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0:57: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防范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电力营销 管理系统 信息 数据 风险 措施
中图分类号:TJ760.5 文献标识码:A
1.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
1.1界定工作流程方向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是电力企业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此系统有着科学的信息体系结构和严密的业务流程,建立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意义重要,必须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让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占有率,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起适应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每个电力营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2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性
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建设初期,需要把大量的原始数据录入系统中,这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录入过程中要要经过多部门的联合审核、监督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营销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企业的效益紧紧相连,所以营销系统做为电力企业数据的集中区,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实现数据共享
建设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管理数据信息并逐步达到共享,因此在保证营销工作数据准确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共享的目标。在把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综合成一个整体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这个系统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不断扩展,需要延伸内涵,与其它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达到为电力系统服务的目的。
1.4技术上规范化
建设电力营销管理为客户服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规范并统一了整个环节的电力营销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流程再造,取消了不必要的、冗余的环节,统一了各环节间的流程,通过数据共享缩短了业务流转的时间,还加强各环节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所有数据和业务的及时上报和汇总使数据和业务的透明和公开成为可能,从技术上避免了以电谋私和以电称霸的发生,改善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2.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风险的可能表现形式
按照风险的来源,可以将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风险的可能表现形式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2.1技术风险
这里技术风险主要指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本身在设计方面的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导致系统重要数据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可能产生的风险。例如电脑黑客轻易地入侵,或者电费统计时可能的重复或遗漏等
2.2误操作风险
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例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出错造成大量电费误算。
2.3违规操作风险
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造成的风险,如2004年某地就发现了城区营业所微机员修改用户用电计量表表码,造成少收电费9.6万元的事件。备份管理的风险
2.4备份管理的风险
主要指数据库备份工作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与原数据库不符,或者在用于恢复数据库之前被人为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5非法入侵风险
按照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可以将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风险划分为全局性风险和局部性风险,前者指对系统产生全局性影响和危害的行为造成的风险,如造成全省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瘫痪或不能正常工作而且长期难以恢复,或者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将电费一次性划走等等。后者指对系统部分数据进行修改和危害的行为造成的风险,如某县级公司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瘫痪或不能正常工作,或者部分用户数据被修改造成损失等。
3.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安全风险的防范策略
3.1在软件功能上施加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护营销数据的安全3.1.1增加必要的保护功能在突然断电、程序运行中用户的突然干扰等偶发事故。
3.1.2对输入系统的数据、代码等都要进行检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系统不予通过。
3.1.3增加必要的限制功能。
3.2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3.2.1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起网络环境下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岗位责任制。按照业务的需求设定上机操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通过为每个用户进行系统功能的授权落实其责任和权限。
3.2.2建立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对系统的所有岗位要职责范围清楚、同时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各岗位之间要有一定的内部牵制保障。
3.2.3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控制和系统运行记录控制
(1)建立严格的硬件操作规程。
(2)制定操作员访问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各个操作员进人系统后执行程序的顺序、各硬件设备的使用要求、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使用要求以及处理系统偶发事故的操作要求,如设备突然断电的处理、设备的重新启动要求等、同时要制定数据文件的处置标准,对数据文件的名称、保留时间、存放地点、文件重建等事项做出规定,以便统一管理。
(3)通过设置软件功能、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或人工控制记录等措施对各用户操作系统的所有活动予以记录,并定期由系统主管进行监察和检验及时了解非法用户和有权用户越权使用系统的情况。 3.2.4建立严格的硬件管理制度和损害补救措施,比如主服务器突然出错时,由备用的服务器接替继续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确保硬件设备的运行环境、电源、温度、湿度、静电、尘土、电磁干扰、辐射等。
3.2.5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系统投人使用之后,原系统的所有程序文件、软、硬件技术资料应作为档案进行保管,并应由专人负责,同时严格限制无权用户、有权用户非正常时间等对程序的不正常接触;在档案调用时也必须经系统主管和程序保管共同批准,并对使用人、程序名称、调出时间、使用原因和目的以及归还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以便曰后核查。
3.2.6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
3.2.7建立对黑客的防护措施。
(1)设置防火墙,使用入侵检测软件。入侵检测软件可以检测非法入侵的黑客,并将它拒之内部网络之外。
(2)抓好网内主机的管理。用户名和密码管理永远是系统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网络的任何攻击,都不可能没有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但目前绝大部分系统管理员只注重对特权用户的管理,而忽视对普通用户的管理。主要表现在设置用户时图省事方便,胡乱设置用户的权限、组别和文件权限,为非法用户窃取信息和破坏系统留下了空隙。
(3)设置好的网络环境。网上访问的常用工具有网络操作命令,对它们的使用必须加以限制,对系统的各种插件、组件、服务等资源通过一定的分析。
4.结束语
电力系统体制改革后,在管理创新和客户服务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另一方面,随着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为了顺应营销业务“集中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提高电力营销客服系统的效率和加快电网向优秀的服务性企业的发展,亟需设计研究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营销系统,实现全国营销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格局,为社会提供更加真诚,快捷,方便和规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远芳,张志翔.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体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王运明.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一、电网内控管理所引起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活动和资本运营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受电力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导致电力企业只能向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由于资金来源单一,当在生产经营盈利利润较低的情况下,这就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另外,在资本运营上,由于国家电网的产权链太长,层层投资的企业也比较多,造成股权过于分散,同时也降低了资金的规模效益,这就给电网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企业在电力营销上的财务风险电力营销主要体现在面向全社会的产品销售上,由于电力企业营销产品具有不可储存、先用电后交钱的赊销方式特点,与其他企业相比,电力营销的风险更大,若各级政府及部门过多的干预,则给电费回收造成很大阻力,但是,若限制用户用电,则可能造成用电企业单耗成本的提高,因此,企业在电力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都可能造成坏账风险、信用风险及效益风险等。
(三)在投资活动上的财务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电网企业往往通过投资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企业价值,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具有特殊性,其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虽然基于电力需求来开展预测投资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活动都能产生经济效益,若企业投资活动出现差错,则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风险。虽然通过电网改造和投入可以满足当前售电量的增长需求,但新投入的资金回报远远不能达到公司经营的终极财务目标,若长期发展下去,则必然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得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内控管理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要想使财务风险管理得到加强,则应该促进企业内控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处于激烈社会竞争中要想获得快速地发展,则应该保持长远的发展目光,不要只对眼前的利益给予关注,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行重视。
二、加强电网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为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方法策略中,应遵循符合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风险防范所要求的原则,包括符合企业总目标的原则;局部风险、整体风险相结合的原则;风险预防、风险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长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动态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以保证电网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完整性。
(一)构建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在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中,第一,应注重施控与受控系统的建立,通过对企业组织机构作出的施控体系进行调节和控制,包括资产、负债、费用和收入、电价及电量进行调节控制,使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为了加强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小组,小组成员应由高级管理层及业务骨干组成,通过财务风险防范小组定期对电网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策略,从而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二,注重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为了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必须在信息体系中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传出和反馈等功能,从而为财务人员提供财务信息,通过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分析比较,进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第三,应建立风险对策制定系统,建立财务危机预案,针对公务的财务状况来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企业财务人员根据预控对策系统的提示来找寻更具体的实施方案。第四,把财务管控延伸到前端业务部门,积极和营销部门沟通和协调,加强电费回收,提高预付费比例,加快智能电表的安装、推广和应用,强化风险意识,做好优质供电服务,特别是大中用户的管理和服务,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中,首先,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挪用公款、假公济私等不道德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高效、科学的财务信息平台,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而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应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做好企业的财务预警工作,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具有财务风险意识的重要性,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从而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最后,应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来建立财务安全体系,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但是,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其数据信息比较庞大和复杂,因此,利用现代化信息传输手段来加强数据信息的处理,从而及时、准确地得到风险分析结果,利用现代化信息传输手段,也可以加强企业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防范管理系统软件,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和预警分析,提出预控对策,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牟儒鹏单位:国网四川汉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注重提高安防、责任意识,从“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多层面建立四道安全防线
(一)人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其把握员工思想动态尤为重要。
在选拔、任用人员上把好“三关”,一是人员进入关。挑选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国库等要害岗位,确保重要岗位队伍人员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过硬;二是人员思想关。关心要害岗位员工,既从静态的角度掌握了解重要岗位员工的一贯表现,又从动态的角度掌握了解重要岗位员工的思想状况,注意员工的心态变化,注重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并将对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关注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三是人员教育关。开展多种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艰苦朴素作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遵纪守法观念。
(二)在风险防范设备等硬件的购置经费上,实行重点倾斜。
应投入资金对会计、国库业务核算系统、监控防范系统、计算机安全防雷系统都进行大量的防护隔离改造,选配安全督导员,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业务程序操作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日间操作行为,确保各重要岗位职责分明。
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上,对各核算系统主机安装屏幕保护,设置进机号令和密码,对操作终端设置人离机后10分钟自动退出,防止他人进入操作系统,对大额资金汇划启用扫描仪进行凭证预先传输,对办公场所实施全方位监控布控。
(四)建立联防互动机制。
应成立风险防范、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对会计、国库、等重要岗位进行检查,定期召开安防例会,分析各股室岗位间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同时,与公安、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安防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上下配合,协调一致的联防机制,防止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二、规范操作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构筑资金风险防范安全屏障
