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联网安全监管

物联网安全监管

时间:2023-06-08 10:57: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联网安全监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联网安全监管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商品溯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6921-03

中国是烟花爆竹产销大国,而烟花爆竹生产、流通、仓储与燃放都具有风险性。烟花爆竹禁放法规在十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诸多争议。近年来,随着恢复民俗传统的呼声日渐强烈,许多个城市相继对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实行有限的解禁,由此烟花爆竹的市场需求量也逐渐上升。一些地方忽视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造成惨痛损失。作为易燃易爆的一次性消费品,烟花爆竹在中国社会传统利益与公众利益中持久地博弈。而严密、科学地对其生产、运输、销售环节进行监管以及让民众购买到安全的烟花爆竹商品,则是此博弈中一种双赢举措,能有效地预防烟花爆竹安全事故,进一步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装置(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鉴别和传输,实现智能化的识别、跟踪定位、监控管理,把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业中,其涵盖了多个形式多样的应用领域,创造了不同产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机遇,日渐满足了人们对物与物互联、感知世界的需求。基于物联网的烟花爆竹流通安全监管系统的设计目标则是将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到一个系统中,用以规范烟花爆竹安全监督以及管理工作,加深安全监管部门对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监管程度,帮助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更全面掌握自己辖区内烟花爆竹产品安全生产及其流通变化情况,并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指导。

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烟花爆竹流通安全监管系统由“烟花爆竹信息管理终端应用软件”、“烟花爆竹流通数据中心”、“烟花爆竹流通信息追溯与信息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在烟花爆竹流通领域业务平台中,烟花爆竹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安全监管人员、烟花燃放企业等通过相应的物联网设备快速地进行商品自身以及流通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在烟花爆竹流通安全信息溯源与信息管理平台中,广大消费者用户、烟花爆竹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安全监管人员都可根据自身权限对烟花爆竹商品信息进行查询或管理(图1)。各个子系统相互协作,进一步对烟花爆竹流通环节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提高烟花爆竹产品仓储、流通的可控性与安全性,并实现面向广大消费市场的商品可追溯性,发挥出了系统的良好效能。

2 烟花爆竹信息管理终端应用软件的设计

烟花爆竹信息管理终端应用软件,是一系列使用于不同平台的软件系统总称,包含安监信息管理系统(普通计算机)、烟花爆竹企业管理系统(普通计算机)与数据采集系统(手持终端设备或安装于普通计算机上的条码扫描系统)。

2.1生产环节

烟花爆竹生产商通过信息管理终端应用软件,及时管理商品信息与相应的工厂监测信息,使用超高频RFID读写器将烟花爆竹商品的信息写入到与之对应的RFID标签中。

2.2 出库与入库环节

首先,烟花爆竹生产商或批发商通过PDA手持终端设备快速获取出库与入库的产品信息。信息管理软件根据数据采集设备所读取的烟花爆竹包装箱上的RFID电子标签中的追溯码访问中心服务器,查询出相应的烟花爆竹信息,并对烟花爆竹进行智能检测,主要检测烟花爆竹的生产商、流通过程各个环节的批发商信息、产品入库时间、产品安全期限等信息。符合出库条件的烟花爆竹产品,其出库信息(产品信息、出货商信息、进货商信息、出库地点、出库时间、出货现场照片或视频、运输车辆信息等)则实时传输到服务器中心数据库,成为流通环节的关键数据。不符合流通条件的烟花爆竹产品,则无法出库,并且将该产品信息实时发送到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中备案,便于重点排查。

第二,根据国家规定,从事烟花爆竹批发的企业和零售经营者的经营布点,应当经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在本监管系统中,审批通过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除了核发《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还可向批发商等发放标识其经营许可信息的IC卡,该IC卡具有唯一卡片序列号,无法复制,高度防伪。如此,经营者必须通过有效的IC卡才能进货,高效地验证进货商的合法性;

第三,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运输车辆必须携《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因此在运输车辆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标识并记录合法的运输车辆信息。在车辆进出口位置,通过超高频RFID读取器自动读取其RFID电子标签信息;在运输过程中,用GPS进行车辆位置监控。烟花爆竹的流通信息在这个环节,得到详细地搜集,安全监管部门对此可进行有效地监督,若原定的运输路线出现危险状况也可及时向运输车辆示警。

2.3 销售环节

零售商用户使用客户端信息管理软件,管理烟花爆竹产品进货以及零售信息。

2.4 安全监管环节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本监管系统实现网上事务管理。如企业申请的提交、附列资料登记、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核发证件、打印证件、维护《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焰火燃放许可证》等证件相应的电子信息,对下级用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进行相应的管理,解决纸质文档提交存在的送达不够及时、安全监管部门柜台受理压力大等问题;监管人员使用PDA手持设备登录客户端后,可通过读取烟花产品上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查询到产品的具体信息,从而对市场流通中的烟花产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实时上传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记录与共享;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向各个终端发送通知、警告等信息或者接收下级用户的紧急用户请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实现网上异地办公。

3 烟花爆竹流通安全溯源与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

安全监管环节:监管人员可根据系统中采集到的违规烟花爆竹产品信息进行重点监管,确保进行其得到合法处理,以免流入市场。

消费者查询环节:普通消费者用户可访问烟花爆竹流通安全溯源网站,根据一维交易码查询、验证烟花爆竹在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厂家、商品型号、种类、出厂日期、质量标准、批发商、销售商、各环节的现场照片或视频等),也可在销售点等提供RFID阅读器设备的地点,通过RFID信息对商品进行查询与更进一步的防伪性验证。消费者在平台中可以查阅记录在案相关的安全事件,提高安全消费的意识。

市场调查环节:烟花生产商,可通过该溯源平台查看各种统计分析数据,获取消费者分布及消费需求、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变化等信息,为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负责人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安全监管部门,则能通过大量、详细的数据,为做到更细致的安全监管部署工作提供帮助,促进烟花爆竹市场的安全消费。

4 系统用户分布

基于物联网的烟花爆竹流通安全监管系统除了普通消费者用户之外,还有一系列的系统用户和企业用户。

系统用户分布情况:安监总局用户、省安监局用户、地市安监局用户、县安监局用户。

企业用户分布情况:烟花爆竹生产商用户、批发商用户、零售商用户、烟花燃放企业用户。

5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烟花爆竹流通安全监管系统从易燃易爆物体监管信息化的视角出发,立足现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烟花爆竹流通过程监管中,实现及时全面的数据采集、远程数据通信、海量历史数据的存储以及产品流通数据分析的功能,但在一些具体性的细节中仍有待继续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建.物联网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陈延斌,袁磊,张明会.面向SCM的物联网动态服务及应用中间件技术[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33(1):43-47.

