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

时间:2023-06-08 10:5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的职业技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

第1篇

关键字: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8.056

本文著录格式:[1]袁晓曦.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导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软件,2013,34(8):149

0 引言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促进全国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各省市、行业、企业广泛开展了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技能人才的评选和职业技能的认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职业技能竞赛主要是广为或目标任务为要求,综合体现职业岗位对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在专业体系结构内安排了而合适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活动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如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导设置教学活动,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在选拔过程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最后形成良好的以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学习氛围。

1 计算机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

1.1 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特色

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多,实践操作难,发展速度快。

计算机类专业需要培养理论基础知识的宽口径人才,体现在重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电子电工、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技术基础,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另外也注重全面性、多样性的特色方向,体现最新技术发展动向。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比重大;注重自主性实践设计环节,上机实践贯穿于基础学习中,通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将实验实训与科研融入教学过程。

1.2 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指向性就是充分发挥行业指导的作用,培养的人才的目标要以就业为基本导向。服务行业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依靠行业指导,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职业技能竞赛能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根据行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设置比赛项目,由各相关行业把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为各种比赛提供专家、行业技术规范,提供相应的设备。以技能竞赛为纽带,为行业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深入发展。职业技能竞赛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通过竞赛促进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设备越来越与生产实际对接,解决了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问题。

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和企业真正对接的不多。通过竞赛,职业院校可以考察一下与行业的结合度,从而调整办学思路,更新专业设置,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改革,从而解决职业教育面向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需求。

1.3 计算机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类专业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是怎样以及院校应对的策略一直是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参与院校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计算机类专业技能竞赛来说,从项目设计来看都体现着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对参与者来说要求开看重职业综合技能;从举办的目标来看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计算机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是要拓展科技领域,重视巩固传统技术和项目赛事,积极探索向新兴技术拓展,项目设计上要突出软件设计、网络发展和跨行业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参与对象上要注重拓展企业所处行业,不断提高活动社会参与面。二是要深化活动内涵,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开展青年职工技能培训、等活动。三是要营造社会氛围,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大力选树各类计算机技能人才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四是要促进团队建设,把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与加强团队成员的合作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不仅选出技能型人才,也要选出有技能、能合作、会创业的团队。

2 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

以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改的成果有反过来用来提升竞赛成绩,充实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通过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构建新的、与技能竞赛相一致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能有效提高技能实战水平的的教学模式;最后实现技能竞赛比赛成绩、技能人才培养的双突破。结合当前技能竞赛的要求和标准,可以研究出适合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改革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并为计算机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而教师通过自身参与职业技能竞赛、辅导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了解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关系,熟悉本专业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促进转变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通过自身参与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在职业技能竞赛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还应实时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而考核和评价则需要由竞赛组委会抽取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专家根据最新技术、材料和企业规范进行评价改变以往教学评价手段与方法,并得到更合理的考核结果,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3 小结

我们应以计算机类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促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研究的融合,各方面相互影响,融为一体。针对技能竞赛,针对学生实际,构建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对接技能课程体系,探索适应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针对技能提高,科学实施与学科体系和技能体系相一致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为专业建设目标提供相应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福贵,张梅.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实训教学的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0)

[2] 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10(03)

第2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 综合素质 自我管理 树立志向 明确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在当代社会,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仍然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乃至全体社会关注的热点,截至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学校、个人、家庭等众多因素,但其中个人因素占主导地位。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积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1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

1.1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身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第一要务是学习,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体验各项活动带给我们的经历,积累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身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其次,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坦诚、友善地对待他人,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会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技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中的核心问题

素质教育共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的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五部分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正确的劳动观是立足于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应明确其基础内容、主体内容、主导内容、构成系统和对策等。

(2)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其对于不同的岗位专业要求不同,主要表现在专业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素质、实际操作能力等。养成良好的专业技能为解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人文素质教育:相对于专业素质教育来说,人文素质教育是基础的社会文化素养,其实质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秉承着“要成事,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参加校园活动,能享受校园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塑造更高尚的人格及高尚的道德和教养。

