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0:5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风险防范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通过建立廉政风险查找、防范、处置、监控机制,强化风险教育,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作风监督,着力防止和化解廉政风险,保证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行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为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二)目标要求
认真贯彻自治州纪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会议赋予我局的相关任务,结合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要求,紧紧围绕执法权、管理权相对集中的重点岗位,从教育、制度、监督入手,进一步提高我局干部职工依法履职能力和勤政廉政意识,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二、主要内容及实施范围
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认真查找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种防控措施,通过制订方案、贯彻执行、调整修正、总结评估四个环节,探索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循环管理的方法措施,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贯穿于行政事务和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效控制和及时化解岗位廉政风险。
此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范围包含局机关全体人员及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重点范围包括:局领导和中层干部;涉及城乡规划、建筑业管理、工程招投标监管、质量和安全监督、房地产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等环节工作人员;具有行政执法权的执法人员;具体负责或参与相应行政许可业务的工作人员。
三、方法步骤
按照自治州的统一部署,我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到今年11月基本结束,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5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局党组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明确实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动员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排查廉政风险阶段(20__年6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集体定的方法查找廉政风险点。
认真查找廉政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分单位(科室)、岗位两个层面,结合自身职能,通过个人自查、相互评查、集体排查等方式,全面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五类风险,在本单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科学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由高到低对廉政风险定级,实行动态管理、全方位监控。各单位(科室)、各岗位人员先自评风险等级,由分管领导审阅,经局纪检组审查后报党组会议研究确定;各单位、各科室廉政风险等级由党组会议研究确定,报自治州廉政风险防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制定防范措施阶段(20__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的要求制定防控措施。各岗位人员、科室的防范措施,经分管领导审阅后报局纪检组审核备案;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报自治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各单位(科室)、岗位的防控措施,经审核确定后,在本单位公示公开。依据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和制定的防范措施,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廉政谈话,并从全局观念、服务意识、依法行政、勤政廉洁、工作实绩五个方面进行岗位廉政承诺。
(四)运行阶段(20__年8月至9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权力运行的风险内容和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对廉政风险等级较高的权力,在分管领导直接管理的基础上,由主要领导负责;对廉政风险等级一般的权力,在单位(科室)领导直接管理的基础上,由分管领导负责;对廉政风险较低的权力,由单位(科室)领导直接管理和负责。结合管理中发现的新的廉政风险点,及时调整修正廉政风险内容和防控措施;建立健全领导制度、工作制度、运行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等保障措施,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探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总结评估阶段(20__年10月至11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评估试点工作经验。通过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上报工作总结,迎接自治州调研。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
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科室)及机关全体人员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广泛宣传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廉政风险意识,积极自觉参与到具体工作中,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组成立州建设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各成员要按照方案要求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局班子成员、各单位(科室)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请记住我站域名/责”的要求,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各项工作。局纪检组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认真组织协调,并做好各阶段工作小结上报工作。
一 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风险防范责任机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内控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并按照行长、副行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岗位职责分层次落实了内控责任,使内控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制定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包括内控的目标、遵循的原则、风险部位、风险点、防控措施、监督检查、责任考核及奖惩等;建立了内控风险防范例会制度,明确要求各股室负责人按月、分管领导按季、行长每半年召开内控风险防范例会,分别对各股室和支行的制度风险、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做出分析和考核。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职能职责,按照行长、副行长、股室三个层级,设置了风险部位和风险点,目前,已分析归纳了风险部位35个、风险点185个;按照内部控制活动要求,把行领导的风险部位科学地划分为决策管理、思想教育、干部管理、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和监督检查等内容,把领导责任与风险防范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各部门的风险部位依据其职责划分,使内控风险防范覆盖了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体现了内控应遵循的全面性原则;注重风险部位、风险点与防控措施的有机结合,制订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点防控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明确了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点的措施210条,使每位职工能全面掌握各自岗位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以便更好地加以落实。
三是强化同级监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的作用,实行“月查、季查、半年检查及考核”制度,各股室负责人按月开展自查,分管副行长每季进行检查,行长每半年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支行监察室作为内部控制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内控风险责任的日常监督;建立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检查登记簿》和《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整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登记簿》,使内控管理做到规范化、精细化和经常化。
四是坚持奖惩结合,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设立个人和部门内控风险奖励基金及部门风险防范激励榜。把内控风险责任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履职业绩、干部聘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为增强职工的内控责任意识,在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党委的关心帮助下,编制了县支行35个岗位的风险防范歌谣,如安全保卫岗位“安全保卫最重要,值班守卫准时到。监控报警要灵敏,枪支弹药管理好。月查季查除隐患,防火防抢加防盗。登记交接要清楚,可疑情况勤汇报”,风险防范歌谣按照“七言四句”,通俗押韵的格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让人耳目一新,使支行的内控管理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二、落实情况
华坪支行从2010年初以来,认真落实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做到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从3月起,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对华坪支行内控安全大检查的统计情况看,2010年华坪支行共开展同级监督检查142次,共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1 55个,其中行长和分管副行长查库24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个;股长查库34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个;3位行领导开展内控检查1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1个;分管基础业务的副行长按月坐班检查1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8个;监察室开展内控检查13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9个,执法监察1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个;其他股室负责人开展自查累计45次、发现并整改问题63个;接受上级行内控审汁1次,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10个。特别是行长、副行长坚持按季开展内控风险防范例行检查,发现和纠正了许多差错,消除了管理和业务操作中的风险隐患并及时进行了整改,规范了业务操作行为,充分发挥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作用。
按照《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要求,华坪支行将风险防范责任分层次实行量化评分并进行严格考核,其中,行长对全行各股室累计扣分承担所扣分值的5%,同时,对分管股室扣分承担所扣分值的15%;分管副行长对分管股室扣分承担所扣分值的15%。股室负责人对股室内扣分承担所扣分值的15%进行考核。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与每个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从全年考核情况看,华坪支行班子成员和职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经济处罚,在班子成员中行长扣分最多,被扣罚的绩效工资也最多,个别职工因出现较为严重的差错一次性被扣罚各种津贴近2000元。通过认真考核,加大了各层级内控责任追究力度。
三 工作成效
华坪支行从2010年实施内控风险防范责任制以来,通过同级监督对各风险点拉网式全覆盖的监督检查以及整改落实,业务操作过程中差错率进一步降低,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地防范了风险,在内控管理和完善同级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精细化
华坪支行通过建立内控风险防范责任机制、防控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促使全行干部职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防范的转变,一是内控管理工作更加务实。每位员工、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风险部位和风险点,每个风险部位和风险点都有对应的防控措施和考核标准,使风险防范做到了可测、可量和可控。二是内控管理更加注重过程控制。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也是与时俱进地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的过程。现在,大家每开展一项工作、办理一笔业务,不是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还要充分考虑到是否符合业务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员工自我控制、参与控制以及发现问题、自我纠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内控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为提高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和长效性,支行更加注重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要求各部门结合内控风险防范考核的要求,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案件防范责任制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加大了内控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在开展“月查、季查和半年检查考核”过程中,发现各部门不同程度都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通过检查并督促整改落实,做到了自我监督,自我纠错、自我完善。三是内控管理工作做到“务实”和“务虚”两者的有机结合。从前华坪支行在内控管理方面更多地依靠上级行的内审检查、执法监察,通过实施《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经常性地开展不同层级的检查和督促整改落实以及不同层级的风险防范教育,从而使内控管理工作做到“务实”和“务虚”两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三)同级监督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华坪支行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监察室的作用,不断加强同级监督机制建设。一是同级监督工作走向制度化。目前,已形成了“月度股室负责人自查、季度分管行长检查、半年考核领导小组检查、监察室负责日常监督及再监督”的格局。二是纪检监察工作更加贴近业务。从监督和再监督的重点和内容来看,纪检监察部门已深入到各业务部门,贴近业务开展工作,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发生了变化。三是监督力量得到加强。在完善同级监督机制建设过程中,支行将年纪轻、业务能力强、进取心强的同志调配到监察部门,充实和整合了监察队伍的力量。通过分层级、分时段的监督检查,目前,支行已形成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的同级监督格局。
