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互联网变革论文

互联网变革论文

时间:2023-06-07 09:3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变革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互联网变革论文

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世界各国政府均把其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需要――在“创客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做”中进行的,需要做出具体的设计,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然后得出新的结论,再应用于探索创造中,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研究意义

前瞻性、推广性――“创客教育”有利于培养发现问题、鉴定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指导、社会责任感、民主协商等能力。

实践性、指导性――在创客空间里,突破“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结合,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创新性、探索性――“创客教育”所引发的课程内容改革,必然也会导致评价机制变革。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理论依据:做中学――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在制作中学习――建造主义。

政策依据: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三、核心概念界定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创客培养――为希望成为创客的人提供一切条件,促使其顺利成为真正的创客。

模式――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比较多,从不同侧面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支持。但是,还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就“中职学校创客培养模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课题开展的“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模式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 是较前沿的研究方向,有效促进学校教学变革

(二)重要假设

中职创客培养模式与大学等创客培养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当前还没有成熟的可供复制的中职创客培养模式,当前中职学校创客培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使更多中职生成为真正的创客,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满意度;培养一支基于“互联网+”的优秀“创客教育”师资队伍; 研究并开发出一批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教育”教学资源及教材; 研究并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标准及建设方案;研究并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方案。

(二)研究内容

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中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优秀“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教育”资源开发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的创客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标准的制定。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调查研究、理清现状,构建模型、典型先导”。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4-8月):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并提交申报材料。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8年5月): 学习培训、调查分析、实证研究、总结推广。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8年6月―9月),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

成果推广阶段(2018年9月以后):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二)使用去向:在CSSCI上发表5篇以上系列论文。

十一 、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建立组织: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研究成员分工:姜迪辉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李云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和研究报告,张建川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廖瑞兰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李绪寨负责撰写阶段总结。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本课题经费预算20000元。

总之,我们将严格按照《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的规定,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型人才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把握机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主动适应和引领积极发展新常态,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培养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的跨界融合型创新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完善、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

我校在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将实践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思想,总结自身专业特点与教学实践经验,构建了兼顾基础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分层次”是指实践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递进层次,即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专业研究认知实习、面向中年级学生开展包括专业课程实验在内的专业综合实习,和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展适量科学研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独立专业实践活动。“多模块”是指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划分为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学研究和课外实践活动四个平行模块。

在不同层次实践教学活动层次及实践教学模块中,对于学有余力且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打破原有实践教学层次通过参与到高级别的实践活动,或重点加强特定实践教学模块的学习和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将专业教学、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了将课内、课外科技实践的无缝链接及校内、校外时空资源的覆盖,使学生得到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初步训练。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校通过以下四步逐渐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扩大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并相继出台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本科实践教学经费分配办法、本科教学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第二,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提高教学实验室开放程度。为了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要求所有专业实验课程都要开出综合性、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较好地满足了全校学生自主实验、科技创新、毕业设计以及各种科技竞赛等需求。基础化学、基础物理等实验室(中心)及各院(系)的专业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承担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项目,各重点实验室老师还须承担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三,强化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各院(系)每项教学实习均有实纲,且有较固定的实习时间和相对稳定的单位、地点或地区,并对实习的各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与规定,各类实习均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同时,支持教师积极编写实习指导书,出版实习教材,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各院(系)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特色,形成了形式灵活、风格各异的实习与社会实践特色。

第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实实践教学体系内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补充,学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社团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等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充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学校通过实施本科生学科竞赛“推动计划”、出台相应奖励办法等方式推动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第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保障和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加强综合性实习基地建设,为进一步探索实习共享的实习教学模式提供实证研究的平台;加强综合性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支持机制建设,加大统筹管理和建设力度。

三、结束语

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规章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多重保障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IT创新发展迅猛,IT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居民消费模式向信息消费发展,破解原子消费对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难题,促进“新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与发展。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但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与创新能力还远不如西方国家,存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配套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需开展与促进信息消费相关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以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随后,国家在201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导向上推动生产业,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尤其是通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一环是工业制造新现代化,要求传统产业大力引进信息化、电商方面专业人才,支撑商务模式的改造与创新,这也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各行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商务”(广义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商务模式,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商务应用与高端人才需求的重大趋势,对满足互联网商务模式设计、开发、构建、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本文聚焦于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上的核心问题,提出通识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研究教学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案,并进一步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能力素质提升指标这六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培育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提供参考思路。

二、互联网商务模式

商务模式本质上是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商务战略是在商务模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等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务模式。商务模式设计是创业机会开发环节不断试错、修正和反复的过程,是分解企业价值链条和价值要素的过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组合关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学术界,有关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与电子商务有关。Zott等的文献研究也证实其研究的49个商务模式定义中,四分之一同电子商务有关。但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Morris将商务模式的定义归为三类:盈利观、运营观和战略观。盈利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运营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配置,强调内部流程和基础管理;战略观认为商务模式应该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的市场定位,跨组织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机会,强调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中,Afuah 和Tucci认为,决定互联网企业业绩的因素有三个:商务模式、商务运作环境和变化。商务模式是一个系统, 整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个部分,还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商务模式各个部分的连接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产业中,公司必须对它们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必须在其他公司迫使它们改变之前做出改变,这些能够引起公司改变的机制成为“动力机制”。Afuah 和Tucci随后将其构建的商务模式称为“互联网商务模式”,并建立了一个教学教材体系。

基于上述理论、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与探索,亟需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具有全局观、战略观、实操能力的互联网商务建设人才提供有效思路。

三、互联网商务模式通识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目的是培养互联网商务管理人才的基础理论,并系统地讨论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商务模式、决定因素、价值网络、竞争环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通过系统训练,让授课对象充分理解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互联网商务相关内容的科学定义及其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自身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

互联网商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应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使学员理解应用互联网为何能获得竞争优势。并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经典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思维,把握最新动向,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掌握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商务模式、价值网络与环境因素。

2. 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部分、动力机制与评价方法。

3. 理解互联网商务模式竞争环境与宏观环境的作用。

4. 能应用基本概念、工具对互联网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分析方法;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采用1:3:6综合成绩评定体系。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程作业,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或考试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1,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四、互联网商务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商务活动的创新能力与管理操作能力,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商机及陷阱,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新的商务模式并开展商务活动。课程系统研讨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决定因素、商务模式、价值网络、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提高学员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好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运作能力的互联网商务模式开发与管理人才。

(二)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讨,教会学员应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并获得竞争优势。同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创业思维,使学员了解互联网商务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捕捉知识经济环境中蕴藏的种种商机。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结构组成。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

4.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5.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驱动因素。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价值网、战略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2,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五、互联网商务模式研究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面向互联网平台的商务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人才。训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机遇及陷阱,提升对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的研究、分析、制定能力。

(二)教学形式

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演示、机会识别等,观察与分析互联网商务模式发展最新动向及趋势,撰写案例、培训材料及商业计划书。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方法。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4.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5. 创新商业模式实训。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识别与创新。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新商务模式构建。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论文撰写、商业计划书、案例制作及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3,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六、展望

互联网商务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利润点、客户价值、实施策略、动力机制等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互联网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决定互联网商务业务的生死成败。高校通过互联网商务模式三层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培养商务模式的分析、构建与创新人才,为我国“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经济业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燕武,邓兴磊.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俞世峰.生态消费需求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5(04).

