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实践精神

社会实践精神

时间:2023-06-07 09:3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实践精神,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实践精神

第1篇

关键词 雷锋精神;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自二十世纪60年代诞生至今,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人。在飞速变化的当今社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依然是每个立志奉献的中国公民的应有意识。把雷锋精神作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并加以深化和与时俱进,更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追求的新时代精神目标。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科学水平,更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水平,因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雷锋精神尤为重要。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持续不断地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锻造大学生的实干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生真正具备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重担的双重素质。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以雷锋精神为指引、身体力行地践行雷锋精神。笔者认为,在以雷锋精神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雷锋的实践活动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展开

高校要致力于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大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活动形式,营造活动氛围,让大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知雷锋精神、感悟雷锋事迹,使得学雷锋社会实践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开展,并最终为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提升学生素质、涵养学生心灵发挥出重要作用。以笔者所在的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为例。2012年3月,研究生院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市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学雷锋在行动”主题征文活动。研究生院大力宣传,积极营造氛围,认真动员每一位同学,最终上交征文200余篇,5人获奖,并由于组织得力,稿件数量多、质量高,获天津市“学雷锋在行动”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这在全院掀起了学雷锋的浓厚氛围。暑假期间,研究生院又组织了赴河南南召山区支教活动,义务辅导山区孩子半月有余,获得天津市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

二、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雷锋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作用格外凸显,正是由于其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直观生动,能够很好地弥补当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一的缺点,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有利于增强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宣传效果。

具体来说,要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学习雷锋的实践活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支教、进社区等形式,高校可以引导广大学生引导广大学生写自己的“雷锋日记”,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感人故事;通过“雷锋班级”、“雷锋小组”等优秀道德典范的宣传和表彰,让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宝贵品质在大学生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或是开展“寻找身边的活雷锋”,接近义工团体等等,利用各种实践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活动,将雷锋精神真正融入课外实践。在踏实开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实践形式,使学生在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牢固树立起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意识,保持坚定正确的思想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的集体主义精神,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三、以科研优势为依托,做到科研与实践有机结合

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水平的过程中具备了强大的理论研究优势,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理论优势普遍集中于专业知识的研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得尚不够充分。高校应当以理论优势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报告等形式,深入研究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时总结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再将这些成果及时纳入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中去。

此外,高校还应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雷锋活动月,同时还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雷锋的活动中来,引导大学生自觉的将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学雷锋活动的热忱“纵向传承、横向感染”,培育广大青年学生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以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

四、结语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是每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其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决定了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每一位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应当认真学习并努力践行的时代精神。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通过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雷锋精神指导社会实践、发挥科研理论优势并使实践活动常态化等三种途径,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使雷锋精神大学校园不断发扬光大,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同在。

参考文献:

[1]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总第365期),2012,(5).

第2篇

社会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我国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表现出多样化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赵伟等调查指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无主人翁和责任意识”;〔1〕雷世富指出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参与各方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张俊琴等指出当前研究生的“任务式和团队式”社会实践多,“自发性和个体式”实践少,实践认识存有偏差、忽视过程,“实践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而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当以疾病、生命实践对象等为研究范围,这一领域依然有许多缺失人文理性的行为存在。杨国荣认为“实践要以求善为指向,扬弃功利主义的正值与负值”。当前研究生社会实践所表现的负态与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有关。冯向东认为,教育中“功利主义的肆意扩张和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扭曲了教育实践”。因此,要设计科学的实践路径和机制来为研究生社会实践赋予人文理性价值和精神。

二、医学研究生项目化社会实践的人文需求

“项目化社会实践”是一种依托项目来培育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嵌入道德伦理、科研精神和服务公众等人文理性的社会实践模式。在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中推行这一模式,是当下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缺失人文理性的现实需要和弥补。

(一)医德缺失下的实践需求

当下医患关系并不和谐,这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德教育缺失或失效有关。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德医风建设的呼声下,高等院校的医学教育和实践需要找出医学教育的最佳路径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医学研究生教育来说,其医疗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在“生物———心理———社会”的教育模式转换下,医学研究生的医德和人文素养不可或缺。因此,除了课堂教育的改进和改革,还需要辅以具有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模式来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因此,从实践角度“项目化社会实践”功能之一就是要建构出新的医德内涵和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以理性的视野预前重构医患伦理关系和医德医风。

