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医学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83-02
一、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的途径和结构。传播知识迅捷、海量和易得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冲击了传统科学知识传播的格局。处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医学科学教材、书籍、杂志等也在多媒体教学中脱颖而出[1]。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IDPF)2010年1月的统计显示,虽然仅占全部图书市场销售的3%,教材较上一年也有四倍的增长。2011年7月开始,随着iPad走进美国高中,随即引发了电子教材的开发。
世界正进入“无纸书籍”的学习新时代,电子课本以及教材包已经悄然迈入教育的殿堂。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近期开展的“三通二平台”建设之际,电子课本以及教材包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抓手[2]。医学研究生教育也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的优势,从国内教育应用状况中探索医学电子课本的示范应用。
二、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教育资源也愈加丰富。医学教育逐渐成为由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模拟接诊室以及教学医院等组成的完整、丰富的教学单元。选择最新、最前沿的内容进行讲授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生先进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阶段,教学活动大型化、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单一化的状况仍然在很多高等医学教育中存在,传统封闭型、记忆型和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被很多医学院校继续采用。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正逐渐进入现代医学教育。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医学院医学教学中逐步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利用计算机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同时,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在国内兴起,不出国门,也能接受世界顶尖名校的免费教育。一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运动正席卷中国。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一种产物。
三、医学研究生教育难点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在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合格的医学人才,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技能,进而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4]。这些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医学实践并完成更高层面的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现代社会还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实践为导向,具备向公众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所应有的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5]。
但是现阶段,一部分医学研究生教育仍然以讲授、实验、分组实习的传统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实验课时相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也提到有必要持续减少课堂讲授时间,而不断增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以问题为导向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病案CBL(Case-Based Learning)以及基于团队合作TBL(Team-Based Learning)的学习等,将模拟或模型教学应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6]。与此同时,更好和更时髦的教育系统――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作为新一轮的全球学习革命,正在用技术完成教育资源民主化。这场从硅谷和MIT发端的在线学习浪潮,旨在“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MOOC终将满载着顶尖高等学校的精英课程,往免费精英大学教育的未来一路奔去。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势必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优势
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使得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一些难以口头表达、难以肉眼观察到的实物、过程实现最方便、生动和形象的动静态模拟,对于形象理解这些实物和运动过程有着极大的帮助,能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开放性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可以借助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和海量的存储,提高医学信息量;在计算机特有的查询功能协助下,可以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和内容;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集合了多媒体的技术优势,由声音、图像、视频及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元素构成[1]。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保留了类似传统书籍和杂志“翻页”阅读方式的同时,增添了纸质书籍和杂志所不具备的动画、音乐、声效、图文等精彩效果。
五、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部对改革教学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从多媒体元素聚合角度看,明显优于常用的演示文档(Power Point),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发挥余地;此外,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可以在调动研究生的视听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7]。例如在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中建立和应用全数字化人体真实结构三维模型,即数字化可视人体(digitized visible human),无疑将大大改革解剖学的教学,医学研究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手动跟踪每一个结构(如骨骼、肌肉、血管及神经等),将对现代研究生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有着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8]。
六、结语
及时准确地将世界新技术革命、医学研究发展以及医学新学科发展信息反映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借助计算机技术新兴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将在多媒体教学中脱颖而出。从事医学研究生教学的导师应主动学习并且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新技术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相信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势必会在现代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应用优势,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掀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步金梅.Iebook医学科普教材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300.
[2]吴永和,马晓玲,杨飞.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阐释与研究――基于标准研究、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1):17-28.
[3]梁茜,张万红.浅谈中外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差异[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32-435.
[4]黄婉霞,张立威,王家骥.中澳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比较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2,(3):472-474.
[5]Nikendei C,等.德国医学 教育[J].汪青,编译.复旦教育论坛,2010,8(1):93-96.
[6]M.Brownell Anderson Steven L. Kanter.北美医学教育,2010[J].刘瑞梓,译.复旦教育论坛,2011,9(4):91-9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存储、传输和互动交流等一系列软硬件技术的综合。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正带动医学教育技术进行革新,已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对医学教育尤其是基础医学教育有何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与医学教育整合,以及信息化的医学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化体系?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不是是否选择而是如何面对的问题,并且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是配备先进设备,开设信息学讲座和信息技术培训就是信息化了,而是要系统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最终使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本文从数字化人体三维模型、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在线课程平台、立体化教材、微课制作等方面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特点分析
高职医学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服务于高职教育,首要任务是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高职院校应该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能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体系,也不能成为岗位职业资格培训的附庸。高职医学教育具有技术性、实用性,其主要目标培养的是数以千万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医学人才。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将教育学、医学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社会期望值更高,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高职医学教育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全面。
我国的《科学技术辞典》将医学定义为“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医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医学所研究的是与自然和社会相互联系着的人。”这一定义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反映了当今医学领域的内涵与发展。经典的医学科学主要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部分构成。相对于临床医学而言,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内容,是研究人体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生理病理规律的科学体系,是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基础医学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进入相关医学殿堂领路人的角色,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2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数字化人体三维模型(数字人)
尸体解剖和标本观察是解剖教学中最重要的实验手段。但是,随着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尸体标本来源匮乏,库存不断减少,学生参与尸体解剖和实物标本观察的机会逐渐减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解剖教学中的这些矛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解剖学教学手段变革的重要问题。传统的系统解剖教学通过制作尸体标本供学生观察,标本在使用过程中受场地和时间等条件限制。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利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技术辅助解剖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数字化人体计算机三维模型是在连续薄层断面图像精确配准数据分割基础上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的虚拟模型。可在计算机显示屏或虚拟现实环境中交互显示。在三维模型上可从多角度观察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还显示了一些在标本上不容易立体展示的结构。所重建的结构可以用伪彩色任意搭配显示,可任意旋转观察或录制特定角度旋转的视频。数字化人体三维模型应用于解剖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在三维空间观察人体器官结构的形态及位置关系,学生还可在课后自主地观察学习,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加强与临床的关系,体现基础医学课程服务于专业的理念。
2.2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肉眼观察标本和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缺点。多媒体显微教学互动系统可以避免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并具有诸多优点。集电脑、高级显微镜、摄像机、语音系统及网络为一体的显微形态互动多媒体教室可以实现图像、语音的网络互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控制一台电脑,可以投影教学;可以直接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对采集的显微图像实时观察,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有效实施动态分析和讲解。学生可就所观察的病变图像及遇到的疑问通过系统及时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人机对话、师生对话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图片的远程共享和远程教学。显微互动教学与病理网络教学相结合,既达到资源共享,又有助于加强实验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与学的互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强化了实验教学的目标意识,淡化了学科意识,在今后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2.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医学实验教学中许多昂贵的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由于受价格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普及。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操作虚拟仪器,观察实验结果。虚拟仿真实验既减少了耗材,又不受场所等外界条件限制,而且还安全可靠。其中模拟仿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合格的医生的培养,必须经过严格的、反复多年的临床基本技能实践操作,但是由于医疗对象的特殊性,许多临床操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病人身上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通过仿真人进行模拟实验,替代真人进行基础实验研究,为医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了教学效果。
