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独立思考的表现

独立思考的表现

时间:2023-06-07 09:3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独立思考的表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独立思考的表现

第1篇

一、调查数据分析及教学建议

1 对预习的看法。调查数据:选择“不必预习”的,初一、初二分别为32%、30%,而初三仅为8%,绝大多数是水平较为一般的学生;选择“要预习,有问题请教他人”的,三个年级依次为3%、4%、18%。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在初三复习教学中,由于知识容量大,思维强度高,教学节奏快,因此,迫使多数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再带着问题去听课,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加上初三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及学习自觉性的不断提高,从而为思考性预习提供了保证。在初一、初二的教学中,由于英语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进行思考性预习极为困难。为此,教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习工作处于自由状态,表现在前三项的选择上数据较为平均。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和督促,并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以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对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的态度。调查数据.“习惯独立思考”的选率最高(61%),选者为中上等学生;“偶尔有所思考”的选率其次(26%),选者多数为中等学生:选择“与左右同学商量答案”及“等待老师讲解”的仅为少数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分别占8%和5%。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交谈中,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和能力等诸多原因,这种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坡度和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3 对作业的态度。调查数据:“先思考,做不出就问同学”的选率最高(52%),主要以中等或较高水平的学生为主;“必须通过思考后独立完成”的选率其次(35%),选者为具有较高或以上水平的学生:“边做边对答案”及“先参考别人的答案,再完成作业”的选率较低,分别为9%和4%,选者均为学习一般的学生。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整天在一起学习,相互之间可商量、讨论、参考的机会较大。这本无可非议,但长此以往,一旦形成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将会对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心理及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此外,这种作业“共享”的做法,不利于教学信息真实有效地反馈,以及教学进程、策略和要求的反馈。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教育学生懂得独立完成作业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调查后的尝试与启示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有着相关关系。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抛砖引玉法。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到了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解释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发散思维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往往表现在发散思维方面。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等特征。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养成不局限于通过一个途径、运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利用开放性题型,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来训练学生。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思维驰骋的天地。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堂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现象1:低年级课堂中,老师正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老师提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让大家齐声回答。又问:“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迅速举手,少数学生在看书,还未举手,教师指名最先举手的学生回答。继续发问:“月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少部分学生应声举手,多数学生看书并不作答。

课堂现象2:中年级课堂中,老师正在教学《渔夫与魔鬼的故事》,老师提问:你认为这篇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什么描写?学生回答:对话描写。教师立即总结:对,这篇故事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们,就是因为作者注重了人物间的对话描写,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特点,我们在习作中也可学习借鉴。

现象1中,教师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不用思考,学生只要明白自然段的概念,自然都会,因此大家纷纷举手;第二个问题,直接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答案在课文里,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一下子找出来,教师为什么不能多等一分钟,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第三个问题,则是思考性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举手,有表达的意愿,大部分学生并不作答,是在思考,还是在做其他事,不得而知。现象2中,教师提问仅仅停留在表面,至于“对话描写为何精彩,对你有何启发,你觉得对话描写最精彩,表现在哪里”这样的需要学生思考消化的问题完全由教师代为讲解,教师代替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角色,试问,这样的训练,目的何在?

类似这样的现象有很多,不由地引发笔者思考:作为教师,我们的课堂提问目的何在?我们通过提问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就应该将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关键是教师应给学生留足的思考时间,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只将目光停留在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身上,或是为了按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代替学生角色,过早地终止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应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这有利于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作了说明。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这也正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出现成绩分化的原因。那些爱思考、爱发言的学生成绩普遍在前。

独立思考能力,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独立思考主要表现为有主见,为了让学生的主见尽可能接近真实,我们要在实事求是上下工夫。在观察事物、讨论问题、分析案例或总结反省的过程中,分析真伪,判断正误,评论优劣,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一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是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可采用讨论法,采取个案教学,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则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几分钟的独立思考,许多学生会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一定会产生“说想法”的要求。

