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6: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独立思考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途径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04-02
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还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因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1.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般的,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采用的方法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如在“实数”一章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的发展史,如无理数被发现的坎坷历程,让学生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课上让不断取得进步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学好数学的经验,并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体做法作详细讲解。
2.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的做法是通过问题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做准备。以“实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实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把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
4.提倡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的品位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运用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我要求学生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办法,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整理后共提出十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此外,还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开阔思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
1.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以“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我列出了以下背景材料供学生思考:不爬上旗杆用米尺和量角器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比的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里锐角和所对的边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运用直角三角形里的一个锐角和一边求其他边?这些问题串,提高了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进行独立思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恰当地给问题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都沉浸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中,经过独立思考体验之后进行讨论。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可能会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又会激起他们的“反思”,最后把认识统一到真理上来,所以说“集思”是“智慧的摇篮”。
3.让每个学生都有“再答”的机会
在数学课堂上,当教师讲完或者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时,老师会问:“同学们,这个问题你听明白了吗?这个同学的回答你同意吗?”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明白”、“我同意”。满堂问,满堂答,代替了以前的“满堂灌”。课堂表面活跃实则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缺失独立思考的局面,更使部分学生缺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愿多想,不会深思,人云亦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用从实际出发尽力改变这种现象和局面。
一、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有人评价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现在的课堂是“满堂问”,两者都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此,教师要善于多提富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减少“打乒乓球式”的你来我往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作深入思考。比如,学生“认识百分数”,在众多问题中要筛选出“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意义”“百分数有什么作用”“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等重要问题,让学生思考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意义、作用以及知识联系等。
同样,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不能简单地问“你明白了吗”。教师要学会延迟判断,研究和事实均证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提高到5秒时,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增加,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等,做到这些只需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教师也要善于补充和追问,将问题引向深处,让学生体会思考的价值。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当学生意识到黄色球多,摸到黄色球的可能性大,蓝色球少,摸到蓝色球的可能性小时,教师立即追问:“是不是任意摸一次,一定能摸到黄色球,或者一定摸不到蓝色球?”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即可能性大的事件不一定就发生,可能性小的事件不一定就不发生。
二、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材料中自觉地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对照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当一题有三解、四解甚至五解时,学生会有思考的冲动,学习的情绪也更高涨。究其原因,是开放题打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依此类推,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首先要努力走向开放。课堂绝不能是“一言堂”,否则学生的独立性就是无源之水。教师的讲解也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学习画图中留白的手法。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问题提的多与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比如,高年级学生阅读统计图表时,一些学生能提出谁多谁少、求和求差等单一问题;一些学生能提出求总数、两个量之间比较等反映稍复杂关系的问题;有少数学生还能提出反映趋势性、预测性的问题。
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还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后进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在“大问题”提出后,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三、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
数学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是紧密相连的。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关注问题是否解决(结果),因为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策略与活动经验才是后续学习所必须的。
一、在实施合作学习时要避免两种现象
(一)因合作而放弃思考
一般教师出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便要求学生聚到一起讨论,这样的合作势必造成学生合作时无见解可交流,无问题可质疑,从而使合作学习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
(二)因合作而限制思考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既能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能集思广益,使学生共同提高。
笔者认为,导致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对立甚至脱离开来,造成合作学习只限于形式,华而不实。教师要真正避免上述两种现象,必须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统一起来。
二、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统一起来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是两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在合作之前进行独立思考
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为将要开展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二)在合作进行之中进行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一个“动”的过程,思考则需要在“静”中完成,学生把在“动”的合作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静”的思考而内化吸收,其效果无疑是最佳的。教学中的“动”“静”结合,笔者认为应侧重以下两方面:
1.在合作操作中思考
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使学生手脑并用,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在操作中思考,边思考边操作的习惯。
2.在合作讨论中思考
独立思考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多角度的思想,促进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突破了独立思考的局限,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达到和谐平衡。
三、关注两种群体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特别要关注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教育优势群体学会尊重别人和照顾别人。鼓励弱势群体积极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独立是指基于个人判断而不是仰仗于他人的论点,独立的关键是精神、意识的独立②。思考是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独立地根据已有经验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这是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一个人不能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三个特征:
