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交通规则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春节是走亲访友的高峰期,也是各类交通安全事故多发期,希望同学们在寒假期间遵守交通法规,外出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骑车要在人行道靠右边行使,严禁在路上骑车追逐打闹。注意乘车安全,不要乘无牌无照的车,不要乘拥挤的车。若发生交通事故,要想法及时通知家长,并拨打120及时实施抢救。
2、老师和家长每天最惦记的就是你们的安全。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死于非命,给家庭带来了不幸,给父母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因此,同学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懂得安全的重要意义,做到:安全第一,从我做起;安全第一,从小事做起。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人人讲安全,保证人人都安全。
3、正确燃放烟花爆竹。接近年关,烟花爆竹大量上市,一些“三无”劣质产品偷偷上市,同学们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最好能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正规的经销处购买。在燃烧鞭炮、焰火时,要由家长陪同,要在宽敞地方放,不要对准人放,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严防伤害事故发生。
4、防火、防气、防电。我们每天都可能会与火、与电、与煤气打交道,同学们要了解有关知识,在生活中要注意消除水、火、气、电等存在的隐患,做到不玩火,注意防火,若遇到火警时要知道及时拨打119报警。不玩电,不私自拆装电器防电注意用气安全,防煤气中毒等。去冬今春,降水极小,近期气温回升,加之我镇山上路况进一步改善,上山游玩人员明显增多,春节将至,上坟烧纸现象也将骤增,野外用火概率增加,风干物燥,森林防火形势严峻,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层层落论文实森林防火责任制,要求学校加大森森防火宣传及安全教育的力度,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为此,我校已经下发了《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同学们假期不要在地里玩火,严禁在柴禾堆旁燃放烟花爆竹、上坟烧纸、烧荒燎堰、杜绝带火种外出现象。
5、监控文化生活,严防精神污染。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诱惑力,长时间沉溺会导致人际交往、简历适应能力的下降,会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甚至犯罪或消极自杀。所以希望同学们要远离网吧,不登录不健康的网站。也不要涉足营业性电子游戏室、台球厅、录像厅、卡啦ok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听、不信、不传、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抵制活动。不购买、不借阅内容不健康的书刊、报纸、光碟、录像带不看低级趣味的电影、电视。多读健康的书刊,多看乐观的节目。要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简历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6、不到池塘、河湾、水库,若发生事故,要大声呼救。
7、出门必须和家长打招呼,并按时回家。不准夜间9点以后在外玩耍,夜晚不得单独出门,更不能在外过夜,彻夜不归。
8、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提高鉴定警惕,谨防上当受骗。遇有紧急情况,要见义勇为,智慧取胜,避免力敌不过反而危害自身现象的发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要合理饮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食品,每个同学在假期中要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居,多锻炼,预防疾病侵染,提高身体素质。
10、同学们在家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和参加有益的简历实践报告活动,制定好寒暑假学习计划,认真完成寒暑假作业,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感,看一部好电影,学唱一首好歌,做一件好事,当一天家长,体验一下做父母的辛苦,并做好记录或日记。
摘要:道路交通发展至今,在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难以回避的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虽然难以回避,却不是不可预防并避免的。对此,细分析导致交通事故的现实原因,并力图从中寻求有效规避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交通肇事 道路安全意识 立法与执法力度 事故紧急救援系统
一、人的因素及法律上的不利评价
(一)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法律意识淡薄,不论是肇事者,还是被害人,因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章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占事故发生率的50%以上;因对法律认识不足,在事故发生后未及时报警而擅自离开现场或破坏现场,未有效保护现场并设置安全提示标识等非法或不当行为导致量刑加重。
(二)驾驶员驾驶技能的高低、驾驶员持续驾驶时间、行驶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主因。
2012年2月3日,付某驾驶无证无牌摩托车沿西后线行驶时与行人霍某相撞,霍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注:无视法律法规,无证驾驶无牌车辆,导致一人重伤即可构罪)
2012年1月15日9时30分许,陶某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车牵引挂车沿国道由西向东行驶时与横过马路的赵某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年仅7岁的小学生赵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陶某弃车逃逸。(注:首先,肇事者对其逃逸行为的严肃后果认识不足,事故发生后弃车逃离现场,虽未破坏现场,但在其应当且有机会报警的情况下而未报警,客观上形成逃避法律追究的事实而认定逃逸,致使刑罚加重。且因其逃逸行为,投保的商业险保险公司主张对其免责,从而加重了对被害人进行经济损失赔付的负担。另外,被害人属未成年,在监护人未尽职履行监护义务的情况下致使被害人脱离了监护人的控制,且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的不当行为,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诱因,存在一定的主观过错)
由上述真实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查的认识到,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章行为,有的是因为驾驶员引起的,有的是行人引起的。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违章并道、盲目开快车对交通标志、标线视而不见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酿成重大事故,追悔莫及为时已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行人翻越防护栏杆、横穿马路的违章行为,不仅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更是导致事故频发的罪恶之源。
二、车的因素
车辆的适行状态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客观条件。车辆本身的安全设计、安全性能、制动系统以及在车辆投入行驶之前对车辆进行的必要安全保养与检查,都与安全行驶息息相关。
三、其他因素
(一)道路因素。道路的通畅适行,是安全驾驶、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客观前提。对道路进行必要的维护,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安全防护及监测,有保障安全驾驶,维护良好的交通环境,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包括道路交通设施、通行条件的社会环境,也包括天气、气候、嗓音、废气污染等自然环境。据统计,雨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比晴天要多20%以上,也就是说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
(三)立法与执法方面。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正处于日趋完善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有些行为由于法律的空白而无法用法律进行评价的情况。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地区对安全影响比较大的交通违章事件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执法警力仍然不足,偏远以及落后地区交通活动处于乏人问津的自由状态。警力分配不合理,出现有的路段警力过于集中,而有的路段却疏于管理的情况。
(四)管理手段方面。专业交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水平低下,对道路交通科技的投入远不能达到普遍覆盖所需的水平,存在许多盲点。
一、要加强道路安全教育、提高道路安全意识
(一)交通安全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培养广大中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介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普及道路安全知识,提供必要的现实案例,以案说法,使广大群众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后果,进而提高道路安全意识及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对违章行为进行有效地抑制,是降低甚至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率的最有效的对策。
另外,驾驶员交通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所以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对驾驶人员的安全驾驶行为进行及时的监督与约束极为重要。
二、保障道路适行安全,例如,在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时考虑交叉通量、交叉口安全度及相信路段安全度,使其设置更科学更实用更有效;定期维护及时清洁风险提示标识,使其有效发挥其安全行驶的提示作用等。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道路安全行驶的原因。
三、加大对道路交通科技设施的投入,有效应用各种先进的通讯设备、视频监视系统,在各级交通警察系统建立事故数据管理系统,及相应的事故报警系统以及时、快速应对事故的处理,力图将事故的危害后果降至最低。
四、加大相关立法及执法力度
(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就相关交通法律法规漏洞及操作力较差的法律领域进行科学调研分析,尽快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时代对法律的需求,更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
(二)切实加强对车辆的管理,严格执行当地的报废车辆标准,禁止不符合条件的破旧车辆上路,严格限制低速车进入高等级道路,加强对道路设施的管理,严禁违法占用道路、破坏道路附属设施建立驾驶员违章记分制度,对驾驶员的违章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加大对交通违章的惩罚力度,强化 交通法规的威慑力,对严重违章、不接受处罚的事故责任者或者肇事者坚决予以法律制裁。
五、加快建立事故紧急救援系统。有关研究表明,40%死亡人员是因为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救助而死亡的,从美国交通安全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缩短事故后时间,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过程中的伤亡以及伤害程度。在这个意义上,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半小时被称为“生命黄金半小时”,对挽救交通事故受害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我国已有少数地区建立起交通事故紧急救援通道,但是多数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还没有建立起该救援通道,有关部门应尽快做好该项工作[2]。
六、设立公益救援基金,在个人无力救助或个人能力远远达不到基本救助需求的情况下,为不幸遭遇交通事故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帮助,解决其亟待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尽量减轻其遭受的事故创伤。
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有效地预防、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由我做起,由不违章做起,为自己,为家人,珍爱生命,远离事故!
参考文献:
大家好!
从明天开始,同学们就开始放寒假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老师有的还要参加继续教育;有的老师要准备下学期的新课了,同学们,你们说,我们的老师辛苦吗?我建议大家一起对老师们一学期的辛勤劳动表示真诚的感谢。让我们一起对老师说,老师,谢谢!一、二、三,一起说:老师,谢谢!