[3] 沈苏彬.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1-11.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 RFID WSN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081—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地沟油”,以及最近发生的“工业盐水酱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虽然我国的监管机构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但是仍无法杜绝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手段,该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物联网技术就已经应用于奥运的食品安全中去了。

2 物联网概述

2.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产业。

2.2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2005年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年度报告里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其中物联网是“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本和韩国也相继提出了“u—Japan”和“u—Korea”战略,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信息化战略。我国自2009年8月同志在无锡考察期间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于2012年2月14日正式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信息产业重要的新增长点,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物联网的特征和体系架构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1)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的结构非常复杂,其体系架构一般可分为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其中感知层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利用传感器、摄像头、RFID、二维码标签、实时定位技术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网络层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将来自于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卫星网、广电网等传输到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包括物流监控、智能交通、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慧农业、城市管理等。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其核心的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等。

3.1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它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对其信息进行标识、登记、存储和管理,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待识别的物品上;阅读器是用来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天线是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也可以内置在阅读器中。在实际工作中,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向阅读器发送自身编码等信息,阅读器采集信息并解码,然后将信息、数据传送至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3.2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WSN)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多个无线网络系统,它能够实时检测、感知和采集网络覆盖区域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无线网络传送给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物联网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传感器和电子标签来完成的。物联网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来感知整个物质世界的。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还包括智能技术、纳米技术、M2M技术、云计算、中间件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等,现在有些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需进一步的研究。

4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现在的物联网技术方兴未艾,正逐步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精细农业、城市规划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在食品安全领域,食品安全涉及很多环节,监管存在困难,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食品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和有效监管。

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在食品生产的源头为食品提供一个RFID标签,对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原料、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和跟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管,消费者也可以根据电子标签了解到所购食品的生产到销售等所有环节的动态信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根据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所记载的信息,追踪朔源,及时对产品进行召回,并找到生产、流通或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环节,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至2012年8月底前,无锡将利用物联网先建成运行肉类追溯管理系统,2013年12月之前,全面建成和运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体系。

5 结语

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将物联网技术引入食品安全领域,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最大限度的保障食品安全。目前,由于技术、成本等因素,物联网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还未得到广泛推广,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物联网技术将会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也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曾庆珠.物联网技术及应用[J].中国商贸,2011(3).

[2]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EB/OL].itu.int/internetofthings/,2010.

[3] 张晖.我国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标准体系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0).

[4] 胡一凡.RFID射频识别技术综述[J].计算机时代,2006(12).

第3篇

深刻把握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

农业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还处在边试验边示范的阶段,必须深刻把握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是人、机、物一体化特征。人、机、物是物联网的有机组成,其中人是核心,机是手段,物是对象。农业物联网更加注重人、机、物三位一体,只有做到人、机、物的优化配置和统筹协调,才能实现人、机、物一体化发展。

二是生命体数字化特征。农业物联网的作用对象大多是生命体。生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输是农业物联网的核心环节。只有从农业对象的生命机理角度出发,研究、模拟农业生命体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其生长、发育及其变化规律,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才能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

三是应用体系社会化特征。物联网是一个相互融合、动态开放的网络社会。农业物联网面对的信息空间、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更加纷繁复杂,不仅要关注技术本身,而且更要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生活等社会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农业物联网的社会化特征,着力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在感知农业、管理农业、服务农业、提升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发展路径“三全”化特征。农业系统是一个包含自然、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庞大复杂系统。只有坚持全要素、全过程和全系统的“三全”化发展路径,充分考虑全生育期、全产业链、全关联因素,才能推动农业物联网科学发展。

发展农业物联网必须树立五个理念

一是系统设计、突出重点的理念。无论是农业信息化,还是农业物联网都是一个系统,一定要织成一张大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政府引领、企业经营的理念。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支持引领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让企业有利可图。三是需求导向、实用高效的理念。农业物联网归根到底是“三农”的需求、生产的需求、发展的需求,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要讲究经济效益,企业、科研单位都应深入一线,了解农业发展新需求、新特点,不断开发实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四是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理念。农业物联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形成齐心协力、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五是重视安全,重在持续的理念。没有信息安全,农业物联网就不可能发展壮大。必须强化信息安全监管,做到安全可靠。

同时,一定要做到遵循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毫不松懈地推进农业物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物联网可在五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一是在农业资源的精细监测和调度方面,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极为精细的农业资源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实现科学决策。二是在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方面,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三是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科学管理。四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五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有效提高农产品仓储货运效率。

各方协力推动农业物联网成为“三农”的新力量

农业物联网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希望各方力量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在攻坚克难中创新发展,推动农业物联网成为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力量。

第4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监督;监管

1 探索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新思路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涉及行政执法、技术支撑等多个方面,往往需要几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从机制上真正形成合力,使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1 力量薄弱,监管难到位。宁夏地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下辖23个市、县(区)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截至2012年底,宁夏在用特种设备4.4万余台套,设备数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另外,还有40余万只气瓶,特种设备从业人员近6万人。其中,银川市辖区设备数量占了全区总数量的40%以上。设备数量和作业人员数量使我区特种设备监管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而从事特种设备监察的人员只有140余人,并且,多数为兼职人员,检查力量与设备增长量不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宁夏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宁夏打造成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政府的示范区。宁夏经济步伐的日益加快,重大危险源的不断增加,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技术含量高,监管难度大。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技术参数、技术条件不同,监管的技术、要求也不同,由于特种设备种类、型号规格的不同,对监管对象技术特性各有侧重,设备技术含量越高,需要调动的力量、手段就越多,监管的难度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加大。

1.3 各自为阵,监管难彻底。由于职能分工不同,政府各组成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步调不一致,“一岗双责”得不到真正落实,未能做到齐抓共管,监管无法深入彻底。

以上因素的困扰,迫切需要将分散的力量整合,建立以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盘棋的思路。十分有必要建立以安全监察为手段、技术力量为支撑、联合执法为基础的工作新机制,用以克服监管人员少、力量弱、信息不畅等困难,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监管一体化的新格局。

2 创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新机制

2.1 规范制度。制定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机制正常运行的多项配套设施,建议政府实施“一岗双责”,协调相关部门,明确职责,理顺职能,以制度巩固新机制,形成以外促内、内外结合的工作气氛,全方位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监管格局,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联合执法。在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时。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实行联合检查,做到统一部署,集中行动,分工协作。对举报、发现的重大违法行为、突发事件,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联动,形成合力,凸显整体作战优势,提高监管效率。

2.3 信息共享。联合各相关单位,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入手,做好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使信息传递共享成为联动的纽带。下级向上级定期汇报工作成为一种制度,各市质监局坚持定期向自治区质监局汇报工作情况,传递特种设备监察信息。

2.4 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解决监管人手不足的矛盾。尤其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黑匣子”监控重点场所、重要时段、重点场所的特种设备使用、维保等情况,能够解决监管人员不足、技术力量欠缺等问题。

2.5 协调互助。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死角、盲点等重大问题,由宁夏质监局主动牵头抓协调,督查查找各市县监管存在的盲点和因技术知识不足带来的监管缺失。

3 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

3.1 监管触角要延伸。通过全区特种设备一盘棋的战略构想,整合监管力量,是效率成倍增加。

3.2 加大执法力度。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机制保障有效,打击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手段更全面、更有力、更有针对性。

3.3 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消除。通过整合力量,多部门联合执法,对特种设备本质安全和设备安装维修加强监察、检验,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牢牢把住特种设备安全关。

3.4 培养和锻炼队伍。以联动为平台,熟悉和掌握相关部门的职能和业务,在综合监管中提升能力,全面实施公众安全教育工程,大力开展“演一场戏、赠一本书、讲一堂课、设一个站、办一个班”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

3.5 安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这一中心工作,努力作到“八点”:(1)谋划工作要深;(2)研究工作要准;(3)推动工作要实;(4)检查工作要细;(5)发现问题要严;(6)发生问题要很;(7)工作反应要快;(8)带好队伍要硬。

3.6 在特种设备审批改革中采取三项主要措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生产

一是抓落实、重协调,积极据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行政审批职责体系。

二是抓创新、严执法、努力实现四个转变:(1)在工作格局上由“重审批、轻监管、少处罚”向“先审批、严监管、重处罚”转变;(2)在工作体制上由“被动应付”向“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转变;(3)在工作重心由“理后处罚”向“事前监管”转变;(4)在工作协调上由“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纵横合力”转变。

三是抓服务提效率,努力打造部门形象。紧紧围绕“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好“单位形象、对外窗口、部门纽带”的服务作用,以开放、透明的办公形式,快捷高效的工作节奏,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热忱真诚地为企业服务,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生产服务环境。

3.7 扎实开展安全督查检查,安全大检查要采取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工作方式进行全面检查,安全大检查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重点核实、比例抽查、逐级上报的原则,由企业填写调查表,安监部门、质监部门负责按2%-10%比例进行抽查复查,逐步建立数据库,逐步逐年更新。以此建立特种设备企业监管监察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系统。进一步提高我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3.8 发挥好聘用的安全生产专家对安全监管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解决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对安全生产专家进行动态化管理,专家使用要采取电脑随机选取,杜绝人情专家和专家相对固定的现象。

4 结束语

创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是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鸿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M].工业出版社,2009.

