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多媒体专业论文

多媒体专业论文

时间:2023-06-07 09:38: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媒体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多媒体专业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方案,研究和探索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出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改革,以不断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廊坊市拥有京津之间的区位优势,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

1.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廊坊,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使多媒体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市场前景辉煌。为全面了解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我们参照《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等相关文件及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多媒体专业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适用岗位、人才缺口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并附有两个开放题,给答题者反馈问题的空间。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廊坊市开办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高校的授课教师、学生及部分企业。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1%的教师及75.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专业应用教育亦已显得滞后,62%的教师认为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尚有不足,6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45%的企业认为职业院校专业学习与岗位衔接亦有一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35%的教师很少参加专业培训,31.2%的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42%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投入缺乏。

2.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研究

为加快科技进步和多媒体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以达到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基于廊坊市产业特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职业岗位群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面广告设计、印前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设计、室内装饰(展示)设计、网页与影视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几个方面,故针对以上职业岗位设置如下专业:(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2)网页与影视设计专业。(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专业。(4)动画设计专业。(5)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力图让学生在有限的三年高职课程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合格的多媒体人才。

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研究

3.1大力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给学生以自由的发展空间和可能。例如,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创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自成系列,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3.2组织专业教师撰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及实习实训教材。这样便于将教师平时对课程的积累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目前已经有基础课类的《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和专业类的《图形处理实训教程》已经应用于课堂教学,尚有《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课程的实训教程正在编写中。

3.3改革评价体系。考核方法分成笔试和实践能力两种,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检测教学的综合效果,并给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前考试工作中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应用过程评价,改革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建立“课堂作业——章节作业——综合作业”的三段式过程评价体系。

3.4开展学生作品展示活动。以学生演讲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创意、构思、技术应用及实现过程,再辅以教师讲评,既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5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发展过程,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功能和它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多媒体技术,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多媒体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难度、不同内容的课程题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4.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的基本要求

4.1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对于多媒体专业的基础课当前大部分计算机设备均可承担教学,但是近年来许多多媒体专业应用软件的功能不断提高,因此须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法投入。

4.2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多媒体应用的日新月异,对高职学校多媒体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

4.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应该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帮助企业做到人才本地化,促进毕业生顺利就近就业,专业的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基础。所以校企结合是多媒体专业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因此,紧紧围绕促进应用和提高效率两个中心目的,将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应用相结合,拟提出“以应用促教学”对策,这是将高职多媒体专业建设应用于区域经济的一次教育尝试性应用研究,也是全新视角下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的一个范例。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注重创新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总之,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形成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多媒体专业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向军.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118-04

引言

一个专业的创建与发展,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对某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孕育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专业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该专业进行了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课程设置中不仅需要开设大量技术类的课程,还需要开设大量艺术类的课程。涉及众多学科的交叉,这是新时代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方向。

上世纪曾经有专家指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相当困难,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相当广泛,几乎不太可能进行融合。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太可能的事情变得也有可能,尤其是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加促成两者融合的步伐。苏州科技学院数字媒体专业于2009年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设立的,由以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改设而成,继承了前专业的一些影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课程,增加了大量艺术类的课程,坚持“以艺术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办学思路,希望依托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培养出具有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融合技术与艺术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开放性实验的概念

所谓的“开放性实验”是相对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验证性实验”而言的,因为在那些经典实验中,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说明,按部就班的操作即可获得预期结果。而“开放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实验时间、空间、内容、资源以及评价等方面都可以是开放的,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就在于让学生锻炼“学以致用”的本领。目前来看,开放性实验的优点有两个,一是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能。二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实现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是开放性实验最引人注目之处。开放性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封闭性的不足和弊端提出的,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媒体专业开放实验的必要性

1.弥补课堂教学中实践能力不足的需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验证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生不必思考和分析,仅仅单纯模仿,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机械地完成这种实验没有什么价值,很难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出现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就不知如何入手,与培养学生的初衷背道而驰。尤其数字媒体专业涉及了大量技术与艺术性的课程,技术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因此,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也是数字媒体专业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这种教学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开放性实验势在必行。

2.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的需要

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验设备仪器相对较为贵重,因此各种设备的台套数偏少,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很难使得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操作设备。以笔者所在数字媒体专业实验设备中的摄像机为例,正常使用的摄像机在20套左右,而每次上课的学生至少有40人,多的达到70人,在教学中根本无法满足每人占用一套设备的需求,所以多数情况下,这种实验只能多人共用一套设备。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短,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实验设备在教学时资源紧张,教学效果差,但不在教学时间段闲置的时间又比较长,是的设备的利用率大大偏低。而通过开放性实验就可以缓解这种矛盾,在课余时间让所有学生有时间和机会去动手操作各种仪器设备,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3.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需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笔者所在的数字媒体专业,许多开放性实验都是学生在参加一些活动和一些比赛时主动产生的,这些实验项目都是由学生自由组合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己联系指导老师而产生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兴趣,才有了他们积极加入到开放性实验的行列,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使得他们对相关的知识掌握得较好,有了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的源动力,自然也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层次目前仍以本科为主,学生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而通过开放性实验也可以让本科生参加教师的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熟悉科研工作,学会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未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促进学生的研究型学习

研究型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研究型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研究仅仅是完成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带有技术型的艺术更加绚丽多彩,同样,技术也需要依赖艺术无边的想象来达到创新。数字媒体专业正是在这种状况下诞生,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培养的学生是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数字媒体专业的实践性和创意性都很强,仅仅靠教师的课堂传授书本知识已完全不能满足需要,而需要学生自己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通过开放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研究型学习。

三、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的实践

1.开放性实验的内容

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的来源主要以下几种:

(1)本科培养方案中基本实验项目为主的开放

据不完全统计,笔者所在的数字媒体专业开设开放性实验的课程主要有:电子编辑、影视特效与合成、新闻艺术摄影、摄录像技术、电视节目编辑、网页制作技术、电视音乐音响、影视合成、图形图像处理、网络编程语言、游戏程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三维软件、虚拟交互技术等,这些课程耗费的时间长,仅仅靠课内实验根本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必须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才能收到效果。

应当说,学校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首先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满足教学是建设实验室的首要前提,因此我们对实验室和相关仪器设备的开放也是首先满足这条原则,根据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实际情况首先开出课内实验,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数字媒体专业许多课程的实践型都很强,占用的时间相当多,如在电视节目编辑课程中,渲染一段视频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仅仅靠课堂的几十分钟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只能靠课余时间来完成。在基本实验项目中,开放实验的作用一般是延伸课堂的实践时间。这种开放实验基本以教师在学校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中实验任务和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为主,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布置作业,这些基本实验项目的开放我们通常是以班为单位,由教师和学生协商确定的时间报实验中心确认即可安排。另外,基本实验项目的开放还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如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让部分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而进行开放性实验,资源闲置时也可以通过登记进行开放性实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为主的开放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保证不影响基本实验项目的前提下,还承担了学生参与的省教育厅和学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科技立项、教师的科研项目、竞赛项目等开放实验。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带有一定的创意性和个性,在大学生科技立项项目和各种竞赛项目都有所体现。这类项目一般都是由学生自主命题,自己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己寻找相关教师进行指导的一种开放性实验,这些开放性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初步科研能力。