一学期来,我们的老师积极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王寅霞老师的论文获江苏省一等奖;朱庆平老师和鲍丽芳老师论文获江苏省二等奖;马惠镇珍老师论文获江苏省三等奖;陆花老师论文获苏州市二等奖;姚云老师论文获昆山市一等奖;王炎老师、朱莹老师、林英老师论文获昆山市二等奖。还有很多的老师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说了。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的努力下,部分同学及集体在各级争先创优活动中获得了满意的成绩。我校男子手球队获苏州市团体第二名,男子小足球获昆山市第一名,游泳获昆山市第一名;庄子杰、周正、周天予、陆明睿、孙浩清、谈正源、获《小数报》一等奖;李姿悦、王鲁川、陈诚获《小数报》二等奖;陈诚同学还获综合竞赛二等奖;马文辉、王鲁川、朱鸷获综合竞赛三等奖……
本学期里,许多班级在老师的精心管理下、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年级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在此予以表彰。他们是:一(2)班、二⑵班、三⑵班、四⑶班、五(1)班和六(1)班;获得“卫生示范班级”的是:一5班、二1班、三2班、四2班、五2班、六4班;获得“公共环境模范班级”的是一3班、二4班、三4班、四4班、五3班、六2班。这学期,我们每个班级有一些同学被老师初评为“三好学生”和“文明学生”,被评到的同学,说明你们只是通过了这次老师对你的考核,只有再通过下一个学期的考核,你们才有可能成为正式的“三好学生”。希望这次被评到的同学不放弃,继续加油。
在这里,我们向被表彰的同学和班级表示祝贺,希望你们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希望大家以优秀学生和先进班集体为榜样,人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优良成绩。
从今天下午开始,我们每位同学将怀揣着收获的果子和新年的梦想,进入充满诱惑的寒假生活,跟着家人出趟远门旅游、走亲戚;拉着妈妈的手去商场买一件心仪已久的新衣服;和同学一起酣畅淋漓地踢一场球;窝在暖暖的被窝里睡一回懒觉;还有去看看乡下的爷爷;还有很多很多,感觉时间都分配不过来了。是的,同学们,寒假生活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充满幸福和快乐,老师也和你们一样。但是,我们不能只顾高兴而忘了我们的“责任”,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
一是要保证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要在大人的指导下用火用电用气等,不做危险游戏、不吃不洁食品,不轻信陌生人教唆。
二是要成为大人喜爱的好孩子。寒假期间,家长们还是非常忙碌了,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你,所以你们要学会体谅父母,照顾好自己,使父母放心;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你们要举止文明、活泼大方,使父母称心;和父母长辈在一起,你们要主动参与做家务、招待客人,使父母舒心。懂事的孩子人人爱。
三是要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与自己的年龄一起长大。每个假期,学校大队部都会向同学们提出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要求,这实际上是为同学们在假期里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指明了方向,希望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实践。我们相信,社会实践活动一定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四是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25天的寒假生活,怎样过得开心、满意又有意义?我想每个同学都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列出一个计划,然后按计划行动。2月8日是同学们回校报名的日子,我们希望这一天每个同学带着你寒假的喜悦和收获,高高兴兴来学校,和老师同学开始一年新的学习生活。
同学们,感谢你们,时刻牢记自己的是开实小的学生,热爱学校,并使学校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感谢你们,热爱学习、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使学校的各项活动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收获多多;感谢你们,张弛有度、文明守纪、自觉自律,使2009年的学校生活一路平安、一帆风顺;感谢你们,持之以恒、刻苦训练、敢于竞争,在各项比赛中成绩辉煌,为学校争光添彩;感谢你们,纯洁美丽、活泼可爱、善解人意,在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里,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幸福;
内容提要: 在日本,交通事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交通事犯是指以交通工具为手段或者对象的刑法上的犯罪,而广义的交通事犯则是指除了狭义的交通事犯以外,还包括要对其科处刑罚的违反交通规则等情形。本文主要以狭义的交通犯罪,即交通事犯中的不作为犯为考察对象,同时也将涉及到广义的交通犯罪,重点围绕交通事犯中的交通事故与不作为犯、轧逃与不作为犯以及违反救护义务罪与违反报告义务罪的关系等问题,并结合司法判例展开讨论。
引言
所谓(交通事犯),是指以交通工具为手段或者对象的刑法上的犯罪,例如,犯了危险驾驶致死伤罪(第208条之2)、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罪(第211条)、遗弃罪(第217—219条)等罪的情形即是。但是,这些都是狭义上的交通犯罪,广义上所称的(交通犯罪)则除了交通事犯以外,还包括例如道路交通法上的违反限制速度罪(道交法第22条第l项、第118条第1项第2号、同条第2项)这样的、要对其科处刑罚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形。{1}(P79)本文虽然是以狭义的交通犯罪即交通事犯中的不作为犯为考察对象,但是,很多交通事犯,特别是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罪(以及新设立的危险驾驶致死伤罪),都以违反道路交通法而构成的犯罪为原因甚至前提,并且,在交通事犯中也往往发生违反救护义务罪(道交法第72条第1项前段、第117条、第117条之3第1号)、违反报告义务罪(道交法第72条第1项后段、第119条第1项第10号)之类的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鉴于此,本文也将涉及到广义的交通犯罪。
一、交通事故与不作为犯
1.作为与不作为
在交通事故的场合,其行为很多可以视为作为与不作为的混合形态。例如,在应当以时速40公里行驶的地方却以60公里行驶,以致无法避免与小巷子中跑出来的小孩子相撞(高速驾驶事例),关于这种情形,如果着眼于(以60公里行驶了)的话,就属于作为;而如果着眼于(没有减速至40公里)的话,就成了不作为。同样,在十字路口显示红灯时,不停车而继续行驶,因而与其他车辆相撞的场合(红灯事例),如果着眼于(驾车驶入了十字路口)这一点来考虑的话,就是作为;而若着眼于(尽管是红灯却没有停车)这一点来考虑的话,就成了不作为。
可是,如果侵害法益的行为是作为的话,那么,所有人的行为都成了刑法禁止的对象。与之不同,如果侵害法益的行为是不作为的话,那么,惟有具有作为义务的人(处于保障人地位的人)才可能成为行为主体。由此,相关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在刑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P81)虽然(作为)是指实施一定的身体运动,而(不作为)是指没有实施(被社会所期待)的一定的身体运动,但是,如上所述,人的同一行为也会由于各人观点的不同,既可能被评价为作为,也可能被评价为不作为。例如,一边对落水的儿童袖手旁观,一边站着继续和邻人谈话,而儿童最终溺死了(溺死事例)。在这一场合,如果在站着谈话这一点上寻求成为基准的一定的身体运动的话,那么,行为人的行为就是实际上继续站着谈话的“作为”,而如果在(被社会所期待的)救助行为这一点上寻求成为基准的一定的身体运动的话,那么,行为人的行为就成了实际上没有实施救助的“不作为”。但是,在刑法上,是一定的身体运动对侵害法益(反过来说的话,就是对法益的保护)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例中,毋庸置疑,“救助行为”是具有刑法意义的身体运动,因此,“没有救助”(不救助)这一不作为才是该事案的行为样态。即使对被视为作为与不作为的混合形态的事案,也必须从刑法的视点上将行为的态样确定为作为、不作为中的某一个,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刑法的评价。
