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及财务管理作为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高速公路整体经济效益的最佳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入,高速公路资产运营财务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对此做出具体阐述。
1.1 高速公路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属于基础的运输设施,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对高速公路上通行车辆收取通行费,高速公路运营中流动资产以现金为主,其固定资产则表现为高速公路路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构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期间,国内大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借贷,企业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面收取通行费,一面将流动资金作为还贷支出,通行费收益不稳定,企业还贷时间较长,债务压力大。
1.2 高速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的过程,高速公路日常运营管理中,除了收取通行费之外,还需对高速公路进行维护,这项维护所支出的费用属于养护成本。经相关数据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养护成本仅占通行费的百分之十,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具有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大的特点,区别与其他建设项目,高速公路运营的过程中,其收费易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合理的经济效益,再加上企业还贷时间较长,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还需投入后续的养护费用,不断加重企业还贷压力,高速公路企业只能通过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来满足企业正常的运营需求。
2 加强高速公路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的管理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过于传统,企业效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企业经济效益难以采用具体数据表明,不能为企业提供直观的数据,易于造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差错性,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传统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也应作出与时俱进的转变,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体系,有助于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方法,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企业基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下,对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作出合理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委托管理模式,沿用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并建立一系列企业内部激励与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氛围,充分调动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注入活力与生命力。企业还需建立全面的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包括资本收益率、偿债能力状况、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财务效益状况、业务收入利润率、资产运营状况、企业发展能力等,将企业各项效益指标量化处理,为企业运营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2 创新运营模式,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及财务管理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受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投资渠道比较多样,通过创新高速公路运营模式,将其引进市场竞争环境,与国有产权机构签订合同,采用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专业性经营权的合法化,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引进市场机制的同时,结合地区实际的经济情况,建立可行的经营方案,保证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稳定性、持续性,为了平衡市场,政府应给予经营效益差的高速公路企业适当的补贴与优惠,减少企业债务压力。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可从四个方面做起,分别是建立成本控制系统、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实行全寿命周期经营管理模式、采用监控收费模式,其中建立成本控制系统是指加强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将各项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优化人员结构,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任一环节中去,减少资源损耗,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是指在高速公路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对各方主体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使各人明白自身义务与责任,减少风险的发生几率,合理控制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实行全寿命周期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思想下,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初期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对项目任一阶段作出最优的决策,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养护成本,建立长期性项目发展战略性计划,延长高速公路项目使用周期,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与养护质量。采用监控收费模式是指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监控技术,改变传统的收费模式,降低征收业务成本。
关键词:BIM;商业地产;运营管理
BIM又称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工程建造方面的专有技术,其从三维角度建立模型、信息数据等,为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做出贡献,但其价值并未被完全发掘。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团队对BIM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为商业地产增加更多收益,达到商业目的。
1传统运营管理的弊端
传统商业地产运营方式对于现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经济社会来说相对滞后。传统商业运营管理仅实施人工管理,始终不能细化到每一项角落,这往往被管理者忽视,成为问题隐患,对业主及管理者均造成巨大威胁。建筑在进行土建、安装、水暖等全方位设计时,会将大量不同专业的图纸进行综合计算。此过程多为传统平面图纸的结合,无法迅速计算出各类图纸结合后的设计缺陷,如管线碰撞冲突;且设计复杂的建筑物构想无法在平面图纸中表现出来,制约设计师的创造思维,如复杂空间的定位与优化调整。而是这些细节的疏忽,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特殊建筑造型无法精准计算、工期无法控制、成本无法控制、设计缺陷无法避免等各类经济、资源、安全等损失,有些损失甚至无法挽回。传统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一般商业地产管理是开发商、持有资产方或聘请的专业商业运营管理公司对商业项目进行的全面且有效的经营管理,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地产的招商、推广、调整租户及业态、物业管理等,通过良好资产管理运营,为资产持有方带来租金收入及资产溢价。但在传统非BIM开发模式里,设计及建设方无法为后期运营方的管理软件提供BIM原始数据,有可能在设施设备管理、设计划分不同区域业态及面积、改造及弥补设计缺陷、应对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出现若干不确定风险,无法顺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若开发商后期不持有该资产,无法享有资产增值带来的利益,前期开发时则失去运用BIM的动力。所以传统的商业地产急切地需有现代建筑开发技术来引导,并对商业地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运营。
2基于BIM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应用
2.1案例应用
上海中心大厦的顶部,如图1所示,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紧邻知名的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作为上海市中心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经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的超高层项目,上海中心大厦体现了BIM模型技术的核心应用理念及成果。其有别于传统建筑的特点、难点在于众多建筑材料及设施设备的建设使用,众多因素复杂地互相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建筑,通过人力想象、大脑运作,显然费时费力,因此该项目运用了应用了特有的BIM模型技术,将所有物理专业、资源分配、设备管理、成本计划等事项均转化成直观、可操作的直观数据,可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在该项目全生命周期里,BIM在不同阶段解决了不同的需求,不同阶段的BIM软件的信息衔接也尤为关键。20327块玻璃幕墙没有一块是相同的,设计阶段可通过BIM计算出其不同尺寸;用三维模型方式呈现出立体模型,给设计建造留有优化、创新的余地。此外,BIM技术作为后期运营管理阶段的辅助工具,可按照空间、环境等计算数据来协助分类每层建筑的局域划分,便于运营管理;在照明、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有效辅助了招商、运营、租赁、物业管理等各工作环节,避免了信息移交的遗漏,减少了资源、人力、经济的浪费,有效实现运营期的高效管理。该项目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其进入运营管理,期间都充分运用了BIM技术,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对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2BIM价值体现与效果
BIM技术对于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商业地产的建设和商业运营管理都至关重要。BIM技术将庞大体系简化成立体的三维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直观化的数据结论呈献给管理者,让管理者切实有效地管理操作,实现了商业地产的有效透视。BIM模型技术将商业地产从开发到运营这一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所有事项计算出合理的应对方案提供给管理者作为依据,这有助于协调管理者在管理运营商业地产时解决困难,但实施还是要靠管理者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BIM可根据商业资产持有者或管理者的要求,模拟多种适应商业地产发展的实施,帮助其选择最优经营管理方式,尽可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确保建筑物的保值增值,为资产持有者带来更多收益,促进商业地产管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未来展望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BIM作为一种建设辅助技术,在行业中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它改变了行业工作方式,细化和优化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每一个细节,避免了工作缺陷与差错,降低了不必要的项目成本,能够协调和分享信息给更多的项目相关者。在将来,BIM技术会得到更大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或甚至可能被其他更有效的模型技术所取代。当前的BIM技术主要还是以3D技术作为支撑,构建立体模型,计算建筑数据,从而对项目进行引导。将来的BIM模型技术会广泛地使用4D、5D或nD的构建技术,其演变模型也将更为真实化,精确化。结合现代化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将会走入寻常人家,走入不同领域,以建筑的构建模型,运用到教育、企业管理、文化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
3结束语
BIM技术能给商业地产管理者提供直观的立体数据,起到一定的作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者不能完全依赖BIM技术来提高商业地产管理水平,主导者还是开发者、运营者、管理者。BIM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较多益处,因此运用与推广BIM技术,将为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延红.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66-67.
