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教育转型

数字教育转型

时间:2023-06-07 09:3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教育转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教育转型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转型

一、现阶段地方教育出版社转型现状

1.转型意识不强,转型动力不足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地方教育出版企业对于数字化发展仍然处于观望阶段,数字出版与传统的图书编辑、发行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尽管数字化出版早已成为出版社的发展趋势,但是出版企业往往很难放弃原有的已经成型的系统化模式,陌生的数字出版让企业难以适应,继续维持现状,没有发展壮大的动力以及实施转型的勇气。很显然,地方的中小型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2.综合性人才不足,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数字出版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地方出版社在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数字出版技术人才的缺乏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教育社数字转型难度。

3.数字出版的法律建设还不完善

数字出版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因此数字出版的标准和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国内有关数字出版业务的网站就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但是真正通过法律手段审批通过的数字出版单位不足百家。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的标准制度和法律监管的滞后,也加大了转型难度。

二、地方教育出版社转型的具体策略

1.打造优秀纸质教辅品牌

打造有品牌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众所周知,地方教育出版社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无法和其他企业抗衡,但是作为出版社个体,地方教育出版社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它对地方教育出版市场的判断力、对教育出版选题的策划能力,以及对教学资源的加工技术和作者资源的拥有程度是地方教育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地方教育出版社首先仍然是重视传统的纸质教辅出版业务,打造有品牌的、高质量的教辅资源。对于地方中小型出版社来说,纸质教辅出版仍然是教育社的稳固发展的根本,并且打造良好的纸质教辅品牌,才是提高出版社知名度,加强与其他主体合作的重要发展战略手段。因此,对于中小教育出版社而言,未雨绸缪,打造好纸质教辅品牌,为学习机、点读机、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教辅产品做好基础工作,才是地方教育出版社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措施。

2.完善出版社自身网站等数字平台建设

出版社应该建立自身的教育网站、构建教育资源交流平台,这是促进地方教育出版社稳定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分类建立数字化题库、课程资源数据库(如教学音视频资料等),通过免费提供本版教辅图书的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快速集聚网站固定注册用户,充分发挥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的优势。并适当开展电子商务,图书销售,教辅售后等业务,建立网络与实际出版相结合的教育出版数字服务平台。或者,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把出版社的网站建成一个具有学习功能、测试功能与教学资源下载功能的教学系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家庭辅导结合起来,通过销售点卡等方式为一线师生的日常教学提供“在线备课”“智能出题”和“在线作业”,进而添设“互动教学”“互动培训”等服务;以网站为主的教育服务模式,是建立“教育服务平台”的重要形式之一。

3.加强商业联盟

就现阶段来看,赢利成为阻碍数字出版发展的一大难题,数字出版资源如何收费应该是地方教育出版社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智能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移动智能设备成为互联网的新载体。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出版社应该抓住机遇,增设以手机阅读为主的资源获取方式,教育出版社可以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很多中学生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而手机拥有得成熟收费模式,使得学生易于接受通信基本功能之外的消费。传统的出版商没有理由忽略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开展手机教辅数字出版,通过流量进行计费,达到共赢。此外地方出版社也应该加强与硬件商的合作。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辅产品琳琅满目,出版社也应高度重视这一市场,加强与教辅产品硬件商的合作。将自身优秀的教辅资源植入教辅产品中,利用硬件商的销售渠道提高出版社以及教辅品牌在教学领域的知名度。

三、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我国教育出版作为一个特殊的出版群体,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人才和经验,在这个优势和基础上,抓住时代机遇,积极面对目前出版社存在的一些问题,快速稳步实现转型,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第2篇

自从迈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出版行业风生水起,搅动着文化出版领域的一池春水。作为建立在计算机、通讯网络、流媒体、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数字出版在国内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等新生业态。数字出版以内容、生产模式、运作流程、传播载体、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为特质,但绝非简单的纸媒数字化,而是要在技术的支持下带给读者超越传统图书的阅读体验,即依托传统资源以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

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对于提升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变出版业发展模式具有深远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很早就意识到数字化浪潮将给传统出版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坚持以打造“数字型出版社”为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自身状况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开拓数字出版的蓝海。

抢先布局:借力品牌优势

从2008年开始,华东师大出版社就制定了清晰的数字出版战略,即打造一个集“内容提供、教学支持、辅导评估、平台服务”为一体的面向“大教育”的全媒体数字出版平台。这一战略的确定,为接下来的数字出版转型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全社着力从“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育”、“数字化阅读”三个维度布局转型升级工作。

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华东师大出版社启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和CMS(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目前,“智慧树”ERP已经全部上线。通过ERP的实施,增强了全社员工的数字意识,提升了整合管理水平,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CMS则将全社范围内所有排版文档系统统一管理,为数字内容的生产、存储、分类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教书籍是华东师大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凭借自身强大的品牌文化和深厚积淀,出版社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新兴媒体和终端的数字化教育产品,形成数字化教育品牌。如开发了IPTV教育频道、手机互动教育平台、校园安全数字化教育解决方案、“阅读树”APP STORE客户端、电子书包“数字化教材”等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数字产品,获得了业界的瞩目和好评,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其中“一课一练”游学网站、《“双语幼儿成长”点读笔》还荣获年度数字出版优秀作品奖。

此外,出版社积极把握数字阅读的机遇,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豆瓣、亚马逊等多个数字阅读运营平台开展合作,稳步推进便捷阅读新体验。在过去的几年中,数字阅读不仅带动了纸质图书的发行和销售,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回报。其中,仅陈坤《突然就走到了》一书在2012年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中的收益就高达七十余万元。

转型蜕变:创新谋求发展

数字出版虽与传统出版具有共性,但是有更多未知因素需要摸索。华东师大出版社在推进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转型源于创新”的策略,分别在数字资源、人才队伍、技术创新、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新探索和实践,为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快速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资源先行。作为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中,掌控优质资源乃立足之本。华东师大出版社从2006年开始就明确排版文档的数字化管理规范,约定从排版厂、出版科到数据库服务器的交接流程和格式模板,实现从源头上对图书数字资源的有效储备。在相继建成图书库、音频库、视频库、图片库等多个资源库的基础上,又陆续开发了独立于图书产品的“微视频库”和“听书库”。这些数字资源的有效储备,提升了资源的复用率,为数字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人才保障。数字出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和队伍是核心要素之一。出版社特别重视数字出版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早在2009年便启动了人才“蓄水池”计划,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部门,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数字出版专业队伍。同时,整合原有电子音像社、各图书分社的有生力量,初步形成了网格式纵横配合的数字出版布局。

技术创新。数字出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因而技术创新无疑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2009年至今,出版社先后开展多项数字产品形态、内容形式的研发,也承担了多个市级、区级资助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项目。目前,出版社已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并正在申请2项技术创新专利,2012年底企业还荣获了科技企业资质。

机制灵活。华东师大出版社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机制,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原则,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引导下,先后与多个高校的教育、科研院所开展了研发项目,与多家行业外企业实现了深度战略合作,还在多所中小学校实现了数字教育产品的试验和试点。广泛合作既凝聚了产业链中的各方力量,又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多赢,促进了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

未来趋势:整体数字出版

第3篇

关键词:教育传媒;数字化时代;应对策略;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29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46-02

新兴媒体势如破竹般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被誉为多媒体之父的加拿大学者哈威·费舍先生说:“数字化是一场温和的革命,在第一时间便渗透到我们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已经展示了其彻底和不可遏制的爆发力。”2010年,数字出版进入了快车道。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出达到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增长 40.47%。我国出版业的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不同类型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逐步成熟,我国出版业将快速走上数字产业的发展之路。

教育传媒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笔者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两报六刊、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为例,分析教育传媒的具体做法,寻求教育传媒在数字化时代的突围路径。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必然带来出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传统的纸质出版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单一纸质媒介生产的状态,正在被多元发展、平面媒体与数字化出版并举的格局取代。目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两报六刊期发行量达350万份,占据着以江苏为主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能继续保持现有的态势,值的我们深思。

一、江苏教育传媒的现状

江苏教育传媒以江苏省教育厅直属的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编辑出版的“两报六刊”为主,涵盖了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在江苏乃至全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仔细梳理江苏教育报刊的发展脉络,呈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权威主流 一家独大

《江苏教育报》《小学生数学报》《江苏教育》《江苏高教》《现代特殊教育》《初中生世界》《阅读》《早期教育》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在江苏教育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虽然有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主办的相关报刊的挑战,但其权威主流的教育传媒地位还是非常稳固的。几十年办报办刊的优良传统,积淀了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团结、勤奋、高效、创新”的深厚底蕴,在传统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有着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传统思维 手段陈旧

有60多年办报办刊历程的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工作程序:规范的选稿、审稿、编审制度,精心组织稿件的优良传统,去芜存菁的编辑态度,是教育报刊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也是数字化出版时代无法替代的品牌价值。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大潮,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人正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之路,但几十年形成的惯性思维,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踏步的跨越似乎有着些许纠结的无奈。

(三)体制束缚 难展拳脚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样的体制要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显然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教育与传媒双重属性的教育报刊正处于转型时期的阵痛之中,由公益事业向文化企业的转向,由文化教育出版工作者向文化产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变,呼唤教育传媒要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实现嬗变和超越。

二、教育传媒应对数字化时代的策略

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育报刊出版模式形成挑战,但机遇和挑战总是同生共存的。教育传媒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要从体制、产品、人才三个方面寻求突围之路。