(4)身体素质的教育:社会的快生活节奏,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有健康的体质、强健的身体、日常卫生知识的常识等。它涉及全方面领域,是塑造完美素质,实现身体素质的要求。

(5)心理素质教育:不同与其他素质教育,心里素质教育是在家庭、校园、社会等环境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坚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我们要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养成,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2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与就业

职业能力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应具备的主体能力素质主要有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适应能力指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环境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心理承受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3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问题,如何才能寻求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1)正视现实,做好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结合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应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从容面对,发挥自身的优势,赢得管理者的肯定。

(2)在求职过程中要执着应对,不轻言放弃。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困难迎刃而上,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生活态度,不退缩、不畏惧。

(3)对于面临就业的广大毕业生而言,适当地转变观念,调整期望值,适当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做自己的老板。另外,国家也鼓励和提倡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制定相关措施帮助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创业。

(4)调整心态,发挥优势,创造机会,抓住机遇。就业难的问题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形,每个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应该有暂时求而不得的准备,而要真正地实现就业,还要求广大毕业生提高自主选择性,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

(5)在校期间参与校园活动,在课余时间做兼职,提前接触各种各样的工作,为以后遇到工作上的问题准备好解决措施。遇到不喜欢的工作或是不能胜任的工作,摆正好心态,把工作做好,切忌抵触情绪。

(6)在校期间,实现与就业零距离。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就业指导以及招聘会,在与招聘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应聘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优秀的综合素质教养和专业的技能,充满信心。

(7)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

4 结语

在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自身素质教养的提升。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面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充分发挥择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无论我们做什么决定,都要努力。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触及未来。只要大学毕业生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在公开、公平的社会,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通226006)

第3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很多比赛项目,其中与计算机相关的赛项就有: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测试、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等。我校参加的赛项有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软件测试。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有必要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

1.1推动教学改革

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计算机的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动手能力较差。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和评分标准都引入了计算机企业当前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操作规则,这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求学生掌握更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有必要将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相结合,完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标准。根据计算机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选取职业技能大赛的一些典型项目,并根据大赛项目梳理出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使教学内容既能适应计算机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满足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建设以技能大赛为主的精品课程和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改变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分解成无数个小单元,每个单元既有知识点又有对应的技能培养目标。学生完成各个小单元的操作项目后,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项目。这种项目实训的方法使教师将技能大赛与教学统一起来,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锻炼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1.2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职业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参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比拼,更深层次的是反应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为了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意识。指导教师应充分吃透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详细了解每个项目的评分规则和要点,告知学生每个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在比赛集训中,让学生多进行项目的模拟训练,要以比赛的时间为准,不要超出比赛规定的时间。训练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赛题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题目,巩固知识薄弱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教师可以与专家教授和计算机行业的佼佼者进行交流,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了解计算机企业的规范标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更新教学理念,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明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有两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个人赛和团队赛。我校参加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软件测试赛项是团队比赛,参赛者要在4个小时的比赛中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相互配合完成比赛。因此,学生除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过硬,还要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技能大赛参赛的队伍和选手众多,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操作,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指导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提升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紧张的比赛环境中,要学生以平常心去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裁判[4],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心态平稳的完成比赛。因此学生只有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后才能去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职业技能大赛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和规范,学生参加比赛可以提前了解将来的工作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去钻研新技术和新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4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

职业技能大赛是考察选手专业实践能力的比赛,每年比赛的设备都是企业提供的新技术设备。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学校可使用专项资金增加实训设备的投入[3]。学校应该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并购置比赛指定的设备,以便学校的实训基地能够与企业的工作环境无缝对接。指导教师首先自己要掌握比赛设备的操作,并将设备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训中。学生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中学习,就可以提前了解真实的就业环境,才能在技能竞赛中获得好名次,未来就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另外,学校可以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安排,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第4篇

关键词: 技能大赛 新课程标准 实践教学 双师型

职业学校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力保障;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不仅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而且是各职业院校展示职业教育成果的平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快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训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工学结合,通过来源于实际的项目进行教学,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技能大赛成绩更成为检验一个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摆在指导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我校的中药、护理专业在近几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笔者在对获奖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类项目的实际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一些看法。

