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

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

时间:2023-06-08 10:5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监督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公司系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市、县公司实行安全一体化管理,打破了县公司原有安全管理自成体系的状态;此外由于电力市场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参与到电力建设工程中来,随之而来的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县级供电公司更是如此。基建、技改、大修以及农网升级工程各种施工现场比比皆是,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通过开展安全监督对各类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控是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笔者所在的地区各县公司都安排安全监督人员每天到各类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现场安全监督水平亟待提高。

2 县级供电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市、县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延伸至县级供电公司。通过对县供电公司一段时间的安全监督管理,笔者发现县供电公司违章现象较市公司多,但同时由于县公司安全监督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监督人员不能发现一些深层次的违章现象。例如在每周县公司上报的安全监督表常能发现其对某项工作现场评价较好,没有发现违章现象,但所附的照片中却暴露了许多问题,还有一些市、县公司共同督察的县公司施工现场,县公司安全监督人员常常不能发现违章现象,暴露了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监督水平不高的状况。

2.1 由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市、县公司实行一体化管理,打破了县公司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县公司完全适应省、市公司的新要求需要一段时间。

2.2 由于县公司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与市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监督人员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2.3 由于受专业技能影响,部分安全监督人员所掌握的业务技能不全面,如仅掌握变电或配电一门安全监督技能,对于基建工程、外包工程相关的安全知识掌握较少,很难适应所有基建、技改、大修以及外包工程安全监督工作。

3 提升县级供电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水平的具体措施

针对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监督工作水平不高的现状,笔者所在的单位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监督水平,促进县公司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施工现场得到了有效管控。

3.1积极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

在县供电公司积极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通过建立标准化作业文本、标准化安全设施管理、标准化作业风险管控以及标准化的作业管理,对进一步加强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实现对作业过程的危险点、关键环节以及关键流程的有效控制,切实提升县级供电公司输、变、配电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水平,确保作业安全。

3.2 制定标准,提升安全督察工作质量

制定现场安全监督卡,指导安监人员开展监督工作。

针对县公司日常检修工作多、安全风险大的工作项目,如立杆、架线、更换变压器、低压装表、倒闸操作等,按照标准化工作流程,从作业文本、现场人员、安全设置、设备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点管控等几个方面入手制作了安全监督卡,指导县公司安全监督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督,有效提升了县公司安全监督工作质量。

3.3强化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开展县供电公司安全监督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水平。组织开展针对县级供电公司安全监督人员的培训,通过宣贯国网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规定、《安规》、两票三制、现场作业标准化管控规定、外包工程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文件,让其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安全管控的重安全点,不断提升其安全监督技能。

3.4 边查边学,开拓安全监督人员眼界

开展县公司安全管理互查活动。定期组织县公司安全监督人员参加市公司的各类检查活动,如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基建工程安全督查、外包工程安全督查活动,此外当市公司有大型工作时,安排县公司相关人员进行观摩,通过市、县公司两级安全监督人员共同开展检查活动,不断开拓安全监督人员眼界。

3.5 查找不足,提升县公司监督力

每周对县公司监督检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点评,查找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县公司监督人员,定期组织召开现场安全监督分析会,通过对施工现场违章照片进行分析,之处县公司安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县公司不断规范安全监督工作。

3.6 鼓励县公司开展违章自查自纠

建立县公司违章自查自纠工作激励机制。表扬和奖励星级评价较好的作业现场相关人员,对整体工作较好的县公司在安全分析会及安全简报中进行通报表扬;对监督检查质量较低和作业中违反安全禁令的情况进行惩处,鼓励县公司安全监督人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第2篇

关键词:煤矿 机电一体化技术 应用 管理

煤矿是我国当前各行业领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相当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而言有重大意义。故而,展开对其应用与管理问题的探索。具体分析如下:

1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首先,从煤矿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角度上来说,在本环节工作过程当中,通过引入并落实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式,能够使安全监督与控制的工作效率得到稳定的提升,综合对信息化管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确保管理工作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结合煤矿企业的实践工作情况来看,伴随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能够通过对局域网网络平台的灵活应用,形成安全监控体系下数据库的同步运行模式。除此以外,主机、备机监督工作功能的实现可以依赖于专用通信接口的方式完成。在这一条件下,系统硬件模块与软件模块的融合更加的紧密与稳定,主机体系能够与数据库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不但相关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且还支持在安全监控体系下完成信息的检索功能,网络传输功能,图像呈现功能,报表图形打印功能,从而达到提高煤矿生产现场安全监控管理水平的目的。

其次,从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角度上来说,在本环节工作过程当中,工作的重点在于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带式运输等关键设备的融合。其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支持运输设备满足长距离、大规模方面的运输需求,确保管理控制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机制上,配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基于机电液一体化软启动模式,使相关运输提升设备能够实现惯性载荷处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条皮带可能引入一台或多台CST控制中心满足驱动要求,对设备运行期间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评估,根据故障评估结果展开自我优化保护。例如,在煤矿生产现场,工作面中轴承部件可能出现的跑偏问题以及倒转问题,能够通过机电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监控与评估。结合下一阶段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功能要求以及发展趋势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操作控制的全自动化发展,配合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使电气安装更加的方便,设备兼容性优势更为凸显。

最后,从煤矿采煤设备的角度上来说,在本环节工作过程当中,结合相关的实践研究经验来看,配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融合,能够使采煤设备的牵引能动性得到合理的巩固与提升,同时发挥控制阻力的效果。更加关键的一点在于:在采煤设备现场运行下滑过程当中,基于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其制动能效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一优势对于大倾角煤层下的采煤设备而言有相当重要的价值。除此以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干预下,整个现场采煤设备的生产运行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即便在恶劣环境条件下,设备运行也能够得到安全性方面的保障。在控制体系的支持下,对各类参数进行必要的优化与调整,促使整个采煤体系结构更加的便利,降低体积量水平,巩固其动态属性,并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实现对采煤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综合控制。

2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分析

针对在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过程当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创设优质性的管理策略与方案,结合煤矿生产现场的矿井工作面特征,在评估现场环境以及煤矿开采需求的条件下,构建计算机核心装置,对应设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对工作权限进行划分,确保现场管理与控制的统一性、优质性。

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实施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结合煤矿工作面现场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管理制度与规范,根据工作面现场设备的投入情况,编制机电工作方案,配合优化系统通信功能,确保故障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警等功能的实现;其二,需要从管理人员的角度入手,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管理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违章行为进行处理,针对机电设备各种常见故障,需要构建对应的事故追查与跟踪制度,定期对煤矿工作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了解阶段性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制定相关的完善与改进措施;其三,需要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综合管理控制制度落实到实处:要求面落实科学规章体制,强化机电技术管理培训,深化研发传感装置,引入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多维度、智能化控制管理思维,促使基层煤矿实现流程化控制监督,从而达到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价值的目的。

3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当前煤矿工作面生产作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无论是从安全监督控制,从提升运输设备,还是从现场采煤设备的角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同时,针对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多个角度入手,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改进与优化,促进其实践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红伟.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3(11):145-146.

