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课堂教学;概念;研究六步法
一、概念界定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授课,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授课方式。首先,我们可以列出对“教学”的各种定义。比如,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谈振华,2000)。同样,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1979)等人也认为“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认识活动(教和学),其目的是掌握一定方面的人类经验”。我国国内的教育学专家大多采用这种定义。比如李秉德(1997)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王策三(2005)更进一步加入了教学活动中“教育”的分量:“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其次,在理解“教学”概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释“课堂教学”,需要知道这样的事实:即课堂形式本身乃是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形成的。最早的课堂形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由夸美纽斯提出,而我国直到1862年才使用课堂教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课堂教学”是针对“个别教学”提出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按照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学生获得相应发展的活动。用谈振华(2000:2)的话来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二、类别阐述(层级)
依照对陈桂生教授(2012)提出的对教育过程结构性的理解,课堂教学属于狭义的教育定义,即学校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与广义的教育外延相比,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自我教育并称。另外,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当然,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教育还包括其他活动,比如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班会和团队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等。但是,和课堂教学相比,其他活动属于学校教育的从属活动,课堂教学才是中心活动。
三、属性探讨
属性是对事物性质与关系的抽象描述,可进一步分为对事物本身有重大影响的主要属性和影响略小的次要属性。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从其诞生起便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其属性也因时因地而具有一定的差异。从第一部分对于课堂教学的概念来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属性应该是目的性,从教师来看,任何一次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有计划的目的,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应随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组织教学。从学生来看,作为知识、能力、品德的接收者,更要积极地以教学目标为主要接受内容的目的性。其次,其次要属性为交互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主导型课堂),甚至包括教师的学和学生的教(学生参与型课堂),都应该建立在平等的交互活动基础之上。
四、功能分析
功能是事物内部固有的、可以产生有利影响的效能。它是由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机制。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课堂教学的功能应该和教学的功能保持一致。首先,教学功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课堂教学产生的最主要的有利影响应该是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传递。现代社会中,人类知识文化的有效传递方式之一便是在课堂上,由掌握知识文化的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将其传递给学生。第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突出发展功能,即“指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及审美感,并使他们获得情感、意志方面的修养,还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机能和实践能力,即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情感、身体机能等各个方面”(谢利民&郑百伟,2003)。最后,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教育功能,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
五、特点分析
由于教学时代背景和教学目标和内容等存在巨大差异,课堂教学可能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具体特点。但作为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特点应包括历史性和多样性。历史性指课堂教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内容,而多样性指由于教学各要素的不同组合而产生完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六、优点缺点分析
课堂教学是教育史上重大的教学方式改革。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集体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原则组成班级的,因此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也成为可能。但是,正是由于其本质是集体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不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即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七、总结
课堂教学是什么?也许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面对浩如烟海的教育学文献,笔者只能从个人有限的经验和能力出发,做出粗浅的回答。但课堂教学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对教育本身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作为研究教育的学者,应该更加深入地探讨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想法,做出有价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间的交流和互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主要内容。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怎样做好师生的互动,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名体育老师应该关注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走向。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怎样做好师生的互动,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名体育老师应该关注的课题。
一、中专体育教学的特点
中专学生学习生活有别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高中学生,他们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要目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不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将来从事一些需要体力的技术工作,所以有个健康的体魄对于中专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凝聚学生,提高团体活动能力,增强体魄,培养生存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拥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目前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1]
二、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的概念应用在中专体育课堂中,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言、神态、形体姿势等,为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实现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师生在互动的愉悦气氛中,感受竞技体育的乐趣,使枯燥的体育运动变得更有生机和情趣,更加丰富多彩。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方法达到终身体育和终身受益的最终目的,实现“教是为了最终的不需要教”。教师在课前预先设计好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的情境中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
三、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
1.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间的交流和互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主要内容。师生互动通过课堂问答、示范纠错、个别指导、评价与反馈等过程实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动作、评价等方式,和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这种互动非常清楚地显现出师生双方的情感倾向。[3]
2.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
学生个体间的互动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另一种互动形式。具体体现在学生之间为了一次竞赛或一个体育动作的演练,或者示范表演,相互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此种互动方式常见于课堂讲解示范、课堂交流讨论、课堂练习等过程。
四、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征
1.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特征