(3)校企合作中部分项目的开放

数字媒体专业的目标是希望进行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培养出多才多艺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倡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学生学习应该“从做中学”。数字媒体专业可以在广告、效果图、动画、游戏、影视、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编辑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和社会实践才能达到效果。为了使得教学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衔接,院领导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申请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投入社会,为他们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也承担了此类项目的开放性实验,如制作一些企业宣传报道、房地产企业的住宅介绍及三维展示、企事业单位的广告版面等等。

2.开放性实验的管理模式

应当说,开放实验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一个新颖事物,是随着当前的教育状况而诞生的,因此管理模式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保证开放性实验的正常进行,下面简要说明我们的做法:

(1)加大规范开放性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制度

开放性实验与课程实验在管理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的自由度较大,数字媒体专业的开放性实验使用专业实验室的几率相当大,如影视非编实验室中的高档计算机在视频编辑和渲染中经常被使用,而且连续使用的时间相当长,甚至有时需要到很晚才能完成。因此对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加重了实验教师的负担。为了将负担减到最小,我们建立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如在开放性实验中做好实验室环境和安全管理的记录,机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记录。我们在开放性实验中对学生的行为也做了详细规定,如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出实验室,开放性实验中严谨喧哗、吃零食等不文明行为,填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等等,这些都大大保证了开放实验的正常运行。另外在开放性实验中我们还挑选了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2)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

仪器设备管理应当是开放性实验中最突出的问题,管理不当不仅会损坏仪器设备,还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数字媒体专业的仪器设备有其特殊性,许多设备需要带离实验室,脱离实验教师的视线,如数码相机、镜头、数码伴侣、三角架、手绘板、数码摄像机等。另外还有许多设备需要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使用,如计算机、扫描仪、摄影棚等,应当说许多设备都属于贵重设备,不当的使用和粗心就可能导致不小的损失。我们对于这些高档实验设备管理的做法是:采用层级包干制度,做到仪器专人负责。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我们在仪器设备上编号并编写安全操作要点,甚至在网络上可以看到正确操作贵重设备的视频;其次根据开放性实验的进程进行设备的交接和使用登记记录,由使用者按照正常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保证设备的正常。第三,仪器设备尽量保证当天归还以保证设备的较大共享,如确实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要提前进行声明,得到领导的批准。第四,设备出现故障,由相关专家进行鉴定,属于人为故障,需由责任人负责,属于不可抗力引起的设备故障则由学院设备维修费支出,与使用者无关。

(3)开放性实验的预约制度

数字媒体专业的设备比较贵重,一台非编服务器达五万多元,一台广播级数字录象机达十三万多元,每台图形工作站都达到三万多元,万元以上的设备比比皆是,因此学校购买设备的数量相对缺乏,这就需要合理配置这些资源,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在开放性实验中,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通过网络实行了预约制度,预约信息在网站上进行显示,便于大家合理申请,合理安排时间和调配教学资源,防止冲突的发生。实验教学中心实行“集中式管理、开放式使用”的管理模式,在工作日每天开放的时间为8:20-21:00,面向全校开放。部分需要集中时间的实验项目安排在周六和周日,由指导老师负责。对所承担的开放性实验任务,视作正常的教学任务安排,计入各实验员年终考核。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上网管理,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开放性实验的经费情况

开放性实验由于是新鲜事物,还没有被学校提上议事日程,仅仅是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改革的一项试点,因而没有专项经费使用。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的实验低值易耗品相对较少,经费的使用主要在劳务费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下面几种方式进行解决:实验教师的值班工作量统计到年终的工作量进行分配;教师科研中发生的费用从科研经费进行支出;属于不可抗拒原因引发的设备故障从设备维修费中进行支出:校企合作的部分收入作为参加此类项目学生的劳务收入,这样能更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剩余的部分作为固定资产购买需要的耗材等费用。总的看来,通过这几种途径使得经费问题的矛盾在开放性实验中显得不太突出。

4.开放性实验的验收程序

开放性实验主要是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切实实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的验收没有像以前的学生讲解、专家提问、现场查看实物或演示等方法进行,而是采用十分简单的办法来完成。验收主要分三大块:自主开放性实验主要由任课老师进行相关验收,计入学生的实验成绩;竞赛型开放性实验由竞赛的主办方专家进行验收,达到何种水平由国内资历专家说了算;合作型开放性实验项目由合作方进行验收,究竟何种水平由社会说了算。这样既减少了验收环节,也使得学生对外界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早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放性实验取得的成效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性实验,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随着实验中心的开放运行,广大师生在开放性实验中大胆实践,在省部级专业赛事中屡屡获奖,如中国包装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际多媒体大学媒体艺术交流研讨会、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中国城市影像大奖赛、江苏省青年DV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大赛、长三角院校动漫作品展等赛事中表现突出。以2011年为例,2011江苏省“领航杯”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中选送的5项作品全部获奖,DV作品《新农村之路——旺山》获得一等奖,《忠诚奉献·民警顾Sir》和《水乡用直》获得二等奖。《学长正伟》和《追梦草》获得鼓励奖。2011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作品《喜》、《为面条量身制造》和《可口可乐——积极乐观美好生活》获得优秀奖。2011第三届苏州(长三角)院校动漫作品展中《月神》获卡通漫画最佳人物奖,《天国朝圣》获卡通漫画最佳场景奖,《大羽赛》获动画短片最佳创意奖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验中心进行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发表作品近百篇,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艺术奖30项,获得市级以上竞赛奖励22项。

五、开放性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开放性实验是建设省传媒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基本经验:①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才能进一步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最好能设立一些开放性实验基金,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②在开放性实验中,团结协作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就目前来说,开放性实验并未作为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团结协作确实显得相当重要,如实验中心需要和相关教研室进行协作、同学与同学之间需要进行协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协作等等,工作中缺少这种协作精神就很难开展下去,也给人的素质敲响了一个警钟。③多专业知识的融合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我们的开放性实验中制作一些媒体广告、视频等不仅需要技术专业的人员,还需要美术专业的和艺术专业的人员,甚至还需要中文专业和音乐专业的人员,也许淡化专业、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会成为今后我们开放性实验发展的一个主题。④需要加大建设实验平台的力度。目前我们的实验平台相对较为薄弱,在开放性实验中需要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学生不可能将大量时间都耗费在查找资料上,因此需要我们专业实验技术人员收集有关专业的资料,构建实验平台,保证开放性实验的效率最大化。⑤加强对外交流的必要性。每个学校的情况都各不相同,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很不现实,只有借鉴别人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拿出合理的方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实验中心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将好的可行的方案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有利于实验中心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在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开展实验室开放,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最大发挥实验中心的重要性,最终也保障了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随着实验中心的开放运行,广大师生在开放实验中大胆进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媒体类专业实验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教学成效。

第3篇

编者按: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已成为中职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江苏省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教学实际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开设相关系列综合实训课程并与企业实际运营相衔接,解决了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中诸多的现实问题。这种模式建构过程经费投入小、操作性强,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本期刊发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三位老师的文章,从各自所在的专业出发,阐述校企合作和实训课程开展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如何处理双方的利益诉求?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专业多媒体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问题,并就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进行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实训基地 岗位目录 岗位职责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中必然面对的一个热点问题。没有企业参与,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胜任企业工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时,对于企业在合作中的地位和利益,校方将如何处理?这对职业学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校实训基地作为模拟企业环境的教学场所,必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以行业要求指导教学,以企业项目锻炼学生,以流程管理提升教师水平。

