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3: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矿产与地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文名称: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厅;湖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211
国内刊号:42-1736/X
邮发代号:38-33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矿山开采;开采测量;测绘技术;测绘技术与方法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对各类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十分惊
人,而另一方面我国各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由此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浪费十分惊人。在实际的矿产开采、监测与核查的工作中,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矿山开采监测与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很多实际工作的开展还是依赖于工人的经验或者传统的手工测绘手段,使得矿山开采监测测绘技术无法得到实质性发展。本论文结合现阶段政策法规对矿山安全管理的要求,分析测量工作在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并研究了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测量工作的方法,就是想要解决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及矿山开采监测的其它工作中的矿山测量技术体系问题及技术规程框架。形成完整的现代体制下的各类矿山开采监测的测绘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框架。
1 矿山开采监测与测绘概述
1.1 矿山开采监测的内容
矿山开采涉及地质、山体、矿产、水土等多方位,因此需要对开采过程实施监测的内容较多,主要集中以下两个方面:
1.1.1 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开采首先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是不利影响甚至是有
害影响,例如对矿山大肆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地下水下降、山体滑坡、
泥石流灾害、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等,为了尽量减小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必须要在开采的过程中,对矿山及开采过程实施动态化的监测,采取预防和防治结合的手段保障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1.1.2矿山开采安全监测
矿山开采中的核心问题便是安全监测,因此矿山开采监测的过程
中必须要对安全进行监测,包括采用相关传感器对有害干扰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对矿山内部的空区、塌陷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各类矿产资源实施安全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确保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1.2 矿山开采中的测绘技术
目前对矿山开采监测所应用到的主要测绘技术主要有GPS定位、
遥感测绘技术及激光探测技术等,下面逐一进行简要的介绍。
1.2.1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利用卫星的三点定位原理,对地球上的物体实现
三维空间内的定位的一种技术。GPS定位技术目前应用于矿山开采领
域,其主要应用在利用GPS定位技术实现对矿山的数字化地图绘制,
利用数字地图实现对开采过程的动态化监控。
1.2.2 遥感测绘技术
遥感测绘技术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较为成熟的一种测绘技术,简单
来说,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在计算机上面进行计算并且能够达到测绘目的行为。遥感测绘技术能够实现人类无法触及到的矿山内部区域,从而在计算机上完成对矿山内部的矿产储量分布、地质条件研判以及各类灾害事故的预警等分析工作,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测绘技术。
2.1 滑坡监测测绘
滑坡是矿山开采中经常出现的灾害事故,对滑坡实施监测就必须
借助于现代测绘技术。目前能够实现滑坡监测的测绘技术主要有大地测量法和GPS测量法。
2.1.1大地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是利用高精度测角、测距的光学仪器和光电测量仪器、全站式电子速测仪等仪器仪表实现对大地绝对位移的测量,从而进行分析是否产生滑坡灾害,或者对滑坡灾害进行预警。
2.1.2GPS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最大的缺陷是其测量精度较低,必须借助于大地作为
绝对参照物,因此近几年发展了GPS测量法。GPS测量利用了GPS定位仪器能够实现高精度下的滑坡位移和滑坡速度,测量精度高,能够
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测。
2.2 地裂缝监测测绘
地裂缝的监测是一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监测工作内容,需要结合地标沉降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因此地裂缝的监测测绘,通常是借助于传统的测量法和GPS测量、遥感测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首先利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定周期观察记录大地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利用GPS测量实现固定参照物的三维空间的定位、位移和速度,最后结合遥感测绘技术对被监测区域的地标分层沉降进行标定,从而综合分析出地裂缝的发展与走势,实现对地裂缝的动态实时监测与测绘。
2.3 空区塌陷区监测测绘
随着矿山开采力度越来越大,矿山山体内部难免会出现空区塌陷
区,一旦发生塌陷则酿成惨痛事故,因此需要对矿山开采中的空区和塌陷区进行监测测绘。目前主要应用遥感测绘技术实现对山体内部空区塌陷区的监测。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现在也出现了利用激光探测技术实现对空区塌陷区的探测和研判,利用激光对矿山山体进行三维扫描,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数据比对和三维模型的分析,能够准确的提出空区和塌陷区研判模型,并给出适当的监测和补救措施依据。
2.4 水土流失监测测绘
矿山开采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现
象,因此,为了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要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目前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2.4.1遥感监测法
遥感监测是借助于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将地面的植被、沙石、
水源等地物扫描为电子地图,构建三维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地表水土流失的监测。这种方法往往适合于较大区域面积的水土流失的监测。
2.4.2地面监测法
地面监测法适合于较小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的测量与监测,其主要
方法是采用对被监测区域设置不同的监测地块,为每一个地块分别设置不同的参照物,如沟渠截面、植被率、沙石面积等,通过定期对参照物的测量测绘,形成数据报表,从而能够为被监测区域的水土流失提供基础性数据。
我国矿山测量工作及相应的技术规程远远滞后于目前矿山开采监测及矿山管理工作的需要,矿山测量技术体系不全,技术规程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矿山测量内容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对矿山开采监管的需要等。矿山开采中的核心问题是安全问题,而要保障矿山开采过程的安全,就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对矿山开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测绘与监控管理,从而能够实现对矿山开采的动态监测测绘与动态管理。针对矿山开采监测的具体方法,本论文详细探讨了测绘的方法与实施步骤,从系统方法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在矿山开采领域的测绘技术的应用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在矿山开采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然,测绘技术应用于矿山开采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本论文所探讨的方法,更多的具体的应用技术方法有待于广大测绘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矿山开采监测中的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祥,刘素红,王安建等.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江西德兴铜矿开采环境影响动态监测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5.
关键词:地质学类;矿山生产实习;数字化;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24-02
攀枝花冷水箐生产实习基地位于攀枝花市北西方向约20余千米处,隶属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2014―2015年,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和成宗矿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参观与调研。
一、实习区地质概况
冷水箐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以西为松潘-甘孜褶皱带,西侧紧邻近南北向金河-箐河断裂,东侧紧邻近南北向攀枝花断裂和昔格达断裂,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构造单元与成矿带。矿区内断层发育,有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类。区内发育大量新元古代早期侵位的闪长岩、花岗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体,其中闪长岩和花岗岩体形成相对早些,含铜镍硫化物矿石的基性-超基性小岩体顺层(片理)侵位于中元古代盐边群上亚群和早期形成的闪长岩及花岗岩中。这些基性―超基性小岩体的岩性组合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侵入于中酸性岩体的边部或底部,构成中酸性-超基性复合岩体;另一类是单一的超基性岩体,且多发育矿石或见矿化,矿石多产于橄榄岩相,部分产于(角闪)辉石岩相。区内已探明3个小-中型铜镍矿床,其中Ⅲ号岩体区交通便利,岩体与围岩露头良好,且岩体北东部与围岩云母石英片岩的断层接触关系明显,故选取该岩体为野外观察的主要对象。Ⅲ号岩体地表出露为长条形岩墙状,长轴方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0.0435km2,岩性为超镁铁质(角闪)辉石橄榄岩,造岩矿物粒度为中细粒。
二、实习内容
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一年级末暑期的“广元市旺苍县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末暑期的“重庆北碚数字地质填图实习”,四年级秋季学期之前,学生已修完矿床学、矿相学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保障了该学期期末寒假“攀枝花生产实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国内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基性-超基性母岩,形成于攀西裂谷陆内拉张环境中,岩浆成分具有成矿专属性。
生产实习内容安排由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报告编写两部分组成。
1.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含矿岩体的围岩及蚀变特点、含矿岩体的岩石类型、矿体形态及产状、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及品级空间变化等内容,建立岩浆矿床的成矿地质模型,了解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及该类型矿产勘查的技术方法,掌握基性―超基性岩体成矿专属性及成矿作用方式[1-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约5~6人,每位老师指导2~3组,采用传统野外调查与数字化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因此每个组组员之间要做好分工并互帮互助,且每天分工角色轮换。传统野外调查即在地质观察过程中按规范将地质现象记录、描绘于野外记录本上,在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勾绘Ⅲ号岩体及围岩的平面形态等地质信息,并完成探槽、圆(方)井、坑道及钻孔等原始数据记录及最终的图件编绘。工作完成后上交资料或后期保存及利用时,大量纸质介质带来很多不便。数字化野外调查即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的“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和“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将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导入掌上机后,在野外可实现观测路线上地质点、点间界线、路线、产状、照片、样品及槽井坑钻的数据采集,回室内后导入桌面系统进行综合整理。
2.室内报告编写。在观测完设计路线后,结合各组收集的地质资料,编写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山生产实习报告,要求客观实际、符合相关规范并图文并茂。
三、地质路线设计
根据实习区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设计了6条路线,具体见表1。其中前三条路线和后一条路线为基本教学路线,路线④和⑤为专题调研路线,每个小组根据前三条路线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某科学问题,设定课题,设计观测路线、观察内容及采集哪些标本,可为四年级毕业论文提供野外原始资料。
四、教学方法
