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0:5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保产业市场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9805
1引言
2005年以来,在政府强力行政推进和政策引导下,经过两个“五年规划”,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获得了很大地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 2010年达到2万亿元。进入“十二五”,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逐步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仍保持强劲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14年达到3.7万亿元,2015年达到4.5万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85%和125%。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产业组织分析常用指标
2.1市场结构指标
反映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增长率和短期成本结构等。
2.1.1市场集中度
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和买者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是考察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研究选择了产业集中度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进行市场集中度的计算与分析。
(1)产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简记为CRn)。指一个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有关数值X(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它是衡量产业市场结构类型最常用、最简单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CRn=∑ni=1xi∑Ni=1xi
其中,CRn为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集中度,xi为产业内规模第i位企业某指标(如产值、主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等)的数值,N为产业内的全部企业数;n为规模位于前n位的企业数(n≤N)。
CRn是使用广泛的反映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指标。具体分析时,通常取n=4或n=8,即计算前4家或前8家企业的集中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Rn越大,说明前n个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多,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贝恩依据CRn数值大小对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
其中,Xi为产业内规模第i位企业某指标(如产值、主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等)的数值,T为产业某指标的总值,N为产业中的企业数量。
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根据HHI指数了一个市场结构分类标准,如表2所示。
2.1.2产品差异化
企业在其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消费者个人偏好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够把它与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以达到占据有利市场竞争地位的目的。
丁新旗,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经济与管理
3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它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根据市场竞争程度可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4种基本类型。
3.1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分析
3.1.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由于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尚处于建立健全过程之中,不失一般性,笔者的研究样本取自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的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系列数据。样本中各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的遴选,参照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所做的《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分析报告》(2012)和中信证券交易系统中节能环保产业相应板块的公司分布,按照以下准则确定:①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非ST、历史未出现过ST或PT的A股公司;②上市时间6个月以上;③公司经营正常,无重大亏损,无重大违规现象、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
根据上述准则选择的2010~2015年历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研究样本)系列数据,各年上市公司数量如表3所示。
3.1.2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计算
以季度为样本计算期,以营业收入为市场份额计算指标,分别计算了2010~2015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CR4、CR8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以下简称HHI指数)如表4、图1、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可看出,产业集中度CR4、CR8和HHI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数量逐年明显增加,企业数量增加导致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下降。尽管研究期内出现部分上市公司重组、兼并,导致集中度出现起伏,但并没有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4家和前8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不高。
3.1.3我国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特征
研究期内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产业集中度指标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这个结论与我国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事实上,若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例,据有关统计,“十二五”末,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有5426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近6倍。至2015年底,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3127.34亿元,而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仅有25家,产业集中度低于10%。从企业规模看,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有3210家,但注册资本金过亿元的不超过30家。国内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缺少业务范围广泛、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过硬的综合性公司,与国际大公司能够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3.2产品差别化分析
按照产品的服务对象,节能环保产品可分为服务于公共部门的产品、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产品、服务于企业生产的产品3类。
3.2.1服务于公共部门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服务于公共部门的产品包括公共设施的节能、大气治理、“三废”治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等。这一市场的终极需求来源于公众对环境质量提高的期盼,公众通过支付税金的方式委托政府购买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所以对实际提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言,其直接面对的客户是政府,并不是最终的消费者。
公共服务领域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差别不大,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政府的管理目标亦随之提高。客观上要求那些为公共部门服务的节能环保企业应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
3.2.2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提供节能环保服务的企业包括: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节能家用电器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提供饮用水净化、室内空气污染治理、防止辐射和噪声的服务性企业等,这是直接满足消费者最终需求的一类市场。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个人和家庭对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是这类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关企业应通过产品功能设计、质量水平、能耗等级、产品价格的不同定位和文化概念方面的差别,形成同类节能环保产品的功能差异、质量差异、能耗差异、价格差异、文化差异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3.2.3服务于企业生产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为企业生产服务的节能环保产品包括: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节能改造、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脱硫脱硝、固体废弃物处置等。对节能环保企业而言,其主要任务是为其他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达标生产、合规生产提供服务。由于节能环保几乎涉及所有产业领域,不同生产部门所处的产业领域、产品对象、工艺流程、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其需求难以通过提供统一标准的产品得到满足,这就促使节能环保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实践中,那些专注于某项节能环保技术或污染治理环节进行研发、生产,能够根据目标企业特殊要求制定并实施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节能环保企业,往往深受社会欢迎,从而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例如,关于废气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两种技术:一是回收技术。其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对排放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分离,然后进行提纯等处理,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比如吸附回收技术、吸收技术和膜技术等。二是销毁技术。其治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燃烧等化学反应,把排放的VOCs分解化合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燃烧技术、生物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