一、实训基地改革背景

我校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建于2009年5月,该中心设计之初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企业项目为主导建立。实训中心有上海波司达印务南京排版中心(以下称波司达)、南岛影视工作室(以下称金职)、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称路特)三家企业入驻,分别采用三种管理模式:波司达由企业方人员管理日常事务,聘用我校实习学生参与项目制作,是我校排版印刷专业学生专业课的授课场所;金职由学校派遣教师参与管理,聘用实习学生参与项目制作,由企业方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开展工作,数码影视班学生在金职以综合实践素质课的形式开展实训锻炼;路特由企业方负责指导建立公司流程和质量体系,入驻公司的管理由在校学生负责,聘用实习生参与项目制作,入驻公司的业务由企业方开拓。三种管理模式在实训中心初创阶段均充分展现出各自特色:波司达直接培养适合自身的企业员工,金职培养了教师管理队伍,路特培养了学生管理者及技术型员工。但随着合作的延续,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内各家入驻企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原因,三家入驻企业的知名度一直存在问题。除了成立较早的金职外,校内外对其他两家的情况知之甚少。因此波司达和路特就有部分教育系统内的业务是由金职转交而来,而金职则间接承担了波司达和路特的业务质量风险。三家都有外联人员,但是外联的任务和风险却由金职一家来承担,各家的利益和名誉度存在隐患。

为了解决三家在校内外的影响力问题,2009年9月,多媒体技术教研组开展了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VI设计计划,通过统一的VI设计对外包装宣传实训中心的三家入驻企业。在这期间,依托排版印刷专业的灵动设计社团成立,开始进行校内《笃行》《馨惜》两份报纸的排版发行工作。2009年底,多媒体技术教研组通过“台历节”这一活动,大力推进对金职的宣传。

波司达、金职、路特三家都有平面设计人员,都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工作,在平时业务开展过程中三家互有默契:路特做网站、金职做影视,平面排版类归波司达。“台历节”虽大大提高了金职的知名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相互间的默契。“台历节”的主要制作人员中,金职人员仅占一部分,在组织协调和质量管理上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三家的业务拓展、内部人员管理、业务范围交叉等问题的协调都牵扯了不少精力,这不利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和专业建设及学生教师培养。经过与三家企业管理人员的磋商,校企双方深感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训基地改革思路

我校信息技术专业部多媒体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要着眼于省级示范型实训基地的创建,在功能上要定位于“服务教学、服务就业、服务专业建设”。

多媒体实训基地下辖三个主干部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心、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企业培训中心。

其中,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心负责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日常教学实践工作,下辖计算机基础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音视频制作实训室、班影视实训室。

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负责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及教师的企业化实训任务。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应当定期到该中心进行轮训,建议学生轮训不少于1月/人/学期,建议教师轮训单次持续时间不少于1学年。该中心由金职影视工作室、上海波司达印务南京排版中心、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U·惑摄影工作室组成,并设立两个服务性部门——市场营销部和资源协调办公室。

四家入驻企业的对外业务接口统一由市场营销部负责,各家只负责项目跟进及技术服务。当各家在项目跟进过程中出现资源短缺需要调用其他公司设备资源或人力资源时,由资源协调办公室统一协调各家设备及人力。入驻公司仅保留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划归市场营销部统一布置。在入驻公司体系下分设制作部和学生社团:制作部主要负责重大项目的制作跟进及见、实习学生的锻炼培养;学生社团主要由对该专业技术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由专业教师组织管理,并进行指导教学,承担非重大业务的制作工作,并为各入驻公司提供人员梯队,作为各入驻公司的人力资源支撑而存在。

企业培训中心下设企业内训部、对外培训部。企业内训部主要任务:为即将参与见、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技术类和非技术类培训,或对参与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工作的教师、学生进行上岗前的企业内训。对外培训部主要任务:为承接对校内非多媒体专业和校外相关人员或机构的技术类及非技术类培训。

在具体实施层面,要建立订单流转制度。当市场营销部每接受一笔业务时,必须对该业务订单进行跟踪管理,实行当日反馈制度。不管业务流转到何人之手、业务进行到何种程度,必须向负责人当日反馈。

由于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和企业培训中心两部门均涉及对外业务,故有资金流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希望通过协商统一认识,将各部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入驻的四家企业)的账目统一交由专人负责,各部门使用资金可按季度申请。

多媒体实训基地的改革目标就是要让整个专业动起来,通过业务量的提升和企业化的规范管理使真实项目正常流转。在业务的流转过程中,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和教师得到锻炼,而得到锻炼的教师又可改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发生改变的课堂又提供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教师进入到下一轮循环,最终使学生就业对口率、就业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提高。

三、实训基地任职人员要求及岗位职责

多媒体实训基地的改革中,我校还设置了基地任职人员岗位目录和岗位职责。

1.实训基地负责人:建议由专业部主任或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兼任。

设置理由:实训基地的运作与发展关系到校企合作中如何推进专业发展,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学生,如何提高就业满意率等关键性问题,这都需要由专人把握发展方向。

职责:制定基地发展方向,协调与各合作企业的利益关系。

2.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心负责人:建议由专业部负责,实训室统筹安排人员兼任。

设置理由: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心的重心在于教学,各实训室的利用率及完好率是重点,实训室的具体使用由各专业教师自行安排。

职责:统筹安排各实训室的使用、维护及更新工作。

3.多媒体技术实训中心负责人:建议由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负责人担任。

设置理由:实训中心涉及多媒体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也涉及支撑各个专业方向的合作企业。由专业负责人担任并进行具体实施,能使管理细致入微。

职责:具体协调实训中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教师轮训。

4.企业培训中心负责人:建议由专业部主管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的副主任兼任。

设置理由:主管就业指导工作的副主任接触用人单位多,理解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是学生出校前定位岗前培训的最佳人选。

职责:组织见、实习学生进入岗位前的培训,协调对外培训事务。

5.各入驻企业负责人:建议由一名高年级专业学生或专业教师担任。

设置理由:企业化的管理是用来锻炼学生和教师的,如果管理层面全由企业来承担,那么学生和教师就只能受到职员层面的锻炼,锻炼层面太少太低。当然,此岗与企业方并不冲突,凡担任此岗位人员必须要转变思维,在校时是学生或教师,在此岗上他们就是企业方的部门经理。如果此岗位暂未有合适的校方人员担任,也可由企业派专人担任。

职责:具体负责各入驻企业业务流转、质量跟踪。

6.各社团负责人:建议由该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

设置理由:学生社团是各入驻企业的人员后备力量,也应是该专业方向优秀学生的社团组织,必须要由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领队,才能提高社团的技术能力。

职责: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培养人员梯队。

7.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建议由各入驻企业推选产生。

设置理由:市场营销部负责各入驻企业的业务开拓任务。该负责人的能力一定要让各入驻企业信服。

职责:业务拓展、项目跟进。

8.资源协调办公室负责人:建议由对各家企业业务需求熟悉的校方人员担任。

设置理由:各入驻企业主营业务差别较大,对设备及资源需求也千差万别。

职责: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资源调配,协调各方关系。审核各方季度申请,报实训基地负责人批复。

第4篇

一、创新教育需要各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应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可体现在对本专业的理论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与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在专业理论方面和专业实践方面肯钻研,并有创新性理解。例如,发表专业创新论文,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专业产品等。专业教师自身应具有对本专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指导的专业整体综合创新能力,可体现在本身能胜任教授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及毕业设计指导,并具有自己创新设计,发明,制作的能力。包含:①专业理论;②专业技能;③专业创新作品(产品、商品)为一体的这种三结合的创新能力。如机械专业作品(产品、商品)的创新含量中,功能的独特优点和实用性。专业动手能力含量中应包括:制图、钳加工、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产品的实际应用、使用。专业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加强自身的学习有目的地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综合专业素质。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教法。在有创造性地学习和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就。

