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能减排的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五年以来,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或是政策制定,乃至最终成绩,可以说,节能减排工作是富有成效的。
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推力
节能减排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就是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约束是衡量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用节能减排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这不仅仅是一个约束性指标的要求,而应该从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来分析,将节能减排看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发展以节能环保为特色的新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并将其作为扭转经济下滑的重要战略选择。但我认为这是各国一时的权宜之计,更多反映了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在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做出的选择。
此外,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现非常明显的倾向,即以能耗、物耗,包括碳排放标准在内的绿色环保技术作为保护政策。如今这些措施正在或已经成为某些国家在贸易政策上的主要出发点。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对于我国工业来说,节能减排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来看,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化。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能源消耗与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视角放大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层面,看待节能减排的极端重要性。
从工业发展自身来看,“十一五”末工业在全社会中所占能源比重比“十一五”初不降反升。另外,我国工业结构偏重特征明显,重化工业特别虽高消耗行业在工业的比重也在上升,这两个上升的趋势,既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同时也反映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这种情况下,我国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节能减排当作工业发展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
协调三种关系
推进工业节能减排,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约束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但如果工业发展要走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单纯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因为虽然政府的作用是有力的,但是它同时也是有限的。而市场的作用是广阔的、无限的,因此我国必须要把推动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的压力,转换成工业领域内工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更多地依靠市场主体的办法来实现节能减排。只有这样,节能减排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其次是约束性指标与发展的关系。实际上,约束性指标对工业发展做出了一些限制,但不能否认,我国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镇化、工业化任务还很重,我国要实现稳中求进,尤其是在当前工业化发展阶段,东西部差距很大,产业转移迅速,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比重非常突出,这些必然要求我国要在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做出平衡。在发展高能源、高排放、资源型的产业当中,把节能减排放在突出位置,用更高的标准约束这些产业,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自身的节能减排和为全社会服务的关系。国家确定了单位GDP的能源排放指标,包括碳指标。工业作为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应该率先为国家的约束性指标做出贡献。比如,工业已经占到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排放二氧化硫占80%以上,因此,工业节能减排首当其冲。
工业是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力量。随着城市化发展,交通、建筑也在快速增长,全社会的节能减排都依赖于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所以,在做好自身节能减排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发节能技术、产品,以及减排的技术装备,为工业、交通、建筑,甚至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提供技术装备支撑,提品和技术服务。
节能减排的未来
2012年及“十二”五期间,推动工业节能减排需要采取一些重要措施。
第一,做好规划的落实。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已经出台了很多规划,如果认为节能减排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那么编制并落实这些规划,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各个地方、各个行业能结合国家政策规划的要求,做好各自在未来五年中可以推动节能减排的实施规划和战略。当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融入发展战略,才能落实到发展的每一步计划,节能减排才会有真正的基础,节能减排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机制,而这种机制并不单纯靠政府来推动,而是应该依靠企业的观念和行动。
第二,牢牢抓住技术进步这条主线,推动科技对节能减排的支撑。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政策支持,抑或企业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转型升级,都要靠科技进步。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筛选重大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向社会。对已经开发出来的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展示范。另一方面,用先进、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对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改造,这是实施节能减排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第三,要发挥节能环保标准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这是构建政府引导下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过程中,如何发挥标准作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现在还有很多标准没有建立,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要不停地通过标准的提升来引导企业开发技术,引导企业运用技术。当一定比例比如30%的企业能够应用某项节能减排技术时,我们就要考虑研究,在未来两三年内,是否要把这个技术变成标准。之后要用淘汰落后的办法,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从市场上淘汰。
总体来说,要发挥标准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用建立标准的办法来鼓励先进的企业不断开发利用先进的技术,同时对落后的企业进行监督,给企业充分进行技术改造的时间,超过期间,就要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采取淘汰的做法。这就是标准所起到的作用。
第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这是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最急需、最有前景、最值得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当前国外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未来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这对我国既提出了竞争要求,又提供了市场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约束性指标和政策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从研发、制造、工程服务等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的发展。
2013年,随着经济发展企稳回升,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继续增加,在工业能耗占国民经济比重依然偏高的情况下,国内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将会增大。进入2013年,随着国家已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开始回升,国民经济运行逐步趋稳。另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3年我国GDP增速将快于2012年。
在能耗方面,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比重下降,结构性节能减排作用开始增强。2013年,预计重工业用电量增幅将继续低于轻工业用电量的增幅,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将进一步下降。随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比重将逐步提升。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稳步推进,我国轻重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2013年结构性节能减排的作用开始增强。
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不同,工业节能减排形势差异较大。2013年,受益于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东部地区工业节能减排形势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将继续面临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节能减排的两难困境。中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工业重大项目支撑,已建成的一批煤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项目产能将在2013年逐步释放,这将带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导致中西部地区2013年工业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
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规模化应用态势显现,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2013年,随着政策的深入落实、企业淘汰落后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生产线调整的逐步到位,预计2013年高效节能产品产销量将迅速增长,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规模化应用态势显现。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随着各项规划和政策的,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推进措施明确。2013年是各项节能环保推进措施深入落实的关键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一些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工业低碳化进程加快。2013年,我国将进一步明确工业领域推进节能低碳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推动重点工业行业、工业产品和园区向低碳方向发展,强制要求电力、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化工、有色金属等六大行业提交碳排放数据,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出台《工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预计伴随着工业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的逐步建立,2013年我国工业低碳化进程将加快。
随着工业清洁生产、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标准制定和试点工作将稳步推进,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稳步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试点示范工作建设将取得新进展,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再制造企业和园区的试点工作持续推进,这些将有力地推进工业绿色化水平稳步提高。