体育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这一特点决定了体育课堂的师生互动具有双边性,所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主体都是师生,这两者间的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行为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互动的体育教学形式,能够融洽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乐趣。愉快、民主的教学气氛,是优质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2.非语言行为较多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也就是肢体语言,较之其他课程要多很多。通常所说的肢体语言指的是手势、姿态、动作、表情、眼神等,这些非语言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距离语言等,成为了师生互动的主要非语言行为。
五、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建议
1.科学评价,优化互动
建立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评价机制,确立科学的互动评价观。教师要对师生互动后的效果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
2.民主平等,改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民主教学的原则,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熊 光.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3).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翻转;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093-02
翻转课堂是一种依据信息技术创新的优质教学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网络化教学环境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程序设计课堂是本科计算机类课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构建设计控制台应用程序和Windows的一项程序,促使学生构建数据可应用程序的功能。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引用翻转课堂,满足本科院校培育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方向,是完善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1.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程序设计课堂工程实际意义较强,要求高质量的动手能力,学生一定要从多样化的上机编程训练中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案。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是思维形式与传统教学之间产生的差异性,很多学生无法在一段时间内构建计算机思维形式;第二,实际操作能力强,无法接触软硬件设施的单一理念知识教学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以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注重理念、轻视实践操作,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学生缺少学习动力。
程序设计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编程为基础,但是对于编译器的实施系统,课堂上实施的展示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教学工作的阶段难以掌控,并且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也阻碍教师实施编译运行和程序的展现,学生无法随意实施操作活动,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依据上述问题,一定要在教学形式产生突破,促使学生可以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程序设计中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设计
程序设计课堂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亮点分析实际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教学形式。下面主要分析教师实施的教学工作。翻转课堂教学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师从以往的教学课堂讲述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教师需要为学生带来优质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三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就是课前微课设计、课上分析问题以及上机实验应用案例。依据的整体原则是优化教学形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第一,教师课前设计预习知识,促使学生依据课堂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是依据构建主义形式,结合在线学习或者是移动学习为目标,结合信息技术达到知识传递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引入微课教学理念,重新构建知识系统是展现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学视频依据课程知识内容,依据示例程序为辅助工具进行讲解,学生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程序形式,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提出启发性的条件,促使学生自主设计开放性程序性能,构建全面的程序,从而达到知识外@化的目标。第二,优化以往课堂教学形式,在实际发展中结合依据学生为重点、教师组织分析的课堂教学形式实施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问题和思路管理课堂教学知识的形式,依据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课堂教学目标。依据课前分析提出的难问题可以在课堂中获取最终的答案,从而促使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得到知识的深化。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于课前的开放性问题实施分组分析,教师对每一组的个性化分析和方案提出了评价,依据编程实现角度改正问题,促使学生获取上机编程操作的有效方向。第三,科学设计实验题目,设计上机实验进程。结合验证性的问题增加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理解,但是对于训练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计算机思维编程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翻转课堂教学工作中提出的案例教学观念,设计课堂整体教学案例,设计知识点开放性案例性能,促使学生依据编程达到目标,增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并且展现出个性化的编程理念,在实际操作中获取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并且开放性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编程方案和技巧的多样化,不再固定坚守一个观念,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程序设计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在引用的过程汇总,不但要结合以往依据书面形式提交课后作业的个人评估和上机实验小组设计报告的集体评估两种形式以外,还需要引用翻转效果十分优质的课堂提问、教师学生互动的沟通评估形式。这三种教学形式有助于保障各个阶段工作的有效实施,促使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发展。
3.程序设计课堂中反转教学形式应用
程序设计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的教学任务,其中具备的重点和难点非常多,尤其是面对目标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是依据课堂讲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在实际编程的过程中,学生缺少对程序语言内在机制的认识,难以无法真实认识目标思想。多态性是面对目标程序设计的三大特点之一,这一部分教学知识内容较多、抽象性较强、课堂教学时间较少,以往的课堂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形式导致教师讲课过于紧张,只能简单的讲解多样化的基本理念和达到条件,学生听得较为模糊。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也是规则验证性的,无法达到技术训练的效果和目标。
1)课前准备素材和设计微课
这一阶段是展现翻转形式的重点,微课视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和接收理念知识的重要依据。程序设计中多态性微课设计中视频包含了基础知识分析、示例程序展现和开放性问题,整体时间长度为十五分钟。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基础知识分析。多态化阶段包含了多态性的理念、继承了静态联编、虚函数和应用中的多台、纯虚函数的抽象类以及秉承和衍生的应用案例分析。依据对知识点的科学划分和衍生,教师可以选择秉承中的兼容性、发展多态的依据、地理管理、虚函数、虚函数相关数据构成以及纯虚函数等为微课知识,促使微课具备系统性的特点。
第二,示例程序展现。展现基础知识点的应用,突出编程中多态达到的程序构成和逻辑关联。示例程序中包含了将基类指向衍生类目标的指针放置到以指针数组为形式的容器中,结合循环结构,构成多样化函数展现的成果,这样展现了发展中的多态性。之后,依据VC6调整特点发展程序,达到两方面的展示,一方面是分析内存分配,明确虚函数表在虚函数中的展现和影响力,明确运行多态的实现系统,获取以往PPT课件中不具备的动态体验。;另一方面是依据运行多态的条件,也就是明确虚函数和应用基类指针或者融人间接操作衍生类目标,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情况,加大对发展多态条件的分析和理解。
第三,开放性问题。在整体课堂教学工作中引用游戏编程案例,其中包含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计算机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多态阶段规定学生在案例已经具备的结构基础上,应用多态编程增加拓展功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提示,促使学生自主分析并且结合上机编程实现目标。
2)课堂组织分析和答疑
课堂教学是依据微课知识为教学重点,结合PPT多媒体教学形式为辅助工具,依据分析沟通的形式进行教学工作。对于基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问题的答案,沟通对于多态条件和语法语义的个人认识,教师明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对于预习结果提出沟通式的评价,并且设定为课堂考察的一部分,对于示例程序,注重指针数组、基类指针指向衍生类目标、指针数组的遍历等语句,结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的形式,明确重点知识点的应用,对于试验中提出的拓展性问题实施小组分析,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开放性的功效,教师对实现的可能性进行有效掌控,研究提示编程技术,例如明确信息资源构成、定义衍生类目标语言、基类指针为元素融入到数组语言、元素取消条件等。
3)上机达到开放性案例