(1)教育创新。需要教师顺利地完成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即完成从培养有书本知识的人到有综合素质,综合创造能力的人的转换。

(2)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生动地、立体地教和调动学生有兴趣地、立体地学的教师与学生二个积极性。并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向专业爱好的关键性转变。鼓励学生向立业、创业的升华。

(3)教法创新。在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三者中,教法创新是关键。因为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教师的教法创新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进行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又因材(个性)的差异性,就必然要求教法的多样性且有效性。并注重教育、教学、教法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加大产教结合力度,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一要加强创新教育基地建设,优化创新教育的硬环境;二要优化教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软环境。对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佼佼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开展。专业教师可以将自身的专业综合创新能力及上届毕业生典型专业作品,充分地、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理论联系实际并与整体专业概念、整体专业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感到理论物化了、实践化了、产品化了、整体化了。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强烈的整体理解,从而树立起学好本专业的信心。专业教师还应培养和指导学生制作出比上届学生有所改变,有所改进,有所革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具有三结合(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产品)的,形成学生自己的再创性专业作品、产品。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能否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是对学习目的是否达到的最好检验。同时,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使他们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掌握那些用既定方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要他们探索新的方法、新的程序,促进学生积极进取,有所创新和发展。但创新的过程存在失败,要教育学生正视失败,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至成功。要打破发明的神秘感,发明不是发明家的专利。例如,平民的小发明比比皆是。更要向青少年指出,想搞发明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发明,发明的三个特点: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功的优秀的发明必须同时具备这三者,缺一不可。并向学生指出发明的途径:观察是发明的源头;想象和需要是发明的动力;实践是发明的分娩。使学生们感到发明并不神秘、发明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手中。以此进行专业项目创造发明和开发。

三、总结

创新教育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教育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其内容丰富广泛,包括教师观念创新、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管理创新。当然没有继承的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的继承,只能是机械重复,不会有生命力。只有在继承优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创新。

作者:陈正新 冯斌 单位:江苏省靖江职业高级中学

第5篇

关键词:综合改革 统计学 教学

统计学作为职业高中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学生普遍的感受是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复杂、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其次,学生对统计学这门核心课程,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学的作用,往往以满足于通过考试或者取得相应的学分为目的。第三,职业高中学生本身素质就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到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学好统计学的自信心。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名统计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以教学改革带动、促进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

一、改革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考试虽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却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统计学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常用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考试的内容以客观题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这种客观题的最大特点是,标准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答题不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也无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需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公式和习题就可以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差甚远。

改革考试模式,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采用这样的考试模式,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考试内容上,应侧重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标准化的客观题不宜过多的作为统计学考试的内容,最好使用结合实际经济生活而设计的主观应用题,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二、改革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和双向互动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减少公式的推导,手工的运算过程。要启发学生分析统计数字、统计技术背后的含意。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讲求质量和层次,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问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在课堂上提问、由学生现场回答的传统形式,也可以采用把问题布置下去,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后,再以书面结果回答的形式。

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手段单一,一支粉笔、一张黑板。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可以充分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也非常有利于演示统计软件的具体应用过程。统计学在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数据、统计表、统计图,还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将大量的统计表、统计图及案例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视觉效果,也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又使案例的讲解生动清晰,可使学生忘记在统计课堂上须记住的大量统计公式的枯燥和痛苦。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可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是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教学的缺点是教学节奏快,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容易造成学生课堂学习囫囵吞枣。因此,多媒体教学必须和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避免造成教与学的脱离。

结合案例教学。统计学的案例教学是按照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和统计教育规律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统计学课程中实际例证的处理过程搬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调查能力、整理能力、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统计学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教师可选取一些紧密结合实际,并具有一定代表性且生动有趣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阐述统计方法运用的条件、背景及其分析研究过程。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分析、讨论和比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并予以弥补,这大大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的生命在于应用,统计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涉猎一些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知识,了解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体系,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学的讲授和具体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注重统计方法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统计学的应用价值。

如果说案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实践教学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内实验课教学和课外项目教学。通过实践使学生在有关调查方案的设计,问卷表的设计,问卷的发放、回收,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最终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从数据搜集、整理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而且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一定地铺垫和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提高学生计算机及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科学,现代社会的数据处理离不开计算机,鉴于统计学课程内容广、信息量大、图表多、计算公式复杂等特点,最佳办法就是使用统计软件教学。统计软件的应用。使得数据处理、显示、分析和推理变得快速而简单,使统计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在常用的软件有:Excel、Spss、Eviews、Sas等。统计方法的教学与统计应用软件的密切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能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具体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课程教学最好选用Excel软件,Excel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学生通过上机把所学Excel功能运用到数据整理分析之中,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

此外,针对兴趣浓、水平高的学生,还可以引导这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实习等。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一些小论文,全面提升这些学生的统计学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尚武;重建统计学教学模式[J];统计与决策;2001年01期

[2]黄少年;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何去何从[J];统计与决策;2001年12期

[3]谭英;统计教育改革透视[J];统计与决策;2001年12期

第6篇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第7篇

论文摘要:高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是教学理念、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要从各方面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已经发展有许多年了,在部分高职院校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还只是停留在表面认识上,还只是在大力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并着重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层面上大做文章,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却认识不足,使得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地发挥,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与大家共享。

一、高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只求教育技术更新,不求实际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对纯理论知识大多不感兴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自然得到很多高职院校的青睐,他们希望通过推广这一教育技术以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说到教育技术,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计算机、录像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工具或手段。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育技术不仅是一种实体技术,它还包含教育的属性,是把教师的知识、经验、授课艺术等融人整个教学过程,并同上面所说的实体技术有机结合,开创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但是,目前的高职多媒体教学,很多只重视实体技术,并不考虑这些技术的课堂运用,尤其是对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听课会引起何种变化了解得更少。例如,有些课件只把原来在黑板上的板书、挂图通过计算机、投影机显示,而教学方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这种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最简单的应用,是把原先的黑板变成“电子黑板”;有些课件内容倒是很丰富,信息量也很大,但展示速度快,对信息量大了之后如何进行教学缺乏研究,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此多的信息,成为“观光客”,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只图教学形式漂亮,忽视了教学实质。多媒体集文、图、声、画于一体,较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教学形式更新颖。因此,有些教师便不顾一切将教材内容使用图、文、声、像形式去呈现,一味地将多种信息媒介组合在课件中,片面追求界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等效果,刻意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的目的。其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眼花缭乱,但教学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课件的新颖、花哨等上,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却被忽视了。这种简单地把教学过程具体化,没有突破“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不可能构建网络时代全新的教育模式。还有的课件添加了不必要的音乐、特技以及与课件内容不相关的风景图像,以图激发学生兴趣,结果反而破坏了课件的效果。虽然这些课件做到了图文并茂、声色齐全,但由于未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仍然以教师为主传递知识,教学改革只停留在教学表演形式上,结果是我们老师只注重了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

