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的意义

科研的意义

时间:2023-06-08 10:5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的意义

第1篇

1.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和支柱,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借鉴、创新的新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财富》杂志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于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着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些公司保持了长盛不衰。”现代企业文化的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的饱和、产品的同质化、服务的攀比性,已经迫使竞争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迫使企业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及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使得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建设自己的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其成功的企业有很多。这里有老牌的北京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还有新生的山东青岛海尔集团、广州的五羊本田摩托公司。显而易见,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并将这一企业文化理念去管理企业,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的作用如下:(1)能把握和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导向的作用;(2)能塑造和提升企业的形象,具有提升的作用;(3)能吸引和团结企业的员工,具有激励的作用;(4)能保持员工的稳定,增强员工的信心,具有稳定的作用;(5)能统一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意识,具有约束的作用;(6)能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有教化的作用。

二、建设科研院所企业文化的意义和必要性

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全国各省区各单位在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下大力气打造自己的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在万变之中,求这个“宗”,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这个“宗”就是企业文化。有人说:“一个企业成功几年靠机遇,成功十几年靠权威和手段,成功几十年靠管理,成功上百年靠文化。”企业文化的奠基人劳论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人们已经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当今市场的激烈的竞争中,从表面看是单纯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同时,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完整的管理体系,建设具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形成本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由此可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型企业的雏形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但是转制科研院所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其思想观念如何转变,经营意识如何建立和提高。这些都是转制科研院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目前,科研院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彻底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中走出来,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旧思想,旧观念(计划经济时期,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都由政府部门拨付和指定)。全面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二是要制定发展纲要和经营策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长效运行机制,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三是要立足自己的产业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和渠道,逐步形成一条自主创新的产业链;四是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科研院所以改革为契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建设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系统的科技型企业,必须依靠文化的力量,借助文化的渗透力,建设自己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例如:北京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的“聚五羊灵气,取本田精神,创世界一流”。从他们的企业精神不难看出,这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彰显了本企业的鲜明个性。因此,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应该秉承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借鉴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理念,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精心构筑自己本企业的文化体系。

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将事业型单位转变为科技型企业,由依赖型转变为自主创业型,这一重大的变革,标志着新型科技型企业的诞生。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不仅给科研院所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者生存勇者上。面对机遇与挑战,科研院所必须冷静地分析和思考,认真地研究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下大力气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价值观念还停留在“大锅饭”的氛围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很模糊的,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这些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是科研院所不可回避的,又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诚然,科研院所要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科研体制的改革,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打破“大锅饭”的旧观念,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不利因素。除此外,还要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号召力,渗透力的作用,借鉴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理念,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战略。

三、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优势,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

全国开发类科研机构有5000多家,职工总数约56万人。在这些科研院所中,大多数具有成立时间早,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殷、各类人才济济、文化底蕴厚重的特点。另外还有一支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坚强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此可见,科研院所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行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文化基础较好。因此,建设一个以企业文化为灵魂、以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形象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的企业文化,是完全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科研院所有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科研院所大多数是在建国初期成立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中,科学技术领域更是一片空白,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更多,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老一辈知识分子,克服种种困难、不畏艰难、不计个人得失,在一穷二白的国度里,建立了多行业多学科的科研体系,并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科研队伍。他们的这种坚韧不拔、敢于开拓、勇于奉献的创业精神,成就了科技界的事业基础,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并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科研院所有自己的人才优势

转制科研院所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从整体上看,其文化结构、知识水平、个人素质都比较高,他们是单位的骨干力量,对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激励他们的斗志和创新能力,把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和单位的荣辱与兴衰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才能与集体的智慧结合起来,显得极为重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好,确立一个大家认同的价值观体系,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为单位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三)科研院所有技术成果的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奋斗,科研院所不仅聚集了大批的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而且获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老一辈科学家和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克服种种的困难,开创了科学技术的崭新天地。在国防科学、机械制造、生物工程、医药化工、石油冶金、电子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甩掉了科学技术落后的帽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享誉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他的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今他又创立了“隆平高科”的品牌文化,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可见,科研院所可以利用自己的科研技术成果,为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注入活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当前,转制科研院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但是,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停滞不前。要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不畏艰难,勇于开拓、乐于奉献、敢于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单位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成果优势、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特点,将优势文化概念,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之中,确立本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燃.浅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J].北京:中国外资,二零零八,(6).

[2]王孝清.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经济师,二零零八,(1).

第2篇

一、搭建平台、 培养人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人才,推进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科研人才队伍,是油田研究院的现实选择和历史使命。

第一,人才梯队建设“适度超前”。 “三种类型”人才要分类培养。重点培养专家型“英才”,突出培养创新型“奇才”,重视培养复合型“通才”,促进了人才队伍多元化发展。“三个梯队”人才要分层培训。优先培训领军人才,突出“补新”;重点培训青年骨干人才,突出“补专”;广泛培训一般人才,突出“补课”,强化了培训重点和针对性。“三支队伍”建设要同步开展。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操作技能三支队伍人才素质整体提升。

第二,岗位能力建设“面向全员”。要把达到胜任力作为基本要求,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分工作任务,个人能力差异分析等措施,帮助员工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自主学习提高。要把提高学习力作为主要途径,强化个体学习力、团队学习力和学习创新力的引导提高,提高学习效率。要把增强创新力作为培养方向,帮助员工树立创新大局意识,建立创新思维模式,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培训体系建设“融入科研”。要学以致用,人才培训工作致力于“助推科技发展”,以科研工作为中心,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学研结合,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分析学研结合的切入点,积极探索人才培训新举措,拓展渠道和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同时“缓解工学矛盾”。要学研双收,立足油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双定位,出成果的同时也要出人才,实现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双丰收。