[3]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02).

[4]孙艳霞.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2(05).

[5]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theo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C].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WP-862,June,2010.

[6]Morris M,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01).

第4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 互联网 “互联网+物业”

一、“互联网+物业”概述

据《2015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统计,在物业管理行业百强企业当中,至少有50多个企业是运用的“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互联网+”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利用“互联网+”打开物业管理的大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搭建一个平台,用共享经济的模式来解决供需双方的需求。“互联网+物业”就是将互联网的思维及技术融入到物业管理当中去,通过创新推出社区服务平台、社区服务载体的形式,将资源、信息以及媒体进行整合,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时代的物业管理运营模式。

深圳市彩生活物业有限公司曾经做过一项业务,就是在小区卖牛奶,当时他们以为送牛奶是一个很简单的业务,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业务非常复杂,因为服务需求的弹性太大。比如有的业主说今天下午五点回不去,晚两个小时再送;有的业主说下周要外出,不要送了;有的说把鲜奶换成酸奶等等。由此彩生活物业得出结论,用常规性手段去搞社区经营非常困难,必须借用信息技术平台来提高效率。类似的情况在很多物业管理企业都发生过。“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就是为了物业管理企业更好地生存发展,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基础上融入互联网的思维。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一个层级管下一个层级,层级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最终会被垮掉。所以运用云技术把服务端和客户端连接起来,靠互联网去解决大部分管理问题才是物业企业长久发展之计。实现从“对物的管理”转型到“对人的服务”,这样不仅以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来满足业主的服务需求为中心,更加着眼于整个物业管理企业价值的提升。

深圳市彩生活物业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打造高品质物业服务,投入大笔资金对小区内物联网、互联网设备采购安装,并建立高品质的物业设施设备研发中心来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2011年彩生活推出社区平台,2012年推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彩之云平台,2013年彩生活通过平台和服务体系,将业主的广泛需求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一个个定向服务圈,进行分类定向整合后,与外部专门的供应商合作,开展了维修、理财、房屋资产管理等业务。业主只要下载彩之云APP,就可以及时享受相应的服务。彩生活通过彩之云APP平台对业主反馈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回访,通过物联网监控平台对物业服务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不间断跟踪,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确保整个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APP平台也使物业服务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一些服务情况,例如设施设备的使用、环境卫生的处理、安全防护等。彩生活物业公司就是利用“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了从“对物的管理”到“对人的服务”的过程转变。

二、“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分析

本文以下从三个视角:行业、业主、物业管理企业来对“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一)从行业视角分析

从行业角度看。物业管理企业利用“互联网+”这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其产业的转型升级、运营效率和总体满意度的提高。不仅是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实现其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更是对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积极的正面影响。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向纵深发展,产品的竞争也已经从建筑品质的硬件转移到后期物业管理服务创新能力的软件层面,物业服务水平越来越多被买房人看重。小区服务平台搭建和生活方式的展现,成为房企互联网思维的首要突破口。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它不再是房地产品牌的维护者,而是将房地产企业转型成为生活方式提供者,房地产开发企业成为物业服务价值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

(二)从业主视角分析

从业主角度看。互联网在能够提升物业服务的便利性和及时性的同时,也能够和业主建立有温度的连接。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中,物业管理公司实际和业主关联性并不高,关联是基于客户经理建立的。互联网平台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后,业主的任何一桩投诉都是经过物业管理企业来进行整改的,每一个维修都是经过企业进行的,社区发生的一切企业都有所掌握,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通过互联网真正连接了起来。形比如业主出远门时,家中的花园没人打理,通过社区App就可以预约保洁人员进行上门绿化服务。日常生活中保洁家政服务、邮寄包裹等服务,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物业App进行预约服务。又比如有业主发现小区的乱停车现象,就可立马拍照发送到手机App的“投诉”页面,20分钟后物业管理员会回复已派人去处理等等。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上演,就是基于“互联网+”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设施设备和平台把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关系拉的更近。

(三)从物业管理企业视角分析

从物业管理企业的角度看。“互联网+物业”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提升了企业的价值。2014年华润置地(成都)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上线微信商城,为业主提供从“低价水果团购”到“社区办理汽车保险、信用贷款”等增值服务。物业从合作商家收入中抽成。当年这类增值服务收益占该公司总利润的15%,2015年上半年利润已超去年全年,全年利润预期占比已调升至30%。如果物管公司仅靠一些传统业务,利润率约5%,而搭建互联网平台,靠增值服务挣钱,毛利率则可能达到80%。可见“互联网+物业”对提升物业企业的空间利润作用之大。

再如万科物业在2015年6月引入打车App优步(Uber),Uber是一个来自美国硅谷的打车应用App,是全球第一家通过智能手机App实现一键实时叫车服务的企业。2015年11月4日起万科物业与优步(Uber)在广深两地的深圳万科城、深圳金域蓝湾、广州东荟城、广州四季花城等27个住宅社区布设优步上下车站(Uber Station),并共同力推“人民优步+”拼车服务,引导路线相近的乘客采以拼车服务,改善用户出行时与司机的沟通问题,为业主提供更高效便捷地出行服务。在拼车行程中,可以把车辆看成一辆事先无固定路线的公交车,每一个优步上下车站点为公交车站,第一位乘客上车后车辆有了规定线路,当有顺路匹配的乘客呼叫,车辆在途中的Uber Station接上第二位乘客,第一位乘客下车如有路线匹配乘客,将形成第三位乘客与第二位乘客的拼车行程。深圳“人民优步+”拼车功能上线一个月,相比单人乘车,累计节省行驶里程16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40圈,为深圳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10吨。万科Uber的推行鼓励更绿色的共享出行,以助于减缓城市拥堵与污染,引导业主群体采以更加绿色的共享经济出行方式,提升了万科物业的企业价值,也为缓解全球变暖做出了颠覆性的创新。

三、结论

传统物业管理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是穷途末路,如果不做出创新势必要被互联网的大浪潮淹没,而行业洗牌、资源重组、优化配置将是大势所趋,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向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随着80后、90后、00后逐渐成为新生代主力军,在传统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便捷性、前瞻性、智能,因此借助社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通已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提升空间的不二选择,线上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打造成本优势,线下深度挖掘业主潜在需求,依靠技术变革来实现物业的多元化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绩宏.君之安物业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硕士毕业论文.长沙:湘潭大学.2013

[2]汪军.房地产经营.中国建筑工业,2011:1-4.