吸附回收技术根据行业不同有不同的应用,溶剂吸附回收技术主要用于油气回收、集装箱喷涂、石油化工、化学化工、原料药制造等行业;活性炭吸附技术适用于VOCs的排放量小、排放浓度低、分散小型企业,像喷涂(如4S店喷涂)、印刷(包装印刷和书刊印刷)等行业。
当不需要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回收利用时,通常采用燃烧法进行治理。如果废气中有机物的浓度较高,可以采用催化燃烧技术和高温焚烧技术;当废气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时,为了提高热利用效率,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可以采用蓄热式热力焚烧技术(RTO)和蓄热式催化燃烧技术(RCO)。
3.3市场进出壁垒分析
3.3.1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进入壁垒是指进入节能环保产业的障碍。它既有保护节能环保行业内现有企业的作用,也是潜在企业进入时必须克服的困难。主要的市场进入壁垒包括:必要的资本量、节能环保产品差别、节能技术、国家政策法规形成的制度等。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进入壁垒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一是由于涉及公共服务,特别是出于环境安全的考虑,我国法律法规、政策对进入者提出较高的资质要求,例如,我国不定期公布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不定期公布政府采购的节能环保产品清单;二是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节能环保项目通常投资较大,设备专用性强,一般企业难以进入。但是,资产专用性具有两重性,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其退出成本也高,退出自然也比较困难。
(2)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节能环保领域进入障碍较小。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服务的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领域通常是竞争性领域,其进入障碍较小。特别是服务性领域,几乎没有进入壁垒。但有些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如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灶具等家电生产领域,其规模经济优势比较明显,进入这样的制造业领域,其有一定的资本规模门槛。
(3)服务于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领域进入障碍较大。为生产部门服务的专业性强,要求规模大,技术、知识、人才和资本是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入壁垒。为构筑并维持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对于现有企业的要求也很高。例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具有很强的资本、技术集成和整合优势,其在市场开拓、组织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拥有474家子公司,二级子公司28家,上市公司7家,业务分布在国内30多个省市及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领头羊之一。。
3.3.2市场退出壁垒
市场退出壁垒是与市场进入壁垒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节能环保行业内现有企业退出该产业的障碍。现有企业退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容量不足、前景欠佳,也可能是企业绩效不好。但由于各种因素阻碍,企业退出很难。构成市场退出壁垒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成本、法律政策限制等。
从经济层面讲,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于低端市场竞争阶段,暂时不存在规模经济造成的进入壁垒,资产专用性导致的退出壁垒不是很明显,但随着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资产专用性导致的退出壁垒必然会提高。
从政策层面讲,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鼓励节能环保,各地鼓励开设自己的节能环保企业,并提供相应的财税、土地等激励性政策,因此,节能环保几乎不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相反地,却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退出壁垒。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产业转移困难。且由于企业一旦退出节能环保行业,地方政府节能环保绩效将因此受贬损,所以,政府节能环保动机也是节能环保企业退出市场的障碍之一,除非企业长期亏损,不退出难以扭转。
4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评价
通过对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市场壁垒等3个表征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多且呈倒金字塔分布
节能环保产业链包含上中下3个层次。其中,产业链上游是以装备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形成的以产品供应为主的单位,其面对的市场是一些经销商、工程实施单位和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中游是一个以项目或工程分包为主要形式的市场,一些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其中。产业链下游是以业主和公共机构向总集成、总承包商发包项目为主的市场,这是整个产业链形成的最终目标,也是价值增值最为关键的环节。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上企业数量较多,但大多低水平运营,产业链短,综合收益低,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属于充分竞争市场结构。从企业分布看,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呈一个倒金字塔的形状(图3)。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不过数千家,中游企业两三万家,为数众多的是上游的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另外与“节能环保”概念相关的企业超过30万家,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企业多数采取混业经营方式,呈现小而散的市场布局。
4.2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虽然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缺少旗舰式企业、产业离散程度高、缺乏集聚效应等问题仍严重存在。由于缺少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国际知名品牌或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少,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尚未形成系统分工体系,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程度有待提高,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4.3节能环保产业进入门槛低、低水平重复项目多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进入门槛很低或基本没有进入壁垒。“十二五”期间,为完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全国各地纷纷出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力度。2011年,地方政府投入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出为2566.79亿元,2014年为3470.9亿元,增长了35.2%,年均增长率远超GDP增长率。此外,各地纷纷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孵化园、示范基地等,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鼓励节能环保型企业进驻,大大降低或根本没有政策性准入门槛,导致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自行其是,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行业内企业间竞争十分激烈。
5加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策略市场集中度低是导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市场效益或市场绩效低的主要原因。为改善节能环保企业的市场行为,必须迅速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集中度。
5.1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集团
应积极实施大企业或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引导和支持一些节能环保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兼并、参股、控股和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对有条件的企业,政府应积极牵线,促成组建企业集团。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市场份额,成为在技术创新、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市场竞争等方面综合能力均处于领头羊地位的龙头企业。
5.2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结合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筛选、培育一批技术领先、装备先进、产品对路、管理有序、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并引导这些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内举足轻重的第二梯队,以带动配套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5.3制定并实施节能环保产业最低进入标准
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市场进入机制,实施市场进入管制,是控制节能环保产业内部企业数量,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避免低效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充分调研,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最低规模、最少注册资本金等标准,适当提高节能环保市场进入门槛。对达不到最低生产规模的项目和企业不审批、不建设。同时,加强各种各类节能环保企业资质,如节能技术服务资质、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等认定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审计、环境评价等有关节能环保行为的监管制度,形成一定的节能环保市场进入壁垒。
参考文献:
[1]蒋昭侠.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理论政策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水.产业经济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博洋,李金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11(2):23~26.
