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内进出口贸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通货膨胀 影响 对策
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除了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和原材料、能源产品等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外,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不断加剧以及人民币对外实际上处于贬值的状态才是当前我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拓宽,哪怕是全球经济的微小波动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从商品价格传导途径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国际视角上来看,由于贸易的自由化,需求和供给也可以视为一种商品进行传输,一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形成国家总供给的一部分,出口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在该国国内供给量和需求量一定情况下 ,进出口贸易会改变该国总供给—总需求平衡状况(即改变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进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波动,使该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总需求的扩大将推动国民收入增加和物价水平上升,总供给的扩大则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迫使物价水平下降。
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该国对外商品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该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由此,一增一减,最终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由此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加,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加之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型政策,使得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总供给增长缓慢,加之近几年鼓励扩大内需的政策,国内生产投资逐步升温,国内总需求增长大于国内总供给的增长,就会造成经济增长同时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引发通货膨胀。
2011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6420.6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7174亿美元,占到总贸易额一半。由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经济。据国家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305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出口8354.2亿美元,增长12.9%;进口4697.9亿美元,增长12.5%。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为3656.3亿美元,同比增加13.4%。我国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不仅提高了我国对出口商品的市场需求,而且也引发了整个社会总需求的膨胀。这种膨胀的社会总需求一旦失控,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二、从成本传导途径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通货膨胀输入的另一个方式是通过成本的传导,探讨中国进出口贸易是否可以通过价格的路径来影响通货膨胀,这需要考虑我国进口商品总量、比重以及它们在我国物价体系结构中的地位。成本传导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燃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中国近几年的进口总额、初级产品进口额以及初级产品占进口总额的比例均在上升,并且在2008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8年初级产品进口占到总进口额的32%。而在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中,生产者所需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也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基本上每年机械及运输设备占工业制成品的比例都超过了56%。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口实行部分免税制度,所以此类的进口也呈上升态势。除此之外,美元的持续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不够,使得原材料相对价格大幅上涨,所以说中国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成本是一直上升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进口的绝大部分商品是生产的必需品,原材料、燃料、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量在总进口额中占的比重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提高厂商的生产成本,引起物价上涨,会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 论
从2007年至今的通货膨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世界经济形式不明朗,国外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的传导,以及国际LUNWEn.1KEJIAN.COM 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成本的上升是主要原因。再结合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三个因素影响2011年CPI波动:一是2010年较高的CPI对2011年有翘尾因素影响;二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压力,包括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也会对输入型通胀产生影响;三是国内成本推动的因素。综合这三个原因来看,通货膨胀压力的存在很难在短期内解决,而是一个长期现象。
在这一时刻,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在宏观调控上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今后,我们应该把有效的控制进出口和保持物价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之一,以实现宏观经济总体的稳定增长。当然,以后的对外贸易也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战略、产业政策等做一些调整,以促进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升值 进出口贸易 贸易顺差
一、引言
改革开发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与内外均衡的经济变量。国际金融界一直对我国持续已久的贸易顺差进行着指责,近年来,鉴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必然,因此人民币汇率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前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世界金融的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我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合程度越来越高,这样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愈发显著。所以有必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及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研究。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特点
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壮大发展,大体呈现以下的特点。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对外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出口贸易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198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顶峰的25616亿美元。2009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072亿美元,依然具有很大的规模。(2)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出口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依赖程度,通常用本国对外贸易额占本国GDP的比重来表示,具体可分为进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1997年至今,我国进出口依存度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尽管2009年金融危机略有下降,但是整体水平仍然较高。(3)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厂商提供的零部件或原材料,并按国外厂商提出的质量技术标准加工出成品获取效益的贸易方式就叫做加工贸易。一般的商品买卖不同,加工贸易方式涉及的零部件、原材料及加工后出口的成品都是委托方所有,并没有发生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加工贸易使我国进出口呈现刚性发展: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在增加。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1)我国贸易顺差促进人民币升值。自从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长期平稳的增长趋势中,这为国际贸易顺差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是贸易顺差在带来巨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对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贸易顺差的出现将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2)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由于我国对于投资环境的建设以及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一直处于显著增长的阶段,促使外汇投资商信赖对人民币的投资,也加剧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压力。此外,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经济增长明显变缓慢,但是我国经济却能持续增长,从而促使外汇逐渐价格下跌,进而诱发人民币升值。
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使进口的原材料、能源及其他生产资料的价格下降,这将大大减少我国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其他战略物资的成本。使大笔交易的进口成本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降低,从而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盈利能力,并且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2)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自加入WTO以来,鉴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减少贸易纠纷,从而缓和我国与欧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一直以来,“重出口,轻进口”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尽管它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也增加了对出口的依存度。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进口增加及出口减少,可以缓解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人民币升值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1)削减了我国出口贸易。相对比国外收入增长幅度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长幅度小,其优势就被抵消了。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然后升值,会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减少,贸易出口利益将会缩水。(2)打击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外商在国内的贸易额度在我国出口贸易额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减少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打击了外资注入的积极性。(3)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人民币升值首先会增加出口成本,进而导致价格体系的变化,这不利于当前我国企业商品的价格体系,而且还会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失及结构调整。另外,人民币升值还会造成国外商品的盲目进口,从而导致供需关系不平衡,影响国内商品市场的稳定,甚者会造成通货紧缩现象。(4)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5)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的升值将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容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劳动者面临失业危机。
五、结论
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趋势。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有利有弊,为了更好的规避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足,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应的调整优化策略,以保证我国经济与贸易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婷.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 时代金融, 2010,12.
