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数字教育

幼儿园数字教育

时间:2023-06-07 09:3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数字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数字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现状探讨;教育现状

数学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探索生活、积累知识以及培养思维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影响,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数学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也随着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与完善,并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上同样也有一定的进步。因此,与传统学前教育相比,目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会对幼儿园数学课程的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教师想要在这些影响之下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就必须对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的现状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从而使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也可以“因教施材”。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日益生活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中逐渐引进“生活化教学”这一高效率教学模式。之所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幼儿懂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课堂的学习环境中来。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当然,为了使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使幼儿园数学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

比如说,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使用的环境以及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往往会选择让幼儿利用自己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是利用自己手边的事物来学习数学知识。比如说,教师在教幼儿基本图形结构时,会让幼儿辨认自己的文具、课桌以及自己喜欢的玩具,以此让幼儿对图形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课程日益重视情景教学

在我国传统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起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望是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幼儿园中的幼儿受自身情绪与兴趣的影响较大,如果幼儿能够对数学学习具有较为强烈的兴趣与欲望,那么幼儿就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去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为了使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教师往往会选择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当然,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因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观察生活并拥有最为基本的生活技能,而生活化教学模式因为可以让幼儿融入所营造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当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更快地做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目的能够得以实现。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物品来还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比如说,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给幼儿营造一个“我的一家”的生活场景,让幼儿去了解“家”中的数字,如话号码、门牌号等,从而让幼儿对数字有更为深入的印象。

三、幼儿园数学教学课程日益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与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愈发重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手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对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让幼儿能够对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探究拥有更加强烈的兴趣,使幼儿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使幼儿园数学教学能够事半功倍。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与难点之一,而了解数学教学的现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而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中接受更好的数学教育,使幼儿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拉卜楞寺;装饰艺术;数学活动;结合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划2015年度省级规划课题: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2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3.4

一、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

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其美名享誉海内外。拉卜楞寺不仅反映出了非常浓郁的宗教文化,而且在装饰艺术方面也有很大的特色。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有:一是形象生动。拉卜楞寺内的各类造像非常生动优美,绘画作品栩栩如生,如佛像的制作,显得生动形象、宏伟壮观,而且造型比例匀称,突出了体现了建筑装饰艺术的形象生动特点。二是民族特色浓郁。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中充分地运用了民族元素,如各学院和佛殿屋顶的祥麟、宝瓶,屋檐四角的金翅鸟与摩羯头,墙面的十项自在图及边玛墙、门窗、建筑的设色方式等。从这些民族元素的运用中,充分地体现了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特点。

二、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结合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幼儿审美情趣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能够呈现出非常丰富的美感,将这种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结合,能够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往往会受到所看到的外界事物的影响,尤其是看到美好的事物时,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将会变得更为强烈。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能够将富有美感的艺术呈现给幼儿,尤其是各种绘画、装饰、佛像、颜色等,这些都有着十足的美感,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地领略到这些美丽的建筑装饰艺术,从而更为有效地培养幼儿审美情趣。

(二)为幼儿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提供素材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过多地以现有的素材为主,这些素材较为单一,仅仅只是局限于幼儿的生活范围。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结合,能够很好地将各种建筑装饰艺术运用到幼儿园数学活动当中,这样可以为幼儿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提供素材。拉卜楞寺建筑艺术中涵盖的种类非常丰富,如佛像、灵塔等,这些都能够作为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素材。此外,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结合,还能够为幼儿园数学活动与其它建筑装饰艺术的结合提供结合方法,这样幼儿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也就会有更多的素材。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需要充分地将各种素材利用起来,除了现有的素材之外,还可以运用宗教建筑装饰艺术、现代建筑装饰艺术、游乐园建筑装饰艺术等。这些建筑装饰艺术的运用,也能够为幼儿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提供素材,那么幼儿园数学活动也就会充满更多的乐趣。

