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城市市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6月20日,主题为“智能改变未来”的第11届大连软交会拉开帷幕,来自英特尔、IBM、国内三大运营商等806家参会企业,齐齐将目光聚焦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希望在这轮引发万亿元市场规模的资本狂欢聚会上,分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
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表示,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智能IC卡方面已取得成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基本确立。据了解,在年初公布的首批90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第二批50个试点城市也将于6月底完成初审。
140个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将为IT市场带来超过1万亿元的收入。在这轮谁也不想缺席的盛宴中,谁能成为佼佼者?
挡不住的热潮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并提出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主要运行载体,解决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
智慧城市概念一经推出后,立即形成一股挡不住的热流,将无数企业和地方政府裹胁其中。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中以往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被逐一攻克,并得以迅速发展。
但 “智慧城市”真正让人感兴趣,是从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下发的一份文件开始。在这份题为 《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下发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中,让IT企业看出了个中隐藏的财富信息。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宗旨确定后,第一批90个智慧城市名单于今年年初出炉。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IT时代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为了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对其给予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据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这仅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表示,预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在既有政策扶持,又有资金配套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地方政府的热情被一一点燃。
据了解,全国目前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地方遍及东中西部。除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浙江省日前还成立了“智慧城市”促进会,计划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预计投资28.68亿元。此外,湖北、湖南、山东、辽宁等省份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业内分析师认为,智慧城市的背后,实质是大数据的挖掘再利用。在政府的投入支撑下,智慧城市将持续高速增长,涉及大数据应用的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细分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已成为行业和地方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据大连市沿海办主任、外经贸局局长刘德春介绍,本届软交会将重点聚焦在IT产业的智能应用,分享智慧城市的生活改变、探讨商业智能的发展方向,为业界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
千载难逢
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最兴奋的是IT企业。
IDC预测,中国政府行业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总IT花费占到IT市场的60%-70%。中国城镇化未来10年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为IT市场带来的价值将超过1万亿元。
在IT产业整体萎靡的情况下,智慧城市的上马,犹如给它们打了一针兴奋剂。特别是在大数据盛行的今天,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也为IT企业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舞台。
据了解,2013年大数据对全球IT开支的直接或间接推动将达960亿美元,到2016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2320亿美元。无论是硅谷新贵,还是老牌IT王者,显然都不愿意错过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宴。在PC增长速度放缓的“后PC时代”,英特尔、微软等传统巨头,更需要借此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大数据时代再次风光。
对于芯片巨头英特尔来说,大数据是一个全新的也是最重要的战场。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它一度迷失方向。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它找到了翻身的资本。作为最早一批进军大数据市场的企业,英特尔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在,大数据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被视为其最重要的三大战略。
“大数据正在改变着软件行业、IT产业,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告诉记者,“产业正在重构,英特尔愿与合作伙伴一起,迎接智慧城市建设中日益严峻的大数据挑战。”
《IT时代周刊》在大连软交会采访期间,与会人员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它能解决当前一系列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中国一线城市为例,每年居民健康档案产生的数据量可达5PB(1PB=1000TB,相当于时长约13年的高清视频),每个季度智慧城市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高达200PB。而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和信息量,必然将成为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先锋。
IDC预计,2020年中国数据量将是2012年的23倍,它是中国最具潜力的IT市场。未来5年中,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在这样的趋势中,无数IT企业的积极性得到提升。除了英特尔、IBM这样的跨国公司关注外,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用友等软件厂商也纷纷摩拳擦掌,希望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壁垒待除
在诸多IT企业中,英特尔对智慧城市的布局是积极性最高的跨国公司之一。依仗英特尔自身X86平台的迅猛发展,它在大数据领域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硬件与软件优势。“英特尔在软件方面的发展早已经着手去做了。”英特尔的苗凯翔博士介绍,早在2012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在中国公布了大数据解决方案——英特尔Hadoop的发行版软件。
英特尔在智慧城市建设能兵行先着的原因在于,它看到了国内医疗、教育、金融、电信、交通等行业都急需大数据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的建设虽然呼声很高,但真正落地的方案却很少。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英特尔在2009年就开始着手研发Hadoop。现在,这一软件已开始为医疗、金融、电信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
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对于智慧城市的关注则早了许多。据了解,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启动无线城市建设的运营商之一。早在2008年,它便与厦门市政府宣布合作建设无线厦门,成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成功的无线城市项目。
在中移动的带动下,中国电信也于2011年2月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的工程。
而作为最晚进入“智慧城市”的运营商,中国联通则选择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以基于云计算的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为载体,构建“共建、汇聚、开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IT企业的蜂拥入局,能否顺利掘到属于自己的财富?何京翔告诉《IT时代周刊》,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刚刚起步,与收获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英特尔的策略是在这一轮浪潮中提前布局,收获先行优势。
[关键词]新时期 中小城市 智慧城市 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165-1
0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各类城市病日渐增多,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将信息等技术运用到城市建设当中,建设智慧城市十分必要,不仅能够整合、优化城市资源,还能够实现智能化目标。因此,加强对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主要是指将信息、通信等技术作为基础,感测、分析及整合城市各类关键资源,并针对城市民生、环保等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新时期下,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桎梏
中小城市作为我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中小城市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科学规划,党和国家在提出“智慧城市”后,大量中小城市迅速涌入到这股热潮当中,但是,一些城市并没有对实际情况作出详细调查,缺乏科学规划,随意性较强,且智慧城市建设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极易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1]。
其次,缺乏创新性,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创造性、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并没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尤其是中小城市自身发展还难以承担智慧城市建设重任,在盲目建设过程中,照抄照搬其他城市,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最后,实践能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但是,中小城市自足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仅能够依靠外界技术支持,而这些核心技术一般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且财政资金不足,不能够将资金投放到技术研发中,另外,“信息孤岛”问题也是影响中小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的主要因素之一。
3新时期下,中小城市摆脱桎梏的有效途径
3.1立足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
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盲目进行,中小城市应立足于城市发展历史、特点等因素,不能够摒弃传统文化,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明确目标,为城市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发现城市的比较优势,并强化公众认同感,并与相邻城市进行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还可以积极学习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经验,如:上海、沈阳等,通过发挥城市优势,解决阻碍城市发展的困难,实现点、线、面持续发展。
3.2明确市场需求,完善细节建设
市场需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通过依附市场发挥杠杆作用等,创造出更多智慧市场发展新态势,从而实现智慧增长。因此,中小城市要立足于本地市场需求,协调地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积极建设惠民工程等。
另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城市发展各个细节,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为公民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服务。
不仅如此,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最终是要服务于公民。基于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了解公民的感受,增加人性化建设目标,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注重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同样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2]。
因此,中小城市要树立创新理念,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信息技术研发等服务平台,积极与当地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创造并优化智慧城市技术创新的软硬件环境。
另外,还可以利用技术发展新型产业形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人才是技术研发的基础,要培养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并适当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保障人才不会流失,从而为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3.4实现信息交流,打破孤岛信息
首先,统一技术标准,建立统一信息化框架标准,为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政府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严格落实统一标准,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并加强与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国际上争取更多主动权。
其次,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前期规划,确保规划合理性,才能够指导建设工作,并落实责任制,分工协作,确保每一个环节有序进行,并及时获取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最大程度整合、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后,加强管理,建立并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城市部门之间横向、纵向之间的有效合作,确保业务上传下达,以此来提高智慧建设有效性[3]。
4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复杂性工程,涉及工作内容较广,难度较大。因此,新时期下,中小城市要立足于城市发展现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明确自身桎梏,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找到比较优势,了解市场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赵俊(1980~),女,200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测绘与地理信息。
参考文献
[1]明,许春雯,黄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J].电子政务,2010,18(03):259-261.