(二)生命意识淡薄下的主体需求

医学教育和研究的终极目标始终围绕着生命的延续和存在,但是当下生命意识的淡薄使得医学人文教育及实践严重缺失。王一方指出,二十世纪的医学将“征服疾病和敬畏生命对立起来,忘掉了生命的敬畏”〔6〕。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使得医患失语。功利主义和利己思想不断消解着传统医德精神,医学科技和工具不断遮蔽了“生命”的人文关切。因此,在观念层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需要在浓厚的“生命”意识下重构“疾病”和“生命”的关系。

(三)医生污名化下的话语需求

在“自媒体”时代,随着医患矛盾关系的时常紧张,“医生”和“护士”不断地被妖魔化。与此同时,“白衣天使”和“白衣大褂”等传统的“隐喻”词汇也不断地被污名化。医生的“救死扶伤”形象和“大医精诚”精神被整个社会集体怀疑和不信任,由此传统的隐喻词汇的形象夸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看病难、看病贵”、“缝”、“八毛门”、“医闹”等话语。这些话语的背后除了医德沦丧和医风不良的现实写照外,更是医学人文精神崩塌和严重缺失的表现。因此,在话语层“项目化社会实践”还需要重构医患话语表达的修辞和词汇。总之,“项目化社会实践”要把工具理念和价值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在引导研究生进行主动实践的同时充分尊重和调动实践主体的自主性,不仅要培育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要提升其生命意识、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等。

三、医学研究生项目化社会实践的现代性人文赋值

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把训练研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精神作为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更重视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因此,在项目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赋入具有现代性精神内核的人文理性。

(一)赋入传统医德的精神内核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医德和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和规范是在长久的医疗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它已经超出了职业素养的范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层的道德哲学思想。尽管“大医精诚”的观念仍历久弥新,但在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社会现实相脱离的大背景下,传统医德及其理论体系的消解,成为了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医乃仁术”的医德内核,形成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医德伦理体系。传统医德“人贵物贱”的仁德理念和“重义轻利”的职业精神使得整个医疗体系充满浓厚的人文精神。现代医术和工具以及“重利轻义”的观念彻底消解了传统医德伦理,因此,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需要面对并构建新的医德伦理。在路径选择上,以“疾病”和“生命”作为选题和实践的核心议题,积极嵌入传统医德的“仁心”和“好生之心”,在继承传统医德精神的基础上赋予现代性的价值内涵。现代医学的“生命哲学”如何践行为具有传统医德精神的实践行为和模式,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关乎疾病、敬畏生命和关爱生命”的现代人文精神,是医学社会实践正在探讨和总结的课题。疾病信息、医疗技术和医德情感在现代医学转型下需要赋入传统医德的精神内核,形成现代的医德伦理和观念。

(二)建构出现代人文的创新人格和精神

研究生创新能力核心要素要求具有发散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有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具有科学演绎和科学阐释的能力等。就能力构成看,创新的核心要素是智力层面的,需要经过学科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化的训练才能达成。另外,创新能力的最终形成离不开非智力因素。医学研究生的项目化社会实践除了担负着重构和践行现代医德伦理的功能外,还要承担起培育和训练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的任务。赵伟和张俊琴等关于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调查和阐发,启示我们对社会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医学研究生在面对“疾病”和“生命”时如何保持具有现代科学所需的创新人格和精神,也是我们推行的项目化社会实践着力思考和建构的人文价值要素之一。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和死的范畴,“征服疾病”和“延续生命”需要医学技术和医疗工具,更需要人的正能量的心态。医学研究生保持积极正态的学术动机,是创新人格形成的重要内容。向善性的学术动机是当前研究生需要培育和具备的,也是项目化社会实践要积极构建的。以谋取利益和金钱的学术心态来对待生命,必然会导致整个医学伦理和道德秩序的崩塌。项目化社会实践还要着力培养研究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对问题的质疑力和洞察力等。在项目实施过程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好奇,以积极、幽默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和钻研,都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要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如果丧失对课题项目的兴趣、参与和交流,整个实践也就失去了人文性和科学价值。培育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是项目化社会实践建构人文理性的重要议题。项目的选题、论证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协作。在具体和系统的分工协作中,实践主体才能感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才能认识到整体和个体的力量。同时,现代科学的竞争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建构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等,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践,也是一个长久过程,需要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和精神。