[2] 刘崇献, 李彤.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176-01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产业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进出口;经济
进出口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产业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2008 年的经济危机,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出口贸易在2009年开始出现回升。进出口贸易可以有效地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所以国家应该引起重视,积极推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就业率。但是目前来讲,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贸易顺差过大、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
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最近几年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顺差。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出口能力较强,但是这也使我国遭遇了多起国外反倾销调查,我国也成了世界上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很多的发达国家利用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等方法来应对我国出口产品,贸易摩擦的增多,给我国的贸易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还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给我国的消费、投资、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一方面迫使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购买外国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出口的产品中,大部分是以低价格取胜的,人民币升值则不利于出口的扩大。同时也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有更大的影响,导致产品的价格升高,不利于拉动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2.我国目前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当前我国的进出口产品在结构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我国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是以低价取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这些产品通过依靠单纯的降低国内劳动的价值、增加产品出口数量而发展,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我国出口贸易只有价格优势,竞争力不强,利润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性,利润率高,收益大。但国内企业却很难实现产业技术升级,不利于企业发展。
二、提高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1.我国应该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目前来讲,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出口的一大特点。贸易国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我国的出口。所以我国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应注重国内需求的发展,积极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开发国内市场也是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的,同时开发国内市场还额可以减少对外贸易的动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度,使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我国应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是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大国,其生产的产品缺乏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技术含量。所以,我国需要对于出口产品的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一方面要注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及成套设备中的比重,努力培育和扶持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还应该注重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转变我国的贸易增长方式。我国贸易在进口方面,应加大我国的进口优势,扩大高效率企业的规模,促进行业间相应的结构调整。
3.我国企业要注意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加大对新兴市场进出口的支持力度,分散经营风险。我们知道,如果出口市场比较集中,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会比较集中。所以,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竟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继续拓宽市场,尤其是要注重扩大对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降低出口依赖性。所以我国企业要加强对各类市场调研的强化,合理分布传统与新兴市场,努力做好市场重点化与多元化的统一,政府要积极发挥其桥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国际市场。
4.国家应该注意稳定人民币汇率。
受经济危机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对我国进出口很不利,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应加强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意识。稳定汇率,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我国要想实现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做好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导向工作。应该采取应对措施,稳定汇率,积极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中泰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速,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合作在不断深化,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交换与物质交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加入了世界贸易这个大家庭,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出口总额更是不断加大。中泰两国自建交以来,双方贸易不断增多,再加上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加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交流。根据中泰入世谈判双边协议,90%以上的商品将要实行“零关税”政策,中国承诺大幅度削减进口关税和降低非关税壁垒[1] 。随着两国之间贸易的不断加深,进出口的经济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因此分析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影响因素变得十分有意义,为今后继续深化贸易,通过国际贸易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本文首先介绍中泰双边贸易的现状,进而根据中泰贸易的特点,分析影响中泰进出口的相关因素,从而提出对策,使得中泰进出口贸易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1.背景分析
中泰两国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是泰国的最大贸易商。中泰贸易虽然迅速发展,但其在发展中要面临了不少问题,例如贸易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趋同等。[3]因此,中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是合作与竞争并存,既通过双边贸易实现物质交换,又由于双边贸易,使得进口产品与国内自产产品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需求量、供给量大的国家,因此,泰国在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很大。一方面,中国需求量十分庞大,这使得泰国有机会通过向中国出口商品而获得极大的收入;另一方面,泰国也可能由于接受中国的进口产品,而使得本国产品的地位收到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发展收到阻碍。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更好地利用进出口来实现中国与泰国的双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本文通过对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中泰自2011年以来进出口贸易商品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中国从泰国进口的产品中,初级产品占了一半以上的总量,并且自2011年以来有上升的趋势;相对而言,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产品中,制造业产品占的比重相对较大,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向泰国出口占了出口总量的79.4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上述数据表明,泰国的出口产品多以原材料以及初级加工品,反映出泰国的制造业技术的欠发达以及中国的原材料的缺乏。处理初级产品和制造业机械产品外,一直以来泰国的另一主要出口商品是橡胶及制品、大米、木薯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
以上是从商品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泰进出口贸易的特点。按主要市场来看,泰国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表3可知,中国在泰国进出口总量上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进口总量与出口总量均排名第三,这说明中泰之间的进出口对泰国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关税和汇率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关税政策对中泰进出口的影响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运用关税手段以达到特定经济、政治目的的行为准则,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关税政策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该国政治、经济及产业政策等分方面因素。关税政策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果蔬产品上。
2003年10月1日起,中国与泰国之间取消了108种蔬菜和80种水果产品的贸易关税,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第一个“零关税”协议。协实施两年以来,中国与泰国的果菜贸易有了新进展[4]。
自实施零关税政策以来,中国对泰国的果蔬出口量大幅度增加,泰国对中国的果蔬出口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实现了果蔬交换。然而,由于中国果蔬市场化程度低,规模小,种类不齐全;而泰国多以种植园的形式生产果蔬,并且规模大,品种多。因此,在果蔬双边贸易中,泰国比较具有优势,形成果蔬贸易顺差。
零关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泰的进出口贸易,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增加关税,则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从而抑制进中泰进行出口贸易。
3.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又叫“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对商品流动有重要影响[5]。汇率的变动带来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价格方面。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进出口产品来说,影响也不相同。
对于一些刚性需求或者本国不存在可替代产品的进出口产品来说,汇率对其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比如,人民币汇率的下降,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降低,因而,进口同一个产品所花费的人民币金额较大。但是由于该产品本国不存在可替代产品或者替代产品价格更高的时候,汇率的下降对于该产品的进出口量没有影响。就中泰进出口贸易而言,泰国特色产品(如泰国香米)的出口不受人民币汇率影响。
对于一些本国存在可替代产品的进口产品或者进口的发生是由于国外产品价格低的产品而言,汇率变化会导致进出口量的变化。比如,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增加,在国内可替代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此时从国外进口产品可以减少成本,因而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同时伴随国内相应产品需求的减少。
汇率的变化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不同商品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在汇率变化的时候,要结合商品的特征来研究其进出口的变化。
4.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货币汇率和关税对进出口有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对中泰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自然条件的影响。泰国的农产品很有潜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泰国大米、橡胶、蔬菜、水果等。这些产品在泰国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的成本小很多,因此具有成本优势,此外,泰国为提升竞争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竞争因素的影响。全球化的加速使得贸易的竞争上升到全球范围内。比如,中国是泰国大米的一大出口国,而近年来,越南大米作为一个竞争者存在,分摊了中国市场对进口大米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泰国大米的出口量。因此,泰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竞争因素,发扬创新精神,使得自身产品更具有特色。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非关税壁垒指的是由于各国各地区产品的标准不同,而使得国家间贸易不能正常进行的一种现象,这是国家为了控制进口额,缓和贸易逆差而采取的措施,也是影响中泰进出口的一大因素,通常是由当局者制定,可以归为宏观调控因素。
5.总结
中泰进出口贸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如何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是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所在。中泰双边贸易给两国都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对于进出口贸易良好发展的控制极为重要。对于外部因素,如对方国家的关税政策变化等,国家应该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小化不良因素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导致的本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汇率的影响,国家应当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对于是否进出口做出权衡。而对于自身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泰国,都应该对自身产品进行改进与完善,使得自身产品富有自身特色,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使自身在全球化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国富. 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状况、问题与对策[J]. 经济论坛,2014,09:139-145.
[2] 薛铭铭. 中泰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11.
[3] 陈梦瑶. 中泰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吉林大学,2014.