[4]曾贤刚.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J].当代财经,2004(4):89~91.
[5]李碧浩.基于SCP模型的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2(4):34~38.
[6]聂庆璞.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7]吴国华.推进烟台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R\].烟台:烟台南山学院科研课题研究组,2013.
[8]刘艳婷.我国低集中度市场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商业研究,2010(9):18~22.
摘要:
该文初步介绍了我国工业污染土壤修复的现状与市场、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和我国土壤修复企业的状况,详细分析了土壤修复项目的成本与收益,从经济价值方面讨论了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土壤修复市场良性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工业污染土壤修复;收益;成本;经济价值
随着我国近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环境污染已从显性的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发展成为隐性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已广泛地被国民所关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已成为各届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十”更是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污染(水、大气、土壤)治理等统一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且对它的重视上升到空前的高度。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用地采取“退二进三”,对工业污染场地的再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系列文件《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1]、国家环保部(原环保总局)于2004年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对于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外迁工业区域,要尽快制定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勘探、监测方案,对施工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清理工作计划和土壤功能恢复实施方案,尽快消除土壤环境污染”,国家环保部的污染场地管理系列文件(征求意见稿)等为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近期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国发[2016]31号)[2]更是将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如此多的政策驱动着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本文从另一角度土壤修复市场的价值驱动讨论了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1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与市场
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最先受到重视,其根本原因是“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大量环境危害和健康风险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导致大中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行动,在对企业迁出土地进行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危害也逐步地显现出来。在工业污染场地方面,可分为污染企业工业用地以及工业废弃地等类型,以工业废弃地的污染影响最为明显。按最低技术成本估算,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资金需求下限最低1.06万亿,而上限达到9.50万亿[3]。表1给出了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容量的预测情况。[表中小括号内的数据为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公顷(hm2)后的数值”]根据中国环境年鉴,我国关停转迁的企业数量从2001年的6611家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22488家,增速为每年1984家,共计约10万家。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探索,我国北京、重庆、广州、上海以及江浙等地陆续完成数十个污染场地的调查与修复工作,总投资额近百亿。预计近几年内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乃至千亿元级别[4]。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项目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了67%,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势头迅猛[5]。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计从2014年至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6856亿元,市场修复资金预测情况见图1。
2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各参与主体
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各参与主体包括:污染土壤修复出资方(原工业生产企业,政府,PPP模式和地产开发商等)、调查评估企业、分析检测企业、修复方案设计企业、修复工程实施企业、修复环境监理企业以及修复验收单位。污染土壤修复出资方负责整个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分析检测、修复方案设计、修复工程的实施,修复环境监理、修复验收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将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作按预期到环保局备案,以达到再开发利用的要求。调查评估企业负责组织调查场地污染物来源、场地环境调查布点,利用分析检测企业给出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分析数据通过场地概念模型结合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物的迁移情况详细精确地分析污染范围及深度。分析检测企业按检测方案设计的污染物指标分析各指标的浓度。修复方案设计企业根据调查评估企业的评估报告设计出修复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修复范围以及各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修复工程实施企业按修复设计方案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工程,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修复环境监理企业负责监督修复工程实施企业的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以及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环保措施,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及扰民。修复验收单位负责对修复工程效果进行验收,以期达到再开发利用的要求。
