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

时间:2023-06-08 10:58: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财务管理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

第1篇

从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大纲来看,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及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等。教学中一般把重点放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机构、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货币政策等章节上。从教学实践中看,并没有区分金融专业学生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差异。对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金融学按上述内容体系安排教学存在很大的缺陷。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局限于货币与银行的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落后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改革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内容未体现出金融与非金融专业的差异

从实际情况看,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学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对于金融专业学生而言,金融学只是其专业基础课,后续还将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学等,会对在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缺乏后续课程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所以金融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为使学生对金融运行规律和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金融现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解读,并且对其本专业的学习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即可。但是,从目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来看,显然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另外,给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讲金融学的教师,一般是金融专业出身的。所以授课时基本都会按照习惯,用专业的大纲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二)交叉重复内容多

一般经管类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课时都在40学时以内,所以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较突出。而专业的大纲中,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许多问题,尤其与先学的课程,内容上的重复较严重。这样,既不能为学生搭建清晰的金融学框架,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从泰山学院金融学教学大纲与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比较中可以看出,40学时的金融学中,有12学时是在重复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比重高达30%。

(三)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内容欠缺

从金融学30%的内容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重复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中,更侧重于宏观金融运行机制,重视银行体系、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内容。而与我们日常理财息息相关的微观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学教学中涉及较少。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不会再学习金融专业的其他课程,所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运用金融知识的现象。

(四)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环节。高校教学改革是往往谈得较多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改革却较少涉及。特别对于金融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改革落后于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学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建议

(一)制定适合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的错位,适宜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按专业和非专业划分,降低标准,教学时保持一定的自由度,根据不同专业选择适合内容和调整目标。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师加强团队合作,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布局,构建适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

(二)适当增加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

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宏观部分内容重复过多,可以适当增加现代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金融机构部分,可以增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介绍,特别是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及功能定位,使学生对我国日益发展的多样化的非金融机构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金融价格部分,要增加与利率相关的计算、收益率的计算、利率的期限结构、资产定价、资产选择行为等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金融功能的变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金融电子化、金融自由、金融工程化的进展,现代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内过激金融热点问题频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理论讲授无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实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运用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另一方面,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如: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

(四)适宜在教与学方面要树立一种充新教学模式

针对非金融专业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可以在教与学方面要采用一种充新教学模式。即:“教”可利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讨论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可通过增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与金融熏陶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金融方面的课外书籍,如《货币战争》、《资本战争》、《伟大的博弈》、《财富千年》等课外书籍,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金融学习的兴趣。

(五)构建更加科学的综合考评方式

第2篇

关键词:财务学专业;课程设置;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01-02

每一次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都会带来财务管理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环境和条件、资本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系列新的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如复杂环境下的资产定价、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利用、跨国经营的财务管理、全球化趋势下的风险管理等应运而生。企业的理财环境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西方国家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其教育体制既体现了对市场需求的高度适应又不乏规范。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世界著名大学培养了许多世界著名的财务学家,其毕业生也得到了所在国乃至世界财务管理界的普遍认可,这些学校在财务管理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果,因此,我们拟从新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从中获得一些对完善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有益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面向21世纪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一、美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根据US NEWS最新美国大学商科排名,本文选取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克萨斯大学、佛吉尼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共六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和对比了这些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美国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经过对资料的搜集,我们发现:美国各高校对所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比较相似,例如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从培养技能上来看,宾夕法尼亚大学强调培养“在财务工作方面要能担任风险资本运作、公司兼并与收购以及国内外的管理咨询等技能”;德克萨斯大学则强调“学生要掌握财务学的理论框架、分析工具及解决一系列财务问题的技能”。

从毕业生去向角度来看,美国高校将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定位较为明确,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强调培养的学生能在“资产管理机构、国际商业投资银行、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和法律部门”从事相关工作;德克萨斯大学则强调培养的学生能在“非金融性公司、金融服务机构、能源公司及房地产公司”,而另一些高校则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说明学生适于从事的工作。

2.美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较少,且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在专业必修课设置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主要特点是要求的必修课程数量较少。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不超过5门,这些大学除了都设有公司财务外,其他必修课存在一定差异,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包括货币经济学与全球经济;德克萨斯大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包括财务(金融)实习、投资管理和综合财务;纽约大学则包括金融市场基础。可见,美国高校在财务学的课程教学中倾向于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现代财务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就其培养方向的不同设置了特色化的基础必修课程。

3.美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多,覆盖面广。美国大学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选修课非常多,几乎涵盖了整个财务管理的各个领域,如公司理财、国际金融、投资学和证券等领域,并且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内容。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业选修课包括商业经济学,高级公司理财,投资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公司估价,国际金融,房地产投资:分析与融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银行学,市财政政策,固定收益证券,投资资金,行为金融学,风险资本与金融创新,兼并与收购,金融工程,金融监管研究等;德克萨斯大学的专业选修课包括货币、银行和经济条件,货币和资本市场,财务(金融)高级主题,国际金融学的前沿研究,大公司财务计划和政策,中小企业财务计划和政策,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国际金融,高级组合管理和投资分析:理论和应用,财务风险管理,证券分析,财务分析,房地产估价和投资,房地产融资与联合组织等;斯坦福大学的专业选修课包括商务经济学,高级公司理财,投资管理,衍生金融工具,公司价值评估,国际公司,房地产投资:分析与融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银行业,城市财务政策,固定收益证券,经费投资,行为金融学,风险资本与创新融资,买断与并购金融,公司重构,金融工程,金融自学辅导等。