[3]张贯一.物业服务与管理.硕士毕业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城市 机遇

关于“互联网+”是由总理于2015年3月首次提出的,旨在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与现代传统行业进行结合,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促进产业新的发展。智慧城市正是基于互联网技g,将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例如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智能化的城市形态。互联网+正是基于同样的发展理念,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建设相集合,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动力和发展机会。

1 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背景技术提出的新的发展新理念,是指将我国传统行业同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包括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结合,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现有传统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传统经济行业的整体活力,从而在整体上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带动整体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经济能力,实现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整合在一起,带来新的创新驱动力,实现新的产业变革。

2 关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兴的概念,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区域在发展智慧城市,不同的城市都结合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城市主要有这几种形式:其一是以建设智慧基础设施为中心,让城市建设成为一座感知城市;其二是结合城市自身特点,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城市新型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城市发展产业;其三是围绕现今的环境问题,建立环保型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国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始于2013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结合“互联网 +”、云计算的新型模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健康、公共卫生、教育服务等多方面,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信息,实现城市生活的智能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智慧城市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通过着眼于城市基础建设,利用互联网建设,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 “互联网+”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背景发展起来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实体行业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行业的便捷性,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等特征,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公众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互联网+理念正是基于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1 互联网+下的智慧城市内涵

互联网+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通过利用互联网中的大数据分析,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日常生活的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正式依托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通过网络来进行完成,实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互联网+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3.2 “互联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互联网+”主要是讲传统行业同互联网线上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传统零售业的重新洗牌,互联网+中最为常见的线上支付方式,很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提供海量的同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规格、颜色、尺码以及供应商等相关信息,人们只需要在网上进行点击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互联网+技术利于其数据服务功能,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互联网+”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在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组织和培育国家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将社会中的经济体同网络结合在一起,提升产业效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3 “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结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带动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实现新的商业模式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业效率,并且打破了传统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产业界限,改变传统产业业态。“互联网+”对服务业的影响是所有产业当中最广泛最深刻的。互联网与服务业相结合,给传统服务业产业结构、组织方式、成本分布、营销方式等带来深刻的变革,催生了金融、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例如基于网络发展的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在线打车、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服务业新态的产生,这都为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4 “互联网 + ”驱动智慧城市之医疗

“互联网+”将传统医疗搬到网络上,实现网络医疗平台,居民可以在网上进行挂号问诊,极大缩减病人的排队时间,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减少医院的不必要的花销。通过在网上实现挂号看病,医院通过网络平台对病人进行病例管理,极大降低医院人工对病人病例管理的成本费和人力费,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医疗的建设。医疗健康问题是每一个社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对此,建立智慧医疗具有极大的便利。

4 结束语

综上,智慧城市正是基于兴起的互联网技术而发展,智慧城市借助互联网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传统产业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生活智能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和便捷。“互联网+”正是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行业同互联网线上技术进行结合,正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为此,互联网+技术为发展智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坚.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企业发展[J].现代企业,2014(1):7-8.

[2]王夏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机遇[C].//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5:1-5.

[3]侯纪勇.郭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11(10).

第6篇

关键词:网络传播;效果研究;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092-02

一、研究设计

本文以《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末为限,从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到了网络传播论文579篇,其中158篇网络效果论文构成内容分析的对象。由于选取的期刊种类有限,样本筛选及归类过程均为人工操作,因而在信度和效度上难免有一定损耗。

1.研究者情况。包括姓名、身份、所在院系和合作研究情况。研究者身份分为正、副教授、讲师、助教、博、硕士、本科生、研究员、业界人士、其他人员等。所在院系分新闻传播、中文、信息管理等。按CSSCI的惯例,每篇文献的分值被限定为1,多人合作时按一定权重来分配。两人合作时第一、二作者比例为0.6U0.4;三人合作为0.6U0.25U0.15;四人合作为0.6U0.2U0.1U0.1。合作研究情况分独立研究、学科内合作、跨学科合作、其他四类。

2.研究主题。分为传统效果理论、网络形态、政治效果、经济效果、文化效果、新闻传播效果(网络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和效果)、综合效果、个人效果、其他九大类。

3.研究方法。对研究方法的归类一直存在实证、批判、诠释及思辨、定性和定量分类法的分歧。思辨研究属于人文方法典范,源于哲学思辨传统,以操作概念为主;定性和定量研究均属于实证方法典范,源自社会科学传统,以操作事实为主。卜卫认为,批判典范更像一种类似结构主义、的方法论,而不像用于某种研究的工具。但在某项具体研究的过程中,批判典范研究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所以仍属实证范围。诠释典范强调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直接操作的对象也是事实(文本),因此亦为实证方法典范[1]。本文认为第一种分类法更多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研究范式所做的分类,第二种分类法更为具体可行。其中定性研究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等,定量研究包含调查研究、控制实验、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和二手资料为主)等。由于实证尤其是定量研究历来被认为是效果研究的最佳方法,故对其做了进一步细化,将研究方法分为思辨、定性、调查、实验、内容分析、二手资料、定性和定量综合、思辨与实证综合。

4.理论使用情况。据布莱恩特等统计,1956~2000年国际传播学核心期刊上“议程设置”与“使用与满足”在所有理论中使用频率并列第一,“涵化”理论紧随其后。2001~2004年对六本知名国际新闻传播学刊物的内容分析发现,排名前六位的理论分别为架构、议程设置、涵化、中介模式⁄理论、第三人效果、使用与满足。中国网络效果研究在理论使用上是否具有类似特征?是否发展出自己独有的效果理论?本文将“理论使用与否”分为无理论、单一理论、多种理论综合三类,然后在“主要理论”这一变量下,划分为框架、议程设置、涵化、第三人效果、沉默的螺旋、知沟、使用与满足等多种理论类型。

5.课题资助情况。分有资助和无资助两类。

两位编码员独立完成了编码,信度检验Scott指数=0.85。

二、研究结果与发现

1.论文数量。效果研究占网络传播论文总量的27.3%,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0~2002年达到第一个高峰,2003年开始下降,2005年以后又逐年上升,2009年呈井喷式爆发,这与《国际新闻界》及《新闻与传播研究》近几年的改版扩容有关,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快速上升更是重要原因。

2.研究者情况。研究者73.1%来自高校和研究所,业界人士仅6.6%。论文的独立和第一作者以正、副教授居多。对研究者姓名做频次分析并根据合作研究的不同分值比例处理后发现,出现一次以上的研究者14位,二次以上仅4位。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占绝大多数,其他学科参与度很低。独立研究居多,合作主要存在于本学科内,可见此领域与其他学科之间应有的良好互动并未形成。