[2]徐迅,李万乐,骆汉宾,等.建筑企业BIM私有云平台中心建设与实施[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2).
一、“营改增”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影响
(一)对收入与成本的影响“营改增”将使轨道交通企业客运和资源收入、部分成本项目、部分固定资产原值因为价税分离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导致报表收入和成本项目的前后期不可比。若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客运收入将减少9.91%(11%(/1+11%));资源广告收入将减少5.66%(6%(/1+6%));水电费、物资采购和维修成本账面减少14.53%(17%(/1+17%));可抵扣范围的固定资产例如列车、办公设备入账价值将减少14.53%。此外,对于“营改增”前未支付但已计提列入的成本项目,“营改增”后因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抵扣部分相应冲减了原计提的成本,降低了当期或以前年度的成本。若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则客运收入因价税分离将减少2.91%(3%(/1+3%));广告收入减少5.66%;由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对于成本项目和固定资产入账原值没有影响。
(二)对预算的影响“营改增”对预算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营改增”不同程度降低了收入和成本,相应也影响预算的执行数。为保持预算分析口径的一致,预算分析应剔除“营改增”影响。二是“营改增”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由于部分项目立项时不能够确定能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给项目的成本预测带来困难。
二、“营改增”后轨道交通企业相应问题的应对
(一)关于计税方法的选择“营改增”后,轨道交通行业应如何筹划,选择合适的计税方法,实现降低税负?假设轨道交通行业购置列车等固定资产能取得大额增值税进项税额,由于进项税额主要集中在建设部门,销项税额主要在运营部门和资源开发部门,如何将建设部门、运营部门、资源开发的销项和进项税额结合在一起,是“营改增”后轨道交通企业降低税负的关键。根据轨道交通行业不同的组织架构,我们分别做出以下不同的应对方案:1、轨道交通企业为单独法人,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资源开发等分支机构为内设分公司或事业部(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在这种组织架构下,轨道交通企业应向国税局申请办理总分支机构汇总缴纳增值税,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将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资源开发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合并到总部统一缴纳增值税。这样,建设部门取得的大额进项税额将可以在较长的时期抵消全部或大部分销项税额,实现“营改增”后企业降低税负目标。采用这种方案应注意的是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名称必须是总部名称。如运营管理部门电费增值税发票的名称需变更为总部名称,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物资采购和固定资产购置取得的增值税发票的开票名称必须是总部名称,以满足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要求。2、轨道交通企业总部、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等机构为独立法人。在这种组织架构下,轨道交通企业应科学筹划,将业务重新整合,实行收支两条线,母子公司分别选择合适的计税方法,实现集团整体税负的大幅下降。如下图所示案例,企业通过筹划,实现“营改增”后税负水平的大幅降低。(1)集团总部下设资源开发、修理采购中心等分公司,实行总分机构合并缴纳增值税,采用一般计税法。(2)地铁建设项目设为若干个独立法人项目公司,负责相关地铁项目的建设、收取相关运营收入、支付相关的运营成本,采用一般计税法,增值税税率11%。销项税额包括相关地铁线路的运营客运收入(税率11%),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包括地铁列车等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费、运营客运电费、地铁运营管理公司收取的受托管理费(现代服务业)、维保中心收取的地铁设备维保费等。(3)地铁运营管理设为若干独立法人公司,接收相关地铁线路公司委托,负责相关地铁项目的运营管理。由于受托运营管理为现代服务业,将其纳入“营改增”,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增值税税率6%。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向地铁建设项目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4)地铁老线路项目公司,由于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购置较少,项目公司和运营管理可以合并在一起,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3%计缴增值税。
(二)关于物资采购涉及增值税问题的应对“营改增”后,如果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的物资采购项目,在立项文件中必须估算项目含税总价和不含税总价,在招标时要求投标单位的报价应包含不含税价格和含税总价,并且说明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投标单位有的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不能开,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投标单位报价有可能较高,采用含税和不含税的报价有利于对比不同投标单位的报价成本,便于企业选择有利的方案。此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物资合同付款,如果是一次性到货的,应在开具100%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付款;如果是分批到货,应约定分批和付款的次数,每次到货验收合格后应先开具到货总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管理问题的应对1、应保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有效期内进行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从开票日期算起有6个月的有效期,过期后将不能进行抵扣。因此应通知供应商在物资到货验收合格或工程完工验收合格、达到付款条件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业务部门如果提前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立即提交财务部门进行处理。2、财务部门应认真审核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在有效期内,发票内容是否正确,开票名称、金额、盖章等是否正确,如有不当,应尽快退回,在有效期才能重开。3、财务部门应注意对增值税发票的真伪性进行认证,认证后才能办理付款;不接收虚开的发票;按规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不抵扣税法不准予抵扣的项目,如用于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避免产生税务风险。
作者:黄文颂单位:深圳地铁运营财务部
关键词:运行效益;运行收入;运营成本;实施保障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highway development,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freeway company operation benefit is a curr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highway enterprises must take to increase revenue,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improv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other measures, so as to better ensure the operation benefit.
