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建设文化

工程建设文化

时间:2023-06-08 10:5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建设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建设文化

第1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快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传播,进一步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目的和意义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具体措施。共享工程的实施,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

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农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到年底以前,在全区建立1个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1个镇级服务点、39个村、社区基层点,逐步建成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和社区为网点,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一)部门职能

区级支中心职能:区级支中心是提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和地方资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存贮由国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宣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镇级基层服务点职能:镇级基层服务点将负责存贮省、市、区级各部门提供的网络资源服务信息,并向基层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村、社区基层服务点职能:作为最基层的服务点,主要负责存贮上级中心点提供的各种信息,并向基层群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二)场地建设

按照年度(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

按照年度(乡、镇)级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300平方米,主要用于办公设备、综合业务加工室。

按照年度(村、社区)级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100平方米,办公场所依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站。

(三)技术要求

区级支中心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0M以上,局域网通讯能力为1000M;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50台(包括电子阅览室);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2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镇服务点和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资源存贮设备、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多媒体制作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投影仪、防病毒软件等。

镇级服务点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M以上;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10台;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1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服务点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大屏幕电视机、投影仪、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打印机、不间断电源、资源管理软件、防病毒软件等。

村、社区服务点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M以上;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5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服务点配备服务器、投影机的、电视机、高频播放机等。

(四)建设经费:

1.设施设备经费

区级支中心:需一次性建设费用68万元(详见附件),主要用于支中心房屋的修建,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完成中心启动所需其它硬件器材。

镇级服务点:需一次性建设费用5万元(详见附件),主要用于服务点房屋的装修,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完成中心启动所需其它硬件器材。

村、社区服务点:需一次性建设费用23.4万元(39个村、社区×6000元/村、社区)(详见附件),主要用于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完成中心启动所需其它硬件器材。

2.场地建设费

区级支中心:所需500万,主要用于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综合业务加工室的修建。

3.日常运行维护费

每年30万元,主要用于支中心、镇级服务点、村、社区基层服务点日常运转、维护,以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所需。

4.专项经费

主要用于数字资源制作、购买、加工整合等工作。

5.服务车

所需经费25万元,主要用于下基层服务点检查指导工作。

四、具体标准

(一)区级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1.中心机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6.支中心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二)镇级服务点配套设施建设:

1.服务点机房: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5.服务点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6.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三)村、社区基层服务点配套设施建设:

1.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2.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3.服务点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四)数字资源建设及目的

1.区级支中心: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10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结合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现有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购和完善,确保为本地区基层服务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电子网络信息服务。以网络中心机房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实体,以网站为平台,将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单位传统信息、特色资源信息、开展网上业务和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4)建立区级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利用区级支中心人才及资源对全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及服务培训和开展公益性专题讲座。

(5)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6)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7)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8)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2.镇级服务点: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5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3)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4)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5)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区级支中心、镇级服务点、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费用由区财政一次性解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备采购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区财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实行政府采购;日常工作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设备的维护、运转、电信网络使用、信息整合、数据库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基层服务等工作。

(二)人员保障。

文化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设工作需增加编制2人,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三)技术保障。

文化共享工程必须确保安全运行,因而系统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技术支持均应得到保障。

(四)宣传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通过市、区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区级支中心负责所在区基层服务点宣传资料的收集,并上报市级支中心。

(五)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方社会力量。

与电信、网通等相关部门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紧密配合,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技术将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送到千家万户。

第2篇

关键词:文化民生工程;现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56-01

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以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破解难题,不断推进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民生工程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泰州市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文化泰州建设工作会、文化名城建设推进会,下发了《2012―2015年文化名城建设行动计划》以及《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加快推进泰州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民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重点文化民生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泰州总投资17亿元,建筑面积约160000m2的文化中心已建成并实行了免费开放,中心涵盖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规划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种功能,为主城区人民群众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新的场所。二是基层文化民生设施更加完善。泰州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其中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一批新设的市民文化广场、村(社区)图书室相继投入使用,为人民群众文化培训、科技普及、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2.文化民生活动特色彰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一是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魅力彰显。主城区深入开展梅兰芳艺术节、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百姓大学堂、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品牌家喻户晓。市级的“百姓大舞台”每年深入工厂、学校、社区、农村演出50多场次,年受众超过30万人次。二是基层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市(区)组织的新春民俗展演、年度新创文艺节目调演、“民歌、民舞、民乐”文艺大会串、新春龙舞大赛、民俗文艺踩街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3.文化民生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文化队伍和文艺创作得到加强。泰州市级财政落实每年400万元的文化民生工程专项资金,有效保障了市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设立了2000万元的乡镇(街道)文化中心建设奖励资金,对乡镇(街道)实行以奖代补。各市(区)通过政府买单、个体出资、集体赞助等形式兴办的“多彩周末”、“激情三水”、“大江放歌”、“舞动海陵”等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喜闻乐见。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各地文化系统通过招聘、调用等方式,着力引进专业文化人才,并通过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干部培训班、文艺创作提高班等途径,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4.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地方领导或多或少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缺少对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长远规划和部署安排。二是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强。部分基层文化设施或被闲置,或被挪用,文化阵地实际使用率比较低。三是高素质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青黄不接,专干不专,兼职过多,影响着基层文化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四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市(区)和乡镇的文化资金投入不足财政支出2%,开展文化民生活动则要“自己想办法”。