三、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结合

(一)借助佛殿经堂进行故事启发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佛殿经堂中得到了显著地体现,寺内大多数佛殿经堂墙上的端砌有编玛墙,砌有编玛墙的佛殿经堂共有121座,而且佛殿经堂内有大量的佛、菩萨、明王、金刚、传承祖师像,这些绘画像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在将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结合时,可以借助佛殿经堂进行故事启发。教师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可以结合这些佛殿经堂来为幼儿讲解相应的故事,每一座佛殿经堂都有一个相应的故事,如第一座佛殿经堂则可以讲解与“1”相关的故事,第二座佛殿经堂则可以讲解与“2”相关的故事,幼儿指出不同的佛殿经堂时,教师就为幼儿讲解与这些数字相关的故事。与此同时,幼儿还可以根据个人的想法或是经历来讲解相应的故事,或者寻求教师的帮助共同讲解相关的故事。这样,通过故事来吸引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很好地加深幼儿对相应的数字的印象,以此来实现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二)结合灵塔造型展开发散式引导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中在造型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体现,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灵塔造型。拉卜楞寺大经堂内供奉着14座灵塔,这些灵塔均为木和金属结构。全塔由塔基、塔身、塔瓶三部分组成,塔基内部为木制框架,上包银皮,其上点缀各色宝石,宝石周围花纹均用纯黄金皮围饰。塔身也为木制框架,外包银皮,其上肩部用金制的狮头点缀,狮口含有金制的珍珠串珠自然下垂。前面有一金制佛龛,外边框为金制,内为绿松石珠嵌边,中间红线为红玛瑙珠嵌边,塔顶为鎏金宝珠。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可以结合灵塔造型展开发散式引导,教师在对这些灵塔造型进行全面观察之后,设置相应的发散式问题,如灵塔一共有多少座、这些灵塔一共有多少个塔基、这些灵塔一共有多少个塔身、这些灵塔一共有多少个塔瓶等。在设置这些问题之后,教师给予幼儿相应的引导,让幼儿一边观察这些灵塔,一边在导师的引导之下来回答这些问题。等到幼儿将这些问题全部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回答,灵塔的塔基、塔身、塔瓶数量相加之后一共是多少、这些灵塔的不同组成部分的总和比灵塔数量多出多少等。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将简单的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运用其中,从而更为有效地实现对幼儿的发散式引导,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

结语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是我国重要的装饰艺术形式,除了体现出了浓厚的宗教文化之外,还能够为我国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尤其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充分地与拉卜楞寺建筑艺术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够为数学活动提供素材,并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将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相结合方面,需要充分地认识到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结合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合理运用木雕品设计数学游戏、利用菩提树展开数数活动、借助佛殿经堂进行故事启发、结合灵塔造型展开发散式引导。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地结合,从而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价值与作用,帮助幼儿快乐成长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小兵.浅析拉卜楞寺建筑群的空间关系艺术特色[J].美与时代(上旬),2013(9).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07―01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优化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主动建构及其思维的发展呢?

一、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科学确定教育目标

新《纲要》中明确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了各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教师应依据《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先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对幼儿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及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等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必须从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确定科学适宜的教育目标,从而做到使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小班数学“认识4以内的数”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是感知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是体验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常用方法有游戏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操作法、观察法、示范法等,一般每个教学活动选用2~3种方法为宜,或者以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在一节活动中方法不宜过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强调数学活动的直观性,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形式及手段,使之贴近幼儿生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使之丰富多彩,富于变化,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实践体验,进而获得新知。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以游戏为主线,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幼儿以最佳的思维状态参与活动,进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小班数学“认识4以内的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个黑猫警长接到报警捉老鼠的情境,巧妙地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融合到具体的生活、游戏情境之中,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过程中,教学效果很好。

四、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操作体验,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要让幼儿主动参与进来,让幼儿在亲身体验、操作练习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中班数学“按规律排序”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幼儿熟悉的几何图形、盆花、椅子等,引导幼儿帮喜羊羊搭桥铺路、进行运动会场地布置等,让幼儿在发现规律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尝试按事物的颜色、大小、现状某一特征进行排序,获得关于排序的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体验成功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发展了幼儿观察、比较、推理能力。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教学气氛活跃,实现了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互、对话,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五、精心提炼教学语言

第4篇

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分类教育中,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对玩具的分类整理经验。

在学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

在学习比较两组物体多少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与椅子对应比较的经验。

在学习等分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等分饮料、火腿肠的经验。

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将其生成为数学活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幼儿所关注的,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抓住他们不经意的提问,将之作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好时机。

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植物时,提出“植物到底有没有长高”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生成“自然测量”的活动。引导幼儿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

故事《小熊分面包》,两只小熊为如何分一块面包才能吃得一样多而争执起来,由此可以生成“二等分”的数学活动。

糖果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钱。”有的幼儿说:“这是表示多少重量,”……由此教师可引导幼儿生成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小班认识圆形的活动――“找一找”。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并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圆形相似的物体。

中班认识前后的活动――“我排在哪里”,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及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大胆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

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

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操作材料不同,不太需要精密的工具仪器,更多地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是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三是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四是节约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感知集合教育中的分类活动可以用水果、玩具、日常用品等;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盖子和杯子、矿泉水瓶子和瓶盖、碗和盘子、碗和筷子、碗和汤匙、饮料和吸管等。

10以内基数教学中,利用遥控器、电话、手机和人民币等认识数字;可以用扣子、贝壳、花生、石子等学习点数。

几何形体的教育中,可以用小镜子、小手帕、书本、积木、球、纸张、饮料罐、茶叶筒等让幼儿区分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

量的概念的教育中,可以用水、沙等学习量的守恒;可以选择皮球、小棍、饮料罐、茶叶盒、书本、筷子、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