一、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由于技能大赛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选题及考核方式符合岗位设置要求,传达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要提高技能大赛成绩,学校必须根据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制定教学项目和课程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标准,使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为依归,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训练学生的高技能,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探索与普通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理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和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情景,通过理论与来源于实际的项目结合教学满足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可以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教学为载体,将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结合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和职业标准开展教学,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软件、硬件)

“工欲善其事,必利其器”。为了使实训教学和技能大赛项目要求相结合,学校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实训条件,通过参观、观摩、借鉴优秀学校的实训条件的建设方案,加大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力度,购置设备,对现有的实验实训装备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培养选手。

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项目设置了网络组建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CAD技术、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动画制作技术、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七个项目。就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而言,需要购置由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提供的各类路由器、交换机。有了相应的实训设备,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比以前肯定有较大增强。而有了优越的实训条件,学生训练得多了,当然能取得好的成绩。一旦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也会获得上级的奖励,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整体实验实训设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教师得以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通过大赛这个窗口,指导教师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双师型”素养与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

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学生的比赛成绩往往反映了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学校的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是其指导老师的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较量。计算机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学生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为了备战省市计算机技能大赛,我校制定了计算机师资引进和培养政策,“请进来、走出去”,请计算机公司中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计算机工程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在我校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中选拔德能兼备的教师到公司实习,熟悉计算机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同时,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师职业技能比赛”和“名师工程”,多方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满足计算机技能实践的师资需求。

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首先,通过计算机技能大赛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以生为本的职教理念。学生报名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的训练非常踊跃,鉴于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在技能大赛别强调操作技巧,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比赛能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整体实训操作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技能大赛能为高职学院中有计算机特长的学生提供便利的训练条件。

其次,计算机技能大赛能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计算机技能大赛中众多的比赛项目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一方面要求技能指导老师因材施教,根据参赛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参赛学生通过大赛不仅能提高计算机专业水平,更能使其心理素质在大赛中得到锻炼,提高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经过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洗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卿.高职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09(29):180-182.

[2]程少慧,郭文星.从大赛经历看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3-25.

[3]李文,高健.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职业时空,2010(4):48-49.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学生技能

1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都是照搬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理论知识学的多,实践训练少,不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种没有考虑社会需求的教学定位,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就业优势。

1.2课程设置有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仍然是重视理论方面的教学,而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枯燥的理论教学,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1],也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脱轨,使学生毕业后缺乏竞争力。

1.3教学思想陈旧

目前大部的计算机教师还使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却没得到有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

2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的措施

2.1加强教师技能水平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老师大部分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修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教师,提高教师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分批分期派遣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计算机企业去进行挂职锻炼,参与计算机企业的实际开发工作,了解计算机行业中的最前沿的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学习,计算机专业教师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训指导。根据企业对市场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能能手,参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加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使企业行家成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补充力量。此外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网络教学、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突破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2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注重技术技能与实际操作。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场所比较落后且规模较小,设备比较陈旧或不齐全,不能满足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采用捐赠设备、师资培训的方法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进行产教深度融合。教师可以将计算机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训工作环境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计算机企业岗位的需求。

2.3优化专业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人才。要根据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计算机专业的岗位设置,分析计算机各岗位的能力和任务,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改革中,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以够用为原则,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整合,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3]。课程教学内容尽量引用计算机企业中的实际工作项目和前沿的计算机技术,摒弃陈旧的教学知识,开发适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项目化教材。此外,还要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的比例,增加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课时,将课程尽量安排在实训室上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讲解完本次授课的知识点,紧接着进行实训操作示范,学生观摩学习后,立刻动手进行操作。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完成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2.4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技能大赛的项目都是遵循计算机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比赛的题目一般是计算机行业一线的小型工作项目,因此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通过对技能大赛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能及时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学校依据赛项专业技术标准和竞赛规则,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举办校级技能竞赛,使学生通过比赛就可以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了解计算机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信息,提前接触到未来所从事的计算机行业的工作内容。因此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5鼓励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考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因此,职业资格考证大势所趋,学生考证的过程,就是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再次复习和学习的过程。教师在上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职业资格考证要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平时的教学和实训中,例如在编程课程中,就可以加入软考的知识点和题型。另外也可以针对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开展专门的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即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第6篇