1.启发讨论式。在进行基本教学路线观测时,路线前进过程中或快到某一观测点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脚下及四周的地质特征,从理论到实践、从日常生活到地质现象一步步启发。先让各个小组观察并发表其观察结果,再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然后指导教师再一一点评每个小组从野外地质现象获取的信息是否合理,对于观察结果不准确的小组,先肯定后否定,并给他们教授如何正确观察地质现象。表扬合作协调能力强、观测地质现象准确的小组,鼓励其他组向他们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路线中遇到有趣的地质现象、岩石、自然美景及人文景观等时,老师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感受地质工作中的乐趣、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4]。
2.角色互换式。在进行第④条路线时,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即学生教授老师如何去正确观测和研究地质现象。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意识[5]。
五、考核方式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地质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合理评定野外生产实习成绩,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对野外实习至关重要[6]。
实习成绩主要根据以下3个方面综合评定:
1.野外实习表现占30%,主要考察野外观测、理论联系实际、记录野外现象及野外考核环节的成绩等情况。每条路线均设定考核环节,内容涉及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勘探、采矿、选矿和冶炼等,现场打分。
2.野外记录本或掌上机、数字填图桌面系统的记录和整理情况占30%。
3.野外实习报告及相应图件质量占40%。
六、创新点
冷水箐生产实习教学的创新点主要为:
1.在传统矿山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数字化矿山方法,即“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和“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是培养模式的创新。
2.采集大量的矿石标本回校后进行定量分析(薄片及光片观察、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等),培养学生科学的地质思维能力与研究技能,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3.这次实习可以作为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基础资料阶段,解决新专业毕业论文的难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七、结束语
攀枝花冷水箐地区发育变质岩、岩浆岩、断层和铜镍硫化物矿床,既是普通地质学实习的天然场所,也是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山实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尽管前人进行过详细研究,但依然有很多科学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冷水箐矿区为小岩体成矿,且这些岩体侵位于盐边群上亚群中,为何同期形成的大岩体或侵入中酸性岩体的基性-超基性岩小岩体未见矿化?显然,该生产实习基地可建设为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并互动的基地。实习过程中采用传统与数字化矿山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地质学发展培养综合型的建设者。
致谢:感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和成宗矿业有限公司为培养地质学建设者付出的无私奉献!
参考文献:
[1]张同良,李守平.矿山地质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材改革,2014,(303):137,154.
[2]王功文.“矿产勘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3):55-58.
[3]李强,肖传桃,罗顺社,等.大冶矿山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与实习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3):79-81.
[4]钱建平,冯佐海,张桂林,等.基础地质教育阶段的“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地质教育,2008,(3):90-95.
关键字:地质矿产 勘查理论 技术解析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质矿产勘查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目的,据先进地质科学的理论,占有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的地质资料基础上,使用地质填图,物化探,钻坑探工程以及遥感地质等方法,同时应用钻探、坑探、井探和槽探的手段,进行一系列的编录、取样、化验、储量计算、技术经济的评价或可行性的研究等工作,进而可以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矿床并查明其中的矿体分布与矿产的种类以及应用前景等等,进而可以满足国家的建设或矿山企业所需的全部地质勘查的工作。矿产勘查的目的是矿山建设的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和开采技术的条件等必须的地质资料,才能减少开发的风险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的特点,例如埋藏在地下,稀少,隐蔽和复杂的特点,因而矿产勘查是一项带有风险性的,需投入大量资金的工作。
一.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任务
发现并查明工业矿床是矿产勘查的任务,要运用地质的填图,物探与化探方法、钻探和坑探等探矿的手段,同时进行必要的取样研究矿石的质量,利用工业指标圈定矿体然后进行储量的计算,再研究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的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的条件,进而做出矿床技术经济的评价,进一步的编制地质勘探的报告,所以要求我们发现矿产并查明它的质量,它的数量和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地质工作。
二.地质矿产勘查的理论
矿产勘查理论主要是解决以下的问题,例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周期内,为保证矿业的发展和矿山的建设所需的地质资料与矿产的资源量和储量的问题等,有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矿产资源是埋藏在地下的资源,同时具有极其的隐蔽性和相对的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矿产勘查是带有探索性和风险性的,矿产的分布受地质条件的控制,同时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矿产勘查的各项工作应以对地质工作的认识作为指导,才能减少投资风险和避免失误。要建立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分阶段进行,逐步缩小搜索范围,逐次筛选对象,逐渐增加成功率。 中国现行勘查阶段分为,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要确定各勘查阶段最优的勘查程度和资金投入。例如不在近期不开采区段过多探求高级储量而积压资金浪费时间,矿山建设所需资料必须全面研究提供,以免返工或造成矿山投资风险,对已做出否定结论的对象不再继续下阶段工作,而对优越的勘查对象可加速工作等。要注意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综合勘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投资浪费。
三.矿产地质勘查勘探方法与分析
1、矿产地质勘查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坑与槽探的方法,主要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便于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第二种方法是钻探,只要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在我矿山生产勘探中普遍应用。 第三种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物理勘探简称“物探”,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方法探测天然的或者人工的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变化,通过分析与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以及解释地质的构造和矿产的分布的情况。 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与评价矿产为目的,以地质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的地质成果。
2、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的地质环境
建立区域的地质事件表,进一步的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的成矿期与地质的热事件在时间上的一定的匹配关系,并运用综合的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在此环境下查明必要的陆壳的基底成分和深部的地质等特征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3、沿着成矿区带找矿,易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弄清区域性的深大断裂以及它的断裂构造相互组合的特点,进而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的次级断裂的构造发育特点。一般而言控制矿田与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的深大断裂相交产出,并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出现,这就是横向矿带的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会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接近于一种平行状态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以及矿床成矿带,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产出。所以要沿着不同的级次与成矿的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进而对比成矿地质的条件,这样会比较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找矿效果。
4、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
做好深入研究找矿信息的工作,充分运用这些信息的指导,在进行一些找矿,所以矿化信息引起的重视就越显得重要了,找地表矿与半隐伏矿的时候,要适当的运用遥感地质与化探找矿的信息,同时要结合其他的找矿信息进行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的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要进行矿产的深部评价,须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同时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并从中找出反映剥蚀程度的问题,某些地表信息虽然完好但是已剥蚀深,而且找矿的前景不是很大,一些上部已经出现的矿种类型已剥蚀的很深了,所以就更要认真的研究找矿信息所产出上网特点与空间分布的规律,进一步的寻找矿产和相关的成矿系列的矿产,从而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的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矿化以及相关的信息产出的特点圈定矿区自然边界,同时与它的分带与地质构造特点之间的差异和深部大上网岩体所产出的状况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所产出的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中心的成矿矿区与主单中心的成矿矿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同时在矿区的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寻找不同的成矿中心,对取得找矿突破至关重要。根据主要的矿体的自然形态,结合有关的找矿的信息,预测找矿的部位和找矿的前景。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的现状是原有的矿区开采过度,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矿产资源开采的后劲不足。而不断进步发展的经济形势又对新的矿产资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这种矿产的矛盾,矿产开采的队伍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理论的提升以及专业技术的拓展,不断的优化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矿物需求,促进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地质矿产勘查是矿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查以找矿为主要目标,是资源发现的基础。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形势的加剧,我国的能源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能源,因此对矿产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伟,李建军. 探讨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低碳世界,2013,07:90-91.
[2]徐华. 解析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139.
[3]黄强,郭伟. 试论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 低碳世界,2013,09:155-156.
关键词: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矿产普查;寻找伴生矿;意义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progress of modern industry, China is more and more the need for a variety of minerals,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But basically easy to find the mining resources of the mine has been developed about how to develop more resources, we need to rely on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zer to find the number of related issues associated minerals in the Mineral Resource.