2.4网络在线课程平台
在教学中,依托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坚持“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根据教材编排,组织章节架构,每节设置《知识要点》(知识卡片)、教学课件、测验及扩展阅读等栏目,每章设置章节练习、案例讨论等内容。在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建设中,(1)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色,(2)从学生出发,精简精致,吸引学生。兼顾了学生专接本及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需求,在章节内容及测试练习难度上有一定加强。每章设计案例讨论,将学生由基础引导至临床,也将基础生化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上网时间和学习兴致,课程内容、栏目设置力求精简、有吸引力,把学生在线课程的学习计入平时成绩,以资鼓励。在实际应用中,也指导学生怎样用,并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沟通,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2.5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就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 ,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以多媒介 、多形态 、多用途 、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并以满足教学需求和教学能力为目标,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在2002年首次提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理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曾经指出 :“立体化教材是一个新事物,它不仅作为高科技时代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途径。立体化教材作为一种新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将为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提供良好的条件 。”立体化教材的内容包括主教材 、教学参考书 、学习指导书 、电子教案 、电子图书 、CAI 课件 、网络课程 、试题库和资料库等。
2.6微课制作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医学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基础医学课程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医学课程本着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推动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和链接,力争用有限的教学学时,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使学生能听得清楚、学得明白,能做到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因此,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入手,结合日常生活,将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一些与临床关系特别密切的内容,如“高血压”、“痛风”、“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制作成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基础医学与?R床应用的联系,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需选择学习、反复随时随地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深入了解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存在的问题,笔者网络调研了部分医学院校的资源,发现医学院校的资源数量相对丰富,但从资源的质量与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开发模式单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多以校内教研室人员为单位自主开发,较少校内联合或跨越学校范围协同开发,以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导致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资源仍然陈旧落后。(2)资源开放共享不便。医学院校出于安全考虑,将资源的使用权限大多设置为校内或需登录才能查阅。此外,部分资源校级标准存在差别,导致资源开放但无法共享,使用极为不便,在线学习人数相对较少,资源利用率不高。(3)资源类型还不丰富。医学院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主要有学科专业网站、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和教学素材库等类别。这些资源的设计大多以教为主,除了教学素材相对松散外,其他3类资源框架大、内容多、篇幅长、结构复杂,需要学习者安排固定时间并保持长时间学习才能完成。但是,按照网上学习规律,这些资源存在2个问题:①缺乏个性化和灵活性的资源,不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快速学习;②反映学科前沿的资源较少。
2、MOOC对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的启示
2.1MOOC的组织形式
MOOC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4],是某些机构将世界上名校、名师拥有的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微型视频课程(通常是15min左右的教学视频)+测验构成的课程小单元(微课)的形式,依靠课程平台和网络开放给用户,让人们都能获得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5]。MOOC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正式出现于2011年[6]。总结国外MOOC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精品内容、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机制3个方面。(1)课程内容。以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作为课程单元[7],包括由教师准备的教学视频、小测验、作业、讲义和考试等资源,也包括由学生构建的课程百科知识、讨论区、其他互动内容等。其核心是教学视频,包括完整的教学导入、主体和小结等教学环节。(2)平台。主要是指实现课程资源管理、用户服务等必需的网络服务平台,包含用户认证与管理、课程共建、课程学习服务与管理等功能。(3)机制。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服务合作机制、学分互认机制、课程考核与认证机制等。
2.2MOOC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MOOC资源及其应用模式,它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1)统一资源平台,消除资源壁垒。MOOC的课程资源放置在统一的资源平台上,实现了资源的统一存储和统一服务,避免了分布式存放资源带来的资源壁垒,可以大范围地开放资源。(2)协同开发资源,确保资源质量。MOOC资源的制作体现了名校和名师的协同创新,打破院校围墙,借助不同学校同一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开发人员合作,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名师主讲、其他教师助课等形式,确保了资源的质量。(3)开放免费使用,服务社会大众。每一门MOOC课程都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学习者没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课程,满足了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4)内容短小精悍,适应学习需求。MOOC授课方式以启发式为主,教材大都以Video形式呈现,时长多在10~15min,是名副其实的微型课堂,满足了学习者快餐式的学习需要。MOOC适用于医学教育,借鉴MOOC理念,改变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模式,可以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知识教学的海量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要求[8]。为培养医学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创造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提供的丰富资源、生动案例、网络平台和虚拟环境等,使“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整体”“、学科课程综合”等现代医学教育理念通过数字校园得以实现,从而为改革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3、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模式设计
第四军医大学于2010年建成了数字校园基础工程,2012年开始引入MOOC的资源服务理念,并参照其成功经验,以提高资源质量为突破口,以开放资源和创新资源应用方式为基本途径,探索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模式。
3.1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的创新设计
3.1.1在线微型课程设计针对医学院校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借鉴MOOC高质量、微型化的基本要求,学校集中建设精品医学资源库,按照“名师领衔、团队协作、培育典型、集中示范、分头实施”的思路,建设了大量在线微型课程资源,见表1。其主要包含精品讲座、精品党课、精湛医术、精新药物等22个专题,从病、药、术、护、名师、名医、大奖等多个选题范畴,组织几百个专题,录制微型课程上千场,并大规模上传学校教学平台,向公众开放。这些课程时间限定为10min以内,选题以知识点或一个问题作为基本来源,内容结构包括导入、主题和小结3个部分。而且为了内涵深入,适合不同学习者按需在线学习,还应满足3点:一是切题迅速,不能“绕圈子”,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或采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进入课程[9];二是线索要清晰,尽可能使用一条线索;三是收尾快捷,收尾以解决导入部分的问题或者引发新的思考为标志,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3.1.2在线微型课程资源制作流程微型课程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校领导和教学专家集体研究制定课程专题,下发给相关责任单位;然后由责任单位根据活动组织方案遴选出在该专题方面有领先水平的负责人主讲,可以让校内、校外同行协同准备授课内容,以微型教学的形式在学校礼堂以专题授课形式分期做示范授课,学校主要职能部门领导、教师和学生均可参加示范授课,并同步录制教学视频,将幻灯、讲稿一起经coursewaretool软件合成,最后按照讲授者制作包含视频区、内容区和幻灯区的三分屏课件,至网上。3.1.3微型课程的资源上线方案借鉴MOOC统一提供资源服务平台的做法,分别在数字校园中搭建教学视频服务系统(实体资源存放位置)和建设微型课程的专题网站———第四军医大学精品工程网(),由学校网络中心集中收集每次活动的课程资源,同步至军、地两网的视频服务系统,并在专题资源网站推介,供学习者使用。
3.2医学院校数字校园的资源应用模式
针对医学院校教学资源的3类服务对象和校内外2个服务范围,参照MOOC的服务模式,总结目前学校在线微型课程使用经验,笔者基于数字校园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路,设计了3类微型课程的服务模式,尝试在资源服务中逐步向此模式过渡。3.2.1面向在校师生的“一站式门户+个性化推送”服务模式面向校内用户,根据统一与个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重构微型课程的配置和呈现方式。参考MOOC提供资源和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设计学校教学门户网站,将微型课程与其他资源按学科(一级目录)、课程(二级目录)、章节(三级目录)、知识点(四级目录)的层级关系梳理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将微型课程配入知识点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登录教学门户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将微型课程作为教学素材,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可以登录教学门户将微型课程作为课外学习的主要资源,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另外,微型课程和其他教育资源将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校园用户使用,可以设计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个性化推送服务,其基本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人机交互界面(userinterface,UI)为用户展示资源和便于用户互动交流。用户使用教学门户时注册的用户信息会通过用户行为日志存储系统,将用户在UI上各种各样的行为记录到用户行为日志中,日志可以存储在内存缓存、数字校园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资源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日志,给用户生成资源推荐列表,最终通过资源推送系统将资源标签信息推送给用户,可以推送至学习门户、个人学习空间或移动终端。3.2.2面向毕业生的专题服务模式医学院校已毕业学生在实习期满后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学校仍然有义务为其提供教学服务。他们虽然已脱离母校的数字校园环境,但可以结合考试大纲要求,使用微型课程享受专题服务。第四军医大学已开发了执业医师考试专题网站,正打算将微型课程配入学校执业医师考试服务专题网站中,尤其是辅助解答部分考试难点问题,为毕业生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服务。3.2.3面向继续教育学生的资源订单式服务模式远程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继续教育的重点是满足医务人员的岗位需求。因此对于继续教育学生,除集中面授之外,还可以为不能到校参训的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订单式的资源服务。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主要由学校远程和继续教育处提出继续教育计划;通过网络向受训学生提供资源需求调研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待意见反馈集中后,由学校组织微型课程开发,向继续教育学生提供在线资源服务;学习者的学分认证可以依靠数字校园完成。这样可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3类资源应用模式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应用。从第四军医大学网站运行监控平台来看,学校微型课程专题网(精品工程网)日访问量超过3000人次,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网日访问量达5000余人次,微型课程教学平台年注册用户4300多人次。全校教师每年使用微型课程开展教学的比例达到73%,使用微型课程的数量占全校课程总数的46%。
4、结语
1医学教育统计软件系统开发框架的问题
设计一个功能完善、结构优良,开发效率高,稳定性强,扩展方便,维护简单,生命周期长的软件系统,是系统管理、设计和开发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软件发展的历史证明,模块化的分层设计是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的重要途径。分层设计,既将整个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层次进行描述,层与层之间通过事先约定的接口相互通讯。某一层只负责一个或多个功能,各负其责。分层设计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而治之,降低了复杂性,功能清晰、易于实现、修改和维护。[1]就本软件系统来说,也是分层设计的。首先根据调查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然后由数据库设计各种表单和报表,最后通过菜单把各个模块进行整合。由于整个医学教育统计系统比较庞大,开发耗时长,因此仅开发其中典型代表作为实例,来验证自主开发的可行性,在掌握开发的技术与技巧的基础上,再开发其它的模块。
