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快速思考的方法

快速思考的方法

时间:2023-06-08 10:5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快速思考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快速思考的方法

第1篇

在当前高校的工业造型设计专业里,多数生源是高中为理科生的。在进入工业造型设计专业(也称工业设计)后,手绘快速表现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习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美术背景偏弱的工科生源的手绘快速表现能力的培养效果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上手绘快速表现课程(也称手绘产品速写)的本专业教师。对该能力培养的思考,基本面对两个问题:一是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问题;二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教学中实现有效培养学生该能力。

一是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问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认为倾向:即在现在有电脑软件例如犀牛Rhino建模、photoshop等来完成最终精确尺寸绘图的时代条件下,手绘快速表现不好是不要紧的。笔者认为,在设计构思阶段,快速表现,特别是不着色只表现轮廓为主的手绘产品速写图在初期构思阶段依然是有力的表现方法,很多时候做设计方案依然需要绘制草图来弄清楚造型结构思维并与其他交流。至于用电子手绘板模拟徒手画效果图,本身就肯定了手绘快速表现的必要性,徒手绘制与电子手绘板技能具有高度的内在相似性,徒手绘制能力越好的则转化到运用电子手绘板的情况下,运用效果更好。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关于手绘能力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普遍的事实是学生的手绘不好导致学习信心受挫进而兴趣下降,进入专业设计阶段学生们普遍反映自己有个好的想法但不足够的手绘能力妨碍了思考的进一步深入,越是手绘表现能力好的学生其学习信心与兴趣就越高。缺乏信心与及与此紧密关联的兴趣的话,自然高年级的专业设计阶段就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首先在认识上就不能认为手绘快速表现不重要。

二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教学中实现有效培养学生该能力。很长时期以来,普遍存在关于快速表现技法的观点:表现方式应该是符合设计师个性风格,依靠自我感觉来把握表现方法,快速表现不存在相对更优良适合的技法方法。该观点在手绘课程教学做法上的体现就是,让学生参考临摹各种风格的快速表现图,风格杂乱容易导致一般工科生源学生理不清思绪,加上参考教材资料的绘图质量、技法分析、示范绘制过程的缺乏,导致美术背景偏弱的工科生源在手绘课程学习上效果不佳。这是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怎样的技法是更合适更高效的以及如何教学,然后是教材资料的内容质量与详尽问题。

思考“怎样的技法是更合适更高效的”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再思考表现技法的本质。手绘快速表现根据表现的深入程度包括两个层次,即只表达轮廓与结构的手绘产品速写图和在此基础上增加颜色材质等内容的着色表现图。笔者认为,其中不着色纯粹线笔快速表现的手绘产品速写图具有最简洁省时的特点,这是日常画构思图最实用的手绘方法。

实际设计工作中,手绘产品速写图是广泛应用的。既然是快速表现,就有表现效果的清楚、简明、可修改的要求,因此线笔表现工具里特别是普通铅笔就成为了最合适的工具。能良好运用铅笔后,圆珠笔、彩色铅笔等自然会应用。而且,在后续内容其他的色粉马克笔运用中也隐含要求熟练运用普通铅笔,要用好马克笔就必须擅于使用铅笔,学习普通铅笔使用技法是学习马克笔技法前的必修内容。线笔快速表现要求落笔肯定、流畅、快速、基本准确。

笔者经过教学与设计实践,确认这种运用于手绘产品速写图的简练型铅笔快速线条表现技法非常适合于工业产品设计的造型快速表现,符合效率与简洁的要求,普遍上适合工科生源学生采用,是符合“技法是更合适更高效的”要求的。如图1是上课示范的该简练型铅笔快速线条表现技法用铅笔绘制的一张汽车草图。

笔者在手绘快速表现课程上让学生学习这种表现方法的具体上课实践表明,这种铅笔快速线条表现技法在手绘快速表现课程上是很有效提高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的,比该课程一般教学上采取让学生自由画产品轮廓速写的这类过于随性化做法明显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践体现如此,笔者几年前教过一个工科生源小班,采用新的铅笔快速线条表现技法教学后学习提高效果明显,相关统计见表1,近几年笔者都采用这种画法教学,都取得类似效果。图2是一位同学经过学习后绘制的简练型铅笔快速线条铅笔汽车草图,进步效果好,体现这种简练型铅笔快速线条铅笔草图技法的高度的教学的合适有效性。

笔者的这种铅笔快速线条表现技法教学做法,具体是学生课堂课后累计的画图用时经过1个半月每周3次,每次3小时左右的强化训练,并辅以教师课堂上的即时示范批改,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绘制工业品的用笔习惯。具体做法是用A3左右大小的纸张画一个汽车,一张A3左右大小的纸张画只画一张车,用A4的纸张不适合训练画汽车。练习时候,开始 ,每个都画几张线图,直到把这做到熟练 ,一开始临摹三张已经画好的车身轮廓图,这会比较比看着画真实的汽车摄影图片来画铅笔轮廓线图容易。然后再看着真车图片画,这会比较循序渐渐。不需要画很多不同款式的汽车,把有限的几个车不同角度画好就可以了。本方法以有限的几个画车身为主做训练,会画车身后,其他的产品自然会画。

更进一步地讲,要让工科生源学生更好的提高快速表现能力,除了在产品速写课程上运用该技法外,其他专业课程也应继续让学生在专业设计课程中保持会用手绘技法来思考方案的的良好专业学习习惯。

总之,工科生源学生手绘产品速写能力提高,有学生认真的态度、得当的技法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付出努力这些条件,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则是必然。

第2篇

关于《统计》,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的统计,以整理数据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继续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为以后学习用画“正”的方法记录打下基础。

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交流中体会用画“√”的方法记录。

二、教学中的课堂片断

1.第一层次

(多媒体出示零乱的饼干)

师:看,有哪些形状的饼干呢?

生: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三种形状的饼干。

师: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几块,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好吗?

(多媒体第一次快速演示抛饼干的过程)

学生统计遇到困难。

师:你们数清楚三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了吗?

生:没有。

师:都没数清楚!这是为什么呢?那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吗?

学生讨论。

生:记在纸上!

师:在纸上怎样记录又快又好呢?我们先来试一试。

(多媒体第二次快速演示抛饼干的过程)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录的

学生反映还是来不及记录。

师:那你们能想出用什么办法来吗?

