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3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课堂生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学习“斗志”,让课堂充满活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活力呢?
1.让语文课堂充满童趣味
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评论家班马先生说,游戏精神其实也是“玩”的精神。语文学习首先要给孩子乐趣,要让孩子在语文中找到欢乐的元素。心理学认为:“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活动是儿童的本能。”把活动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动中转变学习方式,让孩子“动”出乐趣,让孩子“动”出感悟,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动感T台”。
影子虽然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但一年级的孩子在没有人提醒下,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更多的时候只是从眼前一晃而过,不在记忆中留任何痕迹。教学《影子》一课时,我带孩子们来到操场上玩“追影子”的游戏:“孩子们,站在阳光下,我们的身边就又多了一个小朋友——”“影子。”学生们互踩着影子地喊道。“现在,你们玩玩‘追影子’游戏,看看会发现什么?”话音还未完全落下,孩子们个个已跳跃欢呼。在我的引导下,学习任务在孩子们的游戏中轻松、愉悦地完成了。
2.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人主要通过语言交流进行交际。
在这种交际过程中,人既内化以前已有的文化,又创造出新的文化。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人对于文化的交际与创新,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或隐或现的展示。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牵引课外内容而合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充分展现自我。在教学《黄雀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学生对“孤”的理解,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江上只有一只船,所以孟浩然孤单”“孟浩然已远去,所以李白感到孤单”“孟浩然离开朋友,肯定孤单”……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扩散学生求异的思维,尊重学生感受,使封闭的课堂得到开放,使封闭的思维得到活跃。
3.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味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中,增强体验、促进感悟。在教学时,学生找出了表现父母间互相关心、体贴的语句后,我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这种情感。“爸爸对妈妈的关心是一晚热腾腾的饺子。”“爸爸的关心是进病房时轻轻的脚步。”“爸爸的体贴是小心翼翼给妈妈盖的被子。”学生抢着表达自己的理解。我抓住时机要求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妈妈的爱是洗干净的衣服”“妈妈的爱是我生日时的蛋糕。”一位残疾的女孩说:“妈妈的爱是推我上、下学时转动的车轮;妈妈的爱是我受委屈是抚摸的手;妈妈的爱是下雨天背我的脊背。”全班学生震惊了,随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由于有真实的生活积淀,有自我的体验铺垫,这位学生的《一个我最应感谢的人》在《咸阳日报》副刊《教育周刊》上刊登。文章最后是这样的:“虽说身体残疾是我的不幸,可遇到我的妈妈却是我的大幸。当我被别人欺负时,妈妈为我讨回公道;当我不开心时,妈妈装可爱逗我开心;当我抱怨老天对我不公时,妈妈给我讲张海迪的故事……妈妈尽管不会用华美的语言解释爱,却会用行动诠释爱:妈妈的爱是抱我走进教室的脚步;妈妈的爱是接我回家时滚动的车轮;妈妈的爱是帮我擦背的毛巾;妈妈的爱是辅导我作业的身影… ”。
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以课本为载体,唤起学生的激情与热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敞开,情感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
关键词 学习 研究 提升 品味
一、学习就是成果的再现
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有更多的美育价值和功能再现,才会起到传承美学和发现更美之诸多功能。传承学习最主要,我通过各种层次美术教师培训班,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自己学习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手段技巧。传统的继承它是迅速打开和攻破现实难点的钥匙,它充满智慧给我,我拿着它寻求不同方向的点,发散思维,尝试成功,努力把传统作为创造现在的基础。学习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抓住了就失去平衡,我善于在传承中总结发现与现实的契合点,发现它与我的默契点在哪里,再从这个点上,连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需求点上,加以放大和传播。我毫不保守地创造性吸纳传统。勇敢地尝试新的知识并大胆实践,学生也是在不断地在实践或吸纳知识的能量,他们也要把实践当作学习的重要能力来培养。我不断地抓准时机,利用各和渠道,参与各种形式去学习,善于聆听,更善于发散每次学习的体会,喜欢站在别人的成果上再次发散思维、再多次进行创意,创意本来也就是学习,那个过程探索就是向行为学习,向思想要东西,我个人改变了对学习的看法,学习就是成果的再现,就是在向成果索取,学习就是向成果实践。学习成为我研究美术教育的钥匙。
二、课堂是我收获成果的原动力
我善于研究课堂,深入到课堂的最细小环节去研究,才慢慢总结和体会课堂就是成果的原动力。我不断研究适合我自己的课堂模式,不断地把学习到的有利于我之课堂模式,课型、个性化的东西加以揉练,慢慢渗透到我的课堂,使我用一个载体来展现多彩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经常从课堂中寻找到我所需求的原动力,一是孩子渴求的欲望,二是我不断创新的欲望和过分的表现欲望,二者就是课堂的活力,它推动我不断发起心灵激战,战胜自己寻求美的再现和灵感,灵感是寻美者之魂,更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之灵魂。把课堂的一点闪光,创意为一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其实只要我踏踏实实去做,也就是通过课前做好示范作品,让学生去发现研究,这样他们有一种莫大成功感会对学习产生更大兴致,激发他们学习上的创造力。这也是我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活力。让学生得到知识,受到感染,认识发现创造更美之美。
成果在课堂上不同形式的再现,它就是把我的作品,我的理念,我的审美观,展现和传递于课堂和学生,让学生欣赏老师,学习老师。这样联动师生才真正地互动,传递师生对美术的各种信息。老师在课堂上捕捉各种成功消息,把它变为各种认知动力,更加有成就感的双方会营造和美的教学课堂。善于创意课堂,就善于创造学习美术的动力,也就提升对美术教育教学原动力的创造能力和掌控能力。
三、“研究”是我成功的武装
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探求、善于总结与发现,是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个人教育教学形式的关键。我其实在不断默默无闻地迫寻着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教学策略,从方法到技法,从写教案到策化美术教学活动,从模式到课题,从学习到研究,一系列地活动通过年复一年地努力,跟着学习,试着寻求、不断尝试,让我从朦朦胧胧到明明白白到参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我体会到从苦涩到辛辣,再到求欲望澎湃。是学校提出“研究”课题,加上不断学习内化基础、外修素养,我终于从“研究”中尝试到了美术教学怎样才会如鱼得水,行舟荡楫,不断前行的乐趣,深知研究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对于一个教师是多么重要,它给带来从传统的呆板发展到现在的活跃课型,从一板一眼到变化精彩,从学生一笔一画到创意不断地愉快课堂教学。研究,首先注重研究我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发现自己的长处,结合其他的精妙,狠下功夫,不断在课堂付诸实施,反复提炼,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和策略。其次是研究学生,他们需要什么?同班的需求不一样,不同的人需求不一样,我需要的也不一样,用什么样的方略才会让他们百花齐放处处春那就不断增添动力。研究就是不停动脑、动眼、动手,培养起随兴启意地思考习惯。三是研究优秀课例和优秀教案教参。善于利用好本土和标准发现课例、教案、教参的可取价值,抓住他们的重点和精彩点,结合实际、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和尝试,错一次不要紧,怕的是错了一次紧不改,改就是需要研究和发现问题,创造新东西,美术课堂它有它的广阔外延性和非标准性,之所以我经常不为它的价值几何而担心,它束缚不了我的手脚。我从我的成长来看,善于研究就是老师的武装,它才会使自己强大,才便自己遇“敌”不,遇“顽”即破的能力。只有研究才会有更精彩的教学行为。