一、充分认识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各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在认识上更加清晰深刻,在措施上更加具体明确,在效果上更加显著有效。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行为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经济纠纷时有发生,有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国有资产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这些情况表明,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风险之一,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问题也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企业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法律风险面前,企业并不是只能束手无策、被动防御、事后救济,而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加以防范、管理、控制的。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提升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的需要。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不断规范经营行为,积极维护合法权益,加快完善防范管理措施,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企业经营总体战略和发展目标,紧紧依附企业经营管理具体活动和业务,从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出发,积极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做法,以实行全面合同管理为核心基础工作,以建立健全“目标明确、体系完备、防控并重、响应迅速、保障到位”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为方向,着重强化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培育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保障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充分遵守法律法规政策的原则。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法律行为的范畴,企业面临的风险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法律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首先要充分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落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杜绝、避免因企业自己违法、违约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使企业遭受损失;同时也要避免因企业防范不足而受到违约、违法及犯罪行为的侵害,使企业遭受损失。
二是管理风险的原则。企业在对法律风险进行积极预防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对法律风险的主动管理,善于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判断,从源头上找到产生法律风险的源点和环节,不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而且善于从风险中寻找机遇,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是做好防控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风险的原则。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和所有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突出做好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形成有效、具体的制度、措施和机制。
四是以企业为主的原则。企业是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主体,鼓励和倡导企业借鉴国内外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因企制宜,把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进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国资监管机构指导、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三位一体”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是促进企业全面贯彻法律法规,更好地守法经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好地自觉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守法经营,防止因非主观故意而触犯法律受到制裁的事情发生。同时,充分运用法律规则,有效维护企业利益。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小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利影响。
二是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担保、财务、投资、并购、产品生产、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业务中,要全方位、全过程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实现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的完全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充分的有效保障。
三是促进企业完善防控措施,更好地防止损失事件发生。加强法律风险信息的收集管理,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策略,制定完善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防止损失事件的发生。
四是促进企业有效解决经济纠纷,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超前做好相关工作,在发生经济纠纷时,采取和解、调解、仲裁、法律诉讼等方式予以解决,在必要的时候坚决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
防范管理法律风险的基本流程是: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
(二)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设定的目标,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防控的风险。
(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应对策略。
(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措施,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企业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取各种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
四、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
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按照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由大到小的程度,可以将法律风险分为特别防范管理、重点防范管理、加强防范管理的“三类”法律风险。企业在加强全面法律风险防范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做好生产经营中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从目前企业的总体情况看,应突出做好12项具体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同时,由于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补充。
(一)应特别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1、重大决策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1)重大决策的范围要明确。要切实做好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把战略规划、重大投资、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资产抵押和质押、重要资产租赁、大额资金使用、改制重组等纳入重大决策的范围。
(2)做出重大决策的主体要合法。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我市关于市直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工作细则的规定,明确和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和决策事项和决策权限。
(3)重大决策的程序要规范。要建立和落实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法律评估论证的机制和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权限的,要报经批准。
(4)重大责任追究制度要健全。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
2、担保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作为担保人时)
(5)被担保人的资格要合法。企业在提供担保时,被担保人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关于被担保人条件的有关规定。
(6)担保决策的做出要符合规定程序。担保决策要由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出。
(7)担保额度要在限额之内。担保额度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
(8)提供担保应有反担保。企业提供担保时,应当要求被担保人或第三人向其提供合法有效的反担保。
(9)落实担保的有关管理规定。企业要加强担保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好担保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开展担保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担保情况。
(作为债权人时)
(10)审查担保人主体的合法性。担保人不能是法律法规禁止的机构和单位。
(11)审查抵押财产的合法性。运用各种调查手段,审查抵押财产是否为法律禁止和限制流通物、抵押人对抵押物是否拥有所有权、抵押物是否设置过抵押或被依法查封、是否不能变卖等,明确抵押财产的合法性。
(12)审查抵押财产的真实性。通过审查抵押财产是否真正为抵押人占有及控制、有没有其他法律负担、有没有设置过抵押、抵押价值有没有超过抵押财产自身的价值等,明确抵押财产的真实性。
(13)审查抵押财产的变现能力。要确保抵押财产的变卖能力,一般不要接受变现难度大的财产。
(14)谨慎选择担保方式。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具体担保方式,选择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等保证方式,并切实办好相关法律手续、签订书面合同及进行公证等。
3、企业财务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15)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严格执行《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行为有关主管部门的具体政策规定。
(16)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17)实施授权审批控制。要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18)实施会计系统控制。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财务数据。
(19)实施财产保护控制。要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20)实施预算控制。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21)实施运营分析控制。要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22)实施绩效考评控制。要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23)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4、合同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4)把合同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法律文件。要积极实现全面合同管理,建立完善合同审核审查、监督检查、纠纷预警等合同管理工作制度。
(25)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要推进统一授权、分工负责、归口把关的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合同审查程序、标准,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提高合同审查质量。进一步强化合同集中统一管理,加大对重要合同的法律审核力度,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6)发挥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作用。对重要合同法律事务机构应先期介入、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好把关和服务功能。
(二)应重点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5、战略规划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7)战略规划要符合政策。战略规划要符合国家、省、市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方向,突出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6、生产经营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8)确保产品质量。要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9)实现清洁生产。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资源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环保政策,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30)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职工人身安全。
7、投资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31)充分掌握投资环境情况。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投资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人文环境、资源状况、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情况。
(32)对投资方案进行充分论证。要对投资的前景、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实现投资目的。
