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3: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技术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数字媒体;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79-05
一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传播载体,以数字化多媒体内容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日益攀升,逐步进入繁荣时期P。由此,社会急需兼具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等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的教与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些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更新快、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等诸多特点,因此如何教好该类课程以增强学生设计与开发能力已成为当前师生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
本文在分析该类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以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究并总结了基于项目的技术类课程学习方法,并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改进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二 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的特点
1、技术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数字媒体开发和制作软件,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设计、制作数字视音频节目和多媒体作品是基本要求。而根据知识的分类,技术的理论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技术的实践知识大多属于程序性知识,或者说是隐性知识,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导向和技术类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一般包含理论与实验两个部分,其中实验课程的比例往往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技术类课程在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同时,更加倾向于实践。
2、技术类课程更新速度较快
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知识大爆炸,带来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新软件、新技术。因此,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可能的情况是,前后两个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是同样的课程,却是不同的软件,比如用于制作网站的软件可以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或Macromedia Dreamweaver。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也需要形成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终身学习的心态。对于学生来说,某一类技术课的学习更大意义上是作为一类技术的入门课。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够快速掌握类似软件,或者同一系列的软件。也就是说,具备举一反三的技术学习能力。
3、技术类课程注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国内学者杨成指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并具备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数字媒体创作能力。由此,我们不妨用下图(图1)表示技术类课程中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沉淀积累,内化为一种技术素养,并能够在学生的作品中展现出来。学生需要艺术知识便利行业交流,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而艺术的更深层次学习需要学生实际参加工作自身的领会。因此,技术类课程秉承一种以技术为先导、艺术为提升,注重两者相结合的基本理念。
三 项目学习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组成,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软件知识,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合作完成一个优秀的网站作品。这样的一种学习需求决定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的适宜性,同时我们将教学过程概括为整体感知、异质分组、选定项目、制订计划、作品创作、成果交流、项目评价七个环节(见图2)。
(1)整体感知
教师在指导学生正式开始作项目之前,需要让学生获得对课程的整体感知。
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经过了专业基础课程的修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设计能力、审美能力、软件学习能力等基础。但是,学生对于动态网站的相关基础知识,如编程语言、数据库、开发软件等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进行基础知识和概要框架的讲解,尤其是需要结合开发实例进行分析。如老师常常借用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得学生对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明晰自己要做什么,会用到哪些知识,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同时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
(2)异质分组与选定项目
在学生获得对课程的整体感知后,需要进行分组和选项目两个过程,并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并行的,学生可以在选定项目的同时寻找兴趣相投的同伴结为一组。
在分组方面,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自由组合意愿,又要适时地给予建议,以保证兴趣与异质的共存性。异质分组指的是一个小组中既有擅长代码编写的程序员,又有设计能力较好的美工师,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分工合作奠定基础。此外,可能的情况是,教师在跟进某个小组创作的过程中,及时监督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针对分组不适合现象,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
在选定项目方面,我们以浙江省多媒体大赛和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等学生竞赛为依托,引导学生选定其中某个主题,形成项目。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选择的盲目性,也更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科定位:注重能力 培养创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给予高度重视。普遍共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于,它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民族发展所需竞争人才的关键,是蕴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对于每个受教育个体的价值在于,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
同样,美国在2010年《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不能只关注技术层面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富媒体交互和物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性。这些特性能让学习者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信息素养和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研究在信息时代下如何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起来,支持学生更好地学习,是很有价值的。
初步实践:系统分析 初显雏形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就如何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为落脚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功能性调研,并以祝智庭教授的电子书包三层框架理论为指导,形成数字化学习环境雏形。该系统包含三个单元:学生端、教师端、教学服务中心。其中教师端、学生端都属客户端,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服务中心为核心,全面支持教师端、学生端各项应用,包括资源存储、信息推送、实时交互和数据分析处理等。
学生端包含四大模块:电子课本、学具箱、学习中心和个人成长袋。其中,电子课本是核心,融入了电子教材、富媒体、学具及同步拓展资源,既方便学生课前自习,也满足教师整班教学。学具箱是所有学具的集合,能帮助学生探究知识、理解概念、提升思维,如思维导图、各类互动工具、编程工具(Scratch程序、LOGO程序)等。学习中心包括同步课堂、拓展学习。其中,同步课程服务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有效地解决学生差异性问题;拓展学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是与本课相关的拓展性知识。个人成长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如练习奖励、随堂练习成绩、电子作品、考试成绩都会记录在内,伴其成长。
教师端包含学生端的全部功能,此外还具有教学管理和课程管理两大功能。其中教学管理中心可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分项目学习、论坛讨论、小组合作、测评系统模块)和教学资源(分阅读类、多媒体、资源包模块)进行管理和编辑。通过教学管理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对课堂同步资源进行实时推送,学生登录后就能接收到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课程管理中心则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和成绩管理两部分。
作为教学服务的基础平台,教学服务中心端主要提供了教学管理和课程管理功能。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师生的基础信息、成绩数据统计等。课程管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资源,包括阅读性资料、多媒体素材、工具资源等;另一类是交互教学活动,包括作业模块、论坛交流、项目学习、测评模块等。在课程管理中,所有模块都由教师进行设置,学生端会随之变化;不同教师、不同的教学课程资源及课程设计,对应的学生端也会有所不同,这样既实现了以教师为核心的班级化特色教育,又和学生端保持相对一致。
三大单元相互协调,全面支撑着整个数字化学习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端,它以电子教材为主,加入学具盒和教学服务两大模块。这样的设计既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中的班级化学习,又实现了自主个性化学习。同时增加其多媒体性、交互性和即时通讯,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下图是我们设计的电子课本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发现,我们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是简单的教材电子化,而是将它变成一个“能说话”、“会回答”、“善交流”的课本,并且融入学具、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通讯等功能,形成一个综合、多元的学习活动载体。问题提示、动画演示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强化记忆,从而轻松攻破知识难点。