在重要岗位设置上,遵循不相容则相分离的原则,做到不该兼岗的不兼,不该代班的不代,避免出现混岗、替岗、乱岗,杜绝业务处理“一手清”行为;在账务核对上,发行基金、行库往来每天的发生额和余额由会计、国库人员在营业终了后互相核对签章,与所辖开户单位、财政、税务部门每月实行面对面对账,由业务主管签署核对意见,在计算机的使用管理上,对业务核算系统实行防护隔离和物理隔离,建立主机房进入签到制度和计算机维护登记簿,防止非业务人员接触核算系统,规定操作人员按要求设置口令、密码,定期更换,填制《口令更换卡》。
三、严格制度执行,完善“四制原则”,预防和控制各类资金风险扩张
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直接责任、连带责任通过责任状形式加以明确。进一步完善“领导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事后监督制、责任追究制”风险防范四制原则,将风险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要求各级业务操作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重要岗位人员考核制度,发现风险苗头及时处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张。
四、在风险防范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实现由事后被动防范向事前主动预防的转变。
一改过去“亡羊补牢”的事后被动防范,运用事前预测,科技监测,事中评估等手段,对整个工作流程、操作环节、规章执行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资金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将风险防范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二)实现由单一局部防范向立体全面防范转变。
过去的风险防范主要以部门防范为主,没有全局一盘棋观念,缺乏整体联防意识,体现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今的风险防范强调整体防范,以联防群治为主线,从“人、物、技、联”等多层面进行防范,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测、事后检测,确保支行从资金、发行基金到人、财、物安全。
在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进行金融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但是在金融风险评估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本文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以应对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并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改善金融风险评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后结论得出:建立金融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避免上市银行产生金融风险,有利于上市银行金融更好发展。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对策
在中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上市银行的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缓慢,获得巨大盈利空间、发展平稳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随之而来的是经济下行、上市银行经营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1]。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金融风险加剧,具体表现为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发展战略实施风险、金融流动性风险、金融信用风险以及金融经济市场风险等[2]。由于经济新常态下,导致上市银行金融风险集聚,非常不利于上市银行金融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爆发,为上市银行金融经济面临的风险予以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缓解了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压力;填补了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业务上的漏洞[3]。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建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防止金融风险,及时发现上市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缺口,有利于完善上市银行内部核心发展结构、建立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上市银行机制。对于培养核心金融客户、深化上市银行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调整上市银行金融利率定价量、强化上市银行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4-5]。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是上市银行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经营之道。通过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最大化降低上市银行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缓解上市银行金融压力,最终探寻上市银行未来经营转型方向,提高上市银行盈利利润,获得市场竞争力[6]。
1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1.1构建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目的建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目的很直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然伴随着上市银行金融发展陷入经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应对上市银行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能够使上市银行顺利度过经济下行期间金融经济发展困境。在经济新常态期间积极、有效处理金融风险问题、预防金融风险爆发,能够充分应对经济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并在经济新常态期稳健发展。建立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有效控制上市银行金融风险,是经济新常态期间上市银行得以继续生存的有利应对策略,成功、有效的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也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史上的重要参考资料,这种应对方式也将成为金融发展史上的一大思考逻辑。
1.2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参数确定在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之前,需要对实验模型数据进行充分、科学的整理,确保最终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在模型参考数据整理过程中邀请了金融界较有权威的金融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者对此次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参数指标予以科学、精准的处理与评判。将公式①变形得到金融风险数值分别为等于1.12342、等于1.34123、等于1.39861。再将自变量金融风险数值用归化数学函数处理,计算结果得到为0.12342、0.34123、0.39861。最后提取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数值最大特征函数。其中,β为新常态下的上市银行金融资产产出要素指标的权重,yj是指第j家银行金融管理的产出要素,Gt为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底线。当金融风险的最高风险度上升到九成时,金融风险评估预警数值即=0.0234,=-0.15,参数结果在0.0234范围内,能够到达评估金融风险的作用,表示参数符合评估模型要求,能够到达最稳定、最满意的效果,因此判定的参数值能够代表此次评估模型金融风险的数值。
通过建立金融风险评估模型达到预测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需要进行仿真模糊评估计算法克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漏算和计算差值。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可能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做全面的评估与预判,全方位、立体化预测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通过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使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应对方案更具可行性、延展性、灵活性、变通性。具体实施表达过程表现如下:首先:建立标准金融风险预测、评估考核制度。金融风险评估结果分别由s1、s2、s3、s4、s5代表,当金融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是s1时,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指数偏低,处于安全状态;当金融风险评估结果是s2时,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指数升高,有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此时上市银行应当做好应对准备;当金融风险评估结果是s3时,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出现金融风险,但金融风险易于控制。当金融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是s4时,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指数偏高,上市银行应该做好转型、调整的准备,降低金融风险损失;当金融风险评估结果是s5时,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指数极高,深受经济新常态影响,完善上市银行内部运行体制,更新业务办理活动,充分缓解经济下行期间上市银行金融压力。其次:总结金融风险仿真模糊评估模型结果。假设金融风险仿真模糊评估模型结果为m,会生成m=αTx0-1的公式。再由归一函数计算方式能够得倒下列结果,具体由表1所示:最后: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结果总结。通过建立金融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清楚、及时检测到上市银行金融风险等级,为上市银行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工作予以充足时间,以便降低金融风险损失,有利于上市银行在经济下行期间稳健发展。
2经济新常态下的上市银行金融风险防范应对措施
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关键是要做好防范、控制金融风险工作。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引发的上市银行金融危机,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不同系列、各种应对解决方案和措施。因此,在国务院大力支持下,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应对、解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2.1完善上市银行金融体制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内部拥有完善的金融风险监督、防范体制能够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成为避免造成上市银行金融风险的有利手段。在经济新常态期间,我国国务院在十八届三种全会中颁布了《中国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金融经济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议题,其中强调了关于应对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要将金融监督管理改革措施和统一标准工作落实到业务办理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协调制度;要在实际金融业务办理过程中明确划分国家以及地方金融管理范围、定位上市银行金融监管权限以及金融风险处理义务与责任,三项要求清晰、明确的补充了上市银行内部金融体制,使上市银行金融体制得以完善。完善的金融体制是抵御经济新常态上市银行金融风险的有利屏障。完善的金融体制下上市银行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以及统一的管理标准工作势必得到充分落实。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充分完善上市银行金融监管体系,将金融监管体系向功能、职责监管方向转型刻不容缓。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陷入新常态,上市银行金融发展自然进入新常态,上市银行原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无法应对当下各种业务综合经营发展需求,逐渐暴露上市银行金融体制不完善的缺口。因此,尽快完善上市银行金融体制,改革银行金融监管职能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对经济的发展新形势,同时对防御金融风险、降低金融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2.2针对不同领域做针对性重点金融风险防范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来源广泛,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需要针对不同领域做针对性重点金融风险防范。尽管在经济新常态下引发的上市银行金融创新新常态、上市银行金融风险管控新常态、上市银行金融结构新常态、上市银行金融发展速度新常态使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加剧。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上市银行原有金融风险基础上,由经济新常态引发的新一轮问题和矛盾使上市银行潜在金融风险日渐加剧,逐渐暴露在大众视线范围内。因此,在对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进行评估、防范预测之前,要防范上市银行的重点金融领域,有针对性进行金融风险管控会使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效果事半功倍。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上市银行金融风险,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上市银行金融风险予以高度重视,为积极做好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评估工作起到良好带头作用,工作效果也非常显著。有针对性的对重点金融领域进行金融风险防范首先应该采用动态式金融风险排除法,时刻掌握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经济发展趋势,清楚摸到上市银行金融风险的导火索以及风险根源,从重点处着手全面、及时、深入应对并控制上市银行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具体表现为:首先房地产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影响最深的金融业,上市银行应将房地产作为重点金融风险防范对象,及时调整房贷、房地产相关借贷政策和借贷指标,提高对百姓住房的借贷支持力度;其次在上市银行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建立完善的金融债务管理体系,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针对性、重点式金融风险防范。在经济新常态下利用完善的金融债务管理体系重点把控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风险控制力度,在原有债务管理体系基础上更新上市银行贷款方式,分化金融风险;再次针对上市银行连带性金融产业做针对性处理、予以针对性应对措施。此处理方式完美体现了在经济新常态下针对不同领域做针对性重点金融风险防范的要求,由于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信托、理财机构、中介等银行金融机构场所会出现金融兑付风险,“影子银行”对上市银行造成的金融风险影响严重,因此需要重点对国内各大影子银行进行针对性监督与管理,并制定配套管理政策,维持国内银行金融机构管理秩序。综上所术,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各个领域的金融机构处,上市银行进行金融风险评估为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风险不得超过风险防御底线,将金融风险最大程度控制在掌控范围内,减少金融风险负面影响,最大化降低由经济新常态引发的上市银行金融风险损失。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式来看,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上市银行将持续重点的、大力的、有针对性的进行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2.3在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原则在经济新常态期间进行上市银行的金融风险评估,容易在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产生过强的针对性,即治标不治本问题突出。因此,在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原则,具体表现为:第一点操作原则标本同治原则、针对经济新常态期间做针对性应对原则。第二点操作原则严格遵守防范操作管理原则,坚决控制上市银行金融增长数量,遵守增量原则。第三点操作原则保持、遵守分类对待、不同重点领域不同应对解决原则。第四点操作原则要遵守依次解决、按部化解、有条不紊原则。尽管在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突出,但在进行金融风险评估、防范过程中要采取平稳、积极的应对态度,坚守金融风险底线标准,做好长期应对思想准备,保持趋利避害、以不变应万标原则是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根本操作原则。以上几点金融风险操作原则是应对、解决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的有利武器,做好以上几点,能够非常有效的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预测,能够达到金融风险预判与防范的效果。
2.4防范金融风险要完善上市银行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上市银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新常态期间防范、应对金融风险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因素。上市银行内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不仅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高效发展,同时对完善金融体系、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加快信用市场建设、规范金融管理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完善上市银行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打好金融营运基础;能够提高上市银行金融经济推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完善的上市银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进行金融风险防范的有利武器与夯实的力量支撑,能够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评估、预判的能力,是应对、解决经济新常态上市银行金融风险的核心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雯瑾,苏雪燕.银行业绩“新常态”[J].金融世界,2014.