四、能力提升改变生活品味
在我不长的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是与头两届学生在课堂上共处的时光。我对学生的热情始终如一,然而两届学生对我的态度截然相反,这源于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改变。
刚走上讲台的我,完全不知道何为重点,于是只能把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目标上,忽视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由于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英语,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只关注课堂的知识点。因此刚开始教书时,我总是利用课件和书本,枯燥地讲解知识点,一味地挖深,总认为自己讲得还不错,但学生和我的“配合度”却不高。无论我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停地“煽风点火”,学生都是无动于衷。做老师的,最在乎的莫过于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课堂。当我得知我第一届学生给我的评价时,我很着急,为什么我始终推不开学生心灵的那扇窗呢?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公式:读书+教学的反思实践=教师的专业提升。我的生活中少不了读书,是不是我的教学反思还不够呢?于是,我开始了对自己课堂的反思和实践。
第一次实践:运用真实素材,还课堂时间于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定下心反思自己的课堂,我首先意识到的是将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出来”,让学生明白课堂知识点的“实用性”。但是如何让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生活当中呢?我将视线投向了时事新闻。新闻来源于生活,不论学生喜好异同,都能从中找到适合的素材进行加工。从我教的第二届学生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课外关注新闻。并在每节课的一开始,我空余5分钟,让学生播报新闻。通过初步的实践,我发现,这个设想很好,但是如果演讲者的新闻内容不够吸引人,坐在下面听讲的学生就觉得没有意思,进而开始分神。听者无心,说者也就更无意,最终这种现象导致这个环节流于形式。究竟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听的效率呢?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反思和实践。
第二次实践:选择合适的课堂监控方式,提高听课效率。
听讲这个动作最简单,也容易出现低效率。以我所设置的课前5分钟新闻时间为例,通过几次实践和多次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想听,是因为听到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在听的过程中,由于演讲者是用英语进行表述,导致听者对新词汇的理解成了整个听力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学生已经疲于应付较多的词汇,因此对新闻的内容不再有兴趣。于是我做了这样的调整:每位学生在汇报新闻之前,要将生单词和音标及释义写在黑板上,并教其他学生拼读。这样一来,尽管“练口”的学生面带羞涩,磕磕绊绊地教“练耳”的学生,但是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我常常在他们的脸上找到些许兴奋,些许紧张。但这还不够,因为紧接着我发现他们每天学到的东西很多,但是遗忘得也相当多,有的学生甚至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前一次听到的新闻忘得干干净净。我又做了“微调”:每位“练口”的学生在播报新闻以后,根据其内容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抢答。这样每位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听发言的同学讲话。同时,为了便于课后巩固,我要求学生准备笔记本,积累单词。之后的日子当看到他们睁大眼睛看,屏住呼吸听,跃跃欲试发言,同时课堂上他们的表达出现课外的拓展单词时,我知道,我成功了。
第三次实践:融情于景设计活动,促进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
“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这就是道德”。具体到课堂上,如果一节热闹的课堂没有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终究是不完美的。那么如何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呢?我又开始在每节课的主线设置上进行探索。很快我注意到每个单元都是以一个话题展开,何不利用同一个话题实现不同的情感态度目标呢?有一次,有一个单元的内容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在课堂上我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动物惨遭虐待的图片,学生的眼睛里充满惊恐。他们无法相信,竟然有这么多动物因为人类的一己之私承受着痛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凝重,这时的我,脑海里却闪过一个念头:“换位思考”。我立即问学生:如果你是其中的某个动物,你能否描述一下你所遭受的痛苦呢?学生沉默了一会,继而纷纷举手,发言内容的角度和深度都出乎我的意料。精彩的发言不断,班上的掌声不断,大多数学生一边听,不时地点头赞同。这时,我意识到唯有抓住课堂话题的主线,将真实的情境融入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次实践:利用网络热词,给课堂气氛“加点料”。
现代学生的生活几乎无时无刻不与网络联系着,于是网络流行语就伴随着我的学生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如何利用这些网络热词引导学生产生正能量成了我课堂上的另一个挑战。我明白,教育“宜疏不宜堵”,唯有用幽默的语言及时化解尴尬,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位学生精通游戏,课堂展示时游戏术语不断,下面的学生窃笑,等着看他被我“训斥”。我不动声色,冒了这么一句话:“从你的发言中我可以看出来你是CS高手,我是门外汉,但我不是‘奥特曼(outman)’哦,有时间我可以向你请教这方面的知识吗?”他惊讶地瞪大眼睛,点了点头,我继续说:“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所以我可不希望在我的课上你也变成‘奥特曼’哦。”这时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声,都明白了我的用意,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那以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学生谈论与主题无关的事了,同时班上讨论学习的声音大了,而讨论游戏的声音小了。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的学生渐渐喜欢上我的课堂。同时我也发现,只要肯用心,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预期,并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终有一天我会推开学生心灵的那扇窗。
关键词:小学数学 案例导入教学 运用措施 方法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06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学生在课堂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在课堂上指引他们学习,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学生在课堂上会有许多的疑问,教师主要负责的就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导入一些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许多教师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导入案例,应该导入怎样的案例,他们对案例导入教学的无知降低了他们的教学效率,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教师不能盲目地运用案例导入,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导入方法,这样才能够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导入