学生交流方法,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第二层次

(多媒体第三次快速演示图形)

反馈,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录的。(实物投影出示)

生1: 生2:

师:比较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哪种比较方便、清楚。(优化第二种方法)

生3:我是先把三种形状画下来,再在后面用数字记录的。

师:先画好三种图形,在后面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既简单又清楚。

师: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哪种记起来比较方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按形状画成了不同的三行来进行记录,能清楚地知道每种形状的饼干有几个。

生:我喜欢第二种,这种统计方法既简便又清楚。

师:看来刚才两位同学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那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哪种记录起来既简便快速又准确呢?我们来一次比赛好吗?

3.第三层次

师:下面老师把今天参加森林运动会的小动物们一个一个报出来,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录,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师快速报动物名称,学生记录。

生:老师能不能慢点,我来不及记了。

师:用刚才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我们还是来不及记下来,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来记录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同桌交流方法,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生:用画小圆点来记。

生:用画竖线来记。

生:用打钩的方法来记。

……

师:打钩或画竖线一个钩就代表一个图形的确既简单又清楚。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打勾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小动物们各有几个,好吗?

师快速报,学生记录。集体交流。

师:用打钩的方法来记录,既简单又清楚。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的统计方法。(板书:用打“√”的方法记一记)

4.第四层次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打钩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每种形状的饼干有几个,好吗?

多媒体演示,学生记录。

三、教后反思

1.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在“统计饼干”这一块,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和实践。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记录,学生发现多媒体演示抛饼干的速度太快,难以统计。学生得出记在纸上这个方法。多媒体第二次播放,这次一些学生的“记录”不够科学,还是来不及记录,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找出办法。第三次播放后,展示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先出示学生的第一、二种记录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比第一种记录方法清楚。第二种记录方法先把三种形状画下来,再在后面用数字记录。学生觉得第一、二种记录方法都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统计小动物的活动,快速报出动物名称,学生记录。这里又引发了矛盾,刚才的第一、二种记录方法又不管用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也给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机会,这时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更简便易行的记录方法:用画小圆点来记;用画竖线来记;用打钩的方法来记……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大家统一发现:画“√”的记录方法不但方便而且清楚。

2.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习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影响到学生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习惯?

一、做到准确快速地口算

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无论是新课程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是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遇到需要计算,而我们身边有没有计算器等工具该怎么办?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口算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会快速并正确地口算。这样会惠及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在口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两个要求――那就是口算速度的快慢以及口算的正确率。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克服前期的正确率和速度问题。培养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在正确率提高的同时,就要向学生要速度了。通过这样不断反复地练习,学生就能既正确又快速地计算出题目的答案,许多关于口算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如果一个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在做同样题目的时候,就能够具有多种方法来进行解答,且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用。反之,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思维僵硬而呆板,比较狭窄,不能够正确解答题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并将之养成习惯,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自己的表述就不能呆板,身为人师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如果自己的教学就非常呆板,那么学生怎么能够做到思维灵活。所以,面对同一个题目,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改变后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具有多角度和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变换后知识会更加灵活,学生也能够将此处的知识迁移到别处。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会运用这种“迁移法”,灵活解决题目。久而久之,当学生培养成这种思维的时候,在做以后的题目时就能够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避免思维僵化,走入解题上的死胡同。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如果教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上一节课,而学生听而不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个字都没能听进去,这样的课堂效率会非常地低下,更何谈让培养出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且小学生本来就沉不下来,贪玩,多动,因此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沉下心来认真听讲。让学生认真听讲,并不只是单纯地听,而是要不但听教师的课堂讲解,而且能够在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后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对小学生来说,属于比较高水平的听讲了。因此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就要有目的和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学会听讲的习惯。口述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训练学生听讲的方法。

一道题目可以写在纸上,让学生作答,但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也会存在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妨换一种方法,通过自己的口述让学生来作答。学生为了听清楚题目,写出正确的答案,就不能再分心去想其他事情。比如数学教师直接口述计算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直接写出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听算”是非常训练学生的听力的一种方法一线教师不妨试一试。除此而外,在做应用题目时,教师也能采取口述的方式,让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这样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忆,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四、培养学生做好数学作业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要想做好数学作业,审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小学生的分析能力还不够强,逻辑思维也不够好,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地指导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明白“我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计算。在审题的时候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整个题目,又要看运算过程有哪些新的变化,做到方法得当。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审题能够让其更加快速地理解题目中的内容,从而保证计算的过程中快速准确。

当然,字迹问题也是教师要给学生强调的。如果字迹潦草,很可能即使是正确的过程和答案,也会被教师或阅卷者因为看不清而判错,所以,数学教师须要求学生工整数学,规范格式,从数字至分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数学习惯

数学终归是一场思维活动,而思维是离不开思考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的数学习惯。既然是“自主思考”,教师就不能过多地“霸占”学生的时间,而应该在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依据,让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时间内自主地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且能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评价,等等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综上所述,良好的数学习惯,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武装自己的头脑,且能在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下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数学习惯。

参考文献:

[1]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研究》;薛瑞鸣;辽宁师范大学;2012.03.01

第4篇

一、训练多看快看

看――观察,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一扇窗户。在人类摄取的信息中,有80%是靠“看”得来的。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是如此,观察是小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

多看。不仅要对经常接触到的人、事、景、物要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还要对不经常接触到的人、事、景物进行专门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看”的容量,扩大视野。

快看。快看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由易到难等。快看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全神贯注。快看要能够迅速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与本质。快看如抓不住特征与本质,是毫无意义的。

看了之后,能够迅速说出或写出观察所得,有条件的可边看边说边写,以巩固看的成果,积累写作素材。只看不写,印象不深,收获不大。

二、训练多听会听

听话习惯的好坏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摄取、理解各种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多听。不仅要好好听课,还要多听其他人说话,听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及各种优秀的录音剪辑。

会听。听话时,眼睛看着说话人,思想集中,听得仔细认真,清楚明白。要能听懂说话人说话的意图和抓住说话中的关键词句,听后还要能判断出好和坏,对和错。

学会边听边记边想。听后能迅速说出或写出所听的内容及个人的思考和心得体会。没有个人思考和心得体会,意义也是不大的。

三、训练多读快读

多读快读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多读。不光喜欢读课本,还喜欢阅读大量有益的课外书籍报刊,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受到美的熏陶。新课标中规定的篇目要读,没有规定的也要读一些;文学类的文章要读,科普类的文章也要读一些。