在课前微课中提出多态上机题目,并且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探讨和分析。在实际实验当中,促使学生两三个人为一组,教师对案例程序提供个性化的引导。科学设计类结构是面对目标程序设计编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明确定义虚函数。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指导,教师依据复习STL容器vector或list,应用容器白带迭代器,达到增加新游戏功能,其中包含了增加多个敌方坦克和射击目标;在构成碰撞的过程中,也就是获取相同信息最远,多样化目标实现了不同的解决,也就是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敌方坦克目吮幌除等;达到了运行多态,展现了学生对多态理念和应用特点的全面认识和理解等。一些学生完成了添加关卡、设计双人游戏或游戏积分等附加特点,展现出多样化的创造能力,也展现了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带来了有效影响。
关键词: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应用新型教学形式。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翻转课堂”进入教学课堂,尤其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就目前情况来看,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还需不断实践。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源自英文Flipped Class Model,也称“反转课堂”。“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形式,最早出现在2007年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在“林地公园”高中,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伯尔曼两位老师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两位老师的课堂应用中,通过增加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时间,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翻转课堂”实际是通过课前学习和课堂互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前学习中,教师会提供相应的纸质资料、数字资料等学习材料,而课堂互动主要是一个通过解答疑惑、交流讨论,进行实践探究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主体。
“翻转课堂”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掌握学习法”和“最近发展区”。所谓“掌握学习法”,是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一种自我掌控,通过测试学习单元的完成效果,了解相应的掌握程度。而“最近发展区”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不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记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
1.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改革,在近几年比较常见,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一学年,包括听、说、读、写、译,而通识课程或英语拓展课程则安排在第二学年。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涉及听、说、读、写、译多个层面,内容比较全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会采用交际教学法结合任务教学法的模式,而交际教学法的运用需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各异,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处于传统教学状态。此外,高校大学生可使用的自主学习设备不全,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相对比较简单,学校资源网站、公共邮箱、QQ群等学习交流平台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2.翻转课堂模式概念简述
以往的教学流程为:教师在课堂上授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不然。从定义上而言,翻转课堂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以教学视频为主体,而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观看有关的教学视频等资料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完成有关的作业释疑、知识的运用及其探究以及相互主体间的互动交流等流程,其目的在于获得更为明显有效的教学效果。在互联网日趋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环境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然也变为现实,也更加地可行。学生在借助于互联网的平台作用下,搜索并有效地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再仅仅是依靠授课教师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换而言之,课堂与教师的角色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在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担当的更多职责是如何深入地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翻转课堂模式主要有如下的几个特点:教学视频精短而又高度提炼,教学的信息明朗而又准确,重建新的学习流程理念以及便捷化的复习检测工具等。
3.实际应用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首先表现在听说课上。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多数高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虽设有听说课,但实际教学效果比较差。这些听说课一般偏向于“听”,“说”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学生对于语调、语音以及口语交际方面的掌握比较少,听说课没有发挥其实际作用。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优势。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将听说课中的“听”作为课前学习内容,增加了课堂训练口语的时间。“翻转课堂”教学还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自主学习室和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充分考虑个人需求、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表现在精读课上。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实际落实的比较少,大部分高校在英语教学上仍处于传统教学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精读课,主要是老师系统地讲,学生选择性地听。在精读课中应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式,学生在课前可利用教学课件、微课堂、教学视频来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视频的录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精读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解和讨论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通过复述和应用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另外,“翻转课堂”在精读课中的应用,还可运用“项目式”学习方法,教师可将具体的方法、步骤、要求和内容,以及相关的应用案例制作成教学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学生根据教学视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以小组成绩进行汇报。这种“项目式”学习方法,结合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化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15
1.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最早在美国得到应用,获得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实践探索。当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在美国的中小学课堂上得到了比较切实的应用,并且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推进了美国教学方面的改革。而在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初步的引进和探索阶段,近几年来,我国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同时,许多省份的院校也积极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大加深了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有力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
2.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以化学教材中“化学键”的课程内容作为实践分析的案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视频为中介进行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学视频对翻转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要录制相关的教学视频。笔者依据网上的教学资源和教材的要求,录制了简短的教学视频并配合了相应的PPT,保证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要求。之后,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将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什么是化学键?什么是共价键?什么是离子键?”通过问题,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为课堂上的深入讲解提供知识储备和前期认识。最后,在课堂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针对学生在视频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并在最后进行学结,完善学生的认知。
3.翻转课堂化学教学的实践反思