Keywords: portable X fluorescence analyzer; mineral census; looking for associated minerals;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研发工作在我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它主要是由成都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了长达八年的研究攻关,才研制成功了IED一2000T型手提式多元素X射线荧光分析仪,这一仪器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的多名勘探地球物理专家对该成果给与高度评价,认为该仪器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从此该仪器进入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行业中,并积极的发挥着重大作用。
1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重大意义
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研制成功最大的一个意义就是标志着我国地质调查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取得成功,该项地质装备也就随之进入了实际使用的阶段。这一IED一2000T型手提式多元素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研制成功不仅仅标志着这一仪器的成功研制和使用,在这一仪器的基础上还对于一些相关的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作用,比如微型X光管激发源、无线传输技术、GPS技术和当代微电子技术等。
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研制成功不仅仅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也是极其巨大的。它主要可以在野外侦查中针对多种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比如铬、锰、锡、锑、银、镍、锌、铁、钻、铜、铅、铀等等的二十多种矿物质元素都可以采用该仪器进行异常查证和矿点的检查。它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传统勘察工具的改善可以说是具有变革意义的,首先,它的分析时间极其短暂,几乎仅仅只用10秒钟就可以完成对于天然土壤或者岩石等实际物品的检测,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节约了矿产勘查的时间,对于找矿的成本进行了大量的减少;另外,在野外勘查中应用这种仪器极其方便,顾名思义,直接手提操作就可以进行,操作极为简便,极易上手。
正因为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这些巨大的作用和对传统探测仪器的优化,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非常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勘查中广泛的推广和利用,在野外土壤、岩石的原位分析、异常追索查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2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在矿产普查中寻找伴生矿的实际应用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针对一块矿石进行研究时,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所蕴含的主要元素上,其中含有的伴生元素的价值也很值得我们思量,实践也证明,伴生元素的价值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中,传统的一些研究方法都只是针对于矿石中的主要元素进行探索,而忽视了对于伴生元素的勘察,这就使得在后来的检测中我们不得不对于矿石中的伴生元素进行必要的二次检查,这是一项巨大的缺陷,而提式X荧光分析仪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可以利用X荧光针对矿石中的多种元素同时进行勘察,这样不光是矿石中的主要元素,很多的伴生元素也能够被检测到,并且能够迅速发现异常情况,最新一代的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就能够同时对于二十多种矿物质元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勘察而不会出任何的差错。这样就是的矿石中的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能够被发现并及时的开发利用,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出现。
2.1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设备
目前我国在现场使用的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大多数都是最为先进的刚刚研制成功的IED-2000P型新一代高灵敏度手提式多元素X荧光仪。这种手提式多元素X荧光仪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主要是探头、主机和FPXRF分析软件。
其中探头就是采用的最新型电致冷Si-PIN型半导体探测器而设计的,它的设计规格为5.9keV X射线的半高宽(FWHM)为158eV,是目前最为先进,也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探头设计;主机则是采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技术和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等技术结构在PC/104的多道核信号采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的,当然其中还掺杂着一些其他的技术措施,比如“并道”和滑尺技术,这种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分析器的道宽非线性误差,这些技术的应用都为多元素快速、准确测定提供了硬件保证;FPXRF分析软件则主要就是应用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来设计开发的一种专门用于矿物质元素开发的一种专业软件技术。
2.2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应用
在以前的传统物质勘查中,我们所勘察到的伴生元素的含量会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由于基体效应造成的,所谓的基体效应就是指在矿石中的中所元素间的一种相互干扰的存在,这种相互的干扰使得各个元素所释放出来的X射线的长度和本来单独时释放的X射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造成我们的测量结果也就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尽管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可以说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勘察仪器,但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于勘查的结果进行必要的矫正才能得到最为真实的数据,目前在众多的矫正方法中比较有效的,影响比较深远的主要有两种,即采用强度影响系数法和特散比影响系数法进行的校正技术。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下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具体的应用效果,2005年在某矿区ZK3001钻孔岩心中见到了淡红—淡黄—锡白色的黄铁矿金属矿化,但具体的矿化种类和矿物种类却无法准确判别,尤其从矿物颜色上无法识别。采用IED-2000P测试分析发现金属矿脉含有“异常Fe、Pb元素谱线峰值”,并且发现了弱的Ni元素的谱峰,经过测量分析,注意到该矿化带中含有较高的As、Co。通过采样化学分析表明该钻孔样中Au含量2.09—67.0克/吨,Co含量0.024—5.62%,As含量0.092—7.67%,Ni含量0.1—0.46%;由此确定其为特富的Au—Co矿石,同时矿石中As、Ni元素含量亦达到了可综合利用的价值。矿石中5.62%的Co含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特高含量Co矿石的发现在新疆地矿局均属首次。通过后期工作现已确定该矿区为一个非常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铜—金—钴矿产基地。
最后再来谈一下在使用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它的巨大作用我们就不多说了,打个形象的比方,它就好像是给勘察人员安了一双特殊的眼睛,所以我们在使用前必须充分了解它的使用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把它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上文也说过了,该仪器也能够针对伴生元素进行定量的测量,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运用这一优势可以减少以后的麻烦。
结语
综上所述,手提式X荧光分析仪的研制成功对于矿产的勘查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应用也是极为方便的,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随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开展,在地质普查中手提式X射线荧光仪的性能和对元素的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和运用。实践证明,手提式X射线荧光仪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新雨.贾润幸XRF现场快速勘查与评价方法在老挝NM铜多金属矿区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矿产勘查2011(5)
[2].杨强.于姗姗.张震.于新华.花永涛.赖万昌嵌入式X荧光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期刊论文]-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9(3)
关键词:数学地质,数值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数学地质解决地质问题的一般步骤或途径如下:第一,进行地质分析,定义地质问题和地质变量,建立正确的地质模型;第二,根据地质模型选择或研究适当的数学模型;第三,运用数值分析理论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第四,运用C语言设计计算机程序,并上机试算;第五,对计算机输出成果进行地质成因解释,对所研究的地质问题作出定量的预测、评价和解答。为了很好地解决地质问题,需要同时学好《数学地质》、《数值分析》和《C语言程序设计》三门课程。本文将对《数学地质》、《数值分析》和《C语言程序设计》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并介绍瓦斯危险性预测数学地质软件的开发。
1数学地质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数学地质(mathematicalgeology)是六十年代以来迅速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地质学与数学及电于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从量的方面研究和解决地质科学问题。它的出现反映地质学从定性的描述阶段向着定量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为地质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数学地质方法的应用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几乎渗透到地质学的各个领域。
1.1 数学地质的教学内容
数学地质的研究对象包括地质作用、地质产物和地质工作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查明地质运动的数量规律性。这种数量规律性具体表现为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地质现象的统计规律以及地质勘探工作中存在的概率法则。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①查明地质体数学特征,建立地质产物的数学模型。例如矿体数学特征是指矿体厚度、品位等标志变化的数量规律性。按其属性可划分为矿体几何特征、空间特征、统计特征和结构特征等4类。比如,尽管矿产有多种多样,但矿石有用组分品位的统计分布却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有限的几种分布律。从它们的分布特征可以分析判断其成因特点,而且各类数学特征还具有不同的勘探效应。②研究地质作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地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如盆地沉积过程的数学模型,地层剖面的计算机模拟,岩浆结晶过程的马尔柯夫链分析等。③研究适合地质任务和地质数据特点的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地质工作方法的数学模型。论文写作,C语言程序设计。例如,对于地质分类问题,可根据研究对象的多种定量指标,建立聚类分析或判别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所研究的地质对象进行分类或判别。又如针对大量的描述性的地质资料,通常可将其转化为0~1变量,建立各种二态变量的多元分析模型(逻辑信息模型、特征分析模型、数量化理论模型等),以解决地质成因分析和成矿远景预测等各类地质问题。论文写作,C语言程序设计。
1.2 数学地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地质的教学方法可概括为:①数学模型法。应用最广泛的是各种多元统计模型。例如用于地质成因研究的因子分析、对应分析、非线性映射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用于研究地质空间变化趋势的趋势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②概率法则和定量准则。由于地质对象是在广阔的空间、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介质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因此地质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概率法则支配,且具有特定的数量规律性,这就要求数学地质研究必须遵循和自觉运用概率法则和定量准则。同时,地质观测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抽样代表性误差,因此对各种观测结果或研究结论都要做出可靠概率的估计和精度评价。以矿产定量预测为例,不仅要求确定成矿远景区的空间位置,而且应给出可能发现矿床的个数及规模,发现矿床的概率,查明找矿统计标志的信息量、找矿概率及有利成矿的数值区间等。
数学地质的主要研究手段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其中包括:①地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该项技术可以弥补物理模型法和实验地质学法的不足;②建立地质数据库和地质专家系统,以便充分发掘和利用信息资源和专家经验;③计算机地质制图;④地质多元统计计算及其他科学计算。