金融危机传染从国界上可以分为国内与国际传染两种类型。国内金融危机传染指的是在国内金融泡沫化的前提下,货币危机逐步转变为资本市场与银行业的危机,并且演变为全面化的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指的是金融危机通过某个渠道或者机制来将本国的金融危机传播到其他国家与地区当中。当前多数金融危机机制研究中所指的金融危机传染都是专门指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本文中所使用的金融危机传染也是指国际金融危机传染这一类型。
2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传染
2.1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传染
亚洲金融危机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传染主要体现在价格效应上,而在收入效应上不是特别明显。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各国和我国的贸易结构比较相近,都是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这也就使得我国和东南亚在出口上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竞争。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东南亚各国货币不断贬值,而我国政府则始终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直接造成我国出口产品丧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因而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价格效应比较明显。在收入效应上主要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当中,我国的三大出口贸易合作国家中的日本经济开始出现快速下滑,而美国与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十分缓慢,从而使得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的经济总体呈现下滑趋势,使得各国收入下降,进而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不断减少,无法体现出其明显的收入效应。
2.2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传染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期间,人民币汇率开始大幅度升值,从而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越来越困难。而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变动以来,人民币一直保持升值的状态。但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尚未爆发之前,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上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并且人民币升值对于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也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全球经济发展迅速,且与我国开展贸易合作的各国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使得外需不断增长,就相应地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但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全球经济迅速下降,并且与我国开展贸易合作的国家的收入也开始下降,从而使得其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的需求也相应下降,同时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货币危机直接导致人民币的大幅度的快速升值,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弱,最终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上受到双重消极影响。另外,美国次贷危机还造成我国国内经济出现深层次的矛盾。当前我国一般贸易方式在出口总额上只存在收入效应,而在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总额上只存在价格效应。也就是说,我国的一般贸易方式在对外需求变化上非常敏感,而加工贸易方式对于货币汇率的变化则非常敏感,这也体现出我国贸易方式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期间所受到感染的抗风险能力水平比较低。由于当前我国加工贸易方式总体上在国际分工上还处于比较低的位置,且其附加值也比较低,这主要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竞争优势主要就是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因此,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中造成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就直接导致我国加工贸易方式的发展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美国次贷金融危机还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外部环境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策略
3.1加快进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加快出口贸易的导向发展策略的改变,注重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达国家承受着高额的债务以及高失业率的困扰,而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上的外需不断萎缩也使得其长期处于低迷发展状态。因此,我国应当将出口贸易为主要导向的贸易方式进行改变,注重进出口双向同步发展,从而实现进口贸易方式也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是要鼓励对外贸易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以此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出口贸易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缓解就业压力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依然比较低,再加上我国依然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我国出口贸易在金融危机期间的抗风险能力较低。所以,我国应当加快将资源、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改变为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从而鼓励对外贸易企业不断加大对出口产品的技术投入,以此来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3.2增强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在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我国应当对美、日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出口依赖进行削弱,从而将这种出口上的依赖尽快转变为依赖国内需求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加大国内需求,这也就需要进行国内消费的不断扩大,在出口产品的生产上要注重国内需求消费品的生产,并且对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此来更好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居民收支上的平衡和消费能力。
3.3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
首先要合理选取和吸收外商投资,对于高能耗产业要限制其进入我国,引导高技术附加产业的投资;同时还要引导国内加工贸易产业逐步向落后国家进行转移,并且还要努力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拓展产业链。其次还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从而为国内加工贸易产业优化升级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东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得中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发展模式中创建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地带;同时还要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进行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支持,从而创建出符合中西部发展特色的新型加工贸易产业区域,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加工贸易方式的附加值。
3.4创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在美国爆发次贷金融危机时,我国人民币的单方面的升值体现出我国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还不健全,从而使得其对国内的进出口贸易的保护能力不能够进行充分的体现。因此,我国应当创建出更为合理、灵活以及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以此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另外,随着国际贸易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应当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化发展,以此来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在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抗风险能力。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当积极学习和研究全球各类因货币升值所造成的金融危机的案例,从而为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创建提供参考,从而尽快确立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强国位置,进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4结论
目前我国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以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煤炭为主,2005年我国能源净进口(16945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223319万吨标准煤)的比重约为7.6%,2001年只有1.8%,近年来我国。我国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贸易大国之一。
我国能源贸易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贸易额占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4.1%增长到2006年的26.1%;能源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2006年能源贸易额1001.87亿美元,比2001年232.71亿美元增加330.5%,年均增长率达到33.9%。
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37396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21974万吨标准煤增加70.2%,年均增长率11.2%。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能源贸易量的增长幅度,能源产品贸易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其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同时,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导致能源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006年从9个国家合计进口石油13018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
二、2001-2006年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232.7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966.56亿美元的24.1%,2006年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839.01亿美元的26.1%。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006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其中,石油917.54亿美元,占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91.6%,煤炭50.7亿美元,占5.0%,天然气33.63亿美元,占3.4%,石油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占绝对的优势。
三、我国石油进口额占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石油进口额为154.06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565.46亿美元的27.2%,2006年石油进口额为819.5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2302.93亿美元的35.6%,近年来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四、2001-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石油消费巨大,严重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16286万吨。从我国石油的进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8157.0万吨,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3%,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自2001年的154.06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819.52亿美元,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为39.7%。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从我国石油的出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的出口量从2001年1674.1万吨到2006年的1871.4万吨,最高的年份2005年为2207.7万吨,我国石油的出口量变化不大。
2006年位居我国石油进口前九位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2471万吨)、安哥拉(2345万吨)、俄罗斯(2113万吨)、伊朗(1864万吨)、阿曼(1318万吨)、韩国(1106万吨)、委内瑞拉(732万吨)、刚果(542万吨)和赤道几内亚(527万吨),9个国家合计进口量为13018万吨,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2001-2006中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缓解国内石油供求的突出矛盾,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六、2001-2006中国天然气、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2001年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为223.30万吨,2006年为225.24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出口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余万吨的水平上,变化不大,从我国天然气资源和产量分析,未来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489.62万吨,2006年为605.81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维持在600余万吨的水平上,增长不大,由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气,而天然气的大规模输送必须通过管道,未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增长变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天然气进口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
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为9012万吨,2006年下降到6330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逐年下降,由于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还会有所减少。
