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服务贸易

信息服务贸易

时间:2023-06-07 09:35: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服务贸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服务贸易

第1篇

一、 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 江苏信息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从发展趋势来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外部需求减弱,给中国的服务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了12.2%,但信息服务贸易的增长率仍保持正值。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0年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比上年同比增长43%,2011年第一季度增长了38.9%;2005-2010年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增长了5.17倍,年均增长30.2%。

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在国家整体发展的带动下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势头。据江苏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出口1.44亿美元,同比增长41.69%,但由于进口基数较大,仍然呈逆差状态。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2010年江苏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猛烈,其中2010年1-2月份同比增长59.9%,信息服务贸易增速为252%。2005-2010期间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比上年同期年均增长35%,高于国家同期年均增长率,也远高于江苏省GDP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的复苏不均衡、一些行业的增长相对疲弱的状况下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表现出良好的抗压性。

(二) 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结构占比分析

2005-201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全国国际贸易出口总额平均比例不到10%,其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服务贸易的平均占比分别为21.83%、31.97%、20.61%,平均增速分别为23%、10.3%、16%,信息服务贸易平均占比不到4%,但平均增速达到36%。2011年一季度,受国际不确定因素影响,运输与旅游服务的贸易呈逆差态势,同期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趋缓,信息服务的出口贸易却保持着近40%的强劲增长势头。

2005-2010年江苏的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仅占全国服务贸易的3%左右,结构上也是以运输、旅游等传统的服务贸易为主,信息服务出口贸易的平均比重只占江苏服务贸易的6%左右,高于国家的平均比例。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出口迅速发展,2009年同比增长177%,位居全国首位,在金融危机中成为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江苏省的服务贸易结构有着朝着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演进的趋势。

(三) 江苏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根据2005-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外汇管理局每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及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结构指数,对中国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计算和定量分析。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2005-2010年期间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一直没有超过4%,其中2008年中国仅占市场份额的3.4%,而欧盟成员国的为58.3%,印度19.8%,美国6.8%,说明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信息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很小,竞争优势很低。

从竞争优势指数(TC)分析,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TC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其他国家(2008年爱尔兰TC为0.92,印度TC为0.86)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8-2010年世界大部分国家的TC指数下降,但中国却保持一种上升的趋势,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说明我国信息服务贸易领域具有较为顽强的生命力。

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2005-2009年中国信息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处于0.8以下,与世界上信息服务贸易出口大国(爱尔兰、印度的RCA指数一直都在2.5以上)相比,其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尽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信息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逐年提升,但是却始终幅度不大,因此中国还是属于信息服务贸易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

从Michaely指数(MI)分析,2005-2010年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MI指数大部分数值为正数,基本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竞争力逐渐增强,说明中国企业已逐渐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江苏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国家整体水平一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总体规模较小,国际竞争力还是很弱。

二、江苏省信息服务竞争力制约因素

(一)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处于弱势状态

金融危机前后的2005-2010年间,无论从出口贸易总量、发展速度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中国的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与世界信息服务贸易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国内其他服务贸易产业如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等相比,竞争力也表现出较大的弱势。江苏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也不能独善其身,虽然信息服务贸易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由于与中国的信息服务产业一样起步较晚,整体规模较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表现出较大的弱势。

(二) 领军企业欠缺,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与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品牌相比,“中国服务”功能项目比较单一。虽然江苏省的信息服务贸易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档次上与国际上知名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如微软、甲骨文等相比,国内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缺乏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知名品牌的领军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格局尚未形成,使得江苏省信息服务产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和产业格局中的低端,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 人才供需体系矛盾,缺乏富有国际经验的中高端专业技能人才

信息服务贸易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大多是通过人的智力完成服务的全过程。开展信息服务贸易十分需要那些具有“硬技能”(学术背景、语言技能、服务交付能力)和“软能力”(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国际经验与文化相似性)的综合素质的中高端人才,而目前江苏由于这种高素质、知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贸易专业人才不足,使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四)国内外竞争环境激烈,缺乏渠道和拓展经验

由于地缘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伙伴主要是日韩等东南亚国家,而与欧美之间却没有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使得欧美企业对江苏信息服务企业的开发能力了解不足,在欧美国际市场获取信息服务订单上比较困难。印度在抢占了欧美市场的基础上,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开始重视日本和韩国市场,成为江苏发展服务外包的主要竞争对手;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以人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等优势,正成为江苏信息服务贸易新兴的竞争对手。

江苏地处我国区域竞争最激烈的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等省市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都在把发展重心转向服务外包行业。特别是上海,具有国际化商业环境、多语种的教育资源、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知识产权法庭的优势,凭借其成熟的制造外包经验,广泛的国际合作、优良的硬件环境和雄厚的资金支持的实力,对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挤占效应。

三、提升江苏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信息服务贸易已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特点而成为江苏发展的重点。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江苏的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

第一, 落实产业政策,完善信息服务贸易环境。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一系列促进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江苏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完善产业环境,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撑、专利保护、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加强集成和扶持,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信息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第二, 调整和优化信息服务产业内部结构,提高整体业水平。努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信息服务企业加快与制造企业的融合,重点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服务及数字内容服务。积极开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电视、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新兴市场,不断拓展信息服务的业务渠道,优化信息服务内涵,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第三, 集中优势资源,确立品牌效应。整合企业优势资源,推动江苏信息服务贸易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培育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的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集群和规模效应,提高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创新和发展江苏信息服务品牌形象。

第四, 深化对外合作和交流,提升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通过建立、拓展国际营销网络加快外向型步伐,推动信息服务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是加大招商力度,与有关部门联手,在欧美市场定点开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招商活动;二是吸引境外知名跨国服务贸易公司在江苏投资设立分公司或接包中心,或通过位于江苏的离岸信息服务中心接包;三是充分发挥在江苏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利条件和欧美华裔工程师的人际关系,在欧美国家设立信息服务贸易中心、加入海外技术联盟、从国外上游信息服务贸易发包商直接接受订单。通过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江苏省服务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中的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五, 实施人才战略,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吸引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端信息服务人才来江苏就业创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尽快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及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充分发挥江苏教育科研资源的优势,整合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培训资源,重新审视教育的学科结构和比例设置,更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和动手能力。逐步建立信息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信息服务贸易人才的实战性培训和订单式培养,为信息服务贸易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书华,韩菲.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基于竞争力指标的比较分析[J].经济论坛,2009.2

[2]耿乃凡.江苏省服务业、服务贸易的特征及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

[3]田奎.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J].商业研究,2009.12

第2篇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概述

在当今的贸易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体制升级,着力发展贸易促进机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在尝试贸易体制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一)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而提供的经济。具体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立更加舒适宽松的投资环境;统一对外贸易出1:3政策和公共商务信息,以帮助公众“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协调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部门,为出1:3企业提供更加快捷的贸易手续;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开展海外市场调查,为出1:3企业提供全面的出1:3咨询服务。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国内企业,还应惠及普通的公众。

(二)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类型

1.出口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出1:3贸易公共服务是指国家为促进出1:3的增长,为出:13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持和制定出1:3发展规划,并为出1:3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包括:出1:3贸易金融服务(例如建立出1:3银行,为出1:3企业提供贷款等)、技术性促进措施、简化出1:3手续、政策咨询、出口商品技术服务、出口研发服务、出口贸易促进政策、出:13贸易摩擦救济、贸易市场凋研、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出1:3贸易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出1:3贸易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出1:3企业的积极性,为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

2.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贸易环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但是可以归纳为: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对贸易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贸易软件和硬件基础。具体包括: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相关的贸易制度、政策和法规,基础设施和各种贸易配套设施,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对外贸易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积极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营造宽松和有利的对外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辅助,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本国和国外贸易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对外贸易运行状况信息等。该体系有利于国内出:13企业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变化和贸易伙伴所在国的政策法规,规避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包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出1:3商品技术服务体系、出1:3研发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进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些国家大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地为本国企业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法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经济形势出现了衰退的趋势,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法国不断地改革现行的贸易促进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1.庞大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工业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驻外经参处、各大区外贸局、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原对外贸易中心和法国国际化促进署合并)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己任,以为企业制定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为手段,共同为法国企业服务。法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以信息咨询服务和财政补贴为主,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和参加国际展览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培养本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简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息和支持的手续,并实行对外贸易促进手段完全商业化运作,既符合欧盟的相关规定,又不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2.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法国通过对外贸易中心和工商会等机构,收集、调查和整理全球对外贸易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信息服务。法国政府在国外设有100多个驻外经商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大量的所驻国的贸易信息、市场综合产业信息、法律法规、融资条件以及出口担保等方面的政策,为本国企业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服务。并对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整个信息服务程序的可控性和有效性。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