伴随着3月的春风,“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概念继续在2013年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中大放光彩,成为代表们讨论的关键词。
智慧城市加速建设,背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全策全力引导与推进,承担着指路人的角色。在已召开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青岛、无锡等地区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智慧城市作为重点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也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它们不断创新研发,各祭法宝寻求政府的支持。在全国两会中,智慧社区、宽带中国、大数据等大战略的思考,扬起一场智慧城市建设的头脑风暴。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技术支撑,是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融合,创造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在提案中指出,新型城镇化需要“智慧城市”建设思维的引领,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拉动消费、转型升级、创新支撑、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安徽移动总经理郑杰建议将“发展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上海电信总经理张维华则更为具体地带来了建设智慧社区的议案,他认为打造“智慧社区”是解决老龄现象加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改进缓慢等挑战的最佳办法……
那么,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否走出一条不寻常路?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住建部将在2013年上半年公布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第二批试点、5000亿资金,市场上顿时欢呼声一片,相关概念股表现强势,纷纷创出历史新高。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想问:第一批试点城市成绩如何了?现行的试点模式是否值得继续推行?5000亿资金的投资方向在哪里?是否已经有可行性的项目去为巨额的投资买单并获得盈利?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想要确切回答这些疑问,难度非常大。专家解释,住建部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自1月底公布至今,为时尚短,建设成果短期内不可能就显现出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也有待市场的检验,至少还需要三五年时间。
而对于住建部即将公布第二批试点的消息,又给了市场炒作概念股的机会。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峰期之内,这种情况仍将会频繁出现,而那些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厂商最先从中获益,特别是在某些专业领域有独特技术能力的厂商以及具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能力的厂商,在一段时间内将赢得最佳的占领市场的时机。
2013年将是智慧城市激流勇进的一年,也是智慧城市网络全国化的一年,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掀开智慧城市的朦胧面纱,由挂在嘴边的模式向现实化转变。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亦为智慧城市的推进提供了良机。智慧城市有利于激活城市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被看成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但智慧城市的各种模式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如果一味快速上试点单位有点操之过急,建议循序渐进探索当地所需要的建设模式和发展机制,等到时机成熟时,再逐步扩大。
关键词:智慧城市;安全服务;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0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智慧城市作为新经济、新文明的重要发展方式,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一体,已经成为时展的主题。
智慧城市的研究在我国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出现了很强的发展势头。在全球智慧城市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中国有近700个大中城市,大约有30000个小城镇。初步不完全统计:已有23个大中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成都、无锡、杭州、沈阳、宁波、佛山、昆山、镇江、张家港、扬州、兰州等)了智慧城市战略或者规划,还有60多个大中城市正在加紧规划中。
智慧城市通过完善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数据共享与整合平台,为城市提供包括市民管理与服务、企业管理与服务、城市管理与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有政府和企业的业务信息系统,也有面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市民服务系统。同时还面临着城市间信息化融合所带来的互信和安全等共性问题。
就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严重,随着智慧城市快速发展和应用系统应用深化,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日趋严重,服务范围变广、应用交互增多、数据交换频繁、系统构建复杂度增大,城市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城市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成为了城市管理者重点关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市在此方面的安全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安全措施还不是很到位、安全防护能力亟待提高。
1 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意义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在中国各城市如火如荼的开展,各个城市管理者所提出的应用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集中在面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上,其所需要的安全服务大致是相同的,是具有共性安全需求的,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满足绝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1 安全服务平台是满足城市内共性安全需求和城市间统一安全需求的必要保障
自2000年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95个城市建设了自身的智慧城市,未来还将由更多的城市投入“智慧城市”的大潮中,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体量的扩大,各个城市之间的业务交互和信息共享成为了城市管理者甚至是省级决策者关注的方向,“智慧城市群”也逐步出现,例如“宁镇扬市民卡工程”,“苏锡常市民服务”等,建设一个基于云模式的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支撑城市间业务交互和信息共享的安全服务,使得“智慧城市群”能够蓬勃发展,更好的为公民、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服务。
1.2 安全服务平台是促进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推动“五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由于智慧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大多数城市管理者在上马智慧城市项目时,往往会因为安全问题而有所疑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提出的一整套安全服务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服务上,保障了智慧城市系统的运行安全,打消了城市管理着在安全上顾虑,有助于促进智慧城市项目的快速上马,实现智慧城市的规模化发展,进而支撑“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2 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的主体部分即服务支撑系统、服务运营平台、标准规范与服务流程。
7个安全服务支撑系统分别是:网络信任服务系统、数据安全服务系统、安全策略配置服务系统、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服务系统、等级测评与评估咨询服务系统、应急支援服务系统、安全培训与攻防演练服务系统。
服务运营平台由3层构成,分别是综合接入网关与门户、由业务门户与综合接入网关、服务目录与综合业务展现系统、服务能力与资源接口等。
通过安全支撑综合服务平台,将在智慧城市范围内,形成网络信任、数据安全、安全策略配置、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等级测评与评估咨询、应急支援、安全培训与攻防演练等安全保障服务能力。面向智慧城市业务系统用户提供信息安全支撑服务,同时为有关信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平台运行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接口。
3 应用价值
如今,评价检测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日益多元化。城市居民对于智慧城市系统如何更好的支撑城市发展的期望会变得越来越高。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为智慧城市带来的应用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为智慧城市建设安全保障体系,为其提供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提供的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以“信息保障(IA)”为中心,以“深度防御”和“综合防范”为指导,以“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为手段,以“信息安全管理”为重点,依靠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安全保障能力,将网络划分成网络边界、网络基础设施、终端计算环境、以及支持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防御领域,保护信息及信息系统,满足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等安全需求,为其提供安全服务。
3.2 为智慧城市提供应用安全基础设施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依托CA平台、证书运营服务平台、灾备平台、态势感知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数字证书管理、权限管理、密钥管理、证据管理、时间戳服务和安全管理的网络信任体系基础设施。它为实体的身份认证、权限验证、证书管理、数字签名、数据加密和网络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与存取控制等安全需求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技术支持,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应用安全基础设施服务。
3.3 为智慧城市提供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将根据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丰富的安全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技术培训经验,不断地改进、完善技术培训体系,使之更贴近市场、贴近技术前沿,致力于为各城市信息化建设培训合格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安全培训的许多课程,可以用来培训在工作中可能遇到此类问题的系统安全管理员。我们可以协助客户网络实施对全部技术人员的初级安全培训,提高全面的安全意识,为新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提供中级安全培训,也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提供高级安全培训,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国明.城市安全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黄月江.信息安全与保密[M].北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7.