3我国土壤修复企业的状况
《2014—2019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土壤修复企业已达300多家。土壤修复产业链从上至下包括:前期的调查评估、中期的咨询和修复,以及后期的验收工作。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既有综合性企业,也有专注于修复咨询、技术支持、调查评估、修复工程、第三方检测,甚至学术研究、地质矿山、土壤肥料、土方工程和植物营养等某一方面的企业和机构。土壤修复行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有环保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的环保事业单位,环保企业中多为大型国有企业或有地方背景的民营企业,而外资企业则通过合资路径积极进入国内市场。从企业规模上看,规模相对较大、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较少,除了已上市的湖南永清环保(注册资本2亿元,国企)外,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注册资本500万,国企)、北京金隅红树林(注册资本500万,国企)、江苏大地益源(注册资本5000万,民企)以及中节能大地等属于该领域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他企业均规模较小并缺少项目经验;而除以上本土企业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如美国ESD和日本同和)凭借其技术与经验优势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各地区的资金充裕情况首先决定了其土壤修复项目的多寡,如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开展的土壤修复项目数量基本位于前列,可见经济发达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城市其土壤修复项目也较为密集。表2汇总了2013年公布的16个土壤修复项目中标企业及修复资金情况。
4工业污染土壤修复的价值
驱动对一块已被污染的场地进行的污染土壤修复,由于政策性的驱动,该场地需进行修复。场地修复的出资方受资金和对修复市场的不甚了解,实施过程进展缓慢。随着土壤修复市场相关标准、法律和法规的逐渐完善,项目开展筹集资金的多样化以及投资风险可控性的增强,必将引导资本进入土壤修复市场,从而引领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蓬勃发展[6]。GP=P-C(1)P=∑Pi(2)C=∑Ci(3)上述各式中:GP为项目利润;P为项目收益;C为项目成本;Pi为项目子收益;Ci为项目子成本。项目收益包括:资产销售P1(销售实体产品所有权)、使用收费P2(通过特定的服务收费)、授权收费P3(知识产权授权使用)、服务收费P4、租赁收费(暂时性排他使用权授权)、经济收费P5(提供中介服务收取佣金)和效果收费P6(提供服务效果价值收费)等。项目成本包括:场地调查风险评估费用C1、分析检测费用C2、修复方案设计费用C3、修复工程实施费用C4、修复工程实施环境监理费用C5以及修复工程竣工验收费用C。其中项目成本中耗资最大的是修复工程实施费用。工程实施前期的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分析检测做得越详细,修复工程的污染面积及污染深度就越小,修复工程的土方量就越小,即随着C1和C2投入的加大(凭借调查的详细程度和经验判断有无必要加大,加大后是否能够减少土方量),C4是呈几何级别的降低,相应的C3、C5和C6亦呈算术级别的降低。项目收益中各个子收益与其成本投入密不可分,整个修复工程做得好,为其各个子收益的预期提供了保证并降低了出资方的风险。项目出资方依其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合理地选取项目实施的整个程序,做到工程合理合规,技术可行,政策可行,外加考虑整个实施周期的时间成本和大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造成的舆情,做好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有序地推动土壤修复市场向着政府、民众、出资方以及参与单位多者共赢的方向良性发展,从而以价值驱动整个土壤修复产业的蓬勃发展。
5结语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所处的位置仍是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人员、技术和装备仍处在初期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处在试验阶段,土壤修复的标准[7]与法规也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0%以上。从各届政府的工作报告及“十”的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支持。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工业用地的搬迁再利用势必加快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势必导致政府环保决策更加关注民生,对污染土地的再开发利用不断提出新的环保要求。政策驱动、价值驱动,多方合力,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就不再是一纸空文。土壤修复产业是一项新产业,其发展过程必须解决技术力量的提升,科技人才的培养,装备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及政策、标准、法律、法规的完善[8]等几个环节的问题,为环保从业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环保从业企业面临着挑战。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A].2012-11-27.
[2]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A].2015-08-03.[3]2016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04-15].
[4]黄润秋.迎接环保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EB/OL].中国环境保护网,[2016-06-30].
[5]候宇轩,盘雨宏.2016—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B/OL].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投资咨询网,[2016-06-13].
[6]袁建霞,张薇,董瑜,等.土壤污染修复国际发展态势分析: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6-78.
[7]徐应明.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2):413-418.
[关键词]空气净化器;购买行为;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DOI]10.13939/ki.zgsc.2016.31.103
1引言
近些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呼吸健康。中央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太原市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达到了严重污染等级。城市建设发展加剧扬尘污染、煤烟型污染及近地环境是太原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1]在空气环境逐渐恶化的背景下,空气净化器逐渐走进居民生活且日益流行。人们对家用室内空气净化器的关注度持续升高。因此,各种各样的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成为目前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常用小家电。《财富》杂志已将健康产业列为未来10年内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空气污染治理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中怡康预计到2020年室内环保产业将达到1520亿元,因此空气净化器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大增长空间。[3]为了研究太原市居民在目前的空气状况背景下做出空气净化器购买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进行了太原市范围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企业开拓太原市空气净化器市场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2实验设计