(一)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现代企业架构

1.抓住非时类报刊改制的大好机遇。教育报刊属于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困惑着我们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国家关于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文件和实施办法的出台,旗帜鲜明地将非时政类报刊归于文化产业范畴。教育报刊对照相关要求,倾向性明显地属于改制发展的一类,虽然对于大多数在原有体制下习惯了的同志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时代的大潮已滚滚而来,容不得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犹豫,我们必须作出划时代的抉择。

挑战往往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教育报刊从过去相对安逸、封闭的环境中化茧成蝶,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也许会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找寻到发展和腾飞的新的舞台。

2.组建教育传媒集团。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有60多年的办报办刊历程,目前有两报六刊、一份内刊、一个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拥有150多人的各类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具备了组建一个报刊集团丰厚的基础,我们要借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东风,注册成立“江苏教育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发扬光大原有的产业基础,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积极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要求,传统报刊和数字出版齐头并进,创造江苏教育报刊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3.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喻国明在《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说:我们的媒介正面临着一个“拐点”区:我们传媒业的现实发展在理论上是有着极大的增量空间,但是如果我们仅按照现在的逻辑、现在的模式、现有的动作规则去画延长线,以惯性发展的方式去操作的话,我们就很可能无法抓住现实的发展机遇,就无法将传媒业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真正的现实。因此,对于我们教育专业媒体这样的传统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平台优势,聚集产业发展的智慧和能量,寻找到教育报刊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化内部运行机制、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广阔发达的传媒市场中牢牢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生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类产品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的“两报六刊”,传统的运营模式相当成熟,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数字化出版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传统报刊、图书的消失,只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出版人要提供更新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读者的需求。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挑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对策:

1.电子报刊的出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的报刊在办好纸质报刊的同时,早就谋划电子报刊的出版,《江苏教育》《早期教育》《小学生数学报》尝试电子报刊的出版,出版的规模、订阅的人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长足的发展,为总社事业发展决策、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2.教育云产品。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江苏教育》《初中生世界》专注教育云产品的研究和发展,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建立涵盖教育资讯、课程资源、教学辅导、数字出版等全品类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教育云资源库,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师生服务,无限度地拓展和放大江苏的教育优质资源,将传统教育报刊出版和数字化、信息化的出版方式高度有机地融合,实现信息化时代教育报刊跨越式的发展。

3.多元化发展。无论是教育报刊的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化的教育云产品,都是教育报刊主业的延伸和飞跃,教育报刊要做强、做大,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还是要努力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教育报刊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发展新的经营项目,丰富事业发展的新业态,有助于教育报刊走向规模化经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将教育报刊的事业做大做强,形成有特色、有实力、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教育报刊传媒集团。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多元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它们在教育广告、会展、培训等方面创造性的开拓,实现了报刊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和其他多种经营收入三分天下,形成了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产业形态,降低了市场风险,扩大了事业发展规模,成为国内发展业态丰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教育报刊之一。

(三)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编辑出版发行队伍

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资源的支撑。教育传媒要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要建立三支队伍:

1.管理决策队伍。处于转型期的教育报刊更需要超前的决策,教育传媒的何去何从,时代大潮的有力推进,管理决策层的高瞻远瞩,将会对承担着主流教育媒体的教育报刊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建立一支善于探索、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管理决策团队,带领教育传媒人求生存谋发展,实现教育传媒更高层面的发展,走上适应时代要求的转型之路。

2.编辑出版队伍。数字化时代伴随着出版方式革命性的变化,出版手段的多样化,营销渠道的立体化,对于传统的编辑队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育期刊应该怎么办?教育期刊能怎么办?所有的这些提问,都需要我们教育期刊的从业人员给出响亮的回答。教育期刊的从业人员要从过去的纸质传媒的编辑出版者转变为信息化时代号召下的教育信息的全方位传播者,必须具备数字出版时代基本的职业素养。我们要花大功夫、大力气,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采编业务能力、健康的身心状态的编辑出版队伍。

3.发行营销队伍。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必须依靠专业的数字出版人才,包括能适应数字出版的软件技术人才、编辑、营销与策划人才。其中营销与策划人才是实现教育报刊终端消费成功的关键,谁先抢占数字出版的市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一个拥有广泛读者资源的教育传媒类产品,才有现实的话语权。无论是纸质的期刊还是多品类的电子产品,最终都要有读者消费了,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过程的完成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承担。建立一支信息化时代的营销队伍,是教育传媒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迫在眉睫的重任。

三、结 语

教育报刊大多有几十年的办报办刊历史,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可贵的经验、难得的人才,如果借助数字化出版这对生动而有力的翅膀,一定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江苏教育报刊要依托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南京的重要机遇,整合并优化传统的教育出版领域的内容资源,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内容产业服务新模式,建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数字教育出版发行平台,实现教育传媒华丽的转身,数字化出版时代教育传媒事业的新腾飞与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加)哈威·费舍.数字冲击波[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第4篇

从整体上看,近年来英国出版业呈现出较为稳定但相对疲软的发展态势。根据英国出版商协会《2014年度英国图书出版业统计报告》(UK Publishing Industry Statistics Yearbook 2014),2014年英国实体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的销售总利润为33亿英镑,较前一年下降2%,其中实体出版物利润下降5%,为27亿英镑。而电子出版物利润在近年内保持持续增长,2014年电子出版物利润较前一年增长了11%,到达5.6亿英镑。在2014年内,各类电子出版物销量都有所增长,其中儿童读物较之前年增长36%,专业类书籍增长17%,有声读物增长24%,教育类增长20%。由此可见,数字出版业已经成为英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英国出版业年利润维持相对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培生集团对于英国出版业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将通过介绍培生集团的经营情况、数字化发展情况来对英国出版业做简要的梳理及展望。

一、培生集团概况

创立于1844年的培生集团是国际著名的出版业传媒巨头,旗下包括培生教育集团、金融时报集团和企鹅兰登书屋。培生集团规模庞大,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4万多名员工,主要从事教育出版、专业评核、大众娱乐、商务管理和网络信息等方面的业务。培生集团2014年销售额高达49亿英镑,位居世界各大出版集团之首。

作为全球出版业的领军者,培生集团的发展战略包括寻求长期发展机遇、开拓海外市场、提升教育领域的出版质量和销量等。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集团着力于加速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并努力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培生集团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利润已占到总利润的62.1%。

二、培生集团整体经营状况

2014年,培生集团已经完成了自2013年起开始的大规模结构性重组与新项目投资,在出版集团数字化出版模式转型的大趋势下抓住了重要的增长机遇,为集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一)集团整体经营状况

以恒定汇率计算,2014年培生集团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达到49亿英镑。同时,集团的营业利润增长了8%,递延收入增长10%,体现其数字业务发展的强劲势头。培生集团现任首席执行官John Fallon表示:“我们完成了为期两年的项目重组与再投资,并在具有挑战性的市场环境中发挥了出色的、具有竞争力的良好表现。进入2015年,我们将会在新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发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这样的努力将会使更多人从学习中受益,同时也将拓展我们集团的发展机遇。”(见图1,图2)

图1 培生集团2014年销售额比例图(单位:亿英镑)

图2 培生集团2010-2014年销量变化图(单位:亿英镑)

(二)集团分区域经营状况

培生集团在2014年的年度报告中,按照地域的划分方式将集团的经营状况分为北美市场、核心市场和新兴市场三个部分。其中北美市场为集团最大的营销市场,2014年该区域营业利润占集团总利润的61%;核心市场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比荷卢经济联盟和意大利,2014年营业利润占集团总利润的24%;新兴市场有巴西、南非、中国、印度和其他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目前集团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供职。

1.北美市场

在中小学方面,远程教育(Connections Education)和虚拟学校(virtual school business)的建设有很大发展。截至到2014年,已有6.2万名学生参与到远程教育项目中,完成与全职学生同等学力的课程,这一数值较2013年有了15%的增长。三所新型虚拟学校已在2014年内建立,另有一所预计在2015年建成。此外,在线测试容量较前年也有40%的大幅度增长,培生集团与美国各州签订了相关方面的合作协议。2014年,培生教育研发的PowerSchool学习信息系统覆盖了73个国家的1500万学生,为集团贡献了9700万美元营收,2000万美元净利润。

在高等教育领域,培生集团在教育服务方面的收益稳定,其主要增长点在于新版的电子课程注册。北美地区Mylab在线学习课程注册量增加3%,达到1100万人次。培生集团了数字学习工具REVEL,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工具通过线上测试、观看视频等方式学习。同时,REVEL支持手机等无线设备,还附带电子笔记及学习日历设定等功能。REVEL的研发不仅能够方便学生的在线学习,还能够为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反馈。截至到2014年秋季,该产品已被50家教育机构的1.2万学生使用。

在专业教育范畴内,培生教育旗下的VUE电子化考试服务机构为集团利润增长做出贡献。IT认证、国家标准认证及专业化证书等类型的电子测试容量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13万人次。专业教育方面的新进项目包括微软认证专家考试(MCP)、微软专业应用技术国际认证(MTA)等。

2.核心市场

在中小学方面,培生教育在英国的运营状况基本稳定。但由于英国政府政策转变,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的责任措施和课程考核方式改变,导致英国国家教育文凭(BTECs)获取率下降21%,普通文凭获取率下降11%。培生举办了4000万场国家统考,较2013年增长24%。在意大利,集团发行了新的专业化发展教材和配套的在线课程,在中小学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在小学开设了Top Secret和Our Dsicovery Island等英语学习项目。