(33)加强对投资实施情况的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对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8、并购重组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
(34)要符合政策和规定。并购行为要符合目标企业所在地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避免发生市场准入障碍的法律风险。
(35)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调查。对目标企业的产权、资产、债务、担保、税费、职工安置、企业文化、法律纠纷等相关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防止目标企业的资产存在瑕疵、存在较大或有负债、产权(股权)存在争议、欠缴税费、财务报表虚假或对重大事项虚假陈述、商业秘密泄露、高管违反竞业禁止或忠实义务以及存在市场准入障碍等法律风险。
(36)精心设计并购的法律文本。要合理选择采用协议收购或者要约收购的方式,科学细致设计并购的相关法律文本,通过各种条款、约定或措施保障并购的顺利实施。
(37)做好报批或信息披露工作。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并购的相关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保障并购行为的合法有效。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并购的信息披露或者报告工作。
9、知识产权保护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38)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时申请商标、专利注册,规避商标被抢注和专利侵权案件的发生,依法维护权益。
(39)规范知识产权使用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使用等制度,使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实现。
(40)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和措施。要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制定并落实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条款,防止和避免商业秘密泄露。
(41)防范知识产权被侵犯。完善市场监控等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侵犯自身知识产权的行为,采用各种有效法律救济途径和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0、授权过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42)建立完善授权制度。要编制授权的权限指引,明确重要业务企业内部的授权范围、权限及类型,明确企业外部业务代表和的授权范围、权限及时限。
(43)授权的程序要规范。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授权。
(44)明确授权的责任。授权要明确责任,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对在授权中可能存在的超越权限、违反规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
(45)对授权进行监督。要做到有授权有监督,建立完善授权监督约束机制。
(三)应加强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11、企业设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46)签订规范的书面设立协议。公司设立时,应遵守公司法和工商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发起人应签订规范的书面设立协议,明确设立过程中的责任划分,防止因缺少书面协议或约定不当引起纠纷。
(47)起草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的必备法律文件,公司章程的起草必须依法进行,其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并必须经所有发起人同意。
(48)出资到位。公司注册资金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来进行。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指定账户;以非货币出资的,应确定相应的价值,并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登记手续。
(49)及时办理有关登记。公司设立时,应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登记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2、人力资源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50)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关政策。要在贯彻《劳动合同法》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把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一)加强法制教育。要扎实开展普法工作,不断加强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机制和核心理念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职工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对不同岗位的职工就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和能力。
(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法律风险防范管理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流程,共同推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三)加强法律事务机构和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企业法律顾问是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专业队伍保障,市管企业应当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重视企业法律顾问机构和岗位的设立,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岗位职责;开展有针对性地专业培训和人员培养,不断提高企业法律顾问执业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作用的用人环境。
关键字: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Abstract: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of concealment, construction cycle is lo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do not forese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characteristics, these problem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he following will analyze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隧道施工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隧道施工作为地下特殊的暗挖掘进工程,加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性和不可完全预见性,施工安全和风险程度极高,危险性极大,其风险产生的后果是异常严重的。因此,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技术管理人员仔细、全面地研究施工图纸, 核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提出有关风险(特别是安全风险) 的质疑, 由设计单位在技术交底时解答。
(2)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增强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管理意识。
(3) 施工前,结合设计文件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 筑物、公路、地下管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等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核查,形成正式报告,报监理审查,并交业主备案。
(4) 在设计图中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施工水平、经验和工程特点等,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提出风险处理措施供业主决策,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测。并在洞口显眼位置挂设风险的标示牌,其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测方案、应急预案和责任人等。
(5) 建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级调整清单及台帐,每次调整清单要报监理单位审核,总监签字认可后报送业主。由业主负责组织风险分级调整的评审和汇总,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评审意见,对极高高度的风险分级调整报送主管领导。
(6) 实施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监测,包括施工监测、施工状况和环境巡视、作业面状态描述、风险处置过程和发展趋势等,将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纳入施工的重要工序,按照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监测实施方案,对工程自身结构及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监测,提前识别和预测地质风险因素,保证施工安全。监控量测、巡视、状态描述、风险跟踪及地质超前预报等活动中接受监理的监督和检查。
(7) 建立风险预警、响应及信息报送机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施工状况、环境巡视和作业面异常状态等确定预警级别,形成异常状况报告;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警状态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组织处理,同时第一时间报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
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特点
(1)由于隧道开挖围岩性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施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由于勘察设计资料有限,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和在隧道施工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突发偶然事件等原因,使得隧道施工的风险具有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发生的必然性。
(3)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试验数据离散性大,勘察报告提供的场地性质资料有限,地下情况的不可预知性,施工风险的可变性就更加明显。
(4)由于隧道施工对场地周围土体的扰动大,造成了对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网(线)、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除本身的技术因素影响外,隧道施工还不得不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这样使得隧道施工风险不但具有内部因素的多样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同时也使得隧道工程风险更加复杂化。
3、隧道施工风险的影响因素
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主要有强富水带突水涌泥、塌方,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
(1)突水涌泥
突水涌泥是指隧道施工中挖穿含水体等不良储水结构时,储存的大量地下水、泥瞬间倾泄的灾难性现象。突水涌泥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中~强富水断层破碎带。这种灾难性现象一旦产生,对隧道施工技术要求极高而且解决这种问题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
(2)塌方
一些隧道会穿越几条断层破碎带,这样的地段均是易产生塌方的危险地段。在隧道施工前,必须对地质进行全面的勘察,尽可能避开有断层的地带。
二、隧道施工防范措施分析
1、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制度
(1)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要进一步树立 “安全发展”的理念。要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制定防范措施,监理单位审查防范措施,并检查执行情况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制度。施工单位是隧道施工安全的责任主体,必须加强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要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加强隐患的排查,特别要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遏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等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重大地质灾害,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制定风险防范及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监理单位应监督施工单位制订风险防范措施并督促实施。
(2)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落实超前地质预报责任
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预报的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仪器设备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断、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配备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技术人员,确保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的真实性,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地质、物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据采集。施工单位应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显示地质条件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
(3) 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强化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监控量测是确定围岩变形、调整支护参数、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施工单位必须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配备监控量测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方案,并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建立最大日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的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布点量测,确保监控量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支护参数,并及时将量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单位,设计验证后应及时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变更设计方案。