3.完善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法国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度只维持在40%左右。随着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法国对外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法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中小企业很好地与政府或私人伙伴联合,这些企业在国外谋求发展,并在法国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法国技术创新署、法国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法国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部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合作提供财政保障,为法国中小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点和开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英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

英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一直尝试着改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思维、服务思想及政策措施。试图更好、更全面的为对外贸易服务。

1.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

英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遍及各地,具有纵向与横向紧密结合、覆盖范围广、服务细致等特点。除了政府和地方当局各经济管理机构的广泛参与外,民间机构在对外贸易促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贸易促进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贸工部、外交部、国际贸易总局、出口信贷担保署等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在贸易促进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制定相关贸易促进政策,维护出口企业和外投资公司的利益,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提供各种贸易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英国的贸易发展。

2.健全的创新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本国企业的创新。作为英国创新的主管部门的贸工部,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贸工部有多个创新支持措施,如知识转移网络、知识转移合作计划,建立了公益型信息平台;重视信息服务功能,支持信息服务领域的公共服务。此外,还提供培训、会议、考察、国际专家帮助、市场专项调查、人才流动等一系列服务,并且将这些服务渗透到企业技术或市场开发的每一步。

3.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

英国倡导贸易自由化,实施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对外贸易体制,营造了宽松的对外贸易环境。英国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税收优惠、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国外企业提供国民待遇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优惠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

(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虽然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政府服务方面,强调服务至上原则,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本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服务;重视对外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各种贸易促进机构通力合作,更好地为本国贸易发展服务;注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信息,搭建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帮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为止,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虽然在总量上不少,但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性十分明显。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公共服务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产生的绩效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偏少(如表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财力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非常充沛,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在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形成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另外,这六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9%。由此可见,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在推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推动贸易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包括中国贸易指南、国内涉外政策环境、世界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和网站,但是总体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内容不全面,分布零散,地区分布不平衡,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捷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缺乏统·的信息管理和分工。

(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就业数量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明显不足,且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渠道,还是信用担保与欧美国家差距仍然明显;支持创新不到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财政、税收、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缓慢和滞后,2004年通过的《对外贸易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公众和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障碍,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环境。加大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使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更加全面;强化商务部的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对外贸易信息服务;完善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及环境、国外贸易市场调研等数据库的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二)建立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我国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存在着行政职能混乱、监管规则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强化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责任,建立科学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监管权责机制,确保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有效的进行;加大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逐渐提高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民主制度,使公众参与对外贸易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监管队伍,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

(三)保证资金投入、实现外贸公共服务均衡化

我国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的省市,由于财力状况充足,投入较多,所以效率相对较高,产出明显;而经济欠发达的省市,由于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所以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政府应在保证总体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同时,兼顾经济欠发达的省市,以达到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均衡分布,最终实现对外贸易各地区均衡发展。

第3篇

近期,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商务部召开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题新闻会,与软件服务业发展相关的内容如下: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对外开放有序推进,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初步显现。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计算机、保险、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竞争优势不断提升。2006至2010年,进出口总额从313.4亿美元上升到702.9亿美元,增长约1.2倍,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6.3%上升到19.4%,年均增长22.4%。同时,与现代服务贸易行业相关的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教育、文化、中医药等中国特色服务贸易领域潜力巨大,出口体系初具雏形。

(二)“十二五”期间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形势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

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推进发展服务贸易。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不高,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不均衡。服务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国际营销渠道不畅,在品牌、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均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

(三)发展目标:

提高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文化、咨询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2015年占比超过45%。进一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运输、旅游、分销等服务出口规模。

逐步提高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度,扩大通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商业存在规模,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带动、培育和壮大国内产业。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研发、文化、咨询等行业服务出口规模显著扩大,与货物贸易和境外投资协调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打造“中国服务”。境外商业存在数量明显增加,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和品牌的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逐步提升。

(四)推动重点行业服务出口:

重点培育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金融等现代服务贸易,积极承接服务外包。鼓励外资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物流服务等。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的功能和政策优势,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第4篇

[关键词] 全球数据同步 贸易伙伴 供应链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全球市场竞争加剧,贸易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商业伙伴总在寻找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并简化商业流程,因此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变得至关重要。然而,为了实现高效供应链管理,必须首先扫清供应链上的一些障碍。

在供应链中,一个制造商或零售商需要和多个贸易伙伴交易,而不同的贸易伙伴都有自己的数据和货物运输形式,在和不同的贸易伙伴交易时,每次数据必须重新登录和映射,货物运输也不得不不断改变形式。所有这些数据入口、数据映射、货物运输以及人工导致的错误纠正都是时间和资源的一种浪费,造成供应链很大的迟缓和不确定性。

为了扫除这些障碍,需要一套所有商业伙伴采用的全球标准来实现信息流和实物流的无缝衔接。例如,唯一产品标识代码可以在供应链上跟踪与追溯产品。B2B电子交易的结构化数据格式可以排除数据重新进入和映射的重复工作。标准的托盘尺寸可以消除货物运输过程中不同托盘间的手工搬运。

本文介绍的全球数据同步就是使制造商和零售商采用同一套标准来共享产品信息,从而达到简化商业流程,降低供应链成本的目的。

1 全球数据同步的定义

全球数据同步(Global Data Synchronisation,简称GDS)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基于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为目前国际盛行的ebXML电子商务的实施而提出的整合全球产品数据的全新理念。它提供了一个全球产品数据平台,通过采用自愿协调一致的标准,帮助贸易双方在供应链中连续不断地交换产品数据属性,共享主数据,保证各数据库的主数据同步及各数据库之间的协调一致。

从技术角度看,全球数据同步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保持供应链中贸易伙伴信息一致性的一种解决方案。参与全球数据同步的公司,需要遵循共同的标准,使用共同的协议,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并同步更新的目的。

从商业角度看,全球数据同步是一种改进供应链效率的方法,它可以确保供应商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将正确数量的正确货物提供给正确的贸易伙伴。

2 全球数据同步的实施

要实现全球数据同步,必须实施GS1系统这一全球化标准。该系统通过对产品、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进行唯一标识,使供应链的各参与方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或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GS1系统的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全球位置代码(GLN)和全球数据字典(GDD)是全球数据同步实施的基石。全球贸易项目代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确认贸易项目,全球位置代码用于确认合法实体、贸易各方及其所在位置,全球数据字典是主数据结构的定义,用于规范供应链过程中贸易项目和参与方的描述。

全球数据同步过程由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lobal Data Synchronisation Network,简称GDSN)来实现。全球数据同步网络是一个由全球注册中心和分布在全球的多个数据池组成的保持各种信息同步的网络系统,是为数据提供者(制造商)和客户(零售商)服务的分布式系统。全球数据同步网络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负责运营管理。全球注册中心(GS1 Registry,简称GR)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建立,是全球产品的总目录,保存产品目录信息、参与方信息及所属数据池的信息。数据池(Data Pool,简称DP)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各成员组织建立,保存本地区产品的详细信息,与全球注册中心互联,为用户提供数据订阅搜索等服务。

在全球数据同步网络中,通过全球注册中心这一全球性的B2B公共服务机构,与所有数据池相连,运用一定的认可管理办法,实现全球数据的唯一注册以及全球注册中心与数据池的永久同步。全球数据同步过程就是数据的者和数据的接受者及时并实时发送经认证的标准的主数据的过程,流程如下图:

3 全球数据同步的优势

随着全球零售业的爆炸式发展,现代销售渠道逐渐趋于多元化和信息化,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认识到:只有改变双方的对立关系,减少摩擦,展开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才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业界的佼佼者。全球数据同步网络为此提供了可能。

通过全球数据同步网络,贸易伙伴之间能够保持信息的高度一致。企业数据库中的任何微小改动,都可以自动发送给所有的贸易伙伴。全球数据同步网络保证制造商和购买者能够分享最新、最准确的数据,并且传达双方合作的意愿,最终促使贸易伙伴以微小的投入完成合作。