3.研究主题。“新闻传播效果”在日渐丰富的研究主题中成果最多且发展最稳定,其次是“个人效果”、“文化效果”及“传统效果理论”,致力于探讨个人在网络环境下认知、态度和行为变化的“个人效果”和以验证传统效果理论在网络中适用情况的“传统效果研究”从2001年起发展较稳定。“政治效果”成为近两年最受重视的领域。尽管研究日益深入细致,但对宏观“综合效果”的讨论仍占一席之地。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博客、播客、SNS、网络恶搞、网络游戏、网络语言等网络应用和网络形态风生水起、影响深广,2004年以后的论文充分体现出紧跟热点,关注现实的特点。

4.研究方法。单一思辨法使用最多,2000年前几乎一统天下。新世纪以来,传播学在方法上向社会学借鉴之风日盛,实证方法越来越多被引入网络传播效果领域,定性研究占总数的14.6%,思辨与实证、定性与定量方法并用的比例分别为2.5%和4.4%。调查法在定量研究中最常用,占8.3%;其次是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因资料搜集的易控性和成本较低受到青睐,占5.7%,也有少数研究者采用百度指数或国外权威机构的免费调查数据进行二手资料研究;在西方广为使用的实验法并未出现,可能因其对网络传播研究操作性较差。

主题与方法的交互分析显示,少数领域以实证为主。网络兴起后,许多学者对传统效果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变革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依循传统效果研究的路径,采用实证方法进行探讨。问卷调查作为一种典型的自我报告法,非常适宜于评价个体感受和外显行为,因而在对个人效果的研究中受到了重视。

5.理论使用情况。未使用、使用一种及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的研究分别占60.8%、25.9%、13.3%。在理论使用中,议程设置理论居首,使用与满足及第三人效果理论位居前列,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布莱恩特等人的研究。以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知识分化为研究旨趣的知沟理论和以新事物推广为着眼点的创新扩散理论因与互联网的天然契合受到重视。网络的推广普及程度与国家、地区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一些学者注意到了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与地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网络去中心、自由匿名的特性,传统的把关人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一定冲击,成为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再次流行。随着网络应用日益向纵深发展,作为工具与作为媒体的互联网交相辉映,从“人与机器”的时代迈向“人与人”的时代,六度分离、社会网络理论的价值被重新开掘。但除了2004年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提出的长尾理论外,并无专属于互联网的理论。

6.课题资助情况。受资助论文为13.3%,总体比例偏低。但从02年起情况有很大改善,最近两年更是呈明显的快速上升趋势。

三、主要结论

1.网络传播效果研究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4~1999年,研究从无到有,缓慢上升。介绍解释性的宏观思辩研究居多且不够深入。2000~2002年,多年酝酿后迎来第一个期。数量明显增多,主题有所扩展,方法更为多样。研究者开始注意到网络对个体的微观影响,有意识地将传统效果理论引入网络研究,加之实证方法的运用,使研究更显严密、学术色彩更浓,受资助的研究开始出现,效果研究作为网络传播领域中的一个独立方向初具雏形。2003~2005年,研究热潮降温。论文数量锐减,但主题分布较均匀,内容分析受到重视。2006~2009年,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二个期。论文总数及受资助研究剧增,主题全面开花,某一具体网络形态以及个人效果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不断深入。近两年互联网在重大事件中频频发力,“政治效果”研究急剧升温,网络作为改变当前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影响已不容小觑。实证与思辨研究呈分庭抗礼之势,定量研究多于定性研究。

2.研究者整体水平较高,但以单打独斗为主,长期致力于网络效果研究的人员不足。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构成了研究主力,包括闵大洪、彭兰等知名网络学者,但长期以网络效果为主要方向的学者不多,影响了研究的连续性和深度。此外,合作研究尤其是跨学科合作明显不足。事实上难度较大的研究常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加之传播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需要来自其他学科的滋养,但它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又长期缺乏和其他主流学科对话的资本,因而网络效果研究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合作以开拓思路,吸取新鲜血液,进而为提高传播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贡献一份力量。长远看来目前的状况对提升本领域研究水平极为不利。

3.满足于对已有理论的运用和测试,理论使用集中且缺乏创新。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到今天,似乎进入库恩所谓的“常规科学”阶段,效果研究领域更多地呈现以几篇经典论文为基础的“倒金字塔现象”――大量论文都直接或非直接地与处于塔顶的几篇论文发生联系,不断重复验证和发展着已有的少数经典理论或假设,只是将之应用于新的媒介、新的内容、新的国家和地区,或增加新的变量,影响了原创性理论的产生[2]。158篇论文共使用21种理论,其中6种理论被使用了5次以上,4成理论使用集中于议程设置、知沟、把关人三大经典效果理论。自1980年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传播效果原创理论仅“第三人效果”一种(长尾理论最早被用于描述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模式,严格说来应归入网络营销,算不上真正的效果理论),无怪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作者德弗勒1998年曾发出“里程碑消失”的感慨,看来在网络领域问题同样十分突出。

16年来中国网络传播效果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学术训练、研究方法和经费等制约,相对西方而言实证研究数量仍然偏少,实证方法运用不够熟练,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参考文献:

第7篇

有关国民经济论文范文一:经济信息管理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联性

摘要:总之,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实现各部门、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流通,才能真正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各种需求,最终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信息管理;国民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对经济信息的利用情况和管理水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满足各种类型的客户的需求,以在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一、经济信息管理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联性

根据经济信息的相关特点和国民经济的建设情况来看,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有团体用户和个体用户两种,在与经济建设相关联的情况下,必须对经济信息的个体使用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经济信息的对象进行划分。例如:将职业作为划分标准,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包括专家、经济学学者等,在充分发挥团体部门各种职能作用的情况下,将国家经济建设作为重要支持,以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刚从恒指,促进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经济信息种类比较多、管理手段多种多样,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的情况下,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的选用也需要相对应的类型,才能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上述机构主要可以分为公共信息服务部门、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两种,而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比较看重盈利,公共信息服务部门主要是在于公众服务,如图书馆、档案馆等。因此,根据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可知,在某些情况下,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也可以看作是公共信息服务部门。通常情况下,上述两种类型的机构可以比较广泛的搜集和储存各种信息,并通过编目、分类、机读目录和题录等形式来管理经济信息,以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上述两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信息传播媒介,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收集、传递等,从而发挥经济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加强国民经济建设的措施

1.注重全民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民众的经济信息意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实力、文化素质等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注重全面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有效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并真正落实全民信息意识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信息有限管理。与此同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信息服务行业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兴媒介的情况下,充分展示出经济信息的重要性,最终帮助民众合理运用各种经济信息,从而达到增强全面经济信息意识的目的。

2.注重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

在不断加强经济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是解决信息立法问题的重要保障,以推动经济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优化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法律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产业法的情况下,实现全国信息产业机构的统筹规划,并推动法律机制的规范化、统一化发展,从而有效解决信息垄断、信息封锁等方面的问题,以真正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信息管理有序化发展。