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总之,教师是启迪儿童心灵智慧的钥匙,应掌握好启迪的最佳时间,这个最佳时间应该是课堂。利用课堂教学,教学生会思考,就是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领悟。只有学生不断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的途径,而且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其作用在于引发更大范围的思考,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第4篇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意义重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教育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一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能力之一。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二、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问题最典型,其原因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盛行,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影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要目标则是考个好分数,升个好中学,因而只能盲目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课外时间大量作业充斥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只能根据教师教的内容和大量作业被动地学习,从而丧失了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校联考、排名,以及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学生和家长看重的是高分数,而学校最看重的是优秀率和学校排名。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建立在能够有所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营造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连加法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计算,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认为上数学课是很枯燥的事情,往往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趣事进行教学,挖掘新颖的素材,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十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利用手指进行教学,在教学生“乘法法则”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3.设置合理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深度和广度并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并没有现成的类型可以套用,都需要通过自己独立地思考和探索解决。设计问题还要具有挑战性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让学生既能感觉到这种关联且能知道问题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能感觉到其中的距离并有足够的信心跨越它,却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即所谓“跳起来摘桃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思考的探索热情,便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实现知识迁移和释放能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所理解的原理不容易被忘记。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不是标准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4.创造课后探讨的学习方式。

第5篇

关键词:舞蹈;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团队合作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剧了社会及国家对于创新的需求,舞蹈学生创新能力也成了艺术中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加强舞蹈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势在必行。

一、创新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什么是创新?创新重在“新”字,也就是说要发现新事物。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艺术中新事物就潜藏在“高于生活”的部分,舞蹈学生要将艺术中高于生活的部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就不能光靠单纯的模仿,这就必然要求舞蹈学生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此创新就必不可少。

二、学会独立思考

只有一个自主、自强的人,才会自觉进行创新活动。所以要培养舞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注重培养舞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已有的舞蹈知识,例如,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这些舞蹈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但舞蹈学生要自己独立地从这些“不同”中找到“同”,比如,这些舞蹈具有流畅的特点等。因为每个人对于“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过程必须是独立完成的,学生要学会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才能达到创新这个最终的目标。也只有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之后,接下来要探讨的团队合作才有意义。

三、学会团队合作

舞蹈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自己原有的舞蹈加以提炼和升华以后,还要学会团队合作。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则可以弥补独立思考的不足之处。在团队中和别的舞蹈学生交流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不仅可以对自己成果加以完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摩擦出新的“知识火花”,也就实现了创新要求的发现新事物。

艺术中蕴藏着多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进行创新实践的契机和要素,我们要加强舞蹈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要培养学生既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又能够与团体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合作。当然目前的社会正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所以仍旧需不断加强舞蹈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科名.关于中职舞蹈教学中创新的几点思考[J].华章,2008(22).

第6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物理教学;独立思考;创新人才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转变教学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法。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优点,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而独立思考更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两点应该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忽略独立思考,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使之学会物理学习中的合作交流,并把两者予以有机的整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是现代物理教学的主线。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谈谈二者的关系。

一、合作学习中明确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刚参加工作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就让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这样做学生首先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在一旁不说话;有的则没有讨论布置内容,而说一些其他的内容。如,我在自习课下发了导学案,学生们就开始聚在一起,翻开课本讨论了起来。但是第二天上课时我感觉学生的预习效果一点也不好,课讲得不是特别顺畅。经过几次这种情况,我分析是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照搬照抄别人的应付了事。所以,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先自己将课本看一遍,再规定时间独立完成导学案,出现不懂的问题再小组讨论。第二天讲课果然就顺利多了,学生和教师的配合自然多了。又如,我在教学《压强》一课时,课本有四张图片,我就布置学生讨论图片中的事例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并且说出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号令一出,课堂顿时热闹非凡,整个课堂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然而,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说出原因,稍难的问题只是听别人说了,就是因为在讨论前自己根本不了解所学内容。

这些失败的小组合作让我认识到了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来合作学习就是要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展示的空间,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学生就能从很多角度来拓宽自己的思路,学生之间也能取长补短,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之前的独立思考提供了合作的自我需要,此时再组织小组内的学生一起探讨,就可达到预期效果。

二、合作学习促进独立思考,是独立思考的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想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更多问题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形式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延伸。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压强》一课时,铁轨要铺设枕木是要减小压强,但是很多学生不能解释其中的原因。枕木也是一根一根的,怎么就增大了受力面积了呢?在这个问题上就要求小组先讨论学习,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然后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将问题深入发掘,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不断推向了新的层次和高度。

三、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造就创新人才

事实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其他人来代替的。只有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使学生对疑难问题突然领悟。小组讨论中,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到最后找到最佳答案,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才能造就创新人才。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已深入到本地区的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只有善于把握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和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其真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真正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敢于质疑、富于创新意识和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样,我们的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新课程需要,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黄金华.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咨询,2012(09).