去年年底时,有人把2013年称为“大数据元年”,其观点认为,经过2012年对大数据概念的解析和炒作后,大数据在2013年将进入真正的实际应用时期。事实上,至少在中国市场,大数据市场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火热,对于大数据应用,目前存在激进派和保守派之争。
激进派认为,随着传感器和五花八门终端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大数据已成为客观事实。无论是政府、行业和企业,都必须从现在开始,积极应对,部署大数据应用分析解决方案,使大数据的价值得以被充分挖掘。越早行动,越能够从中获益,而消极等待,则会淹没在更多的大数据洪流中。
保守派更多来自企业界的技术专家,其观点认为大多数企业连结构化数据还没有分析好,ERP应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立刻大步迈入大数据时代,根本不现实,也会打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作为企业,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头脑,扎扎实实把信息化应用落到实处,逐步推进,不能头脑发热,随波逐流,否则可能让企业陷入风险的漩涡。
两种观点到底孰是孰非,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从实际情况看,在中国市场,大数据应用尚处于早期应用和摸索时期,却是不争的事实,概念热炒,落地的案例并不多。其中,大数据应用分析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两大发展瓶颈,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大数据就会成为看似美好的“空中楼阁”。本期封面聚焦选题《大数据革命从落地开始》,从大数据如何真正落地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对有关大数据应用的话题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发出理性的声音。
相比较大数据,智慧城市是更接近于现实的市场焦点。随着住建部公布9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触手可及,而据我们了解,实际着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远不止所公布的试点城市数量。即使在一个数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智慧城市的规划投资都将达到百亿规模,可想而知,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总投资规模将会如何惊人。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这是智慧城市市场产生的重要基础。天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但人祸却可以通过创新的技术加以规避。信息化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会大显身手,这一点勿庸置疑。经过过去几年对建设智慧城市的理论分析和探讨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城市建设在2013年会进入大规模推进的阶段,因此,从本期开始,我们特别开通了一个新的栏目,名称就叫“智慧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方法论和建设进展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和报道,希望为推动这一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移动应用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业界普遍关注。2013年火了微信,越来越多的人对微信从陌生到熟悉,并迅速接受,也因此,二维码应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那么二维码的商业价值究竟如何?在营销创新上有何最新的进展?本期应用专题《“二维码”扣动企业应用之门》对此话题进行了关注,敬请读者留意。
据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介绍,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智慧城市”已受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巨大的融资及配套金融服务需求,是金融机构崭新的蓝海。作为浦发银行五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的投资银行业务,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有助于抢占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先机,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推动自身转型发展,以及品牌和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覆盖十大重点领域,为“智慧城市”融资融智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新模式,是智慧的建设城市、智慧的管理和服务城市、智慧的推进城市可持续运行。
作为国内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领先银行,浦发银行一直密切关注智慧城市政策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开展配套的融资服务方案研究。本次在业内首推主题为“智慧城市,智绘未来”的“智慧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及其典型项目,整合了传统金融产品和浦发银行的特色产品与服务,从项目运行模式和项目操作流程等角度,梳理了浦发银行对项目参与各方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依托在绿色金融领域广泛的合作伙伴和渠道,浦发银行可向政府推介国内外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总承包商/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为业主/项目公司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服务,针对“智慧城市”项目的特点,提供有利于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的外国政府转贷款和特色能效融资产品,以及利用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优势,提供包括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服务;为总承包商/集成商(含节能服务公司)增信,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特色融资,通过1+N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下游供应商提供各类融资产品;为相关软硬件及设备供应商提供买方信贷、订单融资、1+N供应链保理等特色融资服务。
此外,浦发银行还能为政府下属投融资平台提供债务融资服务;为政府及下属项目公司或业主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服务,推介引入融资租赁,设计有助于后续融资的最优融资租赁方案;为政府成立的“智慧城市”发展基金从设立到退出提供全流程综合金融服务等。
02
智慧城市前景广阔,浦发投行业务新机遇
“十”提出通过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国家住建部于2012年底开展了“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国务院2013年8月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指导意见》。目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等8部委已研究提出《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
2012、2013年,住建部已经确定了两批共193个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物联网、宽带和无线等数字化通讯网络的建设、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供水、供热)的数字化,业内人士估计,按照中国2050年实现70%城市化率的目标,以平安城市、数字城管、数字社区、智慧医疗等内容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在万亿以上,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配套融资支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关键词: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面对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原本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在中国人口的迅猛增长、经济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需求不断提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加上城市建设的逐渐发展,城市污染也迅速愈发严重。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已经导致了城市中的生活区环境严重恶化,使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我们要如何对城市规划才能使其沿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城市规划重视人的生活和发展
城市规划的人本主义传统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田园城市城市规划基于建筑学,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地当作一门技术学科来看待,但现代城市规划是为了应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所面临的新的问题,以改善市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开始兴起并流行开来,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对于智慧城市的构建,对于现在21世纪的智慧城市而言,需要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来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整个城市的各项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美好。
一座好的城市成为人类理想中的宜居家园,完成人类的共同理想。水清天蓝的生态环境、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通畅安全的交通、低量的能耗和低碳排放、清洁安全的水和食品、便捷的医疗服务、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满意生活,这也是城市管理者的目标。城市作为众多人们居住的地方以及人们从事各项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人是城市之根本,没有人,也就无从说是一个城市。因此在建设城市以及在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应当重视城市中人的日常生活和对未来发展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的安全、医疗和教育等最基本的需求。