[2]滕荣桢.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J].商情,2015.
[3]马凤鸣.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支持重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策略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
[4]王元龙.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5:32-37.
[5]王金山.经济新常态下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J].北京金融评论,2014.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财务风险; 信用评级
次贷危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资产证券化这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有的国家甚至对其有效性产生了强烈怀疑,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导致这次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诚然,资产证券化存在着它内在的弊端。
一、中集集团背景资料
2000年3月,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 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此次协议有效期限为3年。在3年内,凡中集集团发生的应收账款,都可以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总发行金额不超过8 000万美元。在此期间,荷兰银行将发行票据所得资金支付给中集集团,中集集团的债务人则将应付款项交给约定的信托人,由该信托人履行收款人职责。而商业票据的投资者可以获得高出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息率1%的利息。
中集集团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基本流程:
1.中集集团首先要把上亿美元的应收账款进行设计安排,结合荷兰银行提出的标准,挑选优良的应收账款组合成一个资金池,然后交给信用评级公司评级。
2.中集集团向所有客户说明abcp融资方式的付款要求,令其应付款项在某一日付至海外spv(特别目的公司)账户。
3.中集集团仍然履行所有针对客户的义务和责任。
4.spv再将全部应收账款出售给tapco公司(tapco公司是国际票据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的资产购买公司)。
5.由tapco公司在商业票据(cp)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cp。
6.tapco从cp市场上获得资金并付给spv,spv又将资金付至中集集团设于经国家外管局批准的专用账户。
项目完成后,中集集团只需花两周时间,就可获得本应138天才能收回的现金。作为服务方的荷兰银行可收取200多万美元的费用。
二、中集集团资产证券化相关方财务风险分析
(一)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交易环节分析
1.设立特设信托机构环节
特设信托机构是专门为完成资产证券化交易而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名义主体。在本案例中,荷兰银行就是为了完成中集集团本次资产证券化的特殊信托机构。该信托机构必须和中集集团(证券化资产销售方)没有关联关系,这是为了使证券化资产和中集集团的其他资产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该信托机构购买资产证券化权益受益人销售给它的资产组合,并负责对该资产组合进行管理,以确保到期本金及利息按时支付。然而中集集团仍然承担着对客户的支付责任,因此它与信托机构仍然有利益上的关联,没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这是导致证券化相关方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2.金融资产出售环节
金融资产的出售必须是“真实销售”,以保证买方在特殊情况下拥有强制性处置资产的权利。通过“真实销售”以实现“风险隔离”,即特设机构对委托管理资产的权益将不会因发起人的破产而丧失。中集集团某子公司将未来几年向客户的未来运输收入以协议形式出售给特设信托机构,中集集团对该资产不再拥有所有权。但是中集集团仍然需要对客户承担责任,当资产池中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券的本金和利息时中集集团负有法律上的补足责任。因此该证券化资产没有实现真实出售,相关风险没有实现转移。
3.信用增级环节
信用增级也称信用的提高,是指特设机构为了确保发行人按时支付投资者本息而采用的各种有效手段,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成功的关键所在。信用增级不但保证投资者免受资产质量风险损失,还可以大大降低证券化结构风险,是提升资产证券投资级别的重要手段,也是资产证券能够交易成功、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保证。
在本案例中中集集团采用的内部信用增级方式,即当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到期本息时中集集团负有补足清偿的责任。这就增加了中集集团未来的财务风险,使中集集团未来的现金流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4.破产隔离环节
偿付资产支持证券到期本金与利息的来源必须与原始权益人隔离开来,以避免发起人遇到麻烦或者破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保证无论发起人发生什么问题,都不会殃及特别载体;其次,要保证应收账款从发起人转移到特别载体的过程中不受到干预。
在中集集团资产证券化这个案例中没有做到
特殊载体的破产隔离。因为,中集集团在出售证券化资产后仍然承担着对客户的清偿责任,与资产相关的风险没有实现转移。中集集团的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时,该资产池中现金流量势必受到影响,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级别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二)违背资产证券化原则导致的相关财务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终极目的就是做到证券化资产的“真实销售”,从而做到证券化资产和企业资产的“风险隔离”,然而中集集团资产证券化既没有做到证券化资产的真实销售,也没有做到证券化资产和企业资产的风险隔离。
1.违背真实销售原则的财务风险分析
中集集团的资产证券化违背真实销售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资产相关的管理权没有转移。在本案例中,中集集团虽然以协议的形式把资产出售给了特设信托机构,转移了对资产的所有权,但是其作为该资产证券化的服务商仍然负责对该证券化资产进行管理。根据会计上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中集集团仍然对该证券化资产承担着责任,没有实现证券化资产的真实销售。
另一方面是与资产相关的风险没有完全转移。中集集团子公司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方式是中集集团为特设信托机构提供超额担保的内部信用增级方式,当特设信托机构资产池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到期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和利息时,中集集团承担着补充清偿的责任。由此看来,中集集团某子公司虽然通过一纸文书的形式实现了真实销售,但是与其所售资产相关的风险没有完全转移到购买方。因此,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子公司没有实现真实销售。
2.违背风险隔离原则导致的相关财务风险
一方面违背真实销售原则就意味着证券化资产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完全转移,中集集团仍然承担着该证券化的资产未来运营失败的风险,证券化资产也没有完全摆脱中集集团自身的风险,如破产风险的影响。中集集团整体信用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度的高低,中集集团本身的运营风险也会传递到该证券化资产。因此,作为发起方的中集集团没有和证券化资产实现风险隔离。
另一方面,该资产证券化采用的信用增级方式是中集集团为特殊信托结构发行资产支持债券提供担保的内部信用增级方式。在证券化资产运营失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到期本息的情况下,中集集团存在着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的财务风险。即证券化资产的风险和中集集团本身的风险没有实现完全的风险隔离。
三、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方案
(一)资产证券化财务风险防范方案概述
正如历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的救市方案一样,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政府都担当着主要角色。在这个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方案(图1所示)中,由政府出面成立一个资产证券化财务风险防范基金。各个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及其后来证券投资者都要根据自己的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交由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基金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当在某个资产证券化案例中,由于某些原因资产池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证券到期的本息时由该基金管理部门进行补足,因此可以防止资产证券化的失败,进而避免其导致相关财务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方案的运行
1.风险防范基金管理者必须是政府部门。因为只有政府才可以在出现如利率下降、物价下跌及自然灾害等严重系统风险时有能力担当起救市的角色,市场经济其他参与者自身都处于市场风险之中,很难承担救市重任。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一些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诸如著名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及其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等都没能躲过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的系统风险。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及时地出手相救,相信美国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很难逃脱破产的命运。
2.风险防范基金提取比例必须多样化。在要求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时必须对其资产池中的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评估,根据其信用度确定计提标准。信用度越高计提比例越低,信用度越低计提比例越高。以此防止滥用资产证券化这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中圈钱的行为,保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市场参与各方的公平。
3.风险防范必须坚持按收益计提的原则。按资产证券化各参与者所获收益计提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基金,体现了金融的公平原则。即从资产证券化中获得了收益,就要支付一定的代价来防范可能由该资产证券化导致的财务风险。因为各参与者的收益越多,那么该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就越大。因为投资收益是销售该证券的收入与投资该证券的成本之差。收益大就必然意味着该证券的转手价格较高,那么当资产池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该证券到期本息时该证券持有者就会承受较大的投资失败的财务风险。因此,各参与者从该资产证券化中获取的收益越大,其计提的用以防范其后投资失败的风险防范基金就应该越多。
(三
)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方案的综合评价
首先,该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方案侧重于对证券化资产的信用评估。因为,初次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基金的计提是根据信用评级机构对资产池中证券化资产的信用评级来确定计提比例的。因此,证券化资产一般都会经过严格的信用评级,其信用度较高,其资产证券化失败的可能性较小,进而减少了各资产证券化参与者因资产证券化失败而引起的财务风险。
其次,该风险防范方案能有效应对因资产证券化而引起的金融泡沫的膨胀。该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基金的计提是根据各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从资产证券化中获取的收益的一定比例计提的,该资产支持证券在市场上的交易次数越多,产生的泡沫越大,而相应计提的风险防范基金也会越多。同时,风险防范基金的计提也会降低投资者转手交易该资产支持证券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抑制了金融泡沫的产生,降低了资产证券化参与者因过度膨胀的金融泡沫破灭造成资产证券化失败而引起的财务风险。
最后,在该风险防范方案下,政府能积聚数额巨大的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基金,当出现利率下跌,物价下降以及自然灾害等系统风险引起的资产证券化失败而造成的市场震荡时,政府有足够的实力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科.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j]. 南方金融,2007(9):11-16.