200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只有249万吨,2006年迅速增长到3836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达到72.8%。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北煤南运,陆路运输成本较高,在符合比较效益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七、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增长很快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已经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石油消费增长迅速,从而导致石油进口量连年大幅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很快超过50%。巨额的石油进口以及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石油消费严重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2.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
自2001年到2006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17.3%,而石油的进口额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39.7%,石油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这说明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
本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数据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进口贸易和城镇化发展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而出口的数据和城镇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通过研究找出了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的协调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城镇化发展;格兰杰;主成分;影响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就总体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人均收入已经步入中等水平,但是收入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所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未来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城镇化,所以有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视,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出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数据采用的是我国近几十年来进出口贸易的数据以及该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数据,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的影响找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对外贸易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关于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研究的成果来看,在这些研究成果当中很少有涉及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国际贸易和我国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影响,得出了谷物和非谷物类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所以该研究结果得出了我国要在保证相应的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来适当进口粮食的策略。有的学者对于工业化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从中得出了国际贸易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进出口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进出口贸易的形式的不断变化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进出口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如果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该环节对于出口产品的种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进出口的产品的种类要进行严格的限定,在出口产品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高科技含量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其有力的推动者,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使得企业在地理位置上产生集聚效应。在基础的工业带动下当地的经济会呈现全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使得农业上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城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一般来讲,不同的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会比较大,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效益一般要比农业的效益要高,在工业和服务业中服务业的效益要比工业的效益要高,这种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会使得资源和劳动力朝着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方向发展。通过研究很多数据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于城镇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研究现状来看,直接涉及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没有对进出口贸易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在此背景下对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了主成分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二者的确切的关系。
三、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的程度是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当地政府管理水平和组织形式的一种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之前的不到20%已经达到目前的接近60%。在这期间我国的出口的贸易总额也实现了巨大的增长。在我国城镇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变成城市,同时实现第二、三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的涌进城市,使得城市的规模以及城市的数量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增长,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一切都在不断的转变着农村一切。城镇化是对于一个行政区域来讲,指的是城市人口占所有人口的总的百分比,在某种程度反映的是人口向城市发展和集聚的程度。所以国家的城镇化率和城市的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城镇的人口又对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对外贸易以及服务业都占有相对比较大的比重,所以从上述推理来看城镇化率和城市的对外贸易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由于产业之间的边际效益的差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放弃从事的农业投入到城市的对外贸易产业中来,在城市中很大一部分人员从事的是对外贸易的工作,并且对外贸易产业一般都集中在城镇中,这就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以城市的对外贸易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从二者关系的宏观角度来讲,进出口贸易在各个方面都会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国家对于城镇的规划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性发展的资金都是由此而来,所以对外贸易从宏观角度来讲对于城镇化的贡献非常大,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四、城镇化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是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影响,所以本文选择了如下的几个变量来分析二者存在的关系,包括近三十年的我国进口总额、我国的出口总额、我国的非农业就业率、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居民收入差异、以及非农业产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目标变量为城镇化率。所选择的数据为1970-2010年的所有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来获得的。
(二)模型设定
在我国城镇经济的组成中非农经济占到了城镇经济组成的绝大部分,这种非农业的经济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城镇经济的重要影响,由于城镇经济组成结构的重大转变使得越来越多农民的劳动形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城市中开始从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当中,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恰恰成为一个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指标,所以使得企业的城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城镇化的研究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一个指标。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指的是二者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该指标反映了一个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力。由于数据的值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为了更好的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对于数据做一定的预处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假设如下:linUR=c+β1lnMt+β2linXt+β3linNAOt+β4linPGt+β5linNAEt+β6linIGt其中,UR指的是目标变量,M、X、NAO、PG、NAE、IG是解释变量。其余的为相应的系数以及误差项。
(三)回归分析
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来讲,可以通过差分处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平稳的变量,然后才能够将上述数据应用与所构建的模型。然后借助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对误差项进行分析。首要的就是检验各个解释变量是否是平稳的,通过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来获取相应的一阶的平稳数据和二阶的平稳数据等。本文在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和我国城镇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分析法。首先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额和城镇化率的格兰特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城镇化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却非常小。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城镇化率程度的提高会使得进出口贸易的总额下降。结合现实来考虑,城镇化率对于进出口贸易具有多个方面的消极的影响,通过本文数据的结果来看,其对于进口的影响是消极的。城镇化率的升高会使得当地的产业结构发生积极的改变,会使得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于第二三产业中,所以社会资本也会参与到这些产业当中,这会使得国内的二三产业实现快速的增长。根据我国进出口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产业一般都是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具有高科技含量与附加值的产品,在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十年中我国对于这些工业成品的进口占到了进口总额的80%以上,在这些环节中各种设备的进口占到了很大的一个比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制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于国外产品的依赖性进而使得进口的额度减少了。接着对于出口总额对于我国城镇化率的影响的格兰杰因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出口总额是城镇化发展的原因,反之则不是。也就是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的增长,会起到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出口额的提升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为城市制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到城市,因而实现了城镇的快速发展。反之城镇化率对于出口贸易的总额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主成分因子分析
在上述研究的解释变量当中,每个解释变量对于城镇化率影响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为了得到各个解释变量的权重值本文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计算得到出口总额的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比重为0.99,进口总额的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比重同样为0.99,所以本文所选择的解释变量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了93%以上,所以利用上述解释变量来对目标变量进行解释的理由是充分的,进出口额的比重是最高的,所以为了简化也可以直接将上述两者直接作为整个模型的解释变量。
结论
为了使得城镇化率的提高,我国应该集中力量于出口贸易。通过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积极发展对外出口,大力发挥产业的集聚化效应,使得出口贸易的产业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提升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资本、资源与人力的有效的配置,提高我国资本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作为政府要积极的引导对外贸易企业进行改革,为出口贸易产业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的相关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先进,使得其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作为国家来讲,应该适当的提高出口退税的税率,为出口外贸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外部环境,增强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运作的过程中降低成本,使得企业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增强。
作者:汤梦琳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
1.章元,万广华.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
2.朱惠茹.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