二、完善机制 使用人才

通过完善科技项目选人用人机制,为科研人才搭建起平等竞争和实践锻炼的舞台,让优秀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在岗位上实现价值、贡献价值。

第一,实行科技项目首席专家竞聘制。要以竞争上岗和择优使用为原则选拔科技项目首席专家,体现领军人才选拔的公开、公平、公正性,打通科研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创造机会,促进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调动他们引领科技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实行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科研项目要实行项目管理运作方式,赋予了项目首席专家对项目组成员选聘权、科研经费支配权和使用权、项目成员绩效奖金和项目成果奖金分配权、外协项目建议和管理权,外协研究成果验收审查权等权利,提高项目首席专家对项目成员和项目运行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第三,实行科研项目成员双向选择制。在定岗定能定责的基础上,实行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下的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尊重科研人员自主选择权利的同时,有效确立首席专家在科研活动中的领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水平,有利于建立高绩效科研团队,促进科研人才的有效使用和优化配置。

三、薪酬倾斜、激励人才

让人才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让他们拥有更高的回报,真正体现出“收入凭贡献,价值看业绩”,有效激发人才潜能。

第一,绩效奖金向科技项目经理倾斜。科研项目首席专家肩负着科技创新发展的重任,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压力大、责任大、贡献大”,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绩效奖金兑现系数。科技项目首席专家的绩效奖金可以超过他们的管理岗位领导。

第二,绩效奖金向科技研发岗位倾斜。突出勘探、开发科技创新的贡献,绩效奖金向科研单位和科研岗位倾斜,科研岗位绩效奖金明显高于机关管理岗位和基层操作技能岗位。

第三,绩效奖金向绩效优秀员工倾斜。严考核硬兑现,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目标,兑现绩效奖金,未完成工作目标扣减绩效奖金。设立单项奖,对超额完成储量产量任务或创优创效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重点加大奖励。

四、优化环境、凝聚人才

激发科研人才的价值创造同样涉及以人为本,要努力营造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一,营造奋发向上的舆论环境。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制作和建立“专家风采”、“光荣榜”等宣传栏,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营造民主向上的学术环境。要倡导“民主、平等、客观、对事不对人”的学术风气,在技术讨论、学术交流中不设,不设权威、不讲年龄、不论资排辈,为年轻技术人员学习、成长、成才和实现自我价值搭建舞台。

第三,营造温暖舒心的工作环境。要改善办公条件,建成大型工作站,构筑创新人才和团队成长的基地和平台。要以深厚的人情味和亲和力感召和凝聚人才,营造出 “拴心留人”的环境。要关心员工生活,使员工在温暖的环境下工作和成长。

第3篇

 

0导言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众人瞩目。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工作和休息之余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的客厅,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展现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地方。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对于建筑学及规划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方面有哪些意义?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思想和方法原则去处理这一问题?

 

1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起源

 

希腊建筑师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

 

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杜克塞迪斯按规模大小把人类聚居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住宅组团、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这15级单位上下互相联系构成人类聚居系统,要想解决各层次中的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

 

2当今城市空间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一方面由于社会模式的变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减少,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因此在建筑学科上,比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人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近些年,学界已经提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能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空气和生活垃圾污染,气候异常等再次让人们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不再是只重视经济发展的局面,而是要达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3我国人居环境的科学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

 

中国古代是以"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思想来造城的,城市设计是在做如何能更好的体现"君权神授"思想,而不是在满足普通人的需要,城市公共空间多是自发形成。近代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建筑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传入,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的建设触动很大,城市空间建设方面基本上是以向西方学习为主,于是,当今流行的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很多理论大多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4中国当今城市空间设计的具体实例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国,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国际化的趋势开始抹杀地域文化,致使当地文脉出现断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商业街的建设问题上,全国的商业街不计其数,而商业街上的商铺品牌内容大同小异,建筑立面和围合空间也基本上清一色全是国际化,现代化,缺少地方特色。另外由于汽车越来越多,后期管理存在问题等,更加恶化了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使这些空间变的不合理,不自然。

 

当然,结合科学人居环境的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是屡见不鲜,接下来说几个关于西安的城市公共空间例子。

 

4.1大雁塔广场

 

大雁塔广场保持了与城市道路,周围步行系统的合理联系,增强了广场交通的便利性与易达性,由于景观连续性的需求,而采用地下通道的形式来联系从雁塔路到广场上的人群,整个广场作为一个交通岛避开城市交通对广场人流的影响。广场保持了与城市环境的联系,将广场与大雁塔,陕西民俗大观园,陕西戏曲大观园和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之间进行了整体化研究。广场的人行出入避开了公交汽车站点,但又保持有一定的联系,停车场设置在人行入口的西面,阻止了汽车对广场空间的干扰和侵占。通过序景(喷泉)--主景(大雁塔)增强了广场的统一性和可识别性,产生了方位感,秩序性和导向性。

 

地面以及周边实体建筑限定出了大雁塔广场的空间形态,大雁塔北广场是三面围合型广场,南广场是三面开敞型广场,广场周围建筑物的围合形态很好的保持了广场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通过轴线,序列的空间组织方法,有效的达到了喷泉池--大雁塔--玄奘雕塑这一空间虚实有序的连续性。设计中利用了多种空间组合方式及物质设计要素,形成了广场空间的标志性视觉主导界面,在尺度,轮廓,底部构图,细部处理等方面协调呼应,保持了界面的连续性。

 

4.2书院门步行街区

 

