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贸易安全标准

贸易安全标准

时间:2023-06-08 10:5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贸易安全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贸易安全标准

第1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蔬菜出口;SPS协议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28903

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食品安全问题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变的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对农产品进口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尤其是生鲜产品。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相对于大宗农产品而言,呈现急剧增长势头(陈永福,2001)。在蔬菜出口数量迅速增加的背后,也遭遇了进口国食品安全管制的影响,贸易摩擦增多。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和不断涌现的新标准对我国蔬菜出口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加入WTO以后,我国蔬菜产业应根据《卫生及动植物检疫协定》(SPS协议)和WTO争端解决机制,适应进口国食品安全标准,并利用自身条件改善和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满足进口国政府和消费者需要,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

1中国蔬菜出口现状

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量逐年增加,占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2003年我国蔬菜出口达485万吨,出口产值达21.8亿美元,占农产品总出口产值的约20 %。2004年我国蔬菜出口496万吨,比2003年增长2.3%,出口金额为25.3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6.4%(见表1)。总量上看,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蔬菜出口数量增幅逐年降低,2004年同2003年相比绝对数量量上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幅远远低于其它年份,增长仅2.3%。我国蔬菜出口主要流向亚洲和欧洲,其中日本、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美国、俄罗斯、荷兰和德国等国家是我国蔬菜的重要流向地,占到我国蔬菜总出口量的70%以上。

总之,我国蔬菜出口总量近几年持续增长,出口金额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出口结构同样发生了变化,加工产品出口有所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出口数量增幅减缓;出口流向地比较单一,主要为日本、东盟和美国等地区,贸易依存度较高,一旦这些国家提高进口标准,将会严重阻碍我国蔬菜出口;出口结构仍然是以初级的生鲜和冷冻产品为主,附加值低,保险难度大,受食品安全标准影响深;同时出口数量增长幅度下降,金额增长幅度波动较为明显;此外我国蔬菜的平均出口单价也呈现下降趋势。

2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为保持和提高消费者健康,维护生存环境,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趋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已成为食品贸易的潜在障碍,而食品安全问题在蔬菜产品贸易中比其它农产品贸易(如大宗农产品贸易)更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蔬菜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口国不断升级的食品安全标准内容限制了我国蔬菜出口。2002年初,日本以我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为借口,大大提高进口蔬菜的技术标准,将蔬菜安全卫生指标由6项增加到40多项。并且日本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在不断增加,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对我国蔬菜对日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影响(见下图1)。2001年以前我国对日本蔬菜出口数量和金额呈现较快增长速度,2002年我国对日蔬菜出口大幅度下降。美国对蔬菜进口的农药残留也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且还时常发生变化。下表2是2005年5月到12月,我国蔬菜及其制品对美出口,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拒绝的情况。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被拒绝蔬菜及其蔬菜产品的出口最多。从2005年5月到2005年12月,被美国FDA拒绝的案例记录有183例,其中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被拒绝的出口案例为117例,占总数约64%,另外由于产品不干净(flith)的缘故,被拒绝的出口案例为33例,也超过因其它原因(如不符合标签规定,无厂家地址等)被拒绝的。因农药残留超标和不干净的原因被拒绝的出口案例总共有150,占总数的82%,而因其它原因被拒绝的仅占18%。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蔬菜生产及加工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说明发达国家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已成为限制我国蔬菜及其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2)国内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技术和手段以及检测体系、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无法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从而限制蔬菜出口产品出口。首先,在蔬菜安全检测技术方面,安全检测技术落后。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呈现出快速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精确化特征。如美国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中农药,德国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可检测251种农药;而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检测机构拥有一次进行上百种药物的多残留检测分析技术。出口检验过程中,落后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可能无法达到进口国的检验要求,而导致出口受阻。其次,国内蔬菜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要求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质量控制体系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目前我国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无法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体系,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出口。如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等对进口的蔬菜加工品要求经HACCP控制,而我国很多蔬菜企业都没有获得HACCP认证。再次,国外发达国家产品溯源体系完善,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很快能查明其来源,识别责任。而我国溯源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国蔬菜生产的分散性和小规模性,溯源的难度较大。

(3)进口国设置的食品安全标准增加了我国出口蔬菜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出口蔬菜的竞争力。蔬菜生产和低附加值加工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这恰好可以利用我国农村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而且我国蔬菜在肥料、农药、农机、水利、电、热等方面的成本都较低,从而使我国蔬菜获得价格上优势(王立鹤,2002)。以我国大葱为例,我国大葱的生产成本在考虑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比日本低8.6元/公斤;在不考虑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比日本低3.1元/公斤。而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和增加,农户和企业不得不增加额外的成本(或产出减少)来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以符合进口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有时,这种增加的额外成本非常高,有可能导致零出口(吴秀敏,林坚,2004)。根据张涛的计算受到食品安全标准影响后,我国蔬菜的生产成本增加(见表),从预测结果来看,食品安全标准限制增加了我国蔬菜产品的生产成本,西红柿、黄瓜、马铃薯、菜椒、茄子等五种蔬菜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都上升了,上升比较大为黄瓜和菜椒,可见我国蔬菜产品的成本优势下降。

3SPS协议对我国蔬菜出口影响实证分析

WTO框架下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简称SPS协议),允许世界各国为对进口产品制定一系列措施以维护国民身体健康、以及保护动植物安全。理论上,SPS标准通过减少交易成本,保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降低因衡量食品质量而导致的成本而促进贸易发展(Prema-Chandra Athukorala & Sisira Jayasuriya, 2003)。并且接受SPS标准,使得出口商容易获得进口国的信任,减少贸易摩擦;此外SPS标准能够增加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称(Sykes, 1995; Kindleberger, 1983)。实际上,SPS措施在保护公众健康以及动植物生命安全时,发展成为一种新贸易壁垒,限制贸易发展和贸易自由化。为了明确SPS协议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董银果等(2005)通过BOX-COX函数测算了SPS对我国猪肉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SPS协议正式实施以后,对我国猪肉出口造成了负的影响。此外,许咏梅等(2006)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利用SPS协议使我国茶叶出口受限。

由于蔬菜品种繁多,各品种之间的价格差异很大,并且出口到各个国家的蔬菜品种也不一样,因此很难构建一个统一的模型来衡量SPS协议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但从发达国家提高农产品进口安全标准以来,蔬菜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变化也能看出SPS协议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以欧盟为例,SPS协议于1995年正式实施,从下图蔬菜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增长曲线来看,波动较大。特别是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蔬菜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增长速度下降很快,2003年金额增长为负。

由此可见,SPS措施已成为发达国家限制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首先我国蔬菜企业为达到进口国设定的SPS标准,而增加蔬菜生产和贮运等相关成本,降低了我国蔬菜出口的竞争力;或者因为根本无法达到设定的SPS标准,而停止出口。其次,当进口国对我国应用SPS措施时,也会因在制度遵守方面的成本差异,从而阻碍我国蔬菜出口。

总之,目前滥用SPS措施达到限制进口限制进口的目的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蔬菜等农产品贸易中。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SPS标准和协议还存在诸多有歧义地方,实施SPS协议更具灵活性,这就有利于通过SPS协议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SPS协议一方面规定对进口蔬菜的检疫措施必须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但另一方面又允许在某些条件下实施比国际标准更高的SPS保护水平。

4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保障蔬菜产品安全是促进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蔬菜生产而言和低附加值的蔬菜加工产业而言,对从蔬菜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代价非常昂贵。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蔬菜贸易发展应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

4.1政府方面

(1)加强蔬菜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我国蔬菜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如标准制订部门较为分散,分工不明确,难以统一协调;标准的实用性较低,不符合市场需求;标准复审和修订不及时,时效性差;与国际标准体系和发达国家标准体系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要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标准化、系统化的标准体系,缩小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差距,促进我国蔬菜出口,减少因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导致的贸易摩擦。(2)改进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检验技术和手段。我国蔬菜检测检验技术和手段落后,仪器设备老化,检测速度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出口贸易中无法有效、及时地对蔬菜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政府应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加强蔬菜检验技术和手段的研究,突出高精、快速检测能力和技术标准研制能力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加大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和制定力度。(3)加强蔬菜生产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蔬菜生产和加工过程对蔬菜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政府应积极加强蔬菜生产和加工技术的研究,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以及有机蔬菜的生产和技术规范,引导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生产、加工技术,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4)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利用各种国际贸易规则,改善中国蔬菜出口环境,减少贸易摩擦。尤其是要利用SPS协议中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条款,冲破进口国根据SPS协议对我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并根据SPS第3条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4.2企业方面

(1)加强蔬菜生产和加工过程控制。蔬菜质量安全保证最终要靠企业来实现。我国蔬菜生产和加工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进口国制定的各种不利于蔬菜出口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从产品质量着手,通过生产、加工的过程控制,来改善蔬菜产品质量,保障蔬菜安全。由于我国在质量安全控制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因此出口企业应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引进和吸收,并且与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寻求有效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的途径。(2)建立有效的产业链管理模式。目前食品行业中普遍采用食品安全危害控制等手段来保障食品安全。这种控制涉及到从田头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产业链管理将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把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组织起来,实施有效的协调和控制,有利于保障产品安全。HACCP、TQM等质量管理模式,都强调食品链中节点企业的协调与合作,建立统一有效质量保证体系。因此蔬菜出口企业应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与各个节点企业紧密协调,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实施产业链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的成本,避免因投入过大导致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3)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和SPS协议的培训。出口企业要充分了解相关国际贸易规则和SPS协议规则,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育与教育,以便积极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Finger, J.M.(2001), “Implementing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Problem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 The World Economy, Special Issue on Global Trade Policy, 24(9), p10971108.