2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方法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数据库结构设计追求的目标是:系统有较快的响应速度、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高、简化基于此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的实现等。医学教育统计软件在数据库设计上,采用了三步法进行设计,即首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最后进行逻辑设计。实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VFP的项目管理器,一种是利用SQL工具实现。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前者,后者也有少量应用。医学教育统计软件分为三个版本:中专版、高校版、综合版。中专版适合用于卫生职业中专、社会力量办卫生职业中专、普通卫生中专、卫生职工中专;高校版适合用于各类医学大专和本科院校;综合版适合用于上级单位作综合统计。中专版和综合版、高校版和综合版是通过学校名称字段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各版本内部各个统计分支也都是围绕着一个相同的字段:学校名称。因此设计数据库和数据表时,不仅要考虑各版本内部的情况,还要考虑版本之间的情况。
3类、表单、报表的设计与开发
3.1VFP类的设计及应用数据的增加、删除、编辑、查询等各种处理功能命令按钮,在表单录入界面中有大量的应用。重复设计相关命令按钮,费时费力,编程效率低。可以通过创建新子类来简化设计的复杂性。具体是在项目管理器中创建派生于按钮组类(CommandGroup)的子类,编写相关的通用代码。然后单击表单控件中的“查看类”按钮,单击“添加”按钮添加刚建的子类。象使用其它表单控件一样,直接拖动到表单中合适位置即可。[2]这样既简化了命令按钮组的设计,提高了编程效率,又便于以后的维护。所以对于程序中能够抽象出来的共用功能,如:表格外观的控制、控件的拖动及待录入数据的有效性控制等,都可以将它们设计成类。
3.2表单的设计表单是用户和数据表之间互动的桥梁。通过表单可以用于数据的显示、输入、修改,表单界面可以自行设计和定义,还可以通过表单向导来生成表单。从应用程序角度来说,要注重界面风格的一致性,坚持使用一种风格贯穿应用程序的始终,同时界面排版要做到简洁明了。我们可以通过表单向导来生成风格一致的界面,再用表单设计器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修改。例如表单向导默认生成字段类型是字符或数值型字段的映像是文本框,如果要改成下拉组合框,可以先删除文本框,再制作一个下拉组合框并设置ControlSource、RowSource和RowSourceType属性即可。
3.3各类报表的开发报表是输出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报表提供有控制打印输出数据的功能,它允许用户将各种格式的文本、图形等对象组合在一起输出,以便打印出清晰美观的报表。本系统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报表需要制作,经过多次实践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成功完成了各种报表的制作。[3](1)对于大量报表的制作:可先用报表向导快速生成报表,再用报表设计器根据设计要求用工具详细修改报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建立字段标题和字段对象的时间,而且各对象的位置排列也很整齐。这样使用报表向导可以充分发挥向导工具的优越性,提高编程的效率。(2)快速报表是创建简单布局的快捷方法,所以对简单报表用快速报表命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对于要求复杂并不能用报表向导或快速报表生成的报表,可以通过报表设计器来制作。这样可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任意格式的报表。
4针对工作现状解决录入规范数据的方法
此软件是针对医学院校统计人员的,大部分使用者不具备数据库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希望统计软件操作越简单越好而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函数。统计软件开发要绕开“专业性”这个难点,并且要符合统计人员的操作习惯,方便地得到统计结果。软件的易用性和便捷性必须超过常用的统计工具,因此笔者在开发时,注意把开发中专业的部分放在开发过程中,而不是留在统计人员的使用过程中。原来统计中经常出现的数据不规范的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录入符合要求规范的数据。
4.1下拉组合框记忆选择法对于某个表内某字段只有固定的几个值时可以用组合框记忆选择法来解决快速规范输入的问题。例如:学历字段只有专科、本科两个。录入连着输入学历字段相同的一些记录时,第一次选择相关学历值后下拉组合框会自动记忆录入员选择的值,直到再次修改为止。采用下拉组合框的好处是,不但可以节省屏幕的编排空间,不用的时候缩到最小,而且直接调用组合框里的数据,可以确保项目选择的准确性,不存在输入错误或错别字的问题,如果采用手工输入项目名称时,错一个字或单词顺序不对,在统计中,系统会认为是两个不同的信息,结果造成统计结果不准确,这样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使用下拉组合框既能节约输入时间,又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4.2相似记录快速输入法有时表内刚输完的记录和下一个要输的记录基本一样,只是个别数据不同,这时可以使用相似记录快速输入法。这样只要修改个别数据就可以达到快速录入的目的。
4.3数据校验法某些表要求表内的相关字段符合某些规则,这种情况可以用数据校验法来及时解决有时数据录入错误的问题。例如: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变动情况表中本学年初报学生数字段值=上学年初报学生数字段值+增加学生数字段值-减少学生数字段值,如果录入有错误就会出现录入错误提示对话框,直到改对为止。
4.4一次性替换法如果所有数据表的录入工作都完毕后,可以用程序把各个表中的学校名称字段用RE-PLACE命令一次性替换完毕。而不是在所有表的录入界面上重复输入学校名称。
5模块整合的问题
各个模块可以通过VFP中的菜单整合起来,下拉菜单只能对当前菜单项进行操作,点击其它项则自动关闭前一项功能。避免了数据共享冲突带来的问题。使用标签控件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打开若干标签项,同时进行各种管理,但是有时会造成数据共享冲突。而本系统又存在数据共享的问题,所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最终选择了用菜单来整合各模块。
【关键词】大数据 医学影像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29-02
随着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移动终端系统的飞速发展,以云存储为代表的数据存储方式的变革,大数据(big data)时代已到来。海量的原始数据通过科学的整理、分类、分析后形成的数据集,已成为各行各业快速获取重要信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支撑。大数据与高校教学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1, 2]。对于医学影像学教育来讲,大数据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给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3],对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的新形势下,医学影像学教学如何适应并产生变革,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读懂学生、满足学生、指导学生。
1.大数据概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Alvin Toffler就前瞻性地预言过“大数据”时代的来临[4]。 2012年3月22日,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决定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6月,欧盟斥资10亿欧元致力于大科学(big science)问题研究,用以建立超级计算和大规模数据挖掘的平台。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S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具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要在学习分析学、教育数据挖掘以及教育技术领域研究方法的更新变革[5]。
2.大数据时代下教学思维的转变
传统医学影像学的教学采用“医学影像胶片+观片灯”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先由教师选择医学影像胶片,然后在观片灯下进行现场讲解。这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效果明显,但是每组学生人数少则分组过多,使得教师教学任务加重,且医院临床实际也难以达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学习;每组人数过多时则难以看清胶片上的图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胶片的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损坏、污染、错放、甚至丢失等现象,由于胶片的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存放较为困难等原因,使得近年来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已很少使用[6]。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教学方式的探索上最典型的是“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7]。“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以PACS系统为基础建立数字化影像网络系统
医学影像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就是见识大量的影像资料,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影像资料的阅读 、分析、对比,逐步完成依据影像资料进行疾病的诊断。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大量正常图像与疾病图像,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出现,使数字化医学图像的提取和处理以及现代化医院影像科室对其他临床科室的服务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医院各类数字化成像系统所产生的数据量极大,因此数据存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基于云平台的可伸缩计算和海量存储数据中心架构上。有学者提出了PACS 即服务(PACS-aas)的云平台架构[8],这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接口不兼容以及数据传输时间延迟等问题,而且能够为医院节省自身数据中心建设的成本,利用PACS云平台架构,可实现以网络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医学影像学的现代化教育目标,可进一步增加教学内容,把本院甚至网络上丰富的知识联系起来,将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相互联系起来,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更广。
4.远程医学影像教育模式
远程医学教育是远程医学的重要方面,它是利用现代卫星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点对多点”全程同步远程医学视频教学及监控模式。远程医学教育是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立终生教育体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课程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已经成为国家、军队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卫生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9]。促进远程医学教育发展改革远程医学教育不仅会成为全国基层医疗单位、医学院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而且会促进医疗单位、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医学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传统的医学原理,更需要让学生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了解有关医学的最新动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医学教学的内容及手段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功能、空间、时间及交互性方面为医学教学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对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
5.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强势推广,绝大多数高校已经配备了稳定扎实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了有线及无线网络覆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不断完善并广泛使用,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多样,传统教育遇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2012年8月针对团体用户推出的一项微信用户订阅服务。用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享受到二维码订阅、消息推送、品牌传播等个性化服务。医学影像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主要为最新动态信息、会议通知、领域前沿资讯、学术会议日程安排,专家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专家解疑答惑,以及影像学最新动态、技术等信息服务等[10]。管维红等[11]提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改革选修课教学模式,采用现场课堂教学、网络平台在线学习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三者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变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6.展望
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已受到大数据下的新兴教育模式的冲击,数据驱动决策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流行语。大数据的新形势下,医学影像学教学如何适应并产生变革,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一组新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Zurlinden J.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Make Big Data Meaningful. J Contin Educ Nurs. 2016. 47(5): 199-200.
[2]Ruan J, Jin V, Huang Y, et 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intelligent biology and medicin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BMC Genomics. 2015. 16 Suppl 7: S1.
[3]Chen PH, Loehfelm TW, Kamer AP, Lemmon AB, Cook TS, Kohli MD. Toward Data?鄄Driven Radiology Education?鄄Early Experience Building Multi?鄄Institutional Academic Trainee Interpretation Log Database (MATILDA). J Digit Imaging. 2016 .[Epub ahead of print]
[4]Toffler A. The Third Wave. 1984. USA. Bantam.
[5]Vaitsis C, Nilsson G, Zary N. Big data in medical informatics: improving education through visual analytics.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4. 205: 1163-7.
[6]胡俊峰, 武斌, 唐Q云, 等. 基于网络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62-64. DOI: 10.3969/j.issn.1004-5287.2012.01.019.
[7]Donovan S. Big data: teaching must evolve to keep up with advances. Nature. 2008. 455(7212): 461.
[8]温永贤,杜伟业,王君琛,姜伟,李洁. PACS即服务的云平台架构.中国医疗设备.2015.(4):71-73.
[9]张梅奎,彭芳,姜琛,等.建设远程医学教育平台探讨远程教育发展策略[J].中国数字医学,2013,8(3):81-83. DOI: 10.3969/j.issn.1673-7571.2013.03.026.