书院门步行街区结合了西安市总体布局,保持了街道与城市地形地貌的协调,与历史,地域文脉的呼应,成为一条展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动的博物馆。根据街道的性质,服务对象及交通承载能力,确定了街道的形式,剖面宽度,结构模式;充分考虑了城市街道静态,动态景观构成要素,并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街道两侧种植落叶树种,满足正常需求的同时也加大了绿化。出入口设计采用了牌坊和跨界牌楼的形式来限定环境,减少了外界交通干扰,增强了街道的标志性。内部街道与顺城巷的关中民俗体验长廊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结合的很好。街道内部合理安排了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停车区域以及相互关系,景观小品,座椅和垃圾箱的外形与周围环境十分融合。

 

街道内部具有很好的空间封闭感和序列感,由于书院门步行街是折线型的街道,在街道转角处设计有小型广场,放大了空间节点,形成小的供人们驻谈,欣赏的空间。书院门步行街具有很好的空间连续性,通过建筑,景观要素的视觉连续性,强化了街道的形态特征,很好的表现出了与人文景观相一致的建筑立面尺度,轮廓,门窗,色彩,质感,风格及符号。考虑到步行运动方式的人们对场景重复变化的时间和距离的感受,注重了对场景的细节,空间节奏变化,景观的丰富多样化,以达到人们慢速行进中步移景异的感受体验。

 

5结语

 

引用一段吴良镛先生的话:"建筑学要融合环境,技术理念的发展,从单栋建筑的设计走向建筑群落的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要融合经济,社会,地理等,从城市走向城乡区域的整体协调;景观学要融合生态学等观念的发展,从咫尺天涯走向大地园林,为人居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或许只有系统化,生态化和人性化是建筑以至于城市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当今建筑学科的高速发展,我们更要在建设和营造公共空间上以系统化为手段,生态化为目标,人性化为职责,相信我们能用人居环境科学思想的方法论将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亲切。

第4篇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儿内、外科共四个科室———小儿外科、新生儿室、儿内一科和儿内二科共89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47名,护士20名;学历层次:本科学历21名,大专学历51名,中专学历17名。

1.2科研培训方法

在培训开始前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科研状况和能力进行调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科研知识培训课程。儿科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培训主要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对儿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的学习,同时加强护理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为护理科研的选题原则、选题方法、科研步骤、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第一阶段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加第二阶段的学习。护理科研培训的第二阶段:所有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结合儿科的临床护理特点,开展一定的护理科研实践活动,结合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性质进行护理科研的选题和设计,然后请有关专家对相关护理科研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督促其不断改进。每个阶段为期一个月,共两个月。

1.3调查方法

对所有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科研培训前后分别就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科研动机和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和比较。调查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说明语,调查前事先声明此调查不会给被调查者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要求如实填写,匿名完成,当场回收。

1.4科研能力的评价

根据潘银河相关研究量表对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含三个方面)、检索文献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设计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实践的能力(含六个方面)、处理资料的能力(含五个方面)、写作论文的能力(含六个方面)。每部分的评分标准:任何时候都能做到4分,绝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3分,一般情况下能够做到2分,偶尔能够做到1分,任何情况下都做不到0分。满分12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科研能力越强。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有明显变化,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动机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为发展护理事业做贡献、更好地总结临床经验、解决护理实际问题、对护理科研有兴趣、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和其他等护理科研动机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发现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科研实践的能力、科研设计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总分等护理科研能力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科研意义 方向方法

由数量增长转向内涵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高职教育已完成了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扩张,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应是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科研。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任何一所大学,只要是高等学校,教师要提高水平,要提高业务素质,都得搞科研。”教育部也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指标体系中明确科研服务的量化指标。无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还是从国家的的政策导向来看,高职教育的科研工作都是必须的。下面从高职科研工作的意义、方向、宗旨和加强科研工作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一、高职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职科研工作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保障。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教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关系。否则,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达到良性状态。如果我们把高职科研的重心放在实用技术的开发、咨询方面,就一定能通过科研的有所作为达到吸引企业主动合作的兴趣,从而密切校企关系。事实证明,高职投身科研,是市场的需要,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保障。毫无疑问,学校如果不能为企业的技改发力,不能为企业的研发助阵,则很难成为企业校企融合意义上长期、深度的合作伙伴。

高职科研工作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从整体上讲,还存在着学历偏低、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不断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创造科研条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既有较丰实的知识,又掌握较先进的技术。要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就必须要求教师同生产第一线保持密切联系,要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教师要拥有对先进技术的发言权,就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高职科研工作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从学校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性来认识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大意义,从零开始,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

二、高职科研工作的方向和宗旨

我们可以把科研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事物的规律、本质、原理和基本属性进行探索、论证的过程。此类研究需要较强的理论支持,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耗时较长。第二类是技术研究,包括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等。此类研究课题存在于各类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中,研究过程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支持,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第三类是教育教学研究,也可叫校本研究。此类研究的特征: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成效即成果。这类研究课题琐碎而具体,存在于教育教学的某一环节上,容易发现,研究过程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支持,因此转化为成果的周期也就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群众性。高职学院基础相对薄弱,科研条件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因此,高职科研工作的方向应是第二类和第三类,重点是第三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对高职院校来说,科研工作的宗旨应该是: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搞科研,搞好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任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对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三类研究。高职教育在数量扩张后,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是课题)便凸显出来,如生源的多样性问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教材建设问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管理等等问题都迎面而来,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课题,亟待研究,急需解决。而且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即便有些问题并非那么宏观,但研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问题甚至是关键性的。我认为教材建设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高职院校的教材一直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饼干”,这种教材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如何应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编著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这一研究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重要。 转贴于