2.1研究对象与抽样设计
文章以太原市全体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用于总体容量较大,文章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当误差和置信度一定时,不同的样本量计算结果十分接近,因此文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样本计算公式计算样本量,如公式(1)。在置信水平为95%,相对允许误差为5%的前提下,利用P=0.5得到样本量的一个保守估计。其中样本量的确定如下。保守估计回收率为85%,则实际应发放的问卷数量为453。
N=z2p(1-p)e2=0.5×0.5×1.96×1.960.05×0.05=385(1)
2.2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根据受访者是否有购买空气净化器的经历,本次调查编制了A卷(针对已购买相关产品受访者)和B卷(针对未购买相关产品受访者)。
A卷包括居民对室内空气状况的认知、使用者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实际情况、使用者对空气净化器的评价及预期及受访者的社会学特征四个部分。B卷包括居民对室内空气状况的认知、想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受访者的具体购买意愿、没有意愿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原因及受访者的社会学特征四个部分。
2.3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
本次调查共发放的问卷总数453份,收回问卷394份,回收率为87%,其中有效问卷351份。在对于缺失值的处理问题上,本次调查将有缺失值的个案保留,仅在相应的分析中作必要排除,以求对数据充分利用。
3模型构建与检验
3.1影响因素确立与变量赋值说明
根据有效回收问卷的整理分析,文章认为影响消费者空气净化器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有:被调查群体的社会学特征(如婚姻状况、家庭人口等),被访者对不良空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认知,接触相关广告的频率,获取相关指导的迫切程度及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这几个大因素。因此文章logistic模型重点研究这5个因素及它们的影响效应。表1为文章所用变量做了简要说明。
4结论与建议
随着空气净化器市场在太原市的逐渐升温,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所带来的重要意义。[4]文章根据调查问卷与分析研究的相关结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加大关于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正确科普和引导。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且需要政府及相关企业进行一定的产品科普和引导。因此,企业可联合当地政府加大空气净化产品的科普,使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了解,促进空气净化器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2)找准潜在消费群体,进行针对性销售。空气净化器的主要消费群体有老人,小孩,孕妇和过敏患者等。[5]文章得出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空气净化产品,这为企业销售群体的定位提供了较为有效的信息。因此,企业应突出空气净化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改善作用,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中挖掘潜在市场。
(3)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塑造空气净化产品形象。广告接触频率是影响空气净化器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产品宣传广告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一定的消费刺激效应。因此,空气净化器销售企业应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通过增加空气净化产品在公众视野中的出现频率,来加深居民对空气净化器的产品印象与认知,从而有效地吸引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
参考文献:
[1]张云芳.太原市空气质量状况分析报告[J].山西科技,2015,30(1).
[2]陈晓言,杨蕊帆,高爽,等.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市场分析[J].现代商业,2015(13):65-66.
[3]翟聪.雾霾催热市场,销量同比翻番――2013年空气净化器市场分析[J].电器,2014(3):26-27.
【关键字】国内水务上市公司 产业链 业务链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历30多年改革发展,水务行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最快也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国内水务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整合资源等方式积极拓展水务上下游产业链,并为客户提供整个产业链内各种业务链的增值服务。为了引导国内水务企业向产业链与业务链上下游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国内水务上市公司产业链与业务链价值构成及变化情况,并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信息,对各链条环节营业收入及毛利率等财务指标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水务行业产业链与业务链环节介绍
水务产业具有自然的垄断属性和规模经济效应,其完整的产业链条一般包括原水供应(含海水淡化)、自来水生产与输配管网、排水输送管网、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回用等环节。
而且,每个水务产业链环节均包含规划、设计、投融资、设备制造与供应、建设、运营管理及技术服务等业务链。其中,规划、设计、设备制造与供应及技术服务等高端环节中还有许多创新的空间,而且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并鼓励水务企业向这些高端环节发展,这些环节相比其他环节受政府与政策影响程度小。
二、国内水务上市公司产业链与业务链发展现状
国内水务上市公司对水务产业链与业务链的上下游拓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以前,各产业链与业务链环节相对比较单一,各环节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从2000年至2011年之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2002年住建部推出《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后,国内水务上市公司加快“跑马圈地”,并借助投融资力量,各公司逐步向水务产业链与业务链上下游环节延伸,链条环节布局基本形成。预计“十二五”期间,随着水务市场竞争加剧,为提高服务质量和追求高回报与高利润,国内水务公司将各项资源逐步向水务设计、研发及后续服务等高端环节倾斜。