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自动化产品、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52-01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下,IT界同样再次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的时候,此刻急需一剂猛药来刺激正在低谷中的IT行业,于是作为互联网的衍生物的物联网的便在这个时刻出场了。当然,作为特殊安全设备的电梯行业同样也急需着一种新的技术和概念来刺激和革新传统的应用,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挖掘深层次的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节能的产品。

一、什么是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电梯技术

物联网就是在原有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固定的物件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连接成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达到互联互动的效果。

物联网电梯是指电梯运用物联网技术从而达到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怎么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会是电梯物联网的核心关键,也将会是未来10年或20年里面电梯行业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从而得到挖掘更深的细分市场的目的。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电梯物联网平台的研发也日益成熟。新时代、三菱、日立等电梯生产企业都推出了各自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方案,在物联网电梯应用系统方案中,主要实现的是电梯前端信息采集与上报,反馈至控制平台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调整,尤其体现在电梯安全管理方面以及智能调配方面,这大大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

根据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稿,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此前,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物联网将进入实质发展阶段。2012年5月召开的中国物联网核心网络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会指出,我国物联网核心网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已经完成,网络建设工作将于2012年一季度全面展开,2013年底完成成网工作。

二、电梯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应用

目前,电梯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有:电梯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对于电梯故障或事故的报警和疏导;对于发生事故的楼层的人流进行统计合理安排人员的分流;通过远程操作的形式对于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实现电梯的预先自动停靠,减少了人员的等待时间。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的高密度写字楼内,电梯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梯负荷过重、乘客过多的现象发生。同时,物联网技术在电梯上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现场总线、无线通讯等新的技术在电梯上的应用。

(1)物联网技术在电梯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电梯设备安全关系到了千家万户的日常正常生活。在过去,由于技术手段上的缺失,对于电梯设备的监管明显不足。虽然每年质量监管部门对于电梯的使用都会进行检查,但检验的结果只能表明电梯的当时使用情况,并不能有效地保证电梯整个运行状况。从实际来看,电梯坠落或关人的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梯设备监控方面的应用,大大保证了电梯设备的良好运行,不仅可以对于故障做出警告处理而且能够实现预警处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一般将物联网应用于电梯设备监控,主要是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和安全的监管平台。北京市质监局于2011年11月21日,北京市将启动“电梯物联网试点工程”,在电梯中安装物联网系统,使电梯突发故障造成的困人时间缩到最短,最大限度地防范电梯事故的发生。同时,全国的很多城市也积极开展了电梯物联网工程。

(2)物联网技术在人员安全方面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多可以做到实时响应。只要电梯发生困人事件,系统会立即启动分级响应救援机制,电梯维保人员将在第一时间收到电梯故障消息。如果维保人员在半小时内没有处置,电梯维修的主管、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属地质监局的电梯运行监控室将依次收到报警短消息。若事故依然未得到有效处理,物联网将以时间为依据自动向上一级主管部门传输数据进行报警。

从用户角度来看,当你下班回家,踏入电梯那刻开始,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物联网的应用,电梯会自动向你问好“某某先生/女士你好好”,无需按键,通过人脸识别电梯会自动把你载入你住的那一层,在运行过程中,电梯会温馨的播报小区的通知和公告,提醒你是否要交水电费了,电梯人多的时候,如果您觉得烦,通过语音识别系统,直接告知关闭,如果你有邮件在邮箱忘记拿了,通过物联网技术,电梯会提醒:“某某,别忘了拿快件。”让用户感受到更舒适和温馨。

从电梯厂家来看,在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电梯里面,可以将所有的已出售的电梯建立网络监控平台,24小时对电梯的运转状态进行智能监控。如遇到电梯故障,或有人被困时,电梯应急系统将按照分级响应发出预警,并记录现场语音和视频信息。第一时间便会锁定电梯位置,以及故障状态和等级,从而通知最近的待命维保人员第一时间处理现场,实施救援。通过记录的一些现场信息和录像录音资料,能够对故障现场有个回忆,从而对事故分析有很好的依据,因此,首先对企业形象和品牌有很好提高作用,对用户来说更是提高了服务质量。

总结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主要源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产业以及技术的拓展,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市场的需求。只有当物联网技术真正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才能从原有的专业化行业市场向更广阔的的市场空间转化,全方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一种让用户和商家都受益的技术,自然而然的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一切都预示着电梯物联网的春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王晟.未来全市电梯装“黑匣子[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0510(007)

第6篇

关键词: 物联网 农业 信息化 农产品安全

所谓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又被称之为传感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即“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其体系架构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作为新科技的代表被运用于包括农业在内的许多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确保动物食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物联网农产品安全溯源是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由于动物食品的生产加工链条逐渐增长,环节逐渐增多,消费者很难从食品链的最终环节了解食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使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农产品轻易追溯至其源头。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和价格稳定可以算是关乎民生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因此,各级政府都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食品安全溯源对于人民的健康安全及全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极大作用,它能够对食品安全的供应链进行全程控制,随时确定产品和原料的来源,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之时可以直接追溯到源头,找到问题并进行治理和补救,降低损失,简化问题程序,降低处理难度,并为受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企业和个人树立信心。

1.系统概述

我国畜牧产品虽然多种多样,但生猪作为我国极其重要的畜牧产品之一、我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的最主要来源,在我国畜牧业中依旧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013年,我国猪肉产量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看来,生猪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价格稳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生猪注水肉、瘦肉精事件络绎不绝,给我国的生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必须加强对食物安全的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了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各种食品尤其是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链条很长,消费者想要了解食品的来源非常困难。食品安全溯源系统能够帮助人们在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追溯至单一环节,找到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简单来说,本系统能够对生猪从出生到屠宰整个饲育过程进行统一的监控,对其饲养管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饲料使用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生猪肉的新鲜和营养健康。每一只生猪乃至于每一份生猪肉在进入消费市场后,消费者都能从其携带的唯一识别码上对饲育过程和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查询。

2.系统设计

生猪肉安全追溯系统主要由养殖场系统、屠宰场系统和销售系统三个部分构成。通过网络进行各部分之间的数据连接和传输。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自动化跟踪和追溯生猪肉信息提供了平台,在给人们提供了安全保障、保证了信息追溯有效性的同时有助于实现库存的科学管理、物流的优化配置。在对生猪进行饲育和加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为其制定唯一的电子标签,并且通过阅读器对生猪信息进行采集,在将信息传入中央服务器的同时也将其标注在产品包装上以供消费者登录服务器进行信息查询,起到食品溯源的作用。

生猪肉安全溯源系统结合我国《食品安全法》和我国商务部财政部对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将高新技术逐渐引入传统行业中,通过政府、企业的统筹规划管理,对生猪肉的供应链流程实现最大限度地优化,最终达到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目的。目前主要引入的物联网技术设备主要包括电子标签、溯源电子秤、身份识别卡等。