对高职院校来说,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服务。要搞好技术服务就要进行技术研究,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二类研究。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以解决技术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技术服务求支持,以技术服务求发展。

三、加强科研工作的方法

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当我们把教育教学研究看作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时,教师就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获得重要支撑,才能称的上当之无愧的高校教师。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科研对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在层次上要具有高等性,更要具有技术性,这就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要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教师要拥有对先进技术的发言权,就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加大科研工作宣传力度,加大投入。要反复宣传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学院的科研政策,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只是在会议上强调科研的重要性,而不加大投入,是不会见成效的。

建立激励机制。激励的效果与人们对绩效评估系统的公平性评价,以及与相应的奖励政策直接相关。因此,要依据影响激励的各因素统筹考虑,合理设计学校的科研激励制度。既要有纲领性的《科研管理条例》,明确科研在学院的重要地位及科研对教师自身的价值,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更要精心设计切合高职学院实际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以进一步强化科研动机,引导科研行为;要设计以科研课题资助为重点的《科研资助方法》,以强化对努力——绩效——奖励内在联系的认同,激发其科研积极性;要在合理评价科研绩效的前提下,制度《科研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奖办法》,高度重视精神鼓励、名誉激励的作用。条件成熟的,还可考虑制定与教师科研绩效挂钩的教师薪酬制度、岗位聘用制度。总之,激励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规划设计,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加强与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系。科研课题的来源很多,主要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两种。高职学院要与所在省、市的科技部门、科研机构等建立密切联系,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纵向课题及经费支持。另外,要走出校门,与行业、企业加强横向联系。考虑到高职学院的现状,可以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一起联合攻关。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展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研究。

第6篇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部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加快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科研院报信息不仅种类较多,而且数量十分庞大,而在管理方式上却较为落后,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在现代科研院所人事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加快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文中从科研院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进一步对加强科研院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

关键词 ]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意义;功能;措施

人事档案是人事部门对个人业务管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单位进行选拔人才、录用人才的重要凭证。在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属于最基础的一项工作,通过人事档案可以考察和了解个人人力资本的提升情况。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从而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数据化管理,不仅有利用人事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的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能够为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

一、科研院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是当前社会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在我国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科研院所为了能够更好的与时展要求相适应,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快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归档和储存,并建立了档案信息数据库,加快推动了科研院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度,为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解决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不足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人事档案都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不仅服务效率较低,而且程序较为繁琐,不能全面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工作强度较大。科研院所实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来更好的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可以随时查询档案数据,有效的确保了人事档案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科研院所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创建了不同类型的人事信息数据库,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各类不同的数据库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本单位人员的各种信息,从而合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确保更好的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出来。

二、加强科研院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目前科研院所加快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人事档案已从传统的纸质开始发展为电子档案。从电子档案的本质上来讲,其属于一种计算机数据,其建立是以纸质文档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扫描、加工和处理,从而完成人事电子档案的构建。这就需要在建立电子档案时,需要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是电子档案存在的重要的基础,对于电子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存在异议时,可以通过将其与纸质人事档案来进行核对和验证,从而对电子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进行明确。电子档案建成后,人们可以通过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来设置不同的查阅、查询的访问权限,有效的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电子档案的建立、使用、管理,享受着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好处,同时也存在着程序漏洞、黑客入侵等计算机安全风险。一是做好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在技术手段和制度管理上下功夫,做好系统维护与升级,降低崩溃风险;二是做好相应级别备份机制,定期备份,预防数据丢失,同时采取多种存储介质保存档案数据;三是明确数据公开范围,严格设定修改、访问权限,做到既适度公开又有一定保密性,预防重要信息数据外传和非正常更改。在一些特殊人事档案如涉密、人员调查、举报材料上不适宜扩范围,应该严格设置权访问,以保护当事人的正当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三)增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信息技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要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细则,使人事档案案卷的整理、归集更科学、全面、完整,为干部考察任用提供真实、准确、实用的个人信息。他们必须是在思想上作风优良,能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的组织工作干部。他们同时还必须是在业务上理论知识扎实,能鉴别人事档案的真伪性、全面性、时效性、重复性,进行正确的分门别类。人事档案管理在人事管理在人才专业队伍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胜任这一工作应该是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既有人事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有信息技术知识和优良品德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科研院所实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的将现代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科研院所人力资源信息的高度集中化管理,构建了适度开放和科学透明的人事档案信息交互平台,加快了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科研院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其有效的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推动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的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英,杜清玲.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保障人事档案知情权[J].兰台世界,2010(1):57-58.

第7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材料 申请书 撰写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12-02

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与层次是衡量企业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和保证项目申报成功率,是企业科研管理人员和参与这项工作的研发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目前各类项目申报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网上评审方式,项目申报材料成为评审专家了解该项目最重要的依据,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和质量决定着一个科研项目能否申报成功。

1 科研项目申报材料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科研项目的申报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前奏,而科研项目是否能够被批准立项,关键在于项目申报材料的质量。在确定好科研项目选题的基础上,我们如何来攻克这个项目课题,在开展该工作方面是否有创新工作思路,我们企业研发能力、研究基础如何,完成该项目后其经济社会效益如何等问题是评审专家评审的重要依据。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如何在项目申报材料中表达出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创新思路,是项目申请成功的关键。因为项目申报材料是评审专家在不直接接触了解申请项目的情况下进行评审、论证的唯一依据,它不仅起到桥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规范化的说明文书,用最为简洁有力的语言概括一项科研项目的申报意义。