(1)注重教学理念的翻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两个方面的翻转。首先,是教学形式上的翻转,即在案例分析中所体现的由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翻转为学生先进行自主的学习,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尽管教学形式上的翻转很有必要,但是教学理念上的翻转更加重要。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角色,由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营造一个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翻转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教学视频在其中起到了知识传递的作用。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自己教学理念的转变。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的前提是需要有优秀的教学视频。教师在进行教学视频录制时,不仅要关注教学任务,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使录制的视频能够很好地契合教学的需求。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视频录制的任务。最后,由于翻转课堂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方向把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学习方式,更多地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而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给学生适应的时间。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具有积极的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尽管当前我国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上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但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渐普及,必将给我国中职院校的化学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细致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高的速度、最佳的效益和最高的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一、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受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情感、教学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评价都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活动设计应该赋有逻辑性、以学生为主体、合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而逐渐发展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组成的方法体系。正确地选择、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自己的情感,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还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来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教学评价要避免片面单一、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过程评价。
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读写技能的整合。在教材的设计中,也是以阅读和写作作为教材的核心。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和写作教学模式。
1、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阅读学习,获得信息。因此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获取过程。
在中学的阅读教学中,一般教师都能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和巩固应用三个环节的教学,但是要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教师还应该按照文体对阅读文章进行分类,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问答式阅读教学模式、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讨论式阅读教学模式、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等等。
问答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以提问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采取设问—引导—启发—对话—交流交替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设问、指导、解答、帮助等多元教学行为的综合利用,促使课堂教学信息由单向活动,即教师向学生传授,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问答形式的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加快课堂节奏、提高信息密度,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双向或多向交流,互问互答。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与学生的参与,教师较为自然地融入学生之中,并与他们建立起对话式伙伴关系,利于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讨论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以讨论的形式组织阅读课教学,该模式由讨论设计、讨论布置、讨论组织和讨论总结四个环节恰当地融入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过程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课上与课下并重、面向全体与照顾重点相统一和恰当性原则。
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在阅读中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教师启动为前提,学生自学为基础,小组合作为主体,组际交流为保障,实践创造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主动互动活动创造”的教学理念,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多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此模式中,“互动”合作的形式是师生互动合作、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小组互动合作、全班互动合作活动等。
2、写作教学模式
有效的课堂写作教学是由写作的三个常规阶段构成: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阶段。在具体的写作中,为了提高课堂写作的有效性,我们提出合作型写作教学模式和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这两种写作教学模式都关注写作过程,关注学生本身及其在写作过程中各种策略的运用和认知活动。
合作型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以小组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以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是分组,四人一组,分组考虑的因素有:组内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等等,还有各组的实力、组内成员的稳定性以及机动性。在写作任务布置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协商、分工,承担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信息采集员、口语信息员等。先是口述作文,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一份书面作文。作文的评价以小组合作,共同评价。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是指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文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来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完成任务,并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价任务的执行情况的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写作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等原则。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任务执行者、交际者。操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任务就是用语言(口头的、书面的或综合的)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方面的有效综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
三、结语
课堂教学活动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的最终目标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学,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46-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由于面临诸多问题,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形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如此[1]。因此,改变传统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使中学语文课堂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1.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思想与教学形式存在偏差。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一直秉持着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之下,教学的开展却与之前的教学目标相背离,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上,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也都围绕此目的来进行,除此之外,以学生的整体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并且这种弊端直接影响了老师对于教学的把握[2]。因此,在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双重影响之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形式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从而使得教学思想与教学形式相互偏离,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缺乏个性,成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1.2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形式一味的追求教学进度,强调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课余时间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做不完的习题,题海战术充斥着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之外的时间基本都被繁重的作业任务占据。根据正常的教育规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反思和总结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反思总结,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后续教学的开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遗憾的是,当前绝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且逐渐弱化了总结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一味追求进度的程式化教学,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2.1强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式,因此,要想提升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课程改革和创新意识是首要问题。对于当前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理念陈旧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地开展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传达给语文教师,并且鼓励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嘉奖,以此来鼓励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创新[3]。