关于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别,虽然在学说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标准,{2}(P85)但是,在把通过“作为”而犯的罪理解为(作为犯)、把通过“不作为”而犯的罪理解为(不作为犯)时{3}(P224),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别这一问题就成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区别问题。而关于区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标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一是从规范论的角度加以分析;二是从法益论的角度加以分析。第一种观点是根据被违反的规范的形式来区分二者,即在违反(不得做……)这种禁止规范时,成立作为犯,在违反(必须做……)这种命令规范时,则成立不作为犯。{4}(P137)但是,禁止规范也往往由不作为来侵害(不真正不作为犯),并且,命令规范也往往由作为来侵害(不真正作为犯),因此,不能采取规范论的立场。由此,采取假定不存在行为人,法益状态又如何发生变化这种方法进行考察的第二种立场是妥当的,即把那些法益状态在行为人实施行为之后才变得恶化的情形确定为作为(犯),而把那些没有使正在趋向恶化的法益状态变好的情形确定为不作为(犯)。{2}(P87)
不过,就本文所研究的交通事犯而言,由于很多交通事故是因驾驶人员的过失引起的{5}(P46),所以,特别成为问题的,是过失犯中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问题。
2.过失犯与不作为犯
在新过失论中,倾向于根据前述第一种分析思路,把过失行为认定为是由违反命令规范的不作为所构成的。{6}(P177)例如,在高速驾驶的事例中,按照新过失论,将过失行为理解为从时速40公里行驶的标准中脱离出来、没有减速至40公里这种具有(疏忽)的行为,也即把过失行为认定为违反(必须减速至40公里)这种命令规范的不作为。但是,从时速40公里的标准中脱离出来这一点即使是表明驾驶人员实际上以60公里的时速行驶的“作为”是使结果发生的危险行为的材料,没有减速至40公里的“不作为”本身也并不能成为过失行为。{7}(P193—194)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无论是在已经减速至40公里的场合,还是在完全没有进行任何驾驶行为的场合,都同样没有产生结果。因此,过失行为的实体仍然还是要到以时速60公里这种具有危险性的速度行驶了的“作为”上来寻求。{8}(P47—48)而且,这个问题与新过失论要求注意义务的内容是(结果回避义务)紧密相关。{8}(P44)
结果回避义务意指(应该为避免特定结果而应当采取在社会生活上必要的措施的客观义务)。但是,对把结果回避义务理解为注意义务的内容的新过失论而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有关注意义务产生根据的问题。并且,作为奠定注意义务基础的根据,所举出的是各种行政取缔法规,其典型是道路交通法上的交通规则。在判断交通事犯的违法性时,新过失论重视行为人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因为交通规则通常要为谋求交通安全而命令驾驶人员实施一定的作为,所以,新过失论认为,违反交通规则(命令)的不作为,同时就是违反结果回避义务的不作为,便构成了过失犯。但是,在高速驾驶事例以及红灯事例中,假若驾驶人员具有故意的话,那么,将其行为认定为作为犯恐怕是没有异议的。是作为犯还是不作为犯,故意犯与过失犯都应当根据共同的标准来判断。因此,不应当把在故意犯中认定为作为犯的行为,在过失犯中认定为不作为犯。在这一点上,将过失犯理解为不作为犯的新过失论尚残存着根本性疑问。
与此不同,如果是从以旧过失论为前提并且与违法性本质相关的法益侵害说的立场来考虑的话,那么,由于刑法是为了有助于保护法益的,所以,也必须与法益相关来理解作为和不作为{2}(P87)。这样的话,在高速驾驶的事例中,由于是以时速60公里驾驶这种身体运动(作为)才侵害了法益,或者说才产生了侵害法益的危险,所以,其行为样态是作为犯。同样,在红灯事例中,也是由于尽管是红灯却把车驶入十字路口这种身体运动(作为)才引起事故的,所以,仍然构成作为犯。无论是高速驾驶事例还是红灯事例,其犯罪构造均与前述溺死事例不同。在后者的场合,是已经产生了危险,要对没有避免这种危险的不作为(不救助)问罪。
二、轧逃与不作为犯
在不作为形态的交通事犯中,成为问题的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轧逃)。不过,在此,与下文要提到的(伴随转移的轧逃)不同,仅就轧逃属于不作为形态这一点而言,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见解的对立体现在轧逃行为构成什么罪这一点上。可以考虑的罪名,除了道路交通法规定的违反救护义务罪、违反报告义务罪(前面已提到)之外,还有作为刑法犯的杀人罪(第199条)和遗弃罪(第217条—第219条)。本文试以刑法犯为中心,考察其成立与否。
1.单纯轧逃
在驾驶人员肇事并使被害人受伤后就从现场逃跑的(单纯轧逃)的场合,并不是行为人从现场(逃跑)的“作为”,而是(不救助)被害人的“不作为”,才没有避免被害人的生命、身体所遭受的危险或者说使其所受的这种危险增加了。因此,驾驶人员的行为态样属于不作为,这一点并无疑问。问题是,对于这种场合中的驾驶人员,除了道路交通法上的违反救护义务罪和违反报告义务罪之外,是否还成立基于不作为的杀人罪乃至(保护责任者)遗弃罪之类的刑法犯。
(1)杀人罪的成立与否
首先,有见解认为,即使是单纯的轧逃,在逃跑之时,如果行为人认识到被害人死亡的话,就应认定不作为杀人(未遂)罪的成立。其中,多数看法在肯定不真正不作为犯中存在作为义务时,强调了行为(不作为)本身的违法性(从行为无价值论角度分析)。例如,有见解认为,由于(行为人不仅认识到了被害人有死亡的危险,而且具有竟然利用该危险状态、置被害人于死地的意思),所以,可以把放置有死亡危险的人不管的行为与杀人行为同样看待{9}(P199、P201)。但是,关于犯罪的属性、程度,与作为犯(积极地引起危险的行为)相比,不作为犯(对既存的危险消极地不予避免的行为)在客观方面是不充分的,为此,就强调恶的意图、动机,用主观方面来弥足不作为犯客观方面的不充分,恐有不当扩大作为义务的范围之嫌。说到底,对结果发生的主观意欲,只是一种主观的违法要素,如果用它来强化不作为的违法性的话,就会陷入心情刑法,恐怕是不妥当的。还有见解认为,由过失的先行行为设定了被害人死亡的因果流程时,就与作为存在构成要件上的等价值性。因此,只要具备了杀人的未必故意,那么,就成立不作为的杀人罪。{10}(P157—158)(P72)这一看法意在通过在先行行为(作为)中寻求原因力,而把不真正不作为犯纳入本身便具备原因力的作为犯之中。但是,不作为是没有实施被社会所期待的作为,因此,在(不真正)不作为犯中,当然就要求有不同于作为犯的独特逻辑。另外,即使先行行为的确有可能成为作为义务的产生根据,但是,与扑杀、刺杀、绞杀、射杀之类的“作为”的情况下的危险性不同,从不救助(不避免死亡的危险)这种不作为本身所具有的危险性的程度来看,在形式上由先行行为中导出作为义务,再以具备杀人故意为前提,直接认定成立不作为的杀人,是有疑问的。{11}(P96、P77)
(2)保护责任者遗弃罪的成立与否
多数说认为,即使是单纯的轧逃,也成立基于不作为的保护责任者遗弃罪(第218条)。也就是说,认为保护责任者具有基于保护责任的一定的作为义务,因而,违反该义务的不作为也构成犯罪。{12}(P59)在此基础上,多数说指出,由于在肇事的驾驶人员(行为人)身上产生了保护责任,并且,作为保护责任者的行为人遗弃了被害人(基于不作为的弃置),因此,成立基于不作为的保护责任者遗弃罪[1]。
问题是,产生保护责任的根据是什么,对此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道路交通法要求驾驶人员履行救助伤员的义务(第72条),以此规定为根据,便直接推导出保护责任者遗弃罪中的保护责任,从而认为由置去(不作为)也可成立保护责任者遗弃罪[2];另一种看法认为,在汽车的驾驶人员因过失撞到行人并使之受重伤的场合,基于该过失的先行行为便产生了对被害人的保护义务。{12}(P63)在这些看法中,是把一般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保障人的义务)理解为保护责任者遗弃罪中的保护责任。因而,在与刑法第218条的关系上,基于法令以及条理(先行行为)而被确定具有作为义务的行为人(保障人)同时也是保护责任者。
的确,(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保障人)和保护责任者遗弃罪中的(保护责任者)都是一种身分。但是,二者的性质不同。前者将违反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作为义务的不作为与基于作为而实现的构成要件置于相同地位,是所谓(构成的违法身份)。与此不同,后者基于原本是父母与子女、夫妇等保护共同体的地位而产生,这种行为人由于实施遗弃行为就要承担较单纯遗弃罪(第217条)更重的责任,是所谓(加重的责任身分)[3]。就后者来说,为了确定保护责任的成立,在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必须存在足以排除第三人介入的紧密的保护与被保护的生活关系。然而,在单纯轧逃的场合,不能认为在作为行为人的驾驶人员与作为被害人的其他交通参与者(例如行人)之间存在能够肯定保护责任这种程度的保护与被保护的紧密生活关系。
(3)单纯遗弃罪的成立与否