1.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必须依据自身的观察体悟,所以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首先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从独特视角观察事物或对象,通过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细节,发现和捕捉有效信息,并从中归纳总结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独特的分析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往往对事物有着精致分析的兴趣,凡事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分析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善于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化和生活现象,批判继承传统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捕捉和探寻规律,透过事物的表象去看到本质,不会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3.显著的判断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一般具有指向鲜明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多带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他们往往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独到的见解或实施果断的行为,这些判断行为并不受支持者人数多少或一般看法的影响,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二、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文秘工作的实效
秘书工作具有事务性、综合性、辅等特点,对秘书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由于秘书工作的独立性和保密性较强,很多事务都要求秘书迅速果断地判断和处理,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文秘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思所想所为,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使其从思想到行为上都发生改变,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着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相关策略;另外,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般也较强③,这是因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④,使他们能够在问题面前及时提出解决策略和实施办法,并认真操作解决问题,使任务完成达成实效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是创新之基。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创新驱动犹如无稽之谈。“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指中国教育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很多领域只能亦步亦趋,发展受制于人。事实上,只有当独立思考的人多了,社会发展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⑤。首先,独立思考能力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勤思、善思,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意味着有主见、有独立的判断、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是创意和创新的来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去寻找新问题和答案。其次,一般认为,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智力因素、创新精神、个性特征,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发展个人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素质。再次,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是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多向性,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克服思维定势,主动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多角度、批判性地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创新和行为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高,抗压力和抗挫折力也强,能够有效推动创新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育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榜样示范等,让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重新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话语权,支持和鼓励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正如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所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⑥要营造出全社会崇尚独立思考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形成敢思、能思、勤思、善思的局面;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从教育理念的核心构建到具体教育改革逐步贯彻落实;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做法和实效纳入考核范围;改革院校评价机制,将落实素质教育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纳入评价指标;建立完善激励性政策,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大赛、设立发明成果奖项、创新创业扶持制度等,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创造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鼓励学术上的独立研究和独创成果,鼓励在学术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二)确立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要在教育观念上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理念,主要应坚持以下三点:
1.育人为本
鲁迅先生在《教育》杂文中提到:“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本体价值是要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这一本体价值,同时也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体现。
2.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仅仅依靠教师无法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必须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引入、策略尝试、策略分析、策略执行、策略反思等,元认知策略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认知计划、过程调节和监控、教学互动、教学反馈、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⑦。
3.关注个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习惯。科学家对现当代许多成功人才的性格特征分析,发现创造性个性应当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内容,而这些正好是培养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等方式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可持续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将激发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施以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学生中心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典型的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设备完成工作任务,或用各种仪器做实验,学生通过边做边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允许他们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或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放教学资料,学生课前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通过提问、交流和小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巩固练习,也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不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不要视奇特思想为异端或不顾,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特做法;社会和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这里主要指工作方法上的自由),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要鼓励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2.问题导向
要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为核心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或多向传播,实施启发式教学,采取讨论法、训练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要片面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通过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对理论主动认识、分析、理解;对于实践课程,不要片面强调技术传承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汇报操作或工作过程,分析技术文化,尝试技术革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互助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做到引而不发,多设问、多提思路,少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答案。对于见解独到、解题方法另辟蹊径的学生应重视和表扬,给其他同学树立独立思考的榜样。“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任务、知识引入、任务尝试、方法选择、知识归纳、任务解决、反思训练等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行动导向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然后通过思考,运用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行动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分析、思考的过程,很多事物的基本原理、新点子、新办法都是在行动中思考出来的。教师不能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讲书,而应该是多样化的:需要实作的,要通过工具设备、实作任务和实作环境来教学,这时更多的不是通过“讲”,而是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知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技能,学生要通过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加工来逐步掌握这个技能;需要观察、演示、练习的,学生需要观看示范、查找资料、分析思考、反复实验;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实际的,就要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体验式实践等。总之,行动导向的实质就是“做中学”,而且这个“做”和“学”以及应运而生的“教”是一体的,是自然发生的。通过做和行动,一方面产生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容易引发持续思考,通过行动效果检验使思考不断强化和优化,从而最终形成创新。
4.跨界学习
知识的积累是独立思考能力效用的源泉。跨界学习是指把学校、社会、企业的知识有机融合,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学习实践知识,尤其是行业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突出知识的应用性。高职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各级各类企业培养中高级秘书的,秘书工作一般要与一定的行业相结合,为一定的产业服务。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加强辅修专业知识的学习;应注意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因为未来社会知识的融合度和复合度越来越高。只有知识面广了,才能延伸拓展、触类旁通,激发独立思考和灵感,独立思考才更加有价值和效果。
1+2+3+4+5+6+7+8+9+10=?