第7篇

一节数学课,题不断声不绝者有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满堂灌者有之。冷静想一想,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呢?我们的数学课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认为数学课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呢?我的观点是:“多给学生点独立思考的时间。”

18年以前,教我初三数学课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总是多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比如几何证明题的教学,我们的老师把题目出在黑板上,他并不急于启发或揭示答案,总是给同学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同学们在独立思考中自己找出不同的见解和解题方法。这种收获的喜悦,发自学生内心,记忆深刻,理解透彻。这时同学们的大脑都已进入高度集中的思考状态,久而久之,同学们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聪慧,数学课真正起到了开发智力的作用。这位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智力发展都很好,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几乎都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最差的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教师。这是提早开发智力的结果。

在授新课或解决疑难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仔细考虑,于无声处锻炼了学生无穷的智慧,潜在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花出去值得。

教师是启迪儿童心灵智慧的钥匙,应掌握好启迪的最佳时间,这个最佳时间就应该是课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轻易答出,如此重复如同水波,表面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呢?只是一般的知识意义明白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锻炼。长远看,我不赞同这种教学模式,课堂师生语言过频,弄得头脑思绪混乱,甚至有时谁也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长此下去,学生头脑会僵化,又何谈课堂上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和发展呢?沿袭了老式的灌输式,这就是没有利用好启迪的最佳时间。

数学课“应多给学生一点儿思考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默默地在数学课中得到发展。这样学生经过自己成熟的考虑,发言才会有质量,才会真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发言与独立思考是紧密相连的。思考是孕育发言内容,独立思考更是深刻思维的表现;而发言则是思考的结果,发言又能促使个人独立思维得到补充和发展。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要多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否则,学生的思维发展只会是纸上谈兵,不见效果。

第8篇

中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因此,如何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摆在中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别是在班级授课制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求异存同”的这种中学语文教学设想,并阐述这种设想在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目前我国中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独立思考的现象

所谓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能动思维的过程亦即在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独立地能动地思维、认识的过程。当前我们的许多中学生却普遍存在着不愿思考、不爱思考、不主动思考等的不良习惯。常见表现有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考试作弊、缺乏减信等现象。

第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不只在中学生在大学生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改革丌放以来在大学的中文以外系科都开设《大学语文》,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便是鲜明的事例。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只有溯源到中小学。

第二,考试作弊现象近年来屡屡发生,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以反作弊为主题的研究也逐步地引向深入。许多研究者对学生作弊的形式、心态、作弊行为产生的思想根源及社会根源作了多方面的探究,并且提出了多种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教育和控制。但是,究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第三,诚信,简单地说就是诚实守信。千百年来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里的优良传统,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实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诚信已经称为广大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

当代中学生身系国家的未来,肩负历史使命。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考试作弊、诚信问题等这些现象与学生缺乏思维独立性有直接的联系。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独立进行思考、不盲从、不轻易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凡事自己动脑,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要建立一个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体制,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大力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的语文教学设想的提出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他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是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这种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其实也正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但这种要求恰恰又是班级授课制的一个缺点。那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班级授课制是不是就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二者不可兼得呢?本文并不这么认为。首先,班级授课制有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班级授课制最早萌芽于16世纪的欧洲,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尊定了理论基础。到了19世纪中叶,班级授课制已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请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也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形式,它对大面积的普及义务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产生巨大的功能和作用是其它教育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所以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模式将长期发展下去。第二、班级授课制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前者是属于形式上的;后者更多指主观上的。他们不属于同一范畴,而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再说班级授课制不排斥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它存在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的缺点,但可通过调整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可以完全的在班级授课制中得到发展和培养。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要怎样调整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本文提出了求异存同的中学语文教学设想。

求异存同这个词在汉语里是不存在的,本文是根据一词改变过来的。是当今人们常用的一个词,但查一查权威的《辞源》和《辞海》,里面没有收集这个词,可见它是后来产生的新词。最通俗常用的

三、求异存同设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在当前的班级授课制中做到对学生基本方面有统一要求,在发展方面给每个学生求异存同的要求的教学设想,如何在这种“求异”中做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本文尝试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来阐述这种设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统一的基础要求和多样的发展要求

教师要摒弃一本书、一个教案、一只粉笔、一张嘴的重复和呆板的教学方式。从目前教材编制多样化的趋势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这种设想是可行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多样化的推行,全国共用一套统编教材的局面已被打破。目前,全国有超过70家出版社参与了教材编写出版工作,有超过180套各学科的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在全国发行使用。

学生接受知识、智力的开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足以说明单纯知识传递的教育已不能再适应现行的中学教学,(上接第280页)