从2012年水务行业发展状况来看,涉水类上市公司有20多家,但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完整地涉及水务产业链条中所有的业务环节。大部分公司主要从事自来水生产与供应和污水处理两个环节。从事原水生产与供应和再生水回用环节的公司数量偏少。从数量分布来看,从事原水生产与供应环节的公司有3家,从事自来水生产与供应环节的公司有18家,从事污水处理环节的公司有17家,从事再生水回用环节的公司有5家。同时,国内水务上市公司对业务链发展还不均衡。大部分公司主要侧重于投融资、工程建设、设备制造与供应及运营管理环节,而对规划、设计、研发及技术服务等环节的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比重偏低。
三、国内上市水务公司产业链与业务链价值分析
1、国内上市水务公司产业链价值分析
为了分析产业链价值变化情况,着重对国内上市水务公司2008年至2011年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毛利率进行汇总统计。总体来看,污水处理环节的毛利率最高,自来水生产销售的毛利率次之,原水生产与供应和再生水回用的毛利率靠后。主要原因是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对一些上市公司在污水处理业务按照补偿合理成本加税费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盈利模式以及国家增值税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随着国家对供水水质标准提高,虽然各地自来水价格调整幅度增加,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其生产直接成本也在增加;目前再生水回用处于高速发展期,再生水回用量较低,且各地对再生水价格形成机制还未构建完善的体系,基本上采用较低服务价格加部分政府补贴方式。
从四年产业链价值变化趋势来看,原水生产与供应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增加,但毛利率有所下降。自来水生产销售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有所降低,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水平。污水处理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略有增加,毛利率基本维持50%水平。再生水回用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略有增加,毛利率基本维持30%水平。总体上,水务产业链平均毛利率维持在38%水平。
2、国内上市水务公司业务链价值分析
为了分析业务链价值变化情况,着重对国内上市水务公司2008年至2011年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毛利率进行汇总统计。总体来看,技术与咨询服务环节的毛利率最高,水务运营管理环节的毛利率次之,设备设计研发与生产销售环节的毛利率第三,水务建设与施工环节的毛利率最低。比较而言,技术与咨询服务环节直接成本较低且市场附加值较高;水务运营管理环节主要依靠水价支撑及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对水务项目运营的内外部管控;水务设备设计研发与生产销售环节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虽然国家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但核心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中还未形成优势品牌;水务建设与施工环节取决于施工承包模式选择以及对项目建设风险的管控水平。
从四年业务链价值变化趋势来看,水务建设与施工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波动较大,可能受国家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影响,其毛利率基本稳定20%水平。水务运营管理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有所增加,这与国家更加重视水污染环境治理有关,其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水平。设备设计研发及销售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偏低,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水平。技术与咨询服务环节的营业收入比重有所增加,毛利率增幅较大,基本维持在50%以上水平。相比之下,未来水务公司向技术与咨询服务方面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有很高的赢利点。
四、结论
根据水务行业的自然属性及规模经济效应,国内水务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及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而向产业链与业务链上下游拓展及加强各链条环节资源整合已成必然趋势。
目前影响水务产业链的价值主要因素有外部水价调整、税收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内部人工成本上涨和管理模式等。同样,影响各业务链的价值主要有外部水价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公司内部投融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盈利与管控模式等。这些外部因素对提升各链条环节价值制约程度较大,内部因素可以通过公司不断创新来进行解决。
未来,国内水务企业要在市场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外部各项因素制约下,若提升各产业链与业务链环节的价值还需加强高端环节的投入和资源整合力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并最终成为行业标杆。
【参考文献】
1、中国水网.《中国水业政策与市场分析(2011版)》
2、孙东坡、李天. 从水务改革到水务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创新《博锐管理在线2009年》
年最高涨幅达200%――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巨幅上涨之后,2008的A股市场获得了空前的投资关注。此时,是投资市场从“沉寂”全面转向“沸腾”,还是由“火热”趋于“平缓”?个股方面是继续“蓝筹领舞”还是过渡到“板块齐放”?
在新年来临之际,《钱经》整合数十家权威分析机构的2008年投资策略报告,为您推出100只牛股榜单,帮您找到最具关注度的上市公司并提供投资策略分析,大势和个股,我们一样都不错过。
1500选10,还是100选10
如果您想在自己的股票池中重新配置几只股票,相信本文会对您有所帮助。
在我们已获得的各种报告里,绝大部分的机构仍看好2008年的行情,当然,少数机构对于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更符合股票投资的常态。
是的,如大多数人所知,驱动本轮牛市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尽管紧缩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一些担忧,2007年最后两个月A股的表现也让很多人损失了全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前取得的收益,但是数据和市场分析并不支持市场发生根本性逆转的说法。对此,后面的文章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关于个人投资者的2008。即时是经历了两个月的调整,我们所面对的仍可能是全球最高估值水平的股票市场,而大幅度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会减少、业绩增长直接作用于股市的能力会有所放缓,随之而来的一年,必定会是波动更加剧烈的一年,就如同汇丰晋信基金公司所说的那样“面对企业外生性增长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盈利超预期增长的重要来源,主题投资和个股选择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是的,不会再有“鸡犬升天”的局面了。尽管大盘仍会走高――这是大部分研究机构的结论――但属于个人投资者的机会会越来越少,热点会更短暂或是以隐蔽的形式出现,板块轮动可能会很快……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能力范围内,缩小投资选择、专注于重点股票的操作。