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包含有:“学校致力于创造培养学生自我依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平台”。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含有“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为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终身教育制度[3]。
1医学影像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放射学发展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诊断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线计算机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超声学、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以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检查获得多种影像信息的成像技术和介入影像学,包括介入放射学和介入超声学等。传统X线摄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断更新换代,如螺旋CT(SCT)、多层CT,现已发展到128层CT等。MRI发展趋向于高场强、实时成像、功能MRI(fMRI)、显微结构成像、波谱分析(MRS)以及同质同性抑制技术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显提高,灌注、弥散、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超声向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和介入超声学发展。核医学主流发展方向是分子核医学。
影像学诊断由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阶段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分子/基因成像过渡,出现了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诊断模式由胶片采集图像和阅读逐步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方向发展。信息科学的进展,促进了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发展,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将成为可能[4]。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用,介入治疗及其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改变了影像学实践和服务方式,影像诊治手段日益先进,影像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创建于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紧跟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创建了医学影像学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学科建设、医学领军人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等措施,将“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放射科建设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2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准为江苏省医学影像学科质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90年,当年开始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经采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名师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现已创建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6年)和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获准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
2医学继续教育的范畴与其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从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使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发展脚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5],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结合国情让全体教师和职工树立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其特点决定了在高校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的教师和职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
(2)配合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脱产、非脱产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医护人员与全国成人教育考生。
(3)配合研究生院进行在职职工研究生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职工与江苏省乃至全国考生。
(4)与国外著名大学、学术团体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2~3次,对象涉及本院相关医护人员和研究生、本科生。
(5)学科学术地位决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申报和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就要求本学科及学术水平在本专业领域中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吸引众多的医技人员来院学习或进修。我们利用“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基地,每年认真组织申报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次以上,对象涉及本院医技人员和全国需要参加培训的各层次医技人员。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是学科学术地位和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推广学科成果、宣传自我、扩大影响、构建学科品牌的优势,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6)常年接受国内各单位进修生来院学习、工作,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和职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医院进行短期进修、考察或进一步深造。
(7)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和年轻医师五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制度。科室每月组织一次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以督促年轻人好学、向上。
(8)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和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高质量学术年会或专题学术会议以及省市年会,并制定了《参加学术会议及差旅费使用的规定和的奖励办法》。凡在放射学全国年会上进行大会发言的论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会进行专题讲座或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者,科室承担参加会议的所有费用,包括差旅费、住宿费、会务费和资料费。每年根据北京大学版“医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录内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及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在单位奖励的基础上,科室根据影响因子再进行不同幅度的奖励,以此鼓励教师、职工多撰写、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研、教学质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规模决定着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规模,人才结构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层次,人才梯队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后劲,故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是前提,学科带头人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6]。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既是学科水平的体现,又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确立学术地位的基础[7]。
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培养、聚集创新人才相结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相结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将人才资源作为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优势,形成科技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多年来,我们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并采取主动培养、积极引进、大胆使用、热情关怀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学科力量雄厚,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专业队伍。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好,形成了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22人。近5年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4项;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中华级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贯注重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4项,获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关键词 医学美术;医学教育;计算机技术;视听教材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31-03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of Medical Fine Arts Applied in Design of Audio-visual Materials//Tian Youping
Abstract The brief of this article expresses the works of medical fine arts effecting to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mpacting to medical fine arts which applied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of Audio-visual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culture of medical fine arts and the knowledge of medicine which related to own work.
Key words medical fine arts; medical education; computer technology; audio-visual materials
Author’s address Center of Network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China 050017
1 医学美术的作用与意义
医学美术就是运用在医学中的美术,它在医学中应用的关键是实现视觉的艺术性展示,并且为特定医学诉求目标的外化表现提供表现手法和具体技术的资源性支持[1],即利用美术绘画语言,通过特定媒介形式来阐述和表现医学理论、医学表象、医学实践,并传递医学内涵等的一门学科。它以美术基本要素、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为创作要素,在医学科学、医学理论指导下从复杂的医学现象中抽象出其本质的、概括性的东西,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象,把医学中普遍性的、典型的部分集中起来加以表现,并借鉴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利用美术的色彩学原理和美学原理,创造出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医学美术作品[2]。
医学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医学视听教学和教材的设计、制作过程中起到取长补短、补充、完善、美化和润饰的作用,即把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复杂、抽象、难以理解且很难用文字、语言表达清楚的医学问题用科学的美术作品稍加演示、说明,便使问题变得浅显易懂,生动而形象。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医学美术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又促进医学的发展、进步
用医学美术创作的作品,包括医学图形、图像、模型等,都是医学知识学习和传播的桥梁和手段,它使抽象、晦涩的医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而为大众所接受。医学美术在医疗实践、医学论著尤其是在医学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医学美术来完善自己的医学著作。如在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医书中,其中存有一副《导引图》,其中就有一卷含44幅彩色人形图的保健运动工笔彩色帛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含有医学美术作品的医学著作。《唐新修本草》(编写于657~659年)共54卷,包含有大量药图、图经。北宋王惟一主编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绘制大量经脉腧,同时还铸造两具刻有经脉俞穴的针灸铜人放于医官院,用于医官针灸教学之用,在世界上第一次将医学美术造型直接运用于医学临床教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撰成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中收药物图1 109幅,图文并茂,为我国中药学巨典。
在国外,文艺复兴之后,达・芬奇大胆地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绘制了近千幅解剖学素描图谱。1543年,维萨里编著的《人体构造论》一书中附有许多由弗兰德斯画家J.S.加尔加绘制的精美插图[3]。这些图谱、图片、医学模型等医学美术作品在人类历史上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及医学教育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医学美术的发展主流也由平面媒介转移到数字媒介,医学美术作品也由静态图谱、挂图等向数字化媒介与视觉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动态数字视频转化。医学历史的发展表明,医学美术伴随医学科学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又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3 医学美术在视听教材制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和变革。视听教材作为参与医学教育和教学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它以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来进行医学教学而深受学生的欢迎。而医学美术是医学视听教材内容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服务。它的题材是围绕医学教育及教学内容而设计创作的。它不同于普通的美术作品而独立存在,但在创作时又需要具有同普通美术一样的内涵,即利用美术的色彩、构图、透视关系等美术手法,结合医学理论,创造出既具有美学价值,又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视听教材作品,使医学内容包含于绘画语言之中,绘画语言与医学内容又相互统一。
在医学视听教材中,声像教材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易被学生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教学形式。一部好的声像教材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声像教材是否具有美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因素,把复杂的教学内容更准确、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材的美术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教材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贯穿于医学视听教材设计制作的全过程。下面以声像教材制作为例,探讨医学美术参与视听教材编制的作用与意义。
例如,由河北医科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制作,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音像教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一片中,为了能更好地表达影片内涵,便于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美术工作人员对其中的字幕、色调、动画造型等在前期设计阶段同主编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有些画面在分镜头稿本上用美术简笔画绘制简图,加以详细说明,以便于在拍摄前与主编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脚本进行交流、修改、讨论,同时也便于相关人员领会编导意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后期制作阶段,在片中有些地方特别是学生看不清且不易理解的地方,通过设计美术动画,利用医学美术具有形象、概括、夸张和色彩丰富、重点突出的特点,来加强学生对视听教材所述医学知识的理解,以提高特定医学教学行为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学习效果。
Flas作为一种美术动画的表现形式,以制作成本低、制作速度快、占据介质空间小、适宜网络传播等优势,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常常被用来设计和制作视听教材中的美术动画。在本片先后近30余处动画设计中,大部分美术设计采用Micromedia公司Flash MX软件来进行Flas设计。如在片中有一片段通过画中画形式来演示“房间隔缺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的动画,由于视频中心脏x线造影影像无法清晰显示心脏内部构造和房间隔缺损位置、治疗所用蘑菇伞型封堵器放置位置及打开蘑菇伞型封堵器的过程,学生对手术过程在理解上存有一定困难。因此,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的理解和记忆,主编要求采用美术动画来对手术过程进行强调和说明。
经过讨论,决定在这段画中画视频窗口添加设计一段Flash美术动画,来阐述这段手术过程。1)先用Adobe Photoshop软件绘制一个含有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血管及心房缺损位置在内的心脏剖面图,并进行色彩优化处理,输出图片备用。2)在Flash MX软件中新建文件,导入该心脏剖面图,并在该剖面图上用绘图工具绘制手术输送导管运行轨迹线。3)建立带有蘑菇伞型封堵器的输送导管运行轨迹动画及蘑菇伞型封堵器放置在心房间缺损位置的动画。4)输出动画影片供视频编辑时使用。5)视频编辑:采用Adobe Premiere软件进行视频编辑,在需要添加动画的视频位置添加视频轨道,并导入所制作的Flas并置于合适位置制作成画中画效果,添加转场特效,并对影片进行色彩调节,以达到最佳的视觉和美术效果,提高视听教材的制作质量,最后完成该段动画制作。通过这一动画短片,加深学生对这一手术过程的理解和记忆,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视听教材的制作过程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表述及设计过程。医学美术参与视听教材制作,就是对某些医学对象的外化表象的设计、制作过程。如中心制作,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视听教材《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牙列拥挤》教学片中,由于片中有些内容如牙列拥挤的形成和临床治疗过程中牙列的变化过程,因客观原因不能用摄像器材通过摄影去达到目标,用文字描述无法表达清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无法理解,印象不深刻。
经过和主编教师商讨,决定通过绘制动画来表现这两个实例。经过绘草图及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决定还是采用Flas来展现这两个临床医学现象的变化过程。尽管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许多地方只是采用简单线条勾画出所表述对象的外形,再通过对象外形和位置的变化来表现其临床病理及手术治疗的变化过程,最后配上解说、背景音乐,声、画并茂,其效果远远超出用文字或静态图片来表达的效果,取得比课堂讲授更精彩、更具说服力的教学效果,得到主编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 医学美术的创作离不开医学基础
通过医学视听教材制作的实践,深深感悟到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在医学美术作品的创作和视听教材实际制作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Frank H. Netter的医学图谱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由于其超常的美学水平、丰富的知识内涵,更重要的是他既精通美术,又精通医学;他既是画家,又是外科医生。他的作品正是对医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反映,正如他本人于1949年所说:“……阐明主体是图画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目标。作为医学艺术作品,不管绘制得多么美,艺术构思和主体表达多么巧妙,如果不能阐明其医学观点,就将失去价值。”[4]
所以,在医学美术创作时,如果能对医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就能快速理解专业教师的意图,准确、生动地表达医学观点。在实践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学美术工作者,深入了解医学知识对创作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绘制二维图形和建立3D模型时,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解剖学知识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如在上述列举的实例中,原本准备采用3D动画来进行制作,但由于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在3D建模时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准确的3D模型,最后只好放弃。所以,作为医学视听教材制作人员,除对专业知识熟知外,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也非常重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美术为特定医学教学目标的外化表现提供表现手法和具体技术的资源性支持,其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技术的、艺术的手段制作出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优质的医学美术作品,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服务。用医学美术和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创作的医学平面挂图,医学数字化图形、图像,医学二维、三维计算机动画及医学音像教材等,都是为特定医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医学美术参与医学视听教材制作并为最终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医学视听教材工作人员特别是美工人员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锻炼,尤其是美术和医学知识的学习。
虽然我国目前尚无专业的医学美术机构和医学美术专业,但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很早就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医学美术的研究,培养专门人才。如英国在1944年成立全英医学技术美术协会,匈牙利于1954年、波兰于1959年成立技术美术学委员会,美国、日本和西欧不少国家也在20世界50年代先后有医学技术研究组织成立[3]。因此,医学美术工作者应加强自我美术知识、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有利于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梁珂.论美术在医学CAI课件制作中的作用与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6):846-847.