Key words: operation efficiency; operating income; operating costs;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U412.36+6.1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一、影响高速公路运营效益的若干因素
一个高速公路企业要取得良好的运营效益,就应考虑运营收入、运营成本和运营管理绩效这3个关键因素。而从影响因素的性质上看,影响运营效益的因素主要来自企业的内外环境。
(一)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效益受到外部环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然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完善。国家行业政策、经济政策、环保政策、高速公路项目所处的区域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市场态势等的变化都会给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运营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经营活动构成。高速公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战略、模式、制度和办法等都影响运营效益。从高速公路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
1.财务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时期大中修等养护维修费用、管理费用、交通量达不到预测水平、收费标准调整、经营决策失误等都会导致投资达不到预期的效益。
2.运营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水平差、运营组织效率低、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等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当然,以上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会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经济效益和运营管理基础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外部的市场环境因素会影响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效益和运营管理效率;行业政策变化会影响收费标准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等。
二、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途径
(一)提升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模型
高速公路企业要提高自身运营效益有三个基本途径:一是提高运营收入;二是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这三个途径又包括许多具体措施和方法。要达到整体运营效益提高的目的,还应依托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变革,离不开企业外部支持环境。企业战略、人力资源、领导、组织和企业文化等是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保障,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法律、技术水平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实施各项措施的基础。
(二)提高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途径与措施
高速公路企业可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经营开发措施,利用现有高速公路设施及其沿线资源的功能,提高运营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运营效益。
1.提高运营收入
运营收入主要包括通行费收入和多元化经营收入。通行费收入是高速公路企业的主营收入。决定通行费收入的关键因素是收费标准和收费交通量。收费标准是受政府监管的,因此在收费标准确定的情况下,提高通行费收入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收费管理和增加车流量。一是加强收费管理。在收费标准确定情况下,可通过加强收费管理来确保收费收入的稳定和增加。高速公路企业在客户群稳定的情况下,应加强收费管理,加大堵漏保收的力度,完善各项收费管理制度。二是增加车流量。高速公路企业可通过完善伺服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和优化通行环境等手段,吸引和发展潜在的客户群,从而提高通行费收入。如途中紧急救援,车流跟踪监控、餐饮、加油,行驶环境预报等系统,为行车提供安全救助、旅途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客流,以吸引交通量。三是加大经营开发力度。高速公路企业还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施综合开发战略,进行多元化经营,可通过各种方式介入广告业、物流业、旅游业、高速公路客运业、房地产业等,为企业发展新的创收点。
2.降低运营成本
影响运营成本可以分成三大类,即约束性成本、弹性成本与运营技术。约束性成本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路产摊销、财务费用。弹性成本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养护维修费。从控制约束性成本角度分析,目前高速公路企业路产摊销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工作量法,二者相比而言,工作量法更符合会计中收入与成本匹配的原则,但在预定净残值和特许经营权使用条件不变的约束下,不管采用何种摊销方法其总成本并不会减少;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是由于企业融资产生的贷款或者债券利息费用,在还款方式和利率固定的条件约束下,高速公路企业没有可行有效的方法去控制财务费用。因此高速公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弹性成本及提高运营技术。实施措施有:实行运营成本的全面控制、运营目标成本控制模式、推行养护管理市场化、采用运营管理新技术等。
3.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运营管理效率是保证高速公路企业具有良好运营效益的重要条件。高速公路企业要实现最优经营目标,提高其运营效益,就需加强企业内各个部门相互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高速公路企业的组织运行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等。一是运营管理体制优化。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体制直接影响企业综合效益的发挥。目前管理体制常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弊端,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以及资本效率下降。运营管理体制优化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运营管理体制首先要按照运营管理体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依法治路;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政企分开、分工合作、精简高效的主要原则来理顺各种体制关系,采用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性管理机构,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高速公路企业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特许经营使高速公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管理职责分明。而目前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经营人员权、责、利不对称,经理对企业目标的追求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经营人员对下属职位和个人缺乏激励和监管的积极性,企业运营效益难以提高甚至呈下滑趋势。
高速公路企业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管理资源,适应运营管理系统化、高效率和服务优质的要求,“精简有效”地合理配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收费人员,“因路而宜”地科学制定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运营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从而保障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使高速公路企业发挥出综合优势和整体运营效益。
(三)提高运营效益的实施保障
采用加强收费管理、增加车流量、加大经营开发力度、控制运营成本、优化运营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使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还需要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支持,也有赖于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政策及相关技术条件等外部因素的保障。目前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为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及其效益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和有效的外部市场运行条件;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资产管理等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高速公路企业要保障提高运营效益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就应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树立高品质服务意识,实施深化多元经营业务的战略,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建立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经营机制。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采用上述三条基本途径及其措施。这些措施涉及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随着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变革,高速公路企业确保其运营效益越来越显得重要,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仍需进一步统一和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企业 运营管理 战略创新
从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以来,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企业所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必须进行改革性创新,推动运营管理战略的前进,并掌握经济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规律,便于按照市场需求来调节产品和经营策略,从而开拓市场新领域,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必须进行运营策略研究,借鉴以往的运营管理经验,对产品、资产经营、发展和效益进行全新的改革,提出科学有效地研究方案,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一、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新形势所面临的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的现代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世纪初期阶段,现代企业正处于起步时期,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还处在萌芽状态,并未达到一定发展高度,产品也处于供不应求的形势之下,针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特点,往往采用单一品种或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20世纪初,这种降低成本,大量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得到了世界经济的认可并飞速发展,促使西方国家快速的进入了工业社会。但是从20世纪末开始,现代企业的运营发展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各类因素促使现代企业面临着一种与过去迥然不同的环境和形势,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出现了新特点,并向新的方向快开始发展。
(一)市场需求多元化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大幅度增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买卖关系中,主导权已经倾向了买方。顾客占据较大的选择余地,因而对产品和服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下去,促使产品的寿命周期会逐渐缩短,伴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形势,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向迫使企业必须经常投入足够的力量和精力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因此,必须从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进行转换。
(二)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
由于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进步,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发展,促使企业需要更多的手段来制造多样化的产品,就会相应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所以,现代企业不断的面临运营技术的重大选择,进行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合。
(三)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我国加入WTO以来,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企业所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市场竞争的方式和种类繁多,造成竞争的内容不仅只是降低价格和质量,售后服务和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这些方面。尤其是产品设计的新颖和产品档次的提高,都是竞争的主要方面,更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促使生产和贸易已经打破国界,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积极参与到世界竞争中来。
二、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与效益的有效互动
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理念来说,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是不断促进,相互制约的,企业要想快速成长就必须要求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应的决定了企业规模的程度,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水平,但虚假的、脱离效益的发展速度是很难发展持久的,所以说企业高效益是高速度的核心与灵魂,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一旦企业不以追求效益作为衡量企业运作成功的标尺,就会造成经济利润大幅度降低,企业在追求发展速度的时候,首先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把企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的扩张程度建立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