3.吕延方,王冬,陈树文.进出口贸易对生产率、收入、环境的门限效应—基于1992-2010年我国省际人均GDP的非线性面板模型[J].经济学,2015(2)
4.赵强,杨丽华,陆士群.基于技术含量的进出口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5(2)
关键词:闽台进出口贸易
地理位置、经济政治背景比较
福建省作为我国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地处我国东海之滨,面对台湾,接近港澳,是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并且也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华侨港澳台胞在推动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全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大环境,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良好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福建的经济腾飞。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国家政策使全省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格局,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台湾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宝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背景使得它更便于与祖国内陆和国际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同时,台湾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有着大量的经济贸易,与福建等内陆各省更是早有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在两岸尚未实现直接“三通”,经贸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关系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祖国内地已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投资地、最大出口地之一及最主要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正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总体比较
“九五”期间,福建省累计出口额大约518亿美元,比“八五”翻了近一番,年递增10.3%。2000年,福建进出口贸易总量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2.23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2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出口139.22亿美元,增长7.9%,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进口87.04亿美元,增长4.7%,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0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4亿美元,其中出口1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5%;进口1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省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年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商品共有60多种。福建外贸发展已经呈现出由“求量”向“重质”的转变。福建经济快车之所以能够长期迅跑,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这匹强劲有力的“黑马”。福建外贸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不断提升;贸易方式有新的转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明显增多;出口市场趋于相对均衡;对外贸易实现“顺差顺收”的良性局面;外贸经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1995年到2002年的进出口贸易指标上看,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呈现波浪式的起伏波动:2000年达到最高值,进出口总额为28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83亿美元,进口额1400亿美元;而2001年却呈现出衰退迹象,进出口贸易总额甚至低于1997、1998、1999三年。在经历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后,2002年台湾省的经济贸易开始缓慢复苏,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出口增长,1至9月,对外出口增长5.1%,其中对内地出口成为带动台湾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景气尤其是两岸贸易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对外贸易扭转颓势,对带动经济走出谷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岛内的民间消费及民间投资仍然疲弱,使整个经济呈现“外温内冷”的状况,全年经济呈现低增长态势。(见表1)
从以上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台湾则呈现上下起伏波动的形势。虽然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在近年有相当快的发展,在全国也排名前列,但与台湾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到2002年为止,福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为台湾的1/10左右,进口额差距则要更大一些。因此,福建的进出口贸易要达到台湾现在的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时日。
进出口市场、地区比较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短短20年时间,福建省的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新的突破。以前,东南亚一直是福建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近两年,福建对世界各大洲的出口全面增长,特别是对俄罗斯、东欧、中东、韩国、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猛。对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占亚洲的前两位;对德国、英国、美国也都有大量出口,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省实际商品出口国家与地区达193个,对亚洲出口61.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5%,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9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2%,美国已经一跃成为福建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台湾省来说,美国是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总出口的23.7%,至今仍然稳定增加,从1996年的26.86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4.81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4.6%,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景气继续扩大,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以信息通讯机器为主)有顺畅的增长。其次,香港是台湾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00年出口额达31.336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出口剧增,从而导致对台湾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需求增大,台湾经由香港对中国大陆的间接出口增长坚挺。日本是台湾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但在1997年,对日本的出口由于口蹄疫发生而导致猪肉出口停止,另外也由于日本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而剧减,从1996年到2000年出口额平均为13亿美元左右。对亚洲出口则为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且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同上年相比,对日本出口增长44.1%,对东盟五国增长32.1%,对香港增长24.9%。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是福建和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国。福建的出口有往欧洲和美洲扩大的趋势,而台湾的出口则逐渐向亚洲扩展。
进口方面,福建省对亚洲的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最高时期(2000年)达到13.15亿美元,对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较大量的进口;欧洲主要从德国、意大利及英国三个国家进口,最高进口额为1998年对德国的3.23亿美元;美国也是福建省较大的进口国之一,且年进口量呈逐步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6.2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08亿美元。2001年,全省与世界上110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进口贸易,进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与地区共有20个。
台湾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是日本,2000年达到3.86亿美元。其次是美国,由于台湾的有关信息通讯产品的出口坚挺,导致对美国电子部件的进口需求旺盛,2000年达到最高值2.51亿美元。但是台湾对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都呈现了逐年上下波动的形势,可见国际经济政治和台湾内部的经济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台湾对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也有较大量的进口。
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格局也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制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者的比例由1999年的17.4:82.6调整为2001年的9.3∶90.7。2001年全省初级产品出口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近7000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6%降到9.3%,工业制品出口126.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突破90%。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6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7%,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62%。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为拉动福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子行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发展起来的,新开发的出口商品有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电脑、音响、电子元器件等六大类,农业、食品制造业、建材、机械、石化行业等也通过利用外资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同样,在台湾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2001年达到1462.15亿美元,其次才是农产加工品和农产品。可见,福建的工业制品出口虽然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90%,但仍然不及台湾的十分之一。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电气机器、电气器材与机械均处于前两位。台湾对中国大陆间接出口的主要商品项目有:电机设备及部件、机械设备、塑料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丝、工业用纺织品等。其中电机设备所占比重最大,达到15.9%。另一方面,从增长率看,电机设备及其部件比1996年增长30.8%,钢铁制品比1996年增长29.5%,这两项在工业产品中的出口增长率最为显著。
进口方面,福建省的进口商品种类广泛,主要以工业制品中的机器设备为主。2002年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口62.08亿美元,增长43.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8.68亿美元,增长65.4%。而台湾省的进口额中,原材料占最大份额,2000年达到897.78亿美元,其次是资本货物和消费品。福建进口的原料配件及设备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到88.4%,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到11.6%。化学成品、纺纱织物、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商品占绝大多数,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主要集中在邮电、汽车、轻工、食品等。在所有的进口商品中,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就有7大类。
伴随着科技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台湾进口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也不断增加。台湾与中国大击的进出品贸易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受到民间投资活跃等因素的支持,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间接进口额,主要以农业、工业原材料为主,达到39.15亿美元。
从以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的进出口贸易及整个经济水平都与台湾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政策,政治背景紧密相关的。两省的进出口贸易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特色。总体来说,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台湾进出口贸易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无论在规模上、速度上、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福建属祖国大陆同一经济体,这种与台湾地区的差别是正常的,随着改革开放,内地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投资、出口地之一,内地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在台湾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果两岸能够消除人为的屏障,随着交往的日趋频繁,闽台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越来越紧密、互补、共荣的特征。
参考资料:
1.杨维中,1997年台湾的对外贸易——1998年日本贸易振兴会白皮书:贸易篇,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二期
2.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展望,国际商报,1998年10月15日
3.对外经贸部,福建外贸首超200亿美元,2001年03月02日
[关键词] 经济增长;FDI;进出口贸易;协整检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30
[中图分类号] F127;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52- 03
1 引 言