二、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与美国高校的差异

我们搜集整理了我国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10余所高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与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较多。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方面,与美国较少的专业必修课不同,我国高校的专业必修课都在8门以上。而且必修课程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之后,会计方面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各大高校的专业必修课所包含和涉及的内容领域并不完全相同。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财务学专业必修课包括财务会计学、初级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学、成本管理学、国际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学、证券投资学、计算机财务管理学等;上海财经大学的财务学专业必修课包括财务分析与运算、公司财务、财务工程学、税务筹划、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跨国公司财务等;东北财经大学的财务学专业必修课包括财务管理专业导论、公司理财、管理会计、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基础、财务分析、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等。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范围狭小。与美国大学庞大的选修课程体系相比,我国大学的选修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各所高校没有将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如投资、证券、兼并与收购和国际金融领域的课程全部列入选修课体系,而只有一些管理学方面的课程,相关的经济学课程也较少。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概论、经济法概论、税法、货币银行学等作为专业选修课;上海财经大学将企业价值评估、个人理财、兼并与收购、高级财务会计、公司治理、审计学、金融市场学等作为专业选修课;东北财经大学将成本会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学概论、资产评估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等作为专业选修课。

3.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我国高校目前财务学课程内容较陈旧,未能及时体现与反映国内外财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先进成果,例如对于理论实务界较为前沿的计量金融、货币与资本市场、运营管理、投资学和财务(金融)专题讲座等课程均未开设,与不断变革的市场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脱节。财务学专业课程内容庞杂,大多数教材作者只求全、厚、广,而忽略了知识体系存在交叉。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存在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知识体系间没有基础和高级的层次划分。

三、美国财务学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

1.明确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美国财务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大可概括为,为公司财务管理和分析、投资银行和财务咨询培养专业人才,让学生能够在各类企业财务部门及银行从事相关的财务工作。让学生获得在商业和投资运行方面、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方面,基本的经济和金融组织框架方面的一个综合的理解。通过这些明确的培养目标,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结束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能够具备哪些能力,并且今后能够活跃在哪些工作领域。同时,如果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期望恰好相似,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从以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除将一些重要的课程设置在专业必修课程中之外,另一些有分量的课程也会在选修课体系中出现,这与我国的重要课程集中在专业必修课程中的现状大不相同。在美国高校中,专业必修课程通常只有几门,学生可以全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后续学习的课程,而在我国高校中,部分在美国高校中属于选修部分的课程直接被列入到了必修课程体系当中,学生即使不想修读,也别无选择,这样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加重学生的抵触情绪。

另外,我国高校选修课程的可选性也远远不如美国高校,在美国高校的选修课中,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例如管理、经济、投资和金融等可能有三至四门相关课程可供选择,但在国内大学,可能仅有一门与之相关的课程可供选择。多门课程的学习毋庸置疑要比一门相关课程学习所带来的效果要明显,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广泛,对于某一领域的理解更为深刻。

3.提供选课咨询是学生选课的关键。国内大学的选课系统中通常只显示课程名称,对课程整体的描述或与之相关的信息寥寥无几。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生不清楚课程性质和内容,不清楚选修哪些课程会对日后的职业规划产生帮助等,这个弊端会使学生在选课时出现盲目选择的现象。在美国,像纽约大学和佛吉尼亚大学在学生选课前会安排一些导师或者小组来提供个性化的专业选课指导,通过解答学生对课程的疑问,并与学生探讨其所期望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选课方案提供参考意见或进行指导。

4.专业方向细分有利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美国高校在财务专业下设置一些专业方向,这样主攻各个专业方向学生的核心课程就集中在这一方向上。如密歇根大学以职业路线安排专业方向,一共分为一般财务、投资银行、公司财务、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销售与贸易、房地产、银行与保险、企业家等九个方向,在课程设置上也是按照这九个方向分别设置核心课程、基本课程和推荐课程。德克萨斯大学在财务(金融)专业下分为六个方向:公司财务和投资银行、能源财务、投资经理、金融市场/银行、房地产、一般财务。

专业方向的划分不仅符合了市场的各种需求,更重要的是,明确的方向是学生快速、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定位的关键。而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下并没有众多分支。学生在选课时分不清方向,缺乏主攻某一领域的意识,没有擅长的技能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阻碍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脚步。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紧密结合。国外大学的一些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如纽约大学有专门的财务(金融)的独立研究项目作为专业选修课,这个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在财务(金融)领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有老师一对一的辅导,考评成绩合格即可得到相应的学分。

参考国外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如在银行、管理咨询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缩短书本和实践的距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诸如筹资谈判、投资分析、财务分析等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从而培养其分析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

综上所述,国外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是我国在财务学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借鉴的地方。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所发展的方向,并且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的学习机会,才会为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市场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之友,2009,(12).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2).

[3]曾维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赵德武,马永强.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11).

[5]周剑涛.关于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6]钱威,杨冬云.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2(5).