因此,即使认为基于先行行为而产生了行为人应该救助被害人的作为义务,行为人的不作为因违反了这一义务而构成违法,结果也要认为行为人并非立即处于保护责任者的地位。如果这样的话,接下来有必要考虑行为人是否不构成第217条的单纯遗弃罪。关于这一点,通说认为,第217条不包括不作为犯,从而否定了单纯遗弃罪的成立。但是,如果对第217条与第218条前段的法律条文加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二者的行为都是(遗弃),其间在词句表述上并无差异,并且,两罪的保护法益是一样的,罪质都是针对生命、身体的危险犯。因此,如果第218条的(遗弃)中包含不作为形态的话,那么,把第217条的(遗弃)也解释为包含不作为就是理所当然的。{13}(P44.)(P8)在单纯轧逃的场合,行为人把被害人放置在现场(弃之不顾),就违反了(应该救助被害人)的作为义务,因此,可以认为是纯粹地遗弃了被害人。{14}(P88、P90、P274)
在认为单纯轧逃成立单纯遗弃罪的场合,成为问题的是,本罪与道路交通法上的违反救护义务罪之间的罪数关系。通说认为,救护义务只不过是为了交通安全而形成的协助警察的义务,因此,把违反救护义务罪仅仅解释为行政犯(在这一场合,两罪之间属于观念的竞合)。但是,这样的理解无法说明为什么违反救助义务罪的法定刑(上限是惩役3年)比单纯遗弃罪的法定刑(上限是惩役1年)更重的理由[4]。因此,为了合理地说明二者在法定刑上的差距,就不得不把违反救护义务罪解释为是除了道路交通安全之外,也把受伤者的生命、身体安全作为保护法益加以规定的犯罪。{15}(P60)这样,就应当把违反救护义务罪看成是考虑了轧逃事犯的恶劣性质以及行政取缔目的的单纯遗弃罪的特别加重类型。由此,恐怕应当把二罪的关系解释为法条竞合[5]。
2.伴随着转移的轧逃
肇事的驾驶者虽然打算救助受伤者并且将其抱到自己的车上后离开了现场,但是,却在中途放弃了救助意思,把受伤者弃于别处。关于这种(伴随转移(移置)的轧逃),其行为态样是否属于不作为原本就存在问题。行为人的转移行为是基于一定的身体运动的,如果着眼于此的话,就能够把行为人的行为看作是作为。此外,学说中也有见解认为,虽然在伴随转移(移置)这种作为这一点上,上述情形与不作为并不相同,但是,在转移(移置)本身并没有直接地设定死亡的原因这一点上,上述情形也与作为犯中的作为有所不同,因此,上述情形属于既不同于作为,也不同于不作为的(第3种类型的行为)。{15}(P63)但是,暂且不说由转移行为才使法益侵害的危险现实化了,或者使最初的危险飞跃升高的情形,在由先行的交通事故已经产生了危险、应当予以立即救助的通常的事案中,伴随转移的轧逃恐怕也应当构成不作为犯。其原因是:在没有实施社会所期待的救助活动(一定的身体运动)的行为(不作为)这一点上,单纯轧逃与伴随着转移的轧逃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二者有不同的话,恐怕是体现在对行为人课以的作为义务的程度、有无保护责任以及因此而成立的犯罪类型上的不同。
(1)杀人罪的成立与否
认为即使是单纯轧逃也可能成立杀人罪的观点自不待言,即便是进行消极解释的观点一般也认为伴随转移的轧逃具有成立(基于不作为的)杀人的余地。的确,在伴随转移的轧逃的场合,不能否定的是,往往由于行为人把被害人转移到了更加难以救助的场所,这就提高了受伤者死亡的危险。但是,客观地看,并非所有的转移行为(遗弃行为)都产生了只能被评价为杀人行为的高度危险性,因此,仅仅以接受受伤者的行为(转移行为)以及存在杀人故意,还难以给杀人(未遂)罪的成立奠定基础。要认定杀人罪的成立,把被害人转移至另一场所,并且加以放置的行为必须具有足以被评价为杀人行为的高度危险性。
首先,在开始实施遗弃行为时致人死亡的危险性并不大的场合,要认定杀人罪的成立,转移行为必须导致受伤者出现冻死、溺死、窒息死亡之类的情形,即转移成为受伤者死亡的决定性原因。{15}(P63)也就是说,在这种场合要成立杀人罪的话,就必须实施了把被害人弃于海里或者远离人烟的山里之类的行为,需要能够把转移行为评价为作为。因此,在对生命的危险并不大的场合,对遗弃行为并不能成为导致死亡的决定性原因的事例,不能认定为(基于不作为形态的)杀人。其次,在事故发生时已经产生了被害人死亡的高度的盖然性的场合,以存在杀人故意为前提,可以认为能够成立基于不作为的杀人。其理由是,在肇事当时,如果属于不立即把被害人送进医院就来不及抢救这种存在对被害人生命的高度危险性的情形,那么,行为人就通过转移行为而形成了对被害人的排他性支配,就积极地剥夺了第三人救助被害人的最后机会。
(2)保护责任者遗弃罪的成立与否
与单纯轧逃不同,在肇事时并没有产生大的危险的场合,伴随转移的轧逃行为也有可能成立保护责任者遗弃罪[6]。的确,在没有对受伤者采取任何的救护措施,只不过是仅仅将受伤者抱上自己的车,运至他处后置放这种场合,由于没有接受救护,并且,排他性支配关系也较弱,所以,认为存在保护责任是有疑问的(不过,作为义务已经产生了)。尽管如此,至少在驾驶人员想要救护受伤者并将其抱人自己的车内、向医院驶去,却在中途放弃救护意思,将受伤者放置在他处这种场合,由于行为人通过接受行为而将受伤者置于自己的管理之下,排除了第三人的介入(排他性支配),即便这只是暂时的,也与被害人之间产生了紧密的保护关系,所以,恐怕也还是认定成立保护责任者遗弃罪为宜。{16}(P166)
三、违反救护义务罪与违反报告义务罪的关系
道路交通法第72条第1项规定,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辆等的驾驶人员负有救助受伤者的义务和向警察报告事故的义务。在虽然肇事使人受伤,却既未救护受伤者也未向警察报告,而是从现场逃跑的场合(轧逃),违反救护义务罪与违反报告义务罪之间就在罪数关系上存在问题。如果一般地说这个问题的话,就是当2个不作为犯罪行为发生于同一时机时,是应当将之认定为1个行为(不作为)引起的事案(观念的竞合),还是应当将之认定为2个行为(不作为)引起的事案(并合罪)。关于这种罪数关系,只要遵从最高法院所作的判决[7],即在观念的竞合中,(所谓一个行为,是指在脱离法的评价、不考虑构成要件性观点的自然观察之下,行为人的动态在社会的见解上被评价为一个行为的场合),那么,正如该判例所示,在轧逃构成违反救护义务罪和违反报告义务罪的场合,作为社会性事件,它通常在观念上被认为是一个事件。由于在社会的见解上,违反该场合中的救护义务、报告义务的不作为应当被评价为一个动态,因此,两罪的关系是观念的竞合[8]。
虽然判例把轧逃的事实解释为1个不作为(行为),但是,在不作为犯中,由于作为义务所决定的“作为”以外的动态情况全部是以行为(不作为)的形式成立的,因此,即使轧逃是一个社会性动态,也应当说它并非不作为本身。在这一场合,成为判断个数对象的行为是“没有救护”(不救护)、“没有报告”(不报告)这两个不作为(行为),二者在行为的意义和内容上有差异,在社会的见解上也应当看成2个行为。虽然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遗弃和不救护都是针对生命、身体的危险行为,可以被评价为1个行为,但是,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只要不存在救护伤员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报告事故的义务这种特殊情况,例如,在能够把受伤者送到警察局附属的医院,却没有这么做的场合,就应该认为违反救助义务罪和违反报告义务罪成立并合罪。{17}(P20、P24)
【注释】
[1]如果从“不作为形态的遗弃全部被包含在‘不保护’之中”的观点出发,(例如日高义博:《遗弃罪的问题点》,载中山研一等编:《现代刑法讲座》(1982年),第167页以下),那么,就会成立第218条后段的不保护罪。
[2]最高法院昭和34年7月24日的判决(刑集第13卷第8号第1163页)。但是,当时的规定是道路交通取缔法第24条以及该法的施行法令第67条。
[3]与此不同,把保护责任者解释为违法身分的,有西田典之:《刑法各论》(第2版,2002年),第36页。
[4]在明显违反了协助警察的义务时,违反报告义务罪的法定刑最高也仅为3个月惩役(道交法第119条第1项第10号)。
[5]另外,在遗弃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场合,可以认为成立遗弃等致死伤罪(第219条),因此,设想单纯轧逃成立单纯遗弃罪,是有意义的。
[6]这方面的判例,有最高法院昭和34年7月24日的判决(刑集第13卷第8号第1163页)。
[7]最高法院大法庭昭和49年5月29日的判决(刑集第28卷第4号第114页)。
[8]最高法院大法庭昭和51年9月22日的判决(刑集第30卷第8号第1640页)。 【参考文献】
{1}{13}西原春夫.犯罪各论:第2版(M).1983.
{2}(日)大越义久.作为与不作为(A).阿部纯二.刑法基本讲座第2卷(C).1994.
{3}(日)曾根威彦.刑法总论:第3版(M).2000.
{4}(日)中森喜彦.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别(A).平场安治博士还历祝贺论文集现代刑事法学:上(C).1977.
{5}(日)曾根威彦.有关交通犯罪的刑法修改问题点(J).第1216号.
{6}(日)野村稔.刑法总论:补订版(M).1998.
{7}(日)平野龙一.刑法总论(M).1972.
{8}{13}曾根威彦.新旧过失犯论争的总结——从旧过失论的立场出发(J).现代刑事法,第2卷第7号.
{9}(日)藤木英雄.轧逃与不作为犯(A).新刑法学(C).1974.
{10}(日)日高义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理论:第2版(M).1983.日高义博.关于轧逃罪责的问题点(J).刑法杂志,第27卷第1号.
{11}(日)见野村稔.轧逃犯罪(A).西原春夫.刑法学(4)(M).1977.大塚仁.刑法解释大全:第2卷第2版(M).1999.
{12}(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各论):第3版(M).1996.
{13}(日)内田文昭.不作为的遗弃(A).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的理论(C).1992.冈本胜.不作为的遗弃(J).(东北大学)法学.第54卷第3号.
{14}(日)内田文昭.刑法各论:第3版(M).1999.野村稔.未遂犯研究(M).1984.
{15}(日)神山敏雄.轧逃(J)法学,第333号.