全球数据同步网络能够为各种规模的零售商和供应商带来多种的商业收益:改善一对多的客户关系,减少贸易合作中的抱怨和争吵;节约数据维护成本,提高订单准确率和确认效率,加快产品上架时间;实现智能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耗……。埃森哲(Accenture)和凯捷(Cap Gemini)两家管理咨询机构对零售商和制造商的调查统计显示:对于零售商,全球数据同步使订单效率和品类管理效率提高50%,结算错误减少40%,数据管理耗费减少30%,缺货减少3%至8%;对于制造商,全球数据同步使货物上架时间平均减少2至6周,订单效率和品类管理效率提高67%,产品数据到达销售环节的时间减少25%至55%。

乐购(TESCO)的总裁兼CEO Seung-Han Lee认为,“标准化与数据同步为我们带来了非常显著的销售增长,改善了运转能力,并减少了库存。”

4 全球数据同步的国际动态

到2008年底,全球已有25家数据池完成了认证。到2009年3月,GS1全球注册中心的产品信息数量达到3百万条。全球各大零售商和供应商相继开始实施GDSN计划,数据池因此变得十分活跃,但总体情况欧美较好,亚洲尚处于起步阶段。

阿霍德集团(Ahold)是全球最大的杂货零售商,早在2003年已开始部署GDSN项目,迫切希望由此提高商品数据的准确性。时至今日,Ahold的850家供应商中,有350家活跃于GDSN,另250家也已成为GDSN认证数据池的会员。到2010年,“通过GDSN同步价格”将更多的替代“通过Excel定价”。

在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他们选择了GDSN,寻求一条新的“合作之路”。该集团目前正在着手于更多的采用从美国同步过来的数据项目,特别是在他们的直供店铺。在墨西哥,焦点集中在主数据分类及GDSN同步。在欧洲,可口可乐也希望推行数据同步。

宝洁(P&G)已在13个国家应用GDSN,他们成功的方法是:首先,创造全球数据同步的条件;其次,传递高质量的数据;最后,与客户相连接并获取收益。宝洁拥有完善的E2E主数据传输过程,管理着产品的重量和尺寸。其目标是:宝洁提供给客户的重量和尺寸信息,准确度等同于客户亲自测量。相关数据表明,宝洁和它的零售商都能从中受益。在未来,宝洁计划将提高数据准确性的项目扩展到北美,再至亚洲等区域。

卡夫食品(Kraft)正在12个国家中积极推进GDS。在美洲,Kraft与美国和加拿大的主要客户执行全目录数据同步,与墨西哥和南美的客户进行相对受一些限制的同步。在欧洲,Kraft通过“Kraft全球系统”与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以及英国的客户使用GDSN,在德国、芬兰、丹麦、瑞典使用“Kraft本地系统”连接本地数据池。“Kraft有义务与贸易伙伴联手合作,推动数据同步发展。”

超价商店(SUPERVALU)已经与610家供货商同步了20万条产品信息,其中,550家供货商同步了全部的产品信息。“数据决定关系”,GDSN总是成为该公司与供货商高层会议上的焦点话题。

家乐福(Carrefour)只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接收供货商的产品数据:①网络平台:供货商在线上传产品数据;②点对点导入:直接导入固定格式的数据;③全球数据同步:供货商在GDSN数据池中数据。截止2008年3月1日,家乐福已经有450家供货商向它传输超过18600条的产品信息,绝大多数是通过网络平台和点对点的渠道传输,但通过GDSN传输数据的供货商数量在稳步增长。

5 全球数据同步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我国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商品条码及物品编码工作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1年4月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推广国际通行的跨行业供应链管理标准――GS1系统。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2003年开始部署GDS基础性研究和本地化转换工作,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历时两年搭建完成了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GS1系统而构建的标准化信息交换平台。平台由商品信息注册系统、商品数据质量保证系统、任务计划处理系统、全球数据同步管理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全球数据同步管理系统负责处理与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有关的全球数据同步请求,将中国的商品信息向世界,同时也实现中国用户对于其他国家商品数据的查询及订阅。

2007年12月,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顺利通过为期3个月的测试,以优异成绩取得GDSN数据池认证,代表中国加入全球数据同步网络,成为全球23家认证数据池之一(2008年新增2家)。2008年1月,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与韩国产品电子目录成功互联,韩国企业可直接通过平台采购中国商品。2008年6月,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与宝洁(制造商)/家乐福(零售商)的试点合作项目正式启动,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并取得良好收效,初步统计订单满足率提升5%。2008年8月,全球用户均可通过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网站查询到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中的企业信息。2008年11月,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接受用户公测。截止2009年4月15日,国内已有73757家厂商加入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商品信息总量超过180万条。

目前,全球数据同步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入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的厂商均为制造商,由于缺少零售商的参与,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检验,制造商也缺乏数据整理、更新的积极性。尽管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正在积极开展与沃尔玛、家乐福、劳氏等国际知名零售商的合作,但本土零售商受信息化水平、成本等方面的限制,采用全球数据同步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商品数据池,使所有贸易参与方能够通过该平台提供或获取标准化的贸易数据。实现企业间数据信息的全球同步化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和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增加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程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知识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

中图分类号:F1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6-0020-04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业及各国基于服务业进行的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迅速提高,服务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已经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日益提高,知识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知识服务业的定义及特征

对于知识服务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商务部认为知识服务业是提供服务时融入科学、工程、技术等产业或协助科学、工程、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服务业。涵盖的行业包括通讯服务、金融服务、商业服务(包括电脑软件,电脑及资料处理,研究发展与工程服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7月3日第99号调查研究报告将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知识服务业定义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即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的现代知识服务业,其产品价值体现在信息服务的输送和知识产权上,包括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加工服务、研究开发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商务组织服务(管理咨询、员工招聘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等。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指出:知识服务业是指与知识创造、累积或扩散有关的经济活动,它是技术与人力资本投入密度较高的产业。同时OECD认为,知识服务业的范围涵盖运输仓储、邮政、通讯、金融保险、工商服务、社会及个人服务业。综合以上现代知识服务业的定义,笔者认为知识服务业是对信息流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储存并转化为可用知识,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的服务行业。

知识服务业具有以下特征:(1)知识服务业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依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2)知识服务业不仅有增值性、收益性高的特点,而且其乘数效应、带动效应巨大,具有强大的集聚性和广泛的辐射性。(3)知识服务业的出口使国际间直接投资大大提高。(4)知识服务业创新活动活跃、专业化分工精细,知识服务业组织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二、中国知识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知识服务业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知识服务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知识、科技及资本含量较低,产业规模和扩张能力积累还十分有限,产业发展受城市化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城市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知识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效应比较明显。

对于中国知识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可以用以下数量指标来反映:

(一)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是指某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用来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外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lance,简称NTB),用公式表示是:NTBit=(Xit―Mit)/(Xit+Mit)。其中,Xit为i国t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指数,Mit为i国t产业或产品的进口指数。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就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TBit=1,意味着该国第i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反之,则表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贸易竞争指数作为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波动的影响,也能反映出一国贸易的真实竞争力。目前在统计上并没有知识服务业的专项数据,为反映我国知识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取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8个部门,这8个部门基本涵盖了知识服务业的范围,尽管知识服务产业不只包含这8个部门,这8个部门也并不都属于知识服务产业,但通过计算这8个部门的贸易竞争指数仍能衡量中国知识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1是2001―2006年中国知识服务业8个部门贸易竞争指数的动态演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指数始终小于0,但数值逐渐接近0,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仍处于比较劣势,但竞争力不断上升。这与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分不开的。从各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来看,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贸易竞争指数一直大于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广告、宣传业两个行业贸易竞争指数除2002年外都处于大于0的状态,且数值不断增大,但与1相比,差距仍很远,这说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广告、宣传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且竞争能力快速增长,但总体上竞争能力仍较弱。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尤其是软件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整体竞争力仍偏弱,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对外交往不断增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广告、宣传这一知识服务产业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2. 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负。保险行业、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这三个行业贸易竞争指数一直小于0,说明这些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其中保险服务业出现负数值越来越大的情况,说明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减弱,这与加入WTO以后,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有关,国外的保险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中国的保险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领域,贸易竞争指数接近于1,这说明在这一领域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比较依赖国外的专利技术,尽管近年来中国的专利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因此,应该进一步增加专利的数量,同时提高专利的质量和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改变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领域贸易竞争能力接近于1的现状。咨询行业尽管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负,但数值逐渐接近于0。咨询行业在中国属于新兴产业,2005年以来发展迅速,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有望在短期内将贸易竞争指数变为正数。