在高等教育领域,培生集团在英国的学习服务市场收入下降,主要原因是职业市场政策转变导致了就业率的下降。但集团计划继续培生大学(Pearson College)的项目建造工作,并协助第一批32名学员顺利毕业。培生大学是培生集团在教学领域的一项创新,该大学授课地点在伦敦,通过申请入学,入学者也可选择线上教育,学生从该大学毕业后,可授予相应学位。而在澳大利亚,学习服务收入增长缓慢,主要得益于核心科目数量的增长和直接对机构销售的数字产品销量上涨。此外,培生还与澳大利亚另一家王牌大学合作,提供个人发展、就业以及研究生课程。

在专业教育范畴内,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专业会计师注册考试(CPA)报名人数都有持续性增长,培生集团将与英国方面续订DVSA合同至2016年底。2014年经济学人集团的营业利润有所下降,主要受到广告收益减少,美元汇率下跌及CQ Roll Call利润减少的影响。但经济学人的发行量增长依旧保持强劲势头,本年度发行量到达160万,其中电子版订阅量增长了23%,经济学人新的日常应用软件Espresso的下载量达到40万次。经济学人集团的市场服务收益持续增长,以恒定汇率计算,这一收益在2014年增长了20%。

2014年,金融时报被并入培生专业教育出版部门。本年度金融时报继续从其数字转型中获益,并预计在未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数据方面,金融时报发行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2014年印刷版与电子版的订阅量总和已达到72万份。其中电子订阅增长了21%,达到50.4万人次,占金融时报付费读者总数的70%。电子版发行量的强劲增长势头有效的抵消了纸质版销量的下降,使得金融时报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3.新兴市场

培生集团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进一步将核心教育出版业务向数字化转型以及对新兴市场的大力投资。2014年培生集团财报显示,其60%的营收来自于数字化业务。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是培生集团主要的新兴市场。在这些市场,培生集团已将业务拓展到了传统出版范畴之外,比如培生集团在南非就经营着几所大学,在墨西哥拥有远程大学,在印度还管理了几家K12的学校。

2012年10月29日,贝塔斯曼与培生集团宣布计划成立企鹅兰登书屋,其中贝塔斯曼拥有53%的股份,培生集团拥有47%的股份,现今该合并交易已全部完成。企鹅兰登书屋包括兰登书屋和企鹅出版集团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所有出版机构,以及兰登书屋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各出版社和企鹅出版集团在亚洲、南非的大众图书出版业务。

2014年企鹅兰登书屋表现良好,其中美国和英国的出版业绩表现优异,尤其是童书和青少年图书出版对集团增收贡献很大。得益于组合效应,企鹅兰登书屋的收入增长25.2%至33.24亿欧元(上年为26.52亿欧元)。受大量畅销书尤其是儿童图书和影视同期书的驱动,公司净利润增长24.5%至4.52亿欧元,而在2013年则只有3.63亿欧元。2014年7月1日,企鹅兰登书屋从西班牙媒体公司Prisa手中全资收购了大众出版品牌Santillana,包括其下属的巴西大众出版公司Objetiva。这些出版品牌与企鹅兰登书屋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美洲的业务合并,大大提高了其在这些市场尤其是在拉美市场的增长潜力。

三、培生集团数字业务现状

培生集团是数字化出版模式转型的开拓者,21世纪初集团便率先在教育领域建立了数字出版平台,至今仍是出版领域数字化进程的领军者。

(一)培生集团数字业务概况

培生集团1999年成立技术集团,2000年培生公司购买了教育考试公司美国全球电脑系统(NCS);2007年,培生教育并购了E-college、Reed Elsevier的哈考特评估测试公司(Harcourt Assessment)。如今,培生教育已拥有全球领先的E-learning电子学习系统和考试开发、测试及测评系统。

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得培生集团取得了更大的营销市场和发展空间。2014年,培生集团数字业务的收入已经达到30.3亿英镑,占集团总销售额的62.1%。另外,培生集团的数字化发展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销售的增加上,在2010-2014年的五年内,集团效率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见表1)

表1 2010-2014年数字产品和服务销售额及其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图3 2010-2014数字产品和服务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二)培生集团数字业务发展战略

1.频繁并购实现转型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培生集团开始着力于布局数字化战略、实现数字化转型。2013年培生集团与贝塔斯曼集团完成了企鹅兰登书屋的合并计划。培生集团董事长玛乔丽・思卡尔迪诺表示:“合并之后,两家出版社将分摊成本,投入更多资金培育作者和读者群,在飞速发展的电子书和数字阅读市场中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企鹅与兰登书屋的合并结合了两方的优势,企鹅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实际中积累多年的经验与兰登书屋在电子书销售平台建设上的见长,使得企鹅兰登书屋在电子书销售市场上具有更大的活力与竞争力。

此外,培生集团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并购与合作也动作频繁,近几年内收购了诸多在线教育平台和教育机构。2012年,培生收购了Certiport和EmabaNetCompass(美国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商);2013年初,培生收购了Tutorvista和Learning Catalytics(均为学习效果分析评定平台);2013年12月,培生宣布以4.37亿英镑的价格(加上4900万英镑债务费用)收购巴西成人英语培训公司Grupo Multi,并于2014年2月11日完成收购。这是2010年以来,培生相继收购南非电脑培训学校CTI(75%股份)、中国华尔街英语和环球雅思之后,在国际成人教育领域里又一大动作。

2.多样化的数字出版模式

培生集团为各大出版集团中首批推出自助出版服务的集团。2011年5月,企鹅推出大众文学在线社区Book Country, 该平台用以协助作者自助出版,实现作者的直接出版并可及时获得读者反馈。企鹅出版社利用该社区为读者作品实行标准定价,并由此为集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此外,企鹅此前还以重金收购了美国自助出版公司,企鹅在公开声明中提到:“网络营销、消费者分析、专业服务和用户产生内容”方面的优势,再注入企鹅公司的“设计、编辑和销售技能,以及其强有力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自助出版业务,培生集团也不断尝试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服务。2011年企鹅放弃与全美最大的电子书图书馆供应商OverDrive的合作,转而同3M(云端图书馆系统)合作启动试点项目。2013年企鹅与兰登合并后,两家出版社继续将更多的电子书从OverDrive撤出。这样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抵抗亚马逊和OverDrive对读者的抢占,也体现了培生集团对于读者服务的重视。通过与3M云端图书馆系统的合作,培生集团一方面在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另一方面集团也得以重新评估其图书馆销售模式,以建立更有效的图书馆服务盈利模式。

3.教育服务于数字业务相结合

培生教育作为集团最大的盈利部门,教育出版一直是培生集团业务的重点和主业。今年来,培生集团建立了一系列在线教育服务平台、远程教育学校及各类配套教学成果测试和教育咨询机构。通过对于这些机制的完善,培生集团逐步将教育出版的重心从销售图书向销售教育教育服务转化。

集团在教育出版领域始终持有积极创新的态度。2014年,培生为美国童子军发行一系列电子书,并设立新的数字课程,科目包括机器人学、数字技术和紧急护理。培生集团的电子课件的学习服务项目进一步发展,MyLab在线学习课程的北美注册量上涨3%,达1100万人。而在意大利,培生通过发行新的专业化发展教材和配套的在线课程,在中小学领域取得了不错收益,在小学开设了Top Secret和Our Discovery Island等英语学习项目。与此同时,集团也将教育出版数字化的重点放在内容的优化方面,在将纸质版图书转换为电子版的同时,更加重视附加元素如测试评估的添加。另外,培生教育也逐年加大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投入,2014年,培生收购了一些国家的远程教育类电子大学网站,在实行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教育技术和教育模式本土化。

四、培生集团发展前景展望

自2013年起,培生集团启动大规模结构性并购及重组,逐步向数字化、服务性业务模式转型。日前,培生集团致力于由多元化家族集团向聚焦教育业务的公司转型,不断整合与精简机构设置。2015年6月17日,培生集团宣布以3.5亿美元的价格向旗下Vista出售学习信息系统PowerSchool。2014年该学习信息系统覆盖了73个国家的1500万用户,为培生贡献了9700万美元收入,2000万美元净利润。培生选择出售PowerSchool主要因其与培生当前精简化的数字战略目标不符。正如培生集团现任首席执行官John Fallon所言,“出售该业务将使我们更直接地专注于学习效果,进一步简化培生的业务,使我们的产品更加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扩展化。”

第5篇

热词:民营书业 融合发展 转型升级

人类社会如同动车一样飞驰前进,二十一世纪已经发展到数字文明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风起云涌,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顺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国家提出“互联网+”、国家大数据和信息化强国战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出版社在转型升级,民营书业也在转型升级。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如何华丽地转身,稳健地超越,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予以归纳,以期对行业有所启迪和帮助。

在坚守中积蓄力量

一是坚守一个产业。金榜苑成立于2002年,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走在全国民营书业的第一方阵,成为较大型的书业企业,年销售码洋超过20多亿,固定资产数亿元,具备一定的资本积累。朋友们常建议做些房地产或酒店宾馆之类的业务,很多企业主动要求与其进行这方面的合作经营,但是,金榜苑始终意志笃定。不为所动。用董事长王朝银的话说,我们只懂教育,只会做书,也只对教育有热情,对其他行业我们不懂,也没有兴趣,能把教育产品做好,能为教育做点贡献,我们心满意足。即使与图书密不可分的印刷环节,金榜苑也不予发展,全部委托周边县市印刷,以确保产业集中、精力集中、人力物力集中,确保做好图书内容和服务教育的质量。