[论文摘要]介绍日本的交通状况,主要阐述日本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先进的智能交通网络以及完善的交通法规教育。
一、引言
日本国土总面积仅仅有37万多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俄罗斯的1/45,中国和美国的1/25。它拥有人口约1.3亿,其中的80%居住在城市,而且平均每2人就拥有1辆汽车。日本人口密度之大,拥有汽车数量之多,可谓世界各国所少有。就拿日本的首都东京来说,和北京比起来,东京市内可谓没有大路,路窄,行车道也窄,而且不常见到立交桥,市内核心区的很多干道也只不过是双向四车道。东京车流密集但是基本不堵车,道路通过率极高,事故率极低,交通繁忙而井然有序。是什么原因让日本的交通达到最优化的配置呢?
二、高度发达、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在日本,轨道交通包括城市间的火车、城市中的地铁和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第一个优势是经济。日本汽车售价相对便宜,但保有和维护私家车的经济支出很大。相比之下,轨道交通则要划算得多。
便捷也是轨道交通吸引乘客的重要原因。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在东京,居民一般步行10分钟至15分钟就可以到达最近的车站。
日本轨道交通车辆充足。为了保证乘客的需要,东京的地铁、有轨电车在白天一般5分钟左右一趟,高峰时则每隔两分半钟就发一趟车。
轨道交通乘坐环境也非常舒适。地铁、电车车辆一般都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做到车厢冬暖夏凉。车厢每个车门上方都安装有液晶显示器,提示站名,提供换乘指南、线路运行状况等信息。
日本轨道交通依靠自身的优势吸引了乘客,同时降低了人们驾驶私家车出门的需求。在东京,有超过90%的人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工具上下班,选择私家车的只有6%。这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对保护环境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除地铁之外,日本的高架轻轨列车也很方便。这种“空中列车”与地铁一样,也是间隔2~3分钟1趟,与地铁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构成日本都市的立体公交,激活和促进了日本社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速聚散与运转。
三、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日本东京的电脑自动化智能管理交通的流程,使借助遍布主要路段的6000部车辆感知器、90部自动摄影机,将路面情况传送至警视厅的21个电视屏上,通过电脑分析,将各路段的车流拥挤程度、车速等数据,用红、黄、绿等颜色自动显示出来,而指挥中心很快就可以掌握全盘情况,然后通过电台广播直接指挥。
(一)车辆导航系统
为了使驾驶员在驾驶中可以采取最佳的行动,通过分散交通流等为驾驶员提供便利,将经过路线的堵塞信息、所需时间、交通管制信息、停车场的满空信息等通过双向通信的导航系统或信息装置提供给驾驶员。此外也可事先在家中、办公室等地获得同样的信息以便制定合适的出行计划。
(二)安全驾驶
为预防事故通过车辆、道路的各种传感器掌握道路、周边车辆的状况等驾驶环境信息,通过车载机、道路信息提供装置等实时地为驾驶员提供信息,并进行警告。此外通过在车辆设置自动控制功能,判断自身车辆及周围车辆的位置、动向、障碍物等信息危险时自动地实施车速控制、驾驶控制等辅助驾驶动作。随着辅助驾驶功能的完善最终实现自动驾驶。
(三)行人辅助系统
通过使用便携式终端、磁、声等各种设施、道路引导设备帮助老弱病残者行走,以保证其安全。此外,在行人横穿道路时可以通过便携式终端延长绿灯时间,为行人提供帮助。车辆方面可以通过监测车辆前方的行人,警告司机或自动采取刹车等措施预防交通事故。
此外,在智能交通的发展下,日本诞生了新的交通管理系统UTMS。它包括十个子系统:公交优先系统(PTPS)、交通信息提供系统(AMIS)、综合智能图像系统(IITS)、安全驾车辅助系统(DSSS)、行人信息通信系统(PICS)、紧急车辆优先系统(FAST)、紧急状态通报系统(HELP)、环境保护系统(EPMS)、动态诱导系统(DRGS)、车辆行驶管理系统(MOCS)。
这一系统使用,可使交通事故降低30%,并且减少五分之一的交通拥堵时间。
四、交通法规全民教育
日本少年儿童从小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因此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习惯。
日本各种民间组织,如全日本交通安全协会和日本自动车联盟(JAF)等8家协会分别对不同的人(包括老人和儿童)进行全面的交通安全教育。教育的手段多种多样,有讲座、交流、同车驾乘、观察他人的驾驶行为、通过模拟驾驶仪体验危险以及交通危险预知训练等。教育的内容也很丰富,有交通法规、交通事故处理、保险知识、车辆的构造与维护、ITS知识及个人的生理特征等。
日本人驾车比较讲文明礼貌,只要人行横道上还有1个行人,汽车就绝对礼让。车如此,人亦如此,很少有闯红灯之类的违章行为,这种通行有序的情景让人感受其文明程度的具体和实在。人、车各行其道,相互礼让,繁忙而有序,使日本城市交通和谐畅通。
除了与驾驶者文明开车有关外,再就是管理严格。日本交通法规对无照驾驶、超速行驶、闯红灯、酒后开车、违章停车等行为的处罚相当严厉。
五、结束语
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小而言之是展示国民讲礼貌、守规矩的好习惯,大而言之则是折射出一种平和稳健、遵守规矩的健康社会心态,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在日本,交通的便利通畅,促进了通行效率,也体现着社会和谐与先进的交通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周家高,日本交通管理一瞥[J],现代交通管理,1999,第4期.
[2]韦公远,感受日本交通[J],汽车运用,2006,第10期.
[3]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赴日考察组,日本交通管理观感,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第5期.
论文关键词:自行车;中学;体育课程
论文摘要:自行车集休闲、娱乐、健身、刺激为一体,对于求新、求奇的当代中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它具健身、益智、审美、娱乐和独特的观赏性,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度品位、气质和优势。将自行车列入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有其现实意义。
自行车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运动,它能弘扬个性,展示自我,深受我国中学生喜爱。将自行车列入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摆脱以竞技项目为中心,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终身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要求。本文试从这项运动的健身、健心价值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体育教学娱乐性等方面,论述中学开设自行车课之可行性。
一、自行车的起源和发展
自行车,拉丁文为Bicyoletta,是“快”和“步行人”的意思,中文译名为“自行车”。1815年,世界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法国,它没有中轴和脚蹬,骑车人要借助脚蹬地的反作用力,使车轮向前滚动。1869年,法国人玛金在前轮上加了脚蹬,骑起来更省力,速度也加快了。1839年,苏格兰铁匠麦克米为自行车进行了革新,发明了脚踏板动力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踩踏板使自行车前进。1890年,英国一个医生把实心轮胎改为充气轮胎,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了速度。19世纪80年代,自行车再次取得重大革新,出现了链条和档位两个系统。从那以后,自行车与现代的自行车从外观上开始有了类似点。就近代自行车而言,也有过几次重大革新:一是增添了变速装置,出现了多级速度;二是材质的改进,向质轻、坚固的方向发展,提高了速度;三是结构形式的改进,区分了自行车的类别;四是动力的改进,出现了全电控制自行车和液压传动自行车。纵观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一直是在改革中发展前进的,完全可以预料,各种新型自行车将与日俱增。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增多,自行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已成为一种体育运动的器材,自行车运动成为人们爱好的体育竞赛项目。
二、自行车的健身作用
从体育运动生理学角度看,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全身的运动,它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的动作协调,又注意组成各连贯环节的各个部分独立运动,甚至一个腿部动作的完成,都是从脚趾、脚掌、小腿直至大腿与髋部的各种运动的有机组合。这样,各个动作都形成了特定的健身效果。同时,不同于田径等其它运动项目是通过循环练习来刺激肌肉,以局部为主,自行车是全身的,尤其是对平日不大容易活动的部分(如小关节、小肌肉)的运动较多,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刺激律动神经,增强韧带韧性,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增强肌肉弹性,提高人体协调能力,塑造优美体态,具有良好的功效。
其次,自行车运动的锻炼魅力还表现在其自由的风格。骑自行车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规范,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根据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尽情展示即可,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创造欲。在这种气氛中,学生能够尽情地用各种方式从不同的侧重点和心态宣泄自己,有效地舒缓了学生来自学习、生活的压力,愉悦了身心。
三、中学体育棵开设自行车运动的可行性
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中开设自行车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意义,符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我国是自行车王国,每个家庭至少有2~3辆自行车,具有平民性、生活性和娱乐性。自行车作为学生主要的交通工具,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是最简单、经济、实惠的健身工具,将自行车引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行车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肌肉关节协调,增强韧带组织的强健性和柔韧性。多种形式的练习,健身美体的体育功效、愉悦欢乐的情趣,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注意力的指向集中和转换,提高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有效促进小脑发育和人体的平衡能力。学校开设自行车课可以辅助学生提高智力。 转贴于
(三)学生从学会骑自行车直到上公路,一直没有接受正规的交通规则教育,开设自行车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还可教会学生骑行中的一些技巧、生活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四)自行车课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或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或健身娱乐,增强体魄。自行车运动开展面较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竞赛,如自行车慢骑,自行车倒骑,自行车“定时”,自行车越过障碍等。且自行车练习对场地要求不高,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利用自然地形开展练习,既安全又便于操作。因此,中学开设自行车教学,既有助于提高社交能力,更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
曲宗湖等认为:“选择教材既要重视它对人体生物改造方面的价值,又要考虑它对体育文化和教育所起的作用。”“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把那些有效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有益于弘扬体育文化,且能激发竞争意识和满足运动兴趣内容列为教材。”“应尽量做到竞技项目教材化,并结合其它体现民族性、娱乐性、健美性、健身性的项目内容,构健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教材体系。”毋庸置疑,自行车有自身文化特性,以及其体育锻炼价值,完全可以作为教材,列入中学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新兴大学园区 区域经济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新兴大学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大学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园区周边区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学园区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增长点。论文在借鉴当前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山西省新兴大学园区建设对于当地经济的实际影响,从理论上丰富大学园区建设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从实践上促进山西省新兴大学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让大学园区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对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等建设的作用,让其健康的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山西省新兴大学园区建设现状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1山西省新兴大学园区建设的基本状况
2010年,政府做出兴建山西大学园区的决定,园区位于晋中市榆次区,距太原市中心25公里。山西大学园区于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大学园区一期规划占地9900亩,高校用地面积为470万平方米,总投资131.22亿元。园区建成后,容纳师生总量将达到15万人左右,将成为山西省内最大的高校聚集区。
1.2山西省新兴大学园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2.1大学园区建设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根据山西省大学园区的规划发展,山西省政府新增了多条交通线路和大型公交总站,在大学园区附近的公交站点就多达15个。原来终点站在聂村,5路公交车为了满足大学园区的交通需求将终点站延长至大学园区,沿途将经过十所高校,在原来的901路基础上,增加了两条新的公交线路。据调查,大学园区的公交路线虽已设立并顺利通车,但是并没有正常满足园区内学生的出行。学生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时往往需要先步行较长的时间才可以乘坐到理想的交通工具。因此导致出现大量的黑车和无牌照非法运营车辆,扰乱了当地的交通秩序并对乘客的生命安全形成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1.2.2大学园区建设对周边商业圈的影响