二、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切实把文化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意识,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原则,将文化民生工程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划,夯实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秉承“以文化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创作和传播更多符合人民群众多元多样精神需求的优秀作品,当好推进文化民生发展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加强鼓励和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发挥自身优势,踊跃参与到文化民生发展的洪流中来,推动文化民生共建共享。

2.夯实基础,整合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民生品牌项目和活动。一是要以乡镇(街道)为依托,以村(社区)为重点,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文化民生活动资源,努力形成设施完善、资源共享的工作新格局。鼓励和引导各地新建一批市民文化广场,强化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使用和管理,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中心户,为文化民生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二是要以各类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大组织和投入力度,整合利用本地特色人文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文化项目和活动,逐渐形成“一镇一品”“一市(区)多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文化项目和活动经典品牌。

3.完善网络,优化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民生服务体系。一是要以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和创建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文化民生服务网络建设上台阶,逐步构建网络齐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积极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民生服务网络扩大覆盖面。二是要在推进文化民生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文化馆(站)基本职能,以健全和完善各项文化民生设施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推动公益性文化服务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健全规章制度,明晰职责任务,完善保障机制,增设多样化服务,为文化民生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梁杰.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实效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

[2]李倩.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

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精神,由湖南省文化厅、财政厅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旨在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与整合,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彻底消除各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上的不平等,实现湖南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进而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1“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情况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启动以来,它依托湖南图书馆建成了现代化的共享工程湖南中心,搭建了以湖南中心为核心,市(州)、县图书馆为骨干的地区性中心服务网络,技术平台逐渐完善,基层点数量稳步扩展、服务不断提升。同时,各级图书馆加大了软、硬件的投人,纷纷建起了电子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共享工程”服务,象岳阳、株洲、湘潭等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具有了50台以上电脑的规模,还有相当数量的县级图书馆也具有了20台电脑的规模,如炎陵、汝城、新宁、资兴等馆。目前,共享工程已建成全省文化系统内基层网点78个(文化系统内基层点建设情况见下表),和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合作点达40000余个。

2“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共享工程”在文化系统内主要依托公共图书馆组织实施,这就使得各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从“共享工程”建设三年来的实践看,它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公共图书馆都积极参与,特别是硬件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共享工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由于众多公共图书馆缺乏计算机网络环境,缺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致使大部分图书馆的业务及服务工作只能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这样既不能适应文献信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工作效率不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上不去;又不能充分揭示本地区特色馆藏资源,达不到共知和共享。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2. 1基础设施不足

湖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办馆条件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省级图书馆比地市级图书馆好,地市级图书馆比县级图书馆要好。据统计,全省14个地市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15所,其中省级馆2所,地(市)级馆11所,县级馆102所。全省尚有5个地市无市级馆,8个图书馆“有馆无舍”或是馆舍为危房,有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捉襟见肘,文献人藏量逐年下降,服务工作日益萎缩。而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具备硬件(计算机等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及专业人员等诸多条件,这些无一不需要经费作支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有45家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 ),这45个馆中有2个省级图书馆,11个地级图书馆(含2个地级少儿馆),犯个县级图书馆,开通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不到公共图书馆总数的一半。

2. 2技术力量薄弱

“共享工程”建设要求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些都是各级图书馆相当欠缺的。笔者多年在省馆从事自动化工作,在工作中了解到,全省地县两级公共图书馆中能独立且熟练处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及计算机相关问题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有些县馆将计算机相关的维护全交给电脑公司处理,这样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更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依赖思想,连很简单的操作都不会了。有次笔者打电话询问某馆服务器的IP地址,得到的回复是要等电脑公司的人来看后才知道。

3“共享工程”建设的对策

“共享工程”是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不单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程,而且投入、宣传、协调等等各方面都要求到位,所以它的建设不可能一毗而就,要想持续、健康地建设和发展“共享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3. 1加大政府投人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了经费,再好的东西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共享工程”建设更是如此。如何增加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的投人呢?笔者认为,首先,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如果能做到各级政府和财政将“共享工程”工作纳人重要工作日程,申请到“共享工程”建设的专项经费,那是最好不过了。其次,在工作中,主动接受各级政府的领导,同人大、政协、宣传、教育、科技、农业等各部门建立通畅、快速的服务网络,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信息会,采取为各单位办借书证、上门送书等活动,加强联络,形成一个各行各业都来关心、支持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样有利于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投人。第三,利用图书馆独有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为本地区其他企事业单位服好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增加经费。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通过多种融资渠道筹措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共享工程”的建设中去。同时,我们的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干部也应经常一起交流经费争取、工程宣传、人才培训方面的经验。

3.2增强宣传力度

“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所以必须广泛宣传“共享工程”,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共享工程”的平台上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电影观赏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开展活动时最好能请到主管领导参加和讲话,或是干脆争取以政府的名义举办。这样,经过“共享工程”系统加工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畅通的网络通道提供给基层群众,将给予他们极大的感性认识。这些文化活动不但能开拓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补充精神营养、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而且让“共享工程”更加深人民心、拓宽其受众面,还对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感受、了解了这项工程的积极意义,对争取经费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3.3重视人才培养