3.不断推进行政界线集中化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经济信息的有效分配和共享,是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民经济建设的真正实现,与经济信息管理有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有效实施各种经济信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打破行政界线采取集中化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机构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才能真正实现各种经济信息的分类和职能划分,最终促进各部门联系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在同一个机构、同一个部门实现经济信息的有效共享,并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增强不同机制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才能真正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最终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实现各部门、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流通,才能真正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各种需求,最终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加强国民经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分析李稻葵;徐欣;江红平;经济研究2012-09-20

2、农民工低工资率与国民福利损失的经济学分析对经典劳动供给理论的拓展聂丹;财经研究2007-10-03

有关国民经济论文范文二: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摘要:综上,借助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契机,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重点依托互联网技术,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深入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国民经济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国民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衍生出依托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

由于互联网自身具备的高效便捷的通信能力和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产生了一批依托互联网庞大的消费群体而形成的全新的经济形态,这一类经济形态被称为互联网经济。狭义的互联网经济主要由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网络游戏四大核心产业构成。其中以电子商务产业中的阿里巴巴集团发展态势最为迅猛,其创立初时资产总规模仅为1亿元人民币,此后依靠电子商务迅速扩张,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净资产总额估值已超2300亿美元。

(二)传统产业的营销模式得到了革新

美国著名学者波拉特早在1977年就准确的预见传统产业在遭遇互联网经济所产生的变革,并创造性的将社会产业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果不其然,当下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与其他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和渗透,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边界已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另一个重要特征信息高度渗透性。以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为例,两大产业充分融合了信息服务和基础制造,实难再以单一的产业结构学说来进行清晰划分。

二、国民经济立足于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前景

创新不仅是技术成长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过去,为了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我们采取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当前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自主创新为支撑,即使用市场也换不到核心技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也难提高。须知,单纯地依靠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技术移植绝不会成长为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所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一)将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互联网经济带领我国走进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农业为基础、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重点的全面产业格局。在此环境下,国民经济发展不仅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比如,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对信息程度大、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予以政策扶植和资金鼓励,对于产能相对落后的僵尸企业提供兼并和信息化改造指导。加快推进第三代移动通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水平上的重要作用,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带动工业化,运用工业化提升互联网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工业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的道路。

(二)将直线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力正逐步被削弱。经济学家认为,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三驾马车就是净出口,因此,依托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了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突破口之一。由此,企业可利用自动化设计和生产系统(CAD、CAM)来提高企业劳动生存率和产品质量;或借助管理信息系统(MIS)来综合分析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或采取业务处理系统(TPS、EDP)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又或是运用经理信息系统(EIS)向企业所有者及最高层管理者提供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集合多元信息技术合力共同推进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将加快市场经济活动释放速度

互联网经济下的社会消费需求被直观的反映到了网络之中,但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却仍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正是市场活力被压抑的结果。可见,政府仍需继续深化行政体制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比如,逐步试行取消行政审批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稳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重点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扩大营改增试点,为民间创业和企业发展松绑;放宽存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间融资机构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试点,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进一步加快各自贸区金融自由化改革步伐,深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国内投资吸引力。

三、结语

综上,借助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契机,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重点依托互联网技术,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深入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在新的发展阶段和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必须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有所思考,不断提高认识,有效应对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彩票;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日

我国彩票分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两种,国家发行彩票的目的是筹集社会公众资金,用于资助社会福利、体育等公众事业的发展。彩票不同于一般商品,它由国家特许发行。2016年我国彩票销售约3,946亿元,彩票销量排名世界前列,已经发展成当今世界的彩票大国;筹集公益金约1,039亿元,成为发展社会福利、公益以及体育事业的重要支柱。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手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们生存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提升市场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及改善民生、方便百姓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彩票市场的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发展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要着力发挥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需要,重点突破,推动信息技术更好服务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推动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促进信息消费”。“促进重点领域电子商务创新和融合应用,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造就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 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7.6%。其中,B2B市场交易规模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36.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43.4%。2016年上半年网购用户规模达4.8亿人,同比增长15.1%。电子商务正在持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

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彩票的发展

彩票的发展不是独立的,而是依存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彩票的再次腾飞插上翅膀,为彩票实现新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彩票发展带来新的变革。

事实上,彩票与电话、互联网的结缘早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出现。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销票也随之崛起,不少电商早已关注这一领域。据彩通咨询的《2014年互联网彩票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互联网销票规模达850亿元,同比增长102.4%。2014年全国发行销票3,823多亿元,同比增长23.6%。对比可见,互联网销票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彩票市场整体发展速度。未经财政部批准的互联网销票于2015年再次被叫停。

三、彩票创新发展的思考

财政部于2010年印发《电话销票管理暂行办法》和《互联网销票管理暂行办法》,电话、互联网销票在政策上已经放开。在国家相关政策许可的前提下,面对客观的市场需求,彩票发行机构应当加快新技术应用步伐,推进彩票创新发展。下面以互联网销票为例,从运行机制、销售模式、游戏产品三个方面对彩票未来创新发展提出研究建议。

(一)创新彩票运行机制。互联网等新型彩票销售渠道的应用,将会对彩票发展带来一次新的变革。互联网销票与以往传统实体网点销票有着根本不同,主要体现在:一是实现了无纸化;二是互动性更强;三是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这就要求创新彩票运行机制。

借鉴国外互联网销票运营经验,结合彩票运行的市场化特点以及互联网技术互联互通、无地域区隔特点,互联网销票应当由彩票发行机构统一规划运营。互联网销票应当建立一种彩票监管部门监管、主管部门管理、彩票发行机构规划运营、市场主体参与的权责明晰、制度健全、标准公开、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

互联网渠道与实体网点渠道的协调发展,也是互联网销票运行机制总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将互联网渠道与实体网点有机结合,线上线下统筹考虑,发展互联网渠道的同时兼顾实体网点的利益,可通过游戏产品合理区隔市场,通过营销手段有效融合渠道,确保各销售渠道的协调、平稳发展。

与现行彩票游戏主要采取彩票机构自主研发、借鉴引进的方式不同,互联网彩票游戏生命周期短、游戏更新快的特点,要求建立专业化的游戏产品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市场资源,形成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的游戏产品迭代供给,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彩票发展需要,高效快捷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创新彩票销售模式。互联网销票,既可以选择彩票发行机构自行运营模式,也可以选择委托代销模式。基于论文前期的研究论证,通过学习借鉴铁路、航空等其他行业互联网业务的销售模式,并综合考虑自营与代销方式的利与弊,互联网可以采取委托代销与机构自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代销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代销者的客户资源,以及代销者在市场推广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另一方面通过自营,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避免对代销者的过度依赖。两种方式并存,既能有效规范市场,又可提升市场效率,彩票发行机构可根据业务准备情况及业务发展需要,分阶段、分情况选择代销与自营模式。

