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3-06-08 10:5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产城融合;产业结构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ark

under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Wang Shao-hui

(Jiaozuo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in a shop,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urb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building of industrial park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rder to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to ensur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some suggestions to facilitat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Keywords】industrial;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production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1.前言:

从世界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是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城镇发展比较缓慢;第二是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城镇高速发展;第三是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超过70%,城镇进入稳定发展期。据有关部门公布我国2012年城镇化率52.6%,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铺相成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目前,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化过程中尤其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在快速城镇化下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议

2.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业结构发展规律是从第一产业为主过渡到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城镇化水平越高,二、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例越高,城镇化由粗放低速走向提质增速阶段。

美国五大湖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产业结构演变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关系。19世纪初至19世纪的上半叶,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城镇化进展缓慢。1850年,第一产业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城镇化仅为9%。1865年南北战争之后,五大湖工业区成为重工业完整的区域,工业重型化促进了人口增长,赋予了城镇化活力。1865年到1890年,芝加哥的人口增长10倍,其中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了30倍。1870年,五大湖工业区城镇化率达到30%。1920年,拥有的大城市占全国10大城市的一半,城镇化率达75.7%。之后,五大湖区工业发展走向衰退,逆城镇化的郊区化开始显现,产业结构由工业型逐渐升级为服务型,中心城市制造业外迁,很多大都市区成功地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管理咨询、商务、法律、贸易、旅游等服务业中心。

3.我国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力发展工业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但过量的工业园区建设已与我国的国情格格不入,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盲目的工业区的建设必定把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距离拉的更大,也将阻碍二、三产业发展,减缓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以下为总结的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大肆圈地现象严重。由于政府招商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大,甚至没了底线,使得土地价格非常低,一个很小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占地小则几十亩,大则几十公顷,投资强度底下,围墙内零星散布几个厂房,杂草丛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几年后,用地性质突变为居住或其它用地,大肆搞违章建设。

(2)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严重浪费国家资源。有些地方为了实现所谓的“筑巢引凤”,要求乡镇甚至村庄规划兴建工业园区,并将此列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范畴。大量的工业区、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大量的农田被侵占,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指标被侵占,严重浪费国家土地资源。

(3)产业定位模糊,特色优势不明。不少地方的工业园区都是“小而全”的综合型工业园区,产业定位模糊,招商引资没有主攻方向,产业趋同化现象比比皆是,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的生命力往往几年就面临夭折的危险。

(4)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健全。工业园区把企业引入后,往往缺乏应有的给水、排水、电力、热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企业运作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弥补基础设施的缺口,致使企业在后期的正常运作和科技创新中难以为继。

(5)粗放式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很多入驻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相悖,是与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相悖。

4.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规划不科学,眼光不长远,与中心城区的关联度不大。整体布局不科学,工业区围住城市,“众星捧月”;各功能区联系不紧密,布局不合理,次生危害隐患较大;产业链条断,基建投资大;只顾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发展,就工业区论工业区,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不畅,基础设施难共享;职工生活不便,上下班钟摆式交通。

(2)工业园区的政策性干预过强,长官意识强烈。工业园区的选址往往是领导们简单的一次圆桌会议就敲定了,没有论证,没有推敲;道路今天20米明天40米,一类工业随时改为三类工业;领导换届,规划重调,位置不对,整体搬家。政策性干预和长官意识使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3)为彰显政绩,招商引资具有盲目性。为了不影响领导的仕途升迁,彰显政绩功勋,招商引资具有盲目性。大小企业随便进,污染不污染没人管,达标不达标无人问,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4)资金严重不足,园区基建投资欠账过多。园区建设中存在“重签约,轻服务”的现象,工业园区建设前期投入大,短期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而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工业园区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欠账过多,制约园区建设开发进度和质量。

5.针对快速城镇化下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基于以上提到的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了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保证工业园区建设良性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5.1因势利导,搞好产业规划。

政府要学会观察和思考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从大局出发,把权利尽量下放给规划师,合理布局宏观层面的产业布局;考虑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因势利导,与其它地方展开错位竞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减少能耗,把生态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工业园区建设中去。

5.2产业集聚发展,减少对土地的浪费。

产业结构类似的工业园区集聚起来,项目相似的企业集聚起来,企业之间设施可以共享,协作可以更紧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方便,生产链条拉的更长,相关的市场会应运而生,产业的竞争力无形中得到提升,既发挥集聚化和规模化带来正效应,又能避免“遍地开花,不结果”工业园区过于分散造成的土地浪费现象。

5.3产城融合奠定城市的组团式发展。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要求工业园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业园区不是孤零零的厂房企业,必要的居住、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配套齐全;与城市的其它组团有机分割,是城市的一个特殊功能区,为组团式发展的城市骨架和城镇化达到稳定状态产业结构的过渡奠定基础。

5.4降低工业用地的供应量和使用年限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52.6%,日本在1947年-1975年的城镇化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从28%提高到75%期间,平均每年提高1.67个百分点的水平,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我国从城镇化率52.6%达到75%,需要21年,即到203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5%的稳定发展期。之后,工业发展走向衰退,逆城镇化的郊区化开始显现。产业结构由工业型升级为服务型,产业向管理咨询、商务、法律、贸易、旅游等服务业转型。

短短的20年我国产业就要转型,土地的使用应多考虑项目是否节能、环保和市场竞争力等条件,限制目前工业土地的盲目供给。另外,目前工业用地使用年限为50年,20年后的30年时间里,企业大多数在凋敝在下滑,建议把工业用地的使用年限调整为30年,期限到后,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考虑是否延续,避免大量的工业用地在高度城镇化的情况下闲置或转变用地性质带来各种麻烦的现象发生。

5.5工业区的骨架结构形态要适应高度城镇化的需要

工业园区的布局形态尤其道路骨架应该考虑高度城镇化的使用的转变,现在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往往次干道多,主干道和支路少或者没有,很少的公共绿地和供生活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二、三十年后我国城镇化将达到稳定发展期,产业结构由工业型升级为服务型,愚认为,那时的工业园区就是城市的一个综合生活组团(也可能担负城市的特殊职能),所以现在的工业园区的道路骨架应该具备主、次、支健全的道路系统和停车场、广场、绿地等设施,该设置的中小学、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也在规划中加以考虑,为后期的用地性质的转变提供方便。表现在规划图纸上应该有一个工业区的用地布局图和一个作为综合生活区的用地布局图,两个图纸上用地的划分应该有个关联性,以便远景的用地性质和用地边界的转变衔接。

5.6工业用地开发强度的控制

建议对工业用地在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中设定下限指标,比如容积率大于1.2,建筑密度大于60,根据工业项目确定其投资强度,比如三类化工企业按每亩地投资4000万以上控制等等,另外,控制办公区用地面积占工业总用地面积的比,禁止建设集中花园和专家公寓等措施,杜绝随意的扩地、圈地现象,浪费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

结语:我国工业园区的建设关乎工业化、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只有保证工业园区的良性健康发展,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不协调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才能加快缩小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顺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参考文献

[1] 童中贤、佘纪国、熊柏隆.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创新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10.9.

[2] 王红梅.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以河南为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7.

[3] 桂国庆、陈勤、倪云飞、刘文胜、秦宗煌.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企业经济,2005.04.

[4]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篇

1月20日,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就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区政协领导参加了视察。副区也应邀参加。

一、基本情况

从视察的情况看,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地位和作用已被社会各界认同。目前,我区共有工业园区9个(含小区),规划建设面积已达36.7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2家,从业人员13476人,1—6月创收8亿余元,利润8000余万元,实缴税金4700余万元。

本次视察的三个工业园区正在抓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其中经济开发区和sanling园区已经成为项目集聚的新载体,初步形成了设施规范、机构健全、产业聚集、思路清晰的局面。吴地工业园区也正进入项目引进、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全区工业园区已形成办园区、兴园区、服务园区的良好氛围。各园区牢固树立了“项目是园区生命”的观念。为下步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镇街领导充分认识到建设必须高起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高标准,招商引资、服务管理必须高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行政区域分割带来园区布局分散。我区最典型的工业园区就是经济开发区、长城和吴地园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行政区域上的分割,出现了单独规划、自行开发、相对分散的局面。从建设工业园区的角度看,存在着布局小、零散的现象,制约了园区的建设规模。

二是建设水准不高,规划档次偏低。明显表现在园区规划前瞻性、科学性欠佳、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项目引进上缺乏对产业发展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因而难以形成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

三是缺乏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没有完全配套。包括园区内交通、供电、供水、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没有做到科学、长远规划。

三、建议

园区建设是加快我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必须用全面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工业布局的调整,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抓龙头园区,努力构建区镇(街)两级工业园区体系。确立以建设区级工业园区为龙头,以镇(街)级工业园区为网络的园区建设策略,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分主次轻重先后规划和建设。

一是合理设置工业园区。首先是分层次建设园区。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和发展。作为省市级的工业园区要举全区之力,推进发展。重点发展经济开发区、南路软件园和长城吴地工业园区。各乡镇及周边应逐步延伸纳入开发区总体规划之列。通过界定园区的产业特色和覆盖区域,充分发挥重点园区的功能,树立全局观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本着招商引资、项目同等,保证重点园区建设的原则,真正形成加快产业集聚、资源优化的新局面。其次是对镇级园区应合理定义,实际应为工业小区。要实事求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健康发展。