应用实践:启迪智慧 点亮课堂
课堂实践是检测效果的最好方法。为此,该系统成型后我们开展了多次课堂实验,姑苏区骨干教师在苏州市范围先后执教了《重复命令》和《过程的修改与调用》两节课,在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
1.实时帮助,告别困惑。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都应设置“小帮助”,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疑问时,只要点击“小问号”——帮助文件即可。这些帮助可由音视频、动画组成,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困惑。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他们碰到的困惑有所不同,这样就可以让其根据切身需要来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交流,集思广益。交互、互动理念的引入实现了一些在传统教材中无法呈现的功能。如难点解答、智能判断等,最重要的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现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重“互动”。如学生遇到困难时,可通过推送功能将自己的错误程序以图片方式上传到教师端,教师可以将“疑难杂症”与学生共同分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点滴记录,多元评价。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在电子课本中会有相应练习。当学生完成练习后,系统会给予评价。若答错了,会有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再次尝试;若答对,则会给予肯定,加“”予以鼓励。另外,学生也可上传作品至平台,与同学互相交流阅览,并能相互给予评价,学生登录平台后在学习中心便可看到自己获得的所有成绩,教师也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4.既是学具,又是教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也满足了教师的教。学生可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不同梯度的练习,做到择材自习;学具的调用,丰富了知识与概念获取的方法与途径,加强了学生知识的内化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结反思:找出关键 提升亮点
在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资源量大、技术新颖”往往被视作为其优势,其实不然,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会把孩子吓倒,让孩子更为疲惫。只有将有效的知识进行合理筛选,才能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另外,只关注技术层面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为学生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学得更好。不是所有的先进技术都适用于孩子,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操作习惯、易用程度、呈现方式上要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呈现方式上要注重媒体的多元性,要选择合适的媒体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层次性。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尽可能给学生以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调试,最终形成作品。
在该环境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必须采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但也要鼓励学有所长的学生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类拓展资源挑战自我,让每一位孩子都有不一样的发展。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基于微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翻转课堂
G633.67
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最早在 2002年被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正式提出,如今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专家学者的定义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拥有一部可联网的数字化设备,在数字化资源的支持下进行的个性化的学与教的活印!耙欢砸皇字化学习”的内涵,可以体现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特征:(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首先体现为人与设备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每人拥有数字化学习设备是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可以是电脑室里的台式/笔记本电脑设备,也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3)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必须有网络(无线/有线)的支持;(4)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的反映,即个性化教育、差异性教学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应针对性指导每位学生,学生要拥有各自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步调;(5)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必须是支持教与学活动,是有效的,是教学最优化的选择。因此,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有两个:个性化与可移动性,其他特征都由此衍生而来。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征
翻转课堂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教学模式,由J.W.Baker在2000年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6]。
三、我校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单一
教学资源仅局限于书本和配套光盘,没有利用网络的优势去自主开发资源,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单一并且缺乏,未发挥出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
(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由于学生个体认识水平的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鼓励协同合作、扩展信息交流平台对实施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重要。
(三)教师未能转换新角色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助者。但实际上,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仍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此现象的根源是教师未能转换成新角色且未开展多元化教学,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为了提高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效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我校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论证,把目光聚焦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翻转课堂”上,独立设计开发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基于微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
(一)“基于微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
1.设计理念
目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种类繁多,但缺乏一线教师的支持与参与,这些学习平台与中小学教学脱节,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师、学生的教学需求;大部分学习平台无法实现真正的跨平台应用,有一定的移动终端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利用“微信”这个家喻户晓的跨平台软件,结合自身与教学紧密结合的优势,开发设计了“基于微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移动终端,便利高效的登录平台,自定学习路线,进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2.教学资源库的设计
我们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缺乏这一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包。这些教学资源包分为三类:知识点教学资源包、微视频课堂资源包及其他资源包,资源包内容主要包含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在线测评等。
教学资源包设计好后,可以到平台形成共享资源,教师可以自行下载教学资源包,直接整合形成教学课程。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资源包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包。
3.学习空间及可视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
根据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教师向学生推送符合本人学情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学生也可自主选取符合自身学情的学习资源,自定学习路径,为自己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平台的数字化评价系统是通过平台收集学生习题、作业、主题活动的学习数据,来对学生进行学年、学期、月、周的评价。最后,以图形化的报表的形式来呈现学生的评价结果。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校针对学生认识水平差异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基于“基于微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下,采用“翻转式”教学组织形式,将知识学习过程的“传授”和“内化”两个环节翻转过来,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进行学习。
五、结语
信息技术在给教学带来新希望和无限潜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翻转课堂”以其突出特点,为信息技术教学指引了新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问题,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教育创新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启示。
我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后续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比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培训、实施的评价指标、课堂组织等都值得我们深入和延续。
参考文献:
[1] Jeremy R Strayer(2012). 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 [J] .Learning Environ Res,(15):171-193.