(三)创新彩票游戏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彩票游戏产品可以有两种:一种是现有彩票游戏产品;另一种是专门针对互联网渠道设计的“互联网彩票”游戏产品。

互联网首先是彩票销售的一种渠道,通过互联网可以销售现有的彩票游戏产品,正如苏宁易购为客户提供购买电器产品的线上交易方式一样,通过互联网销售现有游戏可以为习惯了互联网生活方式的特定群体提供一种购买现有彩票游戏的渠道。

互联网不仅仅是现有彩票游戏产品的一N新的销售渠道,我们应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互联网销票,互联网销票会引致新的彩票游戏的诞生,姑且将其称作“互联网彩票”。“互联网彩票”强调的是彩票游戏类型的概念,指的是适合互联网渠道销售的特定的一类彩票游戏。与现有彩票游戏相比,“互联网彩票”游戏种类更加丰富,娱乐功能愈发凸显。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改变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无限商机。彩票业更需顺应时展趋势,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售新产品、开拓新渠道、拓展新业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互联网销票,不单是将互联网作为彩票发行的一种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彩票发行销售机制、彩票游戏产品设计、彩票业务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以引领彩票消费需求,开创彩票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16.12.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2016.9.

[3]彩通咨询.2014年互联网彩票市场分析报告.2015.1.

第9篇

[关键词]Web1.0;Web2.0;Web3.0;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07―02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改变,必将改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一社会性、交互性、开放性,将贯穿基于互联网学习的整个发展历程。万维网(WWW)从静态的HTML到动态的RSS、SNS、XML等以及基于WEB2.0的语义网在到将来的基于统一本体的广域的、广语的、广博的,跨区域、跨语种,跨行业的WEB3.0,其使用模式、交互方式、信息操作方式、信息交换机制、内容结构、网络结构、开放的相互依存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思考过去,研究现在才能总结出更适应将来的学习方式,使我们更好的确定信息、查询信息、查获信息、利用信息、综合信息、评价信息。应该注意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是随着WEB的发展而改变而是改善学习。

一 Web1.0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广泛分布与方便获取改变了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维持自己做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基于数据库的信息交换机制Web1.0时期通过超级链接跳转互通,以门户网站为中心,解决了信息孤岛的连接问题,传统的文本阅读被超文本阅读取代。大量的资源信息通过数字化加载在互联网上,以一种公开的、自由的方式使学习者进行学习。

学习的开放性是指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课题甚至学习结果的开放,这一过程的学习方式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这个阶段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来说主要是互联网上的信息以超文本的形式呈现,信息与信息之间具有相对的关联,并且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共享到优秀的学习资源,对信息的获取模式更加宽广。Web1.0改变了传统的基本学习方式―读、写、算。阅读方式的变革突出表现是:

(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3)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写作方式的变革突出特点是:(1)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3)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4)在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计算方式的变革的突出特点是:从数学计算走向基于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这一时期是从“后喻文化”到“前喻文化”的过度,所谓后喻文化是指年轻人向长辈学习,向传统学习,是一种传统支配现在的社会。

Web1.0的本质是聚合、联合、搜索,其聚合的对象是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但没有解决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和参与的需求,所以Web2.0应用而生,其也适应了这一时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基本要素。新的技术理念下必将有新的理论来改善学习方式。

二 Web2.0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Web2.0是一种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一项技术,它以广大的互联网用户为主体,成为目前互联界最广泛的互动应用模式,它允许广大的用户不受限制地创造和传播信息,打破了过去1.0时代只能接受信息的单一模式。在这个阶段学习方式主要是“面向过程”和“以学习者为中心”是相辅相承、相互渗透的。

学习是一种过程以“互动”、“实践”、“体验”、“研究”、“反思”、“合作”等基础上改善了以往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学习模式。分布式学习的形成,这种分布式学习方式表现在当学生学习时会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获得资源、寻求帮助,就学生个体而言网上的学习资源是分布式存在的,网上学习伙伴和导师也往往是自主选择的。在互联网的技术下,学习方式的社会性特征表现极为突出,社会性的突出表现促使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自组织的必然表征,是以某种学习目标为中心而形成的、相对自发的、时间分离与空间分散的学习集团(组织)。

在Web1.0里面我们谈到了学习的基本方式一读、写、算相对传统的比较。但是在Web2.0概念下,祝智庭教授把“读”、“写”、“算”用“技术运用”、“团队协作”、“迁移能力”来代替即从“3R到3T”的学习基本方式的改善。与Web1.0时期的后喻文化,这一时期主要表现的是“同喻文化”,所谓“同喻文化”指同辈之间、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在Web2.0时代我主要介绍一种基于语义网的自适应学习方式。所谓语义Web主要是使Web上的信息具有计算机可理解的语义,满足只能软件对WWW上异构和分布式信息的有效访问和搜索。基于语义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知识水平、兴趣偏好等来构建学生的动态模型,通过Web技术来监视用户的操作行为从而修改和完善用户模型,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知识导航适应性帮助适应性内容检索等。自适应性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支撑,强调个人的知识水平的差别、个人学习习惯的差别、学习者为主导、学习自由等为依据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的。在Web2.0概念下,语义网发展迅速下,信息学习超市将大面积蔓延,自适应学习系统必是适应这一概念下的学习方式,这对推进教育的大众化和终身化,实现全民终身教育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

Web2.0更多地强调对等的信息交互,用户既是网络信息的浏览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然而Web2.0还是没有解决信息过量、重复、浪费,知识的高度垄断和低使用率等问题,故需要Web3.0的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 We 3.0将会带来学习方式的智能化转变

红门资讯把Web3.0的定义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网站内的信息可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其次,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

Web3.0对Web2.0时期杂乱的微内容进行最小单位的继续拆分,并将词义标准化、结构化,使单位微内容具有各种属性信息,微信息之间实现互动,这样对学习的直接促进就是改善学习者大量的搜集选择信息的时间,并容易建构自己的学习情境。从真正意义上讲Web3.0实现了知识共享和交

互,为个人的学习与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Web3.0是以服务为内容的第三代互联网系统,包含了Web1.0和Web2.0所有特点,是一种人机和谐对话的智能网络时代,其本质是深度参与、生命体验以及体现网民参与的价值。Web3.0可以说是一种跨平台、跨语言的开放式的操作体系架构。解决了资源不可重用性的特点,使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平台上整合资料(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公共平台),并且学习者发表的意见可以无缝式的嵌入任何一个学习平台,使学习者学习起来便捷、易操作等。这也是促使E-lerning发展到U-lerning的必然。

Web3.0不会创设出学习方式.但会对Web2.0时代的学习方式进行完善,使其更高效的促进学习,Web3.0对几种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虚拟学习