一般来说,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现有的工作基础和优势、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

2 如何撰写申报材料提升申报质量

申报项目是科研实力的较量与竞争。完整、规范的申报材料是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日常的工作,我们发现项目申报失败存在的共性问题往往是对申报材料理解不深,没有严格地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编写,申报材料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在申报项目中的科研实力,使得评审专家无法正确地评估,从而造成项目申报失败。因此,完整、规范、高质量的申报材料是项目申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就针对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做系统的研究分析。

2.1 独特新颖的科研选题

项目申报能否获得成功,选题的确定、选题的新颖程度至关重要。所谓新颖的选题一般包括四类:一是尚无人涉足的研究领域或选题;二是学科前沿的理论探讨;三是老问题的新研究视角、新材料发掘或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四是海外新理论、新观点的引进与推广。其中第一类最具创新性,属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创立新学科的研究项目,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申报这样的课题立项可能性最大。为此,在申报项目确立选题前必须认真做好选题的“查新”工作。所谓“查新”,就是通过查阅相关立项信息,确定申报选题或课题立项是否具有新颖性。在确立选题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查阅和以往立项信息查询,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从事重复性研究。同时,通过文献查新和信息查询,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这对于确定研究选题与研究方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2 充分展现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

研究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是该项目的灵魂部分,它反映了我们对项目研究所在领域的了解程度、知识结构和所研究目标的重要性,应突出重点。研究的必要性或意义要争取开门见山,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国家的发展战略角度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符合国家科学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优先主题的要求;2从经济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项目是否可以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地区的能源需求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3从对行业影响的角度分析,项目是否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2.3 认真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申报前应通过文献查新、专利检索等方式对申报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有充分了解,在申报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并附主要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并非简单的拼凑,应是完整说明立项依据的有力辅证,应尽可能是最新的、同行业内较权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必太多,参考文献要新,要有权威性、时效性,最好引用国内外同行最权威人士的资料。

该部分可归纳分析为谁在做、做什么、做得怎样、谁做得好或不足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即:1问题来源是自己提出的,还是别人提出的,还是大家共知的问题;2与本项目相关的发展动态,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好,问题的来龙去脉要叙述清楚,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要有总体评价;3本人工作与他人工作的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人做过,做得如何,是否别人做过而没有解决等;4对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家要有恰当的评价,评价时言辞要委婉客观。

2.4 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部分是重点。研究目标是我们想要完成的研究立题,是指要解决什么学术性、技术性的问题。企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我们应当认识到该项研究能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和期望。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目标:一种是技术目标,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填补技术的空白,引导该行业内的技术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另一种是经济目标,科研项目的研究应该以能够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率,提高生产力等为导向。

研究内容指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切忌不要和题目脱节,一定要围绕题目去展开。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相对应。阐明研究内容的依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用的方法、预期结果及简单讨论。表述上应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力求创新、科研必须是创新、不是创新就不是科研。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目标相呼应,阐述时说明关键问题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技术问题,要仔细分析,阐明该问题对整个科研项目研究中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是相对难以解决的,是真正的难题所在,需要经过艰苦地探索,并结合自身的科研实力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2.5 详细分析现有的工作基础和优势

研究基础包括前期工作基础、实验条件、已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者资历与学术水平、课题组人员专业、职称搭配等。在这里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优势,突出水平。因为有限的经费必是择优支持最有基础、最有实力的申请者。因此,申请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做的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要尽可能详尽地在申请书中反映。

2.6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效益

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想达到的目标。关于这一部分我们在编写的时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论述。要针对项目表述真正属于本项目的意义,着重论述项目技术成果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般可理解为直接效益,该项目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多少价值,增加企业多少收入、税收等方面;社会效益,则可理解为间接效益,项目的实施发展,实现的社会效益主要可包括:1)从技术层面来讲,可填补技术领域内某项技术的空白,促进技术和行业的发展;2)从技术应用地区经济发展层面来讲,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地区的能源需求压力,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3)从产业发展链的角度来讲,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来讲,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该文首先针对科研项目申报中项目申报材料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作了一个简要的阐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项目申报材料的作用,并讨论了项目申报材料中应如何把握各个重点的撰写来提升申报材料的申报质量。

重大项目因研究层次高,其竞争激烈程度也远比一般项目要求高。要想取得申报成功,只靠一时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薄发。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来说,应注重加强信息积累,掌握我们企业科研资源状况,重视申报材料的形式审查,充分依靠专家的力量。作为科研管理人员的我们,除了平时要多和开发部研发人员多联系、加强沟通外,还应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保持联系。一方面,有助于领会文件精神,对项目申请提出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有助于及时了解项目有关信息,必要时根据情况对申请材料作出调整和补充。项目申请环节虽然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但是提到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它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部分,我们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从整体入手,把握每一个细节,确保科研项目安全、高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省平,李子和,李涛.科技项目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第8篇

本文作者:郭超峰、邓小敏、范丽丽、施学丽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办公室、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西方近现代生物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以传统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为基础,并且与现代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也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逻辑教学,可以发挥学科知识的优势和功能,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研究认为成熟、科学的临床思维逻辑是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可靠标志之一。

为了适应医学教育的高要求,解决目前临床实践普遍反映出来的“高学历、低能力”现象和对临床思维培养的不同程度忽视,运用基于逻辑教学模式的临床思维培养方法,加速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思维的成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

