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产业化培训

数字产业化培训

时间:2023-06-08 10:5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产业化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产业化培训

第1篇

论文摘要:数字娱乐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研究分析,在分析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战略。并针对重庆市在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数字娱乐狂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并已成为当今信息产业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研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数字娱乐产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值点,西部地区如何缩小与我国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已成为政府部门所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数字娱乐产业涉及的各个层面,以重庆直辖市为例,对西部地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十一五”建设期间的数字娱乐产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对如何提升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数字娱乐产业与知识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1]。随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加速发展西部数字娱乐产业,是重庆和西部省区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可持续的发展大局要求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效、敏锐,其中也包括数字娱乐产业。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娱乐产业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其兴衰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局部的、行业的事情,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是“十一五”建设中数字娱乐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重庆及西部省区城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1.2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因此传统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而信息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知识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可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特点。加之,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势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民族文化品牌

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现代产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特征[2]。正是在这种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追求中,才使文化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娱乐技术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当代数字娱乐业发展的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文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创意文化产业”建设热潮,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纷纷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之都”等战略性的口号,“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兴建[3]。加快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有助于推动打造西部省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西部省区的影响力。

2.重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重庆市正面临世纪性的发展良机。设立直辖市后,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重庆市已拥有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精良的科研设备。如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并进的产业,其发展的潜力很大。

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其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宏信软件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游戏开发平台及引擎,在游戏和动画制作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朝华数字娱乐有限公司,集数字娱乐和文化传播于一身,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WHALE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SP运营商,先后推出了重庆复生记、天极夺宝奇兵等无线游戏,并通过天极无线平台投入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同时,重庆市拥有众多的高新软件园、电子工业园,目前在重庆大学城正在兴建重庆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基地将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办动漫杂志和专业网站,筛选塑造大众喜爱、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动漫形象,开发动漫产品。可见,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2.3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正在改善

重庆市具有良好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基础。重庆市具有完整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有著名的信息类门户网站——天极网,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基础。在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领域,重庆本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库,为游戏和动画衍生产品提供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信息中心,凭借其通信和互联网发达的优势,为数字娱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开发大量高水平的基于电信的增值服务[5]。另一方面,重庆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来渝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在数字娱乐领域可以较容易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快速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目前,重庆本地已有部分企业与国际著名游戏开发企业展开合作,这将促进国际产业界深入了解重庆,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并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4高校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将培养大量的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娱乐业游戏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数字娱乐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重庆市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收入及支出均为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发展力,重庆市的人力成本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低廉,可人才质量毫不亚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重庆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

2.5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和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区位中远离经济技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对人才的吸引;多数企业对数字娱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较差,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有待进一步浓厚,数字娱乐产业兴起的宏观环境还有待改善;知识产权的观念较为陈旧,技术成果转化还比较困难,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企业普遍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未能有效地采取大公司战略,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作用,导致竞争力较弱。3.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3.1发展战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以政府指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区、大学城、软件园及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大力提高数字娱乐企业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技术产品,发挥本土区域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重庆乃至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动力基地和示范基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经济结构,促进数字娱乐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2对策措施建议

3.2.1完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娱乐企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主要是由数字娱乐企业和数字娱乐技术产品组成,而数字娱乐开发基地则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6]。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动漫热,许多地方都搞起了动漫产业基地或动漫园。重庆市正在建立沙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九龙坡区美视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的动漫基地。重庆市应在动漫业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结合重庆本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对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目前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主要放在招商引资上,大部分的开发区和技术城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地区密集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基础建设成果尚未很好的充分利用。今后应该在已有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数字娱乐科技园区的建立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

(2)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集群化战略”。目前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还基本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没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品,也还没有本土大型数字娱乐集团性企业。因此,应逐步扩大企业集团的范围,对成员企业进行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数字娱乐园区为载体,逐步实现研发、运营的一体化机制。

3.2.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如何完善城市形象是重庆市政府不断思考的一大问题。重庆市的形象宣传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巴渝文化”、“红岩精神”形象的树立,让“新重庆”这块投资热土持续升温。而企业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企业品牌是城市形象的视觉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是塑造“新重庆”城市形象的必然手段。数字娱乐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娱乐领域的孵化器,起着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重庆市应采取城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的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十一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抓住重庆本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选择“数字三峡”、“数字红岩”、“数字磁器口”等具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树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为整个重庆的产业化进程增值,使数字娱乐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2.3转变企业赢利模式,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产业规模。数字娱乐企业作为数字娱乐产业重要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尤其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本土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比如动漫业,应从高附加值的动漫延伸领域获利,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吸引外资,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重庆市应尽快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与当地数字娱乐企业展开合作,并建立商业合作促进中心,逐步将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加深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承接国际游戏和动画制作的外包业务,并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版权合作或者转让的形式,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自行开发或制作的游戏和动画产品,打造民族数字娱乐品牌。

3.2.4以科技为导向,以人为本,实现重庆及西部地区数字娱乐领域价值增值。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在高校及企业生产研发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开展数字娱乐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将已有的制作研发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中心及体验实训中心,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西部数字娱乐产业研发、培训一体化的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同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争取国家“863”、“十一五”等攻关项目的立项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使重庆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的核心地区。

3.2.5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化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将数字娱乐技术成果商品化,数字娱乐商品产业化,数字娱乐产业国际化;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字娱乐业的研究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信息化[6]。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没有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很好的结合,数字娱乐产业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远没有发挥。因此,今后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在继续抓好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开发园以及数字娱乐企业和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数字娱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以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形成一条由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再到形成版权的授权,最后到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行业间穿插,使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得以扩展和延伸,开拓数字娱乐产业市场。

3.2.6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企业与文化间发挥调节作用。针对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优势仍不明显,投资环境培育还不佳,产业链整合不尽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其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搞好转制工作,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等途径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娱乐产业科技转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弥补市场缺陷,如给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快数字娱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工作,增强对数字娱乐技术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数字娱乐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后盾,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没有优秀的产品导致中国的动漫不景气,实际上这与市场的开拓、策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不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未能满足动漫受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要才是主要差距。例如,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动漫业,特别是动画片,说教味太浓,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7]。政府在这方面应该适当放开,让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积极鼓励民族文化数字娱乐的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品牌。

3.2.7构建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及支撑平台。美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平台化运作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平台建设与风险投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8]。近年来,在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和政策的扶持下,重庆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企业和团体迅速增加,但存在着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企业和市场脱节,技术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无法支撑数字娱乐产业有效发展。对于高投入的数字娱乐产品开发而言,显然企业开发资金有限,若有标准化、高性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供利用,则可把有限资金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中去。其次,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为重庆数字娱乐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和发展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也就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通过集成和开发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软、硬件资源,打造该市的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庆市数字媒体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软件平台租赁服务以及增值技术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数字娱乐产业的进入门槛,以促进数字娱乐产业的繁荣;该平台还可利用自己所处“产学研”交集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加快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化,并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高级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庆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重庆本土数字娱乐精品大幅增加,为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禹.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产业的地位及作用[J].通讯世界,2004,17:15-19。

[2]王文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兰州商学院报,1999,15(4):31-34.

[3]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3.

[4]卓武扬.网络游戏产业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54-55.

[5]叶绿.中国移动数字娱乐服务业现状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4:2-4.

[6]张素娟.数字娱乐产业新的“组合拳”[J].中国电子商务,2005,11:36-38.