在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去寻找家庭生活中相关的形体的物体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交流分享:也可以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寻找家里或是周围环境中相关形体的物品。

四、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如教师可以把“整理东西”这一生活事件创设成一个教育情境――准备一些杂乱的衣物、文具、水果等物品,让幼儿充当“小管家”,把物品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整理摆放整齐,也可以创设一个“超市”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扮演“营业员”,按照玩具、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整理物品,从中学习分类。

小班“区分上下方位”的活动。可以用橱柜、床、桌子等布置成娃娃家,让幼儿结合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区分并说出“娃娃躺在床铺的上面”“电话放在橱柜的上面”“鞋子放在床铺的下面”“电视放在桌子的上面”。

中班“复习5以的序数”活动。可创设体育馆的情境,将蕴含序数学习的“跳格子”“投飞镖”“套圈”等各种运动项目设置其中,让幼儿边玩边表述,如“我的飞镖飞到第4行第3格”。

大班“复习10以的加减法”的活动,可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顾客和营业员,到超市购物付钱,复习10以数的加减。

五、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1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

关于“对应比较”的经验。进餐时分发餐具,一个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把汤匙,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两个包子;上课时,一把椅子对应一个小朋友,

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幼儿熟悉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

关于“量的比较”的经验。如在生活中幼儿经常听

到“你比小明高,小红比你矮”,“这支笔太短了,换一根长的”等表述。

关于“时间概念”的经验。进餐前让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让幼儿体验1分钟、2分钟时间的长短,发展幼儿的时间感;根据固定的时间收看动画片,可以让幼儿积累辨认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的相关经验。

2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楼梯有几层台阶。

在乘电梯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10以顺数和倒数”;在和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时进行“倒计时”等等。

结合值日生、气象记录等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如“小明做值日生是哪天?今天是谁做的气象记录,明天该轮到谁了?”等,引导中班幼儿认识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星期等常见时间单位。

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时间词汇,加深幼儿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体育游戏活动中,通过具体项目的比赛和评比,让幼儿感知时间的“快”和“慢”。

艺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空间方位等才能较好地开展绘画、泥工、剪贴等活动。

3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学习了分类,在家庭生活申请幼儿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并能对家长表述自己是怎么整理的;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用的餐具归类。

认识了数字,去电影院看电影或乘坐火车时,可以让幼儿根据票上的数字找到自己的位置;上街购物时,辨认自己要乘坐的几路公共汽车或根据车牌找到爸爸的车子等。

学了等分。当有小朋友在班上开生日会时,让幼儿懂得一个大蛋糕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第5篇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 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 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 、加减法、 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 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 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 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大 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 “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 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 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 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 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 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 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 。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时, 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即1+5=6、2+4=6、3+3=6、4+2=6、5+1=6 ,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 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三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 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 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扩大各年龄班的知识面,加深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个年龄班要按统一部署,由浅入深 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重复无效教育。(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 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2)相邻数 :在相邻数的认知中应重视规律、方法的渗透教育,引伸到对相邻数本质的认知, 延伸到100以内的相邻数。(3)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 倒数认知扩大到10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并会判 断多位数的单双数,并应增设数列的认知(单序数列、双序数列)。(4)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 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 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 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 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 料。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他们对操作材料会倍感亲切、倍 加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6篇

【关键词】数学;幼儿;参与;意识

引 文

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运用改编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评价表》与自编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性观察表》作为研究的工具,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观察和分析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反映出目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活动准备、过程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中存在以下问题:在讲述行为中,讲解时间过多,无效小结过多;在问答行为中,有效提问率低,理答方式水平低,幼儿候答时间短;在教师指导行为中,指导幼儿数不均衡,指导水平较低.针对上述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建议:激发意识;提升参与能力;创设氛围.

一、为幼儿创设参与的机会和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

“互动游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编排,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

例如,学习单数、双数的概念后,探索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及判断方法时,先让幼儿观察“1到10中,看看想一想”,然后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单数、双数有哪些规律”.这样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幼儿产生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的想法,这样就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思维.从而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个幼儿都愿意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有的孩子说:“我发现了1、3是单数的,2、4是双数的,”等等.这样就营造了一种积极参与的氛围,因此幼儿的学习热情比较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设计出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幼儿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点燃幼儿探索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双数、单数的概念教学时,在讲完概念后组织幼儿做了一个游戏,让编号是单数的幼儿举起小红旗,让编号是双数的幼儿举起小黄旗,然后让相邻的小朋友对照概念评论对错,有个孩子没有举小旗,他说:“因槲业谋嗪攀0,它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这样不但激发了全体幼儿的参与意识,而且还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积极参与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当增加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想一想,说一说等.让幼儿在多种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幼儿经过由直观操作到形象思维、主动探索规律的过程.

