定综合能力整体培养目标,通过边教边学边做各教学环节的落实来实现整体目标。具体教学理念如下:
一体化教学以专业实践活动内容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将电商基础理论内容分解为 “网上购物”、“网上调查”、“网上开店”、 “网店装修”、“网店推广”等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在淘宝等真实商业环境中实现购物调查、开店装修、推广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处于主导地位,而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先介绍“网上购物”、“网上调查”、“网上开店”、 “网店装修”、“网店推广”等相关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实践操作,在操作中碰到问题再问教师,教师解答,通过这些具体操作边教边做边学学会电商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企业商务和管理知识,因此,网上贸易实务课程一体化教学内容是网络知识、电子商务知识、网络营销知识、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等内容的有机整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按照网上贸易岗位能力、网上贸易业务流程和学生思维逻辑来进行设计,以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为特色,把主要教学活动置于各种操作中,故教学内容可安排体验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市场调研、网上开店、网店推广、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网络交易安全等学习任务,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业务流程, 训练和培养学生网上购物、开店、网上市场调研、网店推广、电子支付等实践能力,培养出能独立从事电子交易、网上市场调研、网店开设、网店推广等业务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上述的要求,我们拟把课程内容分成三个阶段
1.体验网上贸易、网上购物阶段
这一阶段首先体验网上购物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熟悉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和运作过程,主要涉及网上商品信息的收集、网上支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知识。通过简单的购物流程,一方面突出网上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流程,另一方面体验网上贸易的运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2.网上市场调研、店铺开设装修阶段
通过网上市场调研,并通过调研分析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确定准备在网上销售的商品,拍照后上传,通过调研确定产品组合和市场定价,最终在淘宝等网站上开设自己的店铺,通过分解真实的工作任务,推行学练结合的教学和情景模拟,将讲、练、做、想有机融合,使学生熟悉电子商务的工作流程与具体的工作岗位职能,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电子商务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按照网上市场调研、分析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拍照上传、通过调研确定产品组合和市场定价、在淘宝等网站上开设自己的店铺,形成各个模块的典型任务,通过学生不断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岗位意识、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
3.网店推广阶段
在此阶段,学生通过标题优化、主图制作、上下架时间安排、宝贝详情页制作等内功来吸引流量,运用免费搜索、淘宝客、淘宝活动、美丽说、蘑菇街、微博等方式来推广自己的店铺,通过推广,扩大顾客转化率,每个任务的设计紧跟行业前沿,兼顾培养良好职业素养。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上贸易工作,既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又有着因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带来的较为频繁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在课程教学中适当拓展教学任务,灵活应对网上贸易领域中行业前沿及热点问题。
(三)教学实施
1.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体化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实施的,因此,要有效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应处理好下面几个主要的关系:
(1)学生自主的“学”与教师有效的“导”的关系
学生自主的“学”主要表现为善于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教师有效的“导”则体现在:内容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上是倡导团体精神与协同指导,实施的内容前后呼应。例如,网上开店商品的选择就源于之前的网上市场调查,网上开店子模块指导的内容应与后面的网店推广子模块的指导内容有联系。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辨证统一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取知识的有效保障。实践教学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个性的良好发展,但不能忽视对相应的理论知识目标的认知。因此,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削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是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掌握而不是被动的教。
2.实施的具体内容
(1)制定教学计划
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根据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专业课题,每个模块要有具体的基础理论和实操技能要求。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既有基础实训,又有专业实训;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创新能力训练;既要强调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又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2)整合教学课程内容
一体化教学把整个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以便于学生日后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此外,实践教学内容以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保持模块之间实训内容的连贯性,同时尽量选择接近实际的方法,如真实的淘宝开店、网络营销的具体操作、现代物流配送方案的制订等,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操作与现实没有脱节。
(3)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际工作情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如淘宝开店不是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淘宝开店学会电商的基本操作,进而在京东、速卖通、敦煌、拍拍等平台上都能运用自如。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在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网上贸易实务课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法:利用真实操作、案例和典型数据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觉思考,自主自愿进入课堂内容学习。[2]
2.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真实任务中完成业务操作与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如在网店推广时设计标题优化、上下架时间安排、宝贝详情页制作等具体任务来吸引流量,通过这些任务的实施,学生店铺能看到流量的增加,这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单纯理论教学要好很多。
3.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不再是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并最终得到这个结果,最后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价。[4]
在网上贸易实务中通过宝贝上传和网店装修这一完整项目的具体实施,让学生学会解决宝贝上传和店铺装修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占主导作用,学生碰到具体问题再去解答,这种方式比单纯理论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4.真实体验法:在淘宝网上,要求学生分别以消费者和商家的身份体验网上购物、网上开店,培养学生网上销售能力与网店运营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理念;情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74-02