“共享工程”使图书馆面临着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挑战,这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工程”建设,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懂得图书馆基础知识,又懂得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对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引进的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专业、外语专业、信息情报专业的人才,以改善公共图书馆人才专业结构配置不尽人意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图书馆在激活人才方面应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通过聘任制,解决图书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全体工作人员能进能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可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问题。其次,要完善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刺激相结合的形式。千方百计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奋进和使人才能脱颖而出的环境。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激活人才,才能使人留下来甘愿为图书馆做贡献。第三,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觉得图书馆有所作为,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信任、理解他们,同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第四、图书馆不能只坐着等待从哪里引进人,还应该培训现有的人才,图书馆应选择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工作人员送出去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学习。相应的,“共享工程”湖南省级分中心也应该拿出一些精力和经费,经常性的举办技术培训初级班和高级班,一人一机,耐心地、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我相信,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公共图书馆就能拥有专业技术人才。

第4篇

关键词: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公共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054-02

一、我县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认识现状

2007年12月以来,我县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中,一是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农家书屋工程申报和建设的责任单位。二是领导重视,县分管领导亲自到省新闻出版局汇报和争取更多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项目。三是加大宣传的力度,激发乡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等。从2007年我馆实施苗二河乡苗二河村、卡蒲毛南族乡长河村的两个农家书屋工程示范点建设,2008年民宗局实施的毛南族7个村寨的文化活动室建设以及流动图书室的建设情况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镇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认识清晰,工作的思路进一步明确。表明农家书屋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得到广泛的欢迎与支持。

农家书屋为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农家书屋改善了农民的读书条件,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从现实情况看,农村的公共图书服务事业,是农村文化事业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看书难、买书难、借书难的问题相当突出,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依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命运。农家书屋建在基层,免费为农民提供看书读报的条件,拉近了科学文化知识与农民的距离,使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学到很多新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是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农家书屋使农业科技扎根农村,有利于促进科技兴农。我县在苗二河乡新寨村办过流动图书室,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兴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农家书屋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有利于建设文明村风。牙舟镇新陶村农家流动书屋,为广大农村带来了书香气息,提升了农民文化生活品位,把农民群众由牌桌拉向了书桌,读书声冲淡了麻将声。“农家书屋”对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科学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制约我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来看,一是认识问题。部分乡镇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害怕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对“农村书屋”建设的可行性本身持怀疑态度,有的认为是出于“做秀”,不得不做,也不得不去敷衍。二是协调问题。部分职能部门协调力度不够,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和推诿,导致“农家书屋”工程进展缓慢。三是资金制约问题。“农家书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没有资金再投入仅靠社会捐助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四是质量问题。一些乡镇急于求成,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没有达到最低标准。五是发展问题。部分乡镇仍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视书屋可持续发展。六是服务问题。一些乡镇服务手段单一,缺乏主动意识,“农家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另一方面看,一是县、乡两级财政没有投入。没有解决建设、管理农家书屋工程的工作经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职管理员,从而影响书屋的开放,调动不起管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管部门的指导也相应薄弱。二是建设不够规范,档案不健全。图书分类没有按照农家书屋建设的要求分为6个大类,而是按22个大类分,没有对书籍进行登记编排,具体有多少书籍心中无数。主要原因是指导者和管理员没有经过相应的业务培训,用的是图书馆的建设经验,上级相应的管理办法出台较晚,农家书屋管理员素质相对较低。

三、加强我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相应的财政保障机制,安排一定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经费。一是要解决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报酬问题。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积极性是决定农家书屋成败的关键因素。有了真正的专职管理员,农家书屋才能正常开放,发挥作用。就目前来看,有三类人可以考虑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学校的老师、退休的干部职工、积极为村民办事的热心人。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制度、奖罚制度,加大对农家书屋的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工作。

(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统一实行标准化建设管理。2008年度、2009年度的66个农家书屋的书籍是统一招标,书目基本相同。我县将2008年度、2009年度的农家书屋各建一个示范点,将所有书籍分类编目录入计算机。按照《贵州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制成运行管理表一至七。标上某一本书的图书财产登记号和排架号,使在同一个年度建设的农家书屋一致。再是对2007年度建设的两个示范点和毛南族7个村寨的文化活动室进行整改,对书籍重新分类登录建档。同时对乡镇文化中心主任和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

(三)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强化领导。把“农家书屋”工程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科学布局。根据中央八部委《“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我国将于2015年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基本覆盖。目前,我县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剩下的就是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老年人和儿童,到书屋借阅的人很少,有些书屋甚至处于无人借阅图书的尴尬境界。许多乡镇认为,“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是件好事,但他们的确没有人力、物力、财力来建好、管好、用好书屋。因此“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不要做到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典型、示范性的书屋。三是资源整合。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除了文化与新闻出版部门发挥主要作用之外,其他各部门可以采取知识扶贫、技能培训、送书下乡、读书猜谜、文艺调演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来活跃农村读书氛围,提高群众文化品位。四是解放思想。政府部门要给政策,允许农村经济能人通过市场调查,因地制宜在乡镇或人口稠密的行政村申办影像图书出租出售综合文化经营站点,并给予税费扶持和相应的行业优惠。五是建好书屋。“农家书屋”建设进度,与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上级对“农家书屋”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关。建议由县级上报当年“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国家、省级、县三级补助资金到位,对完不成当年建设计划或建设不达标的在下年扣减补助资金。六是管好书屋。“农家书屋”既要重建,更要重管。要配好书屋管理人员。采取“以钱养事”的模式,政府“买单”,一个“农家书屋”选聘一名管理员,以合同方式加强对管理员的管理。对合格的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一定比例给予书籍报刊更新费用。七是用好书屋。“农家书屋”建设的核心在于方便农民看书,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切实纳入到整个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考核。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正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把对工作的热情与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服务农民,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问题;要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我国是水利大国,水资源极为丰富,在没有进行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时,不受控制的水不但不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甚至造成灾害。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逐渐加强了对自然水资源的利用,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益处。水利工程在建设中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建设效益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该工程建设的科学性。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以对自然状态下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为主要目的,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降低工程建设对社会进步的收益,这就要求在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中,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对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其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工程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成果,以及在对其进行应用时效益的发挥。传统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形势下,这些不利因素对水利工程科学的建设影响愈加严重。下面本文就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对传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当前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多地出现了较好的水利工程,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能够体现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工程景观的设计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现阶段工程景观的设计,通常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才开始进行,这就导致了工程景观的设计需要全面依照水利工程施工结构来决定,大大增加的工程景观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在现代工程景观的发展中,没有相对较为创新的设计理念,导致工程景观在应用中起不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2.2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因此,保证生态环境与工程建设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很少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导致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设计人员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较低,不能够认识到现代工程建设与生态发展的必然联系,造成水利工程建设和应用中的问题。