二是坚守两套产品。十年磨双剑,创新设计步步高。十五年坚守两套产品,十五年一以贯之,力求做到极致,做到尽善尽美。金榜苑始终遵循精品化、品牌化、差异化的产品理念,追求好用、实用、管用的产品标准,以前瞻、权威、创新等鲜明特色,塑造了两块熠熠闪光的金字品牌。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设有专门的产品监管部,具体负责沟通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和意见,重点监管产品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同时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保障机制,主要有信息专员机制、质量管控机制、定稿审查和入库审查机制、综合评价机制等。金榜苑公开承诺:内容、编校、设计、印制质量高于国家规定标准;产品与教材、课标符合率100%;产品差错率低于0.3/10000;产品每年更新率超过60%;客户满意率超过95%。同时,金榜苑提出科技教辅和思想教辅,融合新时期教育思想和新兴科技元素,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金榜苑特色。所以,金榜苑产品一直受到全国师生的信赖和欢迎,十多年畅销不衰,成为不可撼动的王者品牌。

三是坚守情感营销。梁山是水浒故事发祥地,一部《水浒》产生了一群重情重义的英雄好汉。《水浒》中的梁山英雄,行天道讲大义,名扬世界;如今的梁山人民,传文明播知识,誉满全国。在营销模式上,金榜苑奉行契约,更重视诚信。诚信和友情的力量较之契约深得人心,十多年合作,十多年友谊,双方形成了高度的配合和默契,固若金汤,混如一体。

在厚积中寻求突破

在多层面积累的基础上,金榜苑顺势而为,谋时而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1.人才突破。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一切人间奇迹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谋家者谋小利,谋事者谋大业,谋人者谋天下,金榜苑的老板深谙这个道理。十多年来,金榜苑一直把聚集和培养人才当做第一要务,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这是金榜苑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产品。有人说,三千门客孟尝君,卧虎藏龙金榜苑,信然。金榜苑深刻认识到,创新驱动,与时俱进,最关键的是人才驱动和人才俱进,市场竞争,行业竞争,最终的是人才竞争。所以,金榜苑十分注重聚集和培养新生代力量,不断寻求人才的突破。从2010年起公司就进行数字转型的人才培养,先后培养出软件研发、网络视频资源剪辑、课件和word资源处理200多人,并在山东济宁成立了数字资源平台公司,在广东珠海成立了软硬件研发制作公司。依托这支队伍,保证了金榜苑数字转型的有序进行,实现了数字产品的健康发展。

2.产品突破。2013年春天,金榜苑在济南南郊宾馆隆重召开1000多人参加的数字出版转型战略发展大会,从此拉开数字出版转型的序幕。几年来,依据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部署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以多媒融合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为总抓手,研发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教育产品。代表性的有“91淘课教育平台”、智能作业批阅解决方案,以及校园云主机、易学宝、易课宝、作业批阅仪、液晶交互式一体机、壁挂教学一体机等终端产品。“91淘课教育平台”,已经录制上传各种微课视频26.5万多节,学案50多万个,课件100万个,各种数字化碎片资源220万多个,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更新最快、最专业、最实用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之一,被中央电教馆列为“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数字教学资源解决方案推进平台。智能作业批阅解决方案经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专家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本套解决方案,将硬件、软件、平台和资源、纸质品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实现了现代技术手段与教学的适度融合,对于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有较大帮助,建议在全国教育领域推广使用。这些产品已经投放市场,产生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市场突破。突飞猛进的科技催生着瞬息万变的市场,传统的图书销售模式在新兴产品和新兴市场面前表现出很多的无奈和不适应,新兴的出版,新兴的产品,呼唤新兴的销售模式。为了突破传统营销,金榜苑于2015年成立了数字产品推广部,为全国市场提供数字化产品演示宣讲服务。该部门计划设定200人,目前已经选聘了50人,经过严格的培训后,分布到全国各地开展宣讲活动。加之公司原有的1300多名市场营销人员,实体与虚拟结合,线上与线下互补,形成金榜苑新型多元的营销模式,构成金榜苑独有的市场服务体系。数字产品推广部成立以来,宣讲人员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金榜苑信息化教育产品逐渐被各地师生熟悉和认可,各地学校争相使用91淘课平台,纷纷与公司签订信息化教学合作协议。2016年8月22日,微中国、山东金榜苑、小黑科技联合与浙江庆元中学签订合作协议,以91淘课平台为核心资源,携手共建智慧庆中。目前全国已经开通9l淘课网站的学校3600多所,签约合作地市20多个,金榜苑信息化教育产品正滚雪球式地向各地推进。

在未来中谋划发展

第6篇

编辑出版学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已30余年,始终存在着学生就业对口难的问题,很多出版企业认为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而不愿意聘任,出版产业对编辑出版学学科认同度低,甚至很多人对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提出了质疑。而编辑出版高等教育影响力也逐渐减弱。[1]因此,怎样进行编辑出版学教育改革,使之适应出版业界对出版人才的需求,提高编辑出版学学科的认同度和影响力,是目前困扰编辑出版学教育界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出版的繁荣需要大量高素质编辑出版人才。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数字出版总产值要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25%的奋斗目标。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收入规模达1377.88亿元。数字报纸、电子图书和互联网期刊均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势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25%。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上升了5.8个百分点。

这表明,数字出版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并且随着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阅读方式,未来的数字出版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一个产业的兴起,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发展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中产品形态单一、数字出版核心技术研发相对落后、产品创意创新不足等发展问题。[2]解决这些问题,人才是关键。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出版业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编辑出版学教育是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主力。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出版业现有人才的转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数字出版人才问题,还需要高等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来培养。

近年来,很多传统出版企业由于数字化转型的需要,逐渐开始招聘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生。那些熟练掌握电子书刊编辑技术,能够整合信息进行数字化编辑的毕业生受到出版企业的青睐。由此可见,培养既有较强文字编辑能力,又能够胜任数字出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编辑出版学教育能够做到的。因此,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的机遇。编辑出版学教育应该积极根据出版业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这有助于编辑出版学专业摆脱学生就业不对口的困境,并促进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编辑出版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从传统书刊编辑向数字编辑转变。由于我国很多编辑出版学专业最初是挂靠中文专业进行招生,是以培养传统的书刊编辑为目标,注重学生的文字功底和文字编辑能力。而从近年来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来看,大部分都到网络媒体担任编辑,到传统出版业从事编辑工作的占少数。

顺应市场需求的转变,高等院校在编辑出版学专业增设了新媒体课程,但是要把培养目标从以传统书刊编辑为主,转变为培养适应传统纸媒与数字出版编辑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以适应数字出版的要求,仅在课程设置上微调是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实现培养目标的全面转变,围绕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目标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课程设置上要发挥优势,整合新媒体。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研发不足、数字产品创新创意不够,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素质的数字出版人才。

因此编辑出版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新媒体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编辑技术。相比传统出版业如图书等较为复杂的制作工艺,电子书刊的制作软件对于学生来说更便于学习和实践,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这是新媒体的优势。同时,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软件更新快,技术操作越来越简单,使得更多人能够掌握这些技术,因此在数字出版人才未来的竞争中,技术竞争只是低层次的竞争,核心竞争力在于数字出版产品的创新和创意。而创新和创意能力,仅靠学习新媒体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区别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因此,编辑出版学教育向数字出版转变,并不是要完全放弃编辑出版学教育30多年形成的优势,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保持编辑出版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淘汰一些不适合社会需求、落后于时代的课程,增加能够反映新媒体、新技术的课程,同时要保留编辑出版学学科的核心课程,保持编辑出版学学科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整合新媒体课程。避免出现顾此失彼,只重视新媒体而忽视编辑出版学学科的基础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仍要坚持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字运用能力,这是创新和创意的基础与源泉。同时,这些人才要在深刻理解并掌握传统出版流程的基础上,学习新媒体的编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目前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需要。这需要新媒体课程和传统书刊编辑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传统编辑出版的优势和数字出版编辑技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数字出版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数字出版的发展,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而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软硬件的更新。如何传授给学生不落后于时代的新媒体编辑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这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要具备使用各种社交媒体的能力,便于了解行业动态,利用各种方式和学生交流沟通。

数字出版技术的掌握,除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外,还需要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和实训。因此教师要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将学生组成实践小组,大量时间用于数字出版物的策划、编辑、制作,使学生能够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加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媒介进行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课下大量的时间要用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这对教师的指导水平、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高等院校要通过多种方式聘请业内人士给学生授课。同时,要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一些数字出版的工作体验机会,提高师资水平,这是保证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一环。

(四)实践教学要突出媒介融合,利用网络平台培养数字出版的综合能力。传统的编辑出版学教育,按照媒介的不同开设课程,如期刊编辑学、图书编辑学、网络编辑学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为了适应数字出版多媒介融合的特点,有必要对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整合,打破媒介和课程之间的界限,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外在线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数字出版知识掌握的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熟练掌握电子书刊的多媒体编辑技术。学生的专业实践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有利于学生树立全媒体的概念,提高其综合运用多种媒介的能力,培养其数字出版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本科生在学习图书编辑学课程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制作模拟图书,因为纸质图书成本较高,以往这些图书仅限内部交流。而数字出版成本低、平台多,很多网站提供E-book制作软件,因此现在可以要求学生在制作纸质图书的同时,动手将纸质图书的内容数字化,制作成电子书。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进行图书的策划、营销等,借助各种数字工具和信息资源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并针对不同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辅导。构建网络课堂进行辅助实验教学,通过多种社交媒体和学生在线交流等,打破不同课程媒介之间的界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的能力,体现出媒介融合的特色。

编辑出版学专业要响应我国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的号召,以此为契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基本素养,掌握数字出版编辑加工基本技术,具备数字媒体编辑出版传播技能,了解数字出版产业运作规律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满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这将是编辑出版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本文为河南大学2012年教学改革项目“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出版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建伟.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J].中国出版,2013(3).