第3篇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及其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体为唐山市的中小企业,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97份。

(一)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学生学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1、财务管理人员所需学历方面

调查显示:48.87%的被调查者认为财务管理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是专科,38.51%认为财务管理人员学历要求是本科,只有不足4%认为财务管理人员最低学历是研究生以上。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方面

排在首位的是道德操守,有近65%的被调查者看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50%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法律意识,要求人文素养的企业和要求经济头脑的用人单位数量大致相当,均占了近32%。除专业技能外,语言沟通能力尤其被用人单位重视,比重高达67%,其次是财经写作能力36%,创新能力35%。对英语通级水平的要求是四级55%,六级20%,其他25%。同时对口语、专业英语、翻译、写作能力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1、专业设置方面

认为将财务管理专业放在会计系、管理或金融系比较合适的,被调查者数量基本持平。

2、理论知识和方法讲授方面

近50%的用人单位会选择具有能够处理特殊行业、特殊情况下财务问题的能力的应聘者,应开设与此相关的选修课,同时与理论知识相关的财务制度设计,财务理论主题,与专业技能相关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要求开设此类选修课的用人单位约占30%,对其他类课程要求较少。

3、基础知识方面

被调查者认为财务管理人才除了学习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财税、会计、审计、金融、管理。在财税、金融专业知识方面,有60.94%的用人单位看重财务管理人员的税务筹划能力,然后由高到低是证券投资、保险、期货及其他、外汇技能。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综合实训、财务管理实训技能课程比较重要,超过30%认为企业经营模式实训课的重要性不能小视,而投资实训课的重要性相对来说要低一些,只被14.14%的用人单位重视。

4、计算机课程学习方面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调查显示,有超过75%的用人单位认为应加强计算机财务管理及一些通用财务软件的应用课程的学习,40%认为应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相关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的能力,建议增加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二、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唐山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唐山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掌握现代企业理财理论和方法,具备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以应用型为主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目标沿用了教育部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财务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中的提法,虽然有了应用型的提法,但没有很好的根据地方高校的总体定位来设定,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直接表述出来。

(二)相关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将财务管理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三个层次来设置,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存在着很多交叉和重复的内容。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的存货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内容几乎都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学到。

(三)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唐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已有的实训项目包括会计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证券投资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应有的校外实习几乎空白,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地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措施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应树立专业教育新理念,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职业岗位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对相关课程进行系统性整合,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义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投资理财、金融管理等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财务、金融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具体可以安排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支持鼓励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打造一支能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整体师资队伍在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方面更趋合理。

(三)构建多层次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层次和体系:首先是公共基础课程;其次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跨国公司财务、资产评估学、项目评估、专业英语等;最后是专业方向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国际金融、金融会计、保险学等。

实践教学层次和体系:首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等;其次是信息技术基础、会计电算化等;再次是入学教育、认识实习、公益劳动、会计实训、统计实训、审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财务案例分析、外汇与期货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答辩等。

第4篇

摘要: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明确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进而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理财

我国财经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所面对的人才市场是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市场,现有课程体系建设不能满足现代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需要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财务工作背景及内容发生变化

近年来,我国财务工作的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初步形成;包括现代资本市场在内的现代金融体系正日趋完善;中国经济的迅速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开始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的走向和我国企业的经营;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迅速增加,社会资产迅速证券化,以及企事业单位闲置资金的投资多元化,汇成虚拟经济的巨大洪流, 一个世界级的巨大私人理财市场正在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工具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上述背景导致我国财务管理人员的服务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了在企业、事业单位参与财务管理工作外,在社会投资融资管理的各类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服务机构为其他社会群体提供专业理财服务正迅速成为财务人员的主流工作领域。从事专业理财服务的财务人员一般包括银行、信托、证券、期货、投资业的从业人员 ;保险业从业人员 ;从事理财策划业务的咨询公司,财经记者,其他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 。正如执业医师、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一样,注册财务策划师(理财规划师)已逐步成为重要的资格认证形式。理财规划师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又一结果,是财务管理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具体表现。它也是现代金融工程学发展的结果,在很多情形下财务管理已经不再可能用简单的常识、非专业的处理来完成,许多高端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往往是主体当事人无法驾驭的。而且在很多场合,如大型融资、并购、重组、清盘等法定程序也要求中介机构为事务主体提供专业的财务论证、财务安排服务等。

目前我国理财业务市场增长迅速,具有国际财务管理、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综合理财、投资融资决策、税务策划等能力的理财专业人士已经成为各大公司及金融机构争夺对象。就个人理财业务来说,随着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增加,现有金融机构所能提供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金融理财的需求。财务工作背景变化导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财务负责人从事务性的工作转向策略研究,实现从企业运营者到企业的管理战略优化者的转变。财务人员要参与企业的财会制度设计及日常管理、消除财务隐患、项目投资融资、资本运作、税务筹划、成本控制、绩效管理等相关的战略规划及运作,并为决策提供财务决策信息支持。财务负责人不仅面临财务工作的挑战,还可能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包括如何改进企业绩效管理、改进公司治理、内控和风险管理,同时企业面临的越来越严格的外部监督环境等。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已成为财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从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部门即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及为金融及金融服务中介等机构培养专业理财师。

2.培养规格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上,则主要表现为三方面能力的教育: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企业和个人理财环境,熟悉金融工具的性质和销售,为未来职业从业能力的形成打好理论基础;掌握和运用外语的能力,熟悉国际财会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能力。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了公司治理、财务报告、项目策划、项目融资、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上市融资、证券投资、保险规划、购并与重组、税务筹划、价值管理与全面预算、财务分析与预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内部控制和流程管理,审计与经管责任,资产管理,企业经济法律事务与企业经济运作规范等。

三、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构想

普通财经院校本科财务管理学科体系设计应以培养“专业通才”为目标,以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和专业理财服务活动为教学内容,在现代金融市场、国际化经营的背景平台上搭建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财务学科发展的要求。可供选择的主要专业课程一般包括:

(1)专业基础课: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学、项目管理、保险学、经济法、税法、国际金融、金融工程等。

(2)专业核心课:财务管理学、企业投资融资管理、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私人理财学。

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包括:资产评估学、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财会管理信息系统、税务筹划、公司价值评估、保险规划等。

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大量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境学习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实践教学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本着学生本科学习四年期间,财务专业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作,经济法律事务模拟,证券期货投资模拟,项目投资融资模拟,公司治理与控制模拟,收购兼并及上市融资等资本运作模拟,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模拟,资产评估和企业价值评估模拟,税务筹划模拟,个人理财规划模拟等,还应包括企业会计核算模拟,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模拟等相关试验课程。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郑毅.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5-29.