没有一忽儿,当别的孩子们还在忙着计算时,高斯就举起他的小手来,正确地地出答案是“55”。老师惊奇地问他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答得这样快,这样正确。高斯回答道:“要是我用1+2+3+4……这样一个一个数目地加下去,计算起来就很慢,并且可能算错,我看到1+10=11,2+9=11,3+8=11,这样一共有5个11,就是55。”高斯是根据这样的规律计算出来的: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为什么能这样迅速而又正确地解答这道数学题呢?就是由于他能从整体找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这个问题的核心处,摸索出它的规律来,然后找到了答案。
这是通过独立思考解答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由于高斯能独立思考,能摆脱一般的看法,不用1+2+3+4……这种笨拙的方法,能创造性地看到数词之的关系,1+10=11,2+9=11……从而找到了这道数学题的关键处,才能用最敏捷最正确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题。高斯后来成功地成为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任何人,要是他能独立地进行思考,能创造性地进行思考,他就能在知识的领域中,得出辉煌的成绩来。
什么叫做独立思考
那么,什么叫做独立思考呢?
独立思考就是在虚心学习、逐渐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吸取正确的,批判不正确的,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独立思考首先要求我们能虚心学习、掌握知识。知识是在劳动逐渐累积起来的,不经过劳动,没有掌握知识,就想凭空进行独立思考而期有所创造,那是做不到的。例如:一年前据报载,有一位青年,他对于数学、物理的基础很差,对于一些基本原理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就想发明一种永恒转动的机器(即永动机)。他思考了一年多,想出了许多办法,但都失败了,原来他的“发明”是违反了物理学一个已经证实是正确的能量守恒的恒的基本原理。结果他的独立思考成了空想,一无成就。
独立思考不是“凭空乱想”,也不是“标新立异”。例如,你的历史知识还很少,你听到教师讲到司马迁,你就把用石破缸救出孩子的司马光硬说就是司马迁,那就是凭空乱想了。又例如,报载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并证明宇称不是守恒的,于是你也想标新立异来证明一下能量定律也不是守恒的;可是你既没有很好地学习过这个定律,对于这个算门知识还是门外汉,那你一定要失败的。独立思考一定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李政道、杨振宁在原子核物理学上的发现不是凭空的,是由于他们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进行过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他是在研究了所有学者对于光速度的论文后,经过推理、实验,最后才肯定了自己的看法。所以,你获得的知识愈丰富,供给你独立思考的材料也就愈多,你得出的结论也就愈正确。
学习也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过程中,还要善于接受对的,正确的,批判错的,不正确的。对于知识要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能从多方面来看问题,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教条主义的学习,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所进行着的不应该单是量的累积,而且还要有质的选择。只有量的累积,而不进行质的选择、我们就不能在知识领域中前进。通过选择批判,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领悟,真正理解和掌握我们所学得的知识。
能独立进行思考还意味着这个思维过程是独立的,不背诵、不抄袭别人的思想,能自己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能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这就是说能冲破传统的方法,不墨守成规,在事实的具体情况下,善于改变并拟定新的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说,一切基本原则都不需遵循,一切都重起炉灶,从新做起。不是的,已经被证实了的基本原则,当然应当遵循,而论点、方法、步骤则可以创造新的.