2.2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以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注程度也明显不足,忽略学生的情感变化,这对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讲,并不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理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个体情感的变化。语文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或者基础存在欠缺,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老师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就可以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强化引导,建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提升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要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还要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才是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的转换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转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运用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使学生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暴露出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也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因此,为了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创新,从而不断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艳.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听课效率[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127-127.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作为一线地理老师,笔者发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并不理想,为此,笔者拟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依据
1.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均产生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互动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其中心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相互作用。
2.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理论依据。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挂图、网站、课件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互动情境,将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努力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把生活搬进课堂,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活问题,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欲望。
1.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生活化”互动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图片、耳熟能详的成语、形象生动的视频等,都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理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天气有关的谚语、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精彩的体育赛事片段等等。
2.勇于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创新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每节课都大同小异,都是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厌烦,失去这种参与互动的热情,课堂讨论也就成了形式。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问题
1.互动目的不明确。表现为注重表面形式的互动,缺乏深层次和思维上的互动。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形式上的互动,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表面上看课堂互动气氛相当活跃,实际上学生们的答案大都是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因注重互动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导致了教学互动目的不明确。
2.互动形式失衡。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径。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师生互动为主,不太注重生生互动,甚至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一点生生互动都没有。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没有充分的交流未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结构性”互动不足。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常常需要设计教学情境,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一些设计的问题往往比较散,教师把学生放开后,不注意收拢,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知识的系统化不强,学生上课感觉挺热闹、挺充实,但实际上却感觉自己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知识。
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互动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够自如的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互动中提升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潜力。做好课前准备要紧抓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内涵
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这一形式是适应信息社会、为满足人才需求、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对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概念进行界定。
众所周知,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都有很强的优势,但自身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都表现出了一些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完美性。而在现阶段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认识到以下两点:第一,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现阶段摆脱作为学校教学活动中主要形式的课堂来谈教改是不现实的。第二,由于网络教学自身存在的不足(如情感因素、评价实施等),加之网络教学对教学环境的高要求,在现阶段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在综合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和英语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对“传统”进行扬弃,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入新的英语教与学观念和教与学理论,使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积极参与者、主动探索者。二是引入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来加强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而不是辅助、强化传统英语课堂。在此需要指出一点,网络化并不是仅指网络这一种媒体,也不是说认为网络可以替代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比如课本。我们提的“网络化”不仅包含传统媒体,也包含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媒体。