第2篇

在这一浪潮中,逐浪网厚积薄发,直到2006年6月才从个人网站转变成公司化运营。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逐浪网从一个单纯的个人文学站点一举成为中国数字出版领域的领军者,访问量超过千万PV,注册会员增长到400万,其中付费会员占到近10%,原创签约作者超过4万,原创及版权作品超过10万。 如今,经营状况良好的逐浪网不但获得国内外风险投资的青睐,而且已将上市提上日程。

资本与梦想的完美碰撞

蒋刚和李雪明是逐浪网的创始人,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在网络上相识的他们于1999年创办了个人文学站点――文学殿堂,建站两年后就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1500名。因为该站在网络文学界的影响力,曾获得《电脑报》评选的“编辑选择奖”和“二十大优秀个人站点”。

在互联网泡Ä结束后,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百度、阿里巴巴等网站崛起,个人站点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环境下遭遇发展瓶颈,资金、管理与合作方面都难以开展,于是各大网络公司纷纷开始与逐浪网洽谈收购事宜。与此同时,鸿国集团下属公司大众书局看到了数字出版的巨大潜力。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将进入高增长期,图书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甚至有美国学者认为,未来30~  50年,图书的电子化销售将占据图书市场的90%。于是,作为图书内容供应商和终端平台的大众书局决定进军数字出版领域。

资本进入数字出版领域通常采取两大途径,一是利用资金建设全新的数字出版平台;二是是注入资金入股或收购既有数字出版网络媒体。经过对数字出版行业的详细考察论证,大众书局选择第二种途径,并将对象选定为逐浪网。现任逐浪网总经理林虎说:“从2006年初开始接触到6月签订协议,短短半年时间,我们顺利完成收购。”究其原因:首先,逐浪网运营了八年,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原创作品、签约作者以及业界人脉等;其次,大众书局自身的业务不涉及数字出版,因此不存在整合的压力,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最后,合作双方拥有共同打造“最好的中文数字出版平台”的梦想。

分享式管理模式打造竞争力

2006年8月,林虎、蒋刚和李雪明在南京繁华地段600余平米的写字楼里相聚,怀揣打造“最好的中文数字出版平台”梦想的他们,首先要完成的是团队组建和管理制度建设。万丈高楼平地起,短短一年多时间,逐浪网由收购前一个因纯粹个人兴趣而建立的文学站点,发展成规范化运营的制度完善的公司制企业,分享式管理模式使它拥有完善、团结、稳定和奋进的近50人的团队。

首先,逐浪网分享股权。大众书局隶属于资产百亿的鸿国集团,对于一个资金雄厚的传统实业公司,完全可以全部控股子公司。但是,在收购逐浪网时,大众书局就采取股份加现金的形式,给予网站高管和创始人股份,同时,网站新进员工都给予期权,共同分享网站成功的“果实”。因此,在逐浪网的发展过程中,员工们齐心协力,献计献力。据了解,逐浪网员工的业余时间很大部分都用在网站事务上。

其次,逐浪网分享成长。林虎是财务出身,之前在鸿国集团负责投资并购;蒋刚和李雪明以前仅仅是文学爱好者,在公司管理上,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但是,就是他们的团队将逐浪网打造成江苏省最好的站点之一,在学习中成长是逐浪网成功的经验。逐浪网依托鸿国集团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成熟的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成长上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及完善的晋升通道。鸿国集团定期举行高管培训、中层管理培训和普通员工培训,让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最后,逐浪网分享制度。KPI绩效管理指的是关键业绩指标,在企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鸿国集团曾花重金在企业建立了完善的KPI考核方法,逐浪网获得了集团的指导和分享,并与网络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行全员KPI考核,提高运转效率。

在分享式管理模式的推动下,逐浪网不但建立了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且提高了网站的凝聚力,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上市是为了战略资源

目前,原创网络文学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离不开两种:超高人气带来的广告收入和优秀内容带来的收费阅读。逐浪网也不例外,但它在努力突破这一模式。

逐浪网不缺钱,一方面自身的盈利能力较高;另一方面集团资金充足。但是,逐浪网仍然接纳国内外风险投资,也将上市作为第一目标。林虎告诉记者,资本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钱,最重要的是资源。为了打造最好的中文数字出版平台,逐浪网采用完全开放的心态,逐步开始和战略投资者合作。

在中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尤其是网络原创文学方面,收费阅读基本上可以养活一家网站,甚至还有较大盈余。倘若数字出版仅仅满足于收费的电子阅读,那么很难发展壮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在网络原创文学蓬勃发展之际,业界对版权的交易和,尚未突破,类似《第一次亲密的接触》那样的产业化经营还没有形成气候。究其原因,在于数字出版界的资本和资源的整合能力较差。

第3篇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指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全过程实施管理,以保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稳步推进,防止重复投资建设。图书馆信息化是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提高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图书馆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决策方案的制订、实施步骤的规划和具体的组织实施等。图书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充分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能力。图书馆信息化能否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取决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二、图书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心理素质,又要具备现代科学管理能力;既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又要有娴熟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既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公关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独立处理信息的本领。因此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补充专业或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图书管理工作,尤其要专门组织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促使图书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由事务型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型转变。

(二)需要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信息化管理必须反映管理层的信息化战略意图。反映管理层的信息化战略意图,是指信息化管理必须反映图书馆的信息化战略发展方向,因此信息化管理需要图书馆管理层、领导层的直接参与。

(三)完善图书信息管理体制。图书馆对于社会文明系统和信息咨询机构来说非常重要,分析市场的需求、了解掌握读者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构建,具备多样性和丰富性等特性。首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和读者的需求,确定标准,准确地定位图书馆;其次,严格把握控制图书馆的数据资源高质量的水平,数据库体现很好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等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最后,大力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整合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并且能够吸收转化,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最终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建立信息化管理机构。图书馆应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组织机构,即信息化项目组,负责组织与协调本馆信息化建设。项目组应服务于全馆业务管理,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业务领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涉及了业务问题。

三、图书信息化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目前,信息化管理技术、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化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在积极研发。自从“数字图书馆”这一理念被提出后,它就成为了新时期信息产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数字化图书馆是运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资源,实质上,它是一种利用信息化技术、数字技术等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用数字技术储存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跨越区域面向对象,从而构建网络查询和传播的大型信息系统。

(二)产业化。为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信息化产业化,图书馆先要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开发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快速、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在信息市场下,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前景。根据本馆的独特优势,整理相关文献资源,并组织人力建立和发展特色数据库,这样不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还能为图书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图书馆信息化产业化。在产业化条件下,图书馆的资源成为了自身的生产资源,通过市场流通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可以共享资源获取效益,资源匮乏的图书馆付费后获得其他图书馆的资源,继而再加工转让,这样既能带来收益也能充分共享开发资源。

(三)人性化。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读者提供方便。建设维护资源平台,以便读者能够快捷、有效地查询资源。与过去单一检索点的线性检索相比,可以通过更高效的多元、多检点的布尔逻辑组配检索,从文本式检索发展到超文本式检索,除了可以提供目录、索引、全文等文字信息,还包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并提供更多相关延伸、拓展的资料和获取途径,根据个人的偏好和兴趣构建个人的资源管理空间。借、还系统采用自动式,图书馆可以提供邮寄图书或者送书上门等服务方便读者。利用电话、互联网或者借书终端为读者办理续借手续,操作更加简洁、方便,使读者感觉更加自由。

第4篇

Abstra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should be related to real conditions of each university. A development planning framework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regional industry perspective. Based on regional industry analysis, the recommendation of target and task, development thoughts and guarantee system, resource converge plan and measures,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effectiveness and social contribution are the five steps included in this framework. The digital-media technology major in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how this framework be applied.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synergetic innovation of rel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jor.

关键词: 区域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决策

Key words: regional industry;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decision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013-03

0 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1]。相关研究人员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探讨了理论内涵、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控制以及学校层面的协同创新战略等问题[2]-[7]。

从广东省来看,自从2005年启动省部产学研合作工作后,每年科技厅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创建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并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使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向广东省内聚集。产学研创新联盟是协同创新的一种形式,截止2013年12月,参与产学研创新联盟除了众多的省外重点大学,省内高校仅涉及几所具有较强理工科研实力的大学。所以广东省省内120所高职以上的各类型院校如何开展协同创新,如何结合具体专业进行协同创新规划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

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对这四种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前两者都是国家层面的,分别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或为了提升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向行业产业的强调以工程技术为主体,支撑全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这也需要高校在某学科具有国内领先的科研实力。所以适合大部分省属以及地方高校的是构建面向区域(一个省或一个市)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加强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创新。

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必须结合高校自身内部的校级重点优势特色学科,而且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专业的协同创新规划中。结合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以及前期的产学研实践经验[8][9],我们提出一个基于区域产业视角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区域产业分析、协同创新目标与任务拟定、发展思路和制度保障拟定、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拟定、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评估五个步骤。以下结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来说明该框架的应用流程。

2 广东数字媒体产业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在信息技术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以及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实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12年成功申报的本科专业,并依托学院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团队组建了数字媒体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在专业创办之初,就确定了协同创新进行专业发展的思路。结合图1所示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首先必须进行区域产业的分析,即广东数字媒体产业的分析。

随着微博、微电影、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广东面临着重大的机遇。数字媒体产业,无论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都是低能耗、无污染的现代服务业。我国将推动数字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市场价值超过万亿,广东数字媒体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优先发展包括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规划纲要也指出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了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家庭等产业,并促进数字视听产品转型升级。