[关键词]社区;成人学习者;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0066-04
引言
社区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机构,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社区是人们学习政治、文化、技术、医疗等知识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作为一定区域人们生存的共同体,对人们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学习型社会构想的逐步实现,社区教育在成人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有力地促进了成人终身教育的发展。随后,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的强调了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2010年下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由此可见,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促进成人终身学习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迭起,社区教育又被披上了新的色彩。E-Learning的广泛应用不仅使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地自由化和多元化,同时,为社区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不断前进带来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这一强大的支撑。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成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不同程度上解决了成人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为社区成人再学习、再就业提供帮助。因此,对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丰富社区成人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为学习型社区的评判提供依据。
一 设计目的
社区内供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种类很多,包括自然环境的与人文环境的资源,专业领域的和业余娱乐的资源,显性的与隐性的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对促进社区内成人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终身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例如,部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不符合社区内成人终身学习的特点,没有将资源的设计与成人的学习相结合,无法满足社区内成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其次,资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混乱、冗长,资源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再次,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没有体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真正的内涵,只是单纯的将纸质的内容罗列出来,资源的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最基本的人机交互等等。这些都成为制约社区成人教育发展、成人终身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一种面向社区成人,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全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案势在必行。
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将从社区成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本社区独有的特点以及社区内成人学习者普遍的学习风格,来解决社区成人群体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交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促进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顺利开展为目的,切实有效地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到社区成人教育过程中。除此之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合理设计也为构建学习型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依据不同的资源需求,选择恰当的资源开发技术与工具,将信息技术充分地与社区成人教育相结合,多元化、多维度地呈现成人终身学习的内容。同时,数字化、多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完全克服了传统学习资源在成人终身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不利因素,从视、听等多方面调动社区成人学习者的感官接受信息,促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不仅融入了多种媒体因素,同时更加注重以成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增进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 设计方案
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学习的动机多数来自于现实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面向社区成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要符合成人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真正的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选取恰当的内容,选用恰当的技术工具,设计出模块化、优质化的学习资源。其设计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社区成人学习者及需求分析
社区成人学习者来源于社会各界,其学习心理和学习特征与普通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成人学习者踏入社会的时间较长,其较普通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他们终身学习需求也大都与人生阅历和工作相联系。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学习动机强烈、需求目标明确、学习的自主性强,学都是基于经验的,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同时,成人学习者的特征还与一定区域、一定社区的整体风格相关。不同社区的成人群体往往呈现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因此,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首先要进行社区成人群体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
2 内容设计
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的设计是在已经确定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内容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要贴合社区内有此学习需求的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学习内容的形式要丰富多样,与成人学习者的实际工作需要、生活喜好相联系。优质的资源内容往往能够唤起成人学习者已有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达到学习的目的,更能够与成人学习者产生共鸣。此外,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形式要富有变化,切忌只以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形式展现,应充分考虑到社区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动画及视频的方式,尤其是对一些用文字根本无法说明的模仿类的、技能类的知识。总之,将多种媒体元素恰当结合的学习资源才能当之无愧的称作数字化学习资源,只有这样的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将内容呈现出来,更好地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才能更切实地满足社区成人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
3 模块设计
由于社区成人学习者大都处于一种工学矛盾的状态,学习只能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里进行,学习的地点、时间等相对不固定,成人学习者往往在进行了一小部分的学习之后就不得不搁置起来,等找到合适的时间再继续进行。学习过程大都是零散的、随机的、非连续进行的。因此,社区成人学习者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与普通学习者有很大的不同,学习内容应该是微型的、模块化的。每部分学习资源都是由若干微型的学习内容组成,每个微型的内容都可称为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一个或几个独立的知识点,几个模块之间通
过知识的某种关系连接起来,使学习内容看上去即相互独立,但却又相互联系。如此,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的设计符合社区成人学习者利用琐碎时间学习的特点,能够有利地缓解工学矛盾,使社区成人学习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掌握部分相对完整的、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并且在下一段学习的过程中毫不费力的与前面的知识点衔接,确保终身学习顺利、有序地的进行。
4 工具选择
支持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信息技术工具有许多种,不同的工具在内容呈现和表达方式上有着各自的优势。如何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化、多媒体化学习内容运用恰当的技术工具表现出来?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学习资源深度整合,设计出能促进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工具,同时,对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涵、种类以及表现形式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自主与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对技术工具进行理性的选择,避免了“唯技术观”的错误倾向。这里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五种内容形式与相关的技术工具相结合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
5 使用评估
使用评估是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资源的质量、符合成人学习需求的程度以及资源的可持续性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评价过程应贯穿于资源设计过程的始终,设计者在每个环节完成的同时对已完成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估,及时修改设计过程中出现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整个资源建设完成时,可选择少部分社区成人学习者进行使用评估,收集、整理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的使用评估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分保障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质量。
三 案例实践
根据上述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的方案,我们针对社区成人群体设计开发了《数字摄影》课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资源内容结构如下表2所示:
我们之所以选择数字摄影技术这一学习内容主要是因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社区成人学习者喜欢上数字摄影,同时,摄影作为一种直观的静态艺术,它可以将“刹那”变为“永恒”,要抓住身边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摄影技术,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摄影方面爱好的社区成人学习者。掌握熟练的数字摄技术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记录下身边难忘的点点滴滴,还可以作为一项专业的技能来发展,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
基于上述方案的《数字摄影》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资源内容的设计。摄影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学习内容的呈现既要注重文字的说明、优秀摄影图片的展示,更需要注重采取适量的动画和视频直观、形象地呈现。因此,在《数字摄影》的数字照相机的技术剖析和数字拍摄技术这两部分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动画和视频来展现学习内容;摄影中的创意与表现部分比较注重艺术拍摄手法的美感,所以我们又选择了不同与前两部分的方式来说明,以优秀的摄影案例配合优美的语言文字来传递摄影的艺术之美。形式多样媒体手段的恰当使用使整个《数字摄影》数字化学习内容更加的丰富、翔实。
其次,将每部分的学习内容细化、模块化。合理的安排、组织学习内容能有效的帮助社区成人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梳理已有的知识序列,促进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明确各部分的内容设置,突出摄影技术知识的重难点,我们使用了思维导图,对各部分所有的知识点做了细致的分层梳理,以数字拍摄技术这一节为例,如下图2所示:
再次,选取恰当的技术工具对已经规划好的各部分内容实践开发。例如,《数字摄影》数字化学习资源中的实例说明部分,可使用Photoshop工具对图像修改、排版;内容中原理性部分可选用Flash、3D Max等工具制作成简单的小动画来辅助成人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而针对一些技术实践的内容,又可选用Adobe Premiere工具对教学视频恰当剪辑等等。发挥这些教学中常用技术工具的优势,充分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过程,力图为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如图3)。
最后,使用评估阶段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除了资源设计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总结之外,在完成阶段选取小部分社区成人学习者尝试使用并评价,对学习资源的内容结构、媒体表现形式、人机互动程度等进行评价与讨论,并对学习资源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四 结束语