3. 贸易竞争指数先正后负。通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指数都曾经为正数,但近几年都变为负数。通讯服务业波动范围不大,贸易竞争指数始终在0左右,这显示随着通讯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中国的通讯服务业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实力。金融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贸易竞争指数自从2002年由正转为负,除2006年外,贸易竞争力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这说明中国在金融领域基本上只进口不出口,有相当大的劣势,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但是,这几年由于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大量外国金融业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金融行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所以,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水平。2006年贸易竞争指数的较大程度的降低,与2006年WTO金融业过渡期结束有关。

4. 贸易竞争指数先负后正。电影,音像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经历了先负后正的过程。在这一领域,欧美、日韩及港澳台地区对大陆有较大的出口,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2006年出现了微弱的竞争优势。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奥运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举办,在这一领域,中国将会出现更大的贸易竞争优势。

(二)进出口行业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型服务贸易占总服务贸易额的比重还很小,占据中国服务贸易额比重较大的还是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如旅游、建筑等部门,这说明中国知识服务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总量上看,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权利费、咨询、广告和宣传等五个领域贸易额所占比重较大,通讯服务、金融服务和电影、影像所占比重很小。在出口方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占有较大的份额。在进口方面,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权利费,咨询占有较大的份额。

在进出口方面都占有较大份额的有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两个领域。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大于进口,显示中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将会继续扩大。而咨询产业则是中国知识服务贸易进出口和总量的第一大领域且进出口相当,咨询业在中国知识服务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使企业对咨询的意识越来越增强,为中国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其他知识服务业部门相比,中国服务贸易额所占的比率较大,而且贸易结构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但是,中国的咨询产业呈现出杂、散、量多的现象,市场需求还远远没有开发,需要进一步培育、催化、激活,咨询业无论从认识、素质,还是综合实力,都在发展过程之中,还不能真正适应市场的高层次需求。中国要想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咨询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广告、宣传领域,出口大于进口,但差距不大,这显示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交往的增多,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广告宣传领域具有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在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权利费两个领域,出口比进口要小很多,这一方面显示中国在这两个领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显示,中国在这两个领域竞争力偏弱,需要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需求,今后要大力发展这两个领域。

在通讯及电影、影像两个领域,进出口相当,但所占比重都很小。这两个领域开放程度不够,国家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今后在进出口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增长。在金融服务方面,进出口所占比重都很小,但进口要大于出口。金融业是经济的命脉,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已经逐步开放,面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今后,金融服务在知识服务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将逐渐增大,一定时期内,进口还会呈现大于出口的趋势。但是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的加快,对外交往的加深,中国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将日益增强,在进出口上将逐渐平衡,甚至有望出现出口大于进口的局面。

三、中国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知识服务业贸易竞争指数总体上处于比较劣势,中国应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建立创新型社会,加强知识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知识服务业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发展。

1. 从战略高度制定知识服务业相应的发展规划。目前对于知识服务业的配套政策还没有出台,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对于知识服务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应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知识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2. 建立知识服务业支撑体系。针对中国知识型产业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该在全国建立一个知识服务业的支撑体系,其中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各种类型的知识服务中介机构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四个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支撑主体,而知识服务中介机构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则是支撑对象。

3.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以积极推动知识服务业的发展。知识服务业具有高增值性和高收益性,知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政府一定的鼓励和扶持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因此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实施鼓励和扶持优惠政策,向某些部门和地区适当倾斜。

4. 提高中国知识服务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知识服务业主要提供的是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掌握先进的技术关系到中国知识服务业企业能否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能否实现在国际竞争中夺取主导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高新技术对知识服务业的渗透程度。同时,加强通讯建设、网络环境、信息化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一个有利于知识流动和扩散的环境,以促进知识服务业的成长、发展、壮大。

5.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发展壮大知识服务企业。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家管理人才,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吸引海外相关人才回流和人才流动。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可以考虑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培育一批业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先锋”企业和专业人才,进而带动中国知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和增强中国知识服务企业向外拓展的能力。

6. 把握好对外开放的节奏。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开放程序,重点是把握住在开放的同时进行适度保护,以避免给一些竞争力较弱的行业带来较大冲击。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竞争力特点,渐进地开放服务市场,在发展的基础上,以开放进一步促发展。对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幼稚产业,尽可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的时间与范围内予以适当保护。对受冲击不大的行业,开放步伐可以大一些,这样更加有利于竞争力的提高。而对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如金融、保险等行业则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分时间、分地区、分阶段逐步开放。

参考文献:

[1]查贵勇,刘光溪.入世后知识服务业发展策略浅议[J].国际经贸探索,2004,(20).

[2]孙欣.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及其特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2,(10).

[3]李思一.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和我们的差距[J].国际经济技术研究,2001,(4).

[4]李兴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之比较分析与发展思路[J].商业经济文荟,2004,(5).

[5]方民生.从战略高度研究知识服务业[J].浙江经济,2000,(11).

第6篇

“起步时间晚和全球服务贸易中的“诸强割据”现象都是造成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滞后的原因。”

中国的服务贸易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从现状看来,中国服务贸易正在一个稳步、持续的健康发展阶段,并且还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商机。

对比制造业,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中风光无限的制造业已经开始显露出“疲态”,制造业出口市场更多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日趋激烈和饱和的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服务贸易领域。但毕竟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时间晚,也没有赶上像制造业那样,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各个经济强国竞相将加工产业外移的好时机,要想让中国的服务贸易达到像制造业那样迅猛的发展势头,看上去有些强人所难。但恰恰相反,对服务贸易的乐观预期,正是如今政府和业界所达成的共识。

起步时间晚和全球服务贸易中的“诸强割据”现象都是造成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滞后的原因,但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些先天不足带来的困难,而是找不到应对措施,从而去解决不再“滞后”的问题。

和许多服务业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没能赢在起跑线上,但好在中国服务型企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利用好这些优势,足够中国企业在与世界同行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环境、市场和资源。

首先,中国整体社会发展环境稳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先后出台并正在制订着一系列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因此在整个大环境上,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好的机遇期。

其次,对服务业来说,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也是一个大熔炉。虽然我们起步晚,但“大市场”可以为服务业发展积累资本,“大熔炉”可以为服务业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从而能为立足国际市场奠定基础。而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服务贸易面临的市场也必将变得越来越大。

再者,与制造业类似,中国服务业在资源上尤其人力资源上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制造业在中国的人力资源上主要看重的是劳动力成本,服务业要发展良好不能将目光简单地盯在劳动力成本上,而是随着社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逐步提高和完善,劳动力素质也必将不断得到提高,这会给服务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为服务贸易的良性、迅猛发展带来无穷机会和动力。

其实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质量竞争这个核心环节。服务业虽然在行业范畴不等同于制造业,但也同样要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在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优质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谋求发展。

提到服务业,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软件业的外包,也不可避免地会想到我们的近邻印度――世界首屈一指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外包强国。曾经有人提出过,要复制所谓的“印度奇迹”,但应该看到,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成功发展模式,有其浓厚的国情因素。由于曾是英联邦殖民地,因此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在对外沟通上,印度人占据了相当大的便宜;一直以来,印度国内都十分重视数学学科,在数学人才方面资源丰富;再加上印度政府对IT和信息服务行业的大力支持和保护,这些都构成了印度IT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企业要想将别人的资源优势加以复制是不可能的,但中国IT和信息服务的发展的确可以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比如政策支持和保护方面,可以通过加深合作和资源互补来获得自身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加有力的支持。