第3篇

一、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自20xx年2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园区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的工业强县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一)园区雏形初步形成。

2、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三年来,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用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完成了征地、土地平整、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园区外部排污排水铺设、高压电网、配套厂房建设、行政服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管理队伍不断强化。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原省级林产实验开发区和东莞石龙(**)产业专业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县政府派出机构**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属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三部一室,专门配备行政编制5人,事业编制10人,后勤编制3人,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机构和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园区功能初步显现。

2、社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逐渐成为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到**年底,园区企业实现劳动用工11318人。就业率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同时也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园区优势逐步显现,前景乐观。

3、环境优势明显。我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生态示范县、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环境优势明显,为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入驻投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科学规划,制约园区发展。我县园区发展起步相对早于周边县市,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再加上人才、资金、地理条件的制约,我县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直接导致现在一园五片区的零星布局,园区发展面临规模小、整合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等问题。如一园五片区在水、电改造、安全保卫人员安排、物业管理等方面,由于园区分散,不能做到资源有效共享,必然导致建设成本过高。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园区产业定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招商而招商,造成了园区企业布局凌乱,缺乏主导产业,企业间关联度小,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体系薄弱,园区综合竞争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如:我县现有的制衣、家居、纸业、玩具等一些产业相同或相关的企业本应合理集聚,但由于规划和人为原因,却分散在多个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职能难以发挥。从全县对工业园区建设管理的现状看,体制上还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园区建设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上虽然成立了园区管委会,也明确了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但由于存在人手不够、队伍不齐、专业人员匮乏、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府的行政权力不在园区而在政府部门,管委会实际上既管不了事又管不了人,既管不了职能部门又管不了企业,权、责的不统一客观上弱化了园区管委会的履职能力,使其管理、服务、招商的职能难以发挥。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配套建设滞后。由于园区发展前期投入大,我县园区属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短期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但由于我县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园区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主要依赖土地出让金和省市专项资金滚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企业等地等水等电建设现象仍然存在,如:东湖坪制笔基地新建厂房供水、供电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影响企业建设开工进度。道路、管网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园区在安全生产、物业管理、社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等配套方面还处于起步或空白阶段。

(四)土地储备不足,土地利用率低。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发展,受用地指标的限制,园区工业用地储备严重不足,一些项目难以及时入驻,对招商引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据统计,我县工业园区土地储备量仅为1155亩,其中还包括400亩不符合土地使用整体规划的土地和80亩未平整的土地,土地储备资源极为有限。同时,因项目用地出让政策不甚科学和政府对企业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不到位,一些企业项目审批用地远远超过实际用地,造成土地使用浪费、圈地等现象比较突出,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低。

(五)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优惠政策滞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至今还是沿用2007年制定的优惠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招商引资的要求,亟需新优惠政策的出台。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多角度、全方位、连贯性的宣传报道,不能充分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三是服务意识不强。有关部门存在着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缺乏跟踪服务意识,一些部门在对企业收费问题上存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使得部门服务形象大打折扣。四是引进项目整体质量不高。从入驻的52家企业来看,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大型外资企业多,大型内联企业少,一般性企业多,高新企业少,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和产业龙头,整体竞争力不强。

(六)入园企业发展不平衡,企业绩效不明显。

三、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园区有序发展。科学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龙头,园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

1、做好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范工业园区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的规划设计标准,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将园区周边的规划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因园区建设规划不到位而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如:太平、马市反映的因园区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每逢雨季就容易发生水淹农田,水浸民房的危险,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2、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科学论证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我县木材资源的优势,以华润木业为上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将家俬产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二是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建议在重点发展沙水和马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片区的产业配套,加大各片区产业集聚力度,着力打造沙水电子机械、马市新型材料和家俬、东湖坪制笔等特色园区,改善目前一园五片区零星布局的局面。

3、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变更规划的随意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中履行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服务。既要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落实政策,搞好项目建设和开工投产,更要注重投产后的服务,促其尽快达产达标。二是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集园区管理、服务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做到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零障碍,诚实守信,兑现全部承诺,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四是加强对入园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园区绩效。

(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发展瓶颈。一是建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我县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支持。要根据省、市在产业转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好相关的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最大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土地机制,解决用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要解决园区用地难题,一是要尽快解决征地拆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完善土地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体制。对企业用地指标的规模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审批,有效防止用地浪费;对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采取科学的分期出让土地的政策,防止发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的现象;对不符合园区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入园企业土地利用动态档案,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4篇

__县园区管理委员会

__工业园区自20__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备受县委、县政府和全县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去年4月园区体制调整以后,在困扰园区建设的资金和土地两大问题得以缓解的情况下,园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园区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__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把__工业园区建设成为__经济和财政的支柱,我委重点围绕园区管理体制、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__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一)园区管理体制

20__年4月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县园区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县园区管理委员会,赋予园区管理委员会直接从事园区开发建设的职能职责,主要承担园区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明确划分县园区管委会、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职责权限,建立起调动县、街道(镇)两级积极性、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统一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管委会下设综合科、经济运行科、财务科、用地科、工程科和工程建设技术中心。目前,园区工作步入正轨,机关运转顺畅。

(二)园区招商引资和建设情况

__工业园区坚持“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按照打破行政区划“一园几区”的开发模式,着力构建璧城、青杠、大路三大板块,努力壮大机械制造、制鞋、建材三大产业,依靠产业优势和特色来提升园区竞争力。通过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南方天合底盘(美国天合汽车集团投资)、乐百氏饮料公司(法国达能集团投资)、金田鞋业(巴西派诺蒙集团投资)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奥康集团、青岛双星集团、广东伟雄集团(顾地塑胶)、__力帆集团、__嘉陵集团等177家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在建区面积3.8平方公里。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管委会先后负责实施并完成了璧城永嘉大道下段、双星大道延伸段、石堡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金剑路、三环路、河西2600亩土石方、两横五纵道路、派诺蒙和青杠民安西街、缙云路路基及施工便道、力帆微车一期土石方、杨柳和中兴安置区施工便道等40余项工程建设。

20__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工业增加值27.6亿元,上交税金3.85亿元,完成企业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75亿元。20__年至20__年____工业园区连续五年被评为__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

二、__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园区规划滞后

一是园区部分拓展区和所有远景规划区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需要将该片区纳入城市总规和用地规划的修编范围;二是园区控规编制滞后,或一个片区编制完成后由于企业用地位置的变化频繁调整控规,导致不能及时开展基础设施的设计等前期工作;三是园区产业规划尚未正式出台,园区产业布局及功能分区缺乏政策性依据,招商引资缺乏明确指导。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高

__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建桥、晏家等先进园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以完善园区功能。如晏家工业园区围绕“大工业、大物流、大能源、大配套”的发展定位,加大对变电站、公路、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大项目入驻提供了能源和交通保障。建桥工业园区高度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手笔规划和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园区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投资优势,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处理及排洪等基础设施达到了先进水平。荣昌工业园区采用租地的办法拉通道路骨架,为入园企业创造条件。

(三)入驻项目的投入产出规模偏小

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化,园区已入驻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家全国500强、4家__工业50强企业。但__工业园区仍然缺乏一批100亿级的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与我市其它先进园区相比仍显不足。如晏家工业园区引进的重钢集团投资达200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重钢及其配套企业产值达500亿元。长寿化工园区引进的巴斯夫mdi一体化项目投资300亿元,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3

00亿元。港城园区的海尔工业园商用空调及家电项目,投资2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四)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征地审批难度加大,区县之间对用地指标的争抢日益激烈,再加上受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约,园区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招商引资和建设的需要。目前__工业园区内符合“两规”可供征用的土地不足400亩,已签约入驻的项目需用地17000余亩,在“两规”修编未落实之前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征地工作,尖锐的土地供需矛盾在较短时期内难以缓解。

(五)土地使用效益不高

一是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偏低。__工业园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制鞋业和机械制造业,特别是制鞋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不大,产出效益不高,因此我县工业园区土地的投入和产出强度只有20亿元/平方公里和40亿元/平方公里,与我市先进园区相比差距较大。主城园区入园门槛较高,偏重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如长寿化工园区引进了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企业均是化工行业的全国乃至世界龙头企业,园区土地利用达到了高投入高产出。建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仅15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定位起点较高,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产出强度达100亿元/平方公里。二是存在土地闲置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已出让的闲置土地有40余宗,面积在数千亩,还有个别企业拿到土地证后真正用于建设生产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一半。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让真正需要土地投资发展的好项目好企业无法落地建设,也给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了损失。

(六)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园区建设工程推进速度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的融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园区管委会实施的工程普遍存在不能按合同约定按期支付工程款的现象。此外,由于拆迁安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已取得征地批文的土地迟迟不能开展拆迁安置,推迟了企业进场建设的时间。目前,我县的融资工作主要由县金融办和国资公司统筹负责,通过整合国有资产或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

(七)各级各部门对园区发展的认识有待统一和提高

极个别部门还存在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对园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园区建设审批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创新思考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动__工业园区科学发展