第2篇

[关键词] 茶叶出口 现状 原因分析

一、我国茶叶出口整体状况

1.近年来,我国的茶叶生产增长显著,十几年间中国茶叶产量增长了95%,2000年中国茶叶产量为70.37万吨,2010年中国的茶叶产量增长到137万吨,是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作用,也是我国政府大力扶植的结果。

2.世界茶叶贸易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茶叶出口比例呈逐年下滑的态势。2010年,全球茶叶进口总量为161万吨,比2009年增加9.77%。 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美国、英国等进口大国茶叶进口量均有一定幅度上升。美国、巴基斯坦、埃及和阿富汗的增幅超过10%。2001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为15万吨,2010年这一数据增加到了30.24万吨,出口总量虽然整体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国茶叶生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动整个茶叶出口的增长,可以明显看出,出口茶叶总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2000年的出口茶叶比例是32.78%,2010年的比例缩减至22.07%。

二、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1.世界市场:从中国茶叶出口的世界格局来看,目前的出口形势并没有占据最有利的市场地位,除亚洲市场外,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非洲,非洲地区多为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消费能力不强,因此出口非洲的茶叶单位价值较低,利润空间不大,市场扩张受限,另外,非洲国家政治动荡,消费不稳定也是影响之一。

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包括绿茶、红茶和特种茶三大部分,绿茶出口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摩洛哥、乌兹别克、日本等亚非地区的一些国家和欧盟是我国绿茶出口的传统市场,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是我国绿茶出口的新兴市场。由于饮食习惯偏好,摩洛哥人长期饮用绿茶且依靠大量进口,其98%的茶叶进口来自中国; 2003年,摩洛哥取代日本成为我国茶叶最大的进口国,已连续8年保持中国最大茶叶进口国地位;美国和俄罗斯作为我国茶叶出口的新兴市场,市场份额增长较快,但出口量并不稳定,中国茶叶面临着来自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

2.欧洲市场:中国茶叶在欧洲市场有很大的扩张空间,但是我国很多出口茶叶难以达到欧洲质量安全标准为代表的各种茶叶标准要求,使得近年来欧洲市场茶叶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口受损。欧盟市场对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要求较高,我国茶叶出口面临较大的市场阻力。由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主张消费者权益,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后,欧盟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开始逐渐走向完善。确立了保证欧盟具有最高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政策方向,在短短的几年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即《食品安全法》。重点领域是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福利、饲料、污染物和残留、添加剂、调料、标签、新型食品和转基因食品,在该白皮书正式发表后的几年内84项具体行动方案要逐步实现。

3.日本市场:中日两国茶叶贸易渊源甚深,建立了良好的茶叶贸易伙伴关系。由于同属亚洲,地域相近,生活习惯也有相似,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绿茶、乌龙茶等品种,2003年之前,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茶叶进口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茶叶也在日本茶叶进口市场占统治地位。2000年~2010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十年日本进口茶叶总量中,中国茶叶的平均数量比例为63.88%,远远高于斯里兰卡、印度和肯尼亚的比例。但是日本茶叶进口总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中国茶叶所占市场份额明显随着日本茶叶进口总量的波动而波动;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至日本的数量同比2001年减少了40.45%,下降程度远大于日本茶叶进口总量的减少幅度25.3%;相反,斯里兰卡茶叶的市场份额在逐年提高,2000年为14.88%,2010年上升至26.74%,上升幅度11.86%,印度和肯尼亚茶叶数量也在小幅波动中逐渐增长,很显然,中国茶叶在日本茶叶进口市场的竞争力在逐渐下降,而且市场份额也在不断被其他的世界茶叶出口大国蚕食。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茶叶出口遭到日本以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为代表的贸易壁垒的限制。1969年,日本开始关于茶叶进口的质量检验检测标准,规范其对茶叶的农药残留含量等具体指标要求,之后,日本不断修改以及完善茶叶的质量检测技术手段及项目,质量标准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三、我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茶叶出口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茶叶产量不断增长并没有拉动茶叶出口数量的增长,茶叶出口规模不断萎缩,这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节第二部分作以详细分析。

2.通过对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市场状况分析,可以清晰看出,我国茶叶出口集中于非洲地区,经济水平不发达限制了其消费能力,同时政治因素给双方贸易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欧洲是世界茶叶消费的主要地区之一,我国出口茶叶并没有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由于贸易壁垒的限制,茶叶出口欧盟的比例也在波动中不断下降,由此看来,茶叶出口过于集中到不发达国家市场,市场风险增加,同时市场扩张受到限制,也是我国茶叶出口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3.我国茶叶出口在传统进口国的市场份额有缩减态势,新兴进口国如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其茶叶进口量并不稳定,随着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主要茶叶出口国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茶叶需求在新兴市场扩张的阻力也在增加;中国茶叶出口要维持传统茶叶进口国的市场份额不变,又要积极扩张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才能逐步提高整个茶叶贸易的国际市场地位。

4.我国茶叶在欧盟和日本两个主要出口市场受到以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为代表的贸易壁垒的限制,不仅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破坏了我国茶叶的国际声誉,对与我国茶叶出口造成的无形损失也是重大的。这也客观上反映出我国出口茶叶确实存在在较大的品质问题,国内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于规范出口茶叶的质量。

四、我国茶叶出口量持续下滑的原因分析

1.内销茶数量在不断增长。中国人口基数的增加,拉动了国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增强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使得茶叶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客观上推动了内销茶叶数量的不断增加;1949年至1978年间,茶叶一直是短缺产品。为了增加茶叶出口创汇,政府对茶业确定“保证边销,适当增加内销,积极扩大外销”的方针政策,国内茶叶消费受到抑制。1978年以后,茶叶产量增长较快,内销市场逐步放开。到1984年茶叶内、外销市场完全放开,实行议购议销。茶叶内销量快速增长,1978年茶叶内销量为18万吨,2000年提高到45.6万吨,2006年达到66万吨。1978年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只有0.2千克,2000年增加到0.36千克,2006年达到0.45千克。

2.中国茶叶出口受到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较大。早在 1992 年,欧共体就开始使用统一的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量标准,1994 年中国湖南出口到法国的红茶因甲胺磷超标而遭到索赔;1993 年日本实施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达 24 项,1994 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就有较大跌幅[ 邱海蓉,冯中朝等.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M].统计与决策,2009(3).]。入世后,各国降低了传统的以关税为主的贸易壁垒,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的进步,各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各国政府也出于保护本国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和维护本国生产者,不断提高进口茶叶的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以科技为基础的茶叶检测检疫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客观促进了发达国家的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化进程。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化起步较晚,相关的检测检疫设备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较大,因此,茶叶出口因为达不到其标准要求而受到限制。

3.欧洲各国是世界茶叶消费的主力,由于饮食习惯和饮用偏好问题,欧洲主要茶叶进口国主要消费红茶,导致世界茶叶贸易以红茶为主导,我国主产绿茶的供给格局与之不相符;近年来随着绿茶保健功能的宣传和推广,世界绿茶消费量也在逐渐攀升,这对我国绿茶出口也是一大利好因素,同时,我国主要茶叶出口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培育优良绿茶树种,抢占新的国际消费商机,提高本国茶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虽然我国茶叶文化底蕴深厚,绿茶也是优势产品,但是缺乏国际品牌,加上国内各种绿茶名牌种类繁多混杂,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我国茶叶出口持续低迷的一大因素。

4.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客观上不利于出口,也是我国茶叶出口下滑的重要影响因素。自2005年以来,中国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至目前已经累计升值26%,显然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没有停止迹象,持续的汇率上升将降低茶叶的出口竞争力,抑制出口,促进进口。