一、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将培养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地位。为此,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应突出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而过去一直采用的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进行了尝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模拟将学生带入实际业务环境中,并激励学生运用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掌握的理论知识完成业务模拟,在实训环节中则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外贸业务流程。
(二)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改之前,课程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这种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也要相应地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由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构成。过程评价贯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全过程,对学生在各模块中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实训过程表现进行评价。终结评价结果包括理论知识卷面考核成绩和实训报告评分两部分,分别检验了理论教学效果和实际业务操作成果。
(三)紧扣实际,增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在理论教学部分,授课内容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围绕外贸业务流程展开课堂教学。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之后,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这些概念和理论在实际业务中是如何加以运用的,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在实际业务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而实训部分学生的操作内容与现实挂钩,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体验贸易业务流程。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课程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强的课程。它以商品进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外贸方针政策为指导,阐明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能处理索赔、理赔工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公司教学法和软件教学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本课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一些具备情绪色彩以及主体形象的载体引入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心理机能。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别实施了不同的情境教学法,以实现该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全程运用。
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对理论教学的知识框架进行调整,完全依照外贸业务流程展开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按照外贸业务开展的阶段分为三个项目,分别是出易准备、出口合同的拟定和出口合同的履行,这样学生学完这三部分知识的学习后能清楚地知道一笔外贸业务是如何进行的;出易准备项目讲解寻找客户的渠道和商务函电的撰写知识。在出口合同的拟定项目部分,课程内容按照合同主要条款的先后顺序展开,分九个模块详细讲解了合同主要条款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在出口合同的履行部分,课程按照履行一份出口合同的业务流程,分七个模块分别讲解各业务阶段的操作要点,以及所需要使用的单据的填写规范。这改变了以往流程和单据分别讲解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这些单据有什么作用,应该在合同履行的哪一个业务阶段使用。
在教学方法上,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理论教学部分引入了一家出口公司的案例,以该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作为背景构建了十八个教学模块的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虚构了一个职场新人小孙的角色,通过这个角色将学生带入到模拟的工作情境中,使他们以小孙的视角设身处地的思考和体验如何将学到的理论进行运用。每个模块都制定了任务书,由“情境构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任务”和“教学过程”五部分构成。每个模块的“情境构建”都包含了一项小孙在一笔出口业务中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例如拟定合同价格条款或购买海运保险。在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入情境,强调完成情境中小孙的工作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然后详细讲解理论知识,此后回到学习情境中,结合情境内容布置学生课后需要完成的任务和下次课讨论的内容。因此,学习情境贯穿每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学习全过程。通过情境教学,能将外贸知识和实际业务联系起来,以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真实现场感,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业务场景中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任务”则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的机会,同时能让教师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情境教W法实施之前,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单据缮制为主。教师进行单据填写规范的讲解并在外贸单证教学软件中布置单据填写练习。单据知识讲解结束后,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老师分配的业务背景中的信息,按照业务流程完成一笔出易的全套单据的填写。教师根据全套单据填写顺序是否正确和单据填写正确率来评分。这种围绕单据填写展开的实训虽然使学生掌握了单据的填写要求,熟悉了货物出口流程,但是整个过程比较枯燥,而且实训的内容重点在单据填写上。
实施情境教学法后,课程以真实的市场环境构建实训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中体验出易行为。学生需要筛选国内企业的产品并为其寻找国外买家,并尝试进行交易磋商、合同签订等出口业务。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立一个贸易公司,自己设计公司组织结构、公司名称和公司LOGO等,通过网络等渠道寻找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买家,并进行联系与谈判。老师每周监控操作进度,协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了解每M学生与外国买方的邮件往来情况。由于一笔交易的开展时间长,受课程学时的限制,在学期结束前学生没法完成交易全流程,因此要求学生在实训报告中画出业务流程图,并提交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填写的全套单据。
四、课程考核方法的改进
(一)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由课堂表现和实训过程表现的评分组成。根据出易准备项目和出口合同拟定项目的11个模块中的22项“学生任务”的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这些任务需要学生结合课后自学内容或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教师以组为单位对任务完成情况打分。实训过程的评分来自于实训中小组的演讲分数。该演讲能检验小组成员在实训中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实训的参与程度。
(二)终结评价
终结评价的分数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训报告成绩组成。期末考试考核的内容是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合同条款翻译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实训报告根据报告评分标准打分,内容包括公司框架、市场分析、产品推广、英文产品目录、出口单据等。
参考文献:
[1]钱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2).
[2]张君斐,蒋紫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0,(3).
[3]兰琦.浅析模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威力[J].技术与市场,2014,(3).
[4]廖万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
[5]张君斐.以典型产品贸易为学习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J],职教技术教育,2014,(14).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
ZHENG Han
(Logistics Colleg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Zhuhai,Zhuhai,Guangdong 519087,China)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是当今的首要课题。作为外贸商务英语任课教师,笔者把以工作为导向的英语课程,进行了系统性设计。特以外贸函电课程为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课程的设计过程、实践过程及评价。
关键词:工作导向;工作场景设计;贸易环节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12-02
一、教与学过程的导入
首次课,教师要明确本课程所用教材的宗旨、特点、要求、各章节内容、进度安排、作业方式及课堂要求,明确考核重点。要求师生共同做到对所学课程心中有数,目的是让学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学习,以便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明确这门课的重要性及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性。教师带读函电范文后,要求学生对范文认真研读,并对每单元学习的核心和重点作重点练习。结合课文章节,学习每单元的商务英语函电表达,理解掌握商务信函的语气、措词、层次、建构。语言是语音与文字的结合,应尽可能多地朗读、背诵词语和范文。带领学生大声朗读,做到熟能生巧,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力求争取实现口笔双丰收。分组和角色进行贸易环节的实践操、演练、展示成果。为保证模拟谈判成功,教师要做任务下达前的知识铺垫准备。要把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堂练笔作业记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程度作为期末考核项,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课堂记录的好习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严肃课堂纪律。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该记记,该练练。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提炼,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学生水平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烦琐的知识具体化。作到上下有交代,横向有联系,提纲携领,举一反三。注意词汇使用的重复率,以便符合学生记忆的规律。期末考核标准:以出勤、课堂表现、笔记、作业、学生的言行、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与教师的合作性为依据,结合期末考试成绩总体评价给分。
二、课程实施的内容
《外贸函电》课程教学内容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构建,涵盖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支付、包装、装运、保险、索赔等磋商环节,主要讲授信函的行文结构、外贸专业词汇及语言文体等特点,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外贸英文函电写作及处理技能。该课程大量采用外贸业务真实材料,着重介绍电子商务时代函电的写作特点,强调翻译技能、商务谈判技能以及国际贸易知识在函电写作中的恰当运用。国际贸易知识:通过讲授经贸特别是对外贸易中所包含的每个基本流程,如建立贸易关系、询盘与答复、报盘和递盘、还盘与反还盘、订货、接受与签约、包装、装运、支付与结算、保险、商检等,掌握最基本的贸易理论、专业贸易术语、基本实务,使学生较准确地翻译和运用相关商务电函了解贸易的国际惯例,掌握对外贸易知识,理解职场规则中各国的时间观念。
外贸函电模拟实践课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按载体的范围、种类、课时、情境授课,实践重点。课时内容:6课时,外贸函电信件结构及格式,电子邮件及礼仪信函与电子邮件等的结构、基本礼仪电子邮件的文体、词汇特点、模拟实践信件等结构布局。机械、机器制造;3课时,建立业务关系的程序和环节,介绍公司及产品及获得对方信息的几种方法和渠道,建立业务关系信函的往来写作,维持业务关系信函的写作。信函写作的专业术语、正式语体。化工、冶金;3课时,询盘、还盘询问产品价格、付款等信息信函的写作,询问产品具体功能、特色等信函的写作、询问公司信誉状况信函的写作,再还盘。农产品、土畜产品;3课时,发盘纺织品实盘、虚盘及相关表达方式,用信函报一个或两个商品信函的写作,用报价单报多个商品信函的写作。纺织品、贵重金属、五矿产品;3课时,还盘。还盘常见单词、词组、句型。就价格、付款方式进行还盘类信函的写作,从建立业务关系到还盘的谈判口语。日用品、服装、饰品;4课时,接受及签订合同填订单。根据双方往来的信函缮制合同,就有争议的条款进行沟通类信函的写作。药品、保健品、食品;4课时,付款、信用证各个条款,信用证修改书各个条款。催证函、修改函的写作。家具、家装、办公用品;6课时,运输。要了解货物运输流程、能读懂涉及的运输单据,催促装船、延迟装船类信函的写作。装船通知的写作。货运联系租船订舱事宜类信函的写作。瓷器、陶器、厨房用品;4课时,保险。常见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英文表达方式。买卖双方就相关保险险别或投保金额进行磋商类信函的写作。木材、煤炭、塑料制品;3课时,索赔。索赔的流程及索赔单据,索赔及理赔类信函的写作。金属材料及制品;6课时,整个外贸流程模拟实践。整个流程的相关信函的写作,单证的缮制等;3课时,测试。测试方法;口、笔试。共(48)课时。《外贸英语函电》教法的创新性:教师首先向学生交代本课程所用教材的学习宗旨、特点、要求、内容提要及考核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心理期待值,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以便达到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效果。作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立。
教学特点及效果评价:《外贸英语函电》是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对外贸易业务活动的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是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展示,体现的是更具职业导向性和实用性的训练。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学生学习目标达成而服务的。如果违背这一点,再完美的课程也没有效率。因此课堂成果评价是以学习者的实践能力提高为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合作互动的氛围、与教师配合的默契度、课堂的实践比例和互动的有效性都是课堂效果的评价依据。此外教师是否精神饱满,备课是否充分,讲解是否熟练,重点是否突出,难点的解释是否清楚明白,讲课风格上是否得体,语速是否适中,抑扬顿挫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讲解的熟练程度到知识的扩展范围的有效性,都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敬业程度和对教材的准确把握程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语言的精讲,课堂的多练,以及课堂效果的当堂检测无一不是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再有学生的课堂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课堂实践的有效性是否当堂得以验证就是检验课堂效果的标准。
教室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课堂,而要真正体现教学实践水平就是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外贸函电各环节的实物模拟教学从教学效果来看非常理想,提高了学生对外贸环节清晰地了解,对学生走上社会的入职成功和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提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尽快成熟,独当一面。以笔者的社会实践经验,建议各个专业都应该开设国际贸易及贸函电等课程,作为提高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经济流通、提高综合知识素质的必修课。
一、对外贸易职业技能的内涵
对外贸易职业技能是指在对外贸易业务过程中利用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圆满完成对外贸易业务流程的岗位技能,这一技能以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以较高的个体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为基础。
二、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选择
根据对外贸易的工作特点,一笔外贸业务(以出口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等7个模块,可以细分为了解产品、熟悉市场、寻找客户、建立贸易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签订合同、预收定金(或催、审、改证)、备货、租船定舱、报关报检(保险)、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纠纷处理、存档备案)等18个递进业务环节。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外语语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
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任课教师要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熟悉各典型工作任务的执业要求,明确所教课程在外贸业务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并指导专业教学;第二,学生要清楚外贸业务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自己的个体特点,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强化专业岗位技能,有的放矢地指导专业学习。按照对外贸易业务流程,在企业专家和本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将对外贸易工作大致分为外贸营销、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外贸物流、外贸财会、外贸文秘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要求。
1外贸营销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熟练,能撰写、阅读英文邮件和外贸函电,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2)能够操作电脑,能够运用各类办公软件、专业软件和办公设备。(3)熟悉公司经营范围,了解公司经营的产品;熟悉外贸操作流程,能单独操作进出口业务。(4)能够运用电脑或通过及其它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业务、多渠道收集客户及产品相关资料。(5)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能够开发和维护客户,具备一定的客户管理意识。(6)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
2外贸跟单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熟练操作电脑,能运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3)协助业务员或经理履行贸易合同,打样、产前样确认、产中检查、产后验收。(4)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业务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5)熟悉工厂生产流程,掌握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知识。(6)熟练掌握外贸商品学的各种知识。
3外贸单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2)能够运用电脑、扫描仪、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缮制外贸合同和购销合同,根据合同或L/C要求缮制各类各类外贸单证。(3)熟悉信用证种类及信用证条款内容。
4外贸物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能独立报关、报检,办理租船订舱事宜。(3)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多渠道了解国际航运行情。(4)有一定的市场拓展能力。
5外贸财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2)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3)熟悉外贸成本核算。(4)能够独立办理国际结算事宜。6外贸文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1)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网络管理知识和电脑、办公软件操作能力。(2)熟悉外贸流程,口才良好,表达能力较强。(3)独立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4)独立组织会议,安排客户的吃、住、行、观。(5)独立办理各种文档资料的归类处理和存档备案。
(二)选择技能培养模式