(一)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工作效率

一是采取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对园区建设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提拔、升迁上予以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参照市内大多数园区采用“固定编制+临时聘用”的用人机制,根据园区建设的进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开招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压力,克服了“只进不出”的传统弊端,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更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二是进一步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增加管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增强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建设的统筹职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县各职能部门和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资源优势和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园区内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建议在园区设立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环保等重要职能部门分局,在园区内部完成各项手续的审批和办理,在前期工作环节为工程建设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园区建设推进速度。

(二)树立规划先行的观念,提升园区规划水平

一是园区规划必须跳出__,站在“融入__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新高度、新视角,以加快实现__园区与__主城的融合和对接为出发点,对园区未来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谋划。二是高质量完成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实现控规全覆盖,并将园区建设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结合,为招商引资和实施建设提供规划指导。三是园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避免相互冲突、相互影响,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四是规划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改变过去单纯布局工业的做法。要改变每个企业都分别建设职工宿舍的做法,集中成片规划建设职工公寓,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超市、文体娱乐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物流中心、治安派出所、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五是坚持政府主导园区规划、政府指导企业建设,改变工业企业“千房一面”的单调形象,制定入园企业的外观、景观和绿化等设计的总体要求并严格把关,以提高建设档次、提升城市形象。园区规划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主观随意性,真正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

(三)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招商引资硬实力

一是加大道路骨架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尽早完成主干道和管网建设。要千方百计改变园区道路骨架的建设速度滞后的被动局面,学习和借鉴合川区、荣昌县在没有获得土地批文的情况下,先行租用土地建设园区道路骨架的做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完善用地手续,提高土地的商业价值和满足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见效的需要。园区道路骨架建成后,土地以生地出让给企业,既可减轻园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减少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又可大大节约土地整治成本。

二是大力推进水、电、气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提

高建设工作的前瞻性,加大对变电站、开闭所、水利设施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园区能源系统的承载能力,满足入园大企业、大项目的能源需求。三是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从设计到施工环节,都要本着“质量第一、精打细算”的原则开展工作,首先是科学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其次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努力把园区的每一个工程都建成合格的,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工程。

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和工期。在道路控规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议路基土石方与道路路面和管网工程一并发包,由同一家施工单位负责实施,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和施工工序的同步,同时会大大节约工程招投标的行政运行成本,缩短工作周期。由于路基填方区如填方高度较高或填方区沉降可能会破坏路面,路基土石方完成后最好待其自然沉降至少半年后才实施路面工程。实施道路建设时,建议先实施主干道建设和地下综合管网,人行道、路灯和绿化工程待入园企业基本建成后再实施,避免企业进场建设时破坏人行道、绿化工程。

(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难题

一是通过财政资金注入、资产划转和国有资产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提高融资担保能力;二是改变过去单一的利用政府资产或土地抵押、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通过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做好土地这篇文章,以地生财、以地聚财,加强新征土地的储备工作,由政府高度垄断经营性用地(包含新征的和旧城改造的),切实保证经营性用地纯市场化经营和管理;盘活存量土地,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结构,置换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四是经营好园区服务区,将配套的商场、农贸市场、文体娱乐设施等建设用地规划为经营性用地予以拍卖;五是拍卖园区内的道路、桥梁、公共建筑物的冠名权和户外广告的经营权;六是对新建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t融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资,择优选择合作对象,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可在该片区企业产生的税收中确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比例和支付年限,或者无偿提供一定面积的商业用地作为投资回报。

(五)强化土地征用和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一是进一步加大园区的征地力度。全县在安排征地计划时,除保证融资需征用的经营性土地外,要优先考虑工业用地的征用,尽最大努力缓解工业用地的供求矛盾。积极引导项目业主申报国家级、市级重点项目,突出项目征地,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主动向国土资源部和市地房局汇报工作和沟通联系,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用地调规力度,力求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满足园区建设发展需要,解决制约土地征用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集中整合农村建设用地来修建标准厂房,安置中小企业。

二是抓好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和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规范土地供应政策,对入驻项目严格审查其投资规模、投产周期、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指标,科学合理确定供地面积,对于分期实施建设的项目改变过去一次性供地的做法,根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分期供地、分阶段办理土地证,督促企业尽快建设投产,防止圈地现象的发生。推行楼宇工业和标准厂房建设,对用地规模偏小(低于20亩)的企业采取只供房不供地的办法,引导其入驻标准厂房生产经营,既可实现厂房的统一规划建设,又可提高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政府要下决心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责令其限期开发建设或收回土地使用权,树立政府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权威和决心。

(六)推进产业上档升级,构建集聚优化新格局

一是精心编制园区产业规划,科学指导招商引资和企业建设。根据__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区位条件和周边产业环境,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合理划分组团功能分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在出台园区产业规划后,要严格按规划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入园企业布局,改变项目落地“遍地开花”的局面。

二是瞄准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产业上档升级。瞄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国内东部沿海向西部产业转移、__主城退二进三等机遇,发挥__工业园区邻近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的区位优势,以建设“三都两园一城”为载体,在壮大机械制造、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电子工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保节能型产业,实现园区产业的梯次分布和优化升级,增强园区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围绕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引导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扶持具有产业带动作用、市场占有率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吸引上中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衍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成本低廉的生产环境,把工业园区打造为特色产业集聚的高地。

(七)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益

一是树立产业招商的理念,坚持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聚集的招商思路,力争多引进高创税项目、高投入产出项目、产业带动和配套能力强的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二是充分考虑招商成本与收益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平衡。招商引资要算经济帐、算综合帐、算明白帐,要认真测算征地拆迁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确定一个合理的地价、投入、产出标准,用以指导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建议对引进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产出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企业对税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来制定优惠政策。

三是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严格项目准入制度,由县相关部门对其投入产出、用地规模、环境影响尤其是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达到入园条件,保证入园项目的高质量。

四是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所属企业的广泛接触和联系,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挖掘现有企业的招商优势和潜力,鼓励企业现身说法、以商招商,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吸引一批;巧借外力,加强与上级经济职能部门的联系,大力推荐__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争取其引进项目的支持和帮助。

(八)优化协调服务,打造宽松的发展软环境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建议成立县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园区建设专题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园区招商引资、用地、工程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园区工作推进力度。

第5篇

[关键词]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48-01

园区可以看作是将区域结合后的场所。物流园区,是指通过一些运输方式的衔接将属于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与许多种类的物流设施相结合于某个空间集中的场所,使各物流企业具有更大规模和更齐全的服务功能。工业园区相对行政化,服务于各区域政府,是为产业发展、工业化进程、市场化进程带来便利的各生产要素在某一空间内的合理整合。

1.物流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物流园区存放物品问题

物流园区存在着流通领域内行业的各类货物,数量多,密度大,种类杂,可燃物多,也就是存在一切火灾危险性。一般性非专业物流仓库内存放存放货品多未进行专业分类、分库存放,由于可燃物存放规模较大,堆放高度集中,有的物品燃点低十分易于燃烧,存储不当易引发火灾事故。

1.2 物流园区建筑体量问题

物流园区通常采用大于12万立方米的大体量建筑,通常直接统一以无障碍空间使用。如此一来,空间的使用效率确实得以提高,然而因其高密度、高数量的连通物品,大有牵一发动全身之势,因此危害发生的几率也有提高。而且部分公司为节省资金,采用钢柱框架结构的建筑,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火灾发生后,易发生坍塌,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和巨大经济损失。

1.3 物流园区货品摆放问题

物流园区货品摆放有货多、架密的特点,为了节省空间和便于管理,物流园区通常将横、纵间距控制为30米和30~60米之间,紧密的距离加上超高货架,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排烟和灭火等工作。而且出于成本考虑,一般物流环节能利用的空间都尽量被利用到,某些必须预留的安全空间也被占用,整个仓库码放分区杂乱,布局不规范缺乏科学指导, 达不到必要的防火安全标准,易造成必要疏散通道堵塞,发生火灾后往往“火烧连营”,造成更大损失。

2.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工业园区消防规划问题

工业园区的开发都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上招商引资的不确定性和渐进性,实际上都是边开发边建设,政府在建设过程中为吸引客商,只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通电、通水、通电话、通道路,但是却没有同步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要说老工业园区,即使是新建设的工业园区少有消防同步规划。尤其是乡镇级工业园区,常常出现消防规划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道不畅、消防水源不足等先天性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存在,则难以整改。

2.2 工业园区消防公共基础设施不足

由于未同步制定实施消防规划,有的园区消火栓总数不足;有的园区虽然接通了水源,但管径小,不符合消防供水要求,偏远地区的工业园区还可能为枝状供水 ;还有的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已经投产,但整个厂区内无任何消防设施,有的虽配有灭火器材,但数量少,从业人员也不会使用。

2.3 工业园区隐患突出问题

园区企业多为政府机关招商引资,因有了政府机关这一强大后盾,相关建筑往往延迟办理消防手续,在设计、施工等多方环节偷工减料,与消防有关的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等达不到消防技术标准,火灾隐患因此增加,消防部门的工作也因此受到限制。

2.4 企业消防意识问题

一些企业业主对消防安全缺乏认知,消防法律意识淡薄,重利益轻安全,往往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消防安全培训不落实、消防安全巡查不到位、消防设施器材不维护保养等。普遍存在的隐患有:一是电气线路不符合要求,随意拉接电线、违章用电现象时常发生,从笔者所在的汕头市近5年来的火灾统计来看,65%的火灾起火原因是电气线路引起;二是消防设施器材不符合要求,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灭火器材配置不足或过期;三是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一旦发生火灾 ,必然导致人员疏散困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四是对员工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不懂消防器材的使用、初起火灾的扑救、逃生自救等消防常识