[2] 季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开展及风险问题分析[j].财经界,2007(3):24-26.
[3] 金郁森.中国资产证券化实务:解决方案与产品设计[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98-136.
[4] 梁志峰.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综述[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21-24.
[5] 刘晓忠.真实销售考验资产证券化纯度[n].证券时报,2006-8-7(9).
【关键词】信息服务;企业风险防范;作用;原则;措施
国内外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信息工作能力的竞争。掌握与运用文献情报信息与信息产品的能力将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笔者拟以信息服务与企业风险防范为研究对象,对以下问题做一探讨。
1.信息服务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在市场运行中,各企业需要为其产品找市场与技术,为其生存与发展制定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与信息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予困境,往往不是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而是由于无法获得最新的科技、商业、经贸和市场等信息。具体来说,信息服务在企业风险防范中具有下述作用:
信息服务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谋。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管理的重点是经营,经营的中心在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而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及时、准确和综合分析无误的情报信息与信息服务。
例如,世界牌王——浙江宁波三A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经营战略是:①关注权威言论,果断制定发展战略;②搜集同行信息,正确选择市场定位;③研究消费需求,准确决定产品定位;④伺机加大投入,构筑产销量;⑤完善营销术,构筑市场量。该公司前身是一家村办小企业,举债15万元起家,转产扑克牌,注册了“三A”商标。“三A”扑克牌面市10多年,产销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即使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消费品市场不景气,“三A”扑克一直处于卖方市场。1998年,年销量达84万罗,超过了世界头号扑克牌大王——美国蜜蜂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牌王”!
信息服务能使企业及时运用不同的策略处理市场变化。如果能更深入了解各方面有关市场的情况,企业便会得知一些竞争对手所不知道的消息,这对于企业的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它使企业能及时运用不同的策略处理市场变化,及时防范企业风险。
大量准确及时的情报信息与优质的信息服务能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获取比较成本优势,利润得以提高。企业依靠信息取胜,不仅可获取丰厚的利润,并且积极地防范了企业风险。
例如,日本综合商社曾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于国际上其他贸易组织,其拥有强大的情报能力与巧妙地运用情报价值是其成功的一项关键所在。
信息与优质信息服务是企业的生命,无形的财富。企业以现代化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通过对国内外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经营、决策、产品品牌、产品质量优劣及市场占有率、产品的科技含量等信息的加工利用,实现对企业活动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实现对其经济前景的预测,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以信息取胜,防范企业风险。因此,信息与优质信息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企业的生命、无形的财富。
2.信息服务工作在企业风险防范中应坚持的原则
保守企业秘密原则。
首先,信息服务工作者应该帮助企业保守企业的科技、生产经营、财务与人事等秘密。其次,信息服务工作者应该帮助企业做好科技、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资料的管理,强化保密措施,严防企业的科技、生产、营销、财务与人事等机密的泄露。
了解竞争对手企业原则。
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仅仅了解顾客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搜集并掌握竞争对手的有关情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削弱竞争对手的力量。
信息服务工作者能够帮助企业利用高科技电子信息网络、新闻媒介、公开出版物与文件等跟踪了解国内外同行企业的业务状况、产品规格、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工艺特点及其市场占有率等。有关竞争对手企业的报道文章、各类图片广告、商品目录、书籍、统计资料等都可以反映其有关信息。信息服务工作者帮助企业掌握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使该企业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先进的工业产品以及国内外市场对该项技术产品的需求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原则。
以Internet为代表的高科技电子信息网络由于其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服务成本低廉,给企业优化经营管理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信息服务工作者可以帮助企业利用以Intemet为代表的高科技电子信息网络的多种服务功能,完善其管理组织,优化其管理方式,增强其管理功能。其次,信息服务工作者可以帮助企业利用以Intermet为代表的高科技电子信息网络开展高科技经营管理,科学地组织管理流程,推进其管理科学化。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原则。
企业的决策、经营、生产与销售等都与信息和优质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特别是有关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更需要有新颖、准确的信息作为重要依据。信息服务工作者向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有关政府法令、经济统计数据、国内外工业技术与设备及产品标准、科技专利、商标等方面的信息与信息产品咨询等优质信息服务,为企业领导制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从而积极地防范企业风险。
吸引外资与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原则。
吸引外资与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企业发展与企业风险防范,我国企业急需通过信息服务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外商的投资方向与投资走势;②亟待引进的国外先进产品项目和该项目所达到的科技水平;③经济效益丰厚、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先进工业技术与产品。
信息服务工作者可以帮助企业通过Internet上的电子公告版、电子论坛等,向外商介绍本企业的投资环境与优惠政策等,吸引外商来本企业投资与合资,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或政府债券等;还可以通过Internet的信息查询工具(Gopher、WAIS与WWW)获取外商投资方向与投资走势、国外先进的工业技术与设备等信息,作为企业吸引外资与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依据,从而帮助企业吸引外资与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式积极防范企业风险。
产品更新与技术改造原则。
了解世界各国有关的先进工业产品、技术、工艺与设备,促进我国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信息服务工作者向我国企业提供上述范围的信息产品与信息咨询服务,有助于我国企业技术改造与提高其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有利于我国企业吸引与消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有利于我国企业参照国际名牌工业产品制定出新的质量标准,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谋求企业发展为目标,积极防范企业风险。
对企业合作伙伴进行信誉调查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欺诈行为、三角债与多角债、企业严重亏损与资不抵债等不转告其合作伙伴而导致其合作企业陷入泥潭,导致受牵连的企业严重亏损或陷入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信息服务工作者应坚持为对服务的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信誉调查原则,以积极的方式主动防范企业风险。
信息服务工作者可以通过以Internet为代表的高科技电子信息网络开展国际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对所服务的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信息调查。例如:信息服务工作者可以通过国家信息中心网检索中国企业产品名录、美国企业与用户名录等光盘数据库,也可以充分利用美国邓白氏计算机中心所储存的有关公司企业的档案资料对所服务的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信誉调查。
3.信息服务工作者在企业风险防范中应采取的措施
在企业风险防范中,有的信息服务工作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例如设立“信息主管”职位,为企业开发、处理、运用信息资源,为企业领导经营决策和企业风险防范服务等。此外,信息服务工作者在企业风险防范中还应该采取下述措施:
聘请专家与学者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进行综合性、战略性、长远性信息服务,积极防范企业风险。从全球看,信息产业向纵深发展,投资不断增加,机构不断扩大,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向尖端方向发展。各国争先向高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型产品投资,导致了信息服务结构的高级化。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与积极进行企业风险防范,由研究本企业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的专家、学者向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进行综合性、战略性、长远性信息服务已是必然趋势。
例如,国家在海信集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专家们注重家电科研信息的调研,为该企业提供家电高科技信息服务,使海信集团的彩电、电脑、空调器等高科技家电产品的科技含量紧跟世界的先进水平,成为我国高科技家电产品的名牌企业,以企业产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的科技创新举措,有效地防范了企业风险。
尽一切可能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积极防范企业风险。
企业信誉的内涵即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企业以良好的信誉赢得消费者就赢得了市场,就赢得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我国对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其实质就是以高质量的产品与良好的售后服务来确保企业信誉,为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誉与企业风险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属于对立统一关系。一个企业的社会信誉越高,其企业风险越低。在信息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信誉的重要性明显地凸显出来。目前,国际著名的外资企业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外国名牌产品大量涌人我国市场,我国民族企业受到国际著名企业与国际名牌产品的严峻挑战。
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对其合作伙伴做社会信誉调查,以务实的措施积极防范企业风险。为了帮助企业防范风险,信息服务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国内、国际联机检索,对其所服务的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信誉调查。
参考文献:
[1]王子舟.知识集合再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阐释[J].图书情报工作,2000(8):5-11.