[2]陈慧知.论医学美术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9,2(29):176.
【关键词】导师制;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块设计;实践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基本医学教育制度,是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补充专业知识、拓宽领域视野的重要渠道,是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1]。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其业务水平是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脉。根据国家继续教育信息化行动战略的部署,分析我院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的问题与不足,深度剖析原因,以需求和任务为导向,以导师制为基础,初步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框架并组织实施,不断推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1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缺乏正确导向,思想认识不足
根据目前国家对医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要求,多数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动机是为获取继续教育学分,忽略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更新专业知识、获得新技能和提升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2-3]。在国家政策性的刚性要求下,缺乏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正确导向,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有待加强。
1.2临床业务繁忙,工学矛盾突出
由于临床工作的紧迫性及高压态势,医务人员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医院集中组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习时,部分员工无法做到脱岗学习或因临床工作突发状况被迫终止学习,严重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1.3缺乏系统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缺乏科学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培训方案,部分培训项目之间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脱离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打击学员学习的积极性[4];传统的授课培训形式、培训方法与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1.4缺乏效果评估,监管力度不够
各临床科室举办的理论讲座、技能培训等流于形式,活动开展不规范、考核不严谨。培训结束后,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培训考核成绩等信息记录不全,缺乏有效的全过程监管机制[5]。培训结果不易评价、考核记录不够详实,无法获取数据进行原因分析,不易实施效果评价,无法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6]。
2导师制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型的构建
2.1以需求为导向,设计管理平台模块
以本院数字图书馆平台为建设基础进行拓展延伸,借鉴文献经验、历经专家讨论、听取技术公司建议,经院周会上集中讨论,初步拟定以导师制为基础的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块(试运行)。管理平台分三个模块:导师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和培训课程管理。医院为每位职工设定个人账户,采取电脑端和手机客户端通用的灵活方式登录管理系统,瓦解工学矛盾与时空壁垒。
2.2以任务为导向,界定管理平台角色
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任务为导向,界定了医院教育科、导师、职工三个角色。教育科管理部门负责平台日常导师申报、培训项目与课程的审批。对导师履职情况和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过程管理,对年度实施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进行医院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导师通过平台,可以网上申报培训项目及培训课程。培训项目按层级分为院级、部门级、科室级,按性质分为资质类、权限类、业务类。导师根据培训内容选择相应分类,填写培训项目的详细信息并进行申报,由教育科审核通过后在培训周期内完成培训。职工通过平台,一是可以结合自身专业需求选择正在进行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报名,通过参与培训、学习、考核和申请学分的过程,成为导师制的学生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二是满足副高以上职称的职工可申报导师资格,成为导师制的导师。
3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过程管理
3.1培训项目的导师制管理
导师身份确认后结合学科专业,由导师掌控医院或科室层级的培训项目进程,起到“以点带面”,传帮带的作用。在平台导师通过疑难病例讨论交流、技能操作多媒体视频资料上传等多渠道方式增强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8];在教学活动中,导师根据职工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了解本专业前沿理论和技能发展的新方向
3.2培训内容的小班制管理
师生按1:10比例组合,实行“小班制”管理。即每名导师最多带10名“学生”。职工根据个人业务需求自由选择导师进行报名,超过10名职工报名的培训项目系统将自动终止其导师招生资格。“小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师生间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师生协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培训课程的弹性化管理
导师的培训项目一个周期内只允许申请一个,但每一个培训项目下可申请多次培训课程,培训次数不能少于12次。职工报名成功后,线下可根据培训课程公布的时间、地点灵活地参与同一培训专题下不同的培训课程,确保每个培训专题深入培训,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使职工真正学以致用。
3.4培训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培训项目及课程全部实行线上申报、审批,简化工作流程。培训过程中,各导师申请的培训课程会自动生成动态二维码,职工通过二维码签到、在线电子考试、电子评价等形式参与课程,教育科监督各导师培训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培训结束后,教育科通过平台导出全院所有导师和职工的培训数据,包括导师开展的课程、完成学时、考试成绩及评估结果、培训职工名单等信息进行分析反馈[9-10]。
3.5培训结果的质控化管理
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平台即时通报完成情况。导师掌握本科室的培训进程和培训质量。对培训学时不足、培训项目未及时完成、培训课程未按时开展、培训质量差的科室扣除本项绩效考核分值,同时每季度进行网上通报,以督促各科室达到继续教育完成率和覆盖率的指标。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认定学时无效,需重新选择导师的培训课程进行学习,直到成绩合格为止。医院定期组织专家综合评价导师培训项目,颁发继续教育学分。对满30学时以上的导师培训项目,专家从职工的思维理念、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工作提升、管理能力、考核成绩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赋分,确定评价等次,按照一般、合格、优秀等次分别给予导师和学员登记学时学分。颁发学分对激发导师的教学热情、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职工参与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1-12]。
4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4.1集约培训资源,实现过程管理
集约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资源,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优化继续教育活动流程,导师申报、项目申报、课程批准、课程开展和培训效果评估有序进行;在过程管理中,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考核成绩等信息全程记录;在效果评估中,考核结果、数据汇总、继教完成率、覆盖率等一键导出。通过优化流程、过程管理、效果评估的信息化管理,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管控,从而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13-15]。
4.2破解时空壁垒,缓解工学矛盾
导师在平台定期公布培训课程,包含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并提前上传课件和考题,对于因故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的职工可通过平台上传的培训课件自主学习,达到规定学习时间考题会自动弹出进行考核。职工通过平台在线学习,学习时间相对灵活,缓解了工学矛盾,破解了时空壁垒,固定场所学习变成了移动场所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4.3培训分层管理,信息有效整合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启用,将院级、部门级、科室级举办的培训项目、课程、学员名单、学习效果等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平台中详细记录个人、科室、医院三个层面继续医学教育的轨迹,避免出现混乱的管理状态。平台的启用对员工培训制度的完善、医院职工培训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都起到助推作用。
4.4平台试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
平台在试运行过程中尚不稳定,尚需业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职工总是出现“绑定用户信息错误”、无法登陆,登陆后课件无法查阅、无法在线答题等问题,延误培训进程;平台的运行框架和逻辑使用顺序尚需优化。综上所述,目前我本院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已在医院管理中初显成效,丰富了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手段、优化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流程、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参与度。医院未来将结合医院工作需要,持续改进管理平台,不断优化使用模块,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推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雄.现代教育技术与继续医学教育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3.
[2]张春玲,王旖旎,吕竞,等.探析如何有效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8):97.
[3]王勇军,陈明雄,夏琼琼,等.浅析基层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3):4-6.