广东地区聚集着互联网、移动网和广电网的大型规模企业,具有较好的数字媒体产业基础。2000年以来,网易、腾讯两大全国互联网门户网站就落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和深圳,并不断蓬勃发展。2009年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投资66亿落户广州市天河软件园高塘基地。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将作为中国移动研究院的有效补充,打造开放的业务平台和灵活的研发合作机制,引导信息设备供应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协力构建生态型战略合作模式,推进移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2010年6月,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广东省属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是以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为主业的大型现代化有线广电网络运营商,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20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20万户,总资产139.25亿元,用户规模、资产总额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茅,目标是成为全国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骨干文化企业。三网融合以及未来宽带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体现在数字内容以及应用的创新上,而这些刚好需要数字媒体相关技术的支撑。

3 协同创新发展规划

在区域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具体专业的协同创新规划,结合图1所示包含四个步骤。

3.1 协同创新目标与任务拟定 现有的科研条件方面,所在院系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数字传媒实验中心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应用”1个,校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团队1个。拥有数字媒体行业领先企业Adobe公司和Apple公司考试认证授权点各1个。拥有影视传媒研究所1个和教育技术研究所1个。

科研团队方面,拥有教育技术(含数字媒体)硕士生导师5名和博士5名,省科技厅“企业科技特派员”3名。科研团队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并承接企业委托课题经费达60万元,具有较好的产学研潜力。

依据以上科研条件和团队情况的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协同创新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为:立足广东地区,瞄准数字媒体产业,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媒体关键技术攻关、内容创作和技能培训,建设成为广东省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社会与人力资源保障部认定的数字媒体技能培训中心以及面向全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师资培训的基地。未来三年力争成功申报一级学科硕士建设点1个,成功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达到120万元。

3.2 整体发展思路与制度保障拟定 整体发展思路是提出“一个中心两个研究所三个应用方向”的建设思路,即以协同创新中心为龙头,充分利用原有影视传媒研究所和教育技术研究所为基础,确定影视特效技术及应用、互联网宽带应用、互联网移动应用三大应用方向,重点加强与广播电视、宽带增值业务、移动增值业务三大行业企业的产学研联系。

以产学研方式参与行业活动,以技能培训需求推动协同创新中心的技术研究发展。长期目标是以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需求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驱动,短期目标是以面向广东以及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师资培训和面向职教学生的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吸引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培训师资,以企业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最终达到整合数字媒体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共同进行行业技术培训推广。

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方面分为以下四点:

①机制体制改革方面,确定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立行业政策与发展研究部、数字视频开发、宽带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四大部门,并依托我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和影视传媒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进行行业关键技术预研。行业政策与发展研究部重点吸收若干名熟悉产业经济、外语的研究人员针对数字媒体产业进行行业趋势与发展研究。数字视频部主要联系广电行业企业,重点进行电影视频广告的设计与创作。宽带应用开发部联系中国电信等宽带运营商,重点进行宽带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移动应用开发部联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重点基于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应用的开发。

②新增资源与支持方面,在与Adobe公司和Apple公司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上,争取两个公司支持在所在院系建立Adobe华南技术支持和培训中心、Apple华南技术支持和培训中心,以及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接着利用行业培训成熟经验,引进企业中高级专门兼职人才,采用企业成功项目案例,对广东省甚至全国数字媒体技术类职教师资进行培训。

③人才引进与聘任方面,聘任数字媒体相关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兼任中心高级工程师,以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的校企合作团队进行项目申报以及行业关键技术攻关。骨干教师主要负责科研情报以及基础理论框架研究,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核心技术的研发。绩效考核可以考虑采用论文以及专利或产品原型的定量考核,无论是论文或者专利校企双方同时联名发表和申请,知识产权归属于协同创新中心。

④研究计划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团队主要研究计划可以考虑包括:1)基于虚拟仿真的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与开发;2)HTML5规范及其在高速宽带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3)移动数字媒体应用规范研究;4)基于产学研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数字媒体技术类师资为例)研究等。

3.3 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拟定 协同创新必须加强与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联系,保障措施如下:

①加强与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以影视广告部为主对口联系广东省广播电视电影局、广州市文广新局,并建立于各大电视台的联系,并从中选择1-2个作为紧密合作伙伴。以宽带应用开发部为主对口联系省电信和各地市电信公司。以移动因公开发部对口联系广东移动、广东联通以及地级市分公司。争取省科技厅、文化厅、教育厅、经信委、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科信局的支持,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牵头的各项数字媒体相关产业规划工作。

②加强省内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例如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工程系、广东数字媒体技术研究院(佛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数字媒体计算研究中心、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研究人员、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研究中心等。

③加大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突出产学研的特点,重点加强与移动公司(移动网)、门户网站(互联网)、电视台(广电网)三类型行业企业的联系。典型的例如网易、腾讯、21cn、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广东广电网络、广东高谷数字媒体有限公司等企业。

④重点瞄准教育行业、移动通信行业和广电行业开展项目合作。教育行业主要以职教师资技能培训为主,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平台,组建著名高校、行业企业苹果公司和Adobe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本校教师组成的培训师资,争取获得教育部国培计划支持。移动通信行业以前期积累的行业联系确定某个具体的移动应用开发方向,例如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等。广电行业以视频拍摄合作为主,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重点以广告应用为主。

⑤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将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基地,汇集了国内一流的大学、主流电视台、广播科研机构和数字新媒体领域的骨干企业,为数字媒体的新一轮集中创新与科技攻关搭建平台,将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开展深入合作,建设数字媒体网络系统协同创新实验室、数字媒体宽带应用协同创新实验室、数字媒体体验互动协同创新实验室、未来媒体网络国际标准推广中心、未来媒体网络新技术产业化孵化中心。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多技术集成的数字媒体研发平台和技术推广平台,共同开展面向未来媒体的“内容与网络协同”、“网络与网络协同”、“新型移动及宽带网络应用模式设计”等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基于面向数字媒体业务需求的新型高效低成本网络系统方案,结合国家和地方媒体开展应用示范,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国数字媒体网络行业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带动我国数字媒体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4 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评估 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要从科研项目申报成果以及建设各类型实践示范基地成果来进行评估规划:科研项目申报规划方面,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或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或广东省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各地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其他专项经费(含企业横向课题经费)支持4-6项。建设成为广东省数字媒体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示范基地,具有明显的产学研合作特点。建设成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重要的研究生培训实践平台,例如面向教育学(重点是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方向)、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等专业方向。

实践示范基地规划方面,建设成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培训师范基地的重要依托机构,具有产学研合作-师资培训-职业教育学生培训三环结合特色的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广东甚至全国地区的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平面、动漫、虚拟现实、网站、出版、电视、广告、软件、影视、动画、游戏)师资培训做出贡献。推动广东地区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成为广东省以及各级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托部门,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培训的基地。

4 小结

协同创新可以打破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分散封闭的状态,建立多模式、深层次的合作,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省属以及地方院校应该重点针对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规划各学科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本研究提出一个应用于具体学科专业的包含五个步骤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的框架,并给出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协同创新的规划案例,对相关学科专业协同创新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没有考虑学科群[10],例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学科专业群如何结合区域产业分析,共同进行协同创新规划。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EB/OL]. [2013-12-16]http:///dostplan/.

[2]韩立民,陈自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3-25.

[3]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 2012(2):161-163.

[4]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26-29.

[5]甄晓非.协同创新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3(01):21-23.

[6]黄伟,黄波,张卫国.引导基金模式下的协同创新激励机制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103-105.

[7]林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9-12.

[8]赵剑冬,吴天生.信息技术类专业产学研模式探索与政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3(3):92-94.

第5篇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迎来“黄金期”

产业特点

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标准制定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提高研发成果产业化水平。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及现代设计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以科教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园区产业结构。

依托区域内大学科教资源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转化能力,加大资源协调力度,加快产业集聚和载体建设。2010年以创智天地为核心,辐射江湾五角场地区的杨浦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区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上海云计算创新基地”,新复旦软件园也按照软件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功能定位在加紧建设,在建的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及与美国湾区合作的杨浦-湾区数字化产业园,也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为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抓准政府定位,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规范开展管理服务工作,推动产业布局和示范应用。积极落实信息产业相关优惠政策,制定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政策和云计算创新基地扶持政策,进一步规范“双软”认定等资质的工作流程,切实做好认定软件企业年审、季度统计等基础工作。聚焦创智天地园区建设,打造区域产业品牌。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在基础设施较好的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复旦软件园率先试点,推进数字园区建设。

竞争力

资源配置竞争力。杨浦区的科教资源、空间资源、人文资源在全市具有比较优势,尤其适合于信息服务业这类知识密集型、就业促进型产业。

信息需求竞争力。杨浦居住型城区的特点提供了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长期稳定需求,在软件、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服务外包等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

产业整体竞争力。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某些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核心企业,形成以五高科、创智天地等园区为代表的、近50万平方米信息服务业相关载体。