山西大学园区的建设耗资巨大,如此大量的资金注入,有利于区域各个市场的蓬勃发展,如建材,五金,日用百货,食品等。在周边商业的蓬勃发展中,周边村庄等地区的经济必然会带来很大的飞跃。在现有的消费场所中多数为小型的场所,不仅设施简陋而且安全措施不全面,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危及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学生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不得不进入到周边市中心地区进行消费活动。而对于大学园区周边的现有商业圈建设不能充分满足突然增加的消费需求,则周边市区的商业圈出现了拥堵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出大学园区对周边消费及商业圈的促进作用。
1.2.3大学园区建设对周边房地产的影响
山西大学园区建设,对于房地产来说是个好消息。首先大学园区并不是一座孤城,省政府将在大学园区周边规划建设众多文化设施和娱乐休闲中心等,附近还修建了公园,空气质量好,交通便利。所以在大学园区建设的居住区周边的环境是很不错的,这对于想要添置新房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学园区的住房房常被冠以学区房等各式各样的名字,而房价也一度由初始的5000元每平方米逐渐增长至7000元每平方米,有的甚至涨到精装后12000元每平方米左右。如此房价对于当地的正常经济情况下略显不正常。
2推进山西省新兴大学园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2.1改善大学园区内交通业
大学园区的公交线路应当充分满足园区师生出行的需求,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公共交通路线,合理的设置公交站点,适当延长通往两市的公交线路。
合理建设公共交通路线,满足师生出行需求,从根源上解决非法客运的产生,同时对实施非法运营活动严肃处理,以保证大学园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在路面交通比较饱和的情况下,轨道交通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政府需要完善轨道交通规则,加快推进地铁线路的建设
2.2促进大学园区商业圈建设
大学园区内庞大的消费群体是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合作范围。坚持引进优秀项目,制定政府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支持大学园区周边商业圈的建设,在土地、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投资环境。
2.3推动大学园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房地产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市民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对开发商的广告宣传进行规范,防止开发商对消费者的误导理念,减少盲目从众等非理性的购房现象发生。
加大廉租住房投资和建设力度,尽快启动项目,加快推进速度;采取收购、改建、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通过实物供应,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的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是改善房地产市场的良好途径。在政策上支持居民购买第一套自住性住房,抑制投机性购房,防止短期投机行为,减少市场波动。
参考文献
论文 摘 要 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在良好的道德支配下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加强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点课题和重要内容。
今天,中国已经步入一个信息与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代。然而,中国青少年在享受着数字化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难题。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中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在同时,学生也时刻遭受到来自互联网的不良影响,如黑客、网络犯罪、沉迷网游、网络交友不慎引发严重后果等等。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在良好的道德支配下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放松在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道德教育。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与大家共享:
首先,要在平日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道德主体性就是学生能主动接受信息道德教育,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教师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宣讲信息道德,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往往效果是不好的,应该是用合适的方式引导,让学生把教学中的信息道德的内容消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在这方面一是积极关注时事和学生关注的事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发现事件中的正反面,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二是注重教师自身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平时要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比如在讲到信息对决策起作用和信息的控制作用时,学生举了红绿灯的例子,我不仅以自身为例还让学生参与讨论,得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并且在现实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
其次,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注重信息道德的渗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德育内容,其实,只要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并找出其中的内涵,结合当前实际,运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1.在教学任务设计时注重信息道德的渗透。信息技术课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任务设计开始时就应该考虑到此项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哪些信息技术还应该考虑让学生受到那方面道德教育。例如,在网页设计制作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制作介绍我国世博会网页的任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几个学生合作完成的“大作品”任务,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
2.在课堂上注重信息道德的传播。信息道德也是做人的道德,让学生认识到在公用电脑上操作,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查看、删改他人作品;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不得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同时了解一些知识产权,网络道德,软件的盗版问题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不能违反网络和信息道德,更不能违法。
3.在课外正确引导,配合学校、社会加强信息道德,特别是网络道德的教育。随着宽带进家庭,使基于网络进行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知识拓展成为可能。然而,网络社会信息的膨胀与泛滥造成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以及亦真亦假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就要提倡绿色上网,让学生学习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一些有关网络道德的论文和辩论;举行专题讲座;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资源网站,配合其他学科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协助班主任让学生交流上网心得等等。在网络教室中调高系统的安全属性,安装过滤软件,从客观上制止学生由于好奇而误入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下,电脑、网络被广泛运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而中小学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与网络道德教育中更加责无旁贷。
参考资料:
一、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加强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事实上,在新课改培养目标下,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情景,许多教学情景都含有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教育性极强。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和强化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在备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元素,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时要将此列为研讨内容。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如讲授《认识人民币》,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配以图片说明,指出人民币的特征和防伪标记,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内容,教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结合课本中练习辨识交通标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增强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在学习统计知识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结合课本练习“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和“上海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以及对空气、空气污染、空气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的介绍,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二、教师加强学习,提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
法律意识的形成源于生活,为了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抓好法制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学习内容,去研读领悟。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觉地向学生讲法,否则就可能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深研教材,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善于创设话题,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结合课本中有关纳税习题和纳税知识的介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也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学习结果更加有效。
三、教师把握好度,以免将数学课变成法制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应以数学知识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度,法制教育不应占用太多教学时间,以免将数学课上成法制课。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在内容上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分量上要恰到好处,不可为了渗透而渗透,切忌不顾数学知识牵强附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法制教育元素。教师要明白渗透法制教育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在课堂中渗透教育的内容根据数学教材内容确定。教师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法制教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时间,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找到法律知识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 民族特质 汽车文化 体现
中图分类号:G551.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黄色的盾牌,黑色的雄鹰有着红色的尖喙和利爪,这只联邦之鹰作为德国的国徽,表现着德意志民族的顽强与勇猛。色彩清新,生命力顽强的矢车菊为德国的国花,象征着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与谦和。海顿的《皇帝四重奏》作为德国的国歌,寓意着德意志民族对于统一、正义和自由的追求。
汽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谈起德系车也让人们津津乐道,不禁为其经久耐用的特性感慨万千。“车如其人”用来形容德国人和德系车再恰当不过。正是这样的民族造就了这样的车品,不仅仅是车子本身,与车相关的品牌、历史、科技、法规和环保也彰显着这一民族的特质。
1德国民族特质概述
首先,德国民族严谨、尽职、准时、一丝不苟。德国人在工作中是相当敬业,忠于职守的,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德国人工作起来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在德国,有句谚语,叫做“准时是帝王的礼貌”。因为要守时,他们通常都要把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细致周全,不容忽视每个细节。
其次,德国公民的自觉意识强。在德国,遵纪守法被视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习惯于照章行事。他们认为秩序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他们很常用的一句问候语就是“Alles in Ordnung?”(一切都在秩序中吗?)