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结合身份识别卡实时有效地对生猪产品从饲养到流入消费者餐桌之间的一系列环节进行监督记录,并将所得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GRPS等网络技术传送至中心数据库。通过猪只上携带的RFID电子标签或者二维码标签等赋予生猪肉完整有效的身份证明,保障消费者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保证所有个体产品都拥有自上而下的完整追溯记录,为政府提供监管和预警依据。

基于物联网的生猪肉安全溯源系统的逻辑结构分为网络、智能处理、业务应用、窗口展示四层。网络层包括以RFID为主的感知设备、接入设备等,集成了多种网络技术协议,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感知、采样、传输。智能处理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分析、计算、备份、挖掘和大规模的存储。业务应用层负责供应链管理,将猪肉产品的饲养、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尽数囊括。窗口展示层为食品监管提供统一的平台,以互联网、电话、短信等形式为公众和政府提供食品查询和监督的手段。

3.系统设施及功能模块

3.1信息的感知和采集

生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项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的感知和采集技术。

在养殖环节,一般在仔猪阶段就会在耳上佩戴RFID标签,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包括基因、饲料、防疫、用药在内的各种信息进行储存和监督,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等形式上传至管理数据库,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

屠宰环节,首先通过物联网和服务器将可出栏的生猪分配至地理位置最合适的厂区,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在生猪运达厂区后检疫员必须对动物检疫证、免疫卡、消毒证等进行统一的检查,确定猪只肉质安全后才可将其送入待宰圈。猪肉出厂时要在猪肉上绑定经过消毒的电子标签,保证每片猪备唯一的识别码。使用手持设备、射频通道门等对猪肉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将猪肉供需的上下游绑定,作用是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溯源服务的同时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

批发环节,批发市场在收入猪肉前必须对其进行含水量、瘦肉精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在确认合格后可批准其进入市场。市场上购入猪肉的超市卖场、农贸产品经营户、团体单位等在购买猪肉的同时将获取生猪肉产品的溯源标签。且在购买时需要提供合法的经营户身份卡和交易凭证。

零售环节,猪肉主要在农贸市场、超市、肉店销售,工作人员对猪肉上绑定的标签进行读取,使其携带的信息与政府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对接。并且在出售猪肉打印的小票上标注货物信息,便于消费者方便快捷地查询。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可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形式查询猪肉产品识别码,由此实现猪肉由下到上的溯源过程。

3.2溯源数据的分析处理

为了实现对溯源数据的实时有效处理,本系统要求在省级建立起统一的数据监管平台和处理中心。溯源数据在传至数据中心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分析整理。并通过各种协议和接口与上游的全国生猪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下游的县市级生猪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连接。

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等不同主体可根据其不同的权限登入信息管理平台,对生猪肉的价格、质量、产地等信息进行查询和监督。除此之外,通过数据分析还可对生猪价格波动进行预警,使政府及时有效地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缓解市场猪肉价格波动。

3.3溯源数据的政府监管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政府必须联合市场管理单位、加工企业、团体采购单位等对生猪肉的溯源信息进行严格的联合监管。重视产地检疫工作,严格出具检疫证明,建立统一的动物疫病监控体系。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争取做到定点定时定量进行屠宰。无电子标签、无法追溯信息的生猪肉不允许进入市场。严查注水猪肉、病死猪肉,确保县城以上所有市场、超市、餐饮企业、食堂等使用的猪备完整的信息溯源标识。完善对市场食品卫生的巡查工作,杜绝非法屠杀、加工的猪肉流入市场,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工商管理人员需要配备手持RFID仪器,不定期前往市场对猪肉进行检查。

食品安全溯源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全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是食品安全生产、销售供应链全程控制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动物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标准不统一、成本偏高、信息链容易出现问题、仪器化程度不够等。我国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全流程、精细化、多部门食品安全溯源和多部门协同监管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要使物联网在农产品安全溯源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农民、企业、科研单位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嵘,刘川江.放心肉成都模式RFID解决方案[M].成都博宇科技有限公司向商务部汇报材料,2010,(6).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电梯;安全监控;示范工程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重要垂直运输工具的电梯已经广泛应用于住宅楼、办公楼、商场、地铁等场所,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因此也和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不仅希望电梯能够提供舒适、便捷的享受,更要求它能给予人们安全、可靠的保证。但是电梯事故时有发生,不断触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伤者的痛、死者的血警示着人们和社会,迫切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电梯安全,关心生命健康,切实让我们的城市更和谐、更安全。

目前,上海拥有在役电梯总量已达14万余台,成为世界上电梯最多的城市。浦东新区现有在役电梯3.8万余台, 2007—2011年110联动接警统计,电梯故障困人报警就高达1219次。由于电梯涉及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民生,任何电梯故障引起的事故,公众和新闻媒体都会高度关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会高度重视。韩正市长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明确了:“强化高层电梯运行”作为深入推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的45项重点工作之一,并指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国家质监总局和上海市质监局历来都将电梯的安全监管技术与应用研究列入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主题研究之一。同时,国家质监总局领导也明确要求“积极探索现场监管方式的改革创新,强化现场安全监察。在工作环节上,要突出抓好动态监管,定期检验;在工作手段上,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政务,加快建设安全监察信息网络,对特种设备安全状态实现动态跟踪监督”。特别是《市质监局2012—2013年科技项目立项指南》将特种设备领域电梯、起重机械在线监测、故障报警、诊断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列入其中。

因此,如何对电梯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时处置电梯突发事件,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已成为各级特种设备监察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很多电梯事故案例表明,电梯一旦发生故障,有关方面若能第一时间获得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将能真正做到快速预警与高速处置一体化,将能大大提高电梯事故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电梯伤亡事故率。

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对电梯设备施行预警应急管理,从宏观上进行系统改造、更新已势在必行;美国、德国、日本在此领域与我国同步,各有长短。从国内技术条件、研发力量来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不受网内设备数量级限制、地域限制,完全有能力研制更高、更新、符合管理模式的系统控件。我国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管理体系,超越国外同类项目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管理新模式。从当前对电梯设备进行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符合多重管理需求的系统方案来满足我国庞大的电梯市场。电梯突发事件预警应急管理及相关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制定。

已有的远程监控产品部分是有线状态,其最大的局限性是:网内设备受数量级限制(目前最多理论上可运行200多台)、受小区地域限制,附加设备和破路敷设管线费用昂贵,对电梯本身系统要求也高。部分的无线产品其总体架构设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有些仅起到类似“黑匣子”功能;有些仅能服务于某一品牌的电梯,无法解决适用宽泛的接口问题;有些仅局限于产品的单一功能上,未能从宏观管理角度及技术经济发展趋势出发, 无法应对电梯突发事件引发的安全救援保障等一系列系统难题。

我们应从大都市大市场和普及应用电梯预警与应急管理综合保障管理角度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基于物联网技术电梯安全监控示范工程应用研究”,提出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公共安全的需求。

本示范工程的实施可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减少电梯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降低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2、电梯物联网系统的工程实施方便,无须敷设管道,节约了因敷设管线而增加的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3、可有效降低政府部门在电梯使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和人力投入等行政成本,落实使用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的主体责任。

对电梯使用单位:在关人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得到报警,缩短故障响应时间和处理时间,保障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实时掌握电梯运行状态、历史故障、维保记录,提升电梯管理效率。

对电梯维保单位:实现维保工作过程管理,提供管理手段。提升服务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对电梯监管部门:实现电梯信息化管理,提供全局管理统一管理方案。提升对电梯的监管手段和监管力度,缩短故障响应时间,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电梯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特别是本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和推广应用,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可有效促进公共安全的改进和强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安全可靠的公共环境;另一方面可有效地消除电梯伤害事故给公众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分析比较目前现有的电梯监控终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拟采用满足无线物联网的电梯安全监控终端来进行电梯主要故障的安全监测和数据传输;研究电梯主要部件的故障模式与表征,确定与安全相关的重点故障并进行安全监控,将电梯监控终端与物联网络进行技术集成,研发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监控数据的传输、存储、查询、统计分析与生成报表功能,从而实现基于电梯物联网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分级应急响应。