[2]吴正龙.中外企业创造名牌成功的奥秘[J].中国信息导报,1994(11):39-40.
[3]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4]赵金艳.信息在“三资”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信息导报,1994(11):37-38.
关键词: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015-02
一、合同风险的概念
合同风险是指合同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在合同法上,广义的风险是指各种非正常的损失,它既包括可归责于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又包括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
二、合同风险的产生
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依据其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种风险。
(一)合法性风险
合法性风险成因于外部法律环境因素,包括法律的颁布、修订或废止等调整变化、立法内容缺失以及法律条款不明确等因素所带来的合同的合法效力风险。
(二)主体风险
主体风险成因于合同主体因素,主要表现为合同的主体资格有效性、许可经营合法性以及履约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瑕疵,引发合同无效、效力待定,或合同无法顺利履行等风险。
(三)内容风险
内容风险成因于合同内容因素,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合同的主要条款不完备、文字不严谨、用语不规范等因素,使得合同存在被认定无效或可撤销,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等法律风险。
(四)程序风险
程序风险成因于合同行为的程序不规范因素。这种风险存在于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和变更、转让、终止等各阶段,主要由以下原因引发:签字盖章程序不规范;未按规定履行登记审批程序;未按法律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合同内容发生变更、权利义务转让、合同协议解除时未及时签订补充协议;合同行为各阶段不注意相关文件的保管等。
三、合同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合同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规避,一旦风险出现,其后果往往是企业难以控制的,或者导致经营成本异常增加,资金难以回收,或者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严重时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但与自然风险、战略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不同,合同风险的成因是可以提前认知并规避的,这使得防范合同风险具有了可能性和现实意义。
四、 如何建设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一)建章立制,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风险防范机制是由一系列流程和制度组成的,具有全方位管理、规范运作、结合实际和动态调整等基本原则。企业应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合同风险防范制度,对不同的合同风险制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保障防范措施的落实。有关合同管理的制度应覆盖以下内容。
1.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即对合同试行由企业具体法律事务机构全面、统一管理的制度,确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对合同专门进行管理,并确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2.合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根据合同的种类和特点,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分类专项管理制度,确定具体机构、人员、程序、原则等,并配套考核、奖惩措施。
3.合同管理人员资格制度。合同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平,并取得法律顾问或司法资格。
4.合同授权委托制度。企业的具体事务必须授权具体人员经办,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企业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授权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明确授权范围、授权时间、权限等。
5.合同审查审批准制度。合同专业性很强,必须经过专业机构、专门人员审查,才能防范合同风险。
6.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应本着“统一刻制、授权使用、严格管理、专人负责”的原则设立。
此外,企业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处理制度、合同统计分析制度、合同归档制度、合同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等。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目前正在逐步完善中。
(二)组织架构建设
判断某种合同行为是否具有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损害后果的大小,以及采取何种措施防范并加以解决,都需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应建立法律事务机构并配备专业的法律事务人员,并将其职权明确化、制度化。重视和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机构在合同风险防范机制中的重要性和主导作用,保证其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我公司设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由公司一位高管担任总法律顾问,并在行政法务部下设专门法规科,配备专业法律人员,形成从上到下的纵向法律管理结构,严格防范合同风险。鉴于企业部分合同适用新加坡法律、香港法律,有时也会涉及到日本法律,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推进,有必要配备专门研究海外法律的人员,为防范合同风险提供法律保障。
(三)加强法律宣传,强化履约意识
关键词:风险,风险防范,项目管理
1风险的内涵
风险在本质上可以被看成为一种不确定性(Uncertainty),该种不确定性的对象是针对未来人们活动的实际结果。当人们未来活动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产生差异,就会产生风险。实际结果好于人们活动的目标时,会产生正面后果,反之则会产生损失。一般研究中,都是把后一种现象作为风险研究的内容。而本次研究中,把导致祁门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的施工进度产生延误的风险作为风险防范的研究内容,来分析风险的不确定性。
1.1风险的主要来源
1)和客观过程自身不确定性相关的客观的不确定;
2)为了准确反映系统的真实物理行为、所选择的模拟分析模型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原型,这就造成了模型的不确定性;
3)难以精确地量化模型输入的参数而产生的参数的不确定性;
4)数据信息的不确定性,如测量误差、数据信息的不一致性与不均匀性,数据分析处理与转换误差、因为时间与空间限制数据信息样本没有足够的代表性。
1.2风险的分级
风险的不确定性按照其不确定程度的高低可分为3级,其中最低一级1级,它属于客观的不确定性,即未来会有许多的结果,每一种结果及发生的可能性都可以知晓;风险的2级不确定程度属于主观的不确定性,即知晓今后会出现何种结果,但对于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难以客观确定;风险不确定程度最高为3级,它表示今后的结果和发生的可能性都无法确定。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可以看到,风险实质上是包括了风险事件今后发生的概率(可能性)以及造成的损失大小。国际标准组织ISO也是这样定义风险的,它在《200险管理术语》中确认风险为“不确定性对于目标的影响”。这一概念实用性很强,它完整地表达了风险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目标、不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风险防范理论研究
风险防范是指在风险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在生活或者生产活动中有意识地开展风险辨识、评价等行动,并主动采取控制风险的方法与措施,以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人类自从远古时代就有了风险防范的意识,从原始社会人们合作协助打猎以减少受到凶猛野兽侵害的危险,到工业化社会保险业的发展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些无不体现出风险防范的意识以及风险防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早期的风险防范理论主要关注于利用保险的手段来防范风险。在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人们开始思索如何减少类似的灾难性后果。193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许布纳在美国管理协会的会议上发言,他认为“防患于未然就是最大的保险”。这时的风险防范理论把风险看作为客观存在的,风险客观学说被大家所公认。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塌、切尔诺核电站的安全事故等风险事件的发生,使得风险防范理论有了极大的转变。一方面,风险防范从传统的保险为核心的风险理论脱离出来,形成了现代社会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风险防范理论更加注重于个人行为以及组织方式对于风险的影响,风险主观学说极大地丰富了风险防范理论。近些年风险防范理论日趋成熟,不仅研究开发了财务再保险等一些新的风险防范工具,而且风险防范实施了标准化,进一步提高了风险防范的效率。2009年,ISO专门经过研究,实施了《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这标志着风险防范理论的标准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风险防范理论中,Risk(风险)被认定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P(Possibility)和风险事件对目标产生损失后果C(Conse-quence)的乘积,其中,R为风险事件的风险值;Pi为各风险事故在该风险事件中有可能出现的概率大小;Ci为这一风险事件对目标可能产生风险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后果指数。风险防范理论认为风险防范必须首先成立风险管理组织,并在风险管理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与防范措施,来实现风险防范的目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一般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减少与风险回避。要在具体的企业或者项目中采用哪一种的风险防范具体的方法,必须在充分掌握风险源、识别与评价风险的基础上,依据客观环境、企业外在与内在条件、风险防范的要求与防范方法的实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经过综合考虑、认真研究,方可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方法,也可采取一种或几种风险防范的方法,来共同减少企业或者项目的风险。
3风险防范方法分析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在经过细致的分析后,对某项活动所存在的风险认为其发生的概率过大,或者产生的损失后果极为严重,超过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决定停止该项活动或者停止其中的部分工作,以避免风险的产生。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最为彻底的风险防控措施,它使得风险概率降到了零,但是其实施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某些风险是不能采取该项风险防范措施的,因为其风险无法回避,例如企业经营就必然会产生风险,除非企业一直不开展经营活动。
3.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利用合同或者协议的规定,把风险所导致损失的法律责任转移到其他个人或者企业、组织,由其他人、组织、企业来承担该种风险。在传统的风险防范方法中,最多采用的保险方式就是一种风险转移;如今,随着风险防范理论研究的深入,更多的风险转移方法也被企业、个人或者组织采用,如通过分包或者出售等方式也可实现风险的转移。
3.3风险减少
在风险防范理论的应用实践中,风险减少是使用最多的一种防范风险的方法。它是通过主动地采取预防与应对措施,降低损失概率或者减少损失程度,以实现期望损失成本降低的目的。归纳风险减少的具体方法,包括了两种:一种是损失预防,即使得损失发生概率得以下降;另一种是损失减少,即采取控制措施使得发生的损失减少。也有的风险减少既可减少损失,也能够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3.险保留
面对一些无法避免的风险,单位或者个人采取风险保留方法,由其自身承担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这种风险防范的方法一般被应用于较小的风险或者风险产生的损失不大的情况。对于风险保留,也包含了两种方式,即主动性风险保留与被动性风险保留。主动性风险保留是利用预留损失补偿金、制定损失弥补方案与补救措施等有计划地应对风险导致的损失;而被动性风险保留则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风险的发生。
4结语
随着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也需要结合发展背景做出配合性的调整,朝着为中国基础建设服务,促进建立区域经济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管理科学化运作,复杂性风险智能化控制与预防的方向发展。由此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需求、项目管理升级、复杂性风险智能化管控都需要对大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预防进行深度研究。基于此,本文提出就“大型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预防”一题进行深度研究,通过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践信息进行深度解析与整合探究,力图提出一个较为规范化的、体系化的项目管理方案,为今后我国的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与指导策略,以便更好的为今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管理建设的力量。由此可见,首先要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大型工程化项目施工及风控标准的现状进行探究,其次要对经济与社会建设发展的标准化管理与项目管理升级及智能化、技术化管理提供相应的体系性策略,进而获得较为完善的、系统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李存斌.建设项目经济效果风险分析的函数偏导法[J].技术经济,1989(Z1):24-25.