[4]王谊雯,季学磊,朱峰岭,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及新模式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2):3571-3572.
[5]杨,高明月,梁陶媛,等.三甲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6):754-756.
[6]王雄.现代教育技术与继续医学教育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3.
[7]孙文民.“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43):186-187.
[8]王金月,于婷婷,卢菲,等.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9,15(14):116-118.
[9]傅晓明.医院图书馆服务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3-5.
[10]梁艳.网络时代综合性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18,(12):79-81.
[11]贾璟轶,王慧卿,张聪,等.继续医学教育电子学分管理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4):3849-3851.
[12]邢冉,王亚军,马新明.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2016,20(8):63-64.
[13]金春荣,王磊.在三级综合医院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体会[J].医学教育管理,2016,2(2):446-448.
【关键词】共建共享 数字化学习资源 资源管理
【课题项目】2013年河北联合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1315-15)
【中图分类号】C-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00-00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由原来的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建设向服务教学、科研的软件建设转型。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1]。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分布,推动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支为网络教育、终身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是实现学习型社会有效途径。
二、数字化医学学习资源现状
纵观教学资源建设的历程,资源建设模式经历了从分散到集成的动态过程。最初企业、个人处于自发建设阶段,个人根据自我需要建设教学资源,由于全少全局战略眼光和相应的规范和指导,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无效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学习资源转变成了以资源库建设为主的建设模式,该模式以素材和积件为基础对学习资源进行集成,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现阶段,学习资源的建设则是突出以服务学习者为核心:资源库+资源平台建设模式,在资源库的基础上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的教学需求。特别是在医学资源建设领域,由于涉及知识量大,内容宽泛,学习资源的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在医学学习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资源建设数量不能满足学习需求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教学资源平台,例如: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高等教育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这些大型的资源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权威性、准确性较高,涵盖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源。但是,单就医学门类来讲,仅靠这些国家财政投入建设的免费资源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企业和个人建设的学习资源则因为课件质量、重复建设、缺乏共享、利用率低等问题,不能完全对医学教育形成有力的支撑。教师、学生会经常苦于寻找一些图片、视屏、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二)学习资源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实现效整合
医学教学具有自身特点,医学教育同时兼具抽象性、实践性、专业性、社会性,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范围广泛。中医、病理、生理等学科的内容多是比较抽象,同时,护理、口腔等学科则对技能要求非常强。例如,在美国一些牙医的培训依然沿用行为主义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训练中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因此,不同学科的医学类学习资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目前,许多医学院校都配有多个教学、资源、模拟实验系统。例如:精品课程网络系统、远教学系统、数字心肺听触诊断系统、病人模拟系统等各类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个应用系统是独立的,各个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缺乏标准设计,数据交换难度很大,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信息的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受到限制。
三、平台建设构建及特点
美国赖斯大学Connexions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共建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项目的两个核心理念:一是认为各种学学科、课程的知识都是互相关联的;二是共建共享改变以往集中封闭的资源创作、和学习过程将人们互相联系起来,人人参与资源建设,最终形成一个高知识共建共享的全球学习共同体[2]。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分系统阐述了共建共享型数字医学学习平台的构建及其特点
(一)平台建设――促进多系统的融合
1.该平台的设计以门户网站作为各种资源的访问入口,通过用户登录门户,访问各个系统模块。该平台统一用户认证,将各应用系统的用户统一管理,实现单一的电子身份,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2.平台以共建共享型的学习资源库为最底层,提供总线式集中的数据交换,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3.数字化医学学习资源平台以多个子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病人模拟系统、虚拟实验室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下图中统一归结为教学系统和环境系统)为功能支撑。实现自主化学习及个性化学习。平台系统间参照各个系统的运行环境及行业标准、兄弟院校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制订了规范统一的信息标准,这是实现信息在系统间共享和交换的基础。
4.平台的核心为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资源加工、传输、搜索、浏览、评价、统计等各种功能,另外还为学习者之间提供交流、协作,以及人机互动的子平台。除了服务学习者以外,资源管理系统还会提供用户管理、课程管理、工具管理等形式的系统服务。在医学学习资源中还会有一些非系统化的碎片资源,这些资源在以课程为中心的系统教学活动中往往被忽略掉,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这种碎片化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门户呈现给学习者。
(二)学习资源的共建
在本平台中资源的共建具有两方面的内涵:
1.各方共同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离不开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作用,包括社会各个管理层面和社会教育、企业等各个层面[3]。该平台的建设融入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学校投资购买,免费下载,教师自建,企业支持,医生自建,学生自建等,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了数量充足、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
2.共建不仅仅指学习者具有教学资源的权限,而且平台融入基于web的协作开发工具,多用户能够同时、异地,加工修改教学资源,不仅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且提高了平台的互动、参与程度。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想理念,我们首先要从教育思想观念或教育哲学层面上去理解创新教育。应强调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目标转向;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向文化的革新功能转向;创新教育是一种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对创新教育系统设计的高屋建领。第二,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应注重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凡是体现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趋近这种教育目标的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有意识地吸纳其中的合理内核,使之成为创新教育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
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模式设计
要研究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为临床医学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应从现代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思想的创新观念出发,围绕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操作程序、教学策略、评价标准等教学模式构成要素进行理论探索。
(一)指导思想。程体系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要重视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宏观背景,培养以人文性为先导、以综合型的智能结构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造性医学人才。
(二)目标内容
要建立与医学创新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其主要框架包括三个部分:(1)医学思维与创新的理论知i识通过创造学基础知识的构建,发展医学生的一般创造力。(2)临床专业与技能的指导。通过临床专业和技能的指导,发展学生的专业创造力(3)创新个性的素质培养及其社会实践该部分的课程设置将有利于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
(三)操作程序。
提出问题(临床病例或社区专题卜搜集数据(诊断依据与调查资料h形成解释(可能结论h评估结果(讨论引导)—验证结果(实践检验)以上操作程序主要从学生见习病例报告撰写和社会问题调查报告两方面进行设计。
(四)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以认知、技能和素质三种不同的目标进行符号性、观察性和活动性三种方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第二课堂,以技能操作为主,教师将对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再现性操作示范,并为学生在课后进行提示性技能练习创造条件。第三课堂,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相结合,在实践应用中得以锻炼提高。教学部门还要导向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和社区医学从业岗位整体任务和局部内容训练,并进行持续性的反馈,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五)评估。
主要通过建立三个领域的评估来实施:(1)认知领域临床医学决策思维能力考核(2)专业课程和思维科学相结合的理实践论文评审。(3)态度领域病人评议学生学风医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价值评价等。
三、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实践
根据21世纪的医生培养目标要求全面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应当减少应试教育的痕迹,重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医学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经验、教学双方的个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从现代教学论的要素结构出发,调整和改革现行的临床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模式,追求创新教育系统动力机制的整体优化
(一)目的是导向因素,临床医学创新教育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
我们要重视把教育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扩展到学生的人文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思维方式的教育。因此,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追求的是科技素质与专业素质的结合;人文观念与职业特征的结合;个性心理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的培植,强调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是核心因素,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改革从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动力。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得以实现的。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其质量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课时条件和实践空间,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调整课程结构:(1)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开展了包括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内的各种医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实施以问题为引导的临床与社区医学教学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空出一定的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和自学选修课程。(2)加强实践技能训练w加强了医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实践和社区全科医学服务实践课程计划。例如,坚持授课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不低于1:1;加强临床见、实习带教老师的上岗培训工作,使其明确带教要求和操作规范;在严格执行病区专题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行内、外、妇、儿分科床边技能考核和毕业综合技能操作考试;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层和专科教学医院、社区教学基地轮回实习,加强学生全科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初级卫生保徤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医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独立撰写科研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能力。(3)开设医学前沿理论选修i课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树立学习的综合意识、超前意识和终身意i识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卫生保徤需求的变化,调整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开设医学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讲究特色和因材施教是本科生选修课设置的基本原则。(4)开设引导掌握思维方法的相关课程为了使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学习时,熟悉医学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已在九五~◦◦级的六届医学生临床课程阶括思维科学、医学思维与学习、创造性思维和技法训练、创造力培养与成功者品质修养、研究型实践学习习作等。(5)隐性课程的建设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显性课程教学活动而言的。隐性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考察和国情、创业教育,结合临床见、实习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等等隐性课程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来加强医学生的德育实践,并以此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
(三)方法是技术要素,积极探索结合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学新方法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探索和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面对21世纪知识的骤增,临床医学教育要强调方法教育,使医学生有能力区别重要和次要的知识,使其头脑留有持续学习的空间,提高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吸纳能力,这对于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实施情境模拟法和标准化病例教学法,就是在创新教学方法上的有益探索。情境模拟法是通过一个具体临床情境的描述和演示,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下的病例展开讨论和研究的教学方法。标准化病例教学法的开展动因源于临床上一些非常见病例的教学要求,临床教师将这一类非常见病例的典型体征、诊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是在见习带教中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并参与诊治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两者都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要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病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到较好的效果,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情境之间的差距,能帮助学生体验从业环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方式方'法
(四)学生是根本因素,教师是关键因素,教与学互动机制为系统提供原动力和主导力。
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以创造型教师的培养为前提条件。创造型教师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且要善于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在实践中编写了《临床教师与管理干部基本教育素质培训教程》,并分批对临床教师进行思维科学和创新意识培训,规定45岁以下教师必须以计算机辅助临床教学的要求,在客观上收到了一定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展新知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再发现的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可以反馈教学信息,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授课质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机制,定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教学工作的热情。例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无论是理论课、见习课还是实习阶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教工作,与教师的评学工作一起,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环境是支持因素,教学环境和机制的整体优化是系统持续运行的保证^
要进一步发挥教师与学生在创新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制定和规范适宜的管理制度,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培育创新教育的新机制。目前,我们的做法是从七年制教育起步,逐步向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部分科研课题实践;开放电子阅览室,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社区全科医学服务中心,安排3~4周的全科医疗服务,并结合社区问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由专家负责指导。对于临床教师,我们加强了临床骨干师资创新能力的培训;建立和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的互评机制;建立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此外,为临床教师提供获取信息便捷途径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努力提高临床和结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介绍相关的实验技能,如如何看电路图、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的连线技巧和各类电子元件的识别等。
第二阶段,以数字电路实验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我们为实验准备了各类集成电路模块,让学生利用面包板,按实验线路图在数字实验箱上自行搭建线路,进行调试、观察及测量。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完成门电路、触发器、555振荡器、计数器、译码显示及A/DD/A转换等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又是理论部分的补充通过课堂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学生们对电子技术从模拟到数字、从分立元件到集成芯片、仪器设备体积由大到小、功能由单一到系统的飞速发展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初学时的各种抽象术语及名词如负反馈、脉冲、二进制等,就都变得简单易懂,激发了他们学好医学电子学的兴趣和信心。
