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趣的会计知识

有趣的会计知识

时间:2023-06-08 10:57:56

有趣的会计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教学;培养;兴趣;会计;途径

一、前言

学习兴趣表现为力求更深入地了解某种知识的愿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求知欲常常驱使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凡是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学科,学生就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地思考和实践,兴趣越强,智力发展越快,未来成就往往也越大。从事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兴趣,否则学习效率难以提高。会计教学也不例外,学生会计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素质有关外,学习兴趣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南京林业大学一到四年级学生50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从各种期刊查阅有关会计教学、学习兴趣方面的文章60余篇,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62份,回收率为93.7%。其中男生254份,女生308份。

3.数据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微机归纳整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会计课的态度,分别对男生和女生进行分析,女生有71.1%的人对会计课很感兴趣,而男生只有15.4%对会计课感兴趣;对会计课一般感兴趣的女生有16.9%,男生有41.3%;对会计课无所谓的女生有7.5%,男生有21.2%;对会计课不感兴趣的女生有4.5%,而男生则多达21.9%。

通过调查,可以分析得出女生对会计课的兴趣远远大于男生对会计的爱好,这些是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对会计课的认识以及学生的素质有关的。以素质教育思想来要求,可发现会计教学存在以下教学误区,笔者对此分别进行分析。

(一)知识中心主义

教师致力于传授现成的系统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的介绍和传授,教学内容陈旧,呆板,缺少创造力,忽视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定自由,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发挥学生互助、互学的热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予指导,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考试中心主义

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分数定优差,严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考核上应改变过去不同起点、同一终点、同一标准的做法。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向上的愿望,这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不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而忽视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这种学习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将这种赏识贯穿于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整个过程。对于那些学习有些掉队的学生,要使学生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但不予迁就和放松。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

(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系统化,编织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主要作用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掌握知识,实际上也就是要掌握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掌握知识,更应引导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组成一定的体系。每门课程本身均有自己的内在逻辑联系,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段与段之间都存在逻辑层次和有机联系,展示出一个知识结构网络。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应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哪些课程的分化,与哪些课程有交叉,又是哪些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基本结构。如:在讲《会计学原理》时,应首先告诉学生该课程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会计课程的必备知识,引起学生想学好这门课程的兴趣。在讲完全课程的内容时,要进行全面地归纳、总结,找出本课程中,哪些内容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哪些内容是围绕前者进行扩展和外延的。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掌握认知结构、编织知识网络,不但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内容,而且能掌握知识交叉和交合的各种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深入研究学科中某一方面知识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内容弄懂了,哪些内容没弄懂,以推动学生自觉弥补知识欠缺的自觉性。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1.应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践相联系。每一门课程都有许多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是整个课程的基础,也是整个课程知识网上的网结,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重要的。但这些概念较抽象,单纯地把这些概念介绍给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笔者认为在讲授这些基本概念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通过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或实验结果来解释、说明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掌握;(2)帮助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的内部规律,进而掌握由科学抽象形成科学概念的一般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围绕这些基本概念不断提出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促进多向思维,建立丰富联想,从更多更具体的实例去思考、体会,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介绍了“原始凭证”的定义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原始凭证中哪些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其他原始凭证吗?” “你认为原始凭证重要吗?如何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等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将身边发生的事物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2.讲授中应适当运用数学知识。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有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达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这种表达不仅简洁、精确,而且可以通过应用数学所提供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进行数量方面的描述、计算和推导,从而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教师在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具体的形式中归纳、总结这一过程的主要步骤和要点,并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练习,使学生掌握这种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同时,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出这些数学方法和技巧在同类学科类似问题上的应用,可从以往学过的课程和今后将要学到的课程中列举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迅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3.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思维方法。每一门课程中都有许多相近的知识点,运用类比和比较的办法来引导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如:在讲到会计核算程序时,书上介绍了7种具体核算程序。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易混淆,难掌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上课前将7种核算程序列在一张图示上,并用醒目色彩将不同核算程序的主要区别点标识出来。学生看了图示后,通过类比,很快便掌握了七种核算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除了应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类比和比较的办法用于同类学科中的类似问题上,让学生真正掌握类比和比较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室、校园网等网络教学环境迅速普及。现在,许多家庭已购买电脑,且绝大多数已连入英特网,信息技术在逐渐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利用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了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有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传递和创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网络时代知识急剧增长,若是像传统学校教育那样只强调对系统知识本身的学习与掌握,那么学到的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过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通过自主学习,继续学到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使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四)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学习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是极其重要的。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学习内容的特性,学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体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1. 多媒体技术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电影、电视等,将学习内容融入到这些元素当中并进行有机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2. 多媒体技术能够便捷地使用多媒体,将这些媒体合理安排,充分运用,能有效地做到寓教于乐、愉快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本身还是它具体表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对学生而言,都是新鲜的,因此,它能给学生一种新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懂得多媒体技术,提前编写教学课件。编写教学课件的过程是相当艰苦的,除了大量的文字、图形的输入工作,还要穿插动画,录制声音,剪辑一部分电影电视画面,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就成了现代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长的一种内动力。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必然会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具有广泛而深厚读书兴趣的学生能够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学得广,钻得深。兴趣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机动灵活地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兴趣升华为志趣,为其将来在财务岗位工作储备过硬的知识。