Web3.0应用了惊人的图形,平滑的动画,高清晰度的音频和视频,以及3D的内容,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同一个网络流览器里得到体现。这也为虚拟学习环境的创设和优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使虚拟学习的内容和其展示的情境更完美的反映真实世界,展示真实情境,能够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特别“真实”的感性认识。

2 自助学习

运用Web3.0环境下的智能搜索引擎,在自助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再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认为有用的知识,而是借助互联网按照自己的意愿积极地、创造性地寻求知识。新一代的标记语言如ODW、RDF、SPARQL等会在原始数据内容之上注解,Web3.0的源数据分析使之更具备生命力,不但可以搜索,还可以向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学习者充分享受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材料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既是自身学习的计划者、促进者,也是自身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同时还将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建议。对自己、他人的学习做出评价,并对自助学习整个过程做出评估。

3 表现学习

在Web3.0的情境下创建个人门户,搭建新的学习平台,开创多形式的学习展示、交流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自由表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探究摸索、写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自主创新等,使其天性得以充分的展露,实现潜能向显能的转化。在表现中体验胜任的欢愉,提升主体的成就感,觉得自己能够应对甚至期待着各种外部情境变化,发展的可能性加速转化为现实性。

结语

总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一个全新的人机智能对话时代,一种更加高效、鲜明且具个性化的的网络时代―Web3,0的到来。技术的进步将改变人的认知方式,必将改善学习方式,更加体现出技术哲学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45―146

[2]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120―121

[3]曹三省,成于庆,毕剑平Web2 0技术应用及Web3.0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06,4:50―51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国际贸易;创新

1引言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迅速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互联网技术在不同领域、行业被广泛地应用,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更让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不仅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够在家里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而且出门购物不需要很麻烦的携带现金,运用网上支付就能进行产品的购买。“互联网+”的出现,让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当然了,这就需要国际贸易人才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为了能够让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我国国际贸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国际贸易创新路径的有效措施[1]。

2“互联网+”和国际贸易的含义

①很多人对互联网很了解,却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概念,其实“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因为经济时代的发展,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无疑给不同领域的行业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更提供了相应的网络平台,这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下一种新的形势,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企业的生产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互联网+”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依据,对现代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更让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从而让新的产业在不断的诞生,给大众创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让互联网创新平台的企业在不断的增加,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淘宝、微商等,这对产业经济的发展非常的关键,更是前进的动力,从而让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互联网+”的问世,让互联网金融及电子商务得到有效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尤其是给传统企业生产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让交易成本得到了有效的减少,更促使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成长[2]。②国际贸易就是在通常情况下,将商品进行劳务国际间的转移,这种贸易由进出口组成,需要买家和卖家一起承担相应的义务,对商品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苹果手机,一般在免税店进行苹果手机的购买,价格上相对较为便宜,我们熟悉的宝马车,如果在德国直接购买就相比国内购买便宜得很多。

3“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更是一场商业的改革,网络和实体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虚拟性,因此,“互联网+”在商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更有一定的不足。行业的发展,给其带来了新技术,更在安全隐患方面出现了问题,“互联网+”的交易,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交易媒介,消费者在平台上进行产品的购买,然后对费用进行支付。一些非法分子看准了网络的虚拟性,因此在网络上进行诈骗的行为,一旦消费者在平台上购买了商品,却一直收不到商品,甚至有的非法分子给消费者发了一个网络链接,消费者点开链接,就会让自己银行里的钱不翼而飞。可以说,在“互联网+”的推动中,安全隐患问题必须要及时解决,更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加强,不断完善,从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互联网+”除了给不同领域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更让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且发展速度非常得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急需招纳互联网方面的高端人才,然而,就我国的现状来看,这样的人才非常的缺少,当然了,在“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发达国家制约了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尤其很多发达国家一味地追求自身的利益,给发展、落后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诞生,给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更有着极大的挑战性,它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给微小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这些微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没有相应的优势,资金不充足,从而让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处于落后水平,更在竞争实力上非常有限,所以,为了能够让国家更好的发展,对于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应该注重培养,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的创新路径

可以说,“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给国际贸易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更促进了企业的迅速发展。早期的金融危机爆发时代,给不同国家的经济带来极大的挑战性,更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造成全球经济受到影响,为了能够让国内的经济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设置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地提高要求,随着“互联网+”的问世,国际贸易发生了变革,更是一次转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国内产业的影响力进行了提升,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对电子贸易的发展进行推行,例如,一些其他国家的化妆品要比国内的好,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消费者不需要出国,直接可以在网络上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当然了,不同的国家进行商品的购买,最主要的问题是运输问题,对运输的交通网进行不断的完善,更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对跨境商业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这也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3~6]。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另外,营销方式的创新,全球化贸易的视野也能得到拓展,让人们的工业思想不再传统化。作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国际贸易的形式,对营销策略进行合理的制定,从而适应当代的国际市场。

5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数字化 体制 版权 人才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传统纸质期刊出版正面对全球报刊出版的数字化变革,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对传统的纸质期刊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如何适应这场数字化革命的进程,以获取新的生存方式,促进期刊在新时期的发展,这是摆在当前期刊出版从业者面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1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需和期刊体制制度改革相结合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 年7 月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这是由国家权力部门自上而下推行的期刊体制改革,但由于各地方、各种期刊出版的情况不尽相同,从业人员身份相对较复杂,这办法让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界感到无所适从,很多人难以接受,影响了期刊数字化的实施。不管这些改革的措施是否妥当,但目前对于科技学术期刊来说,如何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之路并进行相关配套的改革措施,科学合理地设计新的发展框架是最为关键的。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在为期刊体制改革和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去分谁先谁后时,却不知已把期刊的数字化工作给耽搁了,如何去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是学术期刊能否更好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现今网络信息化时代要更具紧迫性。(1)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受市场调控,由于经费等问题促使图书馆学术期刊的存书数量变少,而网络数据库平台可以大量收录各种传统纸质期刊论文的数字版本,读者通过这数据库又能非常方便地检索出所要的资料,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的效率完胜了纸质学术期刊上的人工检索。传统大型的图书馆是无法具备这种功能的。把数字化的论文集合一起,进行集中管理,再对外推广和提供服务,不仅能提高学术络数据库的规模,而且还能增加它的经济收入。这样能产生良性循环,促使学术络数据库做大做强,使得该数据库的经营管理者能更有实力收集、购买到更多的学术期刊论文资源。再者,作为读者也能够更快捷、更方便地从学术络数据库中获取到自己所要的学术文献,改变了阅读方式。现在有很多读者已不再去传统的图书馆查阅纸质的学术期刊的文献资料,而是从网络论文数据库中查找。(2)学术期刊数字化实现去了纸质期刊的网络传播,进一步提升科研学术成果的交流效率。(3)创新期刊体系制度,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获得成功。当前政府推行的学术期刊体制改革还主要是围绕着传统期刊来进行设计,还未充分考虑到期刊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所出台的措施适用期不长。在现行期刊体制下,有“刊号”的学术期刊才算是正规的,能被政府、各学术团体和科研院所所承认,作者的文章只有通过正规、有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刊出才算是正式出版,这样才会得到官方和行业评价体系的认可。而数字化的学术期刊其刊载的论文目前未被官方和行业认可。因此,要对现行期刊体制做出改革,促进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获得更好发展。