发展机遇

上海市提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战略,为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十二五”期间,杨浦区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本区特点,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等产业,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加强战略新兴产业的应用及项目储备。探索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社区卫生领域等方面的应用;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在新江湾城的建设应用,依托上海电信、宽带资本等专业机构力量,积极推进“云中生活”应用示范项目的落地,依托区内软件企业的技术资源,协调安徒生童话公园物联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做好云计算创新展示中心和上海物联网应用示范体验中心的建设任务。

利用载体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以“基金+基地”模式建设云计算创新基地,在基金筹建方面,成立云海基金投资管理公司,已基本完成3亿元基金募集;在基地推进方面,成立云计算创新基地发展有限公司,顺利推进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启动云海创业大厦建设,目前大厦已基本满租,汇集了大量云计算创业企业,相关企业云计算应用服务也已经覆盖医疗云、教育云、中小企业服务云、云呼叫、云认证、云保险、云安全、云信息服务等众多领域。通过推进“上海物联网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上海物联网科技园”建设,依托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物联网孵化器打造物联网服务平台,有效运作物联网创新战略联盟等工作,推动杨浦区物联网产业发展。

切实推进产业发展

发展思路

以提升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以完善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为途径,以构建产业服务平台为“助推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形成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三方联动、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提升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发展电信及互联网增值服务、软件及系统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五大亮点行业,并在政策扶持、载体建设、企业培育、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电信及互联网增值服务。重点关注城市光网、无线城市、互联网接入、3G应用、云计算中心等发展方向,实现电信及互联网业务由普遍接入向普遍服务的跃升。

软件及系统服务。重点关注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系统运维、信息安全等发展方向,扩大IT服务外包的国内市场规模。

电子商务服务。重点关注网上购物门户、电子交易平台、企业协同商务等发展方向,拓展商品流通渠道、优化社会消费模式及支付方式。

数字内容服务。重点关注数字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学习等发展方向,促进信息产业与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

产业布局

配合五大功能区规划,重点建设创智天地、杨浦创业中心、复旦科技园、新复旦软件园、城市概念、新江湾城科技园等信息服务集聚区,以“品牌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为目标,引导园区走专业化建设的道路,与热点区域联动发展,形成园区间错位竞争、交叉融合的产业带,优化产业链结构。力争到2016年,形成区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几个集聚带:

北部――以创智天地、新江湾城科技园为代表的云计算、总部经济核心集聚区。创智天地:以云计算创新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云计算、互联网应用产业;以知识创新和高端、总部经济为特点,引入知名IT公司的研发中心、服务中心,打造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云计算产业核心集聚区;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和政策优势,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以企业总部经济为特色的科技园区。

中部――以复旦科技园、杨浦创业中心组成的软件外包为主导的中小企业特色园区。复旦科技园:以复旦科技园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基地的运作为重点,发展博客、交友社群、实时通讯等互动共享平台,引进传媒影视、传媒广告、网络多媒体等特色企业,促进网络娱乐应用平台更加完善;杨浦创业中心:建设中小软件及云计算、物联网企业创新园区,以数字化园区为标准,依托中小企业研发外包服务平台和市区两级发展定位,积极培育本区服务外包的有效需求,形成软件研发外包特色。

南部――由新复旦软件园、城市概念园连成的大型软件企业专业特色园区。新复旦软件园:建设大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专业园区;按照“边规划、边建设、注重营造氛围”的发展步骤,以数字化园区为标准,以产学研用和技术服务为特点,实现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入驻,走集团化管理道路,形成杨浦区信息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城市概念园:改造矽钢片厂,建成以服务外包为主,配套汽车服务、餐饮商业休闲、白领公寓等功能的现代服务外包集聚区。

实现路径

科学定位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区域产业特色逐步显现。重点发展以数字内容服务为核心、以互联网应用为重点,以软件及系统服务为依托的信息服务业,保持信息制造业的平稳增长,培育医疗电子产业新门类,打造创智天地等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品牌,逐步实现重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拓展示范应用和推广,充分运用区级层面的产业推进协调机制,以完善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为途径,以构建产业投融资体系为助推剂,有效提升杨浦区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区联动,共建服务平台。以“两化融合”带动信息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对接市级产业规划和重大项目,引导和支持区内知识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重点扶持自主创新、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信息服务产业化等发展方向。推进园区重点信息系统建设,为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联合国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专业化体系与平台,促进信息产业相关技术的国际转移和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和上海重大项目落户,依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利用政府推动和社会投资相辅相成,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和资源服务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加速企业信息化改造。

与运营商合作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改善产业发展环境。针对信息服务企业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资源共享程度低的困难,政府部门加强与基础运营商合作,尝试建立有利于共享、服务的信息资源战略储备,有效改善杨浦区域园区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的窘境。贯彻“宽带战略”,依托通信运营商制定重点功能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加大全区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城市光网”和“无线城区”建设,全面实现商务楼宇和园区光纤到楼层、光纤到户和无线宽带全覆盖。

“官产学研用”特色体现在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工作中。发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信息要素集聚的优势,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撑,支持和发展信息技术中介服务机构,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洽谈、技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园区、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政府部门对创新发展的引导,搭建新技术交流与信息等平台。从规范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和加强市场监管入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促进应用企业和研发服务机构的沟通合作,推动服务外包业态的发展。鼓励区域内企业向中介服务机构购买项目申请、技术交易、管理咨询等服务;通过成立网络应用创新联盟、物联网产业联盟等,加强发展引导,强化其产业统计、信息等职能。

围绕“整合服务”的理念,探索云计算在教育文化领域应用试点。 支持面向研发创新、企业服务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应用软件企业向云计算服务化转型。拓展“三区联动”创新应用模式,释放区域内的科教资源,在教育领域试点建设一批云计算示范应用工程。推进现有信息基础设施云计算改造,通过互联网共享教育和培育资源,推动教育培训产业远程化和泛在化,形成新的产业门类和新的商业模式(教育培训产业)。

市区联动,以“两化融合”为中心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贯彻《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对接“云海计划”, 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应用,推进“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建设,在数字出版、网络娱乐领域,针对内容环节开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对接活动,推动建立以“两化融合”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在园区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企业创新创业领域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开发,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搭建承载信息、信息交流沟通等功能的一体化平台,或是发挥互联网网站的集群效应,促进园区内企业、园区与园区之间的有效对接。

保障措施

在区级层面解决园区招商引资的动力机制和奖励措施。明确杨浦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对信息服务业的专项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费用补贴、购买服务、项目资助和专项奖励等方式,扩大企业资金受益面、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培育重点载体,创新统计制度。重点建设创智天地、复旦软件园等核心载体,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尝试建立跨部门的统计制度,研究制定与产业发展蓝图相一致的统计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并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市区联动,扶持重点企业和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上海重大项目落户,引导和支持区内知识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内容上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形式上注重政府推动和社会投资相结合,形成信息服务相关产业之间的互动,促进信息技术和资源服务向传统产业的渗透。

第6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科技支撑;技术开发;长沙市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051-03

一、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成及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通过开发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获取发展动力的文化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本文涉及的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及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创意设计、旅游及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并以数字传媒与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与创意园区为本文的重点研究领域。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效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收入)达948.73亿元,增加值达45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2011年,长沙文化产业总产值1041.75亿元,产业增加值488.92亿元,首次跻身千亿产业方阵;2012年,长沙文化产业预计总产出1250亿元,增速为19.99%,增加值587亿元,进一步巩固产业千亿级规模地位,产业产出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

下页图1中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远超GDP增速,呈现上升趋势,展示出企业强劲的发展活力。

此外,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以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为主创收的新格局,2010年公有制经济单位实现总收入116亿元,占总收入的12.2%,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实现总收入832.73亿元,占总收入的87.8%,非公有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长沙市实施了一批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在动漫游戏、数字传媒与出版、创意设计、数字旅游等重要领域突破了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制定了产业标准规范。与高校共同承接各项国家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等百余项,申请及获得国家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近20项。在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了“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湖南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两个动漫基地。现有建有“湖南省数字卡通动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湖南)电视动画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湖南)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湖南数字广电服务平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湖南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共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了湖南省火炬创业中心、长沙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岳麓区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共4家专业化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了 “基地+平台+服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3.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最新的133个国内著名文化产业品牌中,来自湖湘的文化产业品牌达29个,占总数的21%。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2010年共实现工业增加值90.79亿元,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2010年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层”创造的增加值188.93亿元,占41.6%;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层”创造的增加值174.12亿元,占38.4%,逐步向新兴产业发展。尤其是在动漫领域,进展颇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如长沙作为中国第一个民族卡通品牌诞生地,其创作生产数量长期居全国前列,动漫游戏产业在国内率先运用无纸化制作关键技术,产业总产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重点动漫和动漫企业数量均列全国首位,优秀企业逐步增加。