3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社会与经济全面的发展,使得水利工程的传统设计理念中出现了若干问题,这就要求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因此,在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在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全面发展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宗旨,有别于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现代工程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利用,更对生态、旅游等综合性作用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这个目标就要求在其设计中需要尊循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保证在开展旅游等经济项目中,能够做到安全第一。

3.2 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工程安全为基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设计者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景观和环境。

3.3 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采取因地制宜,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

3.4 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人工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天然景观的类型、分布和特点,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理念。

4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

为实现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必须以上述原则为基本设计理念,同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对一些要点进行把握,以此保证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在建设和应用终端盒合理性。下面本文就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4.1 水利工程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进行工程设计之前,工程的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必须对工程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保证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策略解决好工程与环境协调这一问题,保障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设计人员必须摒除传统世俗的审美及评判标准,避免病态空间的构建和国务装饰问题的发生,在减少视觉污染的同时,使整个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有效提升。

4.2 水利工程设计应加强对生态及美学因素的强调。水利工程设计要对各种生态环境理论和相应的生态技术进行充分的考虑与运用,以便于实现对水量和水质科学配置的同步化,将工程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将工程结构的建设与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将水利工程的建设的应用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实用化。

4.3 水利工程设计要凸显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不同于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现代水利工程从某一角度上看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其文化品味与城市的品味结合在一起,水利工程设计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气息。因此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城市的人文风俗、自然文化等进行相对深入的了解和感知,以便于通过相应的建筑小品、景观和水域等的布局与规划,使整个水利工程的文化品味与城市的文化气息融合在一起。

4.4 水利工程应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上进行优化。以上也已经提及,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不仅仅要对安全和质量问题进行考虑,同时还必须从生态、美学以及文化等方面加以考虑。而景观设计作为凸显工程生态性、美学品味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工程设计的最终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景观设计问题进行相应的斟酌和优化。

第6篇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加强文化民生工程相关政策、建设进展和实际成效的宣传,总结推广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经验,宣传报道建设中的典型事迹,引导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全县文化民生工程建管用机制向深度拓展,向长效提升。

二、主要内容

重点宣传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专项资金补助和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政策、功能、服务项目,以及本土文化特色品牌等内容,特别要宣传文化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服务标准、开放时间,以扩大文化民生工程的影响、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一)宣传相关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实施方案、政策内容、资金筹集和使用、建设标准等。

(二)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各镇文化站要开展主题明确,集中深入的文化民生工程“双向”宣传活动,扩大文化民生工程社会影响力。各镇要开展一次大型广场宣传活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接受市民咨询答疑,汇聚社会舆论与关注热点。

(三)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各镇要组织宣讲队伍开展宣传,依托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村农家书屋等固定场所和人员密集的流动场所,开展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以讲政策、拉家常、摆事实、谈体会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面对面开展宣讲。

(四)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鲜活事例全面展示文化民生工程实施成效,反映群众受益和评价情况,努力让文化民生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温暖民心。同时加强释疑解惑和监督工作,引导群众对改善民生的合理期望,赢得群众对文化民生工程的理解和支持。

(五)创新宣传方式。各镇文化站要积极探索文化民生工程宣传的新形式、新方法,充分了解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文化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实施效果、项目选择等意见建议,问计于民、汲取民智,全方位开展文化民生工程政策、成效宣传,切实提升群众知晓率。

三、具体安排

(一)媒体宣传

1.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各镇文化站要主动联系主流媒体,介绍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宣传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工程实施进展、免费开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以满足群众知情权,强化舆论引导,接受群众监督。

2.开展网络宣传。各镇文化站要在政府网站上开设宣传专栏,及时工程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工作信息资料,及时报道工程动态,及时更新工程栏目内容。

(二)社会宣传

1.悬挂标语、横幅。各镇文化站要统一制作工程宣传标语、横幅等,在镇、村、街道主要场所悬挂。(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2.印发政策宣传材料。各镇文化站要印制文化民生工程政策宣传材料。特别是要加强对受益群体的政策宣传,通过进村入户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文化民生工程有关政策要求。(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3.设立政策咨询台。各镇文化站在人口密集处设立文化民生工程政策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4.出动流动宣传车。各镇文化站在当地主要街道定时、不定时利用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5.组织专人宣传。各镇村要安排专人上门上户,对文化民生工程开展宣传。