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新的教学形式,顺应时代之趋势,改革之潮流。新的教学形式的整合性,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发生改变,要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评价方法发生变革等。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在课堂和网络双重环境下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网络化英语课堂不仅可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而且也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既能重视“教”,也能重视“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基础
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学设计起什么样的作用,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如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它进行具体设计,成为目前素质教育实施当中的一个突破点。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充分发挥学生潜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容纳所有类型的理论和方法。
作为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要强有力的理论来给以指导。学生不仅要识别信息,还要加工信息,而且能对知识进行主动构架,建立起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针对某些问题可以相互交流并提出质疑,来了解彼此的想法。而这些观点正好与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体现出个体自我发展、协作能力培养的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整合于传统英语课堂,因此网络化英语课堂不但可以向学生呈现出真实的问题情境,弥补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表现出的难以向学生创设真实情境的缺陷,而且还可同时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不再是局限于几本教科书和教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又可以通过交流、协商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课堂讨论(可分小组进行)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达到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但是,这种情况往往又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45 分钟内,如果一个同学发表一分钟的见解,那么这一堂课原定的教学目标几乎就很难完成,而且,讨论进程有时也难以控制。此时,网络环境又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在教学网络系统中同时可以共享到别人的研究成果,达到进一步丰富自己认知的目的。网络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还可以完成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但是,如果只让学生就在英语网络环境下学习,就缺乏传统英语课堂中与教师的直接交流,学生则易于偏离学习目标,这时传统英语课堂又显示出它的魅力。此时,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就成为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四、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1. 学习任务的确立。根据新课程标准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的确立包括学科知识目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目标,情感目标,因为网络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搜集、整理、加工的过程。网络环境下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变“自主”学习为“自由”学习,一般在网页的设计中,都会在较为显眼的地方设计目标任务按钮,让学生明确“怎么做”和“如何做”。
2. 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环境可分为“物”环境和“人”环境,物环境主要是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人环境主要是指学习对象的特征,认知水平与个别差异,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合作水平,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环境就是情境,它是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的要素之一,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等,因此情景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3. 学习资源的设计。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可分为英语网络课件、英语网络课程、英语专题学习网站、英语案例库、英语题库、英语多媒体资源库等。不同类型的英语网络学习资源其设计方法、开发过程、应用范围与功能不同,英语资源类型的选择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如名人传记的学习网站,英文名著学习网站等。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每一个英语学习资源的设计都要考虑到英语学习平台的设计,要能提供一个人机交互、师生交流的系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高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23-01
一、引言
高效课堂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建设就是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要英语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单一的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改变为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多角度切入教学的技能,不论是从教学理念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需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将课前与课后结合起来,彻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可以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下完成学习目标,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新课改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是需要构建一个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可以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生动课堂。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可以巩固知识。具体来说,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进行实践训练的时间较少,但是课后往往缺乏自觉性,家长的监督力度也不够;二是高效的英语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高效课堂可以将教师的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三是初中生的英语素养需要得到提高,尤其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自律学习的习惯。因此,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初中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及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科目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受到了严重的应试教育影响,因此,使得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还是主导着整个课堂,以满堂灌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无形中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英语的习惯。长此以往,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 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合理性。英语教学的内容包括字词以及语法等基础内容,然而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大部分时间运用在字词的记忆和语法的讲解上,而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降低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造成了哑巴英语的教学结果,从而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第三,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一些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过分依赖教材进行授课,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教教材的形式,没有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忽视了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兴趣,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教材,使得英语教学就像纸上谈兵,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
第四,英语教学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当前初中英语仍然采用笔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一张试卷似乎就可以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常用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造成了很多学生即使学习了英语也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更是遏制了他们对英语的热情,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新课改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主要策略