教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教师的这种要求已是势在必行。

(二)把演讲和辩论引入课堂

我们知道独立思考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能动思维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一种潜在的易老化的资源,思维能力并非生来就有,而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逐渐成熟、运用自如的。人的思维基础是社会实践,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发展了思维。思维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同时,社会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正确与否的标准。演讲和辩论的过程正是四维的物化和外露的过程,它们为思维提了广阔的实践天地。演讲和辩论不仅能体现思维的实践性,而且能丰富思维的实践性,所以演讲和辩论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能力,开拓智力。\[3\]同时我国传统教材的表达——交流系统多以语文知识引领,听说和写作部分的编排大多重视有关知识的传授,而缺少表达交流情景的设计,以及方法策略的切实指导,也是多陈述性知识而少程序性知识。这也误导了我们部分教师和学生忽略语文教学中对语言表达的训练,把演讲和辩论引入语文课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创设交际情景,重视表达交流实践活动的指导,针对学生表达交流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效的点拨。

四、结语

总之,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既是学生长期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判断,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山版社,2002,(24).

[4]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科学文献出皈社,2001.

[5]长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6]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

“变教为导” ,教师以引导、指导、辅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互动中,强调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和师生的互动合作。具体流程为:学生,分析信息产生任务独立思考(第一次学习)协作互动(第二次学习)展示反思(第三次学习)练习拓展(第四次学习)。教师,情境创设激发引导点拔指导启迪创造。

一、创设情境,产生任务

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综合,提出“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走向问题解决。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有强烈的任务意识,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的开始,教师先是创设了鸟叫、蝉鸣、水流声、心跳声等声音,然后问学生:对于声音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教师顺势提出了今天的课题。这样的教学尝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这种以“任务”为前提,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把学生上课伊始的兴奋点转移到了学习任务上。

二、积极思考,解决任务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 我国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在独立思考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互动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尝试独立思考的乐趣。学生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才能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维力随之提高。

(一)独立思考。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材料和问题,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如教师在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作者初识闰土时留下的印象,在他们相处过程中,闰土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你选一件你喜欢的事,仔细研读,想一想,作者通过哪些描写,让你认识闰土的特点?教师放手让同学独立思考。学生自己圈圈、画画、写上批注。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写得还有理有据的,很让人惊叹!这位教师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结合问题,独立分析,寻找规律,探寻解决任务的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视角就会更广,思维也会更加缜密。

(二)互动协作。互动协作是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必不可少的一环。互动协作中学生展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独立思考的乐趣,还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如教学五上《解决问题》一课,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题1.把2.5千克盐放入瓶中,平均每瓶可以放0.4千克,需要几个瓶子?题2.礼品店有一根25米长的丝线,捆扎一个礼盒需用1.5米的丝线,可以捆扎几个礼盒?在反馈时,学生们对“四舍”还是“五入”各持己见。教师适时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经过讨论后,学生逐渐明晰了今天学习的“四舍五入”与以往的是有区别的:四舍五入不再是一种规定,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选择。让学生在同伴的“指点”下明确四舍五入的实际用意,比教师的说教更为有效。

当然,无论是独立思考还是互助协作,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把自己当作一个促进者与合作者。有时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以指导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失误,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对学生、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三、展示反思,梳理知识

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可靠的经验是经过多次深入反思的经验。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和肤浅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倾听同伴发言的过程中,既可以反思自己的成果,还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次重新学习的好机会。

如在人教版一上《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无法得出结论,于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展示。随着学生的展示,其他学生受其启发又不断生发出新的比较方法。

生1:用圆片和正方形纸片进行比较(见图1)。

图1 图2

生2:用小正方形纸片铺满比较(见图2)。

生3:只铺横、竖比较(见图3)。

图3 图4

生4:用透明小正方形盖上比较(见图4)。

……

在同伴的启发下,学生不断有新的方法出现,思维也在展示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展示的过程还是明辨是非的过程,要让学生能从展示过程中矫正错误,得出正解。还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作为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次的展示就能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边展示边梳理,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

四、练习应用,拓展思维

要想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合理巧妙地设计课堂练习尤为重要。在准确把握教材、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拓展练习,对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一位英语教师在执教了《PEP7 Unit5 PartA》之后,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自己的“Weekend plan”。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文本式、思维导图式或者图片介绍式等,作品琳琅满目。

这种拓展型的作业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既会很乐意去做,也更愿意展示作品。从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语言和思维也得以提升。