但是,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十一五”以来,工业节能减排在政策驱动下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导致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长期以来被低估,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低效率使用。工业节能减排涉及较多的体制机制问题,如市场机制及规则尚不合理,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节能减排尚需解决深层次的市场缺失、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长效机制,让市场价格信号在引导企业节能降耗、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系统性节能减排重视不够。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系统的不同主体、不同环节和不同层面。当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多是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开展,对企业与企业之间、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重视不够,不同主体之间合作不充分、协调性不强,大大制约了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挖掘,系统性节能减排尚待提高。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侧重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对中小企业关注不足;二是侧重产业链重点环节节能减排,上下游衔接不够;三是侧重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行业与行业之间联系不紧密。
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目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比较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十一五”期间,我国共了27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45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消费类产品中有毒有害检测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标准。但仍存在大部分工业用能设备缺乏能效标准,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也仅涉及5个行业,一些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过低。尽管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启动了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但标准制定过程比较复杂、出台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很难及时有效指导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相对而言,行业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速度更快,最短的仅需要40天左右,能够及时满足工业节能减排快速发展的需求。
基层央行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力量颇显不足。一方面,基层央行审计部门的人才结构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要求。目前,基层央行审计部门普遍缺乏节能减排专业人才,据对某市中支审计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在现有审计人员中,90%左右是金融、财会专业出身,审计部门人才结构单一的缺陷十分突出,这也可以从目前审计人员具备的专业技术职称中得到验证,而这一情况在基层央行审计部门尤其突出。另一方面,基层央行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要求。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过多的偏重财税金融知识,其它知识则非常匮乏,特别是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它涉及到能源、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多项相关专业知识,要求实施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必须是掌握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对节能减排数据进行审计时,需要审计人员掌握能源消耗的计量统计分析对节能减排设备安装改造、工程建设造价进行审计时,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对节能减排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则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
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相关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现阶段人民银行的法规、制度主要是规范被审计单位金融工作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基层央行长期以来都是以监督金融工作的真实性与合规性作为审计的主要工作重点,绩效审计转型也是近几年的事,且绩效审计方面的规范相对比较笼统、滞后。由于基层央行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时间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科学、完整和权威性的绩效审计准则及评价标准,造成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节能减排绩效审计与真实合规性审计在审计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如真实合规性审计的证据客观性较强,审计风险较小,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评价由于审计对象的不同、行业专业知识的缺陷、审计方法的限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规章掌握不透,审计评价存在较大风险。
基层央行缺乏可借鉴的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经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是基层央行审计转型工作的新课题。目前,各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于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做得尤其不够,开展绩效审计多是参照经济发达地区或上级行审计部门的审计经验,来探索本单位、本辖区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模式,缺乏可借鉴的绩效审计经验。基层央行大多数审计人员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近年来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向绩效审计转型,但业已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接受新事物、拓展新领域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大都满足于对资料真实性、对工作合规性的审查与判断,审计的成果更多地局限于纠错防弊,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效益性的分析与评价。
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基础环境。加强节能减排绩效宣传是优化基层央行绩效审计基础环境的重要途径。基层央行各级领导要在重要工作会议上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绩效及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部门)的沟通交流,在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以至提出审计建议等一系列工作环节上,虚心听取被审计单位(部门)管理者、执行者的意见建议,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不断强化基层央和干部职工的绩效意识和绩效审计意识,切实优化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基础环境。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能力素质。基层央行审计部门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基本条件。基层央行要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节能减排具体技术标准等政策、法规和规章,切实提高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政策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基层央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会代训、以查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讲座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基层央行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的需要;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基层央行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重视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增加多专业经历的专业人才,在行员补充时建议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基层央行审计资源的整合力度。
加大建设力度,规范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审计经验,可以帮助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基层央行审计部门要以现行的法律规章制度、行业专业标准和规定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作为绩效审计评价的尺度,积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筛选、确定、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同时,建议上级行针对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统一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口径和标准。
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有效性。由于人民银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完整、系统的审计方法,为此,基层央行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大对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基层央行节能减排工作涉及到每个支行(部门),涉及到每位干部职工,涉及到家家户户,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充分开展审前调查,不断摸索经验和方法并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由于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范围广、项目多,既有节能项目,又有减排项目,每个大项目中又包含诸多小项目,如节能类就有水、电、油、煤、汽等子项目,基层央行必须抓住重点,统筹计划,认真确定审计项目,使其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基层央行要认真积极汲取地方和上级行审计部门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工作经验,结合本单位审计实践,不断探索新时期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促进基层央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吴桂生邱凌云单位:人行宜春中支
关键词:节能减排 环保 低碳
引 言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所谓“节能减排”,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1]。这是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1.我国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形势非常严峻。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检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开始实行节能减排,有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严峻。综合减排措施与项目投资并未完全展开,激励减排的政策有待完善。此外,部分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能耗指标、排放指标不降反升。
2.我国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2.1建立节能减排法律管理体系,但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建立了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但节能标准、标志的制定和修订较为缓慢,能效标准没有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节能产品目录》尚未制定,无法对相关企业实施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能耗和污染物统计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仍不够完整。
2.2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初步建立,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建立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重点推广了合同能源和清洁发展机制,但和我国庞大的节能市场相比,这两种新机制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由于税率错位、融资困难和相应行业标准缺乏,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发展壮大;由于对最新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跨学科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