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应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苦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提高学生的兴趣,具体的措施有:一是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比如播放一首英文歌曲、观看一段英文对话或者英语电影,这些素材都可以讯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为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将听力与口语的训练安排进来。英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主要的目的为了实际运用。所以,英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安排,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训练听力与口语,增强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开口说话,讲所学习的单词与语法运用起来,这样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再次,英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传统的教师主要以教材为教学工具与教学内容,往往使得教学过于死板和局限,学生对书本知识不易理解和吸收。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特点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电子书、杂志等将有关的教学内容收集起来并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用英语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最后,新课程下要求英语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结合过程性评价以及多角度评价主体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提供真实的反馈。
参考文献:
[1] 张秀丽.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 2011年01期
第一、小学英语课堂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1、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说、唱、玩、演、看”等各种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认识英语、习得英语、运用英语,使他们通过小学初始阶段的学习,树立积极的英语学习观,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这个目的为基点。同时,在课堂中,运用新理念进行评价,促使课堂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应避免出现肤浅性、狭隘性、苛刻性、偏离性和不切实际的完美性。
2、明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识技能和评价标尺。《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掌握知识点和知识技能。教师要真正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3、明确小学英语教师需具备的素养,灵活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挑战。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都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他们主要是通过“说、唱、玩、演、看”的活动习得第二语言。
第二、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1、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艺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外语会呈现不稳定状态,产生阶段性差异的变化。当他们初始接触英语时,在心理上会产生较强的新奇感,对英语充满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他们处在接受语言训练最佳的年龄阶段,故学得也快,有很强的模仿力。但这种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随着知识水平与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识满足不了心理要求,它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就会引起学习外语的情绪变化。一方面,一些学生探秘心理更强,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渐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语难学、英语无用的错误想法。为此,在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上,教师要根据学生阶段性差异变化,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要不断加以调整,保证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及自信心。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要促使学生有参与的需要,有表现的欲望。不要压抑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通过活化教材,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的各项活动;设计符合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知识水平及表现能力的教学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儿童的智力差异因素,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接受能力好、表现欲强、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样要加以鼓励,保护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在活动中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控制课堂教学评价范围。首先,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果是以听力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听力评价活动上;如果是以说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说的活动上。至于在以某种技能为主的活动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动,教师就不宜占过多时间面面俱到都加以评价。如听力活动课出现读的练习、写的练习,就无需对读、写一一加以评价。不仅课堂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会使学生迷惑,不知该堂课应该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3、把握课堂教学评价尺度。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定要简练、明确、到位。注重评价实效性,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控制评价频率,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延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4.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总结。评价反馈的目的就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馈的信息量大,客观性强。教师及时将课堂评价信息进行反馈总结,并对其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指导今后的教学,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反馈总结方式可采用写课堂教学小结,让学生填写调查表或与学生交谈等方式。
[关键词] 新课改 中职英语课堂 互动策略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这个时代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劳动者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更是脑力劳动者。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教育不仅仅是教读教写、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会学习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当今中国的教育还存有一定的问题,如教育一切以应试为主要目的,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填压和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置和个体差异等。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体系中的燃眉之急,国家教委推行了新的课程改革,按照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一、中职学校英语课堂互动的现状和问题
中职英语教学的基本功能就是知识的传递以及将传递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技能,更好地为学生步入社会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能否有效地实现这一转化,主要依赖于对课堂的教材这一知识载体的有效传达和接受。因此要培养适应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就必须从课堂教学这一基础环节抓起。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互动可言,教师剥夺了很多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的过程,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大量死记硬背才把知识吞到肚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接受,缺乏自主发展能力和对美好情感的主动追求。所谓的互动,那只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几乎被老师的思维和思路所控制,学生也只能通过教师的提问而加深对所谓知识的印象,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局限于老师所教。李岚清曾经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批评,认为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耗时低效,各层次的教学简单重复较多,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到头来还是“聋子、哑巴”居多,难以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在新课程推行的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致力于课改,但教师并没有做到把学习过程完全还给学生,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学习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讨论、综合、概括这些主观能动的认识活动来够建自己的知识,目前中职学校课堂互动的问题众多。主要表现在:
1.师生互动形式单调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全体和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边主动形式用的较少,形式也颇为单调,课堂上常是死气沉沉,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也无法让同学相互之间的用英语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课堂内容深度不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活跃,实际上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看到,在某些问题上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显现,都表明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这,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创新和运用散发性思维,整堂课像一条潺潺溪流单向前进,而没有大海般波涛汹涌,潮起潮落。