(1)师资力量薄弱

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因素。目前在企业实践方面,甚至是专业实践等方面,许多教师的经验都是空白如纸。在不能把科研过程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教学,是无法以这样的方法培育出能适应工作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因此,想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2)教学条件缺乏各种现代行业中,计算机行业具有极强的时代感。

但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为了努力适应工作岗位,却出现了面对工作经常束手无策的"疲软"现象。这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客观事实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滞后,严重缺乏课程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培训与发展。而且,还有实训软件的落后,实训基地的缺乏等原因。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大多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长时间无法顶岗工作。而且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工作业绩,甚至是未来的发展。因此,在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年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脚步。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适用于教学的改革手段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内容要贴合市场需求,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了解市场对人才供给的需求,紧紧跟随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及时定位和调整课程设置,要果断拒绝那些早已退出市场的教学课程。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教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里占着重要比重,教科书中设置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高职教育应注重开发精品课程,内容要充分满足就业要求,不但设置与教材相配套的软件与相应的材料,还要注重特色教材的运用。一个计算机技术性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至少要精通计算机的技术知识,以及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训基地和实训室,以及各种主流的视讯软件和多媒体设备要灵活运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当中。要想自身技术得到提高,就必须不停地探索,而探索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实践。教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学会主动去学习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处理实际问题。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并全方面加入各种实训项目,实行科研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案。假设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都能被计算机应用技术设置的专业课程所适应,那么,高职院校中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绝对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2)适用于就业的培养模式

学生将来就业最需要的,便是职业技能。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的生产线,而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前景直接相关。但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并不能在一时半刻之间就完成,必须要通过循环渐进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的。要形成计算机技能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就必须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才能获得实际的经验。一个个性人才,他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不停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他就绝对不是被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培养出来的。必然是经过了不断的实践,拉近了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拥有了较高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站稳脚跟。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与企业展开积极合作。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校方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还可以围绕岗位要求,工作能力的不同,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锻炼他们的技能,更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的需求。或者,可以聘请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校方人员一同打造一个指导机构,负责人员的培训活动和进行全程指导,并定期交流。可以针对调整和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举办专门的讲座。而在完善自身技术,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很多大学生想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但是却不够了解社会,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得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应该做的事。大学生们应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此为明确指导,朝着理想目标而努力前进。这样一来,社交能力,社会竞争力和持之以恒的职业素质也会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慢慢形成。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该为了学生们能顺利就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3)适用于实训的条件建设

学校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与他人实施后,将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的布局,与系统相关的业务,组织,产品开发流程张贴上墙,形成了较强的专业氛围,鼓励教师收集一些实际的项目开发实例,通过实践整个项目,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实施小案例,校园实验室和实施开放系统,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培训时间。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内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把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来进行布局,其相关业务、组织制度、产品开发的流程都可张贴上墙,以此来营造出较强的专业氛围。校内的实训室应实施开放措施,以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学校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如鼓励教师和学生一同成立工作室,以计算机维修、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多样化的内容作为创业实践。高职院校还应尝试与企业进行联合招生与培养,让学生能以工学交替的模式来学习和进行预就业,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结束语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能力;学生;培养

一、职业教育在全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在增加,教育本身也在飞快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近年来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硬件发展也越来越快。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还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国,国家为了提高大量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发展职业教育是不二良方。职业教育既让学生学到了文化基础知识,又学会了一门专业的生存技能,同学还使广大劳动力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及专业技能。国家正是看到了职业教育的这些功效,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政策上也是尽最大努力的优惠,如对农村特困学生、农村低保学生、城镇低保学生进行学费和生活费用的资助;对涉农专业的学生学费进行减免;对所有中职在校学生进行学费和生活费用的资助等等,都体现了国家政策上对中职教育的照顾。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全国教育体系中是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国家把中职教育至少是放在普高教育同等水平线上的,政策上甚至更倾向于中职教育。