第7篇

论文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第8篇

一、服务贸易的内涵

1.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在中国境内通过电信、邮政、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2.境外消费: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中国公民在其他国家短期居留期间,享受国外的医疗服务;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外国服务类企业在中国设立公司为中国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某外国律师作为外国律师事务所的驻华代表到中国境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二、无锡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注重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和新兴服务业继续较快发展。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34亿元,增长8.9%。其中,信息服务业高速增长:全年软件产业营业收入144.99亿元,同比增长18%,云计算产值1542.31亿元,同比增长30%;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总额1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6.6%;执行金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9%;离岸外包合同金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8.1%;离岸外包执行金额8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其中高端ITO、KPO业务保持增长态势,分别同比增长68.1%、28.6%。文化产业再获佳绩:文化重点企业继续延续良好势头,除慈文传媒外,当当网、江苏金一文化年度营收均超20亿元;无锡蓉运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于12月13日开园,目前入驻企业20家。“智慧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已吸引17家文化新媒体企业入驻。(二)升级改造使传统服务业行业亮点纷呈。2015年,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全年累计接待游园人数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1%;乡村休闲旅游加快提档升级,以宜兴华东百畅生态园、江阴华西村、无锡十八湾茶文化农庄、阳山桃文化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继续扩大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了无锡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无锡旅游在与蚂蜂窝、TripAdvisor等平台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与Google、携程网等大平台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智慧旅游的网络平台。交通运输业也有所回暖: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1.35亿吨,同比增长5.1%;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9亿吨,同比下降5.0%;无锡苏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60.93万人,同比增长10.3%,货邮吞吐量8.91万吨,同比下降7.3%。尽管全市消费市场运行平稳但增幅回落,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7.6亿元,同比增长9.2%,但中西药品、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汽车等类商品销售保持较高增长,涨幅分别为19.8%、14.2%、7.9%和8.4%。

三、无锡服务贸易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展软件开发、系统解决方案、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数据挖掘等高端领域外包,着力提高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规模、产业层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欧美、日韩等市场份额占比。大力吸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国际领军企业落户,在锡建立区域总部或业务交付中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窗口或接包中心、境外并购、上市等途径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培育2-3家从业人员超万人、业务总额超3亿美元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龙头企业。(二)培育文化创意服务出口优势。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出口,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品牌,扶持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工艺美术、文化器材等优势行业出口规模,提升创意设计、数字电影、动漫游戏、演艺出版等新兴行业服务出口比重。鼓励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商业化的特色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推动惠山泥人、锡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国际展博会、文化艺术节等平台扩大文化交流,拓展国际市场。(三)塑造旅游服务国际品牌。围绕“一城一岛一带”建设,深度推进一批特色化、国际化的休闲游、水上游、生态游、文化游、体验游项目,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加大“太湖明珠•魅力无锡”旅游品牌的境外市场推广力度,推动无锡旅游企业与国际旅游机构通过投资、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开展深层次合作,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和接待体系,进一步扩大入境游规模,提升入境游接待水平,实现旅游组织、营销、人才和服务的国际化。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积极推动旅游服务跨境交付。(四)创建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大力推动服务贸易企业相对集聚、特色优势明显的地区创建省级以上服务贸易发展创新试点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争取国家、省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先试先行。在平台建设、信息服务、国际推广、重大项目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推动示范区加快实现资源整合、服务延伸、人才汇聚、企业集聚,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港澳台服务贸易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积极探索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利用港澳台地区服务业发达及资本、信息和人才集聚的优势,大力拓展我市服务贸易的海外市场。

作者:陈俊 单位:无锡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人民出版社,2015.

[2]黄建忠.《服务贸易评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第9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生产业贸易;发展现状;提升路径

生产业一般是指所提供的产品并非最终产品,仅是供其他产品(服务)生产所用的中间品,沟通着产业的上下游活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生产业是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2002年我国统计局在出台的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首次将生产业划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察业等,并在2006年《十一五纲要》、2011年《十二五纲要》中分别对上述行业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于生产业的外延认定与国家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相符。

一、我国生产业贸易现状

(一)中国生产业贸易发展的整体水平提升迅速

具商务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自入世以来,服务贸易一直稳步增长。2016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2218亿元人民币(约合1830.137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其中,服务出口达4286亿元人民币(约合642.0012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进口7932亿元人民币(约合1188.1366亿美元),同比增长37.3%。其中,作为生产业典型代表的广告、信息等产业增长迅速: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达587.4亿元人民币(约合87.98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出口424.9亿元人民币(约合63.6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6%;技术、知识产权使用及研发服务进出口额达214.8亿美元,占进贸易出口总额的8.4%;同时,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1-6月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811.6亿元人民币,增长16.3%。其中信息服务出口增长49.7%;技术服务出口增长21.2%;维护和维修服务、广告服务、金融服务增长分别达65.9%、38.3%和35%;在进口方面,保险服务进口403亿元人民币,增长93.4%。可见,我国生产贸易业在进出口方面近年来了实现了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已开始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与欧美发达国家间从最初的差距缩减到后期的超越更显示了我国生产业巨大发展潜力。

(二)中国生产贸易的增速逐步趋缓

出口额作为直观反映一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指标显示了该国出口贸易在绝对额上的变化,而出口增速则更为直观的反映了一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幅度和发展趋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关数据整理发现,自1998年以来生产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始终保持正向增长,2002-2007年间生产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均值已达到30%以上,2007年达到峰值54.04;该期间生产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长率也基本维持20%的增速,略低于出口发展速度;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生产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73%、-26.70均呈现负增长状态;此后又重新保持正向增长态势,虽然自2011年以来出口额同比增长率放缓始终徘徊在10%以下,但必须说明的是生产贸易增长率并非越大越好,在基数较小时,有限的绝对值增长就能带来较大的增幅,随着基础的增大,增幅区间自然更趋于平缓和匀速。而且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服务外包中的信息技术含量明显增加。按人民币计价,其中隶属于生产业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顺差达447亿元,金融服务也实现了44亿元的顺差。这也预示着生产业未来较大的发展潜力,这将为服务贸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中国生产贸易出口结构逐渐优化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我国生产贸易各行业的出口贸易额均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生产贸易出口结构的改变。在1997 年,仅生产业中的运输服务、建筑服务和通讯服务三个行业出口贸易额总和在我国生产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就达到 92.1%;待至2014年在我国生产贸易出口的主要支撑行业则转变为运输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和建筑服务,其出口贸易额总和在我国生产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 89%,虽然运输服务的绝对主体地位并未发生改变,但其在服务贸易占比却从 71.3%下降至 52.8%;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算机和信息服务业跃居第二位;而截止2015年,金融服务的增幅则位居首,出口增长41.9%,出口额达27.3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17.4%。一些新兴服务进口也快速增长,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广告宣传、通信服务进口增长显著,增幅分别为46.4%、37.1%、27%和22.4%。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提高了中国整体服务贸易附加值,促进了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为国内生产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我国生产贸易结构正在呈现优化态势,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中国生产贸易进口结构不均衡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旅行贸易逆差仍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达1237.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90.6%。服务贸易逆差第二大来源则为生产业中的运输服务,逆差额488亿美元,同比下降15.7%;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额209.1亿美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保险服务逆差由2014年的179.4亿美元大幅缩窄至30亿美元,金融服务逆差也由2014年的9亿美元下降至4亿美元。2015年,中国加工服务顺差为181.9亿美元,是顺差最大的服务贸易项目。其次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为155.9亿美元,其中计算机服务顺差占98.1%。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顺差为151.8亿美元,其中管理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顺差占78.8%。建筑服务顺差由2014年的166亿美元降至62亿美元,文化服务顺差为29.6亿美元。可见,分行业看生产业中的运输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仍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这显示出目前我国生产贸易的进口结构仍处于非均衡状态,这将严重限制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未来发展空间。

二、我国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分行业来看生产贸易各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均衡

通过对产品出口额在世界同一产品出口总额中占比的判断可以直观了解其市场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为综合考察目前我国生产业各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将分别对其国际市场占有率进行分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整理发现,自2005-2105年,建筑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增幅最大实现了0.046到0.131的跃升,其次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在2005年时为0.017上升,截止2015年则达到0.054;运输服务与保险服务也有较大的增幅,但对比而言,金融服务业、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两个行业不仅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数较小且增幅缓慢,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处于 0.1%的低水平位置。这意味着虽然我国生产业近年来整体规模增长较快,但行业发展仍不均衡,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仍是目前生产业的主体产业,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金融、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业的发展仍有待加强。

(二)生产行业出口相对优势较弱

出口相对优势直接影响着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和未来发展空间,杨和李雅珍研究指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通过测算出口相对优势综合反映行业国际贸易竞争力:若该指数大于2.5则意味着在国际市场占据相当的优势,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若介于[2.5,1.25]间则意味着具备一定竞争优势;若小于0.8则竞争优势极弱。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考察生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发现,自2005-2015年,仅建筑服务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 2.5,具备一定的出口相对优势;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虽然尚未超过2.5但截至2015年其指数值已经超过1.25,这就意味着其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运输服务业在出口规模上具备优势但事实上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确并未超过2.5,这就意味着该行业尚未真正占据相对优势,仅拥有中度出口竞争力;以技术、资本为典型特征的通讯、保险、金融行业和专有权利使用费行业等其拥有中度出口竞争力则均小于0.8,这意味着虽然在绝对量上上述行业一直保持着上升态势,行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但从国际竞争力来看均处于较弱的地位。