[2]莫凯林,杨爱荣.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案[J].呼兰师专学报,2002(2):51-52.

[3]刘广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 336-339.

[4]吴军.关于“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2(3):69-71.

第6篇

(一)财务管理学科简介

财务是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的本金投入与产出活动。按学科分类来说,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财务管理属于第一层次学科,它与会计学是两门并列的学科。它的发展与金融市场学、数理经济学、投资学的关系密切。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属于理财学的范畴,是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工作,是研究有关资金的筹集和有效使用的学科。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代财务学是建立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础上,重点探讨在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下,如何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按照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学可分为筹资管理学、投资管理学、营运资本管理学、收益分配管理学等。财务管理环节一般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

(二)财务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其演进分为萌芽时期、筹资财务管理时期、法规财务管理时期、资产财务管理时期、投资财务管理时期、财务管理深化发展新时期。

一、西方财务理论研究现状:1.围绕资本市场展开研究。2.未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3.未涉及财务制度建设。4.重视实证研究。其中,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投资学和宏观财务。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

二、中国财务理论研究现状: 1.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重视制度建设。 2.重视引进国外理论。 3.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4.着重规范研究,引进实证研究。

(三)财务管理的特点、地位与职能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

一、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2.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命脉,它的运作状况即各项财务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从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的地位上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财务保证职能;二是财务调节职能。所谓财务保证职能,即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需要的职能,或者说,财务保证职能的经济内容,就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周转各个阶段上的屋子运动与资金运动的充分一致性。从企业管理系统上看,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公司财务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公司的任何时期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应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夯实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归纳,财务管理大学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与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密不可分,是经济领域综合知识的运用。

二、掌握数学、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其根本的工作性质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中,人与人的沟通必不可少,语言文字交流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果。

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企业在国家宏观环境中生存,国家的政策法规必须遵循,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财务人员必须熟悉政策变动和法规调整,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五、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态势是必要的,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财务实践,培养财务管理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第7篇

【关键词】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意义;途径

1.引言

金融业属于一种风险较高的行业,金融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进行了多层次的改革,外资不断进入国内市场、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财务管理在金融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财务管理不足引起的。所以,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资金科学合理的利用,使风险降到最低,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取得不断地进步。

2.科学财务管理对于金融企业发展的意义

(1)科学的财务管理,使企业的财务行为更加规范,增加企业处理风险的能力。金融企业的特殊性要求其财务管理必须以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企业多方面的权益以及社会范围内经济秩序为目的。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从筹资管理到绩效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中都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规范企业的收支行为,使企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2)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使金融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断提升。随着新会计标准的颁布,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业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单一盈利为目标转变为以提高收益率为工作重心。所以,金融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得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以此来控制企业的支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达到效益性等目标。金融企业内部从固定资产公职到零散办公用品的添置都需要报到相关部门,导致企业在日常运转的过程中需要资金的部门无钱可用,不能实现顺利的周转,不该使用资金的部门浪费现象严重,直接影响着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制约着金融企业的发展,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其创造价值的职能,提升企业的业绩。

(3)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使金融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经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这就对金融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金融企业培养独具特色的竞争力,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创造更多的价值。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出该企业的财务状况,以财务管理报告为基础来进行分析和说明,最终提出改进的方案或者意见。因此,假如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其经济效益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预防和抵御风险的工作也无从谈起,除此之外,金融企业的其他问题也不会及时、如实的体现出来。

3.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企业内部的决策流程,通过规范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当前,金融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会大部分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影响,企业的投资分析报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金融企业内部并没有严格按着该报告的标砖标准来进行决策的执行工作。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经济分析学者在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宏观微观动态之后得到的专业的政策意见。国内经济分析学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素质越来越高,直接为金融企业理性的决策奠定了基础。金融企业的决策流程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济利益,做到长期健康发展,约束领导层的行为和权利,以防其利用权利之便谋私,真正管理风险,创造价值。

(2)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加大企业内部相互监督和检查的力度

增强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最主要的就是要强化其执行力。增强其执行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好企业内部风险评估的工作,确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第二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比如人力资源政策等,明确岗位的职能和责任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对风险的控制;第三,建立和谐的沟通环境,做好反馈工作;第四,严格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特别的控制牵制制度;第五,建立多样化的内部监督形式,注重监督的效果,并且要做到现场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提高监督的效率,重点要做好要害部位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工作。

(3)充分利用外部的监督体系和财务的监管职能

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规范核算工作的方法和流程,预防和化解危险,是财政部门的主要工作。各财政部门需要采取制定可行的措施,并将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企业中财务管理的问题,避免出现范围较大的金融风波。第一,要做好财政监督工作,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双管齐下;第二,要做好金融企业的考核和评价工作,认真分析其财务的现状;第三,充分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为金融企业的风险预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标准;第四,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联合,为违法行为严肃处罚。

(4)使财务管理逐渐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专业化

财务管理体系所要求的信息量较大,传统的财务会计资料不能满足如此的到信息量需求。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的推行。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金融企业需要定期组织财务管理的培训,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风险识别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程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以及经济价值的创造,最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新时期金融企业要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印朝,于渤.基于价值管理的金融企业财务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

[2]和瑞华.从源头防范和化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N].金融时报,2006—12—22(2).