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职校学生是面向社会用人单位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既然是技能型人才,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上,职校学生就应该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这些过人之处就是职校学生的生存本领,就是职校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砝码。所谓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主要包括优秀的中专中技毕业生以及取得技工、技师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即是说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都是用人单位的顶梁柱,都是专业技术层面创新的中坚力量。所以,在校时期的实训教学一定要落实到实处,让实训教学培养出真正的高水品职业技能为企业所用。

三、实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学习掌握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消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本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专业技术领域不相同,所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技术也就不同,相应的实训教学方法和过程也随之各异,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实训教学程序。所以,应该分各专业来探讨实训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

(一)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宽口径专业,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用工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针对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的设置就应该围绕着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或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来进行。理论课与实训课应该为1:1的比例,并且及时的进行实训实作。课堂上交给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紧接下来就进行实训操作,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执行力度。例如,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柔性加工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用一节课讲清楚安装调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接下来一节课就完成一个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马上找老师请教解决。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当中解决随机问题。同时,紧抓技能等级证的考取,使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又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

(二)计算机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21世纪,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三项基本技能,那就是计算机、英语和驾驶。计算机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工作离不开计算机,学习需要借助计算机,生活也要依赖计算机。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但是对于以计算机赖以生存的专业人士来讲,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就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为我们服务,但是还不能胜任更高要求的网络维护、动画动漫制作、图片处理等工作的操作。在计算机的实训教学中,应该看到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方面毕业生的需求意向。如网络维护,网站建设与后期维护,网页设计,计算机的销售与维护,动画动漫设计与制作,程序编写,图片的编辑处理等等。在实训教学中应该着重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教学设置应该是理论少于实际操作,或则可以是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理论知识。校内校外常常组织一些装机大赛、网络组建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又锻炼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从实用性、美观性、功能性、创意性等方面进行评比。或则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一个小小的网页,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通过对Flash、3DSMax、Photoshop等的学习,自己做一些小游戏,同学之间相互借鉴。既娱乐了大家,又练习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专业技能。利用国家组织的技能等级考试的机会,督促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出身社会就有资格加入激烈的竞争当中,在计算机的各个专业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转贴于

(三)会计技能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跟用人单位所设置岗位对本专业学生技能的要求相联系起来。如用人单位大量需求的出纳员、成本核算员、会计主管、审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岗位人才。围绕这些岗位,实训教学应该有明确目标方向,以社会岗位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安排学生实训教学。实训教学过程中,从基本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入手。基本技能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所必须的基础性技能。如“计算技术”课程里的珠算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技能的训练。在这些训练之中,除了培养熟练的技能技巧外,还要培养学生细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规范的操作方法。而专业训练则是对岗位中专业要求的特殊训练。如“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的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等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对相关专业技能逐渐熟练且达到专业水准,让一些独立的专业技能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结构。同时,假设实际社会中岗位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财会专业人才就业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持有会计技能证书才能上岗。所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础上,还要注意证书的考取。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有了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才能面向社会的各个岗位,轻松就业,绝对胜任工作。

(四)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电子技能也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专业,运用到生活中的专业知识也很多。与电子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视频、音频设备和智能电子产品检测、调试、装配、维护、维修等。为了培养社会实用型电子专业人才,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教学。电子专业又是一个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技能专业,本专业不能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本保障,所以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设置应该是1:1,甚至是2: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所有知识点的关联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学习和训练。例如电子技术应用的实训项目,应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识读原理图与信号流程分析仪表实用与测量万用表电路的安装、维修与调试开关电源电路的安装、维修与调试AV功放电路的安装、维修与调试超外差式收音机安装、维修与调试电子钟安装于调试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维修与调试数字化彩色电视机的调试与维修激光数码视盘机的调试与维修等。通过这些实训的锻炼,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技能技巧,达到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保证能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在实训教学中,同样要注意技能等级证的培训及考取。因为社会在进步,要求在提高,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的人才,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是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但是也需要专业的证书加以证明。

(五)其他专业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社会的职业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肯定不仅仅只有上面几种类型的人才需求,比如旅游专业、服装专业、汽车、美容美发、园林等等,包罗万象,数不胜数。但是,无论什么专业,无论什么类型,万变不离其宗,在实训教学中都需要注重社会实用性,着眼于社会岗位对专业方向的需求性。在实训教学中只有保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有层次的进行打磨,才能培养出社会满意的技能型人才,社会岗位才会认可他们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只有抱着创新的思想、踏实的态度、勤奋的作风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才能合符历史赋予的角色。