由于在城市早期建设和管理中缺失了对人生活和发展的重视,使得城市仅仅发挥出了其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场所的作用,忽略了人的需求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也伴随着很多问题的出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交通拥堵、医疗和教育等公共资源短缺,这些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困扰的问题和一个新的挑战。这些在城市发展中所存在并在不断恶化的问题,给城市的未来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进行产生巨大的阻碍,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的存在、发展更离不开人,人是城市建设的归宿。对于解决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扰,建设者需要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高度重视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求,为人们打造出一个怡人的生活环境。
2.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市场的作用
任何城市规划制度都是与一定国家和该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关,因此,其发展并不是一致的,也是不尽平衡的。城市规划直接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运作所许可的范围内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因此,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城市规划起决定性作用,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与人为本的基础上。城市规划不是一种纯建筑学的形式主义设计,在规划理念上认识到了城市中最广大民众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对于从事城市规划的工作者,要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核心是衡量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所在,并要求以人和人们需求来评估功能分区的划分与布置,充分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理念。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城市中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科学全面的认识以人为本的内涵,要做到把以人为本为建设的理念。
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层面应该更加关注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建设一个舒适的城市,从哪些方面体现,达到哪些指标都应该去做一些具体的梳理,一个城市是否具备条件迈向“智慧城市”,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对通过信息化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有明确的思路。
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战略和规划上的作用以外,还更要重视发挥市场在微观建设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生活发展和工作发展的需求,通过市场了解和满足人的生活和工作发展需求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力量。市场的发展都是为进一步更好地满足人的生活和工作发展需求,食品的不断丰富,交通运输工具不断便捷,智能系统的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增多,网络的全球化,都是市场在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同时也是人的需求在催动着市场的发展。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欲望和需求对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对那些无法很好满足或者是无法满足人的需求的企业,将其逐渐淘汰出市场中。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进行一次优化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从而使得市场能够在智慧的城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满足人的各种发展需求,但这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相对于政府调控,市场调控则是更多从微观方面推动城市的发展,努力通过市场中各类参与者的力量从微观的方面和政府的调控结合构建起一个以人为本的理想城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作用很重要,自动高效地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是建智慧城市重要的力量,在建设智慧城市中,二者结合能够真正高效落实政府的统一规划。
3.以人为本和城市建设
在政府和市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在建设中需要相互协调,讲究步骤化推动,是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口气建设成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除了必要的政府的行政协调外,以人为本理念应该作为协调的核心。在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有时政府的行政协调并不能很好的把握住建设的关键,无法高效地对各项步骤协调,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则可以高效地对各项建设进行协调。更好了解知道城市居民对各方面的需求,以及各项需求之间的急缓,这样才可以很好的保证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核心,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指导理论,而城市规划则为充分发挥和体现这一理念提供了平台。智慧城市和以人为本理念都是坚持满足人的各项生活需求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营造更美好的环境基础。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是能够成功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理论基础。智慧城市离我们并不远,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
4.结语
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作用还体现在随时纠正政府的行政协调的错误,减少了很多不利影响。不能很好地把握住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或者是建设中的协调,行政协调容易受到执行者以及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甚至是扭曲,将会对整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以人为本理念则能很好的对行政协调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贝利著,顾朝林等译《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
[2]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联合国公共管理网络,2012-08
关键词:智慧旅游;策略;桂林
智慧旅游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使旅游信息和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为政府、企业、公众等对象提供高满意度服务的旅游新模式。其本质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旅游服务中的应用,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贯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全过程,提升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环节的附加值,进而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一、桂林市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一)旅游信息化水平提升快
桂林旅游信息化发展较早,2000年就已被列入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利用这一契机,桂林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逐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截止2013年桂林市信息消费总额就已达134亿元,据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还会逐步提升。桂林在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合作,签署了“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协议,重点推动智慧旅游、智慧酒店、智慧交通、智慧景区、安防监控等工程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率。这些重点智慧工程的建设,推进了桂林旅游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二)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2011年,桂林被确定为国家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验区。这为桂林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资金基础和政策组织基础。通过对实验区的建立,桂林市进一步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并对其工作做出了规范和整理。近三年,桂林市完成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旅游预警系统、视频资源共享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无线网络覆盖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建成旅游12301呼叫中心,并成功推出桂林随身游手机APP,桂林旅游微博平台和微信平台,发行桂林旅游卡。
(三)智慧景区建设稳健推进,智慧优势日益凸显
智慧景区是指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自然资源,地理事物,旅游者行为,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感知,从而增强游客体。桂林作为广西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景点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荣获“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目前桂林市3A级以上景区景点基本覆盖电子视频监控点,主要对景区的车流、人流实时监控,核实游客投诉和反应问题,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导游服务。2015年,穿山景区、鉴山寺、世外桃源、西山石窟景区等先后加入“驴迹导游”项目,与广州骇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智慧景区,这使桂林市智慧景区的建设逐渐凸显。智慧景区的建设推进了桂林旅游业加速迈入“智慧旅游时代”。