总之,目前茶叶出口规模与中国茶叶生产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符的,茶叶出口贸易有相当大的扩张空间。

参考文献:

[1] 牛晓婧,顾国达等.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格局的演变及现状分析[J].世界农业,2007,(6):28-32

第3篇

一、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的规制产生了一些新发展,归纳起来,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规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公众的健康和消费者的权益过去,食品安全机构在食品安全规制方面往往有几个相关的目的,如保证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保护动物的健康等,而近年来,食品安全规制的目的更加明确,就是确保公众的健康和消费者的权益。为此,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机构。如欧盟在“疯牛病危机”后于2002年成立了新的食品安全局(EFSA),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监管,保证欧盟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进行评估在食品生产的整个链条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可能会在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出现,因此对食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监管,对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都要进行评估,从而最大可能的减少这些风险,保证食品的安全。如美国早在1997年就推行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国家行动计划,进行危险性评估。

(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HACCP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HACCP是“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英文缩写,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主要是用来对食品中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的安全进行控制。近年来,政府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普遍关注和食品传染病的持续发生使得HACCP体系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欧盟对于食品供应的所有层面都强制实行HACCP,而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也都在推广和采纳HACCP体系,并分别颁发了相应的法规,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分别提出了HACCP模式。

(四)食品安全的标准更加严格,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近些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趋于严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严格规定致病病菌的限量指标;(2)标准的范围扩大。如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执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个别豁免物质除外)在所有食品中的残留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对于日本认为有科学依据的则制定限量要求,对无科学依据的物质则采用0.01mg/kg的一律标准。

(五)各国政府更注重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的信息,以完善市场行为这其中包括政府主动提供食品安全的指南、标准、第三方证明和标签,以及确立食品安全的合法责任等。这些行为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使消费者能选择更安全的食品,而对于信息的提供者———食品生产厂商来说也能得到利益,因为消费者更易于选择他们的产品,从而完善食品市场行为。

二、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对食品贸易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食品食品安全标准日益提高,各国食品安全规制趋于严格,使得真正安全的食品才能进入国际食品市场,从而使食品贸易为各国的消费者提供真正安全的食品,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得到保护,同时,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上的安全成本也降低了,使消费者增强了消费愿望和对于食品贸易的信心。

2.促进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有利于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国际食品安全规制的迅速发展,各国的食品工业为了突破由于食品安全带来的出口限制,纷纷加强各种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等技术在食品生产和研发创新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保证食品的营养和安全,还有利于提高各国食品生产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1.对世界食品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国际食品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出口国的食品只有在符合目标国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食品的卫生、营养等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规制的日益严格,世界食品贸易受到巨大阻碍,因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食品贸易中断现象越来越多。如2001年以来,由于蔬菜水果存留农药,海鲜、家禽上的氯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残留过多等问题,使许多亚洲国家的食品出口遭到巨大困难。

2.容易引起食品贸易的纠纷,引发贸易双方关系的紧张由于各国的食品生产方式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同,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而易引起食品贸易纠纷。如美国和欧盟之间长期的“转基因食品”之争,美国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而欧盟则怀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对转基因食品的进口采取了限制和禁止措施,这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并在加拿大和阿根廷的支持下于2003年5月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3.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成为食品安全新规制的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薄弱,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落后等原因使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而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只能被动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如日本新颁布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在食品中的残留都做出了规定,其中,15种农药、兽药禁止使用;68种豁免物质;对797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计了总计53862个残留限量标准;对没有设定限量标准的,将执行“一律标准”,即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千克。0.01毫克/千克的限量几乎为现有仪器的最低检出限。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发展中国家的检测技术和标准很难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面临巨大的困难。

三、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食品安全规制日益严格和广泛,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带来了巨大困难。发展中国家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4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规定,出口,影响,政府监管

 

一、区分善意与恶意的标准,或者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

面对各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的与我国出口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规定,有很多人将其看作是发达国家限制中国发展的一种途径,或者是为了保护本国食品工业而筑建的贸易壁垒。当然,不可否认不少食品安全规定制定的确是以阻碍我国的食品出口为目的的,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大多数食品安全规定必要性,因此,在我们竭力思考各种应对“壁垒”的方法时,应当先正确的认识食品安全规定。我认为,对于食品安全规定应该将其划分为善意与恶意的标准或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

(一)善意的标准或合理的规定

善意的标准或合理的规定是指对于确实能起到保护进口国人民的健康,以科学评估为基础的,不对个别出口国带有歧视性的食品安全标准或规定。目前来说,对于一项标准是否合理的问题可以参考的主要是SPS协议,比如该协议中对于透明度,以科学为基础的危险管理,公平等问题的规定。从以往的贸易冲突中可以看到我方人员常抱怨发达国家的标准远远高于中方标准, 但是应该看到世界动、植物疫情的存在使消费者不仅关心食品的滋味更关心食品的质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二)恶意的标准或不合理的规定

恶意的标准或不合理的规定是指那些带有歧视性的,专门针对某一国家的,未能提高进口国居民健康保护的,没有科学基础和依据的标准或规定。在判断一项标准是否合理时,目前主要仍是以SPS协议为主要依据。通常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公平和非歧视原则,是我们判断不合理规定的主要标准,也是我们抵制不合理规定的有效工具。

由于SPS协议对以科学为基础的危险管理,公平原则都不可能完全确定出标准的界限和统一的尺度,因此,我们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的界定也很难准确,但是,我要强调是我们对于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的划分是对食品安全规定正确认识的一种方式。食品安全规定不仅仅是一种发达国家我国出口的限制和阻碍,是其他国家阻挡中国崛起的种方法,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害的,更要看到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只有正确客观的认识食品安全规定,才能更好解决我国在贸易中遇到的食品安全的问题。

二、食品安全规定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对我国食品出口造成障碍。论文格式。

食品安全规定作为一种限制出口的标准,会给我国的食品出口带来损失是必然的。在食品安全规定不断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新的标准逐一实行,我国食品出口必然会面临新的障碍。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WTO成员所做的SPS通报逐年增加,面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快速增加,而我国的食品行业明显应对不及,被禁事件屡见不鲜,对我国的食品出口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2、给食品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食品安全规定出现,就不可避免的在保护进口国国民健康的同时,给出口国带来了经济损失。因为出口商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相对于规定的制定往往存在着滞后性,就如同食品安全规定大多是在疾病爆发或食品安全危机出现后,制定的一样。因此,在出口商将食品安全提高到规定所要求的标准之前,在食品出口的数量和价格上,势必会有损失。

3、增加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成本。

目前,我国的食品加工业,主要以低价劳动力为基础(如虾仁),才能成为国际出口大户,但为了体现价格优势,中国的食品加工利润已经很低,再加上食品安全检验和维护的成本,我国食品工业的利润空间将被再次压缩。而各种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使得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日本于2006 年5 月29 日起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关于“暂定限量标准”规定的农药就有734 种, 涉及50000 余项。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 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 即0101mg/ kg。以茶叶为例,“肯定列表”中的茶叶检测指标达到276 项, 比欧盟还多。由此可见,我国的食品出口日后在食品安全检验和维护山投入的成本会更多。

(二)积极影响

1、迫使中国食品出口走出价格竞争陷阱。

目前我国的食品出口的优势大多体现为价格优势,这种优势的建立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国食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含量低,多以初级产品为主,食品的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等。另外,即使是同样的初级产品,新鲜食品,我国的产品也往往在卫生技术方面较低,这造成了我国食品产品“低价低质”的现状。而这种出口发展的方式显然对我国食品行业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会使我国只能长期以世界食品产品的“初加工车间”身份处身于世界食品市场。论文格式。然而,我们要看到各种食品安全规定在短期抑制我国食品出口的同时,也可以迫使我国食品工业从长期考虑提升行业的生产、加工技术,走出价格优势陷阱,创造出我国自己的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等。

2、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生产、卫生技术水平。

由于中国各大贸易伙伴的新食品安全标准层出不穷,也使得我国的食品出口企业为了保证收益,而提升其生产、卫生技术水平,这种技术的提升对于我国整个食品行业的技术进步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实现我国食品行业生产、卫生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3、提高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促进我国食品市场的健全与完善。

国外针对我国生产的食品产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的严岢性,从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中国的老百姓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美国、日本、欧盟对各种食品频繁的制定各种化学成分的限制,以及对转基因食品的限制,也便开始对这些化学名词有了认识,更逐步开始关心自己身边的各种食品的这些标准是否超标,超标多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又有多严重等食品安全。因为需求决定供给,只有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提高,对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大,我国的食品安全才能提高,只有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更有意识的保护自己,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推动我国食品市场快速发展和完善。