2.3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耗能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仍在建设,这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我国小企业数量较多,如果简单地大量关停小企业,将会对社会安定以及生产供应稳定带来许多问题。
2.4节能措施薄弱,优质能源不足,现有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
目前,我国的能源主要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例大,优质能源消费比例小,这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下原因之一。加上生产工艺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产品的能耗较高。
2.5新能源及节能新技术投入力度较大,但其推广应用相对缓慢
为了推动新能源的研发,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新技术的投入。由于新能源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市场规模较小;我国大多数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且研发推广缺乏有效组织,节能技术发挥的作用相对不足[3]。
3.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并做好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力度
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等形成合力,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做好。把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要求具体化,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等方面,实现节能优先[4]。
3.2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节能新技术引进、吸收、研发的扶持力度
积极发展光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并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快引入包括生产制造技术、组织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技术在内的复合式技术结构;加大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尽快制定并完善节能新技术的各级标准及相关认证体系[5]。
3.3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
通过经济手段,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应逐步提高环保收费标准,并把环保收费通过税收的形式确定下来。
3.4制定并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制度
抓紧通过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体制。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紧缺资源和能源,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通过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节能环保新技术设备进口的优惠政策。
3.5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资金支持
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从而控制企业盲目投资行为,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
3.6借助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借助于法律手段健全节能各级标准体系,并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行为;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明确国家实行促进节能的税收、价格、信贷政策。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将严格查处各类违法问题,如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等,进一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公平性。
4.小结
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目前,各职能部门应对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从体制入手,积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这是遵循自然规律与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措施。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节能减排理念,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晶莹.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新审视[j]. 有色冶金节能,2008,1:18~19
[2]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n].石油商报, 2007
【关键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我国属于一个人口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大部分的资源在世界总储量排名中位居前列,但是人均拥有量却严重不足。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最资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源消耗的量也越来越多。现如今,我国各种资源消耗程度逐渐变大,其中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资源消耗高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土地问题、水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下,资源消耗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发展。众所周知,交通运输关系着我国商品经济和流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交通运输中推行节能减排不仅符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还符合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节约型社会构建中,将节能减排合理的运用到交通运输中是当前应当研究的一个问题。
1.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道路交通运输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仍然处于制约的状态。节能减排在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1交通运输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充分
早在2006年国务院已经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对整个交通运输而言全面开展节能减排还需要一定的时间[1]。对节能减排认识不够充分是该项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部门缺乏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对粗排放运输工具的危害无知,都是由于节能减排认识不足引起的。例如,某些运输司机由于自身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自身不具备主动认清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社会利益的能力,节能减排与他们而言犹如天方夜谭。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而言,都是由于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所引起。由此可见,节能减排的认知问题是影响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1.2缺乏足够的节能减排资金支持
节能减排的推行并不是一项纸上谈兵的工作,其需要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但是,相应的资金支持是节能减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小型运输企业而言,节能减排这项工作的推出会使得其直接成本增加,并且不合格的排放标准也会被停用,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轻者亏损,重者破产的结果[2]。节能减排在我国仍处于出借阶段,小型运输企业的利益没有货的保护,则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资金支持是节能减排工作推行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1.3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在节能减排推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国务院已经下达了相应的标准。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的仍然比较缓慢,这不得不说这与监督检查有一定的关系。转言之,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同样是节能减排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节能减排推行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则会使得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运输工具仍然处于运行中。可见,监督检查工作的缺乏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
2.提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效果的措施
节能减排的推行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其还有助于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存在较多问题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效果。
2.1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宣传
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宣传,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解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根本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可以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让人们在潜意识中知道节能减排,理解节能减排对当前社会会发展以及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只有加强宣传工作,让全民参与其中,获得全民的支持,才能够在整个交通运输中顺利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相关企业还应当认真学习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的意义,加强自我训练。
2.2加大资金支持
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推行的过程中,加大资金支持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对交通运输企业相应的节能减排资金支持,是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大力支持。因此,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于当地相关的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省级或者国家部门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门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做出优秀的表率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环境,是的节能减排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实际节能减排工作中,加大资金支持,加快节能减排的工作步伐,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措施[3]。
2.3加大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监督工作
加大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交通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其涉及到多个部门。例如财政,环境等。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应当坚决不准上路,鼓励广大市民使用电瓶车车型,多使用新能源的车辆。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做到。另外,相关的部门在监督的过程中也应当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对于违反节能减排的的现象不可坐视不理。