快读。要学会快读,默读是快读方法之一。默读时,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这样才不会因为分心而造成漏读。要学会跳读的方法,养成限时阅读和有目的阅读的习惯,并能迅速作“尝试回忆。”

能迅速说出或写出读的内容,能积极参加各种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故事会,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检查自己阅读的质量。

四、训练多想快想

想――思考,是快速习作的关键。写作前,对看、听、读到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想”――感受和理解,这样积累的材料才能成为写作的材料;在写作中,从审题、选材、构思,到组织语言各个环节,必须通过“想”才能完成。

多想。无论课内还是课外,要善于对看到、听到、读到的东西进行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有感想就迅速记下。写作时要围绕题目作上下左右、古今中外的联想和想象。想得多,想得全,方能写得多,写得全。

快想。想得要快,要活,要准。要能沿着一条思路迅速想下去;不合适,迅速改换思路;要围绕题目想,不胡思乱想。只有想得快,才能写得快。这是快速写作最重要的环节。

多想、快想还不行,还要能够迅速地将想好的东西说出来或写出来。

五、训练多说会说

多说快说是多写快写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写作其实就是用笔来说话,用笔来跟别人进行交流。

多说。养成多说、爱说的习惯。无论课内课外,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课内积极回答问题、朗读课文,课外多参加新闻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专题讲演会、演课本剧、小辩论会等。

会说。说话要力求准确、简洁、流利,有头有尾,详略得当,并且重点突出,生动形象,能吸引人、感染人。

习作要养成先说(不出声)后写的习惯,要能将写的话快速地说出来。这样,写起来也就快多了。

六、训练多写快写

写,是快速习作的终结,快写能力是从训练中得来的。

多写。平时养成将自己看的、听的、读的、想的、说的迅速记下来的习惯。写日记是个好办法。日记的内容要丰富而广泛,不要光记“流水账”,还要会在日记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学会描写片断,抒发感受,发表议论。

养成快写的习惯。要学会计时写作――写日记不光要定时,还要限时。习作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审题、构思、开头、中间、结尾的程式和时间限制,严格要求自己。

在老师指导下,快速和同学互评(同桌或小组)习作,评后迅速修改抄写,交给老师快速批改。

第5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手绘教学

手绘图是工业设计师向其他人阐述设计作品,与对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设计师记录自己的构思过程、发展创意方案的主要手段。快速、准确地以图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也是工业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一般会开设在第三或者第四学期,它以前期的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为基础,又为后期的产品设计课程服务,在整个专业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出现,让很多人觉得手绘表现技能不再重要,这个想法实际上是错误的。虽然计算机绘图有着易于修改、易于存储等优点,但是手绘表现区别于计算机绘图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快速表现性能。在设计过程中很多构思都是瞬间产生,又有可能快速消失的,我们需要用手绘的方法快速、简洁的将其记录下来,因此,手绘表现与计算机绘图同样重要,不能顾此失彼。

1.2学生基础薄弱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数是理科出生,理科生思维方式普遍是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但创造力不够,对美的认知不足。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一遇到动手绘制的课程就没有信心,产生畏惧感,例如很多学生为了方便修改习惯用铅笔画图,但是这对于手绘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人的潜意识中会觉得画错了也没关系所以下笔之前思考不足、落笔不够谨慎,这使得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难度加大。

1.3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脱离

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虽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但是好的设计表现必须要以好的设计思维为基础,设计思维能力强而表现不足无法让别人理解设计的意图,这样不行。同样地,表现得再好设计本身没有创新点也是不可取的。手绘表现是一个记录的过程,并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不论采用怎样的技法都是为了阐明设计的思维。因此,手绘表现技法的训练应该与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2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研究

2.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工业设计学生大多数之前没有美术功底,在手绘类课程中没有自信,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我们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树立自信心,找到成就感;同时通过大量的作品鉴赏,激发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更多、更准确地认识本门课程,了解它并且喜欢上它,产生兴趣之后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2渐进式教学方法

一般在学习手绘表现技法之前,已经通过素描、色彩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图功底,但是在教学中还是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由浅入深,分5个阶段来完成教学。第一阶段:线条画法练习。要想把图稿画好必须先画好基本线条,因为线条是构成形体的最基本要素,线条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效果图的最终效果。不同类型的线在表现的过程中方法和要求有一定差别。例如,画直线的时候要求用缓慢的气息画出均匀用力的长线条,线条要保证气势流畅,忌断线。而在画弧线的时候要分三步来练习,第一步先进行小弧度的弧线练习,可以先放慢速度,把握住距离和弧度的相等,练熟了之后第二步就是要加快速度,结束了一个方向的弧线练习后,第三步要试着快速地画不同方向的弧线。第二阶段:基本几何体的练习。在产品形态设计中,一般都是在基本几何体的基础之上经过叠加、挖切、变异等手法来设计的。通过基本形体的塑造与表现,掌握用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手绘表现中虚与实、明与暗、光与影,以及透视关系等。第三阶段:产品草图、效果图的临摹。临摹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线条的处理、形体的透视、材质的表现等,锻炼他们处理草图、效果图的能力以及对图片的概括力。但要注意临摹并不等于照抄,在临摹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思考,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意图,并尝试理解其用笔、用色、构图等对其意图表达的帮助,通过思考与分析灵活地掌握其中的技巧。第四阶段:实物效果图表现训练。产品手绘是模拟真实的产品造型、色彩、设计风格、材质等,要求熟练地掌握并应用绘画技巧。在经过了前期的训练之后,学生已经对草图及效果图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认识,但要进一步地理解和应用还有很多不足。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首先要有一定观察能力,对产品实物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设计表现的基本技法概括产品要点进行合理表现。第五阶段:设计作品的手绘表现。工业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师的灵感和设计构思要在平面介质上进行完整的、客观的表现,尽可能的体现产品的真实面貌。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眼与手的协调能力以及设计的表达能力。基于工业设计学生基础弱、艺术表现力不足等现实,采用这种逐步推进的方式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也不会让他们因为起点高、压力过大而对手绘表现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培养其学习兴趣,然后逐步提高,慢慢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艺术表现水平参差不齐,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和基础,授课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渐推进,制定不同的阶段性进度,做到因人而异。

2.3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实践性较强,而学生的绘画基础又比较薄弱,使得教学难度增大。教学中除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授课老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加强互动性,集体做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中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充分把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2.4强化练习

手绘表现中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技巧,但是高强度的练习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手绘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把其中的基本原理搞清之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去一步步地提高和完善。

3结语

手绘表现是产品设计的形态语言之一,是传达设计构思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设计构想如果不能快速、准确地表达出来,就会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交流与评价。设计表现中既要对物体有正确的视角选择和透视表达,又要直观地表现产品的外观、色彩、质感,还要表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和使用方式[2]。在“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足够量的练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徐威.工科工业设计手绘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0(1):143-145.