我国自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外商直接投资(FDI)额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证。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省份,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1978年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额仅为38万美元,出口贸易额为43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0.7亿美元;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 426 739.00万美元,出口贸易额为510.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449.20亿美元。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与FDI、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姚树洁 等(2006)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对生产具有显著性影响。刘双明(2007)利用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与FDI协调程度,研究发现FDI与经济增长协调程度不高。马岩(2006)研究了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考察了FDI与人力资本的联合效应,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减弱。朱华斌(2007)利用我国1983-2005年GDP、FDI及国际贸易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可促进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陈一鸣(2011)通过对山东省FDI、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利用辽宁省1982-2011年数据,定量研究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的动态变化关系,从而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FDI为实际利用外资额指标,EX为出口贸易额指标,IM为进口贸易额指标。为消除价格水平因素以及汇率影响,本文以1982年为基期,对名义GDP及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额进行换算。由于对变量取对数之后并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且可以消除模型中存在异方差的影响,对实际GDP、FDI、IM、EX进行取对数处理,相应变量分别记为LGDP、LFDI、LIM与LEX。
本文所选取的GDP、FDI、IM、EX数据均来自于历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3.1 变量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在分析时间序列数据之前,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利用Eviews 7.0软件分别对LGDP、LFDI、LIM、LEX的原始序列及差分序列,分别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滞后期选择基于AIC准则,所得结果见表1所示。
由表1检验结果可知,LGDP、LFDI、LIM与LEX不显著,说明序列为不平稳序列。ΔLGDP、ΔLFDI、ΔLIM与ΔLEX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经过一次差分之后,LGDP、LFDI、LIM与LEX平稳。LGDP、LFDI、LIM与LEX均为一阶单整,即LGDP~I(1)、LFDI~I(1)、LIM~I(1)、LEX~I(1)。
3.2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为了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利用Eviews 7.0软件对LGDP、LFDI、LIM、LEX进行JJ协整检验。
在5%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相应协整方程为:
LGDPt=0.690 0 LFDIt+0.601 8 LEXt-2.036 9 LIMt-3.706 5(2)
在长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GDP增加0.690 0个百分点,出口增加1个百分点, GDP增加0.601 8个百分点,但是进口增加1个百分点,却会使GDP下降2.036 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必须重视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发展。
3.3 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 Engle 定理,若一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则协整回归方程总是可以转化成误差修正模型。将误差修正模型滞后阶数定为1,得到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在短期内,当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将会增加0.019 2个百分点,上期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时,本期经济将会增加0.655 0个百分点,可见上期经济对本期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当上期经济增加1个百分点时,本期外商直接投资将会增加1.269 3个百分点。上期经济增加会吸引外国投资者,从而会导致本期外商直接投资额增加。此外,经济持续增长会大幅度增加进口,当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时,进口将会增加2.908 4个百分点,可见经济发展会促进国际贸易兴旺,进出口贸易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
3.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上述分析可知,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也是彼此影响,但是并没有说明影响方向。下面对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AIC准则确定各变量滞后阶数为2。
由表3可以看出,在短期内进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也是进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是进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但是进口贸易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Granger原因,存在从外商直接投资到出口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可见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来自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5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率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相对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可以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项的相对重要性信息。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方差分解详细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GDP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自身以及出口贸易,自身的贡献程度达到了60%以上。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均会导致GDP的增加,但是二者的贡献程度不同。出口贸易的增长约占经济增长总波动的36%,并且保持相对稳定的快速增长趋势;相对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增长则比较缓慢,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比较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微弱,这与脉冲响应函数的结论相一致。
4 本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协整理论为基础,对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反向制约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使得大量资本从资本收益率较低的发达国家开始流向资本收益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资本的积累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弥补企业发展资本不足的缺陷,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之间存在着从外商直接投资到进出口贸易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直接影响到国内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同时影响了进出口贸易增长。
(3)通过方差分解可知,进出口贸易增长会导致经济增长,但是二者贡献程度不同,出口贸易贡献程度明显要大于进口贸易贡献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则很微弱,且处于负方向,这可能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效率不高所致。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要加快发展辽宁的出口贸易,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利用效率,加强本地企业与外商企业之间在技术与产品创新方面的合作。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不能忽视国内市场地位,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在保持出口贸易发展的同时,改善产业之间的结构,合理利用地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提高进口产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经济的合理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淇中,许陈生.FDI、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管理,2009(3):33-37.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姚树洁,冯根福,韦开蕾.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6(12):35-46.
[4]刘双明.我国FDI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统计研究,2007(4) :92-96.
[5]马岩.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J].统计研究,2006(3) :51-55.
[6]朱华斌.FDI与GDP及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1) :89-97.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贸易顺差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严格的管制,对外贸易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起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中间,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到进出口管理与经营政策、外汇政策等方面试点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特殊政策,再到正式加入WTO,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2011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6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我国是个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国家,贸易顺差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这种贸易双顺差在我国对外贸易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贸易顺差是分不开的,贸易顺差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吸引资本进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期的贸易双顺差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例如人民币快速升值,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化,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模式风险增大等诸多问题。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基本状况
(一)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纸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一种上涨现象。西方经济学,对于通胀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从货币数量、总供求失衡和产业结构这三方面来阐述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
1、货币数量引起的通货膨胀
货币论者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将迅速上升。这一理论说明的是过多的货币在流通产生了通货膨胀。
2、总供求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从需求拉上的原因来说,通货膨胀因总需求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造成了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的的现象。从成本推动的原因来说,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从需求和供给二方面来说,这是一种混合通货膨胀,是总需求的相对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劳动和设备已经被充分利用,产量的继续增加已经不再可能,超过部分的需求就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带来通货膨胀。
3、结构性引起的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的非均衡状况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是由于在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情况下由个别关键性商品供不应求拉动的物价全面上涨。
(二)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据相关调查,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贯穿至2013年年中,中国2012年3月 CPI 涨幅料达 4.5%,中国 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将增长 9.25%,稍低于前次调查的9.3%,从季度 GDP 预估中值来看,经济增速或于三季度的 9.4%见顶,2013年二季度回落至 9.0%.调查结果并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料于2012年二季度达到高点,但在2013年年中以前, 季度 CPI 涨幅都将保持在 3.2%上方.2012年全年 CPI 料达 4.5%,较上期调查上升0.2个百分点,2013年全年 CPI 亦料同比上涨 3.8%。2011年,我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CPI数据以年初月度同比涨幅4.9%为基点一路上扬,7月份甚至涨到6.5%,创下37个月的新高。高物价压力下,食品和日用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成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流通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被更多的提及,通货膨胀问题作为关乎到民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广大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安定团结,本文从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如何控制通货膨胀来进行探讨。
三、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进出口贸易通过影响国内流通的货币量造成通货膨胀
首先,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时,国际收支的差额外币将以外汇的形式随着商品的输出流入国内,为收购出口所得外汇,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投放,这样就增加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造成通货膨胀;其次,国外的投资也会以外汇的形式并留在国内,外汇是不能直接流通的,中央银行也会采取发行本币的方式来收购外汇,这部分增发的货币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也直接导致了实际在国内流通的本币数量增加,造成国内的通货膨胀。