再者,德国民族讲究整齐和清洁,在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面有着严格的划分和完善的体系。德国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综上,严谨、尽职、准时、踏实、守纪、执着和坚韧是德国民族特质重要的组成部分。
2汽车文化打造
德国的汽车工业给城市的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大众的诞生地沃尔夫斯堡,属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奔驰的故乡斯图加特,以及其辐射的巴登地区,也是德国最发达地区之一;慕尼黑的宝马和“阴沟城”的奥迪支撑了拜仁这个德国的“国中之国”;而法兰克福的欧宝,也是德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德国的每个汽车品牌背后,都有着一段丰富的发展历史,每一个品牌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寓意,例如梅赛德斯・奔驰的商标――三叉星和圆环,其中三叉星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宝马商标就像蓝天、白云和运转不停的螺旋桨。
德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文化相当发达,然而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德国人现在很强调尽量减少汽车的使用,以便减少废气排放,为此,德国政府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人们使用排气量小的紧凑型家庭轿车;另一方面也衍生出一种新的汽车文化――“车辆共享”,甚至还出现了相关的公司。
3德国民族特质在汽车文化中的体现
3.1对汽车品牌的打造与追求
品牌是汽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汽车产业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一系列全套服务中,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独特的设计理念,精良的汽车工艺,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正是这种对汽车的情有独钟和不懈追求,造就了如此辉煌的汽车文化和品牌。这一成就体现了德国民族严谨与科学的态度。
3.2汽车文化历史的传承
德国的汽车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886年1月29日朱卡尔・木茨和戈特利布・戴姆乐这两位德国人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多年里,汽车工业蒸蒸日上,随之而产生的汽车文化也在历史沉淀中被德意志民族代代传承。每一个德国汽车的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乡,在故乡有体验馆,记录着这个车的点点滴滴,从最早的老爷车到现今的概念车。在德国境内,各种各样关于汽车文化的建筑各具特色,相映成趣,而“宝马世界”则更是这些建筑中的集大成者。德国人舍得为他们钟爱的汽车打造独一无二的建筑,这恐怕是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汽车厂商还望尘莫及的。
汽车品牌的文化沉淀体现了德国民族对历史的传承,对文明的尊重。
3.3德国科技实力在汽车方面的多样运用
德国的经济实力表现在汽车工业方面,从光通信到纳米材料,都会在汽车中找到应用。现在,大部分德国汽车制造厂正急于研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更安全和舒适的辅助驾驶系统。
将科技注入汽车工业,给汽车文化带来改革的活力,体现德国民族的创新性。
3.4交通法规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在德国,驾驶员连续开车达到2小时后,必须强制休息20分钟,且一天内开车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为将此落到实处,德国政府颁布了一些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在车上强制安装机动车行驶记录仪,以详细记录每辆从事营运的车辆每天实际行驶情况数据。按规定数据要保留3个月,以便路面警察随时抽查,一旦被查出违反规定,将给予重罚。
不过,严谨的德国人还有其人性化的一面。为了保证驾驶员休息,在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上建有供驾驶员休息的场所,其密度之高令人惊讶。
德国城市的交通非常繁忙,可是堵车现象却不常见,同时几乎看不到交警在十字路口指挥。在德国已经建成一个高度发达的“智能交通”网络,该网络通过电子等高科技手段对交通状况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所有车辆在交通信号灯的指挥下穿梭来往,红灯、绿灯、黄灯之间的转换,会根据路口的交通流量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
德国的道路能处处畅通无阻,并且事故发生率奇低,除了有着一套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制度和设施等客观因素,德国人自觉的交通意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他们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即便在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也会按照规定超车,即便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也会主动停车礼让行人。
3.5环保势在必行
为了保护环境,联邦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采取强硬措施,建立交通环保区,在交通领域通过改用“无铅汽油”和强行推广一种叫“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装置,迫使汽车生产厂家在生产汽车时都装上这种装置,以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废气中的有毒成分。为了降低噪声对人们的危害,德国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将居民密集区的街道改造为安宁区,对通过该居民住宅区的车辆,实行严格的限速等。
而很多汽车公司也开始着手研究环保汽车,例如德国大众公司研制的甲醇汽车。在所有的未来汽车中,电动汽车是最被看好的零污染汽车。
德国汽车从设计、生产、出厂、上市、使用、保养、报废等过程以及引申出的品牌文化、科学技术、交通法规、环保问题等这一系列概念中,都能体现出整个民族的科学严谨的态度、执着不懈的追求、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尽职守纪的品性。通过汽车文化这一个视角,我们了解认识到了德意志民族中典型的可贵的质量,值得我们学习。
(指导老师:龚洁,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德语教研室)
本论文为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王伟明助创基金课题的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 Autokultur[EB/OL].Bycan.de, 20. Oktober 2011
[2] Autos,Autos,Autos[EB/OL].,2003-08-28
[12] 山晋.德国的汽车与环保[EB/OL].
20,2009-05-22
[13] 帅石金.汽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4] 宋传平.汽车文化的新概念[J].北京汽车,2004(2).
[15] 邢来顺.德国文化解读――人类文化苍穹的双子星座[M].济南:济南出版 社,2005.
一、狠抓了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无小事,出了事就是大事。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实行了责任分工到人,扎实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细致、面广,建立了安全排查登记,经常巡视督促及时整改。继续实行教师值班,值班教师每天对学校的各种情况进行检查和落实,并做好记录和反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护师生及学校公共财产的安全。
二、巩固和提高了“个别化教育”成果
1、合理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接受充分的教育
为了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力求课程的设置趋于科学性合理化,内容涵盖人文修养、科技探究、艺术审美、强身健魄和社会实践五大部分,共开设课程11门,力求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个别化教育——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使学生有效地投入教学,充分地接受教育。虽然教育难度大了,教育要求高了,备课量增多了,但却为学生搭建了参与教学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未来在学生的手上
长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性格特点、优点和不足,制定相应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及时记录每一位学生的点滴成长,做到了有一人就有一本的个人成长记录。
三、突出了行为习惯养成的育人宗旨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坚持晨练、课间操活动。学生的纪律与文明礼貌程度进步很大。学校的校园安全重点是课间活动和外出活动,加强对所有老师安全工作的培训和制度建设,责任到人,狠抓落实。每位老师都是安全监督员。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本学期我们进行的专题教育内容有:地震逃生演练、消防逃生演练、遵守交通规则学习、如何简单自救等专题。使学生既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又掌握安全知识技能。
四、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增强学校的生命力。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从教学和管理两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学校始终抓住了教育教学这个中心,组织教师进行了两轮多媒体教学比武,有8位老师参加了不同科目的教学比武,通过说课、评课、公开课等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我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分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多篇。多次派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以点带面,使全体教师自如应用全国特教资源库及先进教学理念,促使学校教研教改已蔚然成风。
五、大力改善了办学条件
学校原来的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才刚刚起步,学校领导的确是煞费苦心,争取外援。本学期,在尧都区慈善总会及爱心企业家的捐赠下,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校园建设:如添置了多媒体教室课桌椅20套,档案柜、办公柜10个,电子琴3架,音乐体育器材若干,摄像机一台,大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使学校焕然一新。 『 1
六、加强了学校内部的管理
1、在管理教师上从严要求。我们要求将教师的工作实行量化考核,作为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依据。在常规管理上,我们实行了签到考勤。常规检查由教研组一月一查。
2、我校附设在普校内,与健全孩子共用操场、厕所,不能实行封闭管理,管理难度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实行了由主管领导带班、老师值班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学生文明社交,安全游戏,进而维护了每一名学生人身平安。
3、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及各班级经常性地开展了各种活动,如课间操自由律动、各种体育赛事等。各班内部开展竞赛,每月评一次小红旗、闪闪星,激励学生好学上进。
七、多次成功完成各级领导、爱心人士的接待任务。
9月底,时值连阴雨,我校迎接了尧都区慈善总会及爱心企业家的捐赠活动,我校学生做了精彩的答谢文艺表演。国庆当晚《尧都新闻》做了此次活动的实况转播。
11月初,市残联理事长张爱萍到我校采风,全体师生分别以电脑操作、示范课、体育活动等形式展现了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随后《正在进行》节目对此进行了播报。
八、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教育。
经认真审核市场需求和技术难度,10月初开始,我校大量购置丝网花制作材料,对各班学生严格挑选,选取了8名学生学习这项手工制作技术,由我校全体教师全心培训,所做产品得到高度评价。
下午好!感谢新惠幼儿园的领导给了我这个机会,能跟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一起聊一聊孩子的家庭教育、幼升小的入学准备和入学政策的话题。
首先,分享一点我作为一个母亲,在儿子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历和感悟。在大家看来,我是一位老师,也许你会据此推想,似乎我也应该是一位比较出色的家长,但是说老实话,作为一位母亲,我对家庭教育重要作用的领悟却是比较晚的,正因为没有及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曾经一度体验到失败和愧对儿子的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原因,我儿子早产了一个月,小时候体质很差,经常在各大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吃了很多苦。其次,产假过后,我连续两年都在毕业班任教。当然,教毕业班确实忙,但最关键的是自己主观上对家庭教育,尤其是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只顾自己埋头工作,把儿子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己很少去过问,很少与他有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也很少带他出去见识大自然,接触人群,以至于孩子到幼儿园报到时,老师跟他说普通话,他居然听不懂,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普通话与他交流过。到了幼儿园以后,儿子的问题暴露得就更多了:不能独自安静地入睡,喜欢趴在地上,上课、做事情很不专心等等。最突出的是性格很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在接送他的时候,让他跟老师打个招呼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反思和检讨自己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忽视,在幼儿园老师的引荐下,我开始阅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知道其实0—3岁是孩子最好的接受教育的时期,此时的教育对他们智力的开发,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当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儿子这段“黄金教育期”。当时,我最真实的想法是:这个社会上做什么工作都需要经过上岗培训,为什么做父母这么重要的工作,却没有上岗培训呢?