中医学是古代的医疗实践经验与传统哲学结合的产物。正如有的学者所说“逻辑的精神,在中国传统里头没有”,传统中医学术重视的是直觉、整体、模糊思维。尽管如此,传统中医学中仍然有逻辑思维的存在,如有研究对中医医案中的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进行了分析[4]。我们看到逻辑思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是自发的,并没有拿到研究的层面上来进行,并且其中存在着牵强附会成分,所用术语与现在逻辑学的概念所要求的清晰、规范相差甚远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中医学的教学中亟待融入逻辑教学内容。

逻辑学习对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证的研究是中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目前该研究陷入了困境。梁茂新在其著作中对其中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认为没有把握好逻辑上的关系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认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术语,基本上都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概念,它们几乎都是多义词,尚未分离为具有专属性的概念。认为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外延甚广而内涵特殊的逻辑矛盾,而诸证的规范大多未能严格信守证概念定义的多项约定,各取所需,放宽标准,因而导致诸证与证概念的定义吻合程度较差的现状,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已全面陷入令人难以置信的逻辑矛盾之中。并且认为把证的各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聚焦于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逻辑矛盾方面,是中医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历史必然[5]。由此可以不难看出正确的逻辑思维是中医科研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目前我国的本科中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中医学生科研教育认识不足,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够重视科研素质的训练等问题,而逻辑思维是科研思维的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批判创新精神的来源。

辅以逻辑教学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临床和科研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获取新知识、跟上新时代的能力,同时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继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生的教学质量和传承中医药衣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9篇

上传:张秀颀 时间:2011年12月8日 点击:2214

序号 题型 题目 备注 答案

1、 单选题()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

资助。 C

2、 单选题 ()的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 A

3、 单选题 ()的重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B

4、 单选题 ()是测量的正确程度,即测量结果所能显示测量对象所需测量特质的程度。A

5、 单选题 ()是对科学问题的提炼、分解及解决的过程。D

6、 单选题()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

论著之分。 B

7、 单选题()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

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B

8、 单选题 ()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是对研究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 A

9、 单选题 ()是反映论文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评价科研成效的公开尺度。 B

10、 单选题 ()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 A

11、 单选题 ()是科研选题的使动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A

12、 单选题 ()是科研意义中最基本的意义。A

13、 单选题 ()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C

14、 单选题()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

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B

15、 单选题 ()是为了申请相应的学位或某种学术职称资格而撰写的研究论文。 D

16、 单选题()是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也是追踪国内外科研前沿最

直接的科研信息来源。 B

17、 单选题()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属于弹性思维基本类

型之一,与收敛思维相对。 A

18、 单选题()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技术难点所

使用的研究方法。 B

19、 单选题()是指在某一领域中,针对某些热点问题而举办的学术会议。规模较小,但

议题较为重要。 C

20、 单选题()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

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A

21、 单选题()是追求事物的原本,以探索事物的本质为目的,以发现事物的内在的、特

定的规律为目标。 C 选项一 A.课题规划 A.理论性 A.理论性科研论文 A.效度 A.课题规划 A.学术著作 A.网络论文 A.判断 A.论文撰写 A.论文撰写 A.提出问题 A.创造学术价值 A.判断思维 A.指标评价法 A.科学论著 A.综述性文章 A.发散思维 A.科学方法 A.团体固定会 A.代表会议 A.常规认识

()是最根本的思维方法,是研究各类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一切科

22、 单选题 C

学具有最普遍的指导意义。 23、 单选题 ()一般有独著、合著、编著、主编、编写等类型。

C

A.科学方法 A.科学论著 A.判断思维 A.物理模拟 A.学术腐败 A.推理思维 A.科学方法 A.跳跃性 A.科研方法

A.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试验等 A.科学方法

()一般指对研究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亦指突然跃入脑际的,

24、 单选题 D

能阐明问题的思想。 25、 单选题 ()指以模型和原型之间在物理过程相似或几何相似为基础的一种模拟方法。A()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参与,并需要职能部门干26、 单选题 A

预。 27、 单选题 ()属于弹性思维范畴,通过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开拓研究者的思路。

B

()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进行观察、测量、计算、存

28、 单选题 B

储信息的各种物质手段。 创新思维的()是指研究者的思维活动不受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和局限,并且

29、 单选题 D

能够根据具体的科研对象自由、灵活地采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索问题的答案。 30、 单选题 对缺乏科研实际经验的初学者,()的选取对科研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 31、 单选题 根据实验结果性格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B D

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发现和创立,又使

32、 单选题 A

科研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从而促进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

科研的()阶段是把以确证的假说同原有的理论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到一个自

33、 单选题 治的理论体系或技术体系中,使其形成结构严谨、内在逻辑关系严密的新理论体C

系。

34、 单选题 科研的()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35、 单选题 科研方法中,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其中不包括()

A B

A.提出假设设计

A.确立科研课题 A.大前提 A.科研方向 A.针对性 A.文字 A.功能抽象 A.工具法 A.夺取式

36、 单选题 科研规划中,()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B37、 单选题 科研课题收集的标准不包括()

D

科研论文是以()形式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科研成果的一种直接体现,38、 单选题 A

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39、 单选题 科研中,信息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C

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

40、 单选题 A

于论文检索的哪种方法() 抄袭剽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学术腐败现象,是对科研规范破坏力极大的一种学术

1、 多选题 BCD

腐败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有() 2、 多选题 成果查新时,关键词的选择应注意些什么() 3、 多选题 创新思维的特征有()

ABCD A.检索词是否覆盖查新点 BCD

A.突发性

4、 多选题 从科研领域考虑,科研论文一般分为()等基本类型。 5、 多选题 从期刊论文性质及作用的角度出发,期刊论文的特点有() 6、 多选题 代表性的弹性思维有()

7、 多选题 对光纤光栅的作用方式而言,包括()