(四)在线旅游预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桂林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2014年春节期间,来桂林旅游的游客中,通过手机和网站的旅游预订量大约占80%,手机客户端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倍。目前80%的旅行社都在网上开了网店,为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提供了有利载体。2014年桂林与阿里巴巴达成协议,开展移动互联网旅游业务的合作,整合景区景点及酒店的整体营销,推行景区门票、旅游交通、游客食宿电子化。2014年五一期间,在淘宝网推出“桂林旅游官网旗舰店”。目前,桂林市在整合旅游资源和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品质的同时,利用微信、微博开展旅游营销,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二、桂林市智慧旅游发展动力分析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移动通讯、宽带网络、虚拟现实、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微型化,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桂林市高度重视现代新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创新运用,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投入30亿元来建设并完善桂林市信息服务和通信基础设施。2013年全市90%的居民住宅区有光线宽带,宽带用户规模已超过79万户,其中90%的家庭用户具备了20兆以上的宽带连接能力,建成WIFI热点超过1万个,2015年计划建设和补充智能WIFI热点3000多个,并预计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城市光纤化使其总出口宽带达300G,这为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二)经济基础支撑
桂林位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居广西前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12月,万达集团在桂林投资240亿元建设文化旅游城项目,为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14年桂林全市生产总值达1786.65亿元,增长8%,旅游收入420.30亿元,同比增长20.6%。截止2014年,桂林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811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431元,都居广西的第二位。桂林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其智慧旅游的推进起支撑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载体,桂林市旅游资源丰富,桂林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多样,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奇峰异洞,水资源丰富,形成了桂林独特的山石溶洞和水文化资源。截止到2013年8月,桂林拥有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26个,3A级景区13个,独秀峰・王城景区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新增4A级景区3家。桂林旅游景点多样,而且旅游资源分布相对聚集。桂林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及相对聚集,为其发展智慧旅游奠定了基础。
(四)旅游市场需求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脑、手机、ipad等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在线旅游成为生机勃发的市场。图2为2008-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情况,分析得出,近几年国内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良好并且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达2772.9亿元,增长速率达27.1%。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空间大,增长速度快。截至2014年12月,在线预订过旅游产品的网民数量达2.22亿,同比增长22.7%,其中手机预订用户1.34亿。目前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5.57亿,随着手机上网应用的普遍性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在线旅游预订便捷性的日益凸显,游客对在线旅游预订市场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这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3年桂林市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信息消费额达93亿元。信息消费额的不断增长,可以看出游客对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图3为近7年桂林市游客接待量情况,接待游客总数从2008年的1626.9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3871.16万人次,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26%。游客对旅游信息的需求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载体,而游客接待总量的不断上升,直接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
桂林处于广西的东北部,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联系沿海和内陆的重要城市。交通条件便利,其中两江国际机场是桂林疏通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枢纽,有30多家航空公司,通航国际国内50多个城市,为国内外游客到桂林旅游带来了便利。湘桂高速和贵广高速的建设,为桂林市交通带来便利,拓宽了桂林的旅游市场范围。2013年12月,高铁在桂林市正式运营,缩短了游客花在交通上的时间,这为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其中广州,深圳、珠海、长沙、衡阳、等城市将被列入桂林周末休闲的行列。随着桂林高铁的完全开通,新的交通优势将会把上海、杭州、武汉、南昌、厦门等城市也会被纳入桂林市区域旅游格局。高铁的运输会带来大量的旅游者,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有助于桂林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交通条件。
(六)政策优势及政府的参与
为了适应市场从“数量需求向品质需求”的转变,国家将桂林市批复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智力为桂林市的转型升级进行量体裁衣的打造,作为示范区引导其他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发展。“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让桂林旅游业二次创业获得了良好的契机,楣鹆种腔勐糜蔚姆⒄固峁┝死条件。政府主导是桂林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基础性政策,桂林市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实行了统一的规划、指导、管理和协调,并争取用四年的时间及到2019年全面建成以“智慧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旅游示范城市。政府的参与与支持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
中兴总裁史立荣既是一位低调的创业者,也是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通信人,他从早年独自一人扛着设备勇闯欧洲各大展会,到今天成为中兴总裁,其足迹背后折射的是中兴从深圳走向世界、从无到有的创新创业历程。
在M-ICT战略落地一年之后,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M-ICT对中兴通讯而言是一个极具前瞻眼光的决定。而在这一年过程中,中兴通讯在智能终端、智慧城市、Pre5G上的快速推进,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初决定的正确性。史立荣说,在M-ICT战略之下,运营商、终端和政企网,都能找到突破和爆发的机会。任何的创新要有需求,如果没有需求,仅靠外力推动,不可能持久。去年以来,政府和企业全面的“互联网+”转型需求,为中兴通讯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智慧城市成为中兴通讯在政企领域布局的一大重要举措。
创新变革
今年是中兴通讯创立的第30个年头,作为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探索者及亲历者,中兴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2014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814.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史立荣说,“创新”已成为了中兴的灵魂与符号。
2010年3月,史立荣担任中兴通讯总裁,就在当年,中兴的合同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大关,跻身中国企业“千亿俱乐部”行列。今年4月,中兴市值史上首次突破千亿元。竞争白热化的全球通信市场上,中兴多年保持稳步前进的良好势头,不断超越欧美同行。对此,史立荣有着更冷静深入的思考:“当我们站在行业大变革的潮头,三十而立的中兴需要静下来重新思考一下未来,洞察我们所面临的新时代特征,制定面向未来的战略――M-ICT。”史立荣说,中兴正在重塑自身成为一家“酷公司”。
目前,中兴正开展的全球化创新M-ICT战略。其中,M,意指多连接、超宽带、大数据,过去的连接点主要以人和人的连接为主,未来加上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包括全移动化。ICT,则是IT和CT的融合。M-ICT,是万物互联下的信息通信,也是新形势下中兴通讯的全新探索。M-ICT时代公司将聚焦四大核心领域,即解决方案要聚焦“运营商市场、政企市场、消费者市场”的客户核心痛点,并围绕“新兴领域”进行蓝海布局。
以舰船、汽车等产品为例,它们现在的内涵价值中,机械部分约为70%至80%,而智能部分才20%至30%。史立荣预计,10年之内,这一价值比例会调转过来,从这些角度来看,中兴所处的ICT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非常大。
史立荣表示,按照既定的M-ICT战略方向,每年实现高质量增长,相信通过五六年努力,中兴将再次实现跨越发展,跻身全球前二。
创新无疑是企业发展的最强驱动力,中兴将自主创新视为不可动摇的企业基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专利申请量近5年均居全球前三,2011、2012年PCT蝉联全球榜首。截至目前,全球4G标准必要专利中,中兴拥有量占比超过1/8。中兴在美国、法国、瑞典、印度、中国等地共设有18个全球研发机构,近3万名国内外研发人员专注于行业技术创新。这背后,中兴连续十多年把公司年营收10%以上的资金投入研发。
造势谋变
“去年我们在制定M-ICT战略的时候,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的工作量超过想象,我们希望将过去的30年好好总结,分析一下经验教训,同时展望一下未来”,史立荣认为,中兴通讯在一年前就提出M-ICT战略非常有前瞻眼光。
史立荣认为,未来通信行业将会有很大的增长发展空间。同时,伴随着智慧家庭、4K超高清、光纤入户等新需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固定宽带接入网络的持续发展。IT和CT的融合,可能未来会改变很多的传统行业,比如说城市运作的方式,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连传统产品的价值内涵,也会发生变化。