【主要参考文献】

[1] 曾华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教育发展研究,2003,(12):30-31.

[2] 曾华锋.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10-12.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兴趣;培养;情感;氛围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451-02

My Opinion on the Training of the Computer Interest

WANG Xiao-li

(Qingdao Qiushi College, Qingdao 266108,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course is a course of very practical, creative, highly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tu dents begin to learn, because of curiosity is stronger, more active. But many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culti vate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computer science, in the course of tim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will drop. But the wide ap 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 puts forward new demands to students. As a computer teacher,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new knowledge, ac quire new skills, the use of advanced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in order to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to culti vate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computer, make them learn, skills to use.

Key words:computer teaching; interest; training; emotion; atmosphere

在当今世界中,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常用及必备的办公工具,因此计算机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增强,这给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由于好奇心所致,既感到兴奋,又感到神秘,且积极性较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甚至使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失去了兴趣,从而严重影响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就此提出些粗浅的见解。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它使一个人获得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因此,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灵活,学有所成。古今中外的科学家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也都是因为他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一定要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1.1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作为计算机教师的我深刻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了,才会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来,才会专心听课,认真思考,从而学到知识。在这种积极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可以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习起来劲头十足,并且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很快乐。

1.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1精心设计知识点的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每堂课的前20分钟是教学的精华,在此期间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如果没有很恰当地在课堂前20分钟引入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很理想,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知识点的导入。如讲Word排版时,先导入一张已经设计好的非常时尚的生日贺卡,无论是亮丽的花边、多彩的艺术字,还是绚丽的图片,都会引起学生的赞叹!太神奇了!老师是如何制作的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新课的讲解也就自然而然地展开,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 实验 实验兴趣

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的延续,它担负着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责,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没有了兴趣的支持,实验在学生眼里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不富创造力,做实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那么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呢?我们要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了解实验目的

电工电子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会使用各种常用电子仪器的基础上提高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水平,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电路的调试和设计的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条件和给出实验电路或程序,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一般来说,首先让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熟悉和掌握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电路的构建方法,在肯定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起对实验的兴趣。设计性实验是给出实验要求,要求两个学生一组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学生在完成了设计性实验后会有成就感,建立了间接兴趣。综合性实验一般放在最后,作为对实验的一个总结,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系统的联系起来,设计出一个电路,使所学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培养自我成功感,建立间接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很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喜欢自己设计各种电路并付诸于实践,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学生会为自己完成一件作品所带来的成果表现极大的兴趣,如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获奖的学生会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从而更加促进学习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辅相成,没有直接兴趣,实验过程就像前面所说会比较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机电一体化论文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何用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这些知识成为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验兴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一是能巩固知识能修正知识,能给他们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是建立稳定之久的兴趣所必需的。那么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确立稳定的兴趣呢?首先是让学生积极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科学史非常有趣的,自己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其次,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比如帮学生消除集成芯片很神秘的心理障碍,使其能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表及管脚图学会使用集成芯片的方法,然后利用其成功的经验使其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稳固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最后,应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兴趣,不能一蹴而就,以防止学生期望太高,能力有限,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不能持之以恒努力的情况。