第8篇

【关键词】会计,财务管理,金融

一、会计与金融在理论与实务上在深度融合

在英国,“会计与金融学年会”是代表英国会计和金融领域最高学术水准的学术会议,该学术年会吸引了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中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从会议名称可看出会计与金融在很多内容上是交叉的或者说他们之间相互依托,总之会计与金融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否则就不会有“会计与金融学年会”。在中国,除了有“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会计学会”外还有“中国金融会计学会”, “中国金融会计学会”是由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其他金融企业以及从事金融会计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士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金融会计专业学术社会团体。并且办有《金融会计》月刊。每次年会都邀请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审计署以及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从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的愿景可看出会计与金融在理论方面都在深度融合。

在实务领域,金融和会计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例如,金融工具的创新,相应的会计专业人员就需要理解该金融工具并且提出该金融工具的计量和核算;企业上市、投融资都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报表和证明,会计专业人员就必须清楚投融资业务流程,才能很好的进行账务处理。

搜索CNKI数据库,查找篇名“金融”同时存在有“会计”的文章总数为4385篇。从研究内容看,有研究金融工具/金融资产的计价/会计处理问题;研究会计监管从而防范金融风险问题;国际金融相关条例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的问题等。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看,会计与金融在很多问题上都值得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财务管理与金融更应交叉和互补

财务与金融都由一个单词“Finance”翻译而来。国内,财务管理专业通常设在会计院(系),并且由会计专业脱离出来;而在国外,财务管理专业通常设在金融院(系),因为该专业的产生是与金融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的。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产生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相联系。因此,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与微观金融学相一致,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也有人认为微观金融学中的公司财务就是财务管理)。金融市场主要是分析金融市场形式以及微观结构,考察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它们的特征,及其在实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投资学是以投资者决策为出发点,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定价模式及其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公司财务则以公司决策为出发点,研究公司资源的取得和使用,即公司实物投资与财务运作的决策过程。

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加强专业之间的交叉和互补。我国目前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差异主要是前者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和零散, 后者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则相对比较集中于金融方面。亦即相对来说, 前者更要求知识能力的广度,而后者更要求知识和能力的深度。而目前西方优秀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发展,是以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在课程上称为投资学) 为基本组成部分,以货币理论与金融经济学(专门探讨金融市场特殊的均衡定价机制和公司财务的经济学机理) 为理论基础,以金融工程作为技术手段和金融机构管理作为管理技能训练, 以金融市场作为金融的入门基础, 金融学与财务学合二为一( 而不像国内有的地方将财务学与会计学混为一谈),已经形成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这样的学科体系,是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相适应的, 在实践中也是被证明成功的。

三、独立学院财会专业、金融专业需要开设的互补课程

从高校培养的角度讲,目前,许多高校虽开办了会计、金融等财经类专业,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都比较单一,因此高校也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改革,改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专业培养方案来体现,并最终通过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来实现, 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上述分析及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财会专业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

1、独立学院财会专业需要开设的金融类课程有:金融学、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门必修课, 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可以在国际金融、金融法规、金融市场学、信用风险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基金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等课程中选修1-3门课程。之所以设定这三门课程作为金融类主干课程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 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现代金融制度的功能、货币、信用、利率理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并了解金融学的学科体系, 因此《金融学》课程的开设可使学生系统学习以上知识, 并从宏观上了解我国的金融运行规律, 为后续更专业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其次, 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强调金融的实践性。由于《投资学》主要研究投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运用现资理论选择投资工具进行投资活动以实现投资收益;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则将银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有机结合, 揭示了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因此《投资学》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突出了金融的“ 微观性” 与“ 实践性” 。学习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最后, 财会专业的学生除学习会计类自身课程外还要要学习宏观金融理论与知识, 从宏观上把握金融运行规律, 更应该关注金融领域中的微观问题, 特别是金融市场上的各类金融工具的价格形成机制、各类金融活动、各参与主体的经营活动与行为动机等。

2、独立学院金融专业需要开设的财会类课程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财务报表分析三门必修课,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可以在审计、财经法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经济法、会计准则讲解等课程中选修1-3门课程。会计学课程可以让金融学专业学生了解财务数据的来源及如何生成,由于金融产品在不断创新和衍变,相对应的会计核算也要跟着不断变化;财务管理学(或公司理财)是“ 公司” 与“ 金融” 的结合, 它研究作为经济法人的公司在从事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金融活动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是金融人士经常阅读的企业财务基本信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和判断对自身决策非常重要。

无论理论和实务方面,财会专业都和金融专业都存在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对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培养,独立学院财会专业和金融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开设专业课程课程时没有把财会与金融进行很好的融合,需要更应合理开设和完善符合社会需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促进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素养,提高独立学院财务专业、金融专业后发优势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 .会计研究, 2005 ,(12)

[2]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3]曾爱军.金融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4)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是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实现最大利润企业目标的基础,坚持以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避免金融危机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金融机构,科学化,规范化。解决陷入困境的金融行业实现科学化的管理,解决标准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才能使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财务管理和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规则和规范,预防财务管理的无序,盲目扩张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建立预防完善的金融财务管理措施。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流程清晰,合理分工,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促进全面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分析的重要性