2、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技术
(1)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由于隧道施工本身不可预见因素多,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通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应急救援预案经项目施工单位评审后,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核查,并经项目第一负责人签署。
(2)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工作程序
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成立安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一旦隧道施工现场灾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按规定启动现场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并及时按程序上报,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并成立专业小组,由事故现场救援小组、救援技术组、量测监控组、医疗救护组、对外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根据职责分工,围绕救援方案和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结论
隧道施工安全问题总是伴随隧道施工的发展而存在的,它总是处于多种风险的环境之中,它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加强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救援体系,熟悉应急救援方案,掌握应急救援工具、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防范特大事故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郭陕云.关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J].现代隧道技术,2007,44(6).
关键字:建设工程施工; 危险源辨识;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建设工程施工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这些促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加重视对建设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一、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风险和现场环境影响,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目标。而危险源与环境因素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因此危险源与环境因素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危险源的分类
1.按引起的事故类型分类
根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86),将危险源及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碰伤等伤害,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
(3)机械伤害,包括绞、碾、碰、割、戳等;
(4)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5)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包括从脚手架、屋顶上坠落以及从平地坠入地坑等;
(10)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石方倒塌等;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15)瓦斯爆炸,包括煤尘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野兽咬伤等
2.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囚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等4类。
(1)物理性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其他物理性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物质;
3)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异常;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五大伤害”事故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所附的“条文说明”中将建筑施工安全危害分为七大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倒塌、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根据全国伤亡事故统计,其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等五种事故为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6.6%以上,称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五大伤害”。
(1)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高处坠落的主要类型有:
1)因被踩踏材料材质强度不够,突然断裂;
2)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稳或操作失误被物体碰撞坠落等。
(2)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施工过程中的砖石块、工具、材料、零部件等在高空下落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以及崩块、锤击、滚石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的主要类型有:
1)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从高处掉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2)人为乱扔废物、杂物对人体的伤害;
3)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对人体的伤害;
(3)触电事故
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即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1)电线、电缆破损导致漏电造成的人体伤害;
2)电动设备漏电造成的人体伤害;
3)起重机部件等触碰高压电线造成的人体伤害;
(4)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机械伤害的主要类型有:
1)钢筋加工机械对人体的绞、挤压、拖带、灼伤等伤害;
2)木工加工机械对人体的刨、削、锯、钻等伤害;
3)卷扬机、搅拌机对人体的绞、挤压、拖带、碰撞等伤害
(5)坍塌
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结构稳定失衡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
坍塌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1)土石方坍塌;
2)模板坍塌;
3)脚手架坍塌;
4)拆除工程的坍塌;
二、建设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
(一)建设工程施工实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作为工程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好建设项目,首先要应对好建设项目中的各类风险,分析、预测项目发展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
建筑施工安全是建设项目永恒的生命线。追溯事故成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简述
1.施工前期
(1)确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组建机构,落实职责。
(2)制定相应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等文件。
(3)明确危险源,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2.施工中期
(1)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勘测、测量、测试等工作。
(2)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3.施工后期及收尾工作
(1)组织员工进行工作总结,及时更正施工中所产生的错误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对施工当中造成的安全隐患予以修复,更新。
(四)施工风险防范
1.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施工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落实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实行风险事故责任制度,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2.优化施工方案
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确保安全的目的。也可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相互比较,从中择优选择。
3.提高思想高度
通过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施工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责任感、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三、结语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和各类风险,关系复杂。系统地对危险源进行认知,运用风险管理方法,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施工中常见的风险,提高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采用正确的风险预测、有效的风险防范,可以控制各种隐患、预测施工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问题;防范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mak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is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s, new equipment will continue to emerge, this to promote the cause of building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make the construction more quality risk. The article analyzed our countr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ris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risk;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从风险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风险简单地说就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工程质量风险,指的是对因工程本身的质量因素所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的不确定描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还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服务性能、安全性能和使用年限,因而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风险加以严格防范,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注意的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的现有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管理主要是按照风险控制大纲,对业主、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这种风险控制模式虽然在以往的质量风险防范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1质量风险控制中各方责任不明确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防范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业主、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等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防范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没有得到明确,质量风险控制工作无据可依,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防范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1.2难以突破监理模式
虽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的控制单位在操作模式上取得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逐渐与原有的监理模式产生区别,但是长期监理体制影响下,质量风险的控制工作仍然不能完全摆脱监理模式,存在明显的监理特征,制约了质量风险防范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1.3人员专业素质低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的管理工作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的评估、分析质量普遍较低,缺乏客观的认识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的控制工作显然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风险防范对策
2.1控制好人员素质
2.1.1领导者素质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的素质以及领导层的能力决定着工程施工的质量,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员可以保证一项工程的规划管理、施工组织、技术质量检测等合理有效的运行。在工程施工中如果有完善的质量监测制度,技术管理达到相应的水平,那么这项工程的质量也会必然达到合格的目标。
2.1.2施工人员素质的控制
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应当着重强调质量问题,把预防控制事故作为施工中的主要观念,树立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企业效益为主的观点。操作人员在施工中要把技术与作风有效的结合起来,把质量标准放在工作的中心。后勤保障人员把后方工作做好,用出色的服务支援工程的质量。在我国的施工队伍中,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农民工占据了施工人员的大部分,这些人大多缺乏建筑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施工中的操作规程的了解甚少,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素质才能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2.2保证材料质量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在一项工程投资中,建筑材料费用会占到项目投资的一半以上,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可以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质量保证体系是把建筑材料中的成品、半成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充分做好对建筑材料的各种性能的检查与测试。在检测建筑材料时要把以下几点做好:第一,选择专业知识高、鉴定素质强、敢于承担风险的优秀采购人员,采购人员在选购建筑材料时应当运用熟练的专业知识选购那些质量优良、性能合格的建筑材料。第二,充分了解市场行情,选择材料造价低、信誉优秀的公司提供货源。第三,按照施工计划合理提供材料供应。第四,引进材料时要严格检测,及时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第五,对于检测质量合格的材料要合理利用,杜绝材料浪费。