我们面临的机会和选择
对于股市整体运行情况的分析,应该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市场资金和心理因素支持。尽管分析机构有时会对最后一个条件进行弱处理而有过分强调前者,但事实上,股市的发展是各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如同2004年和2005年的A股市场一样,宏观经济数据良好(GDP高速增长、企业盈利水平增强,平均PE只有14倍)但是股价就是不涨,因为没有形成“人气”;同样,如今高涨的“人气”恐怕也不会因为统计数字的小幅下降而迅速消退。从大势的角度看,2008A股市场仍有可为。
・宏观层面上,有升有降。
表1: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2007E 2008E
实际GDP增长 11.5% 1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 16.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26% 25%
出口增长 25% 22%
进口增长 19% 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5% 4.0%
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 4.14% 4.68%
数据来源:汇丰晋信
根据以上数字,可以判断升的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降的是GDP增长率和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引来的大量招商引资及基建及配套设施需求增加,又因为居民收入增加、资产价格上涨而且由于近年来财富的迅速积累的共同作用,消费需求会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上,拉动经济活跃。
基于这一判断,2008年投资者应该注意受内需增长拉动的企业,适当回避出口型企业。
・上市公司面临的变化
机构的策略报告告诉我们说,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不太可能保持50%以上的增幅。也许需要我们这么理解这一判断:仍有上市公司可以实现50%/年以上的业绩增长,但数量会比2007年少很多;大多数企业仍在盈利,但无法支撑高倍的PE。
所以,对此的建议是,更小心那些高PE的企业,如果有可能,把关注点放在30倍PE左右的股票上。
・关于市场信心
“流动性泛滥”,这决不是一个新话题。经济学家高善文说,在美元贬值及美国经济减弱的影响下,资本流出美国,流入其他经济体并造成了资产膨胀价格的压抑,中国市场的资金会更具流动性。
大多数机构也承认我们的市场上不缺钱,但同样,过多的资金也带来了风险和波动,在这个意义上,资金又都是趋利而敏感的,人人看好的市场往往表现一般。因此提请投资者注意,2008年最应该重视风险控制和个股的选择,因为好的股票,是有逆势表现可能的。
帮您缩小10倍选股范围
截至2007年12月18日,沪深两市共有约1500家上市公司(不含B股、ETF、权证和封闭式基金),有机构预测2008年约有4000亿市值的新股上市,加上新基金的发行和老基金的申购开放,若是港股直通车和股指期货开始,就更加丰富了投资品种。
本年度的投资主题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种情况下只有准确的定位加上细致的分析才能于乱军之中获取胜利。
本刊编辑部在几十份投资报告中选出了100只推荐级的A股和10只港股,并对推荐这些股票的机构的风格加以总结和分析,以成长和绩优为主要思路,帮您筛选掉大多数表现平平的股票,力求精益求精。
精选100只最具潜力牛股提名
事实上,这100只备选牛股是来自部分证券分析机构、公募基金、操盘手甚至是经济学家的建议汇总,不同的身份带来各自新鲜的视角,不同的出发点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我们相信,只要遵循一些简单的投资原则,您是可以在其中配置出高收益组合的。
・应该遵守的选股原则
1. 不要在一个行业配置太多。您可以看到,这些推荐的股票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金融、地产、制药和航空机场等行业上,万科A甚至获得了66%的推荐率(我们选择了来自12个不同背景的“推荐者”,其中有8个提到了万科A),但是,这不应成为重点配置地产行业或是万科的理由,事实上,每个推荐者都很难克服对已知绩优公司的“情结”,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关注这些公司,如果基本面没有太大问题,他们多半会进行推荐。
2. 进行波段选股或是波段操作。比较令人钟情的资金选择是这样的:20%打新股资金(很遗憾,随着机构的大量涌入,这部分的收益变低了),30%专注于长期投资,其余50%用于波段操作你所中意的股票,当然,他们也许就在上面的表里。这是出于对2008行情波动比较大而且热点轮换快于2007的预期做出的决策。
3. 投入些精力研究我们的推荐。是的,做上市公司分析很不容易,好消息是下面的部分我们会给出几大热门行业分析用于参考,坏消息是如果想投资仍需要进行一些分析,至少分析强度已经被降到了100家公司。
100只牛股最集中的五大行业
根据100只牛股的推荐情况看,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2008 年行情的几大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为航空业、地产业和金融行业带来汇差收入;消费升级,医药类、大型零售业、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直接受益,显著看好,而位于产业链上端的资源类企业则能分享成本上升的收益,因此看好能源持有型企业;尽管奥运会概念已有所表现,但鉴于整体经济环境向好,市场信心和关注度不减的情况之下,奥运概念股仍有表现机会。
金融行业,整体价值升级
在过去的2007年,金融股业绩增长迅猛,大多数得益于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银行业贷款增速提高而信贷成本下降,多次加息扩大了银行息差,而且中间业务拓展不仅带来收入还有利于银行将经营模式转为零售主导,分享内需扩大带来的收益,人民币升值等外部环境的转变也使银行的资产增加;由于居民的收入提高和财富积累相对增长又由于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需求,中国的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大型保险公司逐渐形成资源垄断,分享了市场扩大带来的效益;券商股收益于资本市场的火热和行业整合后估值常年处于低水平的双重推动,平均业绩增长达到200%以上,并借助多元化业务实现业务全面升级。
有益于金融行业的基本面未发生变化:人民币升值、税率下降、内需主导型增长、居民的投资需求和财富管理意愿旺盛……,因此金融行业股在2008年的表现应该也不弱。长江证券就建议,银行股短期关注上半年利率调整的滞后影响,中期注重商业银行积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力度,以及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控制能力,长期看好中间业务拓展。拥有庞大的网络和客户资源的金融公司将更多的分享市场成长带来的好处,因此处于龙头位置的银行股、券商股和保险股,仍将是机构资金青睐的投资品种。但民生证券判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会使贷款规模扩张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同时,基准利差也有收窄的趋势。长期来看,成本收入比、有效税率、减值准备进一步推动银行利润增长的后劲有限,混业经营和中间业务的盈利扩大才是银行未来的收益所在,投资者不妨从这个角度判断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地产,龙头股的趋势不变
由于紧缩政策,地产行业有可能在2008年遭遇严峻的外部环境,对投资性需求产生抑制。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开发商面临无地又无钱的窘境。但是,评级机构并没有调低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评级,反倒成为“强力推荐”的首选,这也使万科成为本次“100只牛股”榜的冠军股。收紧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影响地产行业在2008年的表现呢?