3.物流、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探究

3.1 坚持园区建设和消防规划同部署同建设

进一步树立“消防安全工作也出生产力”的观念,以《消防法》、《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对新建园区坚持源头把关,确保消防布局、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坚决防止新生消防安全隐患;对已建成的园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加强消防基础建设的要求,本着“适度整改、全面完善、重点防范”的基本原则,开展消防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政府挂牌督办,落实专人负责整改,同时加大消防监督力度,确保不发生新欠账。

3.3 严格建审防止先天患

消防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把好建筑工程消防审验关,从源头上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同时树立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思想,给园区建设单位当好参谋主动上门服务,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建筑审批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着节约资金、便于操作、确保安全的原则,为园区建设单位出主意、想办法,提供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跟踪问效,加强指导,确保项目建设的消防质量,真正把优质服务落到实处。

3.4 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规范消防安全管理

将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消防安全目标中并加以考核,明确各级政府落实消防规划、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督促企业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明确规划、建设、安监、工商、供水、供电等部门联合抓好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促进园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督促园区企业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确定消防安全职责,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网格,落实对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控制室值班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需持证上岗,督促企业对每位员工开展消防常识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员工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能力。

3.5 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形成全员参与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途径多方面展开消防公益宣传,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消防意识,使消防安全深入人心。所谓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园区企业应建立和形成全员参与比较稳定的消防安全文化氛围,要经常性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养从业人员都有意识地自觉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活动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的形成,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并努力消除,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结束语:

物流、工业园区的建设都是以结合的方式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竞争力。其发展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然而也存在消防安全工作不足的隐患。建设和发展是重要的,但这些均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企业、政府乃至全社会均应对消防安全足够重视,并落实于行动中,以此给园区建设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广乾,张阳,刘福存. 物流园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火灾危险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

第6篇

关键词:园区规划;滞后;隐患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建设工业园区的意义

工业园区是聚集若干工业企业区域,它是有开发面积较大,拥有多个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对入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对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特征。工业园区的出现,加快了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工业发展平台、项目落地载体和民营经济孵化器的作用。

〈一〉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不管是从国外的还是从国内看,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并能有效推进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工业园区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没有高质量的工业化,就没有高质量的城市化。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提高基础设施投入效益,加快城市人口的集聚,增强城市的产业支撑,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齐全的优势,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进而使工业园区成为城市的副中心,并最终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经济发展极。工业园区建设还可以将大量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去,逐步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工业园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工业发展与资源有限这个问题,工业为人类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实现工业园区化,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水、电、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益,集约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突破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使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同时,工业园区可以通过集中联片生产、对污水等“三废”进行统一综合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促进园区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园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遍地开花,布局不尽合理

遍地开花,大密度的工业园区布局显然与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和基础设施匹配度不尽适应。由于缺乏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各地自行上报园区建设方案和规划。

(二)产业定位模糊,特色优势不鲜明

中国工业园区大多属于政府主动型,其工业园区的规划大都由建筑设计院完成,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结构大致趋同,工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城市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同质化。此外,由于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规模定位模糊,工业园区之间相互攀比,脱离实际,没有根据园区内的实际产业集聚来进行定位,导致各园区没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招商引资困难。实际招商中为了招商成功又不得不放开条件,致使落地的项目和事先的规划不一致,定位和现实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三)规划缺乏前瞻性,照搬照抄盛行

由于在规划时缺乏前瞻性,园区建设缺乏明确长远目标。园区规划开发经验不足与人才的缺乏,于是掀起一股学习国内其他优质园区的。在学习优质园区的过程中,都向国内排名靠前的几个园区学习,学习榜样趋于一致性,导致了园区规划雷同,照搬照抄严重的情况。另外,国内一些园区的规划制定时间很早,有的距今已有数十年,一些规划设计院以之做为参考依据,忽视国家当前的产业规划与布局、城市规划和配套规划,造成了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性。

在园区规划时,因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规划滞后于开发建设,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城乡规划区域内园区缺乏统筹规划建设,出现了很多脱节,园区规划的指导性、权威性不强;各类规划之间衔接和协调不够;城市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脱节,难以形成园区的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

(四)规划随意变更,资源浪费严重

因为一些工业园区一开始的规划就缺乏科学而严密的论证,也没有履行过法定报批程序,所以园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等都没有法律效力。有些工业园区虽然有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详规,而且也经过了法定程序,通过了当地人代会的讨论并得到了批准,具备了法律效力,但工业项目及其他配套工程设施的选址布局与建设规模标准,都是由当地领导说了算,有个别地方的党政领导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甚至有的听任客商提出种种不符合规范的要求,规划随意变更,“领导一动,规划重弄,不但使工业园区规划丧失了应有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关于园区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筹兼顾

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首先必须端正园区规划建设的理念。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提高认识,统筹兼顾。在园区发联系紧密,科研成果和技术可以快速进入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化。其次,工业园区虽然一般都有管委会,但伴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和企业的成长,企业需要的服务内容就越来越宽泛和复杂,如物流配送服务、金融经纪服务、检测检验服务等都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提供。可园区内缺少中介服务机构。再次,工业园区要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将各类要素快速向工业园区集聚。要素市场和各种专业化商品市场发育程度高,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

(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在园区企业的引进中,要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首先,就要控制园区发展数量,省委省政府可通过合并重组的形式,精简园区数量,下放管理权限,提高管理质量。其次,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制定《园区发展行动路线》,集中优势资源,选择优势园区重点扶植,让一部分园区先发展,然后再通过省政府支持,先发带后发,实现共同发展。再次,要集约发展,塑造精品。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监管力度,切实督促产业园区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着力塑造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此外,要着力引进大企业,支持园区的中小企业向配套的方向发展,以形成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合理预算,增加投入

在园区规划中,要根据目前园区发展的格局及现状,搞好园区建设的预算工作。在预算中,指导各类园区突出重点,力争形成一批专业特色区域,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以特色吸引客商、提高效率。部分园区土地紧缺,要进一步提升引资质量、水平,并有选择地引进企业。

各级政府要因势利导,投入一定的财政性资金作为引导,同时利用税收优惠、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还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要以政府资金启动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投资。此外,各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形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融资思路,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工业园区建设,还要争取国债指标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精准定位,科学规划

园区建设,规划先行,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的前瞻性。在园区建设方面,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总体规划一步到位,部分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工业园区是工业布局调整的载体,其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交通环保、消防治安等规划配套起来,立足于规划先行,注重与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有机结合,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在明确园区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和方向的同时,一是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园区的配套建设;二是要对入园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交税收等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还要以特色的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园区特色优势。

(五)依法规划,从严管理

在园区建设中,必须坚持依法规划,实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建设准入机制。在经过相关的审批程序被批准后,就已经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未经批准机关批准,不得随意变更。不同的园区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产业定位,制定不同的企业准入标准。在制定标准时,应当建立项目建设评审委员会(由专家、领导和群众代表组成),对要求进入园区的单位或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待其入驻园区,对其要进行严格管理。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分析原因,采取对策,保障工业园区的建设有序、良好地开展,为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产业链;现状;问题;对策

一、产业链演进的现状

1.汽车、摩托车产业链

重庆的微型汽车和摩托车产业是重庆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从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到售后服务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围绕构建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链,以花溪工业园区、空港工业园区和北部新区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园区内长安、庆铃、嘉陵、建设等汽摩整车企业为中游核心企业,在万盛、双桥区和万州等工业园区内配备了卡福、三爱海陵、万州汽配二厂、铜梁凌达等上游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配件生产;在茶园新区、北部新区工业园和万盛工业园区内,让金宏电子、雪伦科技、DSI数码模等车载电子和汽车玻璃等零部件制造厂进入其配套体系,生产相关配套产品。

2.化工产业链

作为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之一,重庆的化工产业形成了以长寿、涪陵、万州三地为主的化工产业发展“金三角”,其中长寿的化工产业最为典型。重庆以长寿化工园区为依托,基本形成了化学工业、机械制造、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等前后关联产业,其化学工业已成为重庆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万州工业园区以盐气化工产业为龙头,同时发展了新型建材和纺织等产业。涪陵化工基地则依托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以重庆建峰化工总厂、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等为核心,主要生产化肥及化工原料。由此可以看出,以三大化工产业基地为基础的化工产业集群也正在重庆形成。

3.电子信息产业链

重庆直辖十五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笔电、集成电路、软件和通讯设备、仪器仪表等为重点的产业布局。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的建立和发展成为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现已有惠普、富士康、广达、微软、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基本形成了以惠普重庆电脑生产基地和富士康、英业达等为代表的PC制造产业链,以惠普GDCC、中科院软件所等为代表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链,以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产业链的三大产业格局。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5(品牌商)+6(代工商)+500(零部件厂)”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链。