第3篇

关键词: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安全管理工作是油田一切工作的基础,油田发展必须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要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抓细、抓实,集中精力做好油田安全管理的贯彻落实,并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持久不懈地抓下去,切实落实安全重点环节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切实落实环保敏感区域的保护措施切实强化全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和责任,做到本质安全,营造适应油田大发展需要的稳定和谐环境油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部门非常重视的事,近几年来,公司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当前急需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针对生产现场和各类施工现场的现实情况,建立合理的安全监管模式势在必行,就是:引入石油行业安全生产评价中介组织机构,建立一体化的监督和管理分离运行体制。《安全环保监督部》部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资金、专业人员、设备等),并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其做出的安全环保监督行为和结果负责,它可进驻到油田公司各个生产部门、单位,可以对油田公司各类生产现场和各种施工现场的生产作业和人员安全行为情况进行适时监督评价。因此油田公司要进一步强化完善《安全环保监督部》的体制建设,强化《安全环保监督部》部门的监督责任,强化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可进一步规范对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的考核制度,用制度来要求其对所监督的安全生产负责同时也要用制度来考核其业绩。当然也要考虑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

一、规范监督工作 实施标准化管理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要制定一个规范标准的组织机构模式,比如说单位性质、经营运作问题;负责制及责任制问题;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问题;检查检测设备以及方方面面的配套等等。都要有一整套规范标准,首先应该使安全监督机构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加强充实人员

安全监督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技术,建议尽快实施技能培训考核制度,要走专业化执业资格路子,保证监督检查质量。同时,目前反映出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监督方面的报表资料台帐不规范,过于繁杂 ,一线的监督人员既要现场监督又要做繁杂的资料台帐,精力不足,从而就涉及到了监督质量和资料质量的双重问题。因此建议两策:一策补充资料人员,二策合理规范精简资料台帐。

(三)加强安全监督报表制度的管理

要统一表格、统一要求,合理精简细化。解决劳神劳力的问题,要追求监督质量和资料台帐质量同时提高。将其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而且能够为安全生产动态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规范完善监督行业标准和依据工作

根据目前工作运行情况来看,现场监督所用的依据和标准还不全面,还存在与一些其他的制度、标准冲突的现象。要求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对每个重点监控部位都要有监督人员采集照片、录像资料,做好文字性的记录,体现痕迹管理,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纪录来加强监督检查效果。

二、改进监督管理措施

(一)对目前的监督模式和体制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进

其根本核心在安全监督人员的作用地位和业务技能问题。现在油田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在基层的监督人员过多,而进行基础资料数据收集的人员过少,多数监督人员为原生产单位直接过度的管理人员、安全员等,只有一些现场的工作经验,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专业性差,因此从自身和单位两方面削弱了安全监管员的地位和权威。我认为应该在加强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能够负责的氛围。建议上级部门可考虑如下措施:

(二)完全实行监管分离制度

实行安全监督部门与生产单位彻底分离,安全监督人员与生产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彻底分离。这样安全监督部门和现场监督人员才能充分执行其权利,行使其职责。

(三)提高安全监督人员标准。

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当调控人数,物以稀为贵,只有少才珍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才能树立安全监督人员的权威和地位,进而通过加大对安全监督人员的管理和责任追究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四)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督资料的管理

现场管理的监控点很多,我认为日常的监督资料是关键点,通过采取有力措施(配备专职资料人员、培训、考核、规范文本)根除资料中的假、编、造现象,有些资料的错误显而易见。凡进行监督检查均应把检查核对资料与现场检查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对生产现场作业、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监督资料的管理可保证执行标准、强化责任制管理,对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监督体制的统一规划

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机电一体化,矿井,设备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18-01

一、引言

我国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产煤大国之一,煤矿的安全生产对国家基础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影响也颇为深远。通过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考察,以及对国内主要产煤地区和企业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应用仍然处于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在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不到位、不匹配、不衔接,自动化程度较低,技术管理相对滞后,职能部门的技术支撑功能比较薄弱,生产现场的设备安全隐患较多,生产事故频发等。自我国,煤矿企业分布较广,各个地区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参差不齐,相应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水平也良莠不齐,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职能也并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笔者认为,要提高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就必须以安全管理为基础,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煤矿企业需要依据各地区自身的条件和政策,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提高煤矿生产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通过对煤矿机电一体化在实践运用中的安全事故的分析与研究,我们能够总结出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进一步理性思考我国煤炭企业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措施,努力实施有效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策略,建立良好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思路,为我国煤炭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程度普遍不高,自动化程度较低,设备的安全隐患较多。

机电一体化,强调的是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其目的在于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作业率和工作效率。由于煤矿生产的各项隐患主要来自于各种煤矿生产的机电设备,因此煤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广大职工的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各地煤矿企业的机电生产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到位环节,很多关键部位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原设计进行装配和调试,而是采取最简单、最原始的纯机械式进行试车,最终导致煤矿机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初始设计功能,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无形增加了设备故障的时间,增加了设备安全隐患。另外,在设备的点巡检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忽视设备的自动化特性,对机电设备的各种运行记录不够全面,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的漏电保护、微机综保、照明保护、皮带保护、风电及瓦斯闭锁等试验记录不够规范,个别部位存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不达标的现象,工艺及安装不合格,导致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二)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岗位培训不到位,相应的安全培训更是只流于形式。

我们说,机电一体化体现是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笔者认为,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系统,需要有过硬的技术队伍、严谨的设备管理规则以及严格的安全监管制度。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人员不足,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对现代化的煤矿机电设备具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设备的稳定顺行。无论是生产岗位,还是机电设备维修队伍,其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青年职工缺乏实践经验,违章作业现象频发。对于安全培训工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标?。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煤矿的安全管理部门仅仅作为生产辅助单位,负责日常环境卫生和较为简单的安全隐患整改,对于情形比较严重、相对难以整改得安全隐患,碍于生产压力,很难发挥协调解决问题的作用。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生产作业过程中往往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按照设备使用维护检修“三大规程”及相关的安全规定进行生产作业,经常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现象。

三、解决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问题的基本对策

通过对煤炭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笔者在龙煤集团的相关工作经验,现对行业内机电一体化安全工作的基本对策进行总结:

第一,建立健全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矿井机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设备人员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制度,让机电设备管理有章可循。当前,机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在矿井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验收以及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因矿制宜建立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目前,煤矿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比较传统,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较少,需要结合煤矿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和组织形式,建立符合自身设备安全管理的模式。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我国各地区煤矿的共同发展方向,对于一些大型煤矿企业,其矿井一般比较大,煤矿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也相对比较扎实,需要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的智能进行界定,并对其职权予以确认,充分调动机电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三,对现场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彻底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对于煤矿而言,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安全的基本保障。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笔者建议对煤矿的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度,将设备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分包给相应的技术人员,实现岗位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强化技术管理,彻底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对于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仍然处于基础工业中的核心地位,煤矿生产关系到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研究人员,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加大对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投资力度,加速引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电一体化生产作业系统,引进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行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晋峰;;当前山西煤矿企业中的机电安全管理现状探究[J];品牌;2011年07期.