总之,我国同样也属于一个交通大国,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对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推行之初,我们不仅要要加强认识节能减排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还应当从各方面着手,及时解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石友蓉,赵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3(04):26-27.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often based on the cost of the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become increasingly acute contradictions, and strong reaction of the masses on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a high energy-consuming enterprise, and how to achieve energy conservation better is an important work.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energy saving;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建筑施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与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紧密相连。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有的资源就很可能支撑不住,环境就很可能容纳不下,经济“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此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上的压力,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有着明显的重化倾向,这使得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为提升。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大致为1.8吨标准煤多一点。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照这一趋势估计,今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应该在2.2吨以上。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
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错置和浪费;落后的生产工艺,首先表现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着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技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1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特别是,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应该节能减排,不能像美国那样消耗能源,我们必须走一条节能减排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 节能减排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于我国来讲,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节能减排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3 节能减排是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挑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重化工业较快增长还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这一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正向关联。因此,在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科学发展难以实现。因此,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了社会,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必须贯彻实施节能减排计划。
4 企业实施节能改进,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成本,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对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建筑节能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 建筑施工企业做好节能排减的相关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一系列适合于施工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托,使节能减排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1)要建立切合本单位实际的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节能减排工作职能,也就是明确节能减排管理网络中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各系统、各环节都需要做什么。只有各自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才能有目标,有方向,工作才能井井有条,脉络清晰,效果明显。
(2)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上级管理部门要制定对下属单位及各项目的考核奖惩办法,以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促使各级管理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2 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企业必须将节能减排融入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去,使其与企业管理结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节能减排才会有无限的生命力,这是节能减排工作成败的关键。否则,如果仍像以往那样由单位几个少数管理人员唱独角戏,使节能减排与企业管理脱节,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形成与企业各项管理无甚关联的两张皮现象,取得的必定仍是肤浅、初级的效果,对企业的节能增效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3 项目上落实好节能减排工作
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是节能减排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如果没有得力的项目节能减排建设,施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将无从谈起,所以施工企业应始终将项目作为节能减排的工作重心,全面促进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在项目上的真正落实,推进以项目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管理。
(1)实现项目节能减排体系建设标准化。项目部要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和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资源能源的统计分析制度、节能减排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建设来实现节能减排体系建设标准化。
(2)实现项目节能减排管理措施标准化。项目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必须紧密围绕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四节一环保(节材、节能、节水、节地、环境保护)来进行,通过制定与项目实际相结合、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来实现项目节能减排管理措施标准化。要编制独立节能减排章节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中要明确体现节能减排,并确保方案最优,节能效果最佳。要建立全面的材料管理制度(节材)。项目部要把节材理念贯穿到物资管理全过程,材料管理部门对材料的采购、进场、领用、维护保养、循环使用、回收等各环节都要建立专项制度,制定实施计划,保证材料实现最大限度的使用价值。
4 提高节能减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由于节能减排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开展时间不久,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都需进一步加深,其业务素质亦有待提高。
(1)全体节能减排工作相关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锲而不舍地去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2)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各级节能减排主责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一定要认识到,仅凭一个部门或几个工作人员的绵薄之力是不可能搞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节能减排。
(3)节能减排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节能减排是一项以降低能耗来提高生产力的高技术工作,因此主责人员自身应该有相当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要有较高的统计分析和技术管理的能力。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层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专兼职人员的培训,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企业节能减排水平节节攀升。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魏昌.建筑节能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J]. 中国住宅设施. 2011(07)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组织开展对省级政府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及“目标完成进度的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落实奖惩措施,加大问责力度。及时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以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各地区要按照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组织开展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进行责任追究。末,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各地区“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的确定要以年为基数。各省级政府要在5月底前,将本地区年节能减排目标和实施方案报国务院。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将任务分解到市、县和有关企业,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各省级政府要抓紧制定本地区今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并于5月20日前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要在5月底前下达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确保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核查,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暂停对该地区项目的环评、供地、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增用地,有关部门依法停止落后产能生产的供电供水。
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违规在建项目,今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有关部门要停止供电供水。落实限制“两高”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两高”产品出口。
五、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元。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形成年节能能力8000万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各地区要将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要向能直接形成节能减排能力的项目倾斜,尽早下达资金,尽快形成节能减排能力。有关部门要在6月中旬前出台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给予支持。
六、切实加强用能管理。要加强对各地区综合能源消费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等情况的跟踪监测。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的地区。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和实施有序用电方案,保证合理用电需求的同时,要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能源消耗超过已有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具体由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省级节能主管部门组织各级节能监察机构于今年6月底前对重点用能单位上一年度和今年上半年主要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专项能源监察审计,提出超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名单,实行惩罚性电价,对超过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比照淘汰类电价加价标准执行。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