二、产业链演进的主要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

产业集中度是衡量产业组织规模和经济效率及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由于相对平均的投资安排和重复投资,重庆普遍存在着规模过小和生产分散的问题。这种不能按有效的产业组织规模指导经济发展的作法必然抬高企业的生产成本,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许多园区内虽然集聚了较多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往往是为了享受园区提供的优惠土地、税收等政策因素,由原来地理上的分散状态转变到集聚状态,企业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与合作,这种工业园区仅仅是工业部门的简单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的难度很大。

2.产业布局不合理

地区发展不协调,工业生产力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主城区大气排放总量受限、三峡库区水环境敏感、渝西地区缺水等现状制约产业发展。工业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由于主城区人口密集,传统工业的废气、废渣排放和噪音影响了生活环境,主城区经济结构亟需优化升级;“一小时经济圈”产业基础薄弱,未形成与主城区工业配套的体系;“两翼”工业空虚明显,企业基础差,产业层次低,缺乏产业支撑,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三峡库区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发展的“瓶颈”较多。

3.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重庆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普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新产品研发和升级滞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少,知名品牌不多。2011年,重庆全社会R&D支出128.36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1.28%,低于全国1.83%的平均水平。据统计,重庆两院院士不到四川的1/5,国家级科研机构数量少,没有中科院系统的科研机构,市级科研机构研发能力较弱。从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来看,重庆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技术人才方面,重庆市专业技术人才只有约1/3处在经济发展一线的企业内,其余2/3集中在机关事业部门。而且,在这些技术人才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不足30%,技术人才总量和结构难以满足重庆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因素都间接制约着重庆产业链的发展。

三、产业链演进的对策建议

1.加强企业专业化分工,完善产业链

加强园区内现有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同时还要创造出若干承上启下的产业部门链环,实现断环接续,即在原有产业群体的基础上产生若干新兴产业部门。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不仅可以创造若干劳动力和人才就业岗位,而且还可以吸引相应的资本和技术,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换代,加强重庆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2.合理布局特色主导产业

产业缺乏合理的空间布局、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相互在招商引资上无序竞争,是造成产业链难以演进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适当错位发展的原则,根据重庆的地理环境、经济技术基础和已形成的产业集聚状况,对特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进行区域分工和合理布局。同时,应明确各区域的产业定位,构建特色鲜明、分工协作、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按照区域产业定位,对没有鼓励或允许发展某些产业的区域,应当通过土地、信贷等政策限制其发展。

3.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产业演进的核心动力,必须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形成自主创新的新机制,明确并加强对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重庆要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就要全面提升优势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既要加大R&D投入及相关配套措施,又要加强科研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研究开发产业链一体化创新链条,具体有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专项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和发挥“优势产业研制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带动企业加大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力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积极推进企业的国际国内技术合作与交流,集中研制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项目,为产业化和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尽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集中资源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及大型骨干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全面落实国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

参考文献:

[1]李庆.重庆主城区产业布局特征及调整研究[J].经济地理,2005(04).

[2]朱淑芬.长江上游开发中重庆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西部论坛,2006(06).

第8篇

海岛玉环是个小县,却是个外来人口涌入大县。长期以来,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经常在这样的“路边摊”、“马路店”就餐。为了让“新玉环人”吃上“放心餐”,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将外来务工人员餐饮安全,作为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持续督促政府加大对工业园区周边餐饮店的整治力度。

“民工餐桌”,怎一个“乱”字了得

来自安徽的老张只身一人到玉环打工已有数年,现在玉环坎门科技工业园区的一家电镀厂当司机。“厂里没有食堂,只要不出车,下班后都会到这边的快餐小炒店随便吃点,或在马路摊弄碗面条,图个方便和实惠。”老张告诉笔者,这么多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从没想过这些店有没有证,卫不卫生。

每天下班时分,在坎门科技工业园区周边的马路上,快餐店、马路摊就会一溜排开,生意十分红火。一位快餐店老板告诉笔者,每天中午都会有100多人到他的快餐店用餐,其中95%是外来务工者。但到了傍晚,快餐店、小炒店的生意冷清了,大部分外来务工者会聚到那些马路摊就餐,因为那里比快餐店更便宜。

“连续两天,早上6点左右,我去坎门汽摩工业园区察看,发现那些路边摊卖的早点品种蛮多,光顾的外来务工者也多,整个场面显得非常混乱……”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可如说。更让他担心的,是这些早点的来路正不正,这些餐具有没有消毒过?

据当地卫生部门调查显示,目前玉环县楚门科技产业功能区、清港下湫工业园区、坎门科技工业园区、沙门镇滨江工业城等6个工业园区内,共有餐饮服务单位136家,其中无证经营达2/3以上;餐饮从业人员400多人,其中无健康证的将近一半。

县卫生监督所所长吕海环告诉笔者,这些工业园区的外来务工者一般都收入较低,餐饮消费能力不强,这些无证无照的小餐饮店因为定价低,正好迎合了他们的消费需求。而且,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只要有个地方吃饭,根本不会顾及这些地方的卫生状况。因此,尽管路边摊卫生条件差,却很少有人主动向管理部门反映。

玉环县工业园区尽管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但这种“脏、乱、差”的现状,却给玉环县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安全埋下了诸多隐患。

堵疏并举,整治无序餐饮“没商量”

2012年初,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将外来务工人员的餐饮安全,确定为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

当年5月,玉环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专题视察工业园区餐饮情况,“零距离”感受和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就餐现状。

在清港工业园区周边,走进一家快餐店,检查组一行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简易棚搭建的厨房里垃圾满地,雨篷上的水沿着篷盖直接滴入锅内,餐桌上收回的碗筷随意堆放在地上。店铺前来来往往的大货车驶过时,卷起一片尘土,将整个店铺淹没于灰霾之中……据了解,这家可以同时容纳数十人就餐的店铺,开了数年,一直都是无证经营。

这样的快餐店,在玉环县各个工业园区附近随处可见。

2012年7月,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视察的基础上,就相关议题进行了专项评议、专题询问。

“加强小摊小贩监管,特别是农村和工业园区,一定要加强打击力度,并采取适当的办法进行集中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办食堂,或在园区内建设餐饮服务场所,解决员工就餐问题。”

“将监管重心下移,克服监管中的漏洞、空当和死角。重点对农村集贸市场、家庭式食品加工作坊、流动小吃摊、夜排档等进行专项整治。”

“建议实行错时工作制,对一些平时不易监管的早餐、夜市等时间性、流动性较强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监管。”

…………

评议中,参与视察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冯光龙、苏耕耘和县人大代表洪建辉等,就工业园区餐饮整治工作,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专题询问会上,洪丽燕委员更是连续追问:“工业园区餐饮服务脏乱差,流动摊贩、无证摊点随处可见,不仅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还影响了市容市貌,有关部门准备如何解决?”

玉环县卫生局局长赵天杰当场表示:“我们已提请县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拔钉破难优化服务’活动,颁发临时经营许可证,把临时餐饮点纳入监管体系。下阶段,将鼓励上规模的企业办食堂,减少员工外出就餐,建议政府在工业园区规划时设置餐饮功能区和统一的配餐中心,解决小企业就餐问题。”

政府部门掷地有声的回应,不仅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力量,也表明了政府整治园区餐饮的信心和决心。当月,玉环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便展开了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强势推进工业园区餐饮整治工作。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督促下,政府部门积极采纳代表建议,变多头监管为一家主管,明确由卫生部门全面负责整治工作。按照“堵疏结合,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缔一批”的整治原则,县卫生、工商、城管和各乡镇通力协作,对全县工业园区餐饮单位实行划片分区管理,对所有餐饮单位的卫生安全监管进行包干落实,并实时汇报工作进度。

同时,玉环县政府还着手开展工业园区餐饮提升工程,由各相关镇街根据工业园区布局,科学规划餐饮功能区块,对散落在园区内的餐饮服务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其中,楚门镇已在工业园区人行道上,由城建部门统一搭建餐饮安置点,对园区内餐饮服务单位实行统一管理;清港镇计划投资260多万元,建设县科技产业功能区清港段园区餐饮服务单位安置点;玉城街道解放塘社区、县汽摩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内流动摊贩、无证餐饮单位实行区块管理,整合园区内7家规模较大的流动摊贩,集中安排在社区集贸市场门口搭建的固定摊位,按照卫生“小三样”要求进行改造和规范。

此外,卫生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强日常监管,要求各餐饮店统一公示食品安全信息、经营证照,张贴卫生安全制度。进一步规范对新开办餐饮服务单位的审核,确保有证单位卫生达标率100%。同时,还对136家餐饮单位的400多名从业人员全面进行了卫生知识培训。

经过各方努力,到2012年10月底,玉环县6大主要工业园区餐饮已基本实现了从无证经营向有证经营,从零散经营向集中规范化管理的大转变,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从原来的21.3%提高到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从原先的54.4%提高到95%,从业人员动态培训率从空白提高至96%。

集中经营,园区餐饮“华丽”转身

如今,走进玉环沙门滨港工业城的农贸市场,发现每家快餐店的墙上,都挂着临时餐饮服务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几位在此就餐的外来务工者表示:“以前我们也在这儿就餐,但现在看到这些证照,更放心了。而且现在的卫生条件也比原先好,用餐时感觉舒心多了。”

在清港镇迎宾西路的下湫工业园区,小餐饮改造提升工程,使这里的一排餐饮店面貌焕然一新。几个月前,店主赵土良压根没想过会在这么整洁的店铺里经营自己的快餐业,“以前这儿脏乱差、低小散,现在卫生条件好了,生意肯定比以前要好,除了附近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得比较多,一些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常来光顾。”