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以社区成人学习者为中心,以满足他们终身学习的需求为目的,采用结构良好的模块化设计,辅助以多种媒体技术开发工具,形成安排合理、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社区成人学习过程中的工学矛盾问题,学习无法连续、效率低下的问题,为社区成人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宽专业知识面提供有利帮助。此外,设计良好、组织得当、结构完善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成人学习者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自我导向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资源建设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教育机构、学校人员、教学设计人员,教师和学习者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申丽辉,论社区成人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成人教育,2009,(4):36-37
[2]宋立华,社区成人学习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10
[3]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一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学习方法;选择
对数字终端、平台和智能软件应用的适应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是形成和具备信息素养的基本条件。当前,许多学校在开展数字化学习探索实践活动。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运用的一些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是没有的。例如,基于IOS系统的IPAD或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的操作,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教育软件的使用等内容在通用的信息技术中是没有的。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在学校里还没有正式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培训和体验获得的。
如果学生在家有机会使用平板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学习或娱乐,那么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显然会高于没有这种机会的学生。学生在使用新技术产品方面的差异,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几乎没有影响的。但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这就成了一个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例如,最近我们在学校观摩“奇妙的密铺”和“七巧板”两节小学数字课时发现,有少数学生在使用电脑进行“拼图”时因操作困难,影响了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产生了不正常的焦虑现象。又如,我们到学校进行调研时,少数学生的电脑打字速度过慢,严重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开展数学化学习活动,甚至以前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是经常出现的。只是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其实,这类问题是应该值得我们思考和想办法解决的。
数字化学习的兴起和发展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使用数字终端,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智能化教学软件所特有的交互性,将通过声音、动画、高质量视频、音频及虚拟手段等数字化方式表述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生成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外部表征,激发学生去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合作交流,直观和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发散,产生联想,顺利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内容,促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应该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的是,在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学习能真正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和单一向自主、探究和合作转变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数字化学习引发的一些新问题。
在家能使用电脑和网络进行学习或娱乐,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不容置疑的。学生在家有没有机会使用电脑进行学习或娱乐的原因,家庭经济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时,要充分注意了解学生对数字终端、平台和软件应用的适应能力是不是超过在校习得的水平。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使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统一使用数字终端进行学习,那么对于信息素养差的学生会产生一定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就是在美国这样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这类问题也是存在的。美国学者阿兰・柯林斯和理查德・哈尔弗森在他们所著的《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一书中写道:“知识革命所引发的变化既不全好也不全坏。我们看到了技术给教育带来的诸多好处,如:学习者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为自己的教育承担责任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通往乌托邦的道路也已开辟。特别是,新技术会……加强将教育机会个人化的能力,使学习都聚焦于他们的自我兴趣,给那些有财力享受这些服务的人天生的优势。”“我们担心的是这第二次教育革命会削弱蕴含于公共学校教育承诺中的社会凝聚力和平等。荒谬的是,表面上看能创造更多平等学习机会的技术,很可能会强化不断加大的经济差距。技术驱动的学习机会的平等在于可得性问题。越来越多具有经济能力的人能购买计算机技术,从而具备新的媒体素养。传统学校体系的美妙之一是让所有学生使用相同的技术,家庭拥有计算机的不同能力限制了学校在学生中公平分配机会去获得新学习技术的能力。”
我们认为,在学校开展数字化学习探索实践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在校体验数字终端、平台和智能软件应用的机会。
在具体组织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习活动的设计,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达到基本的要求。同时,还需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万万不能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现有条件还不适合的内容强行引入到“数字化学习”活动中。数字化学习绝对不能“为用而用”。
在数字化学习探索实践过程中,如果难以判断全班学生能否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不妨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今天,也许某学生不能运用信息技术去完成学习任务,但到了明天,情况或许将得到改观。就是在全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影响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学生的“天分”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也许有的学生压根儿不喜欢在电脑上用虚拟的方式来进行“拼图”,他们更喜欢使用实体进行“拼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准备好几份“拼图”学具,供更喜欢使用学具的学生在进行“拼图”时使用。这应该是教育民主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一、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现状
1.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大众的更多关注
在我国,幼儿教育受到的关注及重视较少。但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咨询了解幼儿教育的人增多,对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教育体制的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也被社会大众重视,不断优化幼儿教育体制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主题,也使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需要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成为未来幼儿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2.幼儿教育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打开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引用数字媒体技术,丰富了幼儿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时候,能够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幼儿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从感官的角度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完善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措施
1.用数字媒体技术改善幼儿教育体制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给幼儿的成长教育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幼儿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媒体激发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幼儿对于教师准备的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使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幼儿课堂的学习内容,利用数字网络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以及实用性。在网络媒体资源的支持下,幼儿的学习途径也变得非常丰富,幼儿不仅可以在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在家休息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可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氛围,给幼儿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幼儿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学习到的知识更多。
2.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幼儿学习带来了更多发散思维的方式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接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师能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角度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体验所学知识,从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以及情感的角度认识社会,并且对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解放幼儿的学习天性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使幼儿通过更多的途径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
3.幼儿教师从数字媒体技术角度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环境应当有全新的认识,也应当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对幼儿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创新,从幼儿的实际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创新幼儿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幼儿教师应当学习及研究新数字媒体技术,为幼儿搜集更多有意义的教育资料,并且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适当地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使幼儿家长认识到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配合教师,从多个角度在幼儿的生活中渗透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时刻接触到媒体资源带给自己的优秀学习资源,这样有助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也使家长认识到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幼儿对知识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更复杂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也面临着必要的改革,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有非常深的应用,在幼儿教育体制之中也应当得到重视,使幼儿教育体制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从更科学、更全面的角度探究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幼儿教育的完善作出贡献,使幼儿从小就接触网络技术,并且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学习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培.浅谈多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6):176.