案例导入是一门学问,教师在课堂上案例导入得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就能够被激发出来,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数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教师在课堂上案例导入得不好,学生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激情,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不能够得到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对童话和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结合他们的兴趣进行课堂导入。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便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以我的教学为例,在教授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圣诞老人分礼物的故事。我告诉学生圣诞老人每个圣诞节都需要给小孩子分配圣诞礼物,如果现在圣诞老人需要给两个小朋友发放礼物,圣诞老人的礼物就是四个苹果,现在平均分配给两个小朋友,每一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呢?我的故事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分礼物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们很认真地思考我的问题。等到学生得出答案之后,我又问学生,圣诞老人在路上丢失了三个苹果,现在他只剩下一个苹果了,但是圣诞老人还是想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小朋友,那么每一个小朋友可以获得多少呢?当我再次询问学生的时候,他们产生了疑惑,因为之前并没有学习分数,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回答。我觉得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所以接下来就开始为学生讲解分数的概念,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充分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教师将生活中的实物引入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比如人民币、时间等,我觉得在许多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直接将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导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去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书本中的数学概念。教师将生活中的实物引入课堂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虽然也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但是他们并没有举例子给学生,所以学生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但是教师将实物带入课堂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个好处就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以《年、月、日》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我直接将生活中常见的日历带入数学课堂,根据日历教授学生这一章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轻易地就能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因为日历给他们提供了现成的答案,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得到问题的答案。
三、课堂设问案例导入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只有具备优秀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学好数学,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运用课堂设问导入教学法,由教师先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说我在讲解《运算定律与简单运算》的时候,就问学生:“你们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知识,但是你们知道当这四种运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才能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吗?我知道你们不知道,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方法,一起来探索如何快速地解决问题?”我课前的设问让学生对这一章的内容产生了好奇,他们想知道四则运算还有什么不同的内容是他们没有掌握的,难道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题技巧吗?实践证明,我的设问案例教学非常成功,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十分集中,一直都在思索着如何掌握简单运算的定律。
四、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案例导入
教学
数学学科与学生学习的其他学科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提高导入教学的效率,我们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导入数学课堂上,然后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消除学生上课的疲惫,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学生对这篇文章都很了解,我在教学的时候就运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学生上数学课,我询问学生:“为什么乌鸦将石子投入到瓶中水就上升了呢?”学生在听完问题之后,就开始思考乌鸦喝水与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师会在数学课上询问关于语文学科的知识?我的课堂导入让学生陷入了深思,每一个人都十分认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导入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案例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我认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导入,可以结合生活实物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在课堂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运用其他学生的知识进行数学教学,只要时机适宜,教师必将取得很高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
[2]陈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N].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学生,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条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的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灵感的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不着痕迹地加以指导、点播、放大。课堂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沉思,有经历探究和刺激,有茅塞顿开的喜悦,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真正落实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活动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书本知识必须经过学生思考才能转化成他们自己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学。学生是缺乏知识经验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强调教师讲授指导。
我们反对注入式、满堂灌,一堂课全由教师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同样,我们也应该反对过分强调学生自学,该讲的也不敢讲了,并不是讲得越少越好。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珠指导作用。