独立思考应当从问题开始
独立思考既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当然独
立思考也应当从问题开始。有问题以后才能根据问题深入钻研下去,这就要求我们能在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惜在这方面一般做父母的做教师的和做学生的都注意碍很不够。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开始认识他的环境,开始提出一系列问题时,做父母的往往不耐烦回答孩子的问题,而不知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开始。在学校里教师也很少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校里,很多学生经常不能发现问题,死背书本的却往往得到好分数,被认为是好学生,那其实是错误的。不能发现问题的人,就不会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不习惯于独立思考的人,也就不能发现问题。例如,物体坠地,对于一般人来说,似乎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是牛顿却从物体坠地这现象中提出了问题,钻研下去,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水壶里的水在火上烧沸时,水蒸汽冲开了壶盖,那是最自然不过的现象,但这却引起了瓦特的深思,这现象与他所思考着的问题建立了联系,从而帮助他发明了蒸汽机。狗流口涎这普通现象被巴甫洛夫用做研究条件反射的方法。这一切都由于他们能发现问题,从而引起了独立思考,再进行钻研,得到发现、发明和创造。
关键词:联系生活;时间;引导;独立思考
现在的数学都是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基础,都是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根据这个情境不但要联系生活,而且还要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场所,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任务。
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有一条经验叫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我认为这条经验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应该研究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以往的教学比较多的是由教师提出来的。教师提出来未尝不可,但是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如果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只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回答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路循着教师的思路走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还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近几年来,有的教师重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是不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呢?不尽然。有时教学要求要解决的任务学生并没有提到,怎么办?那就需要教师补充,引起学生的注意。问题不管是教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进入教师所授内容的情境,才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探究。
2.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思考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而且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角度思考,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每个学生都愿意思考,拥有发言权。作为教师,不能偏爱某个学生,教学时教师应以点带面,变“一言堂”为“满言堂”,给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三、支持和鼓励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使他们难以思考下去,甚至都有放弃的想法,在这困难的时刻,学生最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探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用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能发现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在解答问题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摘 要:数学学习在中学生的学业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小学数学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习数学的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引领学生热衷于对数学的研究并且主动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师生沟通
一、课堂小游戏做引导
游戏最能使学生集中精力,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并且对提高学习效率有显著作用。所以老师可以用一些课堂小游戏引导学,并使其逐渐对所学的数学课程产生兴趣,走进数学乐园。不仅如此,游戏还可以开发大脑,提高智商,适当的数学小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这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课堂上通过放映PPT的方式和学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中间穿插一些互动小游戏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最后再由老师做深一层讲解,更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作业保证独立完成
要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锻炼,从平常的课堂和课外作业中严格要求,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个班级里经常会出现全班作业一、两个版本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之间的互相抄袭,一个人完成,全班无忧。而老师批改作业所体现的问题也就只是那一两个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对教学质量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所以保证学生日常作业独立自主完成,是提高数学成绩以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条件。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杜绝抄袭行为。
三、师生沟通,共同进步
师生沟通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通过相互沟通和真诚交流,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只有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剖析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想办法。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有问题就及时想办法帮忙解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大胆地动脑并且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说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桥梁。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从日常的作业、生活和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完成这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唐志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3(17).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资源整合;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64-03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党的十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亨利·纽曼认为,大学真正的目的是培养特定的思维方法,建立独特的自我认同;提高一个社会理智和心智的水准;培养高尚的公共意识和文化品位;向公众提供社会的准则;给予人们先进的理念和冷静的思考;促进进步的政治实践;理解、分析、设计、创造和传播本社会的文化模型。
按照纽曼对于教育的理解,在民主自由、信息多元的社会趋势之下,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能透过学习活动,去搜集、整理、分析、与运用相关资讯,能独立思考,并有系统判别问题;而能养成沟通协调、讲道理、理性批判事物、容忍不同的意见、与反省的习惯;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冲突。
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未来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大学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高等农业院校的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新思路和培养模式。