第6篇

【关键词】大数据;科技情报;能力

0 前言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和企业的信息化日渐成熟,形式多样的海量数据以爆炸式的速度生成,全球数据的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大数据”以其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和高速变换实时处理等四大特点[1],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深刻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传统科技情报服务的被动、单一的服务模式,为科技情报研究和服务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情报服务面临的挑战

科技情报服务中的关键要素,包括信息数据源、分析方法、软件工具、应用领域、政策环境、服务主体、甚至服务理念等都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服务正在得到空前的重视,大数据为科技情报服务的新发展提供了机会,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待情报服务的定位,研究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将极大地促进科技情报服务现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本身也要求各行各业重视科技情报工作,科技情报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多,以往科技情报工作领域积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很有可能优势不再。因此,如何把握住自身的优势,抓住机会拓展创新,提高信息甄别能力,提高知识挖掘能力,提高技术运用能力,是科技情报人员和科技情报机构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

2 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情报服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科技情报服务在信息社会和数字网络化的环境中,主要任务是通过数据挖掘、语义网智能识别和知识发现等各种技术手段发现获取情报和提供解决方案。其注重点是信息资源的内在特征,旨在挖掘知识、传播知识;对各种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分析、综合、解释、评价与交流,为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重要举措服务,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创新、科研院所的科学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2]。

2.1 提高情报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

随着大数据环境的形成,使传统的信息传递与检索服务正在逐步弱化。大数据资源虽然丰富,但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用户需要对这些来自不同信息源、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大量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和综合。因此要进一步拓展科技情报服务功能,要变一般的信息传递为知识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一般为个性化服务,变表层服务为深层次的服务,才能满足各方面的、各层次用户的需求。要通过对科技情报信息的深加工,通过对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求的独特知识产品,解决用户其知识和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知识和专业能力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显著提高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效率来实现价值,通过直接介入用户最困难部分和关键部分来提高价值,使科技情报服务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提高信息甄别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信息资源是科技情报服务的基础,制约着新型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信息服务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大数据的出现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完整性、时效性和精确性的要求。但相比于传统的科技信息资源,特别是相对规范的科技信息,大数据更零散、更原始、更复杂[3]。这些巨量、快速、多样的数据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不少数据仅仅停留在原始数据层面,并未成为真正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能力去获取、管理、甄别更多层面和来源的相关资源,实现资源内容的重新组织和有效关联,加强信息组织方法与算法的创新研究,努力发现大数据信息资源中蕴藏的隐形知识和内在关系,从而丰富传统情报研究中事实数据的来源、内容和媒体形态,使不同的事实数据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促进科技情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2.3 提高知识挖掘能力,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

科技情报服务就是知识获取、开发、分析、利用的过程。服务的成效如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对大量的、多渠道的、内容广泛的知识进行挖掘分析,这就不仅要求科技情报服务成果具有综述性、研究性和预测性,还要求科技情报服务人员在完成一般性的知识管理基础上,运用最新的智能工具来挖掘蕴藏于大数据带来的海量显性信息中的隐性知识,并形成专业知识库[4],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对其工作流程中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以提高研究水平和工作效率。

2.4 提高技术运用能力,扩大服务范围

技术运用是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的关键。目前,现有的信息技术和软件难以处理大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特别是在获取、存贮、搜索、共享、分析和可视化等关键环节,更需要有信息抽取技术、知识图谱技术、可视化分析与展示技术、数据存取与计算技术等新的技术去取代传统的方法与工具,将情报服务中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整序、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方面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大数据的工作中,在提高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同时,扩大传统科技情报服务范围。

2.5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提供最佳决策时机

快速反应能力是指科技情报服务人员对重大情报需求和信息需求,能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特定情报或特定信息的能力[5]。一方面,科技情报服务人员要进行专题信息积累储备,建立数据库,实时跟踪、监测前沿动态,有效把握科技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要提高从各部门、各信息源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形成信息情报集合、快速处理和准确及时的优势,达到对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用户提供最佳决策时机。

2.6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满足服务需求多样化

对科研人员来说,首先其需求主要集中在某一领域或相关领域与科研相关的文献上,对信息的需求表现为明显的针对性,且专深和特殊;其次,大数据环境下,他们期望得到来源广泛且脉络清晰、形式多样的综合型、复合型知识信息,使自己处于了解掌握世界最新科技动态的地位。因此,进行文献信息深层次开发,为科研人员提供综合、集成且高效的知识信息,已是摆在科技情报服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对决策者来说,无论是科研、管理还是经营决策,都需要从科技、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这就需要来源于跨学科、跨行业的情报支持。由此可见,实现从数据到用户价值的转化则需要情报服务人员一方面能够更深刻地了解用户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更加系统性地了解数据及其特征,掌握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能准确判断用户现在和未来的情报需求,有较高的鉴别、分析、研究和综合能力与知识的能力,才能够提供各种实用的科技信息产品和快速优质的科技情报服务。

【参考文献】

[1]贺德方.基于大数据、云服务的科技情报工作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6(大数据、云服务与情报学纵览专刊):2-9.

[2]汪蓓.关于地市级科技情报研究所发展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0,8.

[3]贺德方.大对数据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J].