保持兴趣不断地提出问题

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比如为什么要这么接电路,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能不能用其他集成芯片来实现?怎样证明它的结论是对的?使用它应注意甚麽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会强迫自己详细的了解书本知识,一旦学生真正的往下看,你就会被吸引住。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对学生进行夸奖和鼓励,达到甚么目标,就给学生什么样的鼓励。这样有助于学生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同时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而是能修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C语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6169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0019903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学理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当前C语言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科目考试的通过率,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以讲授并让学生掌握二级考试知识点为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只会考试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虽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在实施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时,未采用趣味任务,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趣味任务编程题具有趣味性大、理解容易、实用性强等特点[1],学生接触后能很快将其记下,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编程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如果未采用计算思维来分析案例,则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应用能力不够强。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将计算思维融入趣味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既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1计算思维

计算机技术从出现至今发展非常迅速,为人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力支持。计算机与计算发展如此快速,主要原因是计算机有解决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扩展到计算机及计算机之外的所有行业。计算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将计算机解决、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它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3月提出。其定义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计算思维本质是抽象及自动化[3],即通过抽象、自动、分离、递归等方法来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这些方法与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相似。因此将计算思维融入C语言趣味编程题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加强计算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能锻炼学生碰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计算思维在C语言中的应用

抽象是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一,是指抓住事物关键特征,对事物的变化过程用符号化等形式表示,或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模型,这是诸多学科解决问题所常用的方法[4]。计算机虽然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变的。通过抽象,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而又不失去原来的本质,并且更容易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在C语言教学中,碰到实际问题时,通常使用画图、建模的形式来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就是抽象的使用。

自动化就是设置好相关事务后,人工很少干预甚至不干预执行过程,事务就能按照规定的步骤及程序自动完成并获得正确结果[5]。在计算思维中,对事物进行抽象之后,就需要通过自动化方法来解决抽象之后设置好的多个问题,没有自动化执行,抽象结果则无法顺利运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机器的自动化生产非常普遍,有了自动化,才能将人类从繁杂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C语言编程中,程序按要求执行并循环使用等就是自动化的一种体现。

分离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在无法一次性直接解决的情况下,化解成一个个小的问题,将每个小问题的解决方案合并起来,就得到整个复杂问题的总解决方案[6]。分离就是一种化整为零,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只有通过分离,才能让复杂问题得以解决,也才能实现合作开发。蚁群问题、云计算等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分离的结果。在利用C语言合作开发大型系统时,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个模块,这就是分离的运用。

递归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件事情执行过程中重复再执行自己,即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某一件事[7]。递归,也是计算机特有的特征,通过递归,能够解决一些人脑无法计算的问题。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汉诺塔问题、求阶乘等都会用到递归。

3使用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将一个趣味任务抛给学生能够将学生快速吸引到课堂中,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任务将教师、学生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设置任务的趣味性,通过趣味任务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课前准备、设置趣味任务、讲解基本知识、呈现趣味任务、实施趣味任务、教学总结评价。在课前准备时,要弄清楚该趣味实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或容易理解的趣味问题,该问题要有明确的可用信息,要有切入问题的入口。讲解基本知识主要是讲解与本趣味实例有关的理论新知识及相关的已学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为了能顺利解决实例,以够用即可。呈现趣味教学任务就是给学生创设实例相关的场景,为学生展现并分配任务,让学生进入解决任务阶段。实施趣味任务就是根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如何解决此问题,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总结评价就是根据学生完成趣味任务的情况,首先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完成的情况及结果,然后对整个学习情况予以总结。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课前复习预习、学习新知识、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交流、反思。课前复习预习就是根据教学进度,复习上节课已经学习的内容,预习并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新知识就是根据预习情况以及课堂上教师的讲解,理解并掌握解决趣味任务所需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明确任务就是在教师相关情景的引导下,弄清楚所要完成的任务及目标。完成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相关方法解决布置的趣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学、教师交流,协作完成课程任务。交流就是学生基本实现布置的趣味任务后,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执行结果及设计过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反思就是在教师的干预下,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分析原因,让所有学生经过反思之后都能切实掌握该趣味任务所引出的知识。