(三)赋入公众意识和公平精神

第3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课堂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信”是纽带和关键,是学生将的原理、观点及其他社会知识内化为行为的主渠道。要解决这些特殊矛盾,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组织中学生深入社会实际,走出去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进行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公益劳动等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信仰、信念。这的确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一、社会实践是坚定学生信念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是“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教学时,部分学生对现阶段还要提倡艰苦奋斗表示不以为然。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我借我校组织学生“红色之旅”社会考察的契机,以盘县二小生动的事例,让他们直观了解到当年时所发扬的斗争精神、创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让他们意识到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二、社会实践是乡土教育的“好教材”

学生能从实践中深化和拓展知识,挖掘“乡土”典型,加强乡情教育,使学生倍感亲近、亲切,原来书本中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既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情感。

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寻求生活中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典型实例,通过走访等方式使学生对这种大局意识心悦诚服,并深受感动。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广泛接触社会,如针对塑造城市精神,我们组织了节假日小队,开展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上街协助交警执勤等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从切身体验中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意识到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每一个中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激励自己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三、社会实践是培育兴趣、发挥特长的“沃土”,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

培养学生正当的爱好和志趣,丰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组织了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研”兴趣小组等,组织同学调查柏果中学的浪费现象。调查表明,食堂就餐的浪费十分严重,不关水龙头、离开教室不关灯、乱花零用钱等浪费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对浪费现象的分析,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自我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团结协作,激发和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巩固和深化了知识,特别是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进一步推进中学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的重要环节。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更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将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进而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2、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支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制度上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到明确任务、督促落实,做好经验总结,加强督导,还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3、学校应从机制上激励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首先要制订本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必须正确评价、激发师生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第4篇

从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社会实践活动已结束。这二十个小时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很多感想。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给我一个机会来回馈社会,还让我更接触到社会,给了我不少思想领悟,更是让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的知识大多数是来自于课本,对社会的了解少之又少,看几则新闻听几次讲座远远不能深刻了解到社会。而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地动手动脑,不断思考,与他人打交道,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团队合作是我在实践中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无论是擦公交还是打扫理学院,我们都需要分工明确并且相互协调,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不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完成任务是让团队更好更加团结的法宝。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是需要这种精神。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体力活占大多数,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能顺利完成工作。想想环卫工人及其他劳动者所面对、承受的劳苦,我觉得社会实践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勇于尝试也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品质。如果在爱心义卖,即卖水献爱心的活动中因为害羞而不好意思向顾客说明情况,就会将想献爱心的人拒之门外。而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锻炼人的交流能力,如果不勇敢的迈出这一步,社会实践就失去了一部分意义,个人能力也将得不到锻炼。

愈挫愈勇是在社会实践中最重要的必需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要气馁,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被拒绝是常有的事,也是一种考验。很多时候拒绝不是对个人能力的否定,也许只是他人刚好没那个需要或心情。被人拒绝虽然让人心情挫败,但是如果习惯了看开了,心里就会愈来愈强大,而一个人走向成功,需要的正是这种不怕被拒绝的精神。

身为一个大学生,我认为我需要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获取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思想觉悟,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最后感谢社会给以我帮助,我以后也定尽自己的一份力来回馈社会。

第5篇

关键词 社会实践 人生观 集体主义 协作精神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本领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思想境界,培养了大学生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

一、社区实践长效机制

我校经过近年来不断地深入社区尝试、建设,摸索出了“主题课程进社区”这一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社区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舞台,拓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而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可以服务于社区,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我校实践队员走进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主题课程进社区”的实践活动,开设暑期夏令营,为社区群众送去高品质的歌舞演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是在社区开设了流动门诊,为社区群众开展免费测血压、测血型、医疗保健咨询等医疗服务,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此项社会实践活动正逐渐成为我院育人成才的有效载体。首先,社区服务突破了校园的范围,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民情、投身地方“三个文明”建设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奉献精神和基于奉献基础上的社会对个人劳动的承认,从而促使大学生真正体会自立的实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给大学生应用各种专业知识的机会,为以后就业做准备。

显而易见,实践育人的功能很大部分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社会化程度的向前发展。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大学生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出现内心的紧张、压力、焦虑和不平衡等心理现象,这需要当代大学生要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则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主动调整自己思维的片面性、行为的冲动性来适应社会,以减少压力和挫折,促使大学生不断的提升心理素质,形成正确待人处世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理论是灰色的,行动之树常青。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将书本知识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就使大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建立理论模型,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使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大大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我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我们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社会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我们一生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众所周知,实践活动产生育人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化与结构化,进一步说,就是如何保证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其中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就是高校整合各方面因素、为我所用建立起来的、对学生实施实践教育的最有效手段。稳定的、健康的实践基地能够使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规模化,同时有利于实践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实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这是有针对性地深入、持久、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保障,适应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的。