[2]郑承利,陈燕.基于等熵一致性风险测度的组合选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14-15.
[3]闫坤如.对工程风险认知的主观贝叶斯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5):31-32.
[4]罗水兰.厦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3(1):55-57.
关键词:风险管理;监督体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155-01
一、当前基层行风险防范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风险防范与防范意识的矛盾
一些风险防范控制主体对建立风险防范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在风险防范建设中各取所需,缺乏全面、系统考虑,甚至把风险防范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汇总和单纯的监督检查,偏离了风险防范的管理要求。
(二)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的矛盾
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各种风险控制缺乏必要的预防和最大程度减少危机状况的手段和制度保障,未针对其不适应部分进行梳理细化,表现出业务发展与时间控制上的脱节,无法对出现的情况采取适当行为。
(三)风险防范与制度执行的矛盾
特别典型的是:相互制衡制度未能有效发挥。如票据及结算凭证审查不严,有些凭证未经过复核就办理了结算手续,不同环节的业务操作往往集于一身,为作案人员创造了机会;岗位轮换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行执行率达不到全行平均56%的水平。
(四)风险防范与人员素质的矛盾
近年来基层行尤其是县支行普遍面临人员少、年龄老化的现象。从所辖支行看,10多年未增加人员,职工平均年龄已达43岁,不少干部职工对县支行的未来心存疑虑,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明显存在理论水平偏低、业务技能不适应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管理的需要。
(五)风险防范与监督体制的矛盾
具有监督职能的内审、纪检监察、事后监督中心等部门,对本级行和上级行负责,处在无法解决的矛盾中,对问题和责任人处理避重就轻,发现问题与人不挂钩,不能够引起被监督对象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形成屡查屡犯、前查后犯的问题,给风险和案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六)风险防范与科技控制的矛盾
目前,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的业务活动基本依托计算机运营,但风险防范的方法和手段落后于业务运行方式,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风险防范理念仍然是传统的重查错纠弊,轻综合风险评价,重事后监督,轻事先事中分析监控,粗放型的监督模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以改革创新思路,控制矛盾、防范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风险管理文化
防范风险关键在人,管理层首先要强化风险管理文化,提高对风险防范的理性认识,建立综合教育网络,加强思想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以及感恩教育。通过正向教育和反面警示,引导其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其次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及时发现和捕捉干部职工的不良思想苗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以规避风险为防线的相互牵制体系
相互牵制要体现四个方面:即发展牵制。根据业务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确保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体制牵制。明确划分相关部门、岗位、上下级之间的职责,建立职责分离,横向和纵向相互制约的机制;程序牵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有充(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55页)分、规范的制度流程保证;责任牵制。不仅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相应承担的风险责任。
(三)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
对所辖支行、所属部门,无论业务量大小,均实行风险统一管理制度,设立对上级行、本级行负责的风险联络员,及时发现潜在的种种风险,形成快速、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传递渠道。并根据单位和部门制度执行力结果的不同,围绕目标责任制管理给出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四)建立以提高履职能力为保障的改革激励机制
一方面加大机构、内设人员整合力度。对业务量大、距离管辖中心支行较远的县支行,应加强人员的配备,确保业务发展。对业务量较少、距离中心支行较近的县支行,可采用营业网点模式,改变过去“小而全”的实际,强化业务服务部门人员比重,将党群等非业务人员压缩上收管辖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引入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依据岗位职责、风险程度、业务量、工作难易程度等情况,对各岗位进行科学分类,设置不同的岗位风险系数。同时,认真做好现有职工的业务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提高职业风险判断能力和案件防范能力。
(五)建立以监督查处为职能的风险防范体系
监督组织形式实行垂直领导。撤销县支行纪检监察内审设置,县支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由中心支行集中监督,真正发挥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按照纵向有监督、横向有制约的原则,完善自控体系。以内审、监察、事后监督为主导,明确监督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风险防范职责,强化部门间的协作与制约关系以及自律责任。落实定期风险案件综合监督检查制度、部门自律情况通报制度和风险处理内部通报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增加风险案件处理的透明度。同时,严格监督人员从业资格准入标准,将风险防范效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7-0091-03
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风险不断涌现,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每一个社会个体,同样也对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来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风险的冲击,而且还可能会经受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环节风险的影响,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如何,不仅关乎其自身能否健康成长,更直接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创造性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风险防范知识,正确认识风险,自觉防范风险,积极应对风险,有效化解风险,使大学生形成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是指大学生面对或应对经济社会生活、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所持的主观认识、价值理念、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风险防范认知、风险防范观念、风险防范心理。具有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正确的风险防范观念、健康的风险防范心理和突出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现状,我们对济南市长清大学城5所高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应的访谈,发现在面对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风险时,大多数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能够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风险防范意识滞后,对风险的警惕性不高。从个人成长道路来看,不少大学生长期处于父母百般疼爱的环境中,父母过度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几乎包揽了他们的一切事务,使他们几乎没有经历多少挫折的考验、风险的洗礼。成长过程过于顺利,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险缺乏正确认知,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警惕性不高。调查中在问及“在成长过程中,您是否经历过风险的考验?”时,有70.5%的学生选择“否”,认为自己成长顺利,人生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风险考验。在问及“您认为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重要吗?”时,选择“不太重要”的比例高达65.4%,这些学生认为依靠父母的支持,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所面临的风险,没有必要培养风险防范意识。在调查过程中,还有31.2%的学生认为现在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尽管有一些风险存在,但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不会有什么风险降临到自己头上。由此可见不少学生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动防范意识不高,这将影响他们应对和化解风险的最终效果。
2.风险防范心理不健康,深陷心理疾病困境。大学生虽已进入成年阶段,但不少人心理仍然不成熟,心理波动较大,再加上他们普遍缺乏社会阅历,难以经受社会激烈竞争和深刻变革的冲击。由此导致不少大学生在面临风险的考验时,缺乏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风险防范心理不健康,往往身陷心理疾病困境难以自拔。“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生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1]当风险降临时,不少大学生愿意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应对和解决风险,而一旦他们凭借自身的能力无法消除这些风险的消极影响时,就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或释放,将有可能使他们陷入万念俱灰的绝境。近年来,大学生中离校出走、被开除、误入传销陷阱、创业被骗、抢劫银行、陷入生活贫困而自杀、因恋爱失败而杀人的事件不断出现,如“马加爵杀人事件”、“黎力抢劫银行事件”、“杨元元自杀事件”等,真实地折射出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忽视的现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时代课题。
3.风险防范能力不强,难以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风险。不少大学生由于成长之路一帆风顺,没有经受大的风险考验,没有切身体会成功所需经受的艰辛,因而往往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导致他们缺乏主动性,不愿甚至不屑学习风险防范知识、自觉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更不想参与社会实践,结果使他们的应对风险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尤其是一些贫困大学生更多地承载着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改变家庭命运这一沉甸甸的期望,因而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对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他们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无法成功解决所面临的风险。鉴于此,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风险观,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教育,不仅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论指引,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2]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是大学生人本转向的必然选择。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和发展人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展教育活动,而是采取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方式进行,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心诉求,忽视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乏力。高校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切实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它立足于大学生面临的风险挑战,切实关注他们风险防范意识滞后、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现实,力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风险防范知识,增强对风险的警惕性,培养和塑造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突出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健康的风险防范心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2.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动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政治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忽略了教学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因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实际效果弱化的困境之中。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能够使学生提升风险防范知识素养,辩证地认识风险,有效应对和化解风险,即使风险突然降临,也不会茫然失措,无法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满足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调动他们防范和解决风险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终极追求。