例如,教学活动“三角形”的概念时,我让幼儿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的,幼儿答出很多,然后让幼儿在钉板上用橡皮筋拉出多种三角形,通过感知、观察,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这样,通过操作能使幼儿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亲身尝试学习的乐趣的同时,学到新知.

三、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氛围,增加幼儿的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并能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例如,开发幼儿智力,学习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孩子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幼儿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等等.为了加深幼儿的理解,当学了对称图形后,还要让幼儿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比如数字、人体、字母等.这样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亲身观察、猜测、验证,产生探索知识的快乐之感.这样,幼儿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意识.

总之,要想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过程,教师应设法激发幼儿的内部需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大胆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发现,从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认知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孩子.

【参考文献】

[1]李娟.对“数的组合”教育活动的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9(09).

[2]岳超楠.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1).

[3]王廷琼,杨晓萍.美国“幼儿大数学”课程及其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启示[J].学前课程研究,2009(02).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教学 游戏化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欢快轻松的环境,使幼儿在玩耍中积极探索,主动去发现。所以,幼儿园教学中要重视采用游戏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推动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幼儿教学意识,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重要价值

(一)采用游戏化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因为认知能力有限,思维发展不健全,就需要借助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其中,保证幼儿在玩耍中学到知识。

(二)可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

通过游戏活动,能够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强化其实践感受,使得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都得到有效发展。运用游戏化教学,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积极的情绪,不断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体会到玩耍中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

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调动自身的各个器官,参与交流和互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认识。

比如,在组织学习“5以内包含的序数”一节中,教师就可以把不同的几个动物放在五棵树上,设置“捉迷藏”的游戏,组织幼儿一个个找出小动物,同时仔细观察,然后回答什么动物在第几棵树上。以便使幼儿形成对序数的正确认识,强化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实现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数字和图形的有效结合,这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教师就需要利用这些物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例如,大班幼儿活动的教室,其周围就有各种各样的数学图形。在具体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借助这些材料,设置一群“小兔”被“兔妈妈”带着在草丛中玩耍的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总和、大小概念的认知。或者是设置小鸟在空中飞,小猫在地上跑的游戏,培养幼儿的数学空间思维,使其对方位形成一定的认知。

(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多种多样、形象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初步认知。

例如,在《掷骰子列算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幼儿认识骰子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计算。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结合讲解和演示的方法,通过“认一认,摸一摸,算一算”的方式,把不同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自己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算出骰子的数量。

(三)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将数学游戏活动有效融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设计《值日生》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回想,在每天吃饭时,值日生是怎样为大家分发餐具的,使幼儿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融入在问题情境中,回想“值日生都是怎样分发餐具的”“每个人都有几个勺子和小碗”,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运用中,还可以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实现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水平比较低,就需要教师灵活地、针对性地对数学游戏活动进行指导,保证游戏过程的有序性和时效性。另外,在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进行大班幼儿个体游戏时,教师更多的是要在旁边观察幼儿的表现,不过多干涉游戏活动的过程。在集体游戏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参与其中,指导和带领幼儿做游戏。在一些小组练习的活动中,教师经常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评判者,分析和评价几个小组的不同表现,引导幼儿参与到讨论中,加深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的数学知识。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中,实现游戏化数学,需要教师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为不同的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有效引导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达到一种愉悦、自主的学习状态。正所谓:“游戏是幼儿的朋友,玩具是幼儿的知己”。在具体的数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幼儿去学方面,而不是一味钻研怎样去教,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不断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亚平.浅议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J].教育界,2015(9).

[2]夏琳音.幼儿园数学教学实现游戏化的作用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4(89).

[3]沈光书.生活化、游戏化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南北桥,2014(12).

第8篇

一、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从生活中来”即生活是幼儿数学学习的源泉。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不以一定的数、量、形的方式存在,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到生活中去”即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因此,“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是一个(数学)经验不断从生活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此时的数学经验或许已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让幼儿能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过程。有的教师认为在生活中渗透一些数学教育就实现了生活化的数学教育,还有的教师贴标签式的在数学活动中加入某种生活场景,认为就是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上述理解都比较片面。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理念到教育实践的转化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从数学教育目标、内容、操作材料、教育途径等多方面来实施。下面,就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树立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目标理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目标理念。《纲要》中数学教育目标倡导使幼儿体验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反对静态的知识传授,提倡注重幼儿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目标理念可以理解为:关注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为教师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2.将生活化的教育目标理念落实在具体活动中 

教师需改变以往只关注幼儿数学概念获得的思路,要将生活作为幼儿数学学习的背景和资源。例如,中班“认识椭圆形”的活动目标之一可定为:寻找并发现生活中各种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又如,中班认识空间方位“我排在哪里”的活动,教师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在户外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区分前后空间方位,能应用“前后”方位词,描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上述目标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的理念。 