3.只图方便省事,滥用多媒体教学。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因而传统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而多媒体教学以其形式新颖、动感、图文并茂等优势刚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缺点,而且省去了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授课时的重复劳动,因此,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它的优势,挖掘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利用一切所能使用的媒体,也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不管有无必要,都用上了课件。而不少学校在教学评比标准中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评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公开课、评优课上大都要利用课件,而且等级越高的评优课使用的人越多。许多人片面认为只有采用最先进、最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才显得气派,才能紧跟时代潮流,这样经常置教学内容不顾而一味地只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盲目走极端。如有的教师整堂课一个字不写,即使做练习时也只是由电脑作简单的“对”“错”判断,而对问题的分析,却未曾说明,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4.过份迷信课件,未能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件的运用的确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但过分地依赖电脑,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实际上,在语言、手势和表情等表达方式上多媒体教学并不具有明显优势。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照“屏”宣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会议上作报告”,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教学互动的缺失。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设计好了上课的思路和步骤,只讲课件中涉及到的内容,未涉及的内容不讲,全然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此一来,教师变成了操作员或解说员,课堂的教师主导变成了计算机主导,师生互动变成了机生互动,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有甚者,个别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个课件,拿来之后不经过自己的考量、变更,就直接根据课件备课、授课,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还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详细,把课堂要达到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案例等全部详实地体现在课件中,课堂上教师只要动动电脑,不用写,也不用说,让课件完全替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一堂课下来,总觉的还欠缺些什么?所谓“物极必反”,不要把教学从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的“电灌”。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非常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特别是让学生能现场聆听老师充满感染力的讲授,老师的每一个眼神、动作,每一句循循善诱的话语都会深深地启发学生,这是电脑永远替代不了的。始终记住教师才是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过份迷信课件,只会阻碍师生的互动。

二、影响多媒体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1.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在对待多媒体技术这个问题上,有些教师在理论上显得超前和乐观,认为多媒体技术必然会带来优质的课堂教学,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学模式滥用、乱用,这样不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效果。而有些教师刚好相反,完全鄙视多媒体、网络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完全限制了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还不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书写提纲及重要内容,讲到哪写到哪,与学生及时互动、沟通,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录。这两种教学观念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2.教师的课件制作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多媒体网络技术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提高其制作水平。因为课件开发不仅涉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数字音频信号的处理等,而且还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计算机编程人员、美术设计人员等人的帮助。所以,开发多媒体课件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本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多媒体及网络处理技术,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一个成功的课件应图文并茂,应具备交互能力、分支机构、循环演示功能;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到教师主导性的发挥。然而,有的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或者是完全照抄纸质教材的内容、教学功能性不强,或者是象前面提到的过于夸张、华丽渲染和花哨,与教学内容严重不符,这都与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不高有极大的关系。

3.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独立规划和安排的过程。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方案要求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在多媒体教学中,高职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不能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许多多媒体课程仍是只侧重知识的传输,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高职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用于多媒体教学,但具体专业课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如何体现,应当是多媒体教学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如在《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只给学生观看用Flash制作的动画就算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完全替代了学生必须进行的实际操作。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教学活动应从具体到抽象,真实的实践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不进行真实试验而直接播放实验录像或课件,违背了“经验之塔”

所蕴含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水平影响到学生的实践,也影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4.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决定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外,教师还要有比较高尚的职业道德,甘愿为培养高职学生奉献一切,把全部精力奉献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上。教学中,教师应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这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时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高职多媒体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应采取的措施

制作课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它在教学中永远是起辅助作用,教师才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的主导者。因此,应当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是发挥教师多媒体教学主导作用的基础。任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只是辅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仍然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高职教师除了应当较为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当根据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教育规律、学习和研究方法来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此,高职院校与教师要共同努力使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

2.更新观念,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效结合是发挥教师多媒体教学主导作用的关键。既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也不能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更不能认为目前高职学生喜欢多媒体就不顾教学实质一味地盲目迎合学生需求。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都各有利弊。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板书、与学生一起讨论与交流,有助于启发式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映随时调整教授方式。但有时教师不停地演讲与板书,学生学起来就会乏味。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性强、生动有趣,信息量大,能极大的提高教学的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但不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上述分析的各种弊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教学手段,而应根据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演示教学课件,而应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以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感染来激发学生认真参与教学。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实际有效地控制媒体的进度、频度和强度,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消化所学知识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课堂上教师要精心组织,细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教师的启发、讲解和引导学生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疑难问题栩栩如生的讲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最佳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抓好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是发挥教师多媒体教学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现有课件大多是以展示知识为主,多媒体表象为“电子书本”或“教案搬家”,如果应用得不好,也会带来许多坏影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也认识到这点,正在采取措施大力培训教师。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多媒体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不太恰当,不少教师包括有些领导都认为,只要让教师掌握如何使用课件制作软件和简单的动画软件,能制作课件和做一些简单动画就可以了。但这只是课件质量提升的一个“硬件”方面,而课件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软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教学设计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单靠硬件技术手段是难以解决的。也有教师会认为自己从教已经很多年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新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提升,媒体形式不断翻新,职业技术的日新月异乃至教师地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变化使原来的一些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设计方法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教师必须学会用最适当的媒体形式来表现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因此要考虑在多媒体条件下如何教,如何学、如何组织教学资源,如何将教师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如何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如何培育高职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所以,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教学设计应是高职教师多媒体教学培训的重要内容。

对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手段,培训的方式也要适应这一特定条件。例如有些理论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网上,让教师自己去学习: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应当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优秀的、生动的教学设计实例分析,让教师体会、理解全新的教学设计方法。

第8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08-01

摘要:

本文通过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系高年级学生对《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反馈,对于评教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金融英语》在高校的教学质量现状,找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将来《金融英语》的教学工作找到提高的途径,提出相应教改意见。

关键词:金融英语;教学反馈;满意度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和加强,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特别是能自如运用金融英语的人才,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上灼手可热的优秀资源。基于这样的趋势,笔者就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重点课程《金融英语》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以此了解目前《金融英语》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学生反馈内容,从中得到启发,实现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1高校《金融英语》的教学现状

1.1《金融英语》的教学特点。

《金融英语》这种专业英语课程既不同于大学英语,也不同于专业的双语课程。通常大学英语主要是针对听、说、读、写等基础的教学;而专业的双语课程是由专业教师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兼用外语和汉语来讲授某一专业知识,它不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重点还是让学生的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有更好的结合。

1.2《金融英语》教学依然过于依赖传统模式。

尽管现在大部分高校的金融类专业都开设了《金融英语》这门课程,其教学模式还是采用教师作为控制教学流程,以课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单纯地单词解释、听写和文章翻译的模式。这样直接导致课堂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思维能力差,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此典型的应试教育风格,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上没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也使得《金融英语》失去了其专业英语应起到的作用。

2对《金融英语》课程反馈内容的相关分析

为了量化目前《金融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已经选修了《金融英语》课程的121名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了109份。以下对反馈内容做了相应的分析:

2.1大部分学生对目前授课状况表示满意。

见表1,9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于目前《金融英语》授课状况是很满意的,其中包括了授课老师教书育人的态度,对于课本知识的教授方式及其在调节课堂气氛,积极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互动等方面。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也是鼓励着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优势,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是需要分析考虑学生反馈的其他信息。

表1学生评价满意度

评价指标满意度好较好一般

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维护课堂纪律92.14%100192

讲课深入浅出,有启发性90.41%86332

教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90.78%90283

语音语调正确,语言规范、表达自如91.65%98194

突出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培养90.53%90265

善于总结语言规律,使学生熟练运用外语90.91%89311

能有效地利用目前教学媒体91.4%95233

评价本课程教师授课的满意度91.16%93253

2.2学生对于《金融英语》课程的反馈意见。

有60%的学生在反馈信息中提到,他们认为《金融英语》上课的原则主要是让学生熟悉金融专业词汇、学会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 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业文化背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在观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已经开始从单纯的学习英语只注重词法结构、到对实际金融英语应用,重视金融英语文化背景学习的观念转变。