4基于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习者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形成融入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既有趣味性,又有计算思维解题的高效性,让学习者在愉快的解题过程中掌握计算思维带来的便捷。融入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课前准备。该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学者对教学目标、内容及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弄清教学方法及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及需要掌握的计算思维方法。学习者也要求对旧知识进行复习,预习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对要学习的知识有基本了解。

(2)趣味任务设计。教学者在此阶段要采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设计趣味教学任务,任务设计好后,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该任务进行,同时可以将大型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学习者完成一个个小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复杂的任务。此时学习者也要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3)新知识的教与学。要完成一个任务,必然要学习新知识,新知识是解决任务的基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者要适当提及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让学习者对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趣味任务呈现。教学者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使用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呈现趣味任务。学习者接受到趣味任务时,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弄清任务内容,明确任务目标;二是如何使用计算思维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可探索哪些新知识。

(5)趣味任务实施及完成。根据新学的知识及教学者所指导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学习者通过使用计算思维中的抽象、自动化、关注点分离、递归等方法来探索如何解决所接受到的趣味任务,进而确定用计算思维的哪种方法能最快最好地解决此问题。

(6)总结、交流与反思。学习者完成趣味任务后,必须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在总结、交流、反思的过程中,除讨论解题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多种方法外,还需要讨论如果不使用计算思维该如何解决此问题,进而让学习者掌握计算思维带来的好处,深刻掌握计算思维在分析问题中的应用。

5结语

提高学生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是每个C语言教师授课时需要综合考虑并实施的问题。计算思维是根据计算机科学相关概念及理论知识,对实际碰到的问题采用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来思考,能够提高实际问题解决效率。使用趣味编程题能较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通过趣味任务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在解决趣味任务的过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提高实际问题解决效率,并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由于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进行例题选择及课堂实施,如何实现既提高备课效率,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际问题解决效率,还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贾蓓,郭强,刘占敏,等.C语言趣味编程100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517.

[2]WING J 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06, 49(3):3335.

[3]沈利迪.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4,13(10):182184.

[4]汪红兵,姚琳,武航星,等.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9):5962.

[5]刘光蓉.融入计算思维的C语言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8183.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24-01

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表明,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效率较差,为了使小学生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效率提高,老师就要好好利用这二十分钟的最佳时间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表现出对课上的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时候,老师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老师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收获。因为小学生对实际操作的学习兴趣大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想要提高教学效率,让计算机课堂充满活力,老师就要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生阶段,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较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小学生在兴趣的帮助下会延长注意力的时间,为了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找到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教学。

计算机不同于其它的学科,计算机是由理论和实际操作组成的学科。想要学好计算机,老师就要兼顾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学习。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实践操作学习的兴趣大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因为在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喜欢自己动手学习的年龄段,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小学生往往会认为比较枯燥,所以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较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让小学生在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来掌握理论知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软件进行选择,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软件来进行辅助教学,趣味性的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接受新知识。

二、自由创造激发学生创造力

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可以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计算机这门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因为它是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自由的创造。但是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知识的更新也特别快,这对老师的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小学生课上学习计算机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课堂时间和学科特点等因素的限制,老师不能传授所有的计算机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教给小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使用方法和计算机使用技巧,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自主创造。

小学生在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对计算机还不够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根据老师教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当学生内容学多了以后,就可以自己进行创造了。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自我创造的意识,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分小组学习任务,分小组学习中各个小组的学习成绩应该差不多,每个小组都有各个成绩阶段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分小组布置任务之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积极探讨,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创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分小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就会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完成任务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培养情感引导学生学习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的情感,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会对计算机有所了解。计算机是人类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还会继续发挥本身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计算机不同于其它学科,计算机需要手脑并用。想要学好计算机,学生思考着操作步骤的同时要用手实际操作出来。在计算机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方便练习会自己创造一些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计算机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计算机使用不合理,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因为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一旦沉迷于计算机就很难做出改变。所以老师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的两面性,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分辨计算机中的优点和缺点。让计算机技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服务。为了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老师可以使计算机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其它学科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计算机帮助其它学科的学习。这样在学习其它学科的同时,也对计算机知识内容进行了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可以帮助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计算机是一门发展不久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想要做好计算机教学,老师就要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充满活力的计算机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计算机课堂作出调整,在教学中加入有趣的教学软件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掌握好基本能力之后,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专业特色、特点和解决实际问题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是开展好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是教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效果很好.