关键词:数字化 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19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习资源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出现不仅扩展了传统学习资源,而且更加符合学习者对优质学习资源的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随时选择自己需求的学习资源。而且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性更加好,不仅适用于网络远程教育,也适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可有效改善和提升传统课堂教学。本文中我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浅谈完善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然而,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以数字化学习为代表的网络教学虽然具有很多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无法取代教师的作用,以及不能形气氛。因此,在发挥数字化学习优势的同时,也要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因此,随着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建设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从支持单纯的“以教师的教”或者“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向“教学并重转变”,适应教学思想的转变。支持“学生的学”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探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教”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方便教学;支持“教学并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既要包括认知探究工具作用与协调交流工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也要包括为一线教师提供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方案、CAI课件、各类试题等等资源。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建设
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通常有课件类、案例类、文献资料、多媒体素材以及信息化学习工具类五类。不同类型的数据化学习资料适用于不同教育方式。其中可见类和案例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属于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资源,而多媒体素材和文献资料属于“以学生的学”为主动资源,而且这类资料可以适用于各个类型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认知探究的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而信息化学习工具类虽然属于“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学习资源,但是它更适合用于理科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资源类型的来源与制作的难度程度也不同。案例类和多媒体素材类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来源广泛,利用下载的网络资源,再进行一定的整合就可以获得案例类和多媒体素材类教学资源。而课件类、文献资料以及信息化学习工具类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和研究,因此,这类资源的建设耗时更多,而且技术难度更大。尤其是信息化工具类的研发,必须通过专业的设备及软件才能完成。
伴随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越多,对学习带来的好处也更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重视学习资源类型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去设计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是信息化学习工具。而是要求教师通过网络、书籍去搜集、下载、整体网络现有资源。除非教师在互联网网络资源中无法找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而且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教师才有必要自己去建设开发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质量监控
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许多单位的资源建设是只重视资源的数量,而不重视资源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建立评价学习资源的制度,规范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同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采用专家联合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专家评审需要建立多个方面的专业评审人员,如学科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专家、统计人员等。各个方面的专业评审人员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评价工作。虽然各个评审人员各司其职,但是评审人员之间也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分歧,确保评审顺利进行。专家评审可采用三级评审制度,从低到高分为技术性审核、学科内容审查、综合评审。用户评价需要分为使用前的问卷调查评价以及使用后的信息统计情况以及用户对资源的评价,信息统计内容包括被点击、下载及引用的次数等,将使用前后的评价结合,得出用户最终评价。最后将专家评价和用户评价的评价总分相结合,得出最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结果,作为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级标准及收费依据。
由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应的制度也不够完善,与国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针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及其成果也必将丰富,我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于跃.中小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2).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方式;呈现形式;多元变革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19102
0引言
数字媒体是以数字方式存在和以数字方式传播的媒体。数字媒体当前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报刊、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运用数字技术,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较之传统的大众媒体,数字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数字媒体不仅成为当下媒体的主流模式,而且为艺术的现代性做出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多种图式混杂的艺术存在态势\[1\]。
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不断突破产生的引领和支持作用。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网络技术等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基于数字媒体而产生的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
1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数字化发展
(1)常规教育媒体的数字化发展。随着数字技术推进与发展,电视、报纸、图书、期刊等运用在教学中的传统媒体也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数字电视、数字报纸、电子书、数字期刊的运用普及打破了传统教学环境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资源的形式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学习者可以在任何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获得相关的电子资源,资源获取方便快捷、费用便宜、携带方便。
(2)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媒体数字化发展。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教育媒体主要是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万维网浏览、网络论坛、博客、播客、Wiki等社会性软件。这类媒体结合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特性,形成了网络媒体在传播的信息内容及表现形式上的数字化、全球性、数字媒体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与无限性、可存储、易复制、易检索的特征;传播方式上的迅捷性、多媒体化、交互性特征;传授关系上的多元性、自由性、个性化特征\[2\]为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变革:①改变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提高了自由度,有助于学习者自主能力的提高;②学习资源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是文字、图形、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的结合体,使动静结合,听觉与视觉结合,更加具有真实感,易于理解与掌握;③学习交流不再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而是多对多的交流方式,使学习者在交流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还可汲取他人的精华,获得不同层面的知识。
(3)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要在竞争激烈的数字化时代继续生存,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做出变革,接受、融合新型的数字化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正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成果。新媒体自出现起对其概念就众说纷纭,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它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石磊教授在《新媒体概论》一书中分别从相对论、凡数字论、互联论、媒体定义回归论、规模论、多维论与一言难尽论6个方面对新媒体做出了解释,指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3\]。
2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呈现形式
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是一种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应用在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新型教学场所中,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呈现形式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情景再现、资源整合、用户交互、虚拟演示,影视纪实等多方面的教学功能。\[4\]
(1)动漫游戏。动漫作品与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学游戏,针对教学目标专门设计的学科教育游戏,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含有经过仔细考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将静止的场景、画面转变成动态的艺术作品,形象生动地传授知识,使教学更加充满艺术味道。与教学相关的动漫游戏设计可以作为情境导入、情景再现等方式应用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影音视频。将与教学相关的音、视频文件应用在教学中,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影像和音乐高效率的渲染能力、流畅表达模式与网络无缝连接高校整合各种资源,用视觉上的色彩和听觉上的动感使得学习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趣味性,同时可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