[2]孙寿山.数字出版产业的新业绩、新挑战、新举措[J].现代出版,2012(5).

第7篇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充分显现出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伴随互联网发展,数字经济应运而生。2012年海尔提出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转型策略。与互联网关系最为密切的海尔电脑第一时间开始转型。转型三年来,海尔智能互联平台已成功转型为创客孵化平台,孵化出雷神、雷霆世纪、卫玺智能马桶盖、TAB扫地机器人、智慧教育等多创客小微。海尔智能互联平台已通过它们建立了游戏生态圈、智慧教育生态圈、智能硬件及连接件在内的智能互联生态体系,一站式解决数字经济时代用户娱乐、教育、生活需求。

海尔智能互联平台还搭建了一个互惠互利的生态体系。新创客小微可以借助海尔智能互联平台生态体系现有用户资源,实现从用户痛点到产品输出,再到产品内测,直至最终实现销售转化等一系列过程。创客小微还可以借助生态体系的忠实粉丝资源,实时加入外延服务,以不断扩大自身服务生态圈。同时,海尔智能互联平台生态体系还将为创客小微提供营销、质量、售后、物流、供应链等平台资源支持。随着创客小微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海尔智能互联平台为用户所提供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多元化和快捷化。用户能够迅速地在智能互联平台生态体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服务,并且能够快速实现服务体验,形成用户忠诚度。这些通过产品吸引的用户资源,最终将沉淀到海尔智能互联平台社群中持续交互。

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诞生之初就决定了其广大无垠的界限。传统企业转型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在这一点上,海尔智能互联平台已远远走在前列。基于用户交互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自我颠覆,由生产型制造向创客小微孵化平台转变。通过小微品牌不断地孵化、变革和创新,进一步构建海尔智能互联平台互联互通的新生态体系。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出版 复合型人才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43-03

当下,因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科技和出版融合得更为紧密,也彻底改变了人们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方式,数字化阅读正颠覆着传统纸质的阅读习惯。针对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也成为各个出版社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投身数字出版市场的大潮中,作为出版行业最稳定、最具活力、最有市场的一块“蛋糕”,儿童读物的出版数字化一直是各个传统出版社争夺的焦点。特别是到了2012年,还被确定为“中国少儿数字出版发展年”。但是纵观近几年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发展之路,却并没有呈现出如许多业内人士预期的那种火爆,反而发展得不温不火。

因此,作为数字出版行业最具潜力的儿童读物出版,有必要从理论的角度对其近年的发展之路进行思辨性的审视,对其数字化之路面临的困境进行认真分析,从而破除发展的障碍,找到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转型之路。

一、数字出版,儿童读物的转型之路

所谓数字出版,其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之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

现阶段,数字出版已经从“涵盖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在线教育、互联网广告等多种内容与载体形式研究延伸到移动技术、数字平台、网络运营等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更广阔更开放的领域”①。

数字出版甫一开始,就以便捷性、互动性、传播广泛性、低价性等优势,在中国出版版图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据《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公布的数字显示,在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已经上升到213亿元,2007年达到362.42亿元,到了2008年,产业规模更是达到了530.64亿元。比较2009年和2006年,短短三年期间,数字出版的产业规模增长了3.75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超过了55%,增长速度远在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之上。{2}

而在数字出版兴起之时,儿童读物的出版在中国正以稳健的姿态朝前发展。以2000年作为分界点,我国的儿童读物出版发展势头良好。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儿童读物的出版数量已经达到了4万多种,占全国图书出版总数量的五分之一,增长速度每年更是以两位数的方式递进,超过了整个出版行业的增长速度,而在儿童读物的销售市场上,也形势喜人,每年销售种类有八万多种,销售总额达到60多亿元,超过了文学类书籍,坐上了中国出版业第三把交椅。

如此诱人的出版市场,也吸引了全国超9成的出版社参与进儿童读物的出版,有数据显示,目前有540家出版社参与儿童读物的出版,而全国的出版社总数仅仅是570家。

一边是儿童读物市场的高速发展,一边是数字出版的异军崛起,在此背景下,基于对传统儿童读物出版市场和数字出版的分析,多数圈内人士纷纷看好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甚至一度有人断言,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会在短期内蚕食传统儿童读物的出版布局。

因此,众多出版社相继投身儿童读物的数字化工程,建立网络平台,建立作品数据库,开发APP儿童应用,打造电子书运营平台等等,在数字出版市场纷纷抢占自己的阵地。

固然,数字版的儿童读物能全方位调动少儿获知世界的方式,改进获取知识的方式,但是鉴于人才缺乏、平台瓶颈、盈利模式不成熟等不利条件的束缚,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并没有表现出预想的强劲。

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思维。面对地球村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目前发展状态下的中国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行业理应更新观念,加强合作,加强融合,发掘内容,创新形式,从而促进数字出版的长足发展。

二、挖掘内容,掌控产业格局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儿童读物出版社顺应数字出版趋势必然是出版社发展壮大的必经道路。而要在数字出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主导话语权,出版物内容的精彩还是发展的正道。

当前,各个出版社的数字化之路无非走的是两种途径。一种是出版社成立新媒体部,全权负责内容编辑,开拓数字出版市场;另一种途径则是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出版社提供出版内容,网络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共同开发数字市场。

这两种方式利弊分明。前一种投资巨大,短期内看不见效益回报;后一种,传统出版社位于数字出版产业链条的最末端,单靠版权分成,盈利也是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景下,不论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说,还是对于数字出版方来说,内心都清楚,精彩内容才是主导数字出版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才是竞争的王牌。虽然多数出版社采用第二种方式来推进数字出版之路,但是鉴于盈利不明显,版权纠纷繁复,各个出版社参与度并不高,从而多数还是宁愿选择把自己出版社最精彩的内容通过传统纸张出版推向市场。

而要破解此问题,在完善版权意识的同时,则要打破传统儿童读物出版社和数字出版方的门户之见,在利益的分配上寻求最佳合作点,激发各方挖掘自己的优势,共同呈现精彩内容。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说,要依靠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深厚的编辑资源、作者资源,挖掘最精彩的创作内容,创作最有创意的少儿故事;而对数字出版方来说,则要提供充分、先进的技术支撑,丰富儿童读物的外在形式,开发适合儿童的应用程序,给儿童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听觉感受,从而拓宽儿童读物的销售市场。

归根结底来说,不论采用第一种方式进军数字出版,还是采用第二种方式参与数字出版,内容还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论对于电子书、手机阅读,还是APP、点读机,内容才是支撑事业前进的核心。

而在深刻挖掘内容占领数字出版市场方面,一些起步较早的出版社已经摸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这方面的探索具有典型意义。

作为一家拥有丰富内容资源和雄厚作者队伍的儿童读物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进军数字出版这一领域初期,便找准定位,依托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丰富内容资源,以全媒体新技术为手段,立足于“阅读教育服务”,将自己擅长的低幼教育作为切入点,开发符合儿童阅读习惯的互动式教育产品,为孩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方案,对即将升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深层次的能力开发。

主体内容开发完成后,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网络公司进行合作,出版社提供内容板块,依托网络公司的技术和平台,将自己的拳头产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媒介,送到千家万户,从而使出版社的优质内容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三、国际合作,提升产业规模

数字出版浪潮不仅仅是我国各家出版社需要面临和应对,同样,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出版社也必须积极适应和拓展数字出版之路。

在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发展道路上,不是哪一家出版社依靠自己独立的力量就能完全融入“浪潮”,而理应将国际间以及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列入发展规划,不仅学习国际先进的创作理念和优秀的数字技术来弥补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和欠缺,更要将中国目前形成的优秀的儿童读物通过网络媒体等介质推向世界,形成品牌。

当前,凭借我国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的儿童故事通过数字化技术也走了出去,儿童读物数字出版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发展迅猛,成绩有目共睹,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等现象的困扰,原创力欠缺也日渐表现明显,特别是传统出版社出版的郑渊洁、杨红樱等儿童作家创作的作品有很大的制约因素,在数字出版转化方面存在欠缺,而这点就需要我国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过程中积极与国际进行交流和学习。

以《爱丽丝漫游仙境》为例,此前,因为美国导演蒂姆・伯顿执导的3D电影《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热播,从而引起人们对英国“爱丽丝”小说的关注。

作为英国的经典儿童读物,“爱丽丝”小说拥有独立精彩的内容形式,适合各种载体的呈现,在转化为数字模式的过程中,能提供丰富的内容,从而实现与数字出版的无缝化转换。因此,我国的传统出版社在编辑儿童读物的过程中,就应刻意去观察作家的作品是否集奇妙的幻想、奇特的画面、经典的故事等等于一身,只有这样,在数字出版时,才会无障碍转化,便于进行多媒体开发,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字产品。

而在国际上具有如此成功模式的作品不在少数,如《哈利・波特》系列,不仅具有图书、电影等表现形式,还开发了食品、玩具等衍生产业。以此为参照,我国的出版社也迈出了相应的前进步伐。美国一游戏公司开发的《植物大战僵尸》进入我国后,在少年儿童中刮起了一股旋风,吸引了他们的游戏乐趣,利用这个契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取得官方正式授权后,出版《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将电脑游戏与传统出版相结合,利用网络游戏的热潮来促进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之路,培养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良好品质,得到了家长及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也可谓在数字出版上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合作之路,给其他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上的探索提供了借鉴。