本示范工程的技术指标:

①监控终端工作电压范围:9-36v

②监控终端工作温度范围:0-50℃

③监控终端备用电源持续时间: 1.2h(6v)

④电梯物联网数据传输速度:115200bit/s

⑤数据接口兼容RS232、RS485、RS422、CAN总线等

⑥短信报警同时群发16条

⑦语音报警信息:双向通讯

⑧电梯物联网系统容量:10万台。

图1是本示范工程的工作原理图

当电梯发生冲顶、沉底、停电、关人、停机、卡门、坠落等严重故障时,物联终端将采集到传感器的数据。物联终端系统马上做出反应,自动播放安抚音,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同时通过无线网络(比如CDMA GPRS)传输到互联网上。再由互联网传输到电梯运行管理平台(终端状态监控)。管理平台也马上做出反应 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实现手机报警。也能 让使用单位 维保单位 监察部门从互联网上得到报警信息。

我们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电梯安全监控示范工程应用研究》,旨在创新一种电梯安全管理模式和技术管理手段,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电梯安全运行状况施行实时动态跟踪监控,提高安全服务效率,加强电梯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政府强化电梯安全监管和确保城市公共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年12期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电梯安全,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U22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是一种非常繁忙垂直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介绍了运用物联网技术于电梯安全监控,从而全面提高电梯安全性,提高电梯运行管理效率。

二、物联网技术的电梯安全监控系统现状

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对电梯设备实行预警应急管理,从宏观上进行系统改造、更新已势在必行;美国、德国、日本在此领域与我国同步,各有长短。从国内技术条件、研发力量来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不受网内设备数量级限制、地域限制,完全有能力研制更高、更新、符合管理模式的系统控件。我国必须加快建设和完善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管理体系,超越国外同类项目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管理新模式。从当前对电梯设备进行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符合多重管理需求的系统方案来满足我国庞大的电梯市场。电梯突发事件预警应急管理及相关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制定。

已有的远程监控产品部分是有线状态,其最大的局限性是:网内设备受数量级限制(目前最多理论上可运行200多台)、受小区地域限制,附加设备和破路敷设管线费用昂贵,对电梯本身系统要求也高。部分的无线产品其总体架构设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有些仅起到类似“黑匣子”功能;有些仅能服务于某一品牌的电梯,无法解决适用宽泛的接口问题;有些仅局限于产品的单一功能上,未能从宏观管理角度及技术经济发展趋势出发, 无法应对电梯突发事件引发的安全救援保障等一系列系统难题。

因此,如何对电梯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时处置电梯突发事件,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已成为各级特种设备监察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很多电梯事故案例表明,电梯一旦发生故障,有关方面若能第一时间获得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将能真正做到快速预警与高速处置一体化,将能大大提高电梯事故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电梯伤亡事故率。

三、物联网在电梯行业的应用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架构。电梯物联网系统主要由电梯数据采集器、视频监控,3G无线移动网、互联网、GSM短信、电话等双向远程通信,平台管理软件组成。每部电梯采集的电梯故障报警、状态信号通过3G无线互联网或GSM短信实现远程传输。

目前电梯物联网平台通用基础功能主要包括远程监测、自动报警、远程控制、诊断和维护、系统连动、数据挖掘、报表与决策支持与节能分析等。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政府质监部门、行业协会和电梯企业提供一个高效率的、统一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真正实现政府、协会、企业、物业、电梯、人员、手机和门禁等终端设备等全面互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保障乘客安全。

随着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城市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电梯物联网试点划项目的推进,全国各地电梯安全监控及监管物联网项目纷纷上马。国内各大电梯厂商、配件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如上海新时达、沈阳蓝光、无锡中科等也加紧了电梯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市场推广。2012年5月“电梯物联网” 产品亮相广州电梯博览会,标志着“电梯物联网”产品开始迈向市场。

我们应从大都市大市场和普及应用电梯预警与应急管理综合保障管理角度出发,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基于物联网技术电梯安全监控示范工程应用研究”,提出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公共安全的需求。

物联网技术电梯安全监控的实施可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 减少电梯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降低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2) 电梯物联网系统的工程实施方便,无须敷设管道,节约了因敷设管线而增加的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3) 可有效降低政府部门在电梯使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和人力投入等行政成本,落实使用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的主体责任。

对电梯使用单位:在关人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得到报警,缩短故障响应时间和处理时间,保障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实时掌握电梯运行状态、历史故障、维保记录,提升电梯管理效率。

对电梯维保单位:实现维保工作过程管理,提供管理手段。提升服务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对电梯监管部门:实现电梯信息化管理,提供全局管理统一管理方案。提升对电梯的监管手段和监管力度,缩短故障响应时间,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电梯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当电梯发生冲顶、沉底、停电、关人、停机、卡门、坠落等严重故障时,物联终端将采集到传感器的数据。物联终端系统马上做出反应,自动播放安抚音,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同时通过无线网络(比如CDMA GPRS)传输到互联网上。再由互联网传输到电梯运行管理平台(终端状态监控)。管理平台也马上做出反应 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实现手机报警。也能 让使用单位 维保单位 监察部门从互联网上得到报警信息。

我们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电梯安全监控示范工程应用研究》,旨在创新一种电梯安全管理模式和技术管理手段,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电梯安全运行状况施行实时动态跟踪监控,提高安全服务效率,加强电梯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政府强化电梯安全监管和确保城市公共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电梯物联网发展趋势

1.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驱动

物联网正在一步步走向理智,但在物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真正推动电梯物联网商用的仍然是各级政府的采购。大多数电梯企业积极参与电梯物联网计划,主要缘于政府资金的支持,这是基于当前物联网整体环境尚不成熟的市场状况中的一种发展方式,但随着公众对物联网需求的增加,未来电梯物联网的建设不可能依赖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和政府的补贴来进行推广,而是要通过完全的市场行为,让电梯物业用户和使用人花费能承受的费用,获得更多的收益。加速电梯物联网深层次技术和高附加值利益的探索,由政府主导过渡到市场驱动,将成为电梯物联网产业的关键点。

2.品牌间开放端口协议,建立标准统一的服务平台

物联网标准被认为是阻碍物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一个电梯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崛起的过程中,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必然都有争夺主导者地位的机会。而决定主导地位的,不是一时的用户规模,甚至也不是高精尖的技术,而是标准统一的电梯物联平台。没有国家及行业标准,很多电梯生产企业和物联网企业的小型应用系统都是自成一体,采用私有通信协议,导致不同厂家系统和方案无法互通,不易扩展。未来电梯物联网发展要求各电梯生产企业开放端口协议,构建标准统一的服务平台,开发更多更开放的平台功能。

3.建立行业规范,进行资源整合

这是电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比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更为重要。如果说关键的技术是“点”的问题,而规范和整合则是“面”的问题。建立“电梯物联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对电梯行业进行规范和资源整合,以达到最大程度上利用资源。

五、结束语

目前政府主导下的电梯物联网试点工程,为政府和质量监管部门提供了可行的监管方案,建立标准统一的服务平台,制定行业规范,实现资源共享是未来电梯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所以,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电梯安全监控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丽丽,赵鑫. 物联网技术概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3):206.