五、阶段思考,承前启后

第10篇

一、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方法

1、困惑一:“小组合作探究”过分着眼问题,淡化过程

原因:教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有些教师误认为合作探究学习就是通过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导致许多教师的课堂问题层出,合作讨论一浪高过一浪,而合作探究学习目标无法完全落实。

方法:之所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合作、交往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为了避免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一开始就陷入仅仅寻找知识的误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学生在合作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问题的呈现一定要把握好三点:时机要恰当(即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没有结果,学生表现出很想知道答案无法解决时);难易要适度;时间分配要合理,避免出现满堂问、满堂论的现象。

2、困惑二:课上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原因:教师没能正确理解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旨,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合作探究学习只当作了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以此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的表面气氛的活跃,导致合作学习的盲目性。

方法:加强新课改和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正确领会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质;合作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合作、形成合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加强合作技能的培训,正确实施,反复实践,不断反思总结。

3、困惑三:小组合作探究互动不够,沉闷不活。

原因:教学内容不适宜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小组成员老化,合作探究形式呆板;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方法:教师作为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应以平等的身份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灵活调整教学环节;教师还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不断改变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组成形式,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要增强学生观,一学生的实际为本,掌握好学生的知识起点,所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能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不断变换提问的方式,有学生个人提问、小组代表提问、也有教师提问;不断改变合作方式,组员自由合作、邻组交流合作、分散交叉合作,使师与生、生与生积极互动。

4、困惑四:小组合作探究人云亦云,取代独创。

原因:没有正确处理好合作探究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毋庸质疑,从众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小组意见。合理的小组环境,可以促进或潜移默化地使落后的小组成员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但是在不合理的小组环境里,由于从众表现为趋向学习结论的一致,而不一定是学习结论的正确,部分学生容易忽视自己的观点、思维方法正确与否,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可能窒息成员的独创精神。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有弱化独立思考的趋势,个体在群体中丧失了个体感,导致人云亦云。

方法:需要合理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鼓励所有成员表述不同意见的规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注意答案和方法的多样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5、困惑五:小组合作探究能者独尊,弱者失趣。

原因:教师忽略了弱势学生,评价只关注了小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学习进步。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能力较强的成员受到尊重,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而反应较慢的学生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可能会让他们完全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

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发展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并对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教师给学生的任务应该是有层次的,使弱势学生也能够找到胜任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中树立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在合作学习进行时,教师也要在观察、巡视或参与中,特别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教师还要讲究评价策略,做到指导与鼓励相结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小组中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注意到他们的点滴进步。

6、困惑六:小组合作探究表热实冷,合作淡然。

原因:小组成员分工,责任分散,一旦合作学习时,课堂就会表现出平时并不常见的异常兴奋现象,如学生争论声音过大,随便走动、提问等。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也有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第11篇

年月日,我有幸去参加区数学教材培训活动,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教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课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告诉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老师讲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教师主要讲了六年级的《比例的性质》和《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内容也是设计的丰富多彩;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公开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或前后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四)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着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12篇

    一、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新课标中的含义

    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探讨和研究两个层面。探讨即探求学问、探索真理;研究即研究问题,追根求源,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较少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是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选择、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启迪心智,挖掘潜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走进新课程》)可见,探究性学习是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要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二、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中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诸因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讨论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本质核心去探寻它的内在规律。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即“四个阶段”:探究的准备阶段---探究的实施阶段--反馈顿悟阶段---总结延伸阶段;“六个环节”:即寻求联系、找准切入——导入新课、设置目标——激发兴趣、自学质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反馈矫正、强化顿悟——拓展延伸、反省总结。总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主体,把握教学深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         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应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营造一个合作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任其畅谈雄辩,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写。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一展风采,满足他们的交流欲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潜力,使他们磨砺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学生在“观察”中发问,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1、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突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确认他们在学习中的认知、发展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感知,以及思维、判断,才能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别人是不能越俎代疱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钱梦龙老师提倡的“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观念,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坚持“少讲多思”原则,实施开放性教学:凡是需要读的就让学生去读,凡是需要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凡是需要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需要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需要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需要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即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思考和练习时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我潜在学习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忽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结合起来

    讨论式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另一表现形式,也是新课程、新教法所提倡的一种参与式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所以探究性学习,更应该把个体的独立思考和集体的讨论学习结合起来。探究性学习初期,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不受旁人的影响,不受现成结论的束缚,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展现他们的个性。因而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客观正确。但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是不够的,一则思考单一,二则有时难免会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因此独立思考必须和集体讨论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智启悟,可以解决独立思考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讨论欲望,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和探究欲望,使其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得益彰,达到思维训练的真正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