三、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降低成本
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要求资本能够得到迅速扩张,但资本的扩张首先得立足于低成本的集约化基础之上。合理的运用企业较少的资本去安排和使用比自己大几倍或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资本,促使这些资本为企业的正常运作服务。必须努力降低成本扩张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促使企业的利润得到最大化。
(二)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进行公开人才招聘之前就必须开始宣传企业的文化精神,通过一些广告宣传和媒体报道,让优秀的员工充分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理念,并树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在严格的招聘面试活动中,筛选出一些对现代企业运营理念认同高的人才,保证人才的质量及素质需求,使企业的价值观和用人标准紧密结合起来。现代企业在招聘面试活动结束后,必须及时的展开新进员工的岗前文化培训工作。一是对新员工进行现代企业规章制度和奖惩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二是进行现代企业运营发展史的教育,使员工充分的融入到企业之中,并接受企业好的传统。三是实行一帮一的试用阶段。通过上岗前的培训和定向教育对于新进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导起到明显有效的导向作用。
(三)控制人才的流失率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市场产品和资本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促使现代企业内人才的能力达到充分发挥,就必须以企业本身的各个岗位实际需要为基础,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减少人才资源流失的效果。
(四)加强技术装备方面的要求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来武装企业,促使企业具备完善的技术改革能力。尤其是在人类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形势下,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技术装备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武装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向新台阶的方向发展。
四、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各种优势的联合作用
现代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优势,其中有政策优势、市场优势、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等等,在这些优势中,部分是现实的优势,部分则是潜在的优势。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规模优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也是现代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是企业优势产品所具有的市场开拓能力,也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另外,企业还具有资金优势,资金优势是企业稳定发展的结果,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开拓市场和扩大市场规模也是需要资金的支持,不断地创新技术和品牌优势也是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一项手段,因此,现代企业和潜在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很好地发挥和运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要想应对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获取竞争优势。首先,必须敢于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就必须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自身的技术技能,鼓励员工自觉学习,并构建学习型组织。然后,组织结构的合理、业务流程的畅顺、生产和管理的有序性,都是针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另外,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节省浪费,降低成本,用较小的投入获取突出的产出质量,在现代企业内部构建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制定有效地分配制度和有一套具有完善的激励、制约机制,确保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序进行。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与企业融为一体,从各个方面和角度为企业制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努力构造一个高效率和适应能力强的运行系统。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者来说,必须深刻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运营管理水平来使现代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殿军.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03)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类企业都面临这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将难以在现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我国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与国际接轨较快,发展迅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资金运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2.1不良资产导致资金运营受阻。各类企业都面临不良资产的问题,这其中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客户信用调查不彻底、不充分。应收账款也是企业资金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闲置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营规模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工艺产品落后,技术服务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利润下滑,对于资金的良好运营带来负面影响。2.2企业理财方式单一。企业内部资金运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理财方式太单一,资金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营。通过科学的预算规划和风险分析,确定适合本公司的理财产品,利用公司的闲置资金创造更多的价值。现实中不少单位将大量的资金进行单一的投资,往往会造成难以控制的风向,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不可承受的巨额损失。面对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企业需要有清晰的定位和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2.3资金运营灵活性较差,资金利用率不高。调查发现,即使是在经营较为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其资金运营也经常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具有发展成熟、经验积累丰富的优势,但是缺乏现代管理的灵活性和技术性,管理结构和可操作性均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于资金运营的要求。
3提升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对策
3.1建立资金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集团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首,财务、计划、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资金预算管理委员会在资金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采取全员与全过程参与的全面预算方法,以收入定支出,以产出定投入,反复平衡测算,认真编制出年度资金预算各企业、各部门根据年度资金预算安排,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月度资金预算报总部审核,由总部据以统一平衡,合理安排,各单位严格按总部批复的月度资金预算控制收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3.2挖掘集团内部资金潜力。在集团公司中,既有新开办的子公司,又有原有子公司的关闭和合并等;这就导致集团公司资金既需要向子公司及分公司分配,同时也存在部分子公司大量闲置固定资产的浪费,这种情况不仅仅包括资金,还包括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及库存材料等。这种供需的不平衡现象容易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为此,建议集团公司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挖掘集团公司潜力:(1)建立健全闲置资产统计与利用体系,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网上登记与查询,做好内部融通工作,实现优先内部资源利用,然后外部采购的目的,使得物尽其用,节约资源。(2)优化重组、盘活闲置资源。对于闲置和积压的资产,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资产评估和资产性能评价,并根据科学合理的程序实现废旧资产的处理,降低企业随意处置导致的损失,尽可能实现资金回收。3.3严格对外投资决策与审批程序。掌握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向,一方面实行集团集中审批制各企业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搞好市场调研,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正确估计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通过收入现值与所需资本支出的比较,选择投资方案,报集团审批,集团根据整体安排,对有竞争力的投资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保证资金的需求,避免集团内重复建设,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利用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的优势,按照各个分公司的贡献比例进行技术创新资金的调配,集中优势资金重点研发新技术和大项目,并在运行过程中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尽可能发挥资金优势,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公司内部进行运营管理效率。3.4发挥资金整体优势,降低贷款利息支出。集团公司或者各个分公司能够从金融系统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是偿还本息的能力,相对而言,集团公司的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效益较好,偿还能力值得信赖,贷款能力较强;但是部分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融资能力较差,由于财务状况的原因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影响到集团公司整体发展。为此建议,集团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体系,实行公司对外统借统还,尽可能发挥基团优势。尤其是在主要金融机构可以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实行上下浮动政策,基团公司凭借其强大的信贷能力,对比选择最优的信贷条件。此外,还可以利用不同贷款期限差额利率的方式,通过时间差,合理安排各类贷款业务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达到降低利息支出的目的。
4结语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资金运营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重视程度和管理手段上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笔者通过大量资料调研与分析,总结得出四项提升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姜宇 赵悦 彭佳昱 单位:沈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高速公路的运行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然而很多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却不能适应时展需求,影响到高速公路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因此,相关管理企业要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探索它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良性发展[1]。
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内涵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主要针对的就是高速公路的收费、路政、监控以及日常养护等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以此来体现高速公路的积极作用,并为老百姓的正常出行提供保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交通安全管理、路政管理、收费管理、养护管理以及服务区管理等,只有正确处理好以上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达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设施平衡、运行协调以及管理统一的目的,这也是提高高速公路效率的主要途径。
3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市场化效应的积极作用
3.1有利于政府职能界定
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中融入市场化理念,可以对政府职能范围进行清晰界定,有效防止其在高速公路运营中进行职能外行政干预,从而实现政企分明以及企业自主经营的目的。在高速公里运营管理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对行业法规以及标准进行统一制定,明确政治倾向,对相关运营管理单位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除此之外,政府主管部门还要对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中涉及到的经营范围、收费标准以及服务要求等工作进行审批,而相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也要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以及管理[3]。高速公路作为一项同时具备公益性以及收益性的工程,它运营管理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要脱离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恰恰相反,它的建设规划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而相应的交通管理、养护以及收费等标准制定也离不开政府职能的管控。由此可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具体实施活动要由市场力量形成的主体来完成。