金融业有巨大的作用就在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金融业的全球经济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行业的发展在利润驱动下使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金融危机是金融行业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扩大到全球经济,美国的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全球金融界对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越来越深刻,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财务管理的科学理念是对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管。可持续发展打破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就必须解决当前金融行业的存在的弊端和缺陷,从多角度的分析陷入困境的机体。认真比对分析,找出主要的矛盾和问题。财务管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探索创新的财务管理思想的发展,,全面促进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整个金融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制化治理同监管机构协同作战,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运转协调,它对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得到有利的保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金融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财务管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大脑和神经,是财务的管理中心,金融业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公司治理机构协同作战的能力,以适应金融行业的有效协调发展。这就需求内部管理适应外部的发展环境,直接决定了金融业的有序扩张和健康发展。财务管理措施全面实行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协同作战,帮助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利益实现了良性循环,使金融机构资金资产保全和升值。

(二)不断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为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财务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优化,就必须采取的环保措施。首先,实现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和法律制度,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制定的财务管理行业规范适用于中国的管理流程,并监管金融机构,以严格按照标准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管,尝试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银行,社区银行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降低金融业的门槛。规范金融市场行为,使大量资本有机会注入在金融行业运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大量的资金的金融业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各大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补充其他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型金融公司和小型和中型银行金融机构链系统。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在基层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建设网点,促进发展金融机构的深度和厚度。良好的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的储备,以确保财务管理的良性健康科学发展。

(三)加强金融行业管理业务,这就需要对金融管理人才实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加强金融部门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是财务管理人才的竞争,在中国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财务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管理业务,熟悉金融业了解经济发展。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训,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人才库。(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冰,周晓冬.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第10篇

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将财务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科院校开始开设这一专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一专业的开设时间相对较晚。截止到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含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共有134所。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的时间比较短,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困惑和争议,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来说,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根据我们对陕西省部分用人单位、人才交流市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企业会计、财务主管、企业总经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等调查来看,初出校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等基层工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在各类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非盈利机构。针对这种就业需求,我们有必要以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向为依据,重新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企业的发展状态及趋势和对各类型企业有关财务人员、理财人员招聘条件的采样调查,我们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通过对表1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学历要求方面,教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股份制企业等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在用人时很多单位明确硕士研究生。只有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在学历上相对要低一点,而会计师事务所附加条件必须是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但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都有要求,有资料显示:现阶段,对于财务人才的要求,我国有90%的单位企业侧重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中40%的单位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

以上是用人单位对财务人才质量提出的相应要求。从数量方面来看,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群工作人员在我国大约有1500万人,其中约20%的人员分布在教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股份制企业,中介机构等,约80%的分布在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万家,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99%,可以说这一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是消费财务人才的最大市场。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企业需要核算成本、费用、利润等,对财务人才的需求相对比较多,但是对学历要求较低。

1.2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我们通过对陕西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类中小企业、金融保险机构、事务所等。我们收回的145份问卷中,有120份是企业调查问卷,占样本数的82.76%。企业调查问卷从其就业去向的回答来看,有99份回答是中小型企业,占82.5%; 11份回答是会计师事务所占9.17%;6份回答是保险公司,占5%;4份回答是房地产,占3.33%。统计情况见图1。

图1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庞大,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经营业绩,通常需要管理型、技术型的人才。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相比,由于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发展空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了不能长期、大规模地吸引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选拔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于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是发展其特色教育、保障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必然选择。这种就业定位,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层次人才之间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2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及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分析

我们知道,组织开展好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好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借助科学的决策方法对理财活动进行管理,例如以最低的成本筹集单位所需的资金、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有效控制企业融资投资风险等。

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明确了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我们与省内外其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带头人的沟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该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过于抽象。根据笔者在企业调研、实践的观察来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履行的是出纳、会计核算工作和日常的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财务综合分析及预算管理)。同时在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冲击下,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实务工作等将有较大变革,而且随着财务管理专业业务信息化越来越高,未来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含量将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管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法律水平、信息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确定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以就业导向”的原则,从知识结构、培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定位。

2.1 知识结构定位分析

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其人才的知识结构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广阔性和前瞻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专业技能。其中,文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在财务管理岗位及会计岗位工作中,专业及相关知识是将来所必需的专业技能知识,一方面需要掌握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

2.2 职业能力定位分析

中小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同时还希望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有更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企业需要具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毕业生,因为只有具备了实操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3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

3.1 目标

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定位分析,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时,需要立足于培养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财会、投资及金融基础知识,能够胜任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3.2 途径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模式 应用 创新

一、引言

截至2012年8月,全国共有445所高校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其中隶属于地方的本科院校占据重要比例,专业建设方面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创新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当下,地方高校如何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突显自身特色,培养市场亟需、独具竞争优势的创新人才,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如何在积极招生、顺利教学、合格培养、稳步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新建专业的科学规划与持续发展,特别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复合建设问题研究,具有极强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综合教育系统,是高等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保证。如何确立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关键。

二、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性问题,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是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遵循学科特点

首先,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强调执业能力的应用性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也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其次,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后继发展而来的综合性学科。其起源于西方的金融学,脱胎于我国的会计学,与工商管理、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存在知识上的交叉与共享。财务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金融、管理、会计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把握理财工具、理财技术,特别是熟悉资本市场的规律与规则。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满足社会需求