第7篇

关键词:产品手绘 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辅助表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20-02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好的想法或者概念,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记录下来呢?一般我们都会想到用草图的形式来表现。概念草图具有记录设计想法,传达设计意图以及完善设计过程的重要作用,产品手绘效果图的课程在整个产品设计教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技术运用到了产品设计中,有很多二维和三维的软件可以用来制作产品效果图,其效果十分逼真,不论是从质感,色彩以及环境表现等方面都是手绘效果图所不能比拟的,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产品设计,只要把电脑技术学好就可以了,对于产品手绘表达的重要性并不了解。

2000年在东京千叶大学工匠系与釜池光夫教授交流时,他谈到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中期想把工业设计教育的重点转向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但后来发现许多学生感悟思维的手绘能力逐渐变差,马上又调整了表现技法的教学侧重点,把培养手绘能力放在了首位。他们认为手绘能力是进行计算机高层次图形处理必须具备的基础,没有经过手绘表达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的3D表现也达不到更深层次的效果。本文就针对在电脑时代下,产品手绘效果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笔者对于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手绘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1.产品手绘效果图的主要功能。首先,产品手绘效果图能够快速记录设计的想法,这对于学习产品设计的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些想法转瞬即逝,如何才能有效地捕捉到设计的灵感,这就需要用草图来快速记录。在深入设计的时候,可以将草图进行细化,加入色彩、材质等表现手法,使表达更清晰。通过产品的快速表现,可以锻炼学生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和快速造型的能力。其次,产品手绘效果图具有传达设计意图的功能。生动、漂亮的设计草图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设计语言,用图画的形式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想法,能够准确且艺术性地将设计构思和产品形态传达给客户。所以,练就一手好的效果图技法是很必要的。最后,产品效果图具有完善设计过程的作用。设计一件产品,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都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设计与修改而最终得到的,有时候,要画几十张甚至上百张设计草图才能达到概念的完善,那么手绘效果图方法的运用在此就显得十分方便与重要。设计者可以在原有草图的基础之上很方便与快速地进行方案的推敲或思考。所以,在完善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手绘表达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2.产品手绘效果图的主要特点。产品手绘效果图具有快速、准确、清晰、自然,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随意性的表现方式。

产品设计手绘表达式是产品设计的主要手段。设计师在设计方法和创造思维的指导下,把随机的产品设计构想通过快速表现的形式加以视觉化展现的技术手段。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抓住其主要的特点,锻炼学生的快速捕捉的能力以及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意思维能力,用图解思考与综合多元的思维方法,将其设计创意、设计理念表现出来。

3.产品手绘效果图在设计中的地位。产品手绘效果图记录性强,是设计前的必备因素,是设计创造过程中首先与自己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设计思维发展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所以手绘效果图表现的训练在一定层面上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以上讲到的产品手绘效果图的主要功能以及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不难看出其重要的地位。

二、电脑时代对产品手绘效果图教学的思考

1.产品手绘效果图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想好了产品大概的形态,就可以用电脑直接做出来了,为什么还要画效果图呢?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极其危险的。学习手绘效果图,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手头表达能力,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很多设计师们依然使用传统的手绘表达的方法用于早期的设计构思创作中,因为设计师在调动其资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和构想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是瞬间闪现的,有时是细腻的推敲,有时甚至是杂乱无章的,这个想象的过程也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发散性、不确定性和渐进性,设计师要有及时纪录和表达这种动态思维的能力,以提供直观的视觉判断和作为进行设计分析的依据。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锻炼手、脑、眼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在方案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设计,而手绘效果图的好处就是能够快速且直接地记录想法和构思,并且能够方便地修改与完善。如果说,在构思好产品的大体的轮廓之后就直接进入到电脑制作的阶段,就没有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只是在一边想一边做,不仅在形式上有局限性,而且做完之后修改起来又十分的麻烦,有时甚至要重新来做,费时费力。最主要的是对于产品的细节没有深入的构思,细节决定设计的成败,从而导致最终的结果与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

第8篇

高三语文组  范毅斌

文言文,在我们的学生看来,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词语。对高三学生而言,更是“谈之色变”。为什么会这样?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文言文教学,以便找到真正的原因以及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

一、人们对文言文的认识;

二、高考试题对学生的影响;

三、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学生厌学文言文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文言文的误会太深,对文言文产生了偏见。

1. 不只是学生,很多老师也认为文言文是一小部分人学习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高考,除此之外,别无它用。

其实,文言文也是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有文言文词语的解释,定位是书面语。也就是说,文言文只是和口语相对而言的汉语文言文。文者,纹也,文言只是修饰过的语言而矣,并不是现代汉语的异己,而是现代汉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

2.我们每天都在大量使用文言,却天天都在声讨它,怪哉!

平时,我们在显示自己有文化时,会把成语摆出来“装点”自己的语言,在夸一个男生时,会说他英俊潇洒、文质彬彬;在夸一个女生时,会说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这样用词,会让人感觉很有文采。其实,这些都是文言词语。“英”有“花”的意思;“文质彬彬”出自《论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体现的是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使鱼沉,使雁落,使月闭,使花羞,此处极言女子之美貌。

3.大家把自己能看懂的文言当作是现代汉语,是白话文,自己不清楚的便是文言。

其实,现代汉语的范围很大,不仅仅是我们平常使用的口语和白话文。文言也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言属于现代汉语。文言文在传承,在发展,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就是汉语的精华,也是现代汉语的内容。

第二、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有很大的挑战。

1.全国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选材上,不注重文章内容的文学性。

近年来,全国卷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都取材于史书中的人物传记,而且所学内容文学性不是很突出,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这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原本学生们就与文言文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需要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导他们。结果,看到这样的试题,学生更是没有学习兴趣。

2.生僻的官名、地名、人名,往往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做文言文高考题时,往往被官名、地名、人名困扰,有时还会因此而耗费时间,影响答题速度,学生被官名、地名、人名纠缠着,很难走进文言文的大门。文言文的大门,很多学生尚未进入,这些看似常识的内容,更是无法掌握了。

第三、学生们已经学了好几年的文言文了,但是却很少有人掌握了合理的学习方法。

1.没有正确合理的文言文朗读方法。

学生们在读文言文时,大多没有节奏,没有正确的停顿,没有获取所读内容的信息,只是传声而矣。而且,读音还不够准确,更容易受方言影响。音不准,字不准,意更不准。

2.没有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文言文学习需要积累词语。最好的积累方法不是背诵字典、词典,而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及时查阅,及时积累,及时记忆。但是我们有的学生却连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都没有。有字典的学生,却很少主动去查阅。

3.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人认为,积累好字词,学生就能学好文言文,其实不然。就想学习其他语言一样,文言文学习也需要思维,语言逻辑思维。有的学生总是在查字典,总是在做笔记,但总是读不懂文章大意。