[2] 田今超;;浅析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3] 张新战;;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企业研究;2011年18期.

[4] 韩宝祥;刘士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年04期.

第5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检测水平;质量安全惩罚;决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2014年7月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加工食品被曝光.例如将过期的鸡肉原料重新加工制成麦乐鸡,将过期7个多月的霉变牛肉再切片制成小牛排等.而该公司是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多家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上游供应商[1].尽管对于此次事件,肯德基和麦当劳等都表示他们一直对上游供应商生产情况进行不定期的严格检查,但上海福喜公司却在这些下游零售商所谓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安全关的条件下长期进行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此外,早在2005年肯德基销售的产品中曾被检出“苏丹红”,2012年麦当劳销售过期食品.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不得不让我们质疑这些具有绝对主导优势的零售商对于上游供应商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及其自身质量安全检测控制的可靠性.对此,刘鹏等研究认为上海福喜事件不是个体事件,我国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检验检测落实不到位,相关处理制度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化、程序化的监管[2].

已有相关研究分析了企业采取检测、追溯等质量安全管控行为[3-5],以及第三方检测以加强食品供应链透明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6-8],基于质量管理的食品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决定[9]、供应商选择与评价以及供应链主体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10-14].这些研究认为政府财政补贴、奖惩措施以及供应链整合程度是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表明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监管环境、企业利益等诸多因素对它的影响.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与零售商都对食品质量安全具有检测责任,而他们之间的检测水平具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并且具有各方主导优势的零售商更应担负起供应链内部质量安全惩罚主体的责任.例如,麦当劳从上海福喜公司采购麦乐鸡等.由于零售商的加工工序非常简单,所以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麦当劳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采购主导权.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他应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惩罚职责,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主体提高自身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以及约束激励相关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对此,本文针对一个具有质量安全惩罚主导权的零售商与一个供应商,建立了他们关于各自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优化模型,分析了他们各自独立与合作一体化模式下的质量安全检测水平决策,重点探讨了零售商对供应商实施质量安全惩罚时检测水平受到的影响.据此,为加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了更契合实际的参考依据.

2 问题描述及变量设定

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具有质量安全惩罚主导权的零售商构成的简单食品供应链中,零售商从供应商处采购食品及食品半成品(以下均简称为食品)后,进行简单加工即可销售.该零售商是有一定品牌声誉优势、经营规模较大,且具有绝对谈判优势的零售商,因此他对供应商具有质量安全惩罚主导权.为突出本文的研究对象,零售商加工工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暂且忽略不计.并且本文所分析的问题是当零售商一旦检测出供应商供给的食品具有质量安全问题时,具有对其实施质量安全惩罚的权力.这种情形在“上海福喜”事件等品牌企业对其上游供应商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把控的实际问题中是较为普遍的.-

5 结论与决策

本文利用优化模型分析了供应商与具有质量安全惩罚主导权的零售商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决策,得到结论与决策:

5.1 主要结论

首先,在供应商与零售商各自独立决定自身的检测水平时,一方面零售商加大对供应商质量安全问题的惩罚力度,能够发挥其对供应商的监督激励作用,而零售商检测水平的提高会使供应商降低自身的检测水平;另一方面,供应商对食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控制越严格,下游零售商也会相应地提高其质量安全检测水平,同时零售商会降低对供应商的质量安全惩罚额.

其次,对于检测水平相对薄弱的供应商,为减少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零售商会有动力对其进行质量安全惩罚.供应商与零售商的质量安全检测水平会随着该惩罚额的变化而改变.只有较高的惩罚额才会对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检测水平都具有约束力.因此,通过法律途径设立最低惩罚额是提高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可行且必要的措施之一.

最后,相比于各自独立的情况,供应商与零售商合作一体化时,供应商的检测水平更高;而只有当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惩罚额较高时,零售商的检测水平才更高.因此,供应商与零售商合作一体化时,最终销售的食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不一定比各自独立时的小,但合作一体化对于生产源头供应商检测水平的提高有显著优势.

5.2 决策建议

一方面,加强与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惩罚.通过立法以及增设行业标准等多种途径,提高零售商对供应商惩罚的最低限额;确立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动态、非规律性的检测机制,并由政府部门予以随机监督辅助实施;逐步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由中央直属机构或者非隶属于地方政府部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质量安全检测;鼓励消费者、新闻媒体等参与监督,例如通过设立消费者可以自助检测系统,为社会大众提供参与监督的便捷方式;通过建立公开的企业食品安全信誉档案,增加企业违规违法的机会成本.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模式进行适当的质量安全监控.针对供应商与零售商是合作一体化的模式,通过加强对市场终端食品安全监督,发挥对供应链上游主体的倒逼作用.针对普遍的供应商与零售商非一体化的独立模式,加强零售商对供应商的质量安全监督力度、明确食品安全问题的权责,对于零供双方检测水平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加大对具有规模、声誉优势的零售商的监管力度,通过法律条款明确零售商与供应商的食品安全连带责任,以增加零售商与供应商相互“勾结”的各类风险,迫使零售商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质量安全检测.零售商可以采取不定期、轮换派驻不同的质量安全监督人员,对供应商的生产情况予以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 宫玉斐,霍一夫.上海福喜被曝使用过期变质肉舌尖上的安全谁来保障[N].中国质量报,2014-7-22(001).

[2] 刘鹏,刘志鹏. 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监管如何亡羊补牢:基于对上海福喜事件的政策反思[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11):19-23.

[3] 陈瑞义,石恋,刘建.食品供应链安全质量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基于结构、信息与关系质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4):34-40.

[4] 周清杰,徐菲菲.第三方检测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优化[J].食品科技,2010,32(2):231-235.

[5] L B BRIAN. Traceabil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eat supply chain: implications for firm organiz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J]. Journal of Food Distribution Research,2003,34(3): 13-26.

[6] 李腾飞,王志刚.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比较及其路径选择研究一个最新文献评介[J].宏观质量研究,2013,1(2):19-28.

[7] 代文彬,慕静.食品供应链安全透明演进路径与机理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33(8):11-17.

[8] CH LEE,BD RHEE, TCE CHENG.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quality-compensation contract for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3,228(3):582-591.

[9] 费威.零售商和生产商的食品安全努力水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06-115.

[10]陈一凡,薛巍立.存在追溯的贸易信贷与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4,30(8):46-49.

[11]费威.废弃食品回流再造问题的产品价格分析[J].经济数学,2015,32(2):76-86.

[12]S T FOSTER.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 26(4):461-467.

[13]KUEI C, MADU C N, LIN C. Developing global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1, 49(15): 4457-4481.