(三)生产行业创新能力依然不足,高附加值科技行业贸易逆差额较大

生产业行业的出口贸易额将直接反映其在国际市场的占比,而信息时代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又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即越是能不断研发新产品的国家越能凭借创新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生产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于创新资源投入、发展程度、创新环境和创新发展潜力等方面,故选择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规模、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研发人员投入、产学研合作科研金额比重、行业申请专利增长率和行业申请专利数占总专利数的比重等评价指标,选择2015年相关产业数据为基本样本,对我国生产贸易中各行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发现:我国创新资源投入产出得分仅-0.2231、创新发展程度得分0.3154、创新环境得分-0.1042、创新发展潜力0.5390,综合得分仅0.1141,远低于0.5(该值为创新能力强与弱的标准线)。再从相关行业的进出口值来看,最能体现我国生产业创新能力强弱的知识服务行业其2015年的贸易逆差额已高达到209.1亿美元,较2014年几乎无变化;而在所有行业中低附加值的加工服务业依然是生产业顺差的主要来源。这均意味着我国目前生产业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满足依然主要依靠国际市场,自身发展能力有限。

(四)生产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行业整体水平较低

据商务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2015年生产业出口额为1027.7亿美元,进口额为1327亿美元,贸易逆差额约为300亿美元,这表明中国生产贸易长期逆差的状态尚未改善,产业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从隶属于生产业的技术业来看,2015年该行业出口额增速为-4.5%而进口额增速却为6.7%;建筑行业虽然在出口额绝对值上大于进口额,但从同步增长速度来看,2015年建筑行业进口同比增长99.9%;知识产权使用费上虽然出口增速为64.9%,但基数却仅为10.8亿美元远远低于219.9亿美元的进口额。可见,生产业长期的逆差状态表明我国目前与发达国家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生产的整体水平较低的当下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行业发展也显得仍然乏力。

三、以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生产业贸易发展

(一)充分构建政策平台,优化生产业创新供给的产出机制

总理2015年12月在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这正是对创新供给的市场需求的深刻政策解读。我们需要充分构建这一政策平台,助推创新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具体而言:一是在对生产业整体创新战略进行统筹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高技术服务业的体制性壁垒,放宽对市场的管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企业,避免行业内因竞争不充分而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现象;二是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生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产业在发展初期资金需求的充分满足,有助于其发展规模的有效扩展;三是对关乎国计民生以外的生产业,政府可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资本进入,这不仅有效扩充了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还能进一步营造多元主体参的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二)积极培养复合型高科技人才,强化生产业创新供给的支撑机制

生产业创新供给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自我生产技术或管理过程的升级实现对社会新需求的满足,即具备足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必然要求大量的人力和知识资本投入,才能实现产品性能与功效的及时升级。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支持生产业创新团队培养,建立创新发展服务平台。研究促进设计、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办法,鼓励创新型人才发展。建设大型专业人才服务平台,增强人才供需衔接。”具体而言:一是,加大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的技术人才;二是,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实现我国生产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劳动力结构的优化;三是,企业自身应注重完善人才的发展、培养和流动机制,通过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而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三)持续推进市场经济建设,规范生产业创新供给的竞争机制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供应链的不断延伸,从生产制造业领域不断分离出生产型服务业,是社会生产的一种必然趋势。事实上,生产业发展的本质就是经济分工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只有市场竞争才能成为生产业健康发展的真正指挥棒。未来应该通过不断强化市场力量来打破市场中不利于竞争的垄断机制,推进改革深入发展。具体而言:一是将市场主导始终视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对于各部委、各级政府而言在整体规划、公共服务方面做好各自具体的工作;二是进一步厘清政府公权力与市场的边界,以简政放权、负面清单管理和法无授权不可为为行为指向,在确保政府积极做好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

(四)扩大生产业开放力度,优化生产业创新供给主体结构

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政策文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也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力度才能实现生产业与国外先进服务技术的实时对接,进而通过学习掌握、引进国外先进服务技术,也只有与国际市场充分对接才能从国外引进的高层次、高效率的中间服务,进而实现知识、技术在其他行业的扩散和渗透,最终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体而言,在现阶段可以通过放宽生产业市场准入条件首先实现对国际著名的科学研究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引进,将其作为目前重点引进对象;待市场发展更为成熟时则可通过优厚的政策条件和我国相对优势直接吸引高技术服务业公司入驻,进而实现对我国生产业主体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有效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格局。

第10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时期,美国部分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生产率跃居世界各国之首,开始确立其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进而成为全球经济霸主。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列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美国产业中,不仅有高度依赖天然资源的美国传统产业(如黄豆、大米、小麦、煤炭等),也有工业化社会的代表性产业,如飞机、电脑、电子管、有机化学品、办公事务机器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显示美国优势产业的多样性。(注: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至10多年后的1985年,从列入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的美国产业来看,美国产业的优势产业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即天然资源性产业(如玉米、甜菜、烟草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飞机、医疗设备等)依然并存。与70年代初相比,美国与其他国家出口结构逐渐升级形成鲜明对照,在列入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的美国产业中,以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从19个增加到了22个,天然资源性产业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到了24.2,远高于日本和德国。

1985年以来,美国经济最大的变化是增长强劲,由此美国重新恢复了经济强国的信心。2000年美国商品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2%,市场占有率高于这一比率的商品有43类(见表1),这些商品相对于其他美国出口商品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商品占美国当年全部出口的64.8%。在43类商品中,属于以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有8个。

表1 2000年美国43类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商品

SITC 商品类名 顺序 世界市场 占有率(%)263 棉花 1 48.4598 其他混合的化工产品 2 42.5222 大豆、花生 3 42.1792 航空器及其零件 4 36.8714 引擎及其零件 5 32.1774 医疗用电器设备 6 30.2874 测量分析用仪器 7 29.2723 建筑用机器及零件 8 28.0122 烟草 9 25.0541 药品 10 24.5041 小麦 11 24.0728 工业用加工机械及零件 12 22.1784 汽车零件、附属品及其他 13 21.9251 纸浆 14 20.9625 橡胶轮胎、内胎及其他 15 20.5081 饲料、豆粕、植物油渣 16 20.3713 内燃机及其零件 17 20.0743 鼓风机、压缩机、离心机等 18 19.1582 酚醛、聚酯等重合物 19 18.9892 报刊杂志、票证等印刷品 20 18.8011 食用动物肉 21 18.5699 锁、装璜用和家具用金属饰品 22 18.0741 加热用或冷却用设备及零件 23 17.7776 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24 17.4511 碳氢化合物及其诱导体 25 17.3898 乐器、音像纪录媒介 26  17.1752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27 16.9745 其他非电动式机械和工具 28 16.8759 751、752的附属品和零件 29 16.6744 起重等搬运物品用机械 30 16.5736 金属加工机械及零件 31 16.2893 其他人造塑料制品 32 16.1772 电路开关、连接设备 33 15.3057 水果 34 14.2773 电缆、绝缘材料等输电设备 35 13.5583 聚乙烯等诱导体 36 13.4651 纺织纱线 37 13.0778 其他电气设备 38 12.8749 轴承等非电动式机械的零件 39 12.4782 货车及特种车辆 40 12.4771 变压器、整流器等电气元件 41 12.1515 有机化合物 42 12.1514 谷氨酸、糖精等氮化合物 43 12.1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联合国《2000国际贸易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需要指出的是,迈克尔·波特使用的是“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4位和5位分类的数据。由于联合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自1994年起只公布3位分类的数据,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普遍低于迈克尔·波特计算的结果,因此表1不能简单与上述70年代初和1985年数据相比。尽管如此,表1说明,在当今美国的竞争优势中形成的优势产业仍然集中于天然资源性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表1与美国1985年数据相比,竞争力突显的是:SITC263;竞争力增强的是:122、541、774;竞争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是:222、792、874;竞争力下降的是:651;竞争力丧失的是:321的煤和焦炭、241的原木,这两类产业曾经是1985年美国的优势产业。 在表1中,有14类商品(即598、874、728、784、713、743、582、741、744、736、778、772、749、782)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共有的,都是三国各自的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美国在这14类商品中有11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日本和德国。这说明,美国这一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建立在比日本和德国更广泛、竞争力更强大的产业群基础之上的。