一个实践基地的建立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应将一次挂牌就视为基地的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和社会的长期的共同努力,而双赢恰恰是二者持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活动缺乏连续性,往往是校方满足基地数量的增加,合作方借此作一点自身宣传,最终使基地建设无法深入开展下去,达不到原有的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我国高校教育途径之一,现已蓬勃发展,并发挥综合效应。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服务与体验中有效地促进了其主体发展,我们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锻炼。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可以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平台,让大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感受社会价值的各种冲击和张力,从而使我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并调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在这种理性的调节过程中,我们即将成型的价值观体系受到现实社会的检验而会变得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金文涛.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对策[J].电子世界, 2012(6).

[2]刘希磊.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成功经验及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12(3).

[3]陈爱民.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创新模式[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3).

作者简介:

第6篇

1、通过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体现,树立了青年一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不管去的是偏远的山区,还是繁华的都市,大学生们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给实践单位及更多的干部、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们通过认真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展现了自身的素质,很好的体现了一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

2、今年是我院迎接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一年,在这样的形势下,动员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树立科院大学生良好形象,并进而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今年继续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核心,以“服务社会,完善自身”为宗旨,以“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以“实践促成才 ,青春创和-谐”为主题,积极动员、鼓励、组织全院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科研课题”为方向,引导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学习进步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提高素质。

3、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同学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书、阅读报刊、走访、座谈、听报告等方式,结合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理论著作的学习,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代背景、实践基储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更加深入。

4、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动进行实践,丰富广大青年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家乡、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本着这一目的,我院根据校团委提出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2007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5、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学生独立处世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他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更加自信。

6、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广大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通过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使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为祖国腾飞而奋发读书的理想更加明确,增强了建设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7、点、面结合,灵活多样。不论是各实践团队还是个人,他们围绕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形成全面细致的整体实践成果。

8、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今年我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的各个行业领域。有深入厂矿进行生产实习的,有深入偏远山区进行科技文化援助的,也有到农村进行科教、医疗卫生宣传的。有进行社会调查的,有开展文化服务的,也有开展技术服务的,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另外,各专业学生并不仅仅局限于在所学学科范围内进行社会实践,而是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思路更加开阔。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有从事市场营销调研的,也有到工厂学本领练技术的,也有为企事业单位开发软件管理系统的,丰富了大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其它行业的技术本领。

9、我院始终把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来抓。按照校团委的要求,我院团委认真研究,领会精神,精心策划,确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方案。并积极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放假前,特召开了各班级班主任和团支书会议,强调暑期社会实践。因为本次社会实践与以往不同,本次落脚点就是让学生真正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农村等进行最段为期一周的工作,因此,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投身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我们从6月底开始,就利用班团活动,寝室橱窗,海报等形式对今年暑期实践活动进行了详实、细致的宣传与安排。从号召广大同学投身暑期社会实践到集中组队报名流程,再到主题和主要内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报告的书写方法、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办法,再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往年暑期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绩都向各团支部做了具体说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更加有序,思路更加清晰,确保了我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7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各队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6月14日上午我校举行了三支队伍的出发仪式。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进社区”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是通过学生完成社会实践调查表,涉及农村、城市、工厂等方面;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三个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6月14日义井东社区、6月15日西山朝阳社区、6月16日小店东风社区,其中走访老6人。参加人数合计65人次,其中教师有常建有、田晓丽、任云花、杨青会、韩茂忠、韩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和社区合作组建了技术小组,利用各自的技术在市场上设立单车修理、义务宣传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有人利用假期对社会一些活动进行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以健康向上的、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进社区进行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4、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社会环境卫生清理。

5、考察实践。有的同学到工厂参加实践考察活动,了解工人师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

6、开展板报活动。根据当前形式配合本社区更换板报10块,同时也宣传了我校201x年招生专业情况。

三、经验和收获

1、我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师生和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校院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德育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校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第8篇