第8篇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内容庞杂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同样也不例外。高职院校教育应该以职业教育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以理论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培养出的学生由于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1]。另外,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课程,几乎涵盖了从软件设计到硬件操作的所有知识,庞杂的课程体系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压力,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层面,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应该以职业教育为主,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相关的行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所以,要想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适应市场需求,老师就应该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与时俱进的计算机知识[2]。但是,当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都比较滞后,知识体系得不到及时更新,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与市场需求相比显得相对落后,无法适应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

3.缺少完善的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在完成基本的教学过程以后,老师一般只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的过程也基本都采取笔试形式。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笔试仅仅能测试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也没有一定的了解途径,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也不会呈现在试卷上,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无法起到准确的评估作用。另外,老师对与学生的检测一般都是只在期末进行一次,平时基本没有相应的检测过程,这中测试形式不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的整体效率不高。因此,要想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也应该重点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在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尽量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减少课程的种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多在专业知识的深度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2.强化专业实践过程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也应该重点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进行,计算机专业也是如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学生的实践强度,通过大量的实训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4]。比如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校内实训等课程,并且对实训课程给予重点关注,以免使课程的设置流于表面形式。学生通过各种实际训练,?τ谥耙导寄艿奶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针对性指导,使学生的职业水平得到真正提高。

3.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所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应该积极的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及时检验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从而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就业

0 前言

职业型、技能型、实用型和应用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最终的目标是要面向社会,成功就业[1]。但是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人才普遍偏低的就业率,以及一些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这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频繁的趋势之下已然屡见不鲜,而社会也正时时刻刻被期待着高水平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涌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奠定未来成功就业的基础,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模式就必须为此进行做出改革和创新,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和改进,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且要主动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将研究、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产学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到底,这样才能实现促进专业人才就业的目标。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模式中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革命也在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广泛且深刻的技术革命,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然而,尽管有许多的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许多计算机专业人才,但不少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中仍存在有诸多弊端,造成各大高职院校中大部分计算机专业人才无法就业,用人单位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1)师资力量薄弱

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因素。目前在企业实践方面,甚至是专业实践等方面,许多教师的经验都是空白如纸。在不能把科研过程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教学,是无法以这样的方法培育出能适应工作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因此,想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2)教学条件缺乏

各种现代行业中,计算机行业具有极强的时代感。但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为了努力适应工作岗位,却出现了面对工作经常束手无策的"疲软"现象。这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客观事实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滞后,严重缺乏课程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培训与发展。而且,还有实训软件的落后,实训基地的缺乏等原因。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大多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长时间无法顶岗工作。而且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工作业绩,甚至是未来的发展。

因此,在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年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脚步。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适用于教学的改革手段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内容要贴合市场需求,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了解市场对人才供给的需求,紧紧跟随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及时定位和调整课程设置,要果断拒绝那些早已退出市场的教学课程。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教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里占着重要比重,教科书中设置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高职教育应注重开发精品课程,内容要充分满足就业要求,不但设置与教材相配套的软件与相应的材料,还要注重特色教材的运用。

一个计算机技术性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至少要精通计算机的技术知识,以及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训基地和实训室,以及各种主流的视讯软件和多媒体设备要灵活运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当中。

要想自身技术得到提高,就必须不停地探索,而探索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实践。教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学会主动去学习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处理实际问题[2]。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并全方面加入各种实训项目,实行科研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案。

假设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都能被计算机应用技术设置的专业课程所适应,那么,高职院校中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绝对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2)适用于就业的培养模式

学生将来就业最需要的,便是职业技能。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的生产线,而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前景直接相关。但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并不能在一时半刻之间就完成,必须要通过循环渐进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的。要形成计算机技能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就必须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才能获得实际的经验。一个个性人才,他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不停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他就绝对不是被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培养出来的。必然是经过了不断的实践,拉近了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拥有了较高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站稳脚跟。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与企业展开积极合作。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校方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还可以围绕岗位要求,工作能力的不同,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锻炼他们的技能,更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的需求。或者,可以聘请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校方人员一同打造一个指导机构,负责人员的培训活动和进行全程指导,并定期交流。可以针对调整和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举办专门的讲座。