大半年时间的集中整治,通过培训、现场指导整改、发放临时餐饮服务许可证等手段,使玉环县各大工业园区的“脏、乱、差”现状得到了改善。2012年,玉环县成功创建了台州市唯一的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县11个乡镇(街道)全部通过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复评。

2013年4月,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赴玉环县就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调研时,对现场看到的场景非常满意,并希望玉环县在流动摊点持证管理、工业园区餐饮服务方面的监管经验,能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第9篇

镶黄旗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笔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总产值、就业人数、上缴税款和建成面积4个经济指标,分析了2008年~2011年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1.1工业总产值贡献分析

由表1来看,镶黄旗工业园区自2008年建成以来,园区及整个镶黄旗工业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2008年~2011年园区的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分别为163900万元、245435万元、356606万元、499435万元,且增速可观。从工业园区对整个镶黄旗工业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来看,随着镶黄旗工业向工业园区的集中,工业园区的生产总值对全旗工业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2008年的77.7%逐年增加到2011年的91.2%,占到镶黄旗整个工业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1.2就业人数贡献分析

从就业人数来看,2008年~2011年镶黄旗工业园区的就业人数分别为1526人、1442人、2600人、3863人。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人数略有下降,总体上还是呈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2010年与2011年,园区就业人数分别增长了44.5%与48.6%,而此前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2008年~2011年镶黄旗全旗就业人数基本保持稳定分别为17954人、16466人、19832人、18588人,工业园区就业人数的增长率高于全旗就业人数的增长率,说明园区吸引了就业人口的转移,而为全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作用并不明显。园区就业人数占整个镶黄旗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8.5%、8.8%、13.1%、20.8%,说明园区对镶黄旗促进就业的贡献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在吸收社会闲散劳动力及转移牧区剩余劳动力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向为促进园区发展服务的第三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1.3税收贡献分析

镶黄旗财政收入在从2008年工业园区建成使用起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跨越性的飞跃。2008年~2011年工业园区上缴税款分别为14600万元、20475万元、24032万元、28980万元,分别占当地财政收入的81.1%、81.9%、82.3%、82.8%。工业园区上缴的税款占当地财政收入的八成之多,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贡献率。与此同时,2008年~2011年镶黄旗地区的财政收入随工业园区的发展而发展,分别为18000万元、25000万元、29200万元、35000万元,发展优势十分明显,工业园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度分析

镶黄旗工业园区统一对石材加工、石油化工、风电能源、畜产品加工进行规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5.61km2,已建成面积1.86km2,占镶黄旗土地总面积5144km2的0.036%。结合表1可知,园区内每平方公里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的产值为195498.4万元,而镶黄旗每平方公里的工业总产值仅为106.5万元,工业园区单位面积产值是全旗平均值的1835.7倍。

2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规模小,利润低

随着越来越多的石材、石油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推动了园区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但这主要依靠少

数大型企业。大部分入园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有的甚至还处于作坊式生产的初级阶段,这些企业市场知名度低、难以形成竞争力,对园区工业生产总值贡献率比较低。且缺乏长期规划,资本投入不足,未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运作体系,忽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单纯依靠以量取胜,生产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企业效益并不乐观。

2.2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园区内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融资困难等原因,大多数企业都以原始落后的方式从事初级产品的开采,矿点过于分散,未形成规模,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无差异,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技术落后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大部分企业很少对初级产品剩料进一步加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没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2.3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竞争力不强

由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广泛使用石油、石材等初级产品,全国兴起开发石油、石材的热潮,其中不乏大量廉价、优质的资源被开发出来,加上许多著名品牌不断涌入市场,造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目前,入驻镶黄旗工业园区的企业大部分为个人投资的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缺乏竞争优势,只追求量的生产,忽略了品牌形成的价值观,造成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直接影响了企业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市场及镶黄旗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2.4交通设施不完善,运输能力不足

由于镶黄旗境内未通铁路,工业产品主要是通过公路进行运输,但是有些公路的承载能力远未达到产品运输的要求,从而导致一些大型的工业产品的外运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对于拓展市场的发展需求造成了不利影响。

3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工业园区要整合资源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重点培育大型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注重品牌培育,打造全国乃至国际品牌,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推动镶黄旗工业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对小型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其找准市场定位,稳步发展。

3.2改进技术,实施可持续开采战略

园区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并结合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科学发展,合理布局,运用国家采矿标准,提高机械化生产率,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对于不符合规定,造成资源浪费的矿区要依法进行整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进行研发,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

3.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竞争力

园区要加快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做好现有主导产品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企业进行精细化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将初级产品向高级、精细化方向发展,加大研发力度,从而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同时,加强品牌战略的形成,重点培育当地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建立起品牌认知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4完善发展环境,增强资源外运能力

第10篇

*省经贸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三部门联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随即,我县结合县情了《*县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开发实施办法》,这个办法是专门针对乡镇工业区块的发展的。其主要政策有:

1、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地方所得部分由开发乡镇人民政府收益。

2、县政府给予开发乡镇一定的奖励:以新落户功能区块的企业所交税金(指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基数,第一至第三年每年奖励10%,第四至第六年每年奖励15%。

3、把工业项目用地指标重点向县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倾斜。

4、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块落户的企业享受松委文件规定的政策。

第1、2两条对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来说是有含金量的政策,从执行情况看是基本到位的。但对第一条,认为“地方所得部分”应是“县所得部分”,因此提出工业用地报批出让费用中22%的县得部分应予返还,但目前是不返还的,与县工业园区、孵化基地相比存在不平等的门槛。22%的县得部分分别是:土地业务费2%由县土管局收,土地收益基金5%由县财政收,廉租房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社会养老全员保险基金5%由县财政收。

第3条工业用地指标在实际分配当中是先县级开发区块后乡镇开发区块的,所以各有关乡镇都反映开发区块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积极性。

第4条针对的是落户企业,只要达到有关门槛(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或实缴税金达到30万元及以上)均能享受有关政策。但许多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反映在税费、土地等方面对他们鼓励支持不够。

二、乡镇工业区块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的政策保障制约

我县乡镇工业区块启动比较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一心多块”的布局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开发进度看,大多慢于当初计划安排,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保障层面的制约有:

1、资金保障制约。我县乡镇的财力都捉襟见肘,保吃饭都有困难,工业区块的开发资金只能靠自求平衡,但从实际开况看,负债都比较严重。如:*高速公路接线区块征地250亩,目前开发成本(征地费、审批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出2979万元,土地收入1363万元,亏损1616万元;*十五里区块征地100亩左右,目前开发成本支出1726万元,土地收入1062万元,亏损664万元;赤寿区块征地249亩,目前开发成本支出约3000万元,土地收入约2000万元,亏损约1000万元。由于乡镇政府缺乏融资平台,也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有含金量的两条财政政策也难以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因此,再负债经营必定难以为继。

2、土地保障制约。每年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很有限,因此乡镇工业区块在土地指标方面难以得到满足,进而难免出现违规用地现象,即“未批先征、未征先供、未供先建”,现导致遗留问题很难解决,既影响企业融资,又影响政府公信力。

3、人才保障制约。工业管理人才匮乏(指招商引资人才、前期工作人才、开发建设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是困扰我县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乡镇政府来说,人才更是奇缺。分管工业乡镇长及助理乡镇长基本是半路出家,且轮换得快,乡镇工办干部也大都是兼职,缺乏开发管理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历史沿革政策、情况的了解,为此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业区块的规范开发和管理。

4、环保政策制约。主要表现为减排政策制约,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制约,审批政策制约等,县环保局审批内容明显减少,我县着力发展的不锈钢、铜、合成革等行业都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另外,区块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环保设施不规范、“三同时”监管不到位等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处理不好会上升到社会问题。

三、对策建议

我省《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区块的整体布局,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工业区块,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作为园区的扩容区申报发展,或作为配套区开发建设;三是联合开发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坚决撤并一批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违规建设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可见,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是发展必然,武义和龙泉也在走这条路。基于我县*平原的立地优势,并从我县的产业大平台规划出发,我们要集中人力、财力做大做强几个工业园区的组合区块,避免零星开花,为此提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工业区块纳入县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促进发展;*工业区块适时整合到工业园区;其他乡镇工业区块注重现有规模效益的发挥,不再扩大或不再开花。

特此在政策保障方面建议:

1、搞好布局规划,明晰产业布局。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又受制于农保,为了尽快扩大工业规模,提出了“一心多块”的布局构架,现回过头看,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显得散而小,产业定位不明确,一些区块虽有产业定位,但从布局上看显得不科学,这些都对区块的管理、区块的招商、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环保治理等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终制约了区块的发展。建议全县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围绕这轮土地规划、县域规划编制无缝对接的契机,搞好松古平原工业大平台规划,排好开发计划,有序推进;以生态发展为导向,认真研究乡镇工业区块的产业定位问题,以产业定位来整合区块、以产业定位来制定扶持政策,以产业定位来招商引资,避免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建设。