三、对策——加强政府监管在应对食品安全规定上的主导作用

(一)针对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产品,由政府建立专门的检验机构。

因为单一靠企业存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阻碍,而由多家企业联合检验,根据目前我国市场的发达程度和行业的协会的发展情况,很难保证各企业不为了追逐个体的利润最大化而产生私心,使得这种合作进入“囚徒困境”,而最终只能为该行业的发展带来最坏的结果。因此,政府的参与在目前情况下,是最好的选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食品出口中遭遇国外食品安全规定的主要是食品行业的主要出口产品,因而给我国的食品行业和国民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政府动用财政支出帮助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检验是值得的。

由政府出资建立专门的检验机构一方面可以针对国外以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为我国相应的食品行业提供检验,这种集中检验可以避免单个企业自行检验所带来的成本的扩大,降低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避免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削弱;另一方面针对进口国尚未对某指标提出要求的主要出口食品,政府也应特别拨出一部分款项给检验机构,用来检测普通生产厂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中可能带入的有害成分,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做的很不够,亡羊补牢固然重要,但是预先防范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对食品生产企业给予帮助和引导。

由于单个企业想要提高其食品安全技术,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中小企业不具有这种能力,而大型企业即使能够独立完成技术的改进,也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科研资金,很多企业为眼前利益着想,只要还能出口就继续按过去的方式生产,不愿主动提高技术;二是大型企业在获得技术后,由于企业自身利益的,为了占领最多的市场份额一般不会将其成果与其他企业分享,导致其他企业重复投入,在整个行业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如果由多家企业联合则容易陷入“囚徒困境”,最终导致低效研发,技术提高缓慢;而利用行业协会的话,因为我国的行业协会仍很不成熟,很难真正起到整和、引导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出资或由组织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是最有效的方法,政府出资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政府组织可以避免企业各怀私心,低效研发。政府可以先采取出资的方法,再等该行业有所发展后,采用组织的方法;也可以两种方法一起使用。而这种帮助和引导对食品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通过适当的引导还可以改变我国食品产品低价竞争的模式,有助于我国食品行业复合竞争力的提高。

(三)为食品产业提供相关的食品安全规定信息。

与技术问题一样,单个企业或多个企业联合在目前我国市场发展的程度下,都不是最好的选择,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外,信息与技术相比是一种真正的公共物品,因此,政府的介入就更有必要。目前,我国以有专门的机构为企业提供SPS和TBT的通报信息等,但其专门性和细致性还须加强。今后,政府应在提供信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帮助企业和行业处理善后工作。

对于事后申诉,特别是对于不合理规定的申诉,政府应帮助企业认识这一途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提供为这类申诉提供专门的指导和帮助。因为单个企业在财力、信息和对诉讼的了解上有限,再加上我国企业由于市场不发达,法律意识不强,国内法律建设尚不健全,以及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认识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对于“打官司”有种畏惧心理,对出国“打官司”就更是以避免为主,丧失了很多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应有的权力。论文格式。而另一方面,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使得我国的行业组织仍然十分稚嫩,让其独立担负起帮助企业申诉的责任,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我方产品在受到指控之后,对于即使递交抗辩报告,提供充分科学证据支持自己论点等方面做得很不够,因此,政府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Donna Reberts and Laurian Unnevehr: Trendsin Food Safety Regul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e Disputes[J],2002(4)

[2]陈东星:欧盟食品安全法及其监控体系——兼评我国对欧盟食品出口的借鉴[J] 新疆社会科学 2003 ,1

[3]梁小萌:对外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政府规制[J]探求,2003,6

[4]王兆华 雷家: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7

第5篇

【关键词】食品 检验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对食品检验进行检测,进行食品卫生判断和质量合格与否的主要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产品贸易和市场监管等方面负担着支撑责任的重要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证、提高食品生产水平起很好的效率作用。但现行国家食品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中还有一些地方是不完善的, 给开展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要统一建立以食品安全为主导,不仅在产品贸易、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中有着重要的意x,同时也是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和经济、创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二、食品检验现状

随着我国对食品工业的发展, 不断增多食品检测的项目, 也不断地修订和增加食品理化检验方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也奠定了我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的基础。对当前食品安全保障进行标准实施, 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防止通过加工和污染途径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进行保障,是食品安全的核心,较以往标准更具创新性、综合性、完善性。现行食品检验项目的规范化。《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涉及的分析内容广、项目多,包含食物成分、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天然毒素、金属污染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各种分析方法。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检验方法基本上都囊括了, 测定方法体系也健全了,对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更加满足,同时也对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准确性程度得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经过多年,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以商业、粮食、农业、商务、轻工、卫生、科技、质监、进出口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具有以国有资产为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复杂的成分特点。但是,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也并不完善。首先是落后的标准体系;其次是技术水平不高的食品检验检测。如,检测方法不完善,较少的多残留检测方法,不成熟的检测技术,对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的缺乏,过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等。

(2)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化进度缓慢。尽管《食品安全法》已明确要对食品安全标准统一制定,并且对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规定了不得制定,但接近一年的该法颁布、已半年多的实施,统一化的食品安全标准进程却比较缓慢,导致了因现行标准与《食品安全法》不统一而严重的产生执法冲突现象,如一些监管机构对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一些食品依据《食品安全法》进行查处,而经营企业和食品生产却无所适从。

(3)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虽由国家标准委统一了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但众多的标准起草部门, 加之不严的审查把关,导致我国的食品标准不够统一,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层次不清, 存在着交叉、矛盾和重复等不协调问题。

(4)检验方法与食品安全的要求仍有差距。还没有完善的测定保健食品、兽药、农药、天然毒素、食品添加剂功效成分等方法, 特别是掺假、掺伪鉴别方法的测定方法。

(5)现行食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低。①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偏低。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国家标准覆盖率的44.2%,我国在食品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较低。②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落后。对国际标准与我国食品标准相比,不管是整体格局还是具体的技术要求都存在着一定差别。制约标准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落后因素。

四、完善的对策

(1)要注重增加检测投入。检测投入适当增加。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就是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引进专业人才,完善设施建设,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要特别的加大注重投入,将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软件和硬件设施进行改善,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2)检测资源合理整合。将检测资源合理整合。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工商、质监、农业、卫生等,应形成工作协调有序、职责分工明确的检测体制和机制,有效避免检测资源浪费、重复检测等现象。同时要对各职能部门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进行加强完善。将检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作用。

(3)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自我检验检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力量,应当高度重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进行加强;将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生产加工、原料采购、储运等各个环节不出差错,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尽量减少。

(4)高度重视检验检测工作。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食品工业可以迅速发展,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检测人员需要对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掌握,新的挑战才能应对。只有对检测工作真正重视,投入力度加大,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检测效率才能提高,将检验检测工作的局面创新,保障顺利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5)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监管从食品源头开始实施的全过程,负责行业分段,并采取监管属地的原则,将地方政府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行实施监管当地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并将国家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将作岗位资质进行认定制,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就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实施全面过程。

第6篇

近年来,中国牛肉出口量及其在世界牛肉总出口量中所占的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如表1所示。其中,牛肉出口量由1995年的10.6万t降至2010年的4.7万t,在世界总出口量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1.56%降至2010年的0.48%,除2010年外,中国牛肉出口额占世界比重均低于出口量所占的比重,说明我国牛肉出口单价较低。从进口的角度看,中国牛肉进口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7.59万t增至2010年的16.71万t,增幅明显;与此同时,中国牛肉进口量占世界的比重也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牛肉进口额占世界的比重均高于进口量所占的比重,说明我国牛肉进口单价相对较高。从中国牛肉的出口结构来看,冷鲜、冻牛肉和牛肉制品的出口量居多,约占牛肉出口数量的78.9%,其中冷鲜、冻牛肉的出口量及其占牛肉总出口量的比重均呈现波动变化状态。2010年中国冷鲜、冻牛肉出口量为2.22万t,占牛肉出口总量的46.69%。20世纪90年代以来,牛肉制品出口量也有所下降,1995年最高峰时期出口牛肉制品的量达到5.87万t,2010年下降到了1.43万t,但是近年来牛肉制品的出口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冷鲜、冷冻肉的出口数量,所占比重也大幅上升(表2)。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牛肉的进口需求逐渐增加。1995年中国进口冷鲜、冻牛肉为5.83万t,2010年增至12.84万t,占牛肉总进口量的76.8%。由表3可以看出,中国进口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冷鲜、冻牛肉,其次是牛杂碎。中国大量进口牛杂碎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期进口的牛杂碎较少,到2008年牛杂碎进口的数量增加幅度较大,占牛肉总进口量的80.73%。