2版权处理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过程中亟需面对的问题

当今天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化的信息传播已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而强大的数字技术又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加入WTO后,更加重视著作权的保护,2001年重新修订了著作权法,在已有的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和广播权等几种传播权外,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它是针对互联网的最主要特点――交互特点而增加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利是指版权所有人在互联网上利用有线或无线的技术手段来上传其作品的权利,这是一种在多媒体的互联网时代产生出的一种新兴的著作权,这种权利也归属于著作权人,未经其本人授权,其他的人们和单位组织都不能擅自将其作品放到互联网上传播,除非特殊情况,有法律规定的和法定许可等外。否则,将是侵权行为。这种新的著作权――传播权是属于著作权人的,不属于期刊社,期刊社若需要其作品在网上公布,还要和作者明确好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让渡内容,在签署其作品的版权转让协议时一并加入。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这协议签订前已有的或其它作品的网络传播权仍然归作者所有,而不是在期刊社手中或其它传播媒介中,更不是在数字化传播领域的专业公司手里,假如纸质期刊刊出的这些作品要上互联网传播,那么数字化传播机构还要再与作者补签份传播权的转让协议,方能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这种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版权问题,已对期刊的数字出版产生很大影响。而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传统期刊社应选择专业的数字化传播公司,与它进行独家授权合作,在规范信息数字化的版权事务实上,从内容和流通两方面入手,做好详细说明,期刊社要和作者签署好协议,获得授权。这样通过专业、大型的数字化传播公司,开发出一系列专项的期刊数据库产品,传播公司再利新媒介和新技术整合好各种资源,独立组织产品出版和进行市场营销,积极稳妥地推进期刊数字化出版。对于传统纸质期刊,在规范其他信息服务者擅自在网上传播数据时,也保证了它的发行和经营。

3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逐渐成为主体

“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绝对优势 ”,这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目标。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期刊数字化进程中就会产生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编辑出版理念(下转第58页)(上接第38页)。例如:数字化办刊思维方式、数字化期刊的主导策划、数字化的编辑新技术以及电子传播新媒介的运用、期刊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品牌营销等。在他们逐步成为主流时,又促使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办刊思维产生重要的转变。两种方式和思维相互促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期刊在出版技术的规范、出版平台的运用、出版业务的经营,出版组织的构架等方面产生全面整合。这过程是二者全面融合发展的过程,它以数字出版为主体或主导,迫使传统出版机构集团化,出版业务集约化、经营方式规模化。这样在期刊编辑出版、品牌创建、出版方式、服务提供等方面就会产生新的机制,从而实现原有体制的创新,使得期刊的核心竞争优势变得更为突出。

4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编辑出版人才是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岗位的人员大多数是IT业人士,对文章的组稿、编辑加工、校对以及策划等传统的编辑出版业务并不是很了解,而传统的编辑出版人员在面对新的数字化技术,新的出版流程,新的操作方式也不熟悉。这就要求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运用能力更为综合与全面。因此,当前急需培养出一批既懂传统编辑出版业务,又能精通数字技术;既懂传统经营管理,又能对数字信息处理和运作有很深认识的实用型复合人才。这首先在出版单位要制定出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度上得到保障,塑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学习培训机制。与高等院校联合,进行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其次编辑出版人员要转变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数字出版技术。例如:电子邮件收发、电子文档处理、基本网页制作、数据库平台应用及设计、数据资源检索及从海量网络资源中搜索等,并要加强与技术服务商或者网络平台营销商的合作,以提高被检索率,扩大期刊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再者掌握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对网络问题和有关设备故障的能进行有效处理等,以应对突发状况,并通过网络和各种电子媒介培养和读者同步的阅读习惯,以加强对读者的沟通交流,更好为期刊出版服务。

总之,学术期刊数字化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认真面对转型,不应固守自我,各自称雄,在创新中发展自己,积极去寻求组织、业务、平台、规范等全方位的融合。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为主导的观念,共同开拓,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新体系,提高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汪曙华.学术期的刊数字化转型及其制度创新[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第12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们亟需各种高素质的英语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英语听说人才,这就对我国英语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英语学习的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上,教育模式从单纯传统印刷时代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将语言和文化两种教学生动地有机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跨文化交流使用语言能力获得培养。互联网作为一种跨越世界物理空间的交流工具,英语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它及时了解世界上英语教学的发展动态以及一线更新的相关素材与科研成果。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或是相关素材的查询。因此,将网络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时代的选择。《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陆巧玲、周晓玲,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一书收录50篇研究文章,围绕大学英语“TPA”教学模式和“415制”考核体系进行积极探讨,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论述角度多元化。该著收录的研究论文从教学平台、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以及测试与评估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进行详细论述,呈现出多元视角的特点。例如,《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口语训练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一文,在阐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口语训练系统构建背景的基础上,对口语训练系统做了创造性的构建,并列举了口语训练系统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指出了口语训练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用英语听说课堂设计改革》以威利斯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以西部地区高职层次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实用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积极性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基本应用。《试析认知结构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策略应用》一文则重点分析了认知结构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该著提及的“双元结构”是由尹德谟教授提出,他认为,外来刺激没有适量而又可理解,是不可能发生语言习得的;也强调知识的同化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过去经验与当前学习的联系,尽可能地增加听力材料的输入。

第二,本书较好地适应了中国英语听说教学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施行之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成了一个焦点。虽然,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试倾向明显。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很强,除极少数学生出于兴趣而学习英语外,大多数学生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听说教学自然受到来自考试的压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任务的完成,必然大打折扣。此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单一,也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峻的问题。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英语听说教学仍然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语法翻译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教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伴随着对英语句子的汉语翻译,学生听教师讲解,做笔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大多数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再加上由于承担教学工作量大,进修机会少,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理论更新缓慢,是的教学方法不能得到更新。针对这种情况,《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比如建立互联网英语教学平台,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知识,丰富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

第三,实证研究为主,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本书中的论文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这些论文是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之后写成的。比如,《关于学生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需求的调查研究》是以广西师大教学平台为研究对象的;《大学英语教材文化选材调查研究》是以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材的选用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质量监控探索与实践》也是以广西师范大学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英语写作策略研究》则是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学院在校本科生为样本进行研究的。这种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不仅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是高素质英语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代大学生能否适应国际舞台的关键因素,更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需要关注的对象。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建立英语听说教学的网络平台,发挥互联网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