三、让数学教育内容走向幼儿生活 

1.选择密切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 

教师要打破只从教材上选择数学教育内容的思维定势,将视角转向幼儿的生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应多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实用性的教育内容。例如,学习数字时,除了让幼儿记住字形,读准发音,还应增加认识“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的内容;增加估算、统计等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的实用性的数学内容。二是关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将其纳入教育内容中。例如,某大班教师发现幼儿在讨论体重问题,有的幼儿说自己800斤,有的幼儿说自己20斤,一直争论不休。教师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于是设计了“我来称体重”的测量活动。在活动中,发展了幼儿的测量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使幼儿获得了关于体重的正确的知识经验。 

2.在教学活动中再现或模拟生活情境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模拟或再现生活情境,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习数学。例如,某大班学习排序,教师利用幼儿洗手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请幼儿想办法解决洗手不推挤的问题。幼儿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轮流洗手的,有说让女孩先洗的。其中有几名幼儿的建议是: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教师肯定了排队的办法,然后让幼儿排一排。接下来,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进行排列等有关问题,使幼儿充分了解了排序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如,幼儿学习数字的用途时,教师模拟生活情景,创设为“娃娃家”设计门牌号、电话号码、有数字的家用电器、闹钟的情景。密切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学活动 

1.开发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用于幼儿数学操作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为准备材料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提供的材料幼儿不一定感兴趣。反而是生活中的物品更能引发幼儿探究数学的兴趣。一些玩具及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都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很好的材料。如树叶、石子、果核等可以用来数数;扑克牌可以用于比较数的大小、数的排序、数字接龙、练习加减运算;易拉罐、饮料瓶、包装盒等可以用于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的活动。就地取材的物品不仅解决了教师准备材料的困难,而且能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2.鼓励幼儿参与寻找和制作数学材料的过程 

以往,教师习惯于把一切材料准备好,只需幼儿来操作即可。这种做法忽视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应让幼儿参与准备材料的过程。幼儿在准备材料时,会对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某中班开展“认识椭圆形”的活动,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在家里寻找椭圆形物品带到幼儿园,教师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在此过程中,丰富了幼儿椭圆形物品的经验,促进幼儿在抽象图形和实物间建立双向联想。再如,某大班开展自然测量的活动,教师提出“用什么测量树干”的问题,让幼儿寻找测量工具,有的幼儿找来了小棍,有的找来绳子,他们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思维活跃。此外,幼儿对自己寻找和制作的材料会格外感兴趣。例如,教师把幼儿制作的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数字棋等材料投放在数学区,幼儿都愿意去操作自己制作的材料,并且还给其他小朋友做介绍。 

五、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第9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 幼儿园数学活动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要求,已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在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实践路途中,笔者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强大的界面、开阔的容量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逼真生动的画面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拖拉自如的工具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向灵动的自主接受转化;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使孩子们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方便强大的特殊功能使师幼互动厚积薄发。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笔者不仅尽力诠释“在教学中研究”的理念,更是努力向“教研相长”的目标前行,具体策略如下:

策略一:资源存储的强大有效使幼儿数学活动内容精彩丰富。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制作教玩具往往占据了教师的大量时间,人手一份的学具制作牵扯了教师研课的精力,消磨了教师工作的热情;且学具材料以纸质居多,大多是一次性的,二次利用机率低,重复繁锁的手工劳动正是“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所在。此外,PPT、FLASH课件,虽也能激活活动现场,但课件的不可随机更改性和资料的随意调取性,限制了活动过程中的随机生成。而交互电子白板完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将幼儿数学活动中原本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进行外化处理,以各类生动形象的资源图片预先导入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话题,可以直接从电子白板中导出。

如在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圆形”中,问题“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呢?”激起了幼儿主动回答的欲望,传统教学中幼儿只能口语表述,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中资源包的即时资源有效解决了图案快速呈现于幼儿眼前的问题,多种活动挂图资源库、注释库、超联结库、动画库使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可以说即时资料的真实运用,梳理了幼儿活动中的生成经验,细化了对幼儿的指导。又如,在大班数学活动“弯道测量”中,当孩子们对“田径赛道中的弯道”心存疑惑时,可迅速连接互联网,把400米赛跑现场的实况视频播放给幼儿看,让幼儿在现场中比较直道与弯道的不同。将抽象的幼儿数学活动内容镶嵌在多姿多彩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曾经绘制过的图形、使用过的情景、图式式样只要存入了资源库,在以后教学中都可以调出来继续使用,实现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整合。