而在完善自身技术,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很多大学生想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但是却不够了解社会,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得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应该做的事。大学生们应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此为明确指导,朝着理想目标而努力前进。这样一来,社交能力,社会竞争力和持之以恒的职业素质也会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慢慢形成。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该为了学生们能顺利就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3)适用于实训的条件建设

学校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与他人实施后,将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的布局,与系统相关的业务,组织,产品开发流程张贴上墙,形成了较强的专业氛围,鼓励教师收集一些实际的项目开发实例,通过实践整个项目,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实施小案例,校园实验室和实施开放系统,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培训时间。

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内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把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来进行布局,其相关业务、组织制度、产品开发的流程都可张贴上墙,以此来营造出较强的专业氛围。校内的实训室应实施开放措施,以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学校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如鼓励教师和学生一同成立工作室,以计算机维修、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多样化的内容作为创业实践。高职院校还应尝试与企业进行联合招生与培养,让学生能以工学交替的模式来学习和进行预就业,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服务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并与市场需求同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进改革教学与创新,以此让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潮。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应用范围原本就十分广泛,就业率的高低主要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否与社会需求很好地契合。所以,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积极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就业梦想。

参考文献:

第10篇

根据《2014辽宁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得知,2014年辽宁专升本考试时间为5月17日至5月19日。具体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考试时间安排

考 试 时 间考 试 科 目

5月17日9:00----11:00外语、学校体育学

14:00----16:00计算机

5月18日9:00----11:30专业综合课(理论)

5月18日下午、5月19日全天职业技能测试

职业技能测试

外语、计算机、学校体育学试卷满分各为150分;专业综合课考试满分为300分(理论测试200分,职业技能测试100分)。各科总分满分为600分。

外语、计算机、学校体育学实行计算机网上评卷。考生答卷前须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考前领取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正确贴到答题卡指定区域。试卷由试题卷(主、客观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考生需将客观题答案用2B铅笔按照题号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更改答案时可使用橡皮。答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计算机专业;人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然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人才就业形势并不理想,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并不突出,对于职业技能的掌握能力也偏弱,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博而不专。因此,当下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得到企业的重用。

一、术业有专攻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是对专业领域有更深更广的见解的知识型人才,对于实践操作的能力也有相对应的要求。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企业所需求的对象,就必须重点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在专业领域有更深的造诣,做到术业有专攻。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一个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的目标。在计算机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中,什么方面的人才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呢?这就需要学校对企业不断观察与调研,对社会发展的动向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业技能,对企业所面临的软件问题能更快更好地解决。只有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学校培养的人才才能在茫茫商海中屹立不倒。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举办一些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成绩突出的学生还可以推荐到市里或者国家参加比赛,给予学生勇于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

三、校企合作

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到企业施展才能,如果能将企业和学校做到融合发展、资源共享来进行教学,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就自然而然地迎合了企业的需求。学校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校与企业的差异,以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操作,以就业为导向,将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共享,培养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的人才,不断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提供专业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专业教学改革;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48-03

近年来,天津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在本市各高职院校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技能竞赛,提高了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各院校师生对技能竞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学生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项目的比赛一直是天津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也是当前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和有代表性的项目。该项目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设计的,将此项目中的竞赛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从而对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

笔者拟以“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竞赛项目为例,从技能竞赛对“专业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换”以及“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三方面的引领作用进行探讨。

技能竞赛引领的专业课程改革

“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项目的比赛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基础网络搭建”、“服务器的搭建与维护”和“网络安全设备调试与功能实现”。