6.以“综合文化站”为平台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各镇文化站要适时开展文艺演出、技艺展示、送戏下乡、技能培训等活动,扩大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宣传范围。(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领导。各镇文化站要高度重视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宣传,要把抓好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宣传当作一项推动文化民生工程实施的重要抓手,各镇村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要明确专人,精心谋划,切实把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新意,办出成效。积极配合媒体采访报道,严密组织安排,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确保宣传活动安全有序。

第7篇

从古至今,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和各种水利事业中都必然要创造与其相适应的水文化,而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的水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人类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重新认识,并把这种观念、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反映于水利工程建设和所从事的水利事业工作中,形成新型的对应于这种水文化时代或时期的水利工程和水利事业。

水是自然的、物质的;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的。常言道:好马配好鞍。如果说水利工程建设是匹骏马,那么,水文化就是相匹配之鞍,二者有机结合,方能相得益彰。但,在水利工程实际建设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工程建设,而忽略水文化内涵,在多数水利工程设计和预算中,几乎没有考虑水利形象标识成本的支出,或者提到设立水利形象标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比较轻视水文化建设,抱着“传统”的思维观念或方式,轻描淡写地应付,甚至错误地认为水文化建设是形式主义,如此势必导致水利工程形象呆板,文化内涵少。虽然有些工程的质量无异,但文化质量欠缺,一些工程呈现“傻大粗”的形象。

十年前,宜都市一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结束后,施工方“偷工减料”,没有在坝面铸上库名,远看水库像一堆乱石,毫无水利形象可言,每次到此水库,人们都戏称到了采石场。笔者认为,水利工程姓“水”,以其特有的形象存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突出以水为魂的形象标识建设,有的放矢挖掘水文化、突出水文化,通过形象标识,生动展示水利工程的魅力。特别是每项重点工程,都应树立醒目的水利标识或水文化符号。例如,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宜都市十分重视水文化建设,在水利建筑物上都标明水徽,在新整治的水库大坝上都浇注有水库名称,在必要的位置设立警示牌,醒目到位,形象突出,恰到好处。

水文化包罗万象,无处不在。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应该有水文化的影子,特别是在城市重要地带和特殊位置,要体现水利和水文化的存在。比如:宜都地处长江清江交汇处,应该在两江交汇处矗立大禹治水、杨守敬与《水经注疏》等方面的雕塑作品,滨江公园可以建设一道地方水系文化墙,把古人治水到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用艺术化、史诗般地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水利部门应与城建、交通等部门密切联系,取得他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城市广场、公园绿地、桥梁隧道等大型公益设施建设中,水利部门要积极介入,参加设计,努力做到每项重点工程完工后都有与水有关的醒目标识或文化记忆。比如,交通部门修建一座大桥后,可以在桥头矗立一块有关这条河流的水利、水资源以及防洪情况的石碑,让路人一目了然,既增加人文景观,又普及水利知识,充分体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文化内涵,形成水文化的社会共识。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1引言

在经济与科技日益发展的今日,我国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我国的工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导致水源越来越短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水利工程的设计尤显重要。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地区均衡,防止洪涝灾害而修建的工程。由于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河流分布也不同,这就造成全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比如西北地区为严重缺水地区。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大力修建水利工程,认真规划水利工程的设计,关注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1]。

2水利工程的设计趋势

2.1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审查、监管的力度会加大

由于近些年曝光的豆腐渣工程越来越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审查、监管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派专人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及建设资金被贪污,建设完成后要对工程进行严格审查,以免出现豆腐渣工程。例如1998年长江发生全国性特大洪水。其原因除自然灾害外,工程建设质量差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就更要借助法律和市场的手段来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审查,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过硬,禁得起时间的考验。

2.2设计时突出对自然的保护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力求减少因水利工程建设而带来的生态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是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小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河流的生态环境,严重的话会对鱼类的生存繁衍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渔业与养殖业。水利工程建设会对上游植被造成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这就要求下游平原应该扩展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轻下游港口航道淤积的程度。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后不仅会导致物种灭绝,而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葛洲坝的建成导致了中华鲟的数量减少,再例如,阿斯旺水坝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建成以后对环境影响的预测,造成水坝建成以后下游水域居民大量得血吸虫病,对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

2.3设计时重视文化内涵

完美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城市美好形象的树立,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杭州政府重视西湖,并为西湖做出很好的规划、修整、维护,使西湖之美与时俱进。所以说完美的水利工程,不仅为杭州增添了几分自然美,也为杭州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2]。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注意地上建设,也要兼顾地下建设,这样不仅能防止城市内涝,而且能突出城市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例如巴黎的地下水道,干净、整洁,许多外国人都曾到地下水道参观,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2.4设计过程中注意对地形的影响

大型水利工程的选址不应该在地势较低,地壳承载力较低的地区,例如盆地,这样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果选在地壳承载力较低的地区,水库中的过大拦截水量会侵蚀陡峭边岸,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会导致地质结构变化,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严重的可能引发地震。

2.5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对周围文化古迹的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文化古迹造成影响,未来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不破坏或者是尽量减少对文化古迹的破坏的基础上,从而保护当地风景名胜的安全。如三峡大坝建成之时许多文物古迹都被淹没江水当中,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破坏很大。