四、拓展渠道,形成盈利模式

虽然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的转型方向,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数字出版市场的前进仍然受困于盗版猖獗、盈利途径模糊、消费习惯制约等等的困扰,从而造成盈利效果差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传统出版社投身数字出版的积极性。对此,积极拓展渠道、寻找适合的盈利模式成为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燃眉之急。而电子书包的建立不失为在盈利模式上的一种积极的探索。

所谓电子书包,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涵盖教育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移动教育解决方案。该产品融合了数字出版、互联网、多媒体、电子阅读器等前沿技术,将打造全新的教育内容出版和服务产业链。③

而在电子书包上做的比较突出的当属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作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儿童读物的出版,为了应对数字出版潮流,该公司积极拓展渠道,开发了“新雅电子小书包”。该小书包为彩色绘画本,针对儿童的教育特点,集合了中英文发声,存储了几十本优质图书,声画合一,配有容量16GB的储存器,不仅能收藏图片等内容,还支持音频文件、电子书等内容的下载,丰富了儿童的阅读体验。

以电子小书包为开端,该公司依托数字内容平台,还开发出电子书包更多的功能,诸如付费在线课程等学习资源,或者下载小说、歌曲、游戏等娱乐资源,在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同时,从而实现多种途径的盈利。④

除此之外,传统出版社依托自己多年形成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可以在数字出版方面做出诸如打造数字平台、进行网上学习培训、手持无线电子杂志开发等,从上到下、从点到面,拓宽盈利渠道,积极寻求合作,从而形成基于原有图书出版基础上的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

五、吸引人才,注入发展动力

具备优秀的专业人才是一个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数字出版当然也不例外。它不同于以往纸质书的出版,也不同于传统出版已经形成的固有模式和流程。它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面对这个新型行业,网络技术公司了解技术却不懂内容,传统出版社清楚内容却不懂技术,因此,既懂技术又知道内容的、既懂出版模式又知晓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数字出版产业急需的人才。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态称,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困扰着数字化进程的提速。如今,包括儿童出版社在内的传统出版社把数字出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予以重视,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上也更为积极。

在人才的培养上,各个出版社有意储备人力资源,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长远目标来建设,制定相应计划,开展学习与合作,开展技术讨论和讲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员工充分意识到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到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作用和价值,让每一个编辑具备数字出版时代的特性,成为兼具各项本事的复合型人才。

而在人才引进上,各个出版企业都依照按需引进的准则。最近几年,国内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数字出版方面的课程,培养的目标也是基于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各个出版社会根据自己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去招聘一些相应的人员来充实到自己的人才库。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模糊、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阻挡不了传统出版社融入数字出版的潮流,更阻挡不了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前进步伐。如今,各个传统出版社应结合自身优势,发挥数字出版长处,走出一条具有各家出版社特色的数字出版之路。

注释:

①傅强.数字出版:新的革命[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

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0.7.21

③刘超.数字出版带动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 .7.17

{4}刘珊珊.传统少儿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分析.现代出版,2011(8)

参考文献:

[1] 齐宝.APP儿童应用盈利还是难题.中国图书商报,2012.7.6

[2] 崔立,赵欣,白玫.出版商务周报,2011.12.15

[3] 李广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现代出版,2011.9.12

[4]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闻出版总署,2010,8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出版;数字出版;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66-02

一、引 言

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以目前的形式和以往新技术产生后的影响来看,数字出版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但数字出版将会占领出版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与传统出版一起推动出版业的发展。所以,不论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还是迫于适应数字化的潮流,传统出版企业都得积极向数字化迈进。

高校出版社作为传统出版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科研、服务教育的重任,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出版业整体的数字化步伐[1]。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和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传统,无论是文学、美术、书法、艺术、影视、出版、戏剧、舞蹈等方面,陕西在全国的影响一直都很大,可以说,陕西是文化资源和创作大省。目前,陕西共有图书出版单位18家,高校出版社7家,占到了近四成,不论从数量还是传播效果上考虑,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水平都直接影响着陕西省出版单位整体的数字出版水平和文化传播效果。

二、陕西省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现状

本文主要对陕西省的七家高校图书出版单位进行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期全面了解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整体状况。

1.出版社自身实力较弱。陕西省高校出版社的规模普遍较小,除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规模较大外,其余大部分出版社的规模都在3000万~5000万之间。高校出版社不但承担着发展学术、服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积极发展与传统图书出版相关的主业,所以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精力方面,对于数字出版的投入都很有限。

2.对数字出版的认识比较明确。陕西省大部分高校出版社都认为,数字出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但也都明确意识到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数字出版的内涵也有自己的见解,大多数高校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理解,已经从单纯的纸书扫描发展到用数字技术实现出版流程的再造。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校出版社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的认识上,在实际发展数字出版时,大多还是持观望及否定态度。

3.发展数字出版的行动比较缓慢。由于我国目前的数字出版是在技术上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技术商、平台商等一直占据着数字出版的主导地位,传统出版单位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再加上目前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清、版权问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传统出版单位在发展数字出版时都非常谨慎,行动比较缓慢,陕西高校出版社也不例外[2]。目前,陕西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方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与技术商和平台商的合作上,只是消耗着已有的内容资源,而出版社本身无论是对于数字出版的投资方面还是对已有内容的开发方面都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高校出版社大都资金有限、技术不足,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数字出版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单靠传统出版社就能解决的。

三、陕西省高校出版社数字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自身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从对陕西省七所高校出版社的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出版社在数字内容的建设上,更多的是对已有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或者直接交由技术商或平台商运作,出版社本身没有对已有的资源做更深入的开发。同时,高校出版社背靠所在高校,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作者资源和教学资源,在数字化教学逐渐普及的当代,各类学校对相应的数字教学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出版社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也不深入。如何针对这些需求,开发适宜的数字化产品,是每个高校出版企业都应该重视和把握的问题。

2.数字化建设的资金运作水平较低。数字出版的发展,需要投入很大人力和物力,充足的资金是维持各部门、各组织良好运行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对整体规模和实力都较弱的高校出版社来说,更需要灵活的资金运作方式,来为数字出版的建设募集资金,从而推动出版社数字化水平,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做好准备[3]。但是在陕西省七所高校出版社的调查当中,绝大部分出版社的数字化建设是以自筹经费的形式进行的,采用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来推进数字化建设的水平明显偏低。目前,高校出版社基本都完成了转企改制,作为市场主体,应该充分利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多方面筹集资金。

3.赢利模式不清制约了出版社数字出版的进程。目前的数字出版市场上,技术商和平台商等仍然占据有利位置,虽然数字出版的本质还是出版,出版的本质还是内容为王,但是在版权问题不清、技术标准不统一,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完善的情况下,传统出版单位虽然占据出版的核心内容资源,但也无法在与技术商等的谈判中占据优势,定价权、利润分成,甚至是销售数据的反馈等,都是由技术商说了算。在衡量外界环境和自身实力之后,高校出版社并不能看到发展数字出版后的清晰的盈利模式,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步伐放缓,制约了其数字出版的进程。

4.缺乏懂出版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调查陕西省的七家高校出版社时,对于目前发展数字出版时出版社最需要的人才类型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出版社填写了“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相关的人才非常匮乏。数字出版作为新兴的出版形式,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大学对于出版方面的人才教育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传统出版的教育方式上,没有很好的与时代接轨,这一方面是数字出版的发展非常迅速,一方面也是大学教育的知识体系更新较慢,对于市场的反应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数字出版的发展需要。

四、陕西省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策略

1.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于陕西省的大部分高校出版社属于中小规模,资金和技术力量都非常有限,再加上目前数字出版的行业标准不统一、赢利模式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出版社也不能盲目的建设数字出版平台、阅读终端等高投资、高风险项目,因为这样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损伤。但是,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一旦行业标准、赢利模式等问题解决以后,数字出版将获得巨大的提升,所以出版社特别是规模较小的高校出版社,应该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必要的投入和完善,针对出版社自身数字化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和出版流程的数字化改造[4]。高校出版社应该将本社原有的纸质出版物、大学教师的教学讲义以及其他与本社数字出版日后发展相关的特色资料数字化,以便日后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清晰时,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数字出版产品建设。

2.整合、开发优势内容资源。数字出版只是出版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将内容放在更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平台上展示而已,数字平台的海量存储、便捷性、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只是为了更好的连接读者与内容的距离,读者归根结底阅读的还是内容。陕西是文化资源和创作大省,西安更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教育资源丰富,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在西部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陕西高校出版社背依所在高校和陕西这所文化资源宝库,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整合利用优势内容资源,成立相应的数字资源库,牢牢把握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深度挖掘,细分产品市场,为出版社之后发展数字出版奠定良好的内容基础。

3.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平台,加快数字出版发展步伐。陕西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是陕西出版集团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实施的重大产业项目。根据规划,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将建设6大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策划创意与营销平台、研发与人才培训平台、多种媒体出版平台、数字出版结算平台和投融资平台,不仅会加快陕西传统出版业向现代传媒业的转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更会成为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高校出版社应充分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的平台优势,积极寻求对内对外合作,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共赢的条件下逐渐向内容提供商转变。

4.与高校联合培养新时期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是以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出版的融合为特征的新兴出版形态,既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又深入了解出版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由于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时间较短、速度较快,学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则比较滞后,知识体系更新速度缓慢,造成了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出版社除了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之外,更应该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现阶段出版的人才[5]。在这方面,高校出版社也存在着很多其他出版社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高校出版社与所在大学关系密切,可以及时向所在大学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相关专业人才的实践基地,所在大学也能尽最大力量发挥自己在教育领域的特长,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祝清亮,郭莉.浅谈我国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战略[J].中国出版,2011(5).