8、 多选题 对某一科研部门或课题组而言,科研规划主要包括() 9、 多选题 发散思维中,基于光栅性质的研究方法有()10、 多选题 根据会议延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等差异。11、 多选题 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科研课题的来源有()12、 多选题 就认识层面而言,认识活动可分为()13、 多选题 科学观察的原则有()

14、 多选题 科学实验缺陷的产生主要有()等原因。15、 多选题 科研的特点包括:()

16、 多选题 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17、 多选题 科研工作者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初学者应该做到() 18、 多选题 科研课题方案设计的原则有()

19、 多选题 科研课题立项后,需注意处理好()相关事宜。20、 多选题 科研论文的学术性主要表现在()21、 多选题 科研论文的质量把关有()等方式。22、 多选题 科研论文评价的原则()

23、 多选题 科研论文文献检索具有如下重要作用()24、 多选题 科研思维具有哪些特点()25、 多选题 科研选题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有()26、 多选题 科研中,现代方法包括()

27、 多选题 课题设计书是课题方案设计的实现形式,一般可分为() 28、 多选题 论文编辑加工设计的范围较广,一般分为()29、 多选题 论文检索的方法有()

ABC A.理论性

ABCD A.原始报道 ABCD A.发散思维 ABCD A.机械传感方法 ABC A.科研方向 BC

A.震动传感方法

ABCD A.长期会议 ABCD A.指令性课题 ACD A.常规认识 ACD

A.客观性原则

ABCD A.实验假象 AB A.科研继承性

A.正确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ABC

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BCD

A.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常研常进

ABCD A.科学性原则 ABCD A.确认立项,填报计划 ABC

A.研究的科学性

ABCD A.健全的监控规程 ABCD A.公正性原则 ABCD A.资源开发 ABCD A.客观性 ABCD A.提出问题 BCD A.客观方法 AB A.研究性课题设计书 BCD A.文摘加工 AB

A.工具法

30、 多选题 论文投稿成功的原因有()ABCD A.专业论文为重点

捕捉信息,是思维探索和理论抽象的事实基础,也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

1、 判断题 √

手段。() 参会者在会议上的口头报告或张贴报告不论是否通过大会论文评审组的评审,都

2、 判断题 ×

会由大会统一印刷成论文集并公开出版。() 3、 判断题 查新机构保证对本合同及所附材料的技术内容在查新工作期内保密。() 成果创新查新是科研论文投稿前应当首先进行的工作,此项工作不可轻视。

5、 判断题

()

4、 判断题 查新完成后,查新机构对有关电子、纸介材料应予以存档,永久不得销毁。()×

是实现科研成果退出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科研人6、 判断题 √

员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 根据科研论文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大小,可以设计出高级科研论

7、 判断题 ×

文、中级科研论文、和低级科研论文三种评价等级。() 科技文献稿件可以一稿两投或者将本来属于篇文章的内容拆成两部分,作为两篇

8、 判断题 ×

文章投稿。() 9、 判断题 科学方法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

×

科学工作者一旦有了研究成果,必然希望尽快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承

10、 判断题 ×

认,期刊论文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11、 判断题 科学论文的学术性是指科研论文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科学认识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高度抽象,是对事物普遍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

12、 判断题 √

握,属于高级认识层面。() 科学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变化的作用。

13、 判断题 √

() 14、 判断题 科学研究对象从广义上讲,是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方法问题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15、 判断题 √

题,事关科研工作的成效。() 16、 判断题 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科研过程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步骤。() √ 科研抽象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

17、 判断题 ×

得出错误的结论。() 科研的目的是发现别人未发现的真理,而公开出版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则是确认

18、 判断题 √

这种科研成果的正式而有效的主渠道。() 19、 判断题 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

×

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理论性研究课题、实验性研究课题和综合性研究课题三大

20、 判断题 ×

类。() 21、 判断题 科研课题的可行性原则包括研究基础、试验设备和智慧技能。()

科研课题方案中,实验型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造作的手

22、 判断题 ×

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23、 判断题 科研课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科研论文,就发表形式而言,一般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会议论文3种基本

24、 判断题 √

类型。() 25、 判断题 科研思维的过程是:科研问题科学思维方式认识成果。() 26、 判断题 科研思维是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为解决问题而采用的科学思维方式。()

√ √

27、 判断题 科研思维属于抽象思维,而逻辑性是抽象思维的一种基本特性。() √

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题。

28、 判断题 ×

() 29、 判断题 科研中,模拟方法可以作为最初的实验研究之用,也可以代替真是的实验。()×科研中期是问题的研究与阶段成果的积累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科研资料30、 判断题 ×

收集,文献阅读,研究思路整理,以及科研选题方略设计。() 31、 判断题 克隆干细胞造假事件属于学术腐败急功近利经典案例。() 32、 判断题 课题调研,收集科研信息,是科研工作初始阶段的必要过程。()

√ √

课题申报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仔细填写,初稿讨论,意见综合,修改报送"。

33、 判断题 √

() 理论性科研论文的镇南关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

34、 判断题 ×

分析。()

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引文检索法。()

35、 判断题

×

第10篇

1.1当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却一直存在一个问题: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软件课程时主要依赖于理论教学与教师演示,而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来。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轨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严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学生毕业之后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不愿接收这类学生。