第9篇

猪吃了什么?生过什么病?屠宰检疫是否合规?这些在以前很难追踪的信息,如今只要扫描一下检疫证上的二维码,就能轻松获得。这得益于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上海,8个市境道口都建立了供沪动物及动物制品检疫监督信息管理系统,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实现疫情实时分析和预警、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有效防止了输入性疫病的发生。

在光明米业10多万亩的水稻种植基地,农民无需下地就能了解稻田的土壤温湿度、酸碱度等情况,哪里需要灌溉,点几下鼠标就能实现。不仅如此,在这片物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内,水稻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已经实现了全程智能化管理,解放了劳动力,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相关负责人介绍,应用物联网技术后,平均每亩可增加效益60元,其中减少生产管理成本30元,降低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15元,产值提高了15元。10万亩水稻生产物联网综合应用示范,每年可增加效益600万元。

从物联网获利的不只有种稻农民,还有水产养殖户。有了物联网设备,水质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监测,增氧可以依靠智能增氧机,甚至投饵都实现了智能化,养殖户们再不用冒着高温下塘劳动。目前,上海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已经实现了水产养殖便携式精准管理,减少了人力成本,还降低了养殖的意外风险。

物联网的应用也让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更安全。上海市200多家蔬菜标准园的6万多亩蔬菜种植基地内,蔬菜已经有了“身份”。每一包蔬菜的采收、施肥、用药、灌溉、农药检测等信息都被记录在电子标签中,消费者只需要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到蔬菜生产的所有信息。如此透明的信息公开让生产者更有压力,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更便捷,也让百姓餐桌上的蔬菜更安全。

据了解,上海目前已建设了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10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企业和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智慧农业”的示范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上海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继续坚持以农产品安全监管为重点应用领域开展示范,力争到2015年,形成区域试验工程国内领先的农业物联网。”

第10篇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逐渐成为与土地、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日益对经济运行、社会生产生活和国家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是指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所构成的数据集合,必须通过特殊化处理分析,才能形成有规律、可预测的信息服务能力。具有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等特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企业或者其他机构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海量、无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数据的规律,发现数据的价值,为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执法检查、事故调查和决策分析等业务提供支持,安全生产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

安全生产大数据特征

安全生产大数据是大数据的子集,是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业务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海量数据。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的分析,发现潜在隐患、评估安全风险、寻找事故规律、追溯事故原因,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

安全生产大数据除了具有大数据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以下3项特征。

数据分散

安全生产大数据主要存储在生产经营单位、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技术服务机构(从事安全评价、文化宣传、教育培训、检测检验、产品研发等工作的机构)、社会公众(如网站、论坛、社交网络、互联网),这些数据融合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数据边界模糊

安全生产涉及众多行业领域,面广复杂,如何界定安全生产数据较为困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工艺技术和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安全生产数据定义模糊,尤其是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时,安全生产数据采集就更加困难。

数据效用时间短

企业安全生产监测、视频图像等数据效用时间短,比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演化规律不清,瞬时突发,瓦斯突出、矿震、矿压监测数据效用时间很短。相比于金融、社交、物流、零售等大数据,安全生产大数据价值密度更低,比如在低瓦斯矿井下,瓦斯监测数据长期不变。

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案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应用,组织研发团队开展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研发与试用工作。采用了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MapReduce计算框架、HDFS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系统、图计算、语义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智能识别、毫秒级索引查询分析和实时处理等技术,初步建设了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开发了集地图导航与图表相结合,静态、动态监测预警与多维度关联相结合的事故钻取分析、事故发生规律与致因挖掘、事故预测预判和风险防控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系统,具有事故统计分析、隐患分析、远程执法巡查、态势分析、安全研判、舆情热点分析和决策服务等功能。

下面,简单介绍安全生产大数据的两个应用案例。

安全生产互联网舆情分析

安全生产舆情具有负向性、突发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主观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这些舆情信息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大数据给舆情监测和分析方式带来了变革。

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定期从互联网上采集安全生产舆情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分类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舆情大数据。可以使用智能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舆情趋势、等级、影响程度上进行分析,实现对安全生产舆情的监测分析、判断安全生产工作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确定舆情的等级和影响程度。

安全生产事故规律分析

首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事故原因,挖掘事故规律。例如,通过地域性分析,发现山西、湖南、重庆为煤矿事故多发地区,黑龙江发生重大事故起数较多,据此,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通过事故统计分析,可知顶板、瓦斯、运输为煤矿事故的主要类别,因此要求煤矿加强对这些事故类型的预防;对灾害伤亡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伤亡模型,伤亡人数逐渐减少,表明安全生产形势趋向好转。

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进行安全生产态势预测,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的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信息化还很落后,成功的大数据应用案例还很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数据采集机制和手段不健全,有些安全生产数据难以采集或者采集的稻莶蛔既贰⒉煌暾。安全生产数据不规范,融合难,质量差。

二是企业由于信息安全、商业秘密保护等多种原因,不愿意开放共享自身的安全生产数据。

三是适用于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的算法、模型研究不深入、不成熟,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价值点还没有全部发掘,业务需要进一步研究。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是一个渐进的持续过程,需要不断开发完善。

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方向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通过人工方式很难完全排查企业存在的隐患,特别是对于有隐蔽性的隐患,需要排查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这种方式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很难界定安全与危险状态,隐患排查效果差。应用大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隐患,提高企业隐患排查能力。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分析55万起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出了著名的“1∶29∶300安全法则”。这个法则告诉人们,每一起重伤或死亡事故,背后必定发生了300件无伤害事件,也就是潜在的隐患,这些无伤害事件往往被人们忽略了。

采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物、环境的监测信息和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大数据。利用图像识别、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数学等算法,建立隐患诊断大数据模型,通过对多个数据参数分析比对,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缺陷,从而界定是否构成隐患。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独立打分的方法可以评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但是,这种方法主观性强,而且多是使用静态数据评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应用大数据可以动态评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首先,构建企业安全生产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指数,采集企业各类安全生产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根据算法计算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指数。融合区域、行业或者全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建立区域性安全生产风险指数。安全生产风险指数可以用红、橙、黄、绿、蓝等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上可视化展示。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突出预防为主,强化信息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管理的支撑保障,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源头治理能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事故调查

大数据用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也是一个主要方向。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记录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台账、隐患排查信息、监测监控信息、执法检查等信息。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可以φ庑┦据进行取证,从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认定事故责任。2010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发生死亡29人的矿难,由于该煤矿的监管记录保存完整,每条记录都包括检查的时间、结果、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理的意见、罚款金额、已缴纳的金额、煤矿是否申诉等数据项。逾千条的监管记录为事故追责提供了重要证据,最终事故认定矿山安全与健康局无监管失职,煤矿所属公司承担主要责任。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应用大数据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是“智慧安监”的发展方向,应用点包括:

1.大数据应用于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业务

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收到某个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或换发)业务,分析企业安全管理、风险、事故、信用、标准化、隐患排查等数据,依法判断是否批准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申请。

2.大数据应用于日常安全监管监察业务

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在日常监管监察工作中,通过分析企业安全管理、风险、事故、执法、信用等数据,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监察,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效能。

3.大数据应用于安全生产执法

第11篇

自2008年起,国家测绘局在全国开展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历时一年半,现在已经结束。整顿期间,有关部门对于存在问题的网站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947份,整改网站1031个,关闭网站221个,通报违法违规案件96件。可是到目前为止,被誉为互联网电子地图经营牌照的互联网地图审图号(以下简称审图号)却迟迟没有来到。

互联网地图领域,号称有金矿可挖,那么,怎样有效监管互联网电子地图?它们的发展现状如何,市场分布怎样?本期专题将从政策、市场、产品评测等几个方面来展现互联网地图的发展蓝图。