2数值分析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数值分析(numericalanalysis)是研究分析用计算机求解数学计算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理论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数字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为计算数学的主体部分。
2.1 数值分析的教学内容
运用数值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方法→程序设计→上机计算求出结果。数值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插值法,函数逼近,曲线拟和,数值积分,数值微分,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非线性方程求根,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论文写作,C语言程序设计。
数值分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面向计算机。第二,有可靠的理论分析。第三,要有好的计算复杂性。论文写作,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要有数值实验。第五,要对算法进行误差分析。
2.2 数值分析的教学方法
根据数值分析的特点,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掌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要注意方法处理的技巧及其与计算机的结合,要重视误差分析、收敛性及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其次,要通过例子,学习使用各种数值方法解决实际计算问题;最后,为了掌握数值分析的内容,还应做一定数量的理论分析与计算练习,由于数值分析内容包括了微积分、代数、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学生必须掌握好这几门课的基本内容才能学好这一课程。
3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论文写作,C语言程序设计。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可以作为系统设计语言,编写工作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广泛。
3.1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主要有两方面教学内容:一是学习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规则;二是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编程技巧。“规则”和“方法”即语言和算法,是本课程的两条主线,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从一定意义上说,“方法”更重要,因为它是程序的灵魂。一旦掌握,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
3.2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C语言初学者而言,除了要学习、熟记C语言的一些语法规则外,更重要的是多读程序、多动手编写程序。学习程序设计的一般规律是:先模仿,然后在模仿的基础上改进,在改进的基础上提高。做到善于思考,勤于练习,边学边练,举一反三,学会“小题大做”,一题多解,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C程序员。
4瓦斯危险性预测数学地质软件的开发
瓦斯危险性预测包括瓦斯含量预测、瓦斯涌出量预测和瓦斯突出预测。在利用数学地质技术进行瓦斯危险性预测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一般要求用计算机完成其数学建模和未采区预测工作。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编制高速、高效、准确、灵活、用户界面友善的数学地质预测软件,是瓦斯地质研究向定量化发展的需要。论文写作,C语言程序设计。
4.1 数学地质模型的建立
瓦斯含量预测和瓦斯涌出量预测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通过规定因变量和自变量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来求解模型的各个参数,然后评价回归模型是否能够很好的拟合实测数据;如果能够很好的拟合,则可以根据自变量作进一步预测。
瓦斯突出预测采用判别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按照一定的判别准则,建立一个或多个判别函数,用研究对象的大量资料确定判别函数中的待定系数,并计算判别指标。据此即可确定某一样本属于何类。
4.2 数学模型的求解
对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迭代法对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即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适合做重复性操作的特点,让计算机对一组指令(或一定步骤)进行重复执行,在每次执行这组指令(或这些步骤)时,都从变量的原值推出它的一个新值。
4.3 数学地质软件的开发
采用C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开发数学地质软件。瓦斯危险性预测软件的操作较为简便,功能较为齐全。在软件主界面菜单栏的菜单项下面,可分别进入瓦斯含量预测,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突出预测的对话框模块。在对话框里分别输入变量数据和数据文件,运行数据文件,按下详细资料或判别结果按钮,可以查看运算结果。按下预测未知单元按钮可进入预测对话框。
5结论
1)对数学地质、数值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研究为解决地质问题提供了便利途径。
2)瓦斯危险性数学地质软件的开发较好地运用了数学地质、数值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数学地质、数值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提供了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1]韩金炎.数学地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1-282.
[2]姚传义.数值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373.
[3]贾宗璞,许合利.C语言程序设计[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378.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生活。因此,我国必须要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矿山开采的强度及规模也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从而在开矿的过程中引发矿山地质灾害。不同的地质灾害,开采矿山企业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在出现地质灾害以后,矿山企业必须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理,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1.1矿山地质环境它主要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其邻近地区的岩石、表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分等组成的环境系统。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岩石圈为依托,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岩石圈自然环境平衡的地质环境。,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环境地质是介于环境学与地质学之间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地质环境,主要指是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2 矿山环境主要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矿业周边的地质环境。。良好的地质环境有利于矿业的正常生产,脆弱的或恶化的地质环境必将影响和制约矿山正常生产。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两方面:(1)研究环境质量和容量,预测对矿山开采的负面影响,选择矿山建设布局、避开易引发地质灾害选区。(2)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前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环境地质问题评价,预测开采危害程度,控制、预防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生与发展,。
1.3 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的采矿引发的灾害,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破坏。矿山开采对地表造成严重的破坏,加速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滑坡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泥石流等灾害。矿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引起地表环境污染。露天开采占用土地且非常普遍容易产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现象,因此,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对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二、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指,对矿业活动影响和破坏及对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变化及危害情况,
2.1生态的破坏。矿山环境地质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这与开矿时间以及开矿强度等有密切的关系。环境地质分为三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矿山水资源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等污染物。生态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改变,种植物破坏,土壤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很多人文景观破坏土地沙化等因素造成生态破坏。
2.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地面塌陷,沉降、裂缝,水土流失,泥石流等。主要原因是矿山过度的开采造成负荷超重,造成地质环境的应力失去平衡,从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强度远比生态破坏恶劣,因此,我国矿山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保证矿山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其中崩塌带来的影响极大,常会致使地表建筑物,公路,铁路等设施被破坏或被掩埋,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2.3滑坡是矿山地区较高斜坡上的土壤,碎石等物质承受不住雨水的冲刷岩块等物质快速从山坡上流至山坡下,并在低洼处堆积起来的现象。泥石流和滑坡所带来的影响极大,如果发现不及时,必定会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失,严重的灾难。比如房屋坍塌、掩埋工人住房,冲毁公路等。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段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
2.4综合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和危险性等级。地面突然陷落,出现陷坑或是大型洞口。原因可能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岩石以及地表土体向下陷落,也可能是因为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未做好支撑措施,导致地面坍塌。严重的地面陷落,不仅会破坏地表的各种基础设施,同时还会威胁到周边地质环境的稳定性。
三、展望与防治研究
3.1研究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就必须研究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做出科学的预测,才能够为矿山的正常生产,减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经济损失。建立研究机构,重点是环境地质图系的内容,图层结构、图式图例及嵌表形式等,以及计算机自动成图等矿山环境地质编图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因矿产资源类型的不同,地质环境不同,矿山环境问题在保护程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在指标的设计上,为了尽可能做到全面兼顾,还要应对实际应用。在矿山环境治理绩效的研究的理论、指标、方法上还有待深入,这未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及各方人十的大力支持,汇集合力,才能把论文中未涉及的相关研究和分析进一步完善。
3.2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查询方面、可视化等功能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平台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矿业活功是人类的经济活动,矿山环境质量好坏受国家法律、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因而在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理论技术研究同时,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研究,依法行政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步人法制化轨道。