2.3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
较高的机械设备同样可以加强工程的质量。一个企业的施工水平关键看它的机械化水平,先进的机械化水平不仅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也代表了建筑施工单位的实力与水平。在一项工程项目中,运用先进的机械化设施可以明显改善施工的质量,最大程度的达到技术规范与设计要求。项目施工时,技术操作人员要充分考虑施工中的各个因素,包括施工的条件、结构形式、施工工艺以及机械设施的技术环节,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施工中要不断地对机械设备保养维修,使其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转,不出现较大的损坏。
2.4采用合理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包括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在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组织设计、试验检测方法等等。如果施工方案不合理,将为工程施工质量买下隐患,或者增加工程造价,拖延施工进度等。因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合理化的施工方案,为此应强化对施工方案的审核,从技术、管理、经济、组织、操作等各个方面对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考量和客观评价,以保证最终采取的方案经济性强、可行性高。
2.5重视施工环境
在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时,还应该重视施工环境对施工质量形成的风险,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有利的环境条件要利用好,不利的要充分考虑,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施工环境包括建筑施工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水文环境、周边建筑情况等等,每一种施工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如严寒、大风、酷热天气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容易造成裂缝。为了防范环境风险,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条件和特点,对不利于施工的因素进行控制,从而减小不利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3.总结
综上所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但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也是促进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受施工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案及施工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其质量风险的形成较为复杂。因而,为了控制好工程质量,我们应充分认识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的形成原因,和组成因素,并分别采取合理化的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永成.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1(18):143
[2]陆龙坤.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06,35(12):133-135
[3]罗伟光、周建龙.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风险因素分析.[J].民营科技
[4]袁献伟、赵洪军.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建筑安全.2010,25(4):56-58
[关键词]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类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35-02
交通项目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的交通水平往往会吸引投资者的商业目标,让地方企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从事商业活动。交通工程建设是未来国家关注的主要行业之一,加强交通项目施工的管理也是相关部门的工作要点。面对财务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单位需联系社会实际,制定财务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提高交通工程实施的安全性,使工程项目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1 国内交通工程的发展研究
交通工程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现代交通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交通特性。包括车辆特性;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主要指他们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反应能力等;道路特性,如道路的数量、质量、道路增长速度与交通量增长速度的关系等。②交通规划。良好的交通规则不仅是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能在相关交通工程建设期间为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指导,使其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参与施工建设,避免工程风险的发生。③交通流量。车流量是交通工程施工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其关系着施工方案的制定。研究道路交通流的运行规律,可用于分析道路和各种交通设施的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2 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成因
交通工程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项目均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工程施工单位。因施工单位内部调控不当,交通工程建设面临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及交通行业的发展造成较多不利影响,导致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1)管理因素。对于交通工程的施工单位而言,其面临着强烈的外界因素干扰,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期工程建设遇到了多种难题。施工单位未能充分收集资料信息,便仓促地制定财务管理方案,导致后期资金调控难度增大而影响到正常的施工作业。执行管理策略时受到市场环境、法律规定、行业趋势等多项因素的约束,最终造成交通工程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
(2)意识因素。意识是人客观的认知,正确的意识能够引导人员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交通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各级人员作用的发挥,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意识会使交通工程财务管理失去方向。如果财务部门管理者未能从客观角度看待风险的必然性、在施工期间所采取的风险防范策略不够充足、风险管理不当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弱,那么一旦发生财务风险便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决策因素。交通工程施工单位承包某一项目时应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从多个方面考虑工程项目的管理。财务管理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财务管理决策失误是引起风险的关键性因素,造成成本资金投入后无法正常收回。策划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案时,财务人员对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信息感应不足,所设计的财务管理决策方案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客观条件。以上这些不仅限制了财务管理方案作用的发挥,还增加了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
(4)资金因素。资金是交通工程正常施工的物质保证,也是施工单位抵制市场风险的有利条件。资金调控失效是工程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涉及的金额数量大小不一,但对交通施工的阻碍作用十分明显。如业主资金不到位、资金流失、经营不当、赢利受损等,这些都是资金不合理调控的表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得企业的综合调控能力减弱,面对工程财务风险时难以发挥强大的防御能力。
(5)环境因素。环境对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作用甚大,一般环境指的是“市场环境”。社会主义市场属于不稳定的交易平台,市场不规则的波动对交通工程建设是不利的。以材料价格为例,交通施工所需的材料消耗量巨大,市场价格变动使得材料预算超出标准范围,财务部门设计的规划方案无法正常实施。资金超标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发生财务风险,工程资金也面临着损失或流失的局面。
3 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影响
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国内市场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参与商业活动。考虑到各地招商引资政策的需要,国家每年重点投资交通工程建设,以建立多功能化的交通网络体系,确保各条交通路线的持续运行。参照交通工程建设流程的主要内容,可将其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施工风险、材料风险等。
(1)筹资风险。交通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为前提,筹集资金是施工单位的关键性工作。尽管大多数交通工程项目是由国家及当地政府投资,但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需要先行支付相关的费用,资金筹集不充足带来的风险损失相当严重。除了正常的合作集资方式外,施工单位也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积累资金,在正当集资阶段面临的风险较多,如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2)投资风险。建设单位是交通工程的投资者,投资方案在多元化市场背景下也会面临各种风险问题。投资风险的本质是资金投放市场后,无法按照预算结果创造理想的收益或出现经营亏损。交通工程的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回笼,筹资阶段积累的部分资金投放市场,但所投入的巨额成本无法按期收回;方向失误,工程单位持有的资金未完全投入工程建设中,实际施工作业时因资金不足而延迟了工程交付期限。
(3)施工风险。施工是交通工程建设的主要环节,也是决定的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施工风险是工程财务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破坏力最强的风险类型,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则会造成更多的风险损失。施工风险包括:安全风险、技术风险、设备风险、质量风险等方面,也是施工单位经营期间不可避免的风险。施工环节出现意外,交通工程财务管理策略也难以执行,且破坏了施工单位长期以来树立的品牌形象。
(4)材料风险。材料耗资是交通工程成本消耗最大的,材料成本费用占总成本的60%以上,材料风险的发生会对交通工程施工单位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市场价格变动引起材料价格上涨,施工单位的资金调配方案失去作用,需及时调用足够的资金补充。这些对于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很大的挑战,必须要重新拟定物料采购计划及工程施工方案。此外,材料积累过多也是不稳定的风险,仓库存储量过多使施工单位材料浪费量大增。
4 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针对性防范
广泛开展交通工程建设适应社会现代化改革的需求,有助于实现城市、农村区域交通的便捷运输。随着交通工程施工行业的持续发展,相关的工程项目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多,企业采取多样化管理措施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鉴于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类型的复杂性,企业所设计的防范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统筹性、科学性等特点。
(1)深入分析。针对交通工程风险的成因,财务人员可对风险的类别详细划分,从而为风险防范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找准工程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之前,必须要经过详细的分析处理,财务部门可通过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结合交通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编制管理措施。按照“收集资料、分析风险、确定类型、针对处理、后期总结”等一整套分析流程,通过加强预算的方式控制风险。
(2)科学决策。科学决策不仅能发挥财务风险防范作用,也能为施工单位提供处理风险的策略。首先,对交通工程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准确定位,判断风险发生的原因、影响、类型等;其次,根据判断的结果设计完整的防范或处理方法,把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财务人员需从客观角度考虑工程风险的防范,把控制工程财务风险作为日常管理的第一要务。
(3)人员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重点,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应注重人才的价值作用,制定定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人才的方案。工程财务风险的类型复杂多样,财务人员必须灵活思维,积极转变财务工作的方式。另外,培训财务人员应从思想意识进行疏导,使其增强交通工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面对风险能迅速判断其类别且制定应对策略。
(4)综合管理。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范风险的发生不能仅限于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制定综合管理方案。如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相结合,通过指导采购人员的市场采购活动,可有效控制成本资金的调用;与技术部门相结合,引进高科技从事交通工程建设,提高施工作业的质量水平以减小经济损失,从而有助于防范工程财务风险的破坏力。
5 结 论
交通工程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项目,施工单位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加强项目作业的管理。财务工作是日常管理的关键内容,加强工程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单位不仅要注重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还应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策略避免风险的发生,为交通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于雯雯.交通工程建设对现代城市的发展意义[J].交通经济,2010,10(8):22-23.