策略二:拖拉工具的灵活运用使幼儿数学活动过程方便生动。

在传统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数学问题的解决统一化、标准化,达到教师心中的效果,使实际的活动过程呈现了“表面达成”的现象。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的活动过程就是不断把孩子由一个发展水平引向“跳一跳摘得到”的另一新的更高发展水平。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课程改革变革性的教学手段之一,其操作简单的拖拉工具使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了就近上升发展的空间。如大班数学活动“弯道测量”中,当幼儿确定了测量工具“围棋”之后,“如何精确测量”摆在教师与幼儿面前,是直接教授还是幼儿主动获取方法?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快捷的拖拉工具,能使幼儿在主动尝试操作中,直观形象地习得测量方法,“一个贴紧一个,从起点处开始量,到终点处结束,数一数围棋子的数量,就可以知道哪条弯道长,哪条弯道短”;此处,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使用,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加强了幼儿与孩子、孩子与活动之间的互动。且电子白板上拖拉出的直观画面,有应有和,加深了孩子们对测量方法的理解,更是挑拨了他们对于测量结果的好奇。又如在中班数学知识点“量的守恒”中,我们总要变更相同数量物体的排列顺序制作多维的数卡,这样的制作往往蕴含了教师的主观意愿,而忽略了幼儿主动排列建构“量守恒”经验的主体地位。在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拉工具后,孩子们在充满创意的随意组合造型中,无形地渗入了数量守恒的概念。拖拉工具的灵活使用,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了自我学习导航员,其即时更改性、随机生成性使我们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更加方便、生动、有趣。

策略三:特殊功能的巧妙融入使幼儿数学活动难点迎刃而解。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它不仅在硬件设备上为教学提供了平台支撑,而且软件设计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翻页、拉幕、隐藏、聚光灯等功能改变了课件呈现的方法,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文字、声音、图片、影像融于一体的强大功能,使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尤其是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幼儿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那么敏感,电子白板的多种特殊功能正是迎合了孩子的兴趣点,如利用“拉幕”来制造悬念,能强化幼儿对重难点的观察,如在大班数学活动“动物运动会”中“赛跑结果”的拉幕运用,将动物比赛成绩一点一点呈现给孩子,我在孩子们的小脸上,看到了兴奋、喜悦,以及对验证自己猜想的期待。

策略四:互动平台的丰实趣味使幼儿数学活动效果直观形象。

在以往使用演示性多媒体PPT、FLASH课件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在演示过程中无法修改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活动中突然闪现的灵感也无法在课件中加入,从而造成活动现场中有效教学资源的流失。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平台大大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它如同黑板一般,随时可以在板面上书写、绘画、涂色、回页等,发现错误时可选择操作模式对已犯错误进行及时修改或将灵感加入到媒体演示中,帮助孩子们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兔宝宝吃萝卜”中,预设的白板课件中萝卜的数量为1~4,可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数数经验可以达到数字5~6,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我即时调整了萝卜的数量,有效提升了幼儿的数数经验。又如在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加减法》中,为了提高幼儿计算的速度,我设计了大班幼儿十分喜爱的闯关游戏,每一关都有三道题,共五关;每一关在白板上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有直接写出答数,有运用喷桶喷色,有用“√”选择正确答案,有用线条连线,有用骰子随机扔取点子出题。孩子在与电子白板的互动过程中,把提高计算速度的目标内化为了自己的行为,且百玩不厌、兴致高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互动式平台,在教师与白板的互动操作,孩子与白板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动手参与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多渠道感官的协同作用,把幼儿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的能力并发展为高智能活动。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数学教育实践中目前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数学教育目标单一,重视知识、技能,极少关注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忽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又如,数学教育内容严格按年龄段划分,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数学知识被机械分割,知识之间整体联系不强。评价的教育作用也没发挥出来,没有科学的评价手段,评价时不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等等。笔者结合多年幼儿数学教学经验,认为以下策略有利于实施幼儿数学有效教学,能够更好的发展幼儿智力。

一、重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师自身发展

目前,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幼儿教师已经有了一些现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新理念,但是从理念落实的情况来看,显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理念的内涵。为了重塑幼儿园数学教育理念,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研究现代数学的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多读一些关于现代数学学科发展的科普书籍,对整个数学领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向要有所了解,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由教师自身开始培养起数学精神。(二)了解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幼儿教师有必要读一些在幼儿的认知、学习、智力和个性各方面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产生重大影响的论著,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理论指导下去重新认识幼儿和幼儿的学习发展过程,以及他们独特的个性。(三)多观察生活中的幼儿。书上的知识与现实中活生生的幼儿毕竟还是两回事,幼儿园能安排教师轮流离开教学岗位一部分时间,对自己班里的幼儿进行实实在在的观察。虽然教师每天都在观察幼儿,但是教师还有教学任务在身,每个班级的幼儿又比较多,所以往往陷于教学事务忽视了很多幼儿表现出来的状态、行为方式和特点。比如说,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忽视了计算课上那些处于游离状态的幼儿,没能发现有些幼儿在数学方面的特长,没能察觉有些在数学领域发展好的幼儿也有策略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只有通过全心投入的观察,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教师才能在实质上理解幼儿的独特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四)教师之间要进行有效合作。每个幼儿班的两名教师之间要保持有效的沟通。因为数学教育应该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环节中的,所以虽然一名教师并不负责专门数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可也必须有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才能不放过有利于幼儿数学领域发展的机会,将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落到实处。教师有了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识、对幼儿数学学习和认知发展的正确理解、对幼儿独特性的充分认识和尊重,还有教师之间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才能保证幼儿数学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拓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加强生活数学教育