[14]潘文军,王健.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基于供应链网络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4,30(9):155-160.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安全生产;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 言:

由于建筑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所以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每次所发生的事故都历历在目,其损失相当巨大,令人心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虽然也总加强了对建筑企业施工场地的各种安全生产制度管理,但其伤亡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导致这事损失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由建筑行业的特点而决定的。所以要做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首先要认真的研究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重新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同时运用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监督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把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做好,从而减少或者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政府安全监管的力度不足

政府的安全监管力度不足或者说监管的方式比较单一和陈旧,其中也不乏有执法不严、安全事故的调查不仔细、敷衍了事等。目前我国现有的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力度跟不上建筑规模的扩张,其形式有所不适应,已经建立专门机构的省、市及县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等配备不足,致使政府的安全监管难以完全覆盖。而且有部分地区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人员不足,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现象等,这样就更加不能保障正常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有的地区领导对安全意识不重视,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没有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与各类建设工程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等,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难度大。

1.2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自身的定位不准确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成立之初主要是依托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参照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运行模式及管理人制度来开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虽然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密切相关,但是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一惯地遵照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自身定位不准确的情况,比如将自身定位于企业安全检查部门上,往往习惯于现场检查、验收、评定,做了大量的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另外只负责建筑工程开工前、竣工后的安全资料审查,其他由企业自行负责,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只是进行宏观控制与管理。

1.3建筑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较弱

1.3.1有的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重视不够,其责任制没有落在实处,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不到位,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意识差,违规生产行为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忽视施工规律,为了抢赶进度而压缩工期,不少监理公司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理上,项目监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时有存在;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重视不够,在设计上就造成安全缺陷。这些都是致使施工企业得不到合理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主要因素。

1.3.2由于建筑市场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一些施工企业的法制观念淡薄,安全责任制形同虚设,没有意识到“安全第一”的原则,时常抱着侥幸的心理逃避政府监管,从而将承接下来的工程项目为了省事而进行层层非法转包,甚至转给一些没有资质的挂靠公司,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但是并没有履行其管理的职责或者施工企业失去了对项目的控制约束力。这样给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带来了许多不利工作,这也是导致建筑市场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

1.4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存在兼职或暂借的情况,而有的人员是从施工企业聘用的,其理论知识较为欠缺,知识结构较老化。而面对专业性质较强的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大多数人员只能边干边学,或者以经验代替规范,从而造成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法律法规标准掌握不透,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难以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无法真正落实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

二. 针对以上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以供参考

2.1政府部门需明确并落实安全监督管理主体责任。

政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依法制订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统一的以及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指导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开展具体工作,对有关部门的责任主体进行进行监督考核,从体制上和机制上保障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依照法律法规指导并监督企业建立有效的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明确各部门及各岗位人员等在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必须对该项费用的拨付、使用与结算进行监督,确保企业对安全工作的足额投入。

2.3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2.3.1要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首先要从现场实体检查开始入手,然后延伸到工程建设的各项目中的各方安全责任行为,重点监督施工现场是否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行。若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必须予以坚决处罚,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以严以惩治为戒。在监督管理手段上,须监督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履职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等;同时通过现场的抽样检测,特别是注意引进先进检测工具并依靠科技进步,客观地评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2.3.2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安全工作做得比较好的项目,可在日常监管中可适当减少巡视检查的频次,甚至在日常综合检查中可予以免检。安全管理一般的工程,须按正常的频次进行抽查。现场管理水平较差或者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项目,须要加大到位检查和安全巡查的次数,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清除隐患,并采取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等手段,督促企业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2.4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建立一套合理的安全管理理论体系,促进现有人员的知识更新,并制定再教育计划,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同时整合现有的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力量,借鉴学习成功案例,使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实现共同监督,达到互补,同时取消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之分,逐步走向一体化。

总 结: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涉及到建筑施工企业及相关单位的系统工程,所以各建筑施工企业、政府及监管部门必须重视并极力解决安全生产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利用科学方法指导生产工艺,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行为,为建设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总承包;煤矿;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7702

1钻孔环节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与管控措施

1.1钻孔作业描述

钻孔作业是露天开采的第一道生产工序,其作业内容是采用某种穿孔设备在计划开采的台阶区域内穿凿炮孔,为其后的爆破工作提供装药空间。我国目前露天矿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是机械破碎法,其相应的穿孔设备主要是潜孔钻、牙轮钻。

1.2钻孔环节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钻孔环节中重大危险源主要有4个:高边坡违章作业、交叉违章作业、设备带病作业、恶劣天气作业。

1.3钻孔环节中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

(1)高边坡违章作业的管控措施。

①高边坡违章作业可能产生的危害:高边坡违章作业主要指在危险边坡、伞岩上作业,或在边坡作业岩石松散滚落导致物体打击事故。

②高边坡违章作业管控措施。

(2)制定完善的作业流程:矿区所有平台挖运时必须在边坡设置规范的安全土挡;作业相关管理人员对其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拒绝作业;遇到未设置安全土挡或作业高处有块石时,及时向现场管理人员反应,并且停止作业活动,等现场情况处理好时,方能继续作业。

①加强个体防护:员工在矿坑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扎鞋、反光背心、防尘口罩、护目镜等。(以下个体防护要求与此相同。)

②现场安全监督: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巡视,发现此类现象及时制止作业,安排设备处理,处理完毕后方同意其作业。

(3)交叉违章作业管控措施。

a交叉作业违章的特点:交叉作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施工作业,因作业空间受限制,人员多,工序多,机械设备,物料(转移)存放;特点是三多一重,作业干扰多,需要配合、协调的作业多,现场的隐患多、造成的后果严重。

b交叉违章作业管控措施。

①制定完善的作业流程:编制施工工序签字单,每个工序确定负责人,负责人完成本工序后交给下一个负责人,每个工序均进行交底并记录,以避免交叉作业出现;

②隔离交叉作业部位;在不能避免交叉作业时,必须封闭危险作业区域,比如:钻孔作业区域、爆破作业区域。在工作区域设置安全警示带以及警示标志;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交叉作业区域监督管理,杜绝可能出现的危险源;

③加强个体防护。

(4)设备带病作业管控措施。

a设备带病作业的表现:设备带病作业指钻孔设备高压风管爆裂或接头脱落易击中人员、设备动力部位过热易着火或发生爆炸。

b设备带病作业措施。

①明确安全管理职责:每个设备确定负责人,负责设备维护保养;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将设备使用情况与人员工资挂钩,以提高负责人责任心;

②建立完善的设备运行、检修、保养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每个设备负责人必须按规章制度操作、检查维护保养设备,并做好记录;

③加强监督检查: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严格督查,保证各设备负责人按要求维护保养设备。

(5)恶劣天气作业管控措施。

a恶劣天气作业可能产生的危害:恶劣天气作业主要指沙尘暴、6级以上大风天气导致尘土砂石飞扬打击人员设备导致设备、车辆倾覆、人员窒息、翻滚、坠落、失踪。

b恶劣天气作业措施(以下恶劣天气的管控措施与此相同)

①气象情况监控:进行气象情况监控,遇到恶劣天气及时停止作业。

②加强个体防护。

2爆破环节中的重大危险源与管控措施

2.1爆破作业描述

爆破工作是露天开采中的又一重要工序,通过爆破作业将整体矿岩进行破碎及松动,形成一定形状的爆堆,为后续的采装作业提供工作条件。

2.2爆破环节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爆破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4个: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和使用管理不到位或违章操作、露天爆破施工违章作业、高边坡区域违章作业、恶劣天气作业。