二、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现在的学生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由父母做主,自己没有任何的主见,从而产生对外界的依赖性非常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碰到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先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否自己可以独立解决?自己能否去独立思考?科技的发达,现在的学生每人一部手机,所有事情的答案全部依赖于网络的答案,网络的答案就是真理,不会去分析这种网络答案的真伪,过分地依赖外界,将使学生淡化本身的独立思考、实践。农业经济系的学生是一表招生,生源质量很高,但是,课堂在教学中也能发现这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弱,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不是很明确,基本上是随波逐流,终日只跟随着学校的安排和老师的指示做出相应的反应,鲜有对个人事务的预想与设计,更乏对大学生涯的总体规划,故而,有着“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倾向[1]。纵使有很多学生有自己的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大部分都使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不符,有种好高骛远的倾向。这正是现在学生很自我的表现,这种自我并不是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而是个人主义、责任感缺乏的体现,也是过分自信的表现。只顾个人利益的得失,不重视团队的合作;对于书本的知识识记能力很强,死读书、读死书,正是他们真实的表现。他们更加喜欢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讲课模式,从考试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大家都期望开卷考试,同时希望老师给出开卷考试的范围,一旦老师不给出范围,学生就会对老师有不切实际的评价。学生认为,开卷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容易,而实际上开卷考试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懈怠。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没有用,开卷考试也容易通过,学生开始不重视自身的课程学业,逃课旷课、迟到、早退都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后不积极做作业,考试时又存在侥幸心理。不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课不是为真正学到技能和知识,而只是为了应付学分。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很少,一旦老师对于某个知识点引申案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大家便默不做声,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大学的课余时间,很少有人去多读书,多去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2]。
三、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应多以启发式的问题来讲解知识点,启发式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式或者是全班讨论式进行,需要确保全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去独立思考来分析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问题的构成比其解答更重要,后者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用一种新角度对旧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可能,需要创造的想象。它建立了创造的里程碑。
实际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动态整合。本科教学的课程中应多设置些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及实践,使得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而不是答案是老师唯一给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也反映出学生学习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的好坏,是独自和团队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到:(1)认识到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是学习的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可或缺的威力部分。(2)在问题的解决途径中可以充分认识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3)洞悉解决问题的脉络,以抽象、概括、总结及一般化问题特征的能力。(4) 应用不同的策略,以及运用各种合宜的推理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并对新的情境,采取适当的解题策略或方法。(5)在解题时,能监督并反省其思考过程,以及发展并评估其论辩与证明。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被引导,也应该被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会!教师在教学中及课余必须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知识点的讲解可以通过形成问题(包含时间与空间)的方式来抛给大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的、优良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教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问题,把握学生以往分析问题的经验,以利其思考与探索,去寻求答案。
教师可以遵循前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五大步骤,去培养学生的解题与思考技能。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去定义问题,以了解以下疑问:问题的最初状态是什么?目标状态是什么?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何限制?有效的解决方式同时要能质疑所获得的资讯的可靠性,并且清楚了解问题的哪一部分是资料?那一部分是推论。让学生口头定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判断他们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问题表征。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计划,在计划中要多做不同的假设条件下,不同的预判结果是什么?哪一种预判是最符合我们现在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同的假设条件的具体解题路径是什么?自己心中的疑惑越多,那么,问题的解决思路就越宽阔。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不仅注意到现在的问题与过去某些问题的类似性,也要仔细察觉其相异处,思考有效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学生在验证不同的假设条件下的最优解时,教师应时刻提醒假设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问题的解释的偏差,注意假设条件的不同应用变化,检查学生解题的过程。学生的反馈结果教师应及时回馈,对学生结果进行评价,并且训练学生换位思考,尝试运用各种解题策略。不能让学生陷入死胡同的解题方式里,适当引导其改变策略,有些问题或许有很多的解答方案,第一个方案不见得就是最有效率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评价其答案。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些因素(成本、时间、准确性和完全性)影响答案的价值,那么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依据一些准则,去判定解答的优先等第,例如社会上的问题,必须考量伦理和道德的议题等。这些判定的准则,有时候甚至是矛盾对立的。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避免陷入惰性思维的僵局。学生解题的能力往往会受到自己主观意图的影响,受到自己对解答的意图、知觉与方式的倾向的影响。有些倾向有助于解决问题。但当先前的解答经验不适于新情境问题时,惰性思维模式就会将常识和前人的经验作为金科玉律,事事以此为基准,阻碍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要注意问题的多变性和新奇性,这有助于发展有效的认知策略。为了避免或减低僵化,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解题历程,而不是只看正确的答案而已[3]。
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反省的习惯,将有助于提升学生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意与批判力,首先教师要建立一个良性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室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奇的,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带有色眼镜去给学生定格贴标签。当学生看到他们能毫无畏惧提问他们想问的,而不担忧教师的反弹,且获教师的肯定时,其批判和创意方能自然产生。教师要详细向学生说明他的期望与要求,并且有系统奖励学生的创意。
总之,要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尽量多地掌握科学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解决问题的思路,丰富知识结构。如此,才会多一种专业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会比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更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因而也更加容易形成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的传授是大学老师必须要尽心尽责完成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安排上,老师应该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教师必须作为学生的典范,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是个独立思考的学习者,也是一位优良的问题解决者。大多数学校设有规划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尽管这种自由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但也造成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在知识学习阶段的无助与迷茫。因此,大学老师应该适当的增加大学跨学科知识结构搭配方而的指导。此外,知识的更新也与大学老师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教师也要期许建立教室成为合作解题的群体文化的学习社区。解题不只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工具;学生透过解题方法,来进行新知的探究。因为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增加对新概念的了解,同时能提高加深学生原有经验的能力。解题是整合所有学习的过程,因此各领域课程中应该有解题的安排,让学生能熟悉解题的历程,以培养解题的能力。除经由解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外,也能发展一般化和抽象化的能力,以及各种表征方式,使学生能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对新情境采取适当的策略;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反省并监控解题时的思考历程[4]。
参考文献:
[1] 程斯纳.成长的思考——浅谈当代大学生自主独立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科技导刊,2012,(2):4-16.