4.做题时,没有做笔记、标记的习惯。

做文言文试题时,做好笔记、标记,有助于快速阅读掌握文言文内容。做题时,便于二次阅读,快速找到相应内容,及时做出判断,从而快速准确答题。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言文,从而合理使用文言文。

学生在学习、使用成语时,会遇到很多有文言背景的成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深挖其文言背景,感受文言带给我们的语言美。

我们在评论人或事时,有时会用到“过犹不及”这个成语。这时,要引导学生从文言背景去分析这个成语,要注意语句的停顿,要读成:过/犹/不及,不要读成:过犹/不及。因为“过犹不及”说的是:“过”与“不及”是一样的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作用,意识到文言文在现代汉语中的存在。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尽量用最通俗的口语来表达,就像林汉达先生在写历史故事时那样,尽量脱离书面语言,让学生体会到使用文言的必要性。其实,更重要的是意识到:我们平时已经使用了大量的文言文,只是没有深入了解,人云亦云罢了。

第二、指导学生合理地去做练习题及高考题。

1.面对文学性不强的文言文,要学会为其整容。

所谓整容就是:划分文章层次,划分句子结构,用任务代替兴趣,以完成任务为乐趣。进而了解字词,掌握文章大意,有条理地分析内容结构,从而快、准、稳地答题。

2.面对文言文试题中出现的官名、地名、人名,要先辨别,后忽略。在辨别出官名后,可用长方形符号将其标出,在答题时,可以适当忽略,从而排除干扰,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无误答题。找出地名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排除干扰。找到人名后,忽略姓氏,将名字用圆圈符号标出来,再次读到人名时,便能快速识别从而读懂内容。

第三、要想从根本上学好文言文,还得掌握一种相对合理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抄读法”,当然,这种方法古已有之。所谓“抄读”就是:让学生通过抄写放慢阅读速度,用心思考,真正走入文章,用心思考,理解词句,读懂大意,思考内容。

下面,就以平时习题讲解为例,具体谈一谈“抄读法”。

1. 在平时练习或考试结束之后,学生将题中的文言文“抄读”在抄读本上。抄读时,不求速度,但求思考。学生试着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可以在不懂得词句下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以便讨论时目标明确。抄读时,一定要在抄读本上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便作注时使用。

2. 学生查字典、词典,给自己“抄读”的文章作注释,把查出来的字词解释写下来。

3. 小组讨论。在自己作注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疑难问题,翻译疏通全文。

4. 师生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依然存在的难点。

在讨论之前,学生集体朗读文章。只要有一人有疑问,便可喊停,大家一起讨论,老师适当引导。朗读期间,如果学生在发音方面、句间停顿方面有问题,老师会及时指导纠正。

5. 习题检测。文章不变,重新设计与此前不同的习题,来检验学生的“抄读”效果。

第9篇

关键词: 解题 学习过程 数感 培养

1.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见,数感体现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诸多方面,是人的核心素养,也是数学的灵魂,当前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直接感受。只有具有良好数感的人才会对数学的意义和运算有敏锐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1]。因此在数学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数感的培养。培养好数感,对数学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习的理解速度;影响解题的速度;影响数学素质提高;影响未来在数学上的发展。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持续地会有数感指引着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在课堂上,数学直觉,也就是所谓的数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快速准确的思路。这样学生可以得心应手地跟从老师的脚步去思考去延伸,最后解决很多问题,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中学课堂上的一道构造题:若(z-x)-4(x-y)(y-z)=0,求证:x,y,z成等差数列。这是中学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道题目。在讲题的时候,如果直接构造出a=x-y,b=z-x,c=y-z,数感较差的学生就不容易理解,就会出现思想上的驻留,跟不上老师的脚步,最后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而数感好的学生,就会很快理解并看出:题目的结构就是b-4ac=0,考查的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中Δ=0知识点,然后就可以快速地跟上老师的思路,联想到Δ=0方程组有相同的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感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在考试或是在平时的做题中,良好的数感都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拥有正确的思路,书写出流畅的过程,得出正确的答案。对于给出的题目,数感可以指引做题的思路,提供做题的想法,让学生快速建立知识联想,思考得出相关知识与解题的步骤,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若不等式2x-1>mx-1对满足-2≤m≤2的实数m都成立,求实数x的范围。

分析:一般情况是已知未知数x的范围,求参数的范围,而此题恰好相反。数感好的学生就能快速地感知:改变主次元,建立关于x的函数,并运用其图像是一线段的几何特征,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从而求解x的范围。然而,一般数感不好的学生就会停留在“已知未知数x的范围,求参数的范围”这一思路上,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

2.培养数感的教学策略

(1)在课堂上培养数感

教师要重视课堂,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供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结合题目认真地去思考去联想。长时间积极努力地去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快速明确地跟上老师的脚步思维,这样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掌握知识的效果也会很好。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对题目就会很敏感,能够快速找出思路,联想到知识,最后正确地解决问题。

例如:课堂上一道“找规律填数”题,题目是这样的:33,17,9,5,3,()。给完题目,老师要求同学开始思考,看怎么解决这问题。话语结束,马上就有同学举手,老师点了个中等生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看相差量,相差量从左到右依次是16、8、4、2后一个是前一个的一半,所以,下一个相差量应该是1,故小括号内应填2。”老师表扬说他讲得很好。接着老师提出:大家看一下,有没有其他解法?同学愣了一下,本以为老师要讲下一题。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兴趣很浓地思考其他解法。不一会,有学生说:“老师,我有不同的解法。”老师说:“好,你来讲吧!”“你们看,第一个数加上1和的一半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加上1和的一半是第三个数……所以,最后一个数应是(3+1)÷2=2。”“说得非常好。”学生和老师都为他鼓掌。老师又说:“大家有没有其他想法了?”“老师,我也有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倒着看这组数,我们就会发现,后一个数的2倍减1,就是前一个数,所以也应填2。”又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言。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思维活跃,这节课效率很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在课后的练习中培养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课后作业的布置,如果学生长时间不做题,拿到题目时,就会感动棘手,不知道如何下手,即使见过的同类的题目也不知道怎么去做。这就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做题,学生的数学直觉,也就是数感就会变差。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学会总结复习。通过对整体知识的总结归纳,他们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扎实。在练习与总结中,学生的数感会不断地得到培养。