3.3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矿产长期稳定供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尽可能做到合理、科学地开采、加工和利用矿产资源,在对矿山环境治理方面也要高度重视,以提高矿产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耍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对于环保工作起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监督作用,多建设一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环境公共设施项目,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使命。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让更多的群众投入生态保护与建设中来,成为环保知识的宣传者、实践者、环境质量的监督者、绿色文化的传播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使生态环境保护得以优化,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越高、治理的越早、污染就会越小、效果就会越明显我们应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
3.2建立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动态监侧和通过建立覆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加大国家在矿业行业结构调整中干预的力度,促进新型矿业经济的崛起和发展,使其可以在矿区环境监测和安全生产方面有较充足的资金投人。鼓励多元资本投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建立治理资金投人和利益补偿机制,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工作的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既不能让代内人承受采矿者破坏地质环境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能让后代人承受当代人环境破坏的恶果,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关键问题。因此,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基础上,通过定量评价,编制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区划,对于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直接关系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矿山开采力度,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引发一系列矿山地质灾害,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尤为重要及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
[关键词]科学技术 地质勘查 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62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00-1
1现代科学技术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原则
现代社会对地质信息的要求和矿产资源的需求比以往都要迫切,为了迎合社会发展所需,地质勘查的要求也在变得严格起来,具体到实际的工程勘查中时,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理念广泛为人们所接收,已经形成三大原则:
(1)运用科技发展的新理念、新成就,地质勘查向多样化的趋势转变,极大的提高了勘查的效率与质量。
(2)强调对地质现场的研究总结,分析出地质形成的规律,作为纲领性意见,对地质勘查工作做出 指导。
(3)由于勘查方式的多元化,可结合多种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综合利用,提高勘查效率。
2现代科学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地质勘查工作也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是面向海洋、陆地与天空的多种形式,手段包含化学、物理、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利用,总结起来,可分为如下方式:
2.1物理、化学勘查技术
由于物理、化学技术发展迅速,并且结合到地质勘查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一大手段。据统计:近二十余年,随着物理、化学勘查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其投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投资额较之以前已有四倍多的增长,而物理、化学勘查法在发达国家的地质勘查总量中平均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并且利用物理、化学勘查技术所发现的矿床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2.2航空地质勘查技术
早在上世纪早期,随着航空技术的兴起,几乎在相同时间,航空技术就被应用到地质勘查工作当中,以飞机为主要载体,极大地提高了勘查的效率与质量。随着航空技术的进展与成熟,如今的航空勘查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运用飞机作为载体的单一形式,而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成套勘查方法,运用飞机运载、光学技术、红外成像以及航空物理、化学勘查方式,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据统计:约在1950至1970的二十年间,澳大利亚运用航空勘查技术,一年所取得的勘查成果占到勘查总数的近百分之八十,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而在菲律宾,1950至1960未使用航空勘查技术时,所取得的成果只有其后三年间,利用航空勘查技术取得成果的八分之一;加拿大利用航空电磁法,三年时间发现了最大的锌矿山,而在其之前的五十年间,由于矿产深度因素的影响,人们没有重要发现,证实航空勘查技术的利用,解决了这一难题。
2.3高速金刚石钻探勘查技术
在发达国家,高速金刚石钻探技术被广泛采用,随着绳索取心技术与高速钻进技术的成熟,其使用到勘查技术所取得的成果成倍增长,相对于硬质合金的钻探方式,高速金刚石钻探技术的优点是更快捷,而且效率更高。
2.4同位素勘查技术
同位素勘查法不仅可以测算出地质的成形年龄,而且对地质的物理化学各方面的因素都能做出科学的探究,不但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技术依据,还为对地质成形的年龄提供理论基础。由于粒子研究理论的进展,同位素勘查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同时全球已建成多座同位素地质实验室。
2.5电子计算机勘查技术
电子计算机可以为地质勘查提供高效、科学的研究手段,其强大的功能,既可以对地质条件进行预测估算,还可以进行模拟演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勘查技术的结合,已经形成了智能化、自动化的趋势,其所带来的优势是传统的勘查技术所不可比拟的。此外,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于地质勘查甚至衍生出了一门新的学科―数学地质学,被认为是未来地质研究的发展趋势,将会对地质勘查产生深远的影响。
3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在地质勘查方面,近年来,测绘技术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网络技术和航空技术的带动,已经形成了包括导航、遥感在内的多项测绘系统,并且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
3.1常规地质测量
常规测量一般需要测距仪、经纬仪、棱镜和普通测量工具,其方式一般为预先设置控制点,此类控制点通常是以国家高等级控制点为基础,然后再加密布置图根点。而常规测绘的具体工作即是对这些图根控制点详细测量,得到具体的测绘信息,最后绘出地质平面图。
3.2GPS-RTK地质勘查技术
此类测绘方式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跳过加密控制,在确定了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图根控制点的测量。并且可以信号和通讯条件好的未知点或已知控制点上设置基准站,经过控制点的查核之后,测绘站只要在高程限差的条件下即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并且多个测绘站可以工作在一个基站之下,对人力的要求也很低,同时测绘的速度快,效率高,由于这些优势,GPS-RTK地质勘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3GPS地质勘查技术
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民用化程度的提高,GPS导航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GPS导航技术以其操作简易、提供三维坐标、测绘速度快、精度高、全方位、全时段和远程遥控的特点极大的革新了地质勘查技术。GPS测绘技术除了满足传统的测绘要求之外,并且对控制点的要求也弱化了,对图形的要求也不高,其应用和设计非常灵活,操作简单,此外由于地质勘查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行业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地质勘查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经历着多项革新,以现今科技发展的趋势而言,地质勘查的趋势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涉及到对这些技术的融合与拓展,必然会衍生出更全面、更高质量的技术。地质勘查技术的重点方向是矿产勘探,对于日益紧张的能源需求,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矿产勘探的压力。并且因为利用了航天航空的前沿技术,结合网络,地质勘探面向三维、立体的发展方向,实现多功能、数字化、实时化的趋势。地质勘查在引入GPS与ISS等技术的条件下,逐渐实现更新换代,在勘查的精确性与勘查质量和效率方面有传统勘查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5结语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于地质勘查工作而言,既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也是对勘查技术自身的创新与探索,为地质勘查工作得到更精确、更据操作性的方法,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包振杰.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
[2]王勇.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2,2.
关键词:地勘单位 企业战略 勘探开发一体化
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基础地质找矿工作在建国以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勘单位逐步进行了市场化模式的运作,开始从事商业性社会地质项目的地质勘查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勘单位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对多元产业经营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成效大都不明显,大多数地勘仍然需要以地质勘查作为支撑业务来带动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勘单位如何在产业链上做足文章,通过“地质工作先行,合作开发延伸”来实现产业链延伸和富队强局战略,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基于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分析了当前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有益建议,本文对于当前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
一、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
(一)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是地勘单位市场化的要求
改革开发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顺应形势发展要求,资源勘查开发市场也已推向市场,公益性和商业性勘查项目都已经明确区分。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单位,已经突破了地域和行业门类的限制。在现有体制下,地质勘查单位要成为商业性矿产勘查主力,不仅需要要建立比较稳定的产业支撑,还要需要矿权基础和资金支持,这就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地勘单位要主动出击,从延伸产业链入手,从单一的地质勘查向勘探开发一体的混合经营转变。地勘单位要实现自身的强势发展,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涉足矿业开发,最大可能的发挥地质找矿的优势,形成产业链上的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转型发展。
(二)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是地勘单位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地质勘查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从地质勘查到矿业开发是一个统一产业延伸体系。地质勘查工作是实现矿业开发的基础阶段,矿业开发是地质勘查在产业链条上的自然延伸。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日益健全的形势下,遵循地质矿产开发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办事,不仅是促进矿业开发的必要前提,也是地勘单位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地质勘探单位要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在坚持地勘主业不动摇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矿业开发的突破口,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
(三)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是地勘单位通过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