另外,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兴趣需求略有不同,老师在授课方法上可以更加的灵活多样,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踊跃参与教学。有51%的学生认为目前《金融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困难主要在于词汇量不够, 词汇量的大小取决于上课效果。这里所提及的词汇量并不是纯粹的金融专业生词和词组, 其中一部分是课堂上听不懂的常用单词, 但是, 这个问题会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和师生间的相互适应而减少。

3《金融英语》未来教学的启示

3.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目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金融英语》课程授课情况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要改善教学质量,第一个手段就是关注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及其相关反馈信息,因为良好的交流是提高改善的前提。不管是学院还是系部必须建立和完善满意度调查机制,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激励与评价机制。可以基于本文的满意度调查模型为范本,通过这种双效的师生沟通方式,从而达到提高金融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长效发展机制。

3.2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制定合理教学方案。

认真分析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是顺利进行《金融英语》课程的前提。根据培养方案和具体专业方向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班级学生水平的差异化。我们需要考虑:一方面,当授课对象是不同年纪的学生时,授课内容的难度应该有所区别,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授课时,课程的难度性该各方面相对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面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时,又该注意授课内容的侧重性。

3.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从反馈信息中,我们看到90%以上的学生虽然目前对多媒体使用表示满意(见表1),但是还是有同学提出要求对于多媒体的改善,这也是与学院的发展现状相联系着的。为了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更能体现其优势,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提高个人素质及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之相关的硬件设施的改善,如多媒体设备、实验教室设备条件以及相关图书资料及时更新等。另外关注学校人文环境对该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尽可能的营造一个具有浓厚英文气氛的学习环境。

3.4丰富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式。

应该打破原有的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走出课堂去探寻金融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差距”,确立金融英语人才素质能力培养体系,按照企业、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去设计培养方案。校企双方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英语语言的运用和国际金融知识的运用实际业务训练和操作。

参考文献

[1]肖健. 高职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分析及启示.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

[2]李文辉,王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10(11).

[3]吴雁. VSO教师英语教学问卷调查分析.中国大学教, 2003(1).

第9篇

传媒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地方高校开设相对较晚,各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差别较大;作为文化素质课中的古代文学更是存在缺乏统一指向、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古代文学课要及时变革培养目标,合理区分选用教材,灵活调整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科学考评体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应用人才。

关键词:

转型发展;传媒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握社会发展脉搏,适时调整、适势转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传媒专业是一个出现不久、发展快速的新兴行业。由于诞生时间短,社会人才需求迅速扩大,于是诸多地方高校不管现实条件如何,纷纷跟风开课。但各高校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等差别较大。尤其作为文化素质课程中的古代文学缺乏统一指向、教学方式陈旧,存在着学生不阅读、教师满堂灌、效果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结合实际,灵活变革,才能推动我们传媒专业乃至全校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一、及时变革培养目标

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我校传媒专业人才的重新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人才规格体现为知识、素质、能力的“宽”而“全”,可用公式“专业+素质+能力”来表示。[1]作为传媒专业文化素质基础课中的古代文学,也必须适势变革培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文学经典;挖掘出与该课程相关联的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丰富内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文化素质,并使学生具备文学研究、文艺鉴评能力,尤其具备传媒专业学生所需的文化传播、文案写作、语言表达、采编制作、文学改编、视频文字编辑等实践应用能力。[2]

二、合理区分选用教材

我校目前的传媒专业主要有播音、编导、广告、新闻和文化产业方向,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分专业,统一选用同一种教材。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材建设,应尝试分专业选择不同教材,并根据具体专业方向增加应用型、实践类内容,如播音专业多增加“经典诵读比赛”、“语言表达”、“人物访谈”、“文化长廊”等板块;编导专业多增加“影视改编”、“视频文字剪辑”等板块;文化产业专业多增加“人物档案”、“历史钩沉”等板块;使教材更具实用性与实践价值,从而分专业满足不同学生具体需求。同时,在对教材的具体处理上,教师要处理好手中教材、自主选择精讲内容,以点带面完成教学任务;改变专注文学史、史实俱到,忽略经典原著精讲的现状;引导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启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经典文本,恰当避免现有教材“史”、“选”使用误区。[2]

三、灵活调整教学方式

运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开展富有趣味和意义的学习活动,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路。本课程结合转型发展背景、注重学生实际能力提高,采取教师示范精讲、课堂延展探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将探究式、讨论式等主要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综合运用。

(一)研究通过相关经典影视播放、视频播音主持节目的背后文化现象,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降低古代文学教学难度,消除学生排斥和畏惧心理。

(二)使用多媒体、互联网及多媒体课程教学,解决学生“不阅读”、“不看书”造成的教学困境。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共享网络资源,引领学生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示范精讲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1.宋代诗歌与唐诗的比较:学习宋代诗歌时,以同写庐山之景的两首名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作比,发现唐诗与宋诗的较大区别,整体而言,在于唐诗善于抒情,宋诗则长于议论。宋代诗歌理论方面,欧阳修提出的“穷而后工”之说,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逆境、痛苦的遭遇,往往是有良知的文人作家创作的动力。在宋诗实践方面,西昆派是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他们模仿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但缺乏真情和艺术个性,故达不到李商隐的诗歌成就。2.古典词作中爱情的比较。初恋时的砰人心动:如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约会时的紧张惊喜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分别时的相思之苦: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婚后的痛并快乐: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词中不同角度描写“愁情”的: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愁之长度;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写出了愁之深度;贺铸“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出了愁之广度兼有密度和长度;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写出了愁之重量;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愁有位置;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写出了愁有颜色。3.作家风格之比的,如婉约词风中柳永与苏轼之比:柳永穷尽一生、专业作词,“凡有井水处,皆可歌柳词”,为婉约词的创作和传播立下大功,但始终没有抬高词的地位;苏轼则扩大了词的题材并破除了“诗尊词媚”、“词为艳科”的偏见,真正提高了词的地位。还有如清代纳兰性德婉约词与宋代婉约词之比;李清照前期少女抒怀的青春活泼词风与后期国破家亡的愁情词之比;苏轼自己的豪放词与婉约词之比……4.原作与小说或影视改编的对比:比如温庭筠的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与影视剧《甄嬛传》对该词的化用之比;影视剧《甄嬛传》中《莲叶何田田》视频对古诗十九首中《莲叶何田田》的化用;元曲《西厢记》与后世戏曲如越剧《西厢》、黄梅戏《西厢记》的改编对比;《牡丹亭》与梁祝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虚实相间的艺术处理方式,可以对比探究;电视剧《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与原作小说的对比分析;蒲松龄小说《小倩》与电影《白狐》的改编之比……