例如:学生先前对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知识点有过总结归纳,并练习了相关知识点的题目。拿到题目:x,y,z都是实数,且x+y+z=5,xy+yz+zx=3,求x,y,z的范围。

有过先前的总结、练习,拥有了这类数感,学生很容易看到x+y+z,xy,yz,zx,就不自觉地想到方程的两个之和、积,联想到相关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时Δ≥0,最后解决问题。

(3)在题目的解答对比中培养数感

在具体的问题解答对比中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知数感,并培养形成数感。不同问题,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的思路。相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解法或是对问题的解释看法也可以不同,因为有了不同,结果就会有比较,有了比较就是在体会感受培养数感。

例如:一些在生活中的相同问题不同表示、解答的比较。对于同一个人身高,有的会说是175cm,有的人会说是1.75m。通过比较这两个不同的表示,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感觉,认识深化数感。在课堂上也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操场一圈长500m,一个同学跑了三圈。那么这个同学一共跑了多少呢?学生的回答是不同的,有人说1500m,有人说1.5km。这些结果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解释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但是结果相同。其实那些问题,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示。这样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并比较,学生加深了对数的理解,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数感。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问题,用不用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方法所用的知识进行比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数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方法进行对比,这能同样能强化他们的数感。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从纵向知识的共性和特征进行比较。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0其中(a≠0)。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x+c=0其中(a≠0)。对上面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都有(a≠0),还有一元一次方程的一次最高项次数为1,一元二次方程的最高项次数为2,两个方程都有一个未知数x。通过比较,学生能够进一步地去认识、理解、熟悉这两个方程的一般形式。通过知识点的比较,学生对这类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达到了培养数感的目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在一些竞赛中培养数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比赛。通过参加奥数、数学建模等竞赛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例如:鼓励小学生参加小学奥数比赛,提高小学生数感。这是一道简单的小学奥数竞赛:用简便方法计算“3.14×0.043+3.14×7.2-31.4×0.15=”。刚开始小学生会觉得有点难,不知道怎么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观察,会发现:如果把数字相应地扩大和缩小,314缩小10倍等于31.4,0.043扩大10倍等于0.43,3.14扩大10倍等于31.4,7.2缩小10倍等于0.72,最后得到:31.4×0.43+31.4×0.72-31.4×0.15=31.4×(0.43+0.72-0.15)=31.4。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学生能够接触难题、偏题、开放性发散思维题,可以强化建立模型的意识、逻辑思维、开放思维、想象空间思维。不仅使数感得到培养,综合数学素质在这过程中也会得到提高。

(5)在日常交流中培养数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2]在老师教学或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要多交流和讨论,以激起思维的火花,不断增强数感。

(6)在生活实践与体验中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好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来表示和变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对数学中数感的培养,要联系生活,用于实践。在生活的数字事件、数学问题中感知建立数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扎实作为数学素养组成部分的数感的培养。

老师要将数学教学和生活、社会密切地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数字、数学理论去解释问题,熟悉生活中的事物在数学定义下的美与形。教师要时刻地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数学,培养数感。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自己身边的同学的身高,测量一下自己的课桌有多宽、多长,估计老师的身高度,门窗的大小。插入相应的话题,让学生理解感受生活的数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数感。

培养良好的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靠长期积累,不断刻苦训练,最终形成很强很敏锐的对数字的感知、对题目考查点的察觉、对运算的估计的能力。

3.结语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数感需要在长期不断的积累、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比较、总结等活动中慢慢形成。它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培养数感,我们在运用上述方法的时候,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这样,在长期不断有效的实践中,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良好数感,拥有深厚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晨耘.认识数感与培养数感[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10).

第10篇

1. 认真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核心问题,要认真、细心,对题中关键性词语要多思索,搞清物理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特殊符号标注,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中不要急于求成,有些学生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往往是自己也不知所云;有些学生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中的条件,这是解题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审题过程中,要边思索,边联想,弄清题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正确还原物理模型,找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 快速思考

认真审题,就是为了全面、快速、准确地思考,要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眼看”是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方法,要全面、细心;“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知识、接受信息的手段;“手画”是对题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可以画一些必要的运动草图、物体受力图、物理变化的过程等,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速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准确运算

有了思路和方法,根据物理定律和物理原理,对已知、未知条件列出方程和关系式。在解答过程中往往牵涉数学上的一些运算,一般情况下,运算要求不高,运算过程并不是太复杂,因此,在求解过程中,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另外“快”中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在运算过程中,有些学生喜欢“跳步”、“漏步”,认为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这正是答案容易出错的原因之一。对于标准化考试,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这种只求最后答案而不要过程的试题,往往会因此导致前功尽弃,错了还不知原因。运算中要又快又准完成解答。

4. 巧破难点

大多数难题一般都以很多小题的形式出现(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都是此种形式),不要以为这样会使题目复杂化,相反,小题的出现不仅分散了题目的分值,更为解题创造了条件。大家都知道,一步登天可谓难之极矣,然而要是有梯子,情况就会不一样。小题的作用正如分成几份,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从而各个击破,逐一解决,最终完成解题任务。因此,解决难题时,合理运用各小题的结论,一般能降低整道题的难度。其次,当运用一些常现的思维方法如对称思维、极限思维、等效思维、假设法、图像法、整体法等遇到困难时,不妨试试特殊值法与猜想法,这类做法虽不可以作为解题步骤,然而其得出的结论一般都是正确的。对于一些题“繁”和解“繁”的试题,解题时要保持冷静,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再加上运算时仔细一些,相信必能化“繁”。

5. 细心验证

第11篇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WPS中文字录入、文档修饰、插入图形图片等操作,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喜欢动手操作,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依旧喜欢具体、直观的事物,缺乏对直观事物背后技术本质的探究,导致过度关注目录的修饰,而忽略了自动生成目录的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子目录的本质――超链接。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四章第1节“研究报告制作”中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了解目录的作用及一般组成。②学会设定标题样式。③利用自动化技术生成目录。其中按级别设定标题样式,是本课的难点,也是自动生成目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电子目录的本质其实就是超链接,为学生学习PPT和网页超链接的设置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目录的作用及一般组成,学会设定标题样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制作目录的过程中,掌握利用自动化技术生成目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改变思维方式,尝试使用自动化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录的作用及组成;制作目录的过程。