七、强化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突出抓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强化目标责任,公告考核结果。加强用能管理,提高用能水平,确保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开展节能管理师和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已经完成“节能任务的用能单位,要继续狠抓节能不放松,为完成本地区节能任务多做贡献;尚未完成任务的用能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节能任务。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都要发挥表率作用,加大节能投入,加强管理,对完不成节能减排目标和存在严重浪费能源资源的经营业绩考核中实行降级降分处理,并与企业负责人绩效薪酬紧密挂钩。
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年底,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完成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确保完成“期间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加强车辆用油定额考核,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线路不得投放新的运力。推行公路甩挂运输,加快铁路电气化建设和运输装备改造升级,优化民航航路航线。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指标要在去年基础上降低5%加强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抓好“三河三湖”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做好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军队加快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九、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节能空调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全面推广节能汽车、节能电机等产品。5月底前有关部门要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推广节能灯1.5亿只以上,东中部地区和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公共机构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扩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第七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落实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动态管理。
十、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深化能源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调整天然气价格。落实煤层气、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和脱硫电价政策,出台鼓励余热余压发电上网和价格政策。对电解铝、铁合金、钢铁、电石、烧碱、水泥、黄磷、锌冶炼等高耗能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大幅提高差别电价加价标准。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改革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适时推进资源税改革。尽快出台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指导意见。深化生态补偿试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
十一、加快完善法规标准。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节约用水条例、生态补偿条例的研究起草工作。研究制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完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能耗标准等。抓紧完成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的审查修改。
十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今年第三季度。对部分地区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情况进行检查。各级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国务院组成工作组。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及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彻底清理对高耗能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电价优惠政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要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开展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以及城市景观过度照明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发挥职工监督作用,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论文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关键词: 航运业 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形态。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约占总能耗的8%左右,而当前航运公司燃油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因此,如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已成为当前航运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2]。
1.航运业能耗及碳排放现状
1.1国际航运业碳排放现状
相关资料统计,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行业和制造业,占总排放量的56.3%,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而航运业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30%。就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而言,公路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占据首位,为72.9%,航运业碳的碳排放量仅占交通运输行业的13.8%。
1.2我国航运业能耗、碳排放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其中水运行业每年消费的能源总量大约占交通运输业的1/4左右。虽然就排放比例而言,我国交通运输业(包括航运业)的碳排放总量较低,但其能耗和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却大大超过其他行业。
2.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2.1国际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1997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2015到2019年间建造的船舶需改善能效达到10%,2020到2024年间建造的船舶能效增至20%,而2024年后建成的船舶能效需达到30%,营运船将建立改善能源效率机制,实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2.2国内航运业的节能减排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实施,受国际大背景的影响,我国航运业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如制定了节能减排措施,编制修订了相关部门规章等,但是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节能管理机制不不健全
随着交通行业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有交通节能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而行之有效的节能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行业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抓手,使得国家、行业相关节能文件得不到充分的落实。
2.2.2运力结构调整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
实施运力结构调整是航运业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表现为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船舶吨位,从而大大降低燃油单耗,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和手段。
2.2.3节能基础工作薄弱
航运业能源消耗统计、节能标准制定及节能措施研究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不仅造成政府的宏观节能决策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而且使节能监管缺少技术标准的支撑。目前,航运业虽然有能源消耗统计报告制度,但航运业能源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能源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2.4能耗增长源头控制尚不完善
航运业尚未建立限制高耗能设备的准入机制,使行业能耗增长的源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新建船舶及购置的二手船舶投入运营前没有经过必要的能效审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其结果必然是继续走“先浪费、后治理”之路。
3.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
航运业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多、任务艰巨。因此,明晰各项工作的关系有利于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低碳发展。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3.1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航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使航运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行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4]。
3.2完善体制和机制。
实现航运低碳发展,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航运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如可交易许可制度、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等。通过政府推进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有效促进航运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落实,形成节能减排工作有部门主抓、有相关部门协助抓、有业务部门具体抓、各方面共同协作并努力推进的工作机制[5]。
3.3建立健全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在行业现有能源统计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航运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建立航运业能耗排放清单数据库,增强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4提升航运核心装备的能效水平。
通过制定新投入市场船舶的能效和排放限值准入标准,禁止不符合节能减排标准或要求的船舶投入船舶运输营运市场,从源头上控制航运船舶高耗能和高排放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航运低碳发展。我国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如何分解和控制上述目标,市场机制是有效方式之一。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将低碳市场机制建设与低碳政策机制建设有机结合[6]。
3.5加强航运企业能力建设。
进一步明确航运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航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体系,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涉及航运全过程的节油技术和措施的应用,加强节能减排替代性技术的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
结语
提高船舶能效,促进航运业低碳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必然会加快航运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有关管理体制的转变,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中国航运主管部门、航运企业及有关单位只有积极行动,及早应对,才能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不会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落后于发达国家。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迎接挑战,赶超世界航运、造船强国,在新的历史起点占据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碧英.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J].工程研究,2012,4(3):260-269.