教学中要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关键问题也是要找到结合点,理论上好说,实际操作中教师就犯难了。经过长期的家道中落研究,我认为采用“先练后讲”的深度教学模式,是比较最理想的办法之一。让学生先练就是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为了解决尝试题,就必须去自学课本或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时能够做到讲在要害处,讲在刀刃上。“先练后讲”能够把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学活动是复杂的,教学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场所,教室是检验先进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与学生探究历史,体味“读史以明智”的快乐;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师生共享研究与合作的成果;引导学生追寻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把握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内在联系,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和智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深入思考历史发展规律,师生在课堂互动中,享受质疑与思考的幸福。上好每一堂历史课,不仅学生受益,老师也是一种愉悦。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发展,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快乐。
课堂是学生生命的营养库,课堂是教师生命的主旋律,课堂是教育生命的伊甸园。如果说学校是一棵根深叶茂的树,那么,升学率是花,学生素质是果,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姿态万端的枝枝叶叶,而课堂教学则是主干。新课标对学生历史学习寄予高度的人文关怀和殷切的期望。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新课程的崇高目标呢?笔者认为在课堂这个课改的主阵地上和学生一起享受历史,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快乐。我努力开发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各种教学积极因素,上好每一堂历史课,不仅学生受益,老师也是一种愉悦。
学生的学习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师的教育生活也主要是在课堂和学生一起共度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课堂生活的质量决定着师生生活的质量,课堂生活的幸福决定着师生生活的幸福。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成就着什么样的老师。教育是为每个孩子一生奠定幸福的事业,我们必须让孩子从小过幸福的课堂生活,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教师要想真正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享受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那就必须努力营造和创造幸福的课堂。
有人把课堂当作师生对话的平台,有人把课堂当作书本知识的交流中心,也有人把课堂看成操练思维的场所,其实真正的课堂是有生命的。于漪老师就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华师大叶澜教授也这样以为,应当把课堂教学看作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最有价值的生命历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仅仅是在教和学,不仅仅是在围绕着书本转,不仅仅是在认识世界,不仅仅是在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师生的生命会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开放。所以,我也一直在提醒自己做到关注、倾听和参与,让自己最大量的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课堂人生。
课堂是师生共度生命的场所,因而,在教师的眼中,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一个个被动的知识符号,更不是成就教师的分数。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在等待挖掘,都应该是幸福的。当老师眼中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张扬生命的色彩,充盈生命的温暖。
知识不是课堂的主宰,课堂是智慧不断生成的场所。当课堂只有紧张、单调、被动、接受时,我们所看到的只有教师对课堂的主宰,没有交流,没有问题,没有智慧的碰撞。教学工作的疲劳不是劳动的强度多大,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在课堂上没有享受到自发的掌声、朗朗的笑声、放光的眼神、会心的情感碰撞、意想不到的智慧答案,等等。学生带着自信,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感受的是亲切、和谐的、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课堂上,平等、和谐与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睥,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在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在提高了能力。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一种“大气”的教学,一种“发展孩子”的数学是如此美丽、动人。我徜徉其中,品味其无限的魅力。
一、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是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智慧的原动力
在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经过参加几十次项目研修和培训交流活动,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1999~2003年期间,主持承担了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专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土中子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研究》的研究工作。该项目于2004年获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从2004年到2012年连续九年被《中国科协—英特尔求知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批准为项目执行学校的项目执行人,我校从2005年到2012年连续八年被《中国科协—英特尔求知计划》国际合作项目评选为优秀项目执行学校。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提高了我的学习素养,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善于思考的能力,增强了我的专业素养和驾驭项目教材的能力,以及实现项目目标的渗透能力,培养了我的科学素养,具备了科研能力,善于反思、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力,提高了我的合作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给予其他相关教师以专业的教学指导能力。我的创新素养得到发展,在教材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都能够创新实践,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实现了学生主动思考,用心体验,兴致高昂的智慧、灵动、高效的课堂。
二、主题式信息技术智慧课堂追求高效,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