难点:自动生成目录的方法;按级别设定标题样式。

教学策略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技能课,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创设了为班级的《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研究报告》制作目录的任务情境,学生在“创设情境,感受目录功能―观察案例,分析目录构成―初次尝试,手工插入目录―快速提取,自动生成目录―使用体验,感悟电子阅读―思维导图,巩固新知”这六个环节的引领下展开一系列逐层递进的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目录功能

游戏:学生准备好课本,迅速找到“图片分类及格式”在课本中的页码,并打开相应位置。

速度最快的同学分享经验(使用目录)。

师:请大家观察课本的目录,并说说目录页的作用。

学生回答(概括内容;快速索引,方便读者选择浏览)。

师: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快速找到某一页的时候,就需要目录的帮助。《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研究报告》完成之后可以分享给其他人阅读,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这就需要我们做个目录来帮助读者了解报告的概况,引导读者阅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目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查阅书籍的过程中,发现目录的作用与优势,产生为《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研究报告》制作目录的需求,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带着问题学习,既创设了良好的需求情境,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观察案例,分析目录构成

师:观察课本目录页并思考:①目录页由哪些元素组成?②实现目录功能的必要元素有哪些呢?(如下页图1)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课本目录,师生共同总结目录页的组成元素,并以结构化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目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目录页中的必要元素,防止学生过度关注目录的修饰,而忽略了目录的关键内容――标题及页码。

3.初次尝试,手工插入目录

活动1:手工插入目录。

①利用已学的知识,自主制作“目录”字样。

②添加标题,并思考:如何将研究报告中的各级标题提取到目录页中?(直接录入,复制粘贴)

③在每个标题后插入省略号。

④手工输入每个标题对应的页码。

小结: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完成目录的制作,但比较麻烦。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技能,学生虽然能够制作出目录页,但也感受到了这种方法的弊端,为学习使用自动化技术生成目录奠定基础,使学生有获得新知的好奇和喜悦。

4.快速提取,自动生成目录

师:在WPS中,单击“引用”选项卡中的“插入目录”按钮,即可自动生成目录。

活动2:局部比较,理解自动生成目录的基础。

①模仿老师的方法,尝试生成目录。(发现“错误,未找到目录项”,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方法,老师能成功,自己却出错了呢?)

②分别打开“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研究报告”和“演示范例”文件,选定对应的标题,查看“开始”选项卡中的样式,有什么发现?(《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研究报告》中所有的标题都为“正文”样式;“演示范例”中“1摘要”“2绪言”等标题为“标题1”样式,“2.1引言”“2.2研究目标”等标题为“标题2”样式)

小结:自动生成目录前必须根据层级关系设置不同级别的标题样式,而且目录层级越高,标题样式序号越小。

活动3:根据《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研究报告》目录页效果,自动生成目录(如图2)。

①设置每个标题的样式(将“1摘要”“2绪言”等章标题统一设置为“标题1”样式,“2.1引言”“2.2研究目标”等节标题统一设置为“标题2”样式)。

②生成目录(将光标定位在存放目录的空白处,单击“引用”选项卡中的“插入目录”按钮)。

拓展问题:

①如何快速设置多个同级标题的样式?(将光标定位在某个设置好的标题中,双击“格式刷”按钮,并连续复制标题样式到多个标题)

②若修改文稿后,标题或页码发生变化,这时该如何处理目录呢?(运用“更新目录”按钮重新生成目录)

设计意图:运用自动化技术生成目录的方法没有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借助搭建局部比较的接收支架,引导学生发现自动生成目录的关键,即按级别设定标题样式,不仅探究了实现自动化技术的条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超越了简单技能训练,渗透了技术方法和思想的培养。

5.使用体验,感悟电子阅读

师:观察目录页,其除了自动生成的标题和页码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呢?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现在要阅读“饮料对人体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如何才能快速打开呢?(使用滚动条翻阅)②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标题,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运用了什么技术呢?(超链接)③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这一技术呢?(网页中的超链接)

小结:和传统的阅读不同,在目录中利用超链接技术可以直接跳转到想要阅读的地方,这是纸质目录所没有的功能,也充分体现了电子书阅读的优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纸质目录所没有的超链接功能,既充分体现自动生成目录的技术优势,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电子目录带给我们的便利。

第12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主要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部分,由于略读课文不在考试范围之内,所以不少教师对其并不重视。略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在教学活动中也较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数量也在增加,所以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需要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不过略读课文并不是毫无价值的,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途径,因此不能完全忽视。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进行思考分析,同时列举出部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思考

略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在教学活动中也较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数量也在增加,所以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需要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不过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误解与困惑仍然存在,无法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与科学性。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度把握,不能完全忽视也不能过于重视,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材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

第一,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目的是,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与范围,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增加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提高其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第二,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生对略读课文的浏览和阅读,提升其查找素材与处理信息的水平,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都十分重要。新时代是一个信息社会,小学生通过浏览与略读的方法,在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第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增加阅读量,拓展其阅读范围。如果小学生无法掌握略读的技巧与方法,所有课文全部精度,就无法完成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而且所有课文全部精读毫无必要。另外,掌握略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1、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小学语文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阅读速度的能力,教师可以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从课题着手,针对略读课文让学生快速浏览和阅读,搜索课文中关键的人物、地点、时间和故事情节等,从而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与答疑。同时,也可以从“阅读提示”出发,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小学生则可以运用自由度、朗读、扫读或默读的形式了解文章主题与内容,理顺课文的主线与脉络,从而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入手,让小学生紧抓关键词:句,然后把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整合起来,感悟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阅读文章的速度与水平。

2、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一定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设计者,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对阅读文章的情感、认知和思维等。通过小学生的自由阅读,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并且逐步提升他们的略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色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部分关键话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略读课文进行自由阅读和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以以关键语句、故事情节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话题,让小学生进行阅读和交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把握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略读课文,并且逐步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3、动静结合,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动静结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动静结合就是促使学生把肢体行动与阅读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对阅读情景的创设,让小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重点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特点,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采访,并且进行记录,也可以组织辩论、搜集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略读课文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探母》略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像那样孝顺长辈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伟大历史人物进行了解,课文的关键故事情节是给母亲洗衣服,然后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体会对母亲的孝顺和母子间浓厚的亲情,引导小学生树立孝敬长辈的思想意识。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度把握,不能完全忽视也不能过于重视,合理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为其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