2、针对不同的乡镇工业区块实施不同的扶持政策。根据各个乡镇工业区块的特性予以不同的扶持政策,这更具有针对性、促进性。如:工业区块,除了享受与工业园区一样的税费政策外,在土地指标上还要适当支持,基础设施上尽量与县级开发区联建共享,此外,要紧紧抓住省市加快中心镇培育的良好机遇,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扶持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出台县里扶持政策,尤其要赋予*工业区块更多体制、机制上的活力,帮助构筑好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增强“造血”功能,真正按“两区”战略目标去加快发展。*工业区块因为开发早,又紧连工业园区,基本进入良性循环,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专业管理力量薄弱,若并入工业园区,有利于扩大工业园区规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因此扶持政策应侧重于构筑乡镇与园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新兴茶叶工业区块,税收贡献不大,但对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扶持政策应侧重于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质量提升等方面。

3、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土地、资金问题。一是抓紧土地报批工作和土地遗留问题解决,抓住这次土地调规,把违规用地合法化,抓紧报批;对遗留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抓紧解决好。二是多条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建议县财政增大补助力度,用于区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给予乡镇以商补工机制,通过集镇的商贸开发,来弥补区块开发资金不足;乡镇自身要主动争取银行支持,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作用,增强融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对外招商引资整体开发区块的机制,由开发商去开发土地、引进企业、培育产业。

4、加快工业人才培育。工业人才培育要全县统一抓,并且要系统抓。一方面,全县要集中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工业干部,系统学习培训,并放到县级开发区块进行系统锻炼,参与项目前期报批、政策处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等,真正在工业一线成长;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把工业人才当成专业人才来管理,建立工业人才库,建立专门的考评办法,全县统一调配使用,坚持用到工业岗位,尽量少换岗。通过几年的培育,相信会涌现出一批工业管理干部。

第11篇

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创新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科技创新总结报告一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经济发展形势和严峻的市场经营困难,我们xx公司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引导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深挖内潜、积极应对,在夹缝中不断寻找发展出路,困难面前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为求生存谋发展,20xx年公司大力倡导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了多项举措,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活动,研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有“煅烧炉用液化气烘炉”、“焙烧车间密封火盖的研制”、“煅烧炉热维修”、“冷煤气综合开发与利用”、“一焙烧车间二期改用天然气作燃料”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共为公司节约资金达300万元,有效推动了公司经济的发展,为公司持续稳定向前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和创新意识,完善并优化了生产和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仅征集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成果就直接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20xx年我们将继续发扬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经营理念,明确目标,主动出击,突出重点,按照公司20xx年的创新工作计划逐项给予攻关。特别是今年公司将下力气在针对员工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得到改善。主要围绕生产现场的粉尘污染、沥青烟气治理和噪声控制这几方面,彻底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计划中的余热发电项目也是今年我们所攻关的一个重点项目。为此今年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具体措施是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要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强化创新理念;再者是要提高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质量,多立项,多出新招,力争20xx年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和自身实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去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

科技创新总结报告二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XX年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三、下大力气做好省部级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

20XX年我公司在一冶技术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宜昌消化池科技成果资料的编制,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加班加点,同时反复查新,深入挖掘创新点,把专利技术的应用穿插到该科技成果中去。该项科技成果在20XX年7月初顺利通过了中冶集团技术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该项施工技术被认定为中国冶金建筑协会的专有技术。目前正在向中冶集团申报科技进步奖。

四、积极做好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和优秀论文、工法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做好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和优秀论文以及工法的编写、申报工作既是对我公司既有施工技术和施工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原有技术的提升和发展。20XX年,我公司已申报的科技论文"粉煤灰与矿粉复掺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浅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被"等13篇论文分别被科技部和建设部、中冶集团核心期刊收录并发表。宜昌清江山水1#及4#楼工程、武钢二炼钢易地改造工程A块连铸机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等四篇施工组织设计分别获得一冶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奖;蛋壳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被鉴定为省级工法;大跨度管桁架结构胎架滑移工法通过企业级工法的鉴定,20XX年初通过部级工法鉴定。目前,各项目经理部和实体单位积极撰写科技论文,向一冶和省部级刊物踊跃投稿,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好势头。

五、坚持不懈抓好科技开发工作

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我们每年持续加大对科研开发力度,把企业的既有优势和市场发展方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积极依托在建工程项目找准科研课题,一方面着眼于各经济实体单位比如商混站,检测中心的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近年来有二十项被一冶批准立项并通过验收。同时,我们坚定不移地完成好企业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审核任务,近年来一共完成一冶技术部下达的30篇土建操作规程的编写和审核任务。

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各板块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积累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是我们面临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长期任务。我们的工作与一冶有限的要求和同行的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公司的实际看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畏难和怕麻烦的情绪,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要让科技创新的工作成为全公司上下的主动和自觉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是所申报专利的质量和含金量还有待提升,发明专利在所申报并受理的专利数量中所占比例还有加大的空间;三是各工程项目部推出的的专利数量不多,各工程项目需要大力抓好专利申报和工法撰写等工作,要积极谋划,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形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四是公司与施工生产实际的结合力度不够,重闭门讨论,轻对外学习、交流和沟通,对创新突破点的认识和挖掘不够,敏锐地捕捉与施工相关的研发项目的能力不强,五是运用创新技术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不足。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勇于正视自己的差距,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定决心,迎头赶上。

科技创新总结报告三

为更好地做好明年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重点项目建设整体上进展顺利,几个重点项目顺利或提前开工建设,xx省煤化工集团公司的95万吨煤焦化项目、xx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xx省冶金集团公司的高纯铝项目已于今年市庆前开工建设。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根据xx政府的安排,我委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和工业发展,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保持了强力推动、加快建设的工作态势。按照年初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暨产业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产业建设工作。

1、继续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实施重点产业行动计划是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重点项目的建设是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委根据全市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筛选上报了21个在建项目和10个前期项目共31个项目,经市政府批准确定为xx年年度市级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为确保今年31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县市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市政府与各相关县市政府签订了产业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三是继续对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实行了目标责任制管理。

我委在县市提出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全市的工业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了全市各县市的目标任务,xx政府批准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县市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3、认真贯彻落实好市政府与省属大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协议项目的建设。

xx公司10万吨铅项目、xx省冶金集团总公司10万吨铝项目、xx钢铁公司三期工程、xx公司挖潜节能技改扩建工程等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4、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

5、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督查。

xx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专题开展了专项督查,我委积极配合开展了督查工作,同时针对年初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对重点项目的建设也进行了督查指导,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协调;同时要求县市及有关企业对投资完成情况应做到如实上报。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我们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循环经济技术为支撑,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红xx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我们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主就是以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努力打造成为省级一流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两辅就是启动建设建水、个旧、泸西等工业强县示范县的特色园区建设和绿春县、红河县、石屏县、屏边县等的园区建设。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规划先行全面启动和推进园区建设。二是坚持以产业建设与园区建设的良好互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三是以省级工业园区和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带动和推动全市园区建设。通过不断的努力,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重大项目入住园区,产业进一步聚集,同时泸西、建水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并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另外,我市xx县等县市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其它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抓紧谋划和推进之中。

三、以科技进步促进红河工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企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企业的科技进步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正逐步形成和加强,一批大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效显著。我们一是认真组织实施xx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夯实技术进步的基础,加快提升企业实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二是实施与大企业的政企合作,构建技术进步与创新平台。三是坚持以大企业和重点企业为核心不断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发展。四是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政策。五是加强产学研联合,构建工业企业技术支撑体系。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推进产业建设的困难加重,在项目建设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制约了项目建设,土地审批与征用、环保审批、项目备案与核准等依然是推进项目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是“五难两不足”:

一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普遍较难。主要是一些项目征用的土地涉及基本农田,土地规划修编调规及报批手续用时较长。

二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后的移交很难按时进行,项目建设用地的征用和移民搬迁仍是影响项目建设的“难中之难”。

三难:项目建设中的环保报批手续以及环境容量制约,仍是项目建设的难点。

四难:项目的备案核准难,国家产业政策越来越严格并且调整加快,新上项目和行业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钢铁、电解铝、水泥等的发展受到限制。

五难:部份中小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两不足”:一是部分工业大项目进展不理想,尚未形成大的工作量,云锡10万吨铅、10万吨铜等大项目目前未形成大的投资量。二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的滞后和不扎实,以及部份有关部门的主动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报批和推进。

2、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园区建设资金明显不足,资金缺口大。我市的几个园区都才起步,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招商引资竟争激烈。虽然我市具有一定的资源、区位和要素优势,但由于我市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基础薄弱、产业配套差,限制了许多产业项目的发展。

3、技术进步与创新任重道远。

一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多数企业依赖资源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有的企业发展思路还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没有摆脱靠政策扶持、靠优惠措施、靠建大项目发展的老路子。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较低。由于受产业结构制约、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实力不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难度较大,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中小企业则因经济实力不强,资金来源渠道不畅,融资困难,加之规模小效益不理想,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更是步履艰难。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我市企业发展的“软肋”,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三是企业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和企业研发机构较少。到目前我市工业仅有3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的技术中心,从我市的经济总量来看,总量明显不足,部分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但同时由于生产规模、企业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尚不能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机构,大多数企业科技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更是严重不足。