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业者不但拥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具备控制企业成本、管理资金运营、熟识金融工具、进行高效融资、洞察市场信息、合理规划投资的高级理财能力。现在市场上普通财务工作者数量众多,且趋于饱和,而高素质的综合性创新人才却严重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立足当地经济和人才需求现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树立学校特色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高度内含和概括的,既包括综合实力较强的研究型高校,也包括为地方输送技能人才的应用型高校。例如,淮北师范大学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一所拥有15个学院、65个专业的综合性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属于省内二本招生中的高分优质生源,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因此其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要明显区别于“211”、“985”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以及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虑学校自身特色和发展情况,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因此,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为培养以“会计”为基础,以“财务”为核心,集理性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业务综合能力为一体,能够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优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一)教学体系结构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将课程体系细分为平台、模块、方向等三个层面。淮北师范大学的课程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程两个基础平台,分别体现了本校的人才综合培养特色、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特色。在课程平台之上,设立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大课程模块。课程模块设置中遵循以通识教育为根、以职业需求为本、以够用为度、开设时间有序、内容衔接得当、理论实践匹配、学生素质逐步提高的原则。其中,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又按照财务管理的学科特性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

(二)教学课程设置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要求,保证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稳定(达到教育部标准)的前提下,在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中体现改革重点。

1.加大通识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

适当加大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厚基础”的综合人才。公共必修课主要包含大学语文、大学外语、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选修课主要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并鼓励学生跨学科选择。

专业必修课的设置需要贴合财务管理的学科范畴,突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与应用特色,并以理论分析、研究工具的教学来补充。具体的说,财务管理专业应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石,以会计学为信息工具,融合管理学的知识与方法,构建满足社会执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其中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资本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经济法、统计学、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综合实验等。

加大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上更能够体现“学科本位”的特点和“能力本位”的需要的融合,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不同课程的相互渗透,又要根据不同的执业要求设计不同的模块课程,使课程设置在整体上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所提出的特殊需要。在“会计”选修方向,主要开设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审计学、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纳税筹划、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课程;在“金融”选修方向,主要包括跨国公司财务、金融企业会计、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

2.课程设置建设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接轨。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征询专业相关的各职业界的意见,使社会需求从教学源头得到满足。其次,将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划与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相衔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相关资格认证,并将有关职业考试的内容嵌入到课程体系中。应避免简单的授课内容照搬和课堂成为辅导班的现象,需要考虑学科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职业成长的相互作用,做到融会贯通。但这种嵌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考虑学科知识、能力形成与职业成长三者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的有机融合,从而真正做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践平台

重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应构建专业综合实践平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平台是综合立体结构,涉及课程实践、综合应用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四大模块。

(一)课堂实践模块

理论学习是专业实践的基础,课堂授课则是实践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实践教学,又可以分为案例授课与课程实验两种类型。案例授课,主要是常规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将财务管理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际应用互相关联。例如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资本市场、金融会计等专业课授课环节,引入现实企业操作案例,进行知识点解析和理论运用;课程实验,是指划入专业课程、与理论授课相配套,但又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理论检验与应用实验,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和统计学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与案例教学相比,更能够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做到知识掌握与实践应用并重。

(二)综合实践模块

财务综合模拟实验是第四学年开设,在主要专业理论学习后,在课程实践模块之上,将财务会计、公司理财、成本会计、审计、税收、统计等相关内容有效引入实验。在强调多类别知识综合运用的同时,考虑模拟企业的背景资料和实际运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得出结论、撰写文案,进行答辩。通过实验答辩,重点在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

(三)社会实践模块

社会实践模块有专业实习、认知实习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形式。

专业实习要求高年级学生深入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一线,实际参与实习单位的日常财务工作。通过专业实习能够使学生熟悉公司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锻炼并提升实务操作技能,学习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管理实务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实际运作过程,掌握证券投资的方法与技巧。在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深化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实习通常集中安排专门实习时间,需要学生亲自参与现场工作,是社会实践模块最重要的形式。

认知实习,是指通过社会调研、实地参观、讲座座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或间接的专业方面客观认知。组织学生进到工作现场或邀请财务经理等实务人员来到讲堂的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财务管理和会计岗位的职责、权限和操作流程,认识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难题,获得解决之道、职场经验和发展规划。认识实习,可以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形式较专业实习也更为灵活,更能够突显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是专业实习的有益补充。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通过各种职业考试,来夯实就业基础,提高工作起点,增加个人竞争力。

(四)创新实践模块

创新实践模块能够凸显各校实践特色和专业办学思路。首先,通过竞赛教育,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专业课堂基础之上,举办“财经论文大赛”、“财会技能大赛”等竞赛,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的锻炼和信心的树立。从执业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养优化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其次,为本科生指派专业指导教师,建立“零距离育人”的导师制。确立“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深化教学改革。第三,多种形式鼓励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积极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举办大学生SYB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多形式创业培训活动,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自我创业的能力。

五、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复合保障机制

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顺利实施,需要依赖于良好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指各保障要素的职能以及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寓于模式的运行,又决定其发展方向与运行状态。具体分为物质方面的基建保障与软件方面的师资保障两个层次。

(一)基设保障

1.实验室建设。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可以分为手工实验室和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其中信息化实验室是建设的重点。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教学手段的进步。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手段,推动高校教学信息化进程,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变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以信息化实验基本设施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多层互动、加大投入、创新制度、分步实施等措施,将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实验室实验手段的信息化建设。

2.基地建设。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更是建立学生接触职业、进入社会、学习经验的制度化路径。本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是大型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但其中以上市公司和加工型工业企业为优。大型企业业务复杂,管理规范,能够使学生在应用课本知识的同时,从实习中学习到较为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治理经验。面对企业基地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应借助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建立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囊服务和储备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寻求共同发展。