1 以专业为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专业为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色,制订一套适合其学习计算机公共课的方案,把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融入到专业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质量.

学生所学的专业一般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即使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为了毕业、找工作,学生也得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计算机公共课是讲授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应用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了计算机应用的各个方面.当代社会要求专业人才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计算机知识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需要有熟练操作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心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专业的特色,开展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将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渗透到专业中去,就能够使学生达到由厌倦到感兴趣、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效果.

2 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所学的专业多种多样,各种专业所学的知识各不相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对于学生来说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按照专业需求来制订不同的计算机公共课的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类的学生,一般涉及到电子、电力、电气、通信、自动控制等专业,这类学生要求掌握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而且这些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一般要求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新的进展,具有开发、调试、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能力;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和存储、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因此,教师就以这部分内容为主线,开展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再扩展到其他方面.

学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喜欢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教师就从计算机网络讲起,把它作为学习计算机公共课的兴奋点,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延伸到计算机的发展,结合网络的特点讲计算机的特点,通过网络结构和模型讲到计算机的结构和模型,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返回到计算机系统,通过学习使用Internet带来一些基本操作问题,再通过这些问题来讲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样,从深的一层讲起(恰好是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自主思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再经过老师的指点,会深刻形象地记忆.通过这种方式的思维,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思考更深一层问题的潜能.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要求他们会用计算机完成一些数据和文件的管理,会操作和使用一些成型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或者自己开发设计出一些适合各个不同方向的管理系统.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教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管理软件开展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先学习简单的Excel的管理,如数据的排序、计算、分类汇总、统计等,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再扩展到Windows、Word、PowerPoint等的操作,最后延伸到其他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数据库的应用和开发是学生的又一大兴趣,这是与学生专业能够紧密结合、学生以后经常会用到的内容,教师就在此做了良好的衔接,把管理类问题和计算机数据库设计问题结合到一起,进行具体分析,使得学生很自然地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再加上利用计算机管理各种事务的方便性,使学生对研究有关计算机数据库更深一层的知识有了自信心.这样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达到了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目的.

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学也是如此,中文类可以从Word的操作、排版展开;师范类可以将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作为主线;艺术类可以用简单的图片处理来培养兴趣;数学类可以从一些小的编程思想和算法来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等等.其实,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只要教师根据专业特色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以兴趣为主线,延伸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学习的智慧大门,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易如反掌.

3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合学生专业的知识,不要怕讲的深不利于理解,其实从学生专业领域的角度讲起,讲的有深度,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算机公共课的学习,是为其专业和应用领域服务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二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把得到的一些经验应用到专业范畴上来,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无味、学无用武之地.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计算机的益处,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和每个专业都有它的衔接点,以专业为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方法得当,运用的恰倒好处,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几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普遍感到理论性强、接受难度大,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应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强化学生对中职计算机课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水平有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作用和社会意义,把现在的学习和将来就业、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紧迫感,提高他们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因材施教,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既要求老师认真教,也要求学生努力学。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的深度、进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使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变教师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探索知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按教材内容讲述知识,这样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应在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的前提下,紧扣教学内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去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

第三、变死记硬背式教学为理解论证式教学。死记硬背是兴趣教学的大敌。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圈圈画画,然后让学生去背,似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却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旧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计算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所以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吃准吃透,再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例如,在Flash的学习中,可以提供多种有趣的Flash小游戏作为典范,让学生综合运用变形动画等知识自主创作Flash小游戏。有趣的游戏设计、风格各异的效果、成功的体验……游戏与练习的结合,使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Flash软件的各种操作技巧。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的互助式学习。

2.比喻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学生理解接受,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候,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练习法

练习法是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计算机课是一门应用技能课,学生上机练习的过程也就是技能技巧的培养过程。在所有练习内容中指法练习是基础,是基本功,为了让同学们练习好指法,我采用了先分散练习再集中练习的方法。学生一入校,就在讲理论知识的间隙让同学们练习指法,让他们熟悉键盘上每个键的位置,让他们做到准确无误;等到系统地讲键盘时,再集中练习,此时主要是提高速度,最终使同学们的指法练习又准又快,为以后的汉字录入做好准备。