五、20xx年工作安排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xx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和千亿元行动计划的实施。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重点产业中的大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引导大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加快产业聚集的形成;推进产业的提升和产业的聚集,推进行业的整合。在推动总量做大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努力做优、做精、做强。二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县市主要领导责任制;三是继续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四是要力促云锡10万吨铅、xx公司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泸西95万吨煤焦化项目、xx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等大项目加快推进步伐,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形成大的投资量。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推动不同层次的项目建设。

一是要认真贯彻省市的有关要求,及时做好市级权限范围内的工业项目的备案核准工作,组织指导开展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项目的报批工作,推动我市中小项目的实施。二是积极配合做好省级审批项目的各项报批工作,促使项目早日办理完成相关手续以提早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做好省级资金的争取工作。四是做好市级工业技改和前期费资金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投资,加快项目的建设。

(三)、促进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继续推进xx工业园区和xx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的建设,二是要引导鼓励xx、xx两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园区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进xx等县市的特色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及申报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四)、继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工业强市战略和产业富市战略,不断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加快发展,大力夯实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二是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支持已有技术中心的企业积极申报认证省级技术中心,不断壮大我市的技术力量;积极争取市政府设立市级企业技术进步中心。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己出台的自主创新投入所得税抵扣政策、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策、采用国产设备税收抵扣政策、进口设备送故迎新减免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等多项税收扶持政策。

第12篇

关键词:皖北发展;产业集群;工业园

皖北地区主要是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及沿淮的寿县、霍邱、凤阳、明光、定远等五个县(市),总面积41 870.0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0%;总人口2 817.6万人,占全省的42%,地上有粮、地下有煤,完全可以用地大物博来加以形容。在皖北周边区域的苏北、河南和鲁南快速发展之时,皖北各地却长期落后。其共性原因是工业化进程滞后和服务业落后。认识是一致的,关键是如何做到皖北工业化提速和服务业的提升。

一、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政府推进工业化、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当产业集中在特定区域持续增长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先进的附属产业和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产生改进铁路公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因此,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政府推进工业化、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皖北地区是我省乃至我国的重要煤炭、农业基地,富含煤炭和粮食等农副产品。所以,省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煤炭产业集群和以粮食为基础的加工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作为提升皖北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 壮大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皖北煤炭资源丰富。安徽煤炭保有储量是246亿吨,华东第1位,其中99%赋存于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做强做大煤炭深加工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

2. 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1)皖北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皖北所在的黄淮海平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该区域有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和专用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蛋白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正因为气候适宜,粮食充足,生存较易,所以皖北历来都是人口稠密地区,皖北的人口要占到全省的近一半。

(2)农产品加工业是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有效的发展战略是鼓励那些具有最大总联系效应的产业优先发展,通过这个产业的扩张而产生引致投资,从而使整个产业都得到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农产品深加工业是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地区总联系效应最大的行业。以粮食加工业为例,粮食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这将带动粮食作物种植地区农业的发展,扩大粮食市场,增加粮农的收入;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粮食作为原材料,还需要先进的机器设备,这又刺激了机械、电力和电子产品的需求;而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的产品既可以作为原材料,用于精深加工,又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这又将带动运输、贸易、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因此,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不仅仅局限于能够推动粮食等农副产品种植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对农副产品等宝贵生物资源的利用,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 工业园区是快速有效实施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发挥的第一条件是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性。由于工业园区具有基础设施配套、综合功能互补、行政运行高效和投资成本低的优势,已成为加快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同时,产业聚集形成的规模效应,使得园区企业得以共享由规模经济衍生的各种资源。专业化的分工和产业联系的邻近,使供应商与客户的沟通更加便捷,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且还可衍生出新的产业,使园区内的企业分工更加细化,协作更加密切,也就能提高集聚度,更加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 当前皖北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以本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当前皖北由于没有系统科学的产业规划,产业定位不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忽视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和资源结构,忽视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定位,盲目贪多求新,过于追求数量和速度,致使园区产业和区域资源特色不相适应,工业园区只是各类企业的简单扎堆地。因此,不但不能产生集群效应,反而相互争夺资源和区位优势,阻碍经济总体素质的提高。

2. 园区内企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层次低,产业前后关联效应性不强。园区招商引资时,见商就招、见资就引,不从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注重企业自身的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不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引进一些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造成园区内产业结构层次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

3.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商品的集散、人员的往来,需要交通的强力支持。皖北近些年的交通状态较之从前是有了很大的改观。随着亳阜、合淮阜、泗许高速宿州段的相继建成通车,皖北基本建成了“四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2009年的718公里,特别是泗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进一步打通了皖北地区的东向出口,缩短了与长三角地区的距离。在铁路网方面,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等多条铁路实施电气化改造,运输能力大幅提升,随着京沪高铁以及沿线城市高铁站的建设,商杭客运专线、郑徐客运专线即将启动建设,快速铁路网也将覆盖皖北各市,其中开工建设的宿州至淮安铁路,既是一条煤炭外运通道,也是一条促进皖北、苏北两地经济和资源整合的“发展通道”,必将进一步提升皖北地区的区位优势。此外,阜阳机场的重新复航,也大大提升了阜阳及周边地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但是与苏北、鲁南、豫东比,皖北的交通无论密度还是人均值均远远小于他们。皖北多年来发展慢与交通的落后就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仍然存在着县乡道路建设滞后,路况差、等级低、断头路多,交通不便,三级以下的公路占到皖北的九成以上等问题。

4. 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保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1)单位能耗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2010年,皖北工业园区单位GDP能耗、SO2排放、COD排放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20%、26%、100%,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4%。

(2)水污染物排放现状。工业园区污水的排放导致皖北境内淮河干流水质65%左右存在不同程度污染,28.6%的水质重度污染。地表水体污染严重,同时也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氟化物超标现象普遍。

(3)挖煤会造成大量优质良田塌陷。据调查,每采万吨煤炭要塌陷土地3亩,预计淮北煤矿今后还要塌陷12万亩,许多村庄可能出现农田全部塌完,变成无地可耕、无处迁村的局面。

三、 促进皖北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 重视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发展。依托皖北地区煤炭资源优势,以系列化、专用化、精细化为发展方向,引进相关配套产业。

(1)重点建设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淮南工业园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和煤制天然气等项目。

(2)建设以煤焦化、煤电化产品为主的淮北煤化工工业园基地,以临涣煤焦电化项目和南坪精细化工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和焦炉气制甲醇等焦化下游产品,进一步拉长煤—焦—化产业链条。

(3)建设亳州涡阳煤化工工业园,开发生产乙二醇、三聚氰胺、甲醇、二甲醚、聚甲醛等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依托皖北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工业园,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以粮油、畜禽产品、水产品、果蔬等深加工为重点,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

在打造特色过程中要彰显竞争力,明确园区主攻方向。在招商引资时,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同类或相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企业进驻,不断承接和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并补偿性地迁移出一些非相关企业,这样就可以较快地在园区形成产业集聚。

2. 建立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产业集群是一种聚集经济,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作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园区狭小的空间,商品的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企业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工业园区要发展产业集群,建立合理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对降低园区内企业的交易成本,促进集群内产品和服务与市场的对接,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将起着基础性作用。

(1)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加快推动阜新高速、蚌淮高速、济祁高速等建设,完善高速公路连接线,形成内联外接、联网成片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国省干线公路的改造升级,推进101、306、307等省道改线,完善衔接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的干线公路,加快形成城际之间、城镇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快速连接。

(2)提升铁路运输功能。加快京福高铁、合蚌客运专线、阜阳—六安、宿州—淮安铁路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漯阜铁路复线电化及淮南、阜淮、水蚌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推动宿州—淮北—徐州城际铁路、宿亳铁路、淮海铁路亳州—蚌埠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3)完善内河运输网络。整治淮河航道,重点推进泥河、新汴河、浍河等航道规划建设,加快涡河、茨淮新河等航道整治。

(4)完善航空机场网络布局。大力提升阜阳机场通航能力,积极推进蚌埠民航机场和亳州民航机场的建设。

3. 加强园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发展。转型发展,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功夫,在可持续发展上作文章。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皖北作为我省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意义。

(1)围绕优势产业的升级,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突破,全面推进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着力推进生态设计,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投入。比如,为实现煤炭的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可以利用洗选煤后剩下的煤矸石和煤泥建成电厂,既能消耗煤矸石和煤泥,又能发电;立足煤炭主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建设煤矸石砖厂。以煤矸石为原料,通过粉制加工、高压挤坯、自然焙烧,制成空心纯矸石砖块,达到无辐射、无污染的标准,实现“变废为宝”,每年消耗了煤矸石,节省了煤炭。

(2)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项目,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比如,工业园区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可以经过预存、厌氧处理、气压沸腾、药物杀菌、循环净化等几个工序得到处理,使其并实现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后可以用于洗煤、地面消防、洒水、绿化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形成种植、养殖、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以推进循环经济、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环境信息公开,促进皖北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 战炤磊.基于集群视角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现代管理科学,2012,(3).

2. 杨保军.品牌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与应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许家伟、乔家君、李小建.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演化分析——以河南省前孔场村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11,(10).

4. 安丽.大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思路探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5. 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业企业孵育体系建设研究——基于集群租金的视角”(项目号:08CJ Y028);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以煤炭深加工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建设与皖北经济发展”(项目号:SK2012A0 0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基地项目“安徽省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项目号:ACJD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