课堂教学思路是主题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采用主题式教学活动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一系列的基本技能得以应用,还可以为学生的各种作业、作品提供良好的题目。将课程各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新知识点学习融入到这个主题当中。在每个单元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的活动,然后学生们通过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等阶段完成学习活动。这种“以境激情、探究论证、具体实施、反馈矫正、应用评价和批判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高效的。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职责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虑;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分享学生发现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敢问、善问、敢答、敢辩的健康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不再把教书当作一种负担,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压力。我的课堂是包容的课堂、智慧的课堂,美好和谐的课堂蕴含着包容的智慧,没有责骂与嘲讽,多的是欣赏与赞美;没有成见与歧视,多的是平等和民主。课堂教学设计是保障。每一节课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课上智慧实施,课后反思进度、内容、效果。亲切的交流,抓住了学生的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感受到从活动中求知,在求知过程中收获的快乐。为实现这一目标,既要注重技术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要对每一个活动单元进行精心设计,变为从活动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收获的快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承担着多种角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辅助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大项目作业的研究者、创作者。追求学生与教师保持一种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互动关系。通过学习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同时“以人为本”,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内容让课堂“活”起来,也只有在活跃的课堂中,孩子们才会全身心地参与到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去。“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而如何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成了智慧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评价标准。总之,智慧课堂生成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传意技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作者:乌文军 单位: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关键词:“游戏”教学;“探究”教学;愉快教学
G632.0
我乐了孩子们也就乐了,……。
我的乐事是从教。作为教师,我生活在对希望的追求中。经常有人问我,甚至我的学生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 “老师您喜欢什么?” “教学,学生”,“你们啊!”我脱口而出,毫无修饰的,不加思索的。我的回答令他们惊讶!……笑!(一种形容不出的,但我更喜欢孩子们的……)
然儿,孩子们的欢乐在我们的错爱中会变为抑郁,颓废,厌恶学习等否定情绪。
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每一堂课总不断的重复强调一些纪律性的口号,我认为只要课堂安静,学生能够把本课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但我提出要求,他们就能够回答出来,这就算是一节成功的课了。
我在授课过程中从导课到授课,都是以我讲为主,机械向他们传授各课的绘画内容,帮助他们突破重难点,想尽办法指路子给学生走,并重复讲解概述,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听,并回答“听懂”或“没听懂”,总之一节课下来,我喊的面红耳赤,而学生却变得越发被动,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再一些领导、老教师的听课讲评中,使我意识到这样下去,结果知识会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
同志曾说过:“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了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们有一种丰富多彩,愉快的课堂氛围。
那么,我就尝试着改变我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再把学生的思维套进我的机械传授里,而要让他们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善于思考,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去漫游,变“指路给学生走”为“指导学生自己找路走”。我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创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一、“游戏”进课堂增强趣味性
也正如我国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的“游戏可以帮住儿童认识世界,受到教育,获得知识,锻炼身体。”而游戏教学就是将课堂教学扩展到愉快活动中去,把美育,德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及乐于动脑动手、创造精神的培养都融合在充满儿童情趣的活动中。
例如:我在《我的新朋友》这一课当中,就尝试了游戏授课的方式,如下: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画我的新朋友,认识人物的脸型结构特征。
教师示范:与学生一起唱《找朋友》,找到后向大家描述新朋友的长相特征,并演画在黑板上。
学生游戏:一个同学在其他同学的伴唱下寻找朋友,找到后向大家口述新朋友的长相特征,并请一个同学将他描述的演示在黑板上。
这样学生不在对刻画人物面部特征感到困难和退缩,而是愿意积极的参与,让他们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二、“探究”进课堂,增强主动性
如果说游戏是一种感性的愉快教学手段,那么探究就应该是理性的愉快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思考,对课堂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状态,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本学期《自然界中的图案》这几节创作绘画课中,尝试着一些初步的方法如下:
教学目的:本课以云,石头,树杆……等一些自然物体的自身图案为切入点,让学生去生活中观察,对学生进行愉快生活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教师课前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自然界中寻找有关本课的资料。
学生寻找探索:利用轻松愉快的课间,运用各种工具,如看书、看资料、进行搜集。
教师课中引导: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汇报查询结果。
学生解决:学生相互讨论,探究。也可个人进行概述。
教师小结:提出质疑或给予肯定。
教师创作引导:提出是否可以根据物象自身丰富多样的图案变化进行大胆的想象设计出你独有的图案?
学生创作:先说出自己的设想,再进行实践创作。
在这一过程中,我改变以前以我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⒎⒑鸵导学生喜欢学,充满兴趣的学。设法使他们不仅自己热爱学习,而且把自己对知识的热爱转移给同学们,使这种智力情感激励别的学生。使课堂充满活跃、愉快、轻松、满足的气氛。
然而,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收获和取得胜利的欢乐。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应当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愉快教学课堂氛围。
时间稍纵即逝,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就已经接近尾声了。依稀记得两个月前,我们拖着一大堆行李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腼腆的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不自在,很不适应从学生到老师这一身份的转变。我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来适应这种生活,也慢慢地能够驾驭课堂了,也能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从一开始的腼腆紧张到从容不迫、信心满满,也深得学生的喜欢和尊敬。虽然有时候会抱怨学生有点调皮、工作量有点大,但还是感受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和幸福。这让我喜欢上了实习生活,也喜欢上了老师这份职业。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实习期间的收获和自己的几点思考。
《我的收获》