2.3爆破环节的管控措施

(1)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和使用管理不到位或违章操作的管控措施。

①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和使用管理不到位或违章操作的主要表现为:一杂散电流、射频电、感应电流等超标极易引起电雷管早爆;二因摩擦、撞击、明火、高温物体、易燃物、雷电、静电积聚、库房内通风不良温度超标、雷管堆码超高、运输时雷管箱体未固定等极易导致火工品早爆;三管理不善易导致爆破器材被盗被抢或遗失从而造成重大社会危害;四超速、超车、超载、冰冻路面无防滑措施及不减速行驶、路况不良侥幸强行等发生车祸导致爆破器材爆炸或遗失。

②爆破器材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控措施。

①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

②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严格遵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公司制定的有关规章;

③加强教育培训:定期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岗位技能;

④加强个体防护;

⑤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全程监督检查,对违章行为给予教育和严厉处罚;

⑥爆破网络连接:采用非电网络,电雷管绑扎必须在警戒后进行。

第8篇

关键词:大检修;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管理新模式;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1-002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1.0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迎来了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电网建设同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整体电网规模逐步扩大,电网运行检修业务也逐渐增多,直接导致了电网设备数量增多和运行检修效率低下,且两者间的矛盾性日渐严重。怎样促使运行检修的管理方式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优化性处理,并使得运行检修人员的效能得以提升以及促成运行检修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是当前生产管理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1 概述

在传统的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中,日常的变电运行维护与检修从属于不同的主管单位,实行独立管理与运作,其权利与责任的划归较为明确。变电运行主要负责现场倒闸操作、变电设备(含站内附属设备)的日常巡视和维护,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工作。伴随着“大检修”体系的持续推进发展,运行检修专业逐渐步入了精细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原本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用于集约、高效、经济、细致的大检修管理新模式。

在传统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下,出现设备故障问题需通过检修人员予以处理,而这中间的处理环节较多,而且往往存在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以及处理时间久拖不决等问题,从而使得人员、物资以及设备的过度损耗,使得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极度提升,人身和电网风险也明显提高。并且在220kV及以下的变电站由于无人看守,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周期被延长,即便出现了明显的运行隐患往往也难以得到及时性的处理。此外,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对较为单一,对于设备的定性分析能力较为缺乏。

2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2.1 基本要求

安全是变电运行维护的绝对核心。实施运行维护的一体化,需要在人员的调整、业务往来交接、现场操作等诸多方面加强安全隐患预防工作,全面、细致地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严格审核好相关的施工作业方案,确保安全监督过程的严谨性,做好相关维护管理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保障开展施工作业的安全与质量均能够得到必要的保障。

保障制度的先行落实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扎实推行运行维护的一体化建设对于管理、监督、评级以及考核等内容做出确切落实,并促使变电检修人员的专业职能与责任得到具体的落实,同时构建起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对日常的作业规范流程制定出相应的指导依据,从而使得工作流程能够得以明确固定,并对安全措施的布置以及验收把关标准做到科学、合理的规范,最终促成整体全过程的闭环式管理。

人才培养是重点。切实实行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为做好对于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对于认定资格考核的严谨性要求。在实施考核的初期阶段,应当在变电检修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借助于技能培训、模拟操作、监督管理以及独立实施等过程来促使各方面的人员、岗位以及工作内容能够做到合理化的融合与促进。

装备配置是必要的支撑手段。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为相关的设备运行管理人员新加入设备的清扫、维护以及一般的检修内容,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作业工具、检测仪器等逐步落实装配到位,以促使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要求能够得到合理化的满足。

分层推进是必要的实施策略。在实施变电运行维护的一体化项目分类执行时,由低压至高压、由基础设施到运行设备、由模拟作业到带点测试,比如可在初期实施硅胶更换等较为简单的维护项目,逐渐地过渡至变压器铁心更换等带电检测项目,并针对运行维护人员实时差异化的阶梯培训方式,逐渐促使运行维护的水平能够得以显著的提升。

2.2 实现方式

借助于专业融合来促使变电运行维护的一体化管理能够得以有效推行。依据人员按照业务模式的转变进行调整的原则,要求变电检修人员的业务同步调整到变电运行维护班组中,并由这一部分人员来承担相应的带电测试以及对于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等,借助于专业间的互相协作配合,最终促使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实现。

实施一岗多责。由通过资质审核的运行维护人员进行一体化项目的管理,采取“一岗多责”的管理方式。在此种管理模式之下对运行维护的值班模式进行优化,同时结合以倒闸操作、带点测试以及维护消缺等工作内容,并就值班人员与值班时间进行科学化的安排,防止出现重复交叉作业。

建立独立班组负责制。在变电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下建立变电运维班组,主要就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清洁、缺陷处理、带电测试等内容进行处理,以促使变电运行、检修能够达到统一性的管理。还可以结合变电运行维护的大修作业、专业化检查以及周期性检查等实施,亦或是同现场的具体整站开展作业,以确保实施的质量与效率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3 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3.1 一岗多职风险

在“大检修”体系之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可于变电运行维护的内部结构当中实施以闭环式的管理方式,其中相关的运行维护人员一方面充当着实施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没有外部的监管力量来进行监督,难免会由于一岗多责导致监督出现漏洞,责任未能够切实地落实。对此相关管理单位应当出台相关的管控、检查、责任追查等机制来进行定期考核,并予以抽检调查,从而确保运行维护一体化业务的实施能够具备有明确的标准依据。

3.2 人员思想波动风险

开展运行维护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需要运行人员能够由设备的使用者转变为对设备的维护与检修者,这种角色上的变换在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初期会导致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急剧增大,使其所承担的责任加重,因此也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不愿意主动做好运行维护工作,针对牵涉到人员岗位调整的情况也会使得运行维护人员出现思想上的波动性,促使其责任、安全、管理等意识明显降低,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便会由于这些人为性的负面因素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出现。对此相关的运行检修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就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以相应的运行维护岗位技能标准要求,通过人员的责任心、技能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数个方面加强考核的力度,同时结合以岗位职责的改变来进行人员薪资待遇的调整,通过多个角度来促使运行维护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

3.3 技术支撑不足风险

在设备的维护、带电检测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分析以及判别方面,针对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素质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必须要求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能够明确掌握设备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情况,但是这些技术与经验的掌握必须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出现此方面的问题在所难免。对于此种状况,变电运行维护部门应当增强对于人员的节能培训力度,可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促使运维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可以得到全面性的发展,并且在此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实施,并适当做好对工作数量与难度的良好平衡。

4 结语

在“大检修”的体系之下,推动变电运行维护的一体化管理,其重要性非比寻常。相关的管理单位及部门应当出台以更加严格的管理控制、监督核查、责任落实等机制来予以约束考核。相关的运行检修与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明确出运行维护岗位的技能鉴定指标,从人员责任、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数个方面进行考核,并最终增强对于运行维护人员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能力,提升人员的技能水准;还应当推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逐步实施,同时结合实际的工作需求适当地提升工作量及工作难度。

参考文献

[1] 周妙凤.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商品与质量,2015,(40).