二、美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与服务业在许多国家中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一样,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当今,一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提升不权通过货物贸易,而且还通过服务贸易来实现;一国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能否形成竞争力强的制造业,还体现在能否形成竞争力强的服务业。

与日本和德国相比,在美国的竞争优势中形成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要强大得多。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也是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2908.8亿美元,占全球的19.7%,进口额达2170.7亿美元,占全球的14.5%,并实现738.1亿美元的盈余。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在服务贸易中的许多项目上如旅游服务、政府服务和大部分其他民间服务贸易有很强的竞争力,这导致服务贸易整体上出口大于进口。根据表2,美国在四个服务贸易大类中最具竞争力的是“运输与旅游以外的民间服务贸易”,在这类服务贸易中,依据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前五大服务贸易领域依次是

文化与娱乐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等使用费(技术贸易)。

表2 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单位:10亿美元;% 出口 进口 进出口收支 竞争 力指数运输服务 50.95 65.27 -14.32 -12.3旅游服务 97.45 66.85 30.60 18.6政府服务贸易 18.77 16.01 2.76 7.9运输与旅游以外的民间服务贸易 123.71 68.94 54.77 28.4电讯服务 4.09 5.80 -1.71 17.3建筑服务 5.26 0.42 4.84 85.2保险服务 2.41 9.20 -6.79 -58.5金融服务 17.04 4.49 12.55 58.3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4.90 1.04 3.86 65.0专利等使用费 38.03 16.10 21.93 40.5其他商业服务 45.56 31.76 13.80 17.8文化与娱乐服务 6.42 0.13 6.29 96.0合计 290.88 217.07 73.81 14.5 竞争力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100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统计年鉴2001》的数据计算。 文化和娱乐服务 美国历史虽短,但却在舞蹈、音乐、电影、戏剧等领域为人类贡献了许多老少咸宜、长盛不衰的作品,例如充满想象力的现代舞蹈、为各国儿童带来欢乐的迪斯尼乐园及相关产品、“好莱坞”电影”等无不风靡世界。美国文化和娱乐服务在世界的传播,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票房收入占到全世界电影票房收入的80%以上),而且通过这种文化输出,美国的竞争优势更巩固也更丰富。 建筑服务 以钢铁为中心的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建筑工程学的发展,电梯和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导致出现了美国首创的建筑形式——摩天大楼,它被认为体现了美国精神。以后,美国始终依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始终站在世界建筑的前沿。目前,美国有世界最大的建筑工程事务所,汇集了世界各国顶尖的建筑大师(如贝聿铭等)。近年各国普遍重视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许多国家的城市都出资让美国人设计其标志性建筑(如上海的金茂大厦、东京的国际论坛广场等)或整个街区。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第一台台式电子计算机、第一只半导体晶体管、第一块集成电路都诞生在美国,因此美国一直是世界信息技术的领导者。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美国本国以及各国对信息服务的巨大需求。从80年代开始,美国的信息服务业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美国政府也对增强本国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予以特别的关注,在GATT以及后来的WTO等的多边谈判中,美国一直为本国信息服务业突破各种限制进行不懈的努力。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中最大的门类是计算机专业服务,它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计算机系统集成、用户专用程序设计和专业咨询与培训,美国在这三方面的实力都是世界最强的。

金融服务

与国际金融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银行相比,美国银行的海外扩张起步较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中霸主地位的确立,美国银行的国际金融活动才在各方面领先于欧洲的发达国家,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在WTO的多边谈判中,美国利用其金融服务贸易的优势地位,一方面逼迫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要求开发金融市场,为本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寻找利润源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又注重保护自己的金融市场。例如1995年7月正是由于美国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开发程度不够美国的要价,拒绝给所有成员方最惠国待遇,并单方面退出《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导致这一协定在当时只能成为一个临时性协定。在美国的服务贸易中,金融服务贸易的增长尤其迅速,1986年至2000年,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额从51.6亿美元增长至215.3亿美元。(注: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CEA,Washington D.C(2002.2).) 专利等使用费(技术贸易)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形态向着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方向演进。一国技术贸易地位的提高,不仅可以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而且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高效益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使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从宏观上看,美国的科技与经济实现了这种良性循环。美国技术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其知识产权制度的成熟。在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为了“复兴美国”,出台了被称之为“偏袒专利权”的政策(ProPatent Policy),主要内容是扩大专利的权利范围,既重视专利使用费的费率,又提高了侵权赔偿费。这一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了美国保持其技术上的竞争优势。

在表2中,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还有旅游服务,这一项目主要包括国际观光和教育服务两项内容。其中美国的教育服务的竞争力远高于旅游业,因为虽然有世界各国的游客光顾美国,但也有大量美国人前往世界各国旅游。而美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以其自由竞争的学术氛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每年在美国各类高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超过50万人,在美外国留学生远远多于去国外留学的美国人。美国2000年教育服务出口达102亿8700万美元,这一金额超过了美国传统出口商品小麦和玉米的总和,而教育的进口则只有21亿4000万美元。

IMF并没有公布在表2中的“其他商业服务”的详细分类数据,根据该统计项目的含义,它类似于OECD服务贸易统计中的“专业服务贸易”。但OECD的这项分类统计并不健全,美国只有部分分类数据。表3反映了美国部分“专业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状况,可以发现,美国在这一领域具有竞争力的是法律、会计、

审计以及咨询服务,这也是与人们的常识相吻合的。

表3 2000年美国专业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单位:10亿美元;% 出口 进口 进出口收支 竞争   力指数法律、会计、审计以及咨询 4.91 2.24 2.67 37.3广告与市场调查 0.41 0.76 -0.35 -29.9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农业与采矿业的指导其他专业技术服务 3.97 2.20 1.77 28.7企业内服务贸易 28.94 22.44 6.50 12.7合计 39.01 28.42 10.59 15.7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Statistic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2001》的数据计算。

运输服务、保险服务和广告与市场调查是美国为数不多的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可能与在美国的外国服务商竞争力更强,并从美国本国服务商那里夺得许多市场份额有关。

三、美国竞争优势要义

虽然每个国家国情各不相同,各国竞争优势也各有差异,但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总是由一些因素组成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由四个基本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及竞争者)和两个附加因素(机遇和政府行为)。限于篇幅,这里集中从知识与技术型人力资源、企业竞争环境、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与企业战略四个方面来论述美国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都会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提升一国产业的竞争力。

知识与技术型人力资源

通常,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或所掌握技术难易程度的高低成正比,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比。因此高素质人才不仅有助于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也会增加相关的需求。

美国能够保持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主要受益于美国一贯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自80年代初以来,几任总统都宣称要成为“教育总统”,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培训和吸收人才。随着全民、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美国正迈向群众性知识社会。美国重视教育的标志之一是不断增加教育投资,美国教育投入已从1989年的353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350亿美元,教育投资已占美国GDP的7%以上,在发达国家名列前茅。克林顿总统提出,跨入21世纪后,每个小学教室都要与世界联网,大学升学率要达到25%,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美国抓住一切机会大力引进人才也是美国独特的竞争优势。迄今在美国的留学生达491万,大约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3。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核武器和核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问世应用和日新月异,“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和航天技术大发展等等,都是在移居美国的科学家们的参与甚至主导下完成的。2001年美国政府又出台了《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吸纳那些拥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在美国工作但不申请居留的外国人,人才范围涵盖科技、法律、艺术等广泛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多、最优势的科技人才,依靠这一大批顶尖的人才,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美国科学家在世界主要科技文献上发表的论文最多,美国公民在国内外获得的专利最多。

企业竞争环境

第11篇

作为知识型经济的首要增长点之一,“知识型服务贸易”是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生长点与增长极。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扩大到21000 亿美元,其中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权使用和许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已占到整个服务贸易的将近一半,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也正走向知识型。

一、中国知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中国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迅速,特别是2000年以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120639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970918.6万美元,年均增长29.78%,进口总额由1997年的318855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195890.4万美元,年均增长27.28%。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但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净出口总额一直为负,即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逆差在不断扩大,已由1997年的198216万美元扩大到2005年的1224971.8万美元。这说明国内对知识型服务的需求在扩张,但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知识型服务的缺口越来越大(见附表)。