首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高了。在实习期间,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我发现一个好老师会让你一堂课非常的充实。印象最深的是初三历史曾邵生老师,他的课堂整体把握非常好,让学生抓住了主线,达到了系统与深化。而另一位是初三的政治老师李老师,我暂且把他叫做我的师傅吧,确实他教了我很多东西。在听完他的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感觉十分的轻松,我觉得这才是高效课堂应该达到的效果。不是刻板地对知识进行加工记忆,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知识。还记得他在课堂上讲人民与公民的区别,他不是围绕概念在讲,而是用实例来说明,我记得他当初是举了一个例子,他说现在自己是人民教师,是在中国境内,所以是公民,如果明天他犯罪了,被判了三年还是人民吗?至今对那堂课的内容历历在目,我相信他的学生更不会忘记。通过听课,从很多老师身上学到了一些掌控课堂的方法,所以我也能够比较熟练地把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控制课堂时间,基本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
其次,在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教学设计能够抓住教学重难点,区分主次。这也得益于我教研会上认识的陈松林老师。刚开始我备课的时候在预习导学那一环节用的是填空题的形式,这种形式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他的指导下,我落实了各个环节的内容,逐渐让课堂变得更高效。课件制作能够做到精美大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得益于我的实习伙伴晏璐敏,虽然自己能够制作基本的课件,但在很多制作技巧方面还是得请教她。同时,课件拓展内容有新意,又能紧紧围绕预习导学、合作研讨、教师拓展、归纳总结、当堂检测五步教学法。
再次,在班主任工作实习期间,学会了如何开展班级日常工作,能够有效的管理班级事务,同时加强了师生交流和师生感情。这得益于我的实习班级的班主任李玲老师,她是一位十分能干的女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游刃有余,所以班级排名都是年级前列。从她那里我学会怎么去处理班级事务,怎么去管理班级。
最后,我收获了友谊。既包括师生之间建立的友谊,还有和办公室的老师也相处得非常愉快,滑稽幽默的徐部长、时尚都市女性小高老师、性格温和的丽娟老师、潮妈一族黄亦萍老师等等,你们既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也是好朋友、好伙伴,希望你们都好好的。
《我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新课改大力提倡要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太少了。与其说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不如说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兴趣。这既包括老师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性,还包括教师个人的魅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对年轻老师更感兴趣。一方面是由于年轻老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方法,在课件制作方面能够达到多样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年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小,有更多共同的话题,因而课堂上也就能够产生共鸣了。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东西,比如在讲到“兼顾全面基础和学科特长”的时候,我举了一个“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的例子,要他们讨论是不是只要感兴趣的事情都可以自由地去做?当时他们讨论的十分激烈,有的同学说是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的同学说应该先打好基础再去做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在讨论说明他们在思考,也说明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所以我认为在讲课的时候应该注入一些新鲜的东西,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记得在7班讲课时,也是讲到“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我告诉同学们,现在是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但是你进入大学以后就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了,我发现当时他们都听得很认真,也有了一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再次,应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老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主要是我在实习班主任中的心得体会。其实老师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觉得老师还是要多走近学生,不仅仅是拉近学生的距离,更关键的是拉近老师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只有和学生站在一起,才不会让学生对你产生畏惧感,才会让学生敢跟你问问题,敢说出自己的意见。所以我经常课余时间会走进教室,教他们做作业,或者是闲聊,我发现这种方式非常有效,他们从一开始上课不积极,到后面上课十分主动,因为他们不怕说错,因为我会给予每个回答问题的同学赞扬,不管是回答得对还是错。不过最有体会的是查寝了,晚上我经常都会走进学生宿舍,当然,在宿舍我是不谈学习的,不想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因为我相信他们都是听话的孩子。所以,一般查寝我就是和他们闲聊了,他们对我的个人问题十分感兴趣,总喜欢问这问那,当然,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乐此不疲的。我觉得让学生了解老师,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我发现两个多月的相处,我已经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走的时候我们都有太多的不舍,所以在告别的时候才会有一双双泪眼汪汪的明眸。
我认为这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让我树立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我知道,其实自己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位好老师而奋斗。
绿色的课堂是没有污染的课堂,是环保的课堂。语文教育要以生为本,营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既要倾注人文关怀,又要注重语言训练,既要让学生放飞梦想,又要让学生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情智共生──享受学习之趣,体验成功之乐,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不知不觉,一片片绿色的叶子走进了我理想中的课堂,那么清洁、滋润、灵气,让我的绿色课堂更鲜亮、更具活力,达到“翠流”的无痕境界。
一、“繁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课堂是一片“真实”的绿叶
绿色是清洁的。她没有污染,真真正正,干干净净。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她的清爽,知道她很健康;绿色的课堂首先应该是真实有效的,“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既然是自己的课堂,自然应该是自由的,真情流露的。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真实的课堂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课堂是学生生活的园地,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是培养和完善生活世界的过程,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敢说话、说真话。
在教学二年级的语文课《雨后》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妹妹的心理活动,我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小妹妹为什么会走得这么小心吗?”“因为小妹妹心里很紧张,怕摔跤!”“因为路上很滑,如果小妹妹走路不小心,就会摔得很疼的。”“也有可能妹妹怕水花弄脏她的花裙子。”这些都是合乎情理的答案,这时,角落里传出一个低低的声音:“因为小妹妹很喜欢小哥哥。”顿时,教室里嘈杂起来,大家都怪这个孩子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分明在课堂上捣乱。不管她的答案是否合理,我都应该保护这个快被伤害到的小女孩,我笑着让孩子把话说完,于是,这样一段低低的,带着浓浓生活气息话语感动着我和每一位孩子:
“小妹妹很喜欢他的小哥哥,如果小妹妹摔跤的话,妈妈一定会骂哥哥的?上次,我的哥哥带我出去玩,我不小心划破了手,妈妈就批评哥哥没有照顾好我,我很喜欢我的哥哥,看见他被批评,我就很难过!””