4.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四、教师教态要和蔼

教育的对象是感情真挚、思想丰富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情感对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态度和蔼,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刚开始学一门新课,发言踊跃,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难免答题有错,甚至闹出笑话。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既要委婉地帮助学生认清错误,还要善于发现其优点,予以适当鼓励,以消除其不安情绪。对少数差生,教师一定不要正言厉色,应该关心其微小的进步,重树其学习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适时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望,从而促使其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兴趣相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但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开办计算机兴趣小组,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开办计算机兴趣班,巩固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扩大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兴趣。兴趣班开展活动的内容可多种多样,由于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同学们对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都相对较高。教师应适当地加以鼓励表扬,将好的作品在全校展示,让大家欣赏、借鉴,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鼓励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激发和保持。

参考文献:

[1]施伯乐主编.2002年7月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书》

第8篇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上,浅谈几点体会:

1观察能力的培养,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时从以下方面考虑情况:

2.1、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景设计,是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2、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课堂40分钟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回很疲倦的。有了多媒体以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用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3重视操作,既是鼓励,发展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即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第9篇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具有很大不同,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不高,文化课基础较差的特点,因此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一般注重相关知识的实用性,促进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社会需要的技能。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利用计算机的实用性进行教学。

然而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一般比较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和单一,并且课程设计中很少注重计算机的实用性。有的中职院校因为自身发展的原因,导致所能使用的资金不足,无法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而计算机教学又是一个非常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因此学生在没有进行良好实际操作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另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素质不高的特点,因此计算机教学课堂会出现较为混乱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仅存在纪律性差、上课说话等现象,甚至还存在随意走动的情况。由于教师没有进行良好的管理,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并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通过计算机学会了玩游戏,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无法提高。

同时,计算机教师还没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一直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中。如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图案绘画教学时,主要细致讲述了线条、圆形、矩形、箭头的运用,却没有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导致学生虽然学会了这些技术,却无法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进行图案的创作。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有的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计算机等级的考试,却无法利用计算机知识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导致所学知识没有丝毫的用处。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要想培养中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必须先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入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主,这种方法不可取,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启发式、讨论式、问题设置等。如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始前,不要先急于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可以先对学生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上网的经历,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与学生关联较为密切的问题,如网络购物、信息搜索、网络游戏等。

如教师在教学PowerPoint的应用时,可以通过问题设置和讨论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教学,通过展示优美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随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比如如何利用PowerPoint进行下节课课堂教学的设计,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总结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与其他学生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通过总结其他学生的想法,从而提高自己对PowerPoint的了解和运用。

2.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存在学习兴趣不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如果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很难掌握该门课程相关的知识。即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责任态度,掌握了相关的课程知识,如果对该课程没有兴趣,也不会主动地去发散思维,从而也就无法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Photoshop时,可以先展示原本的照片,然后再展示经过处理后的照片,两张照片要具有趣味性和差别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提起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要进行基础的知识讲解,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运用技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孙悟空大闹天宫”为原型,利用Photoshop进行设计,如将其中一名学生的照片作为孙悟空,然后利用相应的照片和技术,设计出该学生上天入海、七十二变的形象。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相应知识和技术的掌握。

3.注重计算机任务的安排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教师在教学生制作网页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想法,进行个人网站的设计,网页必须具有美观性、创新性,且网页内容必须健康向上。

第10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趣味性 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到其乐无穷时精神才会高度集中, 才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才会有所创造, 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师生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呢?在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材进行处理时,教师要让教学内容趣味化,使得课堂内容趣味横生,学生听起课来才会兴趣盎然。

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强调“实用”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强调要让学生“用”,使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只有学生觉得实用,才会有兴趣去学。

(一)授课内容要与学生的“用”吻合一致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讲到excel的公式引用的时候,我会以学校小卖部的老板娘每月手工计算商品利润为例,老板娘计算利润时又辛苦又麻烦,所以她想请同学们给她设计一个用电脑自动计算商品利润的办法,学生很快想到用excel来计算,这时我赶快打开excel来将事先做好的对应商店利润单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入excel公式:利润=(售价-进价)×数量。