我国是个长期处于贸易双顺差的国家,长期的贸易顺差会以快速增加的外汇储备的形式留在国内。截止2011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1811亿美元,这些外汇虽然不能直接以货币的形式在市面上流通,但中央银行却需要发行本币来购买这些积累下来的外汇,而这些本币的发行使实际货币量的增大,直接导致物价上涨,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同时,由于外汇的不断累积,央行又会进行一些外汇冲销行为,很多时候,外汇被用于购买其它国家的国债,但是,很大程度上,这些买入国债的外汇回到国外后,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前景广阔,又被重新以投资的形式输送到国内,形成新的外汇,再次以外汇占款的形式,重新加大了国内货币数量的压力,形成新的通货膨胀因素。所以,于是本国货币的投放量随之增加从而引发价格上涨,引起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由此将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
(二)进出口贸易通过影响需求引起通货膨胀
当一个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的国家,出口的商品的数量越多,其生产商品所需原材料就越多,造成了生产者也是最大的需求者,生产的越多,其需求就越大。因此,导致国内部分产品的需求的增加。我国市场上商品价格就会受国外市场影响,比如,当我们出口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价格上涨时,那此时,该商品所需要的原材价格约会上涨,这就是由于对外贸易价格传递作用引起的,这样会引起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增加国内产品的消费,拉动了国内商品的需求,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出口贸易的拉动,长期处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下。在贸易顺差和出口商品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伴随着这种情况,主要面向出口的制造业企业也不断的增加,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部分需求很大程度需要在国内得到满足,这直接的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种需求的增加如果超过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需求的失调,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作为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一步,我国政府不断强调扩大需求,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来抓,但是,在扩大内需政策初见成效的同时,种种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政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在一定程度由于需求的因素上也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时,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该国对外国商品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该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由此,一增一减,最终引起整个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三)进出口贸易通过影响成本引起通货膨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分工的逐渐形成和自然资源需要的扩大,以进口贸易的方式满足国内粮食,能源和矿产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已成为经越来越多的国家赖以为继的手段,当一个国家大量的需要大宗商品的进口来满足其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时,国家内部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国际市场的进口资源的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将会大大增加,而国际大宗商品又往往垄断在部分大型跨国出口企业中,当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稳定时,进口国的国内制造成本将会随着大宗商品的价格的波动而震荡,而如果例如石油,粮食等某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需求巨大,或者作为为其他行业生产原料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很容易造成国内制造成本因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而造成成本失控,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或者成为通货膨胀爆发的原因。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国内的资源已经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商品依赖于进口,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上游企业成本的快速上升,上游成本的增加又很自然的被转嫁到下游产品上,从而形成由于进出口贸易对成本造成的影响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因此,一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形成了国内总供给的一部分,而出口则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在国内供给量和需求量一定情况下,进出口贸易会改变该国总供给—总需求平衡状况,从而促使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
四、如何通过调节进出口贸易控制通货膨胀
(一)缩小贸易顺差,平衡国际收支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即带来了货币量的增大,同时也引起了通货膨胀现象,对于进出口贸易来说,无论是顺差过大还是逆差过大,都会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要通过中国不断加大从国外的进口力度,并不断放开对一些产品的进口限制,努力克服进出口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保证外汇储备的必要数量的同时,将外汇储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持流通货币数量上的稳定,从而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总之,就是在保证对外贸易的畅通的前提下,就要缩小贸易顺差,保证收支平衡。
(二)保证国内大宗商品的供应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的资源和商品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期中部分大宗商品作为上游原材料,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价格,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一旦上涨,会直接导致我国物价的上涨。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积极投入到一些关系到民计民生,涉及经济命脉的战略商品和重要物质的储备上,建立和健全储备机制,当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波动时,以储备量对价格变动经行缓冲。
(三)建立和健全价格监督机制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还有商品价格的波动,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权威的价格预警和监督部门,建立一套切实有效,权威可信的价格监督机制,提供可靠的价格提示,能及时发现价格变化,预防国际商品价格变化对国内物价产生的影响,一旦发生影响,要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将可能的危害降到最低,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五、结语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通货膨胀的诱因。我国是一个长期处于贸易双顺差的国家,这种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尤为突出,进出口贸易引起货币量,总供给,总需求的变化变产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着手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关系到民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产生重要。在保证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预防好,处理好进出口贸易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白皮书(2011)[R].2011
[2]刘小旭.黑龙江史志[J].2011
[3]李怡婷.对2010-2011中国通货膨胀的分析.《中国城市经济》[J].2011
[4]白明.国际市场价格之动与大宗商品进口之稳[J].2009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外贸企业 电子产品 绿色策略 进出口 路径选择
进入2012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依然非常复杂,欧美经济的复苏仍旧比较缓慢,世界经济的发展仍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性,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矛盾仍旧比较突出,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电子产品的进出口业务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挑战。电子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展的十字路口,转型升级与发展路径的重新选择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电子企业只有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敢于创新和求变,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外贸企业电子产品进出口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进出口贸易方式
在我国电子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要敢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资源配置,积极寻求企业贸易方式上的转变。首先,我国的电子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劳动力、技术等优势,敢于吸引外资,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要从电子产品的简单引进变为技术和成本的引进,尽快实现贸易方式的转变与升级;其次,对于我国一些有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电子外贸企业要敢于“走出去”,利用国外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契机,在国外投资建厂或兼并国外企业,彻底改变国内企业单纯出口电子产品的贸易方式,逐步形成多种贸易形式并存在的电子产品贸易格局。
(二)积极调整进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子行业都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主,主要是借助国内的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向国外出口的都是传统产品,不仅附加值不高,企业的利润也非常低,进口的则多是知名品牌产品或高科技产品,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高。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日渐消退,国内电子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降低,我国的电子行业要想实现新的发展,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积极调整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结构,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的基础上,重点生产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经济附加值高的电子产品,这样才能够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扩大出口贸易市场
近年来,随着欧美经济市场的疲软,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出现了相应的下滑,这时国内的电子外贸企业要想保持自身的增长势头,就必须积极开拓国际贸易中的新兴市场。例如,中国可以向巴西、印度、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向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出口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这样能够有效弥补企业在欧美市场上留出的空白,增强电子企业经营、贸易与发展的稳定性。
(四)拓宽进出口贸易渠道
在以往,我国的很多电子企业主要是通过参加会展、双边贸易洽谈、博览会等传统渠道进行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的营销成本相对较高。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电子产品外贸企业在开展进出口业务中,应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企业网站、行业网站、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贸易业务,提高企业的营销范围和营销效率,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与营销投入,这对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显然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外贸企业电子产品进出口的转型升级策略
(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率,随着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决定性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电子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重点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器件、关键材料、生产设备和关键技术等发展瓶颈,加强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完善产业链条,在行业发展中逐步确立自身的行业领先和技术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够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相对有利的位置。
(二)积极推进人才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升级转型中的作用
随着电子外贸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从电子产品的研发、科学技术的应用,到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和有效的营销管理,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保证,电子外贸企业只有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的生产与管理团队,才能准确把握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提高企业升级再造的有效性。因此,电子外贸企业要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给员工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有效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这样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确保电子进出口贸易企业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积极实施绿色策略
我国的电子生产企业以及外贸企业要想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相对有利的位置,就必须制定绿色化的发展战略,在电子环境保护方面建立自身的环保目标,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在国际上的交流,积极关注国际上与电子产品贸易相关的环保法规、技术法规和产品准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标准和绿色标准。
(四)加强品牌与形象建设