[2] 刘烈辉,黄晓吉.新时期大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46-54.
案例一: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贪图省事,学生还没有探究,就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讲给了学生,这样就削弱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新课改就会变味,就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情况。
案例二: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我在听有些老师的公开课时常发现合作探究的热闹表面掩盖不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缺失:学生在回答老师发问时,答案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所谓“标准答案”。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和能力的缺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老师满足于课堂上的滔滔不绝,常见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异口同声,常看到学生在做作业时的左顾右盼。所以我深刻感受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下面我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1.从时展需要角度。
网络时代,每个人获取的信息量呈几何级增长。任何一个事件发生后,各个角度、各个渠道所产生的信息会如同潮水一般向人们涌来。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迅速选取、甄别真正具有实际意义呢?因此,中学政治教育就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得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2.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角度。
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人,谁要想发展和培养,必须靠自己的内部努力来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们都一再告诫我们,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3.从新课程改革需要角度。
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当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淡薄。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从高考题角度来谈,传统的主观性试题一般考查学生的理论功底和推理能力,不是在“归纳”上下功夫,就是在“演绎”上下功夫。而综合探究题显然突破了这一思维定势,考生必须“学会学习”,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探究题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课改精神,引领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4.从哲学内外因关系的角度。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要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要想有实效,教师必须激活每个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这个内因,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有“名”无“实”。
二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者向教育促进者转变。第一,由权威服从向宽松民主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第二,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力除传统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变教师的“硬灌”为教师的“引导”,变学生的“被迫听”为学生的“主动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学习的真正主人。
2.善于设问,更善于激疑。
教师应善于设问,精心设计问题,掌握发问技巧,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精心设计问题的原则是教师提出一些分散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师更应善于激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首先教师要采用本色阅读法。我常发现有些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却被老师牵着走。本色阅读提倡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阅读,其思维形式是从个别到一般,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提问向较高层次的提问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用台湾的陈龙安先生提出的“十字口诀法”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十字口诀法”具体地说可以概括为以下10个问题,即:(1)“假如”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具体假设的情景加以思考;(2)列举的问题,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3)比较的问题,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的关系比较其异同;(4)替代的问题;(5)除了的问题,针对原来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常规,寻找不同的答案;(6)可能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理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展望的了解;(7)想象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8)组合的问题,提供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9)六W问题,利用英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10)类推的问题。
3.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关键词:思维敏捷性;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中,思维敏捷性的培养是重要的一项内容.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反应快,思路宽广,处理问题事半功倍;有的则反映慢,思路狭窄,处理问题事倍功半.这正是思维敏捷性差异的体现,也说明了加强学生思维敏捷性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做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1)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2)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3)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4)提倡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的品位。
二、培养学生思路的敏捷性
思路的敏捷性是思维敏捷性之关键.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占有战略地位,一个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则此问题就可谓解决大半,而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缩短计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而迅速地获得解题思路和结果.要使学生思路敏捷,就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时的敏捷意识和引导他们善于总结积累有效的解题思想.具体方法为:(1)定向思维训练.就是在遇到新问题时,善于将其归结为某种数学模式,并通过对已知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尽快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使有“法”可循,有“路”可行,达到敏捷性;(2)逆向思维训练.即由果索因,知本求源,培养学生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维,灵活地逆向应用所学知识,出奇制胜;(3)发散思维训练.即培养学生善于从各个方向、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即从某一点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系,摆脱“定式框框”的束缚.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三、培养学生记忆的条理性
记忆的条理性是思维敏捷性的基础.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在处理问题时迅速而正确地发现思维所需要的知识,以达到思维的简洁和快速.
因此,只有记忆有条理,方能在思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原则,达到思维的敏捷性.相反,如果记忆杂乱无章,则必然不能及时再现思维之所需,难以达到思维的敏捷,而加强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总结、归纳、疏理达到简明化和系统化,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方法和经验.这样在处理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思考、转换,从而作出快速反应.
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数学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数学观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发展历史,对数学的研究、学习有宏观指导作用.思维的敏捷性不能偏离此宏观指导,否则,思维再敏捷,也是思不得果.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使其更快地分析理解更多的信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
直觉能力就是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实和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进而预见重大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这种直觉能力是一种战略直觉能力,它决定科学研究发展战略的成败,更能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法国数学家庞卡莱认为,数学直觉实际上是一种选择能力,本质上是某种“美”的意识或“美感”.所以培养数学直觉能力要从数学的和谐美入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奇异美的认识和体验,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热情,预感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思维敏捷性.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也即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借以解决包含在其中的问题的心理过程,则称作问题性思维.根据认知理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阅读书籍。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就需要多阅读一些文章和书籍,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有意思的问题。读书并非意味着与生活实际脱节,相反能够更好的指导实际。当我们阅读多了,就会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2、勤于思考。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还需要经常的去思考各类问题,只要是你感兴趣和喜欢的。思考是一种能够有效的锻炼我们的独立思维能力的方式。当然,我们还需要把思考的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比较完整些。
3、给自己一些灵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灵感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还是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当我们看到了一些事物,会引发一些思考,从而就有了新颖的想法和源泉。此外,我们经常的写作各类文章,灵感也是不可少的。有了灵感,我们就能够独立的思考一些问题了。
4、奇思妙想。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就需要摆脱一种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这就是需要发挥你的联想能力。奇思妙想能够充分表达出人的思维能力的特点和长处。当然奇思妙想不是随意的联想和思考,而是有着一定的逻辑性。
5、观察和实践。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还需要经常的观察和实践。一个人的思考能力逐渐的提高,与他的观察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尽管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很寻常的,但是能够培养一个人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你能够针对某个现象和事物,清晰的做出归纳和总结,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点评。因此,观察和实践对于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是很有效果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创新能力的起点是独立思考。从大处说,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就不可能真正深入地理解知识,从而无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四大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外,还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我国现在已处于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以伟大的爱心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导致孩子劳动观念丧失、依赖性强、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弱化,缺乏独立性己成为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大弱点。另一方面,虽然“新课改”已进行了多年,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支配下,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无论是教师采用何种教法,他们最终关心的仍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状况,淡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的思考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教师的理解就是学生的理解,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理解机械地记忆即可。于是学生的大脑长期得到了“不思考”的训练,从而不愿意思考。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随着新课改实验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压抑状态,认为课堂活跃才是新课程的标志,导致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跃,忽视了学生实质上的提高。在新课改中,过去那种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大有改观,学生增加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如教师变着花样去激发学生兴趣,遇到问题就安排学生交流与小组合作,过多过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结果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在浅薄的热闹中生长着浮躁的品性和依赖的心理。虽然表面上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这种形式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却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思考机会。
初中数学教学更侧重于在直观、具体的基础上的抽象,更注重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学活动常常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节奏相对较快。中学数学课本里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的思想,介绍了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要学好这些东西,光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原理和依据,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技巧,才能将初中的数学学好,同时也能保证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独立思考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俗话说:“活到老,学不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靠在学校接受的一点知识,学生是不可能享用一生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学习、终身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就是发现新事物、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观点,贵在一个“新”字,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为创新提供思路、观点、理论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因此,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形式和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孩子的天性是好奇与求异,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和原动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如果你不理解,就算记住了也没用。要理解就必须多思考,思考可以促进理解,理解能加深记忆。学生只有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品味才能逐步“体会”,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并转化成自己内在的能力,成为创新的源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学研究,2007,(03).
[2]方修培.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03).
[3]华志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数学,2002,(05).
[4]罗朝述.论独立思考的意义及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