二、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当前我省还没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创意产业基地和集聚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成立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凸显的一个重要问题,如长沙动漫产业几个原创产品都在“猫”上做文章,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难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同一地域,产业集聚效应也不明显。例如长沙首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显示园区将实现年产值(销售额)30亿元,引进200余家创意企业和3 000多个创意个体,因此打出“打造文化产业航母”等口号,但是在其标志性建筑“创意列车”内看到,不少商铺大门紧闭,纷纷贴出转让告示;创意产业显得有些冷清,“锦绣号”列车一楼共48个店铺,其中有一半以上关着门,正在经营的门店,也基本不见销售创意与文化产品,并未呈现规划中的蓬勃发展之势。创意园南面的另一个金苹果天马创意城,按规划这里应该是大学生创意产品交易市场,但没有看到一个创意产品摊位,这里已成为一个小型的农贸市场。创意产业园西边的“大学生科技港”中国储电脑城在一、二楼经营,楼上还有新东方、新航道、言众言等英语培训、教育咨询机构,得益于紧靠大学城的区位优势,仅教育培训业发展良好。

(二)产业技术水平不高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雄厚,但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虽然拥有如湖南广电、中南传媒等一批文化出版行业的强势企业,但是,一直以来,其发展往往依赖于传统的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而在关键技术方面往往受制于人,比如用于标示技术,保护报纸、杂志知识产权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和全方位展现旅游景点信息的虚拟现实技术方面,长沙本土企业都缺乏深层次积累和研发,很多时候只是单纯的应用。

(三)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截至2010年底,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52.2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总人数的12.3%。长沙市从业人员人数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而且长沙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多集中于编辑、初加工等领域,而缺乏关键性、国际性的领军人才。同时,相比于沿海发达地区,长沙本土文化创意人才无论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还是低层次人才培养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差距,除了受制于产业发展总体环境,长沙对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导致长沙本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一直缺乏实质性进展。此外,随着沿海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长沙本土创意文化人才队伍还存在大量优秀基层人才流失的风险,长沙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到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持续壮大。

三、对策建议

(一)改进资金扶持政策

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过程中亟须资金支持,为促进产业发展,必须改进资金扶持方式,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撑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发展文化企业合作关系时,必须先筹措公共资金,可考虑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提供新兴创意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从另一条途径贷到资金开始文化创意的研发生产。另外,政府可以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方向,使其投入附加值高的创意产业,一方面缓解创意产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其营造良好的创意环境。

(二) 加强各部门合作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效率

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文化创意企业并不了解哪里存在科技条件资源,导致许多文化创意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找到所需服务。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与国家或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建立专利文献共享服务互联对接机制,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已有或正在产生的科技成果、失效专利和专利文献、专有技术文献等科技资源的整合、分析、加工、及效果追踪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其次,政府可建立科技条件资源数据库,通过与各领域的行业协会、主管单位等各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按领域把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通过虚拟条件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使供需双方及时了解信息,提高科技条件平台的服务效率,降低企业寻找信息的成本。

(三)加大技术改造提升原有业态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科学技术加快了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造和创新,给产业赋予新的活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和服务,使传统产品功能和质量增强,实现产品的换代升级,逐步使传统创意产品变成高技术集约的新型创意产品。首先,通过科技项目的有效引导,建立行业知识库技术,建设标准服务平台,为解决产业技术难题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其次,加强传统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并加强现有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不断开发基于先进技术但具有不同特征的新型文化产品,并通过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位虚拟展示等诸多高新技术来提质传统演艺、会展、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不断丰富表现形式。

(四)大力支持新业态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逐步加快,催生出一批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如软件、动漫、网游、移动增值服务业等,这些新业态依托互联网等技术,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首先长沙市要抢抓“三网融合”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发展数字图书、数字教育、互联网出版、跨媒体复合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传输为特征的新兴业态。其次,为新业态发展构筑良好的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将数字、网络、移动等各类先进通信技术充分应用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领域,改进文化传播的方式,构建互联互通的文化传播网络体系和文化传媒平台。其次,通过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大力发展新兴技术支撑的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新兴电视媒体、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网络游戏、动漫、手机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培养“科技+创意”人才

吸引人才有两个途径:一是引进人才,从国内外引入创意人才;二是培养人才,派文化创意从业人员去国内外培训,提升其创意技术和能力。政府应与高等教育单位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大专院校的文化产业学院、院系、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建设,协助有兴趣的学生去开设文化创意企业,使学生可以将学业与创业结合,并运用大学的设备去辅助刚创办的创意企业。着力培育创意人才、设计人才、策划人才、管理人才,培养能够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和营销人才,即所谓的“新媒介人”阶层,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人、文化公司经理等。

参考文献:

[1] 李勇.加快文化融合科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12,(1).

[2] 路光前.科技创新与科技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3] 陈雅忱,段爱珍.基于创意产业兴起背景下的湖南动漫产业发展[J].经济地理,2008,(11).

第7篇

服务外包的请示一江苏省商务厅:

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是泰州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泰州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确立新的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为加快泰州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竞争力,特向贵厅申报认定泰州数据产业园区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一、设立泰州数据产业园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是推动我市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壮大泰州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软件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灵魂和现代服务业的领头羊,作为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高起点、大手笔、大力度推动软件产业快速崛起,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产业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在泰州这个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不断增强的地区建立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是进一步壮大泰州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全市信息技术产业升级的重要选择。

二、泰州数据产业园区已初步具备建立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1、已形成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泰州数据产业园区先后两次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奖”,被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泰州)云计算基地”称号,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泰州软件园”、“江苏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等称号。区内现有联迪恒星、江苏泛亚、智锐信息、泰盈科技、爱信诺航天、新智源等从事软件和信息国际服务外包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同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近10家。现有企业中,销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多家、1亿元以上的有2家。

2、已具备配套完善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区内水、陆、空、铁交通及物流方便快捷,建有110KV-220KV变电系统,确保园区双回路供电。建有通信机站, IDC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之中,拥有电信、联通、移动2G光纤对等互联,网络连通率高于99.9%。大容量长途数字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网、国际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网络均已覆盖园区。配套建设有东方小镇等高档次人才公寓,金融、商贸等综合配套功能齐全。园区以产业规划为指导,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方向,招引了一批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类项目,努力构建医药健康云、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链。

3、已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家工信部授权在区内设立了NTC中心(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训考试泰州管理中心),面向企业和高校开展网络与信息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园区与南师大泰州学院合作建立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截至20XX年底,全区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20XX多人,硕士研究生近600人,博士研究生100多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40多人。

4、已具备保护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的能力。园区充分借助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中心——(泰州)中心这一平台,帮助创新主体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高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提高区内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区内已通过“双软”认证企业23家, 获得软件著作权及专利数127个, 其中软件产品登记数79个,专利权申报48个,100%实现产业化。

三、泰州数据产业园区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发展目标和远景定位

通过设立“泰州数据产业园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突出“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定位,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中国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发展高地,成为泰州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极。通过3-5年努力,力争形成50亿元产值,实现就业8000-10000人;到20XX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就业1.5万人以上,成为江苏省知名的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综合以上情况,恳请贵厅认定泰州数据产业园区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并在示范区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专此请示,盼复。

服务外包的请示二XXX政府:

中国东盟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睦邻、安邻和富邻的重大战略,也是我国在全球化趋势中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广西在国家发展整体战略中,承担着将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的“三基地一中心”的重要使命。把广西建成中国东盟的“信息中心”,对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形成全球的投资、制造、贸易、文化产业聚集效应,全面加速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东盟信息中心,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其建设和发展,既要有面上的推进,更要有重点的突破。根据中国东盟在区域和全球服务外包上的合作与竞争的现实紧迫性,以及区域和全球服务外包在中国东盟信息中心建设发展格局中的牵引性作用,抓紧XXX服务外包枢纽工程建设,并将枢纽工程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配套设施,既是中国东盟信息中心体系建设布局的关键突破点,也是20xx年中国东盟电信周的一个亮点。

XXX服务外包枢纽工程,是以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的形式,构建中国东盟的IT基础设施服务中心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数据服务中心。XXX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面向东盟各国电信运营商和XXX业务服务商两大类企业,提供东盟区域跨国网络交换、语音和数据业务结算、跨国数据托管、跨国数据灾难恢复、跨国电子商务平台、跨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政府服务平台等服务,重点为全球对中国东盟的投资、制造、贸易、文化等行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流程、客户管理流程、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协同工作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决策支持流程、网上交易流程、软件外包系统、带宽交易系统和版权交易等服务,以及提供各类专业知识和竞争情报、新技术、新产品、标准规范、专业数据库接口等服务。XXX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所形成的信息服务能力,覆盖了物流、商贸、加工制造三大领域,充分体现并落实了xx关于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努力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三基地一中心”的重要指示。

XXX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由新华社广西分社、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公司联合投资建设。XXX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的建设运营与发展,需要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为加快示范园区的建设,现将有关问题请示如下:

一、自治区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建设XXX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批准示范园区的电信服务实行“境内关外”的运行机制,并在中国东盟电信周上。

二、自治区政府报请商务部批准XXX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作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项目,并将本项目纳入

千百十工程的重点扶持范围。

三、自治区政府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跨境光缆,不绕行国际关口局而直接接入XXX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实现东盟各国电信运营商在XXX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园区的“境内关外”运行机制。

以上请批示!