[2] 郑洁,郑凯.新形势下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现状及措施 分析[J].大科技,2015,(25).

[3] 周珏卜.变电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 低碳世界,2014,(24).

第9篇

黑龙江天锦食用菌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外闻名的钢铁机械城、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铸锻钢基地――富拉尔基。黑龙江天锦食用菌有限公司于2001年8月成立,是以有机食用菌采收、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政府招商引资企业。

公司采摘基地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内蒙古大草原腹地,优良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条件更适宜菌类生长。大山和草原深处原始植物植被资源未受任何破坏,林木茂密、花草丛生。黑土地、高海拔、低积温、长日照、原生态、纯天然、绿海洋、大温差、远人烟、无污染,生产的食用菌品味独特,质量上乘。

公司立项之时,选择了为百姓提供有机、绿色、健康食品的责任和使命,把大兴安岭这个天然氧吧选定为“天锦”牌食用菌、山野菜、山产品的原料供应基地,于2004年经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建立了15万公顷(225万亩)的无公害食用菌基地,并于2007年申请认证了有机食用菌种植和野生采摘基地。在2015年5月20日建立了产品从养菌、种植、采摘到晾晒等全过程追溯体系,目前体系正在有效运行,从而在源头上把住了食品质量安全关。

为把大兴安岭天然、有机的生态资源充分提供给广大顾客,天锦公司建立了天锦有机系列食用菌深度追溯监测体系,使食用菌生产全过程透明化、可追溯,进一步提高了食用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符合有机食品要求。天锦公司通过追溯体系建设,不仅达到了为公司的原材料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控,还对原料的数量及包材物资进行了系统管理,减少了因数据不准重复投入的情况,增加了企业效益。

2014年3月,公司启动追溯体系建设。以食品追溯码为信息传递工具,以食品追溯标签为表现形式,以查询系统为服务手段,实现对食品及其原料的生产、加工、流通、仓储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并对食品追溯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预警,从而完善天锦公司追溯与监管体系的建设。公司设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小组,负责产品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设置信息录入专员,确保野生食用菌采摘信息、有机食用菌栽培管理信息、加工信息等数据的录入及时、有效。完善纸质生产、加工档案管理,各基地管理员要在天锦公司编制的《天锦公司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业档案》上,实时有效的记录野生食用菌采收信息、收购信息、有机食用菌栽培的相关农事活动信息,并将信息定期传送给信息录入专员。建立溯源信息内审制度,天锦公司内审员负责对每批次溯源信息进行审核,确保每批次产品溯源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管制度,质量监督员对内审工作进行管理,在发现重大问题可进行相关人员发起《整改通知书》,或者向其他相关部门发起协同任务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质量监督员定期对质量安全信息进行排查,及时发现重大隐患,对相关部门或相关环节进行预警处置。质量监督员负责对通过信息核查的产品批次开通溯源查询。建立追溯标识管理制度,天锦设立追溯标识管理专员,保证标识管理使用的规范。

安全溯源信息监管系统是食品生产企业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于互联网、物联网RFID、3G移动通信、GIS等技术,通过非现场齐全性检查、现场真实性检查、移动执法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完成对食品企业的企业备案、食品生产关键环节动态监测,准确把握食品安全食品生产动态,为执法及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有机、追溯一体化建设,公司与浙江天演维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有机认证标志和深度追溯二维码印到了一个标志上,即通过粘贴一个有机标,就可以直接进行基本信息和深度追溯一体化查询,通过有机码可以在电脑上查询,通过二维码可以用手机微信查询,查询过程轻松快捷,实现了食用菌产品真正从生产到餐桌全透明的效果。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可控性,也是天锦公司将产品质量管控落到实处的关键。

天锦公司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组织生产,从初产品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采取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检测措施,科学采、规范管,坚持质量重于数量,严把质量关口。生产水平、产出水平不断提升,一年一个台阶。

天锦公司野生采摘基地的建设不但创造了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还从源头上控制了产品中残留的超标,满足了公司生产对大量有机原料的需要。天锦公司基地是中外闻名的野生食用菌生产基地,已成为国家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天锦公司将进一步加深和拓展追溯的深度和广度,由点对点的追溯监管到面对面的实时监控。通过追溯平台上看到现场的操作和场景。公司将以食用菌生产基地为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监测点,积极推进食用菌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全面深入落实,达到全面消除或降低风险的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最终实现天锦产品从“田园到餐桌”全面覆盖、全程可控、绿色健康,造福百姓、福泽万家的理想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事故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意识是基础

深化全员培训,提升安全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工程项目全员安全“强素质工程”,将安全理念及知识列为所有培训班的重要内容,当成必学必考课程。管理层,要重点加强国际、工程项目一流的先进安全理念和方法培训,提升安全管理力、决策力,做到正确决策,安全决策。管理层,要重点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知识和法规理念的培训,提升安全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策划水平,逐步达到人人懂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管理工程项目的局面。操作层,要根据岗位要求实施按需培训,不断强化“七个能力”培训,即基本的安全意识、基本安全操作、基本危害辨识与控制、基本的监护、基本应急逃生、基本自救互救、初期灾害的处置能力的培训,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安全执行力的落实。

坚持不懈实施班组长安全素质提升工程。班组长在现场管理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十分重要。按照国发23号文件的要求,保证班组长每年培训不少于24学时的要求,人力资源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进行在岗班组长安全能力水平和素质状况调研分析,根据中心班组长能力和素质的实际状况,做出班组长素质提升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的连续性和不断深化,持续提高班组长抓基础安全的技能和水平,树立班组长是本班组的工程项目第一责任人的权威,赋予班组长现场工程项目的决策权、组织权、评估验收权、考核奖惩权、应急处置权等,对班组长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激发班组长工作激情。狠抓班组管理制度的梳理完善和执行落地,积极指导班组抓好人、机、物的优化配置,规范作业流程、工序转换、交叉作业、巡回检查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和执行落地,推进实现基层班组工作要求指标化、工作内容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推进基层班组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做到各环节风险严格受控。增强全员的相互关爱意识,自觉做到风险相互提醒、操作相互关注、违章相互纠正、安全相互保证。对发现的隐患立即提醒、逐级提醒、相互提醒,切实消除班组安全管理盲区,全面提升班组防范事故、保证安全的能力。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是先导

安全文化是企业营造安全氛围,建设本质性安全企业的前提之一,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最大潜能作为基本准则。一般情况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都是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只有靠先进的文化的素养的培育,才能逐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安全管理也是一样,靠安全文化熏陶,才能使之思想上得到重视,不断引导和提高了人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才能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正确看待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有可能产生自觉的、可控的安全行为。因此,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应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促进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使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理念传播与认同、安全环境布置与氛围营造、安全业绩考核与激励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员工从思想到行为基本做到“我能安全”。把中心成立以来的安全管理经验和积淀进行总结提炼,参照国家提出的《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基本规范》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标准要求,把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个方面进行统一考虑,按照一体化管理的理念,进一步规范、确定和提炼,建立适应工程项目开发中心的安全文化体系。不断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创建活动,为争创工程项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奠定基础。