一、法治思维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基本理念
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企业在作出决策、解决问题时,如果以法治思维作为理念指导,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涉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形成对所涉事项合法性判断以及如何达到合乎法律规定的目的和效果,对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具有事前防范、消除隐患的重要作用。
运用法治思维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至少应注意三大程序:
(一)审批程序
企业的设立、增减资本、产权变动、重大投资、企业并购等事项需要按照规定履行行为立项、审计评估、清产核资、审批备案等手续,不能为企业发展埋下重大法律隐患。
(二)内部决策程序
我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这就需要各机关按规定程序在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
(三)利益相关者告知程序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含了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客户等等,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在有些情况下有告知义务,如果不按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诉讼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既不要侵权也不要被侵权。在创造利润、创造价值的同时,应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以危害社会、侵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利润。
二、企业法律风险源的辨识
企业法律风险可能造成企业经营损失,其根源和状态表现为一定的风险载体和潜在隐患。一般而言,评价法律风险的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可以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经受风险的频繁程度及产生的负面后果三个维度来综合判断,并以此对法律风险实施分级排序管理(比如对高度风险采取制度控制、监督检查、应急预案等多重措施),必要时,评审企业控制措施是否可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笔者建议下列法律风险应充分辨识并重点防控:
(一)公司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在公司创立过程中,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公司进行了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所设立企业的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公司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二)合同法律风险
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有可能遭到损害。
(三)企业并购法律风险
重组并购涉及《公司法》、《合同法 》、《反垄断法 》、《企业国有资产法 》以及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潜在的法律风险较高。
(四)重大经营决策行为的法律风险
企业的重大投资、战略转型、资本运作、重大购销、担保等重大经营决策行为,由于涉及的企业利益重大,法律关系复杂,且很多领域专业性很强,对企业而言潜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五)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特殊财产,要求相关法律给予特别规定。许多国企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侵权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
(六)劳动用工风险
在我国,与劳动用工有关的主要是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人力资源管理,从招聘、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国企如有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造成不良影响。
(七)国企税收法律风险
国企的涉税行为因为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国企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国企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国企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一)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模式选择
1.纵向集中模式。也叫派驻制,在此模式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由企业班子成员、企业法律顾问、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公司总部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公司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公司法律事务机构工作。其分、子公司法律机构由总公司总部统一设立,法律机构负责人员由总部委派。分、子公司法律事务机构直接向总公司法律事务机构报告工作并对其负责。
2.横向分散模式。在此模式下,由于具体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不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企业的每一业务领域以及分、子公司都分别配有法律顾问,法律顾问直接受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或分、子公司总经理领导,而不是受总法律顾问或总部法律事务机构的直接领导。
3.纵横结合模式或 “网络 ”模式。在此模式下,公司总部和其分、子公司各自设立独立的法律部门,分、子公司法律部门既对分、子公司总裁负责,同时也对公司总部负责。目前,省属监管企业大都采取这种模式。
(二)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点
法律风险成因复杂,应坚持“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将法律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企业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做到 “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 ”,具体可采取以下重点措施:
1.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
建立一套合法、实用、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使人们有所遵循,工作有程序,办事有标准,从人治走向法治,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企业应在对外投资、产权交易、企业改制、融资担保等重大决策上建立一套可行完备的法律论证制度, 强制推行重大决策法律论证程序,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同时,一个企业制度的出台, 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确保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实用性。
2.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组织体系
企业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组织体系是搞好企业法制工作,保证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组织保障。建立诉讼风险管理组织, 确立诉讼风险预警体系。企业应逐步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律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研发生产、基础管理、对外投资、合同交易、市场拓展、劳动用工等各项活动都能严格依法运作。
3.把依法治企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依法治企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企业合规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能进一步促进企业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进一步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能力。这方面,我们的企业有成功的案例。
4.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工作流程。企业可根据法律风险防范的基本环节,建立快捷、有效的工作流程。定期评估法律风险,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方案,实行动态管理:第一,广泛收集相关法律风险信息;第二,清理排查法律风险点;第三,对法律风险定期进行评估;第四,分类处理法律风险;第五,总结效果。
5.加强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工作
(1)建立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预警机制,实行动态监控,定期对企业系统内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进行会诊,分析发案原因和趋势,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2)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深入分析案件发生的政策历史背景,加强与司法机关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探索案件解决的有效途径。
(3)落实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疏于法律风险防范、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6.加强企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管理应蓄积一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尤其全球经济的开放性、复杂性,对国际化企业提出了更多挑战。有志于法律事务工作的人员要有所作为,自觉提高素质,既要敢于说“不”,更要善于说 “是”,充分发挥企业决策的智囊、参谋作用。
本文主要谈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主要以及风险防范目标的确立,进而提出风险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风险防范;目标定位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风险,房地产必须要明确项目管理中的风险防范目标,进而实行动态的、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构建起一个成熟的风险防范系统,制定好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构,加强各部门协调,采用各种风险防范的措施,主动性的控制风险,增强房地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使房地产项目的风险降到最小。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
房地产投资过程中,收益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特别是处在供应量大、政策瞬息万变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更是在所难免。
1、政策风险
房地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又是近几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故房地产投资受政策风险的影响比较大。2013年新《国六条》出台,对投资、投机需求进一步抑制,二套及以上住房转让给予更严政策。政府换届,调控的基调发生了变化,坚持中央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同时,2013年不再以房价回归为目标,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强调城镇化改革带来的红利。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中性,短期限购、限贷的行政手段仍将继续推行,长效机制的房产税、保障房合理实施进一步探索中。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既为房地产投资者提供了机遇,又对其形成了一定的限制,有效地利用各种政策的优惠条件是保证投资成功的前提条件。
2、融资风险
合作方如果提出先回收部分成本的方式转移了自己的风险,房地产企业相当于还要缴纳土地出让金、支付现有动迁户拆迁安置费、支付拆迁过渡期补偿费、回迁住宅建设、政府各项收费、销售管理费用等,大量资金的需求导致融资难度大、操作风险高。
3、质量风险
在项目的策划初期,经济技术分析上如果出现问题,在未来的建筑品质和价格之间势必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项目的设计阶段,由于一些靠“关系”通过的图纸,最终导致的不符合标准的方案;在具体的项目建设阶段,由于具体的施工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图纸的认识不够正确,造成的建设中的失误,或者是依据自己理解意思肆意修改图纸的过程;在项目的施工管理中,由于没有将关键部位进行跟踪检查,最终导致的结构不符合标准的风险;现在的建筑以期房为主。在交房时,建筑的结构与销售时所作的承诺不符,与广告宣传不切合实际等等,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
二、房地产项目风险防范目标的定位
房地产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惟有目标明确、精准定位,才能够保证风险管理的成效。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准确的预测出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风险,从而有力地规避风险,或者在损失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在对风险防范目标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做到:
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同时还要与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紧密结合,如此才能够保证风险防范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注意房地产的项目管理处于多目标体系的管理之中,其中有三大基本目标,即:功能目标体系、进度目标体系以及费用目标体系,这三大目标体系与风险防范目标体系的构建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在对风险防范目标体系进行定位时,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三大目标从策划、设计、计划,需要经历从总体到个体,从概念到实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对三大目标进行细化,这样才能够使职责落实到位,以便于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制定风险防范目标,并将其细化时,同样要注意与三大目标不能够出现矛盾与冲突。
(2)三大目标结构的关系是均衡的、协调的,我们在对风险防范目标进行构建时,需要注意其内在的逻辑性,必须要注意片面强调最高质量、最短工期、最低成本都是不可取的。
(3)三大目标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其中的一个体系发生了变化,势必会引起其他两大体系的变化,比如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缩短工期,则会导致项目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必将会引起成本的上涨。因此,制定风险防范目标时,必须要注意三者的优化与平衡。