3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3.1大坝建设会减少,近海港口工程会增加

自三峡大坝建成后,我国的大坝建设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大坝建设即将迎来低谷期。水利工程更多地开始投入到近海城市港口当中,近海城市港口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以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近海港口工程会增加。

3.2水利工程的功能在不断拓展

现在水利工程的功能已经拓展到调节洪峰、发电、灌溉、旅游,航运等方面。就拿三峡大坝来说,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防洪灌溉,而是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为一体。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104kW,年均发电量847×108W,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108~219×108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税款,每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3]。以往,三峡险峻众所周知,建国后虽进行了系统处理,但是航道状况复杂,仍旧不时出现航运事故。但是,三峡大坝建成之后,万吨大船可直达重庆,通航能力增加数倍,航运压力减轻不少。三峡大坝的建成更推动了三峡旅游热,现在去三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3各个部门的合作会不断加强

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地理勘探,而且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协调各方,促使各方的通力合作,这样才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水文部门要通知施工部门详细解释施工地区的情况,从而促进施工人员对施工地区各种情况的了解,然后,施工部门需要采纳环保部门的意见,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环程度。

3.4国外市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大于国内市场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趋于完善,国内市场对于水利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低。而国外某些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急需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其自身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不成熟。因此,我国可以去外国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促进我国与他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4结语

水利工程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只有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才能把水利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大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不仅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而且很有可能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林业部、国土资源局共同监控,做出预测,为及早地应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做好准备。水利工程有利有弊,只有让利增加,让弊减少,这样的水利工程才称得上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3(4):25.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

第9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落英缤纷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麦随风里熟,杏逐雨中黄)初夏时节,值此全市上下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城乡建设大干快上的关键时期,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市规划展览馆开工建设。这是市委、市政府突破东城区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作为辖区街道,我们倍感欢欣鼓舞。在此,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项目开工奠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街道建设发展的各位领导、来宾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文化底蕴深厚,是孔孟文化的发祥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城市建设与塑造地域特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一批重点工程及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今天开工建设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是我市“3311”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是展示城市历史变迁、现状和远景规划的重要窗口,是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是介绍城市发展全貌的重要平台,不仅有利于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而且有利于加强规划公示,强化公众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遵守规划、支持规划的良好氛围。相信工程的建成使用,将在促进我市城市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街道地处城区,是我市城市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今年“3311”工程重点城建项目一[!]半以上位于。加快推进包括规划展览馆在内的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事关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事关对外形象,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想工程之所想,急工程之所急,竭尽全力提供优质服务,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对干扰工程建设的不法行为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希望有关村居和辖区群众提高认识,着眼长远,顾全大局,正确把握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机遇,积极配合工程建设,认真谋划发展方向,努力实现城市建设增速、集体发展增效、群众致富增收的多赢目标。

最后,预祝规划展览馆工程建设顺利、早日竣工!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发达、大展宏图!谢谢大家!

第10篇

关键词: 民族村镇; 保护整治规划; 基本内容; 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2.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01-02

1工程建设标准的概念

工程建设标准是经济建设和项目投资的重要制度和依据。

1.1工程建设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贯彻落实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手段;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设工程技术进步、科研成果转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权益;推动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促进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

1.2工程建设标准的分类、分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程建设标准分为以下四级: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行业标准Industrial standards;地方标准Local standards;企业标准Enterprise standards。前三者共计5300余项。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按照属性又分为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法》第18条“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目前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根据工程建设活动的类别、范围和特点,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工程类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拆除工程等等。

行业领域:房屋建筑、城镇建设、城乡规划、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水利、电力、电子、通讯、煤炭、石油、石化、冶金、有色、机械、纺织等等。

建设环节: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鉴定、加固改造、拆除等等环节。

2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概念

2.1标准体系的定义

为了达到最佳的标准化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建立的、具有内在联系及特定功能的、协调配套的标准有机整体。标准体系一般以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的标准体系框图、标准体系表、项目说明来表达。

2.2标准体系的特性

目的性――宏观目标及主题目标的合理设定;系统性――工程建设领域及环节的划分;协调性――各部分协调规划、全面覆盖;层级性――项目属性的层级划分及相互关联制约;开放性――科技发展新成果与工程实践新经验的及时转化。

2.3标准体系的作用

领域合理布局,宏观计划控制,体制稳步发展,项目协调实施,技术政策引导。

2.4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

2.5各专业的标准分体系

2.5.1基础标准

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城市规划术语标准、建筑结构术语和符号标准等。

2.5.2通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2.5.3专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某项试验方法,某类产品的应用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

3贵州民族村镇的基本情况

3.1概况

贵州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山地省份,面积176100平方公里,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平地只有7.5%。民族成分有49个,其中世居有17个民族。贵州有1463个乡镇(其中253个民族乡),13973个村寨,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村寨占有相当比例。2002年6月贵州省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以“黔联呈(2002)3号文件”向全省各地下发了《关于公布全省20个重点民族文化村镇的通知》,确立了20个民族村镇为重点保护对象,标志着贵州省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

3.2等级及分布情况

到目前为止,贵州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有1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有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个重点民族村镇。