服务外包的请示三市南区政府:

市南区“八路一线”85条道路和30条其他主要道路共计115条道路(道路明细附后)的乱贴乱画清理工作,原由青岛市执法局统一招标给青岛太福物业有限公司负责清理,由市财政每年拨款84.6万。自20XX年10月1日起,市财政不再拨付此项费用,乱贴乱画清理工作由各区自行负责。

我局对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工作十分重视。20XX年以来,我局对乱贴乱画小广告违法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对乱贴乱画小广告电话号码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责令乱贴乱画小广告当事人自行清理并对其进行处罚,对逾期未清除或者拒不接受处理的当事人,要求通信企业暂停其通讯号码的使用。通过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乱贴乱画小广告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近期,市南区主要道路乱贴乱画小广告的问题比较突出,已经对市南区的市容市貌造成较大影响。目前正值旅游旺季,我局执法任务较重,执法人员不足,仅仅依靠我局的力量难以达到较好的清理效果。

今明两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年,小广告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区的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加强对乱贴乱画小广告的清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近期,夏耕市长在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对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工作也做了重点强调,在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中,要求各区(市)要采用服务外包或扩大市容保洁人员保洁范围等购买服务方式,使乱贴乱画小广告清理工作常态化。

第8篇

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下同)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吉比特每秒(Gbps)。宽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发展时间表

1.全面提速阶段(至2013年底);2.推广普及阶段(2014~2015年);3.优化升级阶段(2016~2020年)。

部分具体部署

1.智能终端研制和产业化。充分发挥无线和有线宽带网络能力,面向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家居、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物美价廉的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平板电脑等多种形态的上网终端产品。面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平板电脑等多类型终端和数字家庭网关,组织开展自主操作系统和配套应用的规模商用。突破智能终端处理器芯片、新一代Web、多模态人机交互、多模智能终端和多屏智能切换等关键技术。

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遍共享,加强网络文明与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和正确的网络世界观。设立农村公共宽带互联网服务中心,开展宽带上网及应用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利用宽带开展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

3.建立“宽带中国”战略实施部际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和配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部门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宽带发展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适度超前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本地区宽带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摘 编

1.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商用,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规模建设。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覆盖,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根据企业申请情况和具备条件,推动于2013年内发放第四代移动通信(4G)牌照。

2.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在试点基础上于2013年下半年逐步向全国推广。推动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加快组建,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和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设施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模数转换进程。鼓励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

3.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支持研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发展。支持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进数字家庭示范应用和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电信、广电运营单位和制造企业通过定制、集中采购等方式开展合作,带动智能终端产品竞争力提升。

4.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加快建立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产品多媒体、多终端制作传播能力。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供给。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建设,实施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传播,鼓励各类网络文化企业生产提供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

5.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信息资源。加快启动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省市建设,鼓励引导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挖掘公共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支持电信和广电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和广电播出机构发挥优势,参与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运营。加快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资源,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多部门资源,提高共享能力,促进互联互通,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9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发展 应用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一、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

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2、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 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1、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2、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3、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

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

a.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b.产业化水平上,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

c.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认识方面。对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b.体系方面。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

c.机制方面。不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d.技术方面。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

三、 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1、 战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2、 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10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新;国际比较

创意思想的先驱者是德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及经济思想家熊彼特。早在1912年,他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著名经济学家罗默也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美国人则将其新经济的本质定义为“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并发出“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来临”的预言;而比尔·盖茨则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与商业奇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GDP的8%-9%,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其增长速度在12%-14%左右。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创意产业,又称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最早出现在1997年,一般认为,其概念来自英语Creative In,dustries或Creative Economy,是由英国首先提出的。创意产业的概念比较宽泛。概括来说,创意产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 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交融与升华,技术产业化与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创意产业很难从传统产业类型中完全分离开来。

2 创意产业是集艺术、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它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民族的创新能力。事实上,那些重视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家的“软实力”也得到了增强。

3 创意企业人员主要是知识型劳动者,拥有能激发出创意灵感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才。创意从业人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他们不断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职业能力既来自于个人经验积累,也来自于个人灵感的进发。其生产方式是以脑力与体力、手工与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实现智能生产与实时敏捷生产。在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进步,教育、研发、文化、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创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加。

4 创意产品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创意产品有其相同的特性,即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带、音乐产业、出版业、视觉艺术产业等文化产品,是与新科技和传媒相结合的产品,达到大量生产并掀起全球性商品流动与竞争。而传统工艺或创意设计产品,可能为手工的、少量生产的产品。它们都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它们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如那些具有版权的产品,包括书、电影和音乐的出口能够比服装和汽车等制造业产品出口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创意产业的国际发展状况及-g经验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客观现实。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和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从国际上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 英国。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国家,10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目前英国的创意产业对英国GDP的贡献率已达8%,全国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在伦敦就集中了50万创意相关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在过去8年,英国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比英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多,许多享誉国际的外国品牌产品如苹果的IPOD、宝马的MINI汽车的创意灵感都来自英国设计师,英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创意之都。

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是分不开的。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强创意产业的基础研究。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包括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统计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等等。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定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2)培养公民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措施包括:开放更多的博物馆及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等,期望通过教育培训、支持公民的创意发展,提供给公民更多的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创意生活,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3)重视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政府积极计划应对数字化潮流,研究数字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电影产业政策等。(4)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英国致力于寻求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英国政府认为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英国与其它国家在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创意产业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可以消除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产生互补的效果,有利于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5)为创意企业筹措资金。为创意产业从业者寻求资金,是1997年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采取的措施有:提供各地可供给创意业者资金的机构联络方式;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NESTA:National Endowments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Arts)对于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等。

2 美国。美国的创意产业2001年产值达5351亿美元,约占CDP的5.24%,从1996年开始,创意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近年来,版权产业在美国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部门之一。据《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到6262亿美元,占GDP的5.98%,总体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2540亿美元,约占到美国GDP的11.97%。在就业方面,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有548.4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4.02%。同年,全部版权产业雇佣了1147.6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8.41%。美国全部版权产业的就业规模直逼美国保健与社会救助业(从业人数1 530万人)、制造业(美国制造业21个制造产业的就业人数为1 450万人)。

随着美国版权产业的崛起,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促进其版权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开始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重视版权保护。政府机构中设置版权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署、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版权税审查庭、海关等相关的行政部门。除此之外,随着版权产业发展的需要,美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版权的监督与保护。如克林顿政府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等。(2)加强版权立法。美国近年来不断修改版权法,推出了包括数据库保护在内的众多立法议案,不断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为版权产业的繁荣提供法律保障。(3)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并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美国版权产业发展的要求,美国积极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并于1998年10月通过了《跨世纪数字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Copyfight Art)。该法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美国版权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为大众和版权产业界提供了数字化版权保护。(4)推动版权保护国际合作。在美国版权产业界的积极推动下,美国开始积极加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不断推动国际版权保护加强合作,为美国版权产品和版权产业在海外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第11篇

摘 要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本身就是多重元素相互融合的产物。文化与科技、金融、创意设计、工业制造、教育培训、旅游休闲等城市业态的融合,开辟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本文以镇江市广播电视台为例,初探文化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可行路径和方式。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路径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国内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产业显现出更深层次的潜在功能,文化产业的融合特性已经使得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产业现象,而是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生发展范式,通过寻求与其他产业的最大融合,带动文化产业自身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定义

文化产业融合是指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相互融合,打破原来的行业界限,进而开拓全新领域的现象和特征。

在各种产业中,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比较突出的产业,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具有融合的深厚基础和广阔空间。这种融合跨越了产业的界限,在技术创新的平台上将文化、科技、制造和服务等融为一体,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新的增长点,进而形成新的融合性的产业形态。与原来单一的产业相比,融合之处往往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而且融合后的新业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文化产业融合式发展的意义