培育积极的安全态度,结合工程项目开展的新一轮工程项目承诺制,开展我的工作我负责的安全承诺建设,按照企业法人代表对政府监管部门、管理层对企业法人代表、项目中心负责人对企业管理人、层层签订工程项目承诺,落实好主动承诺的责任制。在承诺的基础上,开展工程项目诚信体系建设,所有的项目都纳入到工程项目诚信体系中来,根据履行工程项目职责和践诺情况进行授信评级,对安全诚信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从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对安全诚信差,要列为重点隐患排查的名单,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要公开曝光,限期整改。同时通过对多年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归纳,系统、全面地提炼其精髓与特质,形成中心工程项目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完成中心安全文化的纲领性的文件手册,指导各个基层单位培养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推进符合企业特色安全文化的建设。

三、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基础安全是关键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法治意识与职责意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求和以法治安全的策略,在工程项目企业推进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要加强工程项目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加强对直接作业行为的引导规范。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自身的安全责任,要保持敏锐的安全观察力,要不断提高安全业务能力,在作业现场违章指挥,针对发现的“三违”问题,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要严格执行管理人员的工程项目责任制,选拔一些懂安全、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管理队伍之中,为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对直接作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必要人员保障。要健全完善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职工明白什么样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行为是符合要求的,什么样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行为是不符合要求的,切实规范直接作业的操作行为。

强化直接作业能力培训。首先改变直接作业培训方式方式,针对行业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强员工队伍的作业技能培训。其次是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严格安全的岗前考核。第三是注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教育相结合,通过对事故产生原因、危害的分析,使员工引以为戒,举一反三。

严格执行安全项目责任制。落实每个员工的工程项目职责,是工程项目工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工程项目做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确保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各个部位、各个工种达到本质安全,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落实工程项目责任制,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发挥表率作用。第二是督促一线班组长落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责任。定期不定期地对班组长进行安全考核,对那些只重工程项目效率不重视工程项目、不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经排查所在班组的安全隐患多、“三违”多班组长及时进行更换。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有效减少和消除“三违”行为。习惯性“三违”现象是导致工程项目事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对于检查中所发现的习惯性“三违”现象要及时进行制止,在企业中进行全员教育,对于屡教不改的员工,要及时开除或换岗,同时对于能够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工程项目工作做的较好的员工,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出广大职工自觉遵守操作堆积和工程项目法律法规的主动性,激发出自觉排查隐患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有效减少和消除“三违”现象,控制伤事故的发生。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下,随着国家安全管理政策调整、工程项目行业标准修订、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企业工程项目目标任务变化,结合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中心须及时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之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企业要根据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顶层设计。继续建立完善与企业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套相关人员。结合中心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安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素质再提高问题,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安全队伍建设。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企业坚持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领导分管负责制,安全总监具体负责制,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保持一部一站、部站分设的管理模式,安全处负责安全综合管理工作,安全监督站负责安全监督工作。各管理区成立安全管理监督组,继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监督网络。做好调研和规划,不断配齐安全、职业健康专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的管、控能力。继续贯彻落实三级安全主任监督、四级安全监督制,把符合条件的安全技术人员聘任到安全主任监督、四级安全监督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

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管理体系是重点

进行新一轮全员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重点宣贯GB/T28001-2011新标准,加强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度培训和理解,增强全员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意识、风险意识,使全员了解管理体系的实质,强化安全风险核心管理,有效开展工程项目和管理过程的安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全面提升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的管控能力。

强化事前预防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在新建设项目、新技术推广、新工艺应用、新设备采购等环节上,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的风险研究分析,做好安全危险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把可能的隐患消灭在事前阶段,提高单位对项目风险的管控能力,做到安全关口前移。

加强体系内部审核的管理,重点培养一批有审核能力的内部审核员。采用内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一批即懂得各项业务又懂安全管理体系理论的内部审核员,解决内部审核员缺乏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断满足内部审核的需要,规范和有效开展内部审核活动,逐步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提供人才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工程项目企业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近年来,国家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企业安全工程项目标准化基本规范》等工程项目标准化规范。企业应以此为契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项目企业标准化规范”与安全管理体系异同点的研究,整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工程项目标准化评比工作,对已达标的分项目,要分级指导和监管服务,帮助提升水平、加快改进;对未达标的分项目,以及尚未开展标准新建、改建和扩建以及有新工艺工程项目的分项目,要抓紧组织制定地方安全标准和规范,全面推进标准工程项目作,切实把中心安全管理体系与之有效整合,结合实际,优化建立一体化的体系,既满足国家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又符合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便于运行和管理,减少管理内容重复现象的发生。

完善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职责,探索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对解决重点、难点安全管理问题的管理评审机制和项目化运作机制,负责人亲自实施项目挂帅。出台相应的运作制度,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和项落实活动,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力和有效决策,不断推动安全管理体系扎实有效的运行和持续改进。

继续规范和完善运行模式,按照基层班组的工程项目类型,利用系统化的思想分别制定规范内容,把基层所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到其中,重点围绕工程项目进行的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进一步规范基层站队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和正确做事的准则,不断强化职工的风险意识和操作能力,贯彻按标准做好工作就是工作的标准的要求。逐步实现安全管理唯一运行的文件,克服体系理论与实际操作在基层脱节的现象,克服体系的复杂化,基层不愿执行的现象。

强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 ,体系运行就是落实管理体系规定的各项工作,我们需要好的体系,更需要好的落实,并且落实工作也是体系管理的一个最关键环节,无论多么好的体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就变成一纸空文,更重要的是,不重落实一旦形成习惯和风气,将会影响整个体系有效运转,甚至会导致体系的失败。体系运行是一个全要素、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执行过程,应事先进行培训学习,起到宣传警示的作用,使全员都做好执行的思想准备。体系应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的职工统一使用,一视同仁。在职工中不断提倡格守制度规则是一种品格、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诚信,更是职工应尽的一种责任。

进一步融合体系运行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在进行安全管理体系修订工作时,充分探讨安全管理体系与日常安全管理的关系,重点策划好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与日常工程项目活动的接口、与年度工程项目承包目标的接口、与新业务方面的管理接口、与上级不断更新的管理要求的接口、与部门日常管理制度的接口等,策划方案要达到即能保持体系基本文件结构和基本内容相对稳定,又能体现日常频繁变化的要求,并能纳入体系一体化运行。特别要策划好与法律法规、标准的结合以及实际工作内容的结合,增强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祁有红,祁有金. 安全精细化管理[M]. 北京:新华出版社,第一版.2011:51-53.

[2] 刘铁忠,李志祥. 企业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2):21――25.

[3] 李爽.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3(6):110-111.

[4] 蒋勇.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 安全2005.3(7):222-225.

[5] 姜威. 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探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12.