2肉牛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定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CompetitiveIndex)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TC=(Xit-Mit)(/Xit+Mit)。在公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他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该指数综合考虑了进口与出口2个因素,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如果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0,则表示该国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从中国牛肉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来看(表4),中国牛肉、冷鲜冻牛肉及牛杂碎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都小于0,说明中国是牛肉、冷鲜冻牛肉及牛杂碎的净进口国,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且牛杂碎竞争力劣势最大。1995—2010年,牛肉制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全部大于0,说明中国牛肉制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在这16年间表现得比较稳定。从2000年开始,中国干、熏、盐渍牛肉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国内市场,贸易竞争优势趋于稳定。

3牛肉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生产成本和价格成本决定价格,也决定了产品的获利能力和竞争力,本文选择了生产者价格指数这一指标从生产者角度分析了中国和世界主要肉牛生产国的牛肉生产成本。该指数的上涨反映了生产者价格的提高,相应地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价格指数越低,说明越有成本优势。如图1所示,以2004年为基期,中国牛肉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与世界主要牛肉出国相比较高,说明2004年以来,中国牛肉在生产成本上相对于其他主要生产国,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若假设出口产品在质量安全和营销策略方面相差不大,比较出口价格能够反映出产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差距。由图2可知,英、美2国牛肉出口价格较高,而2008年以前,中国的牛肉出口价格相对其他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要低得多,表明在2008年以前中国牛肉在出口上也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但2008年以后,中国牛肉出口价格逐年上升,甚至在2010年已经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说明中国牛肉出口价格优势逐渐丧失。

3.2牛肉质量和安全质量和卫生安全是影响中国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牛肉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卫生安全隐患的存在已严重削弱了中国牛肉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中国牛肉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牛肉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受到WTO《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的严格约束,要求中国出口的活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质量安全标准协调一致,而中国作为WTO新成员要尽快熟悉和运用这些国际规则尚需时日,因此,近年来中国出口多次遭到设限、查封等,贸易摩擦、争端日益增多,这些固然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但也与中国牛肉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质量安全标准不完全符合有关。出口畜禽的疫病、产品的药残以及满足进口市场牛肉产品质量标准的水平已成为影响中国牛肉产品出口的三大关键因素。从长远发展着想,中国牛肉产品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安全水平,严格按照牛肉产品的国际标准进行生产,才能最终提高中国牛肉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3.3肉牛产业化组织程度与企业组织化程度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是反映一个产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肉牛产业也不例外。目前,中国肉牛产业的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既缺乏按照行业来划分的生产者组织、加工者组织、营销者组织和贸易者组织,又缺乏按照区域来划分的微观组织、中观组织和宏观组织。中国肉牛养殖主要以农户家庭平均10头以下的养殖规模为主,规模化程度很低。不仅如此,大多数小规模分散饲养农户没有属于自己的产销一体化组织,只能独自分别进入市场,市场竞争力弱,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是由于政府很难直接对小规模分散经营饲养农户的经营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与中国的情况相对应的是,世界牛肉主要出口国养殖规模相对较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牛肉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市场高度集中还表现在屠宰和加工企业的规模都较大,市场集中度也较高,这不仅可以克服饲养规模较小的缺陷,也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3.4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是非关税壁垒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由《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卫生和动物检疫措施》引发的,其形式多样,如:最终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和加工方法;检验、检测、出证和批准程序;有关风险评估方法的规定;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包装和标签要求。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牛肉质量、安全、卫生等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检验检测项目日益增多、环保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卫生检疫制度越来越严格。而绿色壁垒又是以各国国内的环保标准来设置的,这势必造成发达国家的牛肉产品很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牛肉产品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导致了发展中国家贸易额大幅度下降。

3.5政府的作用牛肉产品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工业品的特征,但肉牛养殖业在与非农产业竞争中仍然具有弱质性。一方面,由于其比较收益相对低于非农产业,容易造成资金和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肉牛养殖业的科研周期较长,技术进步相对缓慢,加之疫病时有发生以及活牛运输困难等特点,使得牛肉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牛肉产品的上述特点要求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机制的失灵,以改善贸易条件和降低市场价格的周期波动幅度。从牛肉产品主要出口国的情况来看,多数国家都是多方面努力来改善肉牛养殖业相对于非农产业的不利贸易条件,也通过本国肉牛养殖业贸易条件的改善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但是,从国家层面上,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肉牛养殖的扶持政策,肉牛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加之比较效益低、资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导致了牛源短缺的现象日益加剧。

4提升牛肉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7篇

>> 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甘蔗及制品质量与技术标准的研究 加拿大肉与肉制品法规和标准体系分析 我国肉制品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国外发酵肉制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研究 我国铸造机械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工作过程的“肉制品生产与控制”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蛋制品卫生标准 上海颁布发酵肉制品地方标准 我国黑木耳标准现状研究 我国绿茶标准管理现状研究 我国银杏制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我国硝酸钾标准现状与展望 从“僵尸肉”事件谈肉制品安全风险管理 今后该如何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我国旅游学研究现状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9] NAPEL S, OLDEHAVER G. A dynamic perspective on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under control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11, 39(1): 29-49. DOI:10.1007/s11149-010-9140-1.

[20] MAXWELL J W.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as a barrier to innovation[J]. Economics Letters, 1998, 58(3): 355-360. DOI:10.1016/S0165-1765(97)00293-0.

[21] 熊立文, 李江华, 李丹. 我国肉与肉制品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现状[J]. 肉类研究, 2011, 25(5): 46-53.

[22] 李春田. 标准化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13-18.

[23] 刘冰晶, 王梦娟, 李江华. 对美国肉与肉制品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探讨[J]. 肉类研究, 2012, 26(12): 16-19.

[24] 赵琳娜. 食品安全法体系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标准的思考[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11): 25-27. DOI:10.3969/j.issn.1004-7645.2009.11.008.

[25] , 杨君娜, 乔晓玲. 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0(9): 27-32. DOI:10.3969/j.issn.1673-5404.2010.09.007.

[26] 董寅初. 21世纪初的我国肉类制品加工业[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0(1): 29-30.

[27] 耿天霖. 我国畜禽产品药物残留量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分析研究[J]. 农业质量标准, 2004(3): 15-17.

[28] LOUREIRO M L. Liability and food safety provis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2008, 28(3): 204-211. DOI:10.1016/j.irle.2008.06.004.

[29] JINJI N, TOSHIMITSU T. Minimum quality standards under asymmetric duopoly with endogenous quality ordering: a note[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04, 26(2): 189-199.

[30] 彭珍. 肉品污染及其控制措施[J]. 肉研究, 2010, 24(11): 37-40.

[31] 王竹天, 樊永祥. 清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10): 6-10.

[32] 朱卫平, 张宝友, 黄祖庆, 等. IS09000认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2(6): 98-107.

第8篇

美的主导修订IEC电压力锅安全标准

电压力锅是顺德家电企业自2005年开始研发的新产品。经过美的等企业的不断研发,电压力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和压力安全防护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发明。该标准的电压力锅具有压力控制敏感性高,压力安全防护可靠性好,改变了传统的刚性结构电压力锅通过温度间接控压、需要高强度材料承压的技术路线,既能节省材料又简化了结构,既可压控烹饪,又不易堵塞。弹性结构电压力锅的无沸腾烹饪(不排气)原理,大大节省了能耗,提高了烹饪效率,是符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行业发展趋势的现行产品,是电压力烹饪器具诞生百年以来在压力控制和压力安全防护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对传统电压力锅烹饪器具在压力控制和压力安全防护技术路线的成功颠覆。

从技术到专利,从专利到标准,从联盟标准到国际标准。美的集团主导修订的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压力锅安全标准2012年底。这是美的主导制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至此,美的压力锅走向国际市场取得了通行证,也标志着世界各国的消费者能够更多地使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压力锅。

此次标准为IEC60335-2-15,即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的第二部分标准: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在此标准前,IEC相关标准是基于“刚性结构”的,但以美的为代表的国内主流电压力锅技术是基于“弹性结构”的,国际标准的不适用性,严重限制了电压力锅出口。

2010年,美的联合行业在美国西雅图会议上提出并通过电压力锅IEC标准修订提案。2011年,在印尼举行的83届IEC/TC61委员会会议上,美的电压力锅公司代表中国共提出了四项(弹性结构电压力锅、合盖安全性、泄压安全性和防堵安全性)标准提案。2012年,在德国柏林IEC/TC61的第85届会议上,美的集团代表中国,再次提出标准完善意见,将弹性结构压力锅与刚性结构压力锅完全分开,在标准相关条款中单独要求,实现电压力锅国际标准的最终修订。2012年年11月29日,国际电工委员会瑞士日内瓦总部正式IEC60335-2-15(Ed6.0)标准。

近年来美的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制修订,这不仅可以克服技术贸易壁垒,降低出口成本,提升出口的份额,同时对于行业技术发展,掌握国际前沿技术具有战略性意义。