3.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等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风险的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开展挫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良好素材。风险意识教育既立足于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现状,又着眼于大学生未来发展,充分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积极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教育的重要平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适应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着眼于大学生面临的风险现实和他们的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现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把传授风险防范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风险防范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深入挖掘风险防范教育资源,广泛收集风险防范教育的案例,特别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案例,充分展开探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丰富而又生动的案例引导、启发学生,比空洞的说教和单纯的风险防范知识灌输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时时有风险,事事有风险”,风险并不可怕,可以预防和有效应对,不必过分恐惧和担忧,更不要麻痹大意;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敢于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在战胜风险中获得成长和发展。风险防范意识教育要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2.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校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实施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推进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必须加大对相关教师的风险防范知识培训,“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提高教师的风险防范知识素养,建立起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掌握风险防范知识的高素质、强能力、专技能的教师队伍,以切实保障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顺利进行。在风险防范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风险现实,结合大学生自身风险防范意识的现状,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倡导体验式、实践式、参与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提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社会团体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风险防范知识外化为自觉认识和化解风险的行为,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少引入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内容,遑论对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关注了。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仅仅依靠学生自身是难以解决这些危机与风险的,必须依靠教育和教育者的力量,号召和动员学生正确地认识危机和风险,激发他们拼搏的意志,培养其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解决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缺位与严峻风险现实之间的矛盾,因而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按照时代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形势、大学生自身学习、生活、就业等结合起来,增加社会形势教育、风险防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抗逆能力教育等内容,形成环环相扣、相互补充的教育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现状和自身诉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班会、论坛、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大风险防范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更富有时代气息。
4.把主体性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强大学生自我开展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主动性。“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启发、培养、发展、建构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活动,它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在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中,教育者要想方设法增强大学生学习风险防范知识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一是要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成效。加强对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绝不能止于单纯的理论研究和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自觉主动地学习风险防范知识,并将所学到的风险防范知识转为防范风险的积极行为。二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大学生进行风险防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唯师是从”的片面做法,充分重视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防范能力和防范心理的现状,尊重他们在风险防范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于那些风险应对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学习风险防范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三是要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增强大学生独立、理性、健康、完善、自由的人格,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大价值所在。通过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活动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主动性,自觉投入到风险防范教育活动中,积极探寻化解风险之路,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法律节点;识别防范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市场营销在我国市场经济领域中的渗透。在西方营销理念引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之后,关于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市场营销背后的风险应对及防范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又给出新的建议及要求,如捕捉市场营销过程中的法律节点,以法律节点作为市场营销风险防范着眼点和识别点等。
一、法律风险在市场营销中的体现
企业市场营销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因各类可估量和不可估量的因素,使企业蒙受损失,或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或亏损的一种因素。常态下,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风险主要包含产品风险、价格风险、商业秘密保护风险、合同风险。其中产品风险和价格风险主要是受到市场经济变化及消费者需求的影响而动态出现的,具有不可控性和突发性。商业秘密保护风险和合同风险,与企业市场营销的法律节点和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对风险的识别防范意识、能力等密切相关。合同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缺乏法律意识或合同管理机制不完善而出现的风险,在此类风险出现之后,相关的合同涉及人需要蒙受具体的经济损失。导致合同风险出现的原因包括四点:(1)未能准确理解当事人对合同意见的表述;(2)未能准确认识交易双方是否为适格主体;(3)未能正确认识合同形式有效性;(4)未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机制。商业秘密保护风险的出现主要是企业缺乏保护自身经营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导致商业秘密保护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中,除企业内部管理松懈外,还包括企业领导者或员工知法犯法,目光短浅。由上可得,相比较价格风险和产品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控性,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风险和合同风险,都可以作为企业市场营销中辨识企业风险和防范企业风险的法律节点。同样可以使用法律形式和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既得利益。
二、基于企业市场营销风险防范要求的法律防范策略
(一)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自上而下提升员工自律性
强化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企业对合同及商业信息保密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熟练掌控能力,并借此来逐步强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营销人员和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是保证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和有效制定和落实的基础。只有企业决策者和营销人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对企业的影响和重要性之后,才能以自律和他律来保障企业在面对市场营销风险时,能够应对自如,淡定自若,可借助法律法规来避免因法律风险而导致企业需要蒙受的经济损失。这也是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完善内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法律部门联动机制
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策略以及企业内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着手法律风险防范的工作基础。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责任空缺和内部责任重叠等问题,企业不合理的监管和决策草率,都有可能导致企业面对营销法律风险。因此,建议企业加大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内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使之与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融合起来,以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配合,将企业的营销法律风险防范转变成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和环节。因此,建议企业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义务与责任,建立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与法律事务部门联动的机制,确保企业或各部门一旦出现风险问题能及时处理和应对。
三、强化企业市场营销法律风险防范的辅助方式
首先,建议建立企业营销法律风险防范专业队伍。对于企业在合同和商业信息泄密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受损问题,其背后的实质在于企业,缺乏此两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尤其是懂得法律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建议企业招聘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成立独立的法律风险管理队伍,控制和预测企业营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为其提供应对策略。第二,从长远角度出发,着手于企业防范营销风险,就必须建议企业有针对性的提高营销能力。作为企业营销法律防范最为关键的一环,提升执行者依法营销的能力和依法获得保护权利的能力,使其做到不知法犯法,不违法犯法,知法懂法,严格按照法律的明文规定做事。对于当前法律尚未明确限定的部分,建议企业决策者按照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合同约束作为条件来获利。一旦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企业决策者需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及时处理并予以补救。
[参考文献]
[1]王海兵.关于企业市场营销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0):97.