学生自己的课堂是生活的,生活是具体生动充满情意色彩的。原来,小雨那一个关于“妹妹喜欢哥哥”的理解来源于她一次偶然的生活经历,也正是这一个“偶然”,让孩子走进了文本中另一个更美的世界。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让这一个不和谐的小音符停止跳动,耐心地听完了孩子的真话。
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桥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真实本色的课堂上,让我们看到了根的舒展、茎的拔节、花的缩放、果的甜美……课堂这一片绿叶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平台,心灵成长的绿洲。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是一片“情感”的绿叶
绿色是滋润的。如春雨、如朝露,无声无息,情意却便在天地之间灵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学习有价值的不只是理性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的体悟,情感是内核,情感是血肉,情感应是语文教学生生不息的脉搏。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师带进课堂的永远是阳光,留给学生的永远是晴空,学生在课堂上是情动而辞发,触景而生情!
(一)送给学生浓浓爱意
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欣赏和分享。因此,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深厚的。这种情感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先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学生才会敬佩、体谅老师。
曾经有幸听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其课堂上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老师在叫一个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担心背书的学生因紧张而背不下来,便悄悄地对旁边学生说,如他背不出来,请你提醒一下。于老师对旁边学生的一句简单的交待,隐藏着浓浓的爱意,保护了学生自尊心。
于老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的关爱让人怦然心动。课堂上,让浓浓的师生情在课堂上汩汩流淌,学生在教师的温馨关爱下茁壮成长,奇迹将在不经意之间创造出来。
(二)尊重学生别样的情意
《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上,我们学会欣赏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让我们的教育在欣赏中闪现爱的光华,享受爱的温馨。
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堂是一片“纯美”的绿叶
绿色是光泽的。阳光普照,熠熠生辉,焕发出勃勃生机;孩子幼小的心需要美的滋润,灵动的智慧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率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充满绿意的课堂不能没有美。
(一)和谐之美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实现情感共振的绿洲。
和谐的课堂首先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的人文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地把教师的身份隐藏起来,牵着手与学生一起面对文本、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实现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让学生沐浴灿烂和谐的阳光,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学习就会成为愉快地交流、碰撞、体验的过程。
(二)清新之美
著名特价教师周一贯老师强调语文教学呼唤低碳课堂,认为当下的语文课堂关键在于“素”一点,即“清新、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就如绿色食品,没有深加工,没有添加剂,没有时尚的包装。但这样素色的课堂确有着清丽不俗之气,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是学生最向往的地方。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广宗二中四个半多月了,实习即将结束,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成长了许多,从一个只懂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到站上讲台,期间的苦与乐,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应尽的责任。
初到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我没有教上自己的专业课。看到别人有自己的专业课,心里即为他们高兴,同时也羡慕他们。当时我的心情很矛盾,我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心想我来实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既然不让我上课,那么在这个学校我还有留下来的价值吗?队友们知道了我的想法之后就开导我,鼓励我。渐渐地,我在他们的影响下找到了自己留下来的理由:我要为自己争取,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艰难,我都会坚持。通过这半年的实习,我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提高。
一.教学方面:回想初登讲台的我,面对80多个学生,我都不知道第一堂课是怎么度过的,当时很紧张,时间掌握不好,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不懂得这堂课的重难点,通过听指导老师的课,并通过和当地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慢慢懂得如何分配时间。这学期我虽然没有教上自己的专业课,教了两班的生物,但同样锻炼了我,使我学会了怎样和学生互动,怎样布置作业,什么样的知识适合什么程度的学生。还有,我还意识到一个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明确给出的重点及问题的答案,让他们记下来并背诵,而不是系统地讲授一遍。原来,初中生还不太具备分析总结的能力,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另外,只有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有了这段时间的历练,为我以后找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组织管理是教师的基本功,不善于管理课堂的教师不是好老师。虽然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从我自身来说说话声音小就是一大难点,一个班级容量较大的班级声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管你讲的再好,如果声音小,那样很难收到预想的效果。有时听见下面有说话的,但始终不知道发生源在哪里,下课后我请教了当地的教师,他告诉我适当的走下讲台,在中间讲课,既可以监督学生,又可以缩短和学生的距离,后来在上课的时候,我的课堂比原来好多了。适当的鼓励学生会使课堂更有活力,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了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督促,鼓励学生履行这些要求。作为实习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上要注意上课下课的区别,比如上课铃响,你走进教室,学生是否起立向你问好?是否有学生不站起来?迟到的学生是否喊报告,得到你的同意后才进来?当你让学生站起来,他们是否服从?至于课下,我们可以像孩子般地和学生同乐,并努力走进其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爱戴,建立教师的威信。