目前,美的已获得了IEC秘书处认可,负责主导修订电压力锅、吊扇IEC相关标准,同时参与压缩机、吸油烟机、豆浆机、微波炉、洗碗机等多项国际标准的修订。以后美的可以制定更多的国际标准,美的在国际标准舞台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

美的“鼎釜”

―源自中国 问鼎世界

“鼎”、“釜”都是古代煮物的器物,鼎三足两耳,国之重器,政权象征,寓意高贵,显赫,如大名鼎鼎;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2015年4月13日,赶在樱花花瓣还未飘落之际,美的携代表了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电饭煲新品,登陆“家电王国”日本,开展了一场有关中日米饭文化和电饭煲技术的研讨交流会。期间,美的荣耀了在电饭煲内胆领域的集大成之作――鼎釜,首款使用鼎釜内胆的突破性单品――美的焖香IH全智能电饭煲,也隆重亮相日本东京,

第9篇

[关键字]ebXML;SOAP;Web服务

Sun公司的Dan Malks和Marina Sun解释了基本的Web服务和协作的Web服务之间的差别,并认为问题不在于选择ebXML还是选择SOAP,而在于是否扩展SOAP以支持ebXML消息可靠性。

1 Web服务介绍

Web服务(Web Services)是目前程序设计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是一个崭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指的是模块化的独立于平台和与语言无关的系统功能,这个功能是基于开放标准并且它是根据所支持的交易方案需求来使用的。然而,术语“Web服务”有点让人觉得模糊,因为它描述了相关但却是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包括贸易商到贸易商的集成(B2B),企业应用程序集成(EAI),以及基于远程过程调用(RPC)的基本服务。另外,Web服务如今存在着大量的标准——这些标准将很可能会因为它们发展和成熟而融合。为了更好地理解术语“Web服务”,我们使用了限定词——“协作的和基本的”来描述当前Web服务的发展。

1.1对比基本的Web服务和协作的Web服务

1.1.1基本的Web服务和协作的Web服务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粗糙的——典型的,Web服务扮演在基于对象或组件的服务内详细描述的门面;松耦合——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不知道关于彼此的内在实现。因而,Web服务是独立于平台和语言的;自描述——存在着对这些服务的标准描述。那些通知其他系统有关服务细节的描述包括了链接它们的方式和它们可靠特征以及安全参数。

1.1.2那么,什么东西是基本Web服务中缺少而却是协作的Web服务的一部分呢?三个关键特征:可靠性——可靠的通信意味着它确保一条消息至少被发送——并且至多一次只送到一个接收者,这个接收者可以过虑掉重复的消息。这两大功能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可确保的、一次仅一次的传送。因为发送者和接收者都必须比较进来的消息和先前的消息以决定它们是否是重复的,这一项保证就暗含着消息的持续性;安全性——考虑到在互连网上,而不是在有防火墙控制的企业内部网出现最多的交互,可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组件,特别是对于基于B2B集成的Web服务。安全性关注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从消息完整性和机密性到端点的网络级的保护。在两个消息端点之间的网络保护是有效的,但消息已被接收和从网络中移除的情况是一次也不会发生的;交易处理——协作的Web服务典型地包括有多个交易活动,它们是作为协作的一部分的。因而,我们必须在那些活动中定义事务和次序——处理指的是交易过程的编序。

1.2小结基本的Web服务和协作的Web服务的差别如下

基本的Web服务 协作的Web服务

为带有单一请求和响应的交互提供了简单的模式 为带有多个消息交换的交互提供了精练的模式

具有有限的安全需求 具有强烈的安全需求

不支持交易协作 支持交易协作

同步的且不可靠 异步的并且可靠

只读的 可读并可更新

2可应用的组件平台及技术

下面概述一下满足Web要求的两个组件平台和两种技术风险:Java2平台,企业版(J2EE平台),ebXML和SOAP。

2.1 J2EE平台

基于Java2平台,标准版本(J2EE平台),J2EE平台提供了健壮的建立、部署和管理分布式的多层的企业应用程序的基础。既然J2EE标准微你的基于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核心功能,那么那些成为创建Web服务砖瓦的组件根据那些标准创建。

另外,我们能够在J2EE平台下包装和改编我们的组件,因而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访问既新又合法代码的途径。特别地,我们包装合法的组件,这些组件没有暴露依从于J2EE的接口,例如,J2EE连接器体系和改编已经存在的J2EE组件以适应我们需求。

建立基于J2EE平台的系统仅仅是一个开始。下面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系统模块化且可扩展,可重用,可伸缩,可维护等等。除了学习如何使用相关的API外,也必须要获取健壮的设计和软件体系原则的稳固理解。

在Sun专家服务(sun.com/service/sunps/architect/)中,在我们着手处理J2EE平台和基于Web服务的项目中,我们会基于大家熟悉的模式分类,用它们来帮助我们理解在特定环境中解决出现的问题。合理使用模式会提高我们进度的效率:我们为与给定的熟悉的解决方案相呼应的软件开发项目作图表,用共同的词汇与我们的团队人员进行交流。

2.2 ebXML

今天的电子商务世界正经历着对可靠和安全的消息以及自动化能力,特别使交易协作的紧迫需要。当前ebXML是唯一为基于B2B的Web服务协作而定案的、业界标准的声明集。

ebXML是联合国贸易促进和电子商务中心(UN/CEFACT)和结构化信息标准发展组织(OASIS)共同倡导、全球参与开发和使用的规范,其中UN/CEFACT提供相关的商务技术,OASIS则提供XML及相关技术的支持。ebXML作为电子商务全球化标准,它是一组支持模块化电子商务框架的规范,支持全球化的电子市场,它使得任意规模的企业能够通过交换基于XML的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地接洽和处理生意。

2.2.1 ebXML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一些IT人士使用术语“ebXML”来指定ebXML一系列声明中的其中之一。例如,一些人可能会说,“让我们在咱们项目中使用ebXML进行可靠通信。”在这种情况下,话语实际所指的是ebXML消息服务声明,它只是ebXML体系中的一个组件。必须承认的是,以为声明支持可靠的通信,它经常会被一些交易商首先考虑到。同时,牢记ebXML是作为一个由多个声明所组成的整体出现的,那些声明可以被递增地或者每一个独立地采用。

ebXML体系具有的主要声明如下:可靠通信:ebXML消息服务声明(ebMS)——它提供了可靠的、一次仅一次的传送,成层在SOAP消息之上;交易过程声明:ebXML交易过程声明模式(ebXML BPSS)——它定义了交易活动、协作和事务,并且描述了它们的关系。它也提供了机器可读的声明实例;贸易伙伴配置和协定:ebXML协作协议配置和协作协议协定(ebXML CPP/A)——它持有伙伴运行时系统的配置信息并存储了服务质量信息;注册中心和存储中心:ebXML注册中心/存储中心(ebXML Reg/Rep)——它为构件提供了强大的分类和存储机制,包括有BPSS和CPP/A。

那么,面临的选择就不是使用“ebXML还是SOAP”的问题了,而是是否扩展SOAP以支持ebXML消息的可靠性。

2.2.2 ebXML的好处

ebXML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基于XML和文档交换的全球电子市场建立。由UN/CEFACT和OASIS国际性地发起的声明为建立支持协作的Web服务(包括可靠的通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业界标准。

认识到ebXML的好处是为组织扩展它们的电子交易事务、发展它们伙伴和操作多个传送通道而提供的低成本的可替代方案。

2.2.3 ebXML的认可

已经有多个业界标准组织宣称它们对ebXML标准的认可,其中有:开放传播联盟Open Travel Alliance (OTA),一个国际化的传播协会;开放应用程序组 Open Applications Group (OAG),一个进行电子交易和应用集成的协会;全球商业主动者Global Commerce Initiative (GCI),一个引领制造商和消费者商品的零售商的自愿组织;自动化和零售行业技术标准组织 The Standards for Technology in Automotive Retail (STAR) organization,支持零售自动化操作的公司联盟;RosettaNet ,一个电子交易的开放标准组织;Health Level Seven ,一个开发关注健康标准的组织。

2.3 SOAP

当使用术语“SOAP”时,我们特定指的是声明的套件,包括有Web服务定义语言(WSDL)和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DDI),也被称之为WUS(即WSDL、UDDI、SOAP的首写字母合成)。这个标准栈没有ebX.ML声明那么强大,也没有那么多的丰富特征,但是要较之使用简单并更适合满足变换的需求。

例如,在应用程序层,位于HTTP之上的SOAP协议不足以提供可靠的消息传递。与能够被SOAP和WSDL实现的服务质量相比,比带有CPP/A的ebXML捕获的服务质量要为详尽、精道。