1.2开展产学合作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目前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人们探索出了“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对于学校、教师、学生的长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开展产学合作,可以为本校注入资金,拓展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拓展了学校的人脉关系网,方便学校在学生就业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资源信息共享,能够让学校方面直观的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使学校方面能够第一时间根据市场动态调整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开展产学合作,可以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主流技术和现实需求,及时调整教学任务与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开展产学合作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师资力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给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突破以往的“书本式”教学模式,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拓展人脉的机会,也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给他们更多调整自身发展方向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总的来说,开展产学合作能够让让企业和人才提前进行接触和交流,理解各自的需求。利用学校、企业的多种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校企合作,为解决人才衔接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式,对培养应用型本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改进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开展产学合作对于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为了落实产学合作,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应该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积极与一线计算机软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派出教师到一些企业进行实地学习,以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应该积极的了解一线企业的发展动向,根据市场最新动态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模式,积极地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不可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学。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应该主动改变思维方式,要能够“扔下书本”,深入一线企业进行实践,并积极地拓展人脉,根据市场最新动态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

二、产学合作在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的具体落实

2.1建立实训基地。

开展产学合作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进行实践的机会,也是让学生能够快速的与市场接轨的重要方法。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这种资源,学校方面应该积极的与计算机软件企业联系,建立一个能够让学校方与企业方共同交流的平台,即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内,学生可以与计算机软件企业一线员工一起参与项目的开发、设计、测试等工作,给学生真正的接触实际生产的机会,也让学生有拓展视野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实训基地,不仅对学生大有裨益,它对学校的长期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实训基地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能够拓展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这对于学校的长期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2.2安排一线职工参与授课。

邀请计算机软件企业一线人才到学校参与授课,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本行业的机会。而且,一线职工参与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实际生产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经验,这是传统的“书本式”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另外,学校方面可以安排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一起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这样既让学生毕业时达到学术上的要求,也让学生进行了实际项目训练。安排一线职工参与授课,可以让企业方能够在接收学生之前对学生进行针对式的教育,省去了学生进入企业之后的适应期,也让企业方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情况。

2.3课堂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产学合作的发展给了计算机软件学校、教师、学生以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学校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企业方来说,开展产学合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方可将科研项目交予学校方进行协同作业,邀请一些优秀教师与学生协同进行科研,利用学校方丰富的科研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科研的效率,减少科研成本的投入,也给了企业方测试产品的机会,这对于企业抢占市场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而开展产学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也给了教师更多的参与科研的机会,这对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课堂与科研的互动能够给企业方更多的生命力,也给了学校方更多的了解一线生产的机会,双方互利互惠,这对于企业方与学校方的长期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结语

第11篇

思考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广。

思考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种种不良现象

1.功利主义: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造成的,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实质。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低,学术性不是很强,但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研究来达到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那些参加科研工作(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大多是出于评职晋级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内容(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是否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肯定,给一个什么奖,那就万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严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门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只要留心一点就不难看出,由于现在许多评定的项目和内容中,都有一条“科研情况”或“课题研究”情况。你想评职,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不行!你要获得诸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不起,未参加课题研究,不行!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的确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义”能不大行其道吗?

教育科研是严肃的、科学的,它不能成为一个指标,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参与,因为它必定是理性的,学术性很强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性和学术性,硬实要把它作为一项评定的指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把它推进了“功利主义”的死胡同。

2。两头热,中间冷:功利主义必然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两头热,中间冷”。这里所说的“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功利主义”倾向是产生“泡沫学术”成果的温床,而“泡沫学术”成果的飞扬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的势头。要纠正这些现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思考四: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2.切合实际,做小做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所谓“实”,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为名、不为利。

3.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第12篇

[关键词] 科研课题;选题原则;选题步骤;选题要求;资源查找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31-1

一、什么是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就是对问题作出科学的方法判断及回答。问题是构成课题的主要因素,提出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开始。课题也来源于问题,课题中含有科研性的问题。究课题就是把某一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定问题,而且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能够普遍反映某种现象,并可以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最后行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什么是科研选题

总的来说,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研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没有课题就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选题的过程也就是对探索者未知世界或已知世界重新诠释的方向,目标,模式的确定过程。它直接反应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及其精神境界。大到国家一级的科研规划,小到科研单位或研究者个人的科学研究活动。要想取得较大的成功,选题策略不可忽视。选题的当,方向对头,可以捷足先登,后来居上,突破一点,带动全盘;而选题策略失当,方向有误,得不偿失,甚至虚掷光阴,劳而无获。把握方略,是成功选择科研课题的根本要领。

三、选题原则

科研课题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此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将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二者兼有。

(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三)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比如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选择就必须遵循教育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形成课题,切记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四)创新型原则。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选题要有先于时代的导向,目光应落在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某一领域的老课,题,则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研究。即使是选择一些验证性研究课题,也应力图有新的发现。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地生命力。

四、选题步骤

(一)确定研究范围。选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什么。研究范围通常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的东西往往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及透彻。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问题提的越多,找到适合的选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科研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课题论证。论证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1.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要考虑4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某个领域的问题?是否此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2.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需要考虑4个特征:即:问题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有创新?问题是否有科学性?问题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的好课题。

五、选题要求

1.明确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领域。

2.充分把握所研究主题的内涵。

3.要有创新意识与成分。

4.清楚掌握研究设计的逻辑。

爱因斯坦说:“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正确的提出问题。”正确选题,即一个好的科研题目要符合科学原理,符合研究者的自身条件(学术水平,地位;科研设备,经费队伍);在成果应用范围内要处于领先地位;要能解决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六、资源查找

资料查找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经验总结;2.新理论、新发现带来不少科研课题;3.时代变革与历史传统式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4.认清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和积极发展科学文化;5.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优势;6.结合自己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林.教师研究简论[J].教育科学简论,2000,(3).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必发.成功选择科研课题“三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