三、房地产项目管理风险防范的措施
1、房地产项目组合管理的风险平衡
要使房地产项目组合达到风险均衡,除了对单个项目的分析,还必须考虑新项目是否适合企业战略和目前的项目组合,特别是对企业项目组合总体风险的影响。如果对每一个潜在的项目都重复计算实物期权价值和在险实物期权价值,将得到项目风险等级的列表。最适合公司目前组合的项目应从整体风险、资源要求计划、与公司战略目标的连贯性考虑。用可视化图表来表示项目组合的平衡,在风险收益图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组合矩阵和项目风险测量的风险价值概念的组合平衡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C-RoV@R5% VSExpectedRov矩阵图
图中的圆圈表示项目,面积表示项目的总投资;Y 轴使用风险价值为项目的风险度量;X 轴使用项目实物期权价值衡量项目的回报。X 轴与 Y 轴上的取值直接取决于正在考虑分析中的项目的具体情况,间接取决于公司的规模与战略。用实物期权价值和风险价值作为衡量标准分析一系列特定的项目组合相当方便。一个项目的金融风险等级与它的规模相匹配是一个合理的假设(高回报的项目通常伴随着高风险),因此,可以在图上描绘出一个斜角带,从低风险低回报的区域到高风险高回报的区域,大部分项目都分布在上述地带。但是,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线性假设并非完美无缺。虽然只是少数情况,但仍有项目在主要序列(即图中的斜角带)之外,例如,风险水平低于该类别平均水准的大型项目。当房地产企业考虑公司目前的项目组合并且希望添加一些新项目时,很有必要将不同阶段的项目纳入考虑。因此,实物期权价值及其相应风险必须及时更新,因为一部分工作已完成。
基于风险的项目组合风险平衡矩阵图更进一步,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将实物期权价值(RoV)和相应的风险价值(C-RoV@R5%)都分为高、中、低 3 个水平。图2描述企业目前的项目组合状况及潜在新项目对未来项目组合风险的影响。图中的矩阵能有效支持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决策,当很多大项目处在高风险高回报的区域时,一种解决方案是将处在低风险水平并能提供合理的低回报的潜在项目纳入现有组合中。
图2(注:1未建项目,2在建项目,3完成项目)
2、施工前期的风险防范措施
施工进行之前,房地产企业需要与当地的政府、各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企业单位做好沟通、搞好关系,为未来项目的启动奠定基础。比如要去地方的国土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电力部门、供水部门、供暖部门以及文物部门进行沟通咨询,以便了解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城市未来规划以及地下埋藏物等情况,从而合理的调整项目设计;去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部门做调查,了解地块的具体的使用意识、使用情况进行确认。对未来征地、拆迁、安置与补偿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要灵活处理各方面的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合同意识,对土地出让合同、拆迁安置补偿合同、勘察规划设计合同进行认真核对,保证合同中不会出现陷阱与歧义。还需要考虑工程的技术风险,做好防火、抗震工作。
3、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措施
施工阶段不仅对建筑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因其时间较长,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就更多。对于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于现场容易发生的危险事故必须要做好预案工作,比如高空坠落、护坡处理等等,做好极端气候的应对工作,协调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一些材料、设备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
(2)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易燃易爆品储藏的位置要远离食堂、变电房等容易引发火花的地方,易燃易爆品仓库要绝对禁止烟火;水泥仓库的地面需要架空,切实做好防潮、防水措施;对于一些容易变形、损坏的装饰材料,需要合理进行堆放。四是加强现场质量监控,通过督促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人员、机械的落实,防止质量缺陷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五是做好现场建设日志,注意资料收集和保存,预防和减少施工索赔。六是尽快完成开发项目,缩短建设周期,这是一些小开发商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3)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培训工作,提高进场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完成操作,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种,必须要通过培训考核之后,才能够上岗。经常组织安全检查,保证进场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4、进行风险转移
对于无法直接回避的风险,开发商主要可以通过合同契约、工程分包、融资及购买保险等方法分散和转移风险。
(1)通过契约或合同将损失的财务负担和法律责任转移给非保险业的其他人,达到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和缩小其损失程度的目的。例如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能因为缺乏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可以与另一家企业签订合同,由后者负责房屋的销售和维修服务,一旦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则维修工作及相关费用均由该企业来承担。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常见的合同有工程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房屋预售合同、房屋出售合同等。
(2)如发行房地产开发公司股票、寻求合作伙伴等通过寻求外部资金来支付可能发生的损失,将损失的财务负担转移给其他人,这是一种非保险形式的风险转移。
(3)通过购买保险,业主作为投保人将应由自己承担的工程风险(包括第三方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房产保险可以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意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从而降低自身的损失程度,是转移或减少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保险对于减轻或弥补房地产投资者的损失,实现资金循环运动,保证房地产投资者的利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增强房地产投资者的信誉,促进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5、工程索赔的风险防范措施
1、注意把握索赔机会。在施工管理中能否及时,全面地发现潜在的索赔时机是索赔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合同管理素质,索赔分析应变能力及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熟悉施工中的各个工序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建筑法规及财务知识,才能及时抓住索赔机会,为企业挽回损失。
2、注意保留完整的索赔记录。当发生可进行索赔的事项时,应及时记录事件发生时及发生过程中的现场实际状况和现场人员、设备的详细清单,并及时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工程师代表签字。索赔事件造成现场损失时,还应做好相应的现场照片、影像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3、注意索赔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合同履行中出现索赔机会时,能否及时提供充分而有效的索赔证据是关系索赔成败的关键。因此,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材料的收集。整理,务求保证索赔证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关联性和法律效力。
四、房地产项目管理风险控制需注意的问题
应对开发项目实施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采用各种风险防范的措施主动控制风险,从而增强房地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以保障房地产市场和企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但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体系起步较晚,相应的制度法规还不够完善,很多概念和方法常常被忽略或误解,许多问题值得注意:
1、进行风险交流,动态识别和评估风险。风险交流是指项目运作主体间关于风险分析过程、相关风险、风险因素以及风险认识的信息和意见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人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风险管理涉及到房地产开发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无法将其职能归于某一个专业部门来负责。
3、进行风险控制虽可以减小风险发生概率,缓和风险发生后的严重程度,但却不能完全的消除风险,即便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也不可能完全的避免各项风险。
4、风险是可以利用的由于长期性、损益双重性等房地产开发和风险的种种特性,对房地产开发而言风险常常是可以利用的。
结语
总而言之,房地产项目管理中,风险是难免存在的,但是它也是可以控制的。这就需要构建起风险预警系统,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减少或者降低。房地产项目不同的阶段,就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控制风险。现阶段,房地产项目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投资风险,所以要加大投资风险的控制力度,制定针对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争取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下,将风险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必要性分析
(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全球十大港口中,我国大陆地区独占8席。港口企业强调“事后补救”,忽视了“事前防守”和“事中控制”,这种高风险的发展模式为经济活动中可能的欺诈、违约行为制造了机会。
(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当前,国有资本仍然是港口企业的主要资本来源。国有资产与民营资产相比,保值、增值的难度更大。其根源之一就是港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防控体系没有建立,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手段。构建港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还可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港口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法律风险防范作为港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规避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又可以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和服务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港口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特殊性分析
由于港口企业资本构成、经营模式以及战略地位的特殊性,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也要结合其内部管控模式的特殊性和其外部法律环境的特殊性。
(1)内部管控模式的特殊性
当前,我国港口企业基本实现了属地化管理。受长期政企合一管控模式的影响,港口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同时,港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往往通过以往经验处理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纠纷,加大了港口企业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难度。
(2)港口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特殊性
一是港口企业在装卸业务中的法律地位存在着较大争议。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港口企业的法律地位应该属于“独立合同人”,如果造成货损,只能基于《民法通则》、《合同法》来提出抗辩,无法享受《海商法》中承运人所享有的抗辩和赔偿责任限制,这无疑加重了港口企业的负担和风险。二是港口作业涉及标的额巨大,一旦发生货损货差事故,如果没有相应的合同条款来明确权利义务,将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三是识别风险的法律依据较为复杂。港口作为承接国际贸易和运输的连接点,随着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运输规则的统一化趋势,法律依据不仅包含国内相关法律,还包含大量国外法律以及国家条约。四是港口企业法律风险和自然风险、商业风险、财务风险等具有较强的伴生性和转化性。
二、构建港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南京港务管理局,2010年12月完成改制重组,组建南京港集团。南京港集团是南京港的主体,也是南京港最大的公共港口经营人,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煤炭、矿石、件杂货、集装箱等货种的港口物流服务。随着南京港集团与战略投资者、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合作与交往逐步加深,面临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南京港集团致力于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以制度建设为根基,构建全方位、闭环式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完善集团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南京港集团所有管理制度制订的依据,也是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保障。集团以改制重组为契机,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架构,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章程、产权制度、股权结构以及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公司治理制度,实现对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二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制度。集团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财务管控、投融资、工程建设、安全监管等制度体系建设,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提供规范严谨的运行环境。三是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集团从合同管理入手,规范法律事务管理程序,强化从业人员法律意识,逐步建立起由法律风险信息采集、要素识别、风险评估、防范方案制订、措施实施、结果反馈等环节构成的全方位、闭环式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2.以合同管理为抓手,提升法律风险防控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合同是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成果体现,是法律风险的重点领域和核心地带。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需要高效安全的审批流程。《南京港集团合同管理办法》规定了合同审批的制度化流程,通过梳理和规范业务、商务、建造等标准合同范本,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水平。通过合同管理的先试先行,推动了集团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进程。