一、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

作为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比不可少。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大多以“2+1”、 “2.5+0.5”或者“订单式”培养方案等模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企业实践锻炼相结合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特点。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同大学生社会实践目标是相一致的,高职教育更加契合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一)、社会性。所谓社会性主要是指高职学生的社会时间活动围绕社会为中心展开,从活动的准备、策划、开展、反馈等环节都紧扣“社会”这个主题。

(二)、实践性。顾名思义,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活动,它是形成认识、深化认识、检验认识的途径,是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组织性。组织性主要是指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多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系统进行的。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欠缺,因此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自行组队,以小分队的形式进行的。

(四)、专业性。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也更好的将社会调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凸显了其专业性。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某系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就开展了“关于重庆市道路绿化状况”的社会调研。

二、社会实践对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社会实践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坚持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德智体课堂教育的延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尤其是其实践观为指导的,在调研过程中也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这些观念通过社会实践传播,将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并理解价值观念。

(二)、社会实践强化了实践价值观念。“人类生活可以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通过实践创造价值、享用价值的过程”,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中体现的主客体关系是价值的本质,“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下基层、下农村、下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锻炼,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生产活动,通过自己所听所闻所见了解生产活动全过程,在学生和生产活动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受用关系,让学生切实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客观世界,产生自己的“作品”,加强对实践的理解和应用。

(三)、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了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的,学生总是在一定的组织机构里面完成实践活动。学生在个基层集体中其中施展自己的才华,集体的智慧和凝聚力使他们顺利完成社会实践,集体分工使他们的劳动事半功倍,在此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集体的力量得到了彰显,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大大的提升,集体主义观念进一步升华。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也引导学生认识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意义和实效性,客观上帮助学生树立了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对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完善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四)、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客观上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价值观。学习价值论是孔子总结其一生的治学生涯为后世留下的一种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瑰宝。根据孔子论述“学习不仅具有使人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强能力、修善品德的个人价值,而且具有促进政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价值”[1]。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立足社会,结合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学生学习、调研获取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信息,实现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用知识的应用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了知识的价值。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为例,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将其专业的管理和经济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调研万元增收工程中养猪的前景和不足,为农民养猪及特色产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价值。

三、重视社会实践中价值观念的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会实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主导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以共同理想为前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先进价值观念。“历史上,各个国家,各个社会都强调价值教育的主导性,这是占统治地位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反映”[2]。

(二)、社会实践要以集体主义为基本价值原则。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必须以集体主义作为基本的价值原则,要首先满足集体的利益和需要,以集体利益的满足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集体原则中,所谓集体利益,指的是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由全体劳动人民组成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经济、精神文化诸方面利益的总和”[3]。

第9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字串8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第10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2、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把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在食宿、安全及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院注重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与地方开展长期结对合作,把扶贫工作、科技服务、文艺下乡等活动与大学生接受锻炼、成长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3、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虽然是短短的二十天,但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11篇

一、活动主题

助人为乐情常在 雷锋精神心永存(弘扬雷锋精神

团结友爱互助?)

二、活动意义与背景

2012年3月5日,是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47年纪念日。雷锋的出生普普通通,雷锋的事业平平凡凡,但他的精神却无比的伟大。近50年

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宽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同住一栋宿舍楼,同学之间相见却不相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敬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

四十多年了,雷锋的名字是激励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质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学校要想发展,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学生、好教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人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我们的人生观是正确的,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会有无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能力的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精神宝库。雷锋精神是不受时代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

在学习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乐趣,做一个有利于学校,有利于社会的人。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付出,这样做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出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是的, 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用忍受饥饿了,再也不用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应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为了更好的弘扬雷锋精神,提升大家的思想道德水平,体现华中大学生特有的风范。校社会实践中心希望借此启动仪式,呼吁大家学习雷锋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同时,动员各班将活动开展到班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的浪潮中。

为了不让本次活动过于形式化,意识将不会带有太多的纪念色彩,而是本着雷锋同志朴实无华的人生理念,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好的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同时,请各院系部门的代表将雷锋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带领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将雷锋精神付诸行动。

三、主办单位:××大学社会实践中心暨志愿者协会

承办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部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部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2年3月5日(星期五)晚 7点

地点:大活513

五、仪式流程:

1、主持人致辞,介绍到场领导嘉宾

2、领导发言

3、展示往年“学雷锋月”的情况,形式:视频。

4、校社会实践中心代表介绍工作及活动安排

5、优秀志愿者讲话,分享服务经验

6、宣读倡议书

7、到场领导及嘉宾以及参与者签名

8、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

六、对于活动各流程的说明:

1、在7点前领导嘉宾陆续到场

2、准备ppt演示、切换一时的各流程

3、往年“学雷锋月”的活动情况将以视频形式展示, 必要时由操作人员讲解

4、优秀志愿者的讲话以分享经验和呼吁为主,为大家提供可参考的模式及思路

5、倡议书由几位实践部部长或代表宣读,以每人几句话的形式,自由发挥

6、签名时,由领导带头,之后到场人员一排一排有序上台签名,以保证现场的正常秩序

7、仪式结束后领导先走,之后安排大家有序离场

七、前期准备工作:

㈠ 联络及确定仪式方案

1、1月16日

前,机械学院社会实践部及公管学院社会实践部确定参与活动策划的部员,并搜集资料

2、1月17日,两部门代表展开讨论会,确定仪式的流程、注意事项及任务分配。

其中,机械学院社会实践部负责联络主持人,制作会议流程ppt,联系校广播站,制作横幅以及招募优秀志愿者发言人;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部负责制作宣传单(每班一张),在白云黄鹤等网站帖子,制作往年活动情况的视屏等;实践中心负责提供往年活动资料,安排场地,确定到场人员,印发请帖 4、放假前(?日)完成ppt、横幅的制作,广播站、主持人的事先联系;寒假时完成往年活动展示视频、传单的制作和帖子的(??待定。。);仪式前?日送发请柬并确定好到场领导嘉宾的名单

5、提前三天请校内媒体(记者

团、广播站等)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㈡ 前期宣传

横幅:提前5天悬挂在紫松路口及韵苑篮球场旁

宣传单:提前5天由实践中心联络部负责发放到各班(?大一大二)

帖子:提前?天到白云黄鹤等网站并顶置

㈢ 布场:

1、布置仪式会场(取下两横幅,一条挂在会场,一条用作签名)等

2、摆放好矿泉水、台签、鲜花等

3、准备彩带等材料

㈣ 其他

1、购买一定数量的签字笔、矿泉水,最好要略多于实际需要

2、准备好各阶段的背景音乐,包括仪式开始前、倡议、签名、退场等

3、花店订花

八、仪式现场工作:

⑴ 人员安排:

a.物品在前一天晚上务必准备好,工作人员4点前到场对会场进行布置,布场工作在3月5日6前完成

b.主持人、工作人员在4前到场,进行最后的审稿和准备

c.领导嘉宾在7点到场

⑵ 届时会场布置:

a.摆放好台签、鲜花、矿泉水、挂好横幅

b.核实出席领导嘉宾信息

c.调试相关设备(音响、话筒、相机(、摄像机?),准备备用电池等

d.预播相关音乐、视频、ppt

e.进行最后的预演

九、活动预算:

项目

单价

数量

金额

请柬

宣传单

横幅

签字笔

彩带

鲜花

台签

矿泉水

相关资料打印费

合计

机械学院社会实践部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社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从社会是创新的大舞台出发,理清了社会实践是教育与人和社会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载

体,阐述了社会实践对实现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创新教育目标任务及培养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建设创新型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依赖创新教育来实现,大学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重要使命,是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因此创新教育应该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而这种互动行为良好的连接点和载体就是社会实践。笔者认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实现创新教育、人及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因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创新教育通过人的培养来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并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在创新教育和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中实现和发展的。创新教育必须适应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要求。

修身成材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修身成材的重要方式。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更好的了解社会。社会实践尤其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施加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能起到加速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作用。

建设创新型社会,正是要建立起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使社会实践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创新型人才推进社会发展,并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使社会形成需要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并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由此实现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创新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

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体现了教育与人、社会、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内在联系。而这种网络的交互作用和联系的很好载体也必然是社会实践。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发扬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创新教育是指对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怀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创新能力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责任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即:创新人格的培养。这三方面的培养是融会贯通、相互促进的。

三、有利于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是大学不能回避的严峻现实。这种现实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上需要的人才企业招不到,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找不到。笔者认为社会实践对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如下作用:

1.有利于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良性互动的载体和桥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也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有依可循、有据可查,更重要的是必须符合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因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客观要求,创业能力是当前大学生人才素质要求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同样具有创新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试想,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中有5%一6%的人具有自主创业能力,而每个创业者如果可以平均吸纳20一30名大学毕业生就业,那么大学毕业生的待业问题基本上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参考文献:

[1].薛天详:《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