进行地勘单位改制改革,必须要保证国家资源安全,必须要保证地勘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实行企业化经营之后的地勘单位,既可以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施工任务,也可以承担企业投资的地质勘查任务或投资矿产勘查开发,成为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能源公司。这些精神为地勘单位实施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导。以内蒙古地矿局改革为例,政府将矿区部分优质探矿权分配给地勘单位,经营收入留给地勘单位,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优先交给自治区内的地勘单位。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地勘单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矿业开发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地勘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当前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同体制间的矛盾,成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阻碍
虽然国务院在2006年专门发文鼓励国有矿山企业实行探采结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或企业集团,增在国内外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能力。但不同体之间的制度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形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重要阻碍。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地勘单位和矿业集团实现在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的有机融合,地勘单位可以在找矿资金上获得来自矿业集团的支持,矿业开发企业则可以在后备资源储备上获得来自地勘单位的地质找矿技术和探矿权获得的支持,这样可以在短时间里形成发展合力,为矿业集团做大做强提供一种重要的实现途径。但由于双方体制的差异,给这种合作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探矿权收益分配行政主导化使勘查与开发出现脱节
由于长期形成的“找矿不采矿、采矿不找矿”的矿业勘查与开发体制,同一产业链上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被割裂开来。地质勘查市场化以后,加剧了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的脱节程度,地勘单位无法将勘查成果直接转化为收益,矿山企业也很难得到物美价廉的矿产资源储备。这种局面既延误了矿业开发,又使地质勘查难以得到资金维持。
(三)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人才、资金储备不足
虽然地勘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才和资金积累,但满足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采掘和矿业开发人才仍然严重不足。由于受传统体制、固有机制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约,地勘单位现有条件和待遇水平难以吸引高层次的矿山管理、矿业开发技术人才。
地勘单位市场化以后,行业利润降低,资金盈余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强,矿业开发所需的大量资本金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矿业勘探开发的主要利润点集中在开发环节,长期以来地勘单位只勘查不开发,产业链被阻断,资源优势被矿山企业牢牢占据。处于产业的初期阶段地质勘查业务,利润率比较低,仅能维持地勘单位的基本运营。
三、实现地勘单位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思路
(一)准确定位地勘单位的性质和角色定位
明确地勘单位性质和角色是实行地勘单位勘探开发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前提。要首先明确界定地勘单位在公益阶段和矿业开发阶段的身份地位。在地勘单位改革的探索期,实行事企并存的体制,在保证地勘单位基本保障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化改革增强发展的后劲。当地勘单位改革深化和勘探开发一体化积极实施之后,事企并存的弱势就会显现出来,制约这一战略的向前推进。从战略高度讲,地勘单位要实现彻底转型发展,就必须以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为主体,形成优势突出、制度科学的地勘企业集团。
(二)规范地勘单位和矿业权之间的关系
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地勘单位如何获得矿业权。当前在明确了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的政策之后,要以国外先进经验为借鉴,采取灵活多样、符合规范的方式来实现。地质勘查单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探矿权转让,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等来收取一定费用,政府则通过法律、税收来实现对地勘单位的监管。
(三)加大对地勘单位的政策及资金倾斜
对地勘单位的政策支持首先要完善相关政策。要充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坚决杜绝出现探矿权灭失,在制定的顶层设计规划中要公平的体现探矿权人的权益。
要加大对地勘单位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公益性地质勘查还是商业性的地质勘查都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脑力等投入。基于历史和现实角度,地勘单位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过程中,无论是从资源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地勘单位本身稳定的角度,政府都应加大对前期的财政支持。
(四)拓宽融资领域,丰富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实现形式
当前来看,地勘单位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有三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地勘单位自行组建矿业开发公司,实现矿业的独立自主经营;第二种方式是与矿业开发集团合作设立矿业开发公司,对相应的矿权进行开发;或者是资源开发企业通过整合地质勘查单位,进入勘查领域,扩大矿业权储备。地勘单位要取得长足的持续稳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取得矿业权,盘活矿业权,找到矿业权开发的突破口。只有有充分的矿业权储备,在后期与其他能源开发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对于由于实力不足,无法独立开发的矿业权,要积极与外部矿业开发企业合作,以入股、相互持股等方式深化整合,创新合作方式,促进矿业开发的尽快突破,实现地勘单位的稳定、自主发展。
四、对当前地勘单位加快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建议
(一)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要在立足区域内找矿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要在抓好本区域的地勘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加大对省外市场尤其是西部资源富余省份的探矿权争取力度,大力储备资源。要积极到澳大利亚、非洲、拉美国家等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社会政局稳定、投资环境好、地质勘查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进行地质勘查,为将来建立矿业开发资源基地打下基础。
(二)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关键是实现矿业开发
地勘单位是否能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衡量的黄金标准就是是否有正在开发的矿山。要加大与能源开发集团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所支配的矿权,采取自营、入股合作开发、转让合作开发等形式全力推进矿业开发。
(三)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前提和重点是做好探矿权运作工作
探矿权是地勘单位的生存权、生命权,是地勘单位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的前提就是取得矿业权。地勘单位应通过自主登记、二级市场选择购买、合作取得等形式,扩大矿权规模,增加矿权数量。将探矿权作为矿业权运作的核心,加强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分析力度,加大勘查登记和探矿权的投资力度。
参考文献:
[1]伊茂强.地勘单位实施探采一体化的对策研究―基于山东地矿局的个案分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吴国清,刘军.地质勘探业的“内蒙古模式”[J].望,2008(43):44-45
[3]丁守和.甘肃地矿局勘查开发一体化的时间与探讨[J].工作研究,2004(9):13-14
[4]康健,朱晨辉.对探采一体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资本,2009(1)
[5]钱丽苏.国外地质勘查组织特点和发展趋势[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05)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某日,鲁班行走在高山上,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一丛茅草,结果手被茅草划破了。他仔细观察这些茅草,发现它们的边缘长着叉密又锋利的细齿。鲁班灵机一动,开始联想:如果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后来,他根据这个想法发明出了一直沿用至今的“锯”。
几千年过去了,一个现代版的“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再次上演。
1951年秋,我国学者谢学锦和徐邦梁到安徽安庆月山采集土壤、岩石试样,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铜矿区内,有一种植物长得特别茂盛,极其惹人注目。后来,他们对这种植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体内含铜量非同寻常。经鉴定,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喜铜”植物,故一般称之为“铜草”。这是我国用科学方法正式发现的第一种找矿的指示植物。后来,谢学锦和徐邦梁据此所写的论文成为中国地球化学勘探的开山之作。
植物为什么能帮助人类寻找矿藏呢?简单地说,主要是由于指示植物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形态与众不同,一旦这些特殊之处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思考,往往能够给找矿工作者“指点迷津”。
找矿五法
深埋在地下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如何才能找到它们埋藏的地点呢?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向导给我们的探矿工作者指引道路。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总结了很丰富的经验,掌握了许多找矿的标志信息,按照其成因来分,可以将找矿的方法分为5种类型:
地质标志找矿法即根据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貌特征来找矿,包括矿产的露头、特殊的矿物、奇特的地质构造等都会成为矿产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线索。
地球物理标志找矿法主要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探测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所表现出来的异常场。由于不同的矿产资源具有不同的物理特征,它的密度、磁性、电阻率和放射性等会与周围的岩石不同,当这种特殊的矿产富集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异常,人们根据仪器探测的结果可以反推出这些矿产的分布位置及储量等相关信息。
地球化学标志找矿法在矿体周围,成矿元素会出现局部含量增高的现象,并在地表表现出来。将成矿元素作为指示元素而圈定的地球化学异常便成为一种直接的找矿标志。’
人工标志找矿法主要是以历史上曾经开采过的矿场遗迹为线索,通过对成矿规律、找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去寻找更为重要的新矿体,或进一步寻找更深层、更大范围的矿产。这些人工标志主要包括炼渣、废石堆、特殊的地名等。
生物标志找矿法一些特殊生物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矿化特征,这些生物既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
植物探矿法
生物标志找矿法中最常用到的是植物。在我国古代,就曾记载有“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锈,下有铜器”、“山上有葱,其下有银;山上有薤、其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中有玉者。木旁枝下垂”的论述,比国外的植物探矿理论早了几百年。这些植物就是找矿专业领域内常称的“指示植物”。
其中,最容易引人关注的就是,金属矿的存在能给植物染上特殊的颜色。例如铜元素进入植物体内能使植物的花朵呈现为蓝色;锰含量高时,扁桃花冠颜色会由白色变为粉红色;铀可使紫云英的花朵变为浅红色;锌可以使三色堇花朵的蓝、黄、白三色更加鲜艳。这样一来,我们根据植物花朵颜色的变化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矿藏。
此外,由于某些植物需要特定的元素,所以如果某个地区该种植物多而且生长得特别好,这个地区就可能蕴藏着某种矿物。美国科学家曾根据桉树长势繁茂的特点,找到具有放射性的铀矿;还曾经靠一种粉红色的紫云英的“提示”,发现了铀矿和硒矿。现在,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譬如说,在生长有大量针茅草或者锦葵的地方,可能会有镍矿;在有喇叭花大量生长的地方,可能会有铀矿;矮灌木林一般生长在有石膏的地方;哪里的石松生长茂盛,那里就可能有铝矿;在富含锌的地方,车前草、三色堇的生长特别旺盛;风眼兰、杉木及铁芒箕生长旺盛的地方,地下往往藏有金矿;羽扇豆生长得好的地方,也许土壤中有大量的锰……
有时候,某些矿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植物的生存,所以,这些植物的发育一般是畸形的。譬如,在盐类和石膏矿床上,植物一般比较矮小:硫化物矿区内因地下水酸度过大,也能使植物枯萎,但磷矿区内的植物往往生长得特别茂盛:青蒿生长在普通土壤中时,植株高大,而生长在富含硼的土壤中时,植株就变得又矮又小;当猪毛草生长在富含硼的土壤中时,枝叶会变得扭曲而膨大。根据它们的这种畸形姿态,就可能找到硼矿。
植物为何能“指路”
为什么有些植物能够指示矿产资源的存在呢?总体说来,尽管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两条:
第一,有些植物由于长期生长在蕴藏某种矿物的矿区,当地下的金属矿体经地下水的溶解、冲蚀及搬运作用后,常使表层的土壤中也富含此类金属元素,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很多元素逐渐变成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离子状态,一旦这些物质被植物吸收,就有可能在它们的生长状况上反映出来。
第二,有的植物在生长发育别需要某些矿物元素,即对某金属具有一定的特殊依赖性,喜欢生长在富含这种金属的土壤上,这种依存关系便是人们寻找矿藏的重要依据。植物的根系除了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等营养成份之外,还能吸收少量的其他元素,富集于根、茎、叶和果实内。分析它们体内矿物元素的含量,呈现明显高值异常的物质一般具有一定的指示性。还有的植物种子受到放射性物质照射后,导致生态发生变异或使植株异常高大粗壮,人们可据此推测寻找放射性矿物。
但是,利用植物找矿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地质工作者如果缺乏基本的植物学知识,面对一片片植被覆盖区,很难发现线索。
遥感助推植物找矿
关键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流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乐山市三市州,最终于乐山汇入岷江。论文参考,可持续发展。大渡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之一,也是四川省境内重要的大河,水电资源富集,其干流和主要支流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四川省水电资源总量的23.6%,在我国12大水电基地中位居第五。依据最新规划,大渡河干流共布置22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2340万千瓦,年发电量1123.6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大渡河沿岸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都非常丰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第二个十年的全面推进,对大渡河的水电及其沿线的资源开发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与之相伴的是大量人员及开发活动涌入大渡河沿线。
一、大渡河沿线当前生态环境现状
1.1 水电站修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始终未得到彻底解决。考虑到大渡河水能蕴藏量巨大,开发价值高,特别是在国家对清洁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川电东送”战略的大背景下,新一波对大渡河的开潮汹涌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渡河已建成或在建的各类大小水电站包括猴子岩电站、长河坝电站、泸定电站等几十座。沿大渡河溯流而上,可以发现水电站特别是小水电星罗棋布,使本应奔涌向前的大渡河水变的十分缓慢,这种现象在夏季的丰水期特别明显。
由于水电站的分割,大渡河水流速度明显减缓,使河流自净能力显著下降,进而导致水质降低,特别是分布不均衡的小水电,未经完整的环境评价即开工上马,对大渡河本身及其沿线的影响更是不利。
水电站的分割使原产于大渡河的鱼类无法正常洄游产卵,从而影响河流特有鱼类的繁殖及鱼类种群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河流生物链条的均衡。
1.2 矿山开发
大渡河沿线的矿山开发热方兴未艾,成为人们西进淘宝的重要地带。由于天然的地质结构,大渡河沿线部分地区拥有黄金矿藏。论文参考,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此,各类金矿纷纷在大渡河沿线安营扎寨,其中还不乏缺少资质的黑矿,这类矿山一般都采用最原始的开采方法野蛮开发,不顾及对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的是小矿山由于淘金手段极其落后,大量使用化学制剂进行冶炼,排出的废水直接流入大渡河,对河流产生直接污染。
此外,开挖金矿严重毁坏大渡河沿线植被,造成河流两侧山体裸露,在雨季被雨水连续冲刷后,特别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沿线居民的安全,同时直接危害当地的环境。
1.3 人类活动区域的拓展
人类活动区域的拓展必然对大渡河及其沿线的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开发者自身会在当地消耗资源,打破了当地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原始均衡,由此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另一方面,人类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必然会用毁林开荒等手段拓展生存空间,这加剧了河流沿线植被的减少以及由此产生的滑坡等次生灾害。
二、大渡河及沿线生态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水电开发冲动难以抑制
根据国家规划,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着大渡河流域主体开发任务,由一家企业主导大渡河的水电开发,有利于各方资源的统筹协调,实现规模效应。
与之不协调的是,大渡河沿线不时仍有小水电站违规上马,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论文参考,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小水电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经济效益见效快,资金回笼可靠性高,可谓一本万利。部分乡镇甚至还通过集资的方式修建小水电站,在凝结了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之后,这类违章工程就不再从属于一般的范畴之内,而是牵扯到当地的社会稳定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监管的缺失。我国的河流治理向来是九龙治水的局面,政府各部门分别监管其中的一块,如河流水质由环保部门监管,防洪抗旱由水利部门协调。凡此种种,造成河流环境管理的条块分割,当出现违规工程时,政府的监管职责就显得力不从心,各部门都可以管的结果是各部门都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2.2 矿山开采无序
导致矿山无序开采的因素有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表层原因仍然是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近年来受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黄金硬通货价格再次坚挺并持续走高,在这一大背景下,对黄金的开采需求也在持续升温;地方出于对财政收入的考虑,也对矿山开发持中庸态度。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体现在矿产资源的管理上。众所周知,我国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任何开采矿山的行为都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许可才能施行;此外资源税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开采矿山的成本低,令开采矿山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增加了人们进行冒险的冲动。
2.3 产业链延伸导致人类活动区域增大
水电站建设、矿山开发、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涉及大渡河及其沿线环境的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开工,产业链的延长使大量工程建设人员纷纷涌入大渡河沿线区域。论文参考,可持续发展。建设人员的到来一方面繁荣了当地的经济,另一方面也对大渡河及其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三、进一步改善大渡河沿线生态环境的思考
3.1 用好环境影响评价工具
我国的环评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且支撑有力。在法律上, 2003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这成为环评工作的基本依据与指导方针。在引入环评流程的同时,环保部门还应加大对环评未通过工程的监督力度,如果遇到环评未通过工程违规上马,应采用各种合法手段促使其停工,以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破坏。环保部门还应积极介入地方政府对大渡河及其沿线开发方案的制定工作,积极开展战略环评工作,变环评工作被动为主动。
3.2 整顿乱挖滥采现象
保护矿山资源,合理开发是当前保护大渡河及其沿线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对大渡河沿线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可以借鉴山西治理小煤窑的经验,抓大放小,关停产量低、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小金矿,扶持上规模的、技术先进的矿山企业合法开采。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矿产资源的浪费,实现规模化开采与生产,相当于增加了金矿的储量,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在保护矿产资源、大渡河水质的同时,也保护了沿线的植被免遭破坏。论文参考,可持续发展。
3.3 合理规划布局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区域的拓展是不可避免的,在开发、建设大渡河及其沿线地区时,应倡导采用绿色技术,特别是注重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使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即开发就是为了环境保护。
结 语:
大渡河是我省境内的重要河流,科学合理地开发其水力资源及沿线地区是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论文参考,可持续发展。只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注意在技术、规划、布局上多下功夫,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相信对大渡河及其沿线地区的开发就会成为对大渡河的动态保护,大渡河的价值也将在其中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1]魏爱臣.从能源安全高度前瞻水电开发推进大渡河流域经济模式[J].四川水力发电,2008,(10)
[2]石勇/邱华/王洪春.加强流域综合治理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A].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8)
[3]肖羽柏.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危机综合管理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9)
[4]刘成彬/廖达琼.浅谈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J].中国电力教育,2008,(8)
从“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保留下来的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这一定义可知,地质遗迹具有如下属性:
自然性:地质遗迹是地球长期演化发展自然形成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不是人为制造的,因此其具有自然性。
实体性:每种地质遗迹都具有一定的具体形态和规模,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实体。
不可再生性:地质遗迹是地球长期演化发展自然形成的,因此,一旦遭受破坏,就不可复原,也不能复制,显示了它的不可再生性。
资源性:地质遗迹能被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具有典型的资源属性。
有价性:地质遗迹的价值属性包括三个方面,即地质遗迹具有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直接的经济价值。
相对永续利用性:有些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将被消耗,但地质遗迹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并不会被消耗掉。从这个角度来说,地质遗迹具有开发利用的永续性。然而,这种永续性并非是绝对的,它也有可能因地球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地震、风化剥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遭受破坏,因此,我们认为可称之为相对永续利用性。
综上所述,地质遗迹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和土地、矿产资源一样的资产性资源,但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然而我国过去并未明确其为一类资源,也没有按照资源进行管理,这是应该引起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
价值内涵是什么
从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特征进行考虑,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内涵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与地质遗迹应该是属于同一整体之中,在作用上是整合一致的;二是该属性特征还反映了相互性,人和地质遗迹资源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而不是单一的征服与被征服以及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三是该属性特征还反映了地质遗迹资源价值更主要的本质是功能、效用和利用的可持续性。
如果从所有权关系入手,对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内涵加以理解,不难看出,地质遗迹资源具有两权分离性。一方面,地质遗迹资源为人类所有,国家代表人民拥有地质遗迹资源的权益,是公共财物,应该对其进行积极保护,无偿使用地质遗迹资源,其代价将是国家在地质遗迹资源破坏过程中蒙受的一切形态的各种经济损失,并直接导致地质遗迹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地质遗迹资源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可以分离,可以转让,具有利用性,可让社会公众了解地球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观赏各种地质作用的形迹及奇特的景观造型,使地质科学文化直接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价值构成是什么
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依附于它的内涵特点之上,相对其本身而言的价值称为“地质遗迹价值”,而对于经过一定的人类劳动并凝结于地质遗迹资源中的价值,称之为“附加劳动价值”。“地质遗迹价值”根据其表现形态(有形/无形)分,又包含物质性资源价值和功能性(生态服务)价值两个部分。据此,可认为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由物质性资源价值、功能性(生态服务)价值和人类附加劳动价值构成,其实质是一种综合性的复合价值。