当今电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体现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是决定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品牌与形象已经成为电子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的电子企业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逐步形成国际品牌,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电子外贸企业只有放眼全球市场,敢于大胆创新,通过外贸方式和经营战略上的转变,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增强自身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这样才能够化危机为商机,变被动为主动,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线性回归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者信心指数
近二十年来,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发展速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多个影响指标来衡量美国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并构建计量模型,进一步比较当前条件下美国与中国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为中美未来的贸易政策提供基础的分析依据。
一、变量与数据选取
本文将被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统一表达为Y,Y1表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为亿人民币元,Y2表示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为百万美元。在解释变量方面,影响进出口总额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为了能够定量的通过计量模型来进行计算与分析,选取了如下解释变量:
第一,汇率(中国用X1表示,美国用X11表示):汇率可以通过影响本国产品的表示价格而对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产生影响,而商品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一国的进出口水平。X1表示一百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数;X11表示的是一百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量。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用X2表示,美国用X12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不同的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代表其在国际上竞争力越强,因此对该国的对外贸易情况也有不同的影响,其中X2的单位为亿人民币元,X12的单位为十亿美元。
第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中国用X3表示,美国用X13表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我们选取服务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作为我们的解释变量。服务业相较于农业与工业更多是对国内经济市场的影响,而工农业的产品与原材料则更多地影响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不同国家的对外贸易甚至是整体经济市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能够有效的展示出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产业结构如何作用于被解释变量。
第四,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国用X4表示,美国用X14表示):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的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的经济水平经济形势,预期收入与支出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量。我们认为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与消费观念对于进出口来说存在一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用于进出口市场,进一步的使被解释变量产生变化。
第五,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中国用X5表示,美国用X15表示):是反映工业企业为了生产投入而购买原材料燃料等时所支付的价格,我们用这一指标来衡量国家内部生产机构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成本会对产品价格产量等构成影响,导致对外贸易的变动。数据来源仅仅提供了每一年的该价格指数变化率,因此我们将初始年份2000年的该价格指数设为1000,通过变化率计算出每一年的工业企业原料购进价格指数,来运用在模型中。
文中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和choice金融终端,由于数据的时间限制,针对中国我们选取2000~2015年作为分析的时间段;针对美国我们选取2000~2013年作为我们分析的时间段。
二、模型构建
我们选取了上述五个指标作为我们的分析依据,通过观察散点图(注:由于篇幅所限,散点图略去)可以发现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对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情况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信心指数更多的作用于国内经济市场,而且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分析还需要建立计量模型,因此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构建以下多元线性计量经济模型:
我们首先对中国的数据用Eviews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
由回归结果可知,R2=0.994529,X2=0.991793,这表示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F统计量的值为363.5305,较大的F值表明被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与五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虽然F检验的结果与拟合优度都比较好,但是X3,X4的t统计量较小,其p值较大,表明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与消费者信心指数χ泄的进出口总额影响不显著,我们可以认为模型中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使用修正Frisch法来解决。我们将五个解释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找出其中拟合优度最大的解释变量。通过Eviews的回归结果(如表3、4)我们选择包含X5的回归方程作为我们的基础回归方程。
接下来我们在模型中加入其它的解释变量,重新进行线性回归。如果加入后的模型拟合优度变大,且各变量的参数统计仍然显著,则在模型中保留该变量;否则则不在模型中保留该解释变量。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略去这些变量的具体回归过程,直接给出回归结果。
通过对X3和X4的回归分析发现,加入解释变量X3,X4后模型的拟合优度没有明显上升,且新加入的解释变量显著程度较低,对于原有的解释变量影响也不大,因此我们不在模型中加入X3,X4。最终我们确定我们的回归模型为:
接下来我们使用之前的回归结果对该计量模型进行假设检验,我们首先对模型进行自相关检验:
原假设H0: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备择假设H1:模型存在自相关
模型的DW统计量为1.59,Du
接下来使用Eviews进行异方差检验,回归结果如表13:
由回归结果可知,P=0.1908>0.05,因此我们的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因此我们的模型是正确的。所以关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的线性模型可以表示为式3:
Y=68896.66-2309650X1+0.338212X2+220.7906X5 (3)
该模型所表示的经济意义是,当汇率因素变动,其他不变时,1人民币每多兑换0.01美元,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减少23096.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每上升一亿元,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0.338212亿元;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购买价格指数每上升1,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220.7906亿元。
同理,我们得出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可以表示为:
Y2=-3539958+39.71784X12+34872X13+1248.36X14+475.2753X15(4)
该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是,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时,当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十亿美元时,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3671.784万美元;当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上涨百分之一时,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348.72亿美元;当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1时,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12.4836亿美元;当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购买价格指数上升百分之一时,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上升4.752753亿美元。
三、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最终建立出如下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1表示中国的进出口总额,Y2表示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
在我们之前的模型假设里,选择了汇率,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GDP的百分比,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购买价格指数作为我们的解释变量。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所受影响的因素是不同的,我们所选取的变量在不同国家的进出口情况中的显著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中国而言,汇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原材料购买价格指数是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其中汇率与进出口总额负相关,而国内生产总值和购买价格指数则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而第三产业占比与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对于美国来说,除了汇率外,其余的四个解释变量均会显著影响美国对中国进出口情况,并且都是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中美两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消费习惯等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
汇率对于中美两国而言都是国际经济形势上重要的一环,但是中国因为更多的承担着生产国的责任,所以出口商品的标示价格变化可能会更多得影响其整体的对外贸易情况。而美国长期以来处于贸易逆差,相对而言汇率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进口商品价格受关税等其他因素控制,汇率变化可能无法像其他因素那样显著的影响进出口的贸易。同时,与我们在建模之前的散点图分析相反,我们发现这一变量前系数的符号是反的,这或许是因为其影响因素相比其他发生改变的原因。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反映一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中都起到比较重要的影响,与整体的进出口之间关系很大。因为我们在选取被解释变量是选择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因此我们无法将两个式子的系数直接进行比较。但是通过统一单位之后我们可以发现,GDP对中国影响可能要稍大于美国,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整体处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各方面的经济形势较为稳定,GDP的提高对于其他领域的促进作用相对于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有限。但总体上而言,国内生产总值依然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产业占比也是对进出口均有显著影响一个指标。相关理论认为,服务行业的产出一般不出国,因此会导致进出口的反向变动,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第三产业占比的变动却未显著影响进出口的总额,这可能是由于其对进出口产生的作用相互抵消,无法在总额上产生明显的影响。美国的服务产业上升可能会导致来自中国的进口上升,另一方面数据中显示的美国服务行业占比较高,变化并不明显,因此产业结构的改革对于其整体的进出口贸易的改变可能很大。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和对未来的预期等的指标,中国整体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不大,因此对于整体的进出口贸易水平影响并不如其他因素那样显著。而且这一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内的整体经济形势,因此与国内生产总值等变量可能彼此相关。而对于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其整体的现代化程度与国家化程度更高,可能受世界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更大。而且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的变化对于其与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之间的进出口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购买价格指数是一个衡量生产成本的指标,这一指标对于中美两国的贸易情况都有显著的影响,这一指标越高,进出口的总额也就越多,这符合固有的经济理论。较高的生产成本是商品与服务的总价值有所上升,造成整体的对外贸易上升。
四、对策性建议
通过对上述两个计量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整体对外贸易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进出口总额不断扩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改革与发展。对外,首要的就是保持当前的国H地位与形势,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作为对外贸易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汇率的稳定对于增大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在进出口贸易上的选择。当今的国际形势较为固定,能源供给国,原材料供给国,服务供给国等国际定位比较明确,中国应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贸易伙伴的选择与交流上更进一步。对内,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是不可缺少。以此为目标,我们还需要对产业结构,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物价指数,收入分配等问题上进行更多的探讨与改革。中国拥有着极高的生产力水平,但是还需要向着科技创造的目标继续努力。从我们的模型2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与其内部的经济形势社会形势等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还需要多关注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能够对新的变化做出预判或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2]崔日明.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4.
[3]陈俊聪.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结构优化[J].国际贸易问题,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