(二)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知识的讲授终极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运用,有了“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非常注意实用性。

例如:讲授excel常用函数时,用学生的成绩单求总分和求平均分来引入excel的函数,练习3通过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数学知识,综合了手动输入计算式和插入函数的运用,更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样的练习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学生在成就感的驱使下都兴趣高涨的一鼓作气的完成了,达成率100%。

二、讲究教学艺术,在创新方式中培养学生兴趣

(一)巧妙使用比方,将深奥化为形象

信息技术课有很多概念和术语,内容也大多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应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而形象比喻法最容易让学生接受。例如,当讲解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计算机被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耳、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将外界信息输入到CPU(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

(二)巧设问题悬念,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或者悬念,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从而让他们高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我会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例如,给学生讲excel第一节课的时候,如果单纯的从认识excel界面和菜单开始这么枯燥乏味,学生肯定没有兴趣。我就先从“棋盘上的麦粒”这个故事讲起,故事里包含了一个天文数字的计算问题20+21+……+263,当我告诉同学们这是长达20位的天文数字,学生经过几分钟的计算后知道他们无法通过笔算和计算器完成,而我能通过一个工具飞快地完成这个天文数字的计算,这时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最高,都想知道什么样的神奇的工具可以做到这点,这时,老师开始讲解excel这个软件,通过幂函数的引用以及数字的自动填充功能,让他们看到excel软件神奇的输入方法及强大的数字计算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

(三)加强演示,巧设练习,加强实践体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合理的设置作业练习,从简单容易的练习到拓展练习,让能力差的同学上机实践时完成的有信心,老师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勇于实践。拓展练习可供学生选用、学习和探索,让能力强的同学收获更多。当然,教师选用的素材一定要有趣,适合他们的心里年龄。比如每节课可起个有趣的名字。比如讲excel邮件合并时,ppt课件《神奇的准考证》;又如word自选图形时,选用的是亲手制作网络证件《灌水证》、《美女证》有趣好玩的实例,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三、在引入课外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有时还会在和过去知识的对比中产生,尤其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尽可能地尝试引进课外的内容来和教材内容形成对比,对教材进行阐释。

四、加强互动,强调团队合作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我在教学设计上做到精讲多练,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样会有助于计算机动手能力差的同学更好的完成作业,提升他们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感受,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五、积极评价,收获成功

许多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上更富有成效。学生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积极的评价。因此,我尽量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每节课都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很理想的作品,也要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因为一个小小的肯定,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同时,在点评时我也会有意识地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树立示范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第11篇

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实践性强,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但是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情况,比如上网、玩游戏等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机房条件有限,不易管理。为了尽量避免这些现象,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就很重要了,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主动去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目前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中小学信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在计算机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根据教专家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钟左右,因此,一堂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多讲无益。教师如何在这15分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水平。是技术,也是艺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十分的艺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15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二、15分钟,任务驱动玩出激情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一堂课上,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样,“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在《开心一刻》自选图形的课程中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像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了吗?“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三、15分钟,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感情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要靠我们自己去不断探索、总结、交流。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性特点的新兴课程,它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共同关注。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目标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是一个知识传授者,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接收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利用对数学问题进行情境设计,充分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升上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不断地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的时候,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情境中含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联系生活实际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知识后能学有所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教师应将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地提升起来,在进行数学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良好的分析,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问题情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想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就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将问题与实际生活贴合,将非常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知识,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对圆形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用对现实生活中的圆形进行举例,比如说井盖、瓶盖、盆等等,使学生能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也用在生活之中,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情境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激发出来,但是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应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该思考初中学生的兴趣点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教师在进行新的知识教学时,学生一定会对新的知识感到陌生,而且新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也有些难度,这时,问题情境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感到轻松,而且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还可以将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良好的引用。例如,在学习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中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加减法的概念进行转变,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所以,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的时候考虑不够全面,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问题

首先,教师不能够光注重情境的设计而轻视数学知识的渗透。其次,问题情境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进行。最后,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的时候,应秉承教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为根本原则。

在当今时代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想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能力进行充分掌握和良好的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行良好的提高,就一定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数学问题情境设计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幅提升,而且还能够通过问题情境设计让学生通过情境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和应用。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并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融合,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娟.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