[2] 潘利梅.大学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难点和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9).

[3] 刘照娟.浅析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闻与传播,2011(12).

第10篇

关键词:MOOC革命;教育公平;个性化课程设计;分合有道;革新价值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1]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and Online Courses),[2]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革新强力催化剂,因对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带来巨大的冲击而风靡全球。相比传统的网络教育OCW(开放课件)、OER(开放教育资源),MOOC是一种精短有趣、共享互动、多维并进的学习范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创新能力。

1 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与教育教学公平

偏远、落后地区的优质师资、优质教学资源极度匮乏。教育质量与教学公平是教育的两大难点。MOOC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优质数字资源,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数字优质教育资源跨国家、区域、行业共建共享与开放。

MOOC以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广告设计师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教育理念,构建以启迪智慧、提高广告职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的、以实践为核心的“品牌广告设计”课程体系,进行个性化课程设计,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优质的课件、视频等优质数字资源,用融媒形式动、静态地传播广告设计理论讲授、广告职业技能示范、广告工艺要点演示、广告行业经验、广告法与广告伦理等,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优质师资(行业专家、优秀设计师)、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促进广告教育公平。

2 促进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

传统广告教育模式下,授课顺序与公交路线一样固定,教学内容与进度整齐划一。MOOC广告教育模式下,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时间、地点等进行学习,课前通过MOOC自主(协同)学习、自动测试,解决一些知识、概念等共性问题;课中围绕学习内容翻转课堂,教师、同学针对具体问题答疑论证、讨论交流、实验实训、互动协作、深度探究解决个性问题;课后评价与反思。MOOC交互功能让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更加简单、高效。

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模式创新,探讨“MOOC+翻转课堂+现代学徒制”整合创新模式,对“学”与“教”的过程进行实验性探索,改革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这有利于“构建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批评性思考者、有效实践者,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课程是实体,技术是载体。针对“品牌广告设计”课程特点,学生注意力特点,甄选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的知识、工艺、实验等要点。运用Photoshop、PowerPoint等软件以及摄像/投影、VR/AR等相关的信息技术开发主题明确、形象直观、字体醒目、色彩明快、精短有趣并具有艺术感染力、吸引力的课件、视频等优质数字资源。以多媒体共融、多维并进的教学形式,精彩呈现分合有道、突显“品牌广告设计”课程核心价值、反映时代特色的教学热荩为学生提供界面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美好的教育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降低知识、技能的理解难度,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深层含义。技能示范、工艺展示等优质数字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静/动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发展联想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意义重构与创造,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要用板书+PPT+实验/示范+视频等不同手段呈现教学内容。但MOOC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多种形式及交互技巧整合在一起,更加独特、更具感染力地呈现课程内容,有利于推动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使教学、学习更加高效。

4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协同能力提升

MOOC平台具有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互动教学特点,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促使学生向探究式、参与式等多元化自主协同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同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大数据分析,MOOC平台可全面跟踪和掌握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针对不同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 促进教师教育技术与教学能力提升

MOOC学习者来自全球各地,只有优秀教师的智慧课程才能获得大多数学习者的认可,教师面临巨大挑战和角色重新定位。所以,MOOC有着激励教师提高专业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整合开发数字资源能力、教书育人能力、与学生交流互动及与团队协作能力,变知识传授者为学习引导者、智慧对话者、开疆拓土者等作用。

6 促进广告教育与广告产业转型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广告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广告创意人才,驱动广告产业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展。

广告教育服务社会发展。MOOC创新模式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随时学习对接。

7 结语

MOOC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既存在优点,也有新的问题,如学生辍学率高,人际关系受到破坏性影响,教师管理大规模学生困难,科学的评价机制尚待建立等。但毫无疑问,MOOC是一场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学习革命,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育公平的有效形式,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优质师资(行业专家、学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经、个性化的学习选择,有利于提高教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惠及普罗大众。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同时,MOOC作为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具有重要的教育革新价值。

参考文献:

第11篇

在“纸质—数字”的二元出版时代,出版人一方面要保持并创新传统出版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又要积极适应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作为出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编辑,在以全球化、数字化、资本化为背景的出版转型中,价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安庆国先生认为,编辑作为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价值并未发生变化,变化的是这种价值要同时满足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双重要求。

1.1 “纸质—数字”时代编辑功能的延续和变化

安庆园先生认为,二元时代,编辑的功能主要是:出版资源的集合、筛选、评价、制作和营销。第一,编辑要组织大量信息,形成大规模出版内容资源,并制作成不同产品形态,满足不同传播渠道及不同读者需求。第二,编辑要按专业化要求对内容资源进行分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第三,编辑需要对选题内容进行价值、学术和市场评价,这一功能是任何时代编辑都应具备的永恒的核心功能。第四,随着图书产品呈多样化趋势,编辑在选题产生之初,就应为内容呈现的媒体样态有一个切合内容本身的设计,制作出适合的图书。第五,市场经济时代,书的市场表现成为编辑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此,时代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作为阅读需求的发现者、创造者,理应成为书籍营销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由上得知,在出版新时代,编辑的集合、筛选和评价的职责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对编辑提出了图书形态制作和营销的新要求。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李苓指出,当今出版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融合的阶段,而编辑作为出版内容资源的收集者、处理者和传播者,位于出版产业链的上游位置,应当对内容资源进行更完善的整合,从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节约成本,有效地维护出版者的利益。

核心价值是指一个组织的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被组织内的成员所看重,独立于环境、竞争要求和管理时尚。安庆国先生认为,对于依托于书籍存在的编辑这一古老职业而言,只要书籍的核心价值不变,编辑的核心价值也不会发生变化。书籍承载的是内容,优质内容始终是出版之魂。书籍的编辑其核心价值在于传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书籍追求和传承人类进步、文明传承和平发展的精神。

针对这一话题,各方出版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韩国Hangil出版社编辑安旻哉先生认为, 理想的编辑应当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编辑应具有全局的眼光,对图书制作的全过程负责,包括图书企划、编辑、作者管理、设计、宣传、营销等。其次,编辑应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文本,识别出具有潜力的文本,并协助作者修改文本。最后,编辑还需要根据书稿的类型、属性以及各个作者和编辑个人倾向的不同与作者进行沟通,帮助作者完成书稿,引导出作者的写作潜力。而编辑想要做到以上三点要求,就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构造,制作出给生活带来变化的书,有用的书。

中国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文化线编辑黄崇凯先生以黑暗中的蝙蝠来形容编辑处于作者和读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夹缝状态。首先,编辑处于读者和作者之间,起着媒介和协调作用。编辑不仅需要从读者的角度看待作者的作品,还需要化身作者去了解读者,掌握出版市场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其次,编辑还处于自身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一方面,编辑想要忠于自己的编辑理想,编辑出版自己想要做的图书;另一方面,编辑还要受制于市场,迫于生计编辑出版背离自己理想的图书。他同时指出,理想和现实合而为一的关键在于,让出版的每一本书都具有市场价值和受众需要,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等待时机出版理想中的书籍。

作为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编辑局第二编辑部长的山本彻的讲话,主要围绕身处在出版转换期的编辑的出版理想展开论述。他指出,编辑是历史、文化的记录者、传承者,电脑技术的进步为历史、文化的记录传承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持久的方式。编辑应当在迎来技术转折点的现在,认识到对出版内容在历史及当前如何定位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达的重要性,将出版内容与社会的兴趣关联起来并传播出去。

四川教育出版社编辑余兰认为,编辑的理想是追求一种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人文精神,具体内容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编辑的这种人文精神关怀体现在图书上就是创造有温度的图书,在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同时也传达着作者和编辑倾注在图书中的人文关系。作为追求人文精神的编辑,应当关注现实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打动人心的选题,用最质朴的视角去展示事件、人物,让人性的光辉温暖图书的每一个角落。

数字时代,编辑面对的不再是成堆的文本资料,所有的纸质编辑过程都转为一系列数字化操作。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环境中,在数据随处可查找的网络上,作为编辑,应该如何把握好信息的选择,把握好角色的转换,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

大数据,是指那些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的张志强教授认为,“大数据”之大不仅仅体现在其“容量之大”,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人类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

张志强指出,对于出版产业而言,大数据时代为其开拓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出版公司可以对读者、产品、供应链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使出版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于基于数据的竞争,数据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将成为出版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编辑,在大数据时代除了需要具备编辑、经营、创新和思想四种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对海量数据进行甄别、挖掘和整合的能力。首先,收集和挖掘市场数据,判断数据价值;其次,收集和挖掘作者和读者数据,提高图书质量;再次,充分利用大数据,解决编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最后,收集和挖掘国际出版数据,寻求版权合作。