据透露,国家测绘局近期将颁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地图审核的通知,估计审图号将很快问世。

李强(化名)9月份去了一趟安徽黄山,他代表公司参加了第二批全国地图审核与安全审校人员培训班,“像我们这样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参加互联网地图安全审校培训和考试,估计国家测绘局是在为以后发放审图号设立门槛。” 国家测绘局规定以后地图内容审查人员和地图安全审校人员需持证上岗,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必须有相应数量的审查人员和安全审校员。此次培训内容包括地图管理有关政策法规、国家保密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国界线勘界与管理知识、地图审查有关内容、公开地图内容表示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现状和监管等。一个月以后,国家测绘局的网站上就已经出现了这期培训中合格的地图审核和安全审校人员名单。

监管步步收紧

目前,除2008年奥运官网地图的“国家测绘局审核: GS(2007)1386号”标志 和首都之窗上的“国家测绘局审核: GS(2007)1387号”标志是由国家测绘局正式审批通过并授予的审图号以外,所有的互联网地图服务商都还没有获得过正式的审图号。“那两个审图号仅仅是奥运期间的特殊产物,由于互联网地图是新生事物,估计审图号的发放会遇到种种难题,所以这一年来,还没有产生出第三个审图号。”李强猜测说。

据透露,这种状况很快就会发生改变,国家测绘局近期将颁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地图审核的通知,估计审图号将很快问世。部分互联网地图服务商也已经提交了相关资质申请材料,等待测绘局发放第一审批图号。

种种迹象都表明,审图号正越走越近。11月27日,国家测绘局、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召开了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总结会。专项治理历时一年半,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填补空白性质的工作; 首次建立了互联网地图服务准入制度,强化了互联网地图服务法制化管理,健全了互联网地图审核程序。

这是两年来互联网地图整顿工作的一项阶段性总结,去年二月,国家测绘局联合原信息产业部等八部门了《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的意见》,表明了国家将下大力气整顿电子地图市场。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国家测绘局“三定”方案,增加了“监督管理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的职能,并批准成立“地理信息与地图司”。互联网电子地图正一步步被纳入规范管理中,但是要建立互联网地图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监督的技术手段,并非易事。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表示,今后的互联网地图规范管理工作聚集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认真总结借鉴专项治理工作经验,要对专项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方法,以及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刻分析; 二是要结合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地图市场监管、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等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有关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成果; 三是要加强合作,做好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工作。

在全社会开展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对于规范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哪些企业需要审图号,互联网电子地图的产业链分布如何呢?

产业链呈三级分布

如果要细分产业链层级,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据提供商,一般是具备国家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的公司,追溯目前主流在线地图的数据来源,源头不外乎归结为两大图商,即四维图新(NavInfo)和高德(AutoNavi),这两家都具备国家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高德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导航地图及应用服务项目独家赞助商。百度、搜狐、图吧(MapBar)、QQ、雅虎、携程、猫扑等大型门户和上千家专业网站使用了四维图新地图数据,Google地图,必应地图、新浪、阿里巴巴、搜房则使用了高德的数据。三大运营商也都与四维图新和高德有着紧密的关系。此外,近两年颇为动荡的灵图公司,也拥有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其数据供旗下的51地图网站等广泛使用。

第二层为专业化电子地图平台运营商,像谷歌地图、MapABC、MapBar等都可以看做这类中间层。它们都期待着审图号的发放和监管的进一步规范。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图免费、提供标注、开放API、注重动态和实时等; 但要命的是,它们都还没开始盈利。所幸目前看来它们似乎都“不差钱”,有的背靠雄厚的外资,比如谷歌地图; 有的傍着大的门户,比如搜狗地图; 有的依赖风投,比如MapBar; 还有的东家实力雄厚,例如高德旗下的MapABC。这些平台提供商的人员背景又分两类――做GIS出身的和做互联网出身的,做GIS出身的学院派气息太浓,缺乏用户体验; 而做互联网出身的则更易从交互性入手来发扬在线地图的优势。

第三层是在电子地图运营平台之上的增值服务网站,比如搜房网、携程网、猫扑等,它们可以看做在线地图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一方面,它们将地图功能集成在自己的网站中,增强功能; 另一方面,它们又与一些平台运营商合作,反馈回丰富的POI信息。此外,一些行业用户如烟草、石油、物流等则购成了最终使用者。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在第三层非常活跃并且开始向第二层游离,它们也有成为电子地图运营商的实力。

第12篇

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导致全国至少30万孩子出现泌尿系统异常;更早的2004年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造成171个婴幼儿成为“大头娃娃”,13个孩子死亡。“食品”变成了“毒药”,让人胆寒。

不只是食品,药品也变得“恐怖”。2009年,3名患者在使用了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后死亡;2005年,齐二药购入1吨药用辅料“丙二醇”,实际为“二甘醇”,制成药物以后导致患者肾功能急性衰竭,4人死亡。安全生产领域更是事故频发,仅2009年1~9月,全国报告的死于煤矿事故人数就将近2000人。

安全事故猛于虎!如何求解?如果把柴米油盐、肉禽蛋奶等食品变得可以识别、可以溯源,是否可以让我们远离有毒食品的侵害?如果让煤矿瓦斯、矿坑等都能“说话”和“报警”,我们的矿井是否将不再是矿工的“坟场”?

近日,本报特别组织了一个主题为《物联网与安全》的研讨会,来自中科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海思林科、清华同方智能卡产品公司、至德讯通公司的嘉宾畅所欲言,求解物联网保障安全之道。

公共安全

向物联网“求救”

2010年第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毒豇豆”。2月22日,武汉市农业局披露,武汉市查出3596公斤海南豇豆含有禁用农药,并全部销毁。随后,武汉、上海、郑州等11个城市相继检测出产于海南的豇豆残留农药超标,这些豇豆也被媒体称为“毒豇豆”。

所幸的是,没有人因这种便宜又好吃的蔬菜丢了性命,但是我们关注食品安全的神经又不由得紧张起来。回想起近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让人胆寒―米是“毒大米”,油是“泔水油”,咸鸭蛋是加了“苏丹红”的,奶粉是加了“三聚氰胺”的,鱼是致癌的“孔雀石绿”喂出来的,鸡是得了“禽流感”的,牛肉是有“疯牛病”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可谓人人自危!

不只是食品,药品也变得致命,有的药不是“治病”而是“要命”。近年来,“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双黄连事件”……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事件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它们让无辜者遭受无比的痛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系列的药品安全事件也将如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问题置于公众拷问之下。

安全生产事故则是另一个高危险的炸弹。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09年1~9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情况》显示,9个月里,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56267人,其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45789人,煤矿死亡人数为1888人。安全生产问题依旧严峻。

如何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而采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则是监管部门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看到,在食品、药品、危险品、安全生产等领域,一些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初级应用逐渐展开。

2010年3月9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布,全北京正规渠道销售的液化气钢罐将全部贴上电子物流编码标签。早在2006年,上海市就给全市上百万个罐装危险品钢瓶装上了RFID标签。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防伪,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给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危害;二是有效监管,实现对危险品的追溯,便于召回。

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对于物联网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视,因为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人命关天,影响恶劣,造成的损失巨大,而且后患无穷。国家希望从危险品的追踪、食品的追踪、药品的监管等入手,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重大事故隐患。

“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让事故少了,信息透明了,监管力度大了,老百姓也会从中受益。所以物联网相关应用在公共安全领域更容易推进。”在研讨会上,中科院自动化所RFID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隽芳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硕也认为,安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比如,对食品、药品、危险品的监管和溯源;对煤矿的地下监控;对生态环境、大气、噪声进行监控以及对濒危动物进行跟踪等。