史立荣认为,智慧语音是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2G时代是欧洲人创造的按键式功能机时代,3G时代是美国人创造的触摸式智能机的时代,以苹果为代表。到4G、5G时代,应该由中国人创造历史,进入语音操控时代,要把语音操控嵌入到操作系统里面去,一切的指挥、运作,全部靠语音系统来实现。”
他说,消费者随时都在变,因此不是说你有好东西就行,厂商要学会“造势”,“势”一旦起来,产业链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正如当年诺基亚的失败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当产业链转向触摸机以后,支持按键式手机的产业链没有了。也就是说,如果智能语音的产业链支撑之“势”能够建立,手机产业就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全球智能手机业界一直视进占欧美市场为品牌全球化的标志。在综合门槛较高的美国市场,国内能够进入的手机厂商屈指可数。对全球手机厂商来说,美国是除中国之外最重要的市场。经过多年打拼,中兴通讯已在美国智能终端市场取得综合排名第四的成绩,同时是美国预付费市场第二的手机,正在积极追赶三星和苹果。
事实上,中兴手机的海外版图远不止美国。在亚太、拉美、欧洲市场,中兴智能手机今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90%、80%、300%。2015年上半年,中兴终端全球出货量接近4600万部,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600万部,今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6000万部。
中兴手机蜚声海外,是深圳乃至中国手机大步走向全球的一个缩影。他透露,中兴牵头成立了全球智慧语音联盟,专攻语音识别,把语音操控嵌入操作系统,驾驶、导航、音乐等人们衣食住行的运作服务,全部通过手机端的语音操控来实现。
在运营商这个领域,中兴通讯需要做的事情更多。“运营商处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转型是不是能够和他们的转型步伐一致,能否为他们带来巨大的价值?”他问道,中兴通讯将5G技术应用到现有的4G产品中,Pre5G仍然使用4G空口,让4G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就可体验30+Mbps的网速,目前4G标准峰值速率是100Mbps至150Mbps,Pre5G是普通4G网络速度的4倍。据悉,中兴通讯的Pre5G或将在2015年底正式实现商用,比业界普遍公认的2020年正式商用时间提前5年。“人们可以提前享受5G技术,又不用特别大的代价和成本,这块做好可能也会爆发大商机。”
创新布局
“互联网+”热潮涌动,给各行各业带来创新活力。史立荣认为,“互联网+”让传统行业、日常生活更加智能,从而驶入移动互联“快车道”。这其中,智慧城市是一个集纳体,也是充分整合、展示“互联网+”魅力的平台。以中兴通讯与银川市共建的“智慧城市”为例,这个被各方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领先的智慧城市样板”,获得了国际电信论坛颁发“总裁大奖”、IDG授予的“全球智慧城市创新奖”等。
“智慧银川”结合城市特点,共建设10大系统13个子模块,一期建设中涉及民生的包括市民一卡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多项服务,围绕城市管理开通智慧环保、平安城市、智慧政务、智慧网络、智慧交通等多个子模块,产业衍生方面开通了全景三维地理信息图、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云平台、企业云等。国务院总理视察“智慧银川”后指出,这是通过信息化促进政府简政放权的成功案例。
“在中国乃至多数国家,政府服务水平跟不上市民不断增长的需求,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少整合,非常需要信息化来提升效率和体验。在过去,政府和企业虽然有意愿改变,但是办法不多。现在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机会通过信息技术为政府整合建立一站式的信息平台。”史立荣撰文指出,“比如银川,我们尝试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打通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壁垒,让市民可以通过PC和手机解决一系列的公共服务需求,‘政府大数据’带来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政府的运营效率像优质跨国企业一样高效,这将是多大的一个进步。
史立荣透露,除中国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中兴已展开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已在中国部署超过110个智慧城市,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中兴通讯通过与南山区的合作,将智慧城市的“局部模块”进行部署。他更希望,将智慧城市打造成为深圳在“一带一路”战略上的“名片”。“‘一带一路’更多体现在基础建设上,比如高铁、航线、桥梁、公路,在这些方面,深圳其实难说有非常大的优势,或者参与度很高。然而在智慧城市方面,深圳在一带一路上却可以有所建树。”
“社区020”与“智慧社区”貌似互为对方马甲
“社区020”与“智慧社区”都是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新概念,其中“智慧社区”比“社区020”出现的还早。不过,在普通人眼里,社区020与智慧社区差不多是一个意思,甚至有非常多的从业者也徘徊在两个概念之间,一会儿打着社区020的幌子,一会儿高举智慧社区的大旗,社区020与智慧社区有些互为对方马甲的意思。
分不清社区020和智慧社区情有可原,因为本身概念性的东西就没有标准定义,而且这两个概念实际都在做同一个市场,内容、方向、用户都非常接近,说是同一件事也完全可以。不过,若再深入一点去看,二者还是有些不同之处的,社区020“≠”智慧社区,但是基本可以“≈”。
“社区020”与“智慧社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实,智慧社区可以说是社区020的基础条件,因为智慧社区主要做的是对社区IT软硬件环境升级改造的基础建设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智慧社区的变现思路正是目前社区020在做的事情。
而社区020在一定程度也非常需要社区拥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只不过在已经成熟的互联网环境下,即便没有“智慧社区”去做基建的工作,也可以依靠已有互联网体系实现对社区网络消费服务市场的探索。社区020是互联网深入线下的表现形式之一。
“智慧社区”与“社区020”实际上就是“IT”与“互联网”的关系,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本质上也是在做同一件事,只不过是从两个不同的大方向切入而已,未来的最终市场形态会合二为一。
搞IT房产的称“智慧社区”,搞互联网零售的叫“社区020”
为什么整个社区市场会出现“智慧社区”与“社区020”两个如此相似但却表述各异的两大市场主线呢?这是因为二者源自不同行业延伸而来。一般来讲,搞IT、房产的称之为“智慧社区”,而做互联网、零售的则表述为“社区020”。
不信的话,可以以关键词检索查看一下两者的新闻公关层面上的表述。期初谈论“智慧社区”的多是华为、海尔、华三、大唐、电信等做IT的企业,以及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们;而说社区020的更多是偏向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们。
不过,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声势更为浩大,渐渐的社区020的声音占据上风,这使得万科、龙湖、绿地等一些房产巨头们也开始更多的提及社区020,以顺应舆论宣传的需要。聪明的公关都明白“遇见屠夫说猪,遇到秀才说书”的道理,如今有不少企业同时打着“智慧社区”和“社区020”旗帜,在不同场合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
例如一些IT房产的行业会议就贴“智慧社区”,而一些互联网020的会议就标榜“社区020”。当然,还有更聪明的做法,直接将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简化成“智慧社区020”或“020智慧社区”,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更省事了?
“智慧社区”由政府主导推动意在信息化;“社区020”则是自发形成的新市场
此外,之所以会存在“智慧社区”与“社区020”两个如此相近的概念,还存在一部分政策因素。相比社区020是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来说,智慧社区则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主要目的是为民生建设提升城镇信息化水平,而社区则是城镇的主要组成单元。此外,在“智慧社区”之上还有更大的“智慧城市”的概念。
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发展信息惠民应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得到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去年中,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推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充分发挥极具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保证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去年底的某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表示,“现在全国不同类型智慧城市试点加起来有409个。其中,住建部系统有202个,科技系统有20个,工信部有68个,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有39个等。这些数据加起来扣除重合的,所有的国家试点有286个。”
2014年5月,住建部就已提出到2020年智慧社区比例超过50%的长期目标,前不久住建部颁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出,2015年全国要启动50多个试点项目。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获取政策扶持,所以才会有不少IT、房产企业积极推出“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这是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对于一般社区创业者而言门槛太高。
相比需要大投入的“智慧社区”是由政策主导推动而来,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社区020”能最大化的激发行业竞争与创新,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社区020项目,并不需要太大的资金和太强的技术,多数都以服务为切入点。不过,如今的社区020与智慧社区越来越靠近,有非常多的社区020项目也开始涉足到社区内硬件环境建设,这或许反过来会促进智慧社区的发展。
“智慧社区”太过烧钱,任何企业都难以玩得转
智慧社区最大的问题是太过烧钱。有记者调查称,一个2000多户的小区,建设智慧社区的费用约为1000多万元,其中200万-300万元为设备成本。笔者这边得来的数据也差不多,仅为智慧社区光纤布线的成本大概在900/户左右,再加一些硬件成本的升级改造,每个小区的成本少则几百万。
无论智慧社区还是社区020,要以互联网形式变现就需要形成规模化,那至少得有1000个小区的规模,要知道仅仅是一个小区就得几百万,实现规模化之前得要多少钱?不妨算笔账,假设一个小区2000户,平均每户3人,若每个智慧社区的改造成本300W,1000*2000*3=600万(人),lOOO*300W=30亿。如此恐怖的烧钱量任何企业都承担不起,况且600万用户的规模在互联网行业根本不足为道。
再想一想,就算有600万用户了,怎么变现?提供智慧社区覆盖了600万用户,但这并不代表600万人都用你的服务,买你的产品。此前听到某创业者的一个逆天的想法,就是智慧社区内的这些基建(包括宽带)全部免费给用户,然后强行让用户下载企业的App,企业通过这个App推送广告或卖东西赚钱。
有这种想法太不可行。“强行”本身就是最差的服务体验,而且600万的用户规模能产生多少广告收益?要知道这可是投入了30亿啊?何时能收回成本?