物质性资源价值(V1)体现的是地质遗迹资源的天然价值,是地质遗迹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其所以未经劳动而有价值,原因在于它具有使用价值而且稀缺。各种地质遗迹由于记录了其所在地区或地点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等多方面的地球演化信息,因而能科学地说明某些地质事件发生的特点和某段时间内地球演化的历史,虽然未曾凝结人类的活劳动或者物化劳动,也是具有价值的。
间接价值(V2)主要指的是地质遗迹生态系统间接的地质遗迹功能价值,是与地质遗迹生态服务功能有关的、养育或维持其他生命存活和发展等方面的价值。生态价值是潜在的价值,体现的是间接价值,这种潜在价值是由地质遗迹资源的效用性及稀缺性决定的。地质遗迹资源的稀缺性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类活动使某些地质遗迹资源数量减少、枯竭和耗尽;二是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遗迹条件的贫化、退化和质变;三是地质遗迹资源的生态结构、生态平衡被摧毁和破坏。资源的稀缺性决定资源不能无限地提供给人类加以利用。为了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认识其稀缺性的基础上明确其相应的价值。资源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使其自身蕴含着潜在价值,这部分价值起着人与地质遗迹的连结作用,即为生态价值。
选择价值(V3)指在今天的认识水平下,不知道地质遗迹资源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为了保证后代人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代人必须作出意愿选择支付的价值。其价值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提高的特征,难以计量。
存在价值(V4)指为确保某种地质遗迹资源的继续存在而愿意支付所体现出的价值,是独立于人类活动以外的价值,是一种非商业功能价值,或一种尚未发现的使用价值。人类虽不清楚其将来的利用方式但相信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一种几近无法计量的价值。
附加劳动价值(V5)是指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地质遗迹资源的利用、保护、科研等)投入到地质遗迹生态系统中的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可以直接按社会资本投入量与劳动力价值量进行估算。
地质遗迹资源各价值的总和构成了地质遗迹资源总价值(V),即V=Vl+V5+V2+V3+V4。其中V1和V5比较小且容易计量,当前地质遗迹资源的价格基本上是低于或接近于这两者之和。由于V2、V3和V4价值十分巨大且计量十分困难,与Vl和V5加总后所构成的地质遗迹资源总价值V的数额也就十分巨大,远远高于当前地质遗迹资源价格,但由于无法准确计量,只能进行初步的估算。这也是当前地质遗迹资源定价中的一个难题。
资产化管理的理由
如前所述,地质遗迹资源是一种有形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和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一样的资产性资源,对那些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尤其是这样。如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区,由于极具观赏性而成为世界瞩目的旅游观光胜地,目前每年因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之巨。这样一处地质遗迹资源,难道不是一笔巨大的资产吗?
然而,对这一极具经济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过去在管理上是比较混乱的:环保部门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部门设立了风景名胜区,林业部门设立了森林公园,国土资源部门设立了地质公园,但到底由谁管理、怎样管理却并不明确。因此没有一个整体的管理思路和保护规划,曾导致重开发、轻保护的经营理念急剧膨胀,一度造成景区城市化。
除此以外,其他以地质遗迹资源为主体的很多旅游区、点也存在类似现象。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尽快开发,一不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二不提出保护要求,即与开发商签订经营权转让合同,有的一转让就是半个世纪之久,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同时也无法实施对这一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为此,我们认为,借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成功管理模式,对地质遗迹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是最佳管理方式。
资产化管理结构体系
一是这种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基本取向,有显著的特点。
二是这种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要保证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确保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真正做到确保所有落实经营权。
三是这种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益。
四是这种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要有利于合理协调中央和地方、不同所有制企业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地质遗迹资源既然是一种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因此必须由国家统一管理。但目前管理比较混乱,多部门管理的情况十分突出。根据国务院的职能分工,国土资源部为地质遗迹资源的主管部门,而实际上并未统一管理起来。为此,作者认为在考虑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国土资源部门统管、相关部门协管的结构体系。
资产化管理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目标纲要提出:依法保护并合理开发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和海洋资源,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逐步建立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可见,实现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理想的方式。所谓地质遗迹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就是遵循资源的自然规律,按照资源生产的实际,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按照经济规律进行生产管理,并同时具备三大特征:确保所有者权益、自我积累增值性、产权的可流转性。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尝试应用资产化方式管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并多次召开资源资产化管理专业研讨会,相关的资源资产管理已经开始试点示范,尽管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中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毕竟开创了我国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新领域。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外来利益的经济资源。资产首先表现为资源,而资源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某些物质和能量,资产是随着人们对资源内涵的认识不断加深而在理论上赋予新意以后产生的概念。只有那些通过法定程序明确权属的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经营的,并可确认和计量的资源才称为资产,资源是转化为资产的主要源泉。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它是能够给人类带来收益和财富的资源,即在人们现有的认识和科技水平下,对这种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能够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地质遗迹资源资产是资产,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是自然物,有经济使用价值,已为某经济主体经营、开发和利用。
地质遗迹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就是遵循资源的自然规律,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从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到生产再生产,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地质遗迹资源科学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地质遗迹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然后通过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将资源资产价值列入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上,这样才能综合反映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状况,才能谈得上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管理,从而为地质遗迹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国民大核算打下基础。
资产化管理的目标
一是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与培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地质遗迹开发利用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可持续发展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是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产品市场体系。重点要明晰产权,显化地租,理顺收益,规范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地质遗迹资源配置的巨大而无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权属流转的公平规范化。
三是使地质遗迹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反映和补偿。
四是地质遗迹资源的经营形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化。
五是确保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增值积累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建 议
一是坚持地质遗迹资源国家产权管理的原则。
二是区分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和所有权职能。在传统体制下,国家对地质遗迹资源管理的行政权和所有权混为一谈,模糊了行政权限,也淡化了所有权管理。建议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地质遗迹产权管理机构,使地质遗迹资源的所有权职能,从行政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并明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地质遗迹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三是有步骤地查清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家底,科学合理地编制全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四是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目前还没有一部地质遗迹的专项法律,国家应尽快制定系统专门性的与地质遗迹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属性、管理模式、经营出让方式,使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有法可依。
五是制定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有关的经济政策。国家应制定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有关的经济政策,对经营者保护地质遗迹的行为给予奖励、减免税。对于破坏地质遗迹的经营者,则根据地质遗迹的破坏程度进行罚款,增加税赋等。另外,还可以实行保证金制度。
六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教育与宣传。加强地质遗迹保护的教育与宣传,教育全民珍惜、爱护地质遗迹资源,使他们认识到地质遗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七是加强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研究和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针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结合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管理的经验,加紧研究符合地质遗迹资源特点的价值评估体系、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
链 接
评价及影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现状和湖南省地质遗迹资源特点、保护现状与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及地质遗迹资源属性的研究,首次提出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与资产理念、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思路,初步设想了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同时,结合湖南实际提出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的建议。本研究工作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管理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点评人:戴塔根(教授、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第一作者简介及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