(3)虚拟仿真。虚拟仿真是用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再现,人们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特别是对一些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及无法短时观察到的实验反应,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虚拟实验过程,生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置入”其中,操作、控制环境,成为环境的主宰,实现自主学习。
(4)交互交流。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各种新型教学环境中对用户交互做了更加详细的设计,更加重视留言板及谈论区的设计,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交流合作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数字媒体艺术引发教学方式的多元变革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数字平台的艺术,它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作为技术基础,综合了绘画、影视、音乐、动画等诸多艺术门类,借鉴了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应用到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共同组成了数字媒体艺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大家族。人类社会正处于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大发展。
(1)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生动的情境导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描述或简单的图画来设置情境导入,引入课题的学习。而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中,可以应用技术性与艺术性设计创造与知识相关的音视频相结合的动画、小游戏等情境导入方式,利用视觉、听觉结合感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丰富了教育资源的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展示只限于课本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口头讲解、黑板的利用,然而在信息化社会中,这些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方式,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感觉相融合的一种教育资源形式。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种传统教育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运用在教学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资源形势,教育资源不再是一种信息符号,而是由多种信息符号融合,使教学更趋向于信息化。在教育资源中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符号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知识的重难点更加突出,资源的利用更加形象生动化。
(3)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形成新型师生关系。“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曾一直是我们教学中遵循的规范,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应用打破了这一规则。随着各种媒体和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环境,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黑板教学。在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新型教学场所中,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式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流。学生不再盲目地跟随教师接受知识,而是发挥自己的主导性,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不再是整个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辅导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4)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师生提供了多样化交流方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积极发言,而由于时间与课堂规则的限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交流发言。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场所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言加强与教师的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设置了多种多样的讨论区和交流区,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学生都可以随时登入到相关的区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在讨论区中对相关知识进行交流讨论。
(5)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为教学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文字形式的作业方式一直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形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种单一的形式已经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单一的文字形式,为我们提供更加开放化、形象化的作业形式。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分析
数字媒体指的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产生、记录、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主要出现的形式有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数字媒体是拥有数字化特点的延伸产品。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一些相关的IT技术,结合数字媒体的特点,构建数字媒体储存管理、、互动平台,满足用户对于数字媒体交流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充分的挖掘数字媒体隐藏的价值,它在社会中,广泛的被运用在政府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等领域[1]。
1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在教育的应用中,数字媒体的多媒体技术将声、文、图三部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模拟教育知识现象,还可以模拟推导过程。完全符合我对于知识认识的规律,并且丰富了教学手段,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再有无聊的想法。比如在学习一些科学实验课程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普遍像我一样的高中生先从计算机上模拟学习。然后在进行实验,这样可以让我们减少因为不清楚实验详细步骤而损坏实验器材的几率,还能节约我们实验的时间。从这个层面想,我希望今后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广泛的在学习的生活中运用,这样和我一样的高中生,一定也会更加愿意学习[2]。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在各个行业的融合,让信息的获取以及数字媒体的传播成为各种行业不能缺少的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就需要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环境给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技术媒体已经不再局限在区域网中。现在的用户已经可以随意的选择网络中运用需要的系统,并且进行交流应用平台。数字媒体的传播基于这种形式下,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交互式的应用方式开始推广了。这样使得数字媒体不再已广播性质传播,用户以网络作为基础可以享受综合性的服务。比如,我是一个高中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教学中,我对一个知识很好奇,想广泛的了解。那么我可以自己选择想要浏览的页面,不再是只能被动的从其他人口中知道这个知识。这样多渠道的服务,让我可以更好地学习,开拓我的思维与眼界。
2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因为融合了数字媒体技术而得到快速的发展。数字媒体的产生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进程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中国的数字媒体进入快速增长的时间段,一些相关的产业不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现在结合了更多创意与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3]。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我认为未来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弘扬中国创新文化的优秀精神。现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之间关系紧密,两者之间以文化为主体,科技为辅助,相互之间结合发展。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技术产业的时候,以文化为承载的核心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我国独特之处,而文化产业则是我国战略性的产业。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就会有越来越高的追求。也许以前我会认为有一个可以和他人聊天的软件就可以了,但是渐渐地我会想要一个可以看视频的软件,最后发展到可以与他人视频聊天的工具。媒体传播方式正在被数字文化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改良着,人们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与数字媒体的网络快速的发展为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电视为例,从最早的老式大面积方块电视,到有线电视,一直到如今的数字化电视。其中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运用有很大的贡献力量,因此,我认为国家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相关产业要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创新的能力。可以多培养一些数字媒体的专业人才,在现在的教育学院中多设置关于数字媒体的学科。确保有这方面想法的高中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学习,如今很多高中的学生早就已经定下向数字媒体方面发展的目标,这些同学在计划好自己目标以后,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如在早一些时间让有这方面志向的同学学习数字媒体方面的知识。这样既节省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尽快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为以后中国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行业多添加几个人才。
3结语
以上的文章,是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一些个人的理论分析,可能其中会有一些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解决方案不成熟的想法。但是我会在以后深入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之后改正,然后继续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高畅.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趋势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30.