3.2有利于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长期的研究探索中衍生出许多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卫星定位技术、CAD技术、物流技术、数字地图以及枢纽站信息服务技术等。然而,在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中,单单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是很不现实的,还需要相关运营管理的市场化主体予以支持,制定一份科学的、合理的、可行性高的以及各项技术标准都能满足的技术配套方案。在不断论证并最终确定最佳方案的前提下,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
3.3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
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劳动力以及技术支持,相关的成本控制空间较大。其中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本中,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工费,包括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奖金以及其他福利成本;第二,养护费,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维修费、高速公路维修养护费等。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交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会因为上述管理费用的失控,而达不到预期的运营管理成本控制效果。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市场化竞争,来优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或机构。虽然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交由专业的运营管理单位负责,会额外支出管理监控成本以及税收,但是很多有资质的运营管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会预先制定一份科学严谨的经费预算方案,将每一笔经费的支出以及使用都在其中明确标注。此外,该企业会借助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约束,使整个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少管理成本目的,为老百姓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4]。
3.4有利于委托管理机制的形成
委托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支付一定的资金,并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交由具有过硬经营管理能力、且能承担相应风险的法人或者自然人负责,通过签订合同或者契约形式,来对各方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等进行清晰界定的一种经营模式。在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市场化的背景下,衍生出了特许经营权理念,并进一步产生了委托管理机制。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高速公路整体的运营管理质量以及效率,同时还合理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支持。
4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市场化效应的有效措施
4.1开放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
在近几十年来的实践中,我国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积极推行内部招投标以及公司化运营管理,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种方式只是对承包管理进行了改进。因此,国家要逐步开放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市场,对运营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或者工程都进行公开招投标,实现对运营管理单位的优选以及精选,从而保证运营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在开放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市场的同时,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市场中实行内部竞争,不断的积累经验教训,当相关管理企业成长起来后,再向社会开放,从而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市场化以及社会化[5]。
4.2成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规范运营管理市场
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将运营管理逐渐交由相关管理企业或机构负责,而把自身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制定以及行业规划管理上面来。此外,还可以成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介公司,主要负责提供运营管理市场的政策引导以及信息服务等,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加规范化以及法治化。
4.3实行“国路民养”政策,减少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程本
“国路民养”,简单来说就是指将国家的高速公路,在其经营权以及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原则,以契约的形式,将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交由中标企业负责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可以在公司内部,开展个人招标来将公路的某一部分工作分包出去,与承包方签订相应的承包合约,实现用工社会化[6]。此外,该公司还要定期对承包方的工作进行监督以及管理,并按照工作完成情况来支付相应报酬。它不仅可以减轻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工作压力,同时还为多元化高速公里运营管理市场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在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营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5结语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中,实现运营管理模式的市场化,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开放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市场,并提供一个宽松的法律政策环境,从而为今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孟祥宁 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承朝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潘静,张阿斌.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市场化效应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5):38-39.
【2】郭青钠.青岛市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对策研究———以青银青新高速为例[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3】何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研究———以广东A高速公路公司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11.
【4】冉龙强.探索建立符合贵州实际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J].交通标准化,2010(3):240-245.
关键词:万达广场;运营管理;纽带作用
一、引言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现已形成了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投资、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五大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万达广场商业地产,已经在全国61个城市投资建设了87个万达广场。截止2012年,企业资产3000亿元,年收入1417亿元,年纳税202亿元,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并逐渐探索出成熟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模式。万达广场的运营管理模式已成为商业地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万达广场为主的服务型企业的整体运作中起到了纽带作用。
本文以万达广场为研究对象,在了解以"沟通、协作、服务"为主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对万达广场环境、经营、服务和租赁等运营管理现状深入分析,从中探讨出运营管理在服务型企业中的纽带作用,并根据现存问题为万达广场运营管理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为相关服务型企业探索运营管理发展模式提供必要的借鉴和经验总结。
二、万达广场运营管理现状
万达集团的运营模式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一代、二代、三代。一、二代主要是作为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引进好的商家提升自己的名誉;三代则是万达广场,即城市综合体。但好的商家交纳的租金要比普通商家低得多,这样万达集团的盈利空间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有名商家的优惠条件可能就对普通商家造成不公,便会引起许多的纠纷。由于这种缺点,万达探索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即是做专业的商业地产,将经营范围也拓展到下游商业产业链,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城市综合体"。这种城市综合体的建造,将原本可能需要多年积淀才能形成的商业氛围、人流、交通、市场知名度等因素一次性的完成,缩短了"养商"时间。大多数综合购物中心营运管理都存在一下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万达在发展壮大中可能会遇到的。包括:
1、客流不旺
诸多大城市开业的购物中心都面临客流不旺的灾难,走进购物中心给人以萧条冷清的感觉,真正掏钱购物的人不多,稳定的回头客就更少了。
2、租户难求
租金是开发商的重要利润来源。要取得稳定而理想的租金,必须找到信誉好的零售商。我国的专业店和专卖店本来就数量少、质量低,使购物中心没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3、管理乏力
购物中心的管理比百货店管理难度大得多。面临的问题诸如所有零售商是否接受统一收银,是否接受统一营业时间,是否接受进行统一的促销行动等。如果协调无效,会损害整体形象,失去顾客光顾。
三、万达广场中运营管理纽带作用的体现
万达广场运营管理部门在万达广场整体运作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日常工作中要与各个部门、代表集团和商户之间进行谈判沟通、协调工作。万达广场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重点集中在"经营管理"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购物中心又是一个统一的经营整体,经营的根本任务是保持较高的租用率,以长期获取理想的租金收益,良好的经营管理可以使购物中心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使购物中心能够保持较高租用率。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不仅指物业管理,而且还要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增强购物中心吸引力,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使购物中心适应商圈消费者的购物消费需求。万达广场营运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管理内容:
1、业态管理
业态管理的重要原则是严格规范租户区位、入住规定、租期制约和清退条款等,制定承租人手册,根据不同区域业态的实际运营效果,让销售最好的业态和品牌商户得到购物中心内最佳位置。并且根据业态调整要求,确定招商计划,不断实现商户的优胜劣汰。
2、品牌及营销管理
需要始终追求广场整体品质形象,严格统一管理进场商户的促销行为和各类服务商的广告行为,避免干扰顾客购物环境和整体视觉形象,开展积极的社区服务和文化营销活动。
3、服务管理
购物中心运营管理商要建立客服体系,解决承租户的各种经营难题,维护承租户利益,同时,必须要求承租户合理分担必要的管理费用。销售合同中约定承租户必须服从运营管理商的统一管理;允许多种业态系统共存,各店可使用自己的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接口,实现管理信息共享。
4、日常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最重要的是为商户提供高标准卫生管理、绿色装修的统一管理。制定严格的员工工作手册,实施客服建设,为客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客服中心负责协调内部事务,避免浪费时间;采用先进电脑管理系统和录像系统对车辆实施严格管理,并按照新的物业管理条例对车辆丢失做出规定。
四、万达广场运营管理发展建议
购物中心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看好的前提下,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定能促进我国购物中心健康发展。本文对万达广场运营管理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培训,培养优秀的运营管理团队,充分发挥主导桥梁角色
万达广场要营运得当,有赖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发挥其主导及桥梁角色,包括(1)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这是指最基本的硬件维护及管理,为顾客缔造一个安全、卫生、照明度适中兼空气流通的购物环境;(2)加强业主及商户之间沟通。管理团队应定期向商户搜集对购物中心的意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整合意见,提出方案并贯彻执行;(3)定期检讨商户组合、物业档次定位。管理团队应密切留意市场变化,掌握商户的营销状况,在商户续租或商铺招租的时候,这些业绩评核资料可作为增加受欢迎店铺,提升万达广场市场价值的依据之一。
2、营运管理日常工作制度化
万达广场营运管理的基本特点是细致、标准、效率、协作、创新。其中,细致性:要求对烦琐、细致而又重要的小事,必须立即处理;标准性:指营运的流程与规范是要严格执行的;效率性:指营运工作完成要高效,一方面营运工作不是分割的,另一方面营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协作性:指营运的工作要各个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使营运的良好水准长久维持;创新性:指营运的最终目标是营造不断吸引人的购物气氛,创造良好的销售业绩。
五、总结
万达广场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近在中国兴起的零售业态,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人口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的迁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万达广场的统一的营运管理目的是最终使租户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和协同,持续满足城市商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从这层意义上讲,万达的效益提升有赖于整体功能的发挥,营运管理对象在形式上是租户,只有共同面对顾客才能找到开发商、业主、运营商和租户之间的共同利益点,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才能够不断创新,迎接更多更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晓熊.万达广场的运营管理[N].经济日报,2012-6-20(5).