零星试点渐次展开

回想起从零开始做起的2008年北京奥运食品溯源系统,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北京市工商局食品安全协调处赵鑫博士至今记忆犹新。

赵鑫说:“我们最初设想得非常好:所有奥运特供的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肉、奶、蛋等等上万种食品都要贴上RFID标签,然后用贴了RFID标签的车辆统一送到一个RFID的调度中心,之后再配送到奥运村,后厨进行统一识别之后再做菜上桌。也就是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都监控起来。”

但是,由于项目投资总额只有300万元,而且时间很短,众多供应商的信息化程度又良莠不齐,奥运食品溯源系统只是做到了给所有的物流车辆贴上RFID标签,而供应商食品则选择了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标签混用的方式。

究其原因,食品行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只有少部分的食品供应商可以给食品配置RFID标签,大多数企业既没资金也没实力来做一套RFID系统。赵鑫介绍说,当时就有奥运食品供应商既不愿意投资、也不愿意接受这么严格的监管而选择退出。但是一些信息化基础好,且愿意投资建设相应系统的厂商,则在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时,顺利入选食品供应商名单,获得了大订单。

因为有了奥运食品溯源系统的成功,在重大活动中采用基于RFID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规定动作”。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了解到,上海拟在世博食品安全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为供世博食品建立起“身份证”,以确保世博期间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即将于11月在广州举办的亚运会也将采用食品溯源系统。

除了重大活动之外,全国各地政府监管部门针对重要食品类型建立食品溯源监管系统的尝试也开始零星展开。据了解,未来两年内,江苏无锡将建设肉类流通信息数据库,形成本市覆盖生猪屠宰、肉品批发到零售终端的全过程、可扩展、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

在广东,首批带有水产品质量追溯标签的“绿卡牌”无公害水鱼在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广东是农业部开展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全程跟踪与溯源系统示范应用课题项目的惟一省份,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农业部课题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应的试点工作,目标是使上市水产品都有“身份证”,出现问题可追踪溯源。

近年来,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国家863计划和农业部948项目都将RFID技术应用于蔬菜和畜牧业食品生产质量监管作为重要支持项目,推动了我国RFID食品追溯系统的迅速发展。

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凤介绍,2007年由交通部下属企业北京中交国科物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茅台酒的防伪追溯系统,就是国家863计划支持的项目。当茅台酒罐装完、在生产线盖瓶盖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通过一个电子标签赋予它一个“身份”,最终实现对茅台酒整个销售过程在全球范围内的可追溯。目前五粮液集团、双沟集团都在实施类似的系统。另外,在中国所经销的原装法国葡萄酒产品也将采用RFID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追溯应用。

更多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物联网项目正在研究和测试中,比如由中科院主持的全国血液追溯管理系统。据曾隽芳介绍,中科院正在测试一个全国的血液追溯系统,从采血开始,每一袋血液都贴上一个RFID标签,这个惟一标识的RFID标签将伴随血液到血库、中转、直到医院和最终患者,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联网查询。

这个全国性的血液追溯系统将带来很多好处:首先是保证了血液的安全,在源头上杜绝了“黑血”(一些“血头”组织卖的血)、“脏血”(身体不健康的人为了赚钱而献出的血)、“病血”(艾滋病人、肝病患者等捐献者的血液)进入血库;其次是实现稀有血型血源、血液库存调剂调配管理及血液溯源跟踪管理。比如最近在四川地区一个老婆婆需要输入极端稀少的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型血液,由于没有全国血液溯源和管理系统,根本无处寻觅,全靠媒体帮助进行查找;另外还可以实现防伪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发短消息来验证即将输入自己身体的血液的来源是否正规、健康和安全。

更有意思的是婴儿防盗系统,就是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出RF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智能电子标签,同时在医院内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安装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可以接收到婴儿电子标签所发射出的RF信号,并据此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还可对企图盗窃婴儿的行为及时报警提示,防止婴儿被人从医院盗走,有效保护婴儿安全。目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广州医学院附二院VIP分娩中心等十几所医院采用了这样的系统。

缺钱不是惟一障碍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设的北京市药品溯源系统,开发商就是海思林科公司。该系统有两个基本的出发点:第一是实现对正规药品的可追溯;第二是要防止假药和不合格药品流入正规的药品流通渠道。

“目前物联网相关技术手段完全能够保证正规产品的流通监管和使用安全,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是一些没有操守、造假的企业把自己的药品掺杂到正规渠道里面来运作,这样的事情目前还没有一个太好的解决方案。”该公司总经理王岩说:“如果对于所有事关生命安全的药品的控制监管只能做到95%、另外有5%还没有办法做到追溯的话,其实对整个公共安全的贡献是有限的。因为很多危害人生命和健康的假药恰恰是你追溯不到的。”

药品监督管理的难处还在于标准的滞后。在药品监管方面,国家首先要对药品进行统一编码,而中国有6万多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品种的规格有上百万种,还有很多进口药品,对这么多药品分别制定一个惟一标识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这的确是一个方向。

2001年,国家药监局就开始组织做全国药品的统一编码工作,直到2008年才颁布了一个统一的编码方案,却至今还没有执行。“单单统一药品编码就花了10年的时间,可见这项工作推动之难!”王岩感慨地说。

如果不能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监管系统,效果是不明显的。比如说药品追溯系统,北京有北京的追溯系统,河北有河北的追溯系统,各有各的标准,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导致卖到北京的药我们可以追溯到,但是卖到河北就没有办法追溯到。显然,这个系统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目前,物联网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相对还是比较多的,如前文我们所提到的,肉禽蛋奶等基于RFID、二维码等技术的食品溯源系统,开始在全国各地逐渐建立起来。另外,近年来我国重大活动频繁,如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等,也都开始把食品溯源系统的应用作为一种“规定动作”。但是,随着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

赵鑫表示,首先是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在一些重大活动比如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可以专门为奥运会制定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遵从。但是普遍推广就面临问题,比如说以立法的形式要求所有的食品都必须采用RFID等技术,这在目前是绝对不可能的。

目前,欧盟已经普遍实施了食品追溯制度,这源于2002年欧盟出台的食品安全白皮书。该法规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也禁止进口。为了满足该法规的要求,欧盟国家纷纷实施了食品追溯制度。但是,我国食品行业门槛太低,信息化程度也很低,所以只能在重大活动中,要求重点企业针对重点品类的食品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来保障食品安全。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资金投入是物联网在食品安全行业应用的最大障碍。RFID是目前在食品追溯中应用较广泛的技术,如果要做到每件产品都贴有RFID标签,总量将是巨大的,势必要求标签价格非常低,否则食品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况且,如果要使用RFID技术对食品及其原材料进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追溯,不仅需要对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包装加贴RFID电子标签,还需要对农场、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零售企业等进行生产线和管理流程改造,加装RFID标签发行及数据自动采集设备。由于总体成本较高,所以使用RFID技术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仅在小范围内试行,距离大规模推广还有一定距离。

最重要的是,虽然物联网相关技术在食品、药品、危险品以及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始了一些应用,但是,物联网不可能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所有问题,还迫切需要立法、制度等配套条件的支撑。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魏凤

做产品可以后出标准,但是做系统一定要提前出标准,否则后面的工作就很乱、很难,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强制性的。

海思林科总经理王岩

物联网在安全领域成功落地,第一是战略方向正确;第二是科研机构做先导;第三是企业做应用、出案例。

中科院自动化所综合自动化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曾隽芳

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方面,比如架构、安全等问题都是公共性的,应该由政府支持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具体到各行业的编码标准,也应该从国家层面上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