[2]刘智.浅谈数字媒体技术[J].科技信息,2010(28):251.
关键词:地理新课程改革;数字星球系统;应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整合,注重优化。比之以往,以新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可见,当前的教学活动对新技术的需求绝非是一种时髦或点缀,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亦是教育自身时代性与现代化的一种体现。
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和中教育星(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数字星球系统(多媒体球幕投影演示仪)是信息时代最先进的教学仪器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三维立体动态展示的教学仪器。而且新课程改革越来越依赖于教育技术与装备,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带动教育各方面各环节的变革与发展,新技术应用所占比重越大,发展动力越强劲。数字星球系统与地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与地理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为地理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星球的应用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
1.学习资源的变化
数字星球系统以数字视像球形屏幕和平面屏幕为显示设备,以计算机为存储设备,内容动态生成,使得学习资源信息化、数字化,突破传统学习内容单一的线性结构,以非线性方式链接,形成数字化多媒体结构,活化教学内容,丰富学习资源。
2.学习方式的变化
数字星球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满足教学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促进过程的交互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的参与。学生通过数字星球感知连续、动态、立体形象的感性知识,突破了地理学习依赖单一媒体有限资源的方式。
3.学习环境的变化
数字星球系统的移动教学和数字化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将动态立体的教学内容带进教室,创设了新型学与教的环境,突破了传统平面化的地理教学环境和教学仪器工业时代的概念,让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促进了教学实效。把相对狭小的教育环境变为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资源可更新升级,可高度共享,可自主二次开发。
4.学习情景的变化
数字星球系统辅助学习内容与真实世界结合,让“大世界”走进“小课堂”,将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认知、能体验、能感悟的地理教学情景,利于知识和产出,知识的活动以及应用知识情景的有效结合,利于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构建联系,促进知识获得与探索世界在学习的本质上融合统一,完全突破了传统学校地理教学中无情景化现象,
促使学校地理学习成为通过探求获得知识的活动,而不是书本奴役的旧路。
5.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数字星球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其次,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构建知识的主体地位,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系统中的探究学习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再次,学习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再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数字星球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和发展人的地理信息素养,也
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最后,媒体作用的转变,数字星球不仅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更是学生能认知、能体验的认知工具。而涵盖以上要素的教育过程亦由逻辑型讲解式向探究、发现、构建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过程转变。
二、应用数字星球技术变革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本身虽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革命,但它却是这场必然发生的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作为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乃是高新科学与高新技术的融汇,是基础教育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一体化,是研究与开发的统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星球系统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应用本身就要求同时变革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列举主要应用途径如下。
1.应用数字星球系统,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指导观察、引导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应用数字星球系统,建立和谐的交互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发展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应用数字星球系统,建立共享的资源信息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扩展和深化知识
4.应用数字星球系统,利用其开放性的交互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资源的二次开发,其动态仿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研究团队中来
5.应用数字星球系统,为第二课堂增添奇光异彩,满足教学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学生可利用资源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课题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6.应用数字星球系统,通过强大的资源中心最快最新的资讯资源,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探索问题
关键词:云计算;终身学习平台;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76-02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新的学习模式如潮水般涌现。教育信息化不断改变着教育与学习的环境。我们的教育正在从传统的言传身教走向网络互动的信息化教育,人们的学习将从原有的以面授为主的被动方式转变为以网络传输数字内容为主的自主互动方式。
目前,数字化学习平台纷纷建立并且开通运行。然而,在线学习人员的快速增长和学习资源的不断更新对平台的硬件支撑环境、软件系统和网络带宽等各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方面:(1)需要支持10万人同时在线注册、学习;(2)要支持多样化学习内容的提供;(3)要支持用户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又称网络化学习或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的数字化学习活动,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所提供的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来实现的一种学习方式。
为了发挥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推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6年6月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简称“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该项目对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数字化学习港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数字化学习和终身教育服务的一种环境。一般包括五种构成要素,即终身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网络带宽、计算机硬件、服务的对象。
一、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作为全民学习及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必须是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可用性、开放的、支持多终端与多种交互方式的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平台,因此,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网络安全
我们建设的是全市范围的教育信息化支撑系统,对系统的在线功能要求高,所以,需要对节点中所有的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电源系统(高频系统,会衰减)进行冗余设计。
2.运行安全
服务器集群是解决单机性能、可靠性挑战,以及降低管理难度和复杂度,适应未来发展的最佳方案。目前,集群的应用模式基本上有三种模式:负载均衡应用、高可靠和数据库的并行集群的集群应用。
3.数据安全
采用登陆密码MD5加密。网站防止SQL注入漏洞,使用验证码技术,支持CA认证,数据备份机制、数据恢复机制。具备全面的内容审查和监控措施,确保网络安全、访问安全和数据安全,符合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二级要求。
二、平台总体设计
长春数字化学习港平台采用SOA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通过个性化服务定制,为学生、教师、百姓、部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及服务。包括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平台建设、学习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四个方面。长春数字学习港面向服务支撑架构方式如图1所示。