在“基础网络搭建”部分中,主要以基础网络设备的调试为重点,此部分的比赛内容与“网络产品售后工程师”的工作岗位技能相对应,包括对智能型交换机、路由器及三层交换机等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具体硬件设备如表1所示。将此部分的竞赛内容与相关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对比,并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设备配置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中。竞赛中应用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在教学改革中,结合技能大赛的内容,在“网络设备配置实训”教学中,增加了“NAT地址转换”、“虚拟专用网VPN”等内容,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服务器的搭建与维护”部分中,主要以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为重点,此部分内容与“系统维护工程师”的工作岗位技能相对应,包括Windows Server 2003、Redhat Linux Enterprise 5等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如图2所示。将此部分的竞赛内容与相关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对比,并融入到“操作系统实用技术”、“Linux技术实习”等课程的教学中。过去的操作系统实用技术课程主要介绍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的调试与应用。结合技能大赛的内容,重新分配该课程的内容学时比例,加大Linux系统的调试内容,并且增加了“Linux技术实习”等实践课程,使实际教学与技能竞赛进一步接轨。

在“网络安全设备调试与功能实现”部分中,主要以网络安全设备的相关功能的调试为重点,此部分内容与“网络安全管理员”的工作岗位技能相对应,包括“网络安全设备的调试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的加固”、“网络操作系统的渗透”等内容,如下页图3所示。将此部分的竞赛内容与相关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对比,并融入到“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中。在课程改革中,加大了防火墙设备的调试与维护、网络攻防等内容,进一步实现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的统一。

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编写了相关课程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建立了学院技能竞赛专题网站,帮助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实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工程”等课程的学习来获取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通过“网络设备配置实训”、“Linux技术实习”、“网络安全综合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技能竞赛引领的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技能竞赛引领教师角色转变

技能竞赛对教师职教理念的完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乃至专业建设方面都有促进作用。技能竞赛的开展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深入了解企业岗位、熟悉相关职业标准的难得机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训练,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将角色转换为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

(二)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笔者对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技术走向和对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而设计出适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同时,将从技能竞赛中获取的信息与企业相关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对比,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技能确定学习领域,制定出符合相关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技能训练标准,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重新编排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岗位技能。

(三)技能竞赛引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教师参与指导职业技能竞赛,必须针对竞赛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充和技能强化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细心指导。比赛期间,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机会与企业洽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的有效传播。并且,教师更深入地走进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提升实践技能。

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一)通过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职业预备教育,使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通过赛前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为就业奠定基础。

职业技能竞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不仅停留在对理论的领会上,更体现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上。学生必须多训练、多操作,提高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管理实训室时,除了满足学院日常教学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兴趣小组及技能训练,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训室,对所学专业技能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职业技能竞赛提升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形成良好的推动效应。课堂内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根据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中所涉及的内容,组织部分学生在业余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笔者根据我院现有的实习设施、师资以及目前各专业开设的课程确定兴趣小组及技能竞赛培训项目,激发兴趣小组成员的训练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取得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在兴趣小组训练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专业知识不足、操作熟练程度不够、解决问题时思路狭窄等。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对某些重点内容不厌其烦地反复操作,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找出原因并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这一过程对学生的意志是很好的磨炼。

笔者所在系部每年举办一次系内的技能竞赛。竞赛内容与全国、天津市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保持一致,并且竞赛项目由企业冠名,获奖学生可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实习,这也激发了学生对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愿望。

(三)以技能竞赛为蓝本制定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通过借鉴技能竞赛的经验,规范教学评价标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以及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职业标准融入实际教学中。

兴趣小组定期组织训练,训练内容按技能竞赛要求以项目模块方式进行,每次训练都精心组织,让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到过程中,开展有效训练。对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采取过程性评价,加强兴趣小组成员的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作为学生参加天津市职业技能竞赛选拔的依据;同时,定期进行训练情况小结,及时反思,促进下一阶段训练工作的提高,为天津市职业技能竞赛储备后备力量。

此外,将企业的6S管理模式推广到实训室管理中,规范学生的操作习惯,使学生在实训室中训练如同在企业车间工作一样,增强学生的企业岗位意识和安全意识。

结语

笔者认为,建立技能竞赛引领专业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技能竞赛中,形成“重在参与、提高技能”的良好氛围。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树立技能标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生中形成“我以技能为荣”的学习氛围,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建民.计算机技能竞赛促进课程改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4).

[2]李士丹,尧有平.新形式下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3]杨政水,邹序安.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的影响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7).

[4]史文生.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教师发展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