附表: 不同类型知识型服务贸易占知识型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2005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在2000年以前主要集中在通讯服务、保险服务和咨询服务,三者合计平均占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60%以上。2000年以来,通讯、保险服务出口在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计算机信息和咨询服务出口额比重增加明显,2005年计算机信息和咨询服务在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8.95%、54.82%,合计为73.77%。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进口主要集中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咨询服务,三者合计平均占知识型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75%以上,2001年和2005年都超过了85%。

二、加快发展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的政策建议

我国作为《服务贸易协定》谈判的参加国和缔约方,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已承诺开放服务市场。目前我国服务行业已进入了市场全面开放的后过渡期,后过渡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对一些主要的敏感领域结束保护,市场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3年。从2005年至2008年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将全部开放。

中国应加速调整有关知识型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以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是要加大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在服务贸易谈判中要增加反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和不公正贸易等专项条款。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有关法规,保障和促进知识型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目前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不但导致中国在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时经常遭遇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和自主开发产品的压力,而且将直接影响中国知识型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声誉。三是调整服务贸易结构,重点发展高层次的知识型服务业,尽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等现代服务贸易。四是加快服务贸易立法进程,为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提供法律依据和正常秩序。加强法规管理,保证有效、有力地与国际标准接轨。五是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拓展知识型服务的市场,提高服务的技术层次,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迎接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贸学院)

第12篇

一、中国生产性贸易发展现状

要研究生产贸易,首先对生产贸易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定义为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向他国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或自然人的商业存在向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取外汇收入的过程。Machlup(1962)最早提出生产的概念,他认为生产业必须是能够产出知识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重视对生产贸易的研究,Markusen(1989)最早提出了生产贸易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的特殊的中间投入品”。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生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中间需求业。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BOP统计,本文将所研究生产划分为:运输、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特许权和其他商业服务8类。

对中国的生产贸易现状可以从贸易规模、贸易差额和贸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除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外中国服务的进出口总体是不断上涨的趋势。自2000年到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由660亿美元增至5361亿美元,服务出口额由301亿美元增至2047亿美元,出口增加了5.8倍,年均增长15.9%。中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1%提高到4.5%。同期货物进出口总额由4743亿美元增长至41603亿美元,货物出口额由2492亿美元增至22090亿美元,出口增加了7.9倍,年均增长18.3%。可见服务贸易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中国的服务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比重仍然远远低于货物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比重(11.8%)。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3年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在2010年后贸易逆差的规模更是明显扩大。

从贸易结构上来看,通过对比2000与2013年我国服务出口结构(见图2、图3)可以看出,总体上生产贸易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例是逐渐增大的,由2000年占商业服务出口的44%增长至2013年的77%。但通过进一步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生产贸易的出口结构还很不合理。从比例上看占比最大的一直是其他商业服务,其次是传统部门运输服务,且运输服务的占比是逐渐增大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发展极为迅速,由2000年的1%增长到2013年8%,成为生产类的第三大出口服务项,表明我国技术能力显著增强。但是2000-2013年金融、保险和专有权和特许费服务在出口结构中所占比重非常低。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较低,高技术服务行业竞争力相对更低。但是纵向来看我国的出口结构虽然存在不平衡但是正处在不断优化过程中。

本文选取中国、日本、亚洲四小龙(NIES,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东盟国家(ASEAN4,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作为研究对象。从生产进出口额来看,2013年东亚生产贸易出口额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日本和新加坡;进口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日本和新家坡。除韩国、新加坡是贸易顺差,其他均为逆差,而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从具体行业来看,各国服务贸易中除其他商业服务外运输服务均占据最大份额。中国的建筑、计算机和信息存在贸易顺差,运输、保险、专利权和特许存在逆差,而通讯、专利权和许可出口额占比不足1%,其中专利权和许可的进、出口额分别为210亿美元和9亿美元,进口额为出口额的23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的专利权和许可,出口额达314.37亿美元,是日本贸易顺差最大的一项。韩国则建筑服务优势明显,新加坡的运输和金融服务存在显著顺差。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旅游等非生产贸易占比较高,东盟四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普遍较小。

二、生产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货物贸易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对服务贸易开始研究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所以学术界还没有针对服务贸易设计出新的评价指标。Sapir和Lutz (1981)研究发现传统的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也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因此本文就选取货物贸易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几个竞争力评价指标对东亚地区的生产贸易进行研究,便于从不同方面衡量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贸易的竞争力水平。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MSI)指标

国际市场占有率(MSI)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服务的出口额占国际市场上该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

MSIij=Xij/XWj。式中MSIij表示i国家服务j的市场占有率指数;Xij 表示i国家服务j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服务j的出口总额。MSI指数值越高, 表示该国在该服务项目上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总体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2013年东亚国家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均较低,中国最高,MSI为4.48%。其次从具体部门来看,国家间部门差距很大,运输服务MSI最大的为新加坡(4.81%),其次为日本、中国和韩国且相差不大。建筑服务MSI最大的为韩国(18.32%),其次为中国(10.22)、日本(8.3%)。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均为最高且优势较为明显,通讯服务各国MSI均不足2%;金融服务除香港、新加坡超过5%其他东亚国家均不足2%,专利和许可权MSI最大的为日本(10.09%),远远超过第二位的韩国(1.32%)。东盟四国的服务各部门MSI均低于2%,可见其在生产贸易方面的相对劣势。中国的金融、专利权和许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不仅落后于日本、韩国,甚至低于香港和新加坡,显示中国在高知识、技术方面与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贸易竞争力(TC)指数

贸易竞争力TC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服务而言,本国提供的同种服务是否具有优势以及相对优劣程度。用公式表示:

TCij=。式中TCij表示i国j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j为i国j服务的出口额,Mij为i国j服务的进口额。TC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0,表明该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反之,则不具有竞争优势,且绝对值越大,优势或劣势就越明显。

从贸易竞争力(TC)指数来看,东亚地区生产贸易竞争力差距很大,中国的生产贸易TC指数整体处于竞争劣势。分部门来看,运输、保险以及专利和许可中国的TC指数显著为负,在东亚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通讯、金融服务TC指数接近0,其国际竞争力水平也相对较低。建筑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TC指数显著大于0,显示这两个部门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与上面MSI分析结论相符。注意到保险服务东亚国家整体不具有竞争力,TC指数均小于0,日本的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尤其弱,TC指数接近-1,与印尼相当。专利权和许可东亚除日本具有竞争优势(0.28),其他国家地区均处于明显劣势。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由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于1965年提出,它剔除了世界和国家总量波动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一国某一产业出口相对于世界平均出口的优劣势。RCA指数是指一国某服务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服务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RCAij=。式中RCAij表示第i国j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j为i国j服务的出口额,Xit为i国服务的进口总额;Xwj为世界服务j的出口额,Xwt为世界所有服务的出口总额。一般认为RCA

从东亚国家的数据来看,各项服务中 RCA>2.5的共四项,为日本的建筑服务(2.67)、韩国的建筑服务(7.58)、日本的专利权和许可(3.24)以及菲律宾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3.14)。从具体行业来看,建筑服务中国的RCA指数最大(2.28),仅次于韩国和日本位于东亚第三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中国RCA指数(1.2)仅次于菲律宾,但竞争优势明显高于日韩等其他东亚国家。运输服务中国虽有优势但优势很小,仅强于东盟四国,显示我国虽然运输服务数量大但质量不高。保险服务虽RCA值不高,但在东亚地区普遍竞争力弱的情况下竞争力仅次于新加坡位于东亚第2位。但通讯(0.33)、和金融(0.19)服务RCA值都低于0.5,在东亚竞争力也相对很弱。

三、提升中国生产贸易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通过上文的比较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生产贸易发展速度很快,国际竞争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服务贸易逆差很大且逆差额呈扩大趋势,严重制约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也与我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身份不相匹配。因此,正如当前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生产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战略。要快速提升中国的生产贸易竞争力主要有以下途径。

第一,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在政策上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增加税收优惠和补贴扶持力度,帮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专利权和许可、金融和通讯等行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国驻外使馆经商参处的资源优势,与国内的商务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相互沟通、密切联系,为国内的服务贸易企业提供国外市场信息及准入指导,协助国内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同时打破行业垄断,培育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以增强企业活力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第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国外许多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等非常注重行业协会对本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点值得我们进行借鉴。可以交由企业组建服务贸易行业协会,协会自行制定行业标准和制度章程,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打破行业垄断和低水平竞争,组织服务外包企业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参观交流,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合作提供机会。面对服务出口面临的国外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可由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