3.以信息化建设为导向,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植入企业管理流程
为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法律论证边缘化、法律意见搁置化、法律救济滞后化的问题,南京港集团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重大决策法律风险前置论证制度、重大事项法律风险即时预警制度以及重大案件法律服务跟踪分析制度。集团将风险管控作为重要模块,在制定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过程中逐步完善权限设置及流程控制,满足集团及下属参控股企业、上市公司在风险管控方面的需求。
4.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员工法治意识
1、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增强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加强员工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加强思想教育,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我行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银行经营风险的普遍性,认识到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从自己的岗位做起,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2、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控管理
从近几年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十个案件九违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检查不细,监督不力,实属重要根源,无数案件、事故、教训,都反应出内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正是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一些人有机会钻空子,从而给国家资金造成损失。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内控管理当作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要认真扎实地贯彻执行案件防范责任制的规定,促进内部防范机制的强化与完善,努力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内进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是预防经济案件的保证。为此要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我们一线柜员工作的特点,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各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明职责、细制度、严操作。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是预防经济案件的重要环节,本岗位的自我检查与自我免疫是第一位的;其次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检自查、上级检查、交互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对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内控与制约。此外,我行还要求收集、整理了一些基础管理工作的台帐内容,我们主要负责整理了职工花名、考勤登记、奖金分配等台帐,这是加强基础管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3、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防范案件意识。
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做到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们的制度才得于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 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社会信誉。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是新时期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这几年银行职业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其中重要一条是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时只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限于既要进行正面教育,又要坚持经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加固思想防线,经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二、供应链金融的管理
在此次培训中我还学习了供应链金融的原理、方案与实务后,我认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导向越来越市场化,出于市场细分和安全性等考虑,会有不同的融资方案被创新出来。我国参与供应链企业扩大业务的需要。会伴随着兼并和重组而不断发展壮大,而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供应链融资方案的设计,推动供应链融资的良性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的在供应链融资方案中的风险管理水平是目前殛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行业研究,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供应链融资中的市场风险是指大型国际企业购买中小企业商品后,由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不能按计划销售货物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导致的银行贷款无法及时收回或发生损失的风险。银行要围绕跨国公司及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了解核心企业的资信能力、市场地位,履约情况和产业发展前景,同时也要仔细研究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对于从事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银行必须对各大类商品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既要分析国际市场行情、国家有关宏观政策,还要及早介入供应商的谈判,了解买卖双方的有关情况。
为了充分发挥双方合作中有效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发挥人保健康的专业优势和管控经验,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深入研究、反复数据分析和测算,形成了以下具体合作实施方案。
一、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政策依据
根据卫生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鼓励各地在规范有序,强化监管的基础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新农合经办服务,探索第三方经办的有效形式;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商业保险机构的统一经办平台,积极探索建立补充性医疗保险,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保合作的具体方案
(一)合作原则
坚持“三个不变、一个坚持”的原则(即现行政策体系不变、当年医药费报销政策比例不变、当年个人缴费标准不变,坚持参保人医保待遇不降低),以政府为主导,以服务参保群众为宗旨,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为参保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保险标的
根据保障有力、收支平衡、逐步增强基金支付能力的原则,合作保险标的依据以前各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支出实际发生情况,结合年度报销比例、报销额度、参保人数变化、市各年度医疗费用平均变化及相关政策调整情况,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人保健康分公司共同商定报市政府批准。
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人保健康分公司三方就2012年合作事宜反复讨论,最终确认了2个增长率(2012年医保政策直接影响增长率16.97%和医保范围费用增长率为23.66%),并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医疗费用测算支出464元、实际参保人数作为合作标的。具体测算方案如下:
测算公式
2012年城乡居民医保费用人均支出=按2012年政策套算的2011年城乡医保人均支出*(1+医保范围费用增长率)
其一:按2012年政策套算的2011年城乡医保人均支出=2011年城乡医保人均支出×2012年政策影响系数。根据实际数据测算,对于2011年实际统筹支出的数据测算该影响系数为1.1697,因此按2012年政策套算的2011年城乡医保人均支出=321×1.1697=375.47元/人;
其二:医保范围费用增长率是以医保范围费用为基数,通过对医保范围费用09-11年实际增长情况,在政策不调整的情况下,测算2012年增长率。根据历年测算2012年合理增长率为23.66%;
因此按政策调整后的2012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人均支出=375.47×(1+23.66%)=464元/人(取整数)。
(三)合作项目资金结算
1、建立社保基金风险防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风险防范资金),每年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集资金中提取1000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范奖励兑现和弥补基金赤字。
2、市财政设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范专户(以下简称风险防范专户),专门核算市政府与人保健康公司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风险防范合作方面的业务,管理风险防范资金、支付保费、接受赔付、结算合作奖惩等。
3、首月先由风险防范专户向人保健康公司支付100万元保费,建立双方合作参保关系。人保健康公司根据当月医保基金实际支出数,支付保险赔付款转入风险防范专户。市财政按照全年合作标的十二分之一的数额(含先期支付的100万元),从风险防范专户向人保健康公司支付其余保费。
4、以后每月,先由人保健康公司根据当月医保基金实际支出数,支付保险赔付款转入风险防范专户。市财政按不少于收到保险赔付款的数额,从风险防范专户向人保健康公司支付当月保费,以此类推。年终清算时,付清全年其余保费。
5、实行按月预结,年终清算兑现奖惩。从次月起,根据人保健康收到的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的余额,按四六预结算,即人保健康公司四,风险防范专户六,并与保险赔付款转入风险防范专户之日一并结算到帐。年终按全年风险管控成果进行清算兑现奖惩。
(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控方法
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的基本情况,基金支出结构、结算流程、风险管理、保障服务等要求,要求人保公司提供下列服务管理举措。
一是建立专业保险管理服务团队
专门成立社保中心牵头负责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领导小组”和“技术支持小组”,建立专业高效的城乡居民医保专管员队伍,最大限度地确保服务承诺的落实和服务项目的运转畅通。
1、配置医院驻点管理服务队伍
根据城乡居民医保历年基金支出的医疗机构分布情况,拟在辖区基金支出占比90%以上的市一、市中、市电力医院、市二(梅城)、市三(寿昌)、市四(寿昌)、骨伤科医院(洋溪)配置7名驻点服务和风险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加强医疗现场监督和巡查。
2、建立中心窗口医疗审核、服务队伍
配置3名人员对需手工报销的就诊费用进行审核结算报销,将报销时限从十个工作日缩短为七个工作日,做好制、补卡和证历本的制发及窗口其它日常服务工作。
3、建立医疗巡查队伍
配置3名人员对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费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出预警、制定干预措施(需报社保中心同意),并根据基金支出、预警情况,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就医行为进行现场检查、抽查、不定期巡查,对转诊就医跟踪管理。当医院对干预措施有异议时,由社保中心协调解决。
4、建立医保结报服务队伍
为了加快异地就医结报效率,配置1名人员定期与各乡镇(街道)农医办做好结报受理衔接工作,加快结报资料流转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结报手续告知与政策宣传等。
二是建立专业的风险管控和服务机制
1、联席工作例会制
市社保中心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保公司以上4个团队人员及相关医院负责人的工作例会,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
2、基金风险预警机制
人保公司每月对基金收支及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按月向社保中心汇报月度工作总结与下月工作计划。当基金预计赤字300万元以上时,向社保中心提交预警分析报告,并提出可行性实施计划。
3、审核结算核查机制
对医疗机构已结算费用进行审核、病历抽查、就医情况核查,保障医疗费用报销支付的安全和准确。
4、外延管理服务机制
通过人保公司网络资源,对参保人员在市外住院治疗进行后续管理服务。
5、综合服务机制
医疗管理服务团队借助医院驻点、医保服务网点对医保政策进行积极宣传,做好咨询和报销受理工作,建立服务满意度和报销时效考核机制,做好参保人的服务,减轻政府负担。
借助人保健康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定期向参保人进行日常保健、健康养生知识宣传,普及疾病预防,减少发病等健康管理服务。
6、网络监督预警机制
通过联合办公平台,对参保人产生的医疗费用生进行实时监督预警,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在社保中心主导下及时检查干预。
7、医疗巡查监督机制
通过医院驻点人员、流动巡查人员对医疗行为进行现场监督核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不合理费用产生。
(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控预期成效
一是规范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医疗就医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实现总医疗费用、人均费用支出、门诊住院次均费用等增长幅度下降,实现既保障资金管理安全又保证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
二是建立和逐步完善基金风险管控专业队伍、机制和手段,加强医疗现场管理,减少不合理费用支出,提高管控效能,减轻政府负担。
三是借助人保公司网络和人员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居民医保医疗保险服务流程,提供更高效的综合保障服务,让政府的民生工程发挥更高效能。
(六)考评办法
根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合作项目进行考评,根据年度实际工作成效,进行考评并结算。
1、管理服务考评。由于人保公司单方面责任引起的个人或院方投诉,每人次按个人标的金额的10%在年终清算给予扣除。
2、基金风险预警考评。未按时向社保中心提交月度工作总结与下月工作计划及当基金预计赤字300万元以上时,未及时向社保中心提交预警分析报告并提出可行性实施计划,每次按总标的金额的0.01%在年终清算给予扣除。
3、合作绩效考评:以标的为基数,按“分段计算,累计支付”的方法进行。年度清算后出现结余或赤字的,给予人保公司奖励或承担责任的分段标准及具体比例见下表:
承担比例按“递增”方法进行,体现激励机制。
结余或赤字范围人保公司奖励或承担责任比例
结余或赤字范围人保公司奖励或承担责任比例0-300万(含300万)45%300-600万(含600万)50%600-900万(含900万)55%900万以上—保费总额10%60%保费总额10%以上0%4、其他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