韩国石枕社编辑金振求认为,数字时代编辑的作用在于对文本的传播和鉴别。印刷文化时代,知识的流通受到限制,专业作者的文本具有权威性和独创性;而在数字时代,互联网的产生不仅创造了可以自由接触知识的开放性环境,还使得人们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复制并在网络上进行无限传播。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知识开放性,虽然增大了知识流通的机会和通道,但同时削弱了印刷时代建立起来的文本价值。因此,数字时代的编辑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文本的原创性,编辑应通过网络的便利性,对文本的原版进行判断,防止出现抄袭现象;第二,文本的引导性,编辑应努力将网络上自由写作的作者们的文本转化为出版物形式,引导传统性和独创性的写作方式。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部高级经理洪子平认为,“电子出版编辑”这工种属于时代产物,编辑的职能及角色定位是随着出版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数字阅读时代,编辑应当专注于内容方面的多媒体创作,使出版内容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下更具有吸引力。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出版编辑唯有紧贴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使内容和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数字出版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数位出版中心编辑陈逸达以“与传统编辑行为比较起来,编辑者在制作数字出版物时,是否受到限制或空间”和“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者是否应该懂得程序设计”两个问题为演讲主题,阐述了数字出版时代编辑者的变化。

首先,编辑对数字出版物的制作过程和选题方式发生变化。一方面,出版物的形态外观受到了限制,出版物脱离了纸质状态,统一展示在电子屏幕上,形态外观的选择范围缩小;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出版物没有仓库物流和印刷数量的限制,编辑者选择出版内容时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具备长尾效应的书籍比具有时效性的内容更适合进行数字出版。

其次,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应该具有相应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编辑不需要懂得出版物程序编写的具体过程,但需要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以便与程序开发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技术性因素对创意产生不良影响,设计出既符合编辑需要也能实际操作的数字出版物。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首席顾问程三国指出,数字阅读时代,编辑的核心价值不会变,但是编辑所涉及的领域会有所改变和拓展。首先,数字阅读时代,读者利用“非碎片时间‘阅读’非碎片内容”的阅读模式是编辑核心价值不会改变的关键。编辑角色不变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编辑是内容价值的发现者、获取者、增值者和传递者,是内容与读者之间必不可少的传播中介。其次,处于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未来角色主要与电子书关联,而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未来主要方向是数字教学生态系统,许多传统教育出版公司正在变成网络教育和教育软件公司,那么教育图书编辑的角色就要重新定位;许多出版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向是数据库,原来的部分专业书刊编辑就需要转型为数据库的产品经理。

韩国心之漫步社长郑恩淑指出,即使进入数字时代,编辑对文本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虽然随着电子书时代的来临,书籍出版的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但编辑人员在出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技术无法替代的。首先,在选题策划中,编辑需要根据自己的倾向和兴趣来企划和挖掘作者,并推动他们撰写编辑者本身趋向的文章,通过书籍来表现自身所固有的文化趋向和意识形态。其次,编辑为出版符合自己本身趋向的书籍,需要具有与作者沟通,并说服作者配合写作的能力。最后,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作用并没有消失,在作者原稿的创作过程中,编辑的创意和才能依然得到了发挥。

4 数字时代编辑的时代创新 ——“书与报纸的大学”事例报告

日本株式会社集英社新书编辑部副总编辑落合胜人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数字出版的技术将教育讲堂转化为电子出版商业化的过程。2012年3月,日本朝日新闻社、集英社和博报堂DY集团联合启动了一个面对社会人的教育项目——“书与报纸的大学”,邀请学者、新闻工作者和知识分子作为嘉宾讲师向听讲生讲述社会人文知识。此教育项目共有10期讲课,招收听讲生70名,收取听讲费用7.5万日元。在授课过程中,项目运营事务所对各门课程进行了摄影和录音,为课程内容进一步商业化运作做准备。讲课结束后,项目运营事务所成立新书编辑组,将授课内容制作电子图书,影像播放等进行出版发售。这种集讲堂、书籍和影像为一体的综合模式为当代出版提供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和产业链,出版社可以与相关机构、媒体进行合作,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创造出版发展新方向。

第12篇

同时,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高速发展给传统传媒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传统媒体单位开始了数字化道路的探索。

但是,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仅意味着业务模块的转型,更重要的是在资本运营的思维和方式上与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接轨,从而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时代赢得一线生机。笔者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为例,分析其在数字化资本运营方面的可能性,并对一般传媒集团的数字化资本运营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实施数字化资本运营的优势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于2008年12月5日成立,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改组,是个典型的多介质、全流程、综合性的出版传媒集团。其经营业务涵盖了图书、音像、网络、动漫、电视、手机媒体等多种媒介,形成了包括出版、印刷、发行、报刊、新媒体等在内的五大产业格局。2010年10月,中南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41.23亿元,成为中国图书出版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我国第一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类企业。中南传媒作为传统图书出版产业链中的强势企业,在力争保持传统出版领域内优势地位的同时,试图在演化后的数字新媒介领域进行开拓。

相比于其他出版传媒集团,中南传媒实施数字化资本运营发展优势如下:一是综合性。从纵向层面来看,中南传媒的产业链实现了从图书出版、图书印刷、图书发行到图书零售的整体性产业。这种发展模式,使传统传媒出版业不但大幅度提高了自身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更加有效地降低了数据的重复性。二是品牌影响力。由于中南传媒自身的品牌优势与其创新能力,旗下的出版社在图书市场上也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自主开发的中小学辅导教材,比其他出版集团更有创新性,更增添了其品牌的影响力。三是全面化的横向发展。由于中南传媒的整体规模比较大,所以在数字化资本运营中,公司可以利用规模优势来降低单位成本,进而在市场发展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与营利能力,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实施数字化资本运营的可行性分析

中南传媒2010年的招股说明书在对公司未来的投资规划中,除了出版策划方面计划投资占比为16.03%,教材教辅领域计划投资占比46.83%之外,数字出版作为图书出版产业链新的发展方向,公司拟在这一领域投资合计占比达26.34%。上市之后,中南传媒集团利用其规模优势,大力发展了从“图书汇编―图书出版―图书印刷―图书发行与多媒体化经营”的综合产业链,结合互联网、计算机等高新传播媒介,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便利条件,成功实现了数字化条件下的资本运营。

建立全新电子商务模式。中南传媒在线上线下的结合方面,特别注重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其致力于把电子商务与现有的校园书店进行一体化发展,以校园书店作为教辅教材的线下服务业态。中南传媒在湖南有10多家门店以及遍布全国的教材公司,这是其他电商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基于此,中南传媒2012年投资5804万元,投资湖南省新华书店数字出版项目,强化中南E库建设,实现图书内容的数字化转化。中南传媒旗下的基础教育复合出版项目是一个结合实体教辅、网络教育与移动学习的多元化数字教育项目。该项目将图书出版与学生教育相结合,利用实体教辅的销售、网络教育的培训和一定的广告业务来获得收益。尤其是与互联网结合的数字产品,不但实现了盈利方式的多元化,还能有效地规避传统教育模式所带来的风险。

打造数字化产业链。中南传媒集团所提供的基于互联网数字资源的全方位服务平台的传播媒体主要为计算机、手机、电子阅读器、电视等数字化终端。在此基础上中南传媒广泛地拓展各个领域,发展囊括了初始创作、信息集中、资源共享为特色的新型数字化媒体产业链。这一产业链主要包括数字报业、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教育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终端,以互联网的发展作为大背景,为客户提供了涵盖海量数字信息资源的阅读性数据库。数字报业方面,2011年公司投资1387万,启动《潇湘晨报》全媒体建设;数字出版和数字教育方面,2010年公司投资2000万元,组建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打造数字化出版平台,并于2012年增资1.432亿元,与华为合作,开发以电子书为代表的移动产品。相比于现如今的互联网数据库,中南传媒的互联网数据库具有真实性与可信性的优势。

市场盈利点分析。中南传媒集团基于数字化的资本营运主要有以下几个盈利点:第一,手机传播媒体。它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产生收益:数据收费与增值业务。因为中南传媒具有综合性的发展规模,使其在信息数据库的内容方面占有独有的优势,进而可以通过对于某些资源进行收费的方式获取一定收益。另外,随着手机功能的全面创新,中南传媒集团与移动运营商结成战略联盟,开发增值业务并获取业务收入,如2010年投资1530万元设立的北京掌上红网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手机文学、手机动漫等3G新业务,生产多元化移动文化产品。第二,电脑媒体。作为最普遍的数字传播媒体,电脑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以电脑为主的传播方式,中南传媒可以采取资源收费的方式创造收入。第三,阅读器形式。阅读器是一种近几年来才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体,并在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单从目前情况来看,其在互联网形式下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内容提供与阅读器本身。其中内容提供与手机、电脑等常见传播介质的盈利方式相同。对于阅读器本身,中南传媒可以借鉴亚马逊自主研发的Kindle阅读器模式,通过实现阅读器与在线下载内容相互结合,实现线上内容与线下产品之间的绑定,进而提升集团的收入空间。第四,数字电视。虽然在传统意义上,电视作为传播媒体的提升空间已不大,但是将信息数字化与电视结合之后,这一传播形式便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因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南传媒可以通过向用户提供诸如教育、游戏、娱乐等有偿收费的节目获取一定量的经济收入。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媒体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潜在的风险。中国传统媒体在数字化资本运营方面的探索才刚刚开始,通过对中南传媒集团数字化资本运营战略的可行性分析,笔者对中国传统媒体数字化资本运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数字化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毕竟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传统媒体在文化传媒方面一直占有主导性,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而是要结合新型数字技术发挥其优势;其次,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其传播内容实现传播价值,所以内容仍然是传统媒体最具价值的优良资产,传统媒体必须坚持创造出优质的内容才是王道;最后,传统媒体若想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上做大做强,就必须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能力,梳理自己所拥有的能够进行数字化运营的资本,抓住机遇,开创中国数字传媒业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