3.3贵州民族村镇形成的历史背景

贵州是中国古代苗瑶、氐羌、百越、濮人四大族系交汇的地方,又是汉族移民较多的一个省区。各种民族文化在这里形成了复杂的多元文化体系,同时保持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由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的特殊地理环境同时受经济与交通发展滞后的影响,从生产生活的方式来看,这一地区都是以自然的农业生态为主。因此以民族村镇为载体的贵州民族文化保存得都比较完整。“大杂居、小聚居”、“又杂居、又聚居”的分布特点,加之地理和历史原因,呈现出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现象。贵州民族村镇的形成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历史背景:军事防御的需要;商业贸易发展的结果;民族歧视的原因。

4当前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技术导则提出的经过

4.1民族村镇保护规划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与不少民族村镇保护相关的法规、条例,2007年12月29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事先由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并纳入规划。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由之前的“一法一条例”演变为“一法三条例”。“一法”由《城市规划法》演变为《城乡规划法》,“三条例”则是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之外,增加了《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住建部2005年7月15日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2010年11月2日又制订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贵州省人民政府2004年9月23日了《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评选办法》。2001年1月5日贵州省建设厅、文化厅、民宗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我省民族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这些法规和条例对民族村镇的开发与保护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它标志着民族村镇的开发和保护己步入长期稳定发展的阶段。

4.2当前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编制深度的参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法[2000]25号)中提出了认真编制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在充分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和传统风貌基础上,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明确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划定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控制要求,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又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抓紧编制保护规划,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界线,明确保护规则,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要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原则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建设必须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严禁随意拆建,不得破坏原有的风貌和环境,各项建设必须充分论证,并报历史文化名城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明确: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申报、评审工作。已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地方人民政府要认真制定保护规划,并严格执行。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历史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相关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建立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应当依法取消其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进一步规定: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是城市、镇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应与城市、镇总体规则同时编制,也可以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应与村庄规划一同编制。其深度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

5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5.1基本内容

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保护整治规划、保护整治措施、保护整治规划技术、保护整治规划技术文件、监督管理、附则8个部分。保护整治规划增加了保护整治技术,一是对住宅整治划分院落的整治、房屋的整治、门楼、临街景观建筑的整治。二是街巷风貌保护整治。三是房屋使用功能改造标准,厨房、卫生间应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条件为标准进行改造,水、电实行一户一表,供水、下水入户,电话、有线电视入户。有条件的村镇,电力、电视、电信的缆线均设地下,消灭飞线,实行一户一箱(邮政信报箱)。四是市政设施改造对整条街巷整治改造应保持该保护整治区的传统风貌,原则上不得改变原有街巷的尺度和走向;街巷宽度达到10米及10米以上时,7种管线(雨、污、气、供水、路灯、电信、电力)一次埋设到位;街巷宽5米~10米时,优先布置供水、污、雨、燃气管线;街巷宽度为2~5米时,优先布置供水、污水;5米宽以下街巷,原则上不敷设燃气管线。街巷宽度小于2米时,仅布置供水。在条件受限制地区,雨污水可局部采用合流管。五是供暖、节能改造标准。六是整治材料选用原则和供应,在不影响房屋安全及外观的情况下,提倡使用从旧房上拆下的旧砖、瓦、石材。旧木料的选用从严掌握,对于院落内部,在不影响外观风貌的前提下,提倡使用新型、绿色和生态建材。原则上不选用国家或贵州省禁止使用或在限制使用范围的建筑材料。

5.2作用

一是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规划的延伸,其范围介定为:是指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镇、村。二是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的深度作了规定,由于贵州民族村镇受用地条件限制,村镇用地范围小,特别是历史文化名村,有的只有20-30户,其控规深度不能满足保护的要求,保护规划需要与村庄整治规划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村镇保护,三是民族村镇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背景环境,在遗产保护上讲求“整体保护”,保护整治规划强调了整体保护与整治更新理念,重视了保护整治规划的作用,这对当今除名城、名镇、名村以外的村镇保护整治更具有重要意义。

6结语

民族村镇是指历史比较悠久、建筑具有特点、文化具有特色、生态环境好、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村寨和城镇,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拥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7个,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村镇很多,到目前为止,贵州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有1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有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经省政府批准认定的民族村镇仅20个,还有许多民族村镇均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因此制订贵州民族村镇保护整治规划技术导则,明确保护整治规划的内容和深度,探索民族村镇保护整治的方式方法,对指导末列入保护计划的民族村镇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景慧.中国民族村镇的保护概念[J].城市规划汇刊,1994(4).

[2] 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J].城乡建设,2000(3).

[3] 文伟.民族村镇长沙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05.

[4] 刘莜.民族村镇的保护和发展[J].城市问题,1999(4).

[5] 李继峰.民族村镇旅游开发中的不谐和因子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03(6).

[6] 许虹.四川民族村镇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J].成都大学报社科版,2006(2).

[7] 赵中枢.中国民族村镇的特点及保护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1.25(10).

[8] 罗德启.中国贵州民族村镇保护和利用[J].建筑学报,2004(6).

[9] 常晓舟,石培基,高徽.西部绿洲民族村镇保护开发的实例研究-以河西走廊全国民族村镇张掖为例[J].城市规划,2001(12).