(一)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能耗低、附加值高、产出高的独特优势,实现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仅能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更能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调结构、扩消费、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二)促进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当前,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产业融合突破产业分立的限制,为文化产业提供扩大规模、扩展事业范围、扩张产业边界、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创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巨大商机,推动文化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进而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拉动关联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注重产品功能性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产品的文化价值。在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的产业升级路径的同时,开辟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的新路径。

三、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式发展的主要路径

随着文化产业作为“无边界”产业的特性愈加突出,跨界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效率。一方面,通过行业渗透或产业链的打通,可以让企业在原本不相关的渠道里共享资源,节约成本;另一方面,高新科技企业的融入,尤其是在互联网思维的席卷之下,也可以让文化企业的长远发展获得新鲜元素。

(一)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制造业凭借其实体产业本身的属性优势,与文化产业的研发、设计、品牌效应等要素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科品、新的品牌以及新的服务。一是以工业旅游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融合。二是以动漫产业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融合。三是以工业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融合。

(二)文化产业与智慧城市融合。一方面,文化产业从业者将会根据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发掘的需求,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和内容产品,如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根据受众文化需求的变化与特点,创造互联网服务平台模式,并催生Facebook、微博、微信、博客、威客等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与类别;另一方面,以数字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文化产业模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既包括充分运用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也包括从引入新载体和新商业模式的角度入手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如日益丰富的数字化移动终端以及以淘宝等为载体的网络商业模式。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随着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旅游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传承, 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实践证明,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有利于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并从根本上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四)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金融产业的支持。在提供金融资金投资机会的同时,文化产业也促进金融产业进行机构改革和产品创新,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文化金融产业,推动了面向文化市场的文化业务和文化资产的投融资和资本运营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定制金融产品的开发。

(五)文化产业与创意农业融合。文化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基础,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休闲旅游结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六)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具备了融合的机制。推动体育内容与文化平台的融合,发挥文化产业的平台优势,利用平台打造体育产业品牌影响力。推动体育元素与文艺创作的融合。推动体育与文艺、演艺、媒体、出版、文化节庆活动等的结合,打造有特色的娱乐产品和知名赛事品牌。

四、镇江市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融合式发展实践

(一)总体策略

1.文化营销城市策略。把每一个城市看成是中国众多城市的典型代表,致力于发现和张扬城市所蕴含的中国元素,让城市成为文化中国的一个窗口,打造文化的高峰和产业爆发点和高地,生产、提供具有全球视野、中国高度和地方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双轮驱动策略。文化是形态,产业是手段。一方面,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内容和产品进行升级和提升,打造文化精品,塑造文化品牌,强化个性体验,开发多样化业态的表现,开发多种表现形式的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另一方面,以文化为创意核心,引入、延伸到各个行业、业态中,以文化的植入激发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文化产业的概念覆盖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涵盖到消费者需求的方方面面,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3.“主题―品牌―产业化”策略。首先整合资源、要素做主题,通过一定量的积累,为打造品牌做支撑。其次,包装、宣传,打造品牌,并不断丰富内涵、提升价值。最后,落脚点在产业化运作上,利用品牌的附增加值,通过市场化运,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盈利节点。

4.资本引领策略。资源可能是区域性、行业性、阶段性的。资本是汇通天下,是无疆无界的。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资本的支撑和撬动,借助资本的力量和渗透性,去整合、调用有界的资源,实现跨界、跨区域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1.文化+科技。一是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演艺娱乐、广播电视、出版及版权服务、工艺美术、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二是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影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以创意为核心、具有高增值性的新型文化业态。建设全媒体传播和大数据服务平台,推进多媒体内容生产机制和业务流程再造,形成节目跨屏传播和多媒体传播矩阵。构建“镇江传媒网”,推出“一起镇江”移动客户端;二是融入智慧镇江建设,组织实施镇江城市智能公交站台建设和改造工程;三是实施屏战略,拓展户外移动电视频道,在公交车、出租车、银行、医院等公众集聚区,建设移动电子屏。

2.文化+商贸。创新广告营销模式,拓展购物市场。将传统广告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开创分账营销、“广告+导购”新模式。进军房产营销、汽车用品服务市场,提供更专业、更精细的广告后延服务。

3.文化+旅游。创立长江国际音乐节品牌,打造节假日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定制实景演出水景秀《水漫金山》。整合旅游、传媒资源优势,创新开发“唐诗宋词之旅”、“随着课本去旅游”、“赛珍珠之旅”等主题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依托读者、听众、观众俱乐部等,建设目标人群大数据库,定制和推送旅游产品。

4.文化+金融。成立小贷公司并在全国“新三板”挂牌上市。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资产管理、文化投资、融资担保、基金管理等公司,形成畅通的文化金融板块产业链,积极投资参与产业实体经营管理。

5.文化+农业。在镇江丹徒区设立“创意农业”基地,对所产大米和示范地茶叶通过文化包装,推出“山樵耕夫”大米、“玉棠春晓”茶叶,并在市区设立经销点。

参考文献:

[1]邹广文,徐庆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张胜冰.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及中国的发展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沙吉.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的文化产业融合研究[J].市场周刊,2013(11).

[4]吕新海.文化创意农业:新形势下的文化产业与创意农业的结合[J].现代交际,2012(12).

[5]周锦.产业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4(11).

[6]陈东.智慧城市中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01).

[7]朱蓉.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4(01).

[8]冯晓棠.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市场,2014(4).

[9]白婧等.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1(2).

[10]张海燕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4).

[11]孙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思路与模式――以上海为例[J].上海经济,2015(8).

第12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21世纪,文化产业被称为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而且文化产业本身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

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比重,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占社会总产值的30%以上,每年达到4万多亿美元。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9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诸如农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行业。

2.文化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场化融资、工业化生产、商业化营销和大众化消费的产业体系。在融资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与投资人通过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在生产上,发达国家很早就把文化产业列为以版权为基础的制造业,文化产业的生产与其他商品的生产并无区别。在营销上,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产品一开始就按照市场化运作,控制发行出版机构、电影院、经纪人等营销渠道。在消费上,发达国家把文化产品定位于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娱乐需求,注意培养比较成熟的消费群体。

3.以本国优势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强对文化市场的争夺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加强在文化市场的争夺,以全面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例如,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注重引导摇滚乐的发展,英国大力开发本国的流行音乐,意大利的时装行业已经成为销售额高达800亿的巨大产业。

4.文化产业趋向混合经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媒体集团纷纷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收购扩张或重新组合,加快了一体化、集团化、规模化步伐,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庞大的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巨无霸”。据统计,以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等为代表的全球50家跨国文化娱乐公司,已经占据当今95%的国家文化市场。

二、国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1.欧美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欧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主要在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成功运作。欧美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附于发达的经济。但这只意味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在产业化中如何发展自身的文化,在全球一体化中立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尚需要各个国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发展文化产业。

第一,制定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欧美国家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良好的产业政策,各国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英国政府为促进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政府强调文化艺术产品面向大众,鼓励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政府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门类提供帮助。经费主要拨向与公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文化单位和艺术品种。并且,提高对文化艺术经济价值的认识,积极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强调必须保证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二,制定和完善文化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欧美各国依据本国的特点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美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明文规定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1965年,美国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依据此法,美国创立了致力于艺术与人文事业发展的机构: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这一立法保证美国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联邦政府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加拿大强调用法律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管理。在文化领域不同的方面,政府均制定相关的法律,如《国家图书馆法》、《国家艺术中心法》、《文化财产进出口控制法》、《公共档案法》、《加拿大多元文化法》、《艺术家地位法》等。这些法规自颁布至今并无大的变更,有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加拿大健全和完善的文化法规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管理文化产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

第三,多渠道的融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欧美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采取了多渠道的融资途径。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大都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英国政府拓宽文化经费筹措的渠道,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资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优秀艺术门类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澳大利亚文化产业中的商业赞助闻名世界。通过赞助形式表现出来的商业参与文化活动,正成为澳大利亚一个重要的筹集资金的方式。澳大利亚政府1991年出台了文化组织登记制度,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向这些己登记的文化组织提供赞助,可免相应数额的收入所得税。澳大利亚政府还设立了专门机构(澳大利亚人文基金会)为企业和文化机构双方牵线搭桥,提供咨询,出版期刊宣传和指导,实施有关减免税政策。

2.亚洲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亚洲各国在发展本土文化产业,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大都制定了长远的发展战略和优惠的产业政策,来规划和扶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一,制定相关的保护性政策。