在经济趋向上发展时期,地产价格一般与之同步保持上升状态,美国90年代开始的“黄金十年”就是由股市和地产牛市的共同推动。在财富增长、城镇化与人口红利三大推力作用之下,我国未来几年住房需求仍将旺盛,供应仍然趋紧。政策调控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住房紧张的格局,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住房供求长期趋紧的矛盾,因此对于土地的需求几乎可以理解做单边走势。而且,对于房地产的潜在投资需求同样巨大,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供求的不平衡导致了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实。
2007年,受次贷危机拖累及美元贬值的影响,全球更多的投资资金将目光转向了新兴市场,中东、巴西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均有较大的涨幅。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业进入了资本时代――碧桂园上市使其一跃成为最大的地产商,海外上市也是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另一大途径。在成长和绩优两大主题下选股模,就更应该注重上市公司优质资产的比重和是否具有资源性优势。
国金证券研究所的报告认为,能够在未来市场上有所表现的公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高增长,二是资源整合能力。通过高增长可以增强估值吸引力,而资源整合能力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具备这方面特征的仍然是行业内龙头公司,这些公司在本年有能力实现60%-100%的增长,而融资需求也使相关公司业绩存在进一步超预期可能。未来出台的调控政策会紧缩行业整体的生存环境,但这也为龙头公司的资源整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届时发生的成功收购案例会不断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除此外,具有回归概念的地产企业,也应该是投资关注的重点。
医药,新的关注重点
兴业证券的研究认为,经过2007年1~8月的恢复性增长,医药行业的“冬天”已经过去,医疗改革为这一行业带来业绩拐点,制药企业将享有医疗环节利润重新分配后的更多利润(以前,医院赚取了更多的药品差价,而不是药企),这样,具备了可持续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制药企业将迎来盈利迅速增长期。
对于医药行业盈利空间的持续增长,有以下因素:
医改打开行业盈利空间
十七大明确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权利,政府将加大投入,力争2020年前实现全民医保,扩大医疗消费规模
医改为优秀的制药企业、医药商业企业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
作为医改重点,新农合和社区医疗将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
人口红利带来市场成长空间
消费升级、老龄化使医疗支出有很大成长性
全民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投入的规模巨大
创新为企业来二次增长的空间
能源股,煤炭上位石油降
能源是现代社会得以运转的根本和保障,尽管2007年全年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但信报财经新闻却指出,2008的能源主题却不是石油,而是煤炭、天然气及新兴能源。可以说,这是基于替代性能源的需求上涨的预期做出的判断。
对于能源行业分析师而言,美元走势和欧佩克组织的动态一样重要,一旦美联储继续减息预期缩小,美元开始反弹,原油价格上升空间就随之减小,而其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因需求拉动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因此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受需求拉升而看涨。根据发改委的政策,明年的产业政策是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将全国煤炭产区划分十三产区,一个产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多个矿区,令开采门槛大大提高,估计2008年煤电供应形势雪上加霜,恐怕供不应求。政策明显支持大型煤炭企业整合资源,淘汰中小型经营者,短期内将加大煤炭供应短缺。
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强劲需求,越处于产业链上端的资源类企业受益就越大,而加工型企业或是下游产业则必须承受成本增加或是需求减少的问题,因此应回避加工型企业。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因为汽车拥有比例的提高等因素,2009年之前我们仍将是全球石油新增需求的最大来源,剑桥能源研究协会(CERA)预计2008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4%,国际能源署的这一数据是5.6%。由于市场地位的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业绩依然可以实现有效增长。
奥运,2008的红主题
奥运对消费和投资肯定会产生一定的促动作用,举办国会因此提高经济景气度。奥运会期间,金融、酒店、交通和旅游等行业收益明显,举办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也有所上涨,奥运年会结束后,旅游和酒店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热度,更重要是的,奥运会被视作形象展示的一环,以往的很多届奥运会都为主办国带去了颇为可观的投资资金,因而加剧投资市场的活跃度。
奥运经济全面启动是奥运概念股走强的内在动力。首先,举办城市将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和环保产业是直接受益者。据相关机构预测,为举办奥运会,北京市仅用于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将超过1800亿元。同时还能带动交通、旅游、酒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利好是长期而渐进的。有数据显示,北京居民消费升级与2008奥运会将相伴而来,根据世界其它地区的经验,奥运会开幕前后又将同时带动外来消费的快速增长。因此在2008年,消费行业将形成十分可观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商机。这直接给北京的商业零售企业以巨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