三.班主任工作:人们常:当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尤其是七年级的孩子,刚步入初中,他们在很多方面不适应,课程的增加,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等等,都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如何保证孩子可以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成了我的日常生活。班主任石板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班主任时全体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这半年的实习生活,我担任了124班的班主任工作,在这段期间,我体会到了一个班主任工作是如何的艰苦,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蕴涵这非常丰富的教书育人的规律,原则和规则,需要实习生在教育实践中体验理解。陶行知说过: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变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它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又再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每天上课,下课,放学都能和学生在一起,及时的发现他们的问题,解决问题和了解他们的生活,也更利于尽快地了解他们,同时也很快地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担子重才认识到责任大,反过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有了这段实习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是多么大,容不得我出现任何的差错,我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管再苦再累,我都无怨无悔。
回想着这些日子的坎坎坷坷,教会了一个道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有了这段经历,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一直勇往直前。
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四个多月的的生活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明白了当一名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我的实习生活已接近尾声,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早日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尊重;反省;舒畅;快乐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悄然离开原来的单位,开始了新的工作教学。但是我始料不及的是学生的种种表现让我深深感动: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哭成一片,不断写信、联名写信,送我自制的礼物,有的哭成泪人说:“老师,你不教我们,我就不上了” ……惊恐、惶惑、激动、无措,一时间让我有了多层的体验,其中滋味自有深深的体会。我不敢承担学生这么厚重的眷恋,不敢承受学生因我而起的对学习的放弃,更不敢相信自己平凡的生活中竟有如此让我刻骨铭心的记忆。面对学生我只能一次次说:“谢谢!”坐下来,我又静静反省自身,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所带给学生的。归纳起来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文就是尊重。
“和别人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工作,会使你心情舒畅地走向成功。”我很欣赏和喜欢这句话。当然我也把这种尊重带给我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言论,尊重学生的思想,所以,我的课堂没有严厉的说教和训斥,没有冷漠的“告诉”,学生也把我当成是他们的朋友。当课堂中没有老师和学生,只有朋友,其气氛的融洽,心灵的交融也就可想而知了的。其实,语文课堂是由文本把教师和学生维系在一起,而文本的解读双方如果缺少了互相尊重:学生认为老师在胡扯,老师认为学生不可理喻,隔阂一旦产生,语文课也就是死水一潭。尊重学生其实也是尊重教师自己,因为自己辛勤的付出只有能进入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所接受,那么,作为老师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从而心情舒畅地走向成功。
第二,语文就是快乐。
我们的学生很累,我们的老师很累很苦。苦和累占据了师生的大脑,校园生活有时让人感觉到就像是“恶梦”,课堂也成了师生的负担,从“恶梦”中解脱就成了我思考和寻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优美的文字、富有哲理的语言、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都能让自己有所触动而顿悟出许多生活的道理,有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会心的一笑,我于是发誓要我的语文课快乐起来。要想快乐就得从学生身上找到切入点,学生们想获得尊重与自立的支持,我就与他们一起读哲理散文;学生们想抒发青春的激情,我就与他们一起读言辞激越的篇章;学生们对儿时念念不忘,我就与他们一起谈儿时的趣事……学生们想的,课堂就能实现。再加之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我的课堂总是笑声连连,故而学生愿意接受在这种情境中的知识,学生在和谐的、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地让他们拒绝的事。
第三,语文就是对话。
文字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化,任何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灵动的产物。读懂文章就是与作者、与文章的对话交流,好的文章就像是睿智的长者在耳畔谆谆倾诉。所以,我把语文课堂教学定位为与作者、与作品的对话。当然也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既然是对话,双方就会有言语、思想的交流碰撞,一个学生读到一种信息,而另一个学生读到另一信息,众多的信息汇到一起,就形成了话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对老师的质疑,学生对学生的辩驳,课堂就活了,知识在对话中生成,能力在对话中提高,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吸收,一切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第四,语文就是思考。
关键词:生活化;激励;英语氛围;激励措施
一、用“情趣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
1.课初游戏,鼓舞学习热情
每节课开始,学生虽走进了课堂,注意力却有可能还在课堂以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活动的形式教师应采用多样化,唱歌、单词接龙、做动作、游戏、报数,表演等活动,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转移到课堂
上来。
2.课中游戏,促进新知识吸收
在学习数字时,我让一名学生到前面背对着我,然后我用手指按他的后背,让他猜出是数字几,并用英语说出来。将书本语言变成学生在实际上生活中想说的话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和运用英语。
3.课末游戏,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临下课前5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让每节课有始有终。我设计了一些竞赛类游戏,使教学活动达到另一个。
二、营造英语氛围,加强口语对话的操练
在课堂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日常生活中常见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英语。例如,在讲食品与饮料时,让学生把物品带到课堂,我先用英语介绍几遍,然后摆在讲桌上,谁想尝我的东西就必须先把单词说一遍,同学们跃跃欲试。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内就掌握了食物和饮料单词,不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在复习巩固时,我采用学生乐玩的游戏,记得在讲复数这一语法时,采用肢体语言形式,我说leg,学生用他的腿碰一下我的腿说legs,在练习几个部位后,我让学生说,另外两名学生做动作。这时,说单词的学生说mouth(嘴)时,做动作的两名学生愣住了,全班学生一齐喊,mouth,mouth,我急中生智,到表演的一个女孩前轻指了一下她的嘴,又指了一下自己的嘴,说了一句mouths.同学们都笑了,我也笑了。这场尴尬总算过去了,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贴近了一些。
三、教师要合理运用激励措施,做到有总结,有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