第11篇

各位领导、艺术家,连岛工程建设者们: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连岛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和省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工程建设指挥部、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建设正向着预定目标稳步推进。今天,由省委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组织的艺术家慰问团来到连岛工程建设现场,在此,我谨代表浙江省舟山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艺术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向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工程建设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作为舟山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肩负着加快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实现舟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使命。省委、省政府对连岛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在2003年年初,就把连岛工程中规模最大、最为关键的金塘大桥列入省“五大百亿”工程;2005年,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又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a类项目。省、市领导多次到连岛工程现场调研,并就加快连岛工程建设进度,尤其是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推进速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市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连岛工程,为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的立项和建设的全面展开给予了悉心指导和支持。

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无疑是对舟山连岛建设事业的最大鼓励和鞭策。广大工程建设者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力争2008年建成”的总目标,按照“干一流工作,创一流管理,建一流工程,育一流人才”的要求,坚持科学管理、质量第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发扬甘于吃苦、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力推进连岛工程建设。原创:今天,艺术家们送来了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精彩的文艺演出必将进一步鼓舞工程建设者的工作热情,为我们全身心地投身于重点工程建设增添无穷的精神动力。

架千岛彩虹,无私奉献;建连岛大桥,争先创优。我们坚信,热火朝天的连岛工程建设工地一定能得到社会各界更大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决心,在全省上下一如既往地大力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工程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把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建成世界一流的桥梁工程,为世界桥梁史增添光辉的一页。

最后,预祝慰问演出圆满成功!祝各位艺术家艺术生命常青!祝各位领导、建设者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1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建议

1.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建设研究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将安全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人、环境和组织。此模型是以人和组织为主体元素进行划分,其中人是安全文化运行和实施的核心要素,因为人是组织建设中安全文化价值观和政策的直接接受者,而人的外层是组织层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又会对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中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1)人的层面

文化是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是一种表现态度和行为的方式,土木工程建设中引发安全事故的最直接因素就是人的安全意识不高,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人的安全意识极低,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者对于安全文化的教育和指导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对于整个施工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从人的层面分析可以细分为安全态度、安全行为以及安全知识。

(2)环境层面

土木工程中安全文化一般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可将其分为特定和一般环境,对于施工项目而言,特定环境是指参与工程施工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所处的一种环境,一般环境则是基于土木工程安全文化而言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的环境因素。因此,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环境因素需涉及社会文化、法律、经济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层面。

(3)组织层面

土木工程建设的项目组织团队所涉及的类别比较广泛,致使安全管理的难度系数加大,因此为了保证整体项目的质量安全,其管理者需以组织文化为基础,建立一个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及时的对安全隐患问题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因此,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又可分为员工的参与、安全制度、安全培训、规章和指导方针。

人、组织、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不是规章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需要从实践中来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的鞭策组织安全制度的建立。

2.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分析

2.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人是土木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行动者,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由于工程施工单位封闭管理的工作存在缺陷性,其施工内缺乏安全警示牌,对于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人员在进入工作时,并没有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基于其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而言,安全意识十分的薄弱,会给施工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2.2 工程机械化水平低

面对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现状,无论从劳动强度还是施工难度而言,大部分的施工工序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由于成本以及技术的原因,其机械的运用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而言,不仅使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障,而且人工化作业的施工效率比较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缺陷,导致对于工序的精准度把握不够,误差较多,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也会留有安全问题。

2.3 施工管理队伍专业素质水平低

由于土木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其复杂性极高,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是可以通过提前制定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但是由于在施工队伍中较大部分的员工专业化知识水平不够,造成整体的素质偏低,管理团队缺乏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的意识,当面对安全隐患的问题时不能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当事故来临时,不能及时的进行控制和处理,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预警能力还处于十分低的水平。

2.4 注重工期,忽视质量安全问题

土木工程建设单位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为了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不合理的进行压缩工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从表面看,不断的进行追赶工期,从表面看节约了成本,但是实际却给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加班加点的现象会使得施工人员和管理者在精神和体力上出现漏洞,对质量管理容易造成忽视,导致最终的安全事故发生。

3.提高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议

3.1 强化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存在危险因素都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施工现场的入口处或者比较危险作业的地方一定要贴安全警示语或者"安全施工"的路牌,从而提醒员工要注意安全问题,对于需要在高处进行施工作业的员工,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项目管理者需要定时或者不定时的向员工开展安全教育的活动,让施工工作者从内心和行动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3.2 施工单位健全制度体系,加强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一味的追求工程进度对于工程的危害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的安排和计划,加强安全管理,需要重视对高新技术的使用,从而能够增强工程风险因素的应对能力,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确保安全的措施能够有效的进行实施。可具体的根据施工员、安全员以及技术员的具体工作制定专业的知识教育计划和安全常识以及施工的教育技术,并加以监督和落实。

3.3 发挥政府监管作用,约束生产行为

在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设中,政府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成败。政府需要审时度势的依据土建工程的实际安全文化现状来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强对土建工程安全文化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环境。同时也要发挥政府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作用,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需要严禁和打压,从而约束工程的生产施工行为,从本质上提高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建设步伐。

3.4 规范设计工程结构,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土木工程中设计单位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设计方案的决策会给建筑的安全带来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规范工程内容以及材料和设备上的结构设计。

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安全操作以及防护的需求,对于施工需注意的安全重点部位需要在设计文件中有所标识,对于施工中易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提出建设性的防护意见,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设作为影响社会以及人类生活较为直接的基础性建设,加强其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十分具有必要性。通过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的分析,能够分析出其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土木工程的现状问题提出一定的改善意见,提高其安全文化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社会安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