[6] 韩晓霞. QHSE管理体系及其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7]许立甲,李杰等.石油石化行业危害与事故监测预警技术探讨阴.中国工程项目科学技术,2008 2 ( 4 ) :79-81.

第11篇

一、食品供应链管理中各环节上的“断带”

食品供应链有别于一般的供应链,覆盖种植、养殖、屠宰、收购、生产和流通以及餐饮管理等环节。因此,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上存在问题,必然造成各环节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断带”。

(一)食品供应链源头

我国主要实行个体农民经营,农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的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防治方面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管,失控现象严重。据商务部统计,48.4%的种植地和养殖场周边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35%农民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经过农业技术人员指导,64%蔬菜上市前没有进行产地检验。

(二)农产品收购环节

农产品收购环节缺乏组织基础和监管制度,如从乳制品供应链管理情况看,目前全国大约有牛奶收购站30000个,其中只有少部分是乳制品企业直属牧场奶站,绝大多数奶站是由个体业主投资兴建并自主管理。乳制品企业与个体奶站是甲乙双方关系,企业对奶站的监控只能体现在检查、指导上,对个体奶站在人、财、物等实质性管理上没有控制权,不法奶站业主有非法谋取私利的空间。

(三)加工环节

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过小、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我国比较严重,这是影响食品加工环节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据统计,200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突破了2万亿元,然而,国家质监局在对全国6万多家米、面、油、酱油、醋等生产企业的调查中显示,80%为10人以下的小作坊。

(四)流通、消费环节

目前,多数农产品仍以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形式在农贸市场、街头巷尾直接销售。这种流通方式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检验程序和监督手段,食品安全事件将难以避免。

(五)供应链基础管理环节

我国食品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薄弱,多数公司还停留在简单的仓储、运输、搬运,很少有能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等不健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距离还很大;食品企业分散,沟通渠道不畅,信息难以收集、传递和及时处理,难以管理和监督;我国长期以来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供应链相关人员食品安全教育不够,法治、健康教育制度不健全,导致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单薄。

二、健全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食品供应链的法律建设

我国食品安全法应该涵盖食品从种植、养殖、收购、检验、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全过程的法律规定,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事件的处罚力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制订严密的工作纪律和内部审批程序、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机制,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二)加快食品安全监督组织改革

建立一种有利于高水平协调的控制组织结构,实现一体化体制的目标,实现在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都具有管辖权的各管理机构间的整合和合作。理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强化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促进有主导权力的货源监控机制的形成

企业首先要从介入收购站站抓起,采取以下措施来监控管理食品货源:一是对民间投资兴建并具备条件的收购站,采取“租用”的办法,由企业派驻人员自行经营管理。给企业创造一个从源头检测、管理、运输及进厂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保障体系。二是派驻监管机制。企业对不具备租用条件的收购站,采取“派出人员进驻收购监督管理”的办法。三是建立股份合作机制。企业与货源区内的种养殖合作社、协会、牧场等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双方共同投资建站,按股份制章程共同经营管理。

(四)加强食品供应链基础管理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油田 建设工程 低老坏 对策

油田建设工程作为油田开发建设和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环境条件差、承包商交叉作业多、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是安全风险较高、现场事故多发的项目。剖析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低、老、坏”现象,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杜绝“不严不实,不敢担当,麻木不忍”等不良倾向,是贯穿于油田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在油田建设工程领域开展“对标准,查隐患,抓整改,强基础,狠反低老坏”活动要求,组织基建系统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项目相关单位认真查找、反思和分析本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能够不断促进油田基建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

一、 当前存在的“低老坏”问题表现

1、安全意识不够。目前在油田建设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安全意识不足,仍有个别人员没有牢固“安全为天”的意识,存在侥幸心理。面对油田工程建设日益增加的压力,部分施工单位乃至建设单位管理者只重视效益和进度,忽视工程安全和质量。特别是施工企业管理者在工期紧张时招收没有经过培训、实践经验缺失的劳务工,既无稳定的专业施工队伍,专职安全员管理不到位,从而埋下事故隐患。

2、对基建系统专业设计标准和施工规程贯彻不到位。当前,油田基建系统涉及专业多,对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要求高。无论是安装、土建、道桥专业,还是电气自控专业,都有大量的国标、专业操作规程需要学习和贯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更要必须执行。现实中,由于缺乏统一宣贯,同时相关人员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浓,往往会出现不按标准或凭经验按过期的标准设计或施工或者不按标准验收的情形,从而在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卫生等方面埋下隐患。

3、对基建工程程序遵守不严格。过去,出于生产急需、基层急需等多方面要求,往往会出现对基建工程程序遵守不严格不细致的问题,导致“应招标、未招标”、“未批先建”“未签合同先施工”““”“未验收即投产”““等多种违规行为出现,既留下审计风险,也在安全方面留下隐患。中石化工程建设令出台后,极大的强化了基建工程程序的严肃性,依法合规成为基建工程建设的主旋律,但由于惯性思维作祟,可能仍存在程序执行不严不细的情形,对提升本质化安全管理水平形成制约。

4、安全制度有待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在安全制度问题上主要体现在:一是已有的油田工程建设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够严格、认真、完全的落实到生产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二是油田工程建设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不完善,与实际管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在安全监督问题方面,由于项目点多面广,部门施工管理岗位人员较少,对工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监督。而监理公司人员受素质能力及责任心的影响,在一些方面缺乏责任感,不能履行职责,有可能造成监督管理失控,给采油厂工程建设造成安全隐患。

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不严格。当前采油厂施工组织机构和隶属关系复杂,承包和用工方式多种多样。个别承包商只顾揽活,不注重安全文明施工,对建设单位列支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能省则省,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利润,劳动防护措施不到位。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不认真仔细,组织验收马虎。各工程相关单位即便在安全检查时,也只是应付性的要求工人穿戴好劳保服装,没有严格的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和标准,从而留下隐患。

二、对“低老坏”问题的整改措施和对策

面对当前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近年来承包商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沉痛教训,为提升基建系统的安全管控水平,应从安全文化、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监督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1、强化企业安全文化,树立安全意识。一是要引导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全过程建设安全文化管理体系。项目部在开工之初要确立安全生产的目标,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并明确注明奖惩条款。二是要加大安全物质投入,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特别是安全文明施工费作为不可调整的费用一定要给足、用到位,坚决不能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要求,降低工程质量和标准。三要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定期组织施工单位学习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督促施工人员学习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专业培训。要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重点解决薄弱环节,对直接作业环节完善应急预案,做到管理到位,责任落实。

2、强化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标准和制度规范的更新和落实。一是对现有的有效标准进行梳理总结,对过期标准予以报废处理。目前共梳理出国家标准33条,行业标准26条,中石化及相关制度7个,厂级制度3项。二是推行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验收的做法。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验收结算,一切依据标准进行。三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合法营业执照的承包商,要加强对承包商的安全管理,督促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落实。在委托监理的同时,重点委托安全监理工作,争取做到安全监理专业化,发挥旁站、巡视、平行检验、见证取样等职能作用,对建设工程及时监督,强化安全管控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