(六)反馈是控制因素,教与学的评估是发挥系统动力正向效应的质量保证。
【关键词】教育,远程;教育,医学,继续
1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目前社会对医护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加,参加各类在职教育的各级医护人员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往往无法抽出一个有规律的时间参加系统的学习,远程教育自身的优势无疑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和环境。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1]。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整合医学院校的各类教育资源,搭建生动、形象的医学教育平台,科学、有效地增加教学的信息流量,能充分发挥各类医学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医学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极大地扩展了各层医务人员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受益人数多。它能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信息的同步传递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情况,充分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现代远程教育能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带来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启迪创造和创新。现代医学远程教育相比于传统教学有其独特优越性,符合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现今如何构建完善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成为极具价值的讨论课题。
2国外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
英国是远程教育的开创者,始创于1969年的开放大学(theopenuniversity)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能平衡教育资源,根据学员需要,精心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程材料,课程体系和资源建设随时根据社会需求来合理调整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灵活。同时,英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重视对医务工作者的循证医学、伦理、职业精神的教育,志在培养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优秀医学人才[2]。西方国家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都很重视。美国与西欧国家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最为迅速,尤其美国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制作及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使其无论在内容、手段、普及程度上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3]。美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主要由政府下设的与卫生相关的管理机构进行组织。在国家立法及其他有效措施的保证下,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对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及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终生医学教育。设立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ME)对提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者以及课程、考试、导师的测评等方面均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美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主要从规章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结构4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估。除了制定并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评估、还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者进行认证。美国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制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全面、系统的认证制度,其认证机构主要包括机构式认证机构和专业式机构认证。前者是根据办学申请机构本身的任务和标准对学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后者又叫项目式认证机构,此种机构只评价学院内部的单位、分校(院)或项目,通常要与国家级专业协会合作共同完成认证任务[4]。而所有的认证机构的行业许可均由社团性质的全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和政府组织联邦教育部(USDE)共同承担,两者负责对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的认证机构提供认可服务,从而从体制上保障认证的质量[5]。澳大利亚对远程教育进行立法,能够使远程教育机构在法律的保障和约束下健康有序地发展,能够为明确远程教育目标定位作出规定,确立远程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各级政府加大对其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投入保障。远程教育法规通常主要涉及法律规定的目标定位与办学层次、远程教育资金投入、机构设置、教师和学习者的权益等[6]。同时,远程教育立法又对规范远程教育行为和指导远程教育实践提出要求,使远程教育能够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印度为有效应对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上升的趋势,需要训练有素质的专业卫生系统人才。传统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很难满足这种需求,远程教育方法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能提高卫生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手段。继续教育对于印度卫生保健领域的工作者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25家机构在印度通过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69门关于公共卫生各个领域的课程,这些计划的提供者包括政府和私人教育机构。这些课程内容包括广泛的公共卫生领域,如营养、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医疗和医院管理等等[7]。各国学者投身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实践,探索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规律,为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奠定基础。国外在现代医学远程教育方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管理制度完善、有法律保障、课程覆盖专业广、精品课件多。这些可以借鉴用于我国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结合中国的国情,有选择地采用国外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先进的办学方法,突破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束缚,转变教育观,对中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事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3国内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医学远程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与转变。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远程教育进入了以计算机及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支持的阶段。以双向交互电视、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机会,对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3.1硬件设施不完善
我国现今依然有大部分边远地区的基层医疗单位缺少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经济条件落后,计算机设备无法满足医务人员的学习要求。互联网覆盖不全面,许多边远地区尚未有互联网,无法观看教学视频。
3.2部分医务人员认识不高
据调查,部分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应单位的要求,因有晋升评聘要求学分达标、执业注册挂钩而不得不参加,并不是考虑实际工作需要参加,以混学分为目的,违背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学初衷[8]。
3.3管理相对滞后
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有些继续教育网站出现买卖继续教育学分的情况,使学习流以形式,失去继续教育的真正意义[9]。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版块网站获得国家批准,开设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医疗体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医疗专业人士知识水平提高的迫切需求,但是大批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的涌现,也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平台素质的参差不齐。
3.4教学内容未能满足需求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在举办内容上仍然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基本上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在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方面的内容很少,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而对医护人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造成许多在职人员缺乏从业过程中必备的相应知识与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市县乡村4个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知识的需求不同,很多学者意识到远程医学教育的学习材料开发应符合学习者的要求,但专门针对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材料开发尚不成体系[10]。教学内容覆盖面小,现临床及护理相关专业课程较多,预防、医技、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不足,导致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参与相应的专业课程学习[8]。
3.5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会改变医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的制约以及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的远程教育改革主要还停留在媒体手段的改进上,缺乏对教学内容、模式和策略的设计,交互性不强,学生还是主要采用浏览的方式进行学习,不能实现实时提问、交流、在线考试、答疑等[11]。这些都是限制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一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即讲授式教学为主。出现教学规章制度与教学设计不完善,在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问题。
3.6医学实践技能难以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培训
由于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信息量大,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要求高,实验教学及实习的内容较多等特点,使医学远程教育与其他学科远程教育有所不同,网络教育可以满足学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但难以满足学员操作及动手能力学习的需求。
4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应重视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制定政策支持社会投入,推动教育公平。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政支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为基层医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
4.2树立观念,提高认识
为医务人员普及终身学习理念,让其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获取文凭和职称的途径,更是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卫生技术人员来说,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是维护职业信誉和提供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体现,必须转变对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4.3完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远程教育市场尚未规范,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出现不法行为,如买卖学分。只有健全法律与完善管理,才能保障医学远程教育的良好运行。杨阳[12]提出严格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的资格准入,资格认定评审,完善相关的培训质量评价等标准,强化培训过程监督,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沈群峰[8]认为有系统完善的政策保证和支撑,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的约束,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工作,对滥授学分、乱发证书的单位,停止其办学资格。彭文婷[9]提出可以在行政层面上使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在一定的强制性规范管理下,保持着自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徐霁[13]指出国外开展远程继续教育比较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如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ME)除了制定并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标准、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者进行认证外,还对学分授予情况进行监督。我国还未成立专门的审定机构,而是由卫生部直属的全国继续教育医学委员会及各省市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下设若干个学科组承担[9]。我国可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外国经验本土化,促进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
4.4优化教学内容
黄宇[14]提出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的课程,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需求建立多层次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支持帮助服务。黄禾[15]提出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强调科学严谨性和临床实用性。郭常平等[16]提出打造精品课件,注重课件建设。课件应体现丰富性、多样性、先进性与科学性,以满足远程学员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可开发远程教师易学易用的在线教师课件制作系统,使课件具有扩充性和开放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和理念,增设医学类新兴课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及医学软科学课程,以全面提升课程质量。
4.5改进教学模式
杨阳[12]提出教学可融入医学案例,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析,可设置问题让培训人员进行讨论,使其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效果。刘建明等[17]指出学习要通过学习者与同伴在特定的情境下积极互动,而不是只对各种抽象化的技能进行训练,可采用“有指导的教学谈话”、“自由交谈”、“演员策略”等方式进行培训,促进网络学习的情感交流。郭常平等[16]指出浙江大学远程继续教育采取卫星集中授课、课件分散自学、英特网答疑和实践环节构成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逼真再现原始的教学环境,充分考虑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体现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自主性。高澍苹等[18]提出3种混合型教学模式,分别是讲练型教学模式、辅导型教学模式、社交型教学模式。建议依据培训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灵活的技术平台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可为混合教学模式的运作提供可靠保障。孙众等[19]介绍了利用MOOCs学习平台、无线放映机和多种移动端设备构建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型。MOOC课程不像传统网络课程那样由老师从头讲到尾,而是以知识点为节点,循序渐进,将课程视频分段,每段不超过20min,每个视频后有对应的任务或问题。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或喜欢的顺序选择课程,有助于学员有目的地学习,与人类学习注意力关注时间较短的习惯相符。杨海平等[20]指出MOOC课程包含多种交互方式,学习者可以对课程进行点评,在讨论区讨论,通过论坛进行教学交流,通过这种互动,不仅帮助学习者解决困难,还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新认识,也能让课程逐步完善。
4.6在线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引进虚拟现实技术
王淼等[21]搜集整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3年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现代医学人才继续教育中的相关资料,研究显示华西医院远程医学培养模式受众覆盖面、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以及继续教育资源可及性等方面远大于传统继续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发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仍存在不足,最突出的是部分医学知识、技能难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培训,外科手术技能培训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华西在线在位相结合,在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也开设了各类项目制培训,选择了部分外科适宜技术进行专题培训推广,有效地弥补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不足。刘建明等[17]提出为弥补远程教育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是应用计算机以及专用硬件和软件,模仿各种现实境界,使用户接受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与虚拟环境中的人及事物进行行为和思想的交流。目前这一技术已从虚拟医学图像发展到虚拟人体、虚拟医疗系统、虚拟医院、虚拟实验室等。如美国开发的可视虚拟人体,为人类提供了男、女完整的人体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数字化解剖图谱,可进行实时人体三维重构和展示,可用于人体解剖学、放射医学的教学和引导外科手术等。香港城市大学叶意盛将虚拟现实学习环境(VRLE)应用于儿童心理康复实验中。该研究团队在实践中利用虚拟现实设计帮助受虐儿童恢复心理健康的学习环境,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认可。他认为设计虚拟环境应考虑学习内容和教学流程以决定学习环境的类型[19]。
5小结
医学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手段相融合,是进一步提高在职医务人员能力的一个方便途径。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迅速,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优化技术路线,以满足需求,解决瓶颈问题。积极探索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手段与方法,逐步建立健全与网络教育相配套的教学保障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打造精品课件,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性教学,采用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在人文修养、科学素质和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丰富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为满足学员对实验操作及动手能力学习的需求,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可以与技能培训课面授方式相结合,同时加快促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建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远程医学教育工作,充分整合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单位、个人在未来的竞争力。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促进和完善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面对医学远程教育的新课题、新起点和新挑战,需要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进程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在改革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闻捷.全面构筑远程医学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成人教育,2004(1):16-17.