[2]叶丹.低碳经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J].水运管理,2010,32(9):17-19.
[3]李建丽,真虹,徐凯.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比较优势[J].水运管理,2010。32(3):14-16.
[4]徐建豪,龚安祥.中国航运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1,34(11):42-44.
[5]王清斌,杨华龙,杨增海等.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0,26(4):72-75.
【关键字】暖通空调;节能减排;设计原则;优化设计;新能源;设计参数;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暖通空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大的能源消耗,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应运而生,做好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能够有效降低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实行可持续发展。因此暖通空调需采取节能减排的优化设计,重点在暖通空调运行的过程中实现节能降耗,避免暖通空调的资源消耗过度,强调节能减排优化设计在暖通空调中的重要性。
一、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设计原则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节能,在节能设计过程中,热舒适指标是实际应用的指导。对于热舒适指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劳动强度以及辐射温度。对上述因素进行合适比例的探索和组合,对舒适和节能进行现实协调。并且对建筑物的导热性进行适当的围护,对室外的气候变化进行应对,保证室内的舒适性。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1 动态性原则
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优化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优化设计中提出动态性原则,利用动态性的方法,不断改进节能减排的设计,促使暖通空调达到节能减排的标准,最主要的是利用动态性原则控制暖通空调的设计,保障其与建筑工程的和谐相处。暖通空调的动态设计决定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促进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发展。
1.2 技术性原则
技术性原则是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优化设计的根本,通过技术改进暖通空调的设计,促使其具有最大化的节能效益。暖通空调设计中的技术性原则,可以在根本上找出设计中消耗比较大的点,进而依照节能减排的要求,优化改进设计方式,发挥技术性原则的指导性。
1.3控制室内空气品质
通风量大是暖通节能空调的设计趋势,解决空气质量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对室内气流进行合理的排风、进气,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提高,不仅保障了室内空气质量,而且达到了节能目的。
1.4重视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建筑的节能应充分考虑当地特有的自然调节,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在考虑当地的风向,地形,辐射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出适合当地气候特色的空调方式,这是空调节能的绿色思路。
二、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优化设计
2.1改进暖通空调的运行方式
随着节能减排的发展,暖通空调优化设计中引入了变频技术,其可根据室内的需要,自主调节暖通空调的运行方式。例如在办公楼、商务类建筑内,暖通空调对变频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变频运行状态的暖通空调,实际消耗的功率远低于传统运行方式,可以节约30%~50%的能耗,所以变频技术普遍应用在公共区域比较大的建筑工程内,目前逐渐推行到民用建筑工程内,目的是通过变频式的运行方式,控制暖通空调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2 积极推进新能源的应用
新能源是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如太阳能、地热等,而且此类新能源具有可再生的特点。暖通空调节能减排设计中应该积极落实新能源的应用,采取新能源优化暖通空调的设计。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新能源是太阳能,例如:利用太阳能构建热泵系统,用于降低暖通空调对传统电能供热的依赖性,同时体现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的优点,改善暖通空调的运行环境,既可以优化暖通空调的消耗,又可以减少运行中的污染,遵循节能减排的思想。
2.3合理的选择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参数
室内温度取值的高低与建造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密切相关,经调查研究表明夏季制冷条件下,室内温度每升高1℃,能耗将会降低10%左右; 冬季制热的情况下,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8%左右。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室内温度计算取值能够有效地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一般民用建筑室内供暖和制冷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标准进行了科学合理严格的规定,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制冷不应低于25℃,居民建筑和办公室室内冬季采暖温度不得高于20℃。
2.4控制暖通空调的新风环节
暖通空调的新风供应是能源消耗比较大的环节,如果暖通空调的新风量较大,直接加重了空调运行的负担,促使大量的电能负荷投入运行,但是不能全部转化成新风供应,由此增加了暖通空调的运行电量。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优化设计中,应该控制暖通空调的新风环节,主动调整新风与送风的比重,合理安排暖通空调的新风量,避免新风量供应中消耗过度的能源。
2.5 推进热能回收再利用理念
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优化设计中可以发现,暖通空调的热能可以实现再利用,提高热能资源的利用效率。暖通空调运行中散发出诸多热量,针对此部分热能资源实行再回收设计,重新利用暖通空调的消耗热能,避免暖通空调的热能过度损失.
三、结束语
节能减排应注重能源节约和排放标准降低的双重效益,注重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暖通空调节能减排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并且是建筑工程的重点项目,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工程内容,其与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外,这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暖通空调设计的从业人员应本着以用户的切身利益的服务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2]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空气调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黄光平,曾小磊.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优化设计[J].科技风,2012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资能减少废弃物和环境和有害物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一、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降低20%,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贫乏,引发更加极端事件增多灾害,温室气体排放一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住,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应对全球变化迫切需要。实现我省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了加强节能的决定,制定了促进工作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节能减排的发展情况
1.节能减排现况
近几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省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万元GDP综合能系效,主要污染物与上半年相比连年实现了“双下降”。2007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0.982t标准媒,同比较降低4.01%;2007年在活化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带来的增量基础上,完成了江西省政府年初确定的些削减化学需氧量(COD)4×103t,SO2 1.027×107t目标,2项指标排放量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1.10%和2.06%据最新数据,2008年江西省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COD和SO2排放量分别下降4.5%以上和3.4%以上。
2.节能减排的未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省能源消费总量由1995年的2391.7万吨标准煤增长5053.8万吨标准煤,但同期万元GDP能耗由2.04吨标准煤下降到0.92吨标准煤。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加大水电开发力度,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2007年,全省水电装机达到362万千瓦,农村沼气户用达到134万户。到2015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7年的0.92吨标准煤下降到0.72吨标准煤,降低20%以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到2015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我省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着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施《江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两高一资”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和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工程;组织开展 “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提高公共节能意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减少了能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
3.存在的问题
有的城市节能减排意识不强。一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落实减少能源消耗,削减污染物的清洁生产措施;一些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节能减排是一种负担;专业人才匮乏监督手段落后。目前,江西省仅有南昌,新余,萍乡等地设置了专门机构从事节能监测工作。大部分设区没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队伍人员严重不足,节能排放服务体系丞待建立。政策扶持不够,管网建设不配套。虽然,江西2009年已决定设立节能专项基金,但在怎样综合利用率由省内还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发。工业园区建设不规范节能减排产业链难以行成。江西省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未得到开发利用,生产的企业还不多,具有巨大潜力的节能产品市场发展不足,难以行成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
三、节能减排的气象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我省省政府成立应对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全省应对节能减排的重大问题,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我省节能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
2.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我省已出台的森林和水资源管理、鄱阳湖湿地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加快研究制定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可再生能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地方性法规;完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政策措施;把应对的相关要求纳入节能减排发展规划,为实现节能减排各项目标提供保障。
3.提升科研水平,推广新型技术开发应用
加强我省气候变化科技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学术交流;加强节能减排科技项目建设,重点研究提高能效和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固碳技术,必须开展高效节能与污染控制计术资源循环利用计术开发利用等适应性技术研发。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大力促进节能减排、节水和适应性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产业化。加快天气气候预测、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代气象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4.加强项目合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水电、风电、垃圾填埋气、煤层气、低温余热发电等领域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建设,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改善生产工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高效生态农业、环保型工业、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和湿地保护、绿色贸易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利用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技术加强项目合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打造世界低碳经济与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提高节能减排能源发展。
5.拓宽节能减排筹资渠道,加快工程建设
加大我省气象科研经费投入,促进气候变化领域基础学科研究和新技术开发;争取清洁发展基金,在一部分城市、工业园区、企业集团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垃圾填埋气发电、废弃物综合利用、新型能源开发等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产业发展;在不违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资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共管理和决策能力。
6.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行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开展应对节能减排宣传活动。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意识;开展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世界环保日、植树节、“地球一小时”等活动,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和排行动;建立健全气候变化信息制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
四、结 语
进一步强化我省气候变化业务,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紧紧围绕江西防灾减灾的工作,应对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开展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开发评估的工作,做好节能减排的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一、我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学苏北精神,促__跨越”为契机,紧紧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工程治理,完善过程控制,狠抓目标落实,初步形成了发展加快、能耗降低、环境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20__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5位;万元gdp能耗1.48吨标准煤,比20__年降低8.67%,连续两年降幅均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52吨标准煤,比20__年降低14.28%。今年上半年我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4.66%。20__年,我市认真实施《__市20__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经国家环保部核查确认,8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削减二氧化硫21476吨,21个cod减排项目削减cod11349吨,扣除gdp增长及自然增长因素,与20__年相比,二氧化硫和cod分别下降14.08%和17.48%,经同比例调整后的二氧化硫和cod削减率分别为11.11%和5.07%。我市主要污染物削减幅度居全省前列,其中二氧化硫削减幅度仅次于青岛市,居全省第二位。20__年,我市确定实施污染物减排项目74个,新增减排项目3个。依据gdp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计算出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并按全省同比例调整,最终得出我市今年上半年主要污染减排量,cod排放量减少6.52%,但由于新增三个项目中,有两个是二氧化硫排放项目,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1.4%。总之,我市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市与省政府签订的“十一五”节能(万元gdp能耗降低23%)减排(20__年底前将二氧化硫和cod总量分别控制在11.6万吨和3.93万吨以下)的总体目标,市政府下达了“十一五”节能减排责任指标,并按年度与县市区、重点用能排放企业签订了责任书。市政府先后出台了《__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__市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试行办法》、《__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项目市场准入、企业扶优限劣、工作督查考核、责任人奖励惩戒、“一票否决”问责等一系列办法措施,形成了一套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保障机制。为加快推进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经济战略转型,市委、市政府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济发[20__]10号),确立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特别是强化了问责制和责任考核,明确了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单位和企业,一律不能参加评先树优活动;完不成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不予提拔重用;完不成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不能享受年终考核奖励;完不成节能减排责任目标或在节能减排中有违法行为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不能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的责任。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完善、运转有序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体系。
2、调整产业结构,科学推进节能减排。围绕经济战略转型,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工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济发[20__]18号),通过结构调整、项目带动、自主创新推动节能减排,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对小型火电机组、炼钢、水泥、造纸、酿造等行业落后产能,加大关停淘汰力度。坚持增量与调整存量双管齐下,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改造一批有市场、有效益但工艺落后、能耗高的企业;淘汰关闭一批能耗高、环境污染超标的企业。集中抓了国宏50万吨甲醇等255个过亿元项目,促使我市资源性产业投资大幅回落。去年煤炭投资比上年下降23.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5%,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了83.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了30.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2.3%。着力抓好节能项目技术改造,年可节约标准煤243.79万吨。由于产业调整对路,措施得力,节能减排成效十分明显。研发了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壮大了一批节能环保产品,培植了一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实施了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突破了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制约的“瓶颈”,启动了“百万房顶”太阳能计划。
3、突出重点领域,依法促进节能减排。借助我市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重点培植了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兖矿集团、济矿集团的“煤--电--化--建材”、“煤—焦—精细化工”,太阳纸业、华金集团的“植林(苇)--造纸—废水治
理—再植林(苇)”等。针对重点用能排放大户,市政府筛选了100家重点企业,与之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促使企业将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和个人,并与经济责任直接挂钩。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公布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对擅自停运治污设施、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的企业依法从严查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组织大规模的执法活动,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企业大力开展废水、废气、废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农村大力推广“一池三改”、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培植了__新世纪秸秆汽化、汶上蒙牛牧场沼气池发电等一批典型。
4、完善激励机制,正确引导节能减排。近年来,市政府始终把抓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先导,凡涉及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颁布后,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并在新闻媒体上开辟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专栏,推广先进典型、曝光违规行为。在全市开展节约一度电、少用一升水、资源节约进万家宣传,提高了全民的节能意识。紧紧抓住国家、省对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支持的机遇,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节能减排改造奖励补助资金。按照《__市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__市节能减排奖励办法》,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每年对各县市区和重点用能排放企业进行严格的百分制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企业和好项目进行表彰奖励。
二、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任务和压力依然很大。一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我市节能减排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尽管07年万元gdp能耗累计降幅居全省第三位,但仅完成目标的96.51%,“十一五”后三年必须年均下降5.529%以上。水污染治理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个别河流水质距要求和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洸府河和老运河的水体污染近期反弹,水质处于省辖淮河流域河流的后几位,形势不容乐观。二是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全民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没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部分单位、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足,存在重产值、重税收、重贡献而忽视节能减排的现象。没有真正把节能减排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责任目标、工作措施、政策激励等还不到位。三是节能减排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基础工作还较薄弱,实时监测监督难度大,缺乏制约力和可操作性。有关单位和部门没能把节能减排工作与评先树优有机结合起来,部分企业节能责任还没有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四是一些节能技术尚不成熟,设施还不够完善。政府和企业对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投入不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措施不配套,中水回用工程发挥效益不够。
三、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我市的能源、环保形势,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成效,让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到农村、进家庭。要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国家和地方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源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节能减排全民活动,倡导节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格局,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完善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要落实好国家、省和我市已制定的各项节能减排政策,确保按政策奖惩兑现。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节能减排任务重、形势严峻的实际,出台操作性强的措施,利用包括行政、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手段,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引导扶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采取补助、奖励的方式给予支持,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预算,落到实处。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科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分解到企业和单位,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各级机关要率先垂范,制订并实施机关能耗定额标准,抓好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加强政府绿色采购,在节能减排中发挥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