(二)师资保障

1.团队建设。首先,应该重视校内专职教师的梯队建设。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教授、博士和骨干教师为核心,以青年讲师、助教为基础的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校内专职授课教师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体,是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利用校外多类型的教师资源。一方面,加强校际间的合作,采用外聘教授或兼职教师的形式,利用外校的优势教师资源,在某些新设课程或学术科研上弥补校内教师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利用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的专业财务人员的实践优势,以校外导师或讲座报告人的身份,参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更好地让学生接触会计实务,获得第一手的职业经验。

2.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胜任能力,会影响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行为方向、投入程度和工作质量,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计划、完成培养目标的基础保障。提升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首先,要把握教师招聘环节,实现源头控制。招聘时不但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授课能力的考核,更要重视对其德行、心理方面的把控,应设置一定的实习观察期,以供学院对招聘教师进行全面了解。其次,重视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在工作之初为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在备课、授课、学生辅导、科研等方面进行技能培训与辅导。岗前培训应该按照学校层、学院层、系部层和导师个人层,统分结合、逐步深入,在学校和学院层面更重视一般性教学经验和原则性的职业规律的培训,而系部层面更加结合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和已有的研究条件,教师导师则更加关注青年教师的自身特质和个人需求。各个层面的岗前培训互相配合,力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师德修养与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掌握教学的基本业务知识。最后,要加强教师的后续教育和在岗培训。

六、结论

财务管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有潜力的理财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财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否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综合实践平台、建立复合保障机制等四个层面,进一步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组织财务管理教学活动,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J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36-41.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兼析中南大学财务管理培养模式[J]. 现代大学教育,2009,(02):107-110.

第12篇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量也随之增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就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来看,其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我国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项目基金:佳木斯大学人文社科面上课题,项目基金:2014WM09

前言: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加强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将工作重心向农村金融改革方向转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具有银行性质的地方金融组织,它的计划,核算等管理活动都要按照正规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严格进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的金融中介,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另外,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来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实现盈利的基础,也是保障其正常运营的先决条件[1]。我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的环境之中,经济发展不景气,爱这样的情况下,有其要重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来看,经营状况还不是很乐观,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多年的体制改革,但同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相比,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还比较落后,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风险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地域性特征也十分明显,有其是在社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仍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展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相比,显得较为专业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属于银行性质的企业,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高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具备先天的资金储备优势,这些都是普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经济体制改革下的产物,作为新生事物,其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还都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做出调整和改进,,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在我国数量众多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严重失衡,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财务管理方式过于简化,单纯地将机构的经费以及账务表象化是难以对其发展起到一定影响的。财务管理的作用要体现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整体经营过程当中,其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这样,财务管理职能才算是实现了充分发挥[2]。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困难,这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核算办法决定的,财务管理职能不能集中,导致各个级别和部门都掌握着部分的财务管理职能,这种职能分配方式,阻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分散,相对的就扩大了各个部门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范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受到削弱,即使管理者限制了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但部门主管习惯性地以本部门的利益为行使职能的出发点,很容易影响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的利益实现。由于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财务管理职能掌握的主体间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导致整体的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财务管理方式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方式以事后监督和分析为主,并且财务工作仅限于记报账以及财务检查和分析,这种财务管理方式体现出了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导致财务管理不能在工作环节中发挥作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财务管理职能的缺位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控制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这种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现行的管理方式属于粗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简化,没有形成具有规范性的成本管理机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经营成本管理中的部门管理成本上,这样就导致了对产品成本和客户成本的无视,将不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运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如果简单地依靠人工记录,将会大大降低财务管理以及日常运营的工作效率。就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来看,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资金投入缺乏针对性,并且现有的资金投入还带有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客户服务端的业务系统中,而对于建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在不少地方还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财务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传达,导致财务财务信息流通渠道受阻,机构总体的信息化水平过低,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管理效率。

三、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强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意识是转变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方式,要改变以往对于财务管理的轻视观念,把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给财务管理职能创造出发挥的空间。在提高财务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等,通过运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测,决策以及分析的方法,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将财务管理从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形成单独的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职能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的经济效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理念,将提升机构整体价值作为发展目标,实施相应的员工绩效机制,使员工的职业规划能够与机构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另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以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的财务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职能过于分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在实现管理职能时很难将职能集中,管理过程也显得十分困难。为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重新划分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实现纵向管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者能够轻松地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集中。各个部门主管的财务管理职能受到机构管理者的限制和制约,同时,机构管理者也受到各个部门主管以及全体员工的监督。另一方面,机构管理者要在机构内部制定财务管理责任制,实行各个部门的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这样就能够将全体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全体员工在实施财务管理职能的时候,都能够从机构整体的利益出发,使机构与员工的利益保持一致,这样就能够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完善财务管理方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打破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的限制,使财务管理能够真正作用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当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职能的作用范围扩大至整个机构的经营过程当中,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预算的管理,运用财务管理职能,做好事前预算,对机构正常运营的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事中监管,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注重对机构成本的控制以及财务预算的执行,事后审查。在事后要及时对经营活动做出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员工进行讨论和分析,获得解决方案[3]。另外,将成本控制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这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改变资金投入的重心,在保证客户服务端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同时,也要加强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使机构内部的财务信息能够在共享平台上一目了然,提高工作效率,机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得机构的所有财务信息,从而使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

结论: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对当今的经济形势,需要强化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机构内部找到当地业务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找到符合自身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和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机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真.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12-13.

[2]周鲜霞.浅谈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198-200.

[3]曹丽达,李飞.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机制体系的构建[J].辽宁经济,2013,09:82-84.

作者简介:

王 丹 (1978-),讲师,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