幼儿园数学教育不应该拘泥于规定的数学教育内容,而应该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拓展数学教育的内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蜂巢这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也都包含着数学之美。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启蒙的基础,数学教育应该利用生活环节中各种数学教育机会,让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回到生活中去。比如,每件东西都有不同的形状、数量、大小和位置,在生活中寻找相同形状的东西,寻找身体上的数量和对称等等都是与幼儿可接触世界紧密相连的数学教育。又比如,幼儿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程,家和幼儿园分别所在的位置,怎样选择最近的路线到公园去玩,这些都是生活中空间概念。还有,鼓励幼儿去了解国内外新闻和新闻报告中涉及的各种数字信息,例如人口、森林面积、捐款金额、国内生产总值等,对这些大数的感受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数据信息的理解力和处理能力,更能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这样例子不胜枚举,数学教育应该就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数学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世界和人类,也可以让幼儿体会数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形式不应该只是集体教学,方法也不仅仅是验证性操作、问答或者儿歌,而应该在教室里建立“发现区”。“发现区”是“多彩光谱”活动中的一项,它可以成为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目前,新纲要已经把数学划入科学领域,目的就是要强调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数学不是死的、固定的一系列事实,而是可以用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手段。那么在发现区,幼儿可以运用各种数学能力去探索自然科学的世界。教师在发现区准备各种各样进行科学探索需要的工具,包括各种尺子、放大镜、收集用的盒子、纸笔等。具体探索的内容可以根据幼儿园所在地区的气候、地质、社会环境特点,选择幼儿生活中容易接触、又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探索,而不是教师控制的,幼儿从中寻找乐趣的同时,还能充分的交流、讨论对问题的看法,在发现和表达中得到满足感,逐步建立自信,这些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收获。

四、丰富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再也不能仅仅用幼儿回答问题的对错来判断幼儿数学领域的发展了,整齐划一的标准不但对幼儿不公平,而且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往往无法发现每个幼儿背后的思维过程和表现出来的迥异个性。教师一方面可以定期地组织有计划的评价活动,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段,比“多彩光谱”评估活动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对幼儿数学领域发展水平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也就是说,评价的结果要能够看到该幼儿的学习方式、智能结构、性格特征等个性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幼儿在发现区活动中搜集的物品、对观察对象的记录和分析结果,这是幼儿在数学领域活动中最为真实和可靠的代表他们某个阶段发展状况的记录。另外,还要结合幼儿处于活动状态时,教师在旁的观察记录。教师作为旁观者更容易观察到幼儿各方面独特性的表现为前两方面的评价提供补充,更丰富对幼儿的认识,以便改进教学,帮助每个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而言之,目前幼儿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只有将这些策略有效的应用于幼儿数学教学中,才能够更好的贯彻新纲要的精神,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现存问题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0.2.

[2]林嘉绥.幼儿数学入学准备调查报告[J].学前教育研究.2000.2.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游戏化

现如今,幼儿园教育中坚持的是以游戏化数学教育为理念,培养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幼儿园应用的数学游戏多是简单的、有趣的,不过因为数学本身逻辑性强,这使得幼儿阶段的孩子仍然难以适应,对此需要从幼儿自身出发设计数学游戏,让幼儿真正融入其中,并学习数学知识。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身健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如何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学数学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呢?以下我就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

做法。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热爱游戏,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游戏可以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的参与状态,而是自己主动地加入其中,并且享受其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大脑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将正确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包装,结合幼儿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爱好来制订有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计划和内容,内容之中不要明显突出数学概念,而把它化解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中,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在幼儿的头脑中树立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游戏过程中体现出一些数学知识,使得幼儿在大脑充分转动的状态下理解这些知识内容,利用游戏环节记忆相关数学概念和符号,这样可以真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如在《认识“1”和“许多”》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游戏,在游戏中,先分配了所有参与人员的角色,老师扮演兔妈妈的角色,其他小朋友各自扮作一个小兔子,此时兔妈妈可以教授小兔子数一数自己家里拥有多少个胡萝卜。从第一个开始,这是1个白萝卜,兔妈妈问大家记住了吗,小兔子回答:“家里有1个白萝卜”。此时兔妈妈会鼓励大家真聪明,接下来按照顺序教小兔子认识其他的萝卜,游戏过程中,小朋友没有将认萝卜当作学习,而是作为游戏看待,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让小朋友记住数字,进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将各种游戏形式运用于数学活动中