[2]王飞翔."万达广场"模式城市综合体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4)..
1运营战略的基本认识
依照市场及产品特点企业所制定的一系列决策规划以及程序等,也就是企业运营战略。其作用主要是一定范围内取得最大化的优势,为企业经营战略提供基础。企业运行战略主要包括有企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目标极具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等等。其中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就是企业在执行某项经济活动的时候,确保自身在同一项目中总成本要显著低于竞争对手,以此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简而言之也就是取得相应的价格竞争优势。在企业总成本战略目标中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分别是规模优势以及产量大,企业在应用这一战略中首先就要最大化的强化成本控制,减少成本支出,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强管理,当然在管理过程中也必须提高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策略还是降低成本。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当前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企业在经营中不仅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分析和研究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随之差异化战略也就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具有自己的独特竞争特色和运营模式,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也要加强关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差异化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必须要保障各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和同种类产品或者服务相比,确保自身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优势,例如产品质量、功能等等。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投入较大成本,虽然这样会对产品成本提升,但是和同类商品相比价格也要偏高,顾客也乐于接受这样的价格,相对应来说也就能够对成本缺陷进行弥补。目前已经很有多企业开始实施差异化战略,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产品质量的提高上。目标极具战略这属于是对市场细分的战略,其实施前提也就是企业必须要能够用更高效果为市场中存在的特殊客户提供服务。通常来讲能够采用目标集聚战略的企业,和同行相比也就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目标集聚战略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讲也就会将自身经历集聚在一个领域之中。在这种战略模式实施环境下企业不但能够实施低成本战略,同时也可以实施产异化战略,简而言之也就是在低成本领域进一步细化市场资源。作为服务企业的主要工作也就是提供服务,
2企业管理中运营战略角色的重要作用
2.1运营战略管理的层次和协调分析
战略目标和企业战略具有密切关系,企业目标的制定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以及市场发展定位具有直接影响。在运营战略应用中,首先要对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确定,明确产品的生产方式及生产规模等等,这些情况均能够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合理设计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同时还必须要对生产运作管理系统设计确定,另外还要关于如何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应用,以及如何实施实施有效生产组织管理等等问题进行思考。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也就是战略目标,在企业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完善功能,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目标作用有三个,分别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运营管理。这些作用具有相同的地位。市场营销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其主要开拓市场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关注市场营销,实现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和商品价值之间的转化。运营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负责,完成原材料和产品或者服务之间的转换,并将其转换过程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中投入。财务管理则主要就是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对企业资金合理应用。三者管理作用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企业管理系统。
2.2企业运营战略的定位
对于企业发展来讲,企业战略目标的定位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同时也能够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一定要合理制定企业战略目标,以此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包括产品质量、成本以及交货量等等,关于其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在高生产效率之下怎样进一步提高产品或者服务质量,怎样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如何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怎样在保证产品或者服务质量条件下减少生产周期。在当前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产品的竞争点不再单纯的集中在质量和生产速度之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以及提高售后服务等方面,所在新时期企业运营战略的制定也必须要不断转换内容,以提高运营战略实施有效性。在进行企业运营战略评估过程中,第一就要针对运营管理的有效性,通常来说企业各项决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决定作用,但是并不代表企业流程和战略目标等一定要是相同的,这些因素均会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在企业运营战略管理中实施流程管理是一个重要方式,流程管理能够依照实际情况不断的改善管理方式,从而对企业运营实施科学性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例如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其整体的战略发展部分就是融资战略,因而对于企业战略实施的成败而言,融资决策是关键,在企业的融资决策发展中,就要严格的依据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并对债务融资和企业股权融资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机制下的战略资产和融资决策的处理过程中,就需要做好扩张战略的基本融资。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基于多元化的角度而言,不同的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的融资战略发展,当前企业扩张战略发展中,其基本的融资更是本着合理性的原则,正确的理解债务水平和企业剩余资金之间的关系,并做好专用性投资水平和所获剩余之间关系的综合性分析,这一债务融资对于横向一体化有着一定的适合度。而股权融资对于纵向一体化有着一定的价值。就资产专用性以及交易成本而言,一旦企业有着相对较大的且无用性的资产时,在企业业务扩张的同时,可以对多样化的战略加以采用,在对多样化战略不采用的基础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企业的非专用性资产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这就说明,资产的专用性往往和业务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这种关系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运营战略决策基本认识分析基础上,对运营战略决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详细分析,指出如果想要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竞争力,制定相应的战略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徐晖 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摘 要 为客观地认识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找到投融资模式与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契合点,实现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与开发,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及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主要包括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在总结现有投融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以及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运营模式 上海市 大型体育场馆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上海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体育功能的多元开发,上海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建设不但使得上海体育场馆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也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科研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场馆项目设施达到国际水平,但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远未达到国际水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开发利用、运营管理、高额维护费用的解决、场馆使用率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有馆难用”等一系列问题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二、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基本情况
(一)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所拥有的各类体育场馆有2700余个,总面积432万m2,现有大型体育场馆80余个,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体育场地总数达14425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平方米[1]。
(二)目前上海市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目前,上海可承办国际性赛事的特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上海体育场(座位数60000个)、上海体育馆(座位数12000个)、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座位数18000个,在建),可承办全国性赛事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松江大学园体育馆(座位数8000个)、闵行上海交大体育馆(座位数7500个)和浦东源深体育馆(座位数6000个)。
三、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分析
目前,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前期投资建设资金几乎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如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补贴、体育彩票公益金等,其中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为了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笔者对上海市六个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以及在赛事之后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
上海作为近代体育的发祥地,政府财政拨款一直以来是上海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政府财政拨款占了绝大比例。政府全额投资模式不仅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必然导致场馆赛后运营出现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管办分离等矛盾,结果是每建成一项社会事业项目,政府财政压力就越来越大。体育场馆这类大型设施为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完全的国有资产,由政府部门完全自主经营合法合理,但是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财政负担,这种体育场馆靠政府拨款维持的局面函需改革。
(二)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
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投资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半官方的商业融资模式,主要是依靠中央及地方各个政府部门的直属单位提供雄厚的资金以保证项目场馆的建设。这种模式虽然采取了市场化融资模式,由市场主体参与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但上海市政府以及具有上海市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在各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部分仍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
(三)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
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与企业及其他私营部门对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的创新,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该模式以上海虹口足球场为代表,即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合作各方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同时在参与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有效实现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的融合,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体育场馆的后期运营水平,充分发挥其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引发的赛后运营现实问题
赛后运营是每一个体育场馆都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纵观上海各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盈利成难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场馆普遍面临着投资成本回收周期长和运营成本高昂等问题。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与赛后运营是密切相关的。融资模式虽然不一一对应于运用模式,但两者之间确实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与场馆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有不可割裂的联系。首先,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商业性与公益性如何取得平衡;其次,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赛场功能单一、经营范围狭窄,巨大压力中行进;再次,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赛后运营成本过高,专业运营团队与人才缺乏,冗员过多。
五、关于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五点建议
客观地评价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选择,规避其对赛后运营的不利影响和对于未来上海其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
政府应当适度地给予业主单位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性的约束机制[2],使运营单位能在短时期内尽快地收回成本并实现利润。反之,如果按照目前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或者具有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上海不成熟的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将直接影响社会资金或民间资本参与公益性体育场馆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需要对目前大型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的深入探索,实现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
上海大部分新建体育场馆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是可行的,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资运作体制。基于此,上海市政府更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地控制政府投入,实现场馆经营内容的多元化和运营模式的多元化。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其面积较大,数以万计的看台使其拥有大面积的看台下空间和大量的附属空间及各种功能用房需要开发与利用。这部分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不同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因受到空间形态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开发利用一般以餐饮、酒吧、住宿、商业、健身等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为主,这部分空间的开发利用既可以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余裕空间的使用率,又可以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起到一定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三)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
大力开发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通过大型体育场馆的广告权开发获得与同类竞争实体相比更多元化的受众,冠名权开发,极大贴补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开支,冠名权转让挖掘潜力,提升场馆运营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大型体育场馆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
有关教育机构应积极鼓励建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专业,上海市政府应当在有条件的高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开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或场馆市场开发方向的研究生专业,为上海市提供中高级大型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在体育场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培养掌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国际体育产业运作规则与规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
(五)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
随着人们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问题认识的深入,逐步意识到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问题不是赛后才予以考虑的,而应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予以考虑,通过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将赛后运营方案与思路融入规划设计,以便于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运营。
六、结论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服务理论等理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典型分析与归纳,并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及赛后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年鉴[M].2012.
[2] 杜长亮,吴广亮,谢云.关于体育产业发展与政府行为界入问题的思辨[J].首都体育学院.2009.21(1):32-34.
[3] 王子朴,梁蓓,陈元欣.梳理与借鉴: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425-433.
[4] 李国庆.F1中国大奖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
[5] 王子朴,梁金辉,杨小燕.北京新建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创新与赛后运营探讨[J].体育科学.2012.32(3):7-8.
关键词:地铁运营;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运营管理应用
地铁运营公司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在工单管理以及维修机换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加强维修进度管理、维修计划管理以及设备管理,不断地对地铁设备管理进行优化,促进地铁综合维修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地铁的安全运营得到保证。作为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地铁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促进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如何对地铁设备进行更好地管理,将地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上去,从而使地铁设备的使用周期尽可能的延长,已经变成地铁运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1 地铁资产设备修管理简介
作为一个典型资产密集型行业,地铁行业对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资产设备尤其是与运营安全有关的设备管好用好,使设备的可用性不断地提高,从而使设备的生命周期尽可能的延长[1]。
地铁公司必须要以公司发展策略、整个城市的发展策略以及线路规划为根据,做出地铁新线路建设的决定,在新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大量资产设备的采购,在接受资产后,运营部门必须要对设备进行登记,将设备台账建立起来,在制定预防性维修策略时必须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同时以预防性维修策略为根据来制定设备维修养护计划,在维修养护计划生成以后对所需的物料需求和人力需求进行计算,将中长期预算制定出来。地铁运营公司要以维修计划为根据来进行设备的维护工作,在运行过程中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必须要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2]。与此同时,所有的运营数据都是从相关设备系统中获取的,比如车站温湿度、闸机出入人数以及列车行走里数等。以设备发生故障以及维修的情况为根据,对涉笔的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将设备报废置换建议、改进方案以及维护方法提出来,必须要进行的更新报废设备。
2 地铁维修管理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地体设备管理业务,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包含在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当中:报表分析、维修预算、工单管理、预防性维修计划以及设备管理等[3]。
2.1 维修预算的应用
预算在地铁运营管理当中是非常关键的工作,而运营预算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维修预算。维修预算如果做到较为准确,可以为维修工作提供非常强大的人力和资金支持,推动维修工作可以以原定计划为根据不断地执行下去。
维修预算在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中可以分为基于经验的预算、基于故障维修的预算以及基于维修计划的预算等[4]。
在设备标准工作和维修计划当中基于维修计划的运算对物料需求和人力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可以以设备维修计划为根据将未来五年以内的物料需求和人力需求计算出来。基于故障维修预算在计算维修预算时可以以设备历史故障维修记录来进行,因为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让地铁运营企业对几年以内的故障维修记录进行指定参考,同时将不同的权重制定出来,再对每年的故障维修成本统计出来,与权重相乘就可以将故障维修预算得出来。当然,上面所说的两种预算不可能包括着所有的预算,因此,地铁运营企业还可以将以往的经验作为根据将估计出的预算输入进去。在最后,进行汇总从而形成年度预算,同时允许用户调整生成的运算[5]。
2.2 报表分析的应用
以工单信息、维修计划以及设备台账为根据,系统能够将设备故障率、外包维修工作有效性分析、预算差异分析、维修实际费用、定期检修遵守制度分析以及维修成本分析等各类报表做出来,以便于管理维修人员的改进、维修以及分析工作[6]。
2.3 委外维修管理的应用
由于技术或维修成本等原因,在地铁运营设备维修管理中某类设备或某些设备在维修时外包给专业承包商,委外维修管理在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中的主要功能是工单填报、维修计划分配、委外用户权限设置、委外合同管理以及承包商信息管理。
承包商信息管理要对承包商的基础信息进行维护,比如评级、电话、联系人、地址、承包商名称以及承包商编号等。而委外合同管理主要是对与承包商签订的维修合同进行管理,其中包括维修设备列表、成本中心、合同有效期、承包商编号、合同描述以及合同号等。委外承包商在对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进行使用时,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其权限,从而使系统的安全得到确保,比如外商用户如果承包1号线闸机,就只能对1号线闸机的工单信息以及设备信息进行查看,而无权查看其他设备、工单以及其他线路车站闸机。系统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单时对于委外维修设备可以自动向承包商进行分配,再让承包商将设备维修完成。如果委外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情况时,系统在创建工单时会将工单自动向委外承包商分配。在完成维修工作以后,承包商要填报工单相关信息[7]。
关键词:知识产权;价值链;维度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理解,比如从资源观、资产管理和战略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与企业价值创造和增值的过程密不可分,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就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传递给消费者。知识产权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产权实施动态管理、法制管理和市场管理,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知识产权的水平,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发挥市场竞争优势。知识产权的开发、运营、利用、保护等都是属于知识产权价值链上的环节,因此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分为知识产权取得管理、开发管理、运营管理、维护管理和组织管理五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企业价值链
价值链的概念是迈克尔.波特在他1985年出版的著作《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卓越绩效》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种种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分离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增值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它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经历的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由5项基本活动(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销售和服务)和4项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组成。这些活动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即价值链。
二、知识产权管理价值链模型构建
向子梦(2005)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提出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是构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最主要的三个子系统。柴金艳(2008)提出了知识产权价值链的概念,将知识产权管理与价值链的概念有机结合,它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辅助活动:知识产权结构和制度、知识产权人员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基本活动:知识产权信息收集、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产品化、知识产权市场化和知识产权服务。
因此综合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以及已有学者对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研究,本文提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分为:知识产权取得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维护。成功的知识产权管理不仅在于对资产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而且在于认清各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厘清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不断优化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快知识产权的生产与流动,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与动力。因此,我们建立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
知识产权管理的价值链包括知识产权取得管理、开发管理、运营管理和维护管理者四项基本活动,这四项活动构成了知识产权管理价值链模型的主体。而知识产权的组织管理为整个价值链系统提供支持与辅助。知识产权价值链是一个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存在着上下游的互动关系,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性。从整体上将知识产权体系内的各种机构和制度有效组合起来,以增强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知识产权价值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强调分工协作与系统的优化和整合,它将相关的知识产权环节连接起来并将各相关要素组织起来,通过协调互补、沟通合作,协同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整体效益,从而实现将知识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
三、基于价值链的知识产权管理维度分析
基于上述模型,我们知道,基于价值链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产权取得管理维度,知识产权开发管理维度,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维度,知识产权维护管理维度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维度,下面分别阐述各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维度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1)知识产权取得管理
知识产权的取得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可以通过创造,购买、收购与兼并、合作开发,风险投资等途径获取知识产权。但总体来说,知识产权的取得途径可以概括为两种方式,一个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获得,一个是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包括购买、收购与兼并、合作开发,风险投资等。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也分为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基于市场交易获得的知识产权管理。
(2)知识产权开发管理
知识产权开发管理也叫知识产权生产管理,是知识产权的产品化过程。这是产品从研制到形成批量生产投放市场所必需的过程,因此,存在着一个“时间差”,由此导致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创新产品被仿制和假冒。从维护创新者利益出发,企业在知识创新的开发阶段,需要对创新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
产品或者服务是知识产权的载体,在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阶段,首先要重视的是知识产权产品化的效率问题。技术或产品创新从研发阶段到生产阶段存在着实际的操作问题,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就是要将这一操作过程效率化、平稳化,保证所有的创新都落实到实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摩擦。其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还应协调研发部门及生产部门,以实现两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利于知识产权的快速应用,减少知识产权闲置的成本。
(3)知识产权运营管理
知识产权运营,是指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或依法有权处分的组织和个人应用知识产权,谋求或取得相应的竞争优势或收益的过程。知识产权运营的主要途径包括产品的制造和营销,还包括防止竞争对手产品进入市场、发放知识产权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开发、共建研发平台,利用知识产权改善商业伙伴关系、提高利润分享等。本文根据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具体模式建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运营机制。如图2所示,将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知识产权转移管理、知识产权扩散管理和知识产权自营管理。知识产权转移管理主要是指在通过授权、许可、连锁和转让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运营过程中的管理。知识产权扩散管理主要表现在合作生产、建立知识产权联盟过程中的管理。知识产权自营管理则为企业自行销售或建立全资子公司或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投融资过程中的管理。当然整个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还包括选择何种运营方式的决策。
(4)知识产权维护管理
知识产权的维护管理是主要针对知识产权开发管理、运营管理而进行的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冲突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的运营进行巩固,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运行的效率(如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等);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法律和管理途径,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冲突管理是对已经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进行处理,以保护自身合法的知识产权,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维护管理的主要方面。同时,企业要不断监控知识产权情况,防止被侵权。这项工作不是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应与对侵权行为具有有效对策和对打击侵权有经验的专业律师事务所和公司广泛合作。当侵权行为已发生时,企业应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行为,进行知识产权维权,维护企业利益。
(5)知识产权组织管理
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是指权利人为了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促进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维护而进行的组织构造、人员设置、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企业知识产权价值链管理的载体。
①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
管理组织建设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直接表现了知识产权在企业经营战略框架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在企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中的渗透能力,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②知识产权人员的配置和培养
知识产权工作是比较专业而又综合的管理活动,需要配备一定专业的知识产权人员,并辅之以兼职的从业人员,才能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职能划分、职责规定等,为不同的管理岗位配备适合的人才,同时实施必要的培训计划。
③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在技术能力特定的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往往大于技术,恰当而有效的制度本身也能释放出强大的制度效应。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产权的归属、奖励机制、知识产权的运用、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以及知识产权教育、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利用的制度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等方面。由于知识产权的产生、运用、转让等都有着不同于有形财产的特殊性,要使知识产权真正发挥作用,知识产权工作应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生产、经营全过程。因此,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必须要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④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及其成员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积累和提炼而成的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现象的一种态度、价值、信念和制度等。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文化缺失,导致“有制造无创造、有知识无产权、有产权无保护,有保护无利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官司不断,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链的生成与运转,因此,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尊重知识、重视学习、鼓励创造、积极维权的良好环境,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综上分析,知识产权取得、开发、利用、维护和组织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知识产权取得是知识产权开发和利用的不竭源泉,也是知识产权组织管理和保护的基础;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为知识产权取得、利用和保护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平台;知识产权利用是知识产权取得、组织管理和保护的目的和动力;知识产权保护为知识产权取得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创造、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效率。总而言之,知识产权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一项工作,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使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向子梦.基于创新绩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D].电子科技大学,2005.
[2]柴金艳.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培育——以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54-56.
[3]张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组织设计要素与原则[J].现代管理科学,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