组成WUS标准栈的三个主要声明:SOAP声明——没有提供消息可靠性和安全性;WSDL 声明——提供了服务描述,因而服务消费者能够调用服务;UDDI声明——为定位业务和它们的Web服务提供注册。

通过如下步骤看一下Web服务的工作机制:

图3Web服务的工作机制图

2.3.1 SOAP的好处

SOAP作为为远程过程调用RPC和企业应用集成EAI提供传输和集成机制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在与B2B场合相比可靠的消息传递和安全需求均受限制的情况下。

2.3.2 SOAP的安全问题

在一些为Web服务开放的安全标准中,主要有两个提案: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这是一个类似于XML,用来为授权和认证进行编码和交换机制的安全标准。SAML关注于支持单个广播信号single sign-on (SSO)的安全信用。SAML是在OASIS安全服务技术委员会(WSSTC)指导下开放,并用作基于XML的安全标准。Web服务安全WS-Security(WSS)——这是一个关注消息完整性,机密性和签订的安全标准。WSS并没有强调SSO,但是它详细地包括了消息加密。WSS继续在OASIS Web服务安全技术委员会(WSSTC)指导下进行开发。

SAML要比WSS更为成熟。即使这样SAML和WSS也有重复,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并且可以融合到将来的一个单一标准。

要想利用SAML或者WSS取得成功,你必须建立一个分层的系统,这个系统要支持当前和未来的安全实现。服务提供者接口(SPI)仅仅提供了削减连合的类别,这种连合对于能够有多个插槽实现是必需的。

从Sun领头、基于广泛使用的ebXML 和SAML工程来看,图3显示了建立基于SPI(服务提供者接口)的安全服务途径的基本体系结构,在这个体系结构中每一个被指派的权威组件包含一个提供者接口,它能够提升任何数量的具体实现。例如,签订权威authentication authority既可以使用一个基于Sun ONE的标识服务器Identity Server提供者也可以使用一个基于另一个与Sun ONE兼容的服务器的提供者。因为每一个供应商实现都暴露了相同的SPI,你能够如期望地那样交换或者替换另一个供应商的实现。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锁定供应商的问题,它也利用了现存的体系结构。

也请关注Liberty Alliance ,它是建立在SAML之上用来提供健壮的标识管理方案。最近一项重要事件是Sun公司的Sun ONE Identity Server 6.0,它是基于Java技术、Liberty Alliance 和SAML声明的。产品者通过单一广播信号SSO来访问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并承诺在企业管理花费方面会有显著的削减。

3 Sun ONE如何帮助我们

Sun开放网络环境(Sun ONE)是Sun公司基于标准的建立和部署Web服务和所需要服务的软件平台该平台使得你能够连接并集成你们企业信息资产,还使得服务在线可用。简单描述如下:

应用程序开放和内容 Sun ONE Application Server7提供了一个与1.3标准兼容的J2EE平台环境,用于开发并发表企业解决方案和Java Web服务。它集成了Sun ONE Studio 4应用开发环境。Sun ONE Web Server能够在高可信和服务层将内容到终端用户。从如Java Servlet和JSP技术生成的Web内容受紧凑的安全标准和鉴定及访问控制选项所保护。

安全和网络鉴定 Sun ONE Identity Server 管理安全访问基于Web的资源,并提供一个鉴定系统,它包括有访问管理,标识管理和目录服务。Sun ONE Directory Server 存储并管理了标识描述,访问优先权及应用程序和网络资源数据。

ebXML消息处理系统(MHS) Sun ONE Integration Server,安全贸易使得交易能够集成处理多个应用程序的交易,而这些应用程序是跨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的。

4小 结

第10篇

【关键词】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标准 话语权 新能源汽车

一、技术性壁垒简介

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将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界定为《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但是这只是狭义的TBT。广义的TBT是指“以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为理由,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凭借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检验、检疫等规定程序,制定和实施某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条件,为其他国家产品自由进入本国市场设置障碍。”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TBT。

技术壁垒具有政府管制性特征和产业进入壁垒的经济性。因为,容易借助进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理由起到阻止进口的作用。各国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科技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水平差异来也导致了各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差异性、复杂性、地域性、不统一性。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研究开发能力,创新开发实力雄厚,拥有标准的制定权。

二、我国汽车出口受到的影响

由于忌惮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上的成本优势,同时为了提振本国就业。发达国家正在利用TBT制定严格的汽车油耗和排放标准以及安全标准。

我们可以透过全球三大经济体具体分析:

(一)美国

目前,美国机动车安全和环保法规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法规体系之一。依据“车辆安全法”,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组织制定了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依据“环境保护法”,美国环境保护署组织制定了机动车环境保护法规。美国还利用推行国内生产加工方法及其他标准设置技术壁垒,制定了十分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排气量过大的汽车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二)欧盟

欧盟最惯用其进行贸易保护。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要求要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在尾气排放法规方面,欧盟从1992年至今将尾气排放标准从“欧1”提高到了“欧5”,限定的范围也从有害气体扩大到了二氧化碳,汽车尾气排放颗粒物。标准还要求增加特殊的过滤装置。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出口到欧盟的难度非常之大。

(三)日本

日本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标准,当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标准相吻合,否则日本就以质量不达标为由将其拒之门外。汽车工业方面的规范有《废气排放检验法》、《大气污染控制法》、《限制噪音法》等法规。日本实施的《节能修正法》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对于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更加严格。日本成熟的汽车行业保护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汽车的进入。

三、我国汽车行业对策

(一)企业自身

强化科技研发能力,摒弃短期逐利心态。研发投入本身具有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加之我国汽车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几十年的差距需要追赶的情况,我国汽车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的汇报周期将会更长、风险更大,因此很多企业干脆摒弃自主研发创新,为了短期的逐利改为买技术专利生产,结果使得自身处处受制于外国同行,严重削弱了自身竞争力。只有自身通过研发、创新有了深厚的技术专利积累之后才能制定或者引导行业标准彻底改变目前受制于发达国家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应当将注意力更多的转向国内市场,在今年因事件引发的抵制日系车的浪潮中,虽然日系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国产汽车却并没有借此增加多少市场份额,反倒是德国与韩国的汽车制造商市场份额大增,就其根源还是自身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熟悉竞争对手的游戏规则,更加重视并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则。以此指导并积极实施国际标准化生产企业要设立标准化部门,根据进口国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国际标准化,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

(二)政府

由于我国汽车行业本身先天发育不良,研发能力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同时其自身研发的回报期过长、风险过大,企业缺乏自主研发创新的动力。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自主创新研发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以其与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为平台,以投资为动力、以人才为支撑、以市场前沿为导向,着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同时,在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应对机制。积极采纳国际标准,提高国内标准水平,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服务系统,消除发展中国家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不通畅问题。

紧抓新能源汽车战略机遇期:新能源技术毫无疑问会带来一场行业大洗牌,就像iphone在手机行业引发的一样,在这片新的领域我国的自主品牌制造商与国际汽车巨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企业与政府需要高度联动密切配合,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企业贴合市场积极创新研发,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夺取行业技术的制高点,赢回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第11篇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safe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roduction safety, the safety problem in China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In the security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da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achinery is not only a party responsibility, must b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enterprises, technical strength and other parties to take measures, make our country mechanical safety has a good development.

关键词: 机械安全;标准;认证;机械安全设计;安全管理

Key words: mechanical safety;standards;certification;safety of machinery design;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53-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是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机械行业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命脉,它涉及众多,包括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木工机械、锻压机械、食品机械等等。广义来讲,凡是涉及到机械的行业都可以列为此范畴。机械分布的广泛性使其安全问题也变得广泛起来,虽然机械行业很少出现煤矿、交通这样的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但由于机械行业具有覆盖范围广,行业门类众多,各行业千差万别等特点,在全国各地每年由于机械安全隐患导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损害的事故却频频发生,这些事故轻者造成工人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重者造成工人致残,甚至危及其生命。

1 机械安全、机械安全性的概念

安全是指免受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安全即为人不受机械对其造成伤害和财产免受损失的状态。但其实机械安全还应包含另外一个层次的意思——机械安全性[3]。区分安全性与安全的概念有助于明确安全性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机械安全性,是指机器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预定使用条件下或时间内执行其功能,并在运输、安装、调整、维修、拆卸和处理时不产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能力。机械安全性正好与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安全互补,本文针对这机械安全的两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均进行了阐述。