抱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我开始了作为一个妈妈的学习,除了阅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杂志,吸收其他家长的经验和教训以外,对于自己的儿子,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关注和补救。但孩子自小养成的一些坏习惯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扭转,是非常艰难的,这不仅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孩子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进教育方式,因为只有在父母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才能发现并肯定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也才能包容孩子很多坏毛病的反弹,并继续给予孩子支持的力量,帮助他坚持不懈,养成一个个好习惯,来替代原来的坏习惯。另外,在接受新知识和遵守纪律方面,早产的孩子小时候的确会欠缺一些,这是我通过在教育学生和辅导儿子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今天,我把这点认识传递给在座的爸爸妈妈,也希望给家里有早产孩子的爸爸妈妈一点思想准备。这不是孩子努力不够,的确是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了他,希望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早产带来的不利因素会逐年减少。
我在教育自己儿子过程中的真实经历和体验,让我感觉到:做老师的,不等于会做父母,而且我更深切的体会是——对于孩子来说,其实“父母”这个角色比“老师”的角色更重要,因为老师关注的往往是大多数,做不到每一个;而如何做好父母,也远比如何做好老师更难。
因此我认为: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作为孩子本身,的确需要有一些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的准备,但需要准备的绝不仅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必须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孩子才能发展得更健康。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去学习汉语拼音、加减乘除等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需要学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学习,但这顶多只是家长需要学习的一小部分),我的意思更多的是想表达:作为家长,需要不断学习科学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并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更新理念和方式方法。因为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孩子在低年级时,会面临如何适应小学生活、如何在一个新的集体中,与新同学友好相处等问题;在中年级时,会面临如何抵抗电视、电脑、手机等的诱惑,如何保持学习兴趣,如何应对逐渐加深的学科知识等问题;孩子进入高年级后,你会发现,他们不愿意听你说话了,有事没事总喜欢跟你对着干,还动不动就嚷着要离家出走等。所有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将会面临如何去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的考验。
如果父母在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有过学习和思考,那么在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会解决得比较好,身心都能发展得比较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压根就没有过学习与思考,那么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父母可能就选择了责怪批评否定的方法,以为这就是有效的管教方法。殊不知,批评指责否定这样的方法如果用多了,将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不仅不利于他们解决问题,而且可能会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甚至影响到亲子之间的感情。很多问题看起来出在孩子身上,其实根子却在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身上。与其等问题出现了,闹大了再补救,不如现在就准备起来,准备什么——准备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家长。
刚才给各位家长下发的《家庭教育报》是我们学校组织家长学习的渠道之一,你可以带回家阅读。当然,如果你想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学校会组织一些学习与培训,一般是家长自愿报名(课件打出家长学习的照片)。除此以外,社会上也有一些机构会组织一些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报告会,如无锡市图书馆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父母沙龙活动,以下是最近的活动:
主题: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4月22日(周日) 9:30-11:00
地点:无锡市图书馆一楼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
主讲:张x
张x,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特约辅导员,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翻译出版、发表有多部专业着作和学术论文,擅长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后续活动: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XX年5月20日(周日)上午9:30-11:00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XX年6月17日(周日)上午9:30-11:00
联系地址:无锡市钟书路1号(太湖广场南)
建议在座的各位家长可以关心一下无锡市图书馆的网站公告,尽量抽一些时间去听一听,学习学习。实践证明:善于学习、反思与改进的家长,一定会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有方法,更有智慧,也更有效果。同时,无锡市图书馆一楼有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如果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你无法帮助他解决的问题,需要专家指导,你可以向他们求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安排心理教育专家与你面谈,帮助你和你的孩子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这些服务都是公益的,免费的,只要你提前与他们联系,并约好时间。我认为:当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借助外力,学会求助,也是智慧的表现,我给大家留个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联系电话:85757626,85757830—8104/8107 , 网址:wxjkzx.cn
以上是我想讲的第一点,也是我今天分享的最重要的一点,概括地讲,(课件出示)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父母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人,
父母的角色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如果父母的角色被替代或缺失了,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或行为问题,有的在成年之后都会被童年的心理阴影笼罩,而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鉴于此,我们认为:作为父母,要时时注意学习,提升我们自己,很多时候,父母的观念改变了,或者教育方式改变了,孩子的精神面貌也就随之改变了。
下面简单讲一下在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
(一)生活习惯和能力
1、调整作息时间,使生活养成一定规律。
为了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家长要适当地延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每天晚上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看一会儿书,或者可以与孩子一起讲讲故事,到8点左右上床,睡眠时间保证在10-11个小时,这个暑假,可以逐步减少孩子午睡的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
2、培养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需要独立去应对和解决的事情增多了。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学会想办法解决,或者学会用语言表示求助。要有时间观念,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在日常生活中,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洗脸刷牙;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毛巾、手帕等;学会自己收拾玩具、书本等;学会自己独立、专心地吃饭,不边吃边玩;学会在普通的厕所中大、小便,上课时如果急着要大小便,学会举手向老师说明。
3、培养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在集体生活中,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遵守集体的规则,包括学校里的纪律、生活中的交通规则,游戏、玩耍时的规则。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家长认真配合;一是需要家长重视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如在家里,告诉孩子在哪儿拿的东西应放回到哪儿,到吃饭的时间就是放下一切事情吃饭,在马路上,教孩子认识斑马线、红绿灯,注意观察马路上车辆、行人的通行秩序,让孩子知道在集体中、社会中生活必须要有规则;二是要帮助孩子不折不扣地遵守规则,首先父母自己要带头遵守规则,不能自己才定的规则,自己带头破坏,另外,在马路上行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违反规则的后果,有时也需要让孩子体验违反规则的后果。
4、培养孩子学会正确的交往。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鼓励孩子与人交往,教会他一些交往的技巧。遇到困难,学会寻求老师的帮助,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共同解决难题。和同伴发生纠纷时,家长要以冷静的态度,详细了解情况,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学会主动寻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做朋友,并学会谦让、包容,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学习兴趣和能力
1、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一年级的新生,年龄小,兴趣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最大。为此,家长应充分利用孩子成为小学生时感到自豪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因势利导地给孩子讲做个小学生的光荣与责任。适当渗透一些进入小学后,学业上将面临的一些负担,并引导孩子乐观对待,让孩子自信通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克服的。不强化学业负担很重,小学生生活得都很痛苦这样的观点。
2、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入学前要教育孩子做每一件事时,都要认真、负责,把一件事从开头做到结束,以便在进入小学后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在这里,建议家长在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之前,着力培养孩子如下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故事,喜欢阅读的习惯;
(2)爱想、爱问和乐意口头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3)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的习惯。
(4)倘若家长要教孩子写字的话,要注意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无论培养哪种习惯,都必须十分重视第一次,也就是说,第一次教给孩子的一定是规范的,正确的。因为孩子在学习新本领时,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本领的印象特别深;如果第一次你教错了,或者由于你的疏忽,孩子做错了,过后再去纠正,会比一开始就做对难一点。另外,养成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每天去做,并长期坚持。小孩子的习惯是否能养成,其实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持久心。
最后,跟大家介绍一下孩子入小学需要具备的条件
1、孩子的年龄达到法定入学年龄:
户口簿、出生证明
2、有参加接种、体检等的材料
儿童保健卡
以上两条是所有孩子必须具备的上小学的条件。另外,学校在招收本地孩子的基础上,若有多余的学额,可以解决部分符合外地孩子入本地公办学校政策的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因为每一年的招生政策都会有新的调整,所以我现在介绍的只是去年的入学政策,今年的政策尚未出来,希望家长关注新的政策,以下是外地孩子入本地公办小学需具备的条件:
3、居住在本校学区范围内
父母居住证(居住地址在学区范围内)、没有居住证的提供暂住证(地址在学区范围内),正规的租房合同
4、孩子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独生子女证,或者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材料,如二胎准生证等;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无锡办理的)
5、父母在本区有稳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