[2]王晓东.国有电信企业营销法律风险防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预防腐败是要把具体防腐败工作向前推移,强调“以人为本”,从可能会引起腐败情况的行为开始实施预防。从廉政风险防控理论的观点出发,防范管理应该以年度为一个工作周期,在全年内再细分为“前期、中间段、后期”三个阶段重点预警、预防和考核修正。
(一)预警阶段 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全面准确地查找廉政风险点,具体主管部门应该从实际工作内容和性质出发,组织宣传并监督指导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从自身思想道德、工作职能、制度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认真细致地查找廉政风险点,以将最有可能出现腐败情况的环节及时上报。同时,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价标准,根据自查所确定的具体工作部门和内容,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前期预警、中期防控和后期考核修正的具体工作办法,实现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机制健全。预警阶段的具体工作对于学校廉政风险防控而言非常重要,它是将腐败火苗及时扑灭的关键。
(二)防控阶段 该阶段主要工作是认真准确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各项防范措施,根据预警阶段所查找到的各种风险点,细致分析并研究具体的解决方式,实现前期预警和后期处置顺畅连接,保证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全过程可靠运行。防控阶段要充分发挥廉政风险的防控和遏制作用,切实将各种和贪污受贿的现象制止住,让整个防控过程更加透明化。该阶段的具体工作方法是根据不同等级风险点,有区别开展的,要做到分级管理、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够保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能够高效运行。
(三)考核阶段 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质量考核。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一种科学理论,任何理论其最终的作用效果如何决定着该理论的先进性。在高校内部实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就要对该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考核,以确保其能够适应高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组成部分。此外,考核还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否落实的关键。学校应该按照不同部门的不同职能和具体工作内容,制定明确的考核日程表,强调部门内部自查过程,重视学校开展的阶段性检查和综合评估工作。学校成立专门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各个部门是否认真执行了自查工作,是否在自查工作中存在一些腐败情况;学校定期进行的阶段性检查和综合评估工作是否做到了高效透明,是否能够公平公正处理每一起腐败问题。考核一定是全过程的考核,一定是贯穿整个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是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
(四)修正阶段 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廉政风险防范的后期完善。学校各个部门汇总阶段性检查和综合评估考核结果,按照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制定纠正问题的具体办法方式,不断完善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体系,促进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可靠准确落实。修正必然是对问题的修正,出现问题的环节和个人,学校要按照具体制度进行严肃处理,情节重大的,要毫不留情并移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查处和惩罚。该阶段工作的重点就是不能够流于形式化,不能够只查不究。
二、高校廉政风险类别
(一)思想道德风险 廉政风险中最容易出现问题、风险最大的就是思想道德风险,这是近些年国家惩治问题中发现的最大廉政风险点。实际上,这些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这个风险点非常难以监控,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个人思想道德领域的变化大多是由于个人思想上的放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偏离了社会主义的规范,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畸形变化,导致职业道德规范全然抛在脑后,违犯国家法律、违反学校规定,、,给国家和学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制度机制风险 所谓制度机制风险主要是出现在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这类风险往往就是因为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制度建设不科学引起的,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学校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科学的具体表现有:部门工作制度和程序规定不够细化,在很多环节上没有明确标准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工作人员职权过大,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度机制风险是廉政风险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去完善体系建设。
(三)岗位职责风险 廉政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就是岗位职责风险,它是其他风险类型发生和出现的具体表现。岗位职责风险主要发生在具体部门职责范围内,由于具体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出现畸形,学校制度机制建设不完善而引起的不作为、乱作为、等腐败问题。在我国近些年学校腐败案件中,因岗位职责风险而引起的腐败案件不绝于耳,基本都是具体工作人员等事件。
(四)外部环境风险 高校廉政风险具体客观因素就是外部环境风险,学校虽是一方净土,也是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腐蚀的地方。学校主要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其日常工作生活中,在与社会人员接触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腐败气息的侵蚀,使得其思想道德上出现动摇,权力失控,行政行为失范,造成严重的廉政风险问题。
三、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原则
在高校中推行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主要是用来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摇篮中,重在预防,重在防范,从根本上杜绝各种腐败问题的出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制度来化解和降低廉政风险,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实现个人思想道德约束和社会不良风气隔绝。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既然称之为体系建设,那么就应该注重系统性。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一个有机的,高效的运行体系,只有其内部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廉政风险防范。不管是廉政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具体风险防范工作流程,还是相关监督机构主要职责和廉政风险部门人员配置等,都需要统筹规划,通力配合,任何单独执行的工作都无法实现系统整体完善和改革。
(二)协同性原则 高校廉政风险体系构建需要统筹规划,经过实际具体调查研究才能够达到可靠预测,科学高效处置。协同性原则强调的就是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强调部门之间的统一性。学校经过调研,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部门协调配合,按照学校具体规章制度处置各种腐败问题。系统内部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协同性直接关系着学校廉政风险体系是否能够高效运行,关系着高效廉政风险方法管理工作机制设计科学性。
(三)整合性原则 整合就是各种优势资源的汇总,是在实际工作中寻求解决方案的重要思维方式。整合性思维对于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的监测方法,能够给很多问题的处理带来更多新方法新思路。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构建涉及学校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非常全面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系统整合性效果主要通过制度的有效控制体现出来,强调整合统一是廉政系统预防腐败的关键,是创造优美校园环境的重点。
(四)“零容忍”原则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腐败问题都采取“零容忍”的政策,腐败是任何一个组织走向灭亡的主要诱因。学校作为国家发展和未来人才的重要培养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应该是一方净土,校园里出现的腐败事件将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本该纯净的心灵。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零容忍”原则,坚决遏制校园中出现的各种腐败事件,从预防做起,强调学校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廉政防范工作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中。
四、高校廉政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高校廉政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系统,它的构建需要由科学的防范机制作为前提,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整合学校各种有利资源,从每一个具体环节做起,从每一个具体的组成部门开始研究,重点分析体系的统一性、协调性。高校廉政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图1所示模式。
(一)信息获取机制构建 信息获取机制是廉政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廉政风险点查找和等级确定的前提。任何风险的控制都必须要保证能够获取准确信息,能够可靠分析风险点和确定风险等级。信息获取机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部途径获取信息。内部途径又可以细分为学校部门内部自查和部门之间互查两种。所谓自查就是说具体岗位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日常工作内容和自身工作特点来自我查找风险信息,学校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不同工作人员所存在的风险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内部自查是获取风险信息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自查主要查的是自身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工作作风上的问题,职业道德上的问题,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问题。所谓互查就是说不同部门之间相互进行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检查,通过互相纠正互相检查,来从根本上杜绝贪污问题的出现。部门间互查主要检查的是不同部门权力运行是否规范,权力使用是否正确,是否越界;另一种是外部途径获取信息。外部途径信息获取方法又可以细分为调查走访和网络监控。调查走访,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廉政风险监控部门对学校不同部门的每一个具体工作环节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调查访问,特别是学校一些容易出现廉政风险问题的部门,学校要重点监控重点调查。调查走访工作的实际开展方式有很多种,不过大多情况下是以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展开。但具体调查访谈的对象并不是唯一的,还需要对该群体所涉及到的其他方面其他部门进行全面调查,以获取更加完整更加可靠的信息资料。
(二)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风险预警就是对获取的廉政风险信息进行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认,并对出现的风险问题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各个部门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确定:根据所获取的廉政风险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科学的分析,确定风险点和风险等级。重点分析学校某些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门,如人事、财务、基建等,查找各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思想上出现的道德缺失以及外部环境对其自身的腐蚀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人员具体处理,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
廉政教育:学校要经常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高学校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区别不同教育类型,有针对性地去加大教育程度。学校主要领导干部要通过集中学习,充分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思想上树立高尚的事业观、金钱观、权力观等,长期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重点部门负责人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注意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性的提高,自觉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作斗争。
(三)监督控制机制构建 科学的监督控制机制必须包含权力运行分配机制、权力制约机制和诫勉谈话机制等。权力运行分配机制就是指学校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权力使用所需要遵循的运行流程,任何形式的权力都伴随着资源运作,权力腐败就是说掌握权力的人利用手中的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成为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种资源,它既属于物质有超乎于物质。当今社会更有价值的物质是信息,很多手握权力的人都把拥有的信息当作个人利益的新增长点。管理学校不同业务和不同部门负责人手中所掌握的资源有很大的区别和差异,权力在这些人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利益也有所不同,具体的运行分配过程需要有非常严格和细致的监控。完善权力制约制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限制这些手握权力资源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获取个人利益,它也是廉政风险监控机制中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之一。学校应该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党政一起抓的路线,组织学校纪律委员会协调部门自查和互查,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切实提高学校廉政风险防范的实效性。诫勉谈话机制是针对学校内部有腐败苗头但没有腐败行为的工作人员所制定的,通过诫勉谈话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其看到腐败的后果,正确全面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彻底查清出现问题的环节,重点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充分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修正处置机制构建 修正处置就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处置,对出现问题的个人和部门按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罚。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中的修正处置机制包括考核和处置两个方面。考核是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不同部门的风险点及其风险等级进行查找和确定。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性质分析,切不可主观臆断;同时又要注意对数量的分析,要确保考核数据的科学合理性。学校可以对各个部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并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力求全面科学。根据具体的考核结果来制定具体的处置制度,只有在确认腐败事实的前提下才能够执行处置制度。不同腐败行为和产生的不同后果,所执行的处置方式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一般的腐败问题采取公开批评的处置方式,情节较为严重的采取纪律处分的处置方式,触犯国家法律的一律交给国家相关部门执行法律制裁。不过任何的处罚都不是目的,学校构建廉政风险防范体系的出发点就在于防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任何的处罚都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腐败的危害,认识到腐败不仅仅是损害集体利益,自身利益、思想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参考文献:
[1]温勇、李军、包晓捷:《廉政风险防控视角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华章》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