[4]潘康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8(5):23-28.
[6]王焕.澳大利亚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8]沈群峰.2011—2013年浙江省远程继教医学教育的现况调查[D].杭州:浙江大学,2014:1.
[9]彭文婷.中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比较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4):217-218.
[10]谭琳.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材料开发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0(9):12-13.
[11]景汇泉,孟群.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09,1(4):11-14.
[12]杨阳.基层医务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3(1):51-52.
[13]徐霁,骆达,等.国外远程医学教育管理与评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2(1):22-26.
[14]黄宇.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2):593-594.
[15]黄禾.十二五远程医学教育的探讨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5):15-16.
[16]郭常平,茅晓延.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7-28,73.
[17]刘建明,王金才.构建完善的医学远程教育系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1):5-6.
[18]高澍苹,孙宝芝.探索远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远程医学培训质量[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2(2):29-34.
[19]孙众,尤佳鑫.混合学习的深化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9.
[20]杨海平,李佳玉.MOOC的教育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8-6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临床医学;继续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Computer&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Ren Lihua
(Medical College of Shandong,Ji’nan250002,China)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used in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of its bright future,not only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teaching efficiency is quite high.Multimedia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clinical teaching,the use of network technology,special envoy of teaching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way the conten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mputer technology medicine has in-depth diagnosis,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o carry out computer literacy learning problems,and health worker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which health worker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is also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Network;Clinical medicine;CME
临床医学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既有同一性也有特殊性,它不仅仅是传授传统医学理论与原理。更需要了解现代医学发展及其医学的最新动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已经远远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难以直接展示人体的结构、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的效果;由于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改革正在迅速发展,传统临床病例示范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开展,个别医学院校不得不以病人模特来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将使临床医学教学的直观性问题迎刃而解。可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或者将要产生巨大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与现代临床医学的结合
传统临床医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一样,教学过程的主要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三个部分。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正在不断改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教学过程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四部分组成。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过程。激发学习动力。弥补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不足,突破旧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重新设计教学,采用科学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将收到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既有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又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使临床教学突破了空间限制。如在妇产科教学中。示教临床病例非常困难。教师无法向学生直接提供感性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将盆腔解剖、分娩机制、分娩过程、妇科肿瘤等章节表现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的科学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可随意调控和组合教学图象、声音、文本、动画,特别适合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式教学。学生在自学或复习时,在多媒体阅览室里可获得图象及文本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大大提高各科教材信息的存储、检索、加工、复制及传递功能,教师可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增补学术前沿知识,改变临床教学中许多僵化、陈旧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增强教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递教学意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闽和空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由于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创造了一个在功能上、空间上及时间上交互的崭新环境,因此,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技术与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结合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不断强大,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学校园与lntemet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紧密连接,信息化、网络化将为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及手段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利用电脑网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更生动地阐述一些特别的概念,通过网络取得最新的数据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通过网络共享,获取人体教学资源,使临床教学更加形象、生动。lntemet中较著名的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有:(一)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可视人体教学资源,它将男、女两具尸体,以一定距离进行切片,3D重建后建成巨大的人体结构图像库,供医学教学、科研及临床使用。(二)华盛顿大学的数字解剖学,是有关解剖教学的网络资源。(三)哈佛大学的网络大脑解剖图谱,对神经病学的临床及教学有较大的帮助。(四)杜克大学的交互性解剖课程,可在线学习解剖教学内容,但需要新版浏览器或特殊的插件。(五)SYNFA~E公司的心音教程,可以在线听各种心音。(六)KANSAS大学的心脏杂音教程,可以在线听各种心脏杂音。
CAI教学在医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使用CAI教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医学CAI资源有:(一)MARSHALL大学的交互病人系统,这是一个设计精制的CAI课件,从病人病史的采集、心肺的检查及医学图像的展示等方面与临床密切结合。(二)电脑模拟病人,设计精制,界面友好而直观,使用方便。(三)医学临床病例教学,免费注册后使用,收集了许多临床病例。(四)内科临床病例教学,主要提供内科病例的临床教学。(五)放射医学的临床教学,放射医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图片。(六)病理学的临床教学,病理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病理切片,多媒体教学对病理学的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电脑阿络与学生取得联系,继续课堂讨论或个别指导;也可以向学生分派任务、布置作业;学生们通过网络调阅教师提及的文章或数据;通过电脑网络进行病例探讨等。可以预见,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转向以网络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及人性化的网络教学。
目前,国外大部分医学院建立有自己的网络系统,且在其核心课程中广泛引人电脑网络技术。如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课程,将医学信息学核心课程及相关课程内容放在阿上,课程中涉及的机构及需要了解的其它内容做成超级链接,并设置考核内容。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通过inter。net网即可学习及完成教学内容,既方便又有效,这也应该是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方向。
Intemet作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具有众多与医学教育有关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在线分布于世界各地数百万台计算机上。浏览器的出现,多媒体的检索方式极大满足了医学教育工作者查询及使用Intemet医学教育资源的需求。可以认为,充分利用Intemet的医学信息资源,对现代临床医学教学的改革及发展,全面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实现继续临床医学教育的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进入21世纪后,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性显得更为突出。首先,医学科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国外有研究表明,知识的更新速度和迁移的频率在增加,发达国家的岗位迁移平均数是每个人一生中有六七次,但只有一个职业的岗位迁移较小,但其知识更新速度却非常之高,那就是医学。其次,在现代医学中,出现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并且大多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也已日臻完善,这些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才能使自己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自如地利用这些有效手段来充实自己,最终使自己能紧跟卫生科技的发展步伐。再次,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还将有助于培养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继续医学教育中计算机知识
医学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内容仍然包括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2类。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学习,又分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的学习。操作系统应以主流操作系统如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为主,应用软件应以学习通用的办公软件Office、统计学软件SPSS等与工作、科研息息相关的应用软件为主,突出实用性。
(二)各年龄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知识学习中所遇问题及对策对于内容繁多的计算机知识,各年龄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感受,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也不尽相同,为此,有必要加以甄别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层次影响
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掌握现代科研、临床工作手段,无疑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它对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深层的、隐性的影响更为重要。
首先,它可以极大地培养和提高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现代医学诊断、治疗系统无不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已成为卫生工作者掌握医学最新发展动态,获取医学科研信息,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无疑会促使卫生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新知识,培养信息素养,对于进一步掌握现代诊断治疗和实验技术,在日常工作和科研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研 方法 和手段,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卫生工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医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由生命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相对来讲,理工科知识则更注重逻辑思维,比较具体。所以通过学习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将有助于培养医疗工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