2 机械安全措施

机械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机械伤害具有“量大、面广,重则死亡、轻则伤残”的特点。安全问题具有系统性,机械安全也不例外。运用系统的观点去解决问题,能够全面、有效的实现机械安全。机械生产涉及到人、机器及所处的环境,其中人包括员工、管理人员等,而机器则包括正在运行的各种设备及生产出来的机器产品,环境不但包括所处的生产场所环境的光、噪声、空气等,还包括外在的社会环境,如企业的管理,机构制定的标准,社会的重视,政府制定的政策等。本文认为对于机械安全的实现,需要以下四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技术力量。

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及时的政策、法规及标准等,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生产的机械产品安全性进行指导或强制实施;企业则在遵守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基础上,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安全宣贯,加大培训力度,得以实现安全生产,并生产出符合安全规定的机械产品,促进生产顺利进行及企业产品竞争力。社会机构,包括政府下属的认证、评价、检测机构及相关第三方机构,以及更广泛的包括新闻媒体等在内的各种与企业相关的机构,在机械产品安全的认证,生产设备的安全检测,及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都起到重要作用。技术力量,包括高校学者,一些企业研究机构,甚至是在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能够创新方法,更新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安全性,研究出合理方法减少安全事故,推动企业的安全技术升级。

2.1 标准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1997年成立至今,已制定了30余项机械安全基础标准及通用标准[2]。但目前我国的机械安全标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机械安全标准中,其A类及B类标准大都是等效采用的ISO标准或EN标准,我国标准的制定很多没有结合我国国情或相应产品进行试验、研究、跟踪、比较及评估等工作,甚至出现一些标准超前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对有些标准的适用性产生较大的疑问并难以实施。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在标准之前进行标准的预研工作。因此,标准制定部门应及时开展标准预研工作,及时修正制定的安全标准,使我国的机械安全标准能够不但与国际接轨,还要因地制宜,适合我国企业情况,使得企业能够具有可操作性。

2.2 认证 我国的机械安全认证起步很晚。1989年欧共体《机械指令》,指令要求自1995年开始,凡是指令中列出的17种危险机械和安全装置如果要进入欧共体市场,必须通过指定的第三方机构的检查,并加贴CE标志。而我国机械产品缺少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危险机械产品的评价,鉴于上述情况我国需建立与欧共体和其他国家推行的市场准入制度相对应的认证制度,以达到贸易限制措施上的对等。1995年机械科学研究院开始筹建中国机械安全认证中心,并于1997年11月24日正式成立。中国机械安全认证中心对企业质量体系审核结果及产品安全性能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对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经中国机械安全认证中心主任批准,由中国机械安全认证中心依据有关规定向获准认证企业颁发认证证书并准许使用认证标志(认证标志如图2)。

我国机械安全认证采用的是ISO推荐的第五种认证模式,即工厂质量体系检查+产品安全性能检验+认证后监督。

2.3 机械安全设计 机械安全设计的思想是在设计时尽量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机械安全技术,事先对机械系统内部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然后再根据其评价结果来进行具体结构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力图保证所设计的机械能安全地度过整个生命周期。

2.4 安全管理 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们也常常把安全管理挂在嘴边,但目前来讲,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投入仍然不足,这与企业领导者的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

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指在对工人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监督及安全指导,还应包括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工人的安全行为变成一种自觉,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人的误操作和安全应变能力。还有安全培训,这是我国企业在安全管理中普遍缺乏的,随着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及专业安全人员的增多,企业的安全管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距真正实现机械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结论

机械的安全性不仅与企业工人的安全健康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社会机构、企业、技术力量等共同努力,在采取标准制定及执行、机械产品安全性认证、机械安全设计、企业安全管理四种措施共同作用下,对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一新.我国机械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5):96-98.

第12篇

关键词:中国韩国农产品出口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量在不断增加,尤其农产品方面,由于两国的生活、生产方式相似,因此,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基本一致,但是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韩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要低很多,在韩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据很多优势,但由于韩国地方保护政策的存在,使得两国贸易的出现一定程度的影响,贸易摩擦与争端不断增加,因此,本文通过对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中韩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1中韩贸易现状

韩国是我国大米、小麦、豆粕、鸡肉制品、水竹笋、对虾等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韩国在我以上商品出口市场中均居于前3位。2008年,我对韩国出口农产品31.7亿美元,同比减少12%,占我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9%。其中,我对韩国蔬菜出口数量为48万吨,同比下降1.5%,出口额为2.8亿美元,与2007年持平;对韩国水果出口1.9万吨,同比下降17.5%,出口额为1806.5万美元,同比下降6.9%; 2009年1-12月,我对韩国农产品出口额为28.3亿美元,同比减少21.3%。其中,对韩国出口冻鱼及冻鱼片16.2万吨,同比减少1.6%;出口大豆16.9万吨,同比减少32.4%;出口大米17万吨,同比增长5.4%;出口冷冻蔬菜21.5万吨,同比增长13.7%;出口羊毛1.1万吨,同比增长10%;出口鲜蔬菜14.1万吨,同比减少20.5%。

韩国农产品价格属全世界最高水平档次,因此韩国一直注重对农业的保护,市场开放程度低。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价格只有韩国的20%~30%,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与韩国差距不大,在中韩农产品贸易上中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中国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被韩国纳入关税配额及调节关税制度管理,较高的配额外关税和调节关税严重阻碍了中国相关农产品对韩出口。韩国对农业实施高额补贴,农民收入63%来自政府支持,这使中国农产品与韩国农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2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农产品自身质量与安全标准较低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并且没有相关的管理体系对于农产品质量进行把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常导致整批产品的退货或索赔,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高,这也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原因,生产者们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盲目追求产量,而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导致出口农产品中药剂含量超标,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不少,但是韩国的绿色壁垒也在不断提高,仍高于我国的质量标准,我国诸多农产品的技术标准仍不达标。

2.2韩国农业贸易政策壁垒

在亚洲韩国是的农产品进口量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但为了保护本国内的农业生产,避免进口农产品的冲击,韩国经过了30多年的努力,支持和维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力,尽量降低外国农产品对本国农产品的影响,维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并在进口量增加时,采用产业保护政策,给予农业生产者高额的补贴政策。按照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标准计算,韩国对主要农作物的国内生产者补贴(PSE)始终高于50 %,这一政策也导致了国内农产品产业的竞争力匮乏现象出现。

2.3 高额关税壁垒阻碍了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

韩国是农业的进口大国,因此,农业经济一直是韩国的一项常抓目标,并长期制定了高额的关税或关税配额政策,就目前来看,韩国对农产品及轻工业品等27中产品实行了高额关税限制,其中17种来自中国,如大蒜、食用糖等,但是关税仍是两国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4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为了维护国内的农业市场平衡,韩国除了高额的关税外,还频频启用了一些非关税措施,诸如技术壁垒(TBT)、检验检疫标准(SPS),以及绿色壁垒等手段,限制弄过对韩的农产品输出量,并且这些非关税制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严重阻碍两国之间的正常发展。

3我国对韩农产品贸易对策

虽然韩国制定了一些列相关的政策限制中国农产品的输入,维持国内农业的平衡发展,但两国的农业发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成为了农产品业务开展的一个必然条件,因此双方应该不断推动双边合作,创造更多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机会。

3.1熟悉并善用WTO规则和争端解决问题

同样作为WTO成员国,那就应该遵循WTO的贸易规则,我们应该熟悉期规则,并合理利用,例如: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是WTO规则中最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上。韩国政府在进口检疫和检验上就对中国农产品采取了歧视性政策,对我国农产品按照6 %的比率进行抽检,而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类产品抽检率仅为3 %。因此,我们应该利用WTO的非歧视性原则,对韩国的歧视予以抗议,并通过WTO贸易组需求解决的办法。

3.2农产品生产建立国际化技术标准,提高自身质量

韩国对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技术认定标准,经常因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及检疫不过关而遭遇退货,面对这种形式,首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将自身产品的质量提高作为首要的一个发展目标,提高自身农产品的质量,并建立国际化的认定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接轨,主动提升自身农产品的价值。

3.3及时关注韩国的农产品进口政策

对于韩国的农产品进口政策,我们应该实时关注,做到能够应变自如,近两年韩国提高了农产品及食品的进口标准,增加了中国企业对韩出口农产品的难度。例如,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提高对茶叶的农药残留成分和含量的规定,加强了对进口家禽肉类产品的检验检疫以及提高中药的二氧化硫残留标准等。

3.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韩国市场农产品的吸收容量有限,而且壁垒较多,因此,我们应该多关注韩国消费者的一些饮食习惯,改进农产品的出口形式,并加大我国自身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自身价值,实现农产品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发展,破除技术贸易壁垒,拓宽进口国群体,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健康、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产品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产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中韩两国的市场信息交流,尽可能避免贸易冲突和贸易摩擦,建立农产品国际化的技术标准要求,提高自身农产品的价值,积极推动中韩农产品贸易。

参考文献: