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专业能力

护理专业能力

时间:2023-06-07 09:34: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能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专业能力

第1篇

1良好的职业精神

1.1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一词英文是这样书写的:professionalism。在2008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第4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中的解释是:职业特性、职业作风和职业化。美国Amefi.CarlCoUegeofSurgery继续教育教材中职业精神的定义是:①医务人员要勇于坚持承担专业责任,坚守道德原则,表现出尊重、同情和诚实的态度对待患者和社会的要求,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②表现出对待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推动科学的发展;③遵守与医疗相关的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④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适当的积极反应。除职业本身性质外职业精神还覆盖了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

1.2护士的职业精神基本内容

1.2.1勇于承担责任,坚持道德原则

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了护士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明确界定了护士应尽的责任,同样也赋予护士承担责任的义务。

1.2.2尊重、同情、诚实的工作态度

护士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要先尊重他人,同情患者。护士的职业精神要求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就必须具有一颗同情心和爱心、诚实心。护士的职业精神实际上是护士价值观、人生观最直接的折射,表现出对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1.2.3信守伦理原则,维护患者权益

遵循伦理道德原则是护士的职业精神中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日常的护理活动和与患者的交流中须恪守伦理道德。护士在工作中应当依照《护士管理法》等医疗法规、制度把握自己,尊重患者应有的知情权、隐私权等。

1.2.4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良性反应

作为一个优秀的护士要善于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通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患者、家属进行良性沟通,对功能障碍者、重症患者应作出职业化的反应和服务,体现良好的护理职业精神。

1.2.5团结协作,恪守道德、责任和伦理

护士的职业精神还包括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诸如护士之间协作、与医师配合、与医技合作,涉及到与医疗、护理活动有关的所有内容,此类的协作是护士专业技能、文化修养、情商的具体体现;同时所有护理工作,都应恪守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职业精神。

1.3护理职业精神的意义

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新时期提高工作效率的推手,是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以及职业活动的指南。职业精神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为知识、技能与能力只是技术层面的保证,只能保证他们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而不能保证他们较好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实施组织管理者预定的行为。而职业精神是决定工作者是否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干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的人才能在职场竞争中胜出,成为岗位群的骨干或中坚。

1.4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1.4.1树立职业精神理念

一个国家要有民族精神,那是国魂;一支军队要有战斗精神,那是军魂;同样,一名医护工作者包括护士也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那是医魂。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包括对护理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的激励,以及对护理事业的热忱,而执着的职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1.4.2建立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培养职业精神,应当从护理教育源头抓起,在学校开设护理职业精神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教育课程应确立学生职业定向,完成自我设计与期望,有目的地进行职业精神培养,调动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热情,焕发出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通过她们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培育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可定期邀请护理学、精神心理学、人文学科的专家,为学生举办心理学、护士职业道德、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等系列讲座,增加理性认识;还可开展医患角色互换活动,充分唤醒护士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职业精神的认识[2]。

2专业能力的核心能力——学习能力

2.1专业能力的内涵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的日益增高,如何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提高专业能力,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专业能力也称从业能力,主要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3]。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要求人才具有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比掌握已有知识更加重要,它是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2.2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2.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感觉到自己需要,才会激起积极性。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4]。

2.2.2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护理学科知识与医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交叉性,护理专业学生要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就必须具备纵横结合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知识结构必须依靠学生的较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才能建立[5]。如果没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就无法根据护理工作需求随时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无法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心应放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增强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2.2.3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学生思维表达能力是其他能力的突破口,它要求学生勤于思索,善于分析,长于表达,这也是现代职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训练思维的多向性、聚焦性、发散性、迁移性、创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方法。教师应注意搭建培养表达能力的学习平台,教学中多提问,多组织讨论课,开展第二课堂,开展文体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各抒己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2.2.4学习能力研究

从我院2007级高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对照组,从2008级高职护理班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实验组,此6个班学生在入学时进行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是经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对照组是未经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取上述2组6个班学生的外科护理成绩作为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研究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取2组6个班学生的外科护理成绩作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两总体差异具有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上意义。2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533,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在四个分数段中进行分组比较,在大于等于90分、80-89分的两个分数段上实验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8.37,χ2=63.21,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在70~79分、≤69的两个分数段上实验组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0.85,χ2=87.00,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说明经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明显提高。

3通用能力

3.1通用能力的内涵

通用能力是指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为社会组织和个人发展带来额外附加利益的能力,是劳动者能够生存、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核心素质,是任何一个从事社会职业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部分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6]。各类组织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比起专业技能本身,更看重应聘者的通用能力。护理教育应该从单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转变到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并重培养的发展方向上。

3.2全面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

3.2.1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首先,担任院、班级的学生干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管理日常事务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班级干部可以采用轮换制。同时,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不同方式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3.2.2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限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时间又是一个变数,善用者则多,不善用者则少。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很好地利用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每个学生应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3.2.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要建立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增设有关课程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比如增设演讲与口才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增设社交礼仪训练课程,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训练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增设团队建设方面的训练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增设创业课程,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主题的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4培养通用能力的研究

从我院2007级高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对照组,从2008级高职护理班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实验组,此6个班学生在入学时进行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是经过通用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对照组是未经通用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取2组6个班学生的教师评学资料作为通用能力研究资料,2组学生评学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9,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实验组的8项评学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9,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这表明经过强化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通用能力。教师对2组学生评学分数分布与比较,实验组:±s=94.19±2.33;对照组:±s=80.66±4.66,t=20.79,P<0.05。

4职业心理素质

4.1职业心理素质内涵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心里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自身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已成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7]。

4.2塑造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

要使学生胜任护理工作,需要塑造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4.2.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配合医生处理病人。临床疾病复杂多变,需要对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准确并迅速处理。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途径有: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②应用训练观察的手法;③培养细致的观察力。

4.2.2良好的思维力

临床疾病的特点是复杂多变,学生毕业后都将独立工作,面对临床各类复杂的问题,因而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①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思维力;②发放思维钥匙,开启思维大门;③启发教育,提高思维力;④完善知识,发展思维;⑤促进批判性思维。

4.2.3坚强的意志力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异常艰苦,坚强的意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意志在个性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她们如下意志品质:①坚韧性,使之具有坚持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能力;②自制力,培养她们控制自我,克服冲动情绪,及时适应外界环境的条件变化;③自我调整能力;④承受挫折能力。

第2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 学生 多元文化护理 培养

1. 前言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成为各国医学界一项难题。据一项数字统计,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急需200万护理人才。涉外护理专业必成热门专业。而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护理的能力,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2. 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人员的流动性也随之不断增大,护理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不同护理需要、不同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影响,这也就需要广大的涉外护理人员对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风情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政治人文有所了解,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彻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交叉的、复合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我们以护理对象的饮食文化为例,如果护理人员不科学化地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那么也就不能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处理和引导,如我国南方有些民族的饮食中还有吃“鱼生”的习惯,往往很容易出现肝吸虫、血吸虫感染,甚至还可能转变为肝癌。因此,在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这些内容,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3. 如何有效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

(1)强化涉外护理专业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大,强化涉外护理专业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是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的必然前提,无论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多么美好,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教学潜移默化。首先,应该给教师创造机会,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去参加国内护理、国际护理教学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多元文化素质。其次,教师应该要树立“大文化观”,开展大量的非职业化阅读,广泛涉猎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同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多元文化与涉外护理的关系,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的方法和内容,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充分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为提高教师队伍的外语水平,每年安排1~2名在职专业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或学习进修;每年安排1~2名教师赴国内重点外国语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培训;每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2)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教育接轨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对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办学理念、强化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应该争取与国外的1~2所同类院校结成友好学院,争取每两年组建一次师生代表团赴国外交流访问;安排师生定期交流访问;鼓励教师参加中外护理教育学术交流;开辟新的交流渠道,与1~2所国外或港澳同类院校建立合作交流项目;每年尽量安排1~2名在职专业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或学习进修;并争取聘请外籍教师来学校执教。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院校及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人才优势,争取在建立CGFNS的培训点,成为出国护士的培养基地和中介机构,使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多的出国工作机会和条件。

(3)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深入开展适合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改革,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与社会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方式,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讨研究、感悟体验、评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办好校园网,设立远程学习栏目,广泛开展远程教学、远程辅导、远程答疑、远程作业批改、远程心理咨询等的实验,建立富有特色的远程教育系统。同时,要注意课堂场景模拟。国际护理考试(NCLEX)、美国护士资格鉴定考试护士出国考试(CGFNS)等一系列考试都大量涉及对多元护理文化的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来给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就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外的护理文化。如西方国家和我国不同,他们提倡个人奋斗和独立自主,如果护理人员在生活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或者扶他们上车等往往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对于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

(4)提供多元护理文化讲座

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是不能突飞猛进,而需要潜移默化。多找机会安排专家学者来进行多元护理文化讲座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是多安排外籍教授讲座,可以就世界各国的文化价值差异、风俗禁忌、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进行广泛的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多元文化护理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晓莉, 彭幼清, 俞海平, 徐励. 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 2010(S1):125-128.

[2]马亚宁. 多元文化护理在离退休患者中的应用[J]. 青海医药杂志 , 2008(05):133-136.

[3]季瑞芬, 刘映霞, 张立杰, 李艳丽. 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老年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5(01):105-109.

第3篇

一、老年护理专业定位及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角色

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角色不断增加的老年人的个体和群体特点决定了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护理者,而是健康照顾与促进者、教育与咨询者、协调与合作者、组织与管理者、研究与应用者等多种角色的综合体。老年护理专业人员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解决老年人的失禁、进食、跌倒、睡眠、皮肤、意识、智能障碍等专科常见护理问题。同时作为健康促进者,帮助老年人改变其生活方式以实现最佳健康状况,帮助老年人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教会老年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病情,如何照顾使老年患者更舒适,对老年人常见病进行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在医疗团队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在个案管理模式中,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全面负责患者在疾病转归过程中所有与治疗相关的事务。一方面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与医生进行协调沟通,协助医生做出判断和决策。有研究表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对新出院的老年人进行随访,明显降低了老年患者的再入院率。但是,护士并不是万能的,为了老年患者能够获得更专业的整体性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还应与营养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同时,每位护理人员都是管理者,既要管理和监督护理助手的工作,还要负责老年患者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统计,老年患者健康档案的整理与统计,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另外,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研究者的角色对于老年护理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将科研成果用于指导老年护理实践,可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做好老年护理工作时开展研究并不是主要目的,而应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的整体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进步。因此,老年护理专业人员身兼多种角色,只有经过系统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才能胜任每个角色。

二、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

1.国内外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标准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最早始于美国,继而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美国高等教育老年护理协会、美国护理联盟等部门制定了《美国护理本科教育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标准及课程指南》,其中包括了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高质量护理的核心能力的11项模块: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健康评估;专门技能;健康促进、危险减低及疾病预防;疾病管理;信息和健康照顾技术;伦理道德;人类多元化及跨文化护理;健康照护的全球化;健康照护系统和卫生政策。这些能力能够指导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和临床实践,确保学生在所有环境中都能胜任老年护理工作。美国老年学会建议老年护理专业学士课程培育其成员应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增进健康促进及安全的能力;评估照顾需求的能力;拟定照顾计划及协调相关服务的能力;专业间团队合作的能力;支持照顾者的能力;运用资源的能力。我国老年护理工作逐渐从医院过渡到养老机构、社区、家庭,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艰巨,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的责任感、爱心、耐心及奉献精神是老年护理专业人员需具备的最重要的的素质;博专兼备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研究表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应具备法制观念、熟练的操作技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护理专科技能在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中排在首位。另外,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能力、自我防护能力也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迫切需要的。颜君等综合从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和有关临床专家分别来自养老院、综合医院老年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确定护理本科生在完成老年护理的学习后,能够具备:评价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教学能力;知识综合能力。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由7个一级指标组成: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素质个人专业发展;教育指导能力。通过对4个地区10个单位的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确定了老年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独立判断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应对老年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干预及心理咨询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等。我国关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处于分散状态,研究中尚无将能力和核心能力做出明显区分,缺乏系统的核心能力标准。因此,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在借鉴他人研究结果的同时还要考虑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标准,并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不断完善其核心能力标准。

2.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能力本位教育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澳大利亚的老年护理教育基本可分为4个层次,中专、高职、大学本科以及硕士,每一个教育层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各司其职,并以中等专科职业教育为最主要的工作人员。中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培训的是老年助手,他们主要从事生活护理工作,高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培养登记护士,登记护士的工作内容为除侵入性操作以外的所有护理工作,并接受注册护士的监督与管理。大学本科阶段主要培养注册护士,从事较为高级的护理工作,如静脉给药、伤口评估及护理、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同时还要对登记护士和养老护理助手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授予老年护理方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学高校从事老年护理教育工作或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在职护理人员可以接受老年护理培训,接受过老年护理培训的护士更容易注意到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对于早已迈向高龄化国家的日本很早就已开始重视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日本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按照学历水平由低至高分别是护理员、助理护士、护士、老年专业护士、老年专科护士。我国老年护理学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护理院、老年病院、老年公寓。现阶段,老年护理领域的专门人才非常匮乏,专科护士培养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有少数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构建了“德技并重,工学结合,课证相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设置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培养老年护理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类型养老机构及其他相关领域,也能胜任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护理工作,服务对象主要为健康、亚健康或患病老年人群。该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培养老年护理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各个层次的培养都已经开始,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但是各层次的老年护理教育都处于探索阶段。

3.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评价采用模式分析法对相关文献及3家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描述分析,设计了2个半开放式问卷,通过专家咨询法搜集研究对象的意见,形成了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量表,该量表经预试验和目标人群的调查证实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信度,但该研究的目标人群仅限于南宁市。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已有报道,但各指标所占权重并未给出明确界定,尚待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标准、培养及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高素质、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缺乏是我国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调查显示,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缺乏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无论在培训时间、次数和内容上都无法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因此,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借鉴国外经验,逐渐完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进行分层次培养,并对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职能进行界定。老年护理专业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的老龄化特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发展前景。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借鉴发达国家老年护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孙丹丹王艳梅吉珍颖

第4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43-02

国际社会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视为老龄化社会[1];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53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养老服务和保障等面临巨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2]。目前,我国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护理方面的人才却严重匮乏,直接制约着老年护理的发展。因此,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就成为护理教育在“银色浪潮”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现实问题。老年护理最早出现于美国,1900年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1961年设立老年护理专科小组;1966年成立美国护理协会老年护理分会;1975年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老年护理杂志》创刊;1976年提出发展老年护理学。瑞典在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日本从1961年开始实行全民健康保健,1973年开始65岁及以上的老人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从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中可见,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培养内容均有较高要求。

一、我国目前状况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数量也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各层次护理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较晚有关。在高等院校,老年护理学于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被列为必修课程[3];为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老年护理教育的研究必将进一步的增加、扩展与深入。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据调查,65岁以上老人的两周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9倍,达46.6%;我国目前患痴呆的老年人口已高达600多万人,每年还有大约30万老人加入这个行列[4]。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世纪里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非常缓慢。

二、方法

1.调研。我们主要针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需要开设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①调研组。主要对乐山、眉山两地的综合医院和老年病专科医院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的单位包括:乐山市人民医院、乐山市老年病医院、乐山市中医院、乐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眉山市中医院、乐山市福利院、眉山市福利院、乐山市民政局、乐山市卫生局、眉山市民政局、眉山市卫生局等10余家综合、专科医院、相关行政部门。②调研对象。主要是:乐山市、眉山市区内各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临床医师、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全省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同行。③调研方法。进行实地访谈、信函调研、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召开专家访谈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等。

2.调研报告形成。调查乐山、眉山地区等十余家医院,对老年护理的需求情况是100%,都需要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护士。经了解,目前四川省尚未开设有老年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学校。通过调研了解医院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专业方向(老年)开设必要性及课程设置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交由各教研室讨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讨论形成正式报告。①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意义。乐山市早在199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末,乐山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58万,占全市总人口(350万人)16.6%。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5.7万人,90岁以上老年人8789人,百岁老人342人,最高年龄达110岁,纯老年人家庭人口5万余人。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我市养老服务机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日益加重。养老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有较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需长期照料的老人,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备相当的医疗、护理知识。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拥有庞大的数量的社会岗位群体。②老年护理专业的地方需求。乐山市人口有300多万,而65岁及以上人口40多万,占12.2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医疗卫生方面的人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对乐山市各种产业的建设以及健康和谐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对的制约作用。老年护理人员成为紧缺型人才,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明显滞后,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几乎是一项空白;对于地方需求而言,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开展。养老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有较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需长期照料的老人,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备相当的医疗、护理知识。根据我院2013年、2014年专业调研统计,乐山、眉山两市护理人才缺乏,特别是老年护理人员及高级护理技术人才缺乏。乐山、眉山两地市护士缺编数6930左右(按“十二五”全省医疗机构床位、人员配置规划)。调查、统计显示:乐山、眉山两地市需要一批高层次的技能型护理人才(见表1)。③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目前,我们已经拟定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护理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方法,会本专业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国内外护理事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能在国内或国外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线并进,基本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护理能力三能合一”的大专业、小方向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①增设了高职老年护理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了老年心理健康、老年营养与食疗、老年护理(含老年用药)、老年康复、老年口腔护理、老年照护等6门课程,共计200学时,加上原专业课程模块中老年护理学和老年精神护理共264学时和老年方向课程见习、临床老年护理集中实习等。②修订确立了综合医院和养老机构两段式(医院8个月、养老机构1个月)毕业顶岗实习;与峨眉山市养老院、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等签订合作协议,确保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学生的顺利实习。③增加人文课程,提高人文素养。采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增加了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礼仪与护患沟通等人文课程,2个模块共计64学时;从而形成了突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四、专业团队建设

老年护理师资水平直接影响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师资水平提高离不开团队建设,专业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整体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组建了老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配备有专业主任,鼓励专业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学校能否满足学生择业的需要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生源以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通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将护理教育理念、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理念和课程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转变观念、锻炼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的目的,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我们通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建设,培养出医院用得上、能从事老年护理的专科护士;同时,也加快了我院老年护理专科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为本地区老年协会在职人员、养老院管理人员、养老院护工提供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基地。

参考文献:

[1]李法琦,司良毅.老年医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2]翟德华.当前我国民营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短缺的经济学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1).

第5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综合能力;对策研究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所暴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我国新医改方案实施之后所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不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融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这些都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人类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护理行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继续扩大,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仍然在日益增加。提高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同样是卫生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培养具备职业综合能力的护理人才的教育改革更是势在必行,是当前护理教育面临的重大改革任务。

一、护理专业职业综合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职业精神

包括勇于承担责任,坚持道德原则;尊重、同情、诚实的工作态度;信守伦理原则,维护患者权益;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良性反应;团结协作,恪守道德、责任和伦理等。

2、学习能力

包括必须具备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为重病人的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评估病人的能力;护理管理基本能力等。

3、通用能力

包括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4、职业心理素质

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职业性格等。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

1、在教学目标层次定位上存在模糊认识

我国职业院校护理教育在层次定位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压缩本科医学和护理课程,按照学术型模式进行培养,抹杀了高职鲜明的职业特色,失去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属性,致使护生实践技能不强,毕业后不能马上顶岗工作。二是简单扩充中专护理课程,过分强调操作技能,忽视在信息社会中,对护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体要求。

2、课程体系偏离护理职业要求,缺乏护理特色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特色。具体表现是:①课程设置套用本科医疗或护理培养模式,例如,公共基础课内容偏深、偏难,应用性差;医学基础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临床专业课往往偏重于医疗,与护理学无关的内容较多,而且在有限的护理内容中偏重于护理理论,轻视护理实践。此外,课程门类也过多,超过了“必需”、“够用”的原则。②课程设置套用中专护理培养模式,对护理社会人文课程涉猎较少,致使护生缺乏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模式: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理论教学内容围绕疾病护理这个中心,主要讲授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疾病护理,学科特色不强,几乎与培养医学生相似。

(3)实践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实习主要安排在学生的毕业实习期间,这样与理论教学间隔的时间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强化,临床实习时只能再从头学起。实践教学方法多采取只在模型人身上模拟的方法,重视操作程序、缺少语言沟通,使学生口头语言交流能力不强,缺乏对人的情感关怀。实践教学考评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材与备课:

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更新速度的临床护理要求,部分高职护理教师不能按照整体护理思维的框架教学,不能做到不断地充实护理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是说教师不能突破教材,使教学滞后于临床实际。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些院校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对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还相当陌生,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方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人文精神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未能显示其优越性和有效性。

3、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一些职业院校教学医院匮乏,现有的教学医院各层次实习学生几乎人满为患,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少;学校和教学医院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短缺,教师忙于日常工作,实习管理不到位,不能认真落实实纲;校内护理实验设备、物品陈旧,滞后于临床实际。甚至还有些职业院校匆忙上马,根本没有护理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医院,学生只能自己寻找实习地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新的培养方案研究

构建双证衔接人才培养“一五二一”培养模式。一是建立一个平台―即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职业能力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卫生行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考试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对接。二是建立二个支持保障体系―由“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组成。一是达到一个“一教双证”目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的目标,学生双证获取率95%以上。

四、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构建双证衔接人才培养“一五二一”培养模式。一是建立一个平台―即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职业能力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卫生行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考试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对接。二是建立二个支持保障体系―由“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组成。一是达到一个“一教双证”目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的目标,学生双证获取率98%以上。本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护理行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护理人才培养过程

开展养成教育、护理专业入学教育、庆祝“5.12”护士节、技能节、创新小发明等系列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建立与“1521”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体系,按照学校为主、医院为辅的校企管理模式,明确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卫生医疗机构各专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使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即成为“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学校重点专业成立由市卫生局、省内外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及学校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专业的市场调研,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拟定、教学大纲及教材计划的修订,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审订,实验室的建设指导等,从而避免专业建设的盲目性。

2、建立与“152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按照学院为主、医院为辅的校企管理模式,明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瞄准社区护理、临床护理2大岗位群,突出护理理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护理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试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社区护理、老年护理、预防保健工作技能

根据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医疗需要,加大社区护理理论教学及社区护理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进行工学结合或顶岗实习,为他们提供生活护理。试行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顶岗实习合格的学生发放相应证明并制度化,逐步推行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学分制。

4、根据岗位需求,实现专业、专业方向与卫生行业、岗位设置的对接

高职院校的首要办学特点之一是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要充分把握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工作。2010年,我院对我市卫生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需求进行了系统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卫生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对卫生技术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对卫技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对我院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5、医院或企业深度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改革

与上海弘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医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洽谈合作,成立护理实训研发中心。2011年7月,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合办“护理爱尔眼科班”,招收学生60名,实行订单培养。与长沙市医院合作成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直接为老人提供服务。与长沙市中心医院共同开发《护理管理》课程及配套教材;加强学生在医院顶岗实习管理,在长沙市卫生局协调下,与顶岗实习医院签订就业协议;医院护理骨干为学院教学提供师资,200人次/年,开展专题讲座2-4次;学院为医院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200人次/年,并提供技术服务。

6、加强护理技能培训“五个黄金时段”的管理

即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实训”、“课余联系实训”、“课间医院见习”、实习前的“强化实训”及对应职业岗位的“毕业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7、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实践技能为目的,以满足卫生人才市场需求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

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突出三大要素: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特别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即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采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人际沟通水平。

8、建立立体化的实习、就业网络平台

在现有的59所实习医院的基础上每年新建2-3所校外护理实习基地,其中至少有1所三甲或三乙医院;在现有3个合作办学医院和3个老人院、1所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每年新开辟1-2个县级及乡镇卫生院、1个老年及社区护理实习实训点,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保障。每届学生参与护理实际工作过程的时间不少于10个月(40周),确保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时间。

9、加强特色办学,提高学生英语护理能力,为发达国家培养护理紧缺人才

我院是湖南省第一个与“中国光华国际护士基金会”开展合作的学院,并与中国光华护士基金就相关国际教育项目长期合作。教学中引入国外先进护理理念,根据“CGFNS国际护士资格认证标准”考试模式,对涉外护理专业的临床护理课重构与重组,为学生走出国门、打入国际护理市场奠定基础。与英国伯恩维尔等学院结为友好学校,为学生出国实习或深造建立了畅通渠道,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与就业,并为发达国家输送护理紧缺人才。

10、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与省考试院联系在我院设立考点,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考试,并获得相应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甄凯玉.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2]王秀彦.论职业教育中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D],长春:吉林大学,2005.

[3]孙双华.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第6篇

关键词: 职高院校 护理专业 健康评估

引言

传统诊断学随着护理发展不再满足当今护理的需要,具备一定沟通技巧采集被评估者的健康史,巧妙地对被评估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并提出及时、全面、准确的护理诊断的健康评估能力成了当今时代的护理基本功。这种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沟通技巧、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准确的判断、总结、归纳能力。学校应该如何培养专业素养高的学生,成了一个重点问题。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的教学现状

1.1学生的学习思想禁锢。

首先,学习健康评估能力并不只是学习应该具备的护理技能,应该把健康评估的救死扶伤理念深入学习与生活当中。学生对健康评估能力的学习重点仅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培养救死扶伤的理念。如学习静脉输液的时候,学生只是机械学习应该在什么地方进行注射,并没有考虑到被评估者是否害怕输液,对于针头是否有恐惧的想法,是否对于什么药物有过敏的现象。救死扶伤理念并未在护理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并没有养成健康评估能力的惯性思维。

1.2教学方式不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到期末的时候以笔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传统的评估方式不再适应当前护理专业的健康评估。尤其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缺乏对健康评估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背诵、反复记忆,并不能达到学习课本知识就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自如的效果。

1.3学校安排专职教师的缺失。

一些职高院校安排护理专业课程的时候,全部教学任务都是由内科科研教师完成。这些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直接来到岗位上从事内科教学和临床医疗的工作。这些教师通常自身缺乏护理知识和专业实训,尤其在近几年刚刚推广的临床护理面前,更是缺乏系统认识与操作。在教授护理专业知识时将健康评估课程与医学诊断课程混为一谈,教授过程与诊断学相似,没有把健康评估能力的专业特点展示出来,这是不符合护理专业教学目的和目标培养的一部分。

学校对于专职教师安排岗位不合理,没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将健康评估与诊断学当成类似课程来上,沿袭传统教学方式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所以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通过背诵记忆取得好成绩,并没有将救死扶伤理念深入到学习中。

2.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途径

2.1与医院合作培养专职教师。

当今情况下,学校在教师选择上并不是随心所欲地选择更好的具备更多实践的教师,但是学校选择医学院毕业大学生的时候,需要注重对专职教师的培养。比如:新来的教师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学校要与医院合作,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去医院进行讲座传授经验知识,并安排教师定期去医院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教师将自己在大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教师通过学习将诊断学与健康评估学分开,在授课过程中将健康评估的专业特点展示出来。

2.2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

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当今,传统理念传授教学方式不再适应当今教学。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沿袭原本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授课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任命一个组长,由内科教师带着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先给学生演示,然后学生几人一组相互教习。教师少学生多的时候,教师不能顾及所有学生的操作熟练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小组组长负责报告小组完成情况。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构,时常组织学生参加培训,进行专题讲座,不仅对学生深刻护理教育的理解有好处,还可以加强医护之间的学习,使学生从观念上提高对健康评估的认识。

2.3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学习理论知识也是如此。要想学生将救死扶伤理念铭记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和换位操作。比如:在健康评估的时候,以最好的朋友为被评估的对象,好朋友会仔细地、巧妙地采集你的健康史,对你是否对什么药物有过敏现象,是否对医院有一种排斥心理,你的热情沿用到实际情况中,也会感染到你的被评估者,对你放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换位操作,你要给自己的好朋友注射,你会关心他是不是会疼,要怎样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在被评估的过程中感到安心。这种换位方式不仅可以将自己当做别人,更可以将别人当做自己。有了这种深刻的体会,长期锻炼会使学生对救死扶伤的认识深刻,操作更仔细、更有技巧。

结语

提高职高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评估能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医院合作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专职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使传统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换位思考、换位操作。通过这些方式,笔者相信职高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一定会在健康评估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英语教学的任务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而是要加强语言功能意义和社会交往意义的教学。为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输送更多的外向型、交际性的人才,提高广大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是当务之急。

随着当今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的急速发展,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英语的口头交际能力(Hymes)。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重视的,是单纯的书面表达以及语法,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够。所幸的是,我国的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在我国许多高等学校都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在一些涉外专业中,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我校开办的高等职业涉外护理专业,顺应国际上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涉外护理人才,向许多英语国家输送了大量的精通护理又熟练英语口语的人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我们在高职护理学生进行口语教学的时候,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的:

首先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入学时整体水平都比较差,特别是英语,基础更差。大部分学生对学好英语信心不足,对英语学习也兴趣不大,更别谈是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了。

其次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对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口语教学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视。长期以来,我国在英语教学中都采用语法翻译法,过分强调发音的精准,语法的不错还有大量的书面阅读。而还是有一部分的老师在口语课上还是采用这种教学法。以至于课堂上老师的说话时间大大的超过了学生应该开口说话的时间。而教学内容陈旧,操练单一而机械,大多的课堂口语活动,其实是一种重复句型的活动。这种课堂下教育出来的学生要么就爱面子,怕出错,不开口;要么一开口,就背句型,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第三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脱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口语教学活动旨在传授语言交际能力,即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同所操改种语言的本族人进行正常交际的能力。而我们的口语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没有适时地去让学生了解各种语言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当学生使用这些语言时,往往就会不得体、不合时宜。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 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愿望会带来超常的学习效果,反之亦然。研究报告显示对某一语言的偏爱会激发学生的综合性动机。这种动机所激发的学习欲望比工具性学习动机要大得多。但是,广大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求职等等的工具性动机。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常常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第二 应了解学生的水平。根据国外的惯例,学生通常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但我们看到,以一个班为单位的高职学生,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我国的办学条件和人口现况也不允许按等级分层次的口语教学。

第三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不同程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口语教材的选用;口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创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并充分发挥教师的角色。具体来说,

1 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为无论教材有多好,都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班级、学生或教师,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当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和编排对高职学生不合适时,可以采用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例如,针对同一班级高职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使用相同的材料,进行难易不同的活动;不必刻意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

2 口语老师也应有效的进行课堂设计。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根据学生类别,学习内容,设计怎样进行教与学,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学设计应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时间的分配,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步骤,具体教学活动的目的、目标和所用的时间,以及这项活动与课堂中其他活动的衔接。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才能通过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应理解和体现学生在知识、智力、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如语言游戏、音乐、讨论、戏剧等引起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兴趣,促使他们参与。然后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和课堂活动,使学生自由地、实际地运用语言。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要求学生随机运用已掌握的语言来完成口语任务。典型的活动有信息缺口,调查、讨论及角色扮演。各类口语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演练的机会,使学生得到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真实感受;很多的口语活动本身妙趣横生,又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满自信。同时,直观的教具,如图片,电视及电影,投影都可以引入到高职口语课堂中去,寓教于乐,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转化工具性学习动机为综合性动机,有效提高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

4 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角色。教师是成功的口语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口语交流的内容、社会交际的功能,适当放低对语法的正确性、语音的标准的要求。认真观察和聆听,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打断他们的表达,应该在学生表述完以后,再给学生以反馈。教师不停的打断会破坏口语教学的目的,会提升学生的焦虑情绪。教师在口语活动中的参与要掌握好尺度,千万不能滔滔不绝,喧宾夺主;而当口语活动进行不顺时,教师要循循善诱,灵活机智,从而保证口语活动的成功进行。教师还要及时地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做出调整。也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进展做出评价。总之,一个充满热情、富有耐心、幽默、常常鼓励学生的口语教师,是广泛受欢迎的。

5 在口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的导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有其丰富的文化背景。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还有风俗习惯都是单靠学习语言本身而无法领悟的。只有理解、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从多方位加强文化教学,使同学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风土人情都尽可能的了解和接触;在课堂教学上尽量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创造深厚的英语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开展口语教学,切实加强高职护理学生的英语口语,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本校条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

参考文献

[1] 杨传普,1999,说的能力亟待加强,《面向21世纪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

第8篇

文/曹怡云

摘要:随着护士角色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对护士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本文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护理专业学生在刚进入临床实习时的需要,针对这些需要,社会、医院、学校、家庭应给予适当支持,提高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向职业护士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 需要层次理论 临床适应能力

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正确处理护患关系方法的重要环节,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迈向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评价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护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护生也正在努力地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有文献报道,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而适应状况与实习效果显著相关,适应状况越好,实习效果越佳。在调查中也发现,许多护生确实存在不适应的问题,甚至已对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阻碍了他们在实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降低他们对职业的期望。因此,提高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帮助其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适应性问题

1.工作强度大,身心受到挑战

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在工作中保持高集中、高责任的应激状态,随时准备应对突况。“三班倒”对护士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在学校一直都保持着正常的作息,而且都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不断来回奔走于病房,帮助整理床位,搬运病人,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这些都是对护生体力的挑战。许多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面临的压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影响了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

2.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操作中受伤较多

许多护生在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工作热情高,希望多动手、多参与,但由于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往往在操作中被医疗器械伤到。以针刺伤为例,在护士、医生、医疗技术人员及后勤人员中,护士接触医疗锐器,如注射器、输液器等的机会较多,被针刺伤的人数是最高的。护生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操作时容易紧张,被针刺伤的几率比正式护士更高。调查显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为88%。许多护生被针刺伤后不知道如何处理,有时甚至害怕被带教老师责骂而自行处理,隐瞒不报,事后又惶恐不安。这些都会对护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3.人际关系复杂化,沟通遇到困难

护生离开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学校,初入陌生的实习环境,每天要与形形的人打交道,面对不同的社会背景、经济情况、文化层次的人,有时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造成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困难,引发不必要的矛盾。护生经常要更换科室实习,刚适应一个科室的工作,就要进入下一科室,这种频繁的更替,也会导致护生环境适应困难。而且每个科室带教的方式不同,带教老师的风格也不一样,护生会拿一个科室与另一个科室做比较,或者拿一个带教老师与另一个带教老师做比较,然后做出主观判断。可见,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确实存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护生如果不能适应,无法在工作中被认同和接受,就将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

4.从底层做起,心理落差明显

目前,护生以“90后”居多,这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长对他们抱以很高的期望,学生自己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在校期间,护生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接触病人的机会较少,而且学生普遍对白衣天使的工作抱有憧憬与幻想。但进入临床之后,学生发现病人情况复杂,有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灵活运用,自身的操作技能也有待提高,而且许多医院已经开展基础护理工作,更加要求护生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有研究表明,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基本定义认识不清,对床上擦浴、铺床、口腔护理等生活护理不感兴趣。许多护生在实习期间,经常有失落感,认为得不到尊重和认可。

5.工作平凡,为未来发展堪忧

在医院,护士工作与医生工作是截然不同的,护理与医疗也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许多护生觉得护理工作技术性相对较低,机械性的重复工作太多,社会地位不如医生,在医院,护士还必须遵医嘱办事,只起到协助作用,个人成就感比较低。工作的平凡让许多护生都认为护理工作仅是打针、发药而已,不需要深入提高专业水平,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将阻碍整个护理学专业的进步。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简介

马斯洛是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54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五类。

一是生理需要。这是维持人的自身生存的最基本、最强烈需求。

二是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的含义是广泛的,从世界和平到个人安全,诸如免受痛苦、折磨都属于安全需要的范畴。

三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处于这个需要层次的人,能体会友情的可贵、家庭的美满,也渴望得到一定的社会和团体的认同、接受。

四是尊重的需要。如果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饱含激情,若这一需要受挫,人就会感到自卑、软弱、无能。

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们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三、需要层次理论在提高护生临床适应能力方面的应用

1.逐步调整作息,满足护生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必需的一种基本需要。调查表明,有65.72%的护士睡眠质量较差。许多医院都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式,护生必须跟着带教老师上班。由于刚进入临床,护生还很难适应“三班倒”的作息时间,出现了该休息的时候失眠,上班时又出现疲劳、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再加上工作强度大,护生们普遍感到身心疲惫。

因此,医院可以采取逐步调整护生作息时间的方式,在实习的最初阶段让护生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上下班,实习中期可以适当安排护生上夜班,实习后期可以按照科室护士上班制度安排护生的实习时间。平时还可以安排护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适当提供营养补贴,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后安排体检。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2.加强自我保护,满足护生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人们最重要的需要。为了避免护生在工作中出现伤害事故,医院首先应向护生强调自我保护意识,每到一个科室,就应该请带教老师向护生细心讲解安全防护措施和事故处理流程,举一些常见的案例,告诉护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让护生多与带教老师沟通,如果护生能力有限,就应该请带教老师帮忙,不要逞强。其次,带教老师应该经常关注自己的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合理地安排他们进行操作,多与学生交流,多给予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3.增强人际交往,满足护生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或者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获得安全感。为了帮助护生更好地适应陌生的环境,首先,在校期间,就应该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经常开展情景模拟活动,鼓励学生与不同的人交流。其次,进入医院后,带教老师应积极引导,创造机会让学生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次,科室内部应主动接纳实习生,让护生感受到科室的团结及同事之间的友谊。最后,医院可以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让护生展示风采,有利于护生尽快融入医院这个大家庭。

4.给予独立操作的机会,满足护生被尊重的需要

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独立自主。马斯洛认为,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的用处和价值。当实习进入后半段,或带教老师发现护生已有能力独立进行某项操作,或管理病人时,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工作,并在工作结束后给予鼓励并进行总结。这既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学有所获,又能使学生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使护生体会到成就感,增强自信。

5.规划职业目标,使护生努力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完成与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感到最大的快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护生在实习期间,医院可以加强对护生的职业教育,牢固树立护生的职业信心,边工作边体会护理事业的魅力所在。科室可以安排优秀的护士传授经验,让护生向前辈学习。护生定期写实习感想,有助于带教老师了解护生的心理变化,当护生情绪低落、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带教老师应积极开导,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在实习结束时,可以让护生制订未来五年的工作计划,并积极努力,朝着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井坤娟.不同层次护生毕业实习期适应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

[2]于淑梅,安秋月,邓卫红等.临床实习护生适应状况与实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0).

[3]梁晓芬,杨桂勇,陈何坤等.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

[4]张俊红.实习护生基础护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第9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R47-4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外护理专业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涉外护理专业的重视,加强其英语知识的学习,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而英语学习能力,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成为就职的竞争力。

1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对英语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教学质量,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内容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没有专业的英语教材,没有适用于涉外护理专业的教材,很多院校都设置了听力课程。但是没有设置相关的口语课程,部门学校只对学生讲述基础的英语知识,没有给学生讲述有关系方护理专业及西方文化知识,学生对外籍患者不理解,不能有效的完成涉外工作。

1.2教学时间安排问题

很多职业院校对涉外护理专业非常重视,但是却忽略了英语文化课程的教学。在我国现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门专业课程。但是,有的院校在安排英语学习过程中,安排了很短的实践,基本都在安排在第一学年中学习,导致在涉外护理实践过程时英语水平完全不能达到标准,几乎将所学的知识遗忘干净。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是保证基础交流的关键,英语水平不能达到标准,及时专业知识非常好,也不能在工作中发挥其作用,严重影响其就业及实习。

1.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问题

根据先关调查表明,35.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变38.3%觉得有必要进行改变,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学校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通常都停留在哑巴英语水平,与目前涉外护理专业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

1.4师资队伍问题

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英语教学的能力,还应该具备护理专业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没有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这样就造成英语教学与护理教学不连贯,严重脱节;其次就是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少教师具有高职职称,很少有学生认可老师;再次,职业院校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专业的英语教师比较少,更不用说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师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比较传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世界各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英语作为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涉外护理专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加强涉外护理英语教学:

2.1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到的知识及时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英语。另外,任务型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就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2.2教学活动的真实性

首先,职业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该按照教学过程中“真实性”的原则进行制定,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用性的原则,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

2.3对教材、教W方式进行改革

在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许多英语教材都与护理专业相配套,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语法及护理技巧,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教材不同,其特点及作用就有所不同,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且提出了合适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英语教学效果,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学习能力。

2.4设置合理的考评手段

现阶段,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考核过程中应该全方位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应该加强英语专业词汇的考核,但是不能以笔试作为重点;其次,应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对医院案例的分析与阐述;再次,就是应该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及习俗的考核。这样就能够全方位的对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进行考核,并有效的提高其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我国现阶段,在职业院校中涉外护理专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队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有效的加强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下与现阶段的教育现状结合,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只要进行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就能有效的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该专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筱婷,刘玉强,马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初步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10:892-893.

[2]李辉.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双语教学的效果探究[J].科技信息,2012,21:145-146.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专业承诺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专业承诺源于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指个体对职业的喜欢、认可并愿为之付出努力的程度[1],其最早在心理领域开始研究。护理专业承诺指护理人员为愿意从事护理专业,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而努力的行为与意愿[2],是对护理专业的正向评价。学生时代的专业承诺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对今后作为护士的专业承诺有很强的预测性[3],能反映对护理角色的认同感,进而影响护理服务质量。不同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低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水平[4],因此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亟待提高。本文围绕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展开综述,旨在为医教协同下,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供借鉴。

1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

1.1 人口学因素

专业承诺具有个体差异性,个人特征不同、经历不同、层次不同,其专业承诺水平也不尽相同。男生虽然认同护理专业价值,但相比女生而言,其对护理专业努力意愿及对专业生涯评价不高,其中在努力意愿、生涯评价两个维度上也低[5]。可能导致在学习和工作中缺少归属感。因信仰、风俗习惯及语言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不同[6],少数民族学生总水平上要高于汉族学生。农村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总水平较城镇学生偏高;非调剂生专业承诺总分高于调剂生[7]。但是因家庭、就业、志愿调剂等外界因素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其内在动机和信念不足,不能把护理职业作为个人的专业目标[8]。另外奖学金获得情况、独生子女情况和家庭地点[9],家庭月收入等情况也都可以影响专业承诺水平。就护理教育层次而言,中专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低最低[10],在本科教育中三本院校专业承诺水平显着高于二本院校[11]。不同年级学生的比较中发现,一年级的专业承诺高于二年级[12],而四年级学生评分最低[13]。因此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其专业承诺差异性的特点,学校应进一步完善个人基本资料收集,在校期间做到精准辅导。

1.2 重要个人因素

专业承诺与自主学习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希望感、归因风格中的内归因、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等因素呈正相关,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努力意愿、自主学习能力两个维度相关度最高,护理专业承诺能正向预测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4]。人文关怀能力强的学生,其专业承诺水平高[7]。希望感是一种积极动机状态,是积极心理资本之一[15],希望感水平越高,专业承诺水平越高[8]。归因风格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评价,内归因会产生积极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他们的专业承诺水平[16,17],学生专业承诺水平越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高[18],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高[19]。心理弹性指在面对危机或压力时,个体能够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提高心理弹性能够有效减轻压力,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20]。研究发现职业倦怠是一种负性的情感反应,它与专业承诺呈负相关,专业承诺较高的学生,可以以有效的状态去应对新环境中出现的困难挫折,进而消除职业倦怠[21],另外也与归因风格中的外部归因呈显着负相关[22]。综上研究,重要个人因素对专业承诺有正向或负向影响,在今后应激发正向因素,抑制负向因素,从而有效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

1.3 临床学习因素

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角色认知、做出职业抉择的关键时期,是由学生向护士转换的过渡阶段,复杂的临床实习环境以及高负荷的临床护理工作加上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应对,会降低其专业自信度,进而影响实习质量,导致实习后专业承诺水平偏低[9]。临床学习因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首先实习医院类型对专业水平有一定的影响,附属医院实习的学生在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价得分方面总体上高于非直属教学医院的学生[23]。其次,临床实习和实习经历给学生提供一个角色模范、自我表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但是研究表明实习环境、实习压力影响专业承诺,实习压力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呈负相关[5]。目前医疗环境,实习护生有较少独立进行临床护理实践[23],影响专业承诺水平;临床带教老师对专业承诺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各方面表现会对护理专业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临床带教老师多为兼职,除了教学任务还有临床工作[24],有时带教老师的批评会让他们压力倍增,影响专业承诺水平[5]。因此医院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要将护理工作理想化,要客观告知学生临床工作现状,避免心理落差。

2 干预策略

2.1 院校护理教育者

专业承诺水平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改善多环节的影响因素有效提升其专业承诺[25]。作为院校教育者应发挥引导作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提高对护理专业认知,形成良好专业氛围,知己知彼;此外,客观分析护理现状、优势与挑战等,使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动机,提高对专业认同度与忠诚度,科学、合理地认知本专业。另外,改革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增加护理实践课,提倡早期临床接触,减少护理理想工作与现实的落差感,使学生的才能优势能够更好地得以发挥。开发护生动力思维,调动其追求职业目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11]。有针对性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培养其内部归因风格[12]。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进而提高专业承诺水平[21]。

2.2 临床教学管理者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专业情感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管理部门应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提供规范系统的教学管理,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创造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对专业承诺有积极的作用[9,26]。临床带教老师作为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27],在教学管理中应不断强化临床带教老师教育责任意识,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完善和改进带教过程,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意识。良好的科室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对专业承诺有促进作用,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也可提高临床实习行为能力,加强医护合作态度[28],针对目前医疗环境现状,在临床教学中协助学生与患者沟通协调[26]。

3 小结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高低对于今后护士职业生涯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专业承诺相关性研究和调查性研究较多,而对于专业承诺影响因素模型的研究较少,且多数为横断面研究,建议今后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教学管理者,可以开展前瞻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提供具体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吕姗,董彩梅,谭朝容.中职护生习得性无助、自我概念与承诺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1:165-168.

[2] Glass L K.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rough individual action,Katharine Densford Dreves[J].Nurs Success Today,1985,2(02):35-36.

[3] Coomber B,Barriball K L.Impact of job satisfaction components on intent to leave and turnover for hospital-based nurses: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J].J Nurs Stud,2007,44(22):297-314.

[4] 蔡英杰,史,李艳娇.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1):65-68.

[5] 宋凌霞,张咏梅,曾芬莲,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与实习压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58-59.

[6] 石永乐,黄春菊,卢楷璇,等.低年级专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26):3231-3243.

[7] 郑佳映,陈雪萍,蒋佳妮,等.杭州2所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理专业承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22):40-43.

[8] 薛绍鸥,辛小林,李亚敏,等.本科实习护理专业学生希望感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J].全科护理,2017,15(31):3847-3850.

[9] 刘增霞,刘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与临床实习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2016,35(21):2992-2995.

[10] 王萌.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效果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11] 娄燕,陈雪萍,蒋佳妮,等.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06):14-16.

[12] 孔令华,申世玉,李国鹏,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心理弹性与归因风格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08):31-34.

[13] 吕妃,罗彩凤,张敏,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3):4-7.

[14] 王艳红,林秧,孙建玲,等.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3,13(09):53-55.

[15] Snyder C R,Harris C,Anderson J R.Validation of an indiviual-differences measure of hope[J].Jour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1991,60(04):570-585.

[16] Weiner B.The development of an attribution-based theory of motivation:A history of ideas[J].Educ Psychol,2010,45(01):28-36.

[17] Lu K Y,Chiou S L,Chang Y Y.A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changes from nursing students to registered nurses[J].Kaohsiung J Med sci,2000,16(01):39-46.

[18] 谢雅婷.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护理,2015,23(06):473-475.

[19] 王欣鹃.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27):3355-3358.

[20] Broussard L,Myers R.School nurse resilience experiences after multiple natural disasters[J].J Sch Nurs,2010,26(03):203-211.

[21] 徐浩岚.本科实习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2):4566-4569.

[22] 申世玉.高职在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与归因风格的相关性[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3] 吕琳,张清,刘旭.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9):629-631.

[24] 李惠萍,刘莉.“90后”实习护生临床学习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15):97-100.

[25] 王贞.“1+2”人才培养模式对护理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9,21(02):180-183.

[26] 李飞,孙宏玉.临床学习环境对本科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5):320-321.

第11篇

护理专业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非英语专业,基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所要研究的护理专业课程较为繁重,因此,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在护理专业中对于英语的认知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很多学者都大胆的进行了学习策略的研究,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完善。其实作为基础的语言学科,英语在护理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医学没有国界,很多前沿的医学知识都是由国外引入的,都是英文原著,而且许多医学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都是和英语密切联系的。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这能够实现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

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基于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就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院校对于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重视力度不够。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可以看出,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课程设置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英语教学中没有与护理专业进行很好的融合。许多英语教师就是僵化式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普遍认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较差。

(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少足够的认知,而且护理专业的学生基于对英语认识的片面性,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有效帮助,只是把英语课程作为考核项目,盲目的进行应试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进行专业的测试,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当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要求,而教师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打压,这些都不利于护理专业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

(三)忽视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由于受到学生重视程度、教师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护理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例如,很多教师不注重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推广,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应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宣传、应用和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应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得学生终身受益。例如,通过对学生英语归纳比较方法的引导,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鉴别能力,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词汇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护理专业英语属于专业英语的范畴,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其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而学习兴趣则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要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后工作与交流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其次,要不断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的意识,如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都可以引导学生多说英语、多用英语,这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快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随着英语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各种需求,因此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突出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应用性目标,对原有的教学范围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能为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例如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护理交班、协助患者进行体检、健康评估等工作方面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增强应用课堂上的互动性,加强与护理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科学分工,将英语课堂上的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再次,教师要提高备课的效果,做到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尤其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听、说、读、译等多方面实际应用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 技能培训组 护理技能培训 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Group in Nursing Skills Training

SHA Li

(C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Health,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 School is the cradle of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and many nursing professional in schools provides numerous excellent staff for hospital. With the improving of the people's health consciousness, this situation makes people become more strict with the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 order to make the medical enterprise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more specialized and to make the nurses' a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care quality of service improved, nursing skills group was founded in our nursing profession for students to perform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skills. Through the test of practice, nursing skills of students in the major of nursing have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roviding more excellent nursing staff to the hospital.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 group; training of nursing skills; nursing management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护理学科的内涵以及外延进一步得到延伸。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更多更严格,①这是对护理人员在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方面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其提升护理技能的一个机会。近些年来我国的临床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并且工作量也趋于增加,这就致使了很多的护理人员忽略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服务质量,②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我校在临床护理专业成立了技能培训组,经过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校护理专业3,4年级学生中选取30名护理成绩优异的同学成立技能培训组,对我校护理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

1.2 技能培训方法

护理专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们在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积极性,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护理专业3,4年级学生中选取了30名护理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技能培训组,在课堂上帮助其他学生学习护理技能。技能培训组内的30名学生均为,护理专业成绩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强,自主学习、接受能力强,沟通管理能力优秀。所选出的30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先行学习和研究课堂上教师要教授的护理专业知识,待了解、学会之后,在课堂上帮助其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难点进行理解和学习,帮助其他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技能培训组内的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前学习相关的护理课堂知识,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学习,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效率有所提升,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使得学生们的护理技能有所提升。

1.3 技能培训组的实行模式

1.3.1 健全各项培训考核制度

在护理专业中健全各项培训考核的制度,并且对护理的基础操作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重新规范。③技能培训组成员根据学校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护理技能培训,对学校中的各项护理以及培训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规范,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护理技能的提升。

1.3.2 建立“三级”培训管理体系

在学校中的护理专业成立“教师—技能培训组—普通学生”这样的三级培训体系,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层层把关。由教师直接指导技能培训组的成员,技能培训组成员提前将课堂知识学习、了解,在课堂上对没有提前进行学习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对技能培训组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考核,技能培训组的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考核然后对其他的同学进行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④

1.3.3 制订分层次培训计划

将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素质的分级,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技能的培训。将所有学生首先进行一次系统的技能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将所有学生分出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的不同,对其进行相应水平的技能培训,⑤以提高其技能水平。

1.3.4 评价方法

定期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进行考核,以监督和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水平。在技能考核中以临床实践为主要考核项目,让学生分批多医院进行临床护理的实践,最后还要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测患者对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不满的地方,并根据患者所提出的各项意见进行改善。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将每次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以寻找学生在护理技能中存在的不足和遗漏点,方便其进行完善。此外,还可以在学校中举行护理技能大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激励其继续努力,并让获奖学生向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实践经验,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在护理技能实践考核中,要尤其重视患者的意见反馈,认真分析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必须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以为医院提供更多的优秀护理人员。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床护理方面的技能均有所提升。经过技能培训组一段时间的培训,第一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15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1%;第二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10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5%;第三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5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7%,通过三个月的技能培训,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护理水平逐渐上升,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技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对患者的调查问卷中,其对我校学生护理水平的满意度由第一次的85%提高到97%,这充分表明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3 讨论

3.1 健全各项培训制度及规范操作标准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为了全面促使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起一个健全良好的配信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在很多医院中对护士的技能培训中主要是由护士长全权负责,虽然对培训工作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但是由于没有大家统一的执行标准,培训的结果并不是很让人称赞;而在我校护理专业实施的这种培训模式,是针对学生们不同层次的护理水平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护理技能水平。

3.2 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带教队伍

在我校护理专业成立的“技能培训组”就是通过优秀的护理人员带领全校护理专业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升护理技能。在这种培训管理体系之下,将护理专业学生按照其技能水平进行分级,根据其不同的护理水平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培训,各层间的护理层层相连、环环相扣。⑥通过一连串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一批专业化的“小护士”脱颖而出,每次在学校中举办的护理技能竞赛中,都会有很多的学生获奖,也会有更多的护理专业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这种培训模式与制度,使学校护理专业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带动了大家在护理技能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为我校学生日后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奠定了良好基础。

3.3 实施分层次的培训及考核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技能操作水平

在我校护理专业中实施有具体计划的培训与教导,能够充分提高学生们在临床护理工作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从而使培训的结果更加有效。在培训过程中技能培训组成员是护理专业学生们的头领和核心人物,并且,技能培训组成员是经过一定挑选的,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来教导学生,使学生们更加投入地去学习临床护理知识。

3.4 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及临床护理质量

在我校护理专业还设置了随机考核,随机考核是指考核对象的随机和考核项目的随机。主要考核培训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重点考核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以及应用能力,经过技能培训组的教导和考核,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护理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⑦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效保证了学生们的护理质量,并且能够明显降低学生们在护理工作中差错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校学生各个方面都表现得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综上所述,在学校护理专业设置护理技能培训组,不断对学校中的护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将各项培训考核的制度进一步健全,并且对护理的基础操作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重新规范,这一举措对提高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技能培训组在护理技能培训中不再只是停留于形式,更多的是体现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培训效果,此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水平,为将来护理专业学生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释

① 杨柳,陈锦秀,李绵利,等.综合性实验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9):91-92.

② 李晓玲.设置技能培训组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6(6):280-281.

③ 吕晶,牛秀美,陈美伦,等.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构建理论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94-95.

④ 李艳,何平先,刘巧艳,等.简易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07-110.

⑤ 沈晓玲,沈晓芬.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