就算用户下载了App又能怎样,很多App在手机里都是不常用的,App能不能带来收益不是依靠社区基建的强行推广,而是其产品本身符不符合用户需求。先花巨资提供社区基建,然后强行绑定推广App,纯是绕了个隐患非常难以估量的大圈子。
“智慧社区”与“社区020”都很难做需政府与市场两手共推
就如前文所言,“智慧社区”与“社区020”实际上是同一个市场从不同的方向切入去做而表现的两种形态而已,未来必然会成为同一个市场。不过,如今无论是智慧社区还是社区020,都遇到非常多的问题,从实际结果来衡量,均是雷声大雨点小。
对于大城市的新楼盘而言,智慧社区几百万的投入成本并不高,但智慧社区的难题出在老旧社区的改造上,这笔费用业主不愿出,物业更不可能出,国家补贴也不现实,依靠资方投资更是白日做梦。智慧社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一点一点的切入,选择更细分实用的切入点一步一步来或许可行。
放弃整套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的思维吧,现在有很多都是仅提供智慧社区中的某一项服务以最小的成本来换取用户,之后再通过社区020完成变现,如此切入创业的都更为实际地在考虑成本收益等现实问题。
智慧城市的未来图景应该是怎样的?
私人车辆出门语音输入目的地后,跟进路线的交通拥堵情况、最短路径、附近的停车场状况,并预定停车位,车牌可以感应直接记账,并与银行联网,发短信通知本次停车费用;公交车辆一路无红灯,智能调节发车频率、智能提供公交换乘指引,智能报站,每个人都有一个能与公交或出租车相感应的、像遥控器的东西,想去哪,输入地名就可以知道有哪些路线,并且会告诉哪些车现在离你最近,出租车也一样会感应到呼叫者在哪个方位;车子拥有自动驾驶功能,封闭路段可以做到自动导航自动驾驶,与司机形成双保险。在行驶过程中,智能车能感应到周围的危险,会发出声音,前方有车或人时,并会自动减速。
上述这些场景只是智慧城市众多智慧行业应用中的代表而已。除此之外,智慧的建筑、智慧的环境、智慧的教育等等,都为我们展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前景。这听上去确实足够吸引人。也正因如此,也才有了近两年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倾城而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已经3个直辖市、6个省、10个副省级城市,41个地级市在工作报告中出现智慧城市内容。正在提出和实施中的智慧城市项目则超过100个。“这个市场目前确实可以用火热来形容。”中智科技总裁顾京宁说道。他对国内智慧城市近期的发展做了一个预估:100个城市,万亿以上的市场。
以宁波为例,这样一个三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投资达到407亿元。而城市规模更小一些的江苏淮安市,则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淮安市将确保年均信息化投入100亿元,全力打造“智慧淮安”。可能有人会说,这两个城市都位于江浙一带,经济比较发达,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无论如何也算不得经济发达地区,却也在今年宣布,将投资5亿元倾力打造智慧城市。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席卷全国,甚至包括一些规模很小的县级城市。“现在,不谈智慧城市,不建智慧城市,或者不制定这样的规划,好像就落伍了一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张新红如是说。
记者今年曾参加过一个智慧城市的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一位女副市长一上台就说:“看来我们是落后了,我们的规划里没有提智慧城市,我们回去之后马上做智慧城市的规划,也要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不智慧
似乎,只要提出智慧城市的口号,做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城市就能马上成为智慧城市。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从城市整体来看,我认为目前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能称得上是完全的智能城市。”超图软件副总裁王康弘说道。在他看来,现在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概念阶段。“在一个新概念或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初期,炒作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不能过度、盲目的炒作,不能让概念过于泛滥,否则将不利于智慧城市市场的发展。”
银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蔡小钢也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各地一窝蜂地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但和以前相比,其实城市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也缺乏一套明确的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很宏大的规划,动辄投入十几个亿甚至上百亿,但却看不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确实,目前很多城市虽然已经号称是智慧城市,但除了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外,却看不到一点点“智慧”的体现。
“可以看到,一些城市提出了智能交通建设的规划,也买了大量的设备,但最后我们却发现,当地的交通状况依然很拥堵,这种所谓的智慧交通显然是不智慧的。”数字政通公司副总裁邱鲁闽坦言道。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国内某城市投入巨资进行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号称已经进入智慧城市第二阶段。一天晚上,一位市民在街上被歹徒将挎包抢走,这位市民就找到了公安部门报案,并希望能够调出出事地点的监控录像,来追查歹徒。公安部门查了一会儿后,告诉这位市民说,没有事发地点的监控录像。市民十分诧异:电视报纸上经常宣传,说我们的城市已经是智慧城市、平安城市了,可以监控到市里的每一个角落?公安人员尴尬地回答说:那里确实有监控探头,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坏了。
这样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表明,智慧城市并不是提出规划,买一些设备,建几个宽敞明亮的指挥大厅。“如果不能够体现出‘智慧’的特质,没有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提升和应用软件的支持,那么买再多的硬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邱鲁闽如是说。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那么,究竟怎样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智慧呢?如何来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智慧?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存国认为,智慧城市作为一项长期复杂工程,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效果。此外,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高级阶段,也需要通过绩效考核评价进行改进完善、激励促进。在他看来,评价智慧城市的指标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同时,这五个大的指标又可以分解成更多细致的内容。
第一,决策和应急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面向领导的决策信息服务、综合和专项应急指挥等方面,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让领导获取的信息更加直观、全面、有效、实时,决策更加科学、指挥更加及时有效。
第二个指标是城市运行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智能交通、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市政市容、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方面,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城市运行状态信息,支持业务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以及对公众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
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企业,顾国平却一次次强调:“我并不是完全认同互联网思维。”他不认同的,其实是互联网思维中充斥的不劳而获、浮躁情绪。他不加掩饰地说道:“华为、联想这样的企业,才是我们该学习的,我们要做好一个品牌,就必须忍住现在的寂寞。”
一直以来,顾国平都是一个野心十足的人。2008年他就在想怎样做一个“小华为”出来,这种野心还表现在他全面出击的心态上。在业内前辈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无知者无畏”。
通信业“黑马”
今年38岁的顾国平,有人将他称为通信行业的“野心家”。
顾国平将斐讯定位为一家“创业公司”。如成功跨越百亿美元营收门槛,则进入第一阵营,前途无可限量;如若无法进入,长期来看则可能存在被挤出市场的危险。毕竟,行业巨头华为,2014年营收已突破2890亿元,年度研发投入近400亿元。
成立于2009年的斐讯,前身是顾国平等经营的众翔科技,主要阿尔卡特朗讯企业网业务。