3.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作为教师和评价者,在与这些似懂非懂、渴望自主、力求摆脱家长和老师束缚的少年打交道时,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很重要,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更为重要。在情感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独立的要求给以尊重、支持和引导,逐级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少数学生因种种原因违法课堂纪律,或者不做作业或者做一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教师通常会对其批评、指责。但如果我们教师处理不当,便会产生师生不良的“互动”,即师生心理上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影响课堂的有效互动。
二、新课改理念对英语课堂互动的启示
1.新课程改革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材、教师,是学生在各个孤立的的基础上被动的接受学习,强调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重要性,以精讲语法多练句型式的学习为主线。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教材四个因素的整合,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并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学习,内容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新课堂呼唤建立新型的中职课堂关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构建主义理论家提出了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所以在现代教学中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只能有他自己来完成。这其中,学生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整合和吸收。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3.以“学习者为中心”理论
“教授的证据在学习”(V.Cook,1991.3),许多中外专家提出了一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ness)的论点。程世禄、张国扬(1996:45-48)从ESP课程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个应用语言学的新观点,指明了学习中心论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即学习需要、社会需要、语言教学自身的规律和其他因素。他们认为,学习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学习本身就是过程,学习过程理所当然是注重语言学习,重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任何形式的课堂互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课堂互动策略探讨
中学课堂要达到真正学习语言的效果,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实现教学互动完全可能,因为在课堂里充满了灵气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和拓展了教学智能的教师产生了共鸣和相互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信息交流和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使中职课堂教学互动生动有效的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1.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体”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是外语教学中带有革命性质的变化。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有一个核心问题需要重视,那就是课堂互动教学。怎样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互动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有被尊重感,有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因受到认可和尊重而得到发展,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产生新思维。学生在教学中有自由时间去安排学习活动,选择学习内容,探索思维方法。(2)尝试小组合作,开展互动教学。可以采取师生对话交流,就所读文章的主题向学生提问,倡导和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引导他们自然地进入真实的思想交流的情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上的交流,课后的联系,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形式除了讨论外,还可以采用辩论,相互问答,采访,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多种形式。
2.建立课堂互动的组织原则
(1)学生的需要时互动,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在互动教学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能看到学生不举手,就厉声斥责。而应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2)学生困惑时互动,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应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能直接告诉答案,否则会让学生形成“惰性”。(3)在营造和谐氛围中互动,变课堂为艺术乐园。师生互动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不然师生之间必然有一条鸿沟,课堂将成为师生力量相互角逐的场所。因此,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潜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挖掘课堂互动的多种形式
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沟通行式与人际交往的多向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还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绪、情感交流,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目前有以下三种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沟通形式(见图1,2,3)。
图1双向沟通形式。双向沟通形式主要是教师对一个或者几个学生的个别指导,看重的是师生相从,随意性强,难以系统地进行传授。优点是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这种教学形式能从学生个体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以发展学生独立性为目的,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负责达成自我发展的目的。
图2多向沟通形式。多向沟通形式可以运用于全班的分组教学,教师和学生保持多向交流。由于师生互相沟通信息,教师收到学生的反馈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指令与做法。充分发挥人际关系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设计组织同学之间的阅读、口语交流与合作,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维方式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去,在讨论各自见解和社会性协商的过程中彼此交流、启发,促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
图3多级沟通形式。多级沟通形式可运用全班分组教学。这是一种师生交往与学生之间交往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促进所有学生双向交流。这种沟通形式将全班划成若干群体组成异质性小组,设计一系列合作教学程序,一小组学习为中介,有助于淡化师生关系中的单向权威性,体现了同质小组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构建新型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是英语教学中较为理想的教学形式。
4.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师的教学机智
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焦点”就是自己的预设的教案,基本不去顾及学生的感受。要体现课堂的活力,必须把只关注预设的教案,只关注教师自身怎么教,转变为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想法。教师要能随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二度设计”,用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促进课堂上的动态形成,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堂表现的现象,往往在老师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成了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了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教师能够善于捕捉这些细微之处所流露出来的信息,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真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与沟通形式,将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中信息的交流效率,弥补单向交流形式中渠道少、效率低的缺点,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到启发,随时得到师生的肯定、提示和评论,从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
由此而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已不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放眼世界、扭转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新的理念,从而真正发挥师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生命课堂”,让师生的情感和人格魅力通过课堂活动而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刘绍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