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基础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构建工具。其中,基础支撑平台包括门户层、个性化服务层、服务提供层、服务支撑层、数据层及运行维护中心几大部分。应用系统构建工具属于服务支撑层。具体结构如下。
(1)门户层:系统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且提供门户信息的统一及各类应用的统一接入。
(2)个性化服务层:根据各类用户身份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且支持个性化内容及页面风格等服务的定制。
(3)服务提供层:提供应用平台、学习平台、资源建设等各类业务系统服务。
(4)服务支撑层:提供应用系统构建工具,提供数据管理、流程控制、安全控制、报表生成及通讯平台等公共服务组件。
(5)平台支撑层:是统一认证中心、统一计费中心、统一数据中心等形成的一个应用支撑体系。
(6)数据存储层:对于基础数据存储及各类业务存储提供关系型数据库及文件等信息存储。
(7)基础设施层:提供核心交换机、负载均衡、Web应用集群、数据库集群、流媒体服务集群及磁盘阵列等基础设备,保证应用平台高性能稳定运行。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包括总体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安全制度。
三、系统模块设计
长春数字化学习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和学习时间的分割性,通过无所不在的网络,面向社区、企业、部队、乡镇、学校及广大市民等各类人群开放,通过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真正实现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超市中价廉物美、随需所取的“课程超市”、“学分银行”,实现“一网千站”的布局,利用3-5年的时间使“长春市所有社区数字化支持服务全覆盖,无盲点,市民们天天有进步”的愿望变成现实。
学习平台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为整合课程资源、组织网上学习、学习过程管理(如图2)。全民终身学习平台通过“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等方式,自建、引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在社区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仅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站就提供了500余G的网上学习资源,包括健身时代、卫生保健、投资理财、旅游度假、职场攻略、法律维权、文学、宠物天地,等等。学习对象覆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群;学习内容囊括了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社区教育的各个领域。
长春数字化学习港通过网上学习平台——“长春全民学习网”和深入社区的数字化学习服务站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新载体。数字化学习港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就近、便捷、优质教育平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
本文系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学习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改革 创新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趋势,推动了数字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其在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通信、汽车以及测绘等专业技术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高校电子、电气以及通信类专业技术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数字电子技术,通过实验内容、实验方式以及考核指标三个方面对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 数字电子技术的重要性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电气以及通信类专业的基础技术知识。一方面,此门课程不仅仅教会学生们在电子、电气以及通信等领域内的基础性知识,更加强调实验课程对于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通信、汽车以及测绘等专业领域内的公司不断出现,对于理工科的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因此学好数字电子技术,是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通信、汽车以及测绘等专业技术的基础,能够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以后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是指从一般的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要经过采样、量化、编码,最终一个连续的模拟信号波形就变成了一串离散的、只有高低电平之分“0 1 0 1...”变化的数字信号的过程,保证了极高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而且基于门电路、集成芯片所组成的数字电路也简单可靠、维护调度方便,很适合于信息的处理。
3 几种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3.1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 E lectr onic Desi gn Automat i on , EDA )是指在电子电路 CAD技术的基础上,随着集成电路、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 (计算机辅助测)等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高级、快速、有效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其技术设计流程包括技术设计、综合、布线布局、仿真以及编程下载。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技术应用扫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当中,不仅可以进行常规的 TTL逻辑器件实验, 而且能够采用PLD,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进行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和模拟调试。使得学生充分地利用EDA工具进行大胆的设计和创新,增加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视野。
3.2 CDIO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
CDIO即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构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教学培养方案具体有三个方面。首先,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这就要求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既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其次,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交往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提高产品、过程以及构建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得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最后,基于主动经验学习方法的教与学。该方法需要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和反馈。具体的模式主要有小组学习、组内讨论、讲解以及辩论等。
3.3 NI ELVIS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教学实验平台(education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ation suit,ELVIS)是基于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采用接口标准化的硬件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软件编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基于NI ELVIS平台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主要包括“软”仪器 SFP以及LabVIEW编程实现自定义“软”仪器。这种软硬件结合的虚拟仪器教学实验平台,提供完整的测量测试,可修改原型版以及仪器源代码,能够为学生进行电子电路学习和设计创造更大的创新空间。
4 结束语
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开展也在不断进步。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涉及到多种科目信息如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汽车、测绘和通信等科目内容,有助于提升电子自动化技术的水平。总而言之,针对EDA技术、CDIO技术和NI ELVIS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为电路学习和设计创造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会技术设计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应不断的对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进行改革,创新性地引用先进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以及全新的理念,进而提高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开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旭春,王春凤.创新实践教学,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7)
[2]杨达亮,卢子广,杭乃善.电力电子系统实时仿真综合平台及设计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10) .
[3]张文亮,汤广福,查鲲鹏,贺之渊.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04).
[4]马波,邵仕泉,龙玲.基于CDIO工程实践教育的单片机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S1).
作者简介
鲁宁(1978-),女,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