2009年,斐讯营业额0.56亿元;2010年,营业额达到42亿;2011年进入10亿元俱乐部;2012年营业额突破30亿;2014年营业额突破100亿,营收平均年度增速超过200%。不过顾国平表示,“我们增长得快只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基数小,不是真的速度快。”
创办斐讯之初,顾国平制定了一个极富野心的创业计划,到2017年左右,实现百亿美元规模营收。“华为的增速说明市场容量足够大,同时市场还在迅速发展当中。这两个要素,也决定别人是有机会的。”他解释说。
能否跨越百亿美元门槛,在他看来事关成败,“我内心只有一个使命,规模、规模还是规模。”在他看来,斐讯及周边产业整体营收达到百亿美元,可以晋身通信产业“第二阵营”相对龙头位置,并有机会进第一阵营。而如不能跨越,公司是不可能存活的。”
斐讯自身的增长,是其计划的一半,另一半则依靠并购。
2015年9月底,顾围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斐讯已收购UT斯达康超过30%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斐讯出资7500万美元,接下来将寻求对UT斯达康的绝对控股,或寻求私有化。
而在过去的2014年前后,顾国平谋划收购阿朗企业网业务和台湾路由器品牌DLINK。然而,在这两笔收购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顾国平透露,斐讯计划通过中国华信接手阿朗企业网业务,2014年,中国华信宣布收购阿朗企业网85%股权。然而,诺基亚去年与阿朗宣布完全合并,人动,斐讯的计划搁浅。对DLINK的收购,顾国平透露双方己签订并购协议,不过也因斐讯高层突发人动,落地进展缓慢。
未来注入新产品和扩大公司规模以后,顾国平期望在2017年左右,实现UT斯达康20亿美元规模营收。
把华为作为标杆
同属通信行业,斐讯并不讳言把华为作为标杆。每年,公司坚持把销售收入的30%――5%投入研发。目前,斐讯已拥有员工40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占55%以上。公司不仅在中国上海、北京、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研发基地,还在德国及美国旧金山成立研发基地,与国际化最前沿的技术接轨。在这样的基础上,斐讯一年申请上千项专利成为了可能。
因为是起家,顾国平和他的伙伴一直以市场为导向,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针对性强,愿意围着客户转。所以,斐讯快速拓展市场,在短短六年就突破了百亿大关。
但由于通讯行业太大,相对于华为、中兴等巨头来说,斐讯和顾国平都还是一个陌生名字。也正因如此,顾国平并不讨厌“小华为”的称呼。创立伊始,他就频频接受采访,表示想要打造一个“小华为”:之后,他为斐讯描述的精准行业地位,也是“国内通讯行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紧跟行业巨头”。
就拿业务线设置上来说,现在的斐讯与ICT设备巨头华为布局接近。2013年,斐讯整合成立五个BU,产品线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智慧城市。华为业务线目前同样布局于个人消费、企业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领域。
顾国平不讳言斐讯对华为战略的“跟随”,“产品线聚焦到c还是B很关键,我们现在选择一条和华为一样的道路,就是B、C联合。产业趋势很明显,思科在往C发展,而苹果在往B发展。”
实际上,斐讯的跟随还表现在对待研发态度上。“新的技术引领新的产品,在我们这个行当里,只要你准备好了,随时有机会。今天斐讯走的是这条道路,华为、联想走的也是这条道路,这是一条正常的道路,跟今天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不吻合的。”
而对顾国平来说,“小华为”之称,应该是个有效的营销策略。它巧妙地对斐讯初创期的行业地位进行“认证”,也让人们快速记住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
加速智慧城市圈地
“单纯的通讯设备买卖,真的可以成为未来方向吗?”2012年,顾国平开始了新思考:他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做手机还是设备,前面都已有若干“大山”挡着,斐讯不可能完全重走华为的路,更不可能在这条路上超越华为!
随后不久,斐讯在战略布局上进行了重人调整:未来,斐讯的核心价值不在设备一块,而在于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数据中心、云服务、智慧城市等终端服务。所谓系统解决方案,也是基于通讯设备的组合式解决方案,因为斐讯既有技术优势,又有齐全的产品线。
如今,斐讯己形成五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个人移动终端、家庭智慧终端、企业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板块,被寄予厚望。
“三五年后,斐讯未必不会成为该领域的带头大哥。”有业内人士大胆预言。
去年12月1日,对于顾国平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北海,北生药业召开201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会后的董事会上,顾国平当选为北生药业的新任董事长。
随着增发完成、当选新任董事长,上海斐讯接盘北牛药业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放弃IPO而入主北牛药业,顾国平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用北牛药业这个资本平台,尽快抓住智慧城市这个机会,做大做强智慧城市业务。”
“接盘北牛药业后,斐讯将把智慧城市的业务全部平移过去。”今后,北生药业的名字也将改为慧球科技,取“智慧地球”的意思。
据透露,去年12月5日,慧球科技就与湖南韶山签订总金额达10亿元的智慧城市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再加上广西南宁35亿元、安徽芜湖20亿元和江苏沛县IO亿元的订单,上海斐讯已为上市公司带来r总计75亿元的智慧城市订单。
事实上,斐讯布局“智慧城市”,并非心血来潮。他们发现,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我国已先后对外公布了三批共计约30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而业内预计,三批试点城市拉动的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在2400亿元以上。上海斐讯希望,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加快在智慧城市研发与运营中心项目,以及智慧城市业务的拓展,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建设上市公司。
而此前,斐讯己在“智慧城市”的研究领域提前布局。公司分别与同济、交大、复旦联合成立研究机构,重点从规划设计、人文保护、大数据分析等角度切入研究。“现在,各地都还没弄明白:智慧城市到底该建成什么样?我们将发挥自身在技术、产品、理念等各方面的优势,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顾国平表示,目前,斐讯己帮助广西南宁完成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接下来就可以接入“智慧旅游”等垂直应用系统。
智慧城市不是梦
“当前,在国内,智慧城市的板块内容非常丰富,但理念和市场还较为混乱,暂时还看不到有大公司浮现出来。但三五年后,肯定会出现一批有话语权的大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目前,腾讯和阿里等巨头已敏锐地发现了商机,与众多城市签约共建智慧城市,但他们主要还是从应用层面切入,而国内做智慧城市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涉及智慧城市某一个业务,提供整体方案的还没有。
对此,顾国平自信满满:“斐讯的优势是不仅能做硬件,还能做软件,能将很多部分连接集成起来,就跟汽车方向盘一样,制造出优质方向盘是一种能力,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更重要。”
也有人提出,一旦华为进入这个领域,年轻的斐讯还有多少优势?但顾围平认为,正因为年轻,斐讯不用顾忌沉重的包袱,说不定可以后来者居上。而拥有多个成功板块的华为,暂时还未必看得上这个领域。
2013年底,斐讯曾对外透露有IPO计划,但后来却迅速借壳上市。有人因此质疑,斐讯出现了资金短缺,借壳上市是为了快速“圈钱”。对此,顾国平解释称,借壳上市只是为了尽快抓住智慧城市的机会,若通过IPO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等不及。
同时但他坦言,斐讯确实“缺钱”。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投入,另一方面,斐讯在数据中心板块也开始了大手笔布局。今后,上海斐讯将形成一个全国覆盖、全球重点部署的数据中心网络。在这张大网中,己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机柜达到3万个,分布在北京、马鞍山、上海和南宁。到2018年左右,斐讯将在全国形成6个数据中心群,自建机柜总数将达15万个。
“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德围慕尼黑和美国硅谷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届时,我们将成为全国最大,继谷歌、亚马逊之后全球第三大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顾国平说。
而要建成这样的数据中心大网,斐讯至少要砸入数百亿元。一旦建成,斐讯就可以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与各地政府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020等方面一系列的合作,力争成为政务云市场全国第一。在企业云、行业云领域,上海斐讯也将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