日本政府的主管部门,包括文部科技省、文化厅、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国土交通省以及各地方自治体,都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提供方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就是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该法明确保护各类著作物的作者权利,以及相关邻接权的保护。在公正使用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作者的各种权利,以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韩国为发其文化产业,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韩国政府还在组织上采取一系列措施:1998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为了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支公司,将韩文翻译为外语,几乎全额补助翻译与制作费。

第二,多渠道为文化产业融资。

在日本,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多依赖于企业、公司的参与和资金赞助。企业也常常通过支援文化艺术协议会来参与文化活动。韩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韩国加大文化产业预算,近年来文化事业财政预算不断增加,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03年达1兆1637亿韩元。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2002年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文化产业事业费5000亿韩元,为文化创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和出口、人才培养,各投入1700亿、1870亿、1430亿韩元。国家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广播发展基金、出版基金等。与此同时,韩国动员社会,采取民间共同融投资的运作方式。

第三,采取得力措施开拓国际市场。

日本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文化主题年等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众多的来自国外的艺术演出和美术及文物展览等,一方面向来参观的国外人士推荐本国文化,另一方面赚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还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为本国文化产业注入活力。韩国则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集中力量开发名牌品牌,为提升国家形象和传播韩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韩国还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近年来与其他国家共同制作的产品逐渐增多,主要目的是解决资金不足,学习先进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第四,积极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韩国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建立起了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文化产业振兴院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二是加强院校培养;三是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四是加强专业资格培训;五是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三、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江苏的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起到了重大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政府的支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和兴盛。

发达国家因为国情的不同,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方式和途径也不同。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它的宏观战略方面。美国政府极力帮助本国的文化产业向其他国家扩张。美国政府利用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极力推广所谓的自由经济,阻碍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产业实施的保护性政策,其目的就是为美国文化进入世界各国扫除障碍。英国政府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要求政府为支持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做积极努力。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系统性支持。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韩国明确地将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还制定了与特定领域相关的政策法令,如制定电子游戏产业的相关政策法令,修改与之相关的声音、录像、电子游戏产品的法令等。从这些国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方式和途径来看,政府所支持的,正是本国文化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的。而且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及在世界文化产业的地位。

发达国家政府特别是韩国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给我国一个很好的启示: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最好方式,是从国际市场的长远发展出发,以一个能够立足国际文化市场的产业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支持这个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2.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给予文化产业资助,州、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但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吸引的社会资助主要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同时,美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英国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实际投资。英国为拓宽文化经营筹措资金的渠道,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资文化设施建设。韩国政府则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韩国还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国于1997年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

3.走集团化道路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欧美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全世界最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巨头都是大型的跨国公司,包括占领全球电影市场50%以上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都是由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创造的。文化集团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生产的主导者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能促进企业迅速成长,而且能不断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4.培养特色文化产业

发达国家竞相采用当代文化成果,千方百计保护本国民族文化产业和利益,大力发展符合本国实际、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及其产业,如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美国2003年的票房收入为90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60%的市场份额。据统计,日本动漫产业的年总产值己逾1兆亿日元,成为日本排名第六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网络游戏是韩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其文化产品出口的主力军。2000年韩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00亿韩元,目前占据了亚太市场的半壁江山。

5.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产业特别强调发挥个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一大批真正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产业繁荣的根本保证。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2000-2005年,韩国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重点抓住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高级人才的培养。韩国还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库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美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优势,利用各种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进入美国,使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始终走在世界领先行列。

四、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江苏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国外发达国家给我省的经验启示,要求我们在促进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加快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当前要解决宏观管理上政出多门,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没有完全从办文化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在继续办文化,行业指导和管理比较薄弱,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严重,文化市场零散分割,流通渠道不畅,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网络。

要努力营造适合于我省产业文化发展的政策、市场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传统的封闭或用行政手段保护中国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做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大打击违法经营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努力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健我省文化产业化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为文化产业化合理化进程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系统。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研究新情况,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化政策,构建符合我省文化省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化政策系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管理经济。文化产业化涵盖面广,牵涉到众多业务主管部门,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系统的“文化产业法”,是极不利于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文化产业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公司性质,它既要按照《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基本法规运作,又要遵循其自身运行规律和文化市场需求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建立法律屏障外,应当在法规、政策支撑方面下大力气做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文化产业化法规、政策滞后,影响了文化产业化的蓬勃发展。比如,文化企业用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问题,若不考虑文化产业化的特殊性而与其他产业同等对待,势必迫使文化产业化淡化思想认识、教育、审美等内在功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就会造成没有文化理性、科学理性、审美理性的利润争夺和文化衰落,违背了发展文化产业化的根本目的。

(二)抓住根本,实现文化产业的体制创新

文化产业体制创新在于把握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使其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思考和规划,稳步有序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此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益文化事业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要理顺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要改革政府投入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单位的基本职能进行投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转变对公益性文化的投入方式,对职能范围内的公益性文化项目等,可以执行政府采购制,事业单位通过竞标方式获得项目资金。改革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单位领导实行聘任制,内部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合同化管理。要改革分配机制,成绩实效与工资挂钩,按岗顶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着力推动自身的转企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要解放思想,立足省情,审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发展战略。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江苏省文化产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做好创意“加减乘除”改革方程式。加,加大资金投入。减,减轻企业负担。乘,让资金发挥“乘数效应”。各地普遍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同时募集和引入创投基金。除,坚持优胜劣汰,推进产业集聚。目前,江苏一批骨干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行业杆标。今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公司和江苏省演艺集团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相关信息来自中国记协网)

(三)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关键。要培养文化消费市场必须进行文化消费的引导,具体应通过扩大消费人群,提升消费品味,扩展消费途径

1.扩大消费人群

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增加文化产业消费者的数量,这样才能壮大文化产业,进而促进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扩大消费人群的前提是稳定基本消费人群,进而扩大一般消费人群,稳步推进。对于一般的文化产业来说,文化消费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的人,文化需求的强烈程度又很大差距。开拓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对文化素养较高且收入较高的消费者,要满足其高层次精神文化享受和有助于自我发展完善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于这个群体主要以提供精品化、形象化水平较高、档次较高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于文化素养较低而收入较高的人,重点加强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引导,引导居民加大消费比重,从而扩大文化产品需求总量,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稳定增长的动力;对于中低收入的社会大众来说,因为经济收入的限制,难以承受文化高昂的文化产品,只能定位于价格适中的底端产品。针对这一群体,主要以具有一定品牌和一定包装的文化产品为主体,实行低价和薄利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2.提升消费品味

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文化大众内在的深层的人文素质。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目的仍在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对于历史悠久的江苏,传统文化仍然在我省人们的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所以把文化建设的目的放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上就更迫切了。只有培养了我省人民一定水平的文化素质和消费品味,才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持久的动力。首先,最主要的还是要着力于我省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坚决打击腐朽文化的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中要设计出便于操作的文化素质改革的具体方案。其次,利用现代文化,激发我省人民更高品位的文化追求。最后,应着力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品味。

3.拓展消费途径

我省应该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拓展消费途径。文化产业各门类,特别是音像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等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产业,要以高新技术来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引导和支持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供应商等各类企业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民族特色和江苏特色的高科技文化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先进产品的差距。

(四)提高创新能力,加大高新科技文化产业普及度

1.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具有信号接收受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影响小,节目传输容量大,节目信号质量高,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费用低,维护省,可开展公众服务信息业务和个性化业务等特点。地面数字电视将最终实现电视终端从“到户”至“到人”的革命性转变。特别要指出的是,江苏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有利于解决我省广播电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推进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加快推进江苏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江苏,依托全省数字电视网络可以搭建数字电视电子政务系统和应急调度指挥系统;有利于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打造江苏数字电视产业链,推进广播影视成为江苏文化产业乃至服务性产业的主力军。

2.全面推进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简称CMMB)在江苏的发展

CMMB具有高覆盖率、低成本、高质量、易接收、可移动、便携带、服务广等优势,是通讯方式以外的以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是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我省将以国家大力推进CMMB业务为契机,结合江苏省情,全省统一联动,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产业化运作,全面推进我省CMMB业务的发展,全省网络覆盖拟分四步完成,力争2009年完成我省的覆盖任务,CMMB网络基本建成。在完成全省覆盖工作的同时,各市建设CMMB精品网,增加发射站点数量,组建单频网。

3.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及门户网站实体

我国拥有近3亿的互联网用户,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互联网视频用户已经突破2亿,30岁以下的年轻人约占75%。从一定意义上讲,做好了新媒体发展,就满足了年轻一代需求,就赢得了未来。我省广电媒体要发挥优势,创造条件,做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军,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网络视听新媒体实体,大力促进广播影视节目传播渠道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使新媒体成为江苏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