1课证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前文所列的对外贸易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将对外贸易目前的适应性岗位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会计、外贸文秘等,这些岗位分别对应着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会计证、涉外秘书等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校企合作的职业行动能力分析,明确了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并据此设置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情景),课程与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对应;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侧重于每一个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同时充分考虑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形成“课证结合”的教育模式。因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直接关联,对学生的就业有直接指导作用,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具体,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
2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做三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让学生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掌握岗位动手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尤其适于外贸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外贸易是与境外客户进行的一种商品、服务或技术的交流活动。从上述外贸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者,必须具备外语语言交流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交际、管理和协调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整体植入学生的个体,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即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明白在学校生活的三年时间里要学些什么,专业对应的行业状况如何,让学生对专业和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一学期,侧重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外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外贸行业的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以及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辅导下结合个体特点初步确定就业方向,有方向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学期,即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中英文表达、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应用等通用能力,侧重英语交流、外贸实务基础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贯穿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等职业理念。
然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贸专业基础以后,通过技能进教室、实务进课堂、企业进校园等方法,将真实的外贸业务引进课堂,以外贸实训中心的外贸操作平台为基础,以真实的进出口业务为背景,采用模拟训练、实务操作、顶岗作业等教学模式,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或模拟的)进出口业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英语应用等通用能力;在突出专业英语应用的同时,强化外贸营销、外贸制单、外贸报关、外贸文秘等专业技能,培养业务操作技巧,同时,通过具体业务的检验,学生对个人在业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专业理论的不足有了具体的了解,拾遗补缺,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通过企业人员参与、实训中心模块化技能培养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外语应用等通用能力,通过项目设计、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外贸项目设计,彰显学生个性
外贸项目设计是在学生两年外语与外贸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某一具体的业务需求,综合运用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整个业务的流程(业务环节)进行可行性设计,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章显学生的个体特性,激发其对本专业、行业的兴趣和信心。三、完善高职高专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并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际业务操作的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关心学生等基本素质和良好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具有基本的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基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熟悉所任专业与对应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就业的相互依联程度,熟悉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及时将企业新方法和管理新理念补充进课程。
(二)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职高专培养的是能服务某种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基础。要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外贸人才,以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英语、计算机、实务操作、素质拓展等知识和能力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之中,构建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不失为高职教育的良策之一。
(三)建立与岗位动手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相配合,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为教学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胜任专业岗位的执业要求。
(四)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由懂行的专业人士全面协调和指导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系部二级分配管理办法,充分体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企业专家、指导教师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