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将许多数学内容通过数学游戏来促进幼儿的大脑思维,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爱上这一知识学科。

1.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幼儿动手操作,如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学习数学图形分类,教师可以动手制作辅助工具,让小朋友自己操作。教师可以在小鹿玩具、小熊玩具和小马玩具上分别贴上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然后告诉小朋友将这些小动物送到相应图形对应的家中,锻炼他们的分类能力。

2.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中,运用“小小送奶员”的情节,即⑴D趟偷叫《物居住的相应房间里(如第一层的第三间或第五层的第二间等等),孩子在这个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也把整个活动推向了。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不仅获得了序数的概念,更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3.竞赛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竞赛性的数学教学游戏就是增加竞赛性质于数学游戏中,从而增强幼儿掌握知识的巩固程度和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大班的幼儿尤其喜欢这类游戏,我一般是在活动的复习阶段运用此类游戏,如在“复习数的加减”的活动中,我把孩子分成了红、黄、蓝三队,设计了三轮答题机会,分别是必答题、抢答题和操作题,让孩子通过组内的团结协作获得荣誉,一方面这种竞赛的形式增强了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将数学活动与其他教育游戏活动有机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游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娱乐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等。数学教育内容不仅可在数学游戏中进行,也可以融入其他形式的教育游戏活动中。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考,儿童怎样学习……”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按照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数概念 课程设计 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34

1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表明:5~6岁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期。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对微细刺激即能发生反应。如果在该期间内,成人没有引导或抑制孩子的这项能力发展,即取消相关刺激、甚至不进行任何刺激,会导致孩子这项能力不能发展或者以后再干预也达不到好的效果,严重情况下可能丧失该项能力。对5~6岁幼儿进行科学的数学教育是幼儿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

目前,数学教育已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但这种重视主要涉及方法改进与内容的加深两个方面,例如:引用珠心算、思维训练、蒙氏数学等形式的课程设计改造或代替传统的数学课;将小学的内容下移到幼儿园课程中,重视机械训练与强化训练等。在幼儿数概念形成初期,这样的变革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但又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导致幼儿知识与技能建构不良,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绪体验,造成中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困难或成绩低下等。本文论述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能够学什么或者应该学什么,以及引导幼儿达到哪种程度,进而由此浅谈一些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希望对幼儿教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5~6岁幼儿数学课程内容范围与幼儿学习程度把握

2.1幼儿数学课程内容范围

(1)基数,包括:识数、数数、数的书写、数大小、多少的认识及奇偶数的认识。(2)序数,包括:认识序数、能够分类及参照不同标准排序。(3)量的认识,包括:能简单的使用量词,形成对单位的粗浅认识。(4)数位与十进制,包括:“十进制”进位与退位原理,对个十百千的位数认识。(5)认识四则运算,包括:知道“增加与减少”,“和与分”的概念及含义,认识抽象运算符号,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6)认识几何图形,包括:认识点线面体基本元素,认识平面几何图形与立体图像,能够用简单的元素构造图形、物体、建构立体图形,能够用简单的图形玩具组合、堆积、搭建和设计物品。

2.2幼儿学习程度的把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幼儿教师把握幼儿学习程度的标尺,但只有幼儿教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利用标尺,真正解决幼儿“应该学”与“能够学”的矛盾关系。就此许多教育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给予我们丰富的建议。其中,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给我们提供很好解决矛盾的办法,“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真正的教学是使得孩子可以踮起脚尖摘到苹果的教学”,而皮亚杰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怎么帮助幼儿学习和建构新知识体系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这样,幼儿教师就可以准确把握幼儿在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学习要达到的怎样的程度,借助哪种途径以及所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例如,在《认识数字》课程中,幼儿学习就包括不同的层次:初步识数、数与实物的对应、阿拉伯数字和汉语数字的书写、数概念的抽象化、数的应用。幼儿教师怎么科学设计活动,就要看教师了解幼儿、调整课程难易的能力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了。

35~6岁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课程设计与方法参考方案

3.1课程设计参考方案(表1)

3.2课程设计方案使用说明

第一,幼儿学习“十进制”略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十进制”应该作为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包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没有相关的表述。这里特别提出,有如下原因:首先,本人长期从事中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课外辅导工作,发现数位概念建构不良是导致他们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加入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其次,中小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对“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初步认识,既有赖于学习“十进制”方法的迁移,又会对“十进制”学习干扰,所以便有意识将位数与十进制移入幼儿数学课程中;再次,著名幼教学家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也有类似进位的课程与教学;最后,幼儿园实验研究表明:只要方法合适,幼儿能够掌握“十进制”和位数关系;跟踪观察幼儿后续学习,没有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