(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延展探究

1.比如在讲到王安石的诗歌《明妃曲》时,可将该诗引起的文艺争鸣告知学生:对于“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这两句引发的争议由来已久,探讨汉恩、胡恩哪个深、哪个浅?明妃究竟乐不乐?由此争议启发学生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独特理解和个性探究。教师引导:对于这两句引起的疑问,在学生讨论后,可作以下归纳总结:首先,不存在胡汉恩深、恩浅的问题。对于“汉恩自浅胡自深”一句,是王安石巧用了古文常见的“互文”修辞手法,理解只能是:汉也好,胡也好,他们对我的恩情深也好浅也好,这些都不关键,我所在意的只是双方的心灵相惜。第二,从语法上看,“自”字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径自,任其、不管。同宋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中的“自”,是“空自、径自”,有一种自怜的感觉、无所谓的心态、无可奈何的事实。在汉室不被宠幸,后作“和番”礼物,无疑“汉恩自浅”;胡人“毡车百辆”、陪同皆胡姬,看似“胡自深”,可明妃“含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第三,“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用男女结合的“相知心”的表层含义暗喻君臣之义。明妃在汉室、胡地都不乐,没有和谁知心!在这种诉求上,昭君与王安石的身影已重叠不分,是作者借咏史怀古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2.在讲到陆游的《钗头凤》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陆游爱情悲剧,源于封建家长迫害!是母亲的夹击,使这对伉俪被迫离异!那么可以讨论:假如母亲和妻子同时掉进河里,男人先救谁?在婆媳矛盾这个千古悖论时,可以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也陆游的两难选择给予了理解与同情!3.讲解苏轼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我们对文本可以作以下赏析探究:上片着重表现的意象是什么?(是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表现怎样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任凭风吹雨打、苏轼依然慢步徐行、高歌吟诗,一个勇于挑战、无所畏惧、气定神闲的形象便矗立在我们面前。“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该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分析:“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任”字体现出作者不避风雨、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笑傲江湖的人生态度。

四、积极探索科学考评体系

针对目前不分具体专业、统一考试的简单考核方式,我们应积极改革、探索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应将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卷面成绩与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讨论、课下作业、论文答辩、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结合,逐步改变一张试卷定结果的传统考试局面。[4]结合我们院系的实际情况,应与专业接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名著改编、影视配音、校园采访、活动主持、视频拍摄等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权重,提升实践成绩幅度,兼顾体现我们地域文化特色的《品味鹰城》、《鲁山丝绸》、《三苏园》、《墨子故里》、《绿园家训》等栏目的主持、拍摄、编导、网络传播等工作。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由空间,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示与锻炼。[5]总之,由传统的注重书本理论的考核而转为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多项考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打破了传统的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简单方式,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实践人才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书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赤峰学院学报,2016(8).

[2]杨书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赤峰学院学报,2016(8).

[3]石贵舟,余霞.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转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22).

[4]曾德芳,王珺婷,骆新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第10篇

一、高职学院应培养“泛媒体、宽口径、大传播”的文化传播类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愈加多样化。新媒体的出现,文化传播教育的覆盖面由原先的新闻出版、报纸杂志、广播影视、广告印刷等延伸到网络传播等各方面,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媒体处处存在,人人皆是“记者”,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文化传播教育模式的调整,开设新媒体专业的高校不再把培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主要方向,而应培养一种泛媒体人才,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从社会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来看,文化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需立足于“大传播”基础之上,树立“文化艺术技术互动融合,学生跨专业跨年级协同实践,学生自主集成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理念。作为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文化传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应注重媒介特性和实用操作技能,按照岗位的职能及技能要求,以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及动手能力。

二、建立学用一体化的立体式文化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担负着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辐射、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文化传播类专业学生在对各种媒体传播信息时,他们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受到课程体系、校园媒介资源和实践平台的不够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少一种较深层次的综合知识。高职院校要站在大文化大传播教育的高度,整合专业资源、打破固有樊篱、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相近专业进行整合融通,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能够积淀底蕴、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通识类课程,完善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克服学用脱节现象,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建立学用一体化的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文化传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人才培养计划着手,对学生不同学年的实训教学进行合理规划,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双向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校、院两级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细组织和科学管理,保障文化传播类专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建立新的文化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文化艺术技术融合,围绕创意技术教育为主线,设计实施四层次教育课程,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融合互补,不断推进文化专业与数字媒体技术类专业的互动融合,致力于培养社会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文化技术一体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不同教学阶段,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大一大二时,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基本专业能力,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要打破专业界限,突出团队形式的协同实践,集成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创意创业团队的蕴育,充分发挥课堂外的互补功能。具体的做法是学校实现双导师制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专业课程结合职业学院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可以通过“1+1”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时,开设摄影摄像基础、新闻写作、播音与主持、影视鉴赏、计算机基础、数字视频技术、舞蹈、钢琴等课程。这期间,根据专业性质,选取相关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文化传播类职业特点和相关能力要求的感性认识,并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岗位的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学制学分安排

在培养文化传播类学生时,在大一期间应按文化传播大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基础性通识类课程,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整个过程规范有序。到大二可二次选择专业,在课程设计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在大传播理念下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在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学校可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通过对采编人员、活动策划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人才的需求特点,开设相关可供选择的理论课程,保证学生可以根据将来自己对就业岗位的预期,选择合适的课程群来获取相应学分,这期间学生的培养方法采用灵活有弹性的学分制,课程学分主要来源于三个模块: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课外创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修满学分即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采访能力、执行能力和编辑能力等实践能力,在大学三年中,文化传播类专业连续开设实践课程,开展跨专业综合性系列实践活动,打破专业界限,按职场岗位需求匹配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拉近学生与职场的距离,培养学生融合专业的创意创新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课程内容强调跨学科专业融合、互动碰撞、协同实践,包括活动、晚会的策划与设计、影视广告、数字影视作品拍摄实践、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设计与制作、影视作品配乐、音像制作与传播、MTV制作、手机铃声等。通过实践课程增强学生与职场衔接的综合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蕴育创业团队,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比如影视作品制作时,可由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音乐专业、写作专业学生共同完成剧本创作、分镜头台本设计、三维动态捕捉、录音、配音、后期制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学生应按岗位需要匹配跨专业综合实践,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播的创意创业基本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意识,在大三毕业设计时学生可以选择“活动策划+毕业论文+作品设计”等多元化的毕业考核方式,毕业设计选题尽量采用应用性强的选题,实习单位和专业老师参与学生的选题设计和毕业考核。

(三)制定学校、企业、学院三方联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院、企业三级管理模式,学校负责审核、检查计划的统筹和管理工作,学院负责实施具体的运行模式,企业对培养人才进行岗位实践考核。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制定由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三方联合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小组成员,专业教学指导小组主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专业领域的专家及学校的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将充分发挥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作用,从而为学校的文化传播类人才培养进行双重保障。

作者:杨雪单位: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

第11篇

摘要:针对目前我院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现状,结合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分析了我系该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认为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教学改革方面存在欠缺,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针对问题提出要重点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改革考试方法,建设第二课堂等方面完善新的专业体系建设。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六)重视科研,推行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在授课之余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报酬机制,出台评聘结合办法,深入发掘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奖励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调研

引言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特指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制度不断成熟,职业学校教师在教科研和实训的推动下,在教育教学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重点内容。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此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都相继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是“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1996年美国“教学与美国未来全国委员会”发表的《至关重要:美国未来的教学》,带来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阶段性转折。

21世纪以来,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从国家到省市级都在加大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这些内容一方面明确了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来源于对现状的把握和分析,我们试图通过调研准确把握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在评估和诊断的基础上,明确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的优势、不足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职业学校教师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据此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保障措施,完善和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

调研分析

1.调研方法

本研究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一手数据,调研以江苏职业学校为样本,选取了24所学校,每所学校发放100份问卷。江苏每个地区的我们都有代表性的抽取了几所学校,有办学规模大的,也有小的,有师资力量强的,也有弱的,有经济发达地区的,也有不发达地区的。在每个学校,我们选取了各个年龄段的、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专业的老师填写问卷,尽量避免系统偏差的产生。最后回收2284份问卷,去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268、和答案错误(如单项答案为多选)的问卷214份、连续几份问卷答案一致的疑似抄袭问卷4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798份。

2.问卷设计

问卷涉及四部分内容,分别是:教师基本信息、教师的专业化现状(从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来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教师满意度和期望。问卷有47个问题,其中46个选择题,以单选为主,最后一题为主观题。问项定量、具体化,方便教师清晰的了解题目并准确的回答,避免模糊的、追溯时间过长的、抽象的问题。通过请专家讨论和在本校进行前测,修改数次后定稿问卷。

3.数据分析

(1)教师基本信息分析。

我们对教师的性别、教龄、学历、专业、职称、是否专职以及学校所在位置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男性比例占41%,女性比例占59%,职业学校女性比男性稍多,符合学校女性教师较多的客观情况,但基本均衡。教龄结构上,5年以下教龄的占21%,6年到10年的占31%,11年到20年的占32%,20年以上的占16%。可以看出,20年以下的占到了80%以上,6年到20年的占60%以上,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较多。

学历结构上,以本科为主,占80%以上。硕士14.6%,博士极少,占0.5%,专科极以下也较少,占2.4%。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态势。任教学科上,文科和工科较多,各占30%以上,理科较少,占23%。职称结构上,教授极少,讲师和助教总共占80%左右,副教授或高讲占22.4%,总体职称较低。我们的调查对象以专职教师为主,占92%,但也兼顾到了兼职教师的声音。调研学校中苏南占44%,苏北占56%,基本均衡。如表1所示。

(2)老师专业化现状。

①专业知识

对社会文化知识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62%,对教育学知识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76%,对专业技术知识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62%。由此可知,教师在知识储备比较丰富,无论是社会文化、教育学还是专业知识,都较丰富。但对于行业前沿信息,了解的占58%,不了解的占42%,基本上一半对一半,这一块知识是教师缺乏的。

②实践技能。

70%的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教龄11-20年的教师参加调研最多,5年以下教龄教师参加调研较少,他们对行业知识了解也少。75%的教师没有企业兼职经历,49%的教师没有参与调研企业,只有9%的教师在岗前培训时进行了工作场景实训。而技能证书79%的教师都拥有,并且中级以上的占69%。由此看出,教师普遍不缺技能证书,但是缺乏一线的工作经验,技能证书和实际技能之间是有差距的。

③实践技能。

多媒体运用状况较好,72%的教师经常使用,较少及从未使用的占28%。参加教学竞赛省级以上的占37%,53%的参加校级及以下,90%参加过竞赛,10%未参加过。91%的学生有学习兴趣,这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是能吸引学生的。77%的教师经常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做得比较好。80%的教师在去年一年开过公开课,情况良好。97%的教师都对课堂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过程设计会用和精通的占88%,大部分教师有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但精通的只占20%。

④科研能力。

参加多次教材编写或教具开发的的才16%,从未参加过的占51%,33%的参加过一次,教师参与教材和教具开发普遍不足。近5年92%的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教师普遍有参加科研,课题研究的主力是6-20年教龄的教师,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参加较少。近五年70%的教师都有发表教育论文,近五年74%的教师有发表专业论文,基本上三分之二的教师在近五年里有发表专业论文和教育论文,但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没有进行教学研究与专业研究,没有。教龄6-20年的教师是的主力,5年以下教龄的老师最少。61%的教师没有在核心杂志上,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样本里没有发表专业论文的教师全是苏南的教师,苏北教师全部有发表专业论文。

(2)老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60%的老师认为校本教研的效果较好和很好,认为一般的40%。对只有24%的老师对学校帮助其个人成长表示满意,61%认为一般,15%认为不满意。教师在业务上最大的期待是改进教学效果,然后是理论水平。35%的教师尝试过教学改革,且效果好,49%尝试过,但效果不理想,17%想尝试却不知道如何进行。从调研数据看,苏南的教学团队交流比较多,苏北的教学团队需要更多的交流。教师认为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是校外进修培训和校内外教研活动。然后是教学团队和校本培训。苏南教师学科专业发展从教学团队里得到帮助较多,苏北相对苏南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学团队里得到帮助较少。目前教研室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交流和整合教学经验、资源,专业引领的作用较少。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对个人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分别是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和教学团队。教师认为校本教研的效果一般,苏北的效果更差一些。不管哪个教龄的教师对自己作为专业教师的满意程度一般。其中,苏南教师比苏北教师对自己作为专业教师的满意度要高。

教师对校本教研提出的问题主要在这几点:

①形式化严重, 缺乏主题,缺乏与行业、学生需求的结合,实效性不足;

②希望多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多给年轻教师机会,多点校外交流;

③未能形成统一的教学团队,团队合作欠缺,缺少校外交流研究;

④投入费用、资金少;

⑤师资力量不足,领导重视不够;

⑥教师工作量很大,班主任工作、竞赛等活动过多,无法静心教研;

⑦教本教研中“研”不足,缺乏理论学习,专业性不强,缺乏课题研究;

调研结论与建议

1.调研结论

(1)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第一,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具备基本实践技能。无论是社会文化、教育理念还是专业知识,教师普遍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知识存量。教师普遍拥有职业技能证书,具备职业教育的资格和基本能力。

第二,教师掌握并熟练应用教学技能,普遍参与科研。多媒体运用熟练,普遍参与教学竞赛和开设公开课,并能进行及时教学评价,课程目标明确,掌握教学过程设计技能。

第三,校本教研的效果得到充分肯定。教师认为,学校对其个人发展帮助最大的是校本教研,然后是教学团队和校本培训。目前,教研室发挥了交流和整合教学资源的作用。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第一,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大部分教师都没有企业全职和兼职经验,对所在专业的行业知识欠缺。特别是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缺乏行业前沿知识,缺乏科研。

第二,校本教研对教师发展作用重要,但却流于形式。教师反映教研活动多,但活动内容与教师需求脱节,缺乏对行业知识的“研”,对学生问题的“研”,对专业教学的“研”。

第三,针对教师发展的培养系统性不足。教师反映各种培训层出不穷,相关竞赛目不暇接,不缺培训。但培训内容重复,培训形式单一。教师希望各部门能统一培训内容,系统化培训。

(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期待。

教师在业务上最大的期待是改进教学效果。学校对个人发展最有效的帮助是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和教学团队;希望多去企业实践,多给年轻教师机会;让教师少参加其它活动,静心教研。上述内容如下图所示。

2.建议

(1)加大教师企业实践的支持力度。

由调研可知,教师欠缺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虽然普遍拥有职业技能证书,但仍然缺乏专业前沿知识。学校需要提供机会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特别是对教龄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让教师参与一线实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教材和教具的开发,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和交流,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5年以下教师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鼓励教师发表更高质量的文章,而不是追求文章的数量。

(2)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作用,突出“研”。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研、培训以及科研,然而,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中未充分发挥其管理和服务功能,在教研、培训和科研方面只是简单的上传下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研室主任年轻化,其本身的专业内涵有待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作用,需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让学科带头人在教研活动中引领专业问题探讨,教学问题探讨,分析学生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突出“研”的特点。吸收行业专家参与,深入的对教学和专业问题进行沟通和学习。加强校本培训的经费支持,结合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培训,有的放矢,避免形式化。建设教学团队,